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美术教学

2024-10-02

非专业美术教学(精选12篇)

非专业美术教学 篇1

摘要:非专业类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最终为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关键词:非专业,高职教育,必要性,应对方法

1. 非专业类高职院校进行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培养模式受到冲击,而社会分工的复杂性和职业化又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型和实用型的综合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和就业紧密的联系起来并越来越被社会及用人单位所注重。从低层次的单一职业技能向高层次的综合素质的转变,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美术教育必须要顺应教育改革,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非美术专业类的高职院校应开设一些基础性的美术课,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日益需要。

2. 非专业类高职学生美术基础现状及应对方法

对于非美术类的高职学生来讲,在进入高职院校前的小学及中学阶段,除了美术专业特长班以外,美术课一直是边缘学科。一般情况下初中还多少开设一些简单的课程,而到了高中除了美术专业特长班以外,基本上都被取消了。经过这种断层式的学习,刚入校的高职学生基本上来讲几乎没有美术基础可言。可以说,高职生的美术基础是今差不齐的,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很容易导致少数学生对美术课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所以在非美术类高职院校开设美术课我们仍然要从最初的起点教起。以普遍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我国的高职院校以三年制为主,第三年最后半学期学生还要实习或准备专接本考试,所以课程安排在前两年为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们应开设美术欣赏、透视、素描、速写、水彩等科目。因为在有限的三年学习时间中,不可能把大量的精力完全投入到美术学习上来,所以我们在美术课程的选择上一定要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这样既强调了基础性同时在学习中又具有连贯性。

3. 美术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3.1 美术欣赏是最基本的美育方法之一,是美育得以实施的载体。

它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是凭借艺术作品展开的积极主动的再创造活动。学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各种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美术欣赏在方法上有中外比较、古今比较、重点欣赏等。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有着操作便捷以及直观且表现力丰富的特点,易于被学生所接受进而培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3.2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画家的一种视觉心理的反映和再现。

客观空间是三维立体的,而画面通常是二维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塑造我们所见到的三维空间,透视做为绘画的伴生物,为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各种透视种类中对学生着重说明一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及圆形透视。因为它们最常用且具有代表性。学好了透视是下一步进行绘画基础学习的前提。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引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路旁的路灯为什么近处的最高,反之越来越矮且逐渐消失,使学生懂得了近大远小的道理。学生在透视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比较,能较快的理解其中的知识,为素描教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一个画家对掌握、认识和表现形体的最基本的手段。

今天,素描不仅可以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用来做为画家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及表现能力,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进行艺术构思和创造。正如安格尔所说:“除了色彩,素描包括了造型艺术的一切。”素描广义上包括所有单色绘画。按表现对象来分有风景、人物、石膏,及静物四种。对于我们非美术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讲,最开始学习几何体素描最可行。因为它的优点在于几何体石膏规则的形状最能体现光影、透视的科学规律。另外,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可以用几何体去概括、理解其形体的空间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可先画一个几何体,再逐步增加物体的个数进而画有较多复杂物体的静物。要注意画面的整体及轮廓准确性,并将素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绘画时要掌握五大调子,要懂得素描不同于照片,在绘画过程中要有一些主观的东西在里面,切记要从整体入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道理。

3.4 速写是不断积累的心、眼、手的劳动,可以培养人对物象的感受能力,概括能力,快速捕捉瞬间形象的能力。

从浅层意义上说,速写是造型准备工作的开始,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更深一点说是一个创作意图的草稿在造型上做功力性的研究或习作。速写的独特性在于它工具简单,不讲究作画条件,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训练的形式。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勤动手,要启发学生观察及感知生活中的具体细节。可以先组织学生对一些静止的物体进行速写,再逐渐由静止的物体向运动的物体进行过渡。画速写一定要从感受出发,逐渐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速写可以和素描课结合起来教学,因为速写本身就是素描的一种表现形式。

4. 进行多元化美术教学评价,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具有多元性、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分为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生互评等。对于学生来讲,不仅要注重美术常识和技法的掌握,还要注重对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评价。在教学中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则通过评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避免只讲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而是要更好的激励学生对美的发现,从而达到完善教学、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最终达到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仕贵.高师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艺术百家,2005年03期.

[2]晏娜,王懿清.浅谈美术课改新形式下师范类院校非专业美术课的开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6期.

非专业美术教学 篇2

美术专业是艺术类高考招生最多、应用最广的专业。考入大学可报考的专业有:动画、视觉传达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广告学、美术教育、国画、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美术染织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等。

象平面设计,环艺,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动漫设计,戏剧美术设计,建筑设计,这几类基本包括了所有设计行业。

平面设计包括:封面设计,包装设计,壁饰,插图设计,招贴海报,标志设计,文字设计,陶艺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室外有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等。室内有家装设计,建筑内部设计等,还有附属的花卉设计,管道,灯光设计等(只要是规划一个区域的具体样子的都是环境艺术设计,如公园,室内,地铁站等)

工业设计包括:产品造型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物体的外观造型及功能设计,如珠宝,手机,汽车等)

戏剧美术设计包括:舞台灯光,舞台设计,影视美术设计,戏曲舞台设计等服装设计包括:服装设计,人物化装,发型设计、染织艺术专业

广告及视觉传达专业(包括平面设计、影视广告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系)就业方向: 各大广告公司(如: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奥美广告公司)

各大外企,国企,私企广告部,策划部,宣传部(如腾讯,中国航运,微软)各事业单位广告部(如北京公交广告公司)

媒体单位(如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

各种网络公司,企事业单位网络部门(如新华网)

各出版社(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瑞丽》杂志出版社)

广告公司和包装公司以及媒体设计部门的设计师,印刷公司、装饰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各企事业单位宣传设计部门的美术设计人员,或独立创建设计制作专业公司

工业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各大工业设计公司(如北京琥珀工业设计公司)

各汽车公司(如一汽大众)

各科技公司(如联想,爱国者)

各手机制造厂商(如诺基亚,摩托罗拉)

各IT产品制造厂商(如索尼,佳能)

环境艺术专业就业方向:

各大建筑公司(如太平洋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各房地产公司(如万科,保利地产)

各装饰装修装潢公司(如中国装饰有限公司)

各家具设计生产公司(如宜家)

各省市城市规划部门

各大园林设计公司(如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公司)

运场馆设计对环艺设计人才也有大量需求

服装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各服装品牌公司(如耐克,阿迪达斯,李宁)

各服装加工公司(如博涛服装公司)

各时尚杂志(如elle,vogue)

影视剧组服装部门

动画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各影视制作公司(如紫禁城影视公司)

各三维动画制作公司(如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如光线传媒)

各媒体单位(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

各动画制作公司(如央视动画有限公司)

各游戏代理公司(如盛大,网易)

各游戏设计公司(如暴雪游戏设计公司)

动画专业人才收入颇为可观,85%的动漫人才月薪酬在5000元以上,是传统IT行业薪酬的2倍,有经验的动画高级制作人员年薪可达30万元左右

艺术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各大院校(如首都师范大学)

各培训机构艺术教学部门(如新东方)

各高级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中)

各中专或职高(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戏剧美术设计就业方向:

各大剧院(团)、电影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从事美术设计

高职非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统计学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为关键是让学生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专业学习或者工作生活中的面临的问题。为此,教师不光注重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传授,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现行高职非专业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不大,抽象原理讲述和复杂的公式推导分量过大,教学手段、方法和考核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厌学、恐学相当普遍。为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非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尤为迫切。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贴近专业,贴近生活

作为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的核心公共课程,统计学和学生特定的专业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加之抽象、难懂,学生普遍怀有恐惧的心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热情和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必要分专业组织上[1],教师所列举例子要尽可能与学生专业有关,和学生的生活贴近。只有这样,学生的畏难情绪才能打消,才有可能搞好教与学的效果。例如,为了贴近专业,在给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上课时,笔者就用标志变异指标讨论财务上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问题。同时,为了贴近生活,笔者就将经常听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概念拿来讨论。实践表明,贴近专业,贴近生活的改革举措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确实行之有效。

2.淡化理论导,强化方法掌握

对于高职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的重心并不是抽象的原理、复杂公式,而是利用统计知识与方法训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中理论推导部分给予淡化处理,而将主要精力用在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上来。例如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线性回归并用于解决问题,就对最小二乘法的推导过程一笔带过,而将重点放在如何准确理解回归方程各个部分的含义以及如何能简单高效的计算出回归方程。再如,为了避免学生陷入死记公式的泥潭,笔者淡化了总指数的分类①,从总指数的一般公式出发,充分利用题目直接或者间接给出的个体指数值,将原来的总指数做适当变形,从而使得总指数每个部分都成为已知,最后直接代值求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打破教材章节限制,植入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2]。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案例,打破课堂练习服务于知识和方法讲授的旧格局,塑造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宗旨,有目的学习与获取取解决问题所知识和方法新格局。例如,在讲授指数一章时,笔者设计了探讨学生身高和体重关系的教学案例,通过讨论,学生们感到身高和体重是有关系的,只是需要引入新方法才能准确说明身高和体重的关系。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等知识和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

2.以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学不光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重要的是要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励学生踊跃投入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来,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通过给学生奖励平时分,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等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到互动式教学中来,确实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根据上述思想,课堂练习采用的方法是先抢到题目的学生先答,没抢到的学生则根据前面答得情况进行补充或者修正,每人答完后还要就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选择进行陈述,最终根据个人表现来综合打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参与到互动式教学中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将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也得以训练。

三、教学手段改革

1.引入多媒体手段,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做到动态的、直观的向学生来展示抽象的统计学原理,高效完成复杂的计算工作,同时将教师从疲于奔命的板书书写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的调高教与学的成效。例如,笔者讲授动态数列因素分析中的移动平均法[3]时,就借助计算机绘图来动态的、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不同时距条件下偶然因素的剔除方面到底有什么差别,学生反映普遍直观且容易理解,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

2.充分利用统计软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借助SAS、SPSS、EVIEWS和EXCEL等常用统计软件,教师可以将教学中心从复杂、耗时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常用的统计软件中,学生们已经比较熟悉的EXCEL就是一款操作非常简单、实用统计软件。这款统计软件完全能满足统计学教学的计算要求,而且具有很好绘图和图表功能。对于学生来说,学会运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数据,发现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训练,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帮助。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1.打破单一考评方式[4],引入综合考评体系

过去单一的考评方式已被众多专家证明是不够科学的。为了更加准确的评定学生学习成效,需引入可能极大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如平时课堂表现(是否积极参与问题和讨论和解决),课后作业情况(是否能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统计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开卷考试表现(是否能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工具寻求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面解决),通过对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的完整记载,综合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效。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来训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通过笔者的实践,引入综合考评体系后,学生学习的动力明显加强了,学习的目标更加具体了,学习的成效也明显提高了。

2.淡化知识的死记硬背,突出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过去,高职非专业统计学的教学往往以传授给学生抽象、复杂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为重心,从而淡化了本该作为重心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如果淡化理论,改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同时将教学重心转移到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来,学生厌学、恐学的状况将大为扭转,学生的成就感也会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攻克而与日俱增,最终使他们的学习步入爱学、想学的坦途。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面对新形势,统计学教学应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大力推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在内的一些列改革,激发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注释:

①王根良所著的实用统计学指数一章将总指数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而又根据公式的结构将平均数指数进一步细分为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平均数指数两种。

参考文献:

[1]蒋红华.高职统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2]周国富.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基于对非统计专业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J].统计教学,2008(1).

[3]王根良.实用统计学[M].科学出版社,2011(3).

[4]潘文莉.高职统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探析[J].现代营销,2011.

作者简介:陈伟(1975—),男,陕西西安人,产业经济学硕士,讲师。

谈高校非专业日语教学 篇4

一、非专业日语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 非专业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加拿大研究者R.Gardner&Lamber将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分为统合和道具的动机两类。统合的动机是指对使用目标语言的国家及其文化抱有强烈的兴趣, 想从社会文化、精神方面融入其中的欲求, 如想通过外语了解该国的文化等。而道具的动机则是指为了获得学分、地位、为考试合格等某种目标而进行学习的动机;而具有统合动机的学习者更容易提高语言的习得度。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45%的非专业日语学习者和32%的专业学习者的首要动机为“喜欢日语或日本文化”, 32%的非专业学习者和40%的专业学习者的首要动机为“对毕业后找工作有利”。这说明非专业学习者的统合性动机高于专业学习者, 道具性动机则小于专业学习者。同时有78%的非专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提高了对日语的兴趣, 这一比率也大于专业学习者的70%。而兴趣提高原因大多是能够渐渐听说日语, 具有一定的成就感以及发现了日语的趣味性等。

(二) 非专业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需求

从学习目标来看, 有62%以上的非专业学习者都希望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日语有关, 并且希望通过学习最终达到能与日本人进行日常交流的水平。在日语实际运用能力中, 除综合能力之外, 学习者对会话能力的重视程度最高, 甚至有40%的学习者将会话能力列于综合能力之上, 而仅次于会话能力之下的是听力能力, 阅读、写作和能力考试成绩则依次位居其后。有一半以上的学习者最想提高自己的会话和听力水平。可以说对各种能力的重视程度是与其掌握的难易度刚好成反比的。日语的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译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随着中日交往的日益加深, 社会和学习者自身对听说能力日益重视。而传统的非专业日语教学仍然侧重于语法和阅读理解, 即分析———翻译法, 对学生听说能力训练不够。因此尽管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学校和能力考试, 能够阅读一些日语, 却几乎不具备实际的交流能力。而非专业日语由于受客观因素制约, 在课程设置上很难像专业课一样分别开设听力会话等课程。

(三) 非专业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途径

由于非专业学习者必须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本专业, 课堂外花在日语学习上的时间仅为平均一周2~3个小时, 这对于温故知新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从教学时间来看, 大多数高校的非专业日语教学时间仅为一周2~4个学时, 由于时间短、内容多、进度快, 并且学生多, 填鸭式的教学可以说仍占主导地位。这种方式必然导致课堂练习不够, 教学重点侧重于语法和阅读。在调查中, 有72%的学生认为当前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混淆, 这显然是与练习无关的, 同时也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产生恶性循环, 丧失兴趣, 产生畏难甚至放弃的情绪。外语学习还需要在课堂外不断吸收大量的外来信息, 但与专业日语学习者相比, 非专业学习者的学习途径较为狭窄和单一。在课堂外, 只有27%左右的学生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学习日语和了解日本文化。其中, 通过看日剧和动漫以及网络等途径的又占了90%以上, 通过书籍等途径的仅有10%。而有近一半的专业学习者会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日语, 而且方式比较多样, 除了日剧、动漫、网络以外, 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通过书籍杂志等学习, 还会采取参加日语角, 日语论坛以及和日本人交流等方式。除了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外, 学习资料、信息缺乏和交流手段落后可以说是造成非专业学习者学习途径狭窄的主要客观因素。此外, 从教材来看, 中国高校的非专业日语教育大多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为教材, 这套教材虽然知识点比较完备, 并且充分考虑到了日语能力考试等方面的因素, 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一些知识背景的落伍, 实用性场景会话的缺乏等不足之处。因此综合以上因素, 如何在课内课外导入外来信息, 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也是非专业日语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非专业日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加强听说训练。以教师的说带动学生的听和说。

教师专业发展与美术教学 篇5

杨朝荣

沂源三中

通过为期五天的培训,听取了专家的精彩而具有哲理性的报告,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在义务教育阶段取得了积极成效;那么,我们如何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们进行如何评价,同样怀有殷切的期盼。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我们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知识和人文修养。课改要取得成功,必须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努力促进教师心智和谐发展,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和价值。同样作为义务阶段教育的美术教师们,积极配合着新课程改革,深刻理解课改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当前课改全面推广的背景下,针对美术教师发展性专业素养评价,以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化为目的,遵循评价多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

动态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等基本原则,来谈谈美术教师发展性专业素养评价。

一、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美术教师发展性专业素养评价的基础。首先,美术教师必须要确定自己职业,是热爱教师岗位、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其次,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迫在眉睫。美术教师是执行 “美术课标”的第一教学责任人,美术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有可能传递和表现美术教学的美感,才能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如美术教师教学比赛,除教师的教学设计外,另有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评比项目。这就意味着评价美术教学不但重视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而且也重视美术教师专业性素养。

二、注重学科性与学生的发展性

注重学科性与学生的发展性,是评价美术教师发展性专业素养的重点。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上好一节课,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是要注重学科性与学生的发展性。

1、是要牢牢把握和深挖美术教学内容的内涵。美术教学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

2、是要围绕美术的本体进行有效的教学。离开美术去追求非美术的东西,那只能是违背美术学科特点和学科价值的其他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单纯的美术元素学习,而缺少美术内在的文化、情感、知识技能,偏重单纯知识技能的机械、重复训练,而未能从美术教学的“三纬目标”上设计有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造成教学的不平衡,教育目的未能全面实现,这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吸取的教训。

三、美术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美术教学方式多样性,也是美术教师发展性专业素养评价的重点。教学方式是为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服务的,只有恰当的教学方式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适应,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能达到有效的效果。教学方法要体现开放性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能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更需要寻找一些符合中学学生认知特点、切实可行的方法服务于教学。

四、关注学生主体,追求课堂教学实效评价美术教师发展性专业素养的关键是,关注学生主体,追求课堂教学实效。

美术教师要想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对课堂教学的结构予以合理的组织与精心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各教学环节的作用,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利用其操作练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废品为艺术品》本节课的重点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废旧材料,充分利用废品的形状、色彩与材质特征,发挥立体空间想象,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重新组合,创造新奇、独特的新造型。难点是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材料, 指导学生技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好重难点,我力求精心设计教学策略。

五、美术教师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1、树立科学的审美观

美术学科相对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因此美术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书画。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美术老师最大的收获。审美艺术是用线条或颜色等手段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陶冶精神情操,使人得到了美的熏陶,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象空间。

2、广读群书,博采杂家

只读圣贤之书还不够,只看专业书以应付职业的需要也不够。圣贤书、专业书当然有读之的必要,但如果只以这些书作为自己知识的给养,它们会束缚教师的手脚和思维。要真正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要拓宽教师的艺术视野,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才杂家”,美术教师要熟悉古今中外艺术的经典佳作、熟练各种绘画技法,懂得书法艺术,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这份圣神的职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出“最甜的密”,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

3、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的艺术修养求“广”还不够,必须在广这个前提下还要求“专”。如韩愈所说“术业有专攻。”每位美术教师在自己的艺术领域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应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艺术特色,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并有机地无形地渗透于自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打井要打深水井。美术欣赏课,分中外古今美术作品,在欣赏中国美术优秀作品时,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重要作品的艺术成就。

六、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明确目标,好学乐学。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不学好文化课,专业技术过不了关,就会被淘汰;要让学生从各方面认识和感悟美术的魅力及其功能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单纯的课内技能、技巧训练,转化成一种自身价值取向和素养的学习。

2、平衡发展,避免偏科。教师和家长引起高度重视,说服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做到“文”、“专”兼顾,平衡发展,决不能出现偏科现象。

3、以人为本,发扬民主。在教学中要实施互动教学,实现彼此促进,共同发展。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不能以权威自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表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变化,并加以适当的调控,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及时启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对于画技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使其进一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对画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要耐心辅导,时刻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5、走出课堂,扩大视野。全新的教育期待着“无墙的课堂”。课外让学生多翻阅、查询些绘画和摄影资料,组织学生互评作业,参观美展;带领学生到野外写生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观赏山川、河流、田野„„学生深入实际、身临其境,才能充分体验生活、感悟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正确地引导、欣赏和审视。这样,就会赋予学生无限的遐思和无尽的灵感,为他们的美术学习注入生命的活力。

非专业美术教学 篇6

【关键词】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素质本位;专业能力本位;餐饮教学改革

On the restaurant’s non-teach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Yang Chunhong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non-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quality of the concept of non-professional, non-professional quality of my understanding and in teaching.

【Key words】non-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qualities; quality standar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based; catering teaching reform

所谓非专业素质,指的是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应当具备的素质,如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科学素质等。资料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非专业素质对其工作“很重要”的占62%,78.5%的用人单位认为非专业素质与专业素质同等重要。而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珠三角”地区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追踪反馈表”显示,尽管有87.2%的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满意,但只有不足三成的企业对其总体评价为“优秀”。工作态度、为人处事、个人品质、服务意识等非专业素质的缺失是导致总体评价结果较低的根本原因,非专业素质在企业对员工总体评价中所占权重超过一半。以次类推,不难想象以上调查结果同样会出现在中职学生中(甚至更为严重)。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非专业素质的缺失将给我们的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因此,重视学生非专业素质培育,坚持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教

育并重,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1 职业教育中非专业素质缺失的现状和分析

1.1 狭隘的“专业能力本位”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 职业能力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对改变我国职业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偏向起了积极作用,但在今天却蜕变成了狭隘的“专业能力本位论”,即以单一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从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到具体的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学生个体测评等,几乎无一例外地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以此构建职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具有职教特点的“专业能力本位论”视学生的人格、身心素质、语言能力、人文素质等非专业素质为附属性、辅助性的东西,有人简单地认为职业教育既然是就业教育,就业能力的核心当然就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其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无足轻重了,至少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生存。表现在实践中就是重现实生存、轻长远发展,重外在技能训练、轻内涵品质培养。

1.2 相对落后的职业教学模式:职业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表现为教学主阵地仍立足三尺讲台,教学方法仍是我讲你听作笔记,以单向传授为主,教学内容仍死扣教材,教学手段仍是粉笔加黑板。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对行业岗位素质的了解仅仅取决于教师的行业经验与课堂教学效果。而知识传授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又限制了教师对行业素质作详细叙述的可能,加上许多专业教师本身对行业缺乏了解,实践经验不足,在客观上造成了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割裂。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实境学习或现场感知机会缺少,无法获得丰厚的专业与非专业素质认知,对非专业素质重要性的理解及培养也就因缺少真实感知而漠然置之了。

而随着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思想的普及,矫枉过正,使得我们的职业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表现为片面强调教育教学活动从属于就业核心,按既定的就业岗位范式组织教学活动;认为所有教学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成为“熟练技工”,进而获得一个工作岗位,实现最终就业的目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职业教育几乎就是“制器”,而非“育人”,越来越远离教育要培养人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由于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缺失,使他们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以我校原有的饭店服务专业学生为例,经过2年《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也顺利拿到了“餐厅服务员”的中级资格证,但在走上实习岗位后,却依旧出现“看到客人不会、不敢主动问候交流” “不会与同事合作”“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其实很直接地反映出我们的专业教学从一个极端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就是片面地重视技能,而忽视了与技能密不可分的其他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1.3 非专业素质缺失的学生评价机制:以专业素质与技能论英雄的相对片面的学生评价机制,无法涵盖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非专业素质的评价,导致非专业素质评价出现真空。这种做法对学生学习和努力的方向产生消极导向性作用。非专业素质未能有效纳入评价机制,学生也就认为无足轻重了。

2 餐饮教学中如何贯彻非专业素质培养

作为一名有着近18年餐饮专业教学经历的教师,职业教学理念的点滴变化,都是我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不断学习并调整自己教学方法的依据。

“非专业素质”这个名词进入我的视线已有一段时间,对它的内涵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不管是在德国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交流,还是在市职教研究所的学习,这个名词都在反复出现,它提醒我应该在自己熟悉的教学领域深入思考并积极付诸行动。

我校的旅游专业从上世纪90年代单一的“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到今天,专业分类有了很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为迎合整个社会以及家长、学生的就业观念,我们的专业设置已放弃“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改向了导游、旅游外语、会展服务等专门化方向。随着专门化的调整,原本作为主干课程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在课时和性质方面都有了变化,作为一门辅助性、拓展性的基础课程,职业资格证的获得应该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寻找恰当的载体对学生进行非专业素质的培养才是这门课程在今天开设的重要价值。06年在重庆师范大学参加培训时,曾经参观过一所民办性质半军事化管理的职业学校,这所在当地有着良好口碑和就业渠道的学校,生源的大部分都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学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校的一个操作间,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桌边,桌上堆满了加工的零件(加工技艺极其简单)。每个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都被安排有定期的操作课,课上就是定时定量地重复无数个机械动作。用他们校长的话解释:一段时间的重复劳动可以有效地磨去学生暴躁、浮夸的习性。反观我们目前的学生,在他们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失的是细心、耐心、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是把膨胀的自我和多元的大集体相融合的能力。

回顾近几年来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初步尝试和对今后的设想,简单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3 创造条件,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打造学生的职业观念 多年来的教学让我感觉,要教会这些学生掌握一个动作、一种技能甚至考出一份证书,也许并不难,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养成优雅的仪态、善解人意的服务意识、丰富的人文素养,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难题。正如西方的一句谚语所说:要培养一个贵族,100年也不够。当然,我们要培养的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是在社会高度发达状态下体现行业高水准的从业人员,而以上这些体现人的综合素养的内容,应该就是“非专业素质”的内涵所在吧,而这恰恰又是我们近年来的职业教育中所欠缺的。从传统的职业教育重理论知识,到前些年简单地重技能,似乎,我们总是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通过多年来与企业的接触和交流得知,我们那些成熟的企业真正看重的其实更多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在工作中的服从能力、观察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进一步的学习能力、理智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又不是独立存在的,是需要我们在技能教学和训练的同时加以关注并不断内化的东西,也是我们的专业课教学中需要真正思考和设计的内容。同样的要求也体现在了此次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三届学生技能大赛中,从原先单纯的技能竞技,到此次比赛增加了口试环节,而其中的案例分析就是在考量我们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在我的专业课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如实训课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就要求学生换上正规的工作服(白衬衣、马甲裙子)和黑皮鞋,扎起头发,剪短指甲,在仪表仪容上慢慢灌输学生行业的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业观念,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我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感受被老师尊重的同时体会和认同这样一种学习、生活的方式,培养他们使用礼貌用语、善待他人的习惯;又如,参加社会和学校的各类服务工作,增加学生的实战机会,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在有限的生活经历中学习与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交流沟通,从而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等等。

除了校园内的教学设计,积极争取到的走进行业参观实习的机会也为专业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大大弥补了学校在教学设施上的不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技能的熟练和标准的达成需要无数次的反复训练。曾经多次在操作课上听到学生说:老师,我已经练习过3次了。言下之意很明显:不耐烦了!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现在学生求新和浮躁的心理。这就需要在训练中循序渐进地设计好训练进程,为学生设下一个又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以激励学生接受一轮又一轮训练,在重复中发现点滴的不同,感受自己不断的进步,逐步接受更多次的反复训练。从而培养他们逐步养成平和、耐心的行为习惯。

4 参考行业管理机制,完善学生评价模式 学校的专业训练是为了走上社会学以致用,从学校进入行业,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换带来各方面的不适应。作为专业课有必要在校内的教学中率先引进行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尽早接触了解行业。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例,学校以企业为依托,学生的学习不局限在学校,而是企业、学校齐头并进,双元制的模式给了学生多层次的学习平台。视线回到国内,我们正积极尝试开展校企合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学空间会更完善更丰富。而目前,在专业课的教学训练中,利用适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行业意识的教育、责任感的培养应该也是可行的。例如:行业中逃单、漏帐、上错菜等都是要求服务员赔偿的。餐饮技能的训练许多设施多是瓷器或玻璃器皿,是易碎品。每次上第一节实训课,我都会向学生明确损坏赔偿制度,并在训练中严格监督,发现损坏及时要求赔偿并加强教育,以督促学生养成主人翁的集体意识。同样:2节餐饮课,因为训练原因,中途基本不下课,而我们的学生却经常出现随意请假上洗手间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很多老师都觉得很难处理。其实,了解学生的我们都知道,并不是学生非去不可,而是自由散漫的习惯使然。因此,我就尝试着在一个任教班级中提出:中途老师不准假,课前学生必须适当控制饮水,并提前去好洗手间。如果一定要请假,课后加倍补足课时。这样的规定出来后,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课间频繁离开的现象基本杜绝了。这些措施看似小儿科,其实针对的就是学生在儿童期间没有被有意识地训练并养成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就是为了让这些“无所谓”惯了的学生慢慢养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经历了9年的学校教育,我们的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定位在了“坏学生”的位置上。而中专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仅仅局限在考试分数上?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拉近行业对员工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之间的距离?

上学期,我尝试在一个班中推出多元的评价模式。开学初向学生明确:期末成绩单上的分数由多方面因素组成:各阶段技能考试的成绩、训练期间的综合表现、课堂外的表现。三个方面所占分值相同。训练期间的综合表现包括课堂纪律(自我管理和小组管理)、训练刻苦程度、与同学的合作意识、有无主动帮助同学老师、语言和肢体规范等,课外表现则更包罗万象:校园内外的卫生行为、面对同学老师礼貌语言的应用、专业知识的拓展等,老师视线所及范围内所见所闻都是评价的依据。这样,学生从心理上会有意识地重视技能和课堂之外的综合表现,相比单纯的分数,也更综合和人性化,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相对于学生以往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中专学校2年在校的训练能够改变的也许很有限,但是,处在人生关键阶段的他们,如果真的在他们生命最富有弹性的阶段接受到专业训练的同时能够被有意识地灌输“非专业素质”的概念并得到系统训练,那么相信这些内在的素养会帮助他们在今后求职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非专业美术教学 篇7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条件差,同时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美术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多,但农村小学美术师资依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国家对农村小学改善教学设备,购置教具和资料,对小学美术重视起来,各级主管部门也想方设法部署安排,但还是拘于对小学美术的学科的偏见: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课挤占,甚至停开。同时为符合国家教育部门“全国小学阶段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 要求,很多农村小学出现了非专业和非专职的美术教师。把一些以前教语文数学的教师调为专职或兼职美术教师,或者把专业美术教师以教语文数学为主兼职教美术。让小学美术教师教好几处小学,尝试进行走教,殊不知这部分教师要克服很大的困难。把本没有接受美术知识技能培训的非专业的人员抽调到美术教师队伍中,让这些非专业的老师教美术,或让专业的兼职教美术,让美术只停留在课表上,上边来检查就应付一下,教学得不到保障。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材料,课时量大,流动性大,教师心态变化大,导致美术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面对种种的困难和现状,提高非专职、非专业小学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非专职、非专业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的方法与途径

1. 重视和培养专业提升

对于非专职、非专业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各级领导要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市、区、镇组织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不要错误地认为每学期举行一两次专业技能考核,就能调动他们平时进行美术专业的学习,专业能力就会提高。要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平时课时多,任务重,没精力去练习,更没能力,简单的临摹都很吃力,更谈不上现场写生表现了!我认为在美术教研活动时,加强非专职、非专业教师的技能学习,持之以恒、由点到面,每次学一点,时间长了就会收获很大。于漪先生说得好:“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除了准备好这一桶水之外,还应该为自己找到知识的源头,提高兴趣每天去向源头汲取活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所以不断提高非专职、非专业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使他们理论与实践并重、技能与专长并举,才能适应现在和将来的小学美术教育。

2. 提高非专职、非专业小学美术 教师的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非专职、非专业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让美术课回归真正的本真呢?我认为,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像以前为美术课配齐每课所需材料一样,为每一课配备教学课件、教学范例,供这一部分美术教师有选择地使用,同时同年级的美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教学课件,修改整理,然后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我是一名专职但不专业的小学美术教师,负责四个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工作压力很大,于是我抽时间把课本的每一课从网上下载PPT,然后整理,让其适合我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也有精力提高专业学习。在其他老师使用过程中自己有好的想法可以进行修改,这样很好地解决教师们不专职、非专业和没有时间的问题。

3. 为非专职、非专业小学美术教 师减负

工作之余,教师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工作量是不是太重了,以一名专职的美术教师为例: 每周20多节美术课,备课6本,计划6份,学生作业,听课、辅导、批改,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记录,还要迎接各种检查、检测,以及各种展演比赛活动,等等。这样下去,大部分时间只是用在了一些“记录”上。每天的超负荷安排,也没有多少时间去专门研究课堂教学,对于非专职、非专业教师只能“赶鸭子上架”,边学边教,心理压力大。

4. 实现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

一方面,增加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编制。小学美术教师每周20多节课。教师兼课数太多,何谈专职,更何谈专业?另一方面,农村学校要尝试“专职”。提高美术教师评优评先得公平性,改变主科副科的观念,要让学生接受全面的发展。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放下教师包袱,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总之,农村美术师资结构不完善,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地提高非专职、非专业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水平,相信明天的农村小学美术将会更好。

摘要:广大农村小学受各种因素影响,为符合国家教育部门“全国小学阶段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很多农村小学出现了非专业和非专职的美术教师。面对新的教育形势,这部分教师在专业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

非专业美术教学 篇8

在本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第一类,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学中讲解的案例分析;第二类,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安排的课程设计;第三类,相关营销知识综合运用实践;第四类,模拟实践教学;第五类,实际调查与实习,主要有:暑期专题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1]。本文主要是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对案例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对改进市场营销专业实习提出了具体建议。

1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活动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企业的重视。但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公共关系经常是在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才被人注意,而被注意的公共关系活动却经常成为不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为了改善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在大学专业教育中相应加强和改进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活动。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典型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具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地位相当的重要特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离不开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教材、讲授等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为学生未来进行公关活动提供较踏实的理论基础。在现阶段,公共关系理论还不成熟、公共关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公共关系教学活动中非常有必要给予实践教学以足够的地位与空间,以便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公共关系理论,同时能够提高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公共关系学的实践教学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一般意义的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对象、事件或活动的客观描述或真实记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活动, 即是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法。严格意义的案例教学法, 是指案例训练法,即运用案例对学生、学习者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教学方法。王续琨指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 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各门管理类学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为塑造本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而开展各项公共关系活动,关键在于综合、灵活地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种能力只能来自于在学习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性训练。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 既是提高公共关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公共关系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2]。

1.1 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对于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案例教学、实验、实习等。案例教学目前是各种实践教学模式中性价比最好的一种。在很多学校中,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都采取了案例教学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目前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尹佳、厉敏萍认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案例教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而孟宪琴认为目前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关系案例数量不够多,较陈旧;公共关系案例内容缺乏针对性;案例讲授中的教学效果不佳[4]。我们认为,目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在教师以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更好进行案例编写与选择、如何运用案例素材进行基本理论的归纳与提升、如何均衡案例分析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1.2 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探索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公共关系实践教学的一个自然选择,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实务活动中针对以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将案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公共关系理论进行关联,具体也就是既有案例分析内容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关联,又有学生分组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活动实际塑造自身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的关联;对案例分组进行细微优化与调整;对案例指导与评价进行优化与调整。

2011年6月,在多年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所任教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及改革方式的基本看法。调查活动实际发放问卷44份,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

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总体情况的看法方面:有60.5%的学生认为从理论上讲案例教学对“公共关系学”整体教学重要。有83.7%的学生认为实际上案例教学时间相对于理论教学所占比例(约为1:1)正常(一般)。有81.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所看到的案例质量很高。有67.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很好。有90.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或尚可(一般)。有9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很好或尚可(一般)。

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主导讲评案例的看法方面:有79.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数量正常(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选择恰当。有5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采用软件播放案例恰当。有6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内容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未让学生参与讨论恰当或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所讲评案例自身未包含问题恰当或正常(一般)。

在对关于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案例作业情况的看法方面:有86.0%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相对整个案例教学所占的比例正常(一般)。有90.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分组方式较好或尚可(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每组学生的人数正常(一般)。有79.1%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时在课下与每个小组全体成员沟通恰当。有95.3%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下讨论情况很好或正常(一般)。有76.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堂案例报告很好。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上交书面报告恰当。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分数恰当。有62.8%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组长和小组成员相同分数恰当。有72.1%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现场点评恰当。有58.1%的学生认为教师给每个小组进行点评时未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恰当或正常(一般)。

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优点是: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缺点是:老师评价重复过多,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没有提前给学生作分析。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中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每个小组的案例展示很有特色,同学们很有创造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进行改进的具体办法是:将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提前给学生,讲评在内容上更加具体深入。

1.3 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改进的一些设想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和过去了解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总体模式受到了学生认可,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但还需要进行改进。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3.1 改进案例的来源和结构

目前授课所用案例主要来源于国内案例大赛中的大型获奖案例,主要是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适用性和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和未来的多种可能,可以从案例的国际化、案例的大小、案例的新旧、案例与教师的关系、案例与学生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即:增加国外案例的数量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小案例的数量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巧;适当增加时事性质的案例增强时代感;适当采取案例分析中教师全程指导和部分指导案例混合编排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由学生自行制作部分案例等。

1.3.2 改进案例小组分组方法

案例分组方法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未来应增加对案例小组分组的控制程度,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对分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

1.3.3 其他改进思路与策略

一是借鉴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采取精读精析案例和泛读粗析案例两种基本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扩大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和实施案例大赛等方法增加案例教学的影响力,提高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使理论结合实践。三是通过案例策划教学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和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会现实公关需求。四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改进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活动,使案例教学更具动态性,更具立体感,更有现实意义。

1.4 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定性分析的深度不够、定量分析的数据不足,因此相关结论和建议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未来进行研究时应扩大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注意数据的跟踪分析,同时应重视对案例教学效果的长期分析。

2 专业实习的作用与改进建议

2.1 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习作为学生在学习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切身体验的过程,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和企业接触最密切的环节之一。

专业实习在学生系统学习过市场营销学基础的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某个方面的系统专业实践,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2 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建议

专业实习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实际运作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的专业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流于形式,匆忙应付,走过场的现象严重。

2.2.1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撰写专业实习大纲

不同学科的专业实习的目标不同,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深入企业、接触市场的实践经历。因此,应该增强对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专业实习应该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以后对其内容的一次实践应用,因此专业实习的时间和地位需要在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系统考虑,专业实习应该在主要专业课程结课以后开始,一般可以安排大三课程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实习持续的时间至少应该达到四周以上。同时,根据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撰写相应的专业实习大纲,明确专业实习的具体目标和相应进程,作为实习工作的指导文件。

2.2.2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专业实习形式

目前各高校专业实习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实习单位的落实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公司的方式,解决学生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应条件,可以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根据本校目前的实际状况和所处北京市的具体情况,采取分散实习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自己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对于实在找不到适合岗位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寻找。但分散实习不等于没有要求和管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专业实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一个相应的目标和规划。在实习开始之前,实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非常关键,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专业实习的目标要求、不同同学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的特点进行交流,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未来职业期望和实习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也使学生理解专业实习的重要性,能够按照相应要求积极参与到实习工作中去。

2.2.3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提高专业实习的有效性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实习一般在校外进行的特点,考核指标的选择非常关键。除了常规的实习报告作

为考核依据以外,学生专业实习的计划、过程的考核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实习工作制定一个有针对性地工作计划,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另外,过程考核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要求学生定期反馈自己的实习工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展开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信东,周秀玲,张宇.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考试,2011(1):136.

[2]王续琨.案例教学法与公共关系案例[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2(4):93-94.

[3]尹佳,厉敏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9):296-297.

非专业美术教学 篇9

一、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对音乐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音乐“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较为普遍, 致使农村学校音乐教学出现了“音乐课为语数外让课”的现象。而且有不少人甚至有些领导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唱歌而已, 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

2. 音乐师资力量不强, 设备亟待改善

由于农村学校专业音乐教师极其匮乏, 很多是非专业音乐教师, 他们缺乏音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学校音乐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 导致学校音乐课课时无保证, 教学无计划, 课程内容得不到落实。加之学校器乐设备残缺不全, 甚至有些乐器被束之高阁, 使农村学校音乐课处于“放羊式”状态, 弱化了农村音乐教学的育人作用。

3. 教学条件简陋, 缺乏一些基本的教学设施设备

学校没有进行音乐教学的专用教室。在农村, 小学里低年级的音乐视唱、音乐欣赏等活动通常很难开展或足额开够, 就是中高年级学生的音乐课也受到一定影响。虽然学校有多媒体等设备, 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 基本上被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占领了。

4. 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在农村, 村、镇一级收入有限, 地方政府部门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捉襟见肘, 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 投入在音乐教学等被传统观念认为的“副课”上的资金就更是显得微乎其微了。

二、几点想法

1.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应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课程理念与方法, 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高度认识。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 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 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 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内涵。

2. 加强农村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让农村音乐教师能够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常见结构等基础知识, 进一步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竟赛。推荐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深入发展和进一步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自身创造性。

3.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音乐教材配套软件,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近几年, 国家为广大农村学校配置了远程教育的设施, 各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和资源, 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音乐教师要利用远教设备中配备的电脑和VGA接口电视做成简易教学平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配备的教学光盘, 使以往传统的老师范唱、学生模唱的形式变得简单而且高效, 同时也使欣赏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 积极利用、发掘农村文化资源, 促进农村音乐教育循环发展

农村小学所在地区一般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如快板、山歌、民歌、民乐等都可以拿来, 创造性地运用于节奏训练、欣赏教学等教学中。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如用易拉罐瓶装沙子做成沙垂、硬木可制作木鱼等, 利用有限资源加工具有乡土特色的乐器。

5. 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改进、改编教材

要认真领会《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含义, 适应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 必须因地制宜, 不断创新、改编适合农村音乐教育的校本、乡土教材。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增加一些音乐节奏等方面的游戏, 使教学更加具有乡音、乡土、乡情的本地特色,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满足农村小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提高的需要。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 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小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怎样提高农村小学非专业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就该问题进行了研究, 以供同行参考。

浅谈非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利与弊 篇10

一、当今非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习钢琴多, 教授钢琴少。

过去, 钢琴是一对一授课。目前, 由于社会各界业余学生大幅度增加, 有经验的钢琴教师少之又少, 这给非专业的钢琴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一对一已经不能解决教师与学生的失衡问题, 教学形式上的改革势在必行。

2. 非专业钢琴教学方向不明确。

(1) 看不清非专业钢琴与专业钢琴教学间的目标差异。

音乐院校的专业钢琴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钢琴演员、专业钢琴教师等专职人才。而非专业钢琴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能型艺术工作者, 样样懂但并非样样精。专业钢琴学生需要强调钢琴技能精湛。而普通大专院校院校的学生则要在学习钢琴弹奏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歌曲即兴伴奏。

(2) 钢琴学生们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是童子功底的专业选手, 学习时间长, 有的则只在高考前特训一段时间, 半路出家的后果就是基础不扎实导致后期在更改一些弹奏方法及灌输音乐知识、乐感等方面不顺畅。

(3) 学习环境、氛围和练琴时间差距大。

从事专业钢琴学习的学生每天要用6小时左右来练习钢琴, 而普通大专院校的学生要同时学习声乐、钢琴、舞蹈、第二专业、音乐理论等多种技能, 留给学生学习钢琴的时间很少, 而且练琴的时间则更少。

3. 非专业钢琴教学忽略了全面的音乐素质教育, 从音乐审美入手的钢琴教法。

以往, 由于重钢琴技巧、轻音乐理论, 而在技术训练上过于追求大型难度较高的乐曲, 使学生被动地练习, 因此违背了现代素质教育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础, 提倡个性展现这个大方向。在普通大专院校教授钢琴时, 教师面对的大都是零基础或拔苗助长的考生, 由于他们底子薄, 选择作品时又求大求难, 学生普遍存在钢琴技巧完全表达不了作曲者创作意图的问题。

二、解决非专业钢琴教学问题, 要改变教学模式, 增强创新意识。

1. 改变教学模式。

(1) 使用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们有直观的音乐、钢琴技能的学习。

钢琴学习本身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单一重复型运动, 要想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就必定颠覆传统的传授知识模式, 把钢琴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教师在讲授一些弹奏方法、技巧与音乐的表现时, 都可用多媒体的技术来把一些名家名作提前放置到移动硬盘中, 借助投影屏幕.使动作看得更清楚、准确, 同时又可以反复观看和讲解.直至学生学会为止。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钢琴教学的现代化、系统化、规范化、普及化, 又有利于快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进程。

(2) 钢琴教学以钢琴小组课、集体观摩课为主体

以一对二或一对多的授课形式成为现今普通高校钢琴技能课常用形式。而另一种较突破的授课形式——集体课 (1 0人以上) , 在近几年内也受到了关注, 个别学校已开展了这种授课形式。例如, 内江师范学院教新学院0 9级4班和09级3班, 他们的专业分别是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 这样一种每一个班至少3 0个学生的钢琴技能教学状况就目前国内的现状来讲是逐年普及起来的。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以上提及的集体课这种授课模式。

在小组课上, 从作曲家生活背景、作品创作背景、作品曲式结构、创作意图、演奏技巧的要求及音乐处理等方面给同学们进行集体教学和讲解, 课堂上既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气氛显得尤为轻松活泼。在此基础上, 再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在小组课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互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提高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 以便让小组课这种特殊的教学模式, 发挥积极作用,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创新意识。

(1) 加入与音乐相关的其他门类艺术课程。

为了促使音乐及其他有关艺术门类共同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音乐全才, 就要把戏曲、中国音乐及乐器发展史、世界历史、美术、及建筑等相关课程加入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比如, 音乐基础课包括中西方音乐史、乐理课与视唱练耳课, 而其他相关艺术课包括戏曲、中国乐器发展史、美术、世界历史及建筑等, 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互影响着, 并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发挥自身特点。但是, 教师要在灌输各个学科的个性时, 善于提供给学生们各科之间的联系和共通性, 并启发引导学生们在表现自己专业时充分发挥想象力, 结合其他科目, 让钢琴音乐成为综合性很强的一种文化。

(2) 四手联弹、双钢琴及音乐沙龙的普及

在集体钢琴教学或钢琴小组课的顺利进行之后, 上演四手联弹和双钢琴是最适宜不过的了。经常布置一些学生们易于合作的作品, 多给他们舞台演出的机会, 每一个学期可以以周或月为单位, 开展周音乐沙龙或月音乐汇报演出, 锻炼自己的同时又能不断地克服舞台紧张情绪, 让他们在今后步入社会教学、面试等各项工作之前积累更多的经验。

总之, 在非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 专业课教师要结合学生们的现状来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达到最理想最有效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邱彩珠.浅谈高师钢琴集体课[J].戏剧文学.2004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策略 篇1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改革提上了日程。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美术,也必须随着课程的改革进行有效的转变。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技能,增强学生的美术素质,成了我们美术教师一个严肃而慎重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一些教学经验和策略。

一、更新学前专业美术教育目标是基础

作为一门学前实践课,美术专业在新的教学大纲中主要包含了以下一方面内容:图案,绘画,手工和美术鉴定四方面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前美术技巧和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让学生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对学生的培养,让他们具有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面的美术素养呢?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教师,他们会在毕业之后走上幼儿教育工作岗位。他们要对学前儿童实施有效的学前教育,他们要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让学生开始接触美术,具备初步的美术思维。幼儿教室的布置上,包括环境,教具和课外活动的布置上都要体现出美术的思想,让学生耳濡目染的体会美术的存在。当然,幼儿美术教学就要着重于从幼儿园的设计方面入手,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入手,让学生从课内,结合课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美素。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创新思维,为学生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和美术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认为,美术教师并不需要多少美术知识,具备多高的美术素养。教师只要会画简笔画,会做一些手工制作就行了。其中美术欣赏课也可以改成技能培养课。而在我们的幼儿园中,真正掌握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师并不多,我们还不是照样上课,把学生培养的非常优秀吗?教师只要懂一些简单的装修知识,会布置教室,美化教室就行了。殊不知这样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真正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

相对于小学以培养掌握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美术思维培养。让学生从心灵上去感染美术,从手中去创造美术,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增强。并且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的存在,感受美的力量。这些美术素养不仅仅要求学生会画画,会做手工,还要让学生从美术素养的理念出发去培养他们。教师要善于从多种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美术趣味,审美能力,审美感受等。高教版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中,作为独立一章的“美术欣赏”,课时安排充足,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美术欣赏课时数,让学生充分对艺术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让学生从跟深层次的作品上加深对美术的理解程度。

三、转换美术教师的角色

我们的美术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传输和训练,在培养人才这一方面注重单一方面的人才训练,形式单调,但在内容上却非常之深,总是让学生望而却步。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知识的普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创立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轻松地开展学习。并且教师要目的地做到因材施教,应人施教,鼓励学生上课的时候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欣赏梵高名画《向日葵》时,教师先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故事,紧接着留给学生一段时间去仔细地观察,但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索,例如:绘画中你觉得颜色怎么样?看到图画你会感受到什么?图中画得最好的地方是哪里?逐渐的让学生能够感受画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画家的主观情感中去。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到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会对作品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和看法,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讲解,学生就一定有真实的感受,教师对于学生的感受应该充分地给予尊重和理解。

四、教学密切联系学前专业特点

高职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教师,所以,无论是哪一个专业多要立足于它要培养的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精密联系教材来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锻炼的同时,能够满足于以后所要从事的教学需求。

1.结合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实际,可以拓展增设《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幼儿园环境设计》、《POP艺术字体设计》、《幼儿园舞台美术》、《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我们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既要结合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又要这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能够加强对美术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可以再素描方面,色彩方面和卡通画等方面增加课时,加强学习的力度。

非专业美术教学 篇12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3日

现行高校外语教学中, 主要涉及公共外语教学、专业外语教学和专业双语教学三种方式。公共外语教学作为高校外语教学的基础, 其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相关问题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但专业外语教学和专业双语教学两者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仍难以确定。

一、专业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教学的区别

(一) 教学目标不同。

双语教学是指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以汉语和某一外国语 (特别是英语) 为媒介语进行语言课以外的某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双语教学多是通过母语和外语的良好比例结合, 逐渐用外语替代母语进行专业授课的过程。即运用外语这个学习工具, 让学生更加深刻、彻底地了解外语原版书籍中对于专业知识的阐述,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国外学者对一些专业问题的观点, 减少由于译版而带来的主观意识的强加。因此, 专业双语教学可以在进一步改善外语水平的基础上, 提高学员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文献的能力, 开阔视野, 有益于更多地接触专业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获得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而专业外语教学, 从教学目标上与双语教学不同, 更加关注的是语言本身, 即它是基础英语在专业上的延伸, 基于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 通过外语教学过程的实现, 扩展专业词汇量, 熟悉专业术语, 达到专业领域中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 教学内容不同。

一般来讲, 专业外语都是选用一级学科非常通用的专业词汇来组编内容, 而双语教学因为教的都是专业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一般属于二级学科甚至是三级学科, 专业性更强, 词汇比专业外语更难。就教学内容而言, 专业外语则注重专业的横向性, 专业覆盖面较广, 注重专业的基础性知识的灌输, 即注重一般专业性问题的英语讲述;而双语教学的内容更注重专业的纵深性, 通过外文资料的学习和研究, 就某一问题某一观点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因此, 专业外语更侧重基础性, 双语教学则是在专业外语的基础上对更深问题的研究, 双语教学相对于专业外语而言, 难度更大。

(三) 教学对象水平要求不同。

专业外语教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已经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的大学生, 例如财经类院校的本科生, 由于专业外语教学对于学生外语要求不是很高, 专业英语教学主要针对已经系统学习了经济基础课程的学生, 这样在一定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双重基础上, 便于专业外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双语教学的实施, 需要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较为顺畅的外语表达基础, 这样才能防止外语成为专业课学习中的一大阻碍, 便于新专业知识接受和理解, 更好地与教师深入探讨专业问题, 并顺利完成课前、课后的大量阅读任务。

(四) 对教材的要求不同。

专业外语教学的教材适合使用自编教材, 结合教学对象的外语水平和课程设置, 在保证教材质量的前提条件下, 编写既适宜学生学习和使用, 又适宜教师教授的教材,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双语教学的教材适合选择原版的财经类教材, 既保证了文字的规范性, 又保证了阐述内容的原味性, 便于教师和学生更客观地了解国外学者对于一些经济问题的真实看法。此外, 原版教材的使用还有利于学生外语纯正性的提高, 减少中国式外语的可能。

二、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双语与专业外语教学新定位

(一) 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专业双语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的必要性

1、国家的要求。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高教[2001]4号) , 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提出力争三年内, 争取使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设课程的5%~10%的双语教学要求, 并把双语教学列入普通高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等。2004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通知》将双语教学作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一级指标。2007年发布《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 并在2007年到2010年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而我国这么多年的高等教育, 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地方院校, 从本科课程中英语学分及课时的安排上, 也可以得出国家非常重视外语教学的结论。而这一系列对于双语教学要求的明确提出, 则是对于外语教学更进一步重视的体现。

2、市场的需要。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的国际化对于高校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理应突破观念与体制性障碍, 在构筑和发展人才培养上做出科学的策略选择, 积极而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经济理论和理念, 为地方财经类专业学生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尽量帮助学生实现学校与社会、与全世界的良好对接。因此, 在地方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中大力提倡外语教学, 尤其是专业类外语教学, 有利于国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为社会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意识, 国内外兼通的国际化、复合型双语人才是良好实现教学目标的一条必经之路。

(二) 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双语与专业外语教学的重新定位。

外语作为一种工具, 能够有效拓展信息来源渠道, 是提高专业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 双语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 都应该进入本科学生的课程体系。但由于地方高校的生源、师资等条件受限, 在双语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的设置中, 无论是课程的形式、课程的要求、课程的师资都应该有所不同。

1、课程形式定位不同。

虽然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 地方高校学生的平均外语水平稍差, 但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满足外语水平较高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将专业外语与专业双语教学都设定为选修课程。专业外语课程作为一般的选修课, 但针对双语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所授课程内容的差异, 应要求选双语课程的学生, 将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先修课程, 没有修过专业外语课程的学生, 一般情况不能选修双语课程, 以此保证双语课程的授课效果。此外, 现在很多地方高校在进行“荣誉学士”的教学改革, 由于“荣誉学位”是从提高专业纵深度的角度进行设置, 可将专业双语课程作为“荣誉学士”课程的必选课程, 作为考核是否授予“荣誉学位”的一个硬性条件。

2、教材选择定位不同。

专业外语课程的选择较为宽松, 且建议选择难度较低、基础性较强的国内自编教材, 有利于地方院校学生较快地适应。而专业双语课程的选择相对较为严格。虽然现在有些高校选择了专门的双语教材, 教材书中一边汉语、一边英语, 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但这类双语教材由于添加了编著者的主观判断和筛选, 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学追求。因此, 建议双语课程应选择国外原版教材。地方高校可根据校内学生的外语水平, 引进与之水平相近的国外低年级使用的教科书, 真正近距离接触国外资料。

3、课程的师资定位不同。

由于双语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 相对于专业外语而言, 对于教师的要求相较于专业外语教师更加严格。因此, 将双语教师资格认证与双语课程结合起来, 实现“双证”, 即被认证过的课程才能够开双语课程, 被认证双语教师才能够进行双语课程的讲解, 达到“持证开课, 持证上岗”。对于课程的认证, 应严格把关, 充分考虑课程的可持续性, 控制课程数量, 避免造成双语课程的泛滥。

无论是专业外语教师, 还是双语课程的教师, 各高校都应该重视教师的再培训, 应该建立稳定的培训制度, 采用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走出去” (外出培训) 与“引进来” (邀请专家来校培训) 相结合的方式,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进修机会, 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蔡明山, 聂会平.地方院校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之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 2008.2.

上一篇:初中化学中的教学互动下一篇:计算机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