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知识大全

2024-07-29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精选8篇)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 篇1

近期本人参加了学校专业建设专责小组到广州市旅游商贸学校、广东省财贸学校和组织美术设计科组到珠海三职、中山中专进行参观调研学习。通过这两次外出参观学习结合我校本专业近年来科组建设情况提出几点想法:

一、广州旅游学校“校店合一”学校功能设施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学生“上校如上班、上课如上岗”专业课程与企业工作零距离,用人单位参与课程设置,学习过程是工作过程的模拭等对我校课程改革有借鉴作用。

二、广东省财贸学校学分制,限选科目、任选科目、必修科目课程组织开设较成熟。本科组下学期计划加大选修课开设由原来一下午改为两个下午,虽然老师在备课和管理学生等工作量增大,但教学效果好。在课程科目开设、学生人数限定等方面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并科组内制订奖励开选修课老师的方案,教师自定方向发展的一个体现。

三、科组课程推行模块教学,专业老师排课要集中,尽量每周2-3天上课或2-3月把课上完,让老师有更多时间钻研业务,提高实操能力,指导学生实训及参加师资培训。

四、我校是全省较早开设美术设计专业、动漫专业的职业学校,由于这些专业的教学设备经费投入需要很大,因此尽管开得早但教学硬件跟不上,知识更新又快,所以教学质量不理想。要设法完善、增加教学设备,建立课程模块教学工作室或导师工作室。

五、师生与企业联系不够,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先提高老师职业岗位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六、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真实任务实践、分岗位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专家、一线工作者到学校与师生交流。

七、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本专业要加强毕业创作或毕业设计,内容可以结合实训课程,完善技能竞赛制度。

八、专业部管理由本专业老师承担,更熟悉专业情况有利于专业建设和管理学生。

九、放权科组使科组在教学和管理学生上发挥更大作用提高效率及质量。加强科组与社会外界联系,充分整合学校和科组资源开拓多种办学模式和培训项目。

十、加大力度创品牌专业、树名师形象,师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加强宣传学校,校内外及时经常地宣传师生成绩。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 篇2

关键词:毕业创作,非美术院校美术专业,技法,美术展览

全国除八大美院外, 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美术专业的本科生就读于非美术院校, 但是由于这些学生所处的是一般高等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 而不是专业的美术院校, 所以当这些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至少在这样一个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 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的毕业生好就业。纵然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却也暴露出现今高校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对于一个就读于美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 不管他是否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 大学四年里的最后一次课程, 即毕业创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是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缩影。著名艺术家苏百钧说:“‘创作’意味着去创造一种过去所没有的作品。如果说创作教学的目的定位在培育创造意识和创作能力, 那么, 只传授既定的艺术模式和制作程序就算不上教好了创作。授人以鱼, 而未能授人以渔。其后果是:学生只能够熟练地重复前贤说过的话, 却无法表达自己真正的见解与感受, 所做的一切无疑只是在‘帮人打工’” (1) 在专业的美术院校, 毕业创作被当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大家都非常重视。在整个毕业创作阶段, 包括从构思到构图, 从搜集素材到最后的正稿完成, 都需要耗费创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大量时间和心血。当然也要得益于学校重视这项工作。学生在学校的“重压”下, 也认真起来, 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毕业创作。这样众人齐心合力所完成的毕业创作必定是质量颇高的。美术学院还为毕业生们制造了诸多参展的机会, 如全国美展, 省美展等等, 充分搭建了一个个让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施展才能的平台。在这样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的影响下, 有的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参加了省展甚至全国美展, 更有甚者还在这些美展中拿到了奖项, 这对于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是非常不易的, 要知道有的美术工作者终其一生也拿不到一个全国奖。通过参展与获奖, 增强了这些毕业生的自信心, 在毕业后找工作时也能为自己加分。加之又是专业美术院校的“科班出身”, 自然成了招聘单位眼中的香饽饽。其实且不谈找到的工作的优劣, 单就本人而言, 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相信这样的毕业生在他本人以后的艺术人生道路上定会颇有建树, 毕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 再不怎么用功的学生, 一到画毕业创作的时候就开始认真了。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创作完成之后感慨:在毕业创作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是自己在大四之前根本不知道的。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分析, 就会发现学生的话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有些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以前确实贪玩, 没有把精力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而到快毕业了才幡然醒悟;二是我们的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如学校开设的课程多而不精, 虽也是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 但是毕竟在每次课程只有四周 (最多六周) 的情形下不可能把课程学到很精的地步。

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纵然国家已经编好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随意更改, 但就毕业创作而言, 是不是可以未雨绸缪?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年起, 学校就要因势利导地为他们灌输创作, 特别是毕业创作的重要性和方针及理念, 以引起学生对创作和毕业创作的重视, 这样, 通过三年多的刻苦训练, 学生在第四年的毕业创作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一筹莫展。毕竟到了毕业季就有许多现实的困扰, 包括面临的毕业答辩和找工作的事情。如果能在学生大学四年级之前办好历届的毕业创作展览, 势必会让还没有成为毕业生的他们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氛围, 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美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质量好的毕业创作作品展览也必将促进高低年级之间的学习也交流。高年级也低年级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而低年级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受到促进与熏陶, 到下一个和下下个毕业季时, 又能产生更优秀的毕业创作作品, 为下几届的学生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其实所谓的“传统”, 就是这样来的。能够把好的思想意识形态传下去, 再加以发扬, 不管在哪个领域里运用, 定会做得越来越好。学校把毕业创作办好了, 概括地说就是以毕业创作“养”毕业创作。只要“养”得好, 在学生方面是受益无穷, 而作为非美术专业院校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教学经验。当然, 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毕业创作这门课程。否则, 以毕业创作“养”毕业创作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 作为非美术院校美术专业教师,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好找工作是现实, 但是要告诉他们读大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找工作。换言之, 不应该让找工作这样的现实问题来阻碍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作为美术专业的学生, 与其他文理科的学生区别还是很大的, 表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不仅要心手一致, 思想境界也要高, 才能绘出优秀的作品。“作为创作课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运用最基础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规律, 所谓科学的教学也就是这个道理。” (2) 所以, 在大学本科期间, 专业基础技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技法是组成一张画的重要元素, 好的技法能让你的作品熠熠生辉。要想画好一张画, 光有好的创意和题材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有精彩而娴熟的技法去驾驭它。技法不是一张画的全部, 但一定是画好一张画的重要手段。而这一点, 作为刚入校的许多本科生是还没有意识到的, 所以, 到画毕业创作的时候才大呼以前没有学到东西。告诫学生技法的重要性是我们当教师的责任。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画之目的, 曰惟妙惟肖。” (3) 要做到“惟妙惟肖”必须先在技法上下功夫。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 关于技法的练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绝对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技法的问题如果能在大学期间的前三年解决, 毕业创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关于技法的提高, 没有别的途径, 除了老师的授课, 只能靠自己勤学苦练。记得当代著名国画家陈运权老师对他的学生说:“你自己画五十张画, 就什么都不用来问我了!”可见技法在实践中的重要性。而技法的学习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 本科期间谁也不可能把绘画技法做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但是偏偏练习技法却是在学校的硬性要求。这是因为学生在本科期间毕竟所学知识有限, 艺术修养的提高毕竟比手头功夫 (技法) 的提高还要难。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中掌握一定量的技法就已经很不错了。此外, 艺术氛围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前文中提到, 非美术院校的艺术氛围问题, 艺术是感性的东西, 氛围的营造就显得特别重要。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在专业的美术学院, 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层出不穷, 身处其中的学子们在目不暇接的展览里无疑受益匪浅, 所谓见多才能识广, 那么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思想肯定也是非同一般。但是在非美术院校里的美术专业本科生要想看看这些展览还确实没有那么容易。这就导致了在思想上没有美院的学生开放和活跃。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好在当今互联网比较发达, 随便在网上也能找到很多美术方面的信息, 学生不至于像井底之蛙一样, 对美术界的事情什么都不知道。但是, 我要说的是, 还是一个艺术氛围问题。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在网上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有义务鼓励学生走出去多看美术展览, 了解现当代美术的思想潮流和动态。俗话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这样, 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更重要的是, 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的东西才会是鲜活的。况且, 对毕业创作的要求要比平时的作品更高一些。不仅要内容健康、贴近生活, 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也要求较高的层次。

毕业展的策划与布置, 也是毕业创作课程环节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三分画七分裱”, 或许言过其实, 但如果作品装裱精美, 展厅宽敞明亮, 势必会给作品加分, 令观者赏心悦目, 最大限度地展示作品的美, 自然也令创作者感到自豪和欣慰。一次圆满的毕业创作作品展带给每个参展者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美术学院自然有专业的展厅, 但是往往在非美术院校, 人们对展厅的要求变得遥不可及。没有专业的展厅, 毕业创作展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对毕业创作作品, 对每位参展者, 都带来遗憾。所以尽快完善非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基础设施显得尤为迫切。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利益, 而且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 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毕业创作课是大学本科生在大学里的最后一次课程, 它说大也大, 因为它是学生在校四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与汇报;说小也小, 它毕竟只是属于学生四年里的最后一次必修课而已。但是它的分量是学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最重的。毕业创作是美术专业本科生在离开母校到踏入社会的一根纽带。衡量一名本科毕业生是否合格, 在他的毕业创作作品中应该可以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1]苏百钧.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序[M].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苏百钧.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M].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面料成份分析知识大全 篇3

[桑蚕丝]:天然的动物蛋白质纤维,光滑柔软,富有光泽,有冬暖夏凉的感觉,磨擦时有独特的“丝鸣”现象,有很好的延伸性,较好的耐热性,不耐盐水浸蚀,不宜用含氯漂白剂或洗涤剂处理。

[粘胶1]:以木材、棉短绒、芦苇等含天然纤维素的材料化学材料加工而成,也常称人造绵,具有天然纤维的基本性能,染色性能好,牢度好,织物柔软,比重大,悬垂好,吸湿性好,穿着凉爽,不易产静电、起毛和起球。

[醋酯纤维]:由含纤维素的天然材料经化学加工而成,具有丝绸的风格,穿着轻便舒适,有良好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性能,不宜水洗,色牢度差。

[涤纶]:属于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面料挺括,不起皱,保形性好,强度高,弹性又好,经久耐穿并有优良的耐光性能,但容易产生静电和吸尘吸湿性差。

[锦纶]:为聚酰胺纤维,也是所谓的尼龙,染色性在合成纤维是较好的,穿着轻便,又有良好的防水防风性能,耐磨性高,强度弹性都很好。

[丙纶]:外观似毛戎丝或棉,有蜡状手感和光泽,弹性和回复性一般不易起皱比重小,轻,服装舒性好,能更快传递汗水使皮肤保持舒适感,强度耐磨性都比较好经久耐用,不耐高温。

[氨纶]:具有优良弹性又称弹力纤维,也称莱卡,弹性好,手感平滑,吸湿性小,有良好耐气候和耐化学品性能,可机洗,耐热性差。

[维纶]:织物外观和手感似棉布,弹性不佳,合湿性好比重和导热系数小,穿着轻便保暖,强度耐磨性较好结实耐穿,有优良耐化学品,日光等性能。

[纯麻细纺]:具有细密、轻薄、挺括、滑爽风格,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感。

[夏布]:是中国传统纺织品,织物颜色洁白,光泽柔和,穿着时有清汗离体、挺括凉爽的特点。

[交织麻织物]:质地细密、坚牢耐用,表面洁净,手感均比纯麻织物柔软,穿着舒适。

[派力司]:是羊毛混合涤纶,表面光洁、质地轻薄、手感爽利、挺括抗皱、易洗涤易干,有良好穿着性能。

[华达呢]:又名轧别丁,手感滑糯而实,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布面光洁平整色光柔和自然。

[啥味呢]:由于混用衣料加工法不同,分毛面啥味呢、沅面啥味呢及混纺啥味呢、毛面啥味呢沅泽自然柔和,底纹隐约可见,手感不板不糙,糯而不烂,有身骨,光面啥味呢面无茸毛,纹路清晰,光洁平整无极光,手感滑而挺括。混纺啥味呢,挺括抗皱,易洗免烫,有较好服装保形性。

[薄花呢]:质地轻薄、手感滑爽、穿着舒适、挺括、吸湿好、透气好。

[松轻毛织物]:具有轻松柔软、结构松、重量轻、手感柔、有弹性、透气好的特征,穿着舒适。

[麦尔登]:粗纺毛织物的一种,手感丰满,呢面细洁平整,身骨挺实、富有弹性、耐磨不易起球,色泽柔和美观。

[长毛绒]:亦称海虎绒,绒毛平整挺立,毛从稠密坚挺,保暖性好,绒面光泽明亮,柔和,手感丰满厚实,保暖轻便,具有良好的耐穿性。

[粘胶2]:吸湿透气好,易染色,织物具有良好手感,穿着舒适,悬垂性好,耐洗涤。

[平布]:组织简单,结构紧密,牢固结实,表面平整缺管弹性。

[细布]:面料比丝绸坚牢,表面平整细洁,轻薄似绸,柔软,舒适。

[府绸]:质地细密、轻薄、布面柔软、滑爽、挺括,表面织纹清晰颗粒饱满,光泽莹润,有好的质感。

[巴百纱]:质地很轻薄,穿在身上有很好的舒适感,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独具稀、薄、爽等风格。

[卡其]:织物质地紧密,厚实,坚牢,具有很好的耐磨性,挺括,织纹清晰。

[贡缎]:表面光滑、细腻、手感柔软、光泽好、色泽亮丽,有很好的弹性质地紧密不易变形。

[绉布]:布面皱缩不平,亦称核桃呢,轻薄柔软,滑爽新颖,易染色。

[牛津布]:具有特色棉织物,具有手感柔软、光泽自然、布面气孔多,穿着舒适,平挺保形性好。

[棉缎]:属缎纹棉布产品,具有丝样的光泽和缎的风格,手感绵软,质地厚实、有弹性、穿着舒适,外观色泽好。

[灯芯绒]:手感柔软,绒条圆直,纹路清晰,绒毛丰满,质地坚牢耐磨。

[绒布]:触感柔软,保暖性好,穿着舒适,布面外观色泽柔和。

[山羊绒]:质地轻盈,又十分保暖,属于独特稀有的动物纤维,在国外有“纤维钻石”、“软黄金”之称,它具有柔软,纤细,滑糯、轻薄、富有弹性等特点并有天然柔和的色泽而且吸湿性好,耐磨性好。

[兔毛]:比重小,保暖好,富有弹性,具有吸湿性强,柔软,保暖,美观等特征,抱合力差,强力较低,易落毛。

[马海毛]:强度高,弹性恢复率高,抗皱能力强,耐磨性和吸湿性好,防污性强,染色性好,不收缩不易毡缩。

[骆驼毛绒]:颜色较浅,光泽弱、手感滑柔,弹性和强度好,保暖好,耐磨性好。

[精纺毛织物]:织纹清晰,色彩鲜明柔和,质地紧密,手感柔软,挺括而有弹性。

[粗纺毛织物]:质地厚实,手感丰满结实,不易变形,保暖性好。

[长毛绒l:丰满厚实,手感柔软,弹性丰富,保暖性好,不易变形。

[缎]:质地细密柔软,表面光滑明亮,精致细腻。

[合成纤维长丝]:坚牢,耐磨,易洗,容易干,而且不易起皱,不变形等特征。

[麻棉混纺]:棉吸湿性好,染色性好,保暖性好,麻有强度高,天然光泽好,染色鲜艳,不易褪色,耐热好,麻棉混纺,外观不如纯棉织物干净但光泽好,有柔软感,较挺爽,散热性好,不易褪色。

[涤麻混纺]:涤不易变形,不起毛,麻强度好,光泽好,不易褪色,涤麻混纺弥补了一些不足使织物挺爽,吸湿性好,穿着舒适,易洗快干,减少起皱。

[进口长绒棉]:吸湿排汗显著,保护近肌肤,着色好,强力好,伸缩性佳等特点,手感柔软,光泽柔和,质朴,保暖性好。

[绢丝]:世界各地公认华贵的天然纤维,属高级纺织原料,具有较高强伸度,纤维细而柔软,平滑有弹性,吸湿性好,织物有光泽,有独特“丝鸣”感,穿到身上滑爽,舒适,高雅华贵。

[真丝]:亮丽、高贵,一定的真丝含量,使产品手感更滑爽,组织更密实,富有光泽、舒适、高雅、华贵、有良好弹性强度、吸湿性好、穿着透气、舒适。

[天丝]:是一种环保纤维,在提纯纺丝过程中,用高科技工艺,保护具天然纤维所有特性,它吸湿透气性强,织物悬垂,丝质滑爽,染色鲜艳等特性。反复洗涤,日晒也不失诸多保健功能,不易起球。

[丝光棉纱线]:具有丝一般亮丽的光泽,高等级的色牢度和良好的手感,具有棉的透气柔软吸湿性,又有丝一般滑爽亮的特征。

[台湾天丝]:在毛衫织造中加入一跟纤维,既增强美感,又弥补天丝的功能缺陷,光泽好,色泽亮丽,衣物不变形,不易起毛起球,不易褪色。

[竹纤维]:一种环保纤维,竹子有抗菌防紫外线特征,在纤维提纯过程中用高科技工艺保护具天然的抗菌抑菌,除臭和防紫外线物质,具有透气强、织物悬垂、丝质滑爽、染色鲜艳、抗菌、除臭、防紫外线、反复洗晒也不失诸多功能。

[晴纶]:俗称“人造羊毛”具有柔软、保暖、强力好的特性,表面平整,结构紧密,不易变形,水洗后缩水极小。

[丝光羊毛]:光泽柔和,细致柔软,吸湿性强,透气性好,舒适而不粘具有一般保暖功能并使人体保持清爽,有较好的耐热性。

[100%美丽诺超细羊毛]:表面光滑平整,抗起球,经过剥鳞处理,减小毡收缩,缩水率低,机洗后不发生变形,光泽度好,弹性优良,保暖性好,手感丰满,柔软舒适,适宜贴身穿着。

[驼绒]:属粗纺毛织物,具有质地松软富有弹性,绒面丰满,手感厚实,轻柔保暖。

[毛粘混纺]:具有与线纯毛织物相似的外观风格和基本特点,外观更细腻。

[天丝、亚麻混纺]:织物手感丰满、滑糯、有真丝般光泽、悬垂性好,挺实爽身。

[涤棉混纺]:可以弥补涤纶吸湿性小、透气舒适的美之不足,外观光洁,手感厚实,富有弹性,坚实耐穿,保形性好。

[涤绢混纺]:既有毛型的柔润,又有丝绸的滑爽,光泽柔和明亮,挺括,免烫、坚牢耐用。富有弹性,缩水率比纯丝小。

[涤粘华达呢]:特征为挺括、免烫、具有毛型感和弹性。

六年级美术12教案[大全] 篇4

题:

激奋人心的革命历史画(美术欣赏)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革命历史画,认识党的伟大、正确,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美术创作的蓬勃发展。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党的伟大、正确,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二、指导学生欣赏:

按年代先后进行介绍讲述,以开国大典为欣赏重点,选择重点对画家进行介绍。

1、《狼牙山五壮士》并且介绍作者詹建俊的生平。

2、《人桥》介绍作者古元的生平。

3、《开国大典》重点介绍

4、《血衣》教师把《血衣》这幅画的内容详细叙述。

5、《延安火炬》

6、《广州起义》详细讲叙这个历史事件。

7、《飞夺泸定桥》

8、《南昌起义》具体介绍其作者的生平。

三、教师小结:

八幅激奋人心的革命历史画,是一部具体而概括革命斗争史,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题:

展览设计、环境艺术(美术欣赏)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展览设计的具体意义和环境艺术与人们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教学重点:

学生能懂得展览设计的具体意义和环境艺术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展览设计的具体意义和环境艺术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课前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师向学生介绍展览设计的具体内容。出示准备好的图片,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

二、根据课本及分析,讲述环境艺术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和必要性,联系学校环境实际,对照议论。

三、教师小结:附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各方面的审美要求也提高了,环境艺术已成为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人人都要具备这一面的美术素开。

题:

头像(线描写生画)

教学目的:

通过头像线描写生练习,理解头部五官位置、比例,做到细致观察,抓住人物的脸型特征描绘出来。

教学重点:

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及对头部内(五官)外(脸型)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抓住脸型特征,以简练的线条表现人物头像。

课前准备:

范画、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板书课题:头像(线描写生画)出示准备的范画,指导欣赏。

二、讲授新课:

1、五官位置、比例及结构。

2、头部外形特征类别。

3、作画步骤:先抓脸型、发型,再画五官。教师

示范作画过程。

三、学生练习:将全班学生分为前后两组,由两个学生当模特儿,分组作画。鼓励学生要细心观察,抓住特征,大胆落笔。

四、评讲:用展览的方式讲评学生的作业。

题:

人物动态(速写)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学习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课前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二、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三、挂出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用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应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人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四、学生速写,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题:

同学们(速写)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群体速写,教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美的事物,并用速写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

抓住对象的动态和特征,以简练的线条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

注意抓动态及相互关系,用线要简练。

课前准备:

速写作品数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总结上一节课作业,并把优秀作业贴出来让学生欣赏,以资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速写),教师说明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按照课本中两三幅图例进行分析。并请两位同学做模特儿:一个坐着,一个站着,两人表现出正在讨论问题的姿态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相互的关系去画。教师随即示范给学生看:

第一步:抓住两人的动态,勾出基本型。

第二步:从一点开始(从头部开始),扩展到整体。衣褶是能表现人体结构的,要抓主要的褶纹来画,不宜多,视形象需要而定,五官的大体表情也要画出来。

第三步:画上必要的道具,用来烘托中心内容,可使构图饱满。对不相关的道具要舍弃。示范后,小结,共同回顾作画步骤。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评讲作业。

题:

故事画(添画)两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连环画和特点,并把缺幅补上,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字脚本中的重要情节作形象思考。

教学难点:

添画的形式、手法要与原作一致。

课前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板书课题:故事画(添画)

二、解释“故事画”的意义及其特点。

三、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两个故事,进行谈话。

1、看了第一套连环画《太阳的传说》之后,有什么感想?(为了解救人类,勇于冒险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这套画缺了第几幅?在你的想象中,这一幅的画面是怎样的?(缺了第二幅。神的儿子听说用海龙王身上的筋骨造成的弓和箭,可以把过多的太阳射下来,为了解救人类,他冒险到海底去„„)应画些什么?教师可作适当提示,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一名学生说出来,教师再作小结。

2、看了第二套连环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做人不可贪得无厌。)这套画缺了哪一幅?你可曾想过这幅画该怎么画?(缺了第五幅,内容是贪得无厌的渔夫妻子还想当海上女霸王,金鱼发怒了,转眼间,渔夫妻子呆在原来的破房子前。)如何剪贴?教师可作提示,让学生思考后,指定一名学生说出来,然后再作小结。

四、作业:第一节课完成草稿。

第二节课上色,完成作业。

题:

为三好学生画像(写生画)

教学目的:

通过为三好学生画像,刊出美术墙报,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设计能力,并激励学生争当三好学生。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

画出三好学生的精神面貌,添加背景。

课前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讲授新课,教师引导提问:

1、我们班里有哪些同学值得我们学习?(后小结)

2、为了形象地展现他们的精神面貌,让更多同学向好榜样学习,我们运用学过的绘画知识技能,为他们画像。

3、画头像可以运用哪些画法呢?(线描画法、水彩画法,水粉画法、水墨画好、平涂勾线、水性色笔、油画棒或蜡笔画法等)可添加背景,也可不加。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范画,让学生欣赏。

4、画头像应注意:

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眼、嘴)

五官的位置和比例适当。

抓脸型特征。(教师示范)

二、布置作业,让几名三好学生当模特。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教师小结。肯定优点,鼓励全班。

题:

金鱼(中国画)

教学目的:

学习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画金鱼,提高对民族传统绘画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金鱼的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水、用墨、用笔。

课前准备:

范画用示范用品、金鱼照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新课,板书课题:金鱼(中国画)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范品,让学生欣赏,结合观看课文内的金鱼照片,理解金鱼的形状特征,接着介绍中国画执笔用笔的方法。

1、讲解中国画的执笔方法。

2、行笔和用墨。画家通过笔的蘸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画出线的刚柔、曲直、粗细、长短、干湿、浓淡、疏密的变化,用以表现物象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抒发作者的情怀。

3、讲述金鱼的形状结构。

4、演示金鱼的作画步骤。教师边讲边演示。

二、布置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评讲:展示学生作业,分析笔墨、技法的表现。肯定优点。

题:

色彩构成(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截取美的形象进行构成排列,并运用对比色或同类色搭配作色彩构成设计。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色彩知识,使之做到既统一又有变化。

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

课前准备:

范画、基本形、骨格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挂出预先绘制的“色彩构成”的范图供学生欣赏,并提问学生:这叫什么图案?然后由教师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教师介绍色彩 构成的意义和作用。

三、讲授色彩构成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1、选一个外轮廓好看的形象,截取其中的一部分,然后按照某种骨格反复排列,再涂上颜色,就成为一张“色彩构成”的作品。出示准备好的骨格图,使学生理解构成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再指出“色彩搭配”是选用对比色或同类色涂上重复构成的骨格上,要注意深浅的对比。

2、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10、11页的图例,以理解“基本形”截取、排列的方法及色彩的运用。

四、布置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教师进行小结。

题:

立体构成(设计)

(一)两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线的立体构成有初步感知,引起兴趣,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以增长工艺知识技能。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初步掌握立体构成的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使小棍的位置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课前准备:

范品若干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展示“线的立体构成”样品。板书课题:立体构成(设计)

(一)。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第12页各图,然后作小结:城市中用线立体构成的现代雕塑,又大方,又美观,具有时代气息。

2、根据教材分析,介绍“立体构成”的意义和作用及其分类。并说明本课学习的是“线材樊构成”。明确其所需要的材料及特征。

3、一些小棍经过一定规律的排列和粘合,可以制成很美观的立体装饰物。这种造型手段具有时代特色。我们也来设计制作一个。

4、制作方法:

用几根小棍粘成一个基本结构。

将一定数量的基本结构逐层堆叠粘合起来,每两层之间略加有规律性的错位。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教师进行小结。

第二节

一、检查学生是否带齐制作用品,继续制作基本结构,具备一定数量后再进行堆叠设计,注意有规律性的错位。

二、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三、评讲:展示优秀作业,组织观摩评议,教师小结,鼓励、表扬。

题:

立体构成(二)两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纸筒立体构成的造型活动,使学生获得有关立体构成的初步知识和空间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构成新颖、有整体美的立体物,如何使构成的立体物放得稳。

教学难点:

如何构成新颖、有整体美的立体物,如何使构成的立体物放得稳。

课前准备:

范品若干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展示教师制作的面材立体构成让学生欣赏,并与线立体构成作比较,认识它们各自不同的构成形态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书本P13图例和文字说明。

2、根据教材分析讲解面材立体构成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3、教师讲解并演示制作方法:

构思。

选择合适的纸筒,粘合组成立体物。

整体修改,使其具有整体美。

4、提示:将纸筒粘合时,要注意纸筒的高矮,组细的搭配,要有变化。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辅导。

五、教师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带齐制作用品。

二、学生继续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三、讲评,教师小结,进行鼓励表扬。

题:

立方形物体(写生画)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方形物体的结构及其透视变化规律,并能正确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了解不同位置的六面休所产生的透视缩窄现象上画。

教学难点:

如何画好立方形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范画,方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板书课题。

二、复习立方形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1、平行透视:用一个较大的六面体模型及骨架模型的一面正对着学生,依次放置在和学生视平线等高以及视平线上方、下方等不同位置上,指导学生观察六面体平行透视的变化,再将9种不同透视现象的挂图出示给学生观看。

2、成角透视的复习方法,与平行透视复习法相同。

三、按照课本讲解六面体不同位置的成角透视画法,并在讲解过程中扼要说明视点视平线、灭点的变化规律及检查方法,判断是否画得准确,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教师进行小结。

题:

圆柱形物体(写生画)

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理解处于不同放置状态下的圆柱面的透视变化规律,并能较准确地画出圆柱的透视、比例及外部装饰标记。

教学重点:

如何把圆面的透视画正确。

教学难点:

如何把圆面的透视画正确。

课前准备:

范画、圆柱物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圆柱形物体(写生画)

二、复习旧课:

出示石膏圆柱体,说明圆柱体是由上下两个平行、等大的圆面的圆心相连为轴心,所围成的立体。教师具体分析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分析处于不同放置状态下的圆柱形物体绵画法。(边分析边示范)

1、竖放,高、宽度的比例没变化,深度有透视变化。

2、横放,柱身与画面平行时,圆面有深度的缩窄变化。

3、观察方法:目测、比较(高宽之间的比例找准)

4、分柱柱身的装饰纹样或商标的透视变化。

四、布置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评讲:表现技巧的准确性。

题:

静物(写生画)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用基本形体分析组合物体的结构,并能较准确地描绘出组合结构物体的形体特征、比例及透视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分析组合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构成的。

教学难点:

如何把物体的形体特征、比例及透视变化规律画准确。

课前准备:

范画、日常用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提问前课学习过的有关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变化知识。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静物(写生画)

三、讲新课: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一件组合构物体。分析其形体结构的关系,说明复杂结构的物体,可以用基本形体去分析。(出示范画作讲解)。

2、联系前面学习过的有关几种几何形体的结构、透视画法,作简要复习。

3、讲解、演示作画步骤:

分析墨水瓶的结构及外形特征。分析放置形态及透视现象。分析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比例关系。

按分析理解,画大体形状。

用透明画法画出各基本形体的形状、比例、透视变化,表现出坚实的结构。

深入刻画,直至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教师进行评讲。

题:

杂技(纸版画)两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生以杂技的精彩镜头为内容,用已学过的纸版画形式创作一幅人物动作生动的纸版画。

教学重点:

掌握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表现出动作的精彩。

课前准备:

范品、及示范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复习已学过的纸版画制作方法,并宣布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讲新课:

1、欣赏课本范图,让学生议论自己印象最深、最精彩的杂技动作,说出动作的动态特点、道具、场景所具有的生动细节,确定选择什么内容去创作一幅精彩生动的纸版画。

2、出示杂技表现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体验生动的细节。

三、讲解创作过程:

1、确定题材。(人物动作、道具„„)

2、构图,考虑画面布局。

3、绘画草稿。

4、绘画正稿,制版。形式手法不限。

5、拓印,必须细心。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本节课要求完成图稿、制版。

第二节

一、检查学习用品的准备及前课作业的完成情况:

1、学习用品:制版用的材料、工具及拓印用的材料、工具。

2、作业完成情况:进度及效果(制版)。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制版及拓印的要求。

二、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

1、制版。

2、拓印。(教师示范)

(涂色→压磨→揭开)

三、教师进行讲评作业。

题:

插图(创作画)两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插图的艺术形式和作用,选一篇语文课文,按其主要情节创作一幅插图。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插图的艺术形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图来表达文章的主要情节。

课前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展示准备好的插图,指导学生欣赏,介绍插图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说明插图是画家理解并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好的插图可作独立成幅和欣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确定创作的内容。

二、讲解插图的创作过程,在深入阅读文章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情节,然后进行构思、绘画。

1、构思画面。(构图、场景、道具)

2、起草稿。

3、勾墨线。

4、整理。

三、布置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二节

一、检查学生的插图草稿,对主题不鲜明的,提出修改意见。

二、展示不同风格的插图,教师讲解其画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表现形式。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后评讲作业,可由学生亲自讲述构思和绘画过程。

题:

综合拼贴(制作)两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生选用身边易得的材料,运用各种手法,充分利用材料的特征,创造一幅新颖的拼贴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手法创作拼贴画。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某种材料创造一幅拼贴画。

课前准备:

范品若干件、某些材料(讲解、演示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展示范品,供学生欣赏,引起制作兴趣。并提问制作的材料及方法。

二、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1、指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找出其制作材料,后小结:这些作品是运用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各种手法表现不同对象的肌理,经过精心制作而成的。并宣布这两节课的学习任务。

2、讲解制作步骤:(以书本拼贴画为例)

构思、布局。

用树皮贴小屋。

用软管水粉颜料挤上轮廓线。

整理完成作品。

三、布置作业:画好图稿。

四、学生设计草图,教师巡视辅导。

五、教师进行小结。

第二节

一、检查图稿及用品的准备情况。

二、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强调材料、手法的新奇多样,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三、教师评讲,大力表扬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题:

小壁挂(制作)两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壁挂的意义和作用,并初步学习壁挂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材料的选用,图形的设计。

教学难点:

材料本身的质感和特有的纹理,色彩的配搭。

课前准备:

学生作品,演示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出示准备好的壁挂作品,让学生欣赏,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新课:指导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壁挂。教师讲述壁挂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壁挂的材料和制作方法等等。壁挂的图形,可谓多种多样,一般多用变形、夸张的手法,注意大效果,注重色彩的配搭。

三、讲解制作程序。首先按设计意图画出简单的色彩效果图,然后按图面放大,画在做壁挂的织物面上再行制作出示分步制作的直观教具。

1、将麻布绷紧在框架上。

2、画上自己设计的图案(线条稿)。

3、按色彩稿用各种色彩的毛线缝绣或编织的手法,织绣出图形。或用胶水粘贴也可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本节课完成草图,选好合适的材料和考虑用什么表现方法制作。

第二节

一、检查学生设计图稿和是否准备好制作的材料。

二、介绍优秀设计图稿,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生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讲作业,表扬构思好,用料好的学生。

题:

送给母校的纪念品(制作)两课时

教学目的:

增强学生热爱母校的感情,使学生使用学过的工艺知识技能,制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送给母校的纪念品。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运用学过的工艺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

题材的选择,技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范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讲授新课:

1、培养我们成长的学校,好比我们的母亲。在即将离开她的时候,做一件纪念品,送给母校,表表心意,是很有意义的。

2、引导学生观赏课本图例,用谈话法进行分析:

课本第21页右边小图中的布贴画内容是什么?你知道是怎样制成的吗?

“编织花篮”多么漂亮!是怎样制成的?

课本另外的几个图例的作品内容是什么?是怎样制作的?六年来学过哪些工艺制作?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让学生欣赏书面的彩色照片,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一件小礼品送给母校,要运用学过的工艺知识技能。

3、指导学生再次观赏图例,布置作业。

二、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本节课完成草稿。

三、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第二节

一、检查学习用品,组织教学。

二、学生继续完成纪念品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三、教师把已制作完成的优秀作品,全部展示出来进行表扬,以鼓励和启发全班同学。

四、评讲作业,表扬构思好的作业。(未完成的,可以带回家完成)

题:

美化校园(设计)两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美化校园(设计),初步接触环境设计的一些知识,学习绘制美化环境的平面设计图,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接触环境设计的一些知识。

教学难点:

认识设计图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讲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的附图及文字,讲述美化校园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美化校园设计,应该符合校园总体布局,动静有别的在原则。教师挂出校园美化平面设计图的范品,并简略介绍设计意图,以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对照课文,学习看图知识。

2、讲授平面设计图的设计知识及方法。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合理和美观的原则,选择校园的一个小区作对象,画平面设计图:

到实地观察,了解地形的形状特点,量度地形各边的长度,记录已有的建筑物和别的设施。根据实际,构思美化方案——景点、绿化(植树种草)等安排。

画地形平面图时,按构思划分大块结构。

在大结构中把景点、植物及建筑物的大小位置区分出来。

按照一般的表现手法,画上各种图例。讲授完毕,再指导学生观看课文内的范图,加深理解,并逐一认识一般表现手法的图例所代表的物象。

二、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本节课构思设计方案。

第二节

一、继续绘制美化校园的平面设计图。要使用真尺、圆规,认真细致地画出规范的平面图。

二、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的能力。

2、通过欣赏和表现使学生感受彩绘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掌握基本的立体彩绘技巧。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2、掌握基本的立体彩绘技巧。

3、光滑的塑料瓶、玻璃瓶,水粉色往往画不上去,可以先涂一层薄薄的肥皂,干后即可画上颜色。教学准备:

1、师:多媒体课件、瓶子实物若干

2、生:水粉颜料、工具、一个空瓶。教学过程:

一、欣赏陶瓷艺术品

(1)欣赏中国的陶瓷艺术品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艺术博物馆欣赏我国的陶瓷艺术品。

我国的陶瓷艺术可以说是中国的国宝。目前,我国发现的半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它的制作年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有人称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请小朋友带着以下问题去欣赏。

1、这些陶瓷艺术品上画了什么?

2、这些艺术品美在什么地方?[显示画面,教师解说]

(2)欣赏艺术大师毕加索的艺术作品

这些艺术品上面画了些什么形象?

---人物、动物、景物、抽象图案。。。

这些艺术品美在什么地方?

-----色彩漂亮、造型有趣、独特、想象力丰富等。

二、揭示主题

老师带来了几个瓶子,漂亮吗?[出示瓶子实物]老师也受到艺术大师的启发,画了几个瓶子。看一看,用的是什么瓶子画的?

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双手,也学着这些艺术大师,自己画一个漂亮的瓶子。

[板书:漂亮的瓶子]

三、分析讲解

(1)出示几个不同形式的空瓶

师:想一想,这些瓶子上面可以画些什么?

生:人物、动物、景物、抽象图形。。。

师:只要你认为美的、有意义的事物都可以画上去。

(2)怎么画呢?

师:用什么画呢?

生: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

师:水粉颜料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今天,我们就用水粉颜料作画。

(3)该怎样搭配颜色呢?

师:深浅对比、冷暖对比效果强烈;同类色柔和。画的时候最好选效果强烈的对比色。

(4)师示范[师讲边示]

师:要求色彩浓厚、用笔果断、动作快。如果你用的是光滑的瓶子,可以先上一层薄薄的肥皂。

四、学生作业

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瓶子,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个漂亮的瓶子。

作业要求:胆子大、想象力丰富、作品要美观大方,有创意。

五、课堂小结

1、展示作品,大家一起评价。哪一个最漂亮,为什么?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 篇6

本着一颗热情与充满自信的心。从任教的那一天起,我就以“天道酬勤”自励,立足扎实的基础,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和自我完善。由于经历了不同学校的转换,也面临了诸多美术教育工作的挑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也证实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教育价值。

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相关知识及新课程培训,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和信息,努力提高从师任教素质,掌握教育教学的必备基本技能,并使自己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教师这一神圣职责所肩负的使命。在美术教育活动方面,2013年面对新建的永昌七中,一面面崭新的墙壁和一处处无限空白的天地都需要美术教师装点,在学校新的办学思路的指导下成功建设完成“永昌七中校园文化”收到市县教育系统的一致好评,并有多地学校来参观学习。2014年来到永昌一中担任高二年级美术教学,一方面扎实开展书法教学,一方面努力辅导美术特长生的专业。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大力提高美术生的专业水平。2016年美术生高考二本以上升学率达90%的喜人成绩。受到学校老师和领导的认可,自己也更加积极的努力工作。在上好课教好书的同时,我也注重综合知识和个人专业的培养与提高,热衷绘画,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参加美术作品展览。2015年6月美术作品入选“河西五市”书画展,2016年美术作品入选“院派经典”和“河西名家绘雄关”书画展。每年组织开展校园书画展览,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育人环境。在教师技能方面,我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这些都为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思想方面我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集体,团结友爱,多次参加了学校义务劳动和社区爱心活动。在过去的这些时期的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了我校的美术水平,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在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一是将教学经验总结概括上升到理论形成论文的能力仍待提高,二是课堂教学创新能力还不够。我会继续努力工作。积极营造校园的文化艺术气氛,为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 篇7

一、深入了解美术的种类及其主要特征

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和表现作者感受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美术使用的物质材料多种多样,但都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艺术语言获得确定的形象,以表情达意。

美术素养是指学习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艺术家应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加强生活修养、艺术修养、思想修养与道德修养,进行社会实践,真正使作品反映生活、揭示生活、歌颂生活,使艺术作品更深刻、更具社会生活内涵。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形成高尚思想品德、情操和意志的重要手段,对美的认识亦如此。美术具有直观的特点,其审美教育作用比其他艺术来得简捷。人们想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美的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经过培养和训练。爱美是人们的天性,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对美的追求会更迫切,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3]。美术教育的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美术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学前美术教育涵盖广泛,从绘画领域的各个门类到传授玩具制作技巧、掌握实用美术技法等都可以全面系统地进行美术范畴的学习。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素养的培养

学前美术涵盖面广泛,不只是技能的掌握,更注重美术素养的养成。以美术为取向的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

学前美术教育主要是课堂美术教学,可以分为欣赏教学、绘画教学、玩具制作教学等。但是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往往忽略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培养的只是技能的操作者,对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有一定的影响。美术欣赏教学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分析与鉴别。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4]。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肩负教育培养幼儿的使命,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技能,才能正确引导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对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实践、研究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利用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作用。陶冶审美情操,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提高生活品位。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由于本课程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与美术专业院校的要求不同,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广一些、浅一些,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必备的基本技艺基础。

幼儿接受知识离不开具体形象,美术有着多变的形状、绚丽的色彩、丰富的结构,以及各种各样的肌理材料等都吸引着儿童,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感知觉、记忆、想象和创造力,启迪儿童的智慧,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重大意义。美国理学家鲁道夫·阿思海姆指出:“在不涉及知觉因素和再现因素下,对视觉符号的作用的那些研究,都不能算是全面的研究。”[5]学前专业的美术教育和素养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加强对《艺术欣赏》的教学,艺术欣赏最令人感动的是透过作品能感受到创作者纯净、善良的灵魂,这是艺术欣赏的终极目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可以借助美术作品开阔视野,接触到绚丽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别出心裁的构图和变幻的线条。还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在精神上得到快乐和满足。还可在欣赏过程中发挥个人丰富的想象力。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给自己一种美的享受。生活中,只有感受美才能提高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提高自身艺术素养。

三、美术素养对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随着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中,处处存在具有艺术感的不同造型,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艺术已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且不可或缺。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更能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提高自身艺术修养除了加强各项美术专业技能的训练外更需要深入学习艺术知识,提高人文修养。多读书、多实践、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幼儿教育不像中小学一样分科教学,老师需要承担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所以老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其中艺术教育能力非常重要。一个热爱艺术、能够把艺术性手段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教师一定是孩子们喜爱的老师。可以说,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认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等都和艺术活动有紧密的联系。

艺术修养非一日可成,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将来幼儿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为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出版社:Macmillan Company,1964,4.

[2]查尔斯·莫里斯.不可不知的美国历史.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70,1.1.

[3]仇春霖主编.达·芬奇论绘画.第一编,转引自《美育原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4]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0.1.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 篇8

[关键词]美术学 美术史论 审美文化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刘思智(1955- ),男,山东阳信人,滨州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史论。(山东 滨州 25660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11-01

由于近些年来艺考热的升温,美术类考生与高校招生数量都在大幅度增加,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的规模日益壮大。如此一来,美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加大,毕业生“改行”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一现象。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市场经济的时代,为个人的多方向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度在不断扩大。因此,高校美术学专业不能像生产标准件一样,把学生当做美术技能与表现方法的传承者来培养,应改革传统的大一统的技能性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审美文化素质和审美价值观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艺术创造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高校美术学专业美术史论的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使其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能够自信地迎接各种挑战。

一、改革美术史论的培养模式,加强审美文化素质教育

美国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纳(E.W.Eisner)等人认为,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审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造四个方面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统一的教学内容,并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扩展艺术的知识面,了解与美术相关的特定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他们创造视觉艺术形式以有效地表达思想的能力。他们的这种教育理念,对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不无启迪意义。

美术理论、美学、美术史及美术批评(统称美术史论)是构成审美文化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强化的却是大一统式的技能化教育,美术史论课程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可持续发展空间不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的必要性被凸显出来,加强以美术史论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美术史论的教学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识别、鉴赏和表现能力;其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的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相互协调并得到提高,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审美判断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其三是通过艺术鉴赏活动,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与完善的人格,并使学生“发展的个性与其所属的社会团体有机统一协调”,从而使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

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美术技能技术的训练。而仅有技能的美术教育,只是基于感性经验上的侧重于具体技法、技巧的传授,即某种技能方式的传承,难以培养出具有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具有完整人格和个性独特、思想情感丰富的美术人才。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大一统式的技能化教育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要增强美术史论和相关人文知识教学,同时将技能训练与审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构系统的和循序渐进的艺术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为学生打下深厚的人文基础。

二、从改革美术史论的教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美术史论和相关人文知识教学。但是,长期以来,美术史论课程与教学总是处于陪衬地位,不少学生对这类课程缺乏起码的兴趣与热情。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加强美术史论教学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传统的美术史论教学方法,教师较多地注重向学生介绍由于社会状况、哲学思潮,包括宗教、文化、伦理、风俗等的不同而导致的艺术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的演变发展走向,给某个时期的美术现象作一个结论性的概括或总结。教师习惯于按时间顺序讲解美术发展的历史,以美术发展的历史作为讲授的重点。这种方式,可以将美术发展演变过程讲得很详细,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在授课中,教师对美术理论讲授较多,对艺术作品分析不深入,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导致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培养不足,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并且学生也容易忘记所学的美术史论知识。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注重理论讲授的美术史论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枯燥有余而趣味不足,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主动思考获得的知识,比轻易获得或别人灌输给的知识的记忆印象和记忆持久性要强许多。在美术史论教学中,如果加强艺术作品的鉴赏,用直观的艺术作品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必然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在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师生处于一种急于交谈的良好教学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师传播知识,有利于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改革美术史论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美术史论教学中注重艺术作品鉴赏,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历史、思想文化背景及艺术思潮等“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美术鉴赏的思维活动实际上是艺术创作思维活动的逆向活动,对艺术家来说,其创作思路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美学思想融进作品中,通过作品传达给观赏者;就观赏者来说,其思路却是要通过作品将艺术家融入其中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意蕴挖掘出来。因此,鉴赏者要想深入地读懂一件艺术作品,就必须对作品所处的社会状况、思想文化背景、艺术观念,乃至艺术家的艺术个性、审美情趣、艺术追求、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等进行较深入的认识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时,这些“理论”就成为学生迫切想要了解的知识,教师自然获得了传授理论知识的良好条件。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指出,美术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创造性的艺术评价活动。课堂不是知识与真理的终点,课堂所讲的一切都是可以商榷的,对艺术的认识及对美的评价都是在发展着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给他们创造一定空间,提醒他们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找答案,去创造性地看待世界。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得到艺术佳作带来的精神陶冶和审美快感,也不仅在于使学生熟悉几幅名家名作,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主动从前人留下的优秀艺术遗产中创造性地发现什么,自觉借鉴、吸收适合当代艺术发展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养料,从而提高审美修养。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并且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美术史论对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的重要性,意识到美术鉴赏活动的创造性所带来的重要价值。学生会在这种“向前人学习”的意识驱使下,在艺术鉴赏的兴趣和美感追求中,自觉在课外全面、系统地进行有关知识的学习。

最后,美术史论教学必须把比较研究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不同时期、不同画派的艺术特点以及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而且可以扩大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视野。例如,将欧洲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放在一起,人们就能从中比较分析出两者的不同风格特点:在中世纪浓郁的神学观念下孕育出的绘画作品,宗教题材最多,作品的神秘气氛浓重,人物表情刻板,缺乏生气,画面平板;而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对现世人性人生的重视,以及达·芬奇等艺术家对透视学、解剖学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使得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染上了浓郁的人性特点及生活气息,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画面色彩丰富,具有较强的立体空间和科学的透视比例。对不同风格流派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鉴赏研究,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认识、理解、分析、综合和归纳等复杂的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比较鉴赏研究的深度,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开放性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无疑是很有效的。

总之,在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项选择的今天,高校美术学专业应从改革课程结构和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方法入手,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思考的学习方式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乐趣,从而利用美术史论教学加强对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美)艾斯纳.美术教育中七则神话的检讨[A].夏勋.美术教育选集[M].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86.

上一篇:青岛海信实习报告下一篇:冲刺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