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艺术专业

2024-10-01

美术艺术专业(精选11篇)

美术艺术专业 篇1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已经成为高校的使命, 完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艺术实践的教学质量, 进而提升高校美术专业整体教学质量成为教学的核心点之一。本文通过高校美术理论教学及艺术实践教学的研究, 确定美术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相促进的重要性, 提出高校美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为促进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学实践研究搭建探讨平台。

关键词:高校美术,艺术实践,教学研究

前言

目前高校美术专业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的要求, 将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等相关的职业化发展方向紧密结合, 将专业理论教育构建在艺术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在这一大前提及背景下, 要求高校美术专业必定与艺术实践相联系, 通过理论来进行艺术实践, 通过艺术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进而在未来的职业化道路上有坚实的基本功底, 同时具有职业创新能力。

艺术有着多种的定义, 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是人脑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形式, 是一种精神现象的存在。人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也就是说艺术是人们从现实出发, 对外界的感知, 同时, 艺术又不同于生活, 艺术创造是一种新而独特的形式, 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美术作为艺术的一部分, 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同样要来源于生活而后又高于生活。人们常说每一件成功的美术作品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 或悲或喜, 美术的创作者把他们的真实感受通过在加工传达给观众, 因此, 感觉在每一件有灵魂的作品中都有着高度的重要性。目前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这种教学模式, 通过生活的感知来激发学生的创作, 在实践中让学生体悟艺术创作、美术作品所承载的情感的表达。

一、高校美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联系

传统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 随之新课改的推行及素质教育的普及化, 艺术实践教学被逐步重视, 并且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基础上来。可以说美术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教学是高校美术专业的左膀右臂, 已经完全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美术理论基础是艺术实践的前提和根基, 学生只有掌握了理论基础, 才能懂得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式, 才能找到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方向;同样学生只有通过美术实践, 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 同时艺术实践又发挥了更大的效果,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进行艺术的创作及深入研讨。

美术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又相辅相、相互促进。学生对单纯的理论讲解的接受方式及接受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 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及判断力, 将纸上谈兵真正运用到战场上, 将生活中的美与丑通过夸张、放大或是还原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高校美术艺术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高校美术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被摒弃, 现在的高校美术教学中, 教师在注重美术专业化的同时, 更加注重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相关联,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丰富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参加到写生、组织学生参加画展、组织学生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艺术创作及鉴赏等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创作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及鉴赏能力的双重效果。

(一) 风景写生实践教学

风景写生包含色彩风景及速写风景两个部分, 是美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必不可缺的部分, 是美术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好的延展教学模式之一。通过风景写生, 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身边的美, 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外出写生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协调合作及独立自主的精神。

高校美术专业的写生实践教学已经被极大的推广和认可, 深受高校教师及学生的热爱, 在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其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制定有明确实践目的及相应计划的实践教学,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视觉表达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

要做到以上的实践教学目标, 首先应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及计划作为指导;其次要针对目的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 从而展开实践教学;再次要选择几年内相对固定的写生基地, 保障写生实践教学的正常及安全的开展;最后在写生结束后, 要有明确的展示成果的形式, 通常以展览的形式为主。通过对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 可以达到学生与学生间, 学生与教师间的艺术交流。

通过写生实践环节的体验, 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校外这个“第二课堂”得到强化和补充, 并且培养了学生对社会、对大自然、对艺术的洞察力, 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是高校美术专业艺术实践不可或缺的教学经典活动。

(二) 艺术实践与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模式

艺术, 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中对美的需求, 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美术艺术实践, 作为艺术的一部分, 同样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 对生活的美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对美的事物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 通过艺术实践与生活相通的教学模式, 让同学对生活充满新意, 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将艺术之美展现在生活之中, 通过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

艺术认识始于对外在世界的观察, 同时又不止于现实客观的反应, 需要增加进学生的自身感觉, 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力传达给观众。美术专业艺术实践的过程中, 就是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美,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过程。首先要求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特点, 无论美丑加以艺术化及夸张化, 使学生的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次, 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的同时, 进行艺术创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对艺术创新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强, 作为高校美术专业在传道授业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性, 开阔学生的视野, 积极容纳世界各民族范围内的艺术气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 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及眼界, 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艺术创造。

(三) 丰富传统美术鉴赏课的实践教学

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一般都是以名画鉴赏为主要内容, 这对于美术专业教师来讲都是轻车熟路, 画家、作品、画家的故事、作品的背景, 洋洋洒洒可以贯通一节课的时间。名画鉴赏固然重要,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 从小学到大学并无本质变化, 已经形成抗体。所以在高校美术鉴赏课上, 教师需要丰富传统的鉴赏教学内容, 变革教学模式, 更多的融入实践教学来吸引学生。

首先, 可以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 列举一些专题, 让学生展现自我生活。同学们可以通过PPT、视频、Flash等手段, 来展示与专题相关的现实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使美术鉴赏从生活出发。其次, 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期, 布置鉴赏专题课, 即是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品, 在教学内容完成后, 展示学生的作品, 供同学们相互鉴赏, 相互提升。高校美术鉴赏实践教学的改革, 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名作的基础上, 还可以更加贴近生活, 逐步变成鉴赏传统作品, 创造新型作品, 将鉴赏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四) 引入“微型课题导引”的教学实践

“微型课题”源于一线教师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 基本形式为课题提出——对策研究——收货及成果, 也称做微型科研。“微型课题导引”被应用到美术教学实践中, 一是顺应了素质要求的要求, 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方面转变, 丰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另外也为师生营造一种以科研为途径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学生的主观意愿为目的, 引导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形态。

“微型课题引导”是让学生将美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炼总结成一个课题, 并且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进行有效的研究。这一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 引导学生对美术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贯穿在整个学期中, 与其他的教学模式平行进行的过程。

具体操作过程总结如下:首先创设问题、选择课题。其次明确思路、合理分工;选定课题之后, 应有明确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课题组共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并且通过多方面路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再次, 教师需要进行中期检查、化解难点, 及时了解各组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 反馈研究的动态。最后, 课题研究结题阶段, 教师积极地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 让学生交流经验及成果,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展示学生成果的教学实践

我们在对高校美术专业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我适当的让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 让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时间构建交流的平台。这个成果展示的平台不仅是单单对教学成果的展示, 更是对大家思想交流促进的重要途径。

首先, 学生要对实践过程中的作品进行汇报, 这是最传统也是最直观的展览形式, 汇报展示的内容可以包含学生们写生的成果展示, 也可以包括学生们在日程生活中有感而发的作品, 更可以是教师通过主题设定学生自由创作发挥的作品。展示汇报的作品涵盖的范围也可以很广泛, 比如建筑的结构速写、身边人的生活形态速写、风景自然的油画、水墨丹青的中国笔墨花等, 只要是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成果, 都可以进行汇报展示。以丰富的作品内容及表现形式, 展示出学生们的创作才能及对实践的掌握能力。

其次, 在展览的同时, 要组织同学和老师进行同步的座谈会, 总结实践的经验、表达实践的体会、评定实践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大家以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 进行作品的品评和建议, 为师生共同搭建交流对话的平台打下基础, 在增进师生间感情的同时, 也让老师懂得如何更好的安排下一场次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此, 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及院系还可以在展览期间组织专题文艺汇演, 展示学生综合才能的同时, 促进艺术院校全校师生的沟通及交流。人们常说艺术是有灵活的, 也是相通的, 通过文艺汇演的形式, 调动全校的艺术生参与进来,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 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文艺汇演可以通过多彩多样的方式进行, 可以通过与艺术院系学生的联合演出来增进汇演的生动性, 也可以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去讲述和表达作品背后的意义等等。这样,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更是将教学、美术实践融入到高校美术生的生活中, 历练了其专业素养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总之, 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是相互作用的,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学生的审美, 对专业素养进行提升, 对生活有着更强的感知, 从而创作出更加富有灵魂的作品来。美术作品以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链接着大众与社会的生活, 美术实践可以唤醒学生在艺术领域内对社会现实的描绘。

参考文献

[1]史琦.浅析艺术与生活的关系[J].-考试周刊, 2010 (37) .

[2]夏建红, 吴海燕等.艺术设计专业风景写生实践教学的思考[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

[3]薛玉剑.风景写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艺海, 2013 (01) .

[4]董明慧.以实践教学促进高师公共艺术教育——以美术鉴赏课为例[J].-美术大观, 2012 (05) .

[5]王菲.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艺术实践[D].2008 (03) .

美术艺术专业 篇2

关键词:现代美术;教育;创新;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48-01

从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建立具有全新的、有前瞻意义的实验室是今天培养人才的必然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技能的前提条件,因为实验室可以满足学生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专业学习内容。建立艺术专业实验室,则要处理好实验室、学生、教师三位一体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建设思路必须有较宽的试验范围,具有既严格又宽松的教学思想,教师根据培养计划和学生基本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教学安排利用实验室条件,尽量学习更多的知识,那样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为了培养创新型社会建设合格人才,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建立立体的美术教学新框架,进行筹措扩充,更新完善多种实验室,组成多媒体实验室,构建满足教学需要的基础平台,组成现代教学的立体构架,达到满足艺术设计教学、影像与动画教学、美术基础与创作教学,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教学要求。通过该学科一系列的教学实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熟练的美术创作能力,较强的多媒体操作技能和艺术设计能力、美术普及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合格人才。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传媒与印刷艺术设计实验室也应运而生,它立足于现代传媒与版式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了推进人才战略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笔者认为,应适时建立现代传媒与版式艺术设计实验室,既可服务于教学和研究工作,还可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普及实践平台,同时可面向社会进行勤工俭学,成为产与学的两用基地。

实验室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发挥探索和创新积极性。为了推进学校实践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还应以促进教学的发展,建立基础教学训练中心。我们的美术教育专业定位是培养优秀的美术教育师资,美术教育师资的首要要求就是要掌握扎实的美术基础理论和美术技法技能。而专业基础训练中心就是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建立和完善基础教学训练中心,探索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是势在必行。

美术学科展览交流性教学实践是构建现代立体性的美术教学因素之一,是教学基础与科研创作实践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出教学基础与科研创作的实际水平,是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环节。因为美术学科的美术作品展览不但能促进学术交流的开展,还可促进科研实验能力和创作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衡量专业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高低的标杆。教学与创作是真正的实验,展览交流是实验的总结。该实践活动实行开放式教学,以科研教学为核心,为立足本地区艺术教育教学活动服务,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学术交流与专家讲学是是促进科学普及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进行科技人员的交流和科学信息的提供、传递及获取的过程,是学者交流思想、观念和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启迪智慧,获得灵感的有效途径。交流手段包括座谈、讲座、培训、讨论等。作为培养和造就艺术教育人才的专门单位,本着提高师生的学术水平,必要有相当的学术氛围,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却离不开较多的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才能更好地传播知识、沟通信息、启迪灵感、开阔思路、促进了解协作、形成交叉融合,才能使培养的人才质量更高,获得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更多。通过交流使师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艺术水平的高低通常是通过艺术社会实践活动来检验。所以作为第二课堂的艺术实践课是专业实验性教学第一课堂的延展和补充。深入开展艺术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创新艺术实践的平台,满足学生和教学实验性活动的需要,这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是艺术类专业课实验性教学必要的补充。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并举,教学实验与实习相结合的育才理念,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有深刻意义,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此外,师生在课余时间可为社会上相关部门提供服务,产学两用,可获得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

艺术教学实习是师范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实验性教学实习课程是师范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学校应将该课程设立为实验性课程,每年带领学生带着课题到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对论題进行实验性探索、实证、总结。而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可增强实际教学能力,把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教学当中,为将来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作准备。校外实验性教学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主渠道。校外实验性教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整体水平。

美术艺术专业 篇3

随着2008年以来艺术高考河南省考试政策的新变革,全国重点艺术院校越来越重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于是考题花样翻新,使很多“优秀学生”都应接不暇、束手无策,出现能在省统考里拿到全省前100名的高分学生却拿不到重点美院的专业合格证的现象。有的考上大学却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出现退学重考或毕业后改行的现象。

通过我们多年来经验的积累和观察,特别是2012年9月对11级(高二)年级下发了第一份调查问卷,问卷涉及中招成绩、兴趣爱好、入学前是否进行过专业学习、理想就业专业和目标大学。通过分析发现几乎学生中招成绩都在500分以下,且大部分在350-450分之间,有的只有200多分,而且几乎都没有专业基础。面对这样的学生,要在三年的时间里把他们培养成艺术院校所需要的合格生源难度可想而知。在专业爱好方面,大多数同学没有兴趣,有的喜爱上网、打游戏、听音乐;只有极个别学生在小学、初中参加过暑期美术班学习;对以后的就业专业几乎一无所知,很多都没有填写,目标大学也大多填的是不着边际的美院、重点大学和自己熟知的几个省内院校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影响学生升入优秀艺术院校及选择合适专业的表面因素归结起来有:(1)学生文化课素质普遍较差、没有任何专业基础;(2)没有进行专业方向的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无理想就业目标;(3)自己没兴趣爱好、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动力;(4)缺乏自我约束力。

艺术与设计随着时代的科学技术、经济形态、文化观念、政治形态而变化。今天的艺术与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独立的批判思考能力、对综合信息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更要具备创造精神、创新意识。这一切都导致高校的招生政策、考试方法在不断发生改变,而专业教学方向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课堂教学还按部就班地只瞄准素描人物写生、素描静物写生等传统课程,有的老师甚至为了应试反复让学生临摹一两幅画作,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完全背离了创新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走进了死胡同。

二、探索美术专业教学方向革新及教学策略

1.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树立正确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总之,要适时,适当,适度,发挥最佳效果。

3. 引用案例要和学生的生活和将来的职业有关联。

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不是遥不可及,还可以选择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或者生活相关的案例。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确实有帮助。

4. 网上与网下、课上与课下的双结合。

互联网具有及时、互动、灵活、形象等优势,为法律教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网络不是万能的,教师还要利用课堂上面对面,有利于感情交流的优势,进行超前性教育、及时性教育、警戒性教育,充分利用网上网下、课上课下各自的特点,

我们以高二(3)班为实验对象,在2012年9月开学伊始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对他们的高校专业方向及专业现状与发展做了详细解释说明。教师又利用课余与学生交流,把各个艺术高校的情况跟学生做了更深入具体的介绍,让学生对各专业方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随后又下发了调查问卷,调查他们对未来专业方向的兴趣、目标及理想。这次同学们结合自身特点、能力,选择并确定1至3个目标,并针对目标专业和自己学业层次确定理想目标学校,针对目标专业、目标学校展开教学和学生关注自学。学生带着理想目标去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惊喜地发现,由于学生明晰了自己的专业目标,会从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关注自己选择的专业和理想院校的情况,提高了这方面信息查询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很强的学习动力,实验班级学生出现了互相聊专业、比学习的新局面,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过去老师整体灌输式的教为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分别解决。

2.因材施教,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因材施教地进行分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文化课情况、专业学习情况和学生的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分成美院绘画组、美院设计组、重点大学组、普通大学组、高职组等学习组别。经过这样的分组教学后实验班学生产生了很积极的反应,因为过去大家画的东西和要求都是一样的,老师教学又要照顾大多数,使优秀学生有时感觉吃不饱,后进生感觉差距太大,跟不上,慢慢地学习就更加没有兴趣。通过分组教学,不同的学生都能集中精力、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减少不必要的科目的学习时间,节省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实验,各层次学生专业课成绩都明显提高。

3.通过兴趣培养、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美育素质教育

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如何长时间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至关重要。

我们在实验班级探索进行了全面的课内外的兴趣培养教学。如:(1)定期带领学生外出进行风景写生,让学生走出校园增加学习的新鲜感;(2)带领学生观看画展,让学生开阔视野;(3)布置调研题目或带领学生在城市里考察美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情况,参观广告、装饰公司、调查大型商场及各类商业广告媒体等,让学生置身于实地实景感受了解美术的行业及就业情况;(4)鼓励学生组建、加入学校各种艺术社团和课外学习小组;(5)不定期地举办学生绘画、书法展览、摄影沙龙、文化衫设计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兴趣培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链接。

总之,法律基础知识课除了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启瑞.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成人教育,2004(8):73.

[2]裴建玲.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95-96

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王小双

(建湖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江苏建湖

创造教育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创造与人对社会的贡献,与人类的进程都密切相关。中学美术是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如何在中学美术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对此作了一些简单的尝试和实践。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急剧变化的社会,不断增加的知识,以及对人对学习不断产生的新发现,促使知识经济、信息科技时代迅速到来,应社会之所需,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授受,而应放在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培养上,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而教师的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会学”,突出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即创造力———通常是指一种创造性思维,表现为独特的、新颖的、变革性的和开创性的有价值的改变或生产。长期以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学生跟着老师画。老师画个样子,然后让学生“依葫芒画瓢”,一笔一画地照样子来画,结果看似形象逼真,但学生又能学到些什么呢?中国儿童的美术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偏重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而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创造力的培养,埋没了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埋没了将来的人才。可见创造能力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创造欲望,树立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具有绘画的潜质,拥有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只不过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可贵的创造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淡漠了,特别到了初中,学生的绘画开始驱于被动状态,少了创造的欲望。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创造欲望。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引用下面几种方法:(1)把音乐引进课堂。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音乐、美术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我喜欢在国画课上给学生放一些古筝的音乐,在素描色彩课上播放欧美怀旧金曲,美妙的旋律可以无限引发学生的想象。(2)成语想象画。一如既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本身就压抑了学生的创作情绪,偶尔改变一下教学形式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语想象画就是一

4.注重创新意识培养,改革专业教学方向

美术专业教学应该在基础课外补充开设设计创意课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意设计能力。活跃思维,在基础课素描、色彩、速写课中加入设计、构成元素及创作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创意、创作思维与形式,并把素描、色彩、速写当做表现方法,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掌握,这也是相当一部分艺术高校的招生考察方法。我们在实验班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了命题创意素描静物和色彩静物课,并利用讲座的形式教授了《设计装饰画命题创作》和《图形创意》基本知识。通过创意设计课程的开设,学生的创作思路开阔了,基本掌握了联想、同构等创意方法和不拘一格的构图形式。反馈到基础课,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运用素描黑白灰影调来

个好点子。2012年是龙年,上课前我让学生先去收集有关龙的成语,然后翻阅成语典故,课堂上我们边交流边创作,最后把作业做成卡片送给老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一分钟奇思妙想。在限定时间里,给定一个主题,然后插上想象的翅膀,看谁的构想最出奇,谁就能获得“奇思妙想擂主”称号,而其他同学可以挑战擂主。这种具有竞争意识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绘画接力赛”、“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行动、“拷贝走样了”等不同形式的创造思维性训练,让学生在长期训练中受益。

2.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潜能。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而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探索、研究、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并使之成为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如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在教学《立线装饰》时,教师应首先展示许多立线装饰画,当学生被装饰画所吸引时,紧接着讲解立线装饰画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不由自主地操作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卡纸、线等材料。不一会儿,一个个装饰画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装饰画。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3.自由作画,发挥主动性。

绘画实质上是一种最快乐、最轻松的表现形式。无拘无束地尽情挥动画笔,那是学生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他们的主观感受和愿望。因而,学生的创造力经常在不经意中被表现出来。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美术创作课,因为上这门课可以小声谈论问题,可以互相欣赏作品,没有课下作业,更重要的是美术创作课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心愿。老师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在自由创作的最初阶段里,除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外,不需要过多干涉,这个原则对于最初和后来的阶段都一样重要,因为这种干扰不但会剥夺对学生极重要的经验,而且会限制他日后作品的发展、情感的有效表达。把这些轻松、自由的学习状态实施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就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课堂宽松,体现人文关怀。

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无论对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塑造造型的生动性技巧和色彩的调性、虚实空间的处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打破了过去长时间对这些问题生涩僵硬的一知半解状态。

三、结语

美术艺术专业 篇4

一、培养目标

为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健全和完善国家艺术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技能、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表现力,能够胜任本专业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二、学制及安排

学制为2年。每年9月中旬入学,第一学年安排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二学年完成毕业创作及学位论文的撰写,就读期间定期向所在院系及导师汇报进展情况并接受导师指导。整个培养过程不超过4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年半。

三、培养方式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并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

四、课程设置

在遵循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教学采用面授、自学、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公共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其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和把握作品风格的能力;专业课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修养,使学生的专业

技术水平从实践和理论修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选修课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模块学分备注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原理

艺术原理

外国语

2由研究生处具体安排,第一学年完成艺术创作方法研究2由各院系结合本专业实际安排上课内容

专业课

专业理论

专业技法与创作

16由各院系具体安排,不少于4门课程,参见各系教学进程表。其中要求安排不少于3周的艺术实践、不少于5次的专题讨论和一定量的文献阅读

选修课8学习期间,参加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文素养选秀课程2门;专业选修2门,共计4门课程

五、考试要求

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实践环节,均需按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必修课程的考核一律采取考试方式。选修课程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艺术实践、专题讨论、文献阅读等必修环节的考核,采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主要根据平时完成的作业数量和质量进行,由指导教师或有关教师写出评语或考查结果,记入学生成绩单。考核(考试或考查)及格与不及格,均以百分制记分。考核不及格者,经导师同意后,允许补考一次。整个学习期间,补考不及格超过一门或无故不参加考试者,取消申请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资格。

六、毕业作品与学位论文要求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强调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原则上,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应参加省、部级以上的展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作品是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展示,作品应体现较强的专业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展示规模,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标准,成绩按百分制记分。

学位论文是对毕业作品创作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思考的全面阐释,选题上强调与创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字数原则上不低于8000字。论文开题报告、印刷格式及体例要求请严格遵照《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规范化要求及相关程序职责要求》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刷格式规定》执行。

七、授予证书条件

美术艺术专业 篇5

关键词:视觉文化;美术鉴赏;高校

美术鉴赏,就是运用自身视觉感知已有的知识、生活和文化记忆和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实现获得美术知识,达到审美享受[1]。随着由传统的逻辑文字语言表述社会转向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强调将内在意识和思想寄托于外在具象,透过视觉观察而认识艺术本真。在这样的视觉文化背景之下,了解美术,不仅仅是美术本身,而是在基于一个美术作品背后,去欣赏美术背后的东西。正如陆俨少生曾说:“窃以为学画而不读书,完全缺少营养,流于贫瘠,而且意境不高,匪特不能撰文题画,见其寒俭已也[2]。”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忽视提升自身鉴赏水平和能力,否则将流于平庸和缺乏内涵。而不能撰文题画,只重形,就是没有知识的表现,因此重视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美术鉴赏能力的必要性

(一)现实社会需求导向

美术鉴赏能力不仅能取得短期效益,直接影响学生个人能力,提升学生能力,而且长期注重这种软实力的提升,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极大的裨益。

短期来看,拥有较高的美术鉴赏水平,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以提升学生美术作品、艺术设计等方面的深度和内涵,帮助学生在现实社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长期来看,对学生裨益,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更深层次来讲,培养大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是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此外,在鉴赏学习过程中,对作品本身的美的享受,更透过美术作品鉴赏背后,了解和认识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等知识,从而使其在这个过程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

(二)视觉化时代的要求

时代始终在进步,在视觉文化背景下,新的艺术理论的产生,作为将来的艺术工作者,就有必要汲取最新的艺术发展理论成果,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和理论体系结构,创作符合时代的艺术作品。创新不能空中建楼阁,凭空想象,而是始终需要物质基础作积淀,学习艺术理论知识,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将前人的经验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作为创造基础,才能摆脱单纯对艺术外在性的手法、技法的模仿,创造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艺术作品。在视觉文化背景下,视觉化成分遍及社会各个角落,缺乏美术鉴赏能力,艺术创作容易受到商业利益的腐蚀,并且在视觉语境下,过度强调技艺渲染,容易造成虚幻假象,无法体现真实,这就需要培养高校学生美术鉴赏能力,避免进入这些设计误区。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

美术鉴赏方面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重视艺术技术,相对忽视艺术内涵

在手法上,学生创作技术能力很强,但是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需要一种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作品以外在形象去彰显的是内在的深度和内涵,而这方面正是我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欠缺的。

从学校来看,就业数据作为学校重要的评价指标,所以学校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也更多强调设计能力的“硬件”培养,而忽视了产生艺术作品灵魂和底蕴的美术鉴赏能力“软件”的提升。就学生而言,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需要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学习积累,但是这些成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都体现出来,所以一些学生往往急于求成,重形似,而忽视了“神似”,导致艺术创作空洞,作品深度、内涵都有所欠缺等问题。

(二)教学方法传统

布鲁纳认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往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3]。但是,目前高校中仍然有灌输式教学现象,也正是这一传统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难以得到显著提高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中心教学模式,虽然一直进行课改和教改,但是高校中仍然还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而非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维,导致形式、内容等都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积极性,在“ 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完全丧失了创造力[4];其次,有些教师还存在重视学习结果,轻视学习过程的问题,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会和经验,没有意识到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讲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是其创造灵感的来源;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艺术理论的理性认知,而忽视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感体验,而一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恰恰更多地是需要在实践中去培养和提高的,这就直接导致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

三、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

(一)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离不开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学习。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艺术技艺的掌握;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艺术史的学习,即针对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流派和艺术家本身的了解和学习,甚至不能忽视对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掌握,合理设置学习课程,即将艺术理论尤其是艺术史课程与技艺的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有必要开展对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的相关课程。保证艺术理论真正契合以培养“软硬兼备”的人才为核心的宗旨。

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去认识和发现美,多方位地感受美的存在,感受音乐、舞蹈、文学等人类所创造之美;感受山川的雄伟、河流的奔腾的自然之美;感受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之美,鼓励学生远离低级趣味的活动,多进行高雅娱乐活动;组织学生亲身于户外采风,体验自然给予每个人不同的感觉,不以作品等指标为硬性要求;鼓励学生在平时,尤其是假期广泛深入社会,如孤儿院,参加各种志愿活动,感受社会中的情感体验。在组织进行实践的基础上,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总结,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理性的艺术理论与实践中的非理性成分实时结合起来,提升学生潜在欣赏水平,培养学生源于真实生活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基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坚持课堂传统讲授为主,运用情景营造法,在美术鉴赏中,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立体式学习欣赏氛围,通过对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学生在鉴赏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并不断强化这种艺术与人的衔接性。此外,不仅要增加教学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而且要重视该环节效果,建立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引导,交流互动为纽带,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发言、演讲、辩论等多样化形式加深课堂鉴赏学习效果,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与此同时,扩展教学环境,开设“户外”课堂,将课堂转移到博物馆、画展等地方,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实践教学是将学生课本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境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而且,通过绘画、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创作实践中,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和提升美术审美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建立问题导向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观察、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效果不明显,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想法,采取问题调研,发现问题,归纳原因,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辅助强化教学效果。

授课思维从传统的讲授“作品如何好”向“作品为什么呈现如此的样子”进行转变,更多挖掘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历史情况,从而将整个作品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个人因素等多个方面综合起来,使得“作品必然呈现出现在的样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伟大艺术作品产生的来龙去脉,从而改变学生之前重技艺轻内涵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艺术真实来源于作品的内涵和灵魂以及技艺的和谐统一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理论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培养和提升美术鉴赏能力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将培养美术鉴赏“软”能力形成长效机制

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南宋文学理论家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5]。提升美术鉴赏“软”能力,这既要体现在我们学校课程安排、教师教学形式、内容层面,又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学校层面,最重要的是在课程安排要将提升“软实力”课程摆在同强化“技艺”等硬实力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学期选修课、学生社团、社会活动等多方面多渠道侧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软实力的提升,并且将之作为长效机制来实施。教师层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在实际艺术教学过程中树立以“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水平”为重点的教学原则,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软实力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上,引导学生转变错误艺术设计理念。学生也要转变观念,通过多渠道真正理解艺术设计专业,摆脱艺术设计只是简单的、没有创造性的模仿的错误思维,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建立以美术鉴赏“软实力”为核心的正确艺术设计观,依靠创新,并且不断创新,在模仿前人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强化技艺,依靠长期培养的美术鉴赏能力创作有灵魂、有内涵、有深度的三有作品。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杨惟.浅析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史论教学的必要性[J].才智,2014,(09):54.

[3]张春婷,何晓辉.谈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4,(05):142.

[4]李园.高校美术鉴赏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35.

[5]董颖.浅谈高校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09):159.

作者简介:

美术艺术专业 篇6

艺术考察课属于实践性教学,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考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学术理念, 启迪其创新性思维, 培养其创新开拓能力。艺术考察的具体内容应依据不同专业学科的需要而选择确定。艺术设计专业其考察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景观遗产、历史文化遗存、传统民间艺术、现当代艺术展、同行院校等。通过对自然风光、博物馆、历史文化古迹、民间艺术 (建筑、雕塑、绘画) 、民族服饰、风土人情、各地域文化的考察,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积累和创新理念。

本学期由笔者带领陶艺专业22名学生进行艺术考察课程。在考察前征求学生干部意见, 制定出行考察的详细线路, 落实出行各地的吃住行和考察点的具体事宜。在出发之前的一周, 要求学生对考察目的地进行网上了解, 给学生们讲述了考察应注意的学术理论问题和专业性学术论题, 如民间艺术考察、陵墓美术考察、博物馆艺术考察、古代建筑考察、石窟艺术考察、地域文化考察、民族风情考察、民俗美术考察及社会、自然生态考察和美术文物市场考察等问题。提醒学生在考察期间每天做好考察记录, 以备回校撰写艺术考察报告。

本次课程拟定完成五项教学任务。1.考察内容:重点考察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具体内容是陕西西安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富平县国际陶艺村、河南省三门峡市、三门峡南沟村、山西省芮城永乐宫, 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省汝州市、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神等地的剪纸、唐三彩、汝瓷、钧瓷博物馆及生产厂家, 行程约5000多公里。2.课程作业:撰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艺术考察报告和500张PPT;3.课程时间:共四周, 纯艺术考察时间13天;4.艺术考察汇报展览;5.艺术考察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9月6日上午8点30分, 我和22位同学, 由广州大学城南地铁口集合出发, 踏上了艺术考察的行程, 乘广州至西安K648次, 次日下午三点到达西安。考察行程如下:

本次艺术考察行程, 23位师生跨越陕西、山西、河南三省, 考察了十大博物馆, 以及永乐宫、黄河艺术研究所、民俗剪纸村、龙门石窟、唐三彩传统工艺仿制村、传统煤窑烧制工艺炉钧窑, 参观了荣昌、神州、孔家钧瓷厂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光大瓷业和惠祥瓷业等30个考察目的地。通过亲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之旅, 使学生们近距离地感受每一个时代特有的艺术风貌, 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艺术之思, 这样的艺术考察正是学生们渴望的, 也是艺术考察课有待加强和研究的教学环节。考察的过程就是领略美的过程, 不同的美可以激发人的不同思想情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讲: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 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 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 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1]。

华工中国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参观1

华工中国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参观2

考虑到此次考察立体是陶瓷专业的学生, 因此考察对象多与陶瓷相关。

下面是我摘录学生们所写的考察报告片断, 从他们感性和理性的思维中、从他们对点点滴滴的记录中, 了解本次考察的收获和感想。这些记录的文字汇成一条清晰学术思路, 也算是捡拾了艺术考察之后的花絮吧。

·采风之行, 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而真实的一课。……虽然艺术考察期已经结束了, 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仍久久回荡在脑海中。在考察中, 我的思维每时每刻都在活跃着翻腾着。当这一切落下帷幕, 我想, 我坚持了我的方向, 我明确了我的目标。那就是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加关注和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历史文化遗产, 担负起保护它、宣传它、发展它的责任和义务。 (胡静滢)

参观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的陶瓷研究室

在三门峡南沟剪纸村参观考察

在陕西兵马俑博物馆认真听导游讲解

在陕西富平国际陶艺村参观考察

·通过这13天的艺术考察大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近距离地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对石器、彩陶、瓷器、青铜器、铁制品、金银器、漆器、玉器都有了较深的认识, 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自己专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这不仅是一次艺术考察, 还是一次人生锻炼, 这要求我们在工作、学习上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陈醒文)

·这次艺术考察是一次文化之旅, 是一次心灵之旅, 我们一路从南到北经过了河南、山西、陕西三个省, 参观了近30个景点, 虽然很辛苦, 但我们从中收获了知识, 收获了成长, 收获了友谊,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很高兴能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收获这份惊喜……。 (李莎莎)

·在整理这些相片时, 那些熟悉的声音、优美的风景、显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文物引领着我又走了一趟我们曾走过的路线。领会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领会了民俗风情, 领会了地域的差异对艺术的影响……而对陕西、山西和河南的考察, 让我领会了中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从表层看, 她是一种地域文化, 从深层看, 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 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梁凌云)

·艺术考察的整个路线与我们的专业研究学习方向是一致的, 平时只能在书本上接触的一些专业知识, 在这次考察生活中都有了亲身经历和体验。可以说, 这次考察对我在专业上的学习极具建设性意义, 我受益匪浅。 (刘倩)

·此次采风, 一路细心参观了很多古典艺术作品和文物之后, 我突然发现之前创作的一些作品思想深度挖掘的不够, 制作也不够精良, 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创作水平。有时甚至感觉要创作时作为学生的我们普遍会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 以致无从下手。采风一行后使我受益匪浅, 我应该发挥专业优势, 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 对其进行理解、整合、诠释。把这些鲜活的艺术素材带进到我们的创作里, 作为我们创作灵感的源泉, 这样我想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次艺术考察使我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学会了用眼睛去发现美, 用观察力和感受力去对美进行提炼, 同时我更加热爱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我们应当好好珍惜, 用心传承。我们全班在一起用心期待每一天的文化之旅, 享受每一天的“文化盛宴”, 满载收获喜悦而归。厚重陕、晋、豫——我们不虚此行! (魏彤彤)

在河南许昌禹州神后镇, 禹州电视台记者拍摄并采访了五位师生

在河南许昌禹州钧瓷圣地神后镇的考察和实践成果

·我们的艺术考察很开心, 这次旅行我们全班一个都不少, 兴高采烈地踏上了采风旅程。满载而归的我们, 收获的不单是见识, 更有我们深深的友情。相信再回首这次艺术考察, 我们的心仍是暖暖的, 满满的! (谢婧)

·出了广州火车站, 竟然有如梦乍醒的感觉, 此次行走在时空的错位, 古与今的碰撞的道路上, 在一个个陌生的环境中享受着北方阳光沐浴在千古文化的洗礼, 那一个个文化的绝响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这次精彩的采风之行时间虽然很短, 但是它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这次的采风活动, 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先人的无限智慧, 而且给我们的接下来的创作提供了好的素材, 但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这将成为我们永久的财富, 我们会好好珍惜。 (许均凯)

·我们的行程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中原地区, 以考察历史遗迹和陶瓷艺术为重点, 同时也看到了许多的民间艺术。在这次考察当中, 我看到了许多的珍贵的古代文物, 感受了历史名城的古老、沧桑和它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 了解了这些地区的部分民风民俗。这些对于生在南方的我来说都是一次次强烈的感官冲击, 增长了见闻使我收获了不少, 这对于我的毕业创作非常有利。……时间过得很快, 十几天匆匆而过没有做过多的停留, 在这段日子里我们倍感辛苦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 让人领悟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毕业采风是我大学四年最后一次出行, 欢乐在整个旅程中伴随着我们, 从广州出发再回到原点为我们这次艺术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张彩虹)

·我们被那种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剪纸艺术所深深吸引, 我们认真地看着, 认真地观察着, 认真地思索着……陕县南沟村剪纸源远流长, 别具特色, 构图饱满, 图案多取自传统和乡土题材, 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萎缩, 面临失传的危险。……走在村子街头, 可见农家小院的屋脊、门楼之上, 都是仿古的三彩、秦俑。且不说随处可见“高仿唐三彩”标记, 单看那些随意摆放的高髻广袖、悠然娴雅的仕女俑, 肌肉发达、怒目圆睁的武士俑, 还有伸颈低头, 膘肥体壮的三彩马, 你便会悠然神会地陶醉在浓浓的三彩风姿之中。……经过了那么多的文化圣地和人文故里, 看了那么多极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深意的作品, 我感觉我们学到了很多, 眼界开阔了很多, 思想也深邃了很多, 懂得从更有深度的思维层面来定位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张婷)

·这次采风之行, 我们参观了多个历史博物馆, 文化艺术中心, 看民间艺人剪纸表演, 还坐在教室里看到那些可爱认真的小学生们的剪纸。兵马俑、古壁画、石窟艺术让我感受到远古文明的博大精深, 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不同时代的不同艺术特色……艺术家们那种对艺术的执着, 娴熟的工艺技巧, 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让我体会到, 多看多了解和学习古代文明文化, 去理解当时的那些器物的造型和图案的运用, 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尚、信仰、封建制度、社会等级以及先人们对艺术的聪慧细腻以及做工的巧妙精湛的同时, 也在丰富我们的视野, 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朱芷萱)

(以上段首带“·”的段落, 均摘自学生考察报告。)

在考察中, 同学们都表现出了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和个人素养。尤其提出表扬的是刘倩、曾晶、贺素君、张馨元、陈豪, 这五位同学在南沟村与剪纸艺人的活动中, 积极参与互动, 尝试剪纸创作体验民间艺术的精神;张馨元、谢婧、韩新等同学表现出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据了解, 凡带相机的同学每人拍摄了2000张左右的资料照片, 为毕业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这次艺术考察学生人均支出1300多元 (包含交通、住宿和途中饮食) , 处处注意了节俭, 学生对此较为满意。

此次考察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 为华南理工大学赢得社会美誉度。9月13日在“笑白剪纸艺术研究中心” (中州西路小学剪纸特色学校) 暨索彪老师讲座《洛阳民间艺术考察实践》等活动, 洛阳网已刊载题为《探寻民间剪纸艺术——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生访洛》的消息;9月15日到神镇的第二天一早, 神镇电视台的记者闻风而至, 跟踪拍摄我们的教学考察活动, 并采访了刘倩、魏彤彤、郭兴兵、张馨元和我本人。神镇电视台已在9月16日晚间新闻中播出了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生艺术考察活动等采访信息。我们的学生面对新闻媒体的镜头, 讲述艺术考察对专业学习的感受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认识, 体现了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优良教育的风貌, 为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美誉度的提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钧瓷圣地神后炉钧窑王金合先生为学生们讲述钧瓷作品

参观考察汝瓷博物馆

考察返校后的艺术考察报告 (不少于3000字) 和500张以上的PPT作业, 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认真对待, 并且大多数同学PPT做了600至900多张。

教学相长, 这是古训, 也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本人在本次教学实践中也收获颇大。与这些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学子们十几天一起吃住行以及近三个月来的学习、交流、相处, 从他们身上看到非常多值得我努力学习的品质和观念。如他们的开朗、宽容、自信、风趣、幽默、机智、灵敏、善良、潇洒、大度……等等, 他们美好的形象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感谢他们带给我的快乐!尤其在教师节前夜的聚餐, 他们送给我的鲜花、蛋糕和美好的节日祝福, 使我非常感动和激动, 我被幸福包围!考察路途的辛苦, 化做学子们的成长带给我的喜悦, 作为教师的我认为:再辛苦也值得!自出发去艺术考察至今, 我爱他们每个人, 我相信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不仅多了22位师生间的学脉情缘, 而且我又多了22位朋友!

整个艺术考察教学课程安排4周 (2012年9月1日—27日) 。但是在教学活动实施中, 实际的教研工作是:自2012年9月1日至11月27日 (三个月) , 一直是频繁地与学生交流, 并于2012年10月9日至13日举行了学生的艺术考察汇报展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复的修改校正……等工作;2012年11月27日下午给陶艺班22名学生上了最后一课:作艺术考察教学工作总结。

艺术考察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修课, 走出象牙塔, 去寻找历史的痕迹, 去了解前人的生活方式, 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去沐浴清新的空气, 对参与考察的每个人是有益的, 中国有多少文化遗产处于“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的状态。每次畅谈着一天考察的感受, 气氛和谐而热烈, 大家在感叹我国文化艺术辉煌历史的同时, 又对其饱受摧残的破败现状而深感痛心。我们感到作为当代的学者应具有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使中国的文化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得以继承、发扬和光大。悠悠华夏,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艺术考察能让学生增长见识, 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认识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 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意义重大, 也对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遗产及中国美术史的了解, 提高艺术审美水平和累积美术创作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艺术考察课程是学生积累素材并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 以提炼、升华, 进行创作和理念更新、研究运用的一个实践过程。经过这个实践环节, 从而使学生们的心胸更加宽广, 心灵更加纯净, 视野更加开阔, 学习更加努力, 未来的艺术之路也更加绚丽多彩。

注释

美术艺术专业 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困境,对策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此后1987年,党的十三大针对此举措,进一步的进行强调,随后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政府的支持,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中的各类专业也进行了较多的改革细化,其中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则是其中的一个专业课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此类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困境。

一、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

美术教育专业中的艺术设计,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大类可以分为:工艺美术品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素材设计、网络界面设计、建筑设计等。艺术设计教学包括的种类繁多,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专业课程区别较大的为变化性较强,其会随着社会审美、市场变化、人文习惯等变化而变化。

当前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针对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多所高校相继开设此类专业,当前针对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开设课程,较为著名的学府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随着诸多高校展开对此类专业的教学,艺术设计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巨大的生机。

二、当前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其细节方面还存在了一些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严重的阻碍了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由此也引发了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的注意。笔者分析案例,将此类问题总结如下:缺乏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普及、专业录取率高导致生源严重饱和、课程教材问题、教师专业性问题、市场需求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1、缺乏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普及

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高校在设立专业课程的同时,针对市场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随之带来的教学现状为:缺乏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普及。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缺乏了对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此类现状导致学生前期进步较快,但在后期深入学习的阶段,却产生了较多的障碍。无理论依据支持,学生针对专业课程无法全面的掌控。最终造成学生的发展不均衡,对于学生未来的成绩考核和深造都产生了一定阻碍。

2、专业录取率高导致生源严重饱和

我国当前关于艺术类考生的录取率远高于普通类考生,此类现状下导致了大量的考生涌入艺术类高考中。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也属于艺术类,此类现状导致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生源严重饱和。过高的录取率造成学生的饱和度过大,学生在班级分配等方面,都存在严重超标的现状。此类现状也使得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均衡,造成了较多的后续问题。

3、课程教材问题

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其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当前最为突出的:课程教材问题。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其教学的根本目的为,使得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对象的设计和制造。但由于当前课程教材的内容较为落后,以及考核方面的要求。导致现阶段整体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材内容更新迟缓,最终造成整体的教学现状脱离社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使得毕业学生进入就业岗位之后,因学习知识与市场发展有较大的差距,无法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

4、教师专业性问题

我国当前教育从初级普及教育到高等人才培养教育,其整体的教育模式都为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中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讲课学生通过练习、作业、考试的模式完成对知识的掌控。但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此类现状下由于教师自身专业性问题,导致了学生在知识接受等方面,存在了较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由于教师自身认知的脱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获取新颖的学习内容。最终造成学生在后期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问题。

5、市场需求问题

美术专业、体育专业都属于特长类艺考专业,对于文化课等方面的考核标准较低。因此大量的生源涌入艺考项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南方某省的美术类报考人数为74.5万人,导致美术专业严重饱和。此类现状导致在学生在后期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则为:就业问题。由于毕业生源过多专业需求人数超饱和,导致后期毕业生人数过多。但市场的需求量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造成了严重的就业问题。最终随着时间的过渡甚至造成了社会性的问题,因此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高校对此类事件的重视。

三、针对此类现状的改善对策

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当前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但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改善此类教学现状,笔者针对当前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例如:加强校企联办、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再培训、积极更新教材内容、专业教学配合市场发展、降低艺术类考生录取率。针对此类改善对策,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1、加强校企联办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749万人,其中美术专业毕业生占总人数的9%左右。庞大的毕业人数的就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当前国家针对此类现状也进行了宏观的调控。例如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税收减免、资金补助等。此类举措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为了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高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进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得到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为之后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2、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再培训

我国当前实行的教育模式为应试教育,因此教师自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短时间内改善整体的教育模式难度较大,也存在较多的现实困难。因此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现状,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应从教师着手进行改善。高校可以定期针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再培训,通过市场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意见。以此改善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对学生知识的培养。

3、积极更新教材内容

应用型课程区别于其他普通课程,其存在较多的变化性。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作为应用型课程的一类,引起其变化的因素的较多。为了改善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教材问题,高校在针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开放型的教学方式,针对基础知识的普及依旧沿用前期教材。针对学生实践方面的作业,可以参照市场的发展进行。例如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作业的布置不再进行固定作业的布置。实际布置中只进行作业方向的引导,使得学生变为学习中的主导者,以此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4、专业教学配合市场发展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人数逐年上升,但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则较慢。在此背景下,高校在进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市场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教学,例如随着当前网络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手机UI设计、网络平面设计的人才需求极大。但为了保证高校的稳定发展,针对市场的变化高校应在立足稳定的前提下。针对此类市场需求专业开设选修课,以此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并提升学生后期的就业机会。

5、降低艺术类考生录取率

当前我国艺术类考生的录取率,极高于普通专业的录取率。此类现状对于学生本身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生源较多学生的学习资源被极度压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应有的学习时间,教师也无精力对全体学生进行一一讲解。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现状,教育部门以及高校应尽可能的降低艺术类考生的录取率。以此平衡艺术类生源,并提升高校艺术类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整体的教学现状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了较多的问题,例如:缺乏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普及、专业录取率高导致生源严重饱和、课程教材问题、教师专业性问题、市场需求问题。针对此类现状,笔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措施,例如:加强校企联办、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再培训、积极更新教材内容、专业教学配合市场发展、降低艺术类考生录取率。以此改善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的教学现状,并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晓莹.美术教育专业艺术设计教学的困境和对策分析[J].艺术品鉴,2016,08:270.

[2]夏高彦.高职核心能力培养中专业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对策——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艺海,2013,06:179-180.

美术艺术专业 篇8

1 高职艺术设计类美术基础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1.1 造型是设计的基础

设计类专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 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或部分高职院校把所谓“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作用无限扩大, 这种急功近利所表现出的结果就是单一的软件学习, 忽略美术基础训练。殊不知这些设计的表现都是通过造型来体现的, 可以说造型是这些设计表述的基础。造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 而造型的归纳演绎则是设计的前奏。造型训练一般是通过美术基础即素描、色彩、速写来实现的, 这些课程是培养一切造型和视觉表现的基础。学生通过造型训练来表现画面物体的形式美, 这种形式美通过转化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必要的思维想象空间, 而设计过程就是造型语言、设计语言的表现与功能及效果的联系。

1.2 创意是设计的灵魂

创意是一副设计作品的灵魂, 没有创意的设计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美术基础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继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造能力。设计就是运用图形去思维, 作为美术基础素描、色彩、速写的训练也是一种图形思维, 这种图形思维会让学生摆脱传统图形束缚,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的美术基础训练过程中特别强调思维的严谨性、科学性, 而造型练习或色彩表现却可以扩展其思维, 这是创意表达的基础, 是脑和手协调创意的过程。事实表明, 基础美术的学习可以拓展人的想象力, 是在二维空间表现三维形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2 美术基础在高职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设置盲目性

艺术类专业的学费收费较高,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近几年, 一些高职院校大量增设艺术设计类专业, 且招生人数每年都在扩大。这种盲目扩大招生规模, 不管是否具备必要的师资、设备等条件的恶性扩招, 造成考生美术基础技能、文化素质普遍下降, 专业根本无“优”可录, 文化课合格线更是低的惊人。这种美术专业素质逐年下降文化课录取分数低的悚人现状, 让一些美术基础教学无法有效的进行。同时一些高职院校的美术基础教学因硬件等原因被大量压缩或取消, 这种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较为普片。这些基础设施不完备根本无法满足技能训练的需要, 加之学生也是盲目选择专业, 甚至不知道专业的发展方向, 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枯燥的基础训练中也就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2 本科的教育模式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 高职美术基础教学在开始时教材上大多沿袭使用本科院校绘画专业的美术教材, 近几年一些出版社也陆续出版了一些标注为高职艺术类美术专用教材的书目, 细观编写体例及内容, 仍然没有摆脱章节理论体系突出技能训练的真正项目化教材;教学模式上, 其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理论体系的章节讲解, 重知识轻技能, 忽略技能的培养, 违背其教学规律;在教学目标上由于专业设置的盲目性, 且老师大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本科毕业或研究生, 造成美术基础课程的内容训练与专业脱钩, 任何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内容都是相同的既所谓的“纯绘画”训练, 大量具象写生、刻板的临摹训练几乎占据所有的基础美术教学课堂, 根本不考虑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之间的关系。造成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不适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需求也就在所难免了。

2.3 老师对高职教育研究不够

我国高职院校大不部分都是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 教师一般都从事一些最基础的绘画研究, 近几年随着高职的发展, 也新进了一批老师, 但大都是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或研究生, 很少能够引进行业专家。这些中专的“老教师”加上新进的大学毕业生就构成了现今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主体, 他们大都没有企业或实践经历, 不了解设计类专业的制作流程, 所以只能做基础美术的传统训练, 不能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做针对性练习。而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却沿用本科的评审标准, 既通过英语考试和论文的发表来评定, 这就在政策层面违背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老师重理论轻技能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些高职院校甚至出现根本无专业、无技能的所谓“专业带头人”。

3 美术基础教育模式探析

3.1 建立基于Workshop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高职院校仍然沿袭本科的教学模式, 改变当前滞后的教学模式也是迫在眉睫。Workshop是工厂、作坊;讨论会、专业研讨会的意思, Workshop教学模式就是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的方式体现;教学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以具体项目为载体的真实学习情景, 课程内容都是围绕具体任务而展开,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基础美术课程的Workshop的教学模式中要以具体项目为主体进行教学, 课程内容围绕项目进行设计, 模拟真实案例进行。将各专业发展方向与所需美术技能结合起来, 将设计从“美术基础教学”开始, 让学生在基础美术训练阶段就能够紧紧把握好专业与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 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的水平与质量。

3.2 加强美术基础与专业的衔接

设计类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承担训练学生的正确的观察方法、把握物体基本造型、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任务, 归纳为三个能力的培养即再现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一直以来美术基础都是绘画类专业的课程, 而素描、色彩、速写也是一种绘画形式, 但设计类是个大的专业范畴, 如何把握好各个专业与基础美术之间的关系, 避免专业不同而基础美术都类似“纯绘画”形式的模糊教学, 这是制定各专业课程标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广告设计对创意要求较高, 所以在基础美术的教学中要加强物体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练习;环境艺术设计在严格掌握透视规律的基础上对建筑物、风景表现要求较高, 所以在基础美术的教学中要加强物体透视、房屋、家具的写生练习;动画专业对人物、动物、场景要求较高, 所以在基础美术的教学中要加强线描的写生练习;服装设计对人物的动态和服饰要求较高, 所以在基础美术的教学中要加强人物的写生练习;产品设计要求在基础美术的教学中要加物体结构的写生练习等。这种把各专业的最终表现技法作为美术基础教学内容训练, 可以使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实现无缝对接,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3 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兼结合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是提高高职基础美术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职称的评定要与企业实践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步进行,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教师培训、进修、参与企业项目, 在职称评定上加强政策引导。真正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使基础美术全方位的服务于专业教学。一个了解市场、懂得专业、掌握专业发展方向的老师才能及时把握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需求关系。只有让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的行为变成自觉行为, 为企业提供服务, 积累实践经验, 提高实践能力, 才能培养出即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 在本专业 (行业) 具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才能促进专业更好的发展。

4 结语

美术基础课程是设计类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 必须认真扎实的完成, 它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通过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来提高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转变观念, 改革与高职相悖的教学模式, 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以项目化任务带动基础美术教学, 提高学生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夯实基础。

摘要:我国高职设计类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有倾向纯绘画或大量压缩甚至取消的现象;恶性扩招, 造成考生美术基础技能、文化素质普遍下降;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不适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需求;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却沿用本科的评审标准, 老师重理论轻技能;Workshop教学模式;把握好各个专业与基础美术之间的关系;培养即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 在本专业 (行业) 具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才能促进专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恶性扩招,本科模式,实践,Workshop,衔接,双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版社, 2005 (7) .

[2]张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长春:职业技术教育, 2004 (4) .

[3]曹风英.对高职专业设计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北京:科技教育创新, 2009 (17) .

[4]徐建.浅谈高职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要性[J].沈阳:美术大观, 2009 (12) .

美术艺术专业 篇9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用策略

文化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大众与高校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在推崇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环境下, 中国民间美术正在被自己民族忽视和排斥。众所周知, 文化发展中,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脱离了本土文化的根基, 无法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艺术设计必然走向枯竭和衰落。

因此,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 应该重视对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合理应用, 将现代设计艺术、技术和手段与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元素有效统一, 才能保证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生命力。

一、中国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我国民族文化之林中, 民间美术是重要的智慧之树, 展现了我国千百年来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特色, 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文化结晶, 是中华民族美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艺术设计同样要体现美学和民族文化的内涵, 因此与民间美术有思想上的共同之处。

艺术设计专业为培养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 必须在教学中融入相关艺术元素和资源, 为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丰富的源泉和动力。在众多艺术符号和种类中, 民间美术建立于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 形式多样、匠心独运、内涵深刻, 更重要的是它形式的形象和直观性, 与艺术设计基本相同, 拥有音乐、舞蹈、文学、思想等其他艺术种类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 必须良好地应用中国民间美术的资源, 才能培养我国艺术人才对民族文化的独特情感, 促进民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统一, 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

近些年来, 将中国民间美术更好地应用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研究, 已经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重点话题, 充分开发民族民间艺术的潜力, 不仅是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影响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因此, 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二、中国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现状

一方面, 中国民间美术自身的发展前景堪忧, 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剥夺了民间美术生长的空间和载体, 许多民间传统美术种类正逐渐消亡。另一方面, 艺术设计教学中, 多数照搬西方艺术教学框架, 对民族设计元素缺乏重视, 对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应用不能充分开展, 影响了民间美术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发挥。

三、中国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将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有机融合

要想提高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效果, 应该做好以下两点:第一, 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因为民间美术能作为艺术设计的直接素材, 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民间美术方面的培养。艺术院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 进行中国民间美术知识的普及。例如, 有条件的院校可开设专业的民间美术课程,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就将民间美术课程纳入选修课的教学计划中, 作为科研课题的组成部分展开教学科学研究, 同时也有利于将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有效素材与艺术设计教学有机融合, 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艺术设计专业可以设立中国民间美术资源专题网站, 利用丰富的互联网共享功能加强对民间美术的应用。也可聘请校外的民俗和美术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 对学生进行民间美术知识的讲解和拓展, 让学生从中体会民间美术的精髓, 增加对艺术设计的启示和灵感, 从而提升对艺术设计创作的感悟。

第二,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良好地应用中国民间美术元素。教师应该鼓励和激发学生应用民间美术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热情, 给学生提供将两者有机结合的设计题材和机会, 进行科学引导和引领, 循循善诱中培养学生应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设计的习惯和能力, 将两者有机统一落到课堂教学的实处, 而不是空谈重视的口号, 让学生无从做起。例如,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命题, 在标志设计中, 提出要融入设计地区的特点和文化, 学生自然就主动去研究和开发当地的民间美术元素, 从而将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2. 发挥艺术设计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当中,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首要条件。所以, 要想加强民间美术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 首先, 提高艺术设计教师自身的民间美术修养, 对于民间美术的相关方面如民俗学、人类学等都要加以学习, 从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运用自如;其次, 教师在备课时, 要特别注意对民间美术的重视, 如果学校条件允许, 还可以将民间美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最后,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 结合具体课程内容, 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 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资源, 民间美术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 进行精心备课, 改进教学方法, 为学生生动讲授民间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对其种类和作品进行形象而生动的讲解, 让学生通过临摹或者多媒体展示, 体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精神, 启发学生充分想象和创造, 亲自设计民间美术作品, 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思维与智慧。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注重将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模式弥补设计专业理论的深奥与枯燥, 使艺术教学为学生喜闻乐见, 真正用艺术的方式讲解艺术。例如, 教师可以挖掘中国美术和中国的传统哲学在思想上的共同之处, 将中国美术艺术中的精髓用抽象的思想、用感性的例子进行解读, 使学生茅塞顿开;还可以将民间美术中的年画、雕刻等, 与中国传统的春节、重阳节等民俗节日联系起来, 调动学生的兴趣, 增加对艺术设计的感悟, 提升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 实现高效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果。

3.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走出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实践课,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多观察、多体验, 从实际生活中, 体验民间美术的存在感, 从实际的观察中, 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此外, 民间美术往往会在一些节日中, 如春节、元宵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些民间美术与一些宗教相关联, 所以在庙会等场所经常出现。学校应鼓励学生在这些节日中, 不但要感受节日的幸福, 同时也要从这些节日中感受民间美术为节日所增添的色彩。

4. 艺术设计专业所在院校要进行特色办学

艺术设计专业所在的院校要从民间美术中得到借鉴和启示。一方面, 要办特色学校, 突出学校专业的特色和学科建设的优势。另一方面, 艺术设计专业学校要建立民间美术实习基地, 构建民间美术研究机构, 为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结合, 为艺术设计学校的发展进步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我国民间美术的形式多姿多彩、内容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持久。民间美术中的木刻、年画、服饰、建筑风格等, 都独树一帜, 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 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枝独秀。将我们民族的美术艺术应用在艺术设计教学中, 能增加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 突出艺术设计教学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对传统的美术元素进行现代加工和改良, 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多元的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的视觉和想象思维, 增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冯蓓蓓.探析河南省民间美术资源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3) .

美术教学的艺术 篇10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大自然之美;陶冶;塑造美

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中一门必修艺术文化课,是学校实践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立足于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如何利用美术的教学来引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兴趣、需要、情感,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启迪学生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是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搞好美术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魅力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美术教学具有其学科特有的魅力。如果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课堂教学形式和方式迎合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且使学生能从中领悟美术的特殊价值,很自然地学生便产生了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通过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德国古典学家康德说“鉴赏是关联着想象力的自由的合规律性的对于对象的判定能力。”意思是说对于美的欣赏,离不开自由的合规律性的想象。欣赏课上要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高认识。丰富、生动、新异的想象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激起他们想象的热情,提高了艺术欣赏力,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培养创造力打下基础。

绘画、雕塑、工艺品制作课,是学生直接展示美的方式,绘画课上,学生就是“画家”鼓励他们去尝试,去创作。让画笔随心所欲,在没有负担情况下,白纸变成动人的画面,课堂也就变成了艺术的殿堂。当学生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品尝着胜利的果实时,老师应给予欣赏的目光、美好而亲切的评价语言。我想,这时学生的心理与古人捕到“大羊”的心理没什么两样,这种无比的喜悦,满足与欣慰也就是我们所学的“美”的涵义,即一种完全放松状态下的心灵上的感悟,有了这种美的感受学生自然就有了学习绘画的浓厚兴趣。绘画课如此,雕塑,工艺制作课亦然。

二、重视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

陶冶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教育方法。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止限于课堂之上,而应该通过课外活动,把这种美术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去,让它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艺术美,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客观存在,而艺术形象则是艺术家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对社会生活进行提炼、加工、改造的产物,它本身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实际上是与客观存在息息相关的,而陶冶的方法,则是借助外界环境影响学生的方法。其特点是潜移默化,是在无“声”无“形”中感染学生,使他们感受到什么,从而“移”入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中。美术课上,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中,使之受感染和熏陶,培养崇高理想,完善人格和美好品德。重视课外活动,为美的陶冶创造空间,创造机会。

三、利用大自然之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形象,自然界的美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自然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诸如炎炎烈日的勃勃生气,皑皑白雪的纯洁无瑕;“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境界,蕴含着广泛的美,能使人在欣赏这种美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享受,能使人进入一种愉快的境界中,能给人一种激励,也能引发人去深思,去感悟……从绘画上来说,讲求的是意境,而意境是行万里路而得。当你踏破铁鞋、搜尽奇峰、加深领略了大自然之后,方能境从意生,这个意中之境决非臆造之境,它不是异想天开,不是凭空捏造,它是想象之境,理想之境,渴望之境,是发自心田之境,迁想妙得之境。

四、强化自身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搞好美术教学不只是考虑以上几方面因素,从自身来说,还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做学生效仿的楷模,信赖和尊敬的引导者。

(一)思想观念及知识系统

现代社会新科技,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思想,新观念,日新月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言传身教,春风化雨式地给学生以现代意识的熏陶。其次,作为美术教师要多方面汲取新知识。再者,美术教师也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品德修养

让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复杂的社会,人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对美术教师有其特殊的看法,更善于从美的角度去评品和效防。因此,我们凡事应该克制自己,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以优秀的品质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三)气质品味

“为人师表”当是教师的又一称谓,当然“师表”不单指外形而言,教师以才、德教化学生。我们绝不可低估他们对教师形象美的心理需求和评判能力。虽然人的身材相貌无法改变,只是我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那就应该用他人无法企及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气质更有品位些。

美术艺术专业 篇11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瓶颈分析

(一) 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校都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但是有些学校却不能达标, 即课程设置不具备科学合理性, 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也达不到预期标准, 无法满足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 有些高校虽然安排了相关的实践课程, 但是实践时间较短, 也不能落到实处。这样一来, 学生就无法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 他们就会面临诸多困难, 最后不得不放弃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 如果缺乏明确的教学定位, 不仅会阻碍高校的稳步发展, 还会对国家的教育资源造成浪费。

(二) 高校盲目扩招

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高考扩招成了一大趋势。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艺术设计人才也一样。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可知, 近20年来, 我国某美术高校的招生人数一直在不断扩大, 已增加了将近30倍。高校扩招会促使艺术设计毕业生的数量大幅增长, 为社会提供了更多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但倘若高校不结合社会供需的实际情况进行盲目扩招, 就会导致大量问题的出现。比如, 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某高校进行了扩招, 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备, 该高校的教学质量出现了严重下降, 学生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

(三) 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 现代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是阻碍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取得进展的因素。现行教学大纲中的套话较多,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缺乏现实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仅仅是烂熟于心的纸上谈兵。另外, 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以及实践机会也十分有限。究其原因, 在于我国当前的高校美术及艺术设计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即教学内容空泛、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手段落后以及课程安排不合理。另外, 在许多高校, 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大多只注重学生的技巧培训, 而不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致力于做学问, 不及时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革新, 过度追逐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就会面临诸多问题, 遇到教学瓶颈。

二、发展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相关措施

(一) 课程设置要连贯

在设置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 教师应将课程的连贯性放在突出位置, 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 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时, 要加强其理论、专业、设计以及造型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学校还要及时把握市场最新动态, 将教学与市场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或者通过定期举办相关讲座, 举行画展、设计制作展或摄影比赛等, 来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想象力以及表现力等, 同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 实现科技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协同发展, 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软件的相关应用原理, 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素质, 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同时, 学校要优化设置课程组合, 保证课程的连贯性, 节省教学成本,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 高校在开展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 要注意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世界流行时尚文化中, 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 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广阔知识面的综合型人才广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因此,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转变教学观念, 结合不同专业的基础教学和专业课程, 对学生的艺术潜质以及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品位得到大力提升, 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另外, 学校还需对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及专业课程安排,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并为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相信依靠这种方法,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美术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高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艺术要取得持久的进步和发展, 就必须要创新, 而创新需要我们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创新能力。对于高校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 创新性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的艺术元素进行想象和组合, 通过再创造所呈现出来的新的、合理的、完整的形象。对此, 在上专业写生等具体课程时, 教师应允许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功底之后, 适当地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挥想象, 并将其作为考察的一部分。具体的创新内容既可以是空间上的创新, 也可以是构图上的创新。此外, 教师要合理把控学生的想象, 避免他们走弯路或不切实际的创作, 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及时予以肯定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提高其创新的水平。

(四) 完善教学内容

美术院校需结合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宽, 即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点, 提供给学生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通过学习其他课程或办讲座, 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就会得到深化, 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便会随之得到提升。另外, 教学内容的设置需具有针对性, 即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索, 变之前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技巧、技法只是帮助学生完成绘画或设计的工具, 艺术设计学习的真正核心应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综合型艺术人才。最后,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结合自身实际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艺术观。

三、结语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目前正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通过对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 一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仍旧大量存在。因此, 我们需从实际情况出发, 对制约高校美术及艺术设计教学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并采取措施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着手, 对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最终推动高校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怡娜, 李红来.反思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模式[J].统计与管理, 2014 (6) .

[2]张莉君.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与改革建议[J].黑河学刊, 2014 (4) .

[3]商树春.对高校美术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净月学刊, 2014 (2) .

[4]谢朝玲.浅谈高校美术教育改革[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3) .

[5]何奎.论民间美术进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 2011 (1) .

[6]赵文生, 马云飞.高校美术教育的精神本质和文化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3) .

[7]夏阳.论高校美术教育[J].上海艺术家, 2007 (1) .

上一篇:发展林下经济下一篇:减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