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通用9篇)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 篇1
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
【摘 要】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学,作为美术基础的两大主干课程,对提高艺术语言和艺术创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基础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急需打破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和教学方式来适应今天的艺术发展与时代变化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素描色彩;基础教学;思想观念;个性与创造力
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学历来是美术基础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原理、规律以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语言和艺术修养并为全面的艺术学习创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然而,当前的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型考试模式的影响,考生大都是经过短期性、突击式加上普遍性的临摹、机械地复制等单一和僵化的训练方式,使得他们对于美术基础的认识非常狭义,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技能的掌握,造成学生个性和情感的缺失;另一方面,高校扩招、教师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单
一、老化,传统的色彩教学方式往往把技术作为教授的重点、中心,授课方式基本是程式化、概念化的,应考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甚至在进一步严重化。
同时,只注重技能的结果,而对当代新材料、新媒介和技法的介绍,对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以及各种文化思潮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和当下艺术动态等都很少涉及,甚至很多学生在对他们高考阶段所看过、模仿过的高考美术基础入门教材和范画念念不忘,学生被塑造成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匠人。要么,就是盲目追?S时尚潮流,一味地模仿外来的风格样式,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创造性的思维与独立的思辨能力。
那么,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新的艺术现象和教学对象,如何创新基础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固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呢?长期以来,注重技术而轻视方法和规律的教学方式已经误导了许多学生。所以,基础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方法论的教育。
一、21世纪的艺术直面今天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批判和介入的原则之上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问题也在变,这就必然给当代的艺术教学带来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又要有清晰的思想认识和大量的艺术实践,来作为教学的支撑,以互动交流的方式来打破以往的单一化教学,努力寻找更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教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一个合格的老师,其标准应该是有能力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进步,找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方向。因为艺术的教学不能只是考核表面的、可以被量化的、标准的东西;艺术是强调差异的,所以基础教学决不是单纯的教技术,教某种模式,这不符合艺术的本质。其教学目的不仅是对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建立正确而独立的思想观念,对日后的艺术产生影响。
二、学院所教授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语言将对学生今后的艺术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
基础教学应该积极导入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语言,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原创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技术技巧本身是艺术绘画语言的一部分。艺术离不开技术技巧,但是,只有技术技巧也决不是艺术。今天的艺术对绘画的各方面包括对技术的品位和要求都更高更多元化了,技术同样要适应于艺术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这就对我们以往的基础教学提出了新挑战,而传统的基础教学往往简单肤浅地将技术的层面理解为艺术的“基础”。事实上,基础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基础训练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围绕培养学生独立的视觉方式和艺术观念而进行。
三、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
教师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满足于对形式、技术上沾沾自喜,对今天的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视而不见,不思进取,思想观念的滞后,是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对艺术教育的要求。教师之所以称之为教师,是因为他的思想深度、开放的视野、教育的责任心,他应该懂得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背景(如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来启迪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而不是教条地教授那些匠人式的把戏和手艺。例如,1972年1月19日,有人就在一次艺术讨论会上,愤怒地对博依斯叫到:“您一直在谈论上帝和世界,就是不谈论艺术。”博依斯回答说:“上帝和世界就是艺术啊!”在美术学院里,博依斯的教学是通过互动对话来进行的,他在课堂上更多地是谈论哲学、历史和社会等学科的知识,他把教学当作他艺术思想与理念的延伸,他更把谈话变成艺术,把教学变成艺术。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基弗、依门多夫都是他的学生。所以,当代美术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技术性与思想观念的教学相结合。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不断学习,比如,重视对文化艺术史的学习和现状的关注,因为文化艺术的演变发展忠实纪录了人类视觉文化的变迁,这也是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思考与判断的记忆。对文化艺术史的深刻理解,能引导我们了解各个时期所出现的风格样式和过去人们观察思考事物的方式,洞察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观念,把握人类文化的行为脉络。这对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判断力的形成,并建立学生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审美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在这里可以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老师只能教授匠人的手艺,有些老师却能够同时自如地教授使用各种媒介、各种手段(例如绘画、装置、行为、图片、表演等)工作的学生?因为前者是有头衔没有文化思想的匠人,而后者是具有独立精神的思想者、引路人。
事实上,基础教学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基础教学又应该是快乐的、全面深入且有收获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对基础教学的认识并做出新调整,是摆在我们高校基础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但更需要的是反思,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卢宏飞.析如何做好高校美术基础教学[期刊论文].科技文摘报?教育周刊,2011(3).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 篇2
一、对美术基础的认识
(一)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美术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就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是专业设计中的一门基础课, 大多数专业的设计者都要学习这个课程。通过学习可以锻炼我们的抽象思维、空间立体思维、色彩构成思维、点线面的运用能力还有色彩综合运用能力。
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中的基础, 主要要求我们掌握点线面的构图, 把具象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里进行抽象化, 扎实的运用能更好的解决在以后的美术设计或电脑设计中的骨骼跟立体构成等造型问题。
色彩构成主要研究色彩的基本性质在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明度、色相、纯度是它的三种基本属性。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也称深浅度是表现色彩层次感的基础。在无彩色系中, 白色明度最高, 黑色明度最低, 在黑白之间还存在一系列的灰色, 黑白灰就是构成素描的基本体系, 利用它们之间的色阶变化表现光暗面以及立体感。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
立体构成是现在设计领域中的一门造型基础课, 简单的说就是点线面在空间中的形态和相互关系, 对实际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过程。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仅是形态中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 而形态是由无数的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它来源于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技术与艺术应该和谐统一”的教育观念。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 而且变成一门专业课, 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二) 素描、色彩
广义上的素描, 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狭义上的素描, 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由木炭, 铅笔, 钢笔以线条的形式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 以线和面的表现方法来表达。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除了色彩构成中的三种属性, 色彩还有很重要的三原色,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的白色光是由红、绿、蓝三种波长不同颜色组成的, 即RGB三原色。三种原色中的任意两种颜色相互重叠后, 都会产生间色;三种原色相互混合形成了白色, 所以叫“加色法三原色”。纯青色、洋红和黄色色素在合成后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并产生黑色, 这些颜色因此称为减色, 洋红、青色、黄色又称作“减色法三原色”。
减色和加色是互补色。每对减色产生一种加色, 反之亦然。
二、美术基础在设计中的作用
(一) 美术基础的价值
无论是美术基础中的理论、技巧和审美都是美术基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锻炼我们的艺术技巧, 建立我们独特的审美, 是学生审美与艺术设计的启蒙。
(二) 美术基础的教育意义
美术基础教学能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成熟且正确的思维。对事物有一个良好的判断, 进行有意义的创作, 提高美术作品的整体质量。创作好的设计作品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 艺术从业者们的情感更要健康丰富。培养美术基础的教育, 更是艺术情感的教育, 在创作中充满激情, 艺术作品才会更加生动感人。
三、电脑美术设计的认识
电脑美术设计的定义是指:以电脑为辅助工具, 利用相关的电脑艺术设计软件制作美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表示线条、图形、色彩等可视构成的现代艺术形式。
电脑艺术设计的发展涉及到实用美术以及纯美术的范畴, 应用于装潢、室内家居、建筑、动画游戏、工业产品、电视栏目包装、服装、影视广告等多个领域。电脑设计作品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灵活多变, 给传统美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二维到三维的制作也体现了电脑艺术设计强大的魅力, 电脑艺术设计也给艺术人提供了创作灵感与思维发展空间。电脑美术设计方便更多对艺术设计有兴趣的非专业艺术人群参与其中, 享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 发挥了更多人的艺术潜能, 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艺术平台, 使更多的人去展露艺术头脑, 以表现自己的艺术才能。艺术者可以通过电脑技术相互交流和沟通, 共同提高整个艺术界的艺术欣赏水平。
四、美术基础在电脑设计中的意义
通过素描的基础训练, 可以体现绘画者对于想要表现的物体的感知能力, 能快速准确的描绘出来。构图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点线面, 勾勒出物体的形态。在电脑上构图需要绘画者有扎实的基本功, 画起来轻松自如, 物体的结构、比例、特点的准确都是美术基础所决定的。素描基础与结构的塑造能力在电脑设计中就显的尤为重要。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色彩是很敏感的, 看到鲜艳的颜色心情会很开朗, 看到灰暗的颜色心情会很沉静。很多艺术创作都是凭空想象, 在脑海中出现一个艺术场景, 它所有的颜色都需要绘画者赋予, 所以色彩的搭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它的色调要跟它的意境相同, 就要在调色板中寻找适合它的颜色。无论是装饰艺术还是纯绘画都要求绘画者有很扎实的色彩基础。
结语
设计者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 无论是传统的手工绘画还是现在的电脑艺术设计, 都是一种艺术创作方法。人们在尊重传统工艺的同时, 也应继续探索更方便的能提高艺术价值的方式, 但是, 提高设计作品水平的不是工具的好坏, 而是设计者本身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这些设计方法的运用, 他的创作能力与自身的美术基础, 和对艺术的理解与对事物的审美水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刘奇.试论美术基础在电脑设计中的作用[A].艺术天地, 2013 (358)
[2]高源.浅谈电脑美术在现在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2 (22)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脑美术 基础教学
一、中职电脑美术专业学生现状
中职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设计软件,却不会利用这些软件设计进行美术创作,无法很好地融合,不能达到运用计算机进行美术创作的目标。随着现有设计软件的不断完善,利用简单的一些操作有时候就能产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由此产生了做设计只需要掌握好几个设计软件就可以了,没有美术基础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带着这种想法,很多学生完全沉浸在电脑世界中,作品常常只是一些花哨的软件技术堆砌,不懂得审美和造型的杂乱拼凑。一些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虽然不断增强,但作为美术设计上的创作能力却没有得到加强。电脑美术设计是必须以“美”作为基础的,“美”是电脑美术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而“美”如何通过视觉造型取得,那就是素描、色彩、构成基础、图案等美术基础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要让学生学好艺术设计,让学生能真正创作出动人作品,必须打好美术、设计基础,越是专业基础差的学生,越有必要。
二、中职电脑美术专业必备基础
电脑美术,继承了传统美术的基本含义和概念,具有传统美术的表现形态和特征。要创作出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除了掌握高科技的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有扎实的传统美术知识和技巧,需要有传统绘画要求的素描、构成、色彩等基本知识。美术基础是电脑设计的根本。
1.掌握素描的造型能力,能帮助学生对电脑设计中物体形态、结构、明暗、透视有更好的表现。学生在进行电脑设计之前,必须要有基本的素描基础训练。如果学生不具备素描的造型能力,就很难运用电脑对物体进行形体建模,以及表现出它的各种关系。比如,用电脑软件进行图形的绘制时,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往往比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抓形快,塑形准。
2.掌握构图的形式与法则,有利于电脑设计中的排版、布局和创意。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还要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增强设计的形式和美感,有利于电脑设计的创意、排版和布局。要想做到构图的完美性,学生就一定要加强构图的理论学习和基础训练,把握住构图的形式与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在电脑设计中熟练应用。同时还要多看优秀的设计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力和创造思维力,使设计出来的作品在构图形式上更具艺术美。
三、美术基础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创造水平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不能对他们的作品求全责备。在教育实践中,中专学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相似性,没有大的突破,设计创新能力不强。对这种情况,我们无须失望。与他们以前相比,他们的作品已经有了新的特点,有了新的进步。我们要在学生掌握基本法则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处理,鼓励他们打破常规。中专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性,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这种特点,必要时应给予鼓励和表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大胆创作,即使创作的成果不理想,也要鼓励和赞扬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作品便会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
2.电脑美术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不能完全依赖教材。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自己地区或学校的实际,如模块开设、选修安排、课时设置及当地美术资源的情况等来研究、开发校本课程。
现在市场上关于职业教育的美术类课程很少,而且有些已经过时了。往往很多老师上专业课时都把课本放一边,没什么用。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编排校本教材,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用书。另一方面是课程的形式太陈旧,无法满足本专业的要求。现在的学校基本上就是理论加上机课,第一学期上些美术基础课,第二学期上些软件课。如此以来课程单调,纸上谈兵,很多学生越上越没兴趣。
中职的美术基础授课不能太理论化,应该本着易懂、实用、强能的原则。教师教学应该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转变思想。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变为学生主动实践去做,教师在旁辅导启发为主。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 篇4
《会说话的手》一课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是最关键,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听一曲〈感恩的心〉,随着节奏让学生通过手势来传达一种意思。然后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说一说手还能做什么,大家演示一下。接下来通过课件演示各种手势表达的意思。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会说话的手》。
一、手的认识
二、说话的手
三、课件展示:会说话的手,可以在手上添加各种图案
和花纹。
四、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来表现呢?
五、学生作业
六、作业评讲
七、总结全课
八、教学反思:(通过各种手势)
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总结 篇5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在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又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要以基本的、重要的、困难的、前瞻性强的知识点为主,通过这些知识点的讲授、探讨,使学生能够掌握方法,对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本内容要明确主线,易于理解;重点内容要简明扼要、易于掌握;难点内容要深入浅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联系起来;前瞻性内容要有可持续性,能够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要达到上述效果,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本上的内
容不应该完全一样,更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将相关文献上的内容融合、归纳并加以提炼。如:在上《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这一课时,我并没有按照教材的思路来上课,教材中列举了一些不典型的、学生不熟知的绘画作品。这样的绘画作品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更谈不上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体会。而我在上课时大量地展示学生所熟悉的世界名画。首先,大量的世界名画使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其次,学生对世界名画多少有所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有继承才有创新,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师基本功的练习
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优化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切不可滥用。如果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连绘画、书法等基本功都不会,在美术课堂中,涉及专业知识、基本功等都用课件展示的话,那跟没有学过绘画的教师上课有何区别。有的.美术教师在整节课中全是图片展示。没有用粉笔写一个字或示范作品。这种去掉黑板、丢掉粉笔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美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老师若不动笔展示,怎能让学生信服呢?例如在上书法课的时候,就遇到过学生质疑的情况,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书法作品。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师基本功的练习,正所谓有继承才有创新。
三、改变不同的学习环境,在愉悦中获知
学生喜欢在大自然中描绘,喜欢在黑板、墙壁上涂鸦,喜欢在电脑屏幕上驰骋,喜欢在鹅卵石、竹木片上涂抹……我们要设法变化教学场地,尽量迎合学生心理,满足他们的愿望。例如我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转移到室外,也可以精心布置教室,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我们有这么一节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是教室里,教师精心制作幻灯片,寻找各种各样世界著名的艺术作品,然后一张一张地放给学生看。而我想这节课完全可以搬到室外,将学生放到校园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把校园中美丽的环境描述出来。罗丹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相信学生能运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校园中的美。又如在上《各异的风土人情》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了本镇的文化站,听文化站站长为我们讲述本镇的风土人情。在走出教室、改变不同的学习环境的教学形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在欢声笑语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凸显个人魅力,创意频出,以奇制胜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 篇6
千呼万唤始出来――美术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
张美丹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二中(322100)
【摘要】美术的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 要学生自己去感受、体会美术,在美术学习中,许多的学习目标蕴含在体验美术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学习美术我们不是强调学会了什么画画,而是强调审美教育中的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强调的是一种产生于实践中的“缄默知识”的运用和获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获取缄默知识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让失误华丽的转身;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引入课堂。当然还可以从很多方面,比如优美的情景设计,交流式的合作,直观的形象展示,直观的现场展示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获取更多的缄默知识。
【关键词】美术教学;缄默知识;唤醒
学生A:“哎呀,同志们,下节是美术课了,你们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没啊?”站旁边的学生B搭腔了:“美术课有啥好准备的,不就是画画而已,老师怎么说,咱就怎么画,没啥新意,也没意思……”
这是我无意中经过某教室,听到的一段话。这段话,促使我深思,我们现在的美术课是不是真的适应新课改的内容呢?以我的理解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应该慢慢的激发学生潜在的对事物的敏感以及体验生活,发现美术不仅仅在于画画,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就好比学车,我们都知道可以从教练那学到怎么开车的知识,但究竟如何让车子自如的前进,则必须要靠学车者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自如的开车了。也就是说,光有教练教的开车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学车者的实际操作、体验相结合。显然,这种体验是难以言传的。
又如美术知识中诸如笔墨、笔势、气韵、意境等经验技巧及态度和精神不是通过老师语言表达所能告知的,需要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实践中得出。也就是说,有一种难以说清楚的知识在起作用。英国物理化学家、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 M.)指出,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活动中,不可言说的知识就像是可以言说的知识一样大量存在,甚至前者从数量上说比后者更多。两者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体。(美术教学论文 )对于这种认识,波兰尼用一句精炼的话进行了概括:“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知识,称之为“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与美术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学习美术不是强调学会画什么或做什么,而是强调审美教育中的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强调的是一种产生于体验活动中的缄默知识的运用与获取。
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这种“缄默知识”呢?这需要老师课堂中的适当引导。因此教学中笔者从以下三方面作了不成熟的见解:
1让失误华丽的转身
有效的利用学生的缄默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大胆假设的学习态度。平时,学生的一张张被废弃的作品,随处可见。这是被学生认为“不可回收”的垃圾,是没有价值的。这让学生养成了一种容易放弃,而且乱扔纸屑的习惯。在最近的一堂水彩课中,我布置给学生临摹书上的天空的干画法和湿画法的练习,有一学生没把握好,把天空的颜色上得比较浓重,他正准备揉成一团当废纸扔了,我马上阻止了他的行动“等一下”,并用手按住了他的作业。“你准备怎么做?”“我把天空的颜色画得太重了,想重新画一张”我接过来一看,接着拿着这张作业举给其他学生看,“大家觉得,这位同学画的是什么呢?”“天空……哦,不是,像大海!”其他学生七嘴八舌的讲开了,“对了,老师也觉得这位同学画得像大海,蔚蓝蔚蓝的海水,很有一种神秘感。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你们画的像不像,都不要轻易的扔掉自己的作品,就像刚刚这位同学的作业,虽然他没有很好的表现天空的调子,但是我们换种角度看,也能看到一个海的世界。
画画,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你们欣赏者带着怎样的眼光去看这幅画。”经过这么一出,在最后学生交来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刚刚的那幅画,还是有蔚蓝的海水,而且还多了一片淡蓝色的天空,几只海鸥在临近海水处自由的翱翔……课堂中恰当的提示,让学生的思维换位思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事物的方向,让他们自己学会探索。
而且也是对学生缄默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利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很容易被定向思维框住,老师布置画什么就画什么,画的不像就擦掉、或扔掉重新画,画到像为止。使学生不敢大胆的想象,束缚了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水墨,擦也擦不掉,画错了就得扔。一滴无意间滴到宣纸上的墨汁,在有些学生看来就是污点,会影响画面的美观,而如果换种角度思考,就会发现,这点污迹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它可以变蝌蚪,可以变老鼠,也可以变小猫……
2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化的形象展示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能力。丰子恺先生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使学生自觉地用心灵进行审美和艺术创造。在学校,学生在课堂上视觉接触的形象非常有限,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枯燥的文字,抑或是单调的图片,使学生的思维也趋于单向化。
在上《让世界更美好》这一课时,我选用过了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拍摄的关于环境问题的照片:乱扔垃圾、水环境污染、废气排放、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等,一张张摄人眼球的照片,让学生震惊不已,也愤慨不已。环境现存的问题与学生此时的思想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欲望,激发学生潜意识的思绪,从而创作出别样的作品。直观展示的一些生活照片唤醒了学生潜意识的缄默知识,同时还起到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生活处处皆艺术,日常生活中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对象,带进课堂里都能引发学生澎湃的心理。
在《老师,您好》的贺卡设计中,我让学生追求“原生态”,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硬纸板、一些丢弃的小饰品、或者是树皮之类的制作一张贺卡。这些日常生活中不去关注的对象,触发了学生的思考:一片枫叶,寄托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一颗纽扣联系着心与心的交流……课堂上,学生有感而发,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学生纷纷动员起来,把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东西都利用刚起来了,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贺卡,并亲手送到了各自任课老师的手中。
如蒋某同学设计的贺卡,用到了毛线、纽扣、亮片……生活处处皆美术,在《字体设计》这一环节,动员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包装袋,报纸上的艺术字,广告标语等等带进课堂中,互相欣赏来自生活中常见的美术,体会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学生看到这些展示的视觉形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相联系时,就更能碰撞出多元的思维火花。在其它的美术内容中都可以让生活的元素走进课堂中,丰富学生的视觉,比如《巧用身边的材料》《服装设计》《徒手画校园》……这就是生活艺术,将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融合一起,丰富学生的视觉语言,美术中通过这些“形象语言”调动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3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走进课堂
课堂上,老师安排的一些精彩环节也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刺激他们自身存在的缄默知识的发挥。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很少看到老师的现场示范,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打折扣。老师生动、形象、直观的示范,比繁多的话语更能启发创意。学生也非常喜欢看到老师亲自示范,通过看,思考更能体会老师要表达的知识技能。
《卡通天地》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课,除了播放大量的图片外,老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出示一张动物鸵鸟的头部图片为例,怎样表现出它卡通的一面呢,夸张、变形的卡通特点又怎么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呢?首先讲,鸵鸟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边讲边画出一只蛋形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眼睛占头部的二分之一,夸张的用法;眼睛周围给它框上脑门边,眼睛的左侧给它画上扁扁的嘴巴,就像鸭子的嘴一样;加上细长的脖子,最后我们也可以给它加上一条漂亮的围巾……哎呀呀,一只美丽的鸵鸟诞生了,学生看着老师画的卡通形象唏嘘不已!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这节课的作业中,学生的作品表现得非常不错。蚂蚁战士的形象、蜗牛妹妹的可爱,就连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都成了他们创作的对象,而且还给他们带上了帽子,漂亮的衣服,酷酷的靴子,适合的发型……好一个华丽的视觉盛宴。显然学生的创意从老师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示范中得到了启迪和灵感。除了视觉,我们还可以通过听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唤醒学生的隐性知觉。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听音乐听古诗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法,思维。
比如《诗情画意》这一课,利用古诗词的意蕴感染学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学生思绪飞扬,根据诗意,纷纷画出了自己的想法,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通过触摸、感知、观察去理解认识一个事物,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理解大部分都只能听老师讲,看图片方式来得到,很单调,也容易麻木,通过触觉、嗅觉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感官。比如学生在认识肌理这一知识点时,老师通过让学生蒙上眼睛伸手触摸物体的方式,让学生感觉物体的细腻、粗糙、坚硬、柔软……动员学生的多感官去理解事物,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接触,也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学生缄默知识的运用。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浅探,要真正在教学中淋漓尽致的挖掘、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还需要以后在教学生不断的探索、前进。缄默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像优美的课前环节设计、直观的学生示范,学生合作式的实践操作……都需要通过老师正确、适当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当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交流的空间,创造的空间,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习惯。
认识和理解教学生活中的缄默知识是整个教学目的得以真正实现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教师整个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行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理论依据。所以,我们需要多多运用和获取缄默知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陆一黎 《缄默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浅探》
注重美术教学的基础文化教育 篇7
但是,现在有些人又对这个现象不满,又在进行干预,有一些是乱七八糟的干预。有人学画谱,就有人说“他又恢复封建了”;有人研究民间美术,又有人说“他又封建迷信了”;有人对洋的做研究,便有人说“他又崇洋媚外了”。什么叫崇洋媚外?什么叫封建迷信?不过是用比较的不迷信代替比较的迷信,用本土艺术取代了西方美术的入侵。那么我们就谈谈美术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美术教育一定是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一定不能离开民族性、区域性、时代性这三个要素,它是一种社会文化。文化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离开了文化性,就没什么人的本性可言,人类的本性就是文化性。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没有民族文化就没有世界文化。那些口口声声说走世界文化道路的人,他不明白世界文化是什么。世界文化就是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或战争、或争论、或交往、或传递、或交流。文化交往模式无非是文武两种,文的模式有交流、传道、布教,武的模式就是战争和商业。商业交往是武的模式中偏于文的模式,它意在掠夺对方的财富,使用对方的劳动力。只有文的模式才是双赢的模式。因此,要从文化战略上考虑中国美术教育的问题。今天中国提出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战略性的全球性措施。我们怎么能离开这个问题来讨论我们的美术教育呢?我们也不能离开这个问题来考虑民族文化的教育。
有一些长期以来受民国时期殖民主义教育影响的人,他们整个观念、思想和理念都停留在殖民主义的阴影中。整体来看,民国时期的整个建国方针、文化方针,基本上是殖民主义的。民国为什么会失败?很简单,它走的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胜利?因为它抓住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实践这个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它是为中华民族的兴旺而在世界上存在的,这个存在是以民族的方式,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式来存在的,而不是以学习某个所谓先进的东西而存在的。我们不能说吃馒头的就没有吃面包的先进,怎么能说吃茶油就没有吃黄油的先进呢?先进和落后是人为的判定,这个判定包含了一个主导思想。民国时期最大、最坏的地方就在这一点,它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它走的不是中华民族振奋的道路、复兴的道路。我们现在必须把这个现状改变,也必须要看到美术的本质。
美术的本质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既然是一种语言,它就会有社会文化的基本观念和基本语汇。然而现当代所有的美术教育,却从来没有注意过对民族语汇的梳理和整理,甚至对民族观念的定义也是如此。美术的本质是民族文化用形式来表达的语汇体系,必须记住这一点,这一点没有人谈过。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民族文化用怎样的形和色表达民族思维,因此我们必须要思考这个语汇体系是什么。中国人都会说“满园春色”,“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脸色、天色、春色是什么色?中国人是怎么来创造这些东西的?中国有多少成语,比如“活色生香”,什么叫“活色”?还有“金碧辉煌”,还有“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这不是色?不是形?这些都是关于中国形、色的概念。形是什么,并非物体存在的便是形。中国人关于形的概念,如“一团和气”、“一股邪气”、“一抹残阳”,这一团、一股、一抹不都是形吗?谁研究过这些东西?我们的教学、我们的理论,特别是在我们的基础理论建设中,谁研究过这些?没有。很多人以为画空间中的物体就叫造型,可那不叫造型。在中国,随便一个文化观念中都包括了无穷多的“形”。这些东西我们研究过吗?它有哪些逻辑联系?它有哪些基本元素?我们现在的“美术学”学的是什么?学的是西方古典美术,是在西方焦点透视中的模仿所导致的美术。再说现在的“动漫”,都用电脑来处理,它来自于西方的文化,因为西方找到了处理绘画语汇的“数字”,我们有几个人研究这个问题?设计原理没人讲,设计基本课程没人讲,基本的美术课没人讲,大家都在那里临摹、临摹,不是临摹宋画,就是临摹元画,要么就是模仿西方文艺复兴的达·芬奇,模仿毕加索,新一点的就会搞一些三流的东西,却没有人去研究艺术规律、本土规律,没有人研究民族文化的艺术语汇及其基本规律。
历史上留下无数的画谱、书谱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经典,没人梳理和整理,大众怎么学美术?中国美术教育从古以来形成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它为吃饭手段的“匠作体”,第二个层次是以社会统治者出于政治统治目的需要而汲取社会上各种各样已有技巧的“院体”,第三个层次是从文化的发生发展来创造更新的鼓动人们心灵自由的“文人体”。中国的美术教育至少也分成这三个部分。那么,今天最大众化的“院体”,有教材吗?今天的民间美术家都去学素描,最后这造型就没人用了。而现在的“院体”就是从古典绘画中临摹了一些东西,也没有人正经研究过。文人画是一种创造,它要求每个人在当今时代上的创造。现在各种基础教材都缺,我们应该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荣宝斋出版了一些“画谱”,不过是某些画家个人的感受。在研究和教学中该用什么样的谱,有谁研究过?有谁研究过中国造型是什么规律?中国造型从哪里开始训练?都没有。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
二十年前我搞“新文人画”,主要是正一正这个风气,要把美术教育的大风气搞起来。我自己想做这些事情,基本理论梳理完了,想做一些基本的实在的事情。现在的“工匠”必须要有超过《芥子园画谱》的画谱,要求做到不论是谁以这个画谱来训练都不会出大错,而不是鼓动那些歪门邪道的邪说。这里的邪说就是那种听起来有用,学了都没用的东西,就像屠龙术。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是任何人接受了这个教育都会对民族文化有更普遍更基本的了解,而且学了它就拥有了挣饭吃的本事,而不是像现在有很多人在那里骗,在那里坑,坑蒙拐骗能行吗?
除了上面这部分要整理,还有一部分必须为最高统治者、最高政权服务,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对内的宣传服务,这部分要把中国所有的高级的技法,包括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文人画技法,都拿来使用。这是美术学院正经教学的重要任务,它要求掌握所有的已有法式、所有法式的运用、所有的题目。这部分是正正经经学习中国美术专业所要求的,我们不妨称它为今天的“院体”。另外还要有一部分人,他们要创造更新的既可供院体使用,也可供民间美术使用的法式,这部分人是专门从事创造的,他们就是“文人画家”。他们要把本身的生命变成绘画发展的一部分。没有米芾就没有豆瓣皴,没有八大就没有白眼向天的鸟,没有齐白石就没有红花墨叶。这部分画家的创造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重要,也是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这部分不是教学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社会环境的引导,以及个人追求的呈现。这种人不会多,一个朝代就几个,但也是代不乏人的,20世纪的黄宾虹和齐白石就是这样的创造者。
从国家来讲,有两个美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我们拿什么东西来让全世界的孔子学院去传授?毫无疑问,是教中国画,教中国美术,而不是去教别人怎么拿毛笔画素描。文化交往的结果已经证明,恰恰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都是受欢迎的,齐白石在国外也是很受欢迎的。那么我们如何把这部分财富进行梳理并整理为基本教材?我们的美术学院没有教材、没有教师,谈教育都是白谈。为什么说他们不教?因为没有教材,老师不知道教什么。开书法课要教什么?都教钢笔字、铅笔字?我们不知道铅笔、钢笔是比毛笔还要作废的笔吗?国外谁还在用钢笔?国外的钢笔却大量推销到中国来,而国内谁还用蘸水笔?我们把国外彻底扔掉的垃圾都拿了过来。什么叫“书法”都不知道还教什么书法?直接用毛笔来教不好吗?我们搞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却舍不得把这些东西给清理掉,最终会遗憾至深。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像我们的简化字一样。
第二个,就是简化字。取消了毛笔,中国美术不得安宁,而简化字不取消,中国不得安宁。推行简化字是文化政策的大错误,这迟早是要认真研究的。汉字这个相对简单的中国文化符号体系,现在被一个更为庞杂的体系代替了。难道我们的字典不是比古代的字典更厚吗?因为多了三千个简化字。那么古代的汉字能取消吗?今天的字典到底是简化了还是繁化了、混乱了?这个问题难道不清楚吗?以至于许多错别字搞得电脑都没办法,也使得中国人的远见不能在世界上得到更广泛的宣传。简化字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文化错误。它首先错在对语言本身的错误认识,这是西方一些无知的人的错误认识,我们有些人就跟着赶时髦,以换取现实利益,而不顾民族安危,不顾千古大忌。如果简化字不取消,就不要再谈中国文化;如果毛笔不恢复使用,就不用再谈中国画。那我们还谈什么教育?拿什么来教育?五千年的古籍,4900年是用繁体字写的,我们不读,我们还要回顾历史,回顾什么啊?繁体字可以代替简体字,简体字不能代替繁体字,简体字就是多余的。这就像我们当年取消了外币兑换券一样的道理。现在的简化字既不能代替拼音字母,又不能代替英文,不取消它干什么?
中国第一大发明是什么?是汉字,不是别的。中国文化为什么不灭亡,是因为有汉字。什么叫“文化”,文就是字,《说文》就是中国最早的字典。推行简化字、走拼音化道路,结果就是取消汉字,那么我们还有“文化”吗?今天我们能不能站在中国美术教育的前沿,就要看我们能不能恢复毛笔、恢复汉字,否则无前景可言。前景混乱就没有标准,不确立国家的基本准则,一切都是混乱的。我们画的是“画”,不是画“东西”,不要把“物化”代替了“文化”。所有的物化都可以用,但它不能代替文化。中国文化是建立在以汉字为构架的情况下,来研究中国人的思维、生活、爱好、逻辑,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国文化。西方人所谓的四大发明,有两大发明是因为汉字而存在的,中国人发明纸,因为要写字,发明活字印刷,因为要处理汉字。为什么汉字是这么个大发明?西方人当然不知道,难道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吗?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不是因为汉字又是因为什么呢?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取消了汉字,它们便没有历史可言;而西方的许多学者却在学习汉字,因为他们要从中国古代典籍中寻找他们的历史。那么我们是要否定自己的历史吗?还是要否定我们的民族?这是关键的关键,当务之大急。对此,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也是天下错,汉字没有错。
这些是我对中央决策的理解,我想说说我的看法。因为没有人跟他们说,没有研究者跟他们说。现在我们做的研究可能会走到前面,但我相信中央的政策会一步一步地恢复,应该做得比我们好,所以应该让中央领导认识到形势的严重性及其本质。不要忘了,党的方针政策也是用汉字记录的。错误的简化字不改正,它就永远干预正确的东西。为了中华民族的前景,为了中华民族的下一代,必须取消文字改革以来的所有简化字,再出台正确的汉字规范。这是一个大政。
回过头来看,为了树立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我们必须学习用毛笔写汉字。中国美术的基础教育就这么两条。这就是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我们要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要从文化大政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要给中央进言。这些东西不是哪一个人决定的,但是规律必须起作用。我相信我能看到简化字的废除,否则中国寸步难行。
美术与语文知识的融合 篇8
【关键词】学科整合 语文与美术 综合探索
引言
《美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采取学科综合的方式,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在这方面我觉得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是必然的,它可以和《音乐》、《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等学科相融合。有些美术教学是可以和这些学科相融合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融合的效果。比如有些老师的个人业务能力水平问题,比如学生理解能力水平问题,比如融合的恰当与否问题等等。要知道美术教学不单单的是一科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学好美术,教师上好一堂优秀的美术课,学生充分掌握美术知识,美术课堂就必须要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可有可无,各学科间的界线要紧密联系。美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在美术教学中整合语文教学,也同样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相辅相成
早在中国商朝就有了初步的美术与语文的早期交融,甲骨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甲骨文中的很多文字就是美术中的图画与语文汉子的结合产生的,这种文字也叫象形字。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象形字纯粹利用图画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极其相似。象形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或局部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雨,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雨滴,壶,就像一把壶,马就像一匹马象形字来自图画文字,但图画性质已经减弱,象征性质大大增强了。
再从我们儿时学语言时的情况看,父母抱着我们还不会走路的那时,指着一些简单的图画及数字,学习语言,看图识字,看图说话了。这使美术与语文已经在我们启蒙教育时融合了。
学生上学后的各个学科教材,都离不开美术的身影。封面、插图、讲解图等等都与美术有着融合。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更与和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语文的应用有利于美术的多元化教学
传统美术学科教学只注重美术单一的教学,其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科整合,综合性拓展学习。语文在美术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科的综合,让美术教学变得多元化。美术课堂中引用语文元素,就是在绘画、设计、手工制作、欣赏等环节教学中,配以语文元素中的诗歌、字词等的形式展现艺术美,以及借助诗词、文章促进大脑的想象力和再加工成艺术作品的过程。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弥补美术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使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其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术和语文的学科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真实体现,整合后的美术课程资源开放而有活力,使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平台上锻炼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在美术教学中的实用性
美术教学中有一些抽象的艺术元素需要学生思考理解,如果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差的话,就会阻碍这部分的认知。比如说美术中的欣赏部分,一幅作品中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绘画元素、社会元素、个人元素等,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及对文字、文章的分析能力,是很难达到欣赏的要求的。在如设计中内容,需要学生不但要把设计的艺术作品画下来,还需要,构思、构图等,其中许多内容是与语文中的汉字和词语分不开的。比如图画与汉字结合设计的标志,图画与词汇设计的标志等。
美术绘画中,运用语文中的诗、词、故事、文章去作画,能够丰富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个从一些古画上就可以看到端倪,比如唐朝时的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创作,给以融合。这是诗与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学生体会着诗歌中波澜壮阔的情怀,观赏着绘画作品中的视觉冲击,潜移默化的加强了学生认知。使得美术绘画课堂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一些绘画作品配以诗词,使得绘画更加丰富多彩,是绘画作品艺术生命的一种扩展和延伸。
同时,语文中的汉子与美术中的中国画也是紧密融合的。中国画中的书画同源,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是指绘画和书法源于一处,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即使离开了物像,单独地欣赏一笔一划、一点一块,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
四、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
1.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语文课中对汉字的书写非常严格,从笔画到结构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不但要识字而且要书写规范。而美术课中穿插有美術字,毛笔字的学习,这些都需要学生对汉字书写有一个扎实的功底。美术课中汉字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汉子书写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扩展。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每个美术老师和语文老师的愿望。
2.在美术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绘画中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语文写作这一环节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绘画创作从构图、刻画、创意等都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从动手创作开始,头脑里就初步形成了画面,而语文写作环节中,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已经在开始思考文章的结构了。其中,美术中的设计、工艺制作等都离不开想象力。在美术课堂中,不断提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诗词中附有生命力的语言文字与美术教学的融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产生愉悦的心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对于美术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美术教学方法有着更广泛、更深层的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许渊冲著《精选唐使与唐画》[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1
美术教学知识 篇9
我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在美术课上总是坐不住,甚至表示不喜欢画画,但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往往是由于他们在课堂上偷偷地画小人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在美术课上的40分钟不能够集中注意力,但平时可以花好几个小时画卡通形象,而且他们对卡通书的收藏也非常感兴趣,在谈他们所拥有的漫画卡通书时,常常能够如数家珍。
漫画和卡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如果把对漫画和卡通书的兴趣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加以利用,可以使青少年进一步学习绘画技巧,并运用漫画、卡通画来进行交流和表达。
漫画和卡通画容易掌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可以使学生学了就用。漫画和卡通画为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工具,技法的多元性和较少的束缚,能够使学生自由地表达,一封信或一个贺年卡、一个笔记本,他们都可以用漫画或者卡通画来装饰,也可以在卡通画中刻画他们的故事,通过它来反映愿望,与同龄人交流。
现在的中小学生受漫画、卡通画的影响非常大。他们可以通过卡通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视觉技巧。连续漫画常常通过好几个连续的单独画面的视觉艺术来表现故事的连接,对于儿童来说,在学习图片故事的上下连接,在发展视觉表现技巧与故事表达技巧方面是十分有益的。
漫画的技巧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视觉思维技巧的发展,如观察、语言表达和批评的思维技巧。通过表达日常的生活场景的绘画,学生会更加关注他们周围的世界和自然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漫画或卡通画来让学生获得美术绘画技巧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艺术分析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评价一本简单的漫画书,就可以使他们了解透视的原则,形象的绘制,对质量、风格和设计提出批评。由于艺术家们使用不同风格和技巧创作漫画和卡通画,教师可以利用它们来介绍各种进行艺术创作的表现方法,这些方法既可以来自各种文化,也可以是当代的流行艺术,对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提高都非常有益。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推荐阅读:
关于美术的说课稿08-14
关于举办职工书法、美术、摄影比赛的通知08-17
关于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思考12-11
关于美术有效课堂论文12-18
关于中班美术教案模板07-09
关于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05-28
关于小学美术教师个人述职报告总结08-23
关于高职美术教育中国画教学09-21
中国美术家协会关于申请入会条件细则12-09
基础美术教育的生活化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