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通用12篇)
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篇1
摘要: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本文就目前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硬件环境、教师队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生兴趣培养等几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学经验, 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教学
计算机教育学科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 它可以推动计算机知识的普及, 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正在形成、发展的人才市场服务。经过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学生, 对于一般的应用操作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浏览网页等基本技能, 都能够较好的掌握, 但是对于更为专业化的应用学生往往达不到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因此,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越来越受到各个院校的关注。
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硬件环境、教师队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生兴趣的培养等几方面。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 采取确实可行的对策, 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实践教学的优势。
第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教育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虽然这些教师的学历很高, 但由于我国的教育方式, 他们在高校学习期间也仅仅是偏重于理论的学习, 基本上没有生产实践经历, 也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 不能较好地把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而对于计算机教育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项目经验。
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 首先, 学校应通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等方式, 缓解实践教学环节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其次, 学校应该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除录用普通高校毕业生外, 还应从企业招聘该技能人才来校任教, 他们既具有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 又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 只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学经验和技巧的训练即可。另外, 可以录用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专门从事实践教学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计算机教育建立一支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的IT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 完善硬件设备。
摩尔定律指出每隔18个月硬件的性价比就会翻一番, 这一定律揭示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随着硬件的发展软件也在快速的更新。计算机的应用建立在新的软件和硬件基础之上的。然而许多学校为了节省经费, 使用低端设备而不及时更新, 使学生学习缺乏适宜的条件, 导致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 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要改变上述现状, 学校应加大投入, 尽力改善教学设施设备, 确保软、硬件设施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另外, 学校应积极寻找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积极探索校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新模式, 为企业的发展和学校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提供机会和平台。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 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实践中, 尽早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 从而使企业和学校达到双赢互惠的目的。
第三, 调整教学内容。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像其他传统学科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计算机的教材也在不停的变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 即使教材也在不停推新, 其发行的速度仍然远远落后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 否则, 即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完全掌握, 也练就了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仍然可能会不适应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调整是指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构和规律, 对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的发展方向、教材的整体架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 紧扣实际,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MYSQL数据库技术》课程的配套教程讲解的版本是5.0, 而实际上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是5.1, 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搜集先关的资料, 并整理出两个版本的异同, 授课时去除5.0中过时的内容, 补充5.1中新增的功能, 使授课的内容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要逐步将这种搜集、整理资料的技能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自己处理这种所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第四, 改进实践授课方法。
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设置, 应该重点突出提高实践能力。大多数学校都改变传统的板书和讲解的授课方法, 而采用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边操作演示边讲解, 学生在实践课中自己动手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是, 学生虽然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演示大致了解了操作过程, 但到实践课堂上仍然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 边讲边练的授课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针对这种情况, 应采用小班上课的方式, 将目前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合并来上, 直接在配有投影仪的计算机机房进行授课。老师讲解和演示的同时, 学生同步进行操作, 鼓励学生随时向老师发问, 这样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使学生的印象深刻, 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 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质量也会同步提高。
第五, 培养学生实践兴趣。
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实践上机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实践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内容过于简单,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内容, 应适当地加深难度;如果学生不具备实践上机应有的基础知识, 会产生压力, 应预先加以补习;否则一旦学生对计算机失去兴趣, 上机实验效果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激发学生对实践技能学习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实践学习的兴趣。
比如要提高学生对WORD的学习积极性, 先设置任务, 做一张圣诞贺卡, 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很多操作, 可以任凭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自己的作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不仅学到了实践的技能而且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又比如《软件工程》课程实践, 如果让每个学生单独开发一个项目, 工作量太大会增大学生的压力, 从而降低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分组的实践方式, 根据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 每组确定一个具体的项目, 每组学生相互合作去分析、设计并实现项目。实践结束后, 学生不仅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而且体会到了项目实践的工作流程, 从而很好的达到了《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
另外, 学校往往只重视理论考核, 实践考核因为设备、经验等问题, 不占或者只占总成绩很小的份额, 使学生降低了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也丧失了锻炼实践操作技能的兴趣。因此, 应强化实践考核标准, 规范实践考核形式, 同时增加实践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以等于或者略低于理论成绩为宜, 以增强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总之,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校的硬件设施应及时更新、学生有高涨的学习热情, 但最重要的仍然是教师的素质。只有教师有很强的实践技能, 不与实际应用脱节,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适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元方.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 2008, (8) .
[2]李立春.初探建构主义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学术交流) , 2007, (8) .
[3]朱骏.计算机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文化, 2007, (10) .
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篇2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如何培养学生好的计算能力显的非常重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将我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总结如下:
一、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作为老师,就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快速的认识并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达到触类旁通。
二、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运算能力的训练主要通过手算和口算来进行。手算是对刚开始接触运算,对运算技巧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进行的实践训练。当学生的手算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在进行手算和口算时,作为老师就需要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时间,适宜的量度和难度,循序渐近的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计算实践提高计算能力。
三、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是个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困难时难免会气馁灰心,影响学习效果。作为老师就需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通过激励学生,运用正确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永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运算能力的学习是一个渐近不断提高的过程,作为老师就应多点耐心,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机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3
一、培养观察应用程序界面能力
观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事物的细心观察。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非常迅速,教师不可能将所有软件的使用方法都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经常会面对一些从未使用过的软件,这些软件与以前学过的软件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学生在观察应用程序界面时能与一些熟悉的软件建立某种联系,形成知识的正迁移,然后通过一些实践,自己学会使用这些软件是不成问题的。因此,培养观察应用程序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应用程序的能力,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每学习使用一个新的软件,我总是先要求学生对程序界面进行观察,并对他们的观察结果予以验证:有时有意让他们观察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益智游戏软件,并让他们找到使用软件的突破口。学生从观察活动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悦,观察的兴趣和自觉性自然大大提高,逐渐便养成了乐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讲《WPS编辑环境》时,当屏幕上显示出WPS编辑环境后,大多数学生都在等待着老师的讲解,而没有注意屏幕上的细节。这时,如果教师按常规的方法逐条介绍每条信息的含义,学生很快会感觉枯燥乏味,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我首先要求学生对这个编辑环境进行全面观察,找出其中包含的信息。学生观察了一会儿后,马上争先恐后举手发言,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适当的评价,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很快完成了任务。这时,我又针对不同的信息进行不同的操作,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哪些信息发生了变化,又是怎样变化的。学生不仅在观察中弄清了各条信息的具体含义,而且心情愉快,因为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培养观察应用程序能力的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同一件事物,善于观察的人往往可以找到有价值的富有启发的线索,缺乏观察能力的人却办不到。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等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首先进行整体观察,了解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根据需要,对关键部分进行重点观察,逐渐实现“观察—解疑”的过程。通过下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能解决教学中的观点问题。
在学习《WPS自动制表时》,WPS自动制表的原理是个难点。我首先出示几张表格,要求学生观察表格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回答:“由粗细不同的横线和构成的。”接着,我给出横条的条数和每条横线间的距离及竖线的条数和每条竖线间的距离,要求每个学生画一张的表格,并请了四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画完后,请他们观察黑板上的四张表格与他们在座位上所画的表格是否完全一样。学生经过观察后回答:“是”。最后,我要求他们思考:“确定一张规则的表格,要哪些因素”,很多同学在下面又画了一些表格,经过观察、分析,很多同学找到了正确答案。观点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二、培养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强弱又决定阅读过程中收获的多少。有些电脑爱好者买回大堆的电脑书籍,最后却因看不懂而束之高阁,随着电脑的发展而过时成为一堆废品,最后对自学电脑也失去了信心。如何使学生自学过程中不出现这样的被动局面呢?除了教给他们一些选择书籍的知识外,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培养学生阅读电脑书籍和文档的能力,应该是中学生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阅读能力,分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阵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的起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老师讲授过程中穿插学生阅读。对于教学中重点而非难点的内容,可以采用预习方式指导阅读,老师给出预习思考题,限定预习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指定内容,并从课本上找答案,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之后,老师可以用解答思考题的方式作适当的讲解。对于教材中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内容,则可采用复习方式指导阅读,教师用直观演示、打比喻、作比方等方法先解决难点问题,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笔记,同时,配以一定的练习题加以巩固,这样可以化解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Visual Basic表达式》时,对“表达式的规定”,我采用预习方式指导阅读,而对于难度较大的“运算规则”,我则采用复习方式指导阅读。
第二种方式:学生一边阅读一边上机操作。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有部分内容是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这部分内容如果结合上机操作则浅显易懂,否则,教师讲课就像是纸上谈兵一样,不能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自然效果就不太理想。对这部分内容,我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的。
(1)学生粗读教材(2)教师说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或者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精读(3)如有必要,老师可简单地讲解一下或做做演示(4)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逐步上机操作。例如,教学《WPS的使用》这一章时,我改变了传统的先在教室上课,后去机房上机的做法,两者同时进行,学生边阅读边上机操作,我在关键部分稍作一点提示。实践证明,这种教法不但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习惯,从而减少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信息量剧增, 这就需要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 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怎样教育下一代能学会学习, 增强可持续发展, 进而学会生存, 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旧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很明显, 计算机这门学科和我们传统的学科有很大的区别, 它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其中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并在操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 因此学习计算机学科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 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理论指导下, 我们现行的计算机教学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定义和常识, 且强调其重点, 把学生误导为学计算机就是记一些理论知识, 从而脱离了实践操作。这样老师和学生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也的确记下了一些计算机理论知识且能应付一些考试, 但当学生面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时却是手足无措。
在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日程中, 往往是多安排理论课, 而上机操作课只是一种调节, 这样对一些具有优秀计算机教学经验的教师无法发挥其教学能力。当然, 我这里讲的不排除一些学校的条件的局限性。但是在一些有充分的教学条件的学校, 除了学校没有引起重视外, 并且教师也只是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只管自己上理论课, 而上机操作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理论上课、不备上机操作课, 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配角。更有甚者, 有的校长认为小学计算机教学只是一种过渡, 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只是一种形式和赶时髦。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或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的做法, 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 学习死板, 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
二、改变教师观念, 改变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计算机教师, 在面临“知识爆炸”的时代, 如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就难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因此,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手段、方法, 对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工作者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进行计算机理论和实践, 一松手, 当学生面对与此类似或其他的问题时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教育工作者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
在计算机教育中, 理论固然重要, 如果只有丰富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 最多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 我们应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仪、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协助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 教师着重提出问题, 提供氛围,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着手解决问题,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例如在讲解Word软件时, 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旁, 使每一位学生都面对Word软件的界面。老师先让学生熟悉Word界面, 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 了解所有的操作都离不开菜单, 当然在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常用工具栏以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 感到困难重重, 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 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此时, 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 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 大胆地引导学生实验, 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 使学生在不断操作中, 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提高学习的气氛应让课堂上互相交流。在文档设计中, 学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使得版面非常美观、精致, 很多老师看后都赞叹不已。在几节课的Word软件学习中, 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最终不但能全部掌握要求的内容, 而且对学生来说, 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款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为学生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具有逻辑性强等特点。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深化教学变化的重要课题。
(1) 抓好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给所任的计算机班进行课外辅导时, 经常进行编程提高的训练。这时, 我就注意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育, 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
(2)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 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集体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 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 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 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地保持和提高。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 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在小组活动中, 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愿, 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 也可以自己找题目, 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 编写软件, 服务于各个部门。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 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 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指点。这样, 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 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 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理论和技术, 以此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 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未来属于品行兼优的学生, 光荣属于播种希望的充满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5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正确”是计算的基本要求,“熟练”是计算能力的标志,“合理灵活”是计算正确熟练的重要保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加强口算
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每天安排3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二.加强笔算
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所以在加强笔算时要牢记加、减、乘、除的笔算法则。在教学时要强调注意事项,就能很快掌握笔算,为四则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三.加强四则混合运算
计算法则.算理、定律等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计算时必须遵循的法则,学生要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必须掌握计算法则与运算定律,才能提高计算能力。
在四则计算中,要求学生计算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就必须要掌握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弄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算什么、不算的该怎么办?让学生掌握书写格式,避免抄错数字和书写位置不当,才能确保正确度。但还有速度的要求,要重视运算定律的运用,引导学生发现特征,寻找规律。有些习题,通过观察,可以找出计算规则,从中总结出口算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常练、多练,才能熟练。
四、加强记忆性训练
1.分母是2、4、5、8最简分数的小数值。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计算结果不正确是马虎,粗心等不良习惯的造成,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寓教于乐,多采用多种形式训练,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6
关键词:计算能力;兴趣;态度;意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313-01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能力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关注计算教学传统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模式是:准备题——例题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学生往往不理解计算的作用,加上计算的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成了计算的工具。我们应着手加以改革。
1、体现计算是手段,目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说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了解知识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为此我在复习后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一(1)班有49人,还有6个不是少先队员,少先队员有多少人?这样安排体现了知识的产生源于生活的需要,使学生懂得学会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整体呈现知识。生活实际中运用的知识是综合的,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时候用什么知识,而我们在知识传授时,由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把一块知识分割成一小部分,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导致了学生知识贮存的杂乱,提取困难,造成了学与用的矛盾。为了尽可能缓解这一矛盾,发挥整体功能,在知识的呈现时尽量地整体化。因此,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随意写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这样退位、不退位一次呈现,学生初次感知了退位和不退位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
五、注重计算能力的的层次性
一是基础性训练: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计算能力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作为计算能力基础训练效果较好。
二是针对性训练: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是记忆性训练: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计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四是规律性的训练: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
五是综合性训练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计算方法的巩固。
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7
那么,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人从教计算机专业, 认为利用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 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首先,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 我跟学生讲, 21世纪的青年必须掌握的三门技能中, 计算机排为第一。在社会的需求下, 计算机具有广阔前景, 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乃至家庭。这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促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课中, 我正确引导学生对这种社会效应而引发了学习兴趣。
例如, 在教word时, 我先示范在word中如何编辑一个表格, 在进行页面边框修饰, 用上艺术型时, 全班学生发出惊讶的声音, 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 再让学生编辑一份功课表, 让他们对功课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 给文字加上颜色等。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比赛, 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 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 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激发了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 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 而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 让学生背诵大量的DOS命令, 没有充分的时间上机练习, 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 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时片面强调繁琐练习、过多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 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 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尤其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 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形象, 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激发积极的思维,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有所发现, 有所提高。
第三,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是在解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 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两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 开阔思路, 找出问题的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 经过归纳、判断比较, 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
例如, 我在教学生运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数学解题时, 让学生如何制作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 以及在运动的任意三角形中来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这过程中, 学生要思考用几种方法来做三角形, 是画出三个点, 然后再连线, 或是连续画三条线段, 让它们首尾相连, 如何让三角形运动起来等问题。这时, 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 思维活跃, 思考着究竟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 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中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这种教学方法, 经过课后的检验, 学生掌握得很好, 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 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举一反三, 提高了对数学题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这样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8
一、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积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来学会和学生“共同学习”, 改变过去那种一板、一笔、三尺讲台的传统“灌堂式”的教学模式, 把握教学的双向互动效果,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对学生引导启发而不是灌输, 激励鼓舞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中照顾到主体的积极性、表现欲, 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 而应该是充分将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 启发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 由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总之, 作为计算机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思考, 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好表率。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 计算机教师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用眼睛去观察, 用头脑去思考, 用双手去实践,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 从而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 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 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从校内扩展到校外, 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 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 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 把简单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动画的创作,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绘画等进行创作, 运用多种手段,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并将优秀作品在校园网上展示交流, 放一周后, 看看各个作品的点击率。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 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它是学生获取知识, 开阔眼界, 丰富心理活动, 发展和提高能力的主要动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 在教Word应用教程时, 我先演示了一份用Word编辑的很美观、精致的海报, 海报中既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片, 又有各种不同的表格, 立刻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这时可让学生各自展开充分的想象空间, 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 我给学生概括讲解Word所具有的强大功能, 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个个跃跃欲试, 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计算机教师要常常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古人云:“前辈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可见, 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 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 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 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 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 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 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 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 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 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五、创设竞争和学习氛围, 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激励学生创新
教学实践表明, 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 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 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以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如在校内组织网络知识大赛、网页制作比赛等。为提高学习的气氛, 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在交流、实践过程中, 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最终不但能掌握要求的全部内容, 而且对学生来说, 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怎样去学习一种软件的方法, 为他们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软件奠定了基础。
六、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创新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 进行自由辩论, 互相交流方法, 互相启发思路, 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 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 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 淡化学科本位意识, 并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 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总之, 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 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 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 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
试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篇9
1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根据我院除信息管理专业以外的六个其他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的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生源基础参差不齐, 导致学生的进度不一
由于学生来源广, 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据我院计算机基础教研组对本院2009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入学前, 不同程度接受过计算机教育的占总人数的70%, 其中有20%的学生对基础知识较熟悉, 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仅仅接触过计算机, 如QQ、网络游戏等的占25%, 还有5%是来自农村或偏远山村, 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还有很多学生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专业课, 对计算机基础不重视。
1.2 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材缺乏专业特色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计算机只是他们利用的工具, 这个工具对于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要求。而目前计算机应用课程教材、课件、培养目标统一, 缺乏专业特色。部分高职院校只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 没有向其他课程渗透, 也没有和专业课进行结合, 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应用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延伸。
1.3 机房、实训基地有限, 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 多媒体教室授课远远不够。据笔者的经验, 在机房边授课边操作, 学生听的更认真, 教师操作完后, 学生马上练习, 学的更快, 记的更深刻。然而目前机房和实训基地有限, 多数高职院校还无法把所有的计算机课程全部安排在机房, 据笔者对江西地区高职院校的调查, 一般的院校都是一周安排两节多媒体教室两节机房。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过程中, 师生互动性差, 学生听的很枯燥, 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1.4 教师改革创新意识落后, 教学模式单一
笔者听课的过程中, 发现多数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 系统的操作很少;机房上实训课的时候, 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后对学生放任自流, 学生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 操作不熟练, 随便做做了事, 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 就在那上网、聊天、打游戏等。
2 面向任务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办学的性质属于职业类教育, 主要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复合人才。那么如何培养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取决于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能力需求, 不同岗位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综合我院除信息管理系外的其他六个系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以及笔者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 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方案。
2.1 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熟练程度, 将一个班级分成多个组, 不同层次的组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并且采取多帮多的方式, 加大学生直接的交流和学习。第一节课, 笔者都会对新生班进行调查, 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组, 备课时做三套实训练习方案。第一套实训练习方案是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的基础性操作, 第二组做前两套, 第三组三套全做。反过来第三组的学生带第一二组的学生做。这种分层次教学方式取得很大的成果。
2.2 分专业教学
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专门做了与各专业相关的素材, 比如在教授会计系学生时, 会让他们做员工工资表、会计出纳单等;在教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时, 会让他们做产品销售单、产品报价表等;在教授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时, 会让他们做工程造价表并用图表进行分析等。
2.3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操作。笔者每班每周四节课时, 多媒体教室和机房各占半,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 先将重点难点用课件的方式展示, 然后操作实训练习, 演示完后, 随机抽查学生到讲台上来做。这样学生随时都保持认真警惕的状态, 效果比单纯的教授好的多。在机房上课时, 先把实训内容和要求发给学生, 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思考如何做出来, 然后在大屏幕给学生演示做法和技巧, 学生观察以后再结合自己的方法重新做一遍, 以达到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时间完成文件的制作过程并达到熟练程度。
2.4 开放免费学习机房
由于课堂练习的时间有限, 针对多数无电脑的学生, 让他们花钱到网吧或者机房去做练习, 一方面装的计算机软件比较少, 另一方面开通了网络, 学生往往控制不了自己去上网, 不能静心学习。因此, 学院应该多开放一些供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免费学习机房, 这些机房不联网, 安装有各类软件, 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练习或者根据专业和兴趣自主学习。
2.5 建立师生网络交流平台和资料库
目前网络如此发达,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建立一个师生交流平台, 并成立一个资料库, 将一些课件、实训练习资料、以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放在里面, 学生可以自由浏览、下载和学习。有问题可以向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研组的教师们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等方式一对一的进行网络教授。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既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不但需要在教学内容、目标、模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还需在组织、管理、考核方式、教学资源优化、硬件环境等多方面实施配套改革, 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以职业为本位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敏.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J].现代计算机, 2012.
[2]毛卓琳.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J].华章, 2012.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切能力当中, 创新能力是学生最为缺乏, 同时也是整个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高职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采用“案例教学”、“协作学习”、“主动探索”等,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例如, 学习3D设计时, 我们可以抛开限制, 通过竞赛的方式, 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和工具, 自行设计, 这样他们就会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东西, 去充分挖掘自己的创新意识, 制作出新作品。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和工具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比较, 开阔思路, 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设想。然后在众多的设想中, 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 最终得出个最优化的结论, 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1) 教学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于学生而言,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 在探索改革过程中, 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要使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既要注重基础内容课程的设置, 又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不断将一些社会上较新的科技成果向学生作介绍并进行分析, 也可及时地开设社会需求的开发工具课程, 如开设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程等。
(2) 教学的展开要符合学生的创新心理机制。
当然, 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符合学生的创新心理机制, 而不能为了赶时髦只是追求形式, 只是追求表面文章, 在整个的培养过程中, 教育的方式、手段都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机制。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提高, 有了缜密、活跃的思维, 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 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进入社会的处事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 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高职的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这对以后即将进入社会将有很大的帮助。但是, 这一阶段的工作操作起来将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它过于抽象, 需要计算机教师有除了有很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外, 还要具备对整个过程的设计、组织、完善、把握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学生将来技术发展的大事, 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掌握自学能力后, 在日后的发展中讲立于不败之地。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 在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同时, 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能够及时地学习新技术的相关内容。
学生所有的学习更多的时候都依赖着老师对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把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练模式,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适应能力。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加强学生在网络应用发面的能力,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还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 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为创新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其次就应该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再次, 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好比给了学生一种生存的能力, 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最后应该在培养前三种能力的基础上, 教会学生基本的应用能力, 要能够应对最基本的需求。所以计算机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 时刻更新思维、更新教学方式, 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赵桂贤:《在计算机高级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技术教学研究.2005[1]赵桂贤:《在计算机高级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技术教学研究.2005
[2]韦伟、陈刚:《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论坛.2006[2]韦伟、陈刚:《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论坛.2006
[3]杨泓:《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杨泓:《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谈中职生学习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探究学习 教学 兴趣 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178-01
要想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抓住引导工作。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合作式教学和引导探究性学习是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最好体现。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合作式教学和引导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培养学习计算机能力的必要性
(1)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习能力与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一样,构成人的全面素质。在这样的时代,人类个体之间充满着竞争,谁学会了学习,谁具有创新能力,谁就拥有雄厚的创新实力;谁放弃或放松了学习,满足于现状,谁就落后,就会被社会淘汰。
学习有四种基本方式:阅读是通过视力获取信息;听讲是通过听觉获取信息;实践是以活动的方式获取信息;研究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即对信息进行加工。研究是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形成创新能力。
(2)培养学习计算机能力的必要性。计算机学科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网络的普及,对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但由于学生自身基础不是很好,再加上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尽管开始会对学习计算机充满希望,一旦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而又无法解決时,他们的学习激情就会一落千丈,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最终一无所成。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教师就需要转变一下传统的教育观念,从传统传授知识教育观向主体性能力培养教育观进行转变。给学生们讲一些在计算机方面有卓越贡献名人的事例,如比尔·盖茨通过自主学习、刻苦钻研终获成功,并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 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实施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合作式教学的教育教学观。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实行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合作式教学和引导探究性学习,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从“学”的角度入手,从学生自身内在方面去发展完善其学习能力,转变原先固有观念,强调从学会到会学,从被动到主动,从低效到高效,从学校学习转变到终生学习,尤其培养会学的基本素养。
(1)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合作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重综合技能训练,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重在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行赏识教育,赏识鼓励是我们的基本思想。(2)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合作式教学因材施教;学生因事而做,从做中学。多把尺子衡量和评价学生,教育应该适应每个受教育者的需要。(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合作式教学是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4)教学生善于发现和思维;教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发现、研究的过程。在学习中要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深入学习,把学习与发现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思维。
第二步调查学生学习能力状况和人格特征,了解教育对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的课程标准里,项目教学理念引入,学习方式有很大的改善,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掌握知识的亢奋状态,集中自己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为,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另外,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热情紧密相联,它常会推动学生深入钻研,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同时,在浓厚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并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这样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步努力探索并指导学生进行学改,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注重处理教学与科研、继承与创新、教师指导学生与学生独立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养成为目的”。通过任务情境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通过探究操作提高能力,利用小组合作讨论达到素质养成,通过尝试努力去获得成功。利用每个教学环节强化这一过程,加深印象,体会学习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架构;由“学会”达到“会学”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
课程实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由直观的实例引入,以分析任务为载体,以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学生完成实际任务,学生是课程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有能力训练,课程有知识的归纳总结。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合作式教学的课堂教学从技能入手,采用引导式,引导学生发现,思考、探索来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小组交流、争论、合作来完成素质养成。
根据教学内容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将所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完成既定任务,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一定技能。打破了常规教学方法中由浅入深的基本顺序,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是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学习的,甚至包括认识菜单。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计算机,尤其是一些视窗界面的应用程序,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学科中的实践,不只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练习。在实践中最难得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并尽力去寻求解决办法。在这种开动了脑筋的实践中,才会学到真正的东西。
学习素质的培养,决然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教学指导思想问题。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可能把自己今后一生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都学到手。事实上,任何人在工作岗位上所需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在工作实践中重新学习的,在学校中所学习的只不过是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一个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红.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技信息,2010(3).
[2]郑少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15).
计算机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2
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 本人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直观形象教学, 让思维得到启发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使用各种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生动的语言, 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 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Windows文件管理中, 由于学生基础和空间思维的制约, 对层级的管理关系往往一筹莫展。因此, 我先给学生讲解“粉笔与粉笔盒”、“钱与钱包”、“图书与图书馆”的区别, 从而引申出“文件与文件夹”的区别, 最后利用“大盒装小盒”的方法解释层级关系。教具非常简单直观, 学生把抽象的逻辑思维与感性认识联系在一起, 把空间思维形象化, 简单明了地掌握这种层级关系及区别, 为“文件管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用“引——点”式教学, 给思维添加动力
为改变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我采取了“引、点”式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开始可能摸不着头脑, 不知从何下手, 这是正常现象, 教师切忌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一股脑都端出来, 也不可以采取包办代替的方式, 而是采取引导的方法。“点”就是指点, 经过教师带领学生从现实引导到实验, 从简单到复杂,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在实际教学中提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启发学生, 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通过独立思考和老师的指点, 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讲“变量值交换”的算法, 我就先提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你如何将两杯不同饮料互换杯子?再归纳总结出互换的方法。”找出一般处理规则后, 学生再碰到类似问题就可以自己解决了。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动手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三、用比较教学, 为思维铺路架桥
常言道:“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比较对于学生理解事物、发展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比较教学法简便易行, 效果显著。在计算机教学中接触到大量的概念、原理、规律、特征, 对初学者容易混淆, 而比较法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比较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找出各知识点的联系和差别, 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而且能起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 在讲授Word2003的基本操作和Excel2003基本操作时, 在讲授文本查找, 文件查找时, 都可以运用比较法。
四、采用多种手段, 培养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思维活动, 它是人们在文艺创作、科学研究中因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新奇性、独创性和易失性等特征。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期从事苯分子结构的研究仍未能解决, 一天由于梦见蛇咬住自己形成环形而突发灵感, 得出苯的六角形结构式。因此, 灵感不是神秘的, 唯心的东西, 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思维的特殊形式。
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 首先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灵感决不会从天而降, 它是在一定知识信息储备的基础上, 对疑难问题久经深思之后不同知识信息之间的突然沟通。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个问题会使自己魂牵梦绕, 百思不得其解, 也许受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励发, 而豁然开朗。这正是因为长期深度思考时, 大脑处于受激状态, 异常活跃, 所思考的问题挥之不去, 驱之不散, 这就为灵感的产生准备了基本条件。由于大脑的极度兴奋与紧张, 也可能抑制了思维的正常运转, 当受到某种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的刺激时, 就可能一下子唤醒潜意识中的积极因素, 产生灵感。所以说, 灵感是人们长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其次, 还要帮助学生捕捉灵感爆发的最佳时机和环境。灵感往往出现在长期紧张的思索之后的暂时的放松状态, 如在散步、听音乐、赏花或与人讨论、交谈或一觉醒来时, 所以, 要培养学生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学习习惯。在长期紧张的思考之后, 适当放松一下, 开展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 不公可以使身心得到休息、调整, 往往也是灵感爆发的良机其实, 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 老师要根据教材、学情灵活处理。宗旨是: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全面性、敏捷性、创造性等, 以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课题, 结合教学实践, 从职中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法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思维,计算机教学,直观教学,“引—点”式教学,比较教学,灵感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萍:《职业教育研究》, 《怎样转变职高生的学习动机》2006 (1) 。
【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推荐阅读:
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10-30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08-24
计算能力培养06-13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11-12
五年级计算能力培养06-09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08-14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08-25
学困生计算能力培养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