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类专业俄语

2024-08-11

美术类专业俄语(精选9篇)

美术类专业俄语 篇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 教育体制的不断变更, 人文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对象。在高校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不可动摇的组成部分, 尤其在重视精神文明的当代社会。美术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史的“使者”身兼重要的责任。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普遍较低, 忽视了人文素养对于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 缺少这方面素养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将是不完整的。

一、美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目前, 我国高校美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令人堪忧。在学校, 许多学生对于专业课程以外的文化课都没有兴趣, 课堂上老师讲解不理会, 考试就挂科。还有一些学生即使是与专业课有关的文化课也不予理会。由于这样造成自己的文化底蕴薄弱, 进入社会后, 作品不被认可, 随波逐流, 长时间慢慢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 没有伯乐来发现自己, 逐渐失去信心, 走入人生低谷。

二、提高美术专业类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美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是必要的。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的组成部分, 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良药, 是传承人类历史文化的媒介, 是人类情感的直接表达方式。作为美术专业类学生人文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一) 完善人文素养有关课程内容

在已有的人文素质的课程上, 丰富和扩展教学内容, 明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学生个性化的东西, 将人文素养不是“物”而是“以人为主”的原则表述清楚。

(二)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1. 俗话说: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老师学生灵魂的规划师”。美术专业的老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 老师的行为举止为学生起到带头作用。他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文素养来感化学生和带动学生。

2. 作为老师首先不可忽视自己的人文修养, 其次不要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对学生的影响。

当学生出现不文明行为时, 老师要给与说教, 因为老师不但承担着教书的责任还有育人的义务,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 明确美术专业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需求的增加, 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出现, 美术类的学生在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人文素养和道德问题产生了矛盾。基于这种状况要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给予学生正确的解答, 清楚人文素养情况后, 研究其形成原因, 以便更好的完善美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四) 建设和完善高校人文环境

建设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 是提高美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达到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改善。

1. 发掘校园内人文资源, 可以邀请名人或专家进行人文教育讲座, 增强美术类专业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2. 在校的学生会或社团组织人文类的活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活动中体会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3. 积极开展人文气息浓郁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进社会, 感受人生, 从实践中掌握人文素养的真理。

三、提高美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一) 社会的人文素养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然而,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这个人是否健康发展。美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越高, 在作品的创作上就会接近生活, 体现人文气息, 赋予现实的灵魂, 不断地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特征。

(二) 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美术类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 深层次的发掘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潜力。

(三) 人文素养的提升, 可以使美术类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美术创作, 作品体现自己鲜明的个性。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于一体, 表现出学生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健康性。

(四) 人文素养提高, 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升华的体现, 在浓郁的人文气息渲染下形成正确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思想观念, 是将优秀的文化传授给学生, 使其内在文化、气质、修养得到提升。

(五) 提高了美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观念以及审美情趣, 学生的文化内涵得到加强。

(六) 人文素养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增进鉴赏能力, 对于我国古代和西方的画作更好的理解, 自己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人文色彩。

结语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以认为中心, 以认为对象的精神。人文精神的提升是美术类学生的作品不再乏味, 没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在美术作品中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声, 在创作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发挥想象, 在绘画的海洋中翱翔。一副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当你在欣赏作品时被它的内容所感动, 那么这幅作品成功了, 他唤醒了人的真善美。每个人都有情, 要看你如何让抒发出来, 人文素养的的提高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向我们传递了正能量。

摘要:人文素养的灵魂, 不是“能力”, 而是“以人为中心”, 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其实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并将科学精神、道德精神、艺术精神包含其中。人文素养不仅表现为人的一种精神, 也体现在各类美术作品中, 当下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较低。加强美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建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提升美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美术类专业学生,高校

参考文献

[1]杨松崧.谈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教育探索, 2013 (4) .

[2]葛媛媛.人文素养在美术专业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4) .

[3]张艳红.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意义[J].学苑教育, 2012 (6) .

美术类专业俄语 篇2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能从事基础教育美术教学工作;能进行艺术创作与研究;能从事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能组织开展艺术活动。

本专业从第2学年分为中国画专业和油画专业方向。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美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接受美术专业的技法训练,具有人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基本的美术创作、美术教学、组织美术活动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在专业上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

3、主要课程

通修主要课程:《艺术学》、《教育学》、《绘画基础》、《美术表现》、《设计基础》、《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美术鉴赏与批评》、《工艺基础》等。中国画专业方向主要课程:国画(工笔、写意)、国画创作等。

油画专业方向主要课程:油画(具象、表现)、油画创作等。

4、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

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中、小学美术教师;中、高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师;社会美术培训教师;宣传、文化部门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美术工作者。本专业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

美术学(书法、师范)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专业与教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能从事基础教育书法教学工作;能进行艺术创作与研究;能从事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能组织开展艺术活动。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书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书法专业的技法训练,具有人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基本的书法创作、书法教学、组织书法活动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在专业上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

3、主要课程

《艺术学》、《教育学》、《中国书法史》、《古代汉语》、《篆书技法》、《隶书技法》、《楷书技法》、《行书技法》、《草书技法》、《篆刻技法》、《临创转换》、《国画》。

4、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

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中、小学书法教师;中、高等职业学校书法教师;在宣传、文化部门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文秘工作,社会书法培训教师,专职书法工作者。本专业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8.7 %

艺术设计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获得艺术设计专业系统训练,具有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艺术设计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制作、培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从第2学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方向。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技法与技能系统训练,具有艺术设计、制作、培训与管理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在专业上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

3、主要课程

通修主要课程:《艺术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软件》(二维、三维)、《设计基础》、《图案设计》、《中外设计史》、《网页设计》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主要课程:《图形创意》、《版式设计》、《文字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CI设计》、《包装设计》、《书装设计》、《设计综合》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主要课程:《人体工程学》、《中外建筑史与园林史》、《施工制图》、《手绘效果图》、《环艺材料与结构学》、《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模型制作》等。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主要课程:《工笔花鸟》、《扎染设计》、《蜡染设计》、《装饰画》、《编结工艺》、《陶艺》、《丝网印刷工艺》、《壁画》、《漆画雕塑》、《室内设计》等。

4、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

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5、就业方向:广告、家装、装饰、媒体等行业的视觉传达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装饰艺术设计师;中、高等职业学校设计类教师;在宣传、文化部门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美术工作者;取得教师合格证的学生可以应聘中、小学美术教师。本专业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

动画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掌握影视、动画系统知识,具备动画设计与创作、教学与研究能力,适应当前影视动画等相关行业需求,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动画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影视、动画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画创作思维能力和动画制作技能的系统训练,具备影视动画的设计、创作、制作、培训与管理能力。

3、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透视与解剖》、《线描》、《动画概论》、《雕塑》、《定格动画》、《中外传统纹饰》、《动画基础训练》、《MAYA软件》、《视听语言》、《原画设计》、《剧本写作》、《影视剪辑》、《动画角色造型》、《动画运动规律》、《Flash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合成》、《动画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短片制作》等。

4、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8年

学生按专业培养计划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且修完规定的学分,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美术类专业俄语 篇3

关键词:造型基础;教学改革;美术类专业;非美术类专业

TU238.2-4

一、造型基础课的适用性

长期以来,造型基础课一直是美术类专业才开设的课程。造型基础课主要包括素描类、色彩类和构成类,这些课程类型都属于美术类专业的必修课。大学美术类的专业所招收的学生都是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各专业的需要再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就能很好地解决基础造型的问题。这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美术类专业的造型基础课已经趋于成熟。

近年来,一些大专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造型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造型基础课里面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观察对象,以理性为主导,结合情感表现来发现、探索、想象、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认识和把握素描、色彩的规律,来再创造新的艺术设计形象。

所以现在的造型基础课不只是在美术类相关专业当中开设,在一些非美术类专业当中也开设,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专业设置的通融性

专业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载体,是高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程度如何,是要通过高等院校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人才体现出来的。就目前来看,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普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正是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还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出现“结构性失业”,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特色,将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地方发展需求及政策需求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要根据高校的实际状况,调整办学思路,展开错位竞争,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

艺考热过后高校结构性专业调整。从2002年开始,在社会商业化、娱乐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艺考”越来越热,各大院校争相开设艺术类专业。艺考热作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备受质疑。毫无疑问,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艺考为我国选拔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大大繁荣了文化市场,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在高考指挥棒面前,在家长的望子成龙之心面前,艺考被异化了。很多中学为了升学率纷纷开设艺体班,高校为了经济效益大量扩招艺术类考生,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顾自身情况,为了能考上大学,盲目加入艺考大军,造成了社会资源和人才的巨大浪费。面对艺考现状,专家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应是提升国民感性素质,而不应仅仅作为应试教育的入学手段,而应该回归理性。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艺考热有所控制,开始趋于理性。一些高校在此期间新开设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对象也开始有所改变。原来只针对美术考生的专业也开始招普通文理的学生,也有的专业降低了门槛,由原来的美術考生转换成了只考莫种技能,比如摄影专业,前几年还招收有美术基础的艺考生,现在只考摄影方面的知识,也不管你有没有美术基础。

这种现象的出现,给高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一些这样的专业要及时调整课程和教学方法,要改革旧有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那些非美术类专业,招收的学生不是美术考生,没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但又要开设一定的美术方面的课程,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有一定的通融性。

三、造型基础课在非美术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

造型基础课虽是美术类专业的课程,但非美术类专业也有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1.通过基础造型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软件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替代了手绘,但在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是无法替代的。通过基础造型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物体结构和特征,只有在造型不断深化的训练中,才能更敏感地扑捉到美的因素,只有在感受中才能理解美的真谛所在。2.通过基础造型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通过亲身体检造型的规律,可以加深对物体的了解,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判断力。3.通过基础造型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造型基础课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各专业之间的知识通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课方式的转变

对于美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高校开设造型基础课就是一种延续和提升,可以结合高校专业的特点加以重点训练相关课题,为将来的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对于非美术类专业的学生,造型基础课的安排要有所改变,要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要使学生在没有美术基础的前提下,对美术知识有所了解,因为专业的需要,将来其它课程的学习要用的上基础造型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专业的学习。

通过多年造型基础课的教学和探索,建议如下:1.调整开课形式。针对非美术类专业的学生,不能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设造型基础课。因为非美术类专业的学生之前没有美术基础,所以要从简入手,逐步深入开展。2.侧重点不同。美术类专业的学生,要求造型基础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继续学习后面的相关专业课程,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所以在大学阶段就必须更深入、更系统地了解和练习造型基础。而像广告学和影视摄影与制作等这样的非美术类专业,虽然也需要学习造型基础方面的知识,但要求学生能深入了解一下造型基础的相关知识就行,所以这时候的侧重点就不一样了,侧重点不一样就决定了授课方式的转变。对于非美术类专业来说,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了解造型基础知识、多了解美学方面的原理。所以,可以通过让这类学生亲自参与练习和绘制造型基础方面的作业,加深对造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实践课的同时可以多结合造型方面的图片欣赏,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加对造型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理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美学方面的修养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造型基础课是一门综合的美学方面的课程,怎么在非美术类专业中把这门课上好,需要任课老师对本专业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和对课堂的合理安排与把握,也需要同行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美术类专业俄语 篇4

近年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随着时代的变革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并被应用于教学实践。对于教育类专业学生基本教学技能的培养, 新的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技能水平的标准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方法都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许多优秀的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教育类专业在办学历史一贯重视对学生基本素质与教学技能的培养, 对学生的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等技能水平都作了很高的要求, 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很好的技能训练, 走上工作岗位后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但是, 进入教育新时代后, 不少高校教育类专业美术类教学技能课程 (如简笔画、教学图片的设计与制作、立体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等) 的教学却遵循陈旧的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僵化, 教学方式单一, 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就从一堂美术课的风波谈起, 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探讨与反思。

二、情景回放

某学期我担任了一个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方向班级的美术课程教学任务, 一开始学生们对美术课没多少期待与兴趣。可以理解, 数学专业的学生往往思维方式严谨周密, 逻辑性强, 这和艺术的自由浪漫恰恰相反。按照教学计划, 在两次美术欣赏课之后教学内容就是富于创造性的图案造型设计, 问题出现了———

我一边演示着精心准备的电子课件, 一边熟练地讲授完了知识点, 讲授中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正常。但是, 当我布置完要求他们自己设计图案的作业时, 不满的声音出现了, 先是表示不愿意做这个作业, 然后不满愈演愈烈, 最后成了全体学生的“声讨”。

甚至有学生说出了这样让我凛然心寒的话:“我觉得在你的课上学不到东西, 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吗!比如这节课,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一点用处都没有!”———我着实吃惊不小, 还从没有学生对我的教学如此反感, 难道是我的教学有问题学生不感兴趣?不对呀, 讲课的时候学生的反应不是都很积极的吗?

为了弄清楚事情真相, 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 我很冷静地问:“那你们觉得, 怎样的课上了才有用?”

学生们都答道:“我们觉得要像以前的美术课那样学画简笔画才有用!”甚至还有学生说:“我们将来都是当小学老师的, 小学里的美术课不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笔, 学生在下面画一笔吗?画的不都是简笔画吗, 学什么图案有什么用啊!”

———原来如此, 症结找到了。

我看过他们作业本上上学期的简笔画作业, 从作业内容和作业水平来看, 本应丰富多彩的画面内容却“千人一面”地照着书上临摹了些白菜萝卜小兔小猫, 本应流畅简练生动的线条却死板僵硬或扭曲毛糙, 但是学生们不仅对这些不良现状浑然不知, 反而深陷其中迷失了正确的方向, 认为自己的简笔画学得很好, 认为只有简笔画才算得上是实用的美术课程, 认为小学的美术课就是教孩子们画简笔画, 并且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以临摹方式完成美术作业, 对于现在所要求的完成创造性的美术作业感到非常的不适应。

看来问题比我想象中要严重许多。

我随即在电脑中随意找了一张牵牛花的照片给学生们看, 并一边拿起粉笔迅速地在黑板上分三个步骤将牵牛花画成简笔画, 一边说“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画毕, 问:“你们是不是觉得老师这样上课才算好?”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我毫不留情地在刚才的画上打了个大大的叉, 说:“那我今天要告诉你们,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错误的!因为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果你们想在一所好的小学任教, 那学校不会允许老师这样给孩子们上课!”

顿时, 教室里鸦雀无声。

“那好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接着说:“好的教学方式, 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 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 能充分激发学生创造力的, 而不是让学生死板地照着老师的样子一笔不改地画简笔画。没错, 简笔画确实是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技能, 但绝不是小学美术课上的教学内容!简笔画是为了让你讲授知识的时候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你教学生英语单词‘rose’的时候可以随手在单词旁画一朵玫瑰花, 学生肯定很喜欢, 它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但是在美术课上你绝不能让孩子们跟着你一笔一笔地画简笔画。比如这朵牵牛花, 一百个孩子心里会有一百种牵牛花的样子, 你应该引导孩子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那朵。有的会在牵牛花上画出波浪形的花纹, 有的会画出条状花纹, 有的会画出圆圈状的花纹, 等等, 你非但不能说孩子是无中生有画错了, 还应该夸孩子画得好, 鼓励孩子把花纹画多点再画多点, 那这个时候在你的教学中就会运用到我们今天‘图案造型’这堂课中的‘添加’手法,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的用处之一。”

教室里面一直静静的。

“回过头来, 再来看看你们画的简笔画。你们上学期已经学了一个学期的简笔画, 并自认为学了很多东西, 但说实话, 你们连简笔画最基本的技法要领都没学到!”

教室里低低地响起了一片惊讶声。

“最基本的技法要领是什么呢———线条流畅一笔到位!你们的线条不是歪歪扭扭就是断断续续毛毛糙糙, 这样简笔画画起来就很慢了, 已经不‘简’了。要练成一笔到位的技法也很简单, 我一说你们就会———就是不要用铅笔画简笔画, 不要在作画时依赖橡皮擦的修改, 要用钢笔、水性笔之类的痕迹不能修改的笔去画。一开始的时候肯定会不习惯, 因为没有人可以一开始就线条流畅一笔到位, 但是多练几次就会习惯了, 也就会越画越好了。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勤奋练习一个月, 你就能成为简笔画高手。”

这时, 我已经感受到了全班震惊而期待的眼神。

“而要将简笔画应用得出神入化, 光这样肯定不行, 你还应该设计很多故事情节、课堂教学图片等等试着用简笔画去表现, 就这样训练一段时间, 你的简笔画就很了不得了!这比你们花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跟着老师照着画点萝卜白菜好得多、有用得多!”

这时, 学生已经被我的思想彻底征服了。

接下来的时间, 我又给学生介绍了些比较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初等教育、美术教育、美术学习等方面的思想, 对学生也有些启发。

过了一周我再到这个班上去上课, 看到了他们的图案造型设计作业, 出乎意料的漂亮。如此优秀的作业, 连艺术类专业学生都难得做到。我知道, 上节课的“演讲”有了效果。

三、现状与反思

这一堂美术课的风波虽早已平息, 却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综合几年来的教学经历和所参与的校内外一系列听课、评课活动, 我对高校教育类专业美术类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现状有了一份反思。

(一) 学校重视此类课程的教学, 但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方式流于形式。

某校因为重视教育类专业学生简笔画的训练, 发给学生每人一块小黑板, 规定学生每天早读时必须在小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作业展示在走廊上, 由学生干部核对作业数量并计入班级工作考评内容。每天学生展出的作业数量都是满数, 但作业水平并不理想。许多学生是因为不想被扣分而草草作画, 而对于画面内容、构图、线条、色彩完全不予考虑, 这样完成的作业顶多只能算是一块画有线条的小黑板而已, 甚至连“画”都谈不上。

对于美术类教学技能的训练, 不能满足于“量”的层次, 而应追求“质”的提高。既然要求学生作技能练习, 那么就不仅要检查完成作业的数量, 而且要检查技能水平。在课余的时间, 可以安排教师或专业水平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对教育类专业学生的美术类教学技能练习进行指导, 并多组织各类项目的教学技能竞赛以激励学生的技能学习。

(二) 教师与学生对现代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要求了解不够, 直接导致教师对此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有偏差。

我们处于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我国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从内容到形式早已焕然一新。各年级的美术教材弱化了对纯专业技能的训练, 强化了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手工制作能力的培养。画得“像不像”早已不是美术作业的评判标准, 而作品是否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是否反映了日常生活情趣, 是否合理和灵活运用了各类制作材料的特质等都已成为美术作业的考查内容加分项目。如果我们对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那我们所培养出的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是不能胜任美术课程教学的。

有的高校为了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小学教师, 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门课程的小学教材发给教育类专业学生, 使学生了解现代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这种做法很值得提倡, 但是为什么没有将艺术类课程的小学教材也发给学生呢?在高校教育类专业任教的美术教师也应主动去学习现代幼儿教育、初等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材, 这样才能对教育类专业美术类教学技能课程的目标做出正确的设定。

教师在此类课程教学目标中应该明确两点: (1) 美术类教学技能是每一位幼教和初教专业学生必备的实用教学技能, 但是这类技能不属于幼儿教育和初等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强调这一点, 避免学生进入“美术类教学技能就是幼教、初教的美术课程内容”的误区。 (2) 学生应能够将此类技能灵活应用于辅助教学中去。这就要求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临摹的层面上, 还应能够将此类技能灵活应用于平面和立体教具的设计与制作、节日环境的布置等工作中区。

(三) 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美术类教学技能课程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采取“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单一教学方式, 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使得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不到启发与培养, 技能水平也得不到根本的提高。

技能课程的教学应追求“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的境界, 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 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掌握技巧规律举一反三。比如, 教简笔画就不应是单纯的范例临摹。从第一堂课起, 教师先别忙着示范, 可以先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有哪些线条类型、形状类型, 然后请学生尝试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形状画出各类生活用品, 教师可以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稍加修改, 使图案更加规范和生动。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简笔画的作画规律:线条必须简洁流畅;作画过程必须先整体后局部;应选取物体最易于辨别的角度去表现等等。在基础内容教授完后, 还应指导学生将简笔画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去———如教学挂图的绘制, 等等。这样, 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还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简笔画的作画技巧, 并且能够将这一技能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 达到此类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尾声

到了期末最后一节美术课, 这个班的学生们都因为以后再也没有美术课而感到遗憾, 还有的学生希望能在课余和假期在我这里继续进行专业的美术学习。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从冷淡到留恋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我让一群未来的人民教师知道了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让一群青春少年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体验到了艺术的趣味、生发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意义所在。

本文配图:在这场风波后学生完成的图案造型设计作业

摘要:美术类教学技能课程是高校教育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文章从一堂美术课的风波谈起, 对教育类专业美术类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对现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进行了探讨。

美术类专业就业前景排名 篇5

再说是美术生上大学之后学习设计类专业,这是很多美术生考生上大学之后会选择的一条路。相对比较其他两类的专业来说,设计类专业的商业化结合比较广泛,所以说工作会更加好找一些。最简单的,设计类专业的美术生可以选择去做一个设计师,比如说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美术生学习设计类专业的就业面还是很广泛的,就业前景也不错,比较好找工作,做的好的话薪资待遇也是不低的`。

美术学

俄语名词的屈折并类研究 篇6

俄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有严格的语法接格关系, 它也是验证这一关系的最好候选者。 本文选取俄语中的名词作为研究对象, 它包括性、数、格的形态变化, 针对俄语中名词之间的关系展开, 研究结果表明文本使用频率与屈折并类之间有很复杂的关系。

1.简介

对于屈折并类, 是指一个相同词形可作为多个功能使, 理论中的一个巨大挑战是词形变化。 通过不同途径来分析屈折并类:一种途径是描述不足, 屈折变化的形式没有被作为功能的合并;另一种途径是参照 (Zwick 1985;Stump 2001:212-41) , 词形与一个基础功能联合, 词元的其他词形变化参考了词元与基础功能的联合, 所以, 涉及到的是它们性质中的非对称性, 而不是描述不足。 因此, 我们不可避免必须要全面分析。

考虑到名词合并类的文本频率分布与俄语中词形变化形式模型其他用途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 非对称性参考是否反映在频率分布中。 俄语是验证这一关系的最好候选者, 因为这一语言有大量的词形变化和不同类型的屈折并类。

我将用手动编译资料的方式, 将从Л.В.Климова《现代俄语中高频名词、形容词和数词研究》文章中, 抽取50现代俄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 包括50个名词词位, 共计600个词形变化。 在这一资料的基础上, 设立了一系列假设, 并且建立一个用于描述俄语中名词的词形变化结构和文本使用频率之间关系的模型。

以俄语国家语料库 (НКРЯС А.Шаров;В.Б.Касевич, 2003) 中的经过元语言标注和词法标注, 且经过手工词法消歧和自动词法分析程序进一步改正的1300万词次的语料库为测试模型的方式来交叉—验证结论, 且这一测试语料库对屈折变化进行分类和标记。 由于这一语料库数据庞大, 只以2015年录入的一部分语料为基础, 其中包括3939份文章, 9236个句子, 57926个词, 从而对假设进行检验。

本文接下来的结构是, 第二节论述形态变化理论与频率分布;第三节提出假设并检验;第四节文章总结。

2.形态变化理论与频率

2.1屈折并类

语法中的词形变化规定了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一个合理的假设就是功能与形式之间一一对应。 但事实相反, 一种语言总是与这一理想期望相违背, 总会出现一种词形对应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功能。 典型的就是俄语中的名词, 如下图所示:

俄语名词有2个数类 (单数和复数) 和6种格类 (主格、宾格、属格、与格、工具格、处所格) , 总共构成12种组合变化情况。 尽管俄语中一个名词有12中变化, 但一个典型的名词的形式不会超过10种 (如图1) , 所以名词种类问题就决定了功能之间区别问题。 例如, 词形комнате“房间”同属于单数与格和处所格, 所以单独写出这类词形是会造成歧义的;而词形кости“骨头”有3种歧义, 它的这一个词形分别用以表达单数与格、处所、属格功能。

相似地, 英语中的动词有现在时、过去时和被动分词形式。 举出一个有歧义的形式, 例如:词“hit” (在“Mary hit the nail with a hammer玛丽用铁锤锤钉子”, 与其对立的是“Mary was hit by a meteorite”) , 假定这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功能共用同一词形。 其他动词也存在不同的功能对应不同的词形。

形式上的合并可以被视作是描述不足, 即多个功能共用一个词形表达, 且每个功能具有同等地位, 或者这可以被视作参考依据 (Zwicky 1985;Stump2001:212-41) , 一个词形与一个基础功能相联系, 词形变化中的其他项则参考了这一基础功能项。 描述不足意味着功能的地位是平等的, 而基础参考方法的属性是一个功能较其他功能更重要。

语法功能在文本上重要的一个衡量就是文本频率的统计。 我们将作出不同的假设, 关于描述不足与依据参考之间形式上的区别, 被映射在文本频率分布上的差异。 本文中, 将对这些假设 (借助俄语名词) 进行试验。 作为假设的基础, 将从俄语形态变化的形式理论模型出发, 在形态结构网络内研究

2.2层级继承

在这一模型中, 俄语中的典型四类名词及其形态变化被列在表1中:

我们看到类Ⅳ中名词单数кость“骨头”的歧义最多, 3种词形被用作6种语法功能 (一种作为主格和宾格, 一种作为属格、 与格、 处所格, 一种作为工具格) 。 类Ⅲ中的名词комната“房间”也有在单数与格和处所格形式的合并。 俄语中的词形合并与性也有关系。 俄语中的单数阳性名词的变化属于类Ⅰ, 这类词中宾格词形变化是以属格形式为基础的。 对于类Ⅱ、Ⅳ, 分别是中性和阴性词类, 它们中的主格-宾格形式是合并的。 类Ⅲ主、宾格形式则明显是分开的。 在复数形式中, 情况要简单得多:一些动物名词形式的宾格是以属格形式为基础, 一些非动物名词的形式的宾格则是以主格形式为基础。 在上面的表格中只给出了非动物名词的变化形式。

以俄语50个高频名词的词形变化表明: 俄语中, 大约38%单数形式的词形变化标记共用同一词形的歧义形式, 即我们计算的是合并类词形变化的标记占出现的词形变化标记总量的比例:1) 所有类Ⅲ中的单数与格和处所格出现的标记数量;2) 类Ⅰ非动物名词、类Ⅱ及类Ⅳ中单数主格与宾格出现的标记数量;3) 类Ⅰ中动物名词单数主格与属格出现的数量;4) 类Ⅳ中单数属格、与格、处所格出现的标记数量。 俄语中一个词形变化的并类形式在上下文中可以很容易消除歧义, 但是我们的假设检测是为了检验俄语中词形变化并类与频率分布的关系。 词形变化体系之所以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一种语言 (如, 俄语、德语等屈折语) ,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下文的语法规则。

我们缺乏对俄语词形变化并类的继承性分析, 而是将其视作非对称性, 因为一个特殊的词形被认为以一个功能作为基础。 作为词形变化中的并类, 我们也需要将各类屈折变化的分层结构纳入考虑之中。 下面图2就表现了俄语名词词形变化的分层结构模型使用了屈折变化结构网络 (Corbett和Fraser) , 在分层的底部是词元事例。

需要注意两点:第一, 最初的分析是以屈折变化理论为目标;第二, 证明俄语中存在大量重要的特殊性, 这也包括了语言中所有词汇的不规则使用的事例。

形态变化被构造为一个层级体系, 这一体系中的信息使层级还未达到囊括全部情况的程度。 因此, 在图2层级顶部,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联系所有名词的信息 (例如, 复数与格、工具格和处所格的词形变化) 并且这一信息通过继承发展到其他项中, 在层级的底部我们发现的是每一个词实际变化的情况。 节点N_Ⅰ (代表类Ⅰ) 和N_Ⅱ (代表类Ⅱ) , 这两个节点继承自节点N_O (代表了类O) , 词形变化中的单数属格、与格、工具格和处所格是相同的。 这意味着, 如名词节点下的单数处所格具有3-4种屈折类, 那么符合这一特点肯定就是类Ⅳ中的词如кост-и所具有的。

我们将会运用这一模型, 并将频率分布信息与名词层级的不同构成部分相联系, 即模型顶部的名词, 不同名词类和属于这一名词类的词元位于模型底部。

3.提出假设

以下是一系列的假设, 通过俄语国家语料库来进行进行交叉检验。

3.1分层体系中的词形变化

我们列出的俄语词形变化继承模型包含了一个建立在传统词类水平上的层级结构系统。 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一词形变化的层级结构系统是否被映射了使用频率的不同。 因此, 我们将研究图2中层级系统各个点上语法功能的使用频率, 特别是层级系统中各个点存在的功能合并类的使用频率。 这一问题的研究将通过以下假设的检验实现:

假设一: 位于层级系统同一位点上的各节点词形变化元素的频率分布是无差别的。

对于这一假设, Corbett已指出位于层级系统同一位点上的各节点词形变化元素的频率分布是有差别的。 例如, 名词性词包括名词和形容词。 名词中, 在N_O (包括了N_Ⅰ和N_Ⅱ) 和N_Ⅲ、N_Ⅳ之间的使用频率分布是有区别的。

很明显假设一是错误的, 层级体系中处于同一水平上的名词类之间单数和!复."数/#的$频.率/分’布是 (不1同02的/3。4 (表2) 类Ⅳ中复数&的0文本频率最5低4, 5相4对频48率. 1也0最%低。 2与37之0相对, 类O具有最高的使用频率, 相对频率也最高。

假设二: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共用一个词形, 那么联合&的Ⅳ词形的使用1频03率2将会高4于2%不共用同17一8词形的类。

为验证这一假设, 我们观察了单数属格、与格、处所格不同屈折变化类频率分布, 并计算了语料库中单数词形变化所占比例 (表3) 。类Ⅳ中有这3个功能的合并, 类Ⅲ中有2个功能的合并 (单数与格和处所格) , 类O中有三个功能各不相同, 如果这一假设是正确的, 那么类O中的这些功能的相对频率应该最高, 从而, 我们计算了单数词形变化所占比例。但是很显然这一假设是错误的, 因为语料库并类的使用的相对频率是不同的。语料库中, 类O出现最高的相对频率, 类Ⅲ第二, 类Ⅳ最低。

3.2并类的使用和不对称性

出现合并类中一个功能是否比另一个 (或其他) 功能重要, 但是使用频率分布!"是#否$是.平/等’的 (?1这2里3我4们做出了以下的假设:& 048. 10%

假设&三Ⅲ:两个或多于两个46的. 4功0%能共用同一个词形, 这些功能之间&的Ⅳ频率是无差别的。42%

我们观察到单数属格、与格和处所格的频率分布。 在表1中, 我们看到属于类N_Ⅰ和类N_Ⅱ的词元有相同的词形, 但是其中的3类是可以清晰分辨。 类N_Ⅲ中单数与格和处所格之间是模糊的, 类N_Ⅳ中3个功能共用一个词形是完全有歧义的。 俄语中, 缺乏继承性的表现是名词性词的词形变化, 描述不足的表现是单数处所格的NOUN节点上, 这一点使用贯穿在3个词形变化中。 在类Ⅲ、Ⅳ中, 单数与格与处所格有相同的词尾, 单数与格将接替处所格的词尾, 在类Ⅳ中, 单数处所格与属格的词尾有相同的词尾, 单数处所格接替了属格的词尾。

因此, 一个合并类中, 我们可以声明与特有的功能联结的词形, 也可能被用作另一个功能。 在类Ⅳ中, 参考构成了单数与格接替了处所格, 接着是接替了属格, 应用于3个功能的同一词形都带有-и。 类Ⅳ有三个功能的合并的事实, 但是, 这对于所有名词 (包括类O) 都有对于不同功能都有不同的词形。 事实上, 我们从统计的数据中知道单数属格到处所格再到与格的使用频率是递减的。

因此, 如果并类和频率之间是有联系的, 这一非对称性可能是必要的, 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 这一假设也是错误的。

3.3合并的环境

使用频率较高的种类, 如单数, 合并类少于使用频率低的种类。 这一问题将通过以下假设检验:

假设四:一个类别的频率对这一类别中的并类没有影响。

这些合并事例被发现出现在俄语单数和复数词中, 并且最重要影响合并因素是, 合并中出现的词形变化数目的相对频率分布情况, 而不是合并词元相对频率分布情况。 例如, 类Ⅳ中单数词形变化有最大的歧义, 也是最低绝对频率。 要注意这一假设与假设二的相互影响, 但是这里的证据证明假设四是错误的, 这也证明词形变化的数量是最重要的因素。

4.结语

我们期望看到屈折变化的合并与模型中基于一个缺乏继承性的分层系统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这一关系的研究放于俄语的名词中, 结论指出, 层级体系中位于不同节点的特殊功能间的使用频率的分布都是不同的。 事实上, 分层体系中相同节点上的并类之间确实存在联系。 类Ⅳ与类Ⅲ和类O比较, 它的单复数文本频率是最低的, 但是它的单数屈折变化合并是最多的。 这就告诉我们, 低文本频率是屈折并类的一个必要条件。 我们也找到证据证明了, 特殊功能的文本使用频率能够直接反应在形式化的模型中, 因此, 一个功能与它的形式相联系具有较高的文本使用频率这可能是一个必要条件, 但这不是一个充分条件。 本文结论显示, 并类与频率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这一问题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Климова.Лариса.Владимировна《Выскочастоныеименасуществительные,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еичислительныевсовременыерусскомязыке现代俄语中高频名词、形容词和数词研究》Екатеринбург, 2004.

[2]Arnold Zwicky.How to describe inflection.In M.Niepokuj, M.Van Clay, V.Nikifordou and D.Feder, editors, Proceedings of the elev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pages, 1985:372-386.

[3]Gregory T.Stump.Inflectional Morph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Nicholas Evans, Dunstan Brown and Greville G.Corbett.Dalabon prononminal prefixes and the typology of syncretism:a Network Morphology analysis, 2001.

[5]Greville G.Corbett and Norman M.Fraseer.Network morphology:ADATR account of Russian nominal inflection.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93:29:113-42.

[6]Martin Haspelmath.Understanding Morphology.Edward Arnold, London, 2001.

[7]张余亮.俄语现代标注语料库的理论与实践.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6.

[8]http://proling.iitp.ru/etap (ЭТАП-3机器翻译系统网址链接)

美术类专业俄语 篇7

一、美术类专业贫困生情况分析

1. 美术类专业贫困生人数和比率逐年增加。

随着高校教育的大众化, 美术类专业已不仅只有专业美术院校开办, 大部分的综合性院校也开设了美术类专业, 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这使得以往只有小部分具有真正美术天赋的人才会报考的专业, 近些年来学习、报考人数日益增多。美术类专业在高考时对文化课分数要求相对较低, 部分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上大学, 在高中阶段转学美术。这部分学生可能美术天赋不高, 可通过高中阶段的术科强化训练, 考上普通综合院校美术专业也是很有可能的。而美术类专业学习的费用历来都是比较高昂的, 部分考生为了能上大学这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而学习美术专业, 却忽略了美术专业在学习生活上带来的经济压力。也有部分考生具有相当的美术天赋, 对美术专业也由衷热爱, 虽然家庭经济困难, 却也毅然选择学习美术专业。目前师范类美术专业学费在为6000—8000元, 非师范类美术专业学费为8000—15000元, 一些B类院校美术专业学费甚至更高, 住宿费一般为每年1500元左右, 学习用品花费为每年600—800元, 外出采风、写生费用每年在1500元以上, 日常生活费每年在3000元以上。这些费用往往是普通专业大学生学习费用的两到三倍。种种原因, 造成近年美术专业贫困生人数的大幅增加, 贫困生人数在学生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部分高校美术专业贫困生比例甚至高达40%以上。

2. 美术类专业贫困生的性格特点。

美术类专业贫困生除了具有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外, 还具有美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所以美术类专业贫困生在教育管理上应有所区别。美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性格较为自我、内向, 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心灵上追求自由, 不喜受约束, 纪律观念较弱, 意志力和自我学习、生活能力较强。而贫困生则容易具有自卑感、焦虑感、自尊心强, 生活学习上攀比心强烈, 交际圈小, 爱自我封闭等特点。所以美术类专业贫困生在大学这种集体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更加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攀比、封闭等负面心理, 给贫困生的教育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国家、高校对美术专业贫困生的资助情况

目前, 国家、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的资助力度逐年增大, 主要设置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各省助学金、各高校勤工助学项目、各高校减免学杂费项目、各社会基金资助项目、助学贷款等, 总资助金额和个人获得资助金额也呈上升趋势, 如国家助学金就从2010年以前的每人每年2000元上升到现在的每人每年3000元。虽然国家、高校和各社会组织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力度已有很大的提高, 可对于美术类专业学生来说, 距离完全解决学习费用还是有一点的差距。如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可贷6000元。这6000元对于普通专业大学生来说已可解决每年的学杂费和住宿费, 可对于学费就近万元的美术类专业来说, 6000元的助学贷款也仅仅是解决部分的学杂费和住宿费。剩下的部分学杂费和高额的学习费用, 依然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不小的负担。

三、关于美术类专业贫困生教育管理的几点看法

1. 完善资助管理体系和制度。

目前国家和各高校都建立了奖、贷、补、勤、免等资助制度, 对贫困学生的覆盖面也比较广。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未能按实际情况细分资助金额, 采取一刀切的情况。如国家助学金为每生每年3000元, 3000元对于普通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款项, 可对于美术专业学生高昂的学费和学习费用来说却略显微薄。如果国家和各高校能在资助政策上对美术类专业有所倾斜的话, 相信可以保证更多美术学子能更好更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

2. 实施灵活的学制和教学制度。

在欧美发达国家,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费用均来自于自己的勤工俭学, 半工半读或读一段时间后休学打工, 挣取足够学费后再继续学业。这种靠自己努力来挣钱完成学业的方式是与国家采用的学制分不开的。发达国家多采取完全学分制, 自主选课, 修完学分后即可申请毕业。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实行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 这对于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考虑暂时休学, 通过打工挣取学费后再复学的学生来说, 在操作上有一定的不方便之处。学年制制度的课程安排是按年循环的, 如果休学就只能休学一年, 而不能是半年或更短的时间。这使得这部分同学在考虑休学挣取学费时受到时间上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术类专业的学生, 可能因写生、采风等课程花费较大, 一时无法完成课程, 如果实行学分制, 便可通过休学打工的办法来完成学业。在教学制度上, 对于一些如采风、写生等高费用课程, 可采取设置多个写生点, 学生按经济情况自主选择的方式。经济能力较好的学生可选择较远、费用较高的写生点, 经济能力差的学生可选择学校周边的写生点, 尽量减少经济负担。

3. 加强梦想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每个大学生都有梦想, 贫困大学生也不例外, 但空有梦想却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实践, 梦想只能是空想。贫困生的梦想可能因为长久家庭的经济压力而更加趋于现实, 也会因心理上的某些缺陷而不敢赋予实践。根据各个贫困生不同的梦想, 引导他们设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自我梦想, 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扎实开展的工作。美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比较自我, 个人主义强烈, 贫困生再加上因经济压力而产生的自卑感, 使得美术类专业贫困生的自尊心强, 容易受刺激, 有一定的攀比心理, 不爱说话, 交际圈狭隘。及早了解这部分学生的个人梦想, 从梦想入手,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及时适当的予以心理指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为之付出努力。建立贫困生梦想档案, 收集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登记贫困生在校期间的梦想努力过程, 及时纠正贫困生实现梦想过程中的错误, 把教育引导贫困生成材落到实处。

4. 开拓勤工俭学渠道。

勤工俭学是贫困生赚取生活费用的主

服装配饰新专业的产学研初探

王坤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天津300000)

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 特别是作为服装设计行业, 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 还必须针对市场需求, 具备坚实的实践综合素养, 这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育者来说是不可能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产生很好的绝对了这一问题, 其理论联系实际、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模式, 不但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时为企业的经济价值创造提供了动力。本文就服装配饰新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在分析了产学研教学模式意义的基础上, 阐述了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配饰新专业产学研模式的具体方法, 并就其取得的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饰设计;产学研模式;华梅服饰文化学研究所

多年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都是停留在理论指导方面,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走上社会后无法快速的适应社会环境, 针对这一现状, 我国教育部是实行了教育改革, 在新的教育改革指导大纲中明确指出, 现行高等教育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要与社会相关部门达成协议, 协调发展, 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三者统一。教育部门与生产部门的有机结合,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服装配饰专业产学研教学的意义

产学研教学模式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在国外开始实行, 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实践, 已经充分得到了世界各国高等学府的认可, 因此在很多发达国家都这样模式的教学, 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实行, 不仅仅对教育、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引进时间较晚, 直到上世纪末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这一模式并引进到教学中来, 当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北大方正和清华同方的产学研道路典型例子了。

服装配饰专业是一门较为新近的专业, 其创办的时间还非常的短, 主要就服装、鞋帽、箱包等挂件配饰进行研究, 因此这一专业有着明显的时尚特点, 与当前市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服装配饰专业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方面的教学, 同时更不能通过文化课程的学习效果来对一个学生的能力进行评

要方式, 贫困生通过勤工俭学可获得每月300—800元不等的生活费用, 这对于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非常重要的。高校除在校内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外, 还应积极与当地企业或社会组织联系, 多渠道的开拓勤工俭学的方式, 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岗位。贫困生在获得勤工俭学报酬之外, 也可获得社会实践的经验, 调查了解社会情况, 开拓社会视野, 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类专业的勤工俭学渠道较多, 各类美术教育培训机构、设计公司、产品研发中心等都需要美术类人才。美术院校可结合贫困生的年级和专业特点, 引导学生到合适的岗位参加勤工俭学工作。

5. 创新美术类专业资助管理方法。

面对美术类专业学费高昂, 国家目前资助体系无法完全解决贫困生学费这一客观问题。高校可寻求与相关企业合作, 由高校推荐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与企业签约, 企业为学生垫付在校期间的学住费, 学生毕业后到签约企业就业一定的年限。企业所垫付的学住费用, 在学生工作后的工资中逐月扣除。这样既解决了贫困生的学费问题, 也在一定程价。对于服装配饰专业学生能力的考核必要与市场相结合, 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必须要看培养出的学生能否被生产企业所认可并接纳。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在产学研教学上也有着自己的特色。自从成立以来, 学院在原先产学研教学研究基础上不断的研究发展, 并进行积极的改革。学院已经与市场多个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并建立了实习基地, 同时还成立专门的专业专家指导团队和实习指导教师。服装配饰新专业的优势正是在于有华梅服饰文化学研究所这个平台, 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专家资源。研究所专门聘请了业内专家前辈以及高级技师等作为指导部门的中坚力量, 同时与相关的企业签订了就业实习协议,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岗位, 并进行详细的技术指导, 逐步行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另外学院还依据自身强有力的理论优势, 为企业提供设计、制版等方面的培训服务内容, 通过不断的合作, 深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切实的贯彻学以致用的刚要, 同时紧密的合作关系还为学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了依据, 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使得社会人才资源的使用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科技的更新, 技术的进步是教学不断进步的动力, 科研是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手段。科研工作可以使得理论工作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使得科研成果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而科研成果中的利益价值又促使教学服务质量不断的提高, 科研过程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直接的手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教学与科研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

服装配饰新专业通过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 使得教学方向更为明确, 同时使得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大力提升, 在将来走上社会能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生存环境, 这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服装配饰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

服装配饰新专业的产学研模式, 主要研究如何加大学校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 为教育和生产提供最大程度的服务进行深入的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之后, 已经发掘出几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产学研教学模式, 同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不同的年级段中去, 从而配合研究所已有的理论。目前的产学研模式大致可

度上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贺小苏.高校美术专业贫困大学生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 2006, (7) .

[2]戴红梅.美术专业贫困大学生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知识经济, 2008, (6) .

[3]潘丽媚.美术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初探[J].科技信息, 2009, (36)

探索非俄语专业学生俄语应用能力 篇8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

我国和俄罗斯及中亚的经贸交流越来越频繁, 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使得对具备外贸知识的俄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外贸人才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虽然高校俄语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但他们只懂语言, 不懂外贸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使得企业满意的毕业生越来越少, 这种反差反映了当前在对外贸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高校学生在走向社会后, 在中俄或其他两国贸易中, 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状况日益凸显。

2 高校非俄语专业学生中俄语教学的特点

高校对非俄语专业的学生, 其俄语教学的特点:第一, 针对非俄语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要从零开始, 并且授课时间较俄语专业少很多, 因此在培养学生俄语认知技能上很被动, 学生在俄语掌握上主要通过课堂, 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与俄语相关工作。第二, 高校对于学生的俄语教学,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够完善, 使得学生在俄语应用能力上有欠缺, 缺乏实际应用的俄语技能。第三, 长期以来, 我国的俄语教学都注重培养“纯语言, 重语法, 轻能力”, 即具备“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基本合乎语法规则句子的能力”。然而实际表明, 仅有这种能力不足以保证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 有效的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放在首位, 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3 非俄语专业学生学习俄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很多高校俄语教学偏重于语言, 语法和理论的传授, 易忽视语言的应用能力, 因此在很多非俄语专业的学生中, 出现了高分但低能的现象。不少非俄语专业毕业生虽具备了基础辨音能力, 但由于不专业, 认知的词汇不够解决遇到需要用俄语进行口头或文字交际的场合, 往往陷入听不懂、说不清、写不出、译不准的境地, 这说明他们所习得的俄语知识还不够, 他们所具备的语言能力还不能转化为交际能力。同时, 俄语的词形变化复杂, 语法规范庞杂, 使许多人望而生怯, 深感俄语难学。因此, 对于非俄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习时间没有俄语专业学生学习时间长, 再加上俄语本来就难学, 就对非专业的学生造成了困扰。

4 培养高校非俄语专业学生俄语应用能力的措施

4.1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认为全部外语学习过程要和培养应用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实现学习过程交际化。交际化, 即从最初学习阶段开始, 就创造出真实交际场景:创造外语环境, 提供外语交际情景, 调动学生的交际积极性。因此, 就要求老师在学生初步掌握已学知识的基础上, 要加强言语能力的训练。利用各种情景, 让学生触景生情, 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养成随时随地讲俄语、用俄语的习惯, 把在虚拟的交际环境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应用于现实中, 使之转化为交际能力。

4.2 学好语法知识, 将其融会贯通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一个人即使语音语调地道, 词汇量丰富, 没有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 也不可能明白整个句子的意思, 只能听懂片言只语, 断章取义。只有结合学过的语法知识, 对所听到的词汇、语句进行时、体、态、式、句型、语序等各方面语法特征进行分析, 才能听懂一个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4.3 增加学习时间, 让学生多接触俄语

学习一门语言,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应该让非专业学生在大一时就接触, 并且增加课时, 如果在大三时开课, 学习时间短, 只能接触到俄语的皮毛, 不能跟外国人进行交流。同时, 应举办一些活动, 与说俄语的留学生或需要俄语的外企多沟通, 意识到外企的好处及俄语的优势。

4.4 掌握丰富的俄罗斯国情知识, 了解相关的文化生活背景

仅有语言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 具有丰富的语言外知识才可以更好帮助我们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网址, 电视或报刊、杂志上的新闻、经济、文化、生活节目,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俄罗斯的历史知识、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 以及当代的发展变化等情况。

5 结语

大学非俄语专业学生听说水平低, 教学方法等不足亟待改进。因此, 非俄语专业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 准确掌握语音语调, 不断丰富俄语词汇, 且还要会用俄语思考, 以及刻苦的听力训练和不怕说错的勇气, 并且对俄罗斯文化有一定的理解, 做到这些学生们的听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总之, 培养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 必须让学生真正做到“想学、会学”, 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逐渐锻炼俄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桂英.论培养学生的俄语交际能力[J].教育战线, 2010.

[2]郭春香.论大学生俄语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6 (1) .

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与俄语教学 篇9

全国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是以大学俄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全国性标准化考试, 已在全国范围内多次组织和实施, 并成为各大高校俄语专业学生的重要考试之一。每年参加俄语专业四级统测的学校数和学生数在不断上升。由于这种全国性的考试不是由任课教师命题, 因而统测成绩能更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 有利于教学。因此, 俄语专业四级统测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 其影响不断扩大。比如, 有的院校对统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调整课程设置, 修改教学大纲, 编选教材, 改进教学方法, 在外语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无疑, 统测对全国高校外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少院系将四级考试成绩作为评估本校外语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参数, 一般都与全国重点高校、普通高校的平均分对比, 有的学校还排出了本校成绩在全国高校中的名次。通过与同类院校对比分析, 找出不足, 促进教学改革——这是测试反拨作用 (backwash) 的正面效应 (刘津开, 2002:70) 。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对俄语教学具有极大的反馈和引导作用。通过俄语测试,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取得的进步, 存在的问题, 检查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落实和完成情况。测试也是教师考查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手段。此外, 俄语测试提供的数据对制定教学大纲, 确定学生升留级、毕业, 授予等级证书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测试的最终目的是要对教学进行评价, 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来对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正确的决策。Bachman指出, “决策的正确与否, 一方面取决于决策者自身的能力, 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搜集到的信息的质量。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 如果搜集到的信息越可靠, 相关性越强, 那么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 (刘润清, 2001) 本文仅通过对黑龙江东方学院2007年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成绩的分析研究, 提出俄语专业基础阶段俄语教学的调整思路及教学策略, 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在俄语专业第四学期顺利过级, 最终提高专业俄语基础阶段的教学质量, 使之达到各级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要求。

首先分析一下学生的成绩。应届参考学生149人, 其中非零起点学生119人, 零起点学生30人。为便于各项目之间的对比, 下列表格将总分及单项的成绩全部按满分为100分分别统计如下:

全国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为尺度参照性测试, 满60分 (合成百分制) 的学生即为通过者。从表1可以看出45%的学生达到了要求。如果不是受听写和词义两项出现的极端数据的影响, 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应再高些。根据数据,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法、礼节、国情、听力四项的平均分高于其他各项的平均分, 处于及格状态。这说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重视程度较高, 对俄罗斯的礼节、国情了解细致。而听写得分很低, 这说明学生语言符号的输入能力要高于输出能力, 笔头能力差, 拼写错误多, 基本功不扎实, 同时也与测试的题型有关, 语法、礼节、国情、听力中不排除学生猜测答案的因素。词义、支配两项分数低, 说明学生对同义、近义词区分不好, 对词汇的用法与意义的掌握不牢固。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在词义、支配的测试项目中, 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也反映在其他的测试项目中, 如人机对话、口语表述和写作。这三项测试项目属于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项目。特别是人机对话, 甚至出现了6人零分的情况, 这一方面说明学生俄语语言应变能力差, 另一方面学生对这一题型不了解, 甚至不会使用机器也成为了这一项分数低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通过对上述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 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语言水平, 但是影响测试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只有找出这些原因, 并对其加以重视或者改进, 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下面针对这些问题及该校的自身特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俄语基础阶段教学策略。

策略一:常规教学要与《教学大纲》同步, 合理使用《教学大纲》。

首先, 在《教学大纲》中对俄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我们发现教学与大纲有一定的脱节。如果不按照大纲进行专门练习, 在常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不一定能够胜任四级水平测试。基础课教师对训练基本功的把握是准确的, 但是要完成教材要求和落实大纲要求有相当大的时间上的矛盾, 也就是说, 落实大纲需要时间, 复习、检测的多次反复, 而在常规教学中这样的时间少得可怜。在教学中没有把语言知识、技能项目化。其次, 教学进度与大纲的要求不符, 《教学大纲》要求大学基础阶段要完成四册教科书, 但该校没有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只能完成三册书的教学 (零起点的学生甚至三册书都完不成) 。试想一下, 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学生怎么会考出好的成绩?基于以上两点问题, 我们应该使常规教学与《教学大纲》同步, 合理使用《教学大纲》, 在常规教学中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加快教学速度, 使水平测试在校内经常化、类别化, 分期单项进行, 完成一项, 总结一项。常规教学随时以大纲标准来检查, 尽量相互照应。

策略二:常规教学与测试辅导相结合。

这里的常规教学指基础教学, 它以教材为主线进行口、笔语教学。测试辅导, 或称集中教学、针对性教学, 指的是以水平测试的考查项目为主线来进行口、笔语教学, 集中时间, 强化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薄弱环节。方法一, 可以将四级水平测试纳入第三、四学期的教学计划中, 开设专业选修课。第三学期课程内容可以以单项训练为主, 第四学期以模拟考题为主, 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方法二, 任课教师可以省去教材中的某些课文 (可供阅读用) , 找出时间系统的指导学生复习与检查学过的东西, 进行再学习。例如, 词汇方面, 除了要求学生记住单词外, 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按单词的支配关系分类, 如要求第二格的动词, 要求第三格的动词;又如, 将意义相近的词语进行辨析, 把在常规教学中比较分散, 没有引起学生注意的单词归纳在一起。在常规教学中没有人机对话这一课程, 人机对话和口语课不同, 它毕竟不是直接的交流, 学生不可能知道所留间隔时间的长短, 无法控制所讲内容以多少为宜, 心情又特别的紧张。那么我们可以在测试辅导中, 加上模拟人机对话一项, 使学生熟练掌握机器的应用, 与机器对话, 或是, 把这一项加在听力课中也十分合理。

策略三: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的合理调整。

听写是本届考生所有测试项目中得分最低的一项, 听写满分为10分, 平均分仅为3分,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听写测试的成绩反映出该校基础阶段听力教学有待改进。听力作为一项专门能力, 不应只是充当课堂训练的一个辅助手段, 应有它自己的相应的训练方法。而该校一直使用多年以来的旧教材, 不再适应外语教学的发展, 训练强度不够。教学中对确切听写的训练练习不够充分。首先应找出一套适合“视、听、说”的听力教材, 上课时加大听写的训练, 即笔头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测试, 期末考试中加设听写, 人机对话考试项目。在期末考试试题中选一些适合的陌生文章作为考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情绪, 充分备考, 避免出现以往听力考试中学生只需考前背熟学过课文即可得高分, 平时努力与否、学生能力高低分辨不清的现象,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全国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是以大学俄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全国性标准化考试, 已在全国范围内多次组织和实施, 并成为各大高校俄语专业学生的重要考试之一, 它对全国高校俄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仅通过对黑龙江东方学院2007年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成绩的分析研究, 提出民办院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俄语教学的策略, 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在俄语专业第四学期顺利过级, 最终提高专业俄语基础阶段的教学质量, 使之达到各级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要求。

关键词:语言测试,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刘津开.英语水平考试与教学评估[J].外语研究, 2002, (5) .

[3]徐东辉.关于完善高校专业俄语四级水平测试体系之思考[J].中国俄语教学, 2004, (3) .

[4]周天2.关于我国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水平测试[J].中国俄语教学, 2002, (4) .

上一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下一篇:农村公路养护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