高校青年人才

2024-10-13

高校青年人才(通用12篇)

高校青年人才 篇1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它的整体素质下降必然影响“科教兴国”的基础, 只有培养整体素质较高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 才能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而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是学校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 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急剧膨胀, 使得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数量迅速增加。目前,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 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日趋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是学校师资队伍的有生力量, 肩负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但是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偏颇, 现就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及几点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忽略了青年教师的最佳成长期

在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 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他们朝气蓬勃、追求上进, 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 很强的可塑性以及接受新知识的渴望, 这是青年教师完成社会角色转变并快速成长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如果给青年教师施加过多的教学工作任务, 则会有应接不暇之感, 在忙忙碌碌中最终招架不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重视数量而轻视质量, 机械地照本宣科, 而没有精力去钻研课本的深层次含义, 其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缺乏专业指导教师的督导, 那么其隐患是很难被发现的, 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等到学生强烈反映意见的时候, 犹如一位病入膏肓的患者, 已经疾在腠理无药可医了。

国外研究证实, 教师服务成绩的评定结果是最初阶段随经验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以后5年或更长时期进步速度逐渐放慢, 往后15~20年无大变更, 再后则趋于衰退。调查显示, 我国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因此,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宜早不宜迟。

(二) 舍本逐末, 忽略教师思想教育建设

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亟待加强。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树立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目前, 有些青年教师是博士、硕士或者本科刚刚毕业就走上教育教学岗位, 没有经过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 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不能很好地将理想信念教育,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等贯穿其中。还有部分青年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 抱负虽高, 却急功近利, 情绪浮躁, 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三) 未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培养核心, 管理方法缺乏人文关怀

青年教师多数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 风华正茂, 充满激情。但在实际工作中, 现实与理想有时并不能完全一致。因此, 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加强注意青年教师的思想波动, 从生活和学习上对青年教师提供人文关怀, 减少其阻碍工作发展的后顾之忧, 激发其努力工作的热情, 为青年教师积极创造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环境。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 坚持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青年教师思想品德素质的根本

“德乃师之魂”, 在高校, 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师的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问题, 它还关系到一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只有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 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使青年教师正确认识我国国情,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其信念更牢固、判断更清楚、行为更自觉、实践更深入, 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 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他们的政治坚定性和思想成熟性

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 教育青年教师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 对当代西方思潮要保持科学的批判态度, 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科学理论, 学习国家方针政策, 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 使他们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不断增强“三育人”意识。

(三) 加强教学能力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1. 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培养青年教师爱岗爱校精神。

学校应把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作为青年教师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 一方面, 积极配合新进青年教师的水平和层次, 进行集中岗前培训, 培养青年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另一方面, 邀请学校知名老教授、老专家为青年教师进行上岗前的校史校情教育, 培养青年教师爱国爱校的理念。同时, 通过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修养与整体素质。

2. 强化学校的积极引导作用。

学校要引导青年教师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既要大胆给青年教师压担子, 使青年教师有充分施展才华和大展宏图的机会, 又要支持青年教师努力学习、提高素质, 逐步形成学校支持、单位重视、教师个人积极参加在职培训的氛围。

3. 实行教学督导制。

由学校组织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或教学管理实践经验、治学严谨的资深教授或管理专家形成教学督导组, 采取跟班旁听、面对面谈话等方式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方向和水平进行跟踪式监督, 使其能够及时查漏补缺, 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四) 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

青年教师的心理直接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心情, 所以做好青年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非常重要。要从情感上感化青年教师, 让青年教师处处体会到组织的关心。此外, 还要建立定期与青年教师谈话的制度, 各级领导要做到经常与青年教师谈话, 及时排除他们的消极心理, 帮助他们缓解过度紧张、焦虑、困惑等情绪, 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素质, 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五) 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保障

一是不断完善学校建设。高校应重视实验室的建设, 以便为教师提供实习、实践场所;为青年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职称提供机遇和时间。二是多创造校内实践的机会。如让青年教师参加课程实验室建设、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参与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等。三是聘请社会上的专家,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 决定并要求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必须做到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陶冶学生, 以身示范育新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正在亲身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 道德思想素质是根本, 文化素质是基础, 业务素质是关键, 身心素质是保证。这四个素质是紧密相联系的, 高业务素质要求有高的道德思想素质, 它们又都要求有高的文化素质作为基础, 同时, 高的文化素质又为身心素质提供了强大支撑。青年教师只有注重自己从业素质的提高, 不断地完善自我, 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才能做到甘于奉献, 勇于探索, 用心施教, 最终真正胜任人民教师的光荣角色。 (作者单位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

高校青年人才 篇2

为了加快青年学术骨干的成长,鼓励支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其科研能力与水平,2008年设立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下称育苗工程项目)。今年暂面向全省本科以上普通高校在岗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

(一)申报要求

1、项目申请人是学校的培养对象且已获得过校内科研资助,但尚未获得过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资助。

2、申请项目一般在2年内完成。

3、实行限额申报。各高校申报限额请在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网站(http://kyc.gdhed.edu.cn)通过各校科研管理的帐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查询。

4、资助经费。今年拟资助100个左右育苗工程项目,文科类和自然科学类项目资助经费每个分别在2万元和4万元左右。

5、文科类项目申请者年龄须在39周岁以下(含39周岁)、硕士及以上学位,副高及以下职称,课题组成员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9周岁。

自然科学类项目申请者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硕士及以上学位,中级(含中级)以下职称,课题组成员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9周岁。

(二)材料报送

申报育苗项目的负责人须按规定填写《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分人文社科版和自然科学版,附件

1、附件2)一式8份(含原件1份)和《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申请书》一式3份,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

审查合格后,一并报送。

项目申报单位按人文社科类项目、自然科学项目分别填写《2008广东高校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申报一览表》(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申报说明”的附件7)、《广东高校育苗工程项目汇总表(自然科学)》(附件3),并将《一览表》一式1份加盖公章后报送到科研处,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我处(人文社科类发送至,自然科学类发送至yanglq@gdhed.edu.cn)。

高校青年人才 篇3

“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是中国青年科技奖项目中增设的子奖项,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不超过10名,从不超过40岁的“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优中选优评选产生。该奖项旨在从成绩突出的青年科技人员中着力培养、发现和造就一批能够承担重任的拔尖青年科技人才,激励他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奋力攻关,激发他们在人生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期作出突出业绩。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增设的子奖项,由中国科协设立并组织实施,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不超过10名。该奖项旨在奖励学术成果特别突出,在促进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在科技创新中起到核心领军作用,在国际同行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线杰出科技人才。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前沿领域勇于创新、在科技创新中取得辉煌业绩,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5月31日下午,“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和“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部分获奖者在科技会堂与众多媒体见面并集中答问。

媒体见面会主持人、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王挺说:“发现、培养、举荐、奖励人才,是科协的重要职责。这些科研创新工作的优秀人才,有着非常深厚的爱国情怀。我们科学家有这样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情感和热爱,中国的科技创新又一个春天会更加充满希望。”

高校青年人才 篇4

关键词:创新,德行,五心俱全

我国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数量已日渐增多。为了今后能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且有胆识、有才能, 体现出“以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为本质特征的大学精神”[1], 就需头脑冷静、思虑深远、自觉地回归传统、坚守传统。在我看来, 所谓创新人才的内涵, 不仅仅只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等智能性因子, 还应有道德完善、人格健全、礼仪合度等非智能性因子。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 凡涉及到人的教育培养, 一直提倡道德、才能并重, 且把道德要求放在首位。四书之一的《大学》明确提出:“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2]孔子对其弟子的“四教”, 是“文, 行, 忠, 信”。这些, 无疑值得我们回归和坚守。当然, “这种回归, 并不是说儒家文化或者说整个的中国文化变为唯一的精神救赎, 大家一下就能找到自信, 而是说在这种回归的历程中, 我们更多地发现内心的愿望, 找到参照的坐标系。”[3]在现实条件下, 为抵御劲头强盛的世俗邪风, 为尽量减少有才无德的畸形或有害的所谓“人才”, 赢得自身和学生的双重纯净、高尚品德, 高校青年教师努力追求“五心俱全”就显得十分必要。五心的内容是:

爱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爱即是仁, 仁即是爱。爱心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高校青年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自觉发扬传统文化中“爱”的精神, 至关重要。在现实条件下, “爱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爱学生。

首先, 对“师”的定位要清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人总在“五伦”中生存, 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则兼有二伦:父子、朋友。因此, 教师既要把学生视为子女, 又要把学生视为朋友。其次, 自觉坚持“有教无类”说, 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地全面地成长。在现今时代, 特别要关爱贫困生、后进生、缺点较多的学生, 不为急功近利的社会习俗所俘虏。当然, 爱心还要体现在对学生合情合理的严格要求上, 但这种严格要求, 必须基于真正的人文关怀。

2.爱真理。说起大学, 人们往往会提到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诚然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见解。但我认为, 自由之思想也好, 独立之精神也罢, 都应以追求真理、服从真理为前提, 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高校青年教师, 对此尤需注意。历史经验证明:思想解放程度愈高, 在不断产生真理的同时, 伪“真理”也会经常出现。这也是一种辩证关系。

高尔基说:“人需要真理, 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领路人一样。”[4]因此, 第一, 要始终保持追求真理的热情。第二, 要敬畏真理, 服从真理。第三, 要敢于维护真理。

3.爱自己。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欣赏是人的本能, 也是人发展提高自己的动力。但我认为, 辩证地看, 自我欣赏实际上是一柄双刃剑, 既可利己利世, 亦可害己祸世。所以我认为, 爱自己必须既有“道”又有“方”。“道”指原则、方向, “方”指方法、措施。

要正确地爱自己, 必须在三个方面不懈努力。其一, 认识自己。老子曰:“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5]因此要严于解剖自己, 既知其长又知其短, 从而不断“充电”, 扬长避短, 堪为师表。其二, 敢于承认失误、纠正失误。当今之世, 盛行“表扬与自我表扬”。乐于此道者, 实际上恰恰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高校青年教师, 应抵制此风, 在承认失误、纠正失误方面树立新风。其三, 奋进不止, 完善自我。我们提倡的爱自己, 就是克服自我膨胀、自暴自弃这两种毛病, 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积聚“自我实现”的本钱, 修成正果。

真心

世界级的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名言:“失去了真, 同时也失去了美。”[6]因此, 胸怀真心, 应是高校青年教师人生追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真诚。

这里主要说诚, 即诚信。于丹教授说:“诚信不仅仅是传统经典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 它也成为了普遍的民间信仰。”[7]可见, 诚信对于“人”来说, 是多么重要。面对现实生活中诚信严重缺失的状况, 我们一定要做到真诚面世, 在合乎法律、道德、礼仪的前提下, 信守承诺。

2. 真率。

主要体现是明彻、坦率, 心地阳光、无阴奸之气。因此, 与同事、与学生相处, 应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勿使人看你如同雾中看花, 似真似幻。另外, 要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勿为鸡毛蒜皮之事耿耿于怀, 喋喋不休。这样, 别人与你相处, 便只有放心而没有担忧。当然, 真率不是不看场合、不看对象、不要礼仪的一味心直口快。孔子曰:“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8]意思是:只爱好直率却不喜欢学习, 它的流蔽是尖刻伤人。可见, 真率而又善于学习, 懂得礼仪是多么的重要。

3.真实。要做到真实, 按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 心静不躁、少欲戒贪是其根本。现实生活中的不少人之所以“失真”, 皆因心躁欲多且不择手段所致。高校青年教师应以“失真”之人留下的笑柄为戒, 努力做到:第一, 守住本性, 守住符合实际的自我定位, 脚踏实地努力而不急功近利, 修行庄子所欣赏的那种“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毁之而不加沮”的人生境界。第二, 说实话, 办实事, 求实绩, 使自己的言、行、德、功经得起客观检验。特别是研究成果, 必是己心己血所铸, 绝非造假剽窃所成。第三, 以真实的“自我”立世示人。凡人, 或大局, 或小节, 总是瑕瑜共存的, 正所谓“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因此, 只有优势不膨胀而劣势不隐匿, 只有长处减一分评价而短处加一分评价, 只有正确的矢志坚守而谬误的大胆承认并自纠, 才能称之为真实。

知耻心

我国传统文化中, 关于知耻的阐述惊世骇俗。“礼、义、廉、耻”说, 就是它的代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 不知耻的人、不知耻的事时不时招摇而出, 搅扰世风, 令人深忧。涉世未深的高校青年教师要避免重蹈覆辙, 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不懈努力。

1.坚守道德、师德底线, 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道德底线、师

德底线是什么?就是不要混淆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 不要跨入后者的界区。通俗地说, 就是不欺世, 不损人。人生在世, 谁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 实现之路不能走歪, 实现手段不能卑劣。否则, 不是欺世, 便是损人了。所以, 青年教师应以欺世、损人为耻, 正确地去获取“自我实现”的善果。

2.得意不忘形, 失意不忘形。人的一生, 得意有之, 失意更有之, 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因此, 正确对待得意与失意, 也是人生一大学问。南怀瑾先生提醒人们说:“‘唯大英雄能本色’, 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 失意也是那个样子……这个个性是最高修养。”[9]如果高校青年教师记住这种提醒, 做到宠辱不惊、心定意稳, 注意时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那就会不断提高、不断拓展, 最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 勇于抵制假恶丑。

不抵制假恶丑, 就是对真善美的轻视、放弃, 就是一种耻辱。所以, 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见义勇为之说。现代知识分子禀赋这种传统而同假恶丑不断斗争的事例, 常教人心生敬意。高校青年教师更要学习发扬这种可贵精神, 做抵制假恶丑的新生代中坚力量。首先对假恶丑要有本能的痛恨感, 进而迸发一种心理上的抵制激情和抵制推动力;其次要是非分明, 保持距离, 无论有多大压力, 都不要混迹于不良流俗之中, 甚至助纣为虐;另外, 要依据主客观条件, 采用可行而有效的方式与假恶丑作斗争, 不使它们污损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

包容心

我国传统文化中, 关于包容的论断比比皆是。现在, 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包容有多大, 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 收获就有多少。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充分发展自我的最佳期, 学会包容尤为重要。包容的方面、内容很多, 但就培养创新人才而言, 主要有以下三个重点。

1.包容学识。古今中外, 凡有用之知识, 有用之人生体验, 或宏观或微观, 都应兼纳于心, 化为己用。视野要开阔, 胸怀要博大, 头脑要清楚, 勿使自己被所学专业、所代课程束缚, 从而做到兼收并蓄。另外, 要认真积累人生体验, 提高感悟客观外物的能力, 以成为教育的“智者”而不是教育的“工匠”。这样, 才能以自己充满智慧的“一桶水”带给学生富含创新因子的“一碗水”。

2.包容他人。他人指天下人。与人交往, 应像孔子的弟子子所主张的那样, “尊贤而容众, 嘉善而矜不能。”[10]即尊重贤者, 也包容普通人;赞美好人, 也同情能力低下的人。天下之人, 学问有多寡, 识见有高下, 才具有大小, 心智有优劣, 这很正常, 这也是一种“道”。因此, 首先是除了大是大非外, 一定要能容人之短, 千万别借他人之短抬高自己, 标榜自己。但在当今之世, 更要特别注意容人之长, 一定要像钱文忠先生所倡导的那样, “尊重别人的才能, 哪怕这种才能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重, 而对别人的才艺不屑一顾。”[11]

3. 包容学生。

这与前已述及的“爱学生”密切关联。对学生的包容, 主要在三方面:其一是包容学生的各类见解;其二是包容学生的个性。其三是包容学生的弱点、缺点。

甘为人梯心

在力求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今天, 教师的甘为人梯之心, 除了道德、人格、礼仪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外, 还要具体体现在“将创新意识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将创造的精神传递、种植在学生身上, 在自己思考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思考、质疑、创造。”[12]基于上述认识, 笔者以为, 高校青年教师要真正具有甘为人梯之心, 应作三方面的不懈努力。

首先, 要推己及人。要常常想到:自己的成长、建树, 绝不可能在单打独斗中完成, 而是要多少借助有形或无形的“人梯”。还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成功, 也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一种客观体现。其次, 要用有效措施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超越。显然, 没有良好的德行、广博的学识、科学的理念、高超的能力, 要成为良梯而使学生顺利攀登, 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高校青年教师只有首先充实、丰富了自己, 然后才能成功地把学生送上创新的“云梯”。再次, 要有甘做人梯的眼光和气度。具体而言, 就是要善于发现有特长、有“绝活”的学生, 做到心中有数、精心呵护。对于在某些方面已经或者即将超过自己的学生, 则要充分欣赏, 大胆肯定, 并作实事求是的宣传, 促其尽早成功。

南怀瑾先生将佛学比作百货商店、将道家比作药店之后说:“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 是天天要吃的。”所以他进而提出:“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 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 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13]正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的丰富内容, 我才提出了“五心俱全”之说, 以期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高校青年教师在培养德才兼优的创新人才进程中勇于担当, 并具有担当得起的德、才、识、智。言之浅浅, 期之殷殷, 唯愿与同龄者、同行者共勉。

参考文献

[1]邹耿良.着力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J].龙岩学院学报, 2010 (3) :104.[1]邹耿良.着力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J].龙岩学院学报, 2010 (3) :104.

[2]黄朴民等.白话四书[M].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0:1.[2]黄朴民等.白话四书[M].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0:1.

[3][7]于丹.于丹《论语》感悟[M].北京:中华书局, 2008:149;67.[3][7]于丹.于丹《论语》感悟[M].北京:中华书局, 2008:149;67.

[4]薛进官等.名言大观[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3:20;23.[4]薛进官等.名言大观[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3:20;23.

[5]老子.道德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8:148;153;304[5]老子.道德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8:148;153;304

[6]王涵等.名人名言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230[6]王涵等.名人名言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230

[8][10]张燕婴 (译注) .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 2006:233;267;291.[8][10]张燕婴 (译注) .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 2006:233;267;291.

[9]徐志远, 蕾蕾.听南怀瑾讲人生感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172.[9]徐志远, 蕾蕾.听南怀瑾讲人生感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172.

[1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210.[1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210.

[12]蒲阳.教师知识分子特征的失落与复归——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6) :16.[12]蒲阳.教师知识分子特征的失落与复归——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6) :16.

如何考核青年人才 篇5

作者:(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能阜新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企业的目标是创造效益,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更加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是国家经济重要来源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谋求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设就显的尤为重要。针对青年人才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掌握和理解青年人才的所求和宿愿,以必要的方法去加以引导和培育,以更恰当的方式将人才留住,为企业长期发展开拓创新贡献力量。

【关键词】:青年人才 培养 人才储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的目标。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有大量青年人才的加入。他们是未来的主力军,是有想法有创造力的团体。他们思想观念超前活跃、思维敏捷、节奏较快、精力充沛、感情丰富、朝气蓬勃。他们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建功立业愿望强烈,工作热情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建设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库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这场竞争中,青年人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1]。企业青年人才建设工作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要素。青年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谁能培养出更多的青年人才,拥有了更多青年人才储备。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那么要如何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建设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库呢?

一、提高选才之法

对于企业来讲,人才就是那些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高工作能力,能够持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而选才就是让具有这样特质的人脱引而出,让这些有培养价值,有发挥潜力的人通过适合的培育后能快速成长,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从企业成本角度来讲选好一个人才远远要比培养一个人才花费的成本要小的多,创造的价值要大的多。究竟要怎样去选才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如果一个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摸棱两可,对是非黑白分辨不清,那么他是绝对不能选用的。我们可以对青年人们说举一些大是大非的例子,听听他的意见,从中了解他们对是非的判断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他的观点、态度甚至人品、志向。

第二要考察一下他们的责任感。可以向他们分派一些工作,交代清楚工作内容及回复时间。看他们完成的结果。有些青年人经过查阅资料,求教和咨询,递交的结果就非常好。这样的人是有一定的责任心的,他对自己交出去的东西负责,有一种想把事情做好的愿望。而有些青年人递交上来的结果全是低级错误,要求其返回从做后,结果稍作两处修改就又上报上来,这些人对待工作三心二意,应付了事,是会给领导和其它配合工作的同事带来很多的麻烦,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更有甚者就是到期该递交工作了,此刻才回复“我忘了!我不会!我不知道去问谁!”。这样的人自我约束力差,懈怠、散漫,这样的人是缺失责任感的。存有这种心态的人不能很好的为企业服务,与其他人配合工作。他们重于索取,不顾公司利益和发展。

第三考察一下青年人才的应变能力。如果缺乏应变能力在面对复杂局面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缺乏应对措施,惊慌失措让问题扩大化。要么就是将问题汇报,推给上级领导,而自己却想不出解决方案和合理性建议。我们不妨提出一些情景再现的问题,看他们的应对策略。或者制造一些小状况,看一下处理方式。

第四就是企业都很重视的能力和业务水平的考察。当然每个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设臵一些硬性条件,例如大学本科,得过什么奖励,取得哪些资质证书等等。这些都是想查看一个人的能力。希望得到一个不但有想法而且有能力去完成工作任务的人。通常情况下我们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考察,看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靠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比重占的越来越少,大部分的问题都是需要去查阅资料和咨询才能得出准确答案。那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学习能力。各个企业中的优秀团队基本上都是学习型的团队,对于这个时代来讲吃老本是绝对与时代发展相违背的。设备、技术、管理方法等都在日益更新,所以就要对新事物能更快的认知和掌握,才能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运营。

第五是考察他们的勇气。给青年人设立一些困难的工作,看他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战而胜之。因为缺乏勇气的人做事畏首畏尾,缺乏担当。要敢于迎接困难,处理困难,迎难而上。第六要考察他们的信用程度。与他商定事情看他是否能做到,或者告诉他一些事看他是否会泄露出去。做人讲信用才值得信赖。有更多的人信赖你,你才能去调动更多的人去完成工作。对于那种说一套,做一套,表面冠冕堂皇,暗地里阴谋算计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

二、改进育才之法。

对青年人才培育,既要支持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要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进行耐心的帮助教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培养责任感。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青年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行业的发展动态,讲解企业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发展前景,帮助青年人才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引导青年人才深刻认识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自觉参与、支持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增强青年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学习。要安排培训,培训要有实效性和针对性,要真正能提高我们人员的素质水平。通过导师带徒、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培训深造等方式,加强对青年人才的锻炼培养,提高青年人才的素质,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立足岗位培养人才。让他们理解只要立足本岗,就能大有作为的必然性。二是依托重大项目培养人才。在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整改、企业发展拓展中培养青年人才,放权给他们去做,实时纠偏,帮助教导。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三是发挥群团组织育人优势。注重把各级群团组织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突出基本功训练和职业能力开发,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搭建各类人才展示才能、交流技艺、共同提高的广阔平台,努力提高青年人才业务技能。四是要着力于培养三支层次性队伍,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操作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企业认可。技术是关键,管理是根本,两者缺一不可,企业既要重视管理人才,又要重视技术人才,不可厚此薄彼,影响企业人才建设的平衡发展。

强化交流沟通,创造沟通的环境条件。比如员工座谈会、总经理邮箱、工作过程中交流意见等等,征询员工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倾听员工提出的疑问,为员工做好回复。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如果青年人才从事的是非个人喜欢的工作,可能激发不了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青年人才不能发挥个人所长,企业不能人尽其才,造成资源浪费等。要及时对职业发展规划进行评估和调整,从而确定其最适合的职业生涯路线,确保青年人才的职业与个人性格、兴趣、特长、内外环境、企业需求相适应。把员工自我与超我的指针指向企业的组织目标,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整合起来,达到一致,从而形成企业的合力和大格局。

为员工设立高目标,不断提高要求,为员工不断提供新的成功机会,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感到自己能够得到不断的支持,能够不断地学到新的东西。同时为员工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授权给员工,授权意味着让员工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意味着信任他,意味着让员工主动开展工作,勇于承担责任,提升员工主动担当的意识。让一线员工参与公司的各项管理,为公司的发展、规范、提升献计献策,让员工知道公司对他们的意见的重视。

多元化人才培育,对于企业来讲是每一个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具备的。企业通常注重生产、安全、经营等主体专业的青年人才培养,他们经过恰当的引导和培训后成为素质全面、知识领先、各具专长,追求卓越的青年人才。但宣传、后勤、物资、党政等辅助专业的人数却很少,也缺少培训机会,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人才成长通道不畅,青年人才成长空间有限;水平提升不快。

三、优化用才之法

要优化用才办法。做到坚持德才并重的用才标准,重学历不唯学历,重才更要重德;坚持内外并重的选才视野,注重人才来源多元化。长期的实践证明,世上的千里马多多,而伯乐有限。变相马为赛马,在赛中选优。注重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全面引入竞争机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既要用人唯贤,也要用人唯效。成功的用人之道,不在于克服了人才的多少缺点,而在于多大程度上把发挥了优点,所以要大胆用才,把有志向、能开拓、懂经营、善决策、精技术、会管理的优秀人才推到重要岗位。

拓宽青年人才成长通道,不拘一格用人才。企业当中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青年人才的成长路径“窄、短、堵”,基本上是千军万马“挤” “独木桥”。为此,在加强青年人才引进的同时,必须从用才理念、用才机制、用才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宽青年人才成长的通道,实现各类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一是要创新人才理念。牢固树立“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的人才工作理念,改变“重学历轻技能、重仕途轻工匠”的片面人才观,彻底打破干部工人的界限、工字不出头的陈旧观念,彻底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建立健全的激励考核制度。制定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加强激励针对性和公平性。增多享受特薪的比例和人数,使那些实际为企业做事,工作效率高,工作任务多的人得到激励,使那些有责任心、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人得到认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完善用才机制。改变“独木桥”式的人才成长发展方式;增加设计更多的职务职级,全力满足人才成长的需求;各类通道建设要互通,使青年人才可以在双向或多向选择中动态发展。

四、容才之量、知人之智,留人拴心

生存环境束缚了发展的空间,这时青年人才只要有满足其需求的生活环境,他们思想就会产生波动,是继续留守艰苦环境,还是选择相对稳定的城市生活。

要理解员工的具体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企业的青年人,面临着积蓄少、买房、结婚、生子、提升学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2],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适当的解决,便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落差感和困惑感[3]。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受资源分布等因素限制,只能建设在偏远山区、远离繁华地段的区域,工作环境艰苦,缺少正常交际的人群,生活休息时间较少。这些都影响着青年人才的正常工作和队伍稳定,给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将员工看成公司最重要资本,并落实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在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流程制定过程中体现员工的价值。

人才流失严重。受国有企业发展前景、薪酬与福利、接受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住房和婚恋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青年人才流失问题。青年人才的流失,在短时期内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在长时期内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特别是一些掌握了国有企业核心技术的青年人才,他们流失到同行其他企业后,对本企业将是一种竞争和威胁。据测算,引进人才费用一般是留住人才费用的六倍,留住人才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在人才云集的国有企业,年龄、资力、职称等是员工晋级的重要因素,这就导致了一些有能力、有想法、有创造力、有领导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流失。

大力实施人文关怀。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青年人才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努力解决其事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稳步提升青年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比如,针对一些国有企业男性多、女性少,青年人才成家难度大的问题,积极牵线搭桥,给他们更多的业余时间,帮助他们解决择偶问题;针对当前房价高,一些青年人才买不起房的问题,企业帮助组建职工公寓,在公寓租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努力解决他们居住问题;对于刚刚成家有小孩的青年,要明确他们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避免由于长期不能回家衍生家庭矛盾。加大投入,改善工作环境特别是一线现场环境,为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实现有工作、有学习、有休息、有活动的场所;坚持“四个一”(每周开展一次健身活动、每月推荐一本好书、每季度组织一次座谈、每年组织一次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增强青年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组织青年人才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培养积极、向上、高尚的生活情操,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青年人才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青年人才情绪交流渠道畅通,引导青年人才心态良性变化,及时帮助青年人才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确保他们身心健康。较好的发展机会和较为优厚的物质待遇,是吸引人才的两大利器。公司不要用只待遇留人。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他不是物,只要给足够的机油它就能更好的运转。要学会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创造事业留人的大舞台,感情留人的新环境、。因此,企业领导要用行之有效的沟通工作奠定感情基础。一个适宜、安全、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也是促使员工积极工作的条件之一。企业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敬业度,它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激励员工的方法直接相关,同时它直接影响着组织绩效的好坏,工作环境好,员工一般会为实现目标、提高绩效而竭尽所能,不惜做出额外牺牲。而工作环境差,会导致员工流失、旷工、不满情绪上升和工作效率下降,工程质量、设备隐患比比皆是。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几乎没有一家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不受到质疑。认同差、说不清,是绩效考核过程中常常碰到的难题。许多企业为了激发员工动力也制定了不少考核机制,但往往事与愿违,一些员工甚至认为考核片面或不合理,反而没有了积极性。事实上,人各有长处,片面单一地以一种模式来评价一个人势必会产生偏差,引起不良效果。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给予其相应的肯定,积极创造适宜其发展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国有企业而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就要切实解决各类人才的实际问题,根据人才的实际表现,实事求是地确定薪酬标准。针对技术人才,可以根据他们参与项目所带来的收益或质量安全水平,以项目提成的方式给予奖励;对于管理者,可以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奖励数额;对于市场开拓型人才,可以采取以市场业绩为依据来定酬。必须坚持人与事的合理配合,让人才成长有条件、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激情、生活有保障,留人拴心[4]。我们应该树立严格管理也是服务的思想,用政策制度服务,用科学管理服务,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要强化企业的管理,从管理中要质量、从管理中出效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不是“卖梦干,哄着干,捧着干”,而是在企业设定一套考核体系下管理一个人才。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但就人才建设来说,我们更应运用科学发展观彻底改变过去人选人的模式,实现以制度选人,凭制度用人,靠制度树人。健全完善评价、考核、选拔、调控、激励和评估等一系列人才建设机制,用数据和业绩说话。一个好的用人机制,既会使英才辈出,也不会把大器晚成者埋没。

四、结束语

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市场趋势。青年人才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果能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本,建立良好的机制,一定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知识经济和和人才竞争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革企业中不利于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开创企业青年人才工作的新局面。要遵循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处理好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的关系,促使青年人才把个人的事业与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全社会都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民族将充满无限希望。参考文献:

[1] 冷余生.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0,(1):23-25.[2]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社科文文献出版社.2010年 4月

浅谈青年人才的素质教育 篇6

关键词:青年人才 素质教育

人才是企业的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的竞争过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青工进行素质教育,提高青年人才素质是事关企业成败兴衰的重点。青年人才是企业的未来,能否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决定了企业明天的兴衰成败。

1 青年人才素质教育的重点

首先是要重视青年理想信念的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内在的动力,决定了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指导人们在现实中的行动。重视青年思想理论修养的培训,对于青年而言,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是其思想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理论素质是政治素质的基础,加强青年理论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才能使他们拓宽视野,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才能在未来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中审时度势,把握方向和时代脉搏。

其次是要重视青年政治品质的培养。作为青年,不仅要堂堂正正地做人,有宽阔的胸襟,坦诚豁达,虚怀若谷,而且还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社会的责任感,能够把个人的追求和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能够再工作中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时时刻刻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在接受新分配大中专学生、新招聘员工时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

2 青年人才素质培养的途径

积极拓宽思想道德教育渠道,促进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学习成才的重点要放在基层,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青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理论方式全面提高广大青年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青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使青工牢记学习成才的思想基础。复杂的社会,需要我们的青工在思想上坚定,道德上纯洁。“青年岗位能手”、“岗位标兵”、“先进个人”等之所以能够成才,重要的是这部分人的思想基础好,学习成才的动机和方向明确,这个方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号召青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这就要求青年员工要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要提高青工的专业素质。就是立足本职岗位学习成才,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干好一行。要让青工知道荣誉的获得都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努力,作出突出贡献。要想成才,不仅要靠学习更要靠实践,本职岗位是成才的最好课堂,是建功立业的最佳平台。

要提高青工的科学文化素质。社会的不断前进,科学的不断进步,就要求我们青年人要刻苦学习,努力提高业务及理论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施工生产的需要。开展学习活动,就是要提高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正确引导和支持青年的个性发展,充分展示青年的一技之长,为青年施展才华、表现自我、学以致用积极创造条件,给青年展示个性的空间,让青年的个性在不妨碍别的发展、有利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重要的是,如何对青年的个性作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只有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给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发挥留有相当的空间,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要怕他们犯“错误”,才能使每个人的潜力无限度的挖掘出来,这对于青年自己来说既能展示自我,又是一次能力的锻炼,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

3 青年人才素质提升的措施

青年人才是企业的未来,青年人才培养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兴衰。企业应该形成关心青年员工进步、鼓励青年干事业的氛围,重点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下大力量抓好青年人才队伍。行政和党、工、团组织要为青年创造成才的环境,提供成才的平台,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空间,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

针对青年人才知识面高、富有个性、工作生活中顾虑少和勇于承担压力的特点,企业有必要建立各种富有竞争的管理、激励机制,以留住青年人才和充分发挥亲年人才的才智。在企业中,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发挥好政治思想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年“勤于创造、甘于奉献”的精神,把热情和力量凝聚到企业发展上来。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人才,要根据青年的自身特点和工作意向,通过重点培养方式,使其尽快成长,对新引进的青年,要采用量才适用的原则,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针对青年人才成长迅速的特点,企业要大胆启用青年人才,采取传帮带、以赛代练等形式,使青年人才能够在短时间内独立承担具体工作,促进青年人才能尽快达到岗位工作要求。在精神上,对青年人才要鼓励,在工作方法、方式上,要提醒教导。发挥好青年的特长,多为他们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多为他们提供學习培训的机会,使其向一专精、多专长的思路和方向发展。

企业为青年人才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稳定青年人才的思想情绪,要通过与青年人“教技术、谈心声、交感情”,为他们快速成长搭建舞台。组织青年员工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青年员工队伍的凝聚力,营造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

如何提高青年人才的素质能力 篇7

一、在学习中提高素质能力

提高青年人才素质能力, 最主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学习。每个青年人才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 坚持学中干, 干中学, 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面, 做到这一点就须多学才能博学。

(一) 学以立德, 拓宽境界。

是非明于学习, 正气源于学习。一个人只有学习搞好了, 知识丰富了, 才能提高思想素养和精神境界, 才能胸怀宽广, 品德高尚。青年人才的“德”, 不但包括道德素质, 更包括政治素质, 这是影响人才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年人才德才兼备, 就能带好一大片;有才无德或无才无德, 就会带坏一大片, 从而影响事业目标的实现。因此, 每个青年人才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学习政治、经济、法律、专业知识, 通过学习, 要真学、真懂、真用, 始终清楚自己站在什么立场, 为什么目标, 为什么对象而使用领导权力及各种领导资源。

(二) 学以增智, 开阔眼界。

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变革,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更新知识、提高知识素质已成为时代主题的核心。如果没有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 应对挑战、抢抓机遇, 增强市场竞争力便是一句空话。为此, 青年人才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把加强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坚持学习, 不断学习, 不但顺应时代潮流, 拥有广阔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战略思维, 更能站在这高科技发展的时代高度, 以良好的素质能力去组织和领导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学以致用, 改造世界。

“一语不成践, 万卷徒空虚”。理论的意义在于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毛泽东指出:“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此, 青年人才一定要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善于总结。通过学习, 使自己的认识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善于从实际出发,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研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 逐步提高驾驭全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实践, 尤其是在矛盾突出、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环境中深入实践、锻炼才能、磨炼意志, 以实践检验学习, 以实践增长才干,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总结, 总结出新的经验和教训, 从而促进知识、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在磨炼中提高素质能力

党的政治路线、理论纲领确定之后, 青年人才有没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直接关系到青年人才的能力素质能否真正体现出来。因此, 每个青年人才都要在建设监理工作中的实践中磨炼意志, 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 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提高素质能力。

(一) 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

每个青年人才都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用在为人民服务上, 用在艰苦创业上, 这不仅是转变作风的明确要求, 也是提高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青年人才遇事要多想想怎样对大局有利、对他人有利, 少想想怎样对自己有利, 多想想集体的、团队的名和利, 少想想自己的名和利。只有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 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思考, 才能突破难点, 开拓创新;少一点应酬, 多一些实干, 才能干出实绩, 有所成就;少琢磨私事, 多琢磨公事, 才能不断提高干事的本领;少一些埋怨, 多一些理解, 才能心情舒畅, 全心工作。

(二) 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

实践是最好的舞台。青年人才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 需要在“会干事”上得以体现, 把本事体现在“会干事”上, 就要到干事创业的第一线去, 从实践锻炼中汲取营养, 经受考验和磨炼, 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 积累新经验, 增长新本领, 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只“想干事”, 而不“会干事”, 只练“唱”功, 而不练“做”功, 是出不了业绩的。只有积极投身于工作的实践中, 组织在一线, 协调在一线, 督查在一线, 服务在一线, 解决问题在一线, 建功立业在一线, 才能不断锤炼素质能力, 提高领导和管理能力, 做破解难题的高手, 市场运作的能手, 实际工作的好手。

(三) 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

想干事、会干事, 是成就一番事业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而干成事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 青年干部不仅要有想干事的愿望, 会干事的能力, 更要有干成事的本领, 如果理论家的特长是会想, 那么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特长是会做;如果思想家的品格是深刻, 那么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品格是务实。创实绩, 留业绩是青年人才从政的落脚点, 是群众评价人才的重点, 也是一个人才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如果青年人才洁身自好, 却不干工作, 群众只会说是好人, 决不会说你是人才。作为青年人才, 一定要明白为政之首要在于少说空话, 多办实事, 真正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 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 言必行, 行必果。

三、在工作实践中提高素质能力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青年人才在工作实践中, 一方面要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另一方面要在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 在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一) 情为民所系。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我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当前, 人民群众的需要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建设监理工作要求愈来愈高, 由此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这些都需要青年人才去研究、去落实、去解决。因此青年人才要进一步更新观念, 转变“官”念, 树立做官先做人, 万事民为先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 心中装着群众, 凡事想着群众, 工作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二) 权为民所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青年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 把权力看成是责任, 而不是给予个人的特权;把权力看成是奉献, 而不是方便个人索取的工具;把权力看成是重托, 而不是贪图安逸的条件。切实做到在职务面前勤思义务, 在权力面前多想责任, 把行使权力的过程看成是对党对人民负责的过程,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真正做到“居上而不骄, 居下而不忧, 不为名所乐, 不为利所缚, 不为权所动, 不为欲所惑,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为人民服务”。

(三) 利为民所谋。

论青年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 篇8

关键词:青年,创新人才,素质特征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 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竟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因此,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创新人才, 已不再仅仅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 而是决定我们国家的生死存亡, 关系我国前途和国际地位的百年大计, 更是高校人才培养和青年创新人才素质发展的方向。

明确青年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 是培养青年创新人才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创新”、“创新人才”, 青年创新人才应具有哪些特征呢?本文仅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提供参考。

1 关于“创新”、“创新人才”的内涵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没有创造就谈不上创新。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因为创造了生产工具才使人类脱离动物界;因为创造了语言文字才使人类脱离原始人的蒙昧状态逐渐发展成为有高度智慧的现代人。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进一步讲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 有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和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 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即创新的动力问题, 显然, 创新意识要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则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创造性思维解决如何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及设计, 而创新能力则解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理论及设计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可见, 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发明的前提与动力, 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作基础, 离开创造性思维, 创新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离开创造性思维, 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产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 创造性思维又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

2 青年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

青年创新人才, 凭借知识和年龄的两大优势, 必然要成为新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通过对当代中外青年创新人才社会发展轨迹的研究考察, 21世纪青年创新人才除国家《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之外, 主要还应具备以下鲜明的素质特征。

2.1 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

开拓进取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创新精神是生存的灵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表明, 没有人的创造力就没有现代科技的发展, 没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勇气就没有新科学技术的产生。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 主要体现在他的创造性、早期预见性, 体现在个人通过现实中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否具有发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青年没有打破陈规、“敢为人先”的探索勇气, 没有脚踏实地的诚实劳动, 没有“牺牲我一个, 幸福华夏人”的奉献精神, 就没有“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亮丽景色。因此, 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 应当是青年创新人才的首要特征, 也是现代人才的根本素质所在。

2.2 具有明确的政治法律意识和对人类的责任感

人才具有明确的政治性。邓小平曾指出:人才首先要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才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社会主义科学技术队伍中的一员。知识型社会是法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法律规范着大众的公共行为。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社会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又是一种法制经济, 它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不仅要以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且要学会用法律判断是非和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具备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是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要求。

2.3 具有竞争、合作与时效意识

竞争是新时代的特征, 但竞争需要合作, 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现代科学技术不可能是某个人或某个学科绝对独立的成果, 必须是各学科间交叉合作的结果, 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对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尽管传统道德约束力在减弱, 但人际交往活动仍然渗透着契约性的友善合作情意。重视效率、重视信息、重视时间是新时代人才不可或缺地基本素质, 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保证。因此, 知识型社会不仅要求青年创新人才掌握丰富的知识, 而且还将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树立团队意识, 真诚的工作态度和完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青年创新人才既要培养竞争意识, 又要培养合作意识和时效意识, 学会与人共事, 在实践中大胆地进行充实、完善和发展健康的人格。

2.4 不迷信权威, 敢于质疑

创新精神是怀疑精神。创新的态度首先是怀疑, 它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即使受到讥笑也不在乎。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 打破砂锅问到底, 而不是轻易相信。遵守规律, 善于独立思考, 尊重权威, 但不轻信权威;既要充分自信, 但任何成绩都是有局限性的, 又要善于否定自己, 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自己。只有敢于大胆向传统挑战, 大胆向自我挑战, 才可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作为。“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动脑的结果, 是求知好奇心的流露, 这种心理倾向将推动人不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 进而敢于探索, 有新的发现。不怀疑自己的能力, 不迷信他人, 以高昂自信的心理状态, 投入充满创造机遇的新生活。这是知识型社会中青年创新人才最可贵的品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243~268.

[2]涂元季, 顾吉环, 李明.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N].人民日报, 2009-11-05.

[3]本书编写组编著.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2007:20~21.

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对策评述 篇9

关键词:石油企业,青年人才,现实生产力

人才是一种资源, 而如何合理的使用人才, 做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是当今企业家们在争夺市场、争创效益过程中最经常思考的问题。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我国的石油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 各个石油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国有石油企业而言, 青年人才是企业竞争发展中的核心力量, 青年人才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的长远发展。科学合理的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有效解决石油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人员问题, 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石油企业青年人才队伍现状

1. 缺少适应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市场的人才

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是在加快开发国内石油资源的同时, 积极扩大和占领海外市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 中外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合作要求石油企业员工必须懂得国际合作惯例, 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 同时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无论是中石油、中石化、还是中海油, 都缺少大量适应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 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管理人才缺乏

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 特别是国内几所重点石油大学的毕业生, 因为掌握专业技术知识, 一般就业率高达90%多, 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国内外各石油名企就业。虽然这些青年人才很受企业青睐, 但并非是最吃香, 最急缺的人才, 其实石油行业最为紧缺的是有油气田技术背景的管理人才。石油企业所需要的市场总监或经理都是很难招到的, 因为这种职位不仅要懂市场, 更需要的是石油行业资深背景, 因此由油气田技术向市场运营转型的人才才是石油行业的瑰宝。

3. 留人、育人仍是石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

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 但当前石油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流失率过高, 高达10%-25%, 石油行业是个艰苦的行业, 但也是非常复杂有待人员奋斗的行业。很多新进员工不能及时地适应这个新环境新工作, 无法转变角色, 从而选择离职。他们的流失, 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 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4. 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石油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 青年人才占整个职工队伍的比例不高;青年管理人才、青年技术骨干数量偏少;素质全面、追求卓越的管理人才欠缺;知识领先、各具专长的高级人才欠缺;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稀缺等, 没有形成科学的人才梯队。学习气氛不浓, 主动提升知识水平的自觉性不足, 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进步速度, 人才资源缺乏活性;培训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没有起到应得效果, 造成了另一种隐性浪费。

二、石油企业青年人才的主要特点

在当今这个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 青年的价值观和发展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人, 与以往老一辈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

1. 政治观念积极健康, 参与热情高, 但不理性务实

石油企业的政治优势是它的本质特色, 讲政治是石油企业员工的优良传统。当代石油企业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基本上都是接受过传统政治教育, 在主流政治观念上积极健康, 政治参与主动热情。他们关注社会、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上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喜欢指点江山。但普遍缺乏理性和务实, 市场经济的竞争、效率意识已经深植青年的价值观中, 使得青年们的政治取向有功利性倾向, 更注重表达自身的诉求与立场。

2. 受教育程度较高, 理论基础强, 但专业知识面窄、经验不够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阶段,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从石油企业人才队伍结构来看, 青年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 文化程度得到提升。他们普遍受过专业的教育, 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较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 职业技能状况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但是同时他们因为工作经验不足, 思维模式狭隘, 遇到实际困难欠缺应变能力, 不能将已吸纳或掌握的技术知识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运用到生产或工作中去。

3. 思想观念新, 有创新精神,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当前, 由于社会全球化加速、媒体开放、互联网普及, 加之青年人才处于人生的黄金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 他们思想观念更新较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若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 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通过企业塑造之后, 不同的岗位之间、层次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合理流动, 如通过学习和实践, 管理人才可转化为技术人才, 低层次人才可提升为高层次人才, 甚至非人才可转化为人才。

4. 竞争意识强, 个体差异明显, 工作作风较浮躁, 团队精神不够

对石油企业新进的青年人才来说, 进入企业工作后, 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 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 他们身上具有的鲜明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 他们干事情善走捷径, 注重效能。在企业中他们重视自身权利的实现, 他们敢于质疑爱表现, 追求平等竞争, 他们重个性轻共性。一方面, 自我意识增强带来了创新意识的增强, 不甘于“随大流”, 乐于创新, 张扬个性;另一方面有可能造成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有所欠缺。部分青年人才工作作风浮躁, 缺乏一定的钻研精神, 对于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工作往往缺乏意志和恒心。

5. 吃苦能力较差, 奉献意识不强

比起老一辈, 一部分石油企业青年人才的奉献意识还显得不够强。由于大多生活条件优越, 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练, 对传统的东西了解甚少、继承不足, 因此, 谈到吃苦精神、奉献牺牲精神, 往往有距离感。同时, 由于石油企业作业风险较高, 工作区域远离市区、远离繁华地段, 工作环境艰苦, 便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落差感和困惑感, 影响着青年人才的正常工作和队伍稳定, 这些都给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加强石油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青年人才是最具创造性, 可塑性的核心力量, 青年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培养与个人的努力, 建立青年人才培养良好运作机制, 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从而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这对企业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培养责任感

要发挥石油企业的政治工作优势, 石油企业除了创造经济效益还有他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 肩负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政治使命, 把企业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青年人才思想工作各个方面,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青年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行业的发展动态, 分析企业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讲解企业的决策部署、目标任务、主要措施, 帮助青年人才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日益加快, 学习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一个石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使命感, 不学习、不读书, 就会缺少灵气、迷迷糊糊, 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成长也不会快。人们经过的事情越多, 越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深刻含义。作为青年人才, 只有理论上清醒、坚定, 政治上才能清醒、坚定。

2.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量化人才标准, 合理规划人才结构

石油企业根据行业专项青年人才指标逐步细化本企业对青年人才的评估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青年人才相关指标体系, 规范评估程序。逐步推行青年人才评估制度, 通过评估合理界定人才, 挖掘青年员工潜力, 帮助其建立职业规划, 根据青年需求和成才愿望, 有重点、分层次地为他们提供锻炼、提高、展示自我的环境和舞台;青年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 突出改善知识 (专业) 结构、年龄结构和分布结构等, 要结合不同性质单位的实际, 重点加强对具有本单位主体专业工作经历和背景的青年人才的培养;对于新参加工作的大学以上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 也要适当地加以培养和锻炼, 建立后备青年人才信息库, 不断完善后备青年人才的管理办法, 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青年人才队伍。

3. 拓宽人才成长通道, 不拘一格重人才, 为青年人才发展做好参谋

引凤需要先筑巢, 企业是否能够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 在于能否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石油企业要着眼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积极探索更为多样、更加有效的举荐人才的方式, 使更多的青年人才通过组织的推荐走上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 及时得到发现和使用;要大胆使用青年人才, 放手使用青年人才, 给青年人才交任务、压担子, 通过实践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青年人才;人力资源部门要协调提供岗位, 选拔有能力的青年人才给予职务晋升、担当部门负责人、选进党政领导班子, 改变干部任免中论资排辈的现象, 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得到锻炼;加强对青年工作环境、设备等硬件设施提供投入, 对具有一定学历且成绩突出的青年人才可以破格升职;着力抓好青年领袖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竞聘上岗试点工作, 实行公开招聘、公开推荐制度, 合理、优化、全面发挥青年人才作用, 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4. 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要坚持内培与外培相结合, 以内培为主;坚持短期与长期学习相结合, 以短期为主;坚持技能、能力训练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以技能、能力训练为主;坚持现场培训与课堂教育相结合, 以现场培训为主;坚持生产实用技术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原则, 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重点突出能力训练, 切实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提高青年人才的综合能力;要选择合适的培训人员、科学的培训方法, 确保培训的效果。将培训效果纳入经济考核, 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 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要做好新进员工的入厂教育培训。从企业文化、特色技术、设备、安全生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企业愿景等方面进行入职教育, 让新进员工能迅速完成角色转换, 融入企业。

5. 注重形成人才团队合力, 提升团队综合竞争力

进行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归根到底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是为了提升企业团队的综合竞争力。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归根结底还是一支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队伍。因此, 必须在发挥青年人才个体效能的同时, 形成人才团队的合力, 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石油企业是一个联合作业得行业, 所有员工都要具有团队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 企业的成功是每个员工的成功。竞争已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之间的竞争, 而是团队与团队的竞争、组织与组织的竞争。作为一个员工个体, 必须与公司制定的长期计划保持步调一致。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 员工才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为此, 企业的党群、工会、团委要联合起来积极做好文化渲染和精神渗透, 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 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注重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人才的有机搭配, 形成工作合力。

四、结束语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 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 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众所周知,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世界各国的竞争态势更加激烈, 综合国力竞争焦点表现为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谁拥有一流的人才, 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实现新世纪伟大复兴的战略出发, 加速青年人才资源的储备、开发和使用, 将青年人才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造更多有质量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彼德.L.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彭兴文.如何谋求国企人才战略优势-当前国有企业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管理, 2005, (2) :16-17.

[3]刘艳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1, (14) :112-113.

我国青年技能人才发展及对策探讨 篇10

专业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必须注重科技, 而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最重要的是通过专业技能人才去实现。然而如今, 我国青年技能人才的紧缺却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技能提升的瓶颈, 技能人才的短缺现象愈发明显, 并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向更高技能结构的发展。

近年来, 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一支规模较大、门类较为齐全、整体实力稳步提升的专业技能人才队伍, 但还是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高新技能、外贸、矿业等行业人才严重不足;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 技能人才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等。我国要应对国际人才竞争, 就必须努力建设更高素质、更社会化的专业技能人员队伍。

2 青年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

2.1 传统观念的制约

长期以来,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们把技能型人才看作是低层次人才, 往往以其职位的高低去衡量人、看待人, 而这种观念至今也没有太多的转变, 导致许多青年片面追求高学历、高学位, 而不愿意去从事第一线的技能性劳动。

2.2 人才教育体制的缺陷

目前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使用过度浪费。虽然目前一些省份高、中等职业教育虽已初具规模, 但教育模式严重脱离企业生产实际, 极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 一方面, 高级技能型人才奇缺, 另一方面, 现有的高职院校却未充分发挥作用。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即高职教育院校布局大多以行业为主, 过于集中在大城市, 与区域经济未能很好地融合, 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大打折扣。

2.3 评价管理机制不完善

青年技能人才的短缺还在于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不统一。对于高技能人才, 企业有企业的评价标准, 管理部门有管理部门的评价标准。虽然近几年各种技能认证考试不断推出, 但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上, 还存在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 没有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以工作业绩为重点, 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2.4 政策制定不到位

政府体制问题表现在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关系没有理顺, 政府资源没有做到最优化配置。有关部门虽然提出了“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把高技人才的培养”作为本省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但与企业实际联系不是很紧密, 甚至相脱节, 同时, 很多企业只是把工人作为工具, 没有考虑他们的学习问题, 在人才培训方面十分顾虑培训后的人才流失, 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3 解决青年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媒体宣传,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树立“高技能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 打破“重文凭、轻技能, 重设计、轻工艺”的现象, 营造有利于高技能工人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尊重身怀绝技的技能精英的环境, 为“高级技工”健康成长铺平道路。如浙江宁波率先评推出的“首席工人”评比, “首席工人”可以享受特殊津贴、疗养休养以及优先评选市劳动模范、优先获得培训机会等待遇。类似“首席工人”的出现, 有助于提升技能工人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从而改变高级技能工人短缺的现状。

3.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加强职业技能教育

第一, 依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 为社会、为市场提供实用人才。第二, 根据专业技能需要调整课程体系结构, 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同步发展或适当超前发展。第三,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前瞻性开发, 强化高职专业及课程、教材的适应性。第四, 根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技能实践课, 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终形成具“学研产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3 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政府要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纳入到本地区本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中, 在制定规划时可将高技能人才队伍纳入专业技能人才队伍统筹规划, 全面推进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全面贯彻实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 落实中央提出的“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的目标。

全社会要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评价标准, 按照实际贡献兑现人才报酬和待遇, 使其劳动得到应有的报酬和尊重, 可根据各地实际, 制定高级技能工人的津贴指导标准, 并规定技能工人在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时享受该津贴。完善技师和高级技师评审专家队伍, 建立专家库及管理办法, 改进现存的评审办法, 降低理论考试的份量, 加大技能考核的力度。

3.4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完善激励机制

职业生涯是人一生极为关键的重要阶段。青年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成功, 因此如何引导和合理规划青年技能人员的职业生涯, 是企业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应做的事情。

同时, 合理的激励政策能最大限度地激励青年技能人才, 使他们安心于工作和岗位, 立足岗位成才, 把自己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壮大紧密联系, 做到和企业共同成长和进步。因此, 要大力推广行业和企业在关键职业、岗位设立“首席工人”的经验做法, 并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表彰工作。对有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的创造者、操作技能的领头人和独立开展技能创新的技能人才给予重奖。企业要积极组织参加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系列活动, 不断发现和培养具有绝招绝技、突出业绩和品牌影响的技能人才。

3.5 增加经费投入, 促进人才培训的全面发展

增加对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 一是合理分配和使用国家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国债资金。二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开设专项资金科目, 用于经济发展急需的青年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补贴、特殊贡献青年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等。三是引导和督促企业落实职教经费, 制定经费使用办法, 保证职教经费足额提取和一定比例用于青年高技能人才培训。

同时, 企业要将职工培训与职工队伍素质结构的优化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探索建立培训、鉴定与使用相结合与相关的激励机制, 激发了青年技能人才学技能、比技能的积极性, 推动企业的技能进步和经济发展。现行单一的职业教育行为有待改进, 主要可体现为办学参与社会化、教育集资社会化和教学管理社会化, 促进青年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郑国强.高等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综论[J].职业技能教育, 2004, (4) .

[2]戴国强, 林颖.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工作[A].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研究优秀论文集[C].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高校青年人才 篇11

上海近几年通过“四个一批”和实施文化名人引进机制等措施实现了构筑文化人才高地的战略,但是如何重视人才资源整体性的开发,特别是青年艺术人才的孵化机制,形成拥有年龄递次适中、知识结构合理、门类比较齐全、整体素质优良、有参与国际戏剧竞争力的青年人才的群体成才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缘由有多方面:一是由于戏剧专业学生毕业后戏剧生存环境的市场化竞争,使原本通过四年培养出的具有一定艺术观念默契感的群体,处于四散寻求生路而零落的状态,舞台戏剧表演流派风格是需要在长期共同排演实践中形成的,过去上海青年话剧团的舞台艺术风格的确立,正是由一批同班同学的群体共同孵化形成的,如今这种同班同学群体风格的培育已经成为奢望;二是目前戏剧剧团特别是话剧院团已经转制改企,公司化的运作特点就是人才的市场化,于是院团不养编剧导演已是常态,青年编导的流失让青年戏剧人才群体的孵化失去了核心,青年戏剧整体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是关键;三是目前上海戏剧舞台的主干还可以依托一批成名的中老年名家和北京特邀的名家,但目前25-35岁青年戏剧人才的稀少与缺失,将是未来十年后上海戏剧界的忧虑,如果目前不孵化这一个年龄层的戏剧编导演舞美灯服道效化人才,那么到十年后的2023年,上海的本土戏剧将处于孤寂和落寞的境地。

在文化部提出的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提出未来十二五计划国内城市要建立一批演艺集聚区,并且重点打造一二个国际化演艺集聚区,上海要进入国际化演艺集聚区建设,势必从现在起要培育年轻一代戏剧人才的群体成才,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演艺产业的巨变趋向。

其实,上海能扶持提供给青年戏剧人才的机遇条件是非常多的,如何利用丰富的艺术资源,需要从各方面去探索开拓——

上海近几年命名了52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的资源是孵化青年戏剧人才的基地,我们现代人剧社与杨浦的创智天地文化产业园区合作,在保护建筑的江湾体育场环廊建立了创智环境戏剧沙龙,并在新建的创智7号楼开辟了梦剧场,陆续推出了三个演出季,成为上海首家环境戏剧专业演出场所,并开出了首家戏剧书坊,如今创智环境剧场已成为上戏、同济、复旦视觉等院校的演出实验基地,每年承担戏剧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毕业演出实践。全市其他文化产业园区有条件的都可以成为青年戏剧人才的集聚地和演出实验基地。

上海有不少闲置或惨淡经营的老影院、老剧场,尽管放电影有些困难,但却是能够开展戏剧演出的剧场资源,现代人剧社2009年与新光电影院的合作改建,推出了新光悬疑剧场,如今一年要上演200场戏剧演出,成为青年戏剧者们的演出实践基地。目前徐汇的上海电影院、黄浦的中国大戏院、共舞台、长宁的天山电影院等一批老的影剧院场所都已开始或完成了翻修,将变身为戏剧专业演出场所,如果青年戏剧人才群体能够成为这批场所的主干力量,那会涌现出许多富于创意的戏剧新作品。

未来的三年里,上海预计将出现的各类样式的新剧场或演出场所达到30家左右,黄浦区在修建恢复一批老影剧院的同时,计划在外滩源圆明园路打造十多个楼宇小剧场群、长宁区在天山路缤谷广场将新建5座中小剧场群、徐汇区将在南滨江文化产业园区改建一批老厂房为创意剧场群,此外,徐家汇美罗城剧场、普陀环球港剧场,万达广场也将随着万达演出院线的形成而增加剧场的建造等等,如何在这些剧场群的涌现之际,加快上海青年戏剧人才群体的孵化成长,储备一批青年戏剧作品,是为打造青年戏剧新军的极好机遇。

浅谈青年人才的素质教育 篇12

关键词:青年人才,素质教育

人才是企业的生产力, 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的竞争过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青工进行素质教育, 提高青年人才素质是事关企业成败兴衰的重点。青年人才是企业的未来, 能否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 决定了企业明天的兴衰成败。

1 青年人才素质教育的重点

首先是要重视青年理想信念的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是内在的动力, 决定了坚持什么方向, 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指导人们在现实中的行动。重视青年思想理论修养的培训, 对于青年而言, 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 是其思想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理论素质是政治素质的基础, 加强青年理论素质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才能使他们拓宽视野, 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 才能在未来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中审时度势, 把握方向和时代脉搏。

其次是要重视青年政治品质的培养。作为青年, 不仅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有宽阔的胸襟, 坦诚豁达, 虚怀若谷, 而且还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社会的责任感, 能够把个人的追求和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 能够再工作中尽职尽责, 无私奉献, 时时刻刻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 笔者认为, 企业在接受新分配大中专学生、新招聘员工时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

2 青年人才素质培养的途径

积极拓宽思想道德教育渠道, 促进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学习成才的重点要放在基层, 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为载体, 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丰富青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理论方式全面提高广大青年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青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使青工牢记学习成才的思想基础。复杂的社会, 需要我们的青工在思想上坚定, 道德上纯洁。“青年岗位能手”、“岗位标兵”、“先进个人”等之所以能够成才, 重要的是这部分人的思想基础好, 学习成才的动机和方向明确, 这个方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号召青工学习先进, 赶超先进, 这就要求青年员工要加强理论学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要提高青工的专业素质。就是立足本职岗位学习成才, 干一行爱一行, 干一行干好一行。要让青工知道荣誉的获得都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努力, 作出突出贡献。要想成才, 不仅要靠学习更要靠实践, 本职岗位是成才的最好课堂, 是建功立业的最佳平台。

要提高青工的科学文化素质。社会的不断前进, 科学的不断进步, 就要求我们青年人要刻苦学习, 努力提高业务及理论素质, 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适应施工生产的需要。开展学习活动, 就是要提高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专业技术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正确引导和支持青年的个性发展, 充分展示青年的一技之长, 为青年施展才华、表现自我、学以致用积极创造条件, 给青年展示个性的空间, 让青年的个性在不妨碍别的发展、有利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重要的是, 如何对青年的个性作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只有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 给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发挥留有相当的空间,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 就不要怕他们犯“错误”, 才能使每个人的潜力无限度的挖掘出来, 这对于青年自己来说既能展示自我, 又是一次能力的锻炼, 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

3 青年人才素质提升的措施

青年人才是企业的未来, 青年人才培养的好坏, 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兴衰。企业应该形成关心青年员工进步、鼓励青年干事业的氛围, 重点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下大力量抓好青年人才队伍。行政和党、工、团组织要为青年创造成才的环境, 提供成才的平台, 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空间, 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

针对青年人才知识面高、富有个性、工作生活中顾虑少和勇于承担压力的特点, 企业有必要建立各种富有竞争的管理、激励机制, 以留住青年人才和充分发挥亲年人才的才智。在企业中, 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 因此必须发挥好政治思想的导向作用,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青年“勤于创造、甘于奉献”的精神, 把热情和力量凝聚到企业发展上来。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人才, 要根据青年的自身特点和工作意向, 通过重点培养方式, 使其尽快成长, 对新引进的青年, 要采用量才适用的原则, 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针对青年人才成长迅速的特点, 企业要大胆启用青年人才, 采取传帮带、以赛代练等形式, 使青年人才能够在短时间内独立承担具体工作, 促进青年人才能尽快达到岗位工作要求。在精神上, 对青年人才要鼓励, 在工作方法、方式上, 要提醒教导。发挥好青年的特长, 多为他们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 多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使其向一专精、多专长的思路和方向发展。

上一篇:档案信息检索下一篇:飞秒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