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数学教学

2024-06-25

计算机技术数学教学(共12篇)

计算机技术数学教学 篇1

职业技能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最为密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的重视性的认识逐步增强,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总体发展来看,我国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社会对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作为职业技能教育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在课程教学和发展创新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没有办法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方法,找出存在的缺陷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国家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发展要求。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1.1 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不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已经成为职业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但是就我国目前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来看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投入机制,国家省、市事业单位对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缺陷,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拨款远远低于本科院校从而使各职业院校常常因为经费不足,而不能从教学设备和师资配备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导致职业技能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大教育教学的投入。

1.2 职业技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足

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教学发展,与师资力量成正相关关系,职业院校的老师普遍职业水平和技能有限,多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没有较强的职业技能,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很难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这成为职业技能教育的又一大缺陷。

1.3 职业技能教育与社会需求对应分裂

职业技能教育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为了向社会提供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但现今却存在着职业技能教育的定位与社会无法对接现象,我国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模式一般还较为传统,课程重复设置,分工不明的现象明显。同时也存在着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恰当等现象,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程度不足,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造成学生学无所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的现象比比皆是。

2 如何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

2.1 加大职业技能教育投入

针对职业技能教育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对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引导职业技能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教育在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同时要根据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比如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需求较大,要充分利用这一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企业设施来培养技术型人才。对于中西部地区,也不应该忽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投入,中西部地区作为职业基地空白较大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来填补。建议我们应该加大政府的直接投入,建立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体系,完善教育投资体制,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建立以政府保障资金为主,多方面筹资的职业技能教育模式。

2.2 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实践

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坚持“宽窄”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网络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能够顾及计算机网络其它方面的各项技能,能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其次,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主要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如网络体系、设备、结构等问题。不仅要掌握纯理论的知识,也需要具备良好的网络实践能力。教师在教授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最后,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从传统教育模式来看,教学主要是以老师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所以应该采用多方面的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开展多方面的计算机网络实践互动。

2.3 注重实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社会实践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旨在通过学习使更多的人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是职业技能型人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再者要完善职业技能教育的城乡发展一体发机制;建立统一且行之有效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立优良的职业技能人才奖励和津贴制度;提高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工资水平;创造宽松的职业入职范围。其次国家应该注重职业技能师资水平的培养,引进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以社会的不同需要。同时还要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进行理论发展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采用实践技能、项目策划、课程考核等多方面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

3 结语

总的来说,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作为职业技术课程的基础,在职业技能教育中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我们应该总结现今职业技能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完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氛围。

摘要:职业技术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课程,涉及到计算机软件、硬件、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各界培养有能力的,能够掌握各方面技能的职业人才。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各行各业普遍都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日常的营运、管理等日常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职业技术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脉络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深入探索学科前沿,加强教学创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职业技能教育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职业技能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现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国华.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3

[2]刘善庭.职业学校《网络技术课》教学初探[J].教育管理,2009(4):63.

[3]刘向东.如何优化网络技术课程教学[J].Value Engineering.2010(24):191

计算机技术数学教学 篇2

文章从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数学教学优势互补、关于应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呼唤高素质的.教师等方面分析了如何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作 者:满都拉 赵海军 作者单位:满都拉(内蒙古电力学校,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赵海军(内蒙古兴安盟特种设备检验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计算机技术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1

一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应该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一切的教学活动应该本着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开展下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将实践教学的基础地位进行突出,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机房和配用电脑,并将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网站进行建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技术拓展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渐的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局势。

(二)坚持密切联系实际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应该坚持密切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并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相符合,进而使得学生的技术工作逐渐的面向未来人才市场进行培养,从根本上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坚持全过程实践

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坚持全过程实践的原则,遵循学校教育相关的特色和理念,尽可能从学生的中心思想出发。整个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全过程都应该在具体的实践中完成,让学生自己去实际操作,对相关知识进行积累,保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着一定的监督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质量。

二 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提高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应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信息技术毕竟是新兴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的开始时期都能保持一定的探奇心理,只要保证将这种心理转换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动手解决问题就是保持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老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特点,学生有自我的想法,个人风格较为突出,教师应该要注意到每个学生之间的不同的个人风格,因材施教,积极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一门课程的学习总是多方面,多元化的,有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比较擅长,有的学生则对于图像处理或者网址制作比较感兴趣等等。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同兴趣,为学生营造各类型不同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举办机器人制造比赛,吸引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参加。举办网页制作大赛,吸引对图像处理感兴趣的学生参加等等。

(二)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是相对其它学科来说发展更为迅速的学科,表现为它的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术的迅速更新。单就文字处理这一技术来说就可见一斑,在计算机中,越来越多的字体能够被编码表达,文字輸入法更新换代不止,文字处理软件更是层出不穷,而且,根据现代社会各种思想观念的变化,文字加工主题也是多种多样更难把握,等等,其它方面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水平的要求更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时,应用一般模式的同时,还要做到对自我能力的分析,分析自己掌握的新旧知识是否能够满足新的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知识需求等。比如对《文本信息加工》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对于文本信息加工的新旧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的方法,可以拿来应用的实例就更为准确,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有了提高。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师资是教学中的关键,教师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要不断强化对师资的要求,“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努力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完整、理论扎实、操作过硬的师资队伍。教师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传播者,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和素质。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发展速度十分快的行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对自我的知识进行更新,不断地进行学习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教师对自身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提高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职培训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使教师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提高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

结语

时代的发展对当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更新较快的学科,不仅仅强调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学生有着相对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着一定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并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首先,简要介绍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则;其次,阐述了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吴淑珍.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03.

[2]刘垚玥.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浙江师范大学,2013,08.

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1 创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经这样讲述到“学习的最好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过去的教学模式里, 教育授业思想往往是单一的、无味的, 仅仅让学生虚幻地理解真实的数学公式, 很难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从根本上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便不再拥有意义。过去的教学课堂里, 大多教师仅仅重视具体的思考方式却没有考虑现实因素, 如果结合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 对于圆柱体的相关认识, 可以用计算机展示长方体, 进而由学生思考讨论, 然后再运用计算机的专业演示将长方体围绕着其一边实行360度旋转, 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圆柱体。这样的过程就很容易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 加深记忆, 原来圆柱体由此而来。教师基于计算机专业技术的描绘, 使教学充满趣味, 真实的情境显现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 活跃了气氛。结合计算机的图像、视频、音乐等技术能够全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 加强动手能力, 开阔视野, 活跃课堂氛围, 不断促进学生由灌输式教育向主动学习转变。

2 设计模拟演示, 优化课堂形式

直观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现实掌握, 能够完全顺应教育准则, 同时还做到了缓解学生课堂学习的厌倦心理问题。依靠计算机管控多样式资源媒体, 通过设计模拟演示, 将课程内容直观化, 拓展学生的感官认识, 强化思维学习, 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学习能力。过去的传统授课方法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在黑板书写上, 这也间接地影响了授课的深入程度, 学习内容减少。有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拷贝资料课下设计, 课堂上就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使课堂内的学习简单方便, 更好地满足学生询问, 专业辅导部分学生, 以节约时间, 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 在“同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相同”这一理论授课中, 假如是使用过去的教育手段, 那肯定是要求学生真实地依靠尺规仪器进行计算测量。但是假如使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演示、拷贝、平移等验证过程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学习, 实现将两个不一样的三角形底面与底面结合、高度与高度结合, 就能推动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理解这一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具体的图片显示的信息加深数学知识理解, 让空间的问题具体化, 尤其是立体几何的授课, 其目的是通过模拟演示激发想象来建立学生大脑中的立体空间基本概念。

3 实现共享资源, 重视协作发展

数学基础教学实施网络模式, 能够最大限度地给予教学形式以细致丰富、信息拓展、互联共享的教育学习资源。教师完全可以不用花费很多时间进行纯粹的课程编排,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整合信息资源即可, 帮助学生在认定部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因此, 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只是处于引导、点拨的主导地位, 真正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建构知识, 充分地体现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协作性、创造性、创新性。

例如, 《圆柱体积公式计算》一课中, 课本中仅仅给予了分割法进行学习, 这一方法操作困难, 很多学生均存在疑虑。使用计算机专业技术的Max软件共享网络资源, 将网络中的实验视频资源共享给学生, 如把个体的圆柱切割开来获得多份其他物体, 然后实现其他形状物体的拼接就又获得一个完整的长方体, 进而求体积, 计算结果一致, 即操作有效。这一方法是通过共享优秀资源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可以思考, 细致地讲解步骤, 有利于课程的学习。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教学难题, 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思维方式。

4 运用计算机技术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4.1 切忌画蛇添足

计算机技术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给数学学习带来了新的血液。当然, 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成为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就计算机技术结合教育模式历程的发展而言, 大多数教师均是依靠课外学习而来的。在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里, 计算机几乎取代了书写功能, 但由于操作不熟练, 更容易使教师在课堂上显得手忙脚乱, 没有章法, 甚至出现为了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的情况, 没有发挥计算机应有的作用。

4.2 流程不可僵硬

每一堂课都需要每一位教师备好课再步人课堂。教案其实就是对下一步课程的安排, 当然并不是全部的课程都能按照有关准则实施的, 很多内容难免会出现变化。就个别授课内容上来讲, 结合具体情况、随机应变是每个教师应该做到的必要条件。适当改变既定的教学内容, 进行某方面的加深或扩展, 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4.3 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网路技术教学计划 篇5

本学期,我所带的是对口升学班的网路技术课,现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根据电脑科的特点:技能性、实践性强,知识专业且深奥。

2、根据大纲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培养兴趣。

3、根据大纲要求及电脑科课时规划。

4、教学过程中既育人也要提高自己。

二、计划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

第一:在这一学期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数据通信基础第二:在这一学期要让学生掌握局域网技术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第三: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学生。

第四:自己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完成计划的措施及方法步骤

1,根据电脑科的特点和学校的要求备好每一节课,吃透课的内容,将专业深奥的知识转化为口语化的语言,把知识讲明白。

2,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有特殊潜力的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增加练习的时间,培养兴趣加深对电脑的了解和知识的掌握。

3,在教学过程中既教育学生也要注意提高自己。一方面要自学各种知识;另一方面要参加听课,评课,向老教师请教学习。

4,此外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

总之,在本学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我将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努力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翟晓红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研究 篇6

1、信息技术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教育中的地位低下。虽然我国现在的很多普通学校都设立了信息技术教学,但是实际上,对于学校、学生家长、教师甚至学生本身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新教学很难产生兴趣乃至不重视这门课程,导致了信息技术新教学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地位很地下,使得信息技术的主旨“旨在教育学生来提高他们对生活、学习、以后的工作中无所不在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学校、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这门新教学的不关心甚至漠视态度,使得信息技术新教学在我国普通高中中很难发挥其作用。

2、教授信息技术的教师力量和实力不够强大。新教学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这门新教学上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概念和新教学内容。对于教授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而言,大多数并不能理解和贯彻这一新概念和新内容,这也就造成了信息技术新教学在普通高中的展开有了很大的阻碍。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授这门信息技术教学要求他们首先要自己理解和贯彻新教学中的新概念与新教学内容,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还要求他们将新教学的理念与内容与他们的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所以,教授信息技术新教学的教师力量和实力不够强大也是高中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3、学校规模和能力的欠缺造成有关信息技术设备不齐全。虽然我国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很多普通高中已经配上电教设备以及信息技术室,但是仍然有很多高中学校缺少必要的设备,尤其在我国的云贵、川渝地区有很多高中学校没有相关方面的设备,甚至有的连一台电脑都没有。这些地区经济的落后造成教育的落后,所以对于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进行,也是一个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应该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在普通高中中的地位低下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工作努力,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大力宣传,让学生、学校以及家长们能够更好的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的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以此让他们能够重视信息技术,并且能够使得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学习,而不是逼迫性的学习。只有学生、学校以及学生家长重视这门新兴课程,才能推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发展。

2、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教师在信息技术新教学中占据的地位,所以对于教师的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措施是,一方面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质量的同时,集中对教授信息技术新教学的老师进行先行培训,努力让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理念,只有教师理解和贯彻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才能进一步地教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自己上课方法,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兴趣知识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对这门教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全面的教学评价。

3、对于校资力量强大的学校,要求这些学校能够开通校园网,并形成以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为主的校园网主干路线,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的管理教学环境;而对于那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需要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寻求社会、政府以及往届校友等的帮助,建设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设备,做到学生能够基本了解信息技术和运用基本技术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三、正确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

科学教育出版社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之初,就当下国内教育现状与基本问题的探析中曾有过这么一个案例:杭州某中学在新教材改革中被作为试点进行新教材的学习,分别在该中学开设了五个实验班与十二个平行班,因新教程改革中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安排,所以在每一个班级的教学中都进行了信息化教学的辅助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理解,观察试点班级所有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期末成绩,我们会发现并没有预期中的那么理想。成绩较为优异的实验班在期末成绩上基本没有变动,并没有出现预期中,因新课程改革出现的信息化教学而得到学习成绩有效提高的情况。反之学习成绩稍稍落后的平行班中,期末成绩均有提升,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多名在课堂表现活跃的同学成绩都位列前茅,取得的很大的进步。从案例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有效被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的同学,以及主动了解并且掌握信息化技术对于自己学习成绩重要性的同学,在本次的试点教学中都获得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开创主题式信息技术教学

主题式教学在很早以前就开始被广泛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在当下教程改革中,我校将主题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适应,充分利用了主题式教学的优点,并且发挥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阶段性的在本学期的教育情况上取得进步。例如,为响应教程改革中提到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开始在高中各个班级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身因素,作为教育机构。我们在进行自身的加强与改善的同时,很难保障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我将开创主题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到课堂之后,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因为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想更好的表现自己,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故学习的积极性一直很高。首先以某一个教学内容为课程讲解主题,辅助以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上将本次主题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通过声形并茂的讲解为学生解开疑惑,对于学生的难点,老师会使用信息技术查阅出大量资料,然后依次进行讲解。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探讨 篇7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发挥创造性, 克服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使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 做学习的主人,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单列的课程, 课程设置不宜完全模仿其他传统课程。一种做法是配以一定的主题活动课程, 如网页设计、电脑美术等;另一种做法是在课程和教材中安排这些主题, 或安排计算机辅助的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目标和任务单独依靠其课程教学本身是难以全面达成的, 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专题活动课程的安排、学校及周边信息环境的建设和利用, 将非常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各科教材的改革中, 也应努力体现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结合。计算机教学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性教学。学科之间的渗透性教学, 已是现代课堂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教学, 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运用计算机蕴涵的图像、文字、画面、音像, 让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走进科学。例如, 需要重选内容、实例、实验、练习, 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将计算机配到教室和实验室, 也是一个应该积极探究的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圆满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课时减少时, 保证教学的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工具直观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 特别在对于一些涉及计算机反馈信息的内容教学时, 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和讲述, 让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那么只会事倍功半。如果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 可以在屏幕显示器上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 那么就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适当的教学软件, 是一个关键。开发适合中国国情、有反复使用或推广价值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 必将有利于我国教育软件水平的提高。

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计算机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课程应该是在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有所理解的基础上, 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因此,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在授课过程中“用”指的就是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 从而领略理论中的精华。因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非常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科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自由与多样, 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师传授, 他们可以更加主动。我们正在迎接课程改革以及实施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挑战。我们已经找到了问题所在:建构适合新课标和教学改革实际需要的新型课程资源;探索与推广建构资源与应用的规律与方法, 下一步是教师如何构建学科教学模式。新课标对“整合”及课程资源的建构有鲜明的开放性要求。这就决定了所谓“整合方法”没有“一招鲜”式的预设制式模板, 不能像一本“教参”或“使用手册”那样可以拿来即用。“整合方法”是针对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具体变革, 在教学活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不断提炼出来。所以, “整合方法”必须探讨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探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如何在课程资源的建构中更容易被广大的教师所认识和应用。

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根据学科, 采用问题化教学, 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寻找答案。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索性教学,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设置的教学内容, 围绕相关内容进行讨论, 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教学形式采用学生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 让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教学中通过师生协同、学习争论、角色的扮演等教学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进学生探求科学的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创新能力。

因此, 作为计算机专业课教师, 必须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摸索, 制订适合自己教学的课堂管理规则, 以提高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智平.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益的几点体会[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3)

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应用,教学模式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接收他人的邮件、进行网上聊天讨论教研、浏览网页并发表评论, 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着重大影响。

教育部曾经发表报告, 明确指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计算机技术教学的力度。由此可见, 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今后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那么, 如何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呢?以下是我对此所做的具体探究。

一、明确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一) 为教师备课提供方便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可以做到资源共享,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大的教育资源, 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比如, 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找最新的教学资料, 下载相关的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资料, 方便教学。这样做不仅能够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二) 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方便

所谓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学习。这一形式比传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再仅限于课堂, 完全可以在网上自主地搜索所需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其次, 计算机网络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可以有效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巩固所学知识。

(三) 为教师网上学习提供方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 网络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教师今后所必须面对并接受的事实。通过远程培训实现教师的再教育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谓远程培训就是利用发达的通信网络实现远距离的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学习。利用这种方法, 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相关培训和学习, 从而为教师的再教育提供了方便。

二、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

不可否认, 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已成为当今很多学校的教学措施之一。在这一形势下, 我们学校也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 掀起了一场网络教学革命, 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 讲授教学法

讲授的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教学的场地不再受到空间和人数的限制, 学生无论多少都可以同时收看。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不利方面是教学会受到网速的影响, 有时可能会出现不流畅的现象, 授课教师应事先将讲授的内容缓冲或者下载下来, 方面学生的观看, 提高教学效果。

(二) 辅导教学法

辅导教学法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单独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 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经常用到, 它有利于学生个别问题的解决, 但这种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相当的了解。

(三) 讨论教学法

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某些学习问题, 然后在网络教室内展开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只需适时点拨、引导, 一般不发表观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

(四) 探索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就某一方面提出一个供学生探讨的学习问题, 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最后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这一教学法有四个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教师提示、得出答案。一般而言, 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会提出多个问题, 且难易适度, 以供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选择。

三、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让学生满足同步学习和异步学习的双向需要。所谓同步学习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内运用网络开展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活动与传统的网络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它们的区别是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在同一空间段, 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同步学习、讨论交流, 保证了学校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所谓异步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在同一时间完成教学, 教师先将所讲内容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到网络,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进行学习, 如果有问题不明白, 学生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通常情况下, 教师大多采用异步教学, 利用网络技术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异步教学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 必须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同时学生还要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 与同学展开讨论, 并制定一套合理的学习计划, 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自觉完成学习。在整个的教学中, 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 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应大力宣传普及网络知识, 使网络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为新形势下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齐群.浅谈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J].化学教学, 2003 (6) .

[2]李川.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 2007 (3) .

[3]张伟, 唐昌建.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教学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 2009 (4) .

[4]徐玲.多媒体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8) .

[5]李信利, 吕月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弊端及应对策略[J].计算机教育, 2007 (7) .

[6]王浩, 张春山.辅助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3 (7) .

[7]刘金惠, 丁晓英, 张艳芳.多媒体教学利弊及对策分析[J].前沿, 2006 (6) .

[8]徐沙静.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 2006 (6) .

[9]刘春容.浅谈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使用与管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 .

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小议 篇9

一、指导看书的教学策略

指导看书的教学策略是针对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和计算机教学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深奥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通过学习而终身收益而提出的。计算机教学有大量的理论, 学生学习计算机常常忽视看书盲目上机操作, 并且他们不会看书。如果在课堂上采用灌的教学方式, 教师见物不见人, 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主动性和能动性无法体现甚至被扼杀。指导看书的教学策略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学会学习”。

计算机教材理论内容繁杂, 学生不易看懂, 更谈不上操作和应用。计算机教材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要的材料。怎样指导学生看书,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引到学生识记各种操作命令、计算机相关的英语单词和各种图标、符号等。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插图。插图是计算机教材有机组成部分, 表示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图例、各种窗口、菜单和对话框。它与教材紧密结合, 不可分割, 强调提示学生切不可忽视教材中的插图。采用书图结合的方法, 就是索象于图, 索理于书, 指导学生学会看插图, 学会边看书并结合插图边上机操作的学习方法, 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利于操作。再其次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是“看书—上机操作—再看书—最后应用”。因此学会看书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和前提。在WINDOWS95窗口的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看书, 指导学生认识WINDOWS95窗口有些什么?从而结合插图观察窗口中有标题栏、菜单栏、图标、控制菜单图标等。从中央让学生知道窗口中的各种操作命令、图标的含义以及在窗口中的位置和各种功能, 然后让学生再实际上机打开窗口进一步的认识。采用指导学生读书的教学方法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针对多数学生学习计算机目的不明确, 比较盲目而提出的, 就是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能力和完成任务能力。因为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会操作和应用。学生学习计算机普遍感到学习计算机不知道计算机能为我们干什么, 如何将计算机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 上机操作,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任务, 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电子表格EXCEL的教学时, 学习EXCEL的基本操作后, 要求学生建立本班的学生成绩表, 并要求计算出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等。学生根据要求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上机实际操作, 每位学生可采用各自的方法完成任务, 从中学会了EXCEL中的函数应用, 掌握了用公式进行计算和公式的复制。这就是EXCEL中的函数与公式的教学,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他们感到十分轻松且有一定的成就感。

三、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就是针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来的。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 计算机知识内容十分丰富, 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学生学习计算机应有一定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就是要改变绝对服从于教师及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的现状,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运用自己已有的计算机知识, 在教师、同学一起创造的情景中, 在直接感知中学会分析、比较、概括、综合, 学会学习, 学会实践。应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选择侧重, 在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理论, 允许并鼓励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使用输入法, 学生可根据喜好选用不同的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在学习内容上, 学生也可根据爱好有所侧重, 喜爱美术的, 可以学习用画板进行美术设计;喜爱数学的, 可以运用EXCEL来帮助教师统计学生成绩;喜爱语文的, 可以在WORD中作文并进行编辑排版。总之, 在教学计划范围内, 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四、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

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是针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有浓厚兴趣和对计算机的好奇心、探索心而提出的, 这正是探索性教学的心理基础, 它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与此同时, 这种好奇心、探索心的满足, 也能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 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 是学生日后继续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证, 而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是开放性的, 非标准答案的。引导学生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而不在于要得到什么统一的答案。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并且要与学习、生活密切联系。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能促使学生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在于可以将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利于改善计算机教学与学习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状态。在学生学习完WORD和EXCEL后, 可以试探性的布置学生完成学生成绩的分析报告, 要求用WORD编辑分析报告, 用EXCEL完成学生的成绩的统计,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 同学之间协同学习, 最后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排版整齐, 设计美观大方的分析报告。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学习的快乐。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思考 篇10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很大程度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陈旧缺乏新意, 生硬的把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实施。实践教学主要是对理论教学进行验证。计算机技术是快速发展的, 但高职计算机教材不能及时反应当前计算机讲述的发展前沿, 也未能较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理论偏多, 实践操作偏少, 新技术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出现。此外,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实训资源普遍不足, 导致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很少, 而教学过分重视技术原理、过程和结论, 缺乏实用性。这就会出现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实验内容不系统, 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实验,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受到限制。不少学生修完了课程, 拿到了高分, 动手操作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却很差。

1.2 教学考核模式不够合理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 采用以笔试为主的考核形式, 以试卷成绩作为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把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性很强的知识内容理论化、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结果分数化。这种教学考核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很难检查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很难实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目标。

1.3 教师实践能力欠佳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 没有参与过大型网络规划、组建、维护和管理, 缺乏对大型网络操作与管理的实际认识, 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加之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更新快, 多数学校也没有投入更多的资金选送年轻无经验的教师参加企业的知识再培训。造成了教师脱离实践、不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实际中的发展和应用状况。

2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2.1 加强实验室建设

改革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是解决学生更好就业的有效途径, 因此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是重中之中。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因设备更新换代缓慢、设备陈旧落后, 普遍无法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配合, 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 搞好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

(1) 建设网络硬件实验室。此类实验室是虚拟实验室无法替代的, 主要给学生提供综合布线, 设备连接、安装和配置等操作的真实环境, 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原理、协议及实际操作的全面掌握, 比如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设备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硬件实验室应当选择当前市场中主流的网络设备, 让学生能快速上手, 方便就业时的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2) 建设虚拟实验室。与硬件实验室相比, 虚拟实验室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开放性好、操作安全等特点, 并能快速响应实验需求, 实现交互式的实验环境, 且资金投入少, 维护简单的优势。目前主流的虚拟机软件主要有Virtual PC、VMware。利用虚拟机可在一台或少量的计算机上完成DNS、DHCP、FTP、Web等应用系统的设计、综合型实验。

2.2 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群, 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改变以

往单一的教材验证性实验, 结合市场上新技术、新应用、教学目标以及企业专家的意见, 重新编写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和教学大纲, 并对教材中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增减, 避免重理论轻实践, 或只追求实践而忽视必要理论的做法, 使理论与实践能合理结合。

2.3 使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多渠道创造实践环境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行业和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学生认识行业岗位, 掌握岗位技能的起点, 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习、就业、创业的重要起始环节。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应创建一切条件和采用各种教学形式。

(1) 规范实验环节。老师和学生应充分重视实验报告, 这是学生实践经验积累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每个实验要有明确要求, 如实验目的, 注意事项, 会遇到的问题, 如何解决等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体现出来。

(2) 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实验。对于综合设计型实验, 可由学生单个或小组采取项目的方式进行。课后除了常规的实验报告外,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心得、经验总结等, 对一些与实际应用紧密、较难的实验, 由教师主持并总结项目完成情况, 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全天候开放实验室。除规定的实验课外, 给学生提供实验室全天开放,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实验项目, 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与确定实验任务、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 营造研究型学习环境。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学院在科研经费上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 提高学生对综合型实验的兴趣和实验的社会效益。此外, 可定期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专家"讲座, 让学生彼此激励、彼此学习。

(5) 延伸课堂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在节假日走出校门, 参与社会实践。教师授课时,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安排适当时间组织学生到市场上的公司、企业参观学习。

2.4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培养的是让企业“留得住, 用得上, 发展快”的高级技术人才。其中实践能力是企业非常重视的一种能力, 而直接进行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学校可以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 由企业参与制定实训计划, 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 并派专业人员指导实训。让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 在这里学生不仅是技能学习者, 而且能通过企业训练成为合格的生产者。同时, 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 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企业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为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条件。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很快, 而企业最了解哪些技术正需要, 哪些已过时, 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较快地把企业研发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学。

2.5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的高职院校, “双师型”师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 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然后要能做到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仿, 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 有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的能力, 并且有指导学生有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只有拥有这样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因此, 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 经常的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到市场上去培训锻炼。

2.6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 注重过程考核, 采取有效、科学的考核办法是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关键。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将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提高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完善考核制度, 让实验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坚持考试不合格者实行补修制度;将企业资格考试认证与学校考试相结合。鼓励学生考取网络资格证, 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如思科公司的CCNA、CCNP认证等。

3 结语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高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应注重职业素质教育,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 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S

摘要: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普遍存在实验内容简单, 实践教学模式老套, 实验条件普遍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等问题。本文希望从加强实验室建设, 改革教学内容, 推动校企合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能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技术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创新研究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创新;教学研究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等自然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长足的、跨越式的进步,已经不仅仅是只满足于教育科研功用的网络,而是迅速发展成为进入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必不可少的覆盖全世界的商业性质的网络。其地位已经上升至世界第二大网络,仅次于覆盖了全世界范围的电话网络。众所周知,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为特征的新世纪是一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上的众多科技、经济以及社会活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密不可分。网络技术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快速到达更新换代,不断的对社会生活产生着新的重要的影响。毋庸置疑的是,现在人们正常的活动都少不了要利用到互联网。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专业人才输出和培养源地,是向现代化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性强的人才的重中之重。因此,高等院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类的课程已成为大势所趋。计算机网络技术类的课程进入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既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的必须,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发展状况,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这一问题俨然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急需攻克的重要问题。笔者作为长期从事高等院校的計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员,下面将就这几年在研究和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体会和想法拿出来和各位分享。

一、更新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方案

如同众所周知的一样,作为自然学科的一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抽象程度很高,对于事物的抽象性理解是课程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较之于其他课程尤其是社会学科类的课程来说,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具体要求也比较高[1]。显然,对于这种要求较高的纯粹理论式的课程门类来说,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理解运用,其难度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就需要教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师们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钻研课程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体系,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程度,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举例来说,如若一周开设了四节或者六节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可以将课程整体分成两个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在理论教学的部分,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扎实理论基础,夯实基础。为实际的操作做好准备[2]。而在实践操作的环节,则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

与其他纯粹理论式的课程不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如果不进行实际的上机操作,则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经验就是一句空话。只有真切的感受到计算机的功能,才能祛除对于计算机的陌生感,进而激发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得出成果。

以上方式是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的方法,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部分上课时思想不集中的学生,他们的问题在每一次上机的过程中就会充分的暴露出来,这样一来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也可以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

二、加强学生网络应用实践活动

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带有鲜明的实用目的。在我们实际的衣食住行中,计算机的应用可谓是无处不在,并且发挥中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深入,社会对其的依赖程度已经不容忽视。

学习的终极目标还是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来说,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的机会也是很必要的。比如举办一些计算机类的比赛,创新设计大赛等,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做到学以致用,激发热情,增进交流,共同进步。

三、完善学校考试制度

在笔者看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注重的是对于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考察的并不是过去所认为的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而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彻底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新模式。

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过分注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显然是不利于公正、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的。除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目前在大部分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高等院校中,其考察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方式多为笔试和机试两种方式,并且对于两者的在最后总分上的比重分配不一样。在笔者看来,对于机试的看重更有利于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的涌现。诚然,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同学,在其期末成绩上给予适当的加分也是很好的方式。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区别于小学和中学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高等教育更为重视的是对于学生研究能力的训练,对于机械式的被动接受已经不再是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始至终都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引和帮扶对于学生的成才成功来说就显得尤为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对于老师的培养也很重要,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对于学生的培养。学校可以适当的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使其专业素养不断的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发展速度是不可估量的。在这之中尤以国外的科研成果最为丰富,因此,我们的老师就更应该积极的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引进最新的专业教材,尽快革新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和其他通识类的课程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而这个目的是在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因此,这需要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智慧,用激情来感染学生,用智慧来启迪学生。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当然,对于方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来说,其作用更是无以言表的。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基地,是传递先进知识,传播先进思想的阶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大力推进创新教学,合理进行教材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新的时代环境下,高等院校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能否把握好以上这些关键点,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繁荣富强。因此,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个分量不小的挑战,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樊银亭,何鸿云.基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的二层与三层结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6(12):18-19.

浅谈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篇12

一、优化教学内容

当下大部分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都着重于强调知识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内容繁琐、复杂。 再加上部分教师对于教材缺乏精心的准备,课上照本宣科。 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率,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要,适当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需求,对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提高教材本身的吸引力。

一方面,教材应紧扣新课标,教学时,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划分教材的内容, 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操作步骤,有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内容丰富多彩,应用范围广泛,学生学习计算机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计算机的操作。 在此过程中,应鼓励那些采用不同办法操作的学生,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

上一篇:脸谱化下一篇: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