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对动画的影响

2024-08-19

计算机对动画的影响(精选12篇)

计算机对动画的影响 篇1

摘要:动画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 被称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动画从1831年发展至今, 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动画制作方式也从传统的制作方式进入了计算机动画制作的时代。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球计算机动画的变革, 例如, 《侏罗纪》、《冰河世纪》、《阿凡达》都是计算机图形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技术,动画产业,概述,趋势

一、计算机图形技术概述

计算机图形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独立分支已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 计算机图形学已是一门成熟的技术, 成为当代几乎所有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用来加强信息理解和传递的技术和工具。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图形学在图形基础算法、图形软件与图形硬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理论、方法的不断完善, 软件、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也必将越来越广。1962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Ivan.E.Sutherland首次使用了“Computer Graphics”这一术语, 证明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是一个可行且有用的研究领域, 从而确定了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一个崭新的科学分支的地位, 奠定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

二、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加快动画制作的无纸化趋势

动画这种艺术形式自从产生以来, 其发展便一直与人们不断提高的欣赏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从单纯的形象动作演变到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从早期的无声字幕提示到有对白有配乐;从只有黑白两色到彩色图像, 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 从传统的视听方式到全息的4D感官享受。传统的动画制作形式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相对局限性, 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市场的渐渐扩张的需求。“无纸化”制作已经成为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

动画“无纸化”是指整个动画制作流程全部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实现的制作方式, 包括前期的美术设定、分镜头绘制, 中期的原画、动画制作;后期的特效添加等等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无纸化”动画得以实施的工作形式为:“数位板 (压感笔) +计算机+CG相应软件, 具有低成本、小风险、易修改、画面品质精良、输出便捷、易上手等优点,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画产业链条的相关行业, 如影视、娱乐、游戏、展示, 建筑、网络等。

1. 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对于二维动画发展的影响。

由于动画制作有别于真实的表演拍摄, 荧幕前相对于观众的一秒, 对于动画制作人员却意味着一个多人团队细分到24帧画面的辛勤劳动, 动画片的预算是需要精确到每一秒的, 剧本中的每一句台词, 人物附加的一个道具, 甚至人物设定中衣服多出来的一条纹样, 都会成为增加预算增加工作量的因素。由于这样的局限性, 早期的动画形象多趋向极简的造型, 艺术风格也稍显单调。随着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 观众的观赏趣味也被渐渐提高, 之前传统的艺术形式与制作方法也越发难以适应市场要求。传统二维动画的人物动作与场景都是绘制在透明的“赛璐璐”片上的, 绘制的时候需要动画师下笔准确, 其修改起来是较不方便的, 随后进行叠加拍摄, 再将拍摄的底片进行冲印, 最后将冲印好的拷贝剪辑成片。整个过程需要多人长期的磨合协作, 一旦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制作过程产生连带性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造型技术与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渐渐被应用到二维动画的制作流程当中, 目前业内最专业的数位板和压感笔供应商当属总部设在日本的wacom公司, 其产品自研发以来, 一直致力于追求更真实更精准的真实绘画感, 按照不同专业程度的人群提供不同档次价位的产品。其中最为专业的绘图板“影拓”系列面向资深的CG业内人员, 其压感已经做到2048级, 精密灵敏, 手感几乎可以与传统纸上绘画相媲美。具备相应美术功底的人员经过软件学习配合以数位板可以创作出几乎任何美术风格的作品。

由于借助了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 原来需要人工重复绘制的工作可以由计算机运算自动生成, 在矢量二维动画软件中, 人物、景物、道具都可以以“元件”的方式存在, 动画师只需要将不同图形做成元件, 并分类保存在虚拟的“元件库”中, 今后所有涉及到该图形的内容就可以直接从库中调用, 大大节省了时间和预算。

2. 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对于三维动画发展的影响。

计算机动画CG技术 (Computer Graphics) 的应用早已不仅仅局限在“动画片”这个相对狭义的范围内, 而是渗透到更加广泛的影视特效、交互展示、教学培训等诸多方向, 涉及到的行业也包括:电影电视、网络、音像制品、印刷、玩具、服装、电子产品、教育、医疗、军事等等。

1995年11月, 皮克斯公司与迪斯尼公司联合制作的《玩具总动员》在北美上映, 这部完全由计算机制作的动画影片成为了动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是一部耗时4年花费过亿的大投资商业动画长片, 其中每一帧画面制作时间都耗时4至13人工小时不等, 整个团队工作系统由87台双CPU和30台4CPU的Sparc工作站组成, 还有一台Sparc1000服务器。在《玩具总动员》上映 (1995) 之前, 迪斯尼一直是美国动画电影的唯一制作商。而《玩具总动员》的成功推出, 无疑改写了娱乐产业的历史, 好莱坞从此诞生了完整的动画产业。观众们在81分钟的时间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与视觉冲击特效, 而这一切, 竟然全部是由计算机制作的虚拟图像。这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是传统二维动画所无法给予的, 从该部影片获得成功之后, 以皮克斯公司为领军的动画产业开始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动作捕捉技术 (Motion capture) 是由动作捕捉系统识别表演者行动位置, 随即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输出可以在虚拟动画中应用的数据。当数据被计算机识别后, 动画师就在计算机生成的场景中调试动作控制镜头, 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 提高了制作效率, 降低了制作成本, 增强动作的真实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动作捕捉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10年上映的《阿凡达》和2011年上映的《丁丁历险记》这两部大获成功的商业动画长篇, 代表着动作捕捉技术与最顶尖的CG数码艺术的完美融合。《阿凡达》给观众制造出一个近乎完美的虚拟世界, 但却又是如此的真实。按照拍摄比例, 时长160分钟的《阿凡达》每帧画面平均耗费4万个人工小时, 60%内容靠CG (Computer Graphic) 合成, 40%靠演员演绎。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 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 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计算的核心思想, 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这项技术的开发, 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一些制作团队的硬件配置无法承担某些超大运算, 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可以节约成本, 对于项目的预算也能有效控制。

3. 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对于独立动画发展的影响

由于传统商业动画制作所需的成本较高, 需要相当可观的人力、财力。任何投入到制作中的成本总是希望最终会得到收益的, 这就像是一道无形的高门槛, 让许多实力并不雄厚但却非常有创新意识的相对较小的制作团队、独立动画人或在校学生对动画产业望尘莫及, 很难形成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健康发展的形势。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不断发展, 不断完善的动画制作软件和更为便捷, 更为多样化的新型传播媒体无疑为这些独立的动画制作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三、计算机图形技术在动画传播媒介方面带来的革新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接触信息资讯的方式由传统的电视、报纸、出版物、广播、手机通讯等有局限性的传媒方式向更加自由的网络传媒方式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媒介具有相对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性, 随着家庭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利用网络作为传媒方式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是其它媒介所无法达到的, 它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受众可在任何有网络覆盖的地域在第一时间得到其所需资讯。网络传媒是未来传媒的主发展平台。网络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传统动画品牌的推广方式。有趣的作品通过网站媒介很快传播扩散, 给经济实力一般但具有创新开发能力的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虽然依靠网络传播也会产生诸多如版权纠纷的问题, 但总体看来, 终究是利大于弊的。以腾讯动漫网站为例, 其中包括热门动画在线观看、动画表情下载、原创漫画展示、动画名家博客等详尽的分区, 借助网站宣传的不仅有国内外的大型动画企业, 也有动画工作室, 甚至是独立动画创作人, 他们将作品或最新资讯从网站公开发布, 接受网友的欣赏与评论, 通过博客转载与微博转发的形式迅速以网状的形式传播出去。

网络传媒是一种更为精确的传播模式, 在强大的搜索引擎和信息分类筛选的协助下, 定位相应的受众人群并非一件难事。借助网络推广动画产品是高效的, 有的放矢的, 而对于潜在客户方面来说, 在网络上筛选信息也较传统的获取信息方式来的更为快捷更灵活更丰富。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不断开发, 手机也从曾经功能单一的通讯工具演变成集语音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利用3G手机网络传播动画也逐渐成为动画传播媒介中重要一部分。手机动漫指借助动画技术、为漫画添加动态效果和声音配乐, 以手机Meticulous为播放、运营载体, 同时采用FLASH技术制作, 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下载、播放、转发等功能的一种服务,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携性, 可以随时随地观看。

四、计算图形形技术对于动画营销的推动

动画产业的赢利模式需要依靠动画产品的附加价值, 即需要依靠开发动画衍生产品如玩具、服装、文具、食品等产品的销售来获得赢利。开发衍生产品的思路要从策划方案就开始同步进行, 事先不考虑如何形成产业链, 不考虑如何扩大动画片的影响, 最终必定不会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构建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 应该在以品牌为依托, 以原创为动力, 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 重点加强衍生产品开发和动漫产品销售的渠道建设, 逐渐形成一条从电视节目制作—衍生产品开发—营销渠道建设的完整动漫产业运作模式。

随着家庭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 电子产品软硬件的不断升级, 网络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市场对于不同形式的动画产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 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动画片本身。比如动漫游戏、地产类多媒体、建筑动画漫游、教学模拟、博物馆虚拟展厅、娱乐互动、4D电影、大型场馆激光动画表演等, 针对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 为其量身定制动画产品。在开发实体衍生产品方面, 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与工作效率。三维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 打破了二维动画的局限, 让衍生产品从平面到立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设计人员与模型师会共同完成人物、道具的立体模型, 包括详尽的转面细节, 然而这样的立体模型不但是动画片中的角色, 更是开发衍生产品的模板。以2010年皮克斯公司的《玩具总动员3》为例, 其衍生相关产品包括玩具、家具、滑板、计算器等。据Panjiva贸易公司的统计, 在2010年内的40部重磅大片中, 《玩具3》的衍生产品销量高居第一。

我国上世纪60年代, 被誉为中国动画黄金时代涌现出的许多动画片, 在画面效果与艺术造诣上获得了世界的肯定, 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那些深入人心的动漫形象身上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但是在作品成功公映之后, 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似乎戛然而止。与美国、日本等动画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们在衍生产品开发上做的远远不够。

五、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对民族动画的推动和发展

2012年1月11日, 上影集团用3D技术全新包装《大闹天宫》3D版本即将横空出世, 旨在“激活经典”, 成为新时代华语动画电影的一根“定海神针”。在不改变原作的基础上呈现三维立体效果, 画面高宽比也由4:3转为16:9, 这意味着大量的场景需要进行添加绘制, 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这绝不仅仅是对于经典的重复翻拍, 而是最先进的计算机图形技术与传统经典完美结合后带来的全新演绎, 这是大胆的创新, 有魄力的改革。

将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与CG技术相结合, 是近年来动画行业内的热点研究课题。随着数码绘画产品性能的提升, 各种二维、三维CG软件的的更新和动画创作人员的不断探索, 传统水墨画、民间剪纸、民间皮影、民间雕刻等古老的艺术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以CG水墨动画为例, 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创作出来的水墨动画较传统水墨动画来说, 更富有灵动的空间感, 并且有效节约了制作成本, 为水墨动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品牌拓宽市场扩大生产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 动画产业从产生到发展再到基本成形, 每个阶段都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 自从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壮大且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来, 动画产业也进入到一个高速多元的发展阶段。计算机图形技术的每一次革新取得的成就必定会对动画产业造成突破性的影响。动画产业的从业者, 一方面要时时关注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所处行业的专业技能, 将二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从而更好的推进动画产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援军.计算机图形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孙立军, 俞剑红.中国动画产业年报 (2008-2009) 京华出版社, 2011

[3].卢斌.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 (201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计算机对动画的影响 篇2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动画片以其儿童化的画面、音乐、言语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其思维是“泛灵”式的,情节的演进也遵循着儿童的逻辑。动画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语言和思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快的发展,动画片的制作日益精良。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儿童把看动画片作为课外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动画片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对儿童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影响。

一、动画片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动画片不仅能扩散幼儿的词汇量,为孩子提供形象化的语言,训练孩子的倾听技能.孩子们通过看动画片,然后进行交流;又在交流中整理片段,他们都能与同伴讲述故事内容,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能大胆地说,集中精力,毫无拘束的和自己的同伴将有趣的画面内容与大家分享。但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单纯地学说并不能让幼儿乐说,对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促进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不单让孩子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故事情节的内容,可以激发他表达新的意思,从而乐说。家长鼓励孩子当个小作家,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或自编,还可将身边的事加入创作中,这样特别能激起孩子说的兴趣。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运用了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能力,而这些是孩子语言的基础。不仅能使幼儿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二、动画片对于幼儿思维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从动画片的内容、形象等方面来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从内容上来看,动画片就准确的抓住了这一点,主题比较鲜明,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故事,动故事一般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对儿童想像力的开发非常自然,又为儿童所乐于接受,还可以帮助儿童离开现实状况,忘记不愉快的经验。而动画片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总有一场大小、强烈之战,结果也总是以小制大,以弱胜强。儿童作为弱势生命体,很容易对此发生兴趣。他们热衷于幻想的世界,那些与现实生活不一样的故事,比真实的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这就比较符合孩子的思维发展,在无意识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对于儿童思维结构的建构、逻辑框架的确立是非常有益的。

而动画片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从宇宙、到科技、军事,再到人伦、艺术,无所不涉,各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原理都以一种动画的形式走入儿童的心里。例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它就以让孩子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掌握了大量的

知识,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从孩子蹒跚学步开始,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对人和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也越来越大。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儿童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动,易为儿童接受,印象深刻。

2、从形象的角度来看,动画片的主角比较固定,性格特点比较典型,其行为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它往往是以生活中的某种事物为原型,但又不受到原型的限制,通过删改减、变形、夸张而重新塑造出来的全新的形象。而有的卡通形象则是组合式的,是用几种原型的某些部分组合而成的;有的是融合式的,即消解各原型的形态结构,融合其功能属性塑造而成的,符合幼儿的特征,孩子们既容易接受又有兴趣接受。

孩子的思维在初期的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对于面前这个世界,会比成人更多地采取同化的手段来把握。对于孩子们来说,事物是什么样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对于自己的意义。因此,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为了某种功能的获得可以不惜改变事物的真实样子。而卡通正好迎合了孩子们的这种需要,为了能飞行,人可以长上翅膀;为了获取胜利,英雄可以拥有神奇的武器;各种动物可以具有人的神态表情和意愿等等。动画片的视觉造型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使孩子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形式变化感和自由感,从中获取无穷的乐趣。

3、从感官刺激上来看,孩子对色彩和声音有着天生的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

孩子们处于发育的早期,他们的`感官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刺激。这些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刺激既是孩子感官生理发育成熟的外在条件,也是其思维发展的原始材料积累。视觉和听觉的成熟水平和敏锐程度密切关系到人的思维能力高低。在儿童时期接受良好的感官训练是日后智力发展的基础。今天的动画片在艺术形式上确实能融视、听、动觉于一体,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浓缩的方式给儿童的感官以有效的刺激。并以其儿童化的画面、音乐、言语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可以说,卡通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处处散发着天真可爱的浪漫气息,不仅顺理成章地被孩子接受,就是对于成人,它也有不可阻挡的魅力。当儿童的眼睛着迷地停驻于卡通的那一刹那,我们可以看见两者的童真完满地契合。

4、从表达方式来看,滑稽、幽默的表达方式也是儿童动画片的基本要素之一,孩子受动画片的耳濡目染,就算学不会创造幽默,至少也可以学会欣赏幽默。

午餐之后,我们偶尔会让孩子看一会儿动画片。说来也怪,只要一打开动画片,他们马上就会安静下来. 由此可见动画片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电视(电影)节目. 观看动画片可以使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幼儿时期有80%的信息是通过视听途径获得的。动画片所提供的音像不仅有利于孩子获得多种信息,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使孩子获得许多间接经验。

但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动画片实在太多了,有些是适合幼儿看的,值的让幼儿看看,但也有些则不是适合幼儿看的,于是我们就面临着怎么做抉择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限制孩子观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比如,含有残酷场面、惊险动作、战争、结伙凶杀、拳击等内容的动画片,应尽量限制儿童观看。

2、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可以调节或减缓暴力内容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告诉孩子,现实生活中的暴力并不像动画片中表现得那样普遍,而且,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通常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暴力并不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等等。

3、有选择的观看一些优秀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例如《小虎还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米奇妙妙屋》等

4、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

离开了动画片的日子,孩子依然可以快乐生活,这绝不是否认动画片对儿童成长的积极意义,只要家长不要将动画片作为孩子的唯一玩伴,否则无论选择多么精细、科学,它给儿童成长的心灵营养也是有限的,不全面的。

动画片对幼儿情感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幼儿;情感;动画片;措施

引言:动画是集绘画、动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1] 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的第一部电影《铁扇公主》,下发到东南亚、日本等地区,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为中国国际动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动画与幼儿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动画片是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的伙伴,父母应该了解动画的重要性,明白动画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

一、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感是人们对一定的事物、事件能否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易变性。

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经常会随着动画片中主人公的情感起落,自己做出相应的反应。由于孩子的情绪多变,往往受到外界环境、人物或事物、动画内容和情境的影响,所以父母要正确引导幼儿,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多让幼儿接触积极向上的动画内容,让孩子学习正确的事情,不要让孩子接触过多的负面内容,比如:校园暴力,打架,骂人等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动画内容。

(二)易感性。

由于孩子的个性不成熟,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高,模仿能力强,所以情感容易被暗示和感染。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幼儿在放学后或做完作业时放松心情必选的一个动画片节目。2013年,一则新闻报道出,在江苏省东海市,由于孩子效仿动画片中灰太狼吃羊肉的情节,两个孩子被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焚烧,结果导致哥哥浑身40%特重度烧伤,弟弟浑身80%以上特重度烧伤。可以看出,卡通暴力的影响将反映在幼儿身上。在学龄前儿童时期,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在看动画片时会从中学到很多新的语言和行为,但是,幼儿区分这些信息的能力又特别差,对该行为以及会产生哪些后果,都不加思索,只是盲目的模仿,因此可能會做出一些让家长痛心疾首的事,甚至是让孩子长大以后后悔莫及的事。所以幼儿的易感性也使得动画片很容易影响孩子,父母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指引,防止孩子做出伤害自身或他人的事情。

(三)儿童的社会情感在幼儿期也有明显特点。

幼儿的道德意识、审美意识在婴儿期开始发展。在此期间,孩子对知识和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渴望。幼儿在电视里主角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想法、和言语的直接影响下,会潜移默化把自己也假设成主人公形象,所以当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动画片中涉及到的大自然,周围环境,以及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都会让儿童在欣赏这些事物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动画在儿童的社会情感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研究表明,那些在动画中显示的积极的事情对幼儿有深刻的影响,在看完动画后,那些看过动画片的幼儿会比未看过动画片的幼儿显示出更多的乐于帮助他人、相互合作的行为[3]。

二、动画片对幼儿情感的影响。

(一)动画片对幼儿情感的积极影响。

1.动画片中多彩的画面有利于幼儿认识许多事物,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审美标准和对美感的认识。当幼儿看到多彩的画面时,可以认识到很多东西,比如: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后孩子会知道羊是白色的,狼是灰色的,草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了解到炸弹长什么样,以及它有多危险等知识。

2动画片中简单的语言有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通过华丽的动画语言,有益于儿童积极参与智力活动,引发儿童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儿童理性意识的发展。当孩子通过动画了解到如何与其他孩子交往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矛盾时,孩子会下意识的模仿,这样有利于孩子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幼儿有对知识和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当幼儿观看动画时会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3.幼儿根据不同的情节会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有利于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正义感,也有利于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当动画片播到见义勇为的情节时,父母应引导幼儿对该行为进行思考,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帮助他人时要考虑到自身情况,不能因为一时的情急、冲动而让自己也陷入到危险之中。

(二)动画片对幼儿情感的消极影响。

1.动画片中含有各种暴力行为可能会导致儿童暴力,导致恐惧的出现。比如,熊出没的光头强用电锯和枪追两头熊,孩子或许会模仿这种行为,造成暴力事件。动画片中污秽的词语可能会对幼儿的言语受到不良影响。比如,动画片中包含有“你去死吧”等等词语,幼儿通过模仿会对周围人进行“破坏性实验”。

2.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运动对这一时期的儿童十分重要,有的孩子沉迷于看动画片,不肯进行运动,结果造成身体肥胖,身体素质下降,走几步路就累,缺乏了幼儿应该有的活力,而且观看过多的动画片可能会造成儿童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视线。

三、如何处理动画片对幼儿情感的影响。

(一)时代在变迁,制作动画片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动画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方式,家长在为儿童选择动画片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可以尝试脱离以往电视的条条框框,选择让幼儿阅读漫画,这样既可以满足孩子的欲望,也可以让孩子离开电视机,增加孩子思考的机会。

(二)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动画。家长或教师的在选择动画时要选择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动画,让儿童在观看动画的时候多思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谈论动画。研究表明:当孩子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动画片中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儿童在交往能力方面的发展。[4]

(三)严格控制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要控制孩子的观看时间,以防孩子沉迷于动画片,为了看动画片而饮食不规律,最终导致营养不良。家长可以制定一张时间表,比如:吃完饭后可以看半小时,做完作业后可以看半小时,以及帮父母做家务可以看半小时。这样既可以控制幼儿观看动画的时间量,还可以让孩子正常吃饭,做作业,避免孩子产生营养不良或视力下降等问题。

(四)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不同,所以对于同一动画家长可能从幼儿口中得出不同的答案。年幼的孩子只能够感受动画,对动画内容的表述不够准确,稍大的孩子抽象思维已经开始发展,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在观看动画片后发挥想象,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述能力,让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阳君杰.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的艺术特征比较[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4(14).

[2]于江.中国动画的创新及发展[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 5(4).

[3]孟博.动画片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对策[J].科教文汇, 2015(3).

计算机对动画的影响 篇4

1.1 动画场景的概念

动画场景是动画电影剧情展开的空间、时间环境, 是动画角色活动的舞台, 指动画片中除动画角色造型以外的一切物的造型。包括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室内外结合、道具设计等等。

1.2 动画电影场景的风格

动画电影场景可以分为纪实风格、奇幻风格、卡通风格、实验风格。动画场景的美术风格, 受到了传统文化、地域特征、自然风情、时代背景、民族特色等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时代的美术思潮也会对动画场景设计的美术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1.2.1 纪实风格

纪实风格是对现实生活场景中相对固定的、符合自然规律及人们日常心理习惯的真实还原, 能够最大程度的表现当地的地域风貌、人文景观、气候环境。土、沙、石、木、水、金属、布料等这些质感的表现非常真实丰富细致, 场景中的比例关系, 透视关系一定要正确, 色彩、光影的处理要符合真实的光色环境、光学规律, 比如天空是蓝的, 云是白的, 草是绿的, 具有强烈的亲和感和真实感。

1.2.2 奇幻风格

和纪实风格相反, 非现实的, 超乎自然规律、人们日常心理习惯与想象的风格。奇特、幻想、夸张、独特、新颖的场景道具造型设计是奇幻风格的重点。无论是造型、材质、比例还是色彩光影, 新颖大胆、打破常规, 超出人们的欣赏习惯。

1.2.3 卡通风格

卡通风格将生活中具体的场景物象进行高度的概括、简化、夸张, 归纳使其具有一定的返璞归真秩序感。造型上属于清新、单纯, 甜美可爱、幽默类型。色彩设定比较单一, 一般采用大色块处理。

1.2.4 实验风格

实验风格和电影电视动画上播出的动画美术风格不同, 一般都是由动画大师, 动画工作室, 动画专业学生来独立制作的小型动画片。商业价值相对较小, 艺术价值较高, 属于创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的表达, 风格多样化, 带有探索性质。属于非主流动画。

2 动画电影场景风格的确立

动画电影场景风格的确立是建立在对剧本、角色的掌握基础上的, 需要通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实现。

2.1 研读剧本

场景设计的依据来源于剧本创作, 在设计场景之前要熟知剧本内容, 充分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地域环境、民族特点, 根据剧本来制作相应的情境, 提供动画角色活动的舞台, 推动剧情发展。

2.2 确定风格类型

场景设计首先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表现自己的艺术特色, 无论是纪实、奇幻、卡通、实验, 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风情风貌的展示, 选择何种风格, 取决于导演的创作理念和情感表达。在确定风格类型后, 电影的每个段落、每个场景、每个镜头都要符合这个风格特点, 确定好造型、色彩的统一基调, 让全剧的风格达到一致。

2.3 动画场景的实现

动画场景的实现, 在二维方面, 可以使用手绘板在二维软件中进行绘制。在三维方面, 通过建模、贴图、渲染等手段进行实现。

3 动画场景美术风格对影片影响

3.1 场景美术风格对动画电影的重要性

场景中的色彩、光影及色彩情感都影响了动画风格的塑造。高纯度高饱和度的色彩鲜艳激烈, 对比鲜明, 充满激情。明亮清淡的色调温婉舒适, 柔和清新, 犹如清风拂面, 令人身心惬意。朴素平实的色调文雅可爱、亲切简练。不同的色彩情感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性格, 令人产生视觉上的愉悦, 强调了不同的美术风格的特征。

纪实风格、奇幻风格、卡通风格、实验风格这些美术风格种类也决定了动画影片的美术风格种类, 多元化场景美术风格的并存, 才带给我们不同的动画影片的视觉体验。通过美术风格带给人的视觉表现力来吸引打动观众, 而场景的美术风格的施展, 场景造型的独特表现力, 赋予人们对动画片的想象空间和审美空间。从场景美术风格上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与观众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3.2 场景的美术风格对影片主题的表达

影片主题由导演从多个方面共同阐述, 场景的美术风格便是其中的一方面。影片所宣扬的真善美, 也需要场景风格的支持。

森林文化是宫崎骏影片很重要的一个主题。日本的大部分国土被森林覆盖, 树木是日本人接触最多的自然物种, 对树木的思考和探究使人们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以写实风格见长的宫崎骏, 在场景设计中, 从构图、光影、造型等各方面来塑造森林场景, 在他的作品中, 森林、大树的场景画面无处不在。通过森林、树木的写实风格来表达影片的森林文化的主题。

3.3 场景的美术风格对导演主旨的表达

导演个人美术风格的确立, 是在同质化商业动画电影大潮中保证票房的关键。在日式风格“千人一面”的大潮下, 宫崎骏大师确定了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他一直宣扬环保, 爱护自然, 展现小孩子的纯真可爱, 把复杂的真实的场景进行宫式风格的提炼简化, 虽然是纪实风格, 却透露出浓浓的奇幻浪漫情怀。

导演的影片风格和创意主要通过场景的美术风格形式来进行表达。场景美术风格的确定能最快地、最准确地传达导演主旨, 内心世界和情感。而观众们通过场景的美术风格, 能够更好的体会到影片的主题, 在感受影片带来的快乐、兴奋、悲伤、痛苦、焦躁、苦闷、忐忑、不安等等复杂情绪的同时, 去接受导演通过影片所倡导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并且使观众沉浸在丰富生动的视觉效果中, 体验到动画片的魅力和乐趣。

4 经典动画电影案例中场景风格对影片产生影响的个案分析

4.1 场景美术风格直接影响动画的艺术风格

在动画片中, 场景设计占据了除角色造型以外的所有画面, 为动画角色的表演提供服务。要交代清楚影片发生的时间, 地点等, 结合影片的总体风格进行设计, 动画角色的表演提供合适的场地, 所以场景设计对整个影片的视觉美术风格的设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同时也影响了角色造型的风格创作。场景风格的选择和具体设计, 决定了动画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 并决定了动画片的氛围、空间、光线、效果、镜头语言等。动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准很大程度取决于场景的设计风格。

4.2《千与千寻》的场景风格对影片影响

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 讲述了一个十岁的平凡的日本小女孩的成长故事, 这个叫千寻的小女孩与父母误入欲望之地, 父母由于禁不住诱惑而变成了猪, 千寻也失去了自己的名字, 游离在原本的世界之外。千寻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 救出爸爸妈妈, 消除魔法, 回归原本的世界。

《千与千寻》的场景设计非常精美, 主要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江户东京建筑园, 里面的油屋就是建筑园里的洗澡堂, 锅炉房是建筑园里的文具店。片中自然景观绘制非常精细, 虽然是按照纪实风格来绘制, 但是充满了想象力的简洁线条却非常单纯可爱。这是一个虚拟的神话故事, 宫崎骏为了能够感动观众, 引发共鸣, 拉近动画场景与观众对事物主观认识上的距离感, 所以在场景上, 采用了纪实风格进行设计。一草一木都是按照真实的比例色彩来绘制, 却仿佛被赋予了灵性, 微微拂面的清风、清冽透彻的流水、千变万化的云朵以及生机盎然的绿草地, 诡异的石像, 还有在大海中行驶的火车, 一切看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 却细致入微的让人也觉得那么真实, 仿佛可以身临其境一般。

4.3《疯狂原始人》的场景风格对影片影响

梦工厂出品的《疯狂原始人》讲述的是一个逃亡的故事, 洞穴一家人遇到了个文明人, 得知自己居住之地将要被天崩地裂的毁灭, 于是洞穴一家人开始和文明人结伴逃往高耸入云的希望之地, 而在逃亡过程中, 原始与文明、固执与改变进行碰撞出种种的故事和笑料。故事内容并不算新颖, 而它胜在奇幻风格带给人们的视觉饕餮盛宴。

在场景造型上, 采用了混搭设计, 将人们所熟悉的造型进行了种种嫁接搭配, 玉米森林、玉米棒烟花、沼泽地、水晶山、珊瑚群、未来世界, 这些都是现实中所不存在的场景, 但是里面各种元素却是真实生活中存在的, 将这些真实元素重新混搭, 赋予它们新的功能, 这使场景保持了一个人们所熟悉的感觉, 却丰富了视觉。在色彩上, 采用高纯度多种色彩搭配, 场景和角色造型都采用丰富的细节色彩, 为了防止色彩混乱, 由一个黄蓝绿三个主色调, 带领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辅助色创建一个色彩系统。比如土黄色搭配深蓝色, 高饱和度的黄色搭配绿色, 紫红色、蓝色。高饱和度红色搭配绿色。

场景上的奇思妙想勾勒出一个奇异的故事, 把人们带入一个梦幻境地。使影片的整体风格充满了奇幻色彩。

4.4《星际宝贝》的场景风格对影片影响

《星际宝贝》为迪斯尼公司的力作, 讲述的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莉萝收养了一只奇怪的蓝色小狗史迪仔后发生的故事。

《星际宝贝》造型简洁夸张, 具有趣味性, 线条一般为圆线条柔美为主, 可爱甜蜜。色彩明亮绚丽鲜艳、高度概括、单纯、整体。高饱和度的橙色搭配蓝色, 高纯度的红色搭配鲜艳的绿色, 色块简单, 却互相冲撞, 刺激人们的视觉

这种简洁单纯的场景设计也直接影响了影片风格, 使整个影片呈现出卡通风格色彩。

动画作为人类文化形式的一种, 在其发展过程中, 场景的表现形式和美术风格也在不断地更新变换着, 以此满足不同受众苛刻的感官系统。制作者不能一味地借鉴模仿现有的美术风格, 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合影片整体风格

创造出新的形式, 带给观众全新的感触。只有不断地创新, 动画艺术才会不断发展和提高, 并延续下去。这是动画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与职责。

参考文献

[1]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海洋出版社, 2005, 7.

[2]孙立军.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5, 7.

[3]王洪江, 陈贤浩.动画场景设计.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5.

计算机对动画的影响 篇5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摘要:色彩是动画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它赋予了动画画面丰富的视觉感受,也是动画中情感信息最直接的传递者。本文着眼于《大闹天宫》与《山水情》中的动画色彩语言,深入挖掘其独特的色彩表达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渊源,探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动画色彩语言体系。

关键词:动画色彩;借鉴传承;民族文化

色彩是观众对于动画作品最直接的体验,它能够使内在的精神世界外化成为可视的形象语言。从最初的黑白无声动画片到现在的3D立体彩色动画片,动画色彩经历了不断探索、累积、发展和变迁的过程,形成了如今千千万万、形形色色不同的色彩风格。而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是根植于我们血脉中的民族基因,它在无形之中引导着中国人民的色彩审美倾向,对当代中国动画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从黑白的《铁扇公主》到彩色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从装饰风格的《骄傲的将军》到水墨风格的《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色彩一直都在从民间传统艺术中吸取养分,并创造出数不胜数的动画艺术精品。本文试图以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与《山水情》两种不同的画面色彩风格为例,探求隐藏在中国动画用色背后的文化基因。

一、《大闹天宫》中儒家思想对动画色彩的主导

动画《大闹天宫》的色彩风格来自于中国画工笔重彩色彩体系所演变而成的装饰风格。其色彩的特点是鲜艳明快、浓郁厚重,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画面喜爱使用高纯度原色,追求强烈的色彩视觉观感。《大闹天宫》中常用蓝、白、红、黑、黄这五种颜色,使用这些颜色为画面的主色调其根源来自中国儒家思想的“五色”学说。

“五色”最早指的是青、白、赤、黑、黄这五种颜色,它来自“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人对天地万物随四季变迁的过程进行总结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体系。而后经过代代传承,于儒家思想中“五色”被确立成为了“正五色”,寓意为高贵正统的颜色。同时儒家思想也把不纯净的颜色归为间色,意为地位比较低的色彩。一般认知的五间色是绿、红、碧、紫、骝黄。

“五正色”的儒家学说本意是在于强化三纲五常、人伦教化,以期从侧面在思想上影响和约束中国人的阶级观念,然而这套色彩理论却意想不到地对古人的日常生活用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礼记》卷二十九有记载“士不织衣、无君者不贰采。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这句话记载的是当时文人志士在日常穿着上的规定,具体是上衣要用正色、下裳要用间色,以此举表示上尊下卑的阶级关系。《论语》中也有记载,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履邦家者。”这句话主要表达了孔子对于阶级属性的`看法,他认为人要做到长幼有序、尊卑有别,间色不能抢夺正色锋芒,民间音乐不能扰乱宫廷音乐。这些儒家的伦理纲常在约束着人们生活作息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色彩观念。“五色”的色彩文化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审美中的本源之色。

二、《山水情》中道家思想对动画色彩的颠覆

动画《山水情》中色彩以黑白为主、辅以少量淡色彩,是一种不为物役、不被法拘、清新自然的色彩风格。这种用色风格受到中国文人画的影响,是一种不以完整真实再现对象为目的,追求领悟绘画对象内在精髓的设色风格。在《山水情》的动画语言中,我们很难感受到传统意义上的色彩信息。它既不像早期黑白动画利用光影的效果来组织画面,也不像现在流行的全彩动画通过五彩斑斓的配色产生视觉刺激。它的用色质朴凝练、洒脱豪迈,更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娓娓地叙述晦涩难懂的诗句。这种气势恢宏、天马行空的色彩观念其根源来自中国道家思想的“色彩取消论”。

道家的这种“色彩取消论”可以说对中国色彩文化有着颠覆性的意义,它和儒家拘束性的色彩理念不同,道家讲究的是不为浮表现象所蒙蔽,把色彩从感官刺激的层次回归到精神养颐的境界。中国许多经典的动画也借鉴了这种黑白色彩风格。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影片,在色彩上选择了水墨这种最简洁的色彩语言。相对于色彩缤纷的动画色彩,单纯的水墨色彩组成,更易营造出自然和谐的画面美感。整个画面色彩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了描绘对象的精气神,充分展现了道家色彩理念中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色彩主张。

三、《大闹天宫》与《山水情》的色彩语言比较

《大闹天宫》与《山水情》都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施色浓重艳丽,色彩风格追求“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写实主义。《山水情》的色彩表现则与之截然相反,它主观地抛弃了世间万物原本固有的色彩和形态,以简单纯朴的色彩观念唯心地阐释大千世界的精神本质,让整个画面显得缥缈而诗意。

探析动画片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篇6

幼儿期指的是3~6、7岁时期,也指学龄前期,这时期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园阶段,研究动画片对这一时期的幼儿的影响,必须了解这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动画片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在语言的发展方面,是一生中词汇增加速度最快的时期,语言的连贯性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好,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还伴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此阶段利用语言与人交流已没有障碍。动画片的语言形象生动,对这一阶段的幼儿影响很大,大部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模仿动画片中角色的语言,因此,动画片语言也尤为引起家长的关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没有任何的暴力、粗口,虽然是狼与羊儿的故事,但是在故事中羊儿们与灰太狼也只是智力上的较量,没有任何血腥的镜头,不像央视之前播过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就因为情节中有粗口、暴力、血腥而遭到一些家长的声讨与投诉,以至于该片停播。《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种只讲青青草原上羊儿们的简单幸福生活的动画片让家长们十分放心,不必害怕这部动画片会玷污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二、动画片对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影响

学龄前幼儿的注意仍以被动注意占优势,注意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因此只有被动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动形象时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画面就具备这种特点,场景画面简单,人物线条明快,色彩鲜明亮眼,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氛围,让幼儿仿若置身画面中,因此最能引起学龄前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从这点来看,内容健康、人物活泼、视觉效果好的动画片不失为幼儿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动画片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

在情绪的发展方面,幼儿的情绪体验非常丰富,成人能体验到的情绪,学前期幼儿基本上已能体验到,如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紧张、害怕等,而且很容易表现在外显行为上,不象成人那样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节简单又各自独立,易于为幼儿理解。每一集都是灰太狼抓羊失败的结局,过程中虽然会使幼儿体验到紧张、害怕的情绪,但不会产生焦虑与恐惧的过激反应,并且常常以小灰灰的经典台词“爸爸飞了”来结尾,也易于让幼儿产生战胜灰太狼的成功情绪体验。

四、动画片对幼儿性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性心理发展方面,学前期幼儿是幼儿发展性别认同和形成性别社会规范行为的关键时期,此期幼儿主要通过选择玩具和日常活动内容来反映性别角色。男生在玩具上多选择刀、枪、剑、汽车、坦克等显示“男子汉”气概的玩具,游戏和日常活动也多扮演见义勇为、拔刀相助、“爸爸”、“英雄”等角色。女生在玩具上多选择布娃娃、小动物等显示文静、爱心的玩具,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也多扮演“妈妈”、“公主”、被保护对象等角色。4岁以前这种游戏和日常活动中性别的差异尚不明显,5-7岁已逐渐显示出差异来,在活动中也可表现为按性别不同而进行不同的活动内容。而真正的性别差异要到少年期乃至青少年期以后才会出现。在此时期,性别角色混乱或性别识别障碍就表现为男孩女性化或“娘娘腔”,女孩男性化或“假小子”,仔细辨别幼儿的性别角色并加以正确引导,对日后性心理正常发展,避免出现性心理障碍如同性恋、易性癖等都将有积极的意义。《喜羊羊与灰太狼》角色性别认定明确,机智勇敢的喜羊羊、温柔爱美的美羊羊、健壮鲁莽的沸羊羊、爱吃贪睡的懒羊羊、善良努力的暖羊羊、聪明畏妻的灰太狼等等。这些性格明朗的角色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也易于家长对幼儿性格教育和养成。

作为百年来国产动画片的代表作,《喜羊羊与灰太狼》体现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首先为成年受众接受,其后通过成年受众开放给幼儿,并成为亲子关系的交流纽带。当然,这部动画片还包含了一些成年人的因素,因而在观看过程中,需要家长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以期产生更好的影响。

项目资助: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10022)。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段向琼.幼儿园5-6岁儿童动画片喜好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王振宇.学前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4]杨丽珠.儿童心理学纲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5]皮亚杰,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深圳: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1981.

(作者简介:张锦霞,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现就职于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中心校。)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篇7

一、媒介:动画暴力镜头的传播者

暴力与色情一直是大众传媒研究的重点, 但对于暴力的关注度远远低于色情。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于暴力的定义并不明确, 另一方面是由于暴力被过度“包装”, 打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旗号, 堂而皇之地进入儿童的世界。本文从媒介分析的角度出发, 着重分析暴力因子如何借助媒介的外衣在我国大行其道。

格伯纳认为“以公然的武力对他人或自身, 或者违背他人的意愿, 带来伤害或者死亡痛苦的强迫性行为”[1]。不可否认的是, “自人类诞生起, 暴力元素就运用而生。”暴力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在动画片中通常采取符合人类普世价值观“正义暴力战胜非正义暴力”的方式, 去表达和传递正义, 表达人们心中所希望的愿望, 甚至有时候人们为了赞扬正义获胜, 采用“仰望和崇尚暴力”讲述及拍摄方式。《喜羊羊与灰太狼》讲述的是羊群为保护种族安危与灰太狼、红太狼作斗争的故事。在两种势力群体相互较量时, 势必会借助暴力的元素, 例如“火架烤羊”、“锅底爆头”等, 这些暴力行为已成为此部动画片的标志性“暴力动作”。儿童在观看此动画片时, 如若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 影像中传达出的“暴力画面”很容易对其视觉和听觉造成冲击, 很可能在相似的情景和场合中对其中的暴力行为进行无意识模仿。

立足于动画片受众主体这一特殊性, 媒介应如何传达影像中的暴力行为, 如何从暴力角度客观看待儿童世界, 使媒介通过动画影像传递给儿童优秀的民族文化, 传播“真”、“善”、“美”以及爱、感恩、文明, 而不是通过媒介进行粗制滥造、以经济利益为重的粗俗、暴力过度的动画片, 更不能在媒介领域给暴力打开绿色通道。

二、格伯纳“涵化理论”与媒介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 大众传媒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 媒介通过影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加工、传达给观众一个极具相似的理念, 这种理念的传达, 通常需要辩证地看待。从李普曼“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2]的观点上来看, 媒介作为大众传播介质, 它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更偏向于脑海图景的部分, 但受众通常会忽略现实本身的存在。基于以上两点, 考虑到当前动画片受众——儿童地位的特殊性, 我们不得不对当前媒介如何传播动画片、传播怎样的动画内容, 进行一个新的拷问。“格伯纳涵化理论”表明, 媒介具有传递某种观念并且改变观念的力量。就动画片来说, 儿童短时期观看暴力动画片, 会激发起他们无限的好奇心和模仿欲, 他们会在特定相似的情境中去无意模仿暴力行为;长期观看暴力动画片则会导致其暴力倾向, 改变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并且有可能危害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从世界动画发展史来看, 日本、美国应当属于动画创作较成熟的国家, 在经济与文化的促使下, 已形成独具风格的动画体系, 在处理动画暴力方面, 有其一整套完备的解决措施。例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篇奖”的《超能陆战队》中, 小宏为了向教授报仇, 一时失去理智, 但最终听从了朋友的劝阻, 使用法律武器抓住了教授。而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中, 小马哥为了替兄弟报仇, 不顾及法律秩序与他人安危, 按照自己的意愿公开使用暴力手段进行抗击, 这种暴力行径的展现, 无疑是对国家法治的蔑视。如果, 当下的儿童受这种思维的熏陶, 都将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把国家法治抛在脑后, 那么社会将面临极其混乱的境遇。除此之外, 观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两兄弟被玩伴模仿“绑架烤羊”的事件已经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事件发生之后的反思还应该继续, 受伤害的两兄弟的遭遇也应该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

三、从媒介的角度, 弱化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发展, 关系到祖国未来发展的昌盛与否。“少年强, 则国强”, 为此, 我们必须关注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对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消极因素。随着电视媒介与网络媒介的发展, 一方面给动画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能的平台, 动画市场也不乏出现鱼龙混杂、粗制滥造的动画, 使得中国动画超越了日本, 成为第一生产大国, 但只是书“数”的突变而不是“质”的较量;另一方面, 媒介种类的扩大以及动画产品的增多, 儿童在接触动画的方式以及数量上都变得十分便利。如果媒介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儿童势必会将鱼龙混杂的动画内容, 不加分辨的灌输到自己观念里, 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根据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来看:“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物或意见的具体看法, 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 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 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3]首先, 明确动画暴力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通过媒介议程设置理论, 来弱化这一影响。例如, 把含有大量暴力元素的动画片放在非黄金时段播放, 避免儿童长时间, 大量的接触到这种类型的动画片。

其次, 媒介通过影像传达出来的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观众产生共鸣, 并且潜移默化的改变原有观念。对于大众媒介上播出的动画片来说, 并且立足于受众的特殊性, 一方面媒介要充当把关人的角色, 另一方面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样对于辨别是非能力薄弱的儿童来说, 才能在动画片泛滥的时代不迷失自己。

四、结语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动画创作者, 动画市场迷失了本着传承“真、善、美”的创作方式, 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 却忽略了对动画受众人群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不能说, 动画暴力画面是导致大多数儿童产生暴力行为的唯一原因, 但是暴力动画对儿童产生的暴力倾向有一定的影响。动画暴力造成的伤害是多方面的, 而媒介作为重要的传播介质, 有其自身属性的重要性。怎么样将我国动画市场发展现状和受众自身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是赋予媒介的新任务。

摘要:后工业时代大众传媒迅速崛起, 媒介作为动画片的主要载体, 通过电视、网络大量传播。动画片是儿童集“消遣, 娱乐, 学习”的重要方式, 同时家长也把其视为安抚孩子的“工具”。从当今热映的动画片来看, 动画内容缺乏教导孩子拥有“真”、“善”、“美”以及感恩、文明的心, 取而代之的是“暴力行为”、“粗俗语言”以及过早的“成人化娱乐”方式。本文从媒介分析的角度出发, 着重论述动画暴力对儿童自身以及社会存在的潜在危险。

关键词:媒介分析,暴力行为,粗俗语言,成人化娱乐

参考文献

[1]方明豪.从媒介暴力看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J].当代电影, 2011 (10) .

[2]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暴力动画片对儿童的影响 篇8

儿童的心灵天然的倾向于接受教育。动画片对于儿童来说,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应该说动画片对儿童来说是人生经验的补充形式。动画片最大的特点是教育性和游戏性的结合。它对儿童的教育是在没有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 靠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好恶去接受, 比学校教育更为自然, 有更大的主动性。

几位外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群4岁的幼儿园男孩分成两半, 给其中一半儿童看一部表现成年人辱骂、用玩具枪扫射、用塑料棒抽打人装扮的小丑的短片, 另一半儿童不看这个短片。随后, 两组儿童各抽出一半被带到一个房间去玩, 那里有一个小丑模型、塑料棒和玩具枪。结果, 看过影片的儿童对小丑表现出大量的攻击性行为, 没有看过影片的儿童对小丑没有任何攻击性行为。

这说明了动画片中的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引起儿童的直接模仿, 而且肯定会影响到整个儿童期的行为, 并会在儿童的心里留下痕迹。其实就像我们小时候听了很多鬼怪故事, 长大成人后虽然相信鬼神并不存在, 但是走到黑暗荒凉的地方, 难免会产生对鬼怪的恐惧, 这种早期的经验总是渗透在将来的经验中。比如有些教育家研究发现人们在13岁以前的学到的东西极不容易忘记, 特别是3岁以前, 能够在脑海里留下极深的印象, 长大后碰到与其相关的事物, 脑子里会很快回忆其当时学过的东西。

有些动画片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花仙子》, 培养的是儿童的幽默和机智以及热爱和平, 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调节自我。而像《变形金刚》, 《圣斗士星矢》《七龙珠》这类动画片培养的是破坏有理, 暴力无罪的感觉。

前一段时间火爆上映的108集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 是国产动画片空前的奇迹, 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国内800家电视台的同步热播, 收视率首度超过国外动画片, 短短数月就达到了1500万册以上的图书销售量, 这好像是一个值得弹冠相庆的大丰收。然而, 在央视频道播到89集的时候突然停播了, 究其原因, 家长们要求禁播。家长们写道:这部动画片的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但是1内容低级, 充满了暴力、脏话、恐吓、欺骗以及威胁。孩子们长期看这样的节目, 会产生不良的影响;2故事毫无创意, 内容就是抄袭的成年人的武侠小说, 叙述的一个不着边际的江湖故事;3动画形式没创新, 在拙劣的抄袭国外动画片。关键的是这种动画片向孩子传递的是一种暴力加无知的价值取向, 认为一切问题都要用暴力来解决。

说起来这部动画片就是受了很多日本动画片的暴力影响。

近年来由于日本动画片的大量涌入, 很多人注意到日本动画片在视觉上的“暴力美学意境”倾向。日本动画特别擅长以类似于讴歌爱情的抒情手法, 来讴歌生死相依那瞬间的美感。日本的动画创作具有武士道和艺术家唯美地狱的创作倾向, 而动画片中的特技以及光和画面的表现力更增强了作品中暴力的震撼力, 这种震撼力甚至可以停留在其阅读人的心理从而形成或强或弱的心理影响力。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 孩子们随口提到的他们所喜爱的动画片中具有暴力特征的作品的比率很高如《七龙珠》、《圣斗士星矢》。

由于孩子普遍喜欢看动画片, 动画片影响了他们日常的认识、行为和话语能力。我们在对儿童的访谈中了解到: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 而动画片的人物和内容还构成了他们平时谈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如果哪个孩子不了解正在放映的动画片的情节、人物和对话, 就会遭到排斥和耻笑, 甚至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这对中国的少年儿童来说构成一种影响行为选择的群体的压力。从访谈结果来看, 这种来自同龄伙伴的外界压力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绝大多数孩子会成为动画片的忠实现众。

可是年幼的孩子无法根据行动的意图来区别行动及其后果。我们来看一下, 报纸曾报道过这样一出悲剧:1998年7月4日中午11时, 鹰潭市某宿舍两位3岁左右的男孩独自在卧室玩耍。天真的幼儿从靠近阳台的书桌爬到窗口, 模仿电视动画片中小鸟的飞行动作, 先是一男孩“飞”下, 另一稍小的男孩也随即学着张开双臂飞出窗外。结果两人摔到10米下的地面上, 一个3岁半男孩肝破裂死亡, 另一男孩负伤。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问题:其一, 儿童区分信息的能力很弱, 年龄小的儿童可以说根本没有区分能力, 对行为与其后果间的联系也不了解;其二, 儿童具有强烈的模仿倾向, 他们非常容易模仿他们周围的人和事物。可以想到, 动画片中播放出来的图象能够给予儿童以极大的刺激, 并且可以使儿童产生信任甚至盲从。

在中国社会.有关暴力性动画片对少年儿童的影响问题的认识存在这样几个误区:

其一, 虽然我国进口动画片要经过审查, 但是我们的审查更为关注的是政治倾向, 而对暴力倾向的关注明显不够, 这从地方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中带有暴力性质的动画片占有很大的比例中可以看出, 从1994年播出《星球大战》以来, 暴力性动画片就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忍者神龟》、《圣斗士星矢》、《变形金刚》等等。我们承认像《星球大战》等一系列动画片宣传的都是扬善抑恶的主题, 但这一过程的实现却是依靠暴力性的打斗实现的。因此, 虽然每部动画片都有宣传正义的主题, 但是真正被儿童接受的却不一定是它的主题而往往是它的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表现形式。而这一点, 我们的儿童节目制作人和审查单位都没有引起重视。

其二, 动画片也应该实行分级制度, 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影片放映的分级制度, 而且人们都习惯于这样一个固有观念——动画片就是给儿童看的, 只要儿童愿意看的, 大家就觉得是合适的。这样一来, 动画片的暴力倾向就受到了极大的忽视。如此, 当不适合儿童看的动画片播放时, 而动画片中暴力因素对儿童的潜在负面影响就被吸收了。

其三, 家长也忽视了动画片的暴力因素。在中国, 虽然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看电视耿耿于怀, 但惟独鼓励孩子看动画片。他们认为动画片不仅会让孩子增加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与想象力。老师和家长对动画片中的暴力问题都没有清楚认识, 而这恰恰显示出了成年人对动画片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由于对动画片的负面影响都没有认识, 这就导致了动画片从审查机构、电视台、家长这几个有可能阻止孩子受暴力影响的途径都畅通无阻。因此, 让社会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首先, 在国家的层面上, 应该从法律方面加强管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强调, 各种媒介如传播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要负法律责任。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媒体暴力监控机制, 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实施细则, 对禁止什么、怎么禁止、谁来禁止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 加强针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加拿大学者约翰·彭金特指出, 媒介并不提供外部客观世界的简单映像, 媒介向我们提供的是经过人工精心建构的产品, 这种产品反映着生产者的各种选择和判断, 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多数观察和体验, 是通过媒介获得的。根据这种观察和体验, 我们得以增进自己对周围世界的了解, 我们有关客观事实的许多看法和观点。媒介反映和构建了社会现实, 因此需要培养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从而更好地认识、利用大众媒介。

其中, 特别强调建立健康的家庭传媒环境。家庭是生活的据点, 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起点, 而家庭传媒环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儿童也不是生活在单纯的某种传媒环境中, 传媒对儿童的影响是儿童的传媒偏好与其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加上儿童并不是完全被动地使用传媒, 不同的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传媒及其内容, 结果会形成不同的影响。所以要切实加强父母在儿童传媒接触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有效的父母中介作用要求父母跟儿童一起讨论节目内容, 解释有歧义或干扰性的材料, 从而使儿童对动画片里的暴力因素形成判断和理解能力。

这样, 才能真正的使动画片变成孩子的良师益友, 家长们再也不用整天为孩子看动画片而提心吊胆了。

参考文献

[1]高超.暴力卡通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及对策.广西大学学报, 2007-12-2.

[2]高畑勋, 支菲娜.暴力、动画片及其渊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 (03) .

[3]赵津晶.警惕进口动画片的暴力倾向.中国电视, 2003, (07) .

[4]王平.谁给了“虹猫蓝兔”剑-——国产动漫暴力之拿来主义.电影文学, 2007, (15) .

[5]路晨, 刘云艳.家长关于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内隐观的质性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8, (03) .

电视动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篇9

(一)

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孩子在幼儿时期是他们一生当中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期, 动画片以生动的形象, 色彩鲜明夸张动作和幽默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幼儿, 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电视动画特殊的配音艺术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语言, 孩子在这种耳熟目染的环境下, 能够逐步的掌握正确的发音, 逐渐学会讲话, 并获取一定的简单词汇。动画片给幼儿提供的是动感的视听方式, 幼儿认识字词比较少, 这就幼儿不仅仅全神贯注的看, 还要聚精会神的听, 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安静的观看动画片的场景, 动画片为幼儿提供了倾听和能力培养的机会, 让幼儿形成有意识的倾听的习惯和相应的技巧。

(二)

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我们都知道, 小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 幼儿的想象往往都是受到来自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 幼儿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越大, 越丰富, 就会越有利于幼儿大脑语言区的发展和想象力的拓展。动画片里的丰富多样的内容, 有利于幼儿视野的开拓, 动画片里的内容穿越古今, 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 从宇宙, 地球, 科技再到人文, 艺术等, 涵盖了各方面的基础知识, 幼儿在观赏动画片的同时, 不知觉就会接受了一些知识, 通过电视动画的传达展示, 可以让孩子们轻松学会一些基本的动作, 因为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同时, 丰富的信息量又填充了孩子大脑的信息储备, 对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大脑思维的延伸具有很重大的作用, 动画皮用孩子般的语言, 简单易懂的向孩子们传达着丰富的信息, 幼儿们接受起来很容易, 也为他们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

(三)

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刺激强烈, 对比鲜明, 新鲜的事物会引起幼儿的注意, 动画片中色彩鲜明的画面, 突然出现的镜头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 因此, 幼儿在观看喜欢的电视动画片的时候, 能够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起来, 这对于其今后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动画片大多是传递简单做人的道理, 而且语言风格喜剧, 滑稽, 这就有利于让幼儿从小获取喜剧的元素, 对于其今后幽默感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四)

有利于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动画片使幼儿获得知识、开阔眼界。幼儿随年龄的增长, 视野的开阔, 对周围的人活着事物都充满着好奇, 他们通常喜欢问家长这是为什么, 那是为什么呢?其实通过孩子们的提问, 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对这些事物是充满着求知欲望, 充满着好奇, 通过看动画片, 幼儿可以从中自己寻找到一些事物的答案, 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自己探索问题答案的习惯。由于动画片本身制作的目的之一就是用它来给幼儿一个故事或道理, 让幼儿了解社会常识、社会知识, 并帮助幼儿学习知识, 使幼儿获得很多信息。

二、电视动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 需要适量合理的参加一些运动, 以此锻炼自身体格, 如果小孩子一味的观看动画片, 运动量少, 易造成肥胖, 体质下降, 特别是电视的辐射等有害因素, 对幼儿的视力影响很大。由于电视动画的内容十分丰富, 但是也有很多不好的信息, 小孩子对这些信息区分不是那样的强, 不能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过滤掉, 长期以往, 孩子们自己就会迷失, 到底哪些是健康的信息哪些是不健康的信息, 如果此时家长不在孩子旁边监督引导, 孩子的“三观”形成就会走向歧途, 他们会认为那些充满暴力的行为的动画片是合理的, 这样孩子们渐渐的也会认为暴力就是合理的, 那对于其今后成长是十分有危害的。

(二)

看动画片的时间越长就会占用孩子出外活动的时间, 让孩子们失去很多到外面参与实际活动的机会, 长时间的呆在家里看动画片还会让孩子减少和其他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 长期以往, 孩子就会寡言少语, 性格上容易孤僻而不愿和其他人接触, 这对孩子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三)

形成固定思维模式、结构电视动画容易使幼儿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在幼儿时期一旦过早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日后再要改变的话就十分困难了。有些幼儿看了太多打斗内容的电视动画就会崇尚武力。

(四)

剥夺了幼儿的生活经验。长期地观看电视动画会剥夺了幼儿对真实生活的体验。电视动画的内容再新颖、再逼真, 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生活映照, 给人的体验没有现实中的真实, 而且电视演绎都存在一定的理想化和实际在某些地方是存在脱节的。长时间看电视的孩子不爱跟别的小朋友玩儿, 喜欢自言自语, 做事情的注意力不容易专注。

三、选择以及指导孩子正确地看动画片的建议

首先, 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这样就可以帮幼儿“把关”, 让幼儿远离那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电视动画, 多接触向上的电视动画, 家长要在一旁监护孩子观看, 引导孩子对一些事物发表看法等, 家长还应该及时注意幼儿看电视动画时的反应, 对于电视动画中一些涉及暴力内容的地方, 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 以调节或减缓暴力内容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 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

现代建筑对动画场景设定的影响 篇10

现代建筑作为动画场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出现在不同题材的动画片中。作为一种符号,现代建筑元素在动画片场景设计中使用,既可以使观众有亲切感,也可以使一些文化得到发扬。在参考这些现代建筑的时候不能对原型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要求有所改变,才可以更吸引观众进入一个自己到不了的世界。“大自然的一切现象及变化,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内容;梦幻的境地,未来的幻想等,只要是人们所要表现的内容,不论它多么复杂,变化有多奇特。动画都能有层次,由浅入深、形象地表现出来。”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看科幻、神话或者是魔幻类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类型里面的东西充满着奇幻和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那设计者在设计这些的时候,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新鲜感和亲切感都会在现代建筑中寻找新颖奇特的建筑物作为母本,加入动画片中所要的元素加以变形,做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1 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对动画场景设定的影响

现代人对个性、对梦幻的追求不只表现在服饰和装置上,还表现在建筑上。在建筑上追求个性、不可思议性以及,梦幻的感觉。在人来人往的城市中,看惯了枯燥无味的钢筋混凝土大厦,让人们想在这些混凝土大厦身上看到一些不可思议的场景。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就产生了一些即奇特又吸引人的建筑。

比如:位于瑞典马儿摩的大楼,它是世界上唯一能扭转90度的楼。它的出现即解决了房间日照的问题,也给爱幻想的人们找到一个地方进行感受。这个大厦在外形上给人一种动感,从底部看有一种旋转的感觉,让人感觉它随时可以旋转着飞起来。在动画片《飞屋历险记》中,把这种旋转后飞翔的感觉变成片中的情节。片中的老人卡尔,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用气球带着自己的房子去周游列国。这个让房子飞起来的想法,在现实中还没有实现,就是这个旋转90度的大厦也只是旋转,但在影片中实现了这个想法,从飞不起到飞起来,成了这部动画片在场景设定上的一个重要理念。

再如:深圳电视塔,又叫树塔。塔的外观被设计成一棵树的样子,参天大树,当地人一说起橡树一样的建筑就会想起他,这种高耸入云的理念成就了3D篇的《大闹天宫》,在云雾袅绕的仙界,突然出现了一根从下界长出来的东西,仔细一看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在下界显威,从地上长到了天庭。

2 现代建筑的色彩对动画场景设定的影响

现代社会对于颜色的要求有自己的标准,由一开始的单一颜色为主,变成现在的以多色彩为主。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让动画场景设计在“吸取养料”时,多了一些选择。

动画场景里的色彩都是绚丽多彩的,就像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森林螺旋城,建筑的色彩一般都是很单一的,就是有几种颜色组成也很难达到像它这样华丽多姿的。我们在看这座建筑物时会联想到很多地质学上的图片,它用简单直接的色彩比例和建筑比例让人们直观的看到了地下的构造和绚丽的颜色。就像《地心冒险》中,特雷弗进入的神秘的地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光怪陆离的景象、多姿多彩的世界。古怪的环境,难以想象的色彩,让人们看到地下的颜色和景物。再如《邪恶新世界》中王子举行舞会的宫殿,里面充满了浪漫的颜色。在宫殿的最顶端,是两个由心变化而来的大门在灰姑娘和她的爱人结婚时金光灿烂的颜色和宫殿前的礼炮交相呼应,在颜色上给了我们最大的享受,把婚礼上幸福的感觉传达给了每一位观者。

3 现代建筑的外形对动画场景设定的影响

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栖息地'67,建造之初是想作为廉价住宅,然而由于独特的建筑设计,这里已经成为高档社区。整个建筑物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个一个的立方体堆积叠加而成的,排列方式非常独特,粗劣一看每个房间好像都是独立的没有联系的小立方体,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有许多地方都是相互联系的。《变形金刚》中魔方的场景设定就运用了逐个堆叠以及正方形的外形,彼此分离有彼此联系。机械的感觉十足,但是又不失好的设计所必需的要素,让人们为之迷恋,特别是在巨大的魔方在变成小魔方这一过程的变形,和这个栖息地'67的外形非常的相似。

再如位于波兰索波特的弯曲屋,在外观上看像一座正常的建筑物被人在两边用力挤压变形而至,这座弯曲屋大面积的适用了玻璃的建筑材料,让人们在远处远远瞭望时有一种从荡漾的水面上看倒影的感觉。这样的建筑外形也被利用在动画片的场景设定中。在《怪物史莱克》中,他们居住的房子,就在不同程度上参考了这座弯曲屋,变形的房子外观,加上史莱克的外貌,让观众在看这部动画片的第一眼就被它奇特的设计所吸引。

还有位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的舞蹈大厦,它是由弗兰克·盖里和建筑师Vlado Milunic共同设计了这栋建筑。人们在看这座建筑物时,会发现它就像是正在跳舞的一对情侣,建筑物的外轮廓线就像是美丽的女孩随音乐飘动的长纱。人们在建筑物的底部向上望去就像看到的天上的神仙眷侣,让人们羡慕他们的自得其乐和悠闲惬意,只是看就已经让观者心,更不要说是住到里面。这种舞动的感觉也被设计师运用到动画场景设计中,在《花仙子》这部动画片中,女主人公所住的城堡在她唱歌时变化后的样子,和这对跳舞的情侣形似姐妹。建筑物都被她的歌声所感染,更不用说是人了,设计师想用这种变形的建筑物让观众感受到美丽的女孩所唱出来的天外之音。

4 现代建筑的元素对动画场景设定的影响

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攻击式众议院,房屋顶上有意见好象天上掉下来的小房子,时间就像凝固到掉下来的那一刻,这种不同寻常的装饰让人们像是看到了魔法。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锻造建筑,像一座要倒而又没有倒的房子,房子的装饰完全是一个倒立的世界。在《小魔女宅急送》中,这种倒立和时间凝固的的装饰元素,发挥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魔法师斗法的场景中就用到了这些。时空的停止,物体的倒挂,一切都是在我们眼前,像是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可又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时间瞬间的凝固,这一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定中被设计者夸张、夸张再夸张。让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记忆深刻。

在动画的世界里面,有许多我们正在梦境中出现的物体,在我们的梦里,什么事情都能发生,什么样的建筑都可以见到.只要你可以想象的到,都可以出现在梦里,这些东西同样也可以完全还原在动画的世界里,《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建筑物是在现实中出现过一些元素,像是在自己的梦中游历。

5 现代建筑的材料对动画场景设定的影响

位于法国欧特里沃的费迪南德白马宫,又名,理想宫。它是由费迪南德建造的,是一块形状独特的石头给他建设的灵感。费迪南德的这座城堡,有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建筑风格。但是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由各种各样的石灰石、贝壳和岩石组成后给人带来的触感。它不同于钢筋水泥的冰冷,有着一种来自大自然美、一种来自大海深处的温度和湿润的感觉。让人感觉像是置身海底统治者府邸。石灰石、贝壳和岩石这些材料被运用在建筑中让动画场景设计师对动画里面的景物有了新的设想。石灰石、贝壳和岩石这些都是出现在海边或大海附近的东西。如果在设定大海的场景时用到,特别是在做海底世界的场景设定时会事半功倍。在《3D齐天大圣》中,海底世界的组成就是由这些看似简单的石灰石、贝壳和岩石组成,让观众看到了真实又幻想的世界。加深了人们对《3D齐天大圣》的影象。

现代建筑不仅在现实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美化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情去面对生活的一切事情,还让动画场景设计师有了很多奇思妙想。让设计师在做动画场景设计的时候以现实世界的建筑物为原型,设计出给人以美感的动画场景。这些场景不但能衬托主体、成为展现内容不可缺少的要素,更能营造气氛、增强动画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吸引观众注意的。让我们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再一次感受现代建筑的魅力。使之成为我们生活和艺术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孙立军,李捷.现代动画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7:6.

[2]赵前.何嵘动画片场景设计与镜头运用[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董博《.千与千寻》场景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民族性对中国动画走出国门的影响 篇11

从逻辑上讲,民族性对中国动画走出国门——推而广之,对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可谓是具有完全相反的两种效果。一种效果是促进作用,因为外国人很可能因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抱着猎奇的心理观看具有强烈中国风味的作品;另一种效果则是阻碍作用,因为民族性很强就意味着作品与外国的文化距离很大,外国人很可能因为不能理解或者无法接受作品中的想法而不看它。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通常所言之凿凿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说法,很可能是夸大了民族性的第一种效果,而忽略了它的第二种效果所致。不能说这个说法有误,但是它的确产生了误导作用。我们无论是对这句话,还是对由这句话引导的当前“中国动画走出去”的路径都要进行重新考量。

首先,我们要弄清这句口号被提出来时的语境是怎样的。上世纪50年代,当中国动画在新中国诞生的鼓舞下刚刚走上蓬勃发展之路时,中国的动画人却面临着一个窘境,就是很多影片都在模仿苏联的模式,以致中国动画在世界上竟被识别成为苏联动画了。特伟等老一辈动画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了动画要有民族性的观点,并且身体力行地制作了《骄傲的将军》等一系列有着浓郁中国味道的作品,这是毫无问题的。也正是在这个观念的指引下,我们才得以诞生后来在世界动画领域都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

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时在全世界,动画还不是一个以产业运作和商品经营为核心的产业,而是一种以短片创作为重心的艺术。作为短片,它的主要受众是那些抱着猎奇心理的观众,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新颖的和区别化的风格。短片要被世界认可和识别,必须具有独特的气质,在一个个人主义的国家里这种气质更多体现为导演的个人风格,而在一个集体主义的国家里这种气质则往往被定义为“民族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口号,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产生的。

时至今日,动画的环境发生了巨变,动画形象巨大的商业潜力被挖掘出来,我们已经从一个动画艺术的时代跨入了动画产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更多、更主流的商业动画所面对的受众,不再是抱着猎奇的心理来观看动画片:他们把动画电影就当成电影来看,把动画系列片就当成连续剧来看;他们对作品的表现风格并不特别关注,对作品是来自哪个国家、有没有那个国家的韵味并不十分感冒,而是对作品的内容具有较高的要求。

不能否认,仍然有一部分外国观众会说:“我觉得这部影片很好看,里面的东西很中国”。这种报道经常能在我们的报纸、电视上见到,但就我接触到的外国观众而言,有如此说法的是少数。我们的媒体很可能是有选择地报道了一些内容,而让我们误以为大部分外国人都很重视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民族性。其实,大部分的外国人在消费文化产品时,并不关心它从哪里来,是否具有原产地的文化味道;一个简单却实际的道理是,如果你在宣传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不能让他们觉得情节引人、值得一看,他们是不会观看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中国出口欧洲的漫画中有一本是讲述老北京胡同文化的,请了很多漫画家来描绘他们眼中的北京胡同,借助奥运年在欧洲出版,艺术表现和印刷质量都堪称一流。本来以为市场反响会很热烈,结果却比较冷淡。一位法国编剧就谈到,法国人感觉这本书距离他们太远了。如果是他来编写剧本的话,他会这样讲述漫画中的故事:一个退休的老警察,利用自己的破案经验和擒拿技术在胡同里帮助街坊邻里破案——这样既展现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法国读者也会对故事本身颇感兴趣。

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面对商品经济的市场需求,民族性的第二种效果可能比第一种效果更容易被体现出来。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增强民族性,而反倒是要让民族性从显性的层面变到隐性的层面上去,让一个全世界受众都能接受的、普适性的类型化题材充当文化产品的内核,让民族化的东西成为这个内核的包装。上面讲到的那位法国编剧的观点,就是以探案或者警匪式的类型片为题材内核,辅以老北京的胡同环境,从而让读者首先爱看这本书的故事,其次再受到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染。

应该看到,所谓的民族性绝不是一个民族的专利,不是说中国的民族性题材、民族化元素只有中国人才能使用。有时候,我们对民族性题材驾驭起来还不如外国人好。比如迪斯尼公司的《花木兰》,用的是中国的故事,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吸收了大量中国元素,但它们能被国际市场接受的原因并不在于这些东方要素的存在,而恰恰在于其西方英雄主义价值观的体现,中国元素只不过是这个内核的包装纸而已。中国的民族性题材被西方人借用反倒成了他们拉近文化产品与中国距离的一种手段。

那么,在今天的中国,动画的对外传播就不需要民族性了吗?也不尽然。作为以艺术性为主导的动画短片还是要强调民族性的,因为它是小众文化一部分的身份没有变。当然,随着中国的集体主义与当年大不相同,就是越来越融合了个人主义的时候,导演们不拘泥于民族性、转而张扬自我的个性也未尝不能获得国际认可。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剪纸动画的影响 篇12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是60年代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 并在70与80年代的西方流行的艺术、社会、文化以及哲学思潮。它的实质是超越主观的表现主义, 追求返璞归真, 崇尚自然, 超越自然, 回归地域性和民族性。在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下,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纯理性主义, 强调设计风格应该具继承历史, 却又不拘泥于传统。强调创新, 具有人情味, 追求个性化。在设计中融感性与理性, 传统与现代, 大众与精英于一体的设计风格, 重现地域性和民族特色。

动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 中国动画片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例如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水墨剪纸动画《鹬蚌相争》、木偶片《神笔》、折纸片《聪明的鸭子》等, 都非常有特色, 丰富了中国动画片的表现形式, 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下面以剪纸动画为例, 着重介绍后现代主义多中国传统动画的影响。

剪纸, 是应用和流传于我国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样式, 剪纸动画是民间剪纸艺术和动画的结合, 主要借鉴民间剪纸和皮影艺术, 是最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动画片, 它们所表现的多是一些民俗装饰的图案或是民间传说和故事, 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万古蟾曾说:“剪纸片令我满意的是它浓郁的民族风格。我国早期动画片是我和兄弟们在外国片的启发下研制的。许多年后, 还或多或少地带有外国片的影响。剪纸片则不然, 它根植于民间艺术, 一开始就显示出鲜明的民族风格, 是我国的美术电影艺术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国的传统动画曾经繁荣过, 然而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 中国动画的发展进入了滞后期, 发展变得缓慢起来。但是,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推动下, 中国动画发展逐渐复苏。剪纸动画也开始了应用数字技术的制作方法, 让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具有中国特色以新的形式出现的剪纸动画片。在此影响下, 剪纸动画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发于传统却不拘泥于传统, 这是与传统的剪纸动画所不同的。

中国剪纸动画的后现代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民族特色的回归。这是后现代主义艺术所主张和倡导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变得多元化, 再加上本土文化的回归, 中国动画的发展也朝着民族特色方向迈进。只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才是中国动画的立足之本。后现代主义设计所倡导的自然、随性的特点, 在剪纸动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剪纸艺人凭借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长期的生活实践随心所欲、异想天开的进行创作。不论时间、空间, 不管题材是否一致, 只要能够使构图热闹、和谐, 只要是美的, 都可以统一到一副作品之中。这种神奇的魅力正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追求自然的特点。如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 运用了中国的传统色红色和黄色, 并且与京剧中的服饰相结合,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集剪纸艺术和中国水墨画艺术为一体的水墨剪纸动画《鹬蚌相争》, 用豪放、洒脱的笔墨描绘了物象的形和神, 注重抒发作者的感情, 整部片子抒发了含蓄深远的意境。这些符合中国人们审美习惯的优雅、含蓄的意境和画面, 既符合了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 又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所特有的, 是其他国家的动画所不能有的动画表现形式。

二是数字化——作品从手工制作转变成大量生产。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后现代主义主张利用科技, 从对工业科技的敌视转变为探讨其各种可能性, 作品从手工制作转变成大量生产。剪纸动画虽然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但是它也有很强的局限性。剪纸片中的人物角色由于动作和表情受到限制, 导致动作不流畅, 表情单一, 而且制作剪纸动画耗时费力。然而在后现代主义的推动下, 电脑刻纸、3D剪纸动画系统的出现, 制作工艺上以电脑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 解决了传统制作工艺复杂繁重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剪纸动画的制作效率, 降低了制作成本。三维的立体效果是手工制作非常难以做到的, 在剪纸动画的动作不流畅和表情单一的问题上, 3D软件系统将会给以解决。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剪纸动画本身的审美价值得以提升, 为剪纸动画更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的计算机剪纸动画将大量的出现在大众面前。

三是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世纪60、70年代, 伴随经济、技术的发展, 西方主要国家先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消费主体发生了变化, 生活、产品的富裕, 使人们的追求更多元化了, 人们对生活样式和自我意象的追求, 决定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必须摆脱现代主义单一的理念, 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剪纸动画在后现代主义的推动下, 也正沿着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向前进。中国剪纸动画的民族文化的个性彰显, 不同的技术手法, 独特的创作形式等, 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特征。受商业化的影响, 剪纸动画及剪纸作品也不再仅仅以单纯的动画片的形式出现了, 更多的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是视觉元素, 出现在各种领域。如建筑装饰, 旅游产品, 商品包装装饰等。有些剪纸艺术家, 将原来单幅单色的剪纸分解成不同的个体, 然后再用不同颜色的纸根据不同的想法、意念进行重组, 应用不同的材料、方法, 应用现代构成、装饰画、中国画等元素来塑造新的形象。这种新的表现形式, 体现了创作者的随心所欲的心境和意念, 既保留了剪纸这种中国传统的艺术本色, 又改变了传统剪纸单薄而平面的效果, 正是后现代主义主张多元化, 主张回归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体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吸收和混合不同的艺术风格、类型的折中主义的特点。其次, 结合了民间剪纸与现代陶艺艺术的陶艺剪纸, 不仅为剪纸艺术寻求到了一种新的创作材料, 更使创作者找到了表达自己情感和灵感的一种新的方式, 分的展示自己的个性, 释放人性。注重艺术的表现力和思维的创造力的陶艺艺术, 结合现代剪纸艺术简练、概括、淳朴而新颖的特点, 让作品更加具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色彩。

由于剪纸动画的局限性, 目前应用于更多领域的剪纸动画还不是很多,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定能使剪纸动画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后现代主义的推动下, 在我们追求传统回归的同时, 还要有广阔的世界视野。在坚持传统和民族的基础上, 还需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 充分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剪纸动画的缺点和不足, 使中国动画走出国门,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光敏, 著.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2]陈竟, 著.中国民间剪纸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QQ表情下一篇:风湿病的康复疗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