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

2024-06-17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精选10篇)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 篇1

摘要:英语学习在中国受到普遍关注。很多成年人因为工作的关系不仅要学英语, 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对学生来说, 英语则更为重要。因为英语重要, 也因为英语不易学好, 家长与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物力财力与精力, 但英语学习的现状令人堪忧:投入大, 收获少, 两极分化极为严重。而英语教师虽竭尽全力, 由于种种原因, 无力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在因特网络英语平台进行了分层次教学尝试, 试图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两极分化,分层次教学,词汇教学,减轻负担

一、英语教学现状

1.英语倍受重视

在目前的中国, 随着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 英语已经变的越来越重要。由于国家政府工作人员, 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都被要求参加相应的英语考试, 而对于学生来说, 英语更是与语文、数学并重的一门课程。所以, 英语很重要的概念已经被社会各个阶层广泛接受。

2.各种各样的英语教材, 学习方法以及培训班

可以这样说, 英语催生了多个行业, 带动了多个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关于学习英语的各种书籍, 音像制品种类繁多, 令人目不暇接。有的是大型的甚至是全国连锁性质的辅导班;有的是教学和非教学人员自己开设的小课堂。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 有的家长甚至不惜重金把孩子送进以英语为特色的幼儿园。他们少了很多户外玩耍的机会, 增加了很多必做的功课, 家长也放弃了自己的休息娱乐时间, 有的甚至和孩子一起学。

3.英语教师的痛苦与困惑

社会如此重视英语, 家长和学生花费了如此多的财力与精力提前积累英语学习, 按理来讲, 我们英语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很容易开展, 很轻松地进行。但事实恰恰相反。

家长重视英语学习, 他们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英语取得好成绩, 所以这给了我们英语教师很大的压力;学生提前进行了英语积累, 而社会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学习课程, 学习标准和考察标准。进入学校以后, 尤其是进入初中, 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或者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时, 家长会质疑我们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面对严重的两极分化时, 我们也很痛心。

英语教师的工作很繁重。每天都是判不完的作业与试卷。英语是交流的工具, 我们又缺乏交流的环境, 我们每天还得检查学生的口头背诵。为了考试, 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与考察。

我们也响应上级号召, 积极研究改变教学方法, 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也期盼着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利用计算机技术, 尝试打开一扇新的英语教学之门

在英语教学中, 我一直在进行两种尝试:第一, 我自己不做费时而无效的工作;我也不让我的学生做机械性训练, 我非常反对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 我一直训练我的学生主动去思考, 主动去总结, 主动去改进。第二,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45分钟之内得到最大收获, 每一个学生不浪费每一分钟。也就是采用分层式教学, 分层布置作业。在2008年10月, 我开始走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的尝试。

1.词汇教学

(1) 传统的单词拼写测验的弊端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a conveyed.”这是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 总结出的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恰恰是单词这一项, 成了许多学生的绊脚石, 也成了学生对英语丧失兴趣与信心的“元凶”。单词测验似乎是教师的第一重要工作, 学生第一学习任务。词汇是必备基础, 我非常认同。在我看来, 见到单词会读, 知道单词的意思最为重要。而把每一个单词都拼写正确, 一个字母都不许错的确很难, 想想, 这将会是多么艰难的一项任务!需要多强的意志力才能完成!我个人认为, 正是这种高难度的要求, 令很多学生畏难而退, 丧失了信心与兴趣。

(2) 词汇教学重点的确立

多年以前, 我就做了大胆尝试:我把词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单词读音和意义上。我明确告诉学生, 我先考察读音和汉意, 最后我才考察单词的拼写。但是, 我总觉得这个环节我做得不够充分。而敏特计算机技术网络的单词记忆场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完全解决我的问题。在计算机课堂上,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综合测评, 学习单词, 做同步测试, 做拼写练习。我则对那些学习单词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我让学生边听读音边看字母, 读音到哪个字母注意力跟到哪个字母。有了一定的读音与意义记忆之后 再进行拼写训练。

2.教室课堂教学重点的确立——句子教学

计算机技术帮我摆脱了费时的词汇教学, 在课堂上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记忆句子。有了敏特的帮助, 有了单词的基础, 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记忆句子。例如, There are a lof of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这句话, 我帮学生这样去记:先记短语:a lot of, 接着是 places of interest, 然后是 in Bijing, 最后合成全句。这样训练, 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掌握大部分句子, 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记忆负担。

3.计算机教室内的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如注意力与自控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这种情况下让老师进行分层次教学, 我们也是有心却做不到。而在计算机教室, 通过计算机技术控制学生的电脑, 我可以安排不同水平的学生做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都有收获, 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教师真正成了指导者, 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4.校外的分层次练习与指导

计算机技术不仅帮我解决了词汇教学的障碍, 还帮我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分层次教学, 使我摆脱了繁重的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诸如检查学生的单词拼写等问题, 帮我提高了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门, 一扇通往分层次教学广阔天地之门。

通过尝试, 我发现, 我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分层次教学的补充。现在, 我建了一个电子信箱和博客, 对我所有的学生与与家长公开, 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指导。

计算机技术, 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分层次教学之门。然而, 我也只是处于摸索阶段, 关于怎样利用好计算机和网络, 上好每一节英语课, 怎样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课后个性化辅导,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是我每天都在思考、都在尝试的工作。3年试验下来, 我的学生课业负担很轻, 但中考成绩优异。我一直有一个梦想:让我所有的学生都有最大收获。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 没有一个学生掉队。我希望,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帮助我早日实现这一梦想!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 篇2

【关键字】 有效教学;网络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4

一、有效教学概述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某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采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维持学习行为的策略,最终促使其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和提升自我的教学。有效教学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教学目标;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三是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和授受的教学策略。

二、学生情况与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

众所周知,中职生学习动机不够强,对理论知识缺乏钻研精神,对学习存在畏难心理,他们更倾向于动手操作。而网络技术课程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对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对此,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网络技术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三、在网络技术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下面,我将围绕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来阐述这一心得与体会。

1、创情境、明目标、引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而心理学也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通过教师创设有一定意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景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

于是,我创设情景:“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创设了NEW NEW公司,下属有人力资源部、财务科、业务部、后勤部等部门,各组小组长任部门经理,每个部门都有2台电脑无法上网,提示‘IP冲突(公司网络是采用指定IP的方式),假设你是后勤部网管牛牛,你该如何解决这问题?”这现实的工作问题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学习IP地址不仅是为了拿学分,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习机动得到加强,解决困难的决心与动力也有了。有了这样的铺垫,教师接下来的讲解并演示,学生都很专注。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设置探究问题:“一、你们部门的IP地址分别是多少?二、没出现冲突的IP有什么规律?三、出现冲突的IP地址是多少?四、从这些IP地址中总结出IP地址的构成是什么?”这些问题引领着学生的探究进程,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达到了培养学生好学乐学主动学的目的。最后,当大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弄明白这些问题时,我再讲授IP地址的设置与修改原则,学习效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2、设置开放任务,培养发散思维

现代教学崇尚建立在学生主动探索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敢于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开放式任务的设置是该模式的具体措施之一,它突破了传统教学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的弊端,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学习完“实现资源共享”任务后,我布置鞏固延伸的探究任务一:除课本上介绍的“通过网上邻居访问”外,访问共享的方式还有哪些。同学们相互交流,并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课外书搜索资料,很快就找到其他方式,包括通过UNC路径访问,通过搜索计算机来访问。

探究任务二:为做好保密,公司不允许使用U盘、移动硬盘等设备,也没有连通外网,但内部网络是连通的,你如何将企划书发送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并收取他们的修改意见。这样的问题书上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教师则会通过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并运用于实际工作。通过搜索引擎、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上机实践等方式,学生自发找到许多方案,甚至还分析了这些方案的优劣。图1为学生作业截图。

这类开放性实用任务的设置,不仅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避免了“吃不饱”现象的出现。对此,教师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工作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景,让学生及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

3、设置易于学生自我检测的实用任务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上的趣味是没有”。

网络教学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科目,脱离实际操作,网络教学很难生存。不过当下许多网络实验却是学生根本没有搞清楚实验的目的,只照着实验步骤做,依葫芦画瓢,糊里糊涂的。因此,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设置实用性较强,并且其结果是易于学生检测的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同时便于教师关注教学可测性和量化。

在对等网的组建及配置实验中,课本通过组网实例介绍组建对等网的过程,包括网络概况及组网目标、方案设计、网络组建及配置和网络连通性测试四个步骤,最后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是否连通。以往学生在整个实验做完后,看到结果跟书上的一致,那就成功,结果不相同,则失败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此,我注重将知识点融入到各个可操作、可检测的案例中。在制作交叉线时,先简单告诉学生交叉型双绞线可用于连接同种设备,如两台电脑,而将其工作原理跳过。接下来的对等网实验(用交叉线连接两台电脑)中,让学生登录“飞秋”软件,检测在没有使用连接网线的任意两台电脑能否与其他同学通信,在学生快速理解并找到答案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并通过测试的交叉线连接两台电脑,并设置好IP地址,可以发现通过交叉线连通的两台电脑是可以相互连通的。从学生的反馈与表现来看,利用飞秋这种易于接受和检测的软件比枯燥的网络命令效果好得多。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实验的原理一样,只是改变了工具,采用飞秋代替测试命令PING(网络连通性测试图比较如图2所示),但效果却非常可观。endprint

4、校企合作,在真实项目任务的完成中提升自我

校企合作,给有效教学的实施带来了许多便利,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去,从观摩学习,到担任一定的角色,最后完成该角色对应的任务。像局域网的组建项目或者网络布线项目,学校实验室里的模拟项目与之是无法比拟的,学生只有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完成相应的任务,才可能较全面地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此外,学生在完成真实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沟通协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校企合作完成项目任务,既是对学校教学的检测,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技能水平提升的好方法。校企合作,便以学校企业合力为企业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四、有效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充分的准备的是成功的前提,要實施有效教学,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除了备教材、备学情外,教师必须编制任务指导书、导学案等,同时也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前准备环节,探究性问题的创设非常关键,可以说是决定课堂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2、课堂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实现师生互动

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注意定位好师生的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展开课堂学习的导演,起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当且仅当教师较好地调整课堂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角作用时,这时的教学才可能是有效教学。

五、小结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有效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能够被学生所易于接受,同时能够促使学生高效发展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森高明,陈世滨. 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1

[2]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赵娥华. 浅谈议论文的有效教学[J] 考试:教研版 2009年 第10期73-73页 共2页

[4] 张璐.有效教学的定义[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 篇3

1 教材

几乎每一位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授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因此对课程失去兴趣,进而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有效性;或者学生对于授课内容一无所知,授课时不对应用环境进行讲解,也不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说明,就开始进入正题演示实操,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在做什么,学生也只会跟着老师的步骤操作,这样做毫无意义;或者学生对这门课不敢兴趣,因为这门课里面的所有内容都涉及到英文,有的学生一看见英文就头痛;又或者是教材上的内容太难,让学生看见书头痛,根本就不想看书,要知道现在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都比较差的,很难看懂书,一看见厚厚的一本书就慌。

解决策略:

(1)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把握目标。

(2)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针对教材和学生,仔细考虑一些问题,第一,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材相关知识内容?第二,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第三,哪些内容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第四,哪些内容是需要学生相互讨论的?第五,哪些内容是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

(3)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基础,合理调整教学进度,不能一味地赶进度。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使教学变得更有效,应该更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教材在编写上,因为需要考虑到教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往往在一开始都安排了大量理论性的内容,针对本学科在机房上课的特点,如果一节课教师都在讲理论、讲概念,不管课备得如何仔细,讲解得如何精彩,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受到重创,从而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脱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将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每节课都能保持充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合理地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学形态,实现知识重组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Windows 2003服务器配置》中讲解用户和组时,课本将域用户和普通用户放一起讲,但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重新调整,将域用户放在域控制器那部分内容再讲,因为这是理论方面的知识,所以还要用具体的实操来给学生演示,而域用户只有在域控制器下才能创建和使用。

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准确、全面地定位目标。教师应当在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策略

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上,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主体,体现学生的参与与互动,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讨论,而其实质只是没有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一种既无“问题”也无“发现问题”的传统教学游戏,所谓的学生参与只是流于形式,这种假热闹的教学并不是真正的、积极的、互动的课堂。如果仅为了适应课改新理念而设计的“花架子”,那是根本称不上有效的。

真正的互动未必非要讨论不可,而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例如问答应对中,对学生的回答中存在的亮点,不足,进行正确的、善意的引导,对掌握较快,应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赞扬和肯定,对有一定困难,无法正确应答的同学给予鼓励,使得学生能够在师生的问答交流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就是一种互动,而且是非常有效的互动。

解决策略:

因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布鲁姆说过:“因为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师应当在备课时为自己的预设留有空间,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即兴创造。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真活力,让学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例如:在上《Windows 2003服务器配置》中的邮件服务器配置时,经常会出现问题,有时邮件发不出去,有时邮件接收不到,有时邮件既发不出去,也收不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时可以让学生来讨论,让学生一起来验证到底哪个环节配置错误。

另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要施以科学、有效的指导。过去指导重视了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如今,所提倡的指导就是引导、启发、帮助、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有效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课堂教学是什么呢?就是通过教师的科学、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愿望、意识和能力。

3 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解决策略:多元评价,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多一些激励、鼓励的话语,少一些批评的措辞,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以使他们不断进步。例如,在《设备配置》这门课中是采取这样的方法评价的,第一,看学生每节课作业的完成情况;第二,看学生的学习态度;第三,看学生的进步情况;第四,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第五,看学生的自学情况;第五,看学生与同学的合作意识;第六,看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情况,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有许多客观的、主观的因素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学实践与理论上不断地探索和摸索,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手段,创建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2]陈爱芘.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 篇4

关键词:网络应用程序 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

由于电力行业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系统平台各自独立,应用程序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了计算机使用效率的低下,造成了信息资源投资的极大浪费。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一个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管理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将电力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

1、计算机网络技术简介

计算机网络及其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影响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的主要技术有:目录服务( Di-rectory Services),应用程序接口(API: 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s)、安全服务(Security Serv-ices)、开发平台以及网络服务(Network Services)。

1.1目录服务

目录服务是分布式的处理数据库信息,用来存储那些频繁读取但不需经常改变的数据。网络上的目录服务器都是以分布式的形式存在的。用户和别的服务器很容易读取到它的数据。目录服务器主要是存放E- mail地址和有关权限(Premissions)这两种数据,还可以存放别的不同的数据。比如说使用的是网图信使(Netscape Messenger)服务,就可以用轻量目录访问协议查询到用户的E-mail地址。只要在选择目录服务器后输入用户名,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查到E-mail地址。

目录服务器有这几个特征:结构(Organization,通常使用的都是树形结构)、数据复制(把一个目录服务器上的数据复制到另一个目录服务器上)、数据分区( Parti-tioning)、数据缓冲(Caching)以及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提供访问和管理权限)。

1.2事件处理服务

事件处理服务指的是运用网络对一个或多个系统进行更新(Up-date)、数据输入(Data entry)以及查询(Query)的过程。事件处理服务有四个要素,可用ACID( Atomicity,Consistency, Isolation, Durability)来描述。其中Atomicity指的是应该把处理过程看成一个整体,处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单元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处理过程。Consistency是指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处在稳定状态。如果一个环节处理失败,就要把数据库和所有资源恢复到最初的状态。Isolation同时处理的各个环节要各自独立,不能相互干扰。Durability是指一个处理过程在被确认完成之前,它里面的所有数据都应该在稳固持久的媒介中安全的存储着,数据不会意外的丢失。

1.3安全服务

安全服务的目的是保证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功能。比如说认证( Authen-tication)、保密(Privacy)、认可( Non-repudiation)、完整(Integrity)这些功能。计算机的网络应用技术都是为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交易而产生的。比如说公共密钥设施(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以及相关的协议,如传输层安全(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安全套接层(SSL:Securi-ty Sockets Layer)以及IP安全(IPSEC:IP Level Security)。

网络安全的实施和管理可采用的技术有很多,比如说防病毒软件(Anti-virus software)、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防火墙( Firewall)、一次登录认证(Single-Signed On)等。

2、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程序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中包含很多系统,其中有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 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财务结算系统、电力生产实时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等等。在电力行业中,参加电子商务的有电力公司、电力用户以及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电力行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管理平台需要很好的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应用程序。

3、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安全解决方案

本文提出的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安全解决方案可以为电力行业提供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其功能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1)“网络接入控制平台”是广域网里的电力企业和用户进入互联网的人口,广域网里的企业就可以使用广域网提供的服务了。广域网外部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通道或是拨号这些远程接入的方法来进入广域网,从而使用到局域网提供的服务。

(2)监控的对象是计算机病毒、网络状态和性能、用户的合法性以及入侵嫌疑、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等。

(3)在网络管理模型和安全接入上可以提供很多不同类型的增值服务。其中有安全远程访问接入服务、安全互联网浏览、存储管理服务以及安全邮件服务、VPN服务、IP电话服务和FTP服务等。可以在以上的网络安全和管理模型上建立计算机应用程序平台。这个模型可以把目录服务、安全服务、事件处理技术这些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力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整的结合在一起。

计算机应用程序接口和网络应用管理平台可以采用应用程序接口技术,CORBA和JAVA可以让操作系统不同、平台不同的應用程序相互交换信息。以上所述的电力行业网络应用程序管理模型有机地将电力企业的计算机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了,给电力企业计算机应用网络提供了良好的全面的解决方案。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文提出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管理模型能够有效地将电力企业的计算机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能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程序、计算机系统安全以及计算机用户,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晓晖,董昕,张欣,张春城.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结构及管理模型[J].中国电力,2001,34(S):92-96.

[2]徐严军,浅谈电力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J].价值工程,2010,29(27):165.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 篇5

1中职学校中计算机技术的研究

1.1单纯采用图文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计算机课件中图片的运用是常用的手段,适当的运用图片能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计算机硬件设备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教程中提供的文字与实物图形进行讲解,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也很难对课本中所提到的各类硬件设备有实质性的认知。而且有些实物如CPU,由于体积太小,学生坐得远些便看不清;且单单一个CPU,由于品牌及型号的不同,外型上也会有所差别,也无法将那么多品种的CPU都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其就只能停留在名字和文字描述上的认知。而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教师若通过计算机课件展示图片,这些图片直观生动,教师便可以很轻松的讲解,学生再拿书本的内容与计算机课件上的作比较,对同类设备不同的产品便可作出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掌握教师所讲述的内容。

1.2基于动画影音辅助计算机技术研究

这种教学模式是经常大量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制作动画影音充实到计算机课件的教学内容当中,延伸知识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的课程内容时,由于无法在给一台裸机安装操作系统时通过幻灯机在大屏幕上演示,而一台小小的显示屏也无法让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能同时看清。这在过去,教师只能将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且一组一组的重复演示讲解,这样时间耗费很长,没讲到的小组学生也会感到无聊。但若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拍成了影像,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不但可以让所有学生清楚的看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的全过程,还可以边播放边讲解,遇到难理解的地方还可暂停或退回重播,大大加快了课堂讲解的效率,使学生更快的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这些内容不是仅仅通过课本的描写和教师的讲授就能了解掌握的。

1.3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计算机技术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它同样是通过一些如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计算机的元素来实现教学目标。只是单机的计算机教学的载体是存储器,基于局域网的计算机教学的载体是服务器,而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学的载体则是因特网,它是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

而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技术层面和行为层面相结合,通过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而构建出来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最大的好处在于,教师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素材相当的方便。若能将其合理的运用在一起,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就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学习内容在大小、动静、虚实、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之间互相转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大了教学密度。它还能用以替代教师相当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工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学生主要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来获取、巩固知识,而教师则是利用计算机来了解学生的学情,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于大部分学生所疑惑的问题可及时进行指导,而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也可进行一对一辅导,根据教情与学情及时更改教学进度,把握教学秩序。

2中职学校计算机技术能力的锻炼

2.1运用PPT制作课件

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拥有良好的计算机教学氛围,教师就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讲,能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可以情境教学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与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通过情境创设相对浓厚的教学氛围,通过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枯燥的知识通过图片和音频的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以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就应当在授课之前就制作新颖独特的PPT课件,将计算机最开始拥有的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全部从网络中挖掘出来向学生具体展现,学生可以在抽象的学习中化为具体得到相应的音频资料,快速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2.2实践技能

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平时的计算机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的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传授《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的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主机搬到课堂之上,然后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小组之间学生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对计算机主机进行拆卸活动,在主机拆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清晰的表达出主机零部件的各个名称,同时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活动,如果那个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又快又好的将计算机主机进行拆卸,便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计算机主机部件的名称,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

2.3熟练运用软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这种通过问题进行情境创设的方式,对中职计算机教学非常实用,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问题的解决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加深理解,通过将计算机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这种情况下设置的问题更能够吸引学生,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融入到计算机问题的探索当中。例如在《音频、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将图片进行美化,然后将美化前和美化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前后对比的不同,提出为什么经过处理之后就变得更加美观、具体化和形象化。很多学生想通过疑问迫不及待地想清楚利用哪种手段可以将图片而变得唯妙唯俏,学生在课堂上开始激烈的课题讨论,一时之间学习气氛变得非常活跃,然后教师再通过讲述图片的处理技巧,学生为了能够学习图片美化效果都十分认真的听讲,并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己动手尝试。

摘要: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大发展,都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致使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产生巨大变革了深刻影响。当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辅助教学手段,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和普及,学生创新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使教学与学习活动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技术,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付艳波.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154-154.

[2]张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6(02):76.

[3]杨曦.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展望,2015(17):201-201.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 篇6

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 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强弱充分体现出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能力, 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对保障施工安全起到重要作用。而以往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制度, 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 在管理中会出现较多问题, 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 新形式下, 建筑施工单位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且采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管理, 严格控制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各个阶段的施工质量, 从而提升施工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

2 通过实例分析智能化建筑的管理现状与分类

2.1 工程简介

某科技馆智能化系统工程 (合同价为人民币2179.318527万元) 、场馆智能管理系统工程 (合同价为908.6527万元) 、展区监控项目工程 (合同价284.8828万元) 等三个建筑项目作为研究对象, 上述上个项目于2014年08月进行施工, 于2016年07月竣工, 进一步了解该项目的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 分析上述三个项目在智能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具体类别,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 智能化建筑管理现状

2.2.1 建筑智能化的管理机制问题

此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 因缺乏安全、有效的施工管理机制, 且大部分建筑单位因和管理方发生利益关系, 这就使得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执行, 因而对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造成很大影响。

2.2.2 施工机械的设备安装问题

在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管理期间, 机械机械设备安装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施工时不允许出现与设计要求相悖及不规范问题, 但在施工现场还是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 设备于安装之前施工现场搬运、运输等阶段随意乱丢设备, 而且设备存储仓库的湿度与粉尘非常高。部分施工人员在进行设备安装时, 会出现暴力安装的情况, 如设备接口难以连接, 经常会使用外力与蛮力强行安装。上述状况均会使机械设备很难不借助外力, 这就容易造成机械设备自身承受能力难以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 从而使机械内部产生严重变形, 最终形成应力的疲劳性损坏。

2.2.3 施工的验收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智能化项目验收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确保智能化施工管理系统得以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核心环节, 因此, 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针对智能化施工系统的具体施工状况做相应的验收非常有意义。而在部分的建筑项目施工中, 施工人员因未根据规范化的要求来严格验收各个智能化施工系统内的各项施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等, 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没有做相应的智能化系统试运行, 又未检查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对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安全运行产生很大影响。

2.3 关于智能化的建筑分类情况

2.3.1 智能综合的建筑

智能综合性建筑主要是把不同建筑群应用管理系统进行连接, 以实现功能管理的一体化。如:不同大厦间使用管理联系的方式进行串联, 组成一体化的楼群。智能综合建筑主要目标就是组成智能化城市群, 提高城市社会的作用, 降低消耗与管理成本。

2.3.2 智能化的学校

近年来, 智能化学校渐渐实现, 大部分学生为了满足教学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 都开始安装多媒体进行教学, 实施信息化的管理。为了伴随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 势必会使学生以智能化形式存在, 而在智能化学校之中, 互联网深度与信息化实现是主要内容与需求。

2.3.3 智能化的住宅

智能化住宅是指把正常住宅中通信设备与网络设备应用协调性系统进行连接, 实现统一化的管理, 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搭配与使用, 提高住宅便利性与用户生活质量。

3 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 关于智能建筑的子系统

智能化建筑的子系统主要包含计算机的网络系统、自动化楼宇系统、结构综合布线的系统、自动化通信系统与自动化办公系统5部分。其中, BAS属于自动化楼宇系统之中的一部分, 可以统一控制楼宇照明与供电, 能够按照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对人们居住的质量进行改善。在自动化通信系统中CSA是常见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传输建筑物中各种语言、图像与数据, 充分结合内接网络与外界网络。OAS属于自动化办公系统中的常见系统, 主要包含办公设备自动化与物业管理的系统自动化, 通过办公的自动化统一管理每个子系统。而结构综合布线系统也叫作SCS与PDS, 能够在建筑群间进行信息传递, 传输实时数据。以太网与FDDI属于计算机的网络系统, 现在很多建筑物工作与设计均是电子化的操作,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在智能化的建筑中应用虚拟现实的技术

虚拟现实的技术属于时代发展产物, 也是一种新型技术, 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三维的世界。在虚拟三维世界里, 可以提高用户真实感, 以便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环境进行改变。虚此外, 虚拟技术有着交互性, 可以使用户沉浸在其中, 充分体现出人类创造力与想象力。虚拟现实的技术实用性比较高, 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之中。应用二维与三维技术, 可以给用户创造虚拟建筑物, 使得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可以不断地完善设计图, 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

3.3 在智能化的建筑中应用CAD的技术

现阶段, 在国内建筑行业之中, 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 充分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 即CAD的技术实施建筑物设计, 避免出现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提高建筑物设计的水平。在通过CAD的制图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 可以准确计算建筑空间与平面面积, 使得建筑结构的设计图形化, 降低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人员负担, 同时提高设计者工作的效率。尤其社会不断进步与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国内已经研究出建筑工程CAD软件, 在床、楼梯等建筑物复杂结构设计时, 能够通过CAD的技术, 选取对应模型设计, 整个过程的造作比较简单, 节省了人力与物力。

3.4 在智能化建筑中应用数字化的技术

就目前而言, 数字化的概念逐渐变成国内社会热门话题, 涵盖内容比较多。一般是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条件下, 应用互联网信息推动信息流发展。由于数字化技术不仅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 同时影响着建筑工程发展,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数字化的技术, 可以对建筑类型进行创新, 以形成层级性与多元化智能场所与空间。如:随着数字化的技术发展, 无需建筑行业工作人员在固定办公地点收集信息, 何时何地都可以应用数字化的技术来收集信息, 扩大工作空间。此外, 应用数字化的技术, 可以承担着建筑部分的工作, 推动新型建筑物发展与完善, 如:随着电子商务的时代发展, 今后实体超市将会逐渐被网络超市取代, 但是娱乐性购物场所会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4 结语

总而言之, 当前国内建筑行业取得较好的成绩与巨大突破, 并且智能化建筑市场也逐渐拓展, 信息化的水平渐渐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行业在国家上的竞争力。而智能化建筑发展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有着直接关系, 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涵盖范围比较广、包含内内容比较多, 为确保智能化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计算机技术, 提升建筑工程作业人员能力与专业水平, 确保智能化建筑发展前瞻性。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 我国智能化建筑工程在日常施工过程中, 其施工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 且对全体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在管理中易引发安全隐患, 进而影响建筑施工进度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 需要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 提高管理的效果。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智能化建筑的管理现状与分类, 着重探讨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以期确保智能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管理,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朱颖, 韩慧子.有关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 2014, 18 (29) :41-41.

[2]李延珠.浅析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22 (16) :2936.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 篇7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系统逐渐成为交互性和专业性都极强的信息交换载体,高校网络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讯设施高效实现教学资源的快捷共享。但也由于网络系统连接的开放性和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导致校园网络受到外来病毒的侵染以及恶意软件的攻击,给高校网络建设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如今黑客技术不断发展,校园网络系统的漏洞与缺陷与日俱增,如何保障高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促进高校网络系统全面发挥其实用性已成为当前高校需要加强重视的环节。

2 影响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

2.1 病毒侵染

近年来,病毒侵染问题成为威胁我国高校网络安全性的主要问题,计算机系统受到病毒侵染将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影响。网络病毒主要是通过网络传输以及文件下载等途径侵入高校计算机系统,这是由于高校中的网络成员比较多,浏览记录复杂,文件信息具有多样性,要做到浏览每一位网络用户的上网记录记录,监管每一位用户的的文件传输情况几乎不可能实现。

2.2 外来攻击

外来攻击是高校网络安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外来攻击人员一般是具备网络信息技术的黑客高手。由于技术含量较高,一般来说,黑客攻击高校计算机系统目的性都十分明确,外来攻击不仅仅是为了干扰高校计算机系统的准确运行,高校计算机系统中包含极其具备经济价值的教学资源,也录入教师以及学生等很多人的隐私信息,黑客很有可能是为了获取高校计算机系统中的教学资源以及学生信息。

2.3 不良信息传播

高校教育中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具有一定的优点,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由于网络系统中存在海量的信息,而信息内容参差不齐,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开拓自己的眼界,了解社会;同时也可能从网络系统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信息中的不健康内容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1]。

2.4 网络漏洞

很多高校程序设计员在编程初始不重视安全问题,在系统投入使用的后期,学校用户使用不当或者系统配置有误都将致使系统出现漏洞。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高校网络服务的核心,校园网络系统规模庞大、程序繁琐、网络协议难以实现,这些局限性都会成为高校网络安全的缺陷和漏洞。

2.5 管理缺陷

高校网络安全性应当保证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的保密性。木马、ARP攻击、恶意代码等形式入侵的多样性是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挑战;高校网络系统不具备全面、系统的管理都将影响网络的安全性。

3 高校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

3.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可以用于私有网络,也可以用于公共网络,是防止外来病毒入侵计算机系统的防御设备。防火墙技术主要用于监测网络系统中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基本信息,判断数据是否与安全数据流相一致,如果不符合,防火墙就会截断数据的运输线路,阻止其侵入计算机系统。从防火墙本身分析,其不仅具备非常强大的抵御外来病毒攻击的性能,而且还拥有一定的自我免疫能力[2]。

防火墙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也是高校计算机系统中最早使用的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是通过有效控制网络流量进而保障网络的安全。在防火墙技术中,网络包括信任网络和非信任网络两个系统,然后针对非信任网络实行网络访问的管理。一般情况下,防火墙设置在高校校园网络与外界网络两者的接口处,通过边界化的管理方式,有效筛选以及过滤外界网络内部的ARP数据包,阻止外部网络中非法的ARP数据包侵入校园网络系统,提高高校网络的安全性。

3.2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在高校网络中的应用十分必要,主要方法是改变数据的原始编码或者对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一定处理,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能,不仅能防止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也能预防校园信息以及教学资源被外来人员窃取。

现今,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漏洞扫描技术、数字签名认证技术、密钥密码技术;而数据加密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链路加密主要应用于高校网络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在物理层面之前进行加密设置,并且保护高校的信息接口处;节点加密指的是在网络信息的节点处设置加密,防止高校信息传递时被外来人员截取;端到端加密指的是加密高校内部网络信息端的同时,也对外界网络端设置加密,保障信息传递全过程的安全性。其中,数据加密技术在高校网络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3.2.1 漏洞扫描技术

通常来说,网络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漏洞,而系统漏洞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隐患,漏洞扫描技术主要运用于扫描系统,及时检查当前存在的漏洞并且采用相关技术进行快速修补。

3.2.2 密钥密码技术

在高校网络的网络系统中,密钥密码技术主要运用于对高校教育资源以及学生、教师基本信息的保护。由于高校网络系统中教育资源使用的对象很多,私用密钥密码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纯应用私用密钥密码并不能有效保障高校网络的安全性,高校网络安全中可以采取公用密钥密码和私用密钥密码二者结合的模式,全面保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3]。

3.2.3 数字签名认证技术

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有数字认证与口令认证两种,数字认证技术需要协调加密技术方可使用,而口令认证相对简单。在高校网络系统中心一般运用数字认证技术来辨别信息传递方以及信息使用方的身份,如果身份未通过数字签名认证,高校可以拒绝发出或者接收信息,进而避免信息的侵入和泄露,保护高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3.3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弥补防火墙技术的缺陷,可以自主检测网路线路中的反常行为,并且可以根据检测信息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关补救措施,及时报告检测的情况。目前,在高校网络安全中主要应用入侵检测技术联动和防火墙技术二者牵制。在应用入侵检测技术时,高校网络的安全中心部署可以在网络核心交换机处安装探测端,进而实现对网络信息访问行为的全过程监测;在用户的主机方面,可以在终端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分析用户的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等,及时掌握用户终端的网络情况。

3.4 杀毒软件技术

杀毒软件技术是在人群中的到了广泛运用,此技术也可以用于高校的网络安全防范中,杀毒软件属于一种外在的软件系统,通过优化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各个配置,防止网络系统侵入外界病毒。杀毒软件技术是高校网络安全保护中应用最常见的一种技术,高校网络系统的主要构成包括网络工作站和服务器,一方面,高校要在网络工作站安装杀毒软件,不定期的检测网络工作站的信息传输情况,分析工作站存在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在网络服务器中也要安装可装载模式的防病毒软件,对扫描网络系统在存在的病毒,确保服务器的正常工作。

4 结束语

高校网络系统的顺利运行与校园建设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关联,高校应当加强运用计算机技术保障网络安全防范,主要可以利用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杀毒软件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规范校园网络工作,提高校园重要信息的保密性,让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骆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5).

[2]加尔肯·阿依提木哈什.网络安全中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网络信息化研究,2015(12).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 篇8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分析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结合的产物, 其以网络协议为依据, 将分散于地球不同地域的独立计算机连接集合, 利用电缆、光纤、双绞线、通信卫星等连接介质,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快速传递, 不论是局域网、城域网还是广域网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硬件、软件、数据资源共享, 而且为数据的管理、维护等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 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提供网络资源的网络结点, 如高端服务器、集群系统、数据库、MPP系统等;在网络环境中提供高性能通信手段的宽带网络系统;为网络结点所提供资源进行描述、组织、管理的资源管理和以系统负载情况为依据对系统内任务进行动态调度以达到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为目的的任务调度技术等, 除此之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降低人工处理海量数据的难度, 实现直接在网络计算中传输和读取, 并为使用者提供友好用户可视化工具的技术也至关重要[1]。

1.2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利用信息电子化的信息处理手段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和管理, 以达到信息内容智能化处理的效果, 为人类信息处理提供更快捷、高效的途径, 其利用硬件设备集合系统命令的方式完成信息处理, 使海量数据快速、准确处理成为可能, 而且随着未来硬件设备的不断升级, 其处理速度仍有提升的空间, 另外, 其利用的通过设置处理结果检查命令对信息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实时监控的技术, 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 电子信息工程凭借其技术优势, 其覆盖的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逐渐推广[2]。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2.1 在信息传递方面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人们信息传输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10千米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几十千米、几万千米距离的用户,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流, 信息传输的速度近100Mbps, 信息交流互动性明显提升, 这为信息产生速度快、数量庞大, 信息资源价值巨大的今天, 信息处理和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电子信息工程其主要功能是对信息的处理、存储和获取, 由此可见,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传输功能充分应用, 是其功能充分发挥的基本前提[3]。

2.2 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工程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 其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果其信息安全无法获得保证, 不仅会滞碍其自身的发展, 而且对经济、社会的持续良好运行也会产生较大的冲击, 而其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样受到渗入威胁如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等和植入威胁如特洛伊木马等, 使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保密性、可审查性等无法得到保证,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长时间的网络安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安全扫描技术、认证签名技术等, 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安全性,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成果适当的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 可将不同形式的信息威胁有效的隔离在电子信息工程系统之外, 大幅度的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防御性能, 例如利用防火墙技术, 将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建设屏障, 使公共网络中存在的威胁不能直接影响电子信息工程的内部网。

2.3 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

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域网形式, 实现较大范围内的城市、企业之间的信息传输, 而广域网的实现对网络宽带技术的依赖性非常强, 特别是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的推广、广域网用户数量迅速增多, 使网络宽带的压力愈来愈大,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深化中创新应用同轴电缆和光缆构成其广域网信息传输通道, 可在不同频段的微波中继线直接通过各种相关微波, 抗干扰能力明显高于宽带, 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同时不产生任何噪音, 所以在广域网长距离信息传输中应用效果较理想, 所以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应用的光缆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 可极大地提升其广域网的实际效果。除此之外, 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应用的卫星通信技术, 其地面接收站建成和拆除都简单便捷, 即使在无法建成光缆的山区或灾害频发的高危环境都可以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将其应用于信息处理方面, 可有效扩充其覆盖范围。

2.4 在设备开发方面的应用

截至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并未形成统一的结构和协议标准, 使计算机网络之间的通信受到多方面的阻碍, 当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后, 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协议完成信息传输过程, 而且可以利用其广域网通信干线进行派生系统的开发;在传播媒体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其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完成信息传输、查询等操作的功能进行相关的深化。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有力的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 为电子信息工程的深化提供了动力, 人们要更充分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电子信息工程, 必须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 发展趋势等全面系统地掌握。

参考文献

[1]韩丽.华在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J].科技创业家, 2013, 23:44.

[2]金彬.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 13:104+106.

探讨高中计算机的有效教学 篇9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27-01

信息技术学科(即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集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课程,它要求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而信息技术教育最终的学习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应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手段,而想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应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最起码的要求。由此看出,信息技术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动手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现在高中阶段的计算机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并不断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师们也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的知识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达到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科技意识的最终目的,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高中计算机教育被许多人误认为只是简单的电脑课,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在高中,计算机只是选修课,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虽然重要,但还是沦为边缘学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升学的压力,把他当成娱乐课,在课上学生对课本知识不感兴趣,希望老师不用讲课,学生们只希望上网聊天、看电影等行为。所以导致大部分高中生毫无基础可言,所以提高教师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很重要。以下提出关于如何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1、规范强调课堂纪律,明确学习目的

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以严格的电脑管理制度为良好的教学秩序作保障,做到奖罚分明,重在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对出现了违纪现象的学生,要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就要改正。有了规范严格的奖惩制度,也就有了威信,那么学生的自觉性也会得到增强,抓好了课堂纪律,课堂教学也就能很顺利的开展了。

其次,就是要让学生明确计算机课的学习目的,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正确认识:(1)告诉学生计算机不光可以用来玩,还能用来学习,它可以帮助其他学科的成绩得到提高。(2)要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能都离不开电脑,所以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认真学习。(3)通过世界首富盖茨的故事,通过真实的例子,让学生知道学好计算机的重要性。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确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当学生的学习不盲目时,才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校兴趣和效率。

2、教师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软件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多媒体电子教室比较熟悉,所以在课堂上要合理的使用广播、监控、写生演示、黑屏锁定、作业提交、重启与关机等功能,这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在上课之前,用有吸引力的flash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安静下来,课堂纪律也就好抓了,并且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对于简单的内容,可以让个别的学生操作演示,其他的同学跟着学。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和欣赏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专心致志,让不会的学生能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理安排时间,注重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而高中生可能由于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少,而导致基础差,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的快速练习,那就会使学生当时好像掌握了但是课后可能会全部忘记的结果。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主要知识已经很难,更不用说根据教学大纲的进度进行授课了。教师想要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其实数量不重要,关键在于质量。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向学生强调要珍惜有限的课堂练习,敢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给出及时的评价和指导,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4、教师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长期下去,学生便会慢慢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就算学生认真上课,但课堂气氛也会死气沉沉的。为此,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并且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总结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利用好一切有力的资源和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松、自主有趣的完成学习任务。虽然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会沉迷电脑游戏,但是计算机对现代人的作用综合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计算机。

参考文献:

[1]. 蔡金枝.谈谈高中计算机有效教学[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6):191-191

[2]. 魏泰学.唐功农.提高高中计算机新课教学效率的对策[J]中小学电教,2014,(7)

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教学 篇10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深,使得建筑行业逐渐成了我国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推动了建筑业的较快发展。尤其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城市化建设中的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而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是一个较为系统、庞杂的工程体系,其工程质量,直接与社会经济与社会安定挂钩。基于此,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实现工程质量的高效管理,建筑行业还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其中,以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与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现实意义

(1)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筑物在竣工完成之后,有较长时间的使用年限,且具有固定性、长期使用性特征,与地基和土地的联系紧密。所以,可以说,建筑物与土地是一个密切地整体,这也就要求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要进行长期的延续作业[1]。而在作业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动态、延续性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能够让工程管理者较为快速、有效地接收到关于建筑施工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施工调整,以确保工程质量。

(2)实现施工的全方位管理。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工程项目,因涉及的范围较广,施工现场各种环境、设施、施工状况都较为复杂。因此,要对施工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还需要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施工各方进行有效地监督与管理,协调各环节、各部门的施工,以免出现较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归结于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中,进行施工的细节化管理,加深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让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3)满足建筑工程多样化管理需求。建筑工程的生产周期较长,且施工规模较大,从工程筹备到施工完成,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施工难度较大,各种不可控因素也较多。所以,要实现建筑工程多样化管理需求,还需要从科学角度,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地规划,结合建筑物的种类,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并对施工环境、施工条件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减小施工管理难度,缩短建筑物的生产周期,实现多样化管理。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分析

2.1 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的适应性

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气候条件、地质状况、交通环境、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而无论是何种因素,都会对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并有可能加大施工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时,就需要考虑到施工参数的多样化功能要求,确保系统设置的简便性、易操作性、实用性,在信息数据的输入与输出上,能够增设相应的操作指南,让施工管理者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到施工环境,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自定义设置,对系统所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以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行[2]。针对施工管理者,除了要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还需要对工程成本的支出进行合理地规划,并进行施工进度的调整,将施工成本与施工进度予以挂钩,将实际工程量作为考量基础,对施工成本进行正确预估,结合计算机系统的反馈信息,对各项施工状况进行有效监管,达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

2.2 强化合同管理及进度管理

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时,要注重对合同管理软件的有效引入,以便对整个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合同进行有效地管理,并结合合同内容,跟进拨款进度、财务管理。对合同变更与补充内容进行实时动态性管理,减小施工风险,以免因合同变更而对正常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各施工阶段明细费用状况、工程进度的合同管理,要进行前后比较,将进度款项按程序提供给业主。针对进度管理,要在工程计划阶段编制工程施工进度,包括起止时间及生成网络计划,并结合管理层次、资源分布,对进度进行有效调整。针对工程总包计划进度,可以通过运用PKPM软件进行。

2.3 完成财务预测与资料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中,可以通过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对工程各项目的费用进行有效预算,来控制建筑工程投资成本,进行项目工程的结算、付款管理。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对财务加强管理,让工程预算及付款更加完善,以免因人为失误而对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涉及施工的整个过程,各种工程资料较为系统、复杂,而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便能够对涉及工程管理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归档处理,以提高信息反馈质量,对施工实际状况进行动态性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4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运用计算机技术,还能够对施工现场的材料与设备管理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来对材料设备发货、入库、验收、使用状况进行规范与分析,为下一阶段的施工做好准备,并与合同中材料设备的计划使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施工阶段,还需要对已完工的项目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对土建施工项目进行评定。而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其中,便能够对验收与评定结果进行规整分析,并进行施工项目的详细管理,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记录、安装项目质量评定报表、土建质量验收单、加工配制项目验收状况等。对于涉及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内容,可以利用管理软件来对工程安全制度与安全施工技术、违章处罚、安全事故内容予以安全管理[3]。当然,也可以利用视频网络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以便全面地了解到现场实际施工状况,对进出车辆及人员进行管理。

2.5 强化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与数据的传递过程,为工程管理的基本。在运用计算机技术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时,要着重将施工各过程的信息传达、信息转换、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处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在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上,有着较大的滞后性,因此信息利用率较低,不能对施工过程中实际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与处理,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一直未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计算机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就要提升信息传递功能、信息处理效率,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4,5]。同时,还需要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时,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让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能够积极地应用现代化信息工程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3 结语

当前,建筑行不断发展,而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建筑领域中。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的信息化管理,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梁剑强.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提升建筑工程质量[J].广东建材,2015(3):72-74.

[2]何炜.现代化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5(16):60-61.

[3]陶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探析[J].现代物业,2015(7):74-76.

[4]瞿海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的运用分析[J].中华民居,2014(4):409-410.

上一篇:阳光不锈下一篇:乳酸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