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美术教学设计(精选9篇)
西方现代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篇1
艺术以欧洲最为突出。它曾经产生了一批杰出的雕塑家和优秀作品。作为欧洲近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可以三位法国雕塑家,即乌东、吕德、罗丹的《伏尔泰坐像》、《马赛曲》、《加莱义民》为例。它们分别代表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大艺术流派。现代雕塑可以法籍罗马尼亚裔雕塑家布朗库西的《波嘉尼小姐》、法籍俄裔雕塑家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美国雕塑家里维拉的《无限大》为例,它们从不同方面生动地展示了现代雕塑艺术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法国近代肖像雕塑家乌东的《伏尔泰坐像》,是为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创作的全身像。当时伏尔泰已是84岁高龄,且刚结束了长期被放逐国外的流浪生活不久。所以,雕像自然地流露出伏尔泰明显的老态和瘦弱的身躯。但是,通过他神采奕奕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的目光,人们仍能感觉到这位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屈的斗士的聪明才智。他身穿的古罗马式的长袍,既自然地掩盖了老年人形体上的缺陷,又使雕像具有雄浑、庄严的风格。他头上的一条象征不朽的束发带,加强了这位杰出思想家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
法国近代的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是为巴黎大凯旋门创作的浮雕。它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征》,表现1792的法国人民在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整个作品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象征法兰西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女神,她右手执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左手高举,大声疾呼号召人们奋起保卫祖国。她像疾风一般腾空向前的姿态,具有锐不可挡的气势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下层是奔赴疆场的战士的行列。其中最突出的是卷发蓄须、高举战盔的老战士和他身旁的无所畏惧的少年战士的形象。他们是男女老少万众一心的法国人民的象征。整个浮雕的构图复杂而严谨,依靠人物的彼此交错遮掩造成了一种千军万马的宏大气势。它成功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它成为歌颂法国人民为祖国自由而战的英雄纪念碑,在世界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
法国近代最杰出的雕塑家罗丹的《加莱义民》,是一座表现爱国主义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纪念碑。它取材于十四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的六位市民为挽救全城人的生命勇于牺牲的历史事件。罗丹打破了传统的纪念碑雕刻常以单独的一座人像和运用象征的手法的框框,采用了以写实的手法着重表现六位义民即将英勇赴难时的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整个雕塑没有固定的正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以深入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为其重要特色,树立了近代纪念碑雕刻的范例。
布朗库西的肖像雕塑《波嘉尼小姐》是西方现代主义雕塑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它的特点是形体的高度的单纯化,即形体的塑造只要能表现出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即可,不必再考虑其他的细节。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雕塑艺术的传统观念。所以,西方美术家称布朗库西为“西方现代雕塑之父”。
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也是一件典型的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雕刻。它被安置在苏格兰的丘陵地带的一个山坡上。作者不仅运用现代主义美术常用的夸张、变形的手法,而且从原始艺术中吸取灵感,把原始艺术的稚拙的风格与现代单纯的风格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而又神秘的气息。
扎特金的《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城市纪念碑。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为重建被德国法西斯严重破坏的城市,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场战争的灾难而兴建的一座城市纪念碑。作者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强烈仇恨,大胆地运用了立体主义美术的手法,对形体作了夸张而又富有表现力的处理,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形式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此乃针对非人性的禽兽行为所作的、充满憎恨的呼喊”,从而形成一种震撼人心,使人久久难忘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对形式感的追求与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情感有机的统一,成为西方现代主义雕塑中鲜明的政治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杰作。
里维拉的雕刻《无限大》是安置在美国纽约市国立美国现代科学技术博物馆前面广场上的一座引人注目的城市雕刻。作者利用现代流行的不锈钢材创造了一个似乎无始无终、一直处在运动状态的曲线形。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在阳光照射下,不锈钢材的不同的曲面会反射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它与不断变幻着的曲线形态给人以种.种奇妙的感觉。由此可见,像《无限大》这样的抽象雕刻,虽不表现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但通过它的有意味的形式,仍能给人以一种美感,并使人感到艺术创造是无止境的。从西方传统的写实的雕塑演变到现代的各种形式的雕塑,无疑是雕塑艺术的重大发展。它生动地展示了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复习思考题:
1.罗丹的《加莱义民》的思想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2.西方现代雕刻的发展趋势。
西方现代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篇2
一、实践式教学法的意义
实践式教学法是指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 通过作业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等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贯彻教学要求, 实施教学改革。这种实践式教学法改变传统西方现代设计史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通过布置课上、课下设计作业、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讨论经, 典作品设计情景的再现, 学生与历史上的设计师的换位思考等方式, 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实践式教学法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现自主学习。在西方现代设计史的教学过程中, 传达教学要求, 讲授教学内容, 掌握教学节奏, 调动教学气氛等都由教师完成, 同时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完成各项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可适应当代教育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实践式教学法的类型
1. 作业式教学法
作业式教学法是以课上和课下设计作业训练为中心, 通过作业题目的设定, 作业要求的规定, 作业过程的辅导, 作业效果的评定等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的目的。作业式教学法可分为课上快题设计训练作业、课后长期作业和结合其它课程作业几种形式, 课上快题设计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专题式的讲解, 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布置设计作业, 时间在二十到三十分钟,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这种方法既可以快速的消化知识还能将理论知识快速结合到设计实践中去。例如在课堂教授包豪斯设计风格完毕后, 向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布置包豪斯设计风格的产品设计你, 向环艺专业的学生布置包豪斯风格的家具设计, 总之作业类型要依据不同的专业而定, 课堂的短期作业训练要让学生用简单快捷的工具去完成, 彩色铅笔是做好的选择;课后长期作业可由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也可由学生单独完成, 长期作业可选择某一专题做深入性研究, 其过程甚至可以贯穿设计史学习的整个过程, 课下教师对进程随时进行指导。例如环艺专业的学生要完成波普风格家具设计的长期作业, 首先结合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去收集波普风格设计的资料, 然后小组成员出多个方案进行讨论并进行修改, 最终选择一到两个既有创意又有风格性的方案完成;将西方现代设计史作业同其它课程相结合, 首先需要西方现代设计史教师同其它课程任课教师有良好的沟通, 或者设计史教师同时又是其它设计课程的任课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设计史作业训练同其它课程相结合哪?比如在产品专业开设灯具设计课程时, 指导学生参考西方现代设计史中的包豪斯风格、装饰风格和后现代主义风格等, 在视觉传达专业开设书籍装帧课程时, 指导学生完成一幅具有莫里斯风格或是具有穆卡风格的插画, 在环艺专业开设装饰绘画时, 要求学生完成一幅具有克里姆特风格或是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风格的装饰设计作业。这种方法即可将设计史中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又丰富了其它设计课程的教学。
2. 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 而西方现代设计史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法更突出对学生设计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法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还包括更为丰富的互动方式, 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所涉及的知识中去。还可在授课过程中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比如就贝聿铭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水晶金字塔来谈一下如何协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讨论、思考、总结, 最后让每组的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 也可就传统服饰服从现代还是现代适应传统这样的命题将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辩论 (可提前将命题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收集资料) , 在辩论中学生可各抒己见, 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学的目的。另外, 在课堂教学完成短期作业后, 针对优秀的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然后其他同学针对这一设计谈自己的想法并给出意见, 最后由教师给出评价。
3. 情境式教学法
历史中经典设计作品设计情境再现, 这种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一段历史, 通过与历史上的设计师换位思考的方式, 了解这段历史及历史上的设计风格,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授安东尼·高蒂的建筑作品时, 首先向学生介绍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发展和西班牙的历史背景以及高蒂的个人经历、工作态度, 分析高蒂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 然后指导学生以高蒂的视角去分析其设计作品。
三、实践式教学法的评价与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应该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在传统教学中“评”往往只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 而与教和学无任何联系, 西方现代设计史实践式教学法的评价必须与教和学联系在一起。任何课程的教学改革都会受政策法规、教学条件、教师、学生、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制约, 所以任何课程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会产生许多问题。民办高校西方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方法的变革也受到政策不完善, 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学生精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对西方现代设计史实践式教学法的评价标准应是培养实践创造性人才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准则, 不是以传统的闭卷考试成绩来检验教学成果。另外, 还可以设计教学改革评价指标的问卷, 采用追踪调查、对比研究等方法, 对教学成果做出评价并不断总结经验, 根据反馈信息, 如学生对作业难度、强度的反馈, 学生对课堂互动方式灵活性的反馈等, 及时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调整, 在保证完成教学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的同时, 坚持不懈的探索以培养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光.试论服装史的作业教学法——艺术设计专业史论课程教学改革微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10) .
西方现代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环境艺术;设计;影响
格罗皮乌斯是著名现代设计学校包豪斯的创始人,他曾经说过应该讲技术和艺术相结合,实现艺术和科学的相互统一,应该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环境艺术空间组织的原则应该根据色彩的构成和形状的设计原则来开展。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风格特征,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保证。
一、情感色彩的传递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由客观对象的摹写转向内心情感的表达,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较多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都能够对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视觉感受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主要要求之一,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色彩能够对广大人民群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能给人的心灵形成强烈的触动。通常情况下,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色彩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导向的作用,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色彩都能够表现场所精神、文化理念,并且能够实现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结合,在特殊场所中的色彩都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拼接与概括作品结构
立体派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重要流派之一,立体派画家会从不同角度将描写对象概括为不同形式的几何形态,并且将几何形态加以分解、重构。塞尚被称为现代主义绘画之父,他在绘画的过程中追求作品本身的结构语言,并且将绘画造型进行概括化和块面化,为画面效果的立体化提供保证。塞尚的绘画风格深深地影响着立体派画家,立体派画家把绘画对象分割为多个不同的面,并且从几何化绘画对象的不同角度表现绘画对象,就形成了立体派绘画作品,抽象来看立体派绘画作品,就像是在平面上放了不同组合方式的碎片。
立体主义的立体化是具有一定理性的具体化,立体主义画家绘画的过程是追求纯粹主义的过程,立体主义绘画对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绘画过程当中并没有运用传统的统一、协调原则,而是大量使用“拼接原则”,这也是立体主义画家表达自己设计理念的重要方式。霍莱茵是最早使用概括拼接手法的设计师之一,他设计的奥地利旅行社办公室将不同元素、不同风格的构筑物相互组合、叠加在同一个空间当中,使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物体发生相互碰撞,产生了奇特的美的感受。不同背景和不同的文化符号相互组合就形成了复杂的拼接集群,让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为环境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的设计是体现拼贴效果的表现设计作品之一,在该作品当中,设计师将不同文化背景的古罗马斗兽场空间、古埃及神庙檐口以及其他不同风格的元素相互拼合在一起,并且在建筑的内外空间中都会有所体现。
在现代生活当中,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也经常使用拼接手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设计卢佛尔宫的增加工程时就使用了拼接手法,在古典的卢佛尔宫当中增建了一座玻璃和金属材料共同构件的大金字塔,这两种造型不同、结构不同、风格不同、材料不同、色彩不同的构筑物相互结合,但是形成了较好的拼接效果,给人们产生了较大的视觉冲击,这种设计手法的成功运用致使现代很多建造师仍然青睐这种设计手法。
三、变异的形体符号
超现实注意起源于达达主义,最早流行于法国,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对人们的视觉艺术审美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超现实主义流派认为理性控制现实不是绝对真实的,绝对真实的只有现实和梦幻的相互结合。达利和马格里是在超现实主义运动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中出奇地一致表现出了奇特和怪异两种元素。达利在自己的作品当中通过各种光怪离奇的幻觉表现出夸张、变形、肢解以及错位的形象,这些都是潜意识本能冲动以及欲望压抑和折磨的表现。达利在表现写实作品当中,是通过将不同风格的物品组合到一起,进而来记录自己的主观奇想,在自己的作品中将真实的日常场景表现出来,但是并没有使用变形歪曲的手法,事件和细节的组合能够产生神秘怪诞的效果。
现代生活当中的很多西方设计师都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体现出复杂、激变、反秩序以及不匀称的效果。母亲住宅的设计师——文丘在表现该建筑的建筑造型和建筑内部空间时就体现了强烈的变异性,虽然该建筑的建筑空间较小,但是设计师采取了专业措施进行了反常处理,给予了人们较为丰富的空间感受。
著名建造师贝聿铭就是较为正统的现代主义传承者,他在设计华盛顿美术馆的东部内部环境时,使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出变异和不确定的效果,该空间是具有多边性的三角形空间,具有较为复杂的透视效果,在上部安装了色彩鲜艳强烈的活动雕塑,建筑结构也具有运动和不安定的状态,这就为后期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了创意源泉。
四、构成主义运动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构成主义运动在1917年左右的俄国兴起,它的发起者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的一小批知识分子,持续了大概5年的时间,这场运动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斯特林、罗钦科以及维斯宁等著名人物都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构成主义的形式受到立体派拼装和浮雕技法的影响,并通过使用传统雕塑的加减法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结构重复法,还借鉴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运用了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这些流派的影响就决定了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构成方式。
构成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将艺术家改造成设计师,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设计师概念,所以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活法,称之为生产艺术。塔特林是俄国著名的革命建筑家、艺术家和设计家,1920年,斯特林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了革命的设计探索,并且将第三国际塔的方案设计成型。维斯宁在1923年开始进行构成主义的研究工作,并且带动周围的相关人员开展工作,逐渐在他的周围构成了一个“构成主义者”集体,该集体规模在当时是俄国最大的构成主义者集体,该集体内部的人员坚持自己的反艺术立场,故意避开油画、颜料以及画布等传统的艺术材料。
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在欧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于1922年在德国举办了国际构成主义和达达主义大会,俄国构成主义大师李西斯基和风格派的组织者杜斯伯格都参与了这次大会,他们在会中都提出了自己深刻的看法,对构成主义的观念内涵产生了巨大影响。俄国文化部还在柏林举办了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展,这次展览加深了与会各方的构成主义认识,包豪斯校长格罗培斯决定对学院的教学方向进行改革,这成为此次会议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个方面。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这是自学院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政策性调整,该政策性调整将学院的教学方向转为科学的、理性的方向,在此次改革当中,校长决定聘用康定斯基以及莫霍里·纳吉担任教员,这是实现此次改革目的的重要举措。
五、风格派运动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风格派在1917年的荷兰形成,它在形成时没有自己鲜明的主题,也不具备自己独特、完整的组织结构,只是将荷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组织到一起,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是风格派的核心人物,当时出版的《风格》杂志则是维系该组织的线索,风格派也因此得名。纯粹的抽象是风格派的主张,在外形上主要是以几何形态的形式表现,中性色和原色则是风格派主要的使用颜色,由于荷兰在一战期间属于中立国,荷兰的政治文化并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荷兰的某些艺术家受到了野兽派、立体派以及未来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的影响,展开了一些列较为前卫的艺术探索互动,并且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就,最终形成了风格派运动。
20世纪20年代前后形成了较多的国际现代主义运动,风格派对这些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风格派运动是当时世界重要环境设计活动的组成部分。
杜斯伯格在上世纪20年代认为可以把风格派的原则推广到当时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当中,并且将其扩大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格。杜斯伯格在20年代末期开始主张“少风格”,他希望能够通过寻找更加简单、更加国家化以及更加容易推广的术语来建立一种更加广泛的国家主义风格。这一思想和立场对包豪斯教员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包豪斯学院对风格派的支持极大地扩大了风格派在当时的影响,此外当时德国和俄国的部分较为前卫的艺术家也在开展类似的艺术和设计探索。从这一方面来看,上世纪20年代风格派对现代环境设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对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在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当中体现自己独特的造型和审美观念。当今社会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获得了一定的繁荣,而且现在的技术和工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先进的水准,环境艺术设计师是创造环境美的主要人员,设计师应该采取措施撇开设计工作的表面现象,着重研究综合艺术的形态、色彩以及空间等表现语言,积极采取措施寻找符合现在时代发展的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为良好空间的创造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周慧春.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2011,05:114-115.
[2]李晓暕.浅析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才智,2011,36:155.
[3]滕宏伟.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4,07:259.
[4]刘军.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现代性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99-102.
[5]陈茜.西方现代美术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05:134-137.
[6]张卉.论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宗教化”倾向[J].齐鲁艺苑,2001,03:4-8.
作者简介: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教案 篇4
2014—2015第一学期
特 色 教 案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的设计思路
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 黄晓东
本节课知识相对来说是较为晦涩难懂,教师一定要在观念上启发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探究知识。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目标是: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多元化的艺术流派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逐渐掌握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初步学习运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体验和品评、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初步学习运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体验和品评、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一、钻研教材,制定教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讲授、图片展示、设疑、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尽量为课堂创设出轻松,愉悦,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提高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二、注重学法,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法相当重要,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提示,解惑和启发,在整个教学中应该是让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去学习。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展示图片,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练习环节,我也是提出要求,最后由学生自己悟出。
在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都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从整体上感知,并得出答案。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便指日可待。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有一句话想与大家共勉:不要以蜡烛自慰,以为只有燃烧了自己,才能照亮别人;不要以老黄牛自居,到头来累得“羸病卧残阳”;我们应该做生命中的智者,让我们在艺术的教学中轻松和愉悦。真诚的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陪伴学生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的教学设计
【课题】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是标新立异、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它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画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鉴赏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西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巨大发展变化,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多元化的艺术流派。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逐渐掌握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运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体验和品评、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阅读分析、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多媒体手段来配合教学,此辅助手段的优势在于:
同步性:可以在需要画面内容时随时切入。
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意图随意编排设计自己需要的课件,课件在播放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切换或重放。
丰富性:图片、资料来源广泛。
审美性:所呈现给学生的课件都是经过教师加工设计的,会呈现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给学生以视觉美感。
【教学准备】教材、讲义、图片和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多媒体展示:西方传统绘画、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作品让学生谈第一眼感受或印象。传统绘画学生会用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等词形容,而现代主义绘画,学生的直接感受是:很怪、很酷、很难懂。
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我们往往习惯用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些词来形容一些艺术佳作,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其中包括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时,却再也不能用这些标准去衡量了:这些怪异、荒诞的画面,这些支离破碎的形象,这些杂乱或简单的线条,这些激烈或火爆的色彩,这些报刊杂志的拼贴,这些现成照片的组合,让人似是而非,似梦非梦,似懂非懂,这些作品还算不算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怎样来欣赏这些作品,这正是本课要与同学 们一起讨论的内容:标新立异、流派纷呈的,<<西方现代主义美术>>(2)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简介: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绘画中的某些流派的统称。当时的西方美术领域可谓流派众多,个性鲜明,思想性和理论性在绘画中更加突出,形势技法和美术各门类相融合,呈现出复杂而又光怪陆离的现象。但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努力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写实美术传统,强调美术家的主观精神和艺术方面的种种探索。
问题:1.说说你知道哪些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流派?
2.知道哪些著名画家? 3.他们的作品你是否有所了解?
浏览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各流派作品。色彩的抒情——野兽主义绘画 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
心灵之火的闪烁——表现主义绘画 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绘画 达达主义
梦幻的世界——超现实主义
美国的欧洲梦——抽象表现主义(又称“纽约画派”)万花筒:流派纷呈新气象——波普及其之后的绘画(3)西方艺术走向现代的动力源: 1、摄影的发明
这可以视为西方艺术转变的内部原因。因为摄影的发明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传统艺术古典—写实艺术的根基,从而使美术产生了自我意识;
2、现代大工业的发展
这是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的外部原因。因为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的分工和对自我的重视,它孕育了整个社会的个人主义和创新意识;
3、宗教的衰落
宗教情感在西方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现代大工业的社会中人的情感日益现实化,由此造成人的现实理想与终极理想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艺术中就是其物质性的加强和精神性的失落;
4、哲学的影响
从19世纪末开始,许多西方哲学家都极力提倡个人意识和精神的重要价值,反对以 往的工具理性思想,使人们从深层上看到了社会转型的必然。(4)各类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教师进行适当归纳——艺术分三类:具象、意象、抽象。
由学生得出结论: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以意象和抽象作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问题:与传统具象绘画相比较,同学们更习惯或容易接受哪一类作品,用一、二句话说明一下理由。
(5)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画家
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毕加索(Pabol Picasso,1881-1973)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6)、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麽?
1、哲学化
哲学化——这表明西方现代艺术与现实不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表现出艺术自身的独立; 2、理论化
哲学化与理论化不是一个概念,尽管它们之间有联系。注重理论表明现代艺术的出现和现代艺术家的努力不是偶然和盲目的,而是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的集体趋向; 3、形式主义
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 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 4、创新意识
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
(7)、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发出了“艺术死亡”的惊呼,艺术也因此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亦称为“流行艺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以英国伦敦和美国的纽约为中心出现的一个艺术运动。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课堂总结】:
我们初步欣赏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了解到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评价的标准,学习了用视觉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这还刚刚是开始,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确实有消极、荒诞和艺术趣味不健康的东西。还要进一步学会鉴别和欣赏,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真正地感受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魅力。
【课后作业】:
文字作业:你喜欢那一派画家的作品?为什么?(字数不限)下次上课时交。【教学反思】: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和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都表示看不懂,不理解。现代美术都已经产生一百多年了,我们还是无法欣赏,这值得我们去反思。西方艺术的发展是在朝向误区还是我们的艺术教育落后了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个人观点是应该解放思想,大胆想象,敢于创新。要进一步学会鉴别和欣赏,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真正地感受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魅力。
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正确理解西方现代美术的现状,能够以学习的态度去思考现代美术的多元化趋势的形成的必然性。
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教学设计 篇5
石家庄市栾城区柳林屯乡中学中学 田慧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九年级历史下册内容,教材内容主要有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教材较全面介绍了战后五十多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可以包括: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主要原因”可以包括: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日本和欧洲经过50~60年代的经济恢复,到70年代后期,已完全医治好战争创伤,实现了被称为“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这种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这些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及技术基础、美国的大力扶植和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欧洲各国注意联合使市场走向统一等多种原因促成的,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回味,值得我们深思,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借鉴作用。本课主要介绍了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二)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主要是通过大量反应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的特点的材料,结合课本提供的相关文字,在自主思考基础上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美国、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上,我重点突出学法指导和合作性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讨论,师生配合来突破难点。学生通过预习和老师的引导应该能达到准确理解这些材料的目的,由于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丰富、详实、有趣,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较浓厚兴趣的。
(三)设计思想
采用多媒体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合作探究问题的精神。具体的实施为: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基础上,精心选择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在教师帮助下,学生交流合作得出结论,然后在师生合作下探究出最终结论。如果时间或学生学习情况允许适当提高认识。采用课堂讨论,生生合作,师生交流;研究性学习: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估计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战后的繁荣”“危机和经济调整”以及“新经济的出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原因。
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通过列表和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2).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原因。本节课的难点是: 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原因和意义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你了解的美国历史是什么样子?(自由发言)(通过对美国近现代历史的回顾使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提高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探究热情)
(1)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2)建立了三权分立制的先进的政治体制(3)积极参与和领导了科技革命等等
我们今天共同研讨二战后的美国是什么样子。
1、探究“个性”
(通过材料,使学生自觉探究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半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一、“超级大国”美国
阅读材料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
材料一:1945年,美国占有西方世界工业产量的一半以上和出口贸易的1/3,黄金储备则达到了西方世界黄金储备的3/4。1945年-1969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
材料二:课本73页:“”战后,美国政府——支柱“和“第一个小资料” 材料三: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1955年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4年
美国
36.27%
33.73%
31.27%
30.21%
24.36% 欧共体
17.54%
17.53%
18.68%
19.32%
20.12%
(师生互动,学生结组讨论,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小结)根据以上材料,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可概括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科技密集型产业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3)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仍然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
(学生结组继续讨论,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小结)根据特点,阅读课本,探究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 有利的国际机遇:参加战争较晚,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破坏,利用二战大发战争财; ② 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③ 军事的冒险使美国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加上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减慢。④ 有效的调整政策 当堂巩固练习
1、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其原因不包含(B)A.有丰富的黄金储备 B.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C.战时的资本积累 D.控制了世界贸易
2.二战后初期,当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还是一片废墟的时候,美国1945~196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却翻了一番还多,原因是由于(A)
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生产技术 ②美国政府的有效的财政政策 ③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营造有利环境 ④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我们了解了战后美国,再去关注同时期的欧洲和日本
二、走向联合的欧洲
二战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指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面积360万平方千米,人口3.6亿;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我们叫做西欧。
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当时,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经济援助;2.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发展了经济;3.西欧国家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上达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字来说明。
[投影显示]
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 1870~1913年 2.6% 1913~1950年 1.9% 1950~1970年 4.9%
近代的西欧一直是世界的主导,但是由于战争西欧国家丧失了这种主导地位,为了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和促进经济发展,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
通过材料分析: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的原因(师生互动)美国:是统一的国家,领土面积大,人口数量多,市场广阔;西欧:主权国家众多,国土面积小,人口少,造成市场狭小。(1)西欧国家的联合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教师讲述)二战后,西欧国家长期在美苏两极格局的夹缝中生存,在政治上依附于美国,严重的伤害了西欧人民的感情,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的依赖性降低,西欧国家力图建立独立自主的与美国平等的法律关系的要求日益强烈。
(2)西欧国家的联合是西欧人民的愿望和提高西欧政治地位的要求 阅读课本74页概括欧洲联合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读教材,自己得出结论交流)①促进了经济发展;②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当堂巩固练习:
1、欧共体成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主要影响是(B)
① 消除了内部矛盾②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② ③提高国际地位和作用 ④形成了新的侵略集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1965年三个共同体合并成立欧共体,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共同体的是(C)A.煤钢共同体B.经济共同体C.政治共同体D.原子能共同体 3.下列关于欧盟建立后影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欧盟的成立加快了欧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B.欧盟的成立降低了欧盟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C.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两极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D.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过了美国
三、谋求大国地位的日本 阅读以下材料,归纳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一: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材料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材料三: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872年政府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195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45亿美元,1960年就达到近85亿美元,1965年又上升到166.21亿美元,1970年跃升至近382亿美元。资本输出1970年累计达67.9亿美元。
(师生互动,学生结组讨论,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小结)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得出:
1、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清理了道路;
2、战后有利的国际形势为日本振兴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机遇;
3、长期重视教育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的强大动力
4、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注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5、积极扩大开放,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引起了各国人们的普遍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7月,日本、巴西、德国和印度“四国联盟”向第59届联大提交了框架决议案,要求增加6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4个非常任理事国。
请回答: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说明伴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正努力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四、课堂小结
西方现代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篇6
【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了两个问题:(一)在古丝绸之路上,欧、亚、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断进行友好往来,他们交换各地的不同物产,传播各民族的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回国后他口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传播中国与东方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叙述古代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中插图和地图的观察,形成识读图表的能力。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难点:世界各地区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马可·波罗人物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其人其事,进而总结马可·波罗──一个意大利人,在元朝生活了17年,由他口述的一部书曾风靡欧洲。他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教授新课
1、观察《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找出东西方的三条主要商路,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这些商路,东西方各国有哪些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2、和中国往来最多的是什么人?
3、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
4、阿拉伯人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他们不仅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注意吸收别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阿拉伯文化。
5、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创造的?为什么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6、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表示1-10这十个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有何作用?
7、我们想象出许多种方法表示数字,但都没有阿拉伯数字简单快捷。因此,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作用。
8、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中,阿拉伯人起了一个沟通和纽带的作用,但是西方人也有直接来到东方,来了解东方的文明与神秘,他就是马可·波罗。
9、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17年,是什么吸引他来的呢?
10、元朝国力强盛,便利的交通,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向往者。马可·波罗就是其中的一位。
11、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中有关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过程及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
12、根据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见闻,整理出的《马可·波罗行纪》可以说给整个欧洲带来了中国文明之光,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如何呢?
13、他的《马可·波罗行纪》向西方展示了迷人的东方文明,介绍了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富有,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好往来。
14、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那么,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呢?请同学们展开讨论。
15、那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国际交流的使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
五、本课小结】
日本设计精神与现代西方设计 篇7
1. 注重简约,朴素实用的精神。
日本盛行禅宗的思想观。禅宗追求的是朴素的审美趣味因此日本的设计具有简约朴素的精神。像日本知名品牌“无印良品”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它具有极简的包装,使用环保的白纸,朴素淡雅。像很多日本设计师都具有简约朴素实用的精神。例如:龟仓雄策,就是简约风格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简洁且大气,特别是他的海报设计对现代西方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尊重自然,注重向自然学习。
日本领土狭小,人口密度大,长期以来狭小拥挤的居住环境影响了日本设计精神。他们尊重自然,注重像自然学习。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长期处于多动不稳定的状态,而日本人因地制宜。根据大自然的环境,他们在房屋的结构采取了轻质的木质结构已达到在地质活跃的地质条件下生存。他们尊重自然,注重向自然学习,根据自然而创作,这正体现出了尊重自然像大自然学习的精神。
3. 注重内化本国文化元素的民族精神。
日本人是一个善于观察运用的国家,善于提炼和转化本国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例如日本传统的民族图案浮世绘,就常常被运用到海报、书籍插图等各类设计中。浮世绘是以几何图案为主,采用平面且强烈的装饰性及色彩塑造形体,它是对感受的真实捕捉,是对自然光与影的色彩的深入体会及描画。正是因为它的简约,淡雅,实用,唯美等性情被日本人所喜爱,从而也间接地映射出了日本的民族精神。
4.注重严谨的设计精神。
日本领土狭小,自然资源缺乏,为了在最小的资源下获得最大的回报,日本人形成了三思而后行的严谨精神。而日本设计精神也因此被这种严谨的态度所影响着。在每一幅设计中,无论是文字的直观性,还是线条的曲美性都必须精益求精。正如福田繁雄所说的:“设计中不能有多余。”日本人严谨的设计精神使日本设计成为了全世界的领先者。
5.日本对集体观念的重视。
日本之所以能在战后快速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刻苦耐劳,更重要的是日本重视集体观念。像日本的工业产品设计,当企业准备着手设计一款新的产品时,往往汇聚各个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的精英以集体的面貌去设计。因而日本的产品是很精致,细腻,符合大众标准的。
二.日本设计精神对现代西方设计的影响:
1.注重理性,简约。
日本通过积极的学习外国经验,再与自身文化的整合,使他们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设计精神,对西方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西方设计由复杂,繁复逐渐变得注重简约与理性。以德国的包豪斯为例不难看出,他的作品体现出了简约、少装饰。德国理性主义作品代表《红黄蓝的构成》,整幅设计仅仅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所构成,色彩单一,将理性与简约发挥到了极致。
2.注重向自然学习。
由于日本设计的好的作品往往都具有自然的味道,这使西方认识到了要认识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家具为例,像模仿蜂窝设计为主的高迪之家和米拉公寓的家具;卢浮宫旁一地铁站入口处,是以植物根茎进行的仿生设计等等。现代西方设计正是看到日本设计善于运用自然而受到了深深的影响,因而西方现代设计越来越与自然贴切。
3. 注重内化吸收文化元素。
现代西方设计深刻地受到了日本的浮世绘艺术的影响。日本设计的成功所蕴含的内化文化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精神之一,这种精神成为现代西方设计师必不可少的课程。例如:莫奈与梵高都曾模仿学习过浮世绘艺术而创作。梵高所绘的《唐基老爹》中有许多浮世绘的影子。还有很多前卫画家都从浮世绘中获得各种有意义的启迪,如马奈、莫奈、凡高、毕加索、马蒂斯等人。
4. 具有严谨的设计精神,注重细节。
严谨的日本设计精神给予了现代西方设计很大的帮助。在文章上要求行列精准,在字体上要求符合大小,在许多设计细节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就拿宜家家居来说,宜家在推出每一种系列的产品时都汇聚公司前列的精英,来讨论产品以达到各个细节都完美。
5. 注重团结合作精神。
日本高效率,高质量的设计产品是团结合作的良好体现,因而很多产业多处于领头羊的位置,这种团结合作的理念对现代西方设计的影响颇大。现代西方设计也注重团结合作精神,由团队提出方案并讨论,修改,最后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将方案具体落实到细节分工合作。这样就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也更容易控制。
摘要:日本设计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 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己经跻身世界设计大国。“日本制造”甚至作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成为一种文化标签。这些都得益于日本设计的精神。而日本设计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现代西方的设计。通过对日本设计精神与西方设计的精神的认识与了解, 进一步比较两者的区别与影响, 可以找到日本设计精神对现代西方设计影响的所在。
浅谈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设计 篇8
关键词:中国园林;西方园林;对比;传承发展
园林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文化的体现,其基本设计思想则是通过园林物质实体反映生活与自然之美,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本文通过最基础的设计原则来分析比较中西方园林艺术相互融合的表现形式,造园的发展,以利于更客观地促进园林艺术设计的发展。
中国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园林建筑艺术空间,一种以人对人欣赏形式的自然美育园林建筑技术与艺术人工美的特殊方式,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是自然美、建筑美以及其它人文美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园林文化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建筑文化观念的一个历史性飞跃,它使得建筑文化向着更高级、更纯粹的审美文化境界发展。
中国古代造园将对美的追求摆在首位,这也是古代造园的最大特点,它是诗人、画家另类的艺术创作,是诗与画的意境通过物质表达的再现,其对于园林意境的追求与对诗画意境的追求如出一辙。根据对园林史记载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园林的各种艺术形态表现形式都不可避免地遵循着发展、成熟、衰落的轨迹,园林的风格以及表现样式的形成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并成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余年的历史演化才逐步完善,从最初的苑囿发展成人工山水园林,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精华,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门类一起发展壮大。
西方园林
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巴比伦这四个国家为西方古代造园史主要发展时期。其中,实用性是该时期造园设计的首要考虑原则,只有极少数的建造目的是以享乐观赏为主。逻辑性、尺度感是西方古代造园设计原则的基本特征,在当时,设计师大多采用一目了然、具有规律几何对称图形的建造形式。
西方园林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对其影响深远的多个时期。由于教会多为中世纪欧洲的最高统治力量,受教会禁欲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造园的发展几乎是停滞不前的,只是照搬了之前造园设计师的经验。就造园发展史而言,主要有前期以意大利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修道院庭园和后期主要分布在英法的城堡庭园,当时造园的目的仍以使用方面为主要设计初衷,我们可以看做建筑物在室外实现的功能方面的延续,仍以没有任何设计进步的简单规则的表现形式来设计园林的。文艺复兴时期因有着极为自由的创作环境与创作条件成为西方造园史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造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之后的巴洛克设计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其设计风格摒弃了和谐安培的思想观念,与人文主义的明快均衡之美截然相反,巴洛克风格为了揭示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其以漩涡和动态的S形、曲线形或波浪形在造园上表现平面布局,位于罗马东南的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君主专制政体鼎盛的条件下产生了法国古典主义,唯理论是其设计理论基础。认为美好的事物应当是简单明了合乎比例的,在造园中感性的多样化应让位于理性的明晰性和确定性,并直接的表现于法国古典规则式园林设计之中。
从美国的造园及其浪漫主义思想、社会纲领到拉维莱特公园和解构主义来看,西方园林艺术设计体系在之后的发展仍是巨大的。而从造园自身發展来看,它一直是在代表理性、现实的设计原则与感性、浪漫的设计原则,这两者在造园创作的矛盾对立冲突中发展起来。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西方造园的风景式建造风格蕴含着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它是随着社会的更替而不断发展的。中国园林的引入只能说是对这一过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理论的完备性、多样性更强,更有充分发展的余地。但我们必须看到,规则式园林并不能作为整个西方造园的唯一代表,其充其量也仅仅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代表。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比较
西方园林在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是以当时埃及、希腊、罗马等规则式园林为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列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等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为其代表性作品。中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便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的大型皇家园林或是小型私家园林为主,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等都是古典园林中的代表性作品。
从文化背景、哲学、美学思想上,通过总结前人经验来分析理论、指导实践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强调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为园林设计的建造形状,而这种美学思想一直影响了欧洲几千年之久,使得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就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
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使得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有所不同。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色彩。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著作十分广博,对于造园起了诸多指导作用。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浪漫便宜的风度与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以自然山水风光为建园的参照模板,但不应搬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园林设计者的主观感受,取其精华。
由于中西方文化根源、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使得审美观点、设计理念也大相径庭,导致中西方园林在各个方面都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理性逻辑是西方人所擅长思维方式,习惯用分析的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这种思维方法所形成的社会形态影响了人们对审美的习惯和观念的认识。西方因理性美观念的支配使造园遵循了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广泛应用。西方园林以表现主次分明、突显核心的规则性使人感到清晰的秩序感,显示出一种规则性和必然性,各部分关系明确,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中国园林造景的素材、原形、源泉、灵感等则都是到大自然中去发掘,人更偏向于感性。中国园林设计讲究道法自然,认为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也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没有规律性可言。中西相比,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随机性。
中西方在造园艺术上所追求的侧重点不同,主要是基于中西方对自然美的审美态度不同。形式美是西方造园所追求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就从数的角度提出黄金率并来探求和谐;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中国造园重视意境美的表现形式,中国造园注重景和情,景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能否触动人的感情是衡量景好坏与否的标准,其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无论是中国或西方,一个好的园林,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重点不同,西方园林多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未来园林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确实有着令人感叹的动人魅力与诗情造诣。时代的发展促使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式园林中带有纯粹古典形式的园林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它的一些民族文化思想传承等精华却保留了下来。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形成所追求的,中国园林对空间的利用等问题颇为重视,现代意义上具有象征性、模糊性和抽象意义的空间意象概念,早就出现在我国传统园林的营造过程中。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对于美的追求亦越来越强烈,园林设计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世界各地文化的融合使園林艺术设计思潮和风格也在发生不断的发展变化,在园林景观的运用中,从建筑风格雕塑、地面石砖铺设、植物植被配景、喷泉以及有水景的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的视觉冲击。在园林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不仅具有感性的艺术眼光,更要具备科学理性的观察方法,通过研究自然与环境,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指导园林建设。中国园林发展要有开阔的眼界以及对现代园林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才能更好的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中展现出最出色的民族文化,才能立足本土积极探索创造出富有地域景观文化特征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3]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版.
[4]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现代西方政治思潮 答案 篇9
2、自由:自由行动是指个人在社会层面上自愿的不受强制的行动,也就是个人不受威胁或者其他形式的强制,出于自愿选择而做出的行动。
3、权利:权利是一个政治、法律术语,通常是个人宣称对其对象所拥有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置的地位或能力。
4、平等:自由主义中的平等原则指人与人关系上的同等对待,不允许在身份、资格认定和性别等方面的歧视。西方社会文艺复兴以来的最大进步便是对人的平等权利的认同和追求从中世纪的等级制身份社会向市民社会的转变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平等的发展。
5、政治思潮:政治思潮是一种观念形态,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政治倾向和较为广泛影响的重大政治思想潮流。它具有理论导向的作用,它对某一时代的普遍政治观念或政治学说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地带动作用。它作为一种社会层面的宏观的动态的思想倾向,蕴含着某种价值取向的和方法论的意义。
6、正义:正义就是让每个人得其所应得。它意味着同等地对待同类对象,区别对待不同的对象。这一规则本身并不包含一切人平等的前提,而只是一种形式的规则。在成立之初,并不与社会平等相关,只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才逐渐在其基本含义中加进了结果平等,也就是社会正义的内容。
7、法治:法治其全称是法律的统治。在实行法治的国家,其最高权威不是某些随心所欲发号施令的个人或集团,而是按照人民的意愿建立起来,由独立的司法机构执行,并以分权方式维护的整套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方式,可以把法治国看作是按法律原则建立起的国家。
8、民主:民主就是指多数人的统治,或叫人民的统治,即最终的政治决定权不依赖于个别人或少数人,而是人民全体的多数,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9、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经验主义者以人的感觉所表现出来的快乐作为基本出发点,而精神的安宁则是在此之上的更高的衡量指标。
10、社会契约论:这一理论假定人们是在原初的状态下,通过相互订立契约而确立基本政治和制定法律规则。从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理论中,他们都把社会政治体制看作是原初人们协议的产物。
11、现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征有哪些:
1、研究主题和基本价值观不断深化。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基本概念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含义。这些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早在17、18世纪已被人们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为推翻封建秩序而奋斗,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变迁,这些研究主题不断更新和深化。另外,一些西方学者,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建立在理性与科学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结构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2、思潮流派纷呈。各种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具体主张呈现多样化态势。在二战后,世界两级对抗的格局中,除少数国家少数政党长期追随美苏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开始认识到有必要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政治思潮开始呈现出相互融合和趋中的走势。
3、政治思潮流派和学科间不断渗透与交融。这体现在多种层次上。一是西方各国政坛上的各党派之间政纲和政策的相互碰撞。二是政治问题地区化与国际化。三是政治学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临近学科的相互影响,出现了政治心理学、决策论、政治沟通等学科门类。
4、在政治学研究方法上的不断探求。政治思潮产生之初是以各种价值观为研究中心,二战后以美国为基地,兴起一般政治科学化的学术活动,即行为主义革命。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些传统的政治思想命题再度引起关注,于是在政治研究领域出现了“再意识形态化”的主张,力图走出纯科学方法研究困境。行为主义在受到批评的情况下,逐渐过渡到“后行为主义”,不再拒绝价值讨论。
12、保守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比较:
1、在方法论上,新自由主义带有较多的理性主义特征,保守自由主义则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新自由主义大多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他们对积极自由的强调,对国家干预的提倡,背后都隐藏着某种理性主义的根据,相信人有理性能力支配自己和控制社会,而保守自由主义者继承了英国自由主义的经验主义传统,他们强调理性的限度,重视知识经验和历史传统
2、在(政治)价值取向上,新自由主义一般强调积极自由,保守自由主义则强调消极自由。从新自由主义的奠基人格林开始,积极自由就是新自由主义自由观的重要特征,强调自由的积极性质就是要回答如何保障人的发展,并为人的发展提供社会物质条件的问题,从而得出福利国家的结论,而这正是保守自由主义所竭力反对的,保守自由主义者批评积极自由观会导致强制、最终破坏自由,认为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消极自由,即摆脱他人干涉的自由。
3、在经济主张上,新自由主义一般主张加强政府干预,保守自由主义则捍卫自由市场秩序。二战以后日益发展的国家干预就是在增进社会公平和促进个人自由等旗号下进行的。保守自由主义则对国家干预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判,对私有制和自由市场进行了辩护。经济上揭示政府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政治上则集中批判政府干预所导致的政府超载和行政效率低下。
4、在政治主张上,新自由主义一般主张扩大民主参与,保守自由主义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实施后,尤其二战后,自由主义内部关于民主问题出现了扩大的趋势。新自由主义者认为主张扩大民主参与以解决民主权利的形式平等和人民对政府决策的实际影响力之间的鸿沟,保守自由主义者则抱怨民主的过分发展,主张实行间接民主,把政治交给那些选举出来的精英去操心。
13、自由主义如何认识自由和平等的关系:
1、自由主义对平等的态度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自由主义自始至终强调权利的平等和形式的平等;另一方面,许多自由主义者不接受实质平等的主张。自由主义对于个人平等的强调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现代性的特征,就其本质而言,自由主义认为不论出身、性别、年龄和工作,人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尊严。而自由主义对平等的认同代表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根本分歧。自由主义比保守主义更多地强调平等,但不像保守主义那样强调自由。
2、自格林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开始关注平等问题以来,自由主义的主流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一定程度的社会正义(结果平等)是必要的,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发展,财富相当丰富的西方,如果对社会中不幸者不予关注,这违背自由主义原则。但是,最近二三十年来,自由主义认为社会正义(结果平等)应该限制在最低限度。
14、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
1、有机社会和历史传统。认为社会不是一种机械的东西,而是各个部分可以互换的有机体。在保守主义在求助于传统的时候,并不是盲目地赞成从过去传下来的每一种观念。选择的依据是认为一种有益的传统是过去传下来的,但又必须符合现状,因为有益的传统把人们与过去连结起来。
2、成见的重要性。保守主义认为理性主义的几何学的推理方式在人类事务中的应用极为有限,人们需要的是与理性主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这种方式来自情感,情绪和经验,这就是伯克所提倡的成见。它是存在于传统中的权威和智慧在个人精神中的集中体现。保守主义指责理性主义者为所有的社会进行谋划,而不是让制度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自生自发。理性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亲和,看重间接知识的抽象性和一般性。
3、权威与精英政治。保守主义批判启蒙思想家的另一个焦点是反对人民主权,崇尚权威和精英政治。保守主义在强调权威的重要性的时候,是从权威与自由的关系开始的,自由是在权威之下的自由,离开权威的自由根本不可能存在。
4、自由与平等的对立。保守主义认为平等是对自由的否定,因此保守主义反对自由主义的财富和收入再分配政策,主张通过开放的社会制度解决人际差距问题,批评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再分配模式的平等观,认为这实际上是给予某些人特权,以这种观念制定的制度是一种平均主义。
5、财产和生命。保守主义坚持私有财产的重要性,并主张财产权利比生命权利更重要,生命只是一种原始的东西,是我们珍视为文明的生物基础,而对人类比对兽类更有价值都与财产相联系。保守主义因此竭力反对以国家利益为名的侵犯财产权利,由此坚持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
15、直接民主适用于古代社会,间接民主适用于现代社会,说明间接民主优于直接民主。{观点错误}
1、民主的实质不是依靠少数人,而是社会相当多数来决定政治问题。政府的同意建立在大多数被统治者自愿的表达基础上有所选择、竞争和比较,才是真正的民主。所以没有必要在两种民主形式之间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2、无论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有何种缺陷,毕竟是多数人参与公共政治的一种方式,是多数人决定自身命运的一种制度,最理想的民主政体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混合政体。
3、民主的形式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直接民主的典型是古代希腊的城邦。由于其规模并不大,一般限于一个城市在其自由民之中实行直接民主制是可行的、而间接民主是适合现代人的民主制度。是在一般政治事务上,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来行使民主权利.但由于存在着公开而无限制的观点表达,和候选人间的,公开辩论和激烈竞争,普遍公民的选票对于政治仍然具有直接地影响力。
16、如何理解新自由主义的积极国家观是对古典自由国家观的否定:
1、古典自由主义的国家观是消极国家观,根据这种观点,国家被看成被动的东西,它的职能就是“警察”职能、“守夜人”职能,也即它是保护个人自由,而不是促进个人自由的。同时,它把国家看作是对个人自由的主要威胁,所以要尽量限制国家的权利,主张实行自由放任主义,强调最少管理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然而,这种放任主义的国家观在实践中的结果是自由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垄断组织成了社会的主宰,穷人和弱者成为弱肉强食的对象。
2、在新自由主义者看来,这不符合他们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