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综合知识)(精选8篇)
(美术综合知识) 篇1
美术教师综合知识复习题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运用、综合与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2、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对于教材的处理方式上,新旧两种美术教材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旧教材观是教教材,新教材观是用教材。
4、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就活动特征而言,前者更倾向于外化,后者更偏重于内化。
5、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6、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7、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8、教育部第13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 艺术教育活动,校外、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33、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514、请你写出美术教学基本教学流程:课前准备、激趣导入、作品欣赏、技法分析、作业辅导、课堂作业点评和小结延伸等。
36、美术课程标准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分四大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37、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9、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0、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41、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42、美术教学应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43、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
44、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46、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多元性)。
47、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
48、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9、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0、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51、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2、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习分为四大学习领域,分别是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
53、美术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54、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
55、美术教学原则有审美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精讲善练原则、创造性原则(或眼脑手协调并用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等原则。
57、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简称DBAE,以严谨的美术课程来实现美术自身的价值,其教学内容包括美术创作、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四部分.58、小学美术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其学科性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59、小学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小学美术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美术教学的基本目的、基本原则、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等各个方面。
60、衡量一堂美术课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正确以及教学目的的是否实现。61、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可分为师生互动型、教师辅导型与学生自主型三大类。63、美术的双基教学是指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4、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其中明确规定图画、手工为学校开设课程,我国从此开始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简答题
1、简单阐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5、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
6、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答:《美术课程标准》认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7、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8、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三维?
答: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10、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请回答出其中的三条)答:学生在该领域应达到的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设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11、请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教育”的解释。
答: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哪几点? 答: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入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13、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一词的解释。答: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14、请思考并简述,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答: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所以,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15、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16、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1)学生本位意识。(2)学生主体意识。(3)学生个体意识。
17、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的建设者
18、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19、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20、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做到:(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21、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要点:正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22、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要点:片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23、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2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点:正确。
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5、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26、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要点: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27、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① 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②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③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28、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要点:
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9、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
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30、什么是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师生展开的一种合作、交往的教学。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1、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一、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尊重,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前提。
32、什么是案例?
应该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往往包含一个或多个现实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3、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34、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
35、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答:《美术课程标准》认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36、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37、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三维?
答: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8、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39、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请回答出其中的三条)答:学生在该领域应达到的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设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40、请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教育”的解释。
答: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1、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哪几点? 答: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入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42、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一词的解释。答: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43、请思考并简述,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答: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所以,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44、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是什么 ?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行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45、新课标将什么阶段的美术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答:新课标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46、新课标是从什么出发来划分美术学习内容中的四个学习领域? 答:新课标是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47、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要点:
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新课标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学生出现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价值,就应该让他把话讲完,相反正在该学生讲的滔滔不绝时,教师双手一拍“停”!这种“精确控制”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自己决定应该何时结束。教为了学,教要适应学,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8、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 由传统的知识传说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转变
49、在下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
领会教材的精神,做到心中有数 关注现实生活,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力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发展教材。50、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由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这种状态。探究学习过程离不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51、过去,我们认为,评价只有分等级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或目标导向、激励、教育、监督、反馈、调控等功能
52、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答:(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3、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要求“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请请问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1)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4、美术课程标准依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那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55、三维目标在美术课程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时间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新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6、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的策略和方法有那几方面? 第一,创设探究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空。第二,加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精心选择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第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第四,进行巡逻与询问,适时参与学生的学习。第五,对学生达参与进行严格,又他控逐步转为自控。第六,及时测度与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57、探究学习应该遵循那些原则?(1)适度的原则。(2)激发兴趣的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
58、怎样引导学生共享学习成果?
答:首先,共享能够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其次,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共享学习经历。第三,共享能够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第四,共同分担和解决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第五,科学的实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学中与人共享学习成果的必要手段。
59、网络下的美术教学在课堂中有哪些促进作用?
(1)便于散点教学(2)充分感悟艺术(3)利于因材施教(4)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60、你在教学中通常都运用哪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请举例说明。
(1)生活情境的创设。(2)童话情境的创设。(3)游戏情境的创设。(4)美术情境的创设。(5)音乐情境的创设。(具体举例略)61、洋思中学与“洋思现象”
被江苏称作“洋思现象”的一所普通初中叫洋思中学。它地处偏僻的农村,然而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都是100%,优秀率居全市第一。其成功的经验就是风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全过程都是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引路,架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从“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居 “第二线”,为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答疑中档参谋、顾问。请评析并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说明教育教学思想。
洋思中学与“洋思现象”(行走课堂P6)“洋思现象”告诉我们,学生是可以独立学习的。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乐于不断获取新知和主动探索,善于辨别,搜集和加工各种信息,能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的个性涉及发展方向和计划,善于与人合作,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素质。洋思中学要培养的正是这样一种素质。他们要培养的,是嫩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他们在某些具体的知识点上有所欠缺,将来是容易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补偿的。但是,如果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里没有能够培养起学习兴趣、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没有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的习惯和能力,那么,他们的这以前却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将是难以补偿的。因此,学校教育重要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吸取新知的持续发展的愿望,学习思维的方法,形成思维的习惯。
62、如何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
答:新课标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1分)。其内容应包括⑴ 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1分)
⑵ 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1分)
⑶ 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1分)。
三个方面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与重叠(1分)。
⑴通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领或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2分)。⑵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5分)。⑶ 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1.5分)。
63、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教学内容传统的三大课业改为四大学习领域,试论述这种改变的内在根源及其预示的发展方向。答:(1)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由欣赏、绘画、艺术设计三大课业组成。
(2)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把教学内容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3)这种改革的内在根源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通过教育方式及其理念的根本变革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建设的新型人才。
(4)此次改革所预示的发展方向是从传统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向课程的综合化。首先,“课业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概念,提出的内容标准在描述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导向性。比如学习领域的名称就体现了综合意识与体用结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美术专业门类,“设计应用”也包括了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欣赏评述”也涵盖了包括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整个视觉世界。同时它还是知识和能力二者兼顾的组合表述。
其次,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表现了美术课程高度的综合性,深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这个学习领域实现了三个层次的综合:一是美术各学习领域与相关学科的综合;二是注意美术与相关学科的综合;三是强调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在不同课程环境和不同条件下的综合,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此可见,“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扩展,而且也是美术教育观念的突破,美术课程在实现综合化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伐。美术课程内容综合聪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弥补了分科课程的不足,并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80、美术教师不仅要懂得一般性的教学原则,更要掌握好体现美术学科特点的教学原则,请写出五条主要原则?(教材教法部分)
答:
1、审美性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创造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囚材施教原则。
181、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分级目标要求,请分别写出三层次及其各分级目标要求?(教材教法部分)
答:①认识目标它分为: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目标要求。②技能目标它分为:练习和初步学会;级的目标要求。③思想情感目标它分为:接受和初步具有二级的目标要求。
182、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占有多少比重,一般有哪些教学方式,最常用的是哪种方式?(教材教法部分)
答:①占20%的比重;②教学方式一般有:随堂欣赏、专题欣赏、现场欣赏。⑧最常用的是随堂欣赏。183、写出美术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并谈谈最后一个环节你是怎样做的?(教材教法部分)答:①备课、上课、作业评改、质量检测。②关于质量检测这一环节可视不同教师,不同学校采用不同方式,但必须能反映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
184、简述美术教科书的特点?(教材教法部分)美术教科书要兼顾到以下几点:
(1)审美性(2)教育性(3)基础性(4)实用性(5)灵活性(6)地域性(7)发展性
185、简述美术教学大纲的作用?(教材教法部分)答:(1)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2)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3)教学大纲是考核命题的依据(4)教学大纲是教学评估的依据
186、何谓小学美术教材?(教材教法部分)
答:目前存在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认为一切用于美术教学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学辅助材料(如挂图、范画、幻灯片、录象带、磁盘等)都是美术教材;狭义的理解认为,它是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
(美术综合知识) 篇2
凡是教师都懂得“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 但是有些美术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 美术史论的这桶水装的太少, 常在教学中出现尴尬的局面, 如:
案例一:在某市高级中学美术学科会课比赛中, 一位年轻的教师在讲述《“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一课中, 讲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 一学生提问:《蒙娜丽莎》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它在美术史上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按理说, 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但是这位教师当时却目瞪口呆, 不知所措。对这样一张举世闻名的作品尚且如此, 可见这位青年教师的美术史论知识是多么的匮乏, 真不知平时的美术鉴赏是怎么上的。
案例二: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师函授学习课中, 毕宝祥老师教授国画山水。在讲近现代山水画史时, 毕老师详细讲述了黄宾虹先生。这时, 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了一句让在场的人都很吃惊的话:黄宾虹是谁?我清楚的记得毕宝祥老师目瞪口呆地停顿了十秒钟。问她:“那你知道谁?”这名女生回答:“我就知道齐白石!”引得同学们面面相觑。虽然我不知道当时毕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 但我肯定他一定很吃惊。如果黄宾虹老先生在世的话, 得知一名国画系的本科生居然不知道他是谁时, 不知道他是不是要拿头撞墙了。
从上面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很多美术教师和学生的美术史论知识是很贫乏的, 这样的美术教师如何在美术鉴赏课中引导学生去体验、思考、判断、鉴别美术史上优秀的作品呢?如何增强他们的人文思想, 如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呢?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应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 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发表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增加文化含量。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涵养人文精神。要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 那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掌握良好的美术史论知识, 美术教师史论知识的缺乏, 会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对艺术作品的鉴赏, 首先要了解对象、了解作者、它的年代、表现内容、创作的技巧、她与时代的联系、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创作的;美术的各个门类, 都有自己发展的来龙去脉, 需要读一些美术史的书, 了解画种的发展演变过程, 不同时期有哪些画派、画家和代表性作品, 有过哪些相关的艺术理论著作;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特点,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美术史论知识。
就中国美术史来说, 它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石器时代,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 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艺术门类, 也都有过自己辉煌的时代, 也出现过很多变异。有些变化与社会生活、人们的起居环境的变化有关, 例如, 中国汉代以来, 起先没有卷轴画, 壁画是一个大门类, 汉唐时期有过多次重大的宫殿壁画创作, 但未能保存下来, 现在留存下来的是墓室壁画和汉画像石、汉画像砖等。佛教传入后, 宗教美术影响很大, 早期作品大都保存在石窟寺内, 唐五代以来的作品, 在寺庙中尚有留存。早先人们席地而坐, 采用屏风间隔开, 屏风画成为室内起居环境的重要绘画形式。唐末以来有了桌椅, 人们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俗。作画的方式也不同了, 引起画风的改变, 纸张和毛笔、墨的改进, 促成了卷轴画的发展, 使文人画在元明清时代成为主要的绘画种类。如果不知道这些, 就很难讲解鉴赏《古代壁画》、《古代人物画》等课题的。
而讲解中国油画和现代雕塑, 就必须知道, 20世纪以来, 引入西方绘画和雕塑。雕塑本来是民族艺术中的重要门类, 但是现在的城市雕塑和架上雕塑与传统雕塑艺术有很大不同, 是由西方引入的。在引入这一艺术样式和表现技巧的同时, 也引入了西方雕塑的审美观念和评价标准。而发展中国现代雕塑也还要研究民族雕塑传统的创作经验和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油画的正式传入也在20世纪初, 现代版画和连环画、宣传画虽然都能从民族传统艺术中寻找到渊源, 但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兴起的, 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受到锤炼, 达到自己成熟的高峰。而这些除了要学习中外美术史外, 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艺术理论的知识, 有选择地读一些美术评论文章。
美术创作在不断发展, 美术史和美术理论也在发展。因此, 我们对中外美术作品的鉴赏, 不仅要熟练掌握美术史论知识, 而且要不断学习充电。
美术与语文知识的融合 篇3
【关键词】学科整合 语文与美术 综合探索
引言
《美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采取学科综合的方式,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在这方面我觉得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是必然的,它可以和《音乐》、《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等学科相融合。有些美术教学是可以和这些学科相融合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融合的效果。比如有些老师的个人业务能力水平问题,比如学生理解能力水平问题,比如融合的恰当与否问题等等。要知道美术教学不单单的是一科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学好美术,教师上好一堂优秀的美术课,学生充分掌握美术知识,美术课堂就必须要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可有可无,各学科间的界线要紧密联系。美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在美术教学中整合语文教学,也同样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相辅相成
早在中国商朝就有了初步的美术与语文的早期交融,甲骨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甲骨文中的很多文字就是美术中的图画与语文汉子的结合产生的,这种文字也叫象形字。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象形字纯粹利用图画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极其相似。象形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或局部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雨,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雨滴,壶,就像一把壶,马就像一匹马象形字来自图画文字,但图画性质已经减弱,象征性质大大增强了。
再从我们儿时学语言时的情况看,父母抱着我们还不会走路的那时,指着一些简单的图画及数字,学习语言,看图识字,看图说话了。这使美术与语文已经在我们启蒙教育时融合了。
学生上学后的各个学科教材,都离不开美术的身影。封面、插图、讲解图等等都与美术有着融合。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更与和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语文的应用有利于美术的多元化教学
传统美术学科教学只注重美术单一的教学,其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科整合,综合性拓展学习。语文在美术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科的综合,让美术教学变得多元化。美术课堂中引用语文元素,就是在绘画、设计、手工制作、欣赏等环节教学中,配以语文元素中的诗歌、字词等的形式展现艺术美,以及借助诗词、文章促进大脑的想象力和再加工成艺术作品的过程。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弥补美术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使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其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术和语文的学科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真实体现,整合后的美术课程资源开放而有活力,使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平台上锻炼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在美术教学中的实用性
美术教学中有一些抽象的艺术元素需要学生思考理解,如果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差的话,就会阻碍这部分的认知。比如说美术中的欣赏部分,一幅作品中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绘画元素、社会元素、个人元素等,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及对文字、文章的分析能力,是很难达到欣赏的要求的。在如设计中内容,需要学生不但要把设计的艺术作品画下来,还需要,构思、构图等,其中许多内容是与语文中的汉字和词语分不开的。比如图画与汉字结合设计的标志,图画与词汇设计的标志等。
美术绘画中,运用语文中的诗、词、故事、文章去作画,能够丰富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个从一些古画上就可以看到端倪,比如唐朝时的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创作,给以融合。这是诗与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学生体会着诗歌中波澜壮阔的情怀,观赏着绘画作品中的视觉冲击,潜移默化的加强了学生认知。使得美术绘画课堂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一些绘画作品配以诗词,使得绘画更加丰富多彩,是绘画作品艺术生命的一种扩展和延伸。
同时,语文中的汉子与美术中的中国画也是紧密融合的。中国画中的书画同源,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是指绘画和书法源于一处,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抽象之美,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即使离开了物像,单独地欣赏一笔一划、一点一块,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
四、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
1.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语文课中对汉字的书写非常严格,从笔画到结构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不但要识字而且要书写规范。而美术课中穿插有美術字,毛笔字的学习,这些都需要学生对汉字书写有一个扎实的功底。美术课中汉字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汉子书写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扩展。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每个美术老师和语文老师的愿望。
2.在美术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绘画中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语文写作这一环节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绘画创作从构图、刻画、创意等都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从动手创作开始,头脑里就初步形成了画面,而语文写作环节中,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已经在开始思考文章的结构了。其中,美术中的设计、工艺制作等都离不开想象力。在美术课堂中,不断提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诗词中附有生命力的语言文字与美术教学的融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产生愉悦的心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对于美术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美术教学方法有着更广泛、更深层的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许渊冲著《精选唐使与唐画》[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1
美术专业知识 篇4
“设计•应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领域,他对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目的培养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除“政府对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的积极作用”普遍重视外还有什么改革趋势
第一,政府对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的积极作用;第二,拓展美术课程的内容,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第三,关注美术学习与文化情景的关系,尊重本民族文化特色,接纳世界多元文化。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表现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作了如下确认: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学科主要的教学方法: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基本美术素养应包括
1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2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过程有基本的了解3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美术课程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对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2依据学生的特征;3依据学习环境的条件;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条件。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意义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始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大体来说具有指导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指引学生学习三大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教学设计来说是前提性的工作、是设计的基础。
教学目标为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主题的顺序以及配置教学时间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也是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与程序的直接依据。另外,教学目标还提供了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最后,目标本身还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标准。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中国美术起源萌芽石器时代。
美术分类一般有绘画、雕塑、摄影、电脑艺术、产品设计。绘画种类工具材料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素描 8、9岁儿童绘画心理特征由意向表现期向视觉写实期过渡。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以及特征。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录像带、画布、木材等。
美术创作是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倾注着积极情感的认识活动,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主要动力。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小学美术课的首要任务,并应贯彻教学的始终。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关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联想: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自由联想等。
联想形式类似联想、接近联想、自由联想等。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
想像: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还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想像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由人类的想像开始的,因此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不仅有助与儿童绘画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大有益处。
想象力: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例如:在知觉材料太阳的基础上,想像创造出拟人或拟物化的太阳新形象,这就是想象力的结果。
对称轴对称,中线为轴将形半侧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
物象重组将一个或几个自然物象进行分解后再重新组合起来创造出新形象手法。
平构视觉元素:形状、明暗、大小、空间、色彩、肌理、位置、重心、骨式等形式因素
平构形式原理是重复、渐变、变异、对比、结集、空间分割、肌理、错视等。
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根据表现的物象的具体特点或作者的主观要求灵活把握。
构图是指画面结构各种关系的总体。一般指形象在画面中的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同时也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组织形式。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它是在平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及相关的科学。广义透视学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狭义特指14世纪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现代则由于对人的视知觉的研究,拓展了透视学的范畴、内容。广义透视学方法在距今3万年前已出现,在线性透视出现之前,有多种透视法。①纵透视。②斜透视。③重叠法。④近大远小法。⑤近缩法。⑥空气透视法。⑦色彩透视法。透视在绘画中表现可分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散点透视移动视点,打破一个视域的界限,采取漫视的方法和多视域的组合,将景物自然的,有机的组织到一个画面里。这是一种复元性的透视方法。给画面构图带来了更大的自由性,能达到广视博取,随心所欲,纵横经营的目的。自然就会形成一些特殊的构图形式,比如长卷,主轴,调幅等,使表现幅度有了更大的延伸性,可塑性。
圆柱体的圆截面成水平状叫平置圆,圆截面呈直立状态时称为直立圆。
适形造型:一个形限制下,创造出新的形象,使其符合原来的形状。新形自然,切勿牵强。物体形体结构的理解
对形体的认识:形体本身包括两种含义,即“形”与“体”。“形”就是客观对象的形象特征。比如电视机是方形的,到底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杯子,花瓶是圆形的,是粗还是细?是高还是矮?我们可以按照基本的平面形和组合形去分析它们的形的特征,如下面的图所示:“体”是指对象的体积。凡是存在于世界的物体,必定有一定的体积,占有长度,宽度,深度三个方面的空间。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的立体性特征,要求所描绘的物体不仅要有横向的长度,竖向的长度,而且要有纵深方向的长度,我们画物体时,要由点线面构成物体的立体感。点与点连接成线,线与线组合成面,面与面组合成体。对结构的理解:结构是指物体各部分的组合与构造。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具有特定的结构特征。例如:建房子,首先要架起建筑的骨架,而这个骨架的结构以及连接的方式是决定这个房子外部造型的特征。如下图所示,这说明了任何对象都具有内部结构和外部形体,内部结构决定外部形体,两者紧密相关!
版画特性间接艺术、复数性、轻便性。
版画分类由版材受墨部位、版材性质与制版印刷方法不同,可归纳出有代表性的七类品种: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版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片。版画制版种类凸版、凹版、平版、孔版漏印四种。最早版画形式是木刻复制版画如唐代刻制的《金刚经》。
漏印:又称孔版漏印,是一种镂空模版印刷方法。制作方法绘版、制版、印刷。
纸版画分类制作方法和版面构成分为剪贴纸版画、刻纸凹印版画、刻版凸印版画三种。
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的 纯度、明度 和 色相。1.简述美术教科书的特点?
美术教科书要兼顾到以下几点:
(1)审美性(2)教育性(3)基础性(4)实用性(5)灵活性(6)地域性(7)发展性
2.简述美术教学大纲的作用?
答:(1)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2)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3)教学大纲是考核命题的依据(4)教学大纲是教学评估的依据
3.何谓小学美术教材?
答:目前存在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认为一切用于美术教学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学辅助材料(如挂图、范画、幻灯片、录象带、磁盘等)都是美术教材;狭义的理解认为,它是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
1.请对美术教学“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这段话,简要谈谈你的认识与设想。答:(1)美术教科书在内容、编排形式上要兼顾到审美性、教育性、基础性、实用性、灵活性、地域性、发展性等方面。
(2)乡土内容的补充是美术教科书在一纲多本的条件下,充分考虑到地域性特点的体现。可以更好的体现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及文化艺术特色,更具有可行性。设想:学生可论述自己家乡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
2.请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这句话,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1)从时限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多极系列。从组合要素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双层次结构,即由一般目的与具体目的组成. 一般目的包括:A、智育目的B、德育目的C、美育目的
具体目的为:A、要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得到提高.B、要使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得到提高.C、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2)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的是所有的小学生,在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要充分兼顾到这一阶段美术教学的大众性、基础性与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热爱美术,保持恒定持久的兴趣十分重要。
1.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遵循素质教育精神,重在提高审美素质的原则(2)感性入手、理性渗透的启发式、循序渐进教学原则(3)传授“双基”和开发创造力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精讲善练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原则(5)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和课内外教学相配合的原则
2.简述美术教学大纲的内容。
答:(1)论述美术学科的性质和地位(2)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3)说明美术教学内容和要求(4)阐释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5)教学评估
3.简述美术教科书的作用.
答:(1)它直接体现小学美术教学大纲.(2)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它是学生用于学习的主要指导工具.(4)它是评估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1.请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这句话,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1)从时限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多极系列。从组合要素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双层次结构,即由一般目的与具体目的组成. 一般目的包括:A、智育目的B、德育目的C、美育目的
具体目的为:A、要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得到提高.B、要使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得到提高.C、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2)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的是所有的小学生,在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要充分兼顾到这一阶段美术教学的大众性、基础性与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热爱美术,保持恒定持久的兴趣十分重要。
2.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教学内容传统的三大课业改为四大学习领域,试论述这种改变的内在根源及其预示的发展方向。答:(5)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由欣赏、绘画、艺术设计三大课业组成。
(6)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把教学内容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7)这种改革的内在根源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通过教育方式及其理念的根本变革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建设的新型人才。
(8)此次改革所预示的发展方向是从传统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向课程的综合化。
首先,“课业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概念,提出的内容标准在描述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导向性。比如学习领域的名称就体现了综合意识与体用结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美术专业门类,“设计应用”也包括了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欣赏评述”也涵盖了包括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整个视觉世界。同时它还是知识和能力二者兼顾的组合表述。其次,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表现了美术课程高度的综合性,深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这个学习领域实现了三个层次的综合:一是美术各学习领域与相关学科的综合;二是注意美术与相关学科的综合;三是强调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在不同课程环境和不同条件下的综合,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此可见,“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扩展,而且也是美术教育观念的突破,美术课程在实现综合化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伐。美术课程内容综合聪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弥补了分科课程的不足,并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色彩基础知识
一切色彩都离不开光。可以说,色彩是一种可见光的光波在视觉上的一种反映。167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日光透过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物体都有反射和吸收不同色光的特征。呈红色的是因为它有反射红色光而吸收其他光的特性,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例如: 我们看到一个苹果呈绿色是因为它有反射绿色光而吸收其他光的特性。
我们知道为什么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色彩的归律。光颜色的混合为正混合,所有颜色相加为白色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而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相加为黑色。
光的正混合 颜料的负混合
素描基础知识
1、光的特点与物体的明暗关系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世间万物,除了因为有我们的眼睛外,还因为有光的作用,所以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光的特点才把素描学好。因为素描是单色画因此我们在这里所研究的主要是光的明暗关系。
光是以直线传播的我们以球体在单一光的照射下的效果。
条件:单一的光源、白色的石膏球体放置于灰色的桌面上。
高光:离光源最近的一点,在画面中就是最亮的一点。
受光面:光源直射处(向光)是受光面,也叫亮部。
背光面:光源不能直接照射之处(背光)是背光面,也叫暗部。
明暗交界线:亮部与暗部的分界线(光线和球成0度角的位址)。
投影:球体挡住光线在桌面上形成的阴影。
反光:桌面反射光照射球体所形成的偏亮部分。
分析:高光>亮灰>反光>暗灰>明暗交界线
(1)高光到明暗交界线,是光线与球体各点切面的角度由大到小,也是球体各点离光源由近到远,所以在画面上高光到明暗交界线的明暗是由亮到暗逐渐变化的。
(2)反光到明暗交界线,因光线以直线传播,所以暗部不能接受光的直接照射,接受的光都是反射光和散射光,所以暗部明显的比亮部暗。但靠近桌面的反光部分接受的反射光多,越靠近明暗交界线接受的越少,所以在画面上反光到明暗交界线是由较亮到暗逐渐变化的。
看到以上介绍和分析请同学们自己在范画中找出高光、受光面、背光面、明暗交界线、投影、反 光的位置。
2、透视原理
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会发觉由于距离远近不同、方位角度不同,在视觉上引起不同的反映,形成近大远小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透视现象。这主要与我们的眼睛生理结构所决定(如下图)。
在这里我们研究的是线性透视,线性透视的方法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即合乎科学规则地再现物体的实际空间位置。最初研究透视时曾以透明玻璃板放在眼睛正前方作为画面,通过这个透明画面去看景物,依样在平面玻璃板上把立体形状描绘下来,所得的形状就是透视形。这种系统总结研究物体形状变化和规律的方法,是线性透视的基础。
线性透视分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在这里我们以立方体为例,分别介绍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及三点透视画法和规律。
平行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成角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3、画素描所使用的工具及性能
(1)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区别.硬的以“H”为代表,如:1H、2H、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软的以“B”为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对于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中选择三种类型就可以了。
(2)炭笔: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炭笔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但画重了很难擦掉。
(3)木炭条: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色泽较黑,质地松散,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4)炭精棒: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
(5)橡皮:画画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绘图橡皮和橡皮泥,橡皮泥较适合调整画面,而绘图橡皮折擦得很干净。
(6)画板和画夹:画板和画夹都有不同的型号,大小可随自己的画幅而定,初学者选用590X440mm左右的为宜.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
(7)画纸:画纸要选用纸面不太光滑且质地坚实的素描纸最佳,素描纸的附铅性强,且质地坚实,可反复擦改不易损坏纸面。
4、握笔的方法与画板的摆放
绘画的握笔方法是和平时写字有区别的。通常的握笔方法是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铅笔,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靠手腕的移动来画出线条,只在细部刻画时才会采用象平时写字的握笔姿势,但依然是靠小指的支点来移动手腕完成。
画板的摆放应和视线垂直,画者和画板之间,应保持到可伸直臂膊的距离。这样能使在画的过程中,始终能照顾到全局,也避免由于视角的原因造成的透视错误。当画板位置确定后,在画的过程中就不要再移动,以避免因角度的变化影响画儿的透视改变。
1、什么是中国画?饕餮纹
在世界美术里,中国画自成体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以勾、勒、皴、擦、点、染等技法作画,以线造型为主的画种。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3、什么是美术教育?
答: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美术语言?
答: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5、什么是透视?
透视是通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它是观察、研究景物在平面画幅上表现立体空间的基本方法。
6、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7、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平面抽象艺术的设计方法,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平面构成通过对抽象造型因素(点、线、面)的研究,通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排列方法的研究,进行平面视觉语言的训练,将几个以上单元中心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多运用于实用艺术领域
8、什么是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师生展开的一种合作、交往的教学。
9、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10、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描述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事例,以生动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成功或失败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11、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和县享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美才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得的审美趣味。
12、什么是文化情境?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以及特征。
13、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14、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
15、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6、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17、《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⑴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⑵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⑶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⑷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⑸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⑹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⑻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18、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⑴目标设计在学生需求中生成⑵目标达成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
⑶环节设计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⑷思维激发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⑸教师银玲在适度拓展中生成。⑹情感态度在创造中生成。
19、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⑴案例的来源是课堂教学实践。⑵案例是教师当前教学中面临疑难的典型事件,有一定普遍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⑶案例必须描述真实的教学情境。⑷案例必须完整叙述一件事例或一个片断,有起因、冲突、结果等。⑸案例叙述的流畅性。
20、案例在美术教学中的有什么作用?
⑴用于自省⑵用于教研⑶用于教学
21、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
⑴学生本位意识。⑵学生主体意识。⑶学生个体意识。
22、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⑴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⑵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⑴课程的建设者
23、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有哪些变化?
⑴学生解放了⑵教材开放了⑶“过程”开放了⑷“时空”开放了
24、你认为怎样的美术课是一堂好课?(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哪些?)⑴教学目标多元⑵教学内容丰厚⑶教材处理变式⑷教学问题优化⑸教学活动有效⑹教学流程清晰⑺教学姿态平等⑻教学评价恰当⑼教学方法多样⑽媒体运用恰当
25、案例应该具备哪些因素和特征?
⑴案例的来源⑵案例的典型性⑶案例的真实性⑷案例的完整性⑸案例的流畅性
26、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 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 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 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27、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28、什么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评价目标?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0、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倾向也称为“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暖色:红、橙、黄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成生温暖的感觉,这类颜色被称为暖色。
冷色:蓝、蓝绿,篮紫色使人联想到冰雪、大海,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人们把这类颜色成为冷色。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8.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9.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10.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色彩的三要素:纯度、明度、色相,也叫基本属性。
11.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1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1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1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
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下四面相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21.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22.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的美感。22.成人的身高为7.5个头长,少年为6个头长。
23.“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中庭从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到下下巴
24.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
25.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郑板桥。26.山水画的方法:组织山水画的方法有近景有远景,就可以构成不同特色的观察空间.近景可以用匀、皴、点、染的方法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简略勾、皴,也可以用渲染的方法来画。山水画的步骤是先根据酝酿构图,然后再画近景或主要景物。再画远景或陪衬景物,最后用浓墨点苔或有重点地着色和整理。
27.点 线 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28.常用的设计花卉图案的方法有夸张、变形、添加等。29.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1.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32.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34.用色彩和笔触表现空间和距离的感觉时,一般近处色彩偏暖,远处偏冷,近处色彩鲜艳,远处灰暗,近处色彩笔触强烈些,远处笔触柔和些。
40.黄色很明亮,蓝色暗得多,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41.纯度是指色彩纯净的程度。
42.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谨严,S形构图流动,对角线构图爽利。
44.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防止凌乱和松散,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调朴素的,别缺少生气。48.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49.立纸造型的创作方法与绳线浮雕基本相同,只是粘贴造型的材料改用了纸条。
51.综合纸版画是利用拼贴、刻线、贴线、撕揭、揉纸等技法,融合各种有肌理的什物材料,综合运用在同一印制底版上,表现出更为活泼、奇特的艺术效果的纸版品种。5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56.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有:形与体——形既物体的平面形状,体既物体的体积。形体与体面——体面既物体外表的面向。体面的方向、性质、大小、衔接、连接。三个以上的体面汇聚交接成尖角,凸起为“高点”或骨点,凹下去的为“低点”或“伏点”。线与面——相生相依的关系。结构与形体——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的外部呈现。光影调子 24.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26.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性:(1)具象性:形象思维始终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2)情感性: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3)创造性: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案 篇5
一、课前组织
安排学生就坐,稳定学生情绪,作好上课准备。
二、自我介绍、本学期对美术课堂的要求和美术的学习方法
1、自我介绍
2、新学期的要求:
a、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b、上课时纪律要求:
精神抖擞——不睡觉
踊跃发言——不随便说话
心无旁骛——不做他科作业 c、作业要求
3、本学期的美术书的概况,即内容介绍。小学、初中美术课注重操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高中美术课的重点是艺术鉴赏课,提高鉴赏能力。
(让我们一起将高中美术进行到底)导入新课: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三、讲授新课
出示课件:(多种不同美术作品的图片)
(一)美术的范围和概念
提问:
1、美术的范围?这些属于美术吗? 总结: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
罗丹曾说过的那样──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为此,希望同学们对身边的美不要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要睁开眼睛去发现、去体悟、去感受。
2、前面我们知道了美术的大概范围。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美术”这个事物的看法是怎样的?或者说你们认为“美术”是什么?是不可知的?神秘的东西?还是挂在展馆内供人观看的东西?或者是漂亮的、美丽的东西?„„
在此应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美术的看法与想法。定义“美术”:
—— 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等手段,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1)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
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空间、构图等。(2)艺术形象的创造借助物质材料的运用。
(二)作品的价值 根据课件提问:你觉得哪幅作品最有价值。你是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价值的?(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
回答:第一印象是喜欢或不喜欢、精细逼真或抽象简练、技术娴熟、篇幅大,令人震撼、材料贵重,加工难度大等。
教师总结
美术鉴赏课就是认识和评价各种美术作品。对于艺术品的鉴赏,首先要了解对象,了解作者:它的年代,表现的内容、创作的技巧,它与时代的联系,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三)学些美术史、美术理论知识
美术史:画种的发展演变过程,不同时期有哪些重要的画派、画家和代表性作品。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汉代壁画→石窟→屏风→卷轴画→文人画→油画→雕塑
南齐谢赫《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四)有比较才有鉴别
横向比较:同时代同门类以至不同门类美术家和作品的比较。
纵向比较:他属于哪一个美术门类,这个门类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如何?这位画家和作品在这个门类中有没有代表性?艺术水准高不高?有没有独创性?
结合课件讲解
1.文艺复兴三杰的人物画(横向比较)2.陶瓷的发展史(纵向比较)
(五)美国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结合《奔马图》讲述如何鉴赏 描述:徐悲鸿国画,一匹奔跑的马
分析:深谙马的解剖与习性,水墨写意画法,生动传神,表现了正面飞奔而来的速度与力量
解释:抗日战争时期,借助马昂扬奔驰的形象,寄寓对祖国强盛民族振兴的热望
评价:画出的马不但有中国画的意境,也有西画的严谨结构关系、光影关系。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培育不了少优秀人才。
7、现代艺术看不懂,怎么办?
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听听别人怎么说,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达利的《记忆的永恒》为例
四、著录练习: 选择古代美术作品和现代美术作品各一件进行鉴赏练习。第一步:著录:记下作品的名称、作者、创作年代、尺寸(高宽厘米)、材质、收藏地点
第二步:对作品艺术成就或不足加以分析。
五、最后总结
以上所列举的几个因素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欣赏者对一幅艺术品的欣赏程度是由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的。提醒学生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的两点注意事项:
一、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要根据名声和金钱去评判一件艺术品的优劣。
二、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保护中国文化遗产。
人类历史是漫长的,美术星空是丰富而绮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到美术殿堂中,穿越时空隧道,去欣赏、领略、感受人类历史上优秀的美术作品。
六、拓展,布置思考题
中国现代美术包含哪些门类?它们的兴衰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美术欣赏的第一课,由于大部分学生美术知识的匮乏,如果就书本讲解,没有大量的图片进行佐证,学生会觉得十分枯燥乏味。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制作了课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引导学生认识到鉴赏除了需要“经验”之外,还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门道”通过学习与实践才能达到。在教学中,根据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确信“知识”的价值。只有在这一课学习中为学生树立了这一价值观,以后的学习鉴赏活动,才能学得有意思、有效率,才能掌握鉴赏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中美术学习的经历与经验,“温故而知新”。要善于启发学生回顾初中的学习内容、熟悉的作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美术儿童版画专题知识树 篇6
奈曼旗第三小学 马艳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儿童版画》部分,我的说课流程以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阐述。(一)说课标
总目标
1、美术课程总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学段目标: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一学段:▲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第二学段: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第三学段: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内容标准
运用多媒体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第一学段: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我们身边的痕迹》《拓印树叶真有趣》通过各种方式的实物拓印,产生肌理,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第二学段:则通过对自然物或人造物的拓印以及颜料的滴洒等方法,了解不同的肌理效果。《对印版画》《大嘴怪》《亲亲密密一家子》《刻印的乐趣》则通过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第三学段:《唱起来,跳起来》《在快乐的节日里》《用各种材料来制版》等课程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索的过程。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1)兴趣的启蒙
启蒙蕴藏在儿童身上的对绘画艺术欣赏和制作,动心与动手的潜能。或者说,作为老师是否能用各种方法引起儿童对版画观赏、制作的兴趣,既是第一个目标,也是成败的关键。比如第一学段《我们身边的痕迹》就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寻找身边的痕迹,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的版画起始课。(2)制作的快乐
有理论家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而这儿童版画的制作,从行为学上的确可以定位于游戏。,比如第二学段的《大嘴怪》我们在启动了儿童刻划的兴趣后,就要将他们引导进入版画的制作快乐之中应当从最简单的粉印版画做起。
2编写体例: 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出台和实施,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结构及评价体系作了全面的改革。版画的创作过程,对于儿童来说,是一门图画和手工的综合课程。在本套小学美术新教材中,有很多条知识脉络贯穿每一册教材中,例如“线的系列”、“陶艺系列”等,随着年级的由低到高,教学深度也各不相同。儿童版画在美术新教材中共有 9课,分别是一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拓印树叶真有趣》三四年级:《对印版画》《大嘴怪》《亲亲密密一家子》《刻印的乐趣》五六年级:《唱起来,跳起来》《在快乐的节日里》《用各种材料来制版》以《我们身边的痕迹》为例主要是学生:从不同材质的表面寻找奇妙的痕迹、拓印到的各种痕迹的展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种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完成活动,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3教材的立体整合纵向分析
儿童版画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不了的,因为它有自己的优势。第一学段:尝试各种方式,实物拓印,产生肌理,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第二学段:版画的制作必须使作者自画、自刻、自印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眼、手、脑这三者的协调性,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第三学段:运用各种材料创作出各种印刷效果,学生刻制时有一种乐趣,使他们创作版画的兴趣更浓。儿童版画从这三个学段中呈现出由浅到深,从平面到立体的多种版画效果。
三教学建议与评价: 一教学建议:
1培养美术鉴赏力、审美能力。2培养 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学习组合原理、了解制作方法,进行简单装饰
二对教学评价建议:
(1)首先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版画作品的形与色,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表现方法,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上的评价: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是否尝试各种技法,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3)在情感价值观上: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如在小组评价上我们可以采取开“个人画展”的形式,展现学生完成的成果。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1 美术书籍 2教学设备与器材
3校外资源 例如:文化馆参观等 4利用网络信息化 5自然环境资源
(美术综合知识) 篇7
一、从欣赏教育中倾注美术技能知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常惊叹于幼儿在纸上随意涂鸦并能为之命名“初级创造”,当然它体现了幼儿们天生的特质,某种潜在的意识及表现力!作为已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并已初具一定审美意识和思维定向的中学生,应有目的地通过艺术欣赏从中掌握艺术和人文学科知识、美术创作及美术材料、工具的的应用等美术技能知识,为创新积蓄一定的美术基础。我通过开设中国人物画欣赏,开展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的讲述,从原始社会带有神秘色彩和某种宗教信仰的人面鱼纹盆,舞蹈纹开始,到汉代充斥着神话、传说、 天文星象、历史故事的画像砖,发展到唐代多表现贵族生活、佛教人物的人物画,已臻向成熟,它是在文化、政治、经济、宗教、神话、人类审美意识综合推动下发展的。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汪洋中感受古代作品的艺术魅力,倾注人文关怀,同时,艺术家们在形成艺术风格、个性特征所应用的形式、技法、材料等技能知识也呼之而出。这样,拨动学生学习的意念之弦,引发情趣和主动性。我经常有选择地推动有代表性作品如《维摩诘图》、《天王送子图》、《韩熙载夜宴图》等,让学生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风格等方面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力,吸收审美营养,为美术创作储备知识能力。
二、创设主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个性表现
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都以自己方式来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过程建构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方式,”(《中国美术教育》)因此,我经常创设一定的主题情景,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美术创造个性的艺术空间。
新课标中教材安排了封面装潢设计,在对基本设计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我开展了以“我的童年”(或童年的梦)为主题的封面设计。因为此时学生刚跨出童年的门槛,在心理对童年的生活总有种种的留恋或回忆。这样的主题设计击中了学生的情趣中心。设计前的酝酿阶段,我让每个学生回忆陈述童年的趣闻(用歌曲《童年》作音乐背景)。当然,充满着天真好奇的“童趣”,充斥着迷惘、恐惧的梦、难忘的往事,随之学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回到童年的生活。 学生们的思维,也自然而然溶入主题情景之中。此时,教师把握时机,把学生的喜怒哀乐的故事“描绘”成一幅幅具体“可画” 的图画,引导学生把潜意识中模糊的形象明朗化,用美术语言进行描绘。
构图、形象、形式、色彩、线条成了美术独特的语言,创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引导学生利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成了关键,教师采用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范图进行展示。富于装饰的线描、色彩亮丽的水粉画、肌理丰富的版画,在材料、工具的应用进行讲授,从中认识美术材料的利用。特别强调是意境,内涵的表达:你可以和别人一样用同一种材料,但你的童年应该和其它人不一样,体味属于“你自己”的感受,画出自己的童年,体验自己的生活,你就是独一无二的,解读个性表达的意义。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体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洋溢着独特的情感色彩。
三、学科整合中体现美术的价值
“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规律和法规,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它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对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美术课程标准》),学生经历了知识体验、生活体验, 已具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视觉转换活动,开展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学生的综合感受和探索、创新能力得以体现。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对春天的描绘,给美术创作和语文科的学科整合架起了美妙的桥梁。文中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那种春的气息浓郁而明朗。让学生对各段的描写深入理解之后,视觉艺术的巧妙融合,利用学生所具有的美术知识,对春的体验、感受用美术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春之图”。达到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体现学生的创新个性和表现能力,在创作中偏重美术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未来的社会是“视图”的时代,培养学生用绘画进行情感的表达有它的时代意义。而且未来的社会需要具备创造能力的人才,以美术为主题并建立在学科联合的“综合·探索”的美术教育,让学生学会在新的情境中发现美,并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让他们真正获得创新能力的形成。
摘要:2011版美术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教育作这样的定位:即把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以人为本”,并特别设置的“综合探索”这一新的领域,把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目标溶入其中,美术教育在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形成这一学科特性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广阔的舞台。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环保知识 篇8
【关键词】依据教材内容;深入生活实践;走进大自然;环境保护;
【分类号】G633.955
环境保护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关系到我们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生命的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要求从幼儿抓起。在小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儿童的环境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谈一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的问题。
一、依据教材内容,渗透环保知识
現在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它是以点、线、面、形为基础,融欣赏、绘画、创作、剪纸、雕塑、手工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用来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审美教育,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进行描绘的能力,环境美也是所描绘的重要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渗透环保知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陶冶他们情操,而且能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六年级《我的太阳》一课的教学中,首先采用讲故事、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太阳的形状及人类的作用。再利用其他不同基本构形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态的太阳。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太阳公公”,向学生讲:“太阳公公在向我们微笑着,盼望着我们快快长大,成为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学生听后情绪十分高涨,个个都想动笔去画。当看到学生的绘画兴趣调动起来时,我的笔锋一转,在黑板上画起一团团墨烟,讲道:“黑烟飘过以后太阳公公变成花公公了,它哭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说:“太阳公公的脸被烟染黑了,不漂亮了,因此它哭了。”这时我又贴上一幅画,画面上太阳公公揉着眼睛,流着眼泪,周围被弥漫的黄沙所笼罩,我问:“这位太阳公公为什么哭呀?”学生回答:“因为它的眼睛被风沙迷住了……”,我立即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我说:“太阳公公哭的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工厂排放大量的毒烟臭气污染着大气,加上人们无休止地乱砍滥伐树木破坏森林,使得黄沙满天飞,使我们美丽可爱的太阳公公哭了。那么我们儿童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从现在起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保护好环境,爱护小树,给太阳公公洗洗脸,使我们的太阳公公更美丽,你们说好吗?”同学们齐声回答说“好!”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学生们个个都能掌握利用不同的基本形状画出自己心目中最美丽、最漂亮的太阳,同时也受到了环境知识的熏陶。
另外我在《小鸟的家》、《海底世界》、《植树》等课的教学中,都根据教材内容渗入了环保知识。这些课不仅学生掌握了绘画知识,扩展了知识面,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深入生活实践,参与环保创作
生活是美的源泉,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素材库。对学生进行生活写生是小学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绘画知识去表现、去描绘生活。平时,我在带领学生深入生活进行写生中,学生也看到社会上有许多破坏环境的现象,如化工厂废水排出使得小河变脏、变臭,小鱼无法生存;火电厂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污染大气;生活区内垃圾成堆,散发着臭味等等。在《大街上》一课的写生中,学生看到现代化的城市飞速发展,高楼林立,非常美丽壮观,但是,马路上跑着冒着黑烟的汽车,刺耳的高音喇叭使现代化城市更加烦躁不安……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创作上千幅具有童趣、代表学生思维的环保漫画作品。在孩子们的画笔下,这些作品有的对环境保护中好人好事的歌颂和赞扬;有的对破坏环境现象的讽刺与批评。
在抓学生创作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他们用语言把绘画内容表达好。在一堂题为《我画环保画,我讲环保画》的活动课上,当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我宣布演讲开始。有的同学演讲的题目是:《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他的画面上采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绘出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坐在树桩上围绕着一个老鸟,听它讲过去的故事,它说法:“我们的家园过去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树木成林,十分美丽,现在我们只能住在这个光秃的树桩上……”,最后这位同学说:“我画这幅画的目的是提醒人们注意保护好环境,不要乱砍滥伐树木,还给我们的好朋友一个美丽可爱的家”。游小妹同学以《我受不了》为题目,讲述了环保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她的画面上:有一个烟民浑身上下都是烟,空中被烟云所笼罩,旁边画一名儿童在烟云中不断地发出咳嗽声和呼救声。
三、走进大自然,领悟自然的美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校园中的学生少有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以致孩子们在做美术作业时,常感到无从下笔,甚至有的会呆呆地坐上一堂课。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观察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形态。感受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领受了大自然熏陶的孩子们,更加活泼聪明,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自然中的一块石头、一棵大树、一座茅草棚、一条小溪、一座小桥,在孩子们的笔下化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作品。这些美术作品充满了稚气,渗透着孩子们对自然美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想象,表现了他们的独创精神。从而,进一步增进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美术综合知识)】推荐阅读:
美术与教育综合知识点10-14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10-23
浅析高职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论文10-19
高中美术学些美术知识10-24
美术知识06-20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07-29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08-26
美术教师招考专业知识08-14
初中美术知识点汇总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