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专业班

2024-08-19

高中美术专业班(精选12篇)

高中美术专业班 篇1

素描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是绘画、建筑、雕刻的最高点, 是所有绘画的灵魂和源泉。素描不但是形成画家正确观察方法及思维方式所必需的训练手段, 更是开启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钥匙。素描教学也就成为美术院校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有关素描教学的探讨与争论也就成为教师中长久的话题。随着美术院校的扩招, 素描教学更是美术教育、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老师, 经过多年的美术基础教学, 体会到在平时的美术基础教学中, 高中阶段最应该夯实的基础教学就是素描静物的教学。它是造型艺术基础之基础, 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 更是高中阶段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对于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最直接的作用。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长期以来, 为了应付高考, 素描教学一直沿用学院派的调子素描的教学方法, 主要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空间、光影、质感、量感、主次、虚实、强弱等节奏变化而过于专业, 跟高中生的基础素描有些脱节, 学生在短期内不好接受。所以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主动的、有真情实感的投入画进去, 只有热爱, 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 (1) 开展美术欣赏课。特别是多看一些优秀的大师的作品, 引导他们如何去欣赏。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 拉菲尔的优雅抒情, 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 鲁本斯的性感, 安格尔的含蓄, 梵高的激情澎湃, 丢勒的严谨一丝不苟, 毕加索的旺盛的创造等。通过欣赏和讲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自由大胆的用心发挥, 老师也做示范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潜能。 (2) 多看画展, 学校也应多举办师生展。看画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识, 那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氛围也是能很好的感染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一次带学生们看中央美院60周年的素描展, 看到许多老艺术家的原画, 他们都震撼了, 回来以后跃跃欲试, 惊叹画家们的精湛的艺术造诣, 迷恋他们的素描作品。这对他们以后的素描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多临摹大师们的作品。艺术大师安格尔曾说过:临摹大师作品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大师作品的临摹和欣赏在培养启发孩子想象力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教学中对大师作品进行探讨, 研究, 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临摹中学习, 在临摹中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素描的基础知识和素描的要素固然非常重要, 但好多同学忽略了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以至于在以后的素描学习中出现很多问题。客观上讲,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艺术家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和艺术实践的积累。眼界的提高才有对手功夫的提高和正确引导, 全面提高修养对素描教学起着至关作用。 (1) 变局部观察为整体观察。整体-局部-整体。整体观察应包括两个部分, 即观察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 而过程是正确的出发点———从大处着眼, 和方法多做比较;结果是形成对形象的明确认识和感受, 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或者说是艺术形象, 就有了动笔的依据。不能画一点看一点, 结果是被动的照抄对象, 局部的拼凑, 这样必然失掉了整体。没有了整体, 就谈不上一幅完整作品。 (2) 变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观察为形体结构的观察。在素描训练的初始阶段, 大多数学生总是把精力放在调子上, 也就是明暗光影虚实上而不注意对物象的体积和结构的塑造理解。明暗光影的变化是为结构、形体所决定的, 明暗光影常常是在表现结构, 形体时才能显现它本身的光彩。没有结构就没有形象, 没有形体的透视变换就没有形象的立体和空间感, 同时也就没有明暗变化的立足之地。明暗光影依然是观察的内容, 而出发点只能是形体结构, 这样才能更好掌握明暗的变化规律, 使之更好的服务于艺术形象的创造。

三、从理解到表现再到记忆的过程

《庄子·养生主》里有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惠君问庖丁解牛的窍门, 庖丁说他解牛时看到的不是全牛 (指牛的外形) , 而是牛的结构。因此下刀能插到要害。很轻松地就把牛解了。这就和我们教学生造型一样, 也有要求, 即学生对他们塑造的形象了解其内在的结构。这就是结构素描的重要性。只有了解结构了才能像庖丁一样分解牛, 而且还能把拆散的牛按自己的意图重新组装。只有理解了结构, 掌握了知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现在的升学考试中很多院校考试的题目都是默画。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进行默画训练, 把理解—表现—记忆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要求学生。先理解才能表现出来, 才能记住并默画出来, 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表现, 才能掌握主动。

在高一阶段, 初学素描的学生往往对形体认识不够准确的情况下, 主要以结构素描教学为主, 以线带面。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主要用线条的方式对物象内在构造加以理性分析, 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主要应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 以及圆形的透视原理和规律。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进行实物练习和反复比较来让学生掌握好透视规律。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 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 应把看不见的部分 (虚体) 也画出来。也就是内型外形同时塑造。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提高眼力。作业练习以简单的圆形和立方体为着手点, 每画一张都要相应的增加难度和静物的数量。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结构素描阶段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 看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因材施教。

学好素描非常重要, 尤其是美术专业的学生, 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不但有技术方面的、艺术思维方面的, 还有精神方面的、人文素质方面的能力综合。它将为学生以后步入更高的美术殿堂打下坚实的基础。素描教学实际上塑造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灵魂, 也正是从这里出发, 艺术家才能去完成他的艺术创造。

高中美术专业班 篇2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张建功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根据农村学生零基础的现状,针对乡村特点,结合学校情况,积累并总结了一些基础教学经验,尤其是素描基础的教学经验,认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兴趣绘画,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地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发出智慧的光芒。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美术就是画画。到了高三学习美术更是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学校,在素描训练过程中,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反复训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1.1开展作品欣赏教学

美术教师可以和计算机教师合作,让学生直接去计算机房,与网络来一次亲密接触。组织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抓住契机,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1.1创作来源于素描

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来源于素描。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了灵感,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很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

1.1.2种类各样的素描

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体现了画家不同的气质修养和风格。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风格个性鲜明对比的画家的素描作品,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学生往往会因为欣赏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1.2进行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

应选取艺术技巧相对简单而较有创意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这要求老师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也要展示自己较好的技能水平,激起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1.3增长见识

鼓励学生看好的素描书籍、画册,并带学生到一些培训点参观,留意各大艺术展馆的展讯。

2.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一幅作品、一张画是作者当时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的“印迹”,是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所以,紧紧抓住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绘画 训练中,常常思维固定,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去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凭自己的臆造、概论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我认为不能只 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这样在下面的训练中,就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而应该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绘画并不是胡乱涂鸦,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课程,有深邃的意境和高超的造型艺术,是学无止境的课程。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绘画知识。中国画讲究立意 构思布局、神似韵味、线条运笔功力、墨色浓淡干湿虚实等。西洋画则讲究空间、构图、光影、透视、虚实、质感等。形式表达不同,所用材料不同,各有所长,异 曲同工,让人们得到视觉欣赏、心灵感受。因此,提高学生的绘画

兴趣,同时传授给他们必要的基础绘画知识与技术非常必要。

3.1素描基本要素分析法

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要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要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让学生明确建立诸要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他们具备概括能力。

3.2鼓励教学方法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传统的“依葫芦画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绘画兴趣逐步丧失。因此,老师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坚持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更 加努力。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

3.3组合、移位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的是随意布置的一组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可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做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实现对物象由表及里全方位的观察 和理解。

3.4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新意调动学生积极性

因为针对的是高考美 术,素描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几何体、静物、石膏头像、人物头像和速写,其中重点是人物头像。由于花费的时间很长,要求高,训练中比较枯燥,总觉得没意思, 对素描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让他们去画自己感兴趣的人,比如自己的同学、好朋友、父母姐妹,甚至是自己,这些往往学生比较感兴趣,从而既消除 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又达到了训练人像的目的。

4.对学生评价方式多元化,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4.1教师鼓励、激发性评价

赞扬及肯定每位学生任何一张画中画得好的地方。一般来说,只要学生认真画了,就必有可观之处,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保 持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学生迫切需要艺术观点明晰、修 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4.2学生自我评价

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学生能否有长足的进步。

4.3互相评价与他人评价

高中美术专业班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原则;辅导课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高中美术专业辅导是教育学生认识美的过程,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推动的作用,让学生喜欢美术,理解的掌握美术知识。这样才能自觉发挥艺术感觉,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刻认识高中美术教育设立的意义。

一、高中美术专业的意义

高中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美术课程的开设可以发掘学生的艺术感觉、培养个性以及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中美术专业的设立可以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美的存在,提升鉴赏能力,所以,高中美术专业的设立时十分必要的。美术课程的设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基础的绘画本领,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另一种释放,也是对外界表达的另一种方法。还可以增添人们的兴趣,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当今社会美术在各行各业的服务范围十分广泛,在高中时期要认清美术教育的意义,注重实际的运用,培养出学生的创作能力,加深美术教学的意义。

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

对于高中美术辅导,不仅要传递技能和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美术文化的教育。美术教育的课堂不是死板枯燥的,更应该贴合学生的实际状态进行培养教育,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变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杜绝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多注重学生的自我培养与观察,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的关心,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发展状况,定期对教学成果进行反馈,总结教学工作。具体的培养方式如下:第一,观察能力。观察学生对待新鲜事物的欣赏和观察能力,让同学们尽最大的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不要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同学们自由的发挥。第二,分析理解能力。感受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经过观察和分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第三,心理调节能力。高中时期是学生压力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心理,面对即将步入的社会,学生还有恐惧感,所以,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也是十分重要。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学,开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宣泄出内心的压力与情绪,有效的改善自身的压力,增加学生的自信,从而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改变压力。第四,自我评价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定期进行客观的评价,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三、教学原则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一)合理教学安排。在老师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历史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师主要传授的知识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尽最大可能的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学会独立的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坚持多样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专业课程的兴趣,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的总结教学经验,推动学生的自主能力,明确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老师与同学积极配合,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多加鼓励,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由临摹到写生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美术富有激情,从而热爱美术教育,发挥自我的潜质。

(二)具体和启发性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接受,理解,不能强加压制给学生。开始要教学生一些能够接受理解的感性的内容,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美术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绘画是一种美的心上,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不是当作任务去完成,乐在其中做好每一个步骤。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了解工具的使用,理解构图,清楚如何构图合理,理解透视关系,掌握形态的基础技巧,注重整体的效果,以及空间感和质感。学生深刻了解这些,会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水平,加深美术的基本功底。

(三)贯彻创造性原则。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方式是一样的,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明确讲授的知识与绘画的相关联性,加强辅导针对性,进行重点辅导,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思维逻辑不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结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这些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教育工作人员的全面培养,要具备开阔的思维,创新的精神,所以,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美术的教育可以使人们拥有健全的审美能力,艺术和创造力,能够完善整个人的思维的姿态,使人变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王周凡. 基于小班化教学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兴趣点”教学研

究与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2013.(08):28-29.

[2] 张亚松. 在高中基础素描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

高中美术专业班 篇4

随着2008年以来艺术高考河南省考试政策的新变革,全国重点艺术院校越来越重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于是考题花样翻新,使很多“优秀学生”都应接不暇、束手无策,出现能在省统考里拿到全省前100名的高分学生却拿不到重点美院的专业合格证的现象。有的考上大学却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出现退学重考或毕业后改行的现象。

通过我们多年来经验的积累和观察,特别是2012年9月对11级(高二)年级下发了第一份调查问卷,问卷涉及中招成绩、兴趣爱好、入学前是否进行过专业学习、理想就业专业和目标大学。通过分析发现几乎学生中招成绩都在500分以下,且大部分在350-450分之间,有的只有200多分,而且几乎都没有专业基础。面对这样的学生,要在三年的时间里把他们培养成艺术院校所需要的合格生源难度可想而知。在专业爱好方面,大多数同学没有兴趣,有的喜爱上网、打游戏、听音乐;只有极个别学生在小学、初中参加过暑期美术班学习;对以后的就业专业几乎一无所知,很多都没有填写,目标大学也大多填的是不着边际的美院、重点大学和自己熟知的几个省内院校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影响学生升入优秀艺术院校及选择合适专业的表面因素归结起来有:(1)学生文化课素质普遍较差、没有任何专业基础;(2)没有进行专业方向的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无理想就业目标;(3)自己没兴趣爱好、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动力;(4)缺乏自我约束力。

艺术与设计随着时代的科学技术、经济形态、文化观念、政治形态而变化。今天的艺术与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独立的批判思考能力、对综合信息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更要具备创造精神、创新意识。这一切都导致高校的招生政策、考试方法在不断发生改变,而专业教学方向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课堂教学还按部就班地只瞄准素描人物写生、素描静物写生等传统课程,有的老师甚至为了应试反复让学生临摹一两幅画作,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完全背离了创新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走进了死胡同。

二、探索美术专业教学方向革新及教学策略

1.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树立正确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总之,要适时,适当,适度,发挥最佳效果。

3. 引用案例要和学生的生活和将来的职业有关联。

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不是遥不可及,还可以选择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或者生活相关的案例。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确实有帮助。

4. 网上与网下、课上与课下的双结合。

互联网具有及时、互动、灵活、形象等优势,为法律教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网络不是万能的,教师还要利用课堂上面对面,有利于感情交流的优势,进行超前性教育、及时性教育、警戒性教育,充分利用网上网下、课上课下各自的特点,

我们以高二(3)班为实验对象,在2012年9月开学伊始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对他们的高校专业方向及专业现状与发展做了详细解释说明。教师又利用课余与学生交流,把各个艺术高校的情况跟学生做了更深入具体的介绍,让学生对各专业方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随后又下发了调查问卷,调查他们对未来专业方向的兴趣、目标及理想。这次同学们结合自身特点、能力,选择并确定1至3个目标,并针对目标专业和自己学业层次确定理想目标学校,针对目标专业、目标学校展开教学和学生关注自学。学生带着理想目标去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惊喜地发现,由于学生明晰了自己的专业目标,会从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关注自己选择的专业和理想院校的情况,提高了这方面信息查询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很强的学习动力,实验班级学生出现了互相聊专业、比学习的新局面,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过去老师整体灌输式的教为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分别解决。

2.因材施教,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因材施教地进行分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文化课情况、专业学习情况和学生的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分成美院绘画组、美院设计组、重点大学组、普通大学组、高职组等学习组别。经过这样的分组教学后实验班学生产生了很积极的反应,因为过去大家画的东西和要求都是一样的,老师教学又要照顾大多数,使优秀学生有时感觉吃不饱,后进生感觉差距太大,跟不上,慢慢地学习就更加没有兴趣。通过分组教学,不同的学生都能集中精力、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减少不必要的科目的学习时间,节省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实验,各层次学生专业课成绩都明显提高。

3.通过兴趣培养、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美育素质教育

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如何长时间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至关重要。

我们在实验班级探索进行了全面的课内外的兴趣培养教学。如:(1)定期带领学生外出进行风景写生,让学生走出校园增加学习的新鲜感;(2)带领学生观看画展,让学生开阔视野;(3)布置调研题目或带领学生在城市里考察美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情况,参观广告、装饰公司、调查大型商场及各类商业广告媒体等,让学生置身于实地实景感受了解美术的行业及就业情况;(4)鼓励学生组建、加入学校各种艺术社团和课外学习小组;(5)不定期地举办学生绘画、书法展览、摄影沙龙、文化衫设计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兴趣培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链接。

总之,法律基础知识课除了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启瑞.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成人教育,2004(8):73.

[2]裴建玲.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95-96

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王小双

(建湖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江苏建湖

创造教育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创造与人对社会的贡献,与人类的进程都密切相关。中学美术是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如何在中学美术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对此作了一些简单的尝试和实践。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急剧变化的社会,不断增加的知识,以及对人对学习不断产生的新发现,促使知识经济、信息科技时代迅速到来,应社会之所需,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授受,而应放在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培养上,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而教师的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会学”,突出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即创造力———通常是指一种创造性思维,表现为独特的、新颖的、变革性的和开创性的有价值的改变或生产。长期以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学生跟着老师画。老师画个样子,然后让学生“依葫芒画瓢”,一笔一画地照样子来画,结果看似形象逼真,但学生又能学到些什么呢?中国儿童的美术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偏重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而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创造力的培养,埋没了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埋没了将来的人才。可见创造能力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创造欲望,树立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具有绘画的潜质,拥有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只不过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可贵的创造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淡漠了,特别到了初中,学生的绘画开始驱于被动状态,少了创造的欲望。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创造欲望。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引用下面几种方法:(1)把音乐引进课堂。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音乐、美术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我喜欢在国画课上给学生放一些古筝的音乐,在素描色彩课上播放欧美怀旧金曲,美妙的旋律可以无限引发学生的想象。(2)成语想象画。一如既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本身就压抑了学生的创作情绪,偶尔改变一下教学形式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语想象画就是一

4.注重创新意识培养,改革专业教学方向

美术专业教学应该在基础课外补充开设设计创意课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意设计能力。活跃思维,在基础课素描、色彩、速写课中加入设计、构成元素及创作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创意、创作思维与形式,并把素描、色彩、速写当做表现方法,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掌握,这也是相当一部分艺术高校的招生考察方法。我们在实验班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了命题创意素描静物和色彩静物课,并利用讲座的形式教授了《设计装饰画命题创作》和《图形创意》基本知识。通过创意设计课程的开设,学生的创作思路开阔了,基本掌握了联想、同构等创意方法和不拘一格的构图形式。反馈到基础课,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运用素描黑白灰影调来

个好点子。2012年是龙年,上课前我让学生先去收集有关龙的成语,然后翻阅成语典故,课堂上我们边交流边创作,最后把作业做成卡片送给老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一分钟奇思妙想。在限定时间里,给定一个主题,然后插上想象的翅膀,看谁的构想最出奇,谁就能获得“奇思妙想擂主”称号,而其他同学可以挑战擂主。这种具有竞争意识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绘画接力赛”、“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行动、“拷贝走样了”等不同形式的创造思维性训练,让学生在长期训练中受益。

2.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潜能。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而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探索、研究、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并使之成为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如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在教学《立线装饰》时,教师应首先展示许多立线装饰画,当学生被装饰画所吸引时,紧接着讲解立线装饰画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不由自主地操作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卡纸、线等材料。不一会儿,一个个装饰画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装饰画。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3.自由作画,发挥主动性。

绘画实质上是一种最快乐、最轻松的表现形式。无拘无束地尽情挥动画笔,那是学生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他们的主观感受和愿望。因而,学生的创造力经常在不经意中被表现出来。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美术创作课,因为上这门课可以小声谈论问题,可以互相欣赏作品,没有课下作业,更重要的是美术创作课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心愿。老师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在自由创作的最初阶段里,除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外,不需要过多干涉,这个原则对于最初和后来的阶段都一样重要,因为这种干扰不但会剥夺对学生极重要的经验,而且会限制他日后作品的发展、情感的有效表达。把这些轻松、自由的学习状态实施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就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课堂宽松,体现人文关怀。

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无论对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塑造造型的生动性技巧和色彩的调性、虚实空间的处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打破了过去长时间对这些问题生涩僵硬的一知半解状态。

三、结语

高中美术专业班 篇5

摘要:高职院校的素描教学作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搞好素描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美术教学 素描学习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人们往往认为素描只是一种造型训练的方法,而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也能艺术地、能动的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在五年制高职师专的素描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我们组织了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同学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有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作为艺术品流传呢?”我抓住这个契机,对同学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

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其次,进行教师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要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作为教师也要进入“状态”。

用心爱心专心 1

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一点特别重要。二是心中要有一个至高的标准,这标准不是限制素描纸的大小、笔的种类,而是修养出的纯正品味。教师较好的水平和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也会激起学生学习素描的浓厚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的微观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这样,学生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论文网 LunWenNet.Com]采用多种训练手段,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1)素描因素分析法。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我们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丰富的,都是人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

(2)移位、组合教学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学生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

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1)教师激励性评价。“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正是教师的真正价值,也体现出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学生也迫切需要教师艺术观点明晰、修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的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自我“领悟”

到“艺术真谛”的过程。这种领悟多次地、不规律的到来,就会使学生对艺术本质的了解不断深化,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领悟”不是教师所能给予或替代的,而是学生自我努力、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人生境界不断升华的结果。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抽象美术教学 篇6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抽象美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判,或者说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术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问题,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课程内容。下面谈一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画教学。

一、审美观念的转变

要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首先就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l)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2)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3)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4)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它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艺术观念再加上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加以判断,所以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二、抽象美术的特点

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除了要抛弃传统的艺术观念外,还要让学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点。

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2.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点、线、形、色依情绪随意作画,挥洒自如,使人产生运动、奔放、热烈不安等情绪感受。如产生某种情绪,获得某种狂热、高亢等视觉感受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也称为热抽象绘画。属于冷抽象的欧普艺术以形的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出奇异的流动、变幻的感觉。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3.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线将它们分开。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如同一首音节长短起伏,但却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4.意蕴的含混性

抽象绘画以点、线、面等符号元素组成不明确的物象,其含义也是不明确的,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它排除了具体的物象,其内涵不可能像具象绘画那样表现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绝对抽象”。

三、教学方法設计

1.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如:让学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纸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颜料随意涂画,色彩要饱满,水色要淋漓,以此构成丰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充分发挥色彩的丰富性、表现性,而不是具体事物的真实性。这种让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画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的抽象画时,许多学生会说看不懂,如果把中国的草书拿出来与之对比欣赏,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却能欣赏它的形式意味。中国的草书,特别是狂草,由于其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欣赏者更注重它的节奏变化及虚实浓淡的笔墨效果。实质上,抽象美术作品中夸张的线条和刺激的色彩与变幻莫测的中国草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引起某种情绪感受。抽象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把两者对比起来欣赏,能起到解惑的作用。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形式意味。

3.打散组合法

打散组合的练习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抽象画的审美表现力。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观察要画的对象(如花、草),将花草的原形平面处理类似剪影,然后根据画面需要或个人的审美趣味将其分解、组合,使其构成一个新的形态。也可将小组或全班学生的作品重新组合成一幅抽象的美术作品,最后画面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美术专业班 篇7

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要求开发和建构新型学习方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在计划层面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制, 更强调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不同类型的知识和课程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基于此, 在大班化的美术专业教学条件下, 教师应顺应时代需求, 变“教师主角”为“学生主角”, 引导学生发挥同伴之间相互交流、互相促进的“同伴互补式”学习的潜在能量, 促进他们专业能力的提升。

一、“同伴互补式”学习优势

同伴互补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体验, 认为知识是在借助他人 (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1]根据Vygotsky (1978) 的“相邻发展区”理论, 在交互和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在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比单独学习能取得更大进步。[2]美术专业上的同伴互补式学习指的是同伴之间对彼此完成绘画学习任务情况进行互提建议或互相改画, 以此促进学生个体专业能力的提升。较之传统的“教师主角”的美术专业教学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同伴之间交流方便快捷, 能有效弥补人数众多的大班化美术专业教学教师精力分散、照顾不周、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 从而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是同伴互补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对同伴学习进展情况的关心, 有助于同伴之间及时发现和改正绘画问题, 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 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是同伴互补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同伴之间互提建议、相互改画, 会生成强烈的“竞争”意识, 这有助于学生表现意识的增强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同伴互补式”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1. 理清思路, 做好同伴互补学习的前期准备

(1) 思想上的准备。在美术专业教学中除了教师自身转变“教师主角”的教学观念, 为学生构建同伴互补式学习的平台之外, 要切实做好学生学习观念的两个转变:一是使学生意识到同伴互补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 而是同伴之间互补学习, 是“地位”的提升, 有了展示自我的空间;二是使学生明确通过同伴互助学习不仅不耽误绘画时间, 而且可以互补解决绘画学习中遇到的诸多困难, 能有效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

(2) 形式上的准备。在开展同伴互补学习之前, 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 有目的、合理地分配组对成员, 基本上把专业程度相当而且在绘画能力上有互补作用的学生相互匹配, 形成同伴互补学习关系, 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而且会降低学生同伴互补学习时的内心压力感, 增强学生同伴互补学习时的表现信心, 有助于同伴互补学习在绘画后期的有效展开。例如:可以把耐心小气的绘画风格与大气毛糙的绘画风格的学生互相组对, 这样在同伴互补学习中, 耐心小气绘画风格的学生会受大气毛糙的绘画风格的学生的影响, 而使画面不再那么“小气”;同样后者的画面也不再过分“毛糙”, 从而达到有效的互补。

2. 找准时机, 做好互提建议的有序开展

在绘画的表现中后期, 学生经常会陷入“当局者迷”的误区, 这是由于学生在绘画表现过程中时间较长的“视觉疲劳”所引起的, 克服问题的关键是遵循“从整体出发”的基本原则和保持“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说起来容易做时难, 许多学生在后期显得无所适从, 看一眼, 画一笔, 不是锦上添花, 而经常画蛇添足。因此, 引导学生在绘画的中后期互提建议很有必要, 这样可以利用“角色”的转换, 给同伴以起始绘画时的“新鲜感”, 更加容易发现对方画面中的问题所在, 帮助对方走出当局者迷的误区, 使之有效地纠正自身绘画中的问题。

互提建议可实行三步走策略:

(1) 读画。在绘画的中后期, 引导组对学生互相“读画”, 找对方画面中的问题所在, 建立“解题”思路。读画的过程, 是眼力提高的过程, 在审视别人的画的时候, 发现别人画中的问题所在的过程, 自己的潜意识也会受到碰撞和影响, 自己以后在绘画实践中要注意避免相同问题的出现, 从而起到双赢的作用。教师要做好读画的引导, 比如:引导学生读画面关系———黑白灰关系如何, 空间关系是否明确;读形体塑造———造型是否准确, 塑造是否到位;读用笔用线———用笔乱不乱、用线紧不紧等等。

(2) 交流。学生在互相读画之后进行必要的交流探讨, 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对各自画面问题的认识。而对一些不同看法和模糊认识, 可以请异组同学或老师参加讨论深化认识, 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眼力”和“脑力”, 提升了学生对绘画问题的认知能力, 对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 标注。交流之后, 对方画面中的问题也就确定了, 这时做简要的标注, 以使对方改画的时候有“抓手”。

3. 精心筹划, 做好互相改画的操作指导与监督

学生在互提建议后, 互改的意愿很强烈, 教师对此应加以鼓励, 做好互相改画的引导工作,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1) 教师示范引导。首先, 教师示范改画。以一幅学生的绘画作业为例, 引导学生掌握互改的方法。改画前, 引导学生先“读”教师要改的画, 让学生对该画有一定的认知, 然后教师现场操作示范改画:一是分析画面中的突出问题所在;二是文字标注出要改的突出问题;三是示范如何改。示范改画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参与进来, 可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 让学生发表意见, 实现信息的全方位流动。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作正面鼓励, 注意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 共同总结改画要点。教师示范之后,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相关的改画要点。一是单个物体改画要点:物体的外轮廓是否准确, 长宽比例是否合理, 物体的透视关系是否准确, 物体的“三面五调”是否表达到位等;二是整幅画改画要点:画面的前后空间是否交代清楚, 有无脏、腻、灰、乱现象, 主体是否突出、副体是否抢眼等。

(2) 学生互改实践。一是尝试互改:学生初次互改实践, 应以熟悉方法、培养兴趣为主, 不要一下子要求很高, 可引导事先配对的同层次学生即时尝试。首次互改要求学生找出被改人画面中的较突出问题, 做出文字标注, 提出改的建议后互相交流即可。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巡回走动, 口头给予必要的提示:物体的形体有没有问题, 画面灰不灰、脏不脏、线用得乱不乱等。这步完成后, 教师对学生的初步“互改”情况依据画面进行分析点评, 对学生的成果给予适当的表扬, 然后要求画的作者对对方提出的画面中的问题进行对点自改。二是定向互改:尝试之后, 学生有了非常强烈的“动”的欲望, 此时, 教师不能一下子放开, 任由学生互改, 应事先拟定出互改的“定向性”方案, 指引学生有目的互改, 强调学生互改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具体方案要求:改物体“轮廓形”和“结构形”问题, 调整到基本准确;改画面大的“黑、白、灰”问题, 使画面大的黑白灰关系明确;写出建议, 建议被改人接下来画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方面。学生根据方案要求, 互相寻找被改人画面物体“形”和“体”的问题, 画面大的黑白灰问题, 进行逐一互改, 锻炼学生的互改能力, 教师参与其中, 给学生以技术层面的引导;同时进行有效督导, 确保学生互改的效果。三是分组互改:学生在有效掌握互改方法后, 可变“一对一互补式互改”为“小组式互改”, 可以把两对一对一组成四人一组, 进行小组之间的互改。首先, 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将对方小组四张画一字排开, 小组人员共同商讨研究这四张画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在画上做好相应的标注, 研究修改方法并商讨修改分工落实, 最后组内集体审核进行终改。其次, 为了便于管理, 教师可建议每组选一名绘画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这一小组的组长, 让他来负责组织学生, 协调组内人员的分工与合作。对小组互改的要求是:少做大的修改, 标注好问题点, 签好名, 决不能走过场。在标注问题点的时候尽可能简明扼要, 具体可以参照教师的修改示范。最后, 要求各小组重新审视本小组人员的画, 总结好本组人员画中的问题点, 并仔细品读对方是如何改正问题的, 吸收经验, 反思出现问题原因。通过小组之间的互改, 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力量, 促进改画效果的提高和学生个体专业能力的提升。

(3) 教师检查反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论是让学生“改前读画”, 还是让学生互改, 仅有布置而没有督导检查就无法落实, 而有督导检查无评价反馈则无法激发学生互相改画的热情。因此在绘画的中后期, 首先, 教师用数码相机把学生的画依次拍一遍, 存入电脑, 留作检查评价对比依据;其次, 教师组织同伴之间互相改画, 期间巡回引导;最后, 教师对改过的画, 依据前面所拍照片 (多媒体投放) 检查对比, 及时给予现场评价、反馈。肯定正确合理的改动, 指出互改中的不足以及要注意的地方, 以此让学生感受互相改画的价值, 从而增强互改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互改热情。

总之, 在构建美术班学生之间互提建议、互相改画的“同伴互补式”专业能力提升策略上,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能量, 给学生以学习主动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同时教师应做好“策应”工作, 最终达成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提高。

摘要:同伴互补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活动, 旨在发挥学生相互学习的潜在能量, 促成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在大班化的美术专业教学现状下,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导向,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分析了同伴互补式学习的优势, 着重阐述了“同伴互补式”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包括理清思路, 做好同伴互补学习的前期准备;找准时机, 做好互提建议的有序开展;精心筹划, 做好互相改画的操作指导与监督。

关键词:同伴互补学习,中学,美术,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美术专业班 篇8

一、农村高中美术专业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 美术专业教学环境, 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 经验的特色型。起步较早、领导重视、有规范管理;第二种, 开始起步、领导重视、但缺乏有效管理经验的潜力型;第三种开始起步、领导不够重视、无管理的散乱型;第四种, 没有起步、领导无视、无管理的放任型。第一种、第二种情况一般美术生所占当年考生比重较多, 容易实施有效的整体策略;第三种、第四种一般美术生所占当年考生比重较小, 专业教师和美术生的自身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2. 美术教学管理方式, 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 与校外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 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文化课及专业课教学;第二种, 本校美术教研组组织专业教学, 以本校美术教师为主要师资, 以画室为单位组织专业课教学, 单独或未单独成立以美术生为主体的行政班;第三种, 学校不组织美术专业教学, 专业教学由本校美术教师自行组织或学生到社会培训机构学习, 以画室为单位组织专业教学, 在冲刺文化阶段学校或成立临时性美术生为主体的行政班组织文化课突击;第四种, 学校不组织美术专业教学, 本校无美术专业教学师资, 不组织任何形式的美术生为主体的行政班进行文化课教学。

3. 美术生阶段学习环境, 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 专业、文化学习由学校统筹安排, 有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第二种, 专业、文化由学校根据应考阶段划分, 学习带有强烈的应对性, 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多见于后起的美术特色校;第三种, 专业、文化由专业教师指导考生分解学习任务, 学习环境相对稳定;第四种, 专业、文化由考生自行安排, 学校不能形成美术生合适的学习环境。

4. 地域教育环境影响, 大致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 有浓厚的文化环境影响, 社会对美术专业教学有着广泛深刻的认识;第二种, 当地形成大规模美术专业教学气候, 社会对美术专业教学较为理解和支持;第三种, 当地开始形成规模化美术专业教学气候,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意引导, 社会给予美术专业教学充分的关注;第四种, 当地对美术教学理解较为模糊,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或社会对美术专业教学的引导有盲从的倾向。

二、统筹、沟通、协同才能兼顾美术考生的专业与文化教学管理

1. 学校应统筹美术生的专业与文化课教学。

现在很多学校采取两条线交叉管理, 即“校长室 (决策层) —教务处 (职能层) —教研组 (执行层) ”与“校长室 (督导层) —年级组 (实施层) —班级 (落实层) ”。第一条线着眼教学目标, 第二条线着重管理目标, 两条线都从校长室开始, 实际到任课教师结束, 两条线的效率需要校长室对教学和管理进行统筹, 解决目标不同的矛盾。本文作者所在学校专门进行了四五年的管理变革实践, 实践了以第一条线为主、第二条线为辅的方式, 从中总结出设立不设立艺体班不是关键, 关键是校长室的统筹安排, 根据美术生专业和文化教学的需求统筹。

2. 美术专业教师应承担多方沟通的职能。

美术专业教师应为学校对美术生专业、文化教学管理建言献策, 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 促成学校决策层、职能层、实施层与教学主体的需求沟通。在美术生专业、文化教学安排上, 各方沟通不仅需要美术专业教师积极主动的态度, 也需要必要的制度保障和各方认同, 各层级、各环节的管理工作要尽可能地让美术专业教师参与、明确相应的权责, 充分发挥美术专业教师的参谋作用。

3. 行政班班主任应担当协同工作的责任。

无论有无设置以美术生为主体的行政班, 班级授课制环境下, 每个美术生都会有学习文化课的行政班。在美术生的专业与文化成绩协同提高的问题上, 都是在班主任协同下完成, 对于学生而言, 无论美术还是其他学科都是应当完成的学业任务, 同样需要班主任从中统筹引导。另外, 班主任还要完成学校各层级对美术生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协同。

4. 教师要最终落实兼顾策略, 让学生专业、文化学习兼顾。

高中美术专业班 篇9

关键词:毕业创作,非美术院校美术专业,技法,美术展览

全国除八大美院外, 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美术专业的本科生就读于非美术院校, 但是由于这些学生所处的是一般高等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 而不是专业的美术院校, 所以当这些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至少在这样一个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 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的毕业生好就业。纵然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却也暴露出现今高校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对于一个就读于美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 不管他是否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 大学四年里的最后一次课程, 即毕业创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是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缩影。著名艺术家苏百钧说:“‘创作’意味着去创造一种过去所没有的作品。如果说创作教学的目的定位在培育创造意识和创作能力, 那么, 只传授既定的艺术模式和制作程序就算不上教好了创作。授人以鱼, 而未能授人以渔。其后果是:学生只能够熟练地重复前贤说过的话, 却无法表达自己真正的见解与感受, 所做的一切无疑只是在‘帮人打工’” (1) 在专业的美术院校, 毕业创作被当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大家都非常重视。在整个毕业创作阶段, 包括从构思到构图, 从搜集素材到最后的正稿完成, 都需要耗费创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大量时间和心血。当然也要得益于学校重视这项工作。学生在学校的“重压”下, 也认真起来, 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毕业创作。这样众人齐心合力所完成的毕业创作必定是质量颇高的。美术学院还为毕业生们制造了诸多参展的机会, 如全国美展, 省美展等等, 充分搭建了一个个让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施展才能的平台。在这样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的影响下, 有的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参加了省展甚至全国美展, 更有甚者还在这些美展中拿到了奖项, 这对于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是非常不易的, 要知道有的美术工作者终其一生也拿不到一个全国奖。通过参展与获奖, 增强了这些毕业生的自信心, 在毕业后找工作时也能为自己加分。加之又是专业美术院校的“科班出身”, 自然成了招聘单位眼中的香饽饽。其实且不谈找到的工作的优劣, 单就本人而言, 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相信这样的毕业生在他本人以后的艺术人生道路上定会颇有建树, 毕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 再不怎么用功的学生, 一到画毕业创作的时候就开始认真了。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创作完成之后感慨:在毕业创作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是自己在大四之前根本不知道的。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分析, 就会发现学生的话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有些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以前确实贪玩, 没有把精力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而到快毕业了才幡然醒悟;二是我们的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如学校开设的课程多而不精, 虽也是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 但是毕竟在每次课程只有四周 (最多六周) 的情形下不可能把课程学到很精的地步。

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纵然国家已经编好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随意更改, 但就毕业创作而言, 是不是可以未雨绸缪?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年起, 学校就要因势利导地为他们灌输创作, 特别是毕业创作的重要性和方针及理念, 以引起学生对创作和毕业创作的重视, 这样, 通过三年多的刻苦训练, 学生在第四年的毕业创作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一筹莫展。毕竟到了毕业季就有许多现实的困扰, 包括面临的毕业答辩和找工作的事情。如果能在学生大学四年级之前办好历届的毕业创作展览, 势必会让还没有成为毕业生的他们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氛围, 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美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质量好的毕业创作作品展览也必将促进高低年级之间的学习也交流。高年级也低年级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而低年级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受到促进与熏陶, 到下一个和下下个毕业季时, 又能产生更优秀的毕业创作作品, 为下几届的学生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其实所谓的“传统”, 就是这样来的。能够把好的思想意识形态传下去, 再加以发扬, 不管在哪个领域里运用, 定会做得越来越好。学校把毕业创作办好了, 概括地说就是以毕业创作“养”毕业创作。只要“养”得好, 在学生方面是受益无穷, 而作为非美术专业院校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教学经验。当然, 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毕业创作这门课程。否则, 以毕业创作“养”毕业创作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 作为非美术院校美术专业教师,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好找工作是现实, 但是要告诉他们读大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找工作。换言之, 不应该让找工作这样的现实问题来阻碍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作为美术专业的学生, 与其他文理科的学生区别还是很大的, 表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不仅要心手一致, 思想境界也要高, 才能绘出优秀的作品。“作为创作课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运用最基础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规律, 所谓科学的教学也就是这个道理。” (2) 所以, 在大学本科期间, 专业基础技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技法是组成一张画的重要元素, 好的技法能让你的作品熠熠生辉。要想画好一张画, 光有好的创意和题材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有精彩而娴熟的技法去驾驭它。技法不是一张画的全部, 但一定是画好一张画的重要手段。而这一点, 作为刚入校的许多本科生是还没有意识到的, 所以, 到画毕业创作的时候才大呼以前没有学到东西。告诫学生技法的重要性是我们当教师的责任。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画之目的, 曰惟妙惟肖。” (3) 要做到“惟妙惟肖”必须先在技法上下功夫。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 关于技法的练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绝对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技法的问题如果能在大学期间的前三年解决, 毕业创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关于技法的提高, 没有别的途径, 除了老师的授课, 只能靠自己勤学苦练。记得当代著名国画家陈运权老师对他的学生说:“你自己画五十张画, 就什么都不用来问我了!”可见技法在实践中的重要性。而技法的学习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 本科期间谁也不可能把绘画技法做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但是偏偏练习技法却是在学校的硬性要求。这是因为学生在本科期间毕竟所学知识有限, 艺术修养的提高毕竟比手头功夫 (技法) 的提高还要难。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中掌握一定量的技法就已经很不错了。此外, 艺术氛围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前文中提到, 非美术院校的艺术氛围问题, 艺术是感性的东西, 氛围的营造就显得特别重要。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在专业的美术学院, 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层出不穷, 身处其中的学子们在目不暇接的展览里无疑受益匪浅, 所谓见多才能识广, 那么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思想肯定也是非同一般。但是在非美术院校里的美术专业本科生要想看看这些展览还确实没有那么容易。这就导致了在思想上没有美院的学生开放和活跃。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好在当今互联网比较发达, 随便在网上也能找到很多美术方面的信息, 学生不至于像井底之蛙一样, 对美术界的事情什么都不知道。但是, 我要说的是, 还是一个艺术氛围问题。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在网上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有义务鼓励学生走出去多看美术展览, 了解现当代美术的思想潮流和动态。俗话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这样, 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更重要的是, 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的东西才会是鲜活的。况且, 对毕业创作的要求要比平时的作品更高一些。不仅要内容健康、贴近生活, 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也要求较高的层次。

毕业展的策划与布置, 也是毕业创作课程环节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三分画七分裱”, 或许言过其实, 但如果作品装裱精美, 展厅宽敞明亮, 势必会给作品加分, 令观者赏心悦目, 最大限度地展示作品的美, 自然也令创作者感到自豪和欣慰。一次圆满的毕业创作作品展带给每个参展者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美术学院自然有专业的展厅, 但是往往在非美术院校, 人们对展厅的要求变得遥不可及。没有专业的展厅, 毕业创作展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对毕业创作作品, 对每位参展者, 都带来遗憾。所以尽快完善非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基础设施显得尤为迫切。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利益, 而且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 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毕业创作课是大学本科生在大学里的最后一次课程, 它说大也大, 因为它是学生在校四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与汇报;说小也小, 它毕竟只是属于学生四年里的最后一次必修课而已。但是它的分量是学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最重的。毕业创作是美术专业本科生在离开母校到踏入社会的一根纽带。衡量一名本科毕业生是否合格, 在他的毕业创作作品中应该可以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1]苏百钧.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序[M].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苏百钧.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M].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高中美术专业班 篇10

一、专业美术与群众美术的区别和共性

(一) 专业美术与群众美术之间的区别

1、专业美术的特点

对于专业美术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 主要是指在美术范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理论知识的美术, 它相对于群众美术, 接受了更多专业美术知识的教育、要求更高、人数相对较少, 它的专业、系统性对于美术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它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1) 专业性

对于专业美术, 它的专业性必不可缺少, 它具有相对稳定、严谨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 而且对于美术领域的专业技法具有群众美术无法企及的深刻研究。

(2) 相对束缚性

由于专业美术的专业性, 使得教育模式严谨、稳定, 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仅限于教育系统带来的。让人们在进行美术创作的很容易受到所学知识的限制, 无法打开思路;而群众美术就相对自由, 它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美术活动的需要, 人们自主无限制的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和美术创作。

(3) 局限性

由于进行专业美术的人并不多, 可是说他们就是美术界的人才精英;而且, 由于专业美术的专业性, 使得人们进行美术欣赏和创作都需要较高的美术水平。它的学习和创作者只是社会群体的一小部分, 使得专业美术的普及范围和深度具有局限性。

2、群众美术的特点

群众美术是应群众的需要而生的, 它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兴趣、审美等为目的;它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力量, 对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作用。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 广泛性

群众美术的广泛性主要有两个表现, 一是进行群众美术的群众没有什么特殊限制, 可以使各种阶层、民主、肤色的人, 普及群众具有广泛性;另一个是群众可以在各个地方参与群众美术活动, 它的地域非常广泛, 与专业美术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2) 公益性

参与群众美术活动一般都是不需要花费金钱的, 它具有公益性, 参与群众美术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美术鉴赏力和追求, 从而推动美术产业的发展。

(3) 自由性

群众参与群众美术活动是志愿参与的, 不带有强制性;而且对于群众美术活动的时间、地点选择都具有自由性, 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空间参与。

(二) 专业美术和群众美术的共性

专业美术和群众美术都推动了美术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都对美术的形式、特点等都自主进行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专业美术和群众美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了认同感、延续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中国民间美术的社会文化。

二、专业美术和群众美术之间的关系

(一) 专业美术和群众美术相辅相成

专业美术和群众美术都是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缺少群众美术或是专业美术任何一种, 美术文化的整体格局中都会残缺。如果只进行专业美术, 没有群众美术, 那么就变得没有现实感和生命灵魂;如果只进行群众没有专业美术的辅助, 那么就会变得没有立体感和艺术感。所以群众美术和专业美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共同推动美术文化的发展。

(二) 群众美术和专业美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群众美术和专业美术发展的形式、标准、目的都不相同, 各自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点, 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学习对方的优点和长处, 相互促进, 实现共同发展。专业美术要实现其推广和普及, 必须脱下神圣的外衣, 走下神坛, 向具有广泛社会和群众基础的群众美术学习, 这样才能实现精英教育的普及, 推动专业美术的发展;而群众美术要实现其健康、系统的发展, 就必须要向专业美术学习, 拥有专业、系统的知识、评判标准, 完善群众美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因此群众美术和专业美术两者可以借鉴学习, 共同提高, 促进美术文化的进步。

(三) 群众美术和专业美术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群众美术和专业美术之间必须要通过对方的制约和监督, 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及时的修正完善, 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审美方面, 专业美术要对群众美术做好标杆, 走进群众美术, 对其存在的缺乏系统、内涵的缺点进行监督完善;群众美术也要发挥其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去检验监督专业美术的适用性和推广度。一件成功的专业美术作品, 必须是贴近现实和群众的, 可以经得起历史考验和群众的检验。

三、结束语

总之, 群众美术和专业美术都是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相辅相成、相互学习促进、相互监督, 共同学习进步, 一起促进我国美术文化事业的发展。未来的美术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是向群众美术和专业美术相互融合的方向进行, 既有专业、系统的知识和审美能力, 又拥有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力量, 可以进行社会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反思;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44-01

不知不觉已经从事美术教学已有十三个年头了,在普通高中任教已经有五年了。就任教以来的美术教学问题进行系统反思,为当下的美术教学现状和自身发展作一个小结。《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么我们的美术教学真正是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吗?他真正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吗?诚然,我们要是真正让美术课程成为了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不是纸上谈兵。我们的美术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汇报如下。

一、请重视美术教育

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美术教育想得到应有的重视应该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要走。我们市举行的美术优质课比赛离上一次已有7年之久,我们目前的美术课在很多学校是间周一节,美术教师培训除了新教材培训再也没有了。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到,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管理层,都完全忽视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何谈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现状呢?是目前的高考制度,是功利教育;在这样的高考制度下,当然美术教学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学生在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根本无暇来顾及一个不用参加考试的豆芽学科,通常我们美术老师最难上的班级就是成绩比较优秀的班级,教师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完全无视你的存在,各做各题;在学生素质比较低下的班级是不是就要好些,也不是,学生宁愿去见周公也不愿来进行美的欣赏。有老师不仅问,学生不是都很喜欢美术课程吗?学生不是都对美术很有兴趣吗?这种喜欢和兴趣是不持久的,当在美术课程上有了难度,有了任务,喜欢和兴趣荡然无存。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有部分省已经把美术纳入了学业水平考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术课程会得到应有的重视,美术课程会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课程。希望在以后学校不再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美术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来开设,重视高中美术课程,强化素质教育的渗透,让美术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不要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整体素质不高,与社会完全脱钩的书呆子。目前社会上一些“应考”能力很强,而实际工作能力极差的人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当前我国青少年诸如理想、信念、情趣的缺失,这样的情况难道与不重视美育教育就不无关系吗?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开展审美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规范言行,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目的就十分的重要!素质教育的落实应体现在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同样也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而不是只停留在高考必考课程的教学中,即各门学科都要相互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二、让美术教学美起来

目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内容是美术鉴赏,主要以学生对古今名师名画的鉴赏为主,这样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受繁重文化课及大量课外作业影响,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被占据,使得学生根本没有充沛的精力来真正的了解美术,更不用说实践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停留在美术的表面,夸夸其谈,那显然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本无法提高。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亲自实践,全身心地投入,方可获得美的启发和感悟,否则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高中美术鉴赏课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中的建筑、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领域进行鉴赏与学习为主,在启发学生立体空间性思维,联想性思维、逆向思维、开启智力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在一种长期的动手动脑及艺术实践与艺术体验的基础上,怀着一种对艺术深深的情愫,才能领悟美术蕴含的美的真谛与奥妙。

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要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手来,首先是课程的设计,然后是教学设施的完善,最后还要学生的投入,美术课程不能停留在单一的美术鉴赏理论方面,让学生学习的鉴赏理论知识在动手过程中得到实践,需要系统的美术课程设计,也需要美术教师具有极强的综合素质。教学设施的完善,最低要求学校应该配备有专门的画室,有足够的画具,这在很多学校目前来说也只是空谈。最后是学生的投入,学生要在精力上投入,用心来感受美创造美,另外是经济上的投入,通常我在课程上遇到的情况是学生无铅笔无纸,没有美术专门的工具,怎么样来创造美呢?

三、让鉴赏课生动起来

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美术课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将其转移到生活与美术的联系点上,只有把握主线,使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使美术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活力、使学生拥有更多更新颖的兴趣点,充分调动他们情绪,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进入学习美术的境界,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篇12

一、教师转变观念,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改变旧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师生角色互换, 把课堂还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 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的错觉。教师可以走到学生当中去, 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 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放松心情, 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觉, 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1. 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 灵活运用。

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解说、学生讨论、问答等几种类型,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 让课堂活跃, 让智慧飞扬。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 优秀的美学文化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 只要能够认真观察, 便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术。在讲授课程之前, 教师应该做好备课教案, 把重难点进行区分, 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节奏, 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讲的内容,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酝酿, 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美学能够开发人的智慧, 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艺术真正的美在于眼睛对美的捕捉和对心灵的感悟, 运用美学价值较高的美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美术,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娱乐中喜欢美术、热爱美术。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可以多方面感觉美的东西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春天里盛开的鲜花, 夏日里低垂的杨柳, 秋天里的片片枫叶, 冬日里皑皑的白雪, 一切自然美的东西, 它们就在我们的眼下, 当我们有一天尝试去发现它们的时候, 我们就会觉得原来生活真的很美, 就会理解生活处处是美。

二、摆正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针对美术特长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美轻文”。针对这一倾向, 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发现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本身的原因:绝大多数美术特长生文化课基础差, 成绩偏低, 对专业学习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自觉性。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 比之艺术专业的学习劲头就显得松松垮垮, 热情偏淡。他们具有形象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部分美术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问题, 比如学习无计划或无法坚持, 课前无预习, 上课听讲精神不集中, 容易走神, 不会做笔记, 因怕难不愿完成作业或抄袭别人答案, 平时不刻苦、临考抱佛脚, 学习主动性不强, 专业与文化、休息与学习时间配置不当等。二是社会原因:由于近年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偏低, 使不少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错误地认为将来考艺术类高等院校, 只要专业成绩优秀就行了, 在提高文化课成绩上花那么多力气不值得。

针对以上情况, 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转变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分析艺术院校的招生形式。如今艺术院校招生, 文化课录取分数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过分地强调专业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 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同时列举学生身边每年都有专业特别出色的学生只是因为文化课的原因被淘汰的实例, 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使他们转变对文化课的认识, 摆正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2. 跟学生一起分析, 讲明道理, 使他们从理论上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虽然文化课与专业课在思维方式、课程能力上要求侧重不同, 但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学好文化课会对专业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 美术专业的提高和发展就会受到局限。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要想将来真正步入艺术殿堂, 必须是“专业+文化=成功”, 艺术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作基础, 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化底蕴, 才能让自己的特长在艺术中放飞。“光会画画只能是个画匠, 绝对不会成为杰出的艺术家。”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好文化课的意识, 增强学好文化课的信心, 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带动文化课成绩的提高。

3. 寻求专业课和文化课在教学方法上的统一,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文化课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所带的专业学生不但专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而且文化课成绩也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美术教学应联系实际

上一篇:铁路工程信息模型下一篇:化工专业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