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美术专业

2024-10-17

非美术专业(精选9篇)

非美术专业 篇1

摘要:毕业创作是美术专业本科生在离开母校到踏入社会的一根纽带。衡量一名本科毕业生是否合格, 在他的毕业创作作品中应该可以找到答案。作为非美术院校美术专业教师,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好找工作是现实, 但是要告诉他们读大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找工作……

关键词:毕业创作,非美术院校美术专业,技法,美术展览

全国除八大美院外, 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美术专业的本科生就读于非美术院校, 但是由于这些学生所处的是一般高等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 而不是专业的美术院校, 所以当这些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至少在这样一个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 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的毕业生好就业。纵然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却也暴露出现今高校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对于一个就读于美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 不管他是否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 大学四年里的最后一次课程, 即毕业创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是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缩影。著名艺术家苏百钧说:“‘创作’意味着去创造一种过去所没有的作品。如果说创作教学的目的定位在培育创造意识和创作能力, 那么, 只传授既定的艺术模式和制作程序就算不上教好了创作。授人以鱼, 而未能授人以渔。其后果是:学生只能够熟练地重复前贤说过的话, 却无法表达自己真正的见解与感受, 所做的一切无疑只是在‘帮人打工’” (1) 在专业的美术院校, 毕业创作被当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大家都非常重视。在整个毕业创作阶段, 包括从构思到构图, 从搜集素材到最后的正稿完成, 都需要耗费创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大量时间和心血。当然也要得益于学校重视这项工作。学生在学校的“重压”下, 也认真起来, 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毕业创作。这样众人齐心合力所完成的毕业创作必定是质量颇高的。美术学院还为毕业生们制造了诸多参展的机会, 如全国美展, 省美展等等, 充分搭建了一个个让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施展才能的平台。在这样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的影响下, 有的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参加了省展甚至全国美展, 更有甚者还在这些美展中拿到了奖项, 这对于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是非常不易的, 要知道有的美术工作者终其一生也拿不到一个全国奖。通过参展与获奖, 增强了这些毕业生的自信心, 在毕业后找工作时也能为自己加分。加之又是专业美术院校的“科班出身”, 自然成了招聘单位眼中的香饽饽。其实且不谈找到的工作的优劣, 单就本人而言, 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相信这样的毕业生在他本人以后的艺术人生道路上定会颇有建树, 毕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 再不怎么用功的学生, 一到画毕业创作的时候就开始认真了。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创作完成之后感慨:在毕业创作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是自己在大四之前根本不知道的。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分析, 就会发现学生的话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有些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以前确实贪玩, 没有把精力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而到快毕业了才幡然醒悟;二是我们的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如学校开设的课程多而不精, 虽也是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 但是毕竟在每次课程只有四周 (最多六周) 的情形下不可能把课程学到很精的地步。

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纵然国家已经编好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随意更改, 但就毕业创作而言, 是不是可以未雨绸缪?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年起, 学校就要因势利导地为他们灌输创作, 特别是毕业创作的重要性和方针及理念, 以引起学生对创作和毕业创作的重视, 这样, 通过三年多的刻苦训练, 学生在第四年的毕业创作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一筹莫展。毕竟到了毕业季就有许多现实的困扰, 包括面临的毕业答辩和找工作的事情。如果能在学生大学四年级之前办好历届的毕业创作展览, 势必会让还没有成为毕业生的他们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氛围, 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美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质量好的毕业创作作品展览也必将促进高低年级之间的学习也交流。高年级也低年级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而低年级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受到促进与熏陶, 到下一个和下下个毕业季时, 又能产生更优秀的毕业创作作品, 为下几届的学生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其实所谓的“传统”, 就是这样来的。能够把好的思想意识形态传下去, 再加以发扬, 不管在哪个领域里运用, 定会做得越来越好。学校把毕业创作办好了, 概括地说就是以毕业创作“养”毕业创作。只要“养”得好, 在学生方面是受益无穷, 而作为非美术专业院校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教学经验。当然, 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毕业创作这门课程。否则, 以毕业创作“养”毕业创作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 作为非美术院校美术专业教师,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好找工作是现实, 但是要告诉他们读大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找工作。换言之, 不应该让找工作这样的现实问题来阻碍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作为美术专业的学生, 与其他文理科的学生区别还是很大的, 表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不仅要心手一致, 思想境界也要高, 才能绘出优秀的作品。“作为创作课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运用最基础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规律, 所谓科学的教学也就是这个道理。” (2) 所以, 在大学本科期间, 专业基础技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技法是组成一张画的重要元素, 好的技法能让你的作品熠熠生辉。要想画好一张画, 光有好的创意和题材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有精彩而娴熟的技法去驾驭它。技法不是一张画的全部, 但一定是画好一张画的重要手段。而这一点, 作为刚入校的许多本科生是还没有意识到的, 所以, 到画毕业创作的时候才大呼以前没有学到东西。告诫学生技法的重要性是我们当教师的责任。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画之目的, 曰惟妙惟肖。” (3) 要做到“惟妙惟肖”必须先在技法上下功夫。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 关于技法的练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绝对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技法的问题如果能在大学期间的前三年解决, 毕业创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关于技法的提高, 没有别的途径, 除了老师的授课, 只能靠自己勤学苦练。记得当代著名国画家陈运权老师对他的学生说:“你自己画五十张画, 就什么都不用来问我了!”可见技法在实践中的重要性。而技法的学习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 本科期间谁也不可能把绘画技法做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但是偏偏练习技法却是在学校的硬性要求。这是因为学生在本科期间毕竟所学知识有限, 艺术修养的提高毕竟比手头功夫 (技法) 的提高还要难。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中掌握一定量的技法就已经很不错了。此外, 艺术氛围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前文中提到, 非美术院校的艺术氛围问题, 艺术是感性的东西, 氛围的营造就显得特别重要。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在专业的美术学院, 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层出不穷, 身处其中的学子们在目不暇接的展览里无疑受益匪浅, 所谓见多才能识广, 那么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思想肯定也是非同一般。但是在非美术院校里的美术专业本科生要想看看这些展览还确实没有那么容易。这就导致了在思想上没有美院的学生开放和活跃。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好在当今互联网比较发达, 随便在网上也能找到很多美术方面的信息, 学生不至于像井底之蛙一样, 对美术界的事情什么都不知道。但是, 我要说的是, 还是一个艺术氛围问题。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在网上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有义务鼓励学生走出去多看美术展览, 了解现当代美术的思想潮流和动态。俗话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这样, 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更重要的是, 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的东西才会是鲜活的。况且, 对毕业创作的要求要比平时的作品更高一些。不仅要内容健康、贴近生活, 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也要求较高的层次。

毕业展的策划与布置, 也是毕业创作课程环节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三分画七分裱”, 或许言过其实, 但如果作品装裱精美, 展厅宽敞明亮, 势必会给作品加分, 令观者赏心悦目, 最大限度地展示作品的美, 自然也令创作者感到自豪和欣慰。一次圆满的毕业创作作品展带给每个参展者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美术学院自然有专业的展厅, 但是往往在非美术院校, 人们对展厅的要求变得遥不可及。没有专业的展厅, 毕业创作展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对毕业创作作品, 对每位参展者, 都带来遗憾。所以尽快完善非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基础设施显得尤为迫切。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利益, 而且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 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毕业创作课是大学本科生在大学里的最后一次课程, 它说大也大, 因为它是学生在校四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与汇报;说小也小, 它毕竟只是属于学生四年里的最后一次必修课而已。但是它的分量是学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最重的。毕业创作是美术专业本科生在离开母校到踏入社会的一根纽带。衡量一名本科毕业生是否合格, 在他的毕业创作作品中应该可以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1]苏百钧.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序[M].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苏百钧.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M].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阮璞.《画学十讲》163页[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第一版.

非美术专业 篇2

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050201)英语语言文学的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 ;(242)二外俄语 /(243)二外法语/ (244)二外德语 /(245) 二外日语/(246)二外西班牙语;(611)英语基础测试(技能); (811)英语能力测试(写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055101)(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的`考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12)翻译硕士俄语/(213)翻译硕士日语/(214)翻译硕士法语 /(215)翻译硕士德语/(217)翻译硕士西班牙语 ;(357)英语翻译基础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

北京师范大学(045108)(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的考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66)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

非美术专业 篇3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由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学的重心聚焦于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上,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和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它还突出了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等问题。

基于对“非指导性”的理解,下面我就以苏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放飞希望》一课为例,来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非指导性”思想进行教学的。

二、美术设计、应用课现状分析

《放飞希望》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除了对风筝制作技巧的掌握之外,还强调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了解与赏析。在以往在美术课堂中,涉及到学生设计应用的课程,一般以“课堂导入——教师提问——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演示——学生设计——教师评价”这样的流程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以间接的方式了解设计的方法,被动的讨论教师提前预设好的问题,缺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而生成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在自我意识的体现等方面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实验流程

针对上述的现状,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非指导性”的理念,针对“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步骤:搭风筝;说风筝;看风筝(包括看我国各地典型风筝以及看各种风筝的类型和特点);做风筝(这一环节主要包括:确定风筝的外形;做成一个无骨的风筝);画风筝(画风筝的图案);议风筝(包括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总结拓展阶段。

下面我就具体的来谈谈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是课的导入部分,我采用的是谈话的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新奇的变化,”为话题,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接着,通过让学生比赛搭风筝,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探究搭风筝的过程,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搭建风筝的过程也使他们明白风筝的基本的结构。这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为下面的学习作下了铺垫。因此这一环节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非指导的思想。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说风筝。美术课堂的教学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通过预习案的方式,运用“非指导性”理念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去了解有关风筝的由来及历史,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方便。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看风筝。这里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我主要是围绕我国的三大风筝产地,结合各个地方的地域特点来了解风筝的特点。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第二个部分是看各种类型的风筝。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的学习方式,来了解各地风筝的类型。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只起引导作用,而把学习的主动权做到真正还给学生。

第四个教学环节:说过了,看过了,下面就来做一做。做风筝是本堂课的重点,到底如何让学生动手来做,我第一步是考虑风筝的造型,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怎样才能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画出一个别具一格的风筝造型呢,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大量的传统的,以及现代的各种造型的风筝,在学生有了丰富的视觉体验的基础上,接着我及时提取其中的造型元素,并记录在黑板上,使这些风筝的造型元素能够更直观更真切的让学生来感受,并激发学生以灵感进行创作。其次在造型的基础上,我再加以示范,在造型上添加风筝的尾巴和线,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无骨风筝。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和体验这几个阶段最后创作。制作出造型各异的无骨风筝。

第五个环节,这一环节是画风筝,也是本课的难点,我带领大家在教室里小飞一下并展示一下刚刚制作的只有造型,没有图案的不具备美感的风筝,接着把同学们的风筝与其他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对比,同时以质疑的方式问学生,我们的风筝能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愿。通过这样的对比以及我的质疑,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在学生产生疑惑的基础上,我及时的通过媒体,展示许多具有生动美感图案的风筝,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再引导学生从图案的寓意、形式美法则以及色彩这三个方面的探究来加深对风筝图案的理解。教师再次示范,能够表达心愿的并具有形式美感的作品,让学生再次深切的感悟及直观的体验风筝图案的魅力。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找到方法来解决问题,画出能够表达自己心愿的生动美丽的风筝图案。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并以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最后是学生创作部分。

第六个环节是作业的展示与评价阶段,这一阶段我主要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来完成的。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表达对作品的想法。这一环节,我主要是以积极鼓励学生为主。对于学生的作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最后是教师总结、拓展部分:总结部分,我是这样来总结的:同学们,美,是属于大自然的,让我们带着载着自己美好心愿和希望的风筝,到大自然中去放飞吧。最后让学生带上载着美好梦想的风筝集体放飞,让学生体验放飞的乐趣。

非美术专业 篇4

一、得益于更早期的环境熏陶

学生的生活经历对其美术能力的提高有重大影响,假如对所描述的经验没有强烈的体验,便不可能产生创造活动。美术天才学生的体验得益于早期的环境熏陶。例如,我校有一个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美术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绘画风格与众不同,而且他对现代艺术的接受速度远超于其他学生。后来我们发现这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只要美术馆举办展览活动,他的母亲都会带他去参观。他从开始学习走路那时起,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去艺术馆参观了。我们无需担心许多作品他看不懂,广泛的艺术接触能促使他养成关注艺术作品的习惯。儿童早期是形象思维空前发展期,对图像不需要强记就能牢固地存储在大脑里,所以在未来的美术学习中,学生一旦触及早期的视觉经验,就会如同插曲性记忆那样被唤醒。于是在这个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我们找到了许多他在展览馆参观时形成的视觉体验,正说明他的艺术天赋更多得益于早期的艺术熏陶,而且这种熏陶可能越早越好。

二、在能力边缘上挑战自信

经常有缺乏自信的学生说:“我不会画”,而那些被认为是美术天才学生的表现更有自信,这两种反应的范围相当广,构成了我们美术教室的整体氛围。“我不会画”并不只是学生缺乏技巧或者不能描画外在实体的表征。假如没有从前的经验作为基础,美术天才学生也能画,因为只要有一项经验与他的表现欲望符合,他便能很肯定和直接地画。具备强烈个性风格的画家在其童年时代往往会具备这样的特征,即喜欢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他们能比别的学生更早地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甚至能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而选择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块进行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识指导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主观感情支配所做的探究。虽然面对的是新的经历,但天才学生愿意对有限的领域做深入研究,他们对待艺术非常认真,他们坚持不懈,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探究,从艺术作品的创造中他们能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不过,美术天才学生有时可能会对艺术作品过于着迷或有强烈的冲动而为此会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

三、丰富情感体验,彰显个性

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探讨 篇5

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其劣势.在基础阶段将口译技能教学融入英语教学,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并减轻未来口译教学的.压力.在提高阶段,将英语教学融入口译技能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口译人才,满足多方需求.

作 者:贾丽 彭英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口译教学   教学目标   方法  

非美术专业 篇6

关键词:非日语专业;专业日语课程;酒店日语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98-01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非日语专业,如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专业都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专业相关日语课程,例如《酒店日语》、《旅游日语》等课程,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及就业竞争力。接下来,将以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日语》课程为例,就如何在较短的教学周期内提升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如何更好地构建符合专业要求的专业日语课程体系,进而将日语语言与专业知识更紧密结合进行分析。

一、《酒店日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以培养熟悉酒店理论知识,掌握酒店服务技能,具备酒店管理督导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信息获取能力、社交能力的应用型专业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的。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想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特别是涉外服务酒店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就需要在外语方面进行更精细的培养。特别是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对日贸易较为发达,日本客人较多,很多高星級酒店要求本分岗位的员工不仅在英语方面能跟客人进行流畅的沟通,也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日语沟通能力。正是基于酒店的这一人才需求,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酒店日语》课程。

二、《酒店日语》课程学情分析

《酒店日语》课程的学生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日语语言基础,要进行《酒店日语》课程的学习需要从最基本的假名学起,同时也需要学习最基本的日语语法知识。此外,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日语》课程开设的时间一般较短,多为1~2学年,而且课时数较少,一般一周1~2次课。

在没有实习前,学生对《酒店日语》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差,很多学生会更倾向于单纯地学好英语,认为自己遇到日本客人的几率不大。但很多在酒店前台、大堂酒廊、餐饮、销售等部门实习过的学生都会发现,在高星级酒店中,日本客人很多,而且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很多时候用英语很难进行有效沟通。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后主动找到日语专业的老师进行日语学习的情况。

可见,《酒店日语》课程既是学生就业岗位的实习需要,也是学生提升岗位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而如何在较短的教学周期内,在较少的课时数下,更好的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是很多教师正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三、《酒店日语》课程体系构成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可见,《酒店日语》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同于日语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开设的《酒店日语》、《旅游日语》或《商务日语》等课程,需要在课程开设初期,为学生讲解日语基础知识。因此,该课程的课程体系可划分为日语语言基础、酒店日语、对日本客人服务礼仪·服务技能和日本文化的四部分。

日语语言基础部分包括日语发音、基础语法、日语主要表达方式、日语敬语和日本肢体语言等内容。为能更好地与酒店管理专业相结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所用例词、例句皆尽量为酒店相关词句。

酒店日语部分应包括酒店岗位群中与日本顾客接触最多、使用日语频率最高的岗位的岗位日语。主要包括酒店前厅部(含前台、GRO、礼宾部、商务中心、总机等部门)、餐饮部(含中西餐厅、大堂酒廊、宴会部、送餐部等部门)和客房部(含客房、洗衣等部门)主要面客岗位的岗位日语,采取主要词汇和经典面客场景讲解。

对日本客人服务礼仪·服务技能部分主要讲解日本人的习俗、礼仪、交际特点等跨文化交际内容。使学生了解日本人的表达习惯,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了解日本人的禁忌及喜好等,以免在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影响酒店美誉度。

日本文化方面则主要讲解日本的节庆活动、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中日文化传承、日本社会世情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日本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与客人进行相对深入沟通的能力,满足客人对酒店精神方面的需求。

四、结语

由以上对酒店管理专业《酒店日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高职院校的非日语专业的专业日语课程来说,最主要的并不是日语语言的学习,即不要只是进行发音、语法、普通词汇的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在一年的学习中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且他们会觉得这些内容与自己将来的工作关系不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日语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日本文化等进行深入的融合,只有将三者密切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掌握真正的酒店日语,才能与客人进行无障碍交流。

参考文献:

[1]徐雪华. 浅析如何在高职实施酒店日语教学[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2)

[2]黄金玉. 酒店日语教学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20)

[3]金兰.??高职院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2(11)

[4]舒小沙,聂中华.??日本文化特征在日语中的反映——兼谈文化内容导入日语教学[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5]郭晓雪,王洋. 高职高专院校旅游酒店专业改革之我见——以旅游日语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19)

作者简介:刘芬(1978—),女,汉族,山东济南人,青岛大学文学硕士,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

非美术专业 篇7

传统工艺美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教育的传承, 可以说是一种中华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 更是一种长久被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

一、高校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发展的意义

目前, 高校教育是最佳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形式。教育的传承发展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并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操, 更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二、中国的美术教育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

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知识技能和传统文化的不断积累与承载是继续创新的基本前提, 其文化的特质就给了我们很好的证明和启示。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表现的是它的多元的文化, 久远的传统文化其来源是很丰富的, 一些外来的艺术都把印迹留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之后将它们整合吸收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整和组合, 使之最终形成中华民族传统古典文化的一部分, 这体现出传统工艺美术的整合性这一特征上。同时,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又表现出以某种文化、精神为核心的延续性另一特征, 在“传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添砖加瓦”形成继承性的文化。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延续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应从重视它们的民族文化特征开始强化。传统技艺技巧的继承相对而然容易一些, 但美术作品本身能否真正传达民族文化、艺术价值能否真正体现民族精神才是发展和传承的关键所在。因此,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 首先应从重视强调对其民族文化构建组成的发掘和研究着眼入手。

首先, 应对传统工艺美术有所广泛认知。它具有多种方式的分类, 是我们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同时起着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键作用。对它们的保存、继承、延续研究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有的肯定和尊重。所有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背后, 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文化艺术内涵与技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在历史上产生过超大的经济价值, 至今仍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从哪个方面来看分析, 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意义和价值都值得我们再认识和肯定;另外, 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 其延续与发展被文化变迁、技术更新和发展经济的三大矛盾冲击, 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 需要去研究和探讨。

但是, 随着世界现代化不断的发展和加快的步伐, 社会现代化传媒与生活娱乐化、市场经济化方式的推动和冲击, 传统工艺美术民族文化和民间传统的原状和生态正在被制约和破坏, 已在走向面临失传、消亡的境地。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创新这正是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但目前此领域的学习研究还未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 某些传统生产方式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是旧有的, 它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必将随着社会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并且随着世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 西方的文化不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种现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性质, 导致了一些旧有的传统工艺美术产受生存条件的制约而慢慢消退。因此,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不能单纯的从经济角度和以往的认知态度来看待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在满足现代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 更要符合文化的需要, 在美术教育中把握好这个尺度,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三、高校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发展, 必须走坚定不移的创新之路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精彩纷呈、门类众多, 对高校的教育和研究而言, 对其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 技艺。在对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资料和技艺进行收集、记载、整理后, 积累丰富的经验, 进行创新。

2. 题材。

在现今社会生活和风俗的不断改变, 原有传统题材已经不符合当今的意义, 因此在题材的创新上, 可变性很大,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材料。

在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状态下, 新型材料可以取代原有传统材料。

4. 风格和形式。

这是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符号和标志, 关键在于虽创新但不能改变其风格和形式, 这也是其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底线。

只有把握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赋予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新的活力。可以在创新传统的表现形式中注入新的内容, 可以运用传统技艺反映新时代的题材, 也可以用新的形式表现传统的内涵;也可以运用传统工艺表现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诚然, 创新是有风险的, 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 需要许多人、几代人的默默付出, 但只有持之以恒的不断创新, 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当代的传世之作, 才能赋予优秀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 使优秀的传统技艺永不湮灭。

总之, 高校是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延续发展的主体, 可以说是一种中华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和发展, 通过教育的传承使一种长久被忽视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进入了主流教育的过程。传统工艺美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仍然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在高校加强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的延续发展必将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传席著.陈传席文集第五卷[M].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1.

[2]李立新著.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

非美术专业 篇8

历史的变迁与侗族所处的地理位置, 造就了其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村庄。独特的生活方式、独特的建筑设计、独特的民俗习惯等, 都是侗族本身的独特之处, 也是其具有魅力的一部分。这些独特的文化、技艺以及民俗等, 共同构成了侗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丰富的侗族人民的生活。作为侗族集体创造、集体享用和集体传承的民族文化, 是侗族团结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是侗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血脉。侗族的文化和资源非常丰富,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 物质形态的有侗族的房屋建筑、民间手工艺制品以及生产劳动工具。非物质形态则有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民俗习惯和节庆庆典等。这两种物质形态文化共同构成了侗族完整的文化体系。

位于湖南西南部的通道县是以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有非常丰富的侗族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侗族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建筑、服饰和织绣等文化。在侗族建筑文化中, 鼓楼、凉亭和花桥被誉为当地建筑中的“三宝”, 其中很多已经被国家或省里列为文化遗产。除了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以外, 民族服饰方面, 以侗锦、侗帕、侗带最负盛名, 其工艺之精细, 色彩之艳丽, 图案花纹之美观, 民族特色之浓郁, 可谓巧夺天工, 是侗族非常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制品。侗族在当地还一直享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侗歌、侗戏、琵琶、芦笙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民俗方面, 侗家的抬官人、萨岁、婚礼、喜庆、岁时等习俗古雅淳朴, 奇异独特。以皇都侗文化村为中心, 沿黄土、芋头、坪坦、陇城、坪阳一带, 构成了一条保存完好、多姿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长廊, 是我国侗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非常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 也是侗族历史发展的见证, 有着很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它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了, 历经了时间的积累, 是勤劳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是维系侗族团结与国家发展的重要纽带。全面发展、保护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实施党的科学发展观、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深的意义。

此外,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保存价值。所谓的经济价值是指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而保存价值则是指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继续的传承下去。从两者之间的价值关系上来看,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价值越大, 其产生的经济价值就越高, 两者呈正比例关系。所以, 在追求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价值、促进侗族经济发展的同时, 前提是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价值, 在此基础上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运用, 可以使其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 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价值。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可以更好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在我国某一些少数民族和地区, 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当地非物质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高度重视, 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 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 (包括民间文学、舞蹈、美术、手工技艺、民俗和节庆等) 也逐渐被国家或省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深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是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再生的因素, 对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过程中, 必不可少会出现种种困难。一方面:政府需要发展、保护、传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方面旅游又会给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冲击。因此, 在保护、发展和传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 又能带动侗族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侗族经济、文化的有效发展, 实现最终的双赢, 这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 做好侗族特色文化发展与传承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它是各民族政府、各相关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为侗族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党的民族发展政策的重要窗口, 是弘扬、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民族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策略, 充分体现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核心主题。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凝聚了社会发展力量, 创建了社会和谐发展的氛围。

摘要:侗族民间文学、舞蹈、美术、手工技艺、民俗与节庆等非物质形态文化, 是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也是侗族乃至其他区域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发展自身文化、经济建设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侗族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也是其民族文化和经济建设发展相互作用, 共同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侗族,非物质文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通银.《侗族语言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民族研究.2009-02-25.

[2]杨洪, 袁开国.《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管理观察.2009-06-05.

浅谈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储备 篇9

【关键词】词汇 策略 非英语专业

一、引言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成了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不得不面对的一项压力。他们不担心专业考试,不担心计算机考试,可是面对CET考试他们不得不付出大量的时间。而词汇储奋不够往往令很多学生感到英语过级难。

下面是一份关于词汇习得简易问卷的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是宁夏某高职一年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班的学生,此班基本完成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为自然班,共38人。

英语学习最主要阻力来源词汇语法

59%41%

记忆词汇方式直接背词汇表通过上下文记忆

95%5%

记忆新词的态度尽量不记忆课后记忆

95%5%

查阅新词的方式先猜再查阅直接查阅

89%11%

词汇习得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的词汇教学。学生对词汇进行直接的有意学习,如直接背词汇或通过做词汇练习来掌握词汇。第二个是从语境中无意学习。目前,很多学者都给“词汇附带习得” 作了定义,虽然这些定义是不同的,可是追溯起来“词汇附带习得”一词最先由Nagy, Herman和Anderson提出,即学习者在把注意力放在完成阅读、听歌、复述大意时并非有意记词汇而附带习得了其中的词汇。

二、词汇附带习得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储备的指导意义

词汇附带习得是基于特定的语言环境,有上下文作为参考,能够使学习者对词汇的用法和意义理解得更深刻,这比仅仅背词汇要有意思。通过语境,学习者更能深刻了解到这些词具体的用法和意义,这样记忆无疑更为深刻。待下次又碰到这些背过的词汇时,也更容易借助更具体的语境来回想。

词汇附带习得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词汇记忆方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平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阅读材料。比如要进行CET考试,学生可以阅读CET考试的阅读材料和试卷集,在阅读时遇到自己不懂的词汇就动手查阅,结合语境记住,用这样的记忆方式来积累CET词汇其实是很有效的。

举例: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as①chartered(发给执照) in 1868 and established at Berkeley in 1875. is the only② survivor(幸存者)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ampus buildings….Today, ③Undergraduate students (本科生,不是毕业生)can choose from more than 5,000 different courses and over 100 majors or they can design their own individual majors. The ④graduate division(研究生院)offers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degrees in more than 100 majors. Aiding students in their course work is a campus network of twenty-four libraries, including one especially for undergraduates. There are also many support⑤ facilities (设施)and services available, such as the Student Learning Center,

这段文字是关于加州大学的部分简介,其中我们可以遇到标注的5个四级词汇,我们可以通过文中的词组和表达方式出现的上下文来记住这些词。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第二语言词汇储备策略

阅读促成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涉及的因素很多,学生在阅读和听力的过程中都有机会接触到新词汇。因为大量证据表明,母语学习时的词汇有很大一部分是从阅读和听力中获得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者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新词,可是对待新词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率。如上表所示,这个班学习者中59%虽然知道词汇量很重要,可是整个班95%的学习者在遇到新词的仍会尽量不记忆,因为记忆这些新词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吃力的。对于这些因素,在此,我们就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1.阅读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其类型、长度及所包含的新词数量

如果学习者阅读的文章是比较熟悉的,接近日常生活的,那他们更乐意读这样的文章,从情感上不会太排斥,记忆新词的欲望较强;如果要阅读的文章是科普性的,自己平时不太感兴趣的,那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会很低,不愿意读,更不用说记忆里面的新词了。

文章视觉词汇量也对词汇附带习得有影响。学习者低头就看到长长的文字,可能就没有耐心继续看下去,兴趣也降低许多。如果读到信息很多的文章,放眼望去都是自己不懂的新词,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这是对学习者自信心的摧毁。只有当学习内容难度适中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才最强。

很多学生背了词汇很容易就忘记,除了记忆的方法不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忘记是个很正常的过程。我们学英语至今会发现其实有些词是很难忘记的,比如“Thank you” “hello” 这些日常用语,原因就在于这些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率和重复率都很高。很显然,学习者在遇到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时,唤起记忆的能力就越强,一般重复率达到5次以上,记忆成功率是很高的。在授课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多重复新词。

2.猜词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词汇的附带性习得主要依赖猜词手段,即从上下文语境中猜测词义来实现。掌握2000个最常出现的英语词组方面的知识,通常能使习得者认识并能使用多数书面文章的大约84%的词汇。学生可以利用词外线索和词内线索来猜测新词的近似意义,尤其是当学生对认识和利用这些线索有所准备时, 它们才会发挥作用。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语境猜测生词的意义。

3.鼓励学习者进行大量阅读,教师起监督作用

词汇量的积累,词汇知识的掌握是通过阅读实现的,这是扩大词汇量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要增加词汇量仅仅靠课堂的积累是没有办法达到的,教师要多安排学习者进行课外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阅读材料,事后进行评价和讲解。在自然阅读状态下,词汇附带习得率低是公认的事实,原因如下:阅读过程中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生词上,聚焦度不够;词汇量和背景知识不足,充实度不够;随着阅读过程的结束,这些词从头脑中消失,没能进入长期记忆系统,频率不够。所以我们不能依赖学习者主动阅读,教师这时要起到主导和监督作用。

4.词汇直接习得和附带习得相辅相成

词汇直接习得即刻意习得中学习者的学习重点放在词汇学习方面。这种词汇学习方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脱离词汇上下文的语境,因而学习者常常不能准确运用刻意背记的词汇,只是了解这些词汇的词义。学习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直接或刻意学习而言的,由于词汇附带习得多是在上下文中进行的学习,所以学习者对该词某种用法掌握得比较适当,然而学习者对词汇附带习得没有系统的认知,尤其在非专业学习中很少有意识采用附带习得的方法。

四、结语

学习者的外语习得从根本上依靠词汇的习得,附带词汇习得能够帮助学习者长久地记忆词汇,深刻地了解词汇的具体用法,培养语感,熟悉词汇的语言环境,然而词汇附带习得要求学习者掌握3000个词族,词汇附带习得是无意在语境中习得词汇,需要时间较长,习得词汇量少于刻意习得量。学习者仍需要在平时多多刻意背词汇,两者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词汇习得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清萍.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学习者内部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2.

[2]高新华.英语词汇有意学得与附带习得二元统一的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

上一篇:城镇化的路径下一篇:商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