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

2024-06-13

美术学专业(精选12篇)

美术学专业 篇1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

毕业论文以及毕业创作是对大学四年学习实践全面的最后总结, 同时亦是毕业前更进一步的研究性学习, 美术学专业历来重视毕业创作而忽视毕业论文, 这种现象存在已久。这种认识态度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仓促、随便、盲目, 脱离实际。如毕业论文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脱钩;毕业论文缺乏前沿选题。同时抄袭现象普遍, 论文答辩成为一种表面形式, 达不到毕业总结的目的和效果。毕业论文指导管理工作亦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因此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导进行系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以上原因, 围绕我校美术学专业的四年培养目标以及毕业就业方向, 在近几年指导毕业论文时, 我们从选题入手对毕业论文进行了改革研究探讨。

一、选题指南的确定

在布置毕业论文前, 我们首先将美术学相关研究热点选题分类、分方向给学生公布了研究选题指南:

(一) 美术课堂教学问题研究 (教学方法、兴趣、创造性思维等)

(二) 城乡美术课堂教学区别研究

(三) 地域民间美术与美术教育研究

(四) 美术教育与其它教育关系研究

(五) 各门类艺术的技法、风格研究

以上分类尤其是前四点正是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指南的提出有利于引导学生快速锁定具体论文选题目标。

二、毕业论文选题过程指导

选题交上来了, 我们发现学生犯的几大错误:

(一) 选题过大、宽泛。如“关于西方绘画的探索”“中国画色彩”

(二) 没有创新如“西方绘画浅谈”

(三) 没有观点如“中小学美术教育”“对中学美术教育的思考”等等。

(四) 缺乏对实际问题研究

教育部对高校毕业论文评估中明确规定: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学校师资的水平, 也反映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 非常重要。考核一个学校的毕业论文主要看两点, 一是毕业论文的选题, 选题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选题是否结合实际, 二是看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是不是适当,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除了考察毕业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之外, 还要考查学生的能力, 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应用工具的能力, 写作的能力, 表达交际的能力。要坚决杜绝抄袭现象。关于毕业设计 (论文) 是不是必须强调“一人一题”的问题,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2004]14号) 要求: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一人一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避免相互抄袭的有效前提。 (1) 另外四年制本科毕业生论文字数只要求五千字, 属于初步研究, 因此选题更应注重小而精、精而深入。

以此为指导, 针对研究美术教育、美术研究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就业方向, 各指导老师与学生沟通, 缩小选题研究范围, 重新确立、纠正了选题, 以下是经过修改后的选题:

三、毕业论文选题原则与范畴

在毕业论文选题中我们的主导思想是:

第一是“前瞻性”, 选题是第一关键, 选题切忌陈旧, 尽量避免别人已做过的研究。如果是老问题要有新的角度、新的材料, 这就是研究的创新点。选题缺乏创新点, 根源在于自己对准备探索的领域认识不够全面、透彻。对于以前做的研究深度亦缺乏认识, 找不到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前瞻性至少包含如下几个因素:当前急需解决的新课题;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致力于解决的新问题;教育教学历史上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他人还未发现或引起注意的问题等等。这几点具备了, 选题就有了前瞻性, 也就有了创新性。

第二是问题意识, 要带着问题去搞研究, 但问题要小, 切忌太大, 太大则流于空泛;另外研究的问题要明确, 研究者要知道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指导老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在美术研究、美术课堂教育教学中首先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学会找出问题的能力。有了问题, 然后围绕问题提出观点, 进行分析, 进而得出结论。

有研究者提出“就选题而言, 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熟悉、兴趣、开创性。”熟悉的领域, 研究者容易了解全面、透彻, 明白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再加以浓厚的兴趣, 自然容易得出具有原创性的结果。 (2)

四、结束语

确立好的选题是做好论文的前提, 它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导毕业生工作以后的研究, 所以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重视起来。因为毕业论文同时也是对教与学四年结果的双向考察, 它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解程度, 理解的范围, 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而对于老师则是检验出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方向是否准确;指导教师本身的研究与理论水平以及学术敏感。只有通过严谨、科学的论文指导, 形成一套相对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毕业论文指导方法以及相对稳定的与社会实际密切结合的毕业论文指导方向。而对于学生而言, 通过严谨一丝不苟的论文写作过程, 学生将学会初步的科学系统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 以及严谨、正确的写作方法, 对其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具有实际意义。而毕业论文选题一旦形成系列化深入研究趋势, 毕业论文成果应用于教学以及科研, 将对美术科研、教学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摘要:毕业论文以及毕业创作是对大学四年学习全面的最后总结, 同时亦是毕业前更进一步的研究性学习。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关键是选题。本文从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选题原则以及选题中出现的问题、正确选题的意义进行研究, 以期形成一套相对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毕业论文指导方法。

关键词:毕业论文,选题,原则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2004〕14号)

(2) 《热烈与凝重——从著作出版到研究生培养问题》陈醉《艺术与空间》2008创刊号P91

美术学专业 篇2

若按照工作经验和工龄来统计,美术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工资4130,0-2年工资5810。

你认为上面关于美术学专业的就业薪酬统计准确吗?太高还是太低了?

2美术学专业就业排名统计美术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根据103886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美术学专业在所有 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34;

美术学专业在艺术学35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

美术学专业在美术学类7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

3美术学专业就业区域和方向统计美术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哪个地区需求量比较大?根据103886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需求美术学专业最多的地区是 上海,占23%;

需求美术学专业最多的方向是 互联网/电子商务,占24%。

1.美术生的专业和就业方向

2.经济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

3.舞蹈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4.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方向

5.军事海洋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6.广告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7.外交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8.药学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9.学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美术学专业 篇3

关键词:高校;美术学;国画;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教改,教改的目的在于,“梳理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倡积极构建主义教学,解放学生的学习思想,提倡引导式教学理念”。从这一基础出发,梳理了原有陈旧的教学模式,其中高校美术课改也在其中。高校美术承袭于民国,从美术专业进入课堂时期,美术已经将教育与艺术两种形式相结合,成为新的“教艺一体”的理念。随着学习状态的改变,学生的多元化,以及教师的理念无法与新的形式相融合,美术教育渐渐偏离了“教艺”一体的模式,而是单纯的教学。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够通过课改来改变这一方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问题。国画教学实际上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对待国画教学要更加慎重和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因有太多的现代艺术流派和手段在干扰和影响着国画的发展。不论是从市场经济对国画价值的判断,还是从艺术工艺方面对国画内涵的否认,国画的水平远远落后于传统艺术体系,这些都让我们对传承国画渐行渐远。如果说水彩和工艺美术等学科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进行创新产生新的体系,从而形成新的教学体系。但是国画不能,国画背负着傳承千年历史的重任,只能从传承国画的角度让其一直延续下去,一直传承下去,一直发展下去。不论中间遇到怎样的干扰,也不能因现代化的新要求而改变国画的旧思维,因国画是国粹,它也是传统文化。

1 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学的弊端

高校美术教学的弊端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教法单一。国画教学应当从流派、传承、技法、艺术形式等几个方面展开系统的教学,但是由于课时限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多”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无法系统地向学生普及教学。在这里,我们需要进一步梳理美术教学的问题,在国外,高校美术教学是从艺术历史、文化延伸、艺术特性、技巧技法等几大方向展开对学生的教育。我国在这几个领域当中也开辟了课程,但是由于研究的限制无法将这些艺术形式以及艺术理念无法向学生普及,多数是从技法直接开始教学。这样的国画失去了其特有的艺术属性,成了技法的替代品,因此在众多画展上,我们能够看见技法相同、笔法单一的美术作品。其次,同质化严重。如果把我国的国画按照时间轴来划分,可以分为朝代国画、民国国画、60年代初期国画、80年代国画及近代国画,其中朝代国画影响深远。宋、明两朝的国画艺术层次奠定了我国国画的基本走向;民国时期的国画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西合并自成一家;60年代、80年代的国画都因其特殊的历史限定原因与时代背景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画派风格;但是到了现代,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国画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少再形成特定的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想脱离。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点:第一,缺乏时代特色;第二,由于只教习技法,学习者只能成为“匠”而不能成为“师”。因此在文化的局限下,艺术作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最后,主题不明确。主题不明确也是现在学院画派的具体表现,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是类别主题,而不能成为现代画家自身的画风主题,但由于缺失艺术文化,教法单一化严重。因此,学生在进行绘画时多以临摹为主,虽然技法上惟妙惟肖,但严重缺乏自身独立的理念,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主题不明朗。所有作品除了所化物品不同以外,思想、内涵、模式都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局限,严重影响了国画的品质。综上所述,高校国画教学弊端虽多,但总结来看可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缺失文化内涵,第二是教学方式死板。因此作者针对这两点提出建议,一方面要梳理国画的文化理念,另一方面要改革教学模式。

2 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学的改革

国画教学必须与艺术文化相结合,梳理艺术文化,培养学生学习艺术史的兴趣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高校课堂开展“以教师为引导,以艺术史为总框架、以建构式教学为输出模式”的教学改革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变课堂教学时序,确定教学目的。从教学体制出发,将学习艺术文学史引入教学中,重新划分课时,确定文化修养课程能够使学生吸收艺术文化。第二,确定教学目的,重新划分教学理念。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国画教学的培养重在“艺”的培养,是文化内涵与艺术的结合,而并非是技法的拓展。因此,在教学之初就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理念,在有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技能技巧。第三,将国画史带入到艺术史中,将环境背景与文化背景相融合,转变文化理念,不需要拘泥于是否为国画,而是要将艺术放在环境当中进行放大和分析,如此才能与时俱进,找到属于自身的文化理念。才能引导学习国画的学生开放视野并找到新的艺术内涵,也加强对高校艺术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我国很多高校的美术专业设置的大一和大二专业课程完全是水粉、水彩等西洋画的科目,只有到了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才开始细分专业,这样就使得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所掌握的真正的专业知识也只有一两年的储备量。学到最后,学生甚至觉得自己学的仅仅是一些皮毛而已。要改革高校国画教学的内容,对国画教学来说,其内容主要是有绘画技法、书法、创作以及构图等方面的教学,但是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很多教师往往就会忽略掉一些教学内容,从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才会有效果。

3 结论

改变高校美术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长时间且有序化的过程,涉及资金、文化、理念、环境等多个领域。从当下看,想要彻底地改变我国的高校国画美术教学,首先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思想壁垒,将“教艺”结合起来,加强二者之间的关系。将学生从“技能匠人”的学习模式中释放出来,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释放学生前卫的思考理念,民族化的艺术并不害怕融合,而是惧怕面对新环境要做出改革的勇气。因此,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找到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国画教学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实际上,对于国画教育来说也无法照本宣科。国画教育要具有非常重要的底线就是唯一性和传承性,我们的国画教育实际上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全面理解和深入调查传统文化,在当代,传统文化的深入性都会触及一个根本的矛盾问题,即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需要我们全面地解开这个扣。这才是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家美.当前高校中国化教学思考[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1:3.

[2] 茹峰.关于中国画教学的思考[J].艺术探索,2004:21.

[3] 樊少华.当前中国画教育的衰微缘由及其对策[J].美术观察,2005:22.

美术学专业 篇4

关键词:国画教育,美术专业,解决策略

一、影响我国国画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国画教育反而日益衰落, 其中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高校生源素质比较低。当前我国很多高校艺术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比较低, 或者这些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比储备不够, 有一些学生之所以上艺术院校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文化课成绩比较落后, 不得已才选择学习美术专业, 通过短时间内的美术学习和“突击”培训, 就能够拿到所谓的合格证书, 随着高校门槛的放低, 专业录取的分数线也逐步放低, 加上对文化课的要求不高, 就会使得当前我国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自身的素质出现滑坡的现状。

(二) 我国艺术教育基础薄弱。高校美术专业的国画教育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状况的影响, 但是在我国的中小学中, 对于美术的重视程度却不够, 很多学校以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走形式, 这些美术课程的开设也只是一些形式或者是摆设, 很多学生基本上不知道什么是国画。

(三) 我国美术高考内容缺少对国画教育的考察。在我国的高考内容中, 尤其是美术专业考试中, 往往没有对国画教育的考察, 只是对西洋画有相关的考察内容, 这样就不知不觉慢慢走向了西洋画教学的途径上, 但是对我国的国画教育却缺少足够的重视, 从我国最近几年的美术考试内容上来看, 很多都是水粉、水彩、速写以及素描等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西方绘画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将我国的美术教育逐步引向了西洋画的教育轨道上了, 继而无疑会对我国的国画教育带来极大的阻碍。

(四) 高校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合理。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对艺术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完善和合理, 很多课程在设置上比较落后以及陈旧, 教师在国画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也比较老化, 有些教师甚至是习惯于采用西洋画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国画教学, 没有国画基础性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意识严重脱离实际的, 会使得很多学生最终对国画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甚至很少有学生会选择国画进行学习。

二、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育改革的措施

从上述对我国国画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 当前我国必须要加大力度对国画教育进行改革, 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一) 我国的国画教育要注重基础性教学。对于我国的国画教育来说应当从基础来抓, 要从最为基础以及最为底层的教学抓起, 国画是我国民族的灵魂之一, 学生对文化精髓的热爱应当是从小就应当进行培养, 对于那些已经有一些艺术兴趣的小学生, 教师应当对其进行集中培养, 建立一些兴趣班等, 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就应当对这样的人才进行挖掘, 从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挖掘我国中小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特长, 同时也能够为我国高校国画教学打好基础。

(二) 对我国现有的美术高考进行完善。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喊了许多年, 也下了很大决心, 但任重而道远, 在美术高考的过程中加入我国国画的创作或者是临摹, 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加强对国画的重视以及学习, 因此要呼吁在未来的美术高考内容中, 应当将书法或者是国画当成是我国美术高考以及高考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增多有关国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线描的创作或者是临摹, 逐步将水粉画以及水彩画弱化下去, 在某种程度上提升社会以及学生对国画的重视程度, 这样无疑有利于我国国画的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三) 加强对高校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我国很多高校的美术专业在大一以及大二专业课程设置上完全是水粉、水彩等西洋画的教学, 只有到了大二下学期或者是到了大三才开始就专业进行细分, 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所掌握的真正的专业知识也只有一两年的储备量。学到最后学生甚至觉得自己学的仅仅是一些皮毛而已。

(四) 对高校国画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对国画教学来说, 其内容主要是有绘画技法、书法、创作以及构图等方面的教学, 但是真正落实到实际中来, 很多教师往往就会忽略掉一些教学内容, 比如说书法教学, 其是我国国画教学过程中十分基础以及入门性的教学内容,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使用线条进行造型的能力, 但是很多高校往往对其不够重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高校在美术教学尤其是国画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到我国国画教育的顺利开展,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总结经验, 从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范家美.当前高校中国化教学思考[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1.

[2]茹峰.关于中国画教学的思考[J].艺术探索, 2004.

美术学专业见习实习总结 篇5

教育见习总结

2014年9月15日至19日我很荣幸的来到楚雄金鹿中学进行了一个周的教育见习,一个周的见习活动结束了。很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么一次机会,同时也感谢楚雄金鹿中学为我们提供这个见习的机会,这一个周充分体会了当教师的伟大、自豪。

我的专业是美术教育,在这个周里我一共听了两位教师的讲课,共计听课结束5节次讲课的内容是:我喜爱的书—书籍的封面设计、我做好了详细的听课记录,包括教学过程、讲授要点。在这里我就总结一下这一周的见习感想:

教师讲课风格的体会金鹿中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认真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出色的课程讲授以及合格的专业能力和博学的知识,让我校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经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楚雄金鹿中的施老师,授课结束后,施老师和我们就这一堂示范课作了认真、仔细而又深入、热烈的讨论和评述。并在教育教学经验上与我们作了深刻的交流。

教学内容深浅的体会,从中我学到了做为一堂课的每个部分教师都要积极备课,认真准备,还要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同状况做一定的调节,针对不同的学生还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是这些老师的讲解方式很值得学习,他们讲的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听懂,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也很到位这是我们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必备的素质。

教师的教姿教态方面,给我们最深的印象的也是这个,他们学校的老师讲课十分的自然,亲切,每个言行举止动作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讲课声音方面也是声音洪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到,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些实习的教师最欠缺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上课可能会出现各种紧张情绪,因此他们的教学姿势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组织管理方面的学习:一堂课从上课到下课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师在主导,教师组织课堂能力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学生课堂上的反映教师要做出相应的回应,教师既要维护课堂的秩序同时也要不伤害到学生的心理,所以这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金鹿中学的教师在组织课堂上的纪律是很有能力,潜移默化,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以适当批评教导。

此外,学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重要性,让学生喜欢你,感兴趣你的上课方法。这就需要你据有很强的知识能力,让学生从心理上敬畏你,这才是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但是着不是一天两天哪呢个学到的需要长久只是的积累,但金鹿中学的老师让我体会到了一个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成功美术教师所必备的。

美术学专业 篇6

关键词:美术学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课程 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2-170-02

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与科研基础实力以及学生能力培养方向的重要指标。而我们的大学管理者往往只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看作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忽略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当下,不单纯是专业美术学院,包括大量的综合研究型大学的美术学院其实大都存在这一问题。长期以来,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当成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形式而已,因论文质量问题沒能够毕业的情况几乎很少。

1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课程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的文件,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增加自学时间和课外学习活动……”其实这里提增加实践环节和自学时间就是要强调不同类型高校对人才培养要明确目标与方向,就美术学专业而言实践不是简单的技法实践与创造,而是与学生能力直接相关的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的不同类型决定了学生的职业取向,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自身办学优势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换句话说美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不是只有画家、雕塑家而已(这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也只有具备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管理者才能在其课程设置上体现办学特色与思路。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一系列对学生能力的衡量指标应该是多样化的综合的。美术学专业本科生除了专业技巧能力,科研的能力同样重要,而四年的综合科研水平和人文素养正是从毕业论文的质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上我们不难看出,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就是重视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

2 目前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理论素养的培养意识薄弱

近年来,在综合型高校的美术学院里开始在本科培养方案中增加了重视美术教育、美术史论、美术批评方向的美术学(理论)专业模块的尝试,但大部分美术学(绘画)培养目标中仍然缺失对科研理论和人文素养的重视。这样的不重视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1)就管理者而言,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和战略意识薄弱和模糊,扩招导致的本科生素质下降的客观事实让他们把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转向研究生,从而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然体现在毕业论文的课程指导安排上也不够重视,质量也就不高。同时,由于重视度不够,也就没有拿出一个衡量学生科研素养、理论研究的目标体系和量化考核依据。这既不能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也不能规约教师的教学活动。

(2)就论文指导教师而言,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传导到教师这里,让本该重视这一课程的教师由于失去了激励机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责任和重视,就更谈不上根据学生情况而进行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甚至由于多年自身重技轻理的惯性思维也会让毕业论文指导变得流于形式。以致学生论文质量得不到严格把关。

(3)就学生自身而言,从进校以来所接受的所有课程就是围绕技法课程展开,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习惯,没有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科研知识储备不足,学习兴趣与目的性不明确,探究性科研意识淡薄等多方面原因让学生到了大四就是有心想做好毕业论文也显得力不从心,为时已晚。这些都是值得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深思的问题,如何从人才培养意识、课程设置与安排、教师教学策略与组织形式等方面转变观念、改革课程模式、探索教学改革思路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2 实际课程培养方案缺乏合理规划

目前高等院校(专业美术院校、综合型院校、师范院校)在对本科“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个多年来突出的问题,即单一而片面地强化技能训练和艺术语言的个性创造,模糊了不同类型院校的优势和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加上扩招以来艺术类专业在各式各样的高校里都有设置,不同类型院校的美术学人才培养方向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其中毕业论文指导这一重要的后期课程在设置、安排和实施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1)高校的美术学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在设置上缺乏规范性。当下很多高校的美术学专业本科论文指导的随意性很强,没有具体的课程时间、地点,一切都是自主的教师安排。虽然给教师适度的教学自由度是合理的,但缺乏课程安排的科学规划容易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不重视和不作为。常常出现论文指导留于表面形式的情况。

美术学专业 篇7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许多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慕课) , 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新应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所谓MOOC, 最初是由美国的几所顶尖高校开创的。这几所高校通过将其课程放到网上供大家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开展相关的学习工作。之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MOOC这一学习形式逐渐被教育机构所接受。目前, 我国教育部门也逐渐注意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过于单一性以及枯燥性。不仅如此,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严重制约了高校中资深教师的优质课程的传播。在这一大背景下, 我国高校开始探索MOOC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美术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而言, 授课的重点就是创作一幅艺术作品的全部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期间所展现的各种技术。而借助MOOC这一教学方式和模式, 不懂那将使得教学突破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同时还能通过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有必要对MOOC背景下美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进而为丰富美术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1 MOOC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 将MOOC应用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可以通过课程模块、笔记模块、讨论模块、活动模块以及个人空间模块五个模块的设计而实现。其中, 课程模块包括组群的创建、设置课程节点、课程管理以及设置课程作业。在组群的创建分模块中可以由教师邀请学生参加到所创设的课程组群中, 进而开展相关的课程学习。在设置课程节点模块中可以由教师通过对课程进度进行规划和设置, 进而带领学生按照一定的进度和规划进行课程的学习。在课程管理分模块中, 教师以及学生可以各自上传相关的课件和视频。尤其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 通过上传相关的课件和视频, 相较于传统课堂的学习, 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开展作品赏析等活动。在设置课堂作业分模块中, 教师可以通过借助MOOC平台, 向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布置一定的作用, 进而达到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在笔记模块中, 学生可以在观看课程视频的过程中将视频暂停并记录笔记。这与传统美术专业学习过程中听讲和记笔记难以兼得相比使得学生记录笔记更加从容。不仅如此, 借助MOOC平台, 在学生和学生之间, 还可以分享在美术课程学习期间各自的心得和笔记, 进而达到共享和交互的作用。在讨论模块中, 学生和教师可以就某一美术作品进行实时的互动和交流。而借助MOOC平台, 学生和教师就某一特定美术作品的交流就能够突破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 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交流和讨论中。在活动模块中, 美术院校以及美术专业教师能够在网络和平台上定期召开研讨会和展览, 进而使得更多的美术爱好者参与到其中。在个人空间模块, 教师和学生可以更新自身的信息和联系方式并对所参与的课程和活动进行记录, 进而达到能够随时对课程学习和活动参与情况进行查阅的目的。

2 MOOC对美术学专业教学造成的影响分析

由于传统的美术学专业教学将注意力放置于美术基础教学和理论教学, 使得实际的教学过程过于枯燥。而在美术学专业学生之中, 学生之间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果美术专业教学无法寻找到适应所有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将使得部分学生在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不仅如此, 对于美术学专业教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即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中, 由于在课堂上一名美术教师往往要面向十数名甚至数十名学生。这就使得教师难以兼顾每一名学生, 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在记录心得、笔记和听讲之间也存在两难的问题。而通过引入MOOC平台开展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借助MOOC平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平台学习期间可以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选取相应的内容进行重点的学习。另外, 学生登录MOOC平台虽然是对教师上传的视频和课件进行学习, 但借助互动讨论模块和活动模块, 实际上可以实习学生和教师一对一学习的效果。

3 美术学专业教学应用MOOC模块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借助MOOC平台各个模块的设计可以有效达到美术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功能。但需要注意到, MOOC平台在美术专业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是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的学习和教学工作中需要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以及MOOC平台教学学习模式。例如, 虽然美术赏析以及美术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上传相关视频和课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但美术专业是一门对实践具备较高要求的专业。尤其是在包括绘画实践课程在内的部分课程的教学中, 仅仅依靠教师向MOOC平台上传视频和课件的方式也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亦慧, 陈平.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色彩课程教学定位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2]桑新民, 李曙华, 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发教育研究, 2013.

[3]王颖, 张金磊, 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美术学专业 篇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二年级美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分别以理科和工科学生为对照, 研究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特征。调查方法:以调查表 (略) 调查为主, 结合对同学进行个别访谈。共发放问卷90份, 每个专业学生30份, 共收回68份。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美术学专业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不同专业来源的大学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类型有一定差异。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理科、工科和美术学专业学生比例分别为23.8%、20.8%和21.7%, 差异不大。但理科、工科认为学习英语很有用的学生分别达到85.7%和79.2%, 明显高于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相应比例65.2%。不同专业来自父母的压力与劝导而学英语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 在三个专业的学生中来自工科学生的这一比例稍高。学英语主要是为CET过关的学生比例以理科为最高, 其次是工科, 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这一比例仅为43.5%。为考研而学习英语的学生比例在不同专业间差异很大, 理科学生最高, 达到66.7%, 工科学生为41.7%, 而美术学专业学生为考研学英语的学生比例最低, 为17.4%。为出国留学深造的学生比例与为考研的学生比例在三个专业中的分布趋势完全相同。受调查的所有学生中, 为获得学分而学英语的学生比例均为100%。令人欣慰的是, 尽管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各种各样, 但没有一个学生彻底放弃英语的学习。但同时让人十分担心的是所有被调查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仅在20%左右, 这可能是导致大学生英语水平整体提高较为困难的主要原因。美术学专业为考研和出国学习英语的学生比例仅分别为17.4%和0%, 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对接受高层次美术学教育没有追求。

(二) 美术学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感特征

不同专业来源的大学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感类型有明显差异 (表2) 。理科专业有较高比例的学生感觉压力大, 并努力学习英语;近六成的工科学生也感觉压力大, 并努力学习英语;而美术学专业感觉压力大, 并努力学习英语的学生比例不到一半。感觉英语学习压力大、学习受煎熬学生的比例正好成相反的趋势, 美术学专业这类学生的比例达到26.1%。在三个专业中感觉没压力、认为天无绝人之路的学生比例均很低, 都不到10%。感觉无所谓、并已有出路的学生比例以工科专业为最高, 其次是美术学专业, 理科专业最低。此外, 还有4.2%和8.7%的工科和美术学专业学生不属于上述几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有26.1%美术学专业学生一方面感到压力大而想学, 另一方面又觉得学习受煎熬而可能难以坚持, 对这些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怀, 帮助他们找原因、想办法, 顺利渡过难关。

(三) 美术学专业学生外语学习自信心特征

表3中数据表明, 不同专业来源的大学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类型也存在明显差异。理科专业有66.7%的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很好”和“好”, 自信心“中下”和“差”的学生不到5%。而美术学专业英语学习自信心“很好”和“好”的学生比例仅为30.4%, 自信心“中下”和“差”的学生达到21.7%。工科专业学生介于其间。美术学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足, 极有可能是其考研或出国深造的最大障碍。

(四) 美术学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状况特征

不同专业来源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类型存在差异。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理科和工科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较好, 多数学生能听懂慢速VOA或BBC节目, 能跟得上老师英语授课进度的学生都在九成左右, 理科学生稍优于工科学生。相比之下, 美术学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不够理想, 能听懂慢速VOA或BBC节目的学生只有26.1%, 能听懂大部分英语新闻的学生只有8.7%。实际英语水平的差异并没有反应到是否跟得上老师英语授课进度这一指标上, 因为美术学专业采用了完全不同于理科、工科学生的英语教程, 大幅度降低了教学要求。尽管如此, 跟不上老师英语授课进程的学生仍达到17.4%。

(五) 美术学专业学生外语学习时间投入特征

不同专业来源的大学生英语学习所投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表5) 。约有一半的学生平均课外每天的英语学习时间在1小时左右。不同的是, 理科和工科专业学生平均每天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在1.5小时左右及以上的学生分别占到33.3%和29.1%;而美术学专业学生平均每天的英语学习在1.5小时左右及以上的学生只占17.3%, 而每天仅花0.5小时左右时间学习英语的学生比例达到34.8%。

(六) 美术学专业学生外语学习困难类型特征

从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不同专业来源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类型也不尽相同。认为词汇量小、阅读速度慢是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均最高。认为学习效率不高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也在42.9%~56.5%。除了以上三个专业学生的共性困难外, 美术学专业六成以上的学生英语学习困难还很大程度上来自口语水平差和听力水平差。可见, 改善美术学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任务相当艰巨。

(七) 美术学专业学生对C E T-4与学位脱钩的态度

从表7中可以看出, 不同专业来源的大学生对CET-4与学位脱钩的态度类型差异不大。约有半数稍多的学生认为这一举措是合理的, 部分同学认为这更有利于学生英语个性化学习,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将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总体提高。认为这种脱钩是不合理、会削弱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在三分之一左右。总体支持这一做法的学生占到65%以上。在这一举措对学生英语学习没有显著影响调查项中, 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反映差异较大, 美术学专业学生仅15%的学生给予了肯定, 远低于理科和工科的学生比例。

三、讨论与小结

动机作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 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动机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 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 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6,9,10]。如处于学风好的班级环境里, 每个学生学习的成功率就相对较高;班主任及专业老师对学生外语学习的关心与重视程度高, 学生外语学习的成功率也就相对较高。

人的需要有自然的生理需要, 也有社会和文化的需要, 据此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比生理性动机出现得晚些, 但往往更加强烈[9,11]。如学生认识到外语学习的意义, 了解到外语学习对本科毕生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 就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 这时外语学习动机就是社会性动机, 这种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可将动机划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11,12]。在外语学习活动中会有多种动机并存, 不同专业来源的学生有人把提升自己的外语交流能力、出国留学等作为外语学习的主导动机, 而有人把通过英语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获得老师肯定与表扬作为外语学习的主导动机, 前者往往更加持久。

面对思想十分活跃的当代大学生, 教师应密切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情感需要、认知需要、成就需要及自主需要[5,10]。由于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学能相近的情况下, 选择动机作为突破口来探讨美术学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其外语学习效果。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看, 美术学专业学生虽然外语学习的起步稍迟, 在多种外语考试中的成绩不及其他专业, 但绝非因为他们的智力水平不如其他专业学生。从动机角度探明造成美术学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理想的原因, 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措施, 使更多学生不仅在外语考试中取得优良成绩, 而且在外语交流中具备实际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

造成美术学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状况欠佳的原因初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就读美术学专业后, 客观上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主观上认为考研、出国希望渺茫, 从而严重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2) 对英语学习有较多的否定情绪体验, 特别是考进大学时英语成绩就不理想, 进入大学后又没有及时补课, 当英语学习强度和难度加大后, 也没能调整好外语学习时间与精力, 在接下来的英语考试中往往成绩不佳, 学习积极性再次受挫。 (3) 对于部分美术学专业学生来说, 他们希望在专业学习、甚至课外美术乃至书法作品等竞赛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和肯定, 大量精力被用作简单的创作与作品的准备之中。 (4) 受部分老师导向的影响, 认识不到外语学习的价值, 认为毕业后将直接到教学岗位等第一线工作, 外语似乎不那么重要, 认为花时间于外语上, 不如多花点时间到自己的专业上。 (5) 学习动机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早就联系好工作单位, 经济上又有家庭撑腰, 不思进取。一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 往往焦虑过度而影响学习成绩提高。还有部分学生看到社会上许多人都在想方设法挣钱, 特别是看到社会上的有钱人往往是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却能钻政策空子的人, 学习精力被分散。

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教师不仅要注意正面性引导, 还要帮助学生克服来自社会上的种种不良影响。在加强目的性教育时, 不仅强调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而且要强调学习对个体本身的价值,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他们的责任。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意识到学好外语对社会、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3) 坚持反馈与评价相结合。外语教师、班主任和家长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学生课堂上的良好表现和好的考试成绩都是强化物, 都能起到积极的强化和固化作用。 (4) 加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往往对自己学好外语有较强的自信心, 对自己会提出较高要求, 确定较高目标, 并能持之以恒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5) 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尽量安排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6)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主动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这样所授课程就会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7) 促进动机迁移, 使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在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 班主任可借助于学习动机迁移, 因势利导把学生已有的对其它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8) 更新观念, 树立个人发展应与自身的特长相联系的观点。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不强, 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没能正确归纳。要让学生明白, 积极修炼内功, 让个人发展能与自身特长相结合, 无论在何处求学、在何方工作, 成功的希望就更大。

摘要:美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除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审美能力外, 还应具有美术教师素质和美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掌握美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美术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从事初等、中等、高等学校美术教育、艺术教育管理能力, 以及美术教育学科研究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美术教学的能力;掌握美术的鉴赏和评论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的基本方法。要做到这几点, 掌握外语工具和一般计算机技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 当今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这除了中学时代英语基础较薄弱以外, 学习动机不够明确、缺乏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低、学习态度消极也是重要原因。解决好学生外语学习动机问题是决定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 学生只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外语学习现状才能根本改善。

美术学专业 篇9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现状与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组织专业教育、设计专业教育流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前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与专门艺术院校不同, 本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求学生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 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 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自强心、自信心、责任感等全面的素质;要求学生具有大美术综合素养, 系统地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具有先进的基础教育理念, 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而现状是, 学生仅仅获得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将规格、素质、能力锁定在学生毕业时会不会画画、能否“画出好的作品”。

2.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课程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反应, 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也是组织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 它影响着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2]课程设置的基本现状是有什么教育资源就安排什么课程, 特别是根据现有教师的专业特长安排课程, 不管是否与培养目标指向相一致, 造成体系内部各课程间的不协调, 导致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大都模仿美院的教学模式, 普遍存在重技艺而轻人文科学教育的现象, 只是增加了师范专业必修的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 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并没有形成专业应有的特色。在校学生教育见习、实习落于“应付差事”状态, 毕业生普遍缺乏教育实践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甚至缺乏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3.教学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重专业技巧轻情感体验。教学过于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知识的传授与接受, 而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其受到的美术文化的滋润。技能只是一种手段, 而非目的。如果只有技能, 却不知如何运用技能去进行艺术表现, 其技能或知识必然缺乏活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3]

重学科本位轻课程整合。教学过于强调课堂的学科本位主义, 而忽视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与综合, 人为地割裂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浪费了许多有效的课程资源。其实, 美术学科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自然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没有这些学科的支持, 我们的美术活动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残缺的。

重学科知识轻人文素养。教学过于强调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内容过难、过深, 严重脱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础, 让主体产生畏难、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绪, 严重影响了主体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脱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础之嫌。

重教师示范轻自主探究。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过程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学习方法, 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忽视个性教育。教师一成不变地教, 学生机械地模仿。正如阿恩海姆所说:“学生总是把精力放在对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 而不是放在用这种形式去创造, 其结果是创造性思维自由空间被限制, 以及主体性逐渐丧失。”[4]

4.师资结构不合理、团队建设意识欠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从过去的专科院校合并重组而来的, 原有教师在学历、职称、科研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较薄弱,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也为之甚少、没有或是非专业的教师系列的人员。因此, 教师队伍缺乏学科带头人, 科研积极性不高, 师资结构严重不合理。由于美术专业教师的职业特点, 追求个性发展意识普遍较强, 大多教师在上课时偶有所遇, 简单沟通, 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 在变革和更新美术学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推动力明显不足。

5.专业硬件建设不同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美术学专业的硬件设备很差, 画室、工作室等工作场地几乎都不符合采光条件;多媒体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专业技能课中的理论讲授仍靠教师在传统的黑板上板书, 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因资金不足, 领导重视不够, 个别院校至今仍没有独立的艺术综合大楼, 大都在沿用升本前的教学资源, 学生的画室已不能满足升本以后的需求, 以至于出现几乎每座教学楼都有美术专业学生画室的现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硬件设施几乎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对教学质量产生消极作用,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问题对策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办学定位的核心定位。目标定位是行为主体为了实现行为规范而对多种可能达到的目标所进行的理性选择。目标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 标志着人们对未来的理性判断和科学思考, 相对于理念来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是办好学校教育, 为当地社会和经济服务的前提。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思路清晰, 措施得力, 效果明显, 讲究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与支撑, 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 是组织教学过程, 安排教学任务, 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关系到深化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 要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 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通过专业课程设置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两个模块的结构比例及组合上, “应用型”是培养目标的类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规定“美术课程的内容和量和涵盖的面更为宽阔, 教师除了应具有造型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外, 还涉及了实用艺术、表情艺术和综合艺术的知识”。[5]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 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特征。

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克服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 丰富课程的人文内涵, 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课程的师范性, 立足于为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美术教育工作者;强调课程设置的综合性, 克服专业面过窄、分科过细的弊端, 把相关的学习内容加以整合, 建构具有综合特点的课程;注重课程设置的开放性, 扩大课程平台, 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满足不同发展方向的需要, 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课程支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美术学专业的建设方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 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 进行特色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 逐步形成具有教学质量高, 有特色的美术学专业优质课程。

3.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21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自基础教育至高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都进行了全面改革。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 构建多元化教学方式也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授课方式, 避免课程讲授过度的现象, 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画是不科学的, 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4.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为了有效克服美术学课程从注重技能培养的教学现象,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性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要求教师对课程的内容、学科发展动态等要有深入的研究, 具有创新意识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全新教学理念, 并且要具有较宽泛的人文素养, 一专多能。以教学改革为核心, 可以加强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优化师资团队。

5.加强专业硬件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先进的专业硬件设施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后勤保障, 美术学专业是对专业硬件设施要求相当高的一个专业, 没有专业的画室、工作室等, 有些课程就无法开展, 即便勉强开课,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是要打折扣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决策层要加强对美术学专业的重视和建设, 加大资金的投入, 充分考虑美术学专业的特点, 建设配备具有专业化现代教学设备的综合性艺术大楼, 形成学院发展的名片, 扩大招生规模, 促进学院的良性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发展若缺乏决策层的政策最终导向, 集体行为必然演变为个人行为, 而个人行为最后也会因无人喝彩必以偃旗息鼓而告终。

小结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 美术学专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更新教师教学方式方法, 加强师资团队和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只有在学院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教师形成主人翁意识下, 美术学专业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目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强调是应用型、以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主的地方高校, 作为此类院校的美术学专业该如何适应学校的发展, 这一直是困扰美术学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试从美术学专业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应该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方法、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问题和对策, 以期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课题组.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12.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211.

[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美术学专业 篇10

2011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等美术专有特点加入到美术课程性质中, 这说明美术课程的性质更加明确。同时, 新课标针对以往美术教学大纲过于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改革, 并注重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拓展, 将美术课程内容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领域, 根据学生年龄, 又将该内容划分为4个阶段, 分别是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这样的课程内容既关注学生本身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 高师只有及时调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才能适应当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国家教委师范司2001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规定, 高校师范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包括5部分:教学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文字书写及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班级管理能力。然而我国现行的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在实际教学中, 高师美术学专业大多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 (见图1)

注:结合大学生素质养成工程颁发证书, 师范生应该有证明教师职业技能的荣誉

在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大方向影响下, 美术师范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上, 我国美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远远高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平均水平, 而教育理论课程的比例微乎其微, 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教育理论课程无外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法课, 毫无新意。然而, 有关新课改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纷纷出炉, 因为没有落实到教材, 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仍沿用原有的内容, 使得美术课堂如同走过场一样, 仅存在形式, 缺乏活力。因此, 将现代教育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发达国家, 人们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特别是美国, 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比美国早了83天, 这件事情极大地挫败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究其原因, 是两国科技人员艺术素质不同, 导致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文学方面:苏联有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音乐家中的柴可夫斯基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辈;美术方面:当时的巡回画派震惊世界, 如:列宾、列维坦、谢洛夫等。这一时期, 美国只有德莱塞和杰克—伦敦等少数作家, 音乐家有拉赫玛尼诺夫, 美术上寥寥无几, 然而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术最能开发人的空间智能。这样的文化艺术背景决定了苏联的文化艺术素质超过了美国人。因此经过《零点计划》几十年的研究, 美国人在他们的师范教育中, 教育类课程不仅课时比例大, 而且还开设门类众多的美术相关课程。如美国的迈阿密学院艺术教育系教育理论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37.5%, 中国占6.87%, 单从这样的对比, 我们就能发现我国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问题,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构建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 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 成为一个贯穿于师范生4年的培训系统。

2 主要原则

2.1 贯穿性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作为一个贯穿师范生4年大学生活的系统, 必须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努力探求最佳结构, 实现“齐抓共管”、“环环相扣”, 使教师职业技能模式发挥最佳功能, 取得最佳效果。

2.2 阶段性原则

应该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有两个目标, 近期目标是为了师范生更好的教育实习, 远期目标是为师范生将来从事基础教育打基础。两个目标的前提就是使师范生在教育理论、教育技能、职业素养等诸方面“准教师化”, 但是对这些方面的培养,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按照一定的阶段, 由浅入深, 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完成。只有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划分的4个阶段, 放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整体”之中才能显示出各阶段的价值和生命力。

2.3 实效性原则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必须注意实效效果。根据这个原则, 师范生只有通过每一阶段的考核才能继续学习, 从实际出发, 制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指导计划, 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 预测它的实际效果。

3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各个阶段的划分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年) 》中, 明确提出了“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1]为了达到此要求, 解决高师人才培养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钩问题, 围绕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学计划, 必须对美术师范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养, 将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纳入大学4年不间断的培养过程中, 在不同的阶段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 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4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构建的意义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将教育理论和其他相关教育实践课程贯穿于4个学年, 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应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 如:他们的实习工作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听课、观摩的基础上象征性地讲几节课, 而是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 很好的促进师范生在活动中感知、思考和深化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技艺性、专业性、复杂性的认识。[2]使师范生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这是中小学教学的需要, 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二章[Z].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改 篇11

关键词:美术职业教育课改;校企合作;项目教学

一、市场调研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 现实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学习型社会。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中职学校应该科学规划美术设计与制作的专业结构,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培植重点专业。本次调研注重将职业领域的学习内容溶入课堂教学,适应社会需求,与市场接轨,使学生能在一个真实或近似于真实的环境里学习和工作,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2 校企合作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再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二、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来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工厂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三、把企业项目管理应用到专业技能学习中去

项目管理把“项目”视做一个完整的系统,依据系统论“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将项目分解为许多责任单元,分别由责任者按要求完成任务,然后经汇总、综合形成最终的成果。假若在教学中得以应用,可以把专业课程的每次课程内容看成企业中一个有完整生命周期的项目工程过程,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促使管理者认真对待每一个阶段,以免造成总体性的失败。教师的身份便转化成为项目负责人,是一个关键的角色。学生则成为每个部门或细节的责任人,双方协商确定目标以及时间、工作标准,这等于把课堂搬进了企业中去,在专业学科中运用项目管理,也是将原来彼此分离且各自独立的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程系统实现集成化和统一化,具有统一的目标、组织、思想、语言和规则的过程。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一個项目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赖于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管理员和部门经理)。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经理分外重要。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管理员,必须组织有方、充满自信,不仅要有扎实技术能力、个人能力(乐于助人和善于交流、影响力认知能力、个人工作效率等)、业务和领导能力、激发并运用团队潜能能力,更应该具备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在职业学校中将教师培养成为项目管理员和项目经理,更多的会体现团队合作,更多呈现的是“合作教学”,更会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所以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这为教师成为学校教育研究者提供了前提。

美术学专业 篇12

关键词:毕业创作,非美术院校美术专业,技法,美术展览

全国除八大美院外, 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美术专业的本科生就读于非美术院校, 但是由于这些学生所处的是一般高等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 而不是专业的美术院校, 所以当这些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至少在这样一个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 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的毕业生好就业。纵然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却也暴露出现今高校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对于一个就读于美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 不管他是否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 大学四年里的最后一次课程, 即毕业创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是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缩影。著名艺术家苏百钧说:“‘创作’意味着去创造一种过去所没有的作品。如果说创作教学的目的定位在培育创造意识和创作能力, 那么, 只传授既定的艺术模式和制作程序就算不上教好了创作。授人以鱼, 而未能授人以渔。其后果是:学生只能够熟练地重复前贤说过的话, 却无法表达自己真正的见解与感受, 所做的一切无疑只是在‘帮人打工’” (1) 在专业的美术院校, 毕业创作被当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大家都非常重视。在整个毕业创作阶段, 包括从构思到构图, 从搜集素材到最后的正稿完成, 都需要耗费创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大量时间和心血。当然也要得益于学校重视这项工作。学生在学校的“重压”下, 也认真起来, 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毕业创作。这样众人齐心合力所完成的毕业创作必定是质量颇高的。美术学院还为毕业生们制造了诸多参展的机会, 如全国美展, 省美展等等, 充分搭建了一个个让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施展才能的平台。在这样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的影响下, 有的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参加了省展甚至全国美展, 更有甚者还在这些美展中拿到了奖项, 这对于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是非常不易的, 要知道有的美术工作者终其一生也拿不到一个全国奖。通过参展与获奖, 增强了这些毕业生的自信心, 在毕业后找工作时也能为自己加分。加之又是专业美术院校的“科班出身”, 自然成了招聘单位眼中的香饽饽。其实且不谈找到的工作的优劣, 单就本人而言, 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相信这样的毕业生在他本人以后的艺术人生道路上定会颇有建树, 毕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 再不怎么用功的学生, 一到画毕业创作的时候就开始认真了。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创作完成之后感慨:在毕业创作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是自己在大四之前根本不知道的。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分析, 就会发现学生的话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有些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以前确实贪玩, 没有把精力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而到快毕业了才幡然醒悟;二是我们的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如学校开设的课程多而不精, 虽也是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 但是毕竟在每次课程只有四周 (最多六周) 的情形下不可能把课程学到很精的地步。

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纵然国家已经编好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随意更改, 但就毕业创作而言, 是不是可以未雨绸缪?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年起, 学校就要因势利导地为他们灌输创作, 特别是毕业创作的重要性和方针及理念, 以引起学生对创作和毕业创作的重视, 这样, 通过三年多的刻苦训练, 学生在第四年的毕业创作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一筹莫展。毕竟到了毕业季就有许多现实的困扰, 包括面临的毕业答辩和找工作的事情。如果能在学生大学四年级之前办好历届的毕业创作展览, 势必会让还没有成为毕业生的他们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氛围, 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美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质量好的毕业创作作品展览也必将促进高低年级之间的学习也交流。高年级也低年级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而低年级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受到促进与熏陶, 到下一个和下下个毕业季时, 又能产生更优秀的毕业创作作品, 为下几届的学生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其实所谓的“传统”, 就是这样来的。能够把好的思想意识形态传下去, 再加以发扬, 不管在哪个领域里运用, 定会做得越来越好。学校把毕业创作办好了, 概括地说就是以毕业创作“养”毕业创作。只要“养”得好, 在学生方面是受益无穷, 而作为非美术专业院校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教学经验。当然, 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毕业创作这门课程。否则, 以毕业创作“养”毕业创作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 作为非美术院校美术专业教师,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好找工作是现实, 但是要告诉他们读大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找工作。换言之, 不应该让找工作这样的现实问题来阻碍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作为美术专业的学生, 与其他文理科的学生区别还是很大的, 表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不仅要心手一致, 思想境界也要高, 才能绘出优秀的作品。“作为创作课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运用最基础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规律, 所谓科学的教学也就是这个道理。” (2) 所以, 在大学本科期间, 专业基础技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技法是组成一张画的重要元素, 好的技法能让你的作品熠熠生辉。要想画好一张画, 光有好的创意和题材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有精彩而娴熟的技法去驾驭它。技法不是一张画的全部, 但一定是画好一张画的重要手段。而这一点, 作为刚入校的许多本科生是还没有意识到的, 所以, 到画毕业创作的时候才大呼以前没有学到东西。告诫学生技法的重要性是我们当教师的责任。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画之目的, 曰惟妙惟肖。” (3) 要做到“惟妙惟肖”必须先在技法上下功夫。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 关于技法的练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绝对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技法的问题如果能在大学期间的前三年解决, 毕业创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关于技法的提高, 没有别的途径, 除了老师的授课, 只能靠自己勤学苦练。记得当代著名国画家陈运权老师对他的学生说:“你自己画五十张画, 就什么都不用来问我了!”可见技法在实践中的重要性。而技法的学习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 本科期间谁也不可能把绘画技法做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但是偏偏练习技法却是在学校的硬性要求。这是因为学生在本科期间毕竟所学知识有限, 艺术修养的提高毕竟比手头功夫 (技法) 的提高还要难。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中掌握一定量的技法就已经很不错了。此外, 艺术氛围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前文中提到, 非美术院校的艺术氛围问题, 艺术是感性的东西, 氛围的营造就显得特别重要。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在专业的美术学院, 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层出不穷, 身处其中的学子们在目不暇接的展览里无疑受益匪浅, 所谓见多才能识广, 那么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思想肯定也是非同一般。但是在非美术院校里的美术专业本科生要想看看这些展览还确实没有那么容易。这就导致了在思想上没有美院的学生开放和活跃。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好在当今互联网比较发达, 随便在网上也能找到很多美术方面的信息, 学生不至于像井底之蛙一样, 对美术界的事情什么都不知道。但是, 我要说的是, 还是一个艺术氛围问题。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在网上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有义务鼓励学生走出去多看美术展览, 了解现当代美术的思想潮流和动态。俗话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这样, 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更重要的是, 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的东西才会是鲜活的。况且, 对毕业创作的要求要比平时的作品更高一些。不仅要内容健康、贴近生活, 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也要求较高的层次。

毕业展的策划与布置, 也是毕业创作课程环节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三分画七分裱”, 或许言过其实, 但如果作品装裱精美, 展厅宽敞明亮, 势必会给作品加分, 令观者赏心悦目, 最大限度地展示作品的美, 自然也令创作者感到自豪和欣慰。一次圆满的毕业创作作品展带给每个参展者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美术学院自然有专业的展厅, 但是往往在非美术院校, 人们对展厅的要求变得遥不可及。没有专业的展厅, 毕业创作展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对毕业创作作品, 对每位参展者, 都带来遗憾。所以尽快完善非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基础设施显得尤为迫切。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利益, 而且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 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毕业创作课是大学本科生在大学里的最后一次课程, 它说大也大, 因为它是学生在校四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与汇报;说小也小, 它毕竟只是属于学生四年里的最后一次必修课而已。但是它的分量是学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最重的。毕业创作是美术专业本科生在离开母校到踏入社会的一根纽带。衡量一名本科毕业生是否合格, 在他的毕业创作作品中应该可以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1]苏百钧.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序[M].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苏百钧.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M].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上一篇:花卉园林绿化下一篇:工程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