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创造

2024-10-02

计算机的创造(通用12篇)

计算机的创造 篇1

计算机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与我们的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面方面之中。计算机技术涵盖了许多方向, 每个方向都汇聚了现代的科学技术, 都是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与研究人员的心血成果,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我们不能左右社会的进步发展, 正如我们不能阻止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造, 这些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动力推动和必要过程。作为信息技术一部分的计算机技术, 它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承的, 他们相互依赖与促进。

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范围

计算机技术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广义上可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涵盖了多包方面内容, 各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些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 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算器的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计算机中央处理器 (CPU) 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悠久, 最早的计算机产生于1946年, 距今不到70年的历史, 因此计算机技术属于一门新的学科, 它没有一个很久的历史存在时期, 它在新时代和新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更是被注入了很多新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经验。

3计算机技术的本质

可以将计算机比作大脑, 网络比作神经, 信息安全比作免疫系统, 这三部分构成了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设施。把营养运输到各机能单元去的介质是血液, 信息资源就是信息社会的健康血液。计算机技术是一种相对程度上的信息技术, 更加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现代化技术, 当然, 它首先是一种科学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求建设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造有三个需求建设, 每个需求建设都有着本身的要求和特点, 各个需求建设都相互联系, 并且相互影响。

1对科学技术的建设

计算机技术发展创造第一个需求是系统科学界的需求。科学技术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和主要动力, 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 我们的社会就很难发展, 科学技术一直都是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和谁会改革的重要一步, 也是我们实施一些重要战略措施的前提保证, 科学技术的建设更加是我们实现计算机技术的良好发展的基础条件。

2互联网的建设

计算机技术发展创造的第二个需求来自于互联网的需求。真正往前看若干年, 有人说小心传感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可能它的量会大大的大于计算机之间, 和一般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传输。也就是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传送量将大于人之间的传送量。

3对信息资源的建设

计算机技术发展创造的第三个需求是对信息资源的建设, 二十世纪的数据库系统发展很快, 可以说在二十世纪里, 数据库系统支撑了一个极具活力的产业, 这个产业造就了三位图灵奖的获得者。

发展进程中的计算机技术的创造性应用

1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创造性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创造可以划分为若干层面,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理论性创造和实践性创造这两个方面, 理论性创造即是实践性创造的基础, 又是实践性创造实施的重要保证。当我们将计算机的各硬件组成部分逐步分解观察, 我们就不难发现计算机本身的硬件是由品种、数量繁多的不同部件组装而成的。每个部件所包含的技术组成十分复杂, 这里面包括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输入输出技术、信息运算与控制技术等。计算机的逻辑功能和运算单元主要包括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 (CPU) 、通道或I/O处理器和各种外部设备控制器部件等。

超高速缓冲式存储器通常是由与处理器同类的双极型电子元器件构成, 两人者运算速度匹配, 但是价格较高, 并且容量只有主存储器的几百分之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一般情况下都是以硬件自动来调度缓存空间, 以虚拟存储的方式在操作系统软件的辅助之下, 在主存与外存之间进行自动调度。可以说, 数据存储技术革新的直接成果就是科学研究的进步, 尤其是科研效率上的进步。无线产品指的是通过红外、蓝牙、无线电等传输方式进行传输的产品, 这种传输方式省去了有线传输所必须的导线使, 从而得计算机的运行环境更加的简洁。

2当代的计算机技术创造性应用

当代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 在注重发展速度与效率之外,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这是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与进步所必须条件。当前的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 技术不断地革新, 在这些丰硕成果的背后, 也存在着生态环境面临恶化的危险。计算机技术是科技进步的引导者和先驱者, 承担了这样一个重要角色的计算机技术, 它的的创新与发展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 那就是“环保”。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内在的联系, 为了符合现代社会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该遵循着绿色环保的理念, 为了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计算机技术, 一种既符合生态环境发展需要又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理念被提出来, 那就是“低碳”。近年来, “低碳”两个字基本上占据了相关杂志、报刊、方针政策的头条。作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最主要方式, “低碳”在2009年《微型计算机》第3期上被大力标榜。而从2009年年中开始计算机配件的研发也开始积极响应这一号召, 更多的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计算机硬件设施被研发并得以发展, 并迅速占领了市场。

计算机的创造 篇2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开拓创造性学习的新途径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情趣盈然、丰富多采,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计算机的高分辨率的动态图像演示功能和绘图功能,以及快速的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开发计算机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培养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崭新教学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是利用计算机与人“面对面”和人与机“交互性”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及时反馈矫正。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进度的差异,提高教学效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拓宽了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渠道。

(2)我们说,一个民族的真正伟力根植于它的创造与创新精神,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能找到的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因所做出的一个最有效的解释。创造意味着从无到有,创新具有更新与日臻完善的含义:创新体现现有事物更新改造的过程;创新意味着一种旧貌换新颜和推陈出新的感觉;创新更多地被应用于技术、制度、管理等具体的事物方面。创新是建立在创造结果基础之上,是对具有原创性东西的有限的具体地应用,它不能给事物以生命的起点。只有创新才能使其踏上尽善尽美之路。创造和创新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

(3)数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计算、演绎等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直觉判断、形象思维、预感试验、分析归纳、综合构建、假设检验等非常规形式的思维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数学的创造性素质才能提高。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实现这一数学教育思想创造了条件。如使用Authorware软件、PowerPoint 软件、《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数学课件,可以通过计算机播放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而课件提供的图形变换和测算功能,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试验、归纳和创新思维活动成为可能。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设计: 课件结构模块化方案

使用Authorware软件、PowerPoint 软件、《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数学课件。我们采用课件结构模块化方案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优点在于:即使不懂程序设计的老师,也能很快完成教学课件。可以增删每个课件模块内容,例题和练习内容可随时更改。图片、动画、声音、音乐和视频节目可自由引入,返转按键功能一目了然。教学课件设计要根据教学实际,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智能水平,课件设计还要优化教学结构,课件建构合理清晰,返转流畅,画面优美。按键与提示明确,动画色彩反差明显,图形与文字大小、颜色调配合适。师生控制、操作教学课件要十分方便。

数学课件设计要重视四个教学过程,突出育德育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重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果只满足于结论呈现给学生,不重视其提出过程,会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数学能力也难以形成和提高。所以,课件设计应展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公理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思维品质,提高能力素质。

2、突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知识形成和发展,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唯物辩证观点,用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展示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来的知识最深刻难忘”。解题思路探索过程的暴露,变教师传授过程为学生发现过程,正像波利亚提倡的“教发现、教猜想、教合情推理。”使学生成为探索者、发现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抓好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培养选择与建构创新能力,优化智力结构。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创设情趣盈然、主题鲜明的教学情景。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演示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具有高分辨率的作图功能,绘制的图形色彩丰富,形象逼真,能形成动态化和立体化的图形。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有趣,因而能化抽象为具体,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代数教学中,遇到函数图像平移、旋转、对称等位置变化时,课件演示图形变化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变化前后某些角、线段不变的特点,克服认识的片面性,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素质。

在讲授三角形全等或相似时,利用电脑演示两个全等三角形位置变化时,角与角、边与边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不同颜色突出对应角、对应边的位置,让学生用运动的观点形象直观地认识图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示立体图形的不同形成过程,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活动的视频图像和二维、三维动画,反复观察立体图形形成的情况。形象、生动、逼真的三维效果,有助于学生尽快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随机练习,亲自操作控制,反复观察立体图形的特点,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纠正学生长期形成的平面(二维)的思维习惯。例如,学生很难理解和想像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也很难理解和想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尤其在复杂的立体几何背景中,很难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通过计算机演示二面角的平面角图形的形成过程,学生很快就能突破难点。

在教学复杂的应用题时,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物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理解问题的本质联系。例如,在讲授相遇、追击等问题时,运用计算机模拟人、车或船等在公路、环形跑道、铁路、水中相遇或追击的实境,启发学生采用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及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现成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用抽象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师生费时费力。

而运用计算机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快速准确的绘图功能,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验教学的环境。学生不再像传统教学那们仅仅通过“听”教师“讲”来学习数学。而是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主动角色,通过输入数据或作图对数学公式、定理等进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形成对数学结论的感觉和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对数学现象的感受,最后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在学习中去发现和探索,而不是被动、机械地记忆和简单地模仿,从而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教师在黑板上或学生在练习本上都只能通过有限的几组数据描点绘图。绘出的图往往与课本上的图象有较大的差异,使学生产生怀疑。若通过计算机让学生亲自输入数据,在屏幕上准确绘出函数的图象,验证它的形状判断它的增减性质,从而消除学生的疑问,并且可以加深对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在代数中的统计初步、几何中的轨迹及其方程等很多章节都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

五、计算机辅助教学:人工智能解题教学 人工智能,计算机直接解数学题的推算过程的成功实现,包括高中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等综合(复杂)题计算机直接解。

在中文Windows 98 中用《数学实验室》教学软件人工智能解题,以高考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题目解答为例,笔者将“全国高考94年立体几何题”让计算机解,用198秒得出完整解答(也可分步解答),人工智能的功效让人激动。

计算机解一般题目只要几十秒就完成,兵贵神速。也可以数形结合,图文并茂解题。计算机展示人工智能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逻辑思路清晰,演算式子整齐,含有大量的代数式运算。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解立体几何题,有大量的符号语言的推理论证,妙不可言。每步都附有逻辑根据(定理或法则),排列整齐。

解立体几何题也含大量的代数式运算,并输出每步解答和图形。

计算机的创造 篇3

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这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教学如果只停留在传授知识而不在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进行培养,那么学生很难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学到的知识很容易被淘汰,因此,我们要做到专而广,指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索、去实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脉博,激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把创造性的教育思想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使计算机课堂教学充满创新的活力。

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创新热情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服务者,学生创新精神的树立,创新意识的形成,只靠教师是难以办到的,应该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在计算机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氛围,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性地学”,变由教师“教”转向学生主动地“学”与“创”,把“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变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和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如在上每节课时,教师的精讲点拨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尊重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相信学生是愿意学好的。教师应切实做到凡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学生能说的不说。善于使学生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却不能”的渴求状态,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教师应在对教材做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把学生置于“问题”环境中,引导、启发学生去质疑,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讲解,而是启发他们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去讨论、分析、研究,教师只做指导者,对学生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错误”之所在,提出补充意见,点拨学生深入思考,在这样民主的情境里,学生的思维可以任意驰骋,个人创见可以充分发表,课堂的活力也可得以充分焕发。

二、巧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组织课堂讨论是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讨论中不受约束,因此能大胆发言,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精心设计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同时,体现出自己的创新思想,在这种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状态中学习,主体性会得到充分展示。如在讲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时,大部分老师都是从理论上介绍一下计算机五大组成部分的原理和构造,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只能形成一个模糊的认识,对计算机各部分的配置不甚明了,而如果课前让学生去想象一个加工厂,然后让学生讨论,思考计算机的五大部件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则学生不但会对计算机的五大部分有有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对它们的主要功能有一定的理性认识,效果会更加显著。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把一个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焦点问题引发讨论,然后在不断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明确认识,让学生在由发散到集中的认知过程中,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三、加强实践教学,挖掘创新潜能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动手实践就是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运用知识也是一个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也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知识越用飞跃越快,上升也越高,在实践中学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学生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会开动脑筋,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其实也是创新的过程。如在教学生用Frontpage学习《网页制作》时,教师可以用相关的命令和方法先制作出一份功能较全面的样品,并将其主要功能演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自己构思一份网页,学生会带着一大堆疑问,学完主要命令,搜集资料,按自己的思路去进行设计,教师可适时用一些要求,创设一些疑问,让学生自行解决,在不断的锻炼中,学生的设计水平会不断提高,会有很大的成功感,同时创新潜力也会得到充分挖掘。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新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程序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例如程序设计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大量摒弃了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比如在累加程序的大量赋值语句中所使用了S=S+1这一数学中无法成立的式子,以及经常使用的分治策略、最优策略和穷举策略都打破了以往的数学常规,极具新鲜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过程,一般包含准备、酝酿、顿悟和验证四个阶段。程序设计教学中作为主要内容的框图教学正是这四个阶段的有力体现,学生拿到一个问题后,要设计成一个正确的程序大致要经过如下的过程:设想→框图→程序→调试→修改→调试→成功。从设想到框图是准备和酝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对程序构造一个总体的框架,有了框图就能找到程序设计的线索,一个程序往往就能一气呵成,然后就是不断的调试,不断的个性,直到成功。这种经过创新思维后的成功,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计算机技术与建筑新形式的创造 篇4

计算机使建筑形式空前解放,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已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某种程度上它决定了建筑的形式,借助于当前的计算机图形分析技术和数字化控制制造技术,建筑师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形式表现力。甚至有人说“形式追随计算机”。

1 计算机三维能力的扩充和发展

1.1 新的计算机三维技术

就其本质而言,NURBS是一种以计算机表示空间造型的数学方法。与传统的技术及造型表示法相比,NURBS技术带给复杂建筑形式的创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NURBS可以用来表示几乎任何形状。既包括传统的解析几何造型,如点、线圆等,又包括自然的连续的曲面形状。2)NURBS造型赋予使用者极大的造型自由度和控制能力,人们可以根据几个既定的控制点和控制线方便的修改造型的凹凸趋势、曲线走向光滑程度等。3)对于复杂的形状来说,NURBS造型系统的表示是非常节省的。

1.2 B样条曲线

与常规的作法相同,NURBS造型系统也使用空间网格来表示体量。只不过在创造的网格中,网格的框架都是直线,而在NURBS系统中,网格的框架线全部是B样条曲线,而且对任意一条B样条曲线,都有一个包括了全部控制节点的折线。这样,NURBS大曲线实际上存在两个网格:一个网格用于物体造型的控制,是由控制节点组成的;另一个网格用于物体实际体量的表示,是光滑、连续的,其划分往往比控制节点网格要细致得多。当建筑师用NURBS系统进行造型的形状,需要一段适应过程,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调整与调整结果之间的关系不是非常明确。好在目前计算机及软件大都能实时地对曲面网格进行重新生成,建筑师会立即看到自己调整的结果。

NURBS为建筑师带来了更好的建筑造型控制能力。NURBS克服了曲面造型的重重困难,更为复杂的曲面图形都能轻而易举的控制,更不用说建筑中的曲面了。实际上建筑师从没像今天这样对完全自由的曲面形式拥有如此完整的控制能力,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点原因自由曲面成为当今流行的建筑风格。

而后建筑师可通过技术赋予的造型能力以及一系列三维输入设备,三维输出设备就可更加自由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塑造和实现新的建筑形式。

2 建筑设计中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几种流行形式

2.1 曲蓬形式

曲面是建筑师当下常见的建筑形式,詹克甚至特意为它发明了“曲蓬建筑”这样一个名词。大规模曲面屋顶的视线一方面得益于NURBS造型技术,一方面也得益于结构计算中的有限元分析和构件制造的CAM化。其中高技派建筑师罗杰斯一直喜欢曲面屋顶,在他的不少作品中都使用了曲蓬的形式,在伦敦新机场的竞赛方案和泰晤士河的改造工程中,曲面的蓬顶都是建筑中电脑表现的部分。日本建筑师在我国国家大剧院方案中也使用了一个不规则的曲面屋顶,同时在其建筑说明中他毫不掩饰这一曲面屋顶的形式与NURBS技术的关系。这一屋顶的得出来源于216个顶点的PATCH网格,建筑师定了几个控制点并赋予一定形式,之后通过计算得到了现在大剧院方案中光滑的NURBS网格。从最初的设计到整个工艺流程都需要计算机的参与,最初的三维造型数据正是后面各种工艺的基础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拥有了相关的全套计算机软件(包括造型、结构、CAM等),要想改变曲蓬的形式是非常简单的。

2.2 任意形式

曲面屋顶的形式是由计算机计算出来的,而任意形则完全是主观拼凑或想象出来的。创作任意形建筑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种是建筑师指挥计算机操作员对三维模型进行拉伸、扭曲变形,直至满意为止;另一种事先制作任意形的实物模型,再捡起数字输入到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深入设计。

3 使用计算机三维技术创造建筑新形式的过程

在当代建筑界中,在计算机技术运用领域最前沿的冲浪者,当数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的事务所(Frank Gehry Partners)。他的作品已遍布在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早弗兰克·盖里事务所设计的洛杉矶瓦尔特·迪斯尼音乐厅(见图1)、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美国西雅图音乐体验博物馆,简言之,盖里事务所的探索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3.1 方案设计

1)经过建筑环境、功能和空间分析,制作出一系列手工模型,进行多方面的评估;2)在计算机中将三维点状信息整理为三维建筑表皮信息;3)将优化筛选后的手工模型通过三维数字化扫描仪转化为计算机中的三维点状信息;4)将计算机中三维建筑表皮信息输出到三维数控铣床(3D CNC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制作出实体模型;5)针对该实体模型进行评估、修改、再扫描、再在计算机中进行分析、修改……如此循环往复。由此,设计过程在实体模型和数字化模型中交互发展。

3.2 施工设计:全三维的图形、数字信息

显然,像上述盖里直接在三维界面上做出的建筑方案设计,其形式和空间如此复杂,要在施工图阶段重新回到传统的二维制图模式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盖里及其合作事务所在近期一系列项目中,在CATIA软件的统一平台上,建筑、结构、机械、通讯等所有专业的施工图都为三维的图形和数据信息,并彼此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确保各系统在建筑空间中的紧密协调和精确定位。

建筑施工图的载体在盖里事务所中早已不再是硫酸纸和蓝图,而是记载三维图形和数据信息的电子文件。传统的二维图纸对表达他们的建筑设计信息已没有意义,然而略具讽刺意义的是,由于现存有关建筑法规尚未针对这一重大转变而做相应调整,盖里事务所有时还不得不将三维的设计信息再转绘成二维的图纸,以满足报建和法律备份文档等要求。

3.3 施工信息交流:虚拟现实作为平台

针对盖里的如此复杂的建筑设计,再有经验的施工队伍也不可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完整的画面,更不可能预计到施工中各系统潜在的矛盾之处。即使某些天才的施工员理解了复杂的空间和形式,也无法准确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促使盖里事务所在计算机图形技术运用上更进一步。比如针对瓦尔特·迪斯尼音乐厅项目(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盖里事务所特地引进了瓦尔特·迪斯尼图像——工程公司(Walt Disney Imagineering)开发的四维虚拟现实软件对音乐厅进行空间图像模拟。在设计讲解、施工图交底,甚至施工过程中,各方人员畅游在迪斯尼音乐厅的虚拟现实中,共同探讨各种复杂的空间、技术细节。

3.4 计算树立全新的建筑工业化体系

近年来,建筑业中更激进的变革还属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构件制造业的迅速普及。如果说前面论述的是持续使用数据化模型体现了“计算”在设计过程中的连续性,那么CAM 技术便保证了这种连续性从设计过程一直延伸到建筑的修建过程。理论上,不管某建筑构件有多复杂,只要有计算机数字化信息的精确描绘,当今制造业中层出不穷的数字化控制制造设备(如数控铣磨、切割、冲压、弯曲设备)可以保证将计算机图形和数字信息精确地转化为物质化的建筑构件。精确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被运往施工现场,在激光定位器和测量设备,甚至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辅助下,其现场拼装误差通常不会超过毫米的计量单位。

如上所述,一些建筑师如弗兰克·盖里的探索成果表明:今天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保证任意一种复杂形式,只要能被精确地描绘为数字化信息,就能被精确地建造出来。曾困惑建筑师几千年之久的如何建造复杂建筑形式的问题在今天已经基本解决。

然而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师不应该仅仅关注建筑形式本身的丰富多彩,更多的是关注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乃至建筑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去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它在建筑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效应并为今天的社会需求服务。

摘要:结合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发展,主要是NURBS在建筑形式创造方面的应用,论述了建筑形式在新技术影响下的发展过程,及当下流行的建筑新形式和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怎样利用新的计算机技术来创造和实施新的建筑形式。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NURBS,建筑新形式

参考文献

[1]张利.信息时代的建筑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施法中.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非均匀有理B样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计算机的创造 篇5

本文为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中节选的一篇,请认真细致读,从中寻找一二个点,就自己的理解谈感想。撰文时语言朴素,不夸夸其谈,用事例说明。学校将在学校办公平台将所有感悟分享给全体老师,感受新教师的智慧。同时将推荐优秀文章向上级投稿,在校报校刊上刊登。

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你撰文后好好修改,并不断延伸学习,学习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文章。

请把文章电子稿于8月22日前发到学校教科室陈黎红老师处,(陈老师的qq号在群里面),同时也发到我这边一份,大家辛苦了,谢谢!

你们的学习伙伴:郭国中

创造宣言

文:陶行知原载1951年4月《育才学校》

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

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

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

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末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

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

赛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

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

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割茅草,泰山给他的第一个印象是:茅草没有东山多。

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至于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境界,也因急于割茅草而看不出来。他每次上山拉一堆屎,下山撤一抱尿,挑一担茅草回家。尿与屎是他对泰山的贡献,茅草是他从泰山上得到的收获。茅草是平凡之草,而泰山所可给他的又只有这平凡之草,而且没有东山多,所以他断定泰山是一座平凡之山,而且从割草的观点看,比东山还平凡,便说了一声:“泰山没有东山好”。这话被泰山一棵树苗听见了,它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终年被茅草包围着,徒然觉得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幻想换换环境。一根树苗如此想,二根树苗如此想,三根树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趋向,便接二连三的,一天一天的,听到树苗对樵夫说:“老人家,你愿意带我到东山去玩一玩么?”樵夫总是随手一拔,把它们一根一根的和茅草捆在一起,挑到东山给他的老太婆烧锅去了。我们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烟囱里偶尔看见冒出几缕黑烟,谁能分得出哪一缕是树苗的,哪一缕是茅草的化身?

肯迎接创造之神住在他的心里。我承认就是东山

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它的鼻子或眉毛剃掉。

!你回来呀!你所栽培的幼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

计算机的创造 篇6

关键词:创设情景;探索创造;个性发展

“探索创造教学”就是以问题、情景为纽带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则尽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问,激发起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开展探索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理念驱使下,就《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索创造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奠定探索创造意识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每次开始本学科学习的第一节课,我都会请学生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你对本学科有所了解吗?在本学科的学习中你想要学到些什么?在我们的身边本学科的知识、技能运用情况如何?以了解他们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愿意学好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感动,更加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创造。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是以促进达到最根本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会受到欢迎。实训课上,我把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学会尽情地思维、用心地学习,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课堂上,我与学生间形成的良好的关系也培育了学生真正好学的风气。我号召学生成为“探索者”,要求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能。学生能够获得轻松自在的感觉,能以通常习惯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如实训课“主机硬件装机实战”,我将它安排在课堂教学前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情境创设、引导探索——教师演示主机拆装过程,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提出疑问,并拟订自己拆装主机的程序步骤。学生在观看演示时,允许随时提出问题和见解,教师视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询问其他同学的看法或稍作解释(不作详解、为以后展开讨论留出空间),其模式贯穿于拆装机前的准备、各部件的拆装方法和步骤、电缆和数据线的连接、组装完毕后的检查和加电试运行的整个过程。然后对学生自拟主机硬件拆装机程序方案进行规范讲评。

2.主动学习、展开探索——学生根据自定方案实施主机硬件拆装机实战,教师依据现场情况做出相应指导。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1)部分同学不按程序操作,方法不当,动作不规范。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督促改进,也可先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操作,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作用;(2)部分同学胆小怕事,当心损坏主机部件,依赖性很强,希望老师给予更多帮助。对此可适时激励她们:“老师相信你没错”,并且不许相邻的同学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能自己摸索,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就会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了;(3)装机完毕检查后经教师初步验收加电运行不了。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并且原因复杂,但多为在观看演示时,不够细致,导致电缆或数据线路连接不当。对此,提醒学生“探索之路、细致为先”,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协作学习、深入探索——将“主机硬件装机实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操作步骤程序的理解,从而提高大家的操作技能。在这一环节中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这既有利于积极环境的创设,也有利于激发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欲望。

4.效果评价、探索创造——教师针对学生主机硬件装机方法、步骤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然后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要点,总结本次实训的学习效果。最后提出如下问题:是不是将计算机各部件组装在一起,机器就可以用了?我们各自需要一台什么样式的计算机?对此,在学生各持己见时,教师适时作出简要说明:计算机并不是各部件简单的积木拼凑,而是有一定要求的,配件之间要能相互兼容,且性能高低不同;另外,没有软件也是不可能运行的。由此,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识

要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展,必须“因材施教”。《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层面和水平不同,针对这种状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如在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同学:学习基础不好,平时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缺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开课后,我得知这一情况,和他作了一次长谈,他说他其实是很喜欢“玩”计算机的,可老师讲的那些没兴趣,我和他说了很多,似乎也没有多少效果,最后也只是答应上我的课不缺席。“主机硬件装机实战”实训课后不久,有同学告诉我,他将自家的计算机进行拆装后死机了,被他父亲“狠”训了一次,我想机会来了,在和他父亲作了沟通后,在他父亲和我的“监督”下,重新做了一次计算机的拆装,看着运行良好的计算机,再看看他父亲满意的笑脸和他那充满神气的样子,我知道“成功”了。伴随着课堂内外那一个个“奇思异想”,他现在已经是一家电脑公司一名信誉良好的计算机维修员了。我深信: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并且愿意学好,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学教并重”“学为主体”教学思想的具体实施,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探索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探索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探索创造的意识,学生的探索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探索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牛道生.美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示范中学”〔J〕.比较教育研究,1998.4

〔3〕吕 钊.电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1998.5

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篇7

1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学与练相结合的课程, 相对于基础课更容易使学生感兴趣。感兴趣只是一个起点, 究竟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 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针对教材的特点, 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 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 把知识性和趣味性充分融合在一起, 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 以“问题、实例”引出所要授课内容, 然后边做边讲, 在完成这个实例的过程中, 很自然地学生就掌握了应用软件的操作、功能及应用。实例和问题的设计要充分包含本节课程的知识要点, 同时要吸引眼球, 让人一看就有想要学着做出来的冲动。

例如:我在WORD课程“文本框的使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 以一个任务引出授课内容。刚一开实例, 同学们注意力就吸引过来。“真漂亮!”, “WORD能制作出这么好的效果!”“我要是能做出来就好了!”……同学们在不停地议论。学习兴趣来了, 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每个人都好奇地想赶快学会。有了学习的动力, 那么学起来就非常快。可不要小瞧这个制作任务, 里面包括了几乎所有的文本框的操作及功能, 如:文本框的定位、大小设置、文字方向设置、边框设置、图文环绕方式等等, 同时还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文字的排版。在我边做边讲完成制作之后, 学生很轻松地就学会了WORD文本框的应用。而且兴趣浓厚, 都跃跃欲试!这里关键是任务的选择, 它直接关系教学效果, 所选任务要具有代表性, 包含的知识点要较全面, 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且不能太复杂。

2 充分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 激发创造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 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 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灌输知识, 而是应该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总结, 在总结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 共同进步。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学一会百, 授之以渔是作为一个教师的最终目标。

在学习Excel时, 以制作班级通讯录为例进行教学, 通讯录的样式、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 把工作表、单元格的操作方法讲完后, 让学生自己来做自己设计的通讯录,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导, 让学生多练习, 边练边讲,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示、讲解。对做得较好的, 给予表扬。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有成就感, 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3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创造思维

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 应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 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的活动, 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 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 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 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

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 学习网页制作时, 我在上课之前准备了一些优秀的网页, 上课时,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网页, 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美好的情境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怎样实现这些网页中的效果, 针对问题一一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学到了方法, 并且印象比较深刻。课后,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网页, 内容要健康向上, 版式不拘一格, 很多学生设计出来的网页新颖独特, 令人刮目相看。并且学生们也学着用这种方法去对待平时自己在上网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好网页, 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

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学到了这种学习的方法, 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 去开拓思维、求实创新, 观察力更敏锐了, 想象力更丰富了, 创造力增强了, 学习的热情也更高了。

4 让个性化的作业提高创造力

为了让学生能巩固课堂所学的, 并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应用中, 教师有必要布置一些课外任务, 任务以制作、设计活动或比赛为载体。例如, 在学习完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 我让学生在课外以分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小报”制作活动。为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想象、设计制作能力, 我没有限制里面的内容、制作样式以及版式,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展示自己对班集体的热爱。活动结束后, 把制作的报纸全部展示出来, 让同学们进行评比, 鼓励学生的同时供其他同学参考。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软件的兴趣。不仅把前面学习到的知识全面的应用到了, 而且学生也体验到自己作为一位编辑的乐趣, 彩报的主题、文章的选择、排版的美观很多问题都需要自己一一考虑,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外任务的选择应该和所学的知识直接相关而且要有一定的难度, 有挑战才能激励学生, 最重要的是课外任务必须尽量贴近生活。这里的目的就是不仅要学生学会, 而且要学生会用, 能把所学的用于生活、学习中。不是为学而学, 而是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

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实施到教学中, 通过自制的一些教学课件, 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用图形、动画表示出来, 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Internet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改革, 它提供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 同时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平台。

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内容灵活多样, 方法活泼多变。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 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立足于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魏志彦.浅析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9.

[2]杨安然.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成功 (教育) , 2011, 7.

计算机的创造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因势利导,创造性思维

当今时代, 是互联网迅速覆盖世界各地和计算机技术迅猛提升的信息时代,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 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 互联网作为计算机技术的载体和平台, 海量信息在互联网中,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 点指之间即可检索到和阅读到, 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的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成果都可在线浏览, 电子游戏、电子购物都可以迅捷的实现。信息社会中, 计算机教学走进校园, 用以培养学生具有与社会需要所相适应的计算机知识, 正如邓小平曾经说过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学是面向未来的基础性教育, 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表明, 在各学科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计算机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为, 学校和专业教师都应注意到计算机教学的这一优势, 在传授好计算机课程知识的同时,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创设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环境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一是通过具体的软件操作、应用活动, 掌握与计算机打交道的一般性的常识和技巧, 从而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二是巧妙地利用计算机教学环境, 创设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计算机课程有其特殊性, 学生从开始学习计算机起, 就会不断遇到新的软件, 这种情况是其它学科中少见的, 因而计算机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计算机教材的每个部分, 都留了一些内容引导学生或让学生自行研究它们的用法或功能。这些内容都具有“可接受性”, 就是让学生上机后依靠自己来边试边学。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念: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只要看看书, 再想一想, 上机试一试、练一练, 必要时再问一问, 就一定能搞清楚。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过程, 一般包含准备、酝酿、顿悟和验证四个阶段。程序设计教学中作为主要内容的框图教学正是这四个阶段的有力体现, 学生拿到一个问题后, 要设计成一个正确的程序大致要经过如下的过程:设想→框图→程序→调试→修改→调试→成功。从设想到框图是准备和酝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对程序构造一个总体的框架, 有了框图就能找到程序设计的线索, 一个程序往往就能一气呵成。然后就是不断的调试, 不断的修改, 直到成功。这种经过艰难思维后的成功, 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 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注意培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能力

2.1 要“淡化”计算机课的“学科性”, 强调计算机课程的“综合性”。

教师的备课和授课不仅要通过计算机课程形式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而且还应当创造条件,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将计算机用于其他学科, 如利用计算机写作业、写作文、做实验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甚至设立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综合课”, 避免目前计算机课程中所存在的“学而不用”问题。对于有特殊要求和特殊兴趣的学生, 可选学一些其他计算机应用项目, 如计算机音乐创作、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统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在中职学习阶段, 主要是掌握以计算机为工具, 与其他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 其综合性非常强。在“淡化”计算机课的“学科性”, 强调计算机课程的“综合性”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创设, 提供氛围,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着手解决问题,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不要过于强调实用化的“操作与使用”,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强调计算机的综合性, 实用性, 并不妨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正相反, 计算机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 正是因为有无数的计算机工作者在不断的创新。很多计算机领域的重大突破, 都是来自于很普通的计算机爱好者的创新。这些成功的例子是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的楷模。在计算机教学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营造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我国自古就有教育者提出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观点, 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现代教育的观点也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 让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中去主动学习, 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为了让课堂处于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状态, 更好地建立“师友型”的师生关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也是好办法。单一传统的“讲授-接受”式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计算机课并不适合。操作性强的内容就应采用“示范——模仿”式教学;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可运用“提问-讨论”的形式, 在遇到疑难时, 可以互相讨论;在“引导-探究”模式的运用后, 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得以发展……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二是认真安排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 内容的选择也要注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创造空间。如在讲解“画图”一课时, 传统的教法是按菜单一项一项地教, 最后再做一个练习, 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虽然能掌握画图的基本方法, 但不感兴趣, 同时由于内容都规定死了, 因此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可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讲的方式。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特别的兴趣, 可尝试由学生轮流主讲。在学生们掌握了画图的基本方法之后, 要求学生围绕“环保”这个主题创作一幅画,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 可用打印机将学生们的作品打印出来, 通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间相互对比、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三是要处理好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 (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的质量) , 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 (这样就忘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 。从实践经验来看, 一般一节课最多1/3的时间用来讲解, 其余2/3的时间进行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学生上机的质量, 教师要尤其注意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学生上机时, 教师应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 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说明他已经在动脑筋思考了。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 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注意聆听, 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 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接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3 结论

计算机的创造 篇9

计算机动画是计算机图形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给人们提供了充分展示个人想象力和艺术才能的新天地。目前, 计算机动画已广泛应用于影视特效、商业广告、游戏及计算机辅助教育等领域。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1 9 7 3年美国举行了第一届SIGGRAPH (计算机图形特别兴趣小组) 展览, 为人们开始进行早期的实验拉开序幕, 利用CGI技术制作一些短片。1976年英国伦敦的系统仿真公司接受委托, 为影片《异形》中的登录片断制作CG图形, 开创了计算机动画在电影中应用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光线追踪技术记录人体动作, 即表演者身体的各主要动作部位被安装上发光物体, 在指定的拍摄范围内移动, 同时由数部摄影机拍摄其动作, 然后经计算机系统分析光点的运动, 再产生立体的活动影像。光线跟踪技术的成功使得绘制实际生活中被光线照亮的物体成为可能。《美女与野兽》《玩具总动员》《埃及王子》《钢铁巨人》《怪物史莱克》《最终幻想》《海底总动员》的相继出现, 可以肯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动画制作中的技术壁垒被逐渐打破, 一个流光溢彩的动画未来将在人们的惊叹之中展现无穷的艺术魅力。

计算机的基本特征。较之传统的手绘动画, 计算机动画的出现不仅使得动画制作摆脱繁重的手工操作程序, 节省人力物力, 也以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获得观众的青睐。

1. 仿真性。

利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尤其是三维动画技术, 人们可以获得与真实人物、背景几乎相同的视觉感知。美国《海底总动员》是动画影片历史上收入最高的片子。除了精彩的故事内容编排之外, 计算机三维技术的成功运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影片中运用了表情模拟技术、动作捕捉技术使得各种鱼类有了近乎人类的情感神态以及鱼类的游动姿态与自然界真实状况相一致。此外该影片还刻意挑战了所有计算机动画师最恐惧的一件东西—水。据说动画制作早期, 由于场景过于接近真实世界以至于失去了动画效果, 最终工程师们不得不将此加以修正, 形成最终的半现实效果。

2. 虚幻性。

动画片最大的魅力之一是能够创造一个虚拟世界使受众陶醉其中, 而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加盟无疑为这种魅力锦上添花, 带给人们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实际创作中, 计算机动画所生成的一个虚拟的世界, 画面中的物体并不需要真正去建构。人物、物体、背景变化以及虚拟摄像机的运动与非现实世界情景, 不仅能细腻逼真地描摹真实世界中茂密的森林、绿油油的草地、深不见底的海洋世界, 就连虚拟时空也变得真实而立体。

3. 变形性。

在传统动画制作中, 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赋予每个角色以个性, 并以形状变形来渲染某些夸张的效果, 例如美国系列动画片《猫和老鼠》中那极为流畅的动作夸张与变形。随着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 动画艺术将呈现给人类一个前所未有的奇光异彩的宇宙风景。

二、计算机动画的技术解读

在制作视角方面, 计算机动画技术主要涉及几何造型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两大部分。人们逐渐开始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运用到动画的制作中, 这种技术主要是采用主要通过采集到图像数据比如人物、动物的运动信息等等进行提取加工处理, 来表现空间的动态对象从而生成动画,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加盟既增加了动画制作的可操作性, 也使得动画艺术的表现程度更为逼真。下面主要以计算机三维动画为例来介绍计算机动画。

1. 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

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建模技术、材质与肌理、照明技术、运动控制技术、拍摄技术、渲染技术。

建模技术。所谓的建模就是为角色、景物、景象设计实体模型。多边形建模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建模技术。NURBS建模包含样条曲线和曲面, 是在三维空间中生成一束曲线, 然后将其连接在一起生成一个曲面。细分建模是将一个较为粗糙的模型, 通过细分表面来建造一个光滑的模型, 其细分表面为一个无穷细化的过程的极限。细分建模方法是软件开发人员结合了上述两种建模方式的优点而生成的一种建模方式, 既保留了多边形建模的直观性特征, 又可以创建一个光滑的曲面。

材质与肌理。模型建好后, 我们需要在模型表面添加材质和肌理的效果, 使其具有生动的表面特征, 与客观现实中的事物更加相像。材质控制主要包括模型表面的所有外观, 凹凸效果及各种光线的反应。

照明技术。一个逼真的图像首先应该拥有一个逼真现实的光亮度。在三维动画的建模完成后, 其图像照明效果多为晦暗、均匀和平面的, 因此我们需要为模型添加不同方位的光线。计算机动画照明技术与影视摄像相类似, 主要分为主光、补光和背景光源。

运动控制技术。三维动画中的运动控制技术就是使建构好的模型活动起来, 实现真正的动画创作。包含的技术主要有关键帧的建立、骨架的选定、移动路径以及动作捕捉等等。

2. 计算机三维技术软件。

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种类繁多。比如对硬件要求较低的COOL 3D;具有丰富插件的3D Studio MAX;以及配置功能强大的专业性制作软件MAYA等等。

3D Studio MAX。3D Studio MAX系列软件运行在Windows NT环境下, 对硬件要求比较高, 它可以支持多个处理器和网络渲染。被广泛应用到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3D Studio MAX主要具有五大功能模块:建模、材质、贴图、灯光和相机、设置动画以及渲染合成输出。

MAYA。MAYA软件整合了3D建模、动画、特效和渲染的解决方案, 提供了三维艺术家需要在计算机上制作动画和视觉效果的所有工具和部件。同时该软件在建模、渲染、动作设计和场景的时候让用户担当了导演、演员、场景设计者、摄影师的角色, 为创作者提供了实现想象力的自由发挥空间, 它被广泛应用到游戏、影视特效、数字出版印刷、可视化设计和教育等领域。

其他三维软件。Softimage XSI, 具有Mental Ray超级渲染器。Light Wave, 是一套价格低廉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 具有丰富的造型库和材质库, 尤其擅长于灯光的渲染和着色, 以及各种特效的处理, 而且先进的算法使得生成的图像具有极强的质感。

网络动画FLASH。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 新媒体成为人们快速传播信息的有效平台, 其中网络特有的互动式交流式传播更是为人们喜爱。网络动画在这种技术平台支持下孕育而生, 获得迅速发展。网络动画最终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在网络动画的制作软件中, Flash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受欢迎的软件之一, 主要用于网页设计和多媒体创作等领域, 其功能十分强大和独特。

矢量动画Toon Boom Studio。矢量动画是运用矢量图形动画制作软件产生图像。Toon Boom Studio是最出色的软件之一, 该软件可以达到真正的无纸化工作, 和数字绘图板等结合使用产生极佳的工作效果, 还可以导入扫描好的图稿, 丰富创作素材;另外软件还具备进行自动的声轨分析, 创造出正确的口型, 使得图形与声音想匹配。

三、计算机动画的展望

计算机动画作为重要的数字媒体信息形态, 在图形学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计算机动画技术将被广泛地应用在动画片制作、广告制作、电影特技、教学演示、训练模拟、作战演习、产品模拟试验、电子游戏等数字媒体领域。互联网带宽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极大增强使数字媒体信息更便捷的共享和传播, 计算机图形学和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利用计算机描述和生成高质量的数字媒体信息成为可能, 如何解决计算机动画的技术难题——建模, 真实感图形显示及运动生成与控制, 如何提供一系列技术手段生成逼真, 高效, 低成本的计算机动画, 成为计算机动画技术推广普及和应用的一个具有创造性的重要挑战。

摘要:从学科的视角, 动画仍属于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研究学科, 动画的表现理念和内容编排始终同步于时代最时尚元素, 而技术发展也始终跟踪着时代高新技术的步伐。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与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 计算机动画作为一种高技术、高智力和高艺术的创造性工作日益渗透到所有人的生活。

关键词:仿真性,虚幻性,变形性,计算机动画

参考文献

[1]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5 (第2版)

[2] (美) 帕伦特 (Rick Parent) .计算机动画算法与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 (第2版) .

[3]凌纾.动画编剧[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6.

计算机的创造 篇10

1精心设疑, 激发学生形成旺盛的创造欲

心理学上认为最重要的创造性的心里品质是旺盛的创造欲, 在计算机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精神设计和安排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问题, 在问题情景的创设上下功夫,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所提出的问题要立足于生活实践,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入手, 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为主, 学生就会很认真的学习, 因为她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科目能够解决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 在这一个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得到建立, 创造性的心里品质也能够形成。 例如在C语言中数组概念的引出上, 就可以拿全班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数组, 而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个体比作是数组中元素, 而对应每一位学生的学号就可以被看作是数组元素的下标。 这种存在学生自身的计算机知识, 学生是有较大学习兴趣的。 再比如说, 计算机教师在讲到排序算法时, 可以在课前立足与学生本身设计关于排序算法课程的问题, 具体的问题有:如果对任课教师的认可程度进行一次排名, 作为学生的你用什么方法排呢? 而会有多少种排序方法在学生的思维中? 类似这种问题的设计能够使学生的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 学习兴趣也被提升起来, 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被有效的激发出来, 教师可以以此来将课堂的课题引出, 这极大的增加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 有利于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质量。

2引导解疑, 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 就是要教会其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摒弃原有的教学方式, 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并探索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造性价值。

2.1注意引导与提示

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中, 有很多教师都容易将学生学习的过程的重点放在具体的操作行为上, 在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时过于简单, 通常都是将答案或者解决的办法直接告知学生, 完全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发挥学生的自我想像意识和自我发挥的能力, 最后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 也不自己去动脑筋想问题, 长时间下来, 就会扼杀学生在学习时候的创造性思维发挥。 其实, 很多教师都没有完全意识到,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 当学生针对一些问题产生疑惑的时候, 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点拨和提示, 去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路上思考。 同时, 还要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搭设一座桥梁, 教师先走过这座桥梁, 然后让学生清楚的看见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存在的差异性, 并主动去探究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定规律性。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直接示范和讲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的角度, 这样能给学生带来更加清晰的思路, 让学生有信心去进一步探索。 同时, 还可以将思考问题期间容易走进的误区向学生进行简单的交待, 防止学生离正确的解决思路越来越远。 此外, 还可以让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起到带头作用, 让他们先讲述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这样也能为其他同学带来启发, 更能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2.2注重发散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会说发散思维, 在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性的训练学生的发展思维, 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寻求变异性是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思维方向也是多向性的, 同时也是逆向性的, 具有变通性质的思维内容, 对开拓新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使学生的创造潜力被很好的开发。 灵活多变的程序设计就是计算机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针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其进行思考, 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3打实基础, 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就是广泛而扎实的知识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牢固而扎实的基础知识, 才能够拜托低级的感性思维的束缚, 使自己的思维层次上升高级的理性思维。 在计算机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 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和理论也要较好的掌握, 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呈现合理性的状态。 例如, 学习编程就必须先学好有关的语法、数据类型、各种语句的功能和使用。 初学程序时先要读懂他人的程序, 然后是模仿他人程序的编写, 最后才自己动手编写程序。 计算机学科是建立在其他学科基础之上的, 在程序设计问题中, 学生遇到最多的、最困难的往往是数学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程序问题。 因此, 在教学中, 还应注意学生对相关的、横向知识的掌握, 注重各学科之问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4加强实验, 培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能力

实验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它是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有时就来自具体的实践活动, 加强实验, 训练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 可以采取这样几种做法:a. 让学生在解读他人的程序基础上, 修改和增加程序的功能。 b.让学生调试自己编写的程序, 排除错误, 检查正确性、完整性, 比较不同编程方法的优劣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高级思维过程。 这种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提高认识, 转变思路, 积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材料, 指导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努力去发现矛盾、揭露矛盾、挖掘问题、解决问题, 训练和形成正确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用创造性的思维武装学生的头脑, 并把这种思维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课程在各个学校教学中受到了重视, 由于计算机本身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 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得到开拓, 从而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了培养, 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本文就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付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职业技术, 2009 (6) .

[2]陈友富.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J].职业, 2009 (21) .

[3]易帆.浅谈计算机课程与素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2) .

F公司:云计算创造商业价值 篇11

随着电子商务的火爆,基于互联网的独特经营模式让F公司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作为一家电子商务企业,2011年F公司的订单金额接近20个亿,计划20 12年达到60亿的水平。也使通过“400呼叫中心”进行电话下单的顾客数量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作为核心业务支撑的IT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订单处理、数据管理、分析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压力也陡然增大。作为F公司整个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网站平台和电话销售中心需要强大的IT架构特别是数据库平台来支持。

经过慎重的挑选,F公司最终采用微软数据平台解决方案,以MicrosoftSQL Server为基础来支撑公司的关键业务,保障订单高效、准确的处理,并随时监控库存和物流情况,为客户提供更加优异的购物体验。

满足高速业务成长

F公司的销售平台以网站和“400呼叫中心”为主。网站平台承担了大量的商品展示、介绍以及在线查询功能。而“400呼叫中心”不仅要负责电话订购,还要处理顾客的售后服务。目前F公司日均出单10万左右,两个平台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订单数据、顾客信息以及物流跟踪信息等等,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F公司为顾客承诺了从订单确认到送货的时间,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后台数据库系统在处理效率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业务部门不仅仅看到了订单带来的当前收益,更希望看到这些海量数据背后的价值。比如用户在网站上的浏览习惯,某些货品的销量激增的异常表现,F公司都希望有一个实时、科学的分析汇总,从而指导或优化下一步决策。

针对遇到的业务问题与挑战,F公司希望加速订单处理效率,确保关键任务的无差错运行。为此,F公司的IT部门要部署一个低成本、高效率、易于维护的数据平台。

F公司最终选择了在Windows Server平台上使用微软SQL Server构建数据平台来解决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整个F公司的数据平台系统以sQLServer为核心,配备了多台多核高容量内存的服务器为硬件支撑。每天,SQLServer从上游接收来自网站和“400呼叫中心”的约10万条订单数据,根据业务逻辑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然后流转到下流的仓库和物流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在流转过程中,都会被系统实时的监控分析,以供管理团队决策参考使用。

同时,F公司以微软SQL Server作为企业数据平台,实现了企业关键业务应用的稳健无差错运行。

使用微软数据平台解决方案,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和SQL Server2008 R2数据库可以充分利用硬件服务器的多路多核心CPU和高容量内存所提供的性能优势,将数据处理的效率发挥到最佳水平。

以微软数据平台为支撑,F公司增加了更多的产品展示和搜索功能,顾客在网站搜索所需的产品,可以非常快速的获得产品信息,将顾客的平均下单时间从5分钟缩短到1分钟。

呼叫中心也可以更快的帮助新顾客建立档案,为老顾客提供快捷的购买服务,大幅提升了顾客的满意度。这都得益于微软SQL Server高性能的数据实时处理。

微软数据平台的高性能特性让F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硬件服务器的各种计算资源,将多核心CPU、大容量内存的性能优势发挥出来,快速的处理顾客订单,为顾客提供更优秀的购物体验。

微软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可以获取、存储、处理来自于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很好的整合F公司现有的各种应用,并为未来的需求提供可扩展性。这一平台不仅可以支持来自于网站、呼叫中心的用户信息和订单数据,还可以获取嵌入式手持设备所提供的仓储和物流数据,真正实现业务数据的统一存储和处理。提升运营效率

在传统行业看来,仓储无非是进货出货的简单操作,不是个大问题,几年前的F公司也持类似的看法。直到某一次F公司的一个区域仓库搬家,由于考虑不周,导致了搬家后大量货品不能立即准确上架,后续引发了一系列的物流和订单延迟问题。这个问题让F公司的管理团队意识到了仓储的问题及运营体系的重要性,并期望通过IT的手段提升仓储的运营效率,降低差错率。

最初,收到客户订单后,仓库工作人员会持打印的物品清单在相关货位找到对应物品并分拣、打包等待发送。这种人工方式的操作在初期可以应付订单的分拣处理,但在销量大量增长之后,通过人工和纸质清单进行拣货,就很难避免出现失误的情况,还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进行复检以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随着订单和货品越来越多,F公司希望借助IT的帮助将人工操作数量降到最低,从而提高出货效率。此外,业务的不断增长使F公司需要扩建或是搬迁至地理位置更好的大容量仓库。如果仓库搬迁,人工仓储操作信息和数据极易丢失,难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

在部署微软的数据平台解决方案之后,F公司更新了仓储管理的模式,有原来的人工处理方式改为终端机自动化处理的方式。订单数据、仓储货位信息等不同形式的数据全部可以经过手持嵌入式移动终端进行扫描输入或读取,设备的人性化操作界面降低了仓储员工的工作难度,提升工作效率并避免了人为失误。数据经过终端可以实时的提供给后台数据库,企业的相关业务部门可以随时查看业务运营状况,并根据库存信息向上游生产厂商订货,保障整个企业核心业务的稳健运转。除此之外,F公司的网站、呼叫中心等直接与顾客接触的平台所产生的相关顾客信息和订单、售后服务等信息也全部被微软数据平台获取和处理。

微软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提供的完整功能让F公司可以随时取得网站、呼叫中心、仓储移动设备等数据源提供的业务数据,通过快速的处理生成业务人员可以理解的报表,实时了解业务运行情况。

让计算机教学焕发创造活力 篇1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 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除此以外, 新课标还提出以下基本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3.关照全体学生, 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问题解决, 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 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现代教育思想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实行开放的教学模式,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焕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最明显的例证是:教师必须面对学生无穷无尽、稀奇古怪的各种问题。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创造能力, 让计算机教学焕发创造活力, 我在计算机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中, 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摸索与尝试。

首先, 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学生比较喜欢独立的获取知识, 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我选择的是用Power Point制作幻灯片, 对此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 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创造欲望明显增强。

其次, 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 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时间和上机质量;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 这样就忘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我的实践来看, 一般一节课最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讲解, 其余的时间进行学生的上机实践。

再次, 要特别注意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学生上机时, 我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随时提出的问题, 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解答, 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就说明他已经在动脑筋思考了。此外, 还要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 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 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同时要注意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 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

最后,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动地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我精心设计了一份作业, 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份主题幻灯片, 题材不限, 但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版面设计不拘一格, 文字优美流畅, 色彩搭配美观大方。学生在构思的时候为了准备资料, 主动地上网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 有的使用现代化设备, 比如有些学生用扫描仪扫描自己的照片作为资料;有些学生在文字底下配上背景图片, 但发现文字和背景的色彩对比不太鲜明, 然后反复地改变字体颜色使它和背景的色彩能够搭配协调, 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很多学生主动地来问在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表明了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考, 并且付诸于行动。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实践证明, 计算机教学如果灵活多变, 目的明确且教学内容活泼多样, 会引发学生们的极大热情, 在他们的一些作业中也会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设计技术。不仅如此, 当给他们设计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作业后, 他们是那么专心致志, 乐此不疲, 即使是在较长一些的课间和活动课的时间也申请来上机完成作业。

当然, 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而是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 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就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而言, 主要经历以下过程:教师活动。基本讲解—引导学习—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讲解要点—设计练习。学生活动。笔记心记—自己摸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议—自主创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这一过程要循环进行。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又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 而是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非专业美术教学下一篇:中国共产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