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有效教学

2024-07-02

初中计算机有效教学(共12篇)

初中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1

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 是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如何让学生始终对计算机课程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学生很难好好地掌握一门功课, 更谈不上有一些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计算机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东西, 教师可采取很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对技能的要求, 可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中, 所有的要掌握的技能, 计算机可排为第一;在当今社会的需求下, 计算机具有广阔的前景。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对学生的思想上首先是一种深刻的教育, 让学生明白了掌握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性, 促使他们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给学生演练一些画面、软件运用等, 会将学生的好奇心真正激发出来。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注重实践操作

因材施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生群体中, 因家庭不同, 不同的学生对电脑的了解不一样:有很多学生家里早已经购置了电脑, 他们对电脑的了解和基本的操作都比较熟练;有一部分学生基本是电脑盲, 一窍不通;还有一部分人天天上网吧, 自己乱弄, 对电脑的操作基本是乱来的, 看似对一些操作比较熟练, 但基本不符合规范, 很多常识都不太了解。因此, 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一些有点基础的学生, 教师可通过小组竞赛、电脑绘图、打字游戏等, 就可以进行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对一些基础差或者基本不懂的学生, 教师可让他们进行电脑入门, 并多花一些时间对他们进行指导, 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三、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玩的关系

目前, 各类游戏铺天盖地, 只要打开电脑就有很多画面弹出, 可见游戏充满了诱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他们很难抵制诱惑, 会不由自主地玩起来, 并且把很多时间花费在游戏上, 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特别是很多学生深夜潜入网吧, 或者在家里没有父母的监管下, 发生了不应发生的安全事故。因此,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游戏内容, 合理地安排时间, 有目的地、有节制、适当地进行一些游戏操作。兴趣和爱好好比是催化剂, 它能不断地促进学生去实现、去探索、去思考, 同时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会起到不断拓宽的作用。

总之, 在具体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材施教, 注重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2

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谢凤玲

【内容摘要】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特点,通过自身的实践探讨,提出了实现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课堂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教学及有效的学习评价。【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中职计算机课堂,如何在短短45分钟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收获更多,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下面本人以实际教学为例,跟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一)教师灵活备课

一个称职的教师,课前必做好充分准备,不但要预先研究和处理好教材,还要根据学生总体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选定课堂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我在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这一章之前,根据这一章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设置了有效的教学设计。为了达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特点、系统组成这一知识目标,我采用了课堂抢答及奖励的方式,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特点等知识按顺序系统地设计为一系列的问题,并且给出选项,让学生课堂上进行抢答,每抢答对一题给一分。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我干脆搬了台主机到讲台上,随机地指着上面的组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抢答,也是每答对一题给一分。最后以积分的高低给前十名的同学颁发一些小奖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形成信息安全意识,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我搜集了很多案例,让学生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之后,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安全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二)学生有针对性预习

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位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接受新的知识,就算教师讲得再好,学生听不懂或者难听懂,课堂的效率也是低下的。因为学生课前知识的准备程度会影响到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而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引导学生提前预习,然而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对课堂教学起作用,就要看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否具有针对性了。例如我在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一章之前,根据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我让学生先用word文档写好一篇自我介绍的简单材料,然后选定一些自己平时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并且给他们留下一个问题:是否想让自己的这篇自我介绍以更美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下节的新课里将教同学们使用一种新的软件。带着对新课的好奇和期待,学生们课前认真地写好了自我介绍,并且精心地准备了很多喜欢的照片和精美的图片。后来在课堂上我教一步学生就兴致勃勃地做一步,最后当一个完整精美的演示文稿制作完成的时候,他们都很开心,并且兴高采烈地与同学相互欣赏。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把课堂构建成学生学习的舞台,还学生自主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

那如何将普通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师生喜欢并使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绚丽舞台呢?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实践体会:

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有特色的导入新课,引入主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给学生设置各种悬念,力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每上一节新课之前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例如在进行Windows XP操作系统教学时,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电脑上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吗?(喜欢)想让自己的电脑桌面变得更漂亮、更有个性吗?(想)那么计算机对各种软件和文件是怎么进行管理和运行的呢?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电脑桌面变得更漂亮?学习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之后,这些问题就通通可以解决了。”再如上EXCEL的函数知识课时,我导入某些学生的期中成绩情况表,先让学生用笔或计算器计算平均分、总分、优秀率,等他们计算出来之后我再快速地用EXCEL的函数给学生演示求平均分、总分和优秀率,“哇,这么快!到底怎么算的?”在学生的一片惊叹声中,我感觉到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你看,巧妙的导入既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得后面的教学能更有效的进行了。

2、寓教于乐,促进参与

教无定法,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莫过于“寓教于乐”了。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游戏、竞赛、阶段性挑战训练等等,既可以吸引学生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当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例如提高打字速度的训练时,我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通等教学软件,里面的打字练习生动有趣,还有一些小游戏也特别有吸引力,不用我敦促,学生练得是津津有味。有时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打字竞赛,看谁打得又快又准,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时,我让学生上网申请邮箱和聊天工具,互相给同学发邮件和信息;让他们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比赛,看谁最先找到要求搜索的内容;教他们如何下载自己喜欢的歌曲和各类软件,如何在QQ空间里上传自己的照片等。在教授《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时,我给学生分阶段设置了各种具有挑战性的课堂练习,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做出答案,并适时对学生实行分层指导。通过挑战性的训练巩固教学效果,分层指导既让好的学生更进一步,也让一些基础差、缺乏主动性的同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鼓舞,从而提高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时》我让学生比赛制作一个自我介绍的作品,然后给他们评一、二、三等奖,并给他们颁发奖状和奖品,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像上面这样的例子在我的课堂上是很多的,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本人觉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对于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有效教学真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动力。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再者,中职学生在初中的学习阶段中就觉得自己不受老师重视,心灵敏感又脆弱,学习成绩不好,很大程度上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理障碍问题。因此老师的评价方式要特别注意公正、公平、公开,以期真正达到评价的效果,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

根据这一原则和特点,我使用了下面的评价方法。

1、利用考试软件

现在,各校都有一些考试软件。一般的考试软件都有很强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来说,考试软件都具有:①自动出题功能,题目的难度可由出题者掌握,这既保证了测试的难度不出偏差,也保证了评价的可信性(因为每人的题目均不相同,从而避免了抄袭现象的发生);②自动计时功能,保证了每个考试者有同样多的考试时间;③自动改卷功能,能实时地给出每人的考试成绩,既保证了成绩的准确性,又使改卷的速度快捷无比。很多考试软件还有统计功能,可以对考试进行统计分析。

考试软件的专业性,保障了评价的高度可信性,是一种理想的评价方法。但目前的问题是真正适合中职学生用的考试软件还不多,此时我们可以自制一些试题,虽然没有考试软件那么多的功能,但能适合实际需要,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上交作品

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一定时间后(例如两个星期),要求学生上交作品。作品的质量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必须注意的是,布置的任务不必太细,太细了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一些学生的自觉性不强,如果没有具体要求,他们就不会认真完成任务。还有,我们也应该为他们提供研究的方向,获取资料的途径以及一些范例等。例如,我在上完文字处理系统(Word)之后,要求学生上交的作品是一篇板报,只规定板报在500字以上,并且图文并茂,对板报的内容则没做要求。在学生上交作品之前,我在教学中已经一步步地完成了一篇板报,并指出了资料、素材的出处。我觉得,这样做学生才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很有益处。

上交作品,也不一定要人手一件,有时也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每组交一件作品。这样,既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有益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要有统一的标准。现在的学生是很看重分数的,如果评分不公平,会严重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对教学十分不利。所以,决不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喜好给分,要在布置任务时公布要求,并公开评定分数,让学生们认同你的评价。

3、随堂抽查

我们还可以用随堂抽查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抽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抽查上机作业,也可以提问,还可以是操作演示。因为方法多种多样,所以特别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应的方法。比如,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完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可做一次测验。此时,可用提问法,我们可以打开若干台计算机的机箱,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我们能够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达到评价的目的。讲Windows的基本操作时,可以采用操作演示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

随堂抽查机动灵活,只要运用得当,便能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信息。同时,通过随堂抽查,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不过,为了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我们对随堂抽查要全盘考虑,计划好哪堂课抽查,抽查比例是多少,抽查哪些人。每一次的成绩都应有纪录,以便期末评定学生随堂抽查的总成绩。

随堂抽查的分数同样应有统一的标准,并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以上就是我在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时所做的探讨和实践,总之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动力,这样教师要做什么样的教学都会显得事半功倍,有效得多了。

参考文献:

1、姚利明,《有效教学论——理论与对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55]技工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2005-11-11

[摘要]: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有效教学的的含义,从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估策略、情意策略四方面探索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机械基础》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技校生来说,无疑是大难度的课程。首先,他们对

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他们还未曾掌握应有的读图知识;再加上课程本身繁杂的特点,都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带来较大困难。如果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习惯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滔滔不绝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形成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力,就会造成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关于"有效教学",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有效"与"教学"两个概念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三、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传统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传授信息,第二,学生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书写或动手实践。另外,要求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这比较适合于课时较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上课。但是如果是课时较长的大课(如两节课合在一起),如果是差生班级,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研究表明,许多低效教学的根源在于它过于注重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学方法。青年教师尤其如此。他们过多地考虑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较少考虑教学方法。确切地说,他们忽视了教学策略。如果从策略的角度分析某些低效教学的原因,就不难发现其症结所在。如果教学策略不当,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产生行为问题。有时候,缺乏经验的教师还无法及时地控制这些行为问题。如果教学策略得当,它无形中避免或者消除了许多课堂问题。反过来,教师又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内容。

一)准备策略

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大量的资料表明,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

二)实施策略

1、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首先认知对后继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可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把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如在《机械基础》中“铰链四连杆机构”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分别固定其中的一杆,试着摆动相邻的两个杆,看看四次摆动中有什么不同?当学生迷惑不解又急于知道答案的时候,我及时切入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果较好。

教学情境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它能使学生明显的情感倾向和意志倾向。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兴奋学生的思维。例如,“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作为一次课的内容,讲动制动器时,已近“尾声”。为设计好这个“压轴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引进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尤里卡”博士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自行车赛冠军在平地上快速骑车,然后刹车。请大家选择自行车制动的最有效的办法:A 刹前闸;B刹后闸;C先刹前闸,后刹后闸;D先刹后闸,后刹前闸。课堂立即活跃起来,这个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大家立即发表意见。因为他们太熟悉自行车了,也有刹车“经验”。结果,选“D”的同学最多。“尤里卡”博士的答案是“C”,自行车的前闸制动,后闸减速。同学们所以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接着便可以进入“制动器”的教学。制动器的形式有锥形、带状、闸瓦式,等等,可请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制动器都是依靠摩擦力作用而实现制动的。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情境,于教学活动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让学生感受实际情景,理解知识的有用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如对于四杆机构中的“死点”位置的概念,在教材中举了一个快速夹紧装置,但是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感到比较抽象,我就想到学校车间里有一个夹具就是利用“死点”位置的原理设计的,让学生到车间操作了这个夹具,学生觉得这很形象、直观。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概念和它的工作原理。尊重差异,分层教学,有些专业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初中所学知识联系很少,只能用到一些初中最基本的公式、计算及有关理论概念,而有些学生甚至却连这点知识都不具备,对技校专业课的学习无法正常进行而丧失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差异很大,智力不仅在个体之间有巨大差异,而且在个体内的不同组成部分也有很大的差异。为能使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功,须根据这种差异调整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这里所指的“分层”主要是指在同一教学班内,按学生现有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师生之间根据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学习目标。如在构件静力分析教学中,构件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所教学生基础差异很大,在练习中,我制定了三个要求,对基础很差的学生要求其慢慢画出受力图;稍好些的学生在画出受力图的基础上,列出平衡方程;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完成画图、列方程,最后解出方程的解。

3、课堂活动的转换

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尤其是技校生,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很难保持长时间注意,此时,如果能不失时机地转换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一节45分钟课为例:

A.总体目标。用一句话或一个标题,让学生知道学习的中心目标。

B.介绍。(3-5分钟)

·列举若干主要的目的;

·复习先前的,有关的上课内容;

·提问学生,更正答案。

C.第一阶段(10-20分钟,根据学生的注意力而定)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解上课的第一部分内容,可以借助视听设备或者具体的举例。如果进展顺利,可以延长至25分钟。此时,教师必须明白,差生必须获得教师的帮助,再也不能延长讲解的时间了。

D.第二阶段(约10-20分钟,根据作业要求而定)

在这个阶段,必须转换学生的活动。在第一阶段,学生以听为主,现在应该以书写、绘画、手工等实践活 动为主,譬如,要求学生根据第一阶段的讲解内容进行书面回答问题。

E.第三阶段(5-10分钟,根据作业要求而定)

这个阶段可以作为一节课的结尾部分。教师应该再次转换活动,可以对第二阶段学生所作答案进行检查,也可以开展口头作业,请学生进行解释或者提问,教师予以回答。

如果一节课的时间较长,或者两节课合在一起上,有必要更多次地转换活动。应该注意的是,要转换的是活动,而不是转换教学内容。上课期间,如果学生出现焦躁情绪或者注意力分散了,那就意味着转换活动的时刻到了;如果教学内容平淡或者艰深难懂,就需要增加转换活动的次数;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 给予关心,从中发现问题,在学生配合下转换活动,譬如,提供进一步的讲解,再次进行演示,或者重新举例。

4、灵活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在传统的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由于事物不容易表现、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事物。而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对一些变化过程的显示,运动的模拟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经验,建立正确的概念,降低学生对机构的认识难度。如讲到轴系零件时,如果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轴,键和轴上零件(比如一个齿轮)配合的动画,或者是对开式径向滑动轴承的轴承座,轴承盖,上轴瓦,下轴瓦和连接螺栓的爆炸视图,配以一点音乐,此时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强大表现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多。这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因此,要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地进行“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尝试。如讲变速变向机构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实习工厂的车床变速箱给学生讲变速、变向要点,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三)评估策略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要进行有效教学,就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有①评态度和收获,即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对化学学习“活动”的参与态度,并进行记录,同时注意学生的“活动”成果,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②评过程,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如我在批改作业时,作业的评价是:作业等级+激励性评语;考试分为笔试与口试,开卷与闭卷,平时与期末相结合。

四)情意策略

学生学的心理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的两个方面.积极的情感,锐意进取的意志能推动学生探究思维的积极开展.相反,消极的情绪,萎靡不振,畏难苟安就会阻碍学生的探究活动.俄国教育学家乌申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探究有浓郁的兴趣和精益求精的欲望,来激起其运用策略,改进方法,提高探究学习效率的强大动力.例如,创设良好的教学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形成克服困难的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渗透着学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如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使命感、成功感等,能使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产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持续而长久;师生人格的平等,能使学生享有探究的自由,最大限度地调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地探究问题;善待差异,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探究的快乐等.总之,在机械专业课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全面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的不同层次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状态,以“情”的激发促进“意”的发展和优化.通过长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进取的人格, 并最终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参考文献]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生;计算机;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很是浓厚,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去记忆,而且这些知识枯燥无味,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减退。基于此,需要教师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进步,点拨困惑,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二、少讲多练,加强同步操作

由于计算机实践性很强,尤其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纸上谈兵”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上机练习盲目性居多。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的练习。当学习新的内容的时候,可以再安排15分钟左右的讲解和示范,讲一个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先进行操作练习,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相似的练习,等学生对此知识点掌握后,再讲下一个。通过“讲练结合,同步操作”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而且有些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参加过一些计算机培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初次教学前,要做好这方面的调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合理的運用。

参考文献:

袁磊.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究[J]祖国:教育版,2013(6).

初中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4

2012年底, 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的开通, 是中央政府提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一次创新。2014年初, 顺德成为“粤教云”示范应用第一批试验区, 与此同时顺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基于“人人通”云教学平台的云计算辅助教学也开始在一批实验学校开展实验。“人人通”云教学平台能够支持学习者 (含师生和家长) 个性学习, 支持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 并支持课堂互动教学, 是一个针对学生、教师、管理者和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平台载体 (如图1) 。

本文依据实验学校佛山市顺德区梁开中学的云计算辅助教学实验, 在实施了以“人人通云教学”为教学平台, 以“翻转课堂”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云计算辅助教学后, 针对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改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更强调学习者的需求, 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整体的、精致的课程资源, 作为设计者和教学者要为学习者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活动和任务。在实验中, 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 我们的实验研究组提出了相对稳定的云课堂教学模式 (如图2所示) :以“翻转课堂”为核心, 包括了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测试与反馈、研讨总结等主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 为了在教学应用上加强与“人人通云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匹配, 对传统“翻转课堂”模式的环节和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以达到“翻转课堂”与云平台的深度融合。

云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操作环节如下:

1. 课程准备

首先是编制导学案。主备教师在该学科集体备课前准备好学案和电子课件, 然后在集体备课时共同研讨、优化学案和电子课件, 整合优化后上传到“人人通云教学”平台的“云盘”和“导学”模块。其次是资源的开发和收集, 备课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后, 依据教学难点和重点, 制作微课, 或者在其他资源网上收集相关的优质课程资源, 推送给学生。

2. 云学习

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 运用电脑或者其他电子终端观看导学案和视频, 观看、阅读、听讲, 进行课前学习。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 完成学习任务, 制作课堂展示课件, 学习完成后, 利用云平台的笔记功能记录错误和困惑以待课堂上交流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前登录“人人通云教学”平台,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 制定个别辅导计划, 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云课堂教学和学习测评

经过三轮以上的实验教学, 在学科组的研究讨论下, 形成了在时间和顺序上基本稳定的云课堂教学模式课中教学流程 (如图3) , 在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不同容量的教学过程中, 时间和顺序可以做灵活调整。

课堂上, 首先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人人通云教学”平台内准备的课件和资源,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他们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接着, 学生在小组协作平台上通过同侪互助, 形成统一的意见, 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各学习小组在平台互动交流后, 排除重复的提问后, 提出本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 教师在收到各组提出的疑问后, 在班上统一对共性问题进行重难点的答疑和小结。最后进行在线测评, 教师通过平台的后台统计可以得知学生存在的问题, 测试后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并对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辅导。

4. 提炼深化

通过云平台,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表现情况、测验评价成绩, 均被实时记录, 形成学生云课堂学习大数据。通过平台系统的分析, 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应用技巧、分层能力等进行客观呈现。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发现问题, 进行批评性的反思, 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二、实验情况和数据分析

1. 实验的设计

(1) 实验对象。从2014年4月起, 在实验校七年级4个班中抽取两个人数、成绩基本相近的班级1班和4班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 其中1班为实验班, 共47人;4班为对比班, 共46人。

(2) 研究内容。“云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程序, “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及学生学习策略的改变。

(3) 控制。实验班和对比班都由同一教师任教, 都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九年义务教材, 为了避免实验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干扰变量过多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本实验没有采用一年或一学期的实验周期, 而是采用了按教材单元模块的教学来设置实验周期, 实验的教学内容为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 时间从4月开始, 到6月底结束。按学校的统一规定, 每周2课时, 实验时间为12周, 共24课时。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也一样, 实验班的地理课采用“云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对比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

(4) 检测。前测用下学期期中成绩, 后测用自编的第三章《走进国家》单元能力检测成绩, , 前后测试卷在考后经过的学科组总结和分析, 信度和效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实验完成后, 实验研究人员还应用修改后的初中生学习策略量表 (lassi量表) 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测量, 并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

2. 实验数据分析

其中, n为样本容量, 即各班级人数。是样本的平均数, 即测验平均分。S为样本的方差。

由于实验人数超过30人, 所以采用大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Z检验) , 计算前测Z的值[2]:

︱Z︱=0.307<1.96, 前测两组差异不显著 (如表1) , 说明前测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差别不大, 对比班成绩比实验班略高。

再计算后测Z的值:

︱Z︱=1.978>1.96, 后测两组差异显著, 说明实验班的成绩相对于对比班有了较大的提高。

3. 学习策略的测量及分析

为了了解参与实验的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和特点在实验后的变化, 帮助提高教学针对性, 我们在实验班和对比班分别抽取20位学生进行了学习策略的测量。在本研究中, 我们采用国际通用的学习策略量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Weinstein等人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 简称LASSI) 。LASSI量表共有l O个分量表, 分别是:态度 (attitude, ATT) 、动机 (motivation, MOT) 、时间管理 (time management, TMT) 、焦虑 (anxiety, ANX) 、专心 (concentration, CON) 、信息加 工 (informationprocessing, INP) , 选择要点 (selecting main idea, SMI) 、学习辅 助 (study aids, STA) 、自我测 试 (selftesting, SFT) 、考试策 略 (test strategies, TST) , 量表为李克特五点量表, 共77个项目[3]。正向表述和负向表述的项目基本上各占一半。为了让LASSI量表更准确测量云辅助教学实验的各项指标, 我们对量表的问题内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和更改。例如在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自我测试等模块的题目中加入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内容。

从表2可以看出, 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动机、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自我测试和考试策略这几项上呈统计显著 (P<.05) 。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上更认真投入, 思维能力更强, 更善于在学习中面对大量信息时, 从中选择重要信息进一步学习, 更善于创造和使用辅助性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 更善于使用复述和理解监控技术判断自己对要学习的信息的理解程度, 更多地意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更善于备考[4]。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验得知, 云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改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实验是有效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云教学平台的使用, 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 以及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 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 需要教师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 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开发、加工、组合和整理, 因此锻炼了教师知识重组、意义建构、资源整合的能力;其次, 利用云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功能, 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情况, 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批评性的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学;第三、教学模式的改变, 促使导学案的设计成为教学中的重点, 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的一个颠覆, 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 它需要教师对所教的知识进行再加工, 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 进一步促进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 笔者发现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1. 必须认真编制导学案, 重视导学案的应用

导学案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引领, 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云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败, 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对学生进行导引, 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的思考, 使其在认知上出现新的“冲突”, 促使学生为解决“冲突”而自控性地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 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 对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重构,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从而达到新的平衡[5]。

2. 提高云教学主导者的全程把控意识

云教学平台是一个新兴事物, 学生的好奇心也很重, 同时网络的自主性很大, 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因此, 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对云课堂的全程有意识地把控, 通过把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把控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师生互动的频率、课堂氛围等.以期让云课堂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3. 提倡进行传统教学和云计算辅助教学之间的混合学习

在实验中发现,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 师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有利于情感的交流和活跃课堂气氛, 而这恰是基于云教学平台下的云课堂较难达到的, 因此在实验后, 我们提倡进行传统教学和云计算辅助教学之间的混合学习。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较为抽象、理论性偏强的章节的讲解可以借助云技术。何克抗教授也曾经指出混合学习“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 使二者优势互补, 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6]

参考文献

[1]杨滨, 王文霞.论“云服务”在教育低碳化中的合理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0 (6) :19—22.

[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3) :352-353.

[3]刘儒德.温斯坦标准化学习策略量表简介[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2 (2) :26-28.

[4]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张旸, 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限度与共生的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 2013, (07) :10-17.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篇5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课堂应该发挥其有效性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所以有效教学成为众多教师都积极探索的目标。我认为,有效教学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的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缓解,改进教学过程。

一、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使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有效教学。

(1)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离不开实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途径。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设计演示实验。教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做成样品,进行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相信这些物理规律的存在,例如“瓶吞鸡蛋”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试验。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兴趣

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连带着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这门课,这就是爱的迁移。当学生喜爱的老师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会由于对这位老师的喜爱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和蔼而严肃,不能随便批评学生; 教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亲近学生,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积极主动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

2、合理运用多媒体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或凭肉眼不能看到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软件提升学习效果。

二、准备充分,实施有效教学

1.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知道老师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对此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认识到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形成明确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课堂重点和难点有初步的把握,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1)明确目标

教师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情况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合理有效地确立三维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师要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过程方法方面,教师要突出本节课的科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的体验和经验的交流,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制定计划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定时间和有具体教学内容的活动,所以在初中物

理教学之前必须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有一个统筹计划。根据整体的长期计划制定单元计划,将每一章节的内容进度安排好,最后细化到每节课,制定课时计划,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教学有明确的安排。

三、安排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1.注意教学技能,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1)教学语言技能

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是幽默风趣的,这种幽默风趣不是滑稽而是一种智慧,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的表现。这种幽默可以让学生多一份轻松感,少一份紧张感,课堂气氛;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符合物理学科专业术语的要求,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有很强的启发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与表情、目光、动作等体态语言有机结合,能够起到强化的作用。

(2)课堂提问技能

课堂上提问量与提问技能对有效教学起一定的作用。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剖析,一步一步提出问题,一环扣住一环,体现连惯性。在设计问题时,实例最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体现目标性、清晰性、科学性、启发性,而且难度要适当,不能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2.注意教学方法,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下,有效实施教学也必须按照这些理念进行。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使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用。

四、注重评价反思,实施有效教学

初中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6

关键词 初中计算机 教学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的计算机教学由于具有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作用,也就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文章对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

1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更易对直观的计算机操作感兴趣,教师要改变直截了当讲解知识的方式,适当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极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或口地址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区别彼此的方法,或名字或身份证号两种途径,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用域名和 IP 地址来区分,IP 地址可以唯一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域名、IP 地址的概念。还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答难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其学习兴趣能够稳定持久。

2自身实践教学

上机实践可以巩固和加深理论课所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技能,是计算机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对山区学生来说,通过实物直观展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神秘,触摸不得。教计算机有关硬件知识时,可以挑选不同型号的内存条,如DDR、DDR2 等,上课前,先让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仔细看一看两者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上课时,一边展示一边讲解,通过课堂的讲述,使同学们知道了它们不仅在外观上有不同之处,而且也了解它们功能上的差别。再通过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先后插上内存大小不同、类型不同的内存条后,开机打开同样的窗口。运行同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己直接去体验一下不同的内存型号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何差别,从而了解不同的内存条在计算机中发挥效率不同。通过这些实物观察、分析、演练,让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有关硬件知识。

3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就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例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关于 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首先,我通过“深蓝易思”多媒体网络将一张事先做好的贺卡展示给全班同学。同学们看到后头脑里先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接着我再分析这张贺卡的结构:哪部分是图文框,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选图形,哪些地方各部分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或不能相互替代等。通过分析,学生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我再讲解如何插入、修饰美化各部分等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法,经过实践证明能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我们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不应当过分地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防止“放羊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虽然作为学习的主人,但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在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中尤为重要。

4实行层次教学

在计算机这门学科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区别对待,开展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制定设置多元级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等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确保每位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课堂上的分层导学应当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发展自己。以教学《打字练习》一课为例,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按照键盘指法,正确地输入 26 个英文字母;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 26 个英文字母;高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 26个英文字母和 10 个阿拉伯数字。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辅导,再结合学生的分层解答、分层练习、分层反馈,不仅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机会,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自主实践和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5结语

传统的初中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践能力不足,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陶有娟.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J].中学教学参考,2012.

[2] 封风玲.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1.

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探讨 篇7

一、营造氛围,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讲究人文关怀,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基础。相关研究表明, 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 思维会更加活跃, 在愉悦的心态下能展开丰富的想象, 激发创造性思维。中职计算机要进行有效教学就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对学生个性化的探索多些肯定, 少些批评, 即便是错误的、幼稚的见解, 也不能讽刺挖苦学生, 要积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倡导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平等对话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种对话是师生之间相互分享, 展开充分的交流, 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 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再次凸显学生主体。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与学的有效整合,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问题, 结合自己喜欢的问题自主探究、实践,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能力为本, 整合课程

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教学活动定会是低效的或者无效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 虽然没有高考压力, 但面临着就业挑战, 他们关注课程设置, 希望能学到实际技能, 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要组织教学围绕职业目标调整教学计划, 完善教学大纲, 体现实用原则。这就需要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以能力为本位, 有效整合教学内容。首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整合。中职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对这类课程要整合, 如数据结构理论性强, 学生不感兴趣, 可以将数据结合与程序设计语言整合。其次以能力为本位整合教学内容。结合计算机教学目标, 规划计算机课程, 加强实践环节, 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综合起来应用, 这样既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点。

三、学以致用, 注重操作

计算机是一门技能型课程, 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 着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让学生去实践、去操作, 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如教学办公软件时, 避免过多的理论知识讲授, 可以设计一些操作题, 注重实用性、技巧性, 激发学生的新鲜感。首先注重基本操作。计算教学中的实践操作题要有针对性, 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完成。开始讲授时教师可以多媒体进行操作演示, 对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辅导, 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注重上机操作。计算机知识实践性强,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技能, 就要注重上机操作, 让学生归纳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明白某一方法的使用场合。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操作技巧等, 如排版时需要设置字符的字体、颜色等, 这些都可以使用菜单中的字体, 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利用格式菜单、快捷菜单解题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由易到难, 任务驱动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 教师应由易到难的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如制作Word中的学习表格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已经制作好的精美表格, 并告诉学生这是元旦晚会的节目清单。问学生想不想也制作出精美的节目单表, 在元旦时展示出来呢?很多学生都想自己来制作表格, 调动了学生学习制表的积极性。学生观看表格后让学生自己制作, 由于提供的表格是比较复杂的, 并且还进行了编辑加工,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大致的轮廓, 但复杂编辑部分能做出来的就比较少。这时候教师可以展示另一张去掉编辑修饰部分的表格, 让学生比较表格的不同。这时让制作得较好的学生演示表格的制作过程, 让大家掌握正确的表格制作步骤, 然后让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最后教师总结表格制作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在任务的驱动下, 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完成任务, 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分层教学, 提高有效

任务驱动中应进行分层教学,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如制作元旦节目清单表时, 可以将任务分成制作简单表格、制作复杂表格、制作编辑后的精美表格、制作融入自己设计的更具风格的表格。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学生的智力、能力存在差异, 教师必须区别对待。设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时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分层教学目标, 进行分层练习, 分层重点指导, 针对性的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如教学文档排版时, 对初级学生要求掌握文字录入, 学会使用文字工具栏设置文字格式等。对中级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立体字的制作, 让学生自主练习, 遇到问题个别辅导。对高级学生在完成初中级的基础上, 综合应用所学的软件工具, 设计整体版面。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 学生也有了发展的空间。

六、注重挖掘, 拓展延伸

计算机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 教学生一些终身受益的知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传授知识, 还要让学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完成任务。因为今天学习的软件, 如Office等将来可能会被更好的软件代替, 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相似性, 如制作表格, 你可以用word也可以用excel等软件, 而解决的思路是大致相同的,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中职生要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找到好工作就要掌握更多的技能, 其中计算机就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吉云.浅谈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杂志, 2008 (4) .

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考 篇8

1 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 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中职计算机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学习对所获知识的具体掌握和技能操作水平得到具体的提高。看教学是否有效, 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否学到知识或操作技能。对于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 要灵活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 也锻炼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从而有效增进学生的情感交流、端正学习态度优化价值观念。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放羊式或满堂灌, 容易降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丧失学习兴趣,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提倡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灵活采用各种适合的教学方式, 少讲、精讲、多练,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进而使教学向着良性方向进一步发展。

2 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的缺失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不少教与学脱钩的现象。

一方面, 教师对简单易懂的问题, 却花了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 白白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 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继续专心听讲的兴趣。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教师又不能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 使学生听的不明不白, 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有的教师还存在一些不良习惯, 如应付检查的教案, 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现象等等。

另一方面, 对于一些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讨论, 看似热火朝天地进行, 实际干什么的都有, 有学生借机聊天, 睡觉、聊天、玩手机、听音乐等等, 严重的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 根本没去思考或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真正参与的人数很少, 同样也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因此, 出现这些无效教学的情况, 有可能是教师自身存在问题, 也有可能是学生积极性没调动起来的问题。

3 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

要保证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必须在实践中重视备课环节, 适时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 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督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3.1 重视备课环节, 做好充分的教案设计准备

面对我们现在素质的中职学生, 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 我们要确定教学目标要否难易适中, 是否适合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太难了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太简单了学生又没了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 要分层次针对不同的学生, 不同层次要达到的目标也要各不相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延伸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供他们思考与探索,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我们要制定一些低层次的要求, 循序渐进,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EXCEL数据计算这节课准备时, 我们可以为学习困难的设置简单的公式与函数计算, 如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计算, 让他们掌握利用一般公式和函数实现结果计算的各种方法, 并且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教学视频文件, 引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常用的实际问题。对于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 我们可以设置利用条件求和SUMIF、条件计数COUNTIF及频率分布Frequency函数, 让他们思考计算出“考试成绩表”中各学科课程的总分, 人数, 以及各分数段人数的操作方法, 给他们资料进行提示引导,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主思考和探索。最后, 在教学准备中要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 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计算机操作练习时间, 让学生在主动操作学习中确保了每节课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3.2 重视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适时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

计算机教学课堂中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才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将其所学转化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教学过程要多思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和领悟去获得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布置些分层次要求任务, 让学生自个完成就可以了, 要积极面向全体学生,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良习惯及时纠正, 如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 操作练习过程中的拖拉, 速度较慢, 完成不及时等现象。要及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比如增加提问的次数, 把简单的问题让差生来回答, 给他们上台实践操作演示的机会, 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良好的操作习惯。要充分发挥学生特长, 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虽然有些学生成绩不突出, 但在其它方面也许有所长, 抓住这些闪光点, 给他们发挥特长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这能增强学生学习知识、克服困难的动力。当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感后, 会渐渐把被动的不快乐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快乐的学习。当然, 激励的手段和措施有很多, 有时一颗小小的糖果奖品鼓励都能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空前的高涨起来。因此,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学习的进步, 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适当的激励手段, 也是课堂有效学习的保证。

3.3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彻底改变传统的那种“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积极创造使学生能处在“在做中掌握、在探究中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巩固”的情景和氛围, 让学生自觉学习和思考问题。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讲授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发现问题, 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能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以让学生先学, 然后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例如在EXCEL数据计算这节课中,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五分钟的阅读课本, 包括公式法和函数法, 在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上, 再布置一些简单的数据计算任务, 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计算,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实现结果的各种方法展现, 在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下, 我们可以再帮学生一起分析存在问题、其他解法, 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 和学生一起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这样能引导好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使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融入到一起。

3.4 重视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 督促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们面对的中职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习惯也不太好, 不少人抱着来中等职业学校混一张文凭, 熬到一定的年龄再进入社会的思想, 这必然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 上课无精打采和混日子。因此, 作为专业课教师的我们, 必须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引导, 让他们知道虽然自己基础是差了一点, 但只要在职校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样能使自己通过一技之长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经常以身边的人和事来引导学生积极向学, 例如告知学生某同学毕业后专业不对口, 某同学毕业后所学知识已经滞后, 但他们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学习掌握工作中的操作要领。通过这种方式告知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生活。

3.5 重视构建师生融洽关系, 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及时反思与改进

师生间的融洽关系,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而融洽关系培养, 需要平时课内课外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在处理师生关系上, 我们要坚持尊重与赞赏原则, 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积极的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 对待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 尽力用自己的乐观、愉快心情去感染学生。平时, 我们可以用自己真诚去对待学生, 主动把学生当成朋友去关心他们, 给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这样也容易使课堂气氛融洽, 学生乐意与我交流, 学习积极性也就高了, 学习活动自然也就能轻松愉悦。

此外, 坚持及时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可以在课后进行深入地反思, 反思自己教学活动的得失, 及时在教案本最后总结出成功和需要改进之处, 找出今天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 积极地与同事展开交流讨论, 虚心地向老教师求教。例如,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学习, 自卑感较重。经过与同事交流探讨和自身的反思总结, 我们可以采用竞赛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举行一些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增强他们遇到困难的适应力,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很大的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无效或低效现象原因诸多,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既是课改必须直面的难题, 也是全面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 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中职学生树立信心, 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 从而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一个教师, 我们还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适合我们中职生学习的良好方法, 以提高我们中职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摘要: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 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条文, 但随着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 中职学校的门槛很低。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 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难度也日益加大, 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无效的现象, 严重的影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因此, 有必要在实践中加强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切实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孙杰.多措并举, 打造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2, (02) .

[2]王翠斌.论高效课堂的理念和形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6) .

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施教方法 篇9

1 高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晦涩难懂

在计算机课堂上, 老师照本宣读, 大量的专用名词让学生听的异常辛苦, 实际操作时为节省时间大多也是老师演示一遍即可, 使得学生学不到多少知识。计算机作为学生接触的一个新领域, 不应用以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 而应更多的结合这个新领域的特点来为学生讲解。例如, 在学习Power Point、Word以及Excel等基础软件时, 可以先让学生在老师设好的问题下自己动手操作, 最后由老师将理论知识与学生自己探索的操作方法对应讲解。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晦涩难懂的专用名词学生也可以根据前期自己的操作有所理解, 有助于对一些基本操作的学习与记忆。

1.2 忽视上机操作的重要性

对于计算机的考核一般以书面的形式进行, 很少会考上机操作, 为应对考试, 在课堂上老师也多以理论课为主, 上机操作被压缩的少之又少。而没有实际操作的计算机课, 仅仅有理论支持是不够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另一个现实状况便是高中生面临高考, 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在为高考全力以赴, 高考不包括计算机考试, 自然对计算机的学习便会松懈很多。很多家长认为, 学习计算机很有可能让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 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 在这关键时刻做错选择, 不希望学生在这个阶段接触计算机。这些错误的认知也成为学生重视学习计算机的一大阻力。学生在这一时期正式逐步进入生理与心理成熟的阶段, 家长与老师对计算机的态度不应一味拒绝, 而应该鼓励学生去学习计算机, 了解计算机, 让学生自己学会冷静客观的面对, 对网络游戏有自己的判断, 一味的拒绝只会刺激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并不能起到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的目的。

2 计算机教学有效施教方法

2.1 选择合适教材,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材, 初入门的学生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教材, 打好前期基础才能为以后学习更专业的知识做好铺垫, 由浅到深, 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 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出好成绩。一开始便是生涩难懂的课本会大大削弱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接下来的学习会更加困难, 形成恶性循环, 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因素。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死板的照读课本内容, 而是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 在学习Word时, 老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些精美的图片、文字, 利用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制作一些有趣的特效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想要学习的渴望, 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就会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复习巩固,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 自己制作, 赠送给其他同学,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技术的不断更新, 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2.2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的学习主要靠上机操作, 若只是进行理论教学, 没有实践机会, 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永远无法提高, 纸上谈兵终觉浅。在计算机的学习中, 应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 老师教学为辅, 老师只是在学生探索之后对其探索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 对遇到的困难进行详细解说。只有自己在探索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才更加印象深刻, 更能培养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3 激发学生创新性

普通的教学方式, 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 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单纯对于世界好奇, 对新事物好奇, 使得学生更具创新性。老师可以通过引导或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予以鼓励和肯定, 激起学生创新热潮, 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更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创新与进步。

3 结语

科技日益进步的现代, 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使得计算机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加强学生上机操作机会,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为学生学好计算机打下基础。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学好计算机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以后进入社会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对人们的要求, 跟随时代的步伐, 不断丰富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黄心亮.高中计算机教学探微[J].文理导航, 2014 (10) :22.

[2]谢庆胜.浅谈有效实施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39.

中职学校计算机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篇10

1 巧妙设计教学, 构思有效备课

1.1 仔细钻研教材, 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

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的教学设计要像别的科目一样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例如:上“Office 2003”的“Word”内容中的对“文本框设置”这一节, 怎样的构思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学会呢?在上课之前, 我先编了一张“报纸”, 其报纸的格式中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字体设置等多方面内容, 并且这些内容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突现出来。但在上课时, 设置文本框前先要进行文字的输入, 假如一节课都放在输入文字上, 那就没时间设置文本框, 根据此情况, 我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 课上让学生打开这篇文章 (内容是这节课的操作步骤) , 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复制、粘贴”把这段文字放到文本框里。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 又合理地把这一节时间充分利用好。接下来, 我让学生对照自己编的报纸和老师编的报纸有何区别, 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文本框的线条和颜色还不够完美。学生就在上课时带着问题, 认真听讲“文本框的设置”, 这是“Word”教学中的一个方面。而对于学习“Word”的整个软件呢?如果把所有的内容都详细地讲一下, 学生恐怕一学期也学不完、学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去粗取精, 把常用的几方面讲讲, 剩下的让他们去看看“帮助”, 或者点一下。

1.2 仔细研究学生, 根据他们的不同差异设计课堂内容, 做到因人施教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调节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更需要因人施教。计算机教师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 无所事事, 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 失去信心, 放弃努力。教师布置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的开放性任务,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 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另外, 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也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最基本任务。例如上面的例子:如“文本框的设置”这一内容, 对于没学过计算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会插入文本框, 能够填充颜色的设置线条就可以了, 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学会版式的设计, 以及与其他图形的组合。当然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应随时适当调配, 如有时间, 可让后进生把下面的几个步骤也操作一下。这样既能顾全学生的个性差异, 又能促进学生的有序发展。

2 从教学策略方面着手构思有效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师不仅在备课设计上要求精益求精, 在教学策略上也要讲究好的学习方法。计算机教学中有类似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共性, 也有区别于其它的教学个性。怎样才能结合计算机的特点, 挖掘它的内在有效性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呢?这也是值得计算机教师积极探讨的, 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2.1 重视传统的按部就班法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 学习操作比较复杂、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技能点时, 教师可以采用“老师教一步, 学生练一步”的方法, 就是教师演示完一个动作单元 (一个操作) 或技能点 (若干个操作) , 然后学生依照教师的操作再做一次。对这类知识或技能点, 教师表达要简洁通俗、细致易记, 以使学生逐步理解练习, 绝不可为了教学进度而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讲得过多, 学生一知半解, 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

2.2 采用问答式教学法

孔子说得好:“非学无以质疑, 非问无以广识。”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除了学生要好问, 教师通过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尤为重要。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 层次清晰, 方式灵活。例如:在“Word”的“文本框插入”过程中鼠标的指针变换尤其重要, 提问时要针对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当鼠标指针出现双向箭头的时候表示怎样? (大小改变) 当鼠标指针出现“横向和纵向双箭头交叉型”的时候又表示怎样? (可以移动文本框) 而怎样的鼠标指针才能插入文字呢? (“I”形) 再通过此提问大家:是不是当鼠标出现上述三种情况, 对其它对象的操作合适呢? (是) 在一问一答中, 学生结合实践操作, 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2.3 利用形象的“比喻”用语教学法

计算机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 教师用专业的术语去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很模糊, 如果用最贴切的事物进行比喻, 会让他们感觉到学计算机原来很简单。举个例子:“网页浏览”中的“添加收藏夹和整理收藏夹”这一节类似于学生利用讲义夹对试卷的处理, 所以事先我先带了一个试卷夹——“多格”的和各门功课的试卷。我先问学生:上次我们上网通过许多好的网页可以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而这些好的网页希望下次来可以快速地打开, 有什么好的操作方法呢?网页的网址收藏有点类似我们试卷的收藏, 我们考试考了以后各门功课的试卷都有, 为了便于下次能快速找到试卷, 我们通常放到试卷夹里。而收藏夹就是把要浏览的网址放到收藏夹里面。试卷不会只有一张, 会有很多, 那怎么样可以更快地找到它们呢?那就需要整理一下, 把相同的科目放在一起 (同一格内) , 同类的收藏夹中也可把同类的网页放在一起, 而有些试卷类型相似的或者今后用不到的整理后扔掉。同样, 有些网页我们不再光顾了, 可以把它删掉。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收藏夹感到轻松、明了、好理解。

2.4 采用“故错”分析教学法

“故错”是置疑, 激疑, 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 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Word”时, 输入文章时我特意漏了好几个字, 这时学生说:“这个句子不通, 是不是错了?”我就引出:“怎样把文字插进去呢?”接着讲解文字的插入。就这样, 学生在找错误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文字的处理。

2.5 利用学生自主教学法及时实施应用能力评价

一节课上完之后, 教师确定题目, 由学生收集素材并创作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评价, 作为他们过程学习的成绩。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抽几个学生, 让他们也来当一回“老师”, 站到讲台上演示操作给全班同学看, 让学生自己去评价他们的同学, 这样学生会感到在计算机课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也提高了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 提高了创新能力, 提高了信息素养能力和应用软件操作水平。

3 课外重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

⑴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进行适当教育, 可使学生了解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中, 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必要性、迫切性, 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的, 对计算机产生强烈的爱好。

⑵培养学生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有学生说, 为编制一份小报, 他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 都注意观察各种报纸的版面设计和各种广告设计。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展示电脑作品, 并且每学年尽量从网上下载大量的作品, 让学生多见识课外的知识, 做到让学生也参与。

⑶重视感情投资,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

⑷实行自主教学, 发挥学生的优势。平时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 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走上讲台讲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则对其进行充分的点评和指导。在课堂上允许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对一些电脑感观强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要求他们参与课外, 辅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总之, 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更好的教学构思、策略, 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计算机教师应努力去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信息, 以真正发挥计算机课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何国琛.学习计算机, 迎接教育革命.

[2]张丰, 主编.初中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初中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11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计算机;有效运用

中学生是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懂得有条理性地思考和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面对新课程背景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新要求,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下面就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实践。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都是常规的,老师讲,学生听,最后再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还影响他们探索新知识的自主性。即使学生当堂课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但对于应用所学的软件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学生就只是单单地了解各项功能的位置,并没有兴趣去探索这项功能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软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往这个方面去思考。

另外,许多家长、老师对该学科不够重视,有的家长认为学习计算机就是玩游戏,玩电脑,并强烈反对学生在电脑前。计算机是一门新的科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所以学生和老师都重视起来,认真对待计算机这门学科。

二、兴趣教学法的研究

所谓兴趣教学法,就是以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课时,在语言上要幽默风趣。这样的语言环境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或者是对比手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比喻和对比运用得恰当的话,对所描述的事情会更加形象生动。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会使他们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总而言之,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既给学生讲解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又给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整个课堂教学都是在愉快輕松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对初中计算机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运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一提到学习便觉得十分乏味,特别抗拒学习。但是如果说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所谓游戏教学,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上课,使学生在玩得开心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经常说寓教于乐,游戏教学法的原则就是必须在娱乐中学到该学的知识。

(三)与学生互动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与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精心的设计典型的教材,创设一些独特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情境。上课期间多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机会,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从而使他们树立信心,爱上这门学科。

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多互动。比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训练等。学习的一个过程无非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创造一些问题情境。在讲课过程中,从学生的好奇心理做出发点,创设一些具有悬疑性的问题情境。每当遇到一个学生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老师便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自主探讨,发表言论,共同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许多老师都是讲完课之后就不管学生了,其实想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间或是放学之后可以多和学生交流,多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关注一下他们的兴趣点。这样会更好的建立师生关系,帮助更多的学生,使学生信任老师,喜欢老师,从而也就喜欢老师讲的课,在教学中也会发挥最佳效果。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会知道学生在哪个问题上不懂,还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帮学生补回一下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加有自信。

总之,学习计算机这门学科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虽然我国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但作为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后续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徐梅玉.浅谈新课改下计算机教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D].湖北师范学院,2012.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有效教学 篇12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决定了与其它学科在教学上有很大区别。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但从近几年学生的毕业水平来看,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已显得滞后,使得课堂所学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中职学校,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大,入学门槛的降低,学生的总体素质相对较差,这使得计算机教学更加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不得不对如何使计算机教学更加有效进行一番思考。

一、突显教师主导,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更新理念,提高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现代教师应具有的素质成了我们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突显教师主导地位,首先,在教育理念上应与时俱进。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师要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确定课程内容,选择知识点和教学方法。比如在文字录入课上,我们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和指法;在组装维修课上,我们要教会学生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及故障排除方法,以应对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其次,在知识结构上,应一专多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教师一专多能,知识面广,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教师除了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和较高的教育理论外,还应具有其他学科和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相关知识,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三是在教学方法上,应开拓创新。传统的讲授法、记忆法等“常规武器”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教师应在新观念指导下,注入新内涵。教学方法应把握两点:一是引导学生“要学”比学好更重要;二是“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二)强化教学,优化方法

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要学会科学导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教学高潮。在成功导入课后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小高潮,并全力推向大高潮,以使学生大多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要注重师生之间的表情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优化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科学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三)用心设计,评价作业

由于职校学生普遍贪玩,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教师应该要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笔者认为,任务分组作业结合展示评价作品,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笔者曾在上课过程中,先用了“任务驱动”及“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先把做这个案例或任务要用到的相关知识点先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然后再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做。在WORD教学过程中,比如,制作一份“参加培训事宜的通知”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添加页面边框、底纹和横线、段落格式设置、插入页眉、页脚添加水印背景页面设置等。

在具体操作时,第一步,任务分组阶段,即先给学生布置一个大致的任务,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男女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分为平均6人一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各组成员各自创意,选三个人依据学习目标,共同寻找相关资料,进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另三个人根据任务要求负责进行页面排版工作,并负责作品的修改,最后将作品上传给教师,并且教师将最后的总分记入到各个成员平时成绩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进而建构出学习内容的知识系统,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得以顺利地完成。第二步,教师作品点评阶段。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将学生优秀作品选出,并先要小组成员先阐明自己选材风格和创作立意,然后再让其他小组的成员对作品进行点评,交换同学间不同的意见,共同分享心得体会,共同进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不仅能适应计算机基础类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上,如计算机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中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有效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和谐统一,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总结、提高,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让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突出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找准定位,量体裁衣

职高学生的特点一般表现为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不太喜欢理论方面的学习。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职高学生的头脑都比较灵活,动手能力强,这恰恰与计算机课程以实际动手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相吻合,把握好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方法上的变化,注意细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计算机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感觉一直激励他们。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精心设计,紧扣环节,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ACCESS、WORD、EXCEL等办公应用软件,均可以在上机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将其带到一个神秘的世界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实现寓教于乐。又如:画图软件、3DS、网页设计等软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力。

(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计算机课的最大特点是操作性强。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老师不及时辅导,就会使学生无法往下进行,影响教学效果。但面对几十名学生,老师难免顾此失彼。如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我就从玩游戏入手,培养操作能力。开始活动时,我对大家说:“我们先玩游戏。”同学们高兴得简直不相信。我接着说:“不过得先把游戏软件安上才能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使同学学会了软件安装。在以后的活动中,同学陆续安装了一些应用软件,提高了动手能力。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比如课堂上没弄清楚的地方,在课外活动时就会请教老师或别的同学。这样,慢慢地这些同学就成了学习计算机的骨干。课堂上,他们能够协助老师辅导其他同学,使同学们有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保证了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因材施教,接轨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兴趣爱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高生一入校,对专业的认识几乎一无所知,因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新积极性。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要求,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提出课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地给予辅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主体化”学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三、注重工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能创造性地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此,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和研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学结合就是校企合作中的一种很好的模式。即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一半时间在企业里实习。计算机的硬件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关注教材或者书本上的知识,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必然会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掌握最新的专业动向和专业技能。因为将第一、二学期作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工学交替,实践环节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第二学期暑假增加专业相关企业调查;第三学期末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工学交替,实践安排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第四学期为专业理论提升与实践考证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解决从企业带回来的技术难题;第五、六学期是以就业单位为主的企业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前有校内基本技能实训、专业调查,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后有考证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环节。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真正推行了学工交替教育模式,拓展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学生受到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提高十分有利。同时借助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地培养、锻炼和提高我们的教师队伍。

四、关注习惯养成,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后,再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自学能力,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得到最优化的收获。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关系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做到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想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效果,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的兴趣,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工学结合,培养自学能力,才能实现计算机有效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兴趣

参考文献

[1]唐四化.浅谈计算机有效教学四步曲[J].中国西部科技,2011(9):91-92

[2]杨倩.谈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J].考试周刊,2007(37):40-41

[3]陈素兰.计算机有效教学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0):58-59

上一篇:绿色设计思路下一篇:CMOS基准电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