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2024-09-28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共12篇)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1

摘要:近几年,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已逐渐渗透到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中。笔者也尝试在“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专业课的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行动导向,项目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表明, 如果将工程技术问题独立起来、所开设的课程独立起来 (如刀具、材料、工艺、机床等) , 则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学习容易失去目的, 即便学生每门课程都考了高分, 但真正遇到实际问题, 却糊糊涂涂不知如何解决。近几年,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已逐渐渗透到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中。笔者也尝试在“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专业课的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建立在行动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模式, “行动”意为“所作所为”, “导向”意为以“行动”作向导。在职业教育中,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 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 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 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过程, 这个过程期望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发生改变, 从而适应工作行动。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 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 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将多门课的知识连贯起来, 即便是每门课, 也可以借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比如数控车削工艺学, 完全可以首先给学生提一个任务 (相当于项目) ,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工厂实际编制工艺的顺序, 逐一解决编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最终完成这个任务,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现场评测。

二、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的课堂结构

行动导向教学流程是由目标导向、学习指导、反馈互动、综合评价等四个方面组成的, 教师备课时应思考上述四方面的方案设计, 使其在学习任务、分组职业活动、成果展示、自我评估的学习流程中体现出来。下面, 笔者以“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中的“手柄的加工”项目为教学内容, 略谈行动导向课的教学设计。

(一) 专业目标导向和学习任务的设计

根据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 建立学习任务的框架并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 将之分解细化为若干个目标导向 (按照难度等级细分) , 针对各个目标导向内容, 设计与之相应的各级学习任务, 以逐步达到目标。因而, 本次教学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与特点, 将目标导向细化为两个层次的内容, 并设计了两个相对应的学习任务。

(二) 学习指导和分组职业活动的设计

在学生进行分组职业活动之前, 教师要根据本次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而具体的方法由学生在职业活动中自主发现并应用掌握。本次课的学习指导内容主要是向学生说明G73指令的加工特证、G73指令的使用方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具等媒体说明上述知识点。

分组职业活动形式往往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 为使小组活动不流于形式, 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 并挑选一名自律性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 以6~8人组成小组单元, 每组配置1~2个教学模型, 并以学习任务书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次职业活动的内容与要求。通过分组职业活动, 使学生实现行动能力目标。

(三) 反馈互动和成果展示

反馈互动和成果展示。反馈互动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来实现。本次学习过程中有两个任务, 任务一是模拟G71的加工过程加工本项目, 相对较简单, 任务二参照G71指令、结合工艺过程来分析G73指令参数, 学生完成的结果可能呈现出多样性。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 成果展示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巡回指导, 全程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让各组学生将本组结果汇总、分析后选派代表分两次进行成果展示。第一次成果展示让学生阐述G71指令的加工过程和用G71加工本项目会出现的问题;第二次成果展示让学生归纳加工过程中的工艺过程, 结合G71指令来分析G73的指令参数, 教师作最后总结。通过展示, 强化学生的社会能力目标, 落实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 综合评价

传统教学采用的结果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目标是否实现, 笔者认为应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两者结合, 才能综合反映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

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 较大的提升其综合能力, 同时, 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问题的提出, 这是堂课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 并且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 要注意, 小组讨论与打乱小组重组讨论的重要性。同时, 教师应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引领学生的思路, 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学生隐形能力的发掘。

行动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日益得到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的推崇, 加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 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理论, 进而推进我国职教事业的发展,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2

经过几年来行动教学的教学实践,我对职业教育理论的理解逐渐深入,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从事教育改革研究的意义,也明白了自己将来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现就自己教学是的发现的一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以便我们共同提高。

(一)把握正确的职教课程理念,统一教改认识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们班级大,在四十至五十人的分班制教学中开展小组化教学有较大的难度。例如:在学生分组的教学组织方面,小组成员人数少,分组多,利于组织学习但管理难度增大;分组少,人数多,便于管理但不利于组织小组化学习。还有固定分组还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灵活分组都会影响小组化学习的质量。

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我认为情境化教学、小组化学习等都是植根于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土壤之中的。只有建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的价值,形成至上而下的对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争取全校各部门的理解与支持,是保证教改课程的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有了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开动脑筋,因地制宜,使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改革实施上,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业学习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上,才能使职业教育事业在工学结合的土壤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把握行动导向课程特点是提升课程价值的关键

在开展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基于引导文的自主化学习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体系还不够适应。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对于这一转变,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适应,表现为缺乏探究精神、敷衍了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等,导致引导文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另外,从各学习情境的过程考核来看,学生在自评的环节出现了部分不客观评价的现象,小组互评也出现不愿得罪人,打人情分的现象。

针对这些实施中的问题,我们需要把握行动导向课程几个特点来提升课程的价值。一个特点是让学生去获得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二是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三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在把握这些特点的同时要相信学生是具备理性、自足性,甚至具备自我否定能力的,相信学生是一个会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与学生共同担责,并适时鼓励和赞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是课程实施的根本保证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课改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造成了与现行的常规教学管理模式的一些冲突,例如: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与常规成绩提交的矛盾;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工作量计算办法与常规工作量计算的矛盾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理顺。

在行动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讲授的内容变少,指导的工作量增加,教师不给标准答案,不作结论性评价,从原来的“知识搬运工”成为了是课程开发的设计师,成为了精心加工后的信息资源的供给者和咨询者,成为学生的助手和顾问„„面对教师角色的新变化,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是激励教师成长、保证课程长期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

(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刻不容缓

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的重要前提是具备大量既懂职业教育理论,又具有深厚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目前,我校相当一部分课程的教学团队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要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既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也是我们需要长期常抓不懈的工作。

(五)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加快步伐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制定方案,自主学习,收集大量信息。目前我们大多数课程现有的课程资源库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的要求,需要加快建设的步伐。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3

关键词:行动导向;PLC应用技术;任务驱动教学

作者简介:黄秋姬(1963-),女,湖南攸县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汤光华(1957-),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湖南 株洲 412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2CZJ004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92-02

“PLC应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等知识后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注重实际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学生学好PLC技术、用好PLC技术,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自从2008年该课程立项为精品课程以来,课程组全体教师加大了该课程教学的改革力度,积极采用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将MCGS(通用监控系统)组态软件适时溶入教学当中,使教学更为生动、直观、形象,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不错。

一、“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确定

课程项目的确定通常从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对工作任务进行综合分析和遴选得来。课程结构的形成,坚持以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对遴选的项目进行适当地组合和顺序编排,形成“项目+任务”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取舍上,运用逆向倒推的手法,先分析岗位要求,还原职业能力,再设计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职业岗位和生产实践,能够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直接应用和派上用场,从而确保其课程内容的职业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根据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PLC应用技术”课程特点,将“PLC应用技术”课程内容分为十三个项目,采用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坚持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之目的。“PLC应用技术”课程具体教学项目(内容)如表1所示。

二、“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实施

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体现“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因为“学”在人的活动中占主体地位,而“教”则因人因时而有所不同。“教”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和“内容、方式、对象、方法、工具、组织”六要素。它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上来,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采用师生互动型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教学的主持人。通常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按照前面提到的六个步骤和六个要素组织教学,来完成下达的任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项目4 ——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的教学为例,阐述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具体项目中的实施。

1.明确任务、获取信息——資讯

学习小组在接到“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项目之后,先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和查阅相关资料,为项目的实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交通信号灯控制模拟板见图1,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要求如下:

第一,信号灯受一个启动开关控制,当启动开关接通时,信号灯系统开始工作,且先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当启动开关断开时,所有信号灯都熄灭。第二,南北红灯亮维持25秒,东西绿灯亮维持20秒。到20秒时,东西绿灯闪亮,闪亮3秒后熄灭。在东西绿灯熄灭时,东西黄灯亮,并维持2秒。到2秒时,东西黄灯熄灭,东西红灯亮,同时,南北红灯熄灭,绿灯亮。第三,东西红灯亮维持25秒。南北绿灯亮维持20秒,然后闪亮3秒后熄灭。同时南北黄灯亮,维持2秒后熄灭,这时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周而复始。

学生在明确任务之后,可上网查阅资料,到图书管借阅图书,到十字交叉路口观察红绿灯的控制实况,为完成学习任务多渠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分析讨论、制定计划——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对“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设想出工作行动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等。行动内容主要包括:用哪种类型的PLC实现?如何实现(在实训台上实现?用实物连接实现?用组态软件实现)PLC控制?有哪些工作任务?分几个阶段进行?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哪些条件和设备?要求计划全面、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

3.比较择优、做出决定——决策

学习小组对提出的所有方案进行比较,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佳完成任务的方案,最后以小组(集体)的形式作出决策。

4.分工合作、实施计划——实施

学习小组开始完成“交通信号灯的PLC控制”项目,教师适时掌握各小组完成任务情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习活动内容、步骤及要求如下: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4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中职生获得的知识很难用于实际工作,造成了目前毕业生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必须使职业教育的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方式和实施环境4个方面反映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构建的要求。

行动导向课程的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设计,是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几个步骤来完成的。4个步骤体现了从企业到学校,从岗位到课程,从职业性到教育性。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所明确提出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我校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行动为导向,将行业中的实际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引入专业教学,探索教学组织设计,注重学习领域的设计,围绕中小型企业网络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各项职业能力,精心设计和构建了多种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让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网络建设者和维护者。

二、教学实践

1.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的教学组织设计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以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出发,通过一系列来自网络技术职业岗位服务一线 (行动领域) 的实际工作项目来组织展开 (学习领域) 的教学,包括“构建小型办公网”“组建中型办公网”“接入互联网”“多校区局域网络互联”“构建安全的局域网络”等学习项目 (学习情境)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真正是以行动为导向,学生首先对实际网络工作需求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在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网络技术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它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实际工作、生活中的网络知识、技能和技巧。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中,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测试—验收评估”这几个环节贯穿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不仅能在“分析”“设计”中主动获取网络技术专业知识,而且在“实施”“测试”中灵活运用网络技术。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学会面对和解决一些网络技术方面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真正解决中小型网络实际问题。

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例实践

(1) 通过案例背景描述引入工作任务

背景描述:某公司办公网络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发现由于业务需求较大,需要扩建原有的办公网络,核心采用高性能三层交换机,通过三层交换机使得各个部门能够相互访问。由于线路问题,曾经导致市场开发部的部门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通讯中断。现财务部门及人事部门的接入交换机拥有一个千兆的上联接口 (注:实验中用一条百兆链路模拟千兆链路) ,财务部和人事部用一个百兆接口与核心相连,但该部门经常需要向核心交换机传输大容量的数据,一条百兆链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教师为学生提供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引导、激励和促进学生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所以要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网络工作背景,要让学生了解用户所给要求。

(2) 通过需求分析,帮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

而作为一个实际工作项目,客户的要求未必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术语,客户只提出项目希望达到的状态和效果,要逐一分析,安排合适数量的相应设备,并要考虑到相应的成本。这个分析过程,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个分析过程,是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建构所用知识体系,完成如下工作:

需求分析: (1) 内部员工可以互相通过网络交流—“三层交换机起路由作用,使全网互通。” (2) 保证财务和人事部门高速利用网络传输文件—三层交换机与右边二层交换机实现快速生成树。 (3) 保证市场开发部接入网络时不因线路问题出现不能访问的情况—三层交换机与左边二层交换机链路聚合。

部门设置:V L A N11 (市场开发部) 、V L A N2 (财务部) 、VLAN3 (人事部) 。

(3) 方案设计

拓扑图 (如图1所示) :

通过各小组的方案归纳,学生根据用户要求设计所用到的设备,画出拓扑图。拓扑图在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是很重要的,所有的连线和设置都是以拓扑图为依据,稍有差池,就可能全网皆乱,前功尽弃。在教学中,我们把应用相应制图软件绘制拓扑图也作为学生必练的一项工作技能,这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中的一个环节。

改变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讲授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在不断深入的引导和点拨下,各小组进一步讨论,要详细考虑哪些设备能实现什么工作过程中的哪些功能,达到用户的哪些要求。这是技术分析的重要过程,将整个项目一步步分解,只有拆解开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的工作模块,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才能有思路和头绪将所学的技术转化为实际工作效果,在解决的过程中引入理论,这样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才能完成整个工作项目。

(4) 项目实施

接下来要根据拓扑图正确连接所有的设备,使全部网络互通,这是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上面的理论没有这一步的物理连接,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如果出了错误,也将导致网络不通。

根据各小组的方案归纳设计,学生自己确定小组中的分工,如布线员、网络配置员、计算机调试员、系统测试员等,根据相应的功能原理,按照工作步骤,通过网络设备进行项目实施。这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这个过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项目实施中去,彼此商量、讨论,甚至对自己意见的坚持和争执都不时听到,因为小组之间是有竞争的,每位同学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完成自己的任务。实施过程,建议学生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地去实现,而相关的知识点,教师也要发现难点及时点拨到,并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来,让学生建构的知识技能更加系统化。

(5) 项目测试

完成工作项目测试:

生成树协议查看

聚合端口查看

VLAN查看

路由表查看

配置完毕后在相应交换机上查看相关结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Show命令,显示相应的配置结果,并检验运行结果。这是很好的检测工具,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总结和强化知识技能,才能不断提高。

(6) 验收和评估

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验收标准,请各个组长一起进行项目验收,并对本小组自评,对其他小组互评。教师对每位同学在小组中的综合工作表现记录工作成绩。

3. 教学深入与拓展

经过一段时间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学生对这样的实际工作项目和学习情境逐渐了解并适应。可在“中型办公网”加入路由器便“接入互联网”,加入静、动态路由便成为“多校区局域网络互联”,再进一步加入安全访问控制列表就“构建安全的局域网络” (如图2所示) 。

学生正是通过一个个实际工作项目 (学习情境) 的实施,在“分析”中学,在“设计”中学,在“实施”中学,在“测试”中学,既掌握普遍应用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又掌握实际工作过程,真正提高了中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真实案例评测教学效果

试验型教与学的突出特征是实践导向,是行动导向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尤其在中职学校。要在学习领域框架下获得行动能力、设计能力需要“实践导向的教与学”,也就是“试验导向的教与学”。

试验型教与学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很有意义,他们自己(独立地)开展其工作实践,并通过这种自主实践进一步发展自我。试验型教与学有助于学习者获得行动能力(或设计能力),这可以在学习情境中来实现,因为学习情境是对学习者(未来)工作过程的模拟与建模。

1. 校园网络构建

中职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在将来工作中,能够独立设计工作过程。学生在实习和工作的初期,一般都有师傅一步步告之工作过程。但如果独立完成一个工作任务 (或项目) ,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有很多偶然情况发生,此时该如何去完成?

基于网络专业学生前两年半的学习和实践情况,我们设置了行动导向课程—岗前综合技能训练。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分析,提出行动领域问题—构建校园网络,转换成学习领域问题—校园网络构建报告,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学习情境和子任务,让学生尝试与体验用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任务。

2. 校园网络构建调研、讨论和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包括相似的项目案例) ,组内讨论、制订计划、设计决策、分组实施、组内总结。有竞争的各组已经开始互相打探消息,相互学习和探讨。

各组组长代表自己小组,去我校的网络中心实地考察,并由我校的网管给学生作介绍,可以自由提问。有的学生还进行了分析讨论,记下对整个校园网的疑问点再去求教。因为问题是经过讨论提出的,说明学生真正在思考和分析,可见学生为自己的工作做了充分准备。

3. 校园网络构建工作报告

按照各组初步制定的实施计划,共同研究出本工作任务 (也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工程构建) 应该包括:

(1) 用相应绘图软件 (如Visio) 绘制出校园网络拓扑图,拓扑结构图既是工作设计时的直观表现,又是工作项目执行的思路引导。

(2) 绘图的过程也进一步了解设备的使用,整理列表。对于一个项目或工程来说,用什么设备,多少数量,花费多少钱,能否提高性价比?这是客户非常关注的问题。各小组也要统计校园网的设备,上网搜索相关报价,通过电子表格整理数据。

(3) 各种设备能够实现的相关功能。这是网络技术的核心技术,但对于一个项目工作来说,它只是其中一部分,真正的调试安装也许只需一天。所以,技术不是工作的全部,企业需要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才。

(4) 一个翔实的文字型的报告书,整理出小组的各项工作,要有一定规格的排版。

(5) 各组派代表通过P P T演示文稿,进行总结汇报,要求有条有理,突出本组工作优势。所以,合适的画面设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将为小组的报告赢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有可能是未来工作中遇到的, 而这些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是我们中职生所必不可少的。

4. 校园网络构建工作总结

整个工作任务设计, 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网络技术, 使学生了解了身边一个实际的网络, 并对网络构建亲自考察、绘图、构想、规划、核算、设计。尽管很不成熟, 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包括网络技术、图文规划设计、数据处理、演示汇报等) , 整个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几乎没有讲解过程, 只在关键时刻起引导作用, 如学材准备、计划资讯、决策引导、实施指导、检查到位、评价提升等。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这样才能有充分的准备 (包括思想上的和能力上的) , 去迎接永远没有固定格式的“未来工作”。

四、结束语

经过这样的行动导向课程,我们网络专业的学生2011年顺利地实习、工作,由于专业技能较强,综合职业素质较强,专业对口率高达90%,近一半学生在工厂集成商和大型网络公司供职,包括金商祺科技公司、北大方正宽带公司、蓝通宽带等公司,并得到相关企业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J].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3]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借助学习任务进行职业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4]汪双顶, 韩立凡.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行动导向教学学习心得 篇5

通过假期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认识到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性质,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

与传统教学法比较,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帮助学生去学习。设置了如“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分组教学”、“案例分析”、“卡片展示”等学习活动,在各位授课教师的组织、主导下,活动一环扣一环,有引入、有任务布置、有讨论完成、有演讲展示、授课教师做最后总结。期间小组每个成员各抒己见、通力合作完成,充分发挥了大家的能动性,课堂内容丰富、有趣。

现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学习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1、加大了教师的备课力度,这对老师是个提高和进步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不是看学生的成绩排名,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让学生作“一个有能力的人”。

3、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模拟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模拟中学习,大家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工作,共同完成了一个任务,学生要学会表达、学会协调、学会合作、学会领导、学会服从、学会与人相处等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高咨询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工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5、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案例分析法,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原先的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替代的是自由的讨论,主动思考,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讨论和思考中,效果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主动性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结果没有最好的,只是更好的。

但在传统教学方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转变过程中,会给学生带来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方法,突然贯穿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时,很多学生不习惯,不适应,不知道自己主动做,应该做什么,说什么。其次,教师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设计一堂课,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案,搜集大量的案例以组织教学项目,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则轻松很多,主要起到引导,总结,把控进程的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6

摘要:发展教育事业,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事业,尤其是发展职业教育,更是解决当前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基于这种理念,近年来笔者积极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项目-任务教学法在《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论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化作用,并以笔者的教学感悟,提出两点反思,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害生物控制;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111-03

一、前言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同时又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培养出来的学生直接服务于城镇绿化和园林生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有害生物识别、有害生物控制等。相对应的岗位技能工种有植物保护工、有害生物防治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顺利获得岗位技能证书,真正投身于园林绿化建设中去,近年来笔者苦苦思索,并大胆尝试行动导向教学,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项目-任务教学为主线的课程设计

为了适应新形势,培养技能型的中职学生,近几年,笔者不断尝试选用实践性强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整合,尤其是2015年出版的《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该教材全部以项目-任务形式编写,很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大部分十七、八岁就要顶岗实习,甚至毕业,参加工作。如何让学生走出校门即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选用了这本教材,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项目-任务教学法开展教学,以达到最佳效果,服务学生。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应用案例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教学策略是以项目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并按照课程导入、任务确定、任务准备、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的顺序来完成。下列以任务“吸汁害虫识别与防治”为案例,具体讲述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吸汁害虫识别与防治” 教学设计见表2。

课程导入:由于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层次比较低,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比较有限,因此课程导入的设计尤为重要,要尽量选取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或者身边常见的小情景,或者马上出去顶岗实习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紧迫感。

任务确定:在这个环节中,要紧扣课程导入提出的问题,巧妙穿插知识点和基本理论学习,比如“吸汁害虫识别与防治” 这个任务的学习,需要掌握吸汁害虫的种类、危害特点等,可以通过PPT、图片或视频等辅助教学方法,传授相关基本知识,再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确定具体工作任务,即“如何防治吸汁害虫”。由于“吸汁害虫”种类繁多,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的学生选择不同种类进行防治,如蚜虫、蚧壳虫、蓟马、网蝽等,根据各小组同学感兴趣的品种,确定防治对象,这样,学生们有思考的空间,上课内容也不会单调乏味。

任务准备:这个环节的实施,也是衡量每个团队成功与否的关键。大家要齐心协力,讨论出实操方案,并将方案交给教师审核才能进行实操。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各成员必须出谋划策,找出防治方案,有时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甚至争论,教师要时时巡查,指导并协助解决问题。

组织实施:各小组定出方案后要到野外进行防治试验,这是一个模拟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教师要严格把关,让小组长负责监督、记录每个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巡查,防止个别同学偷懒或马虎应付。

结果评价:分自评、互评和老师总评,这个部分主要是小结,肯定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尽量找出各小组的优点,加以激励和表扬,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同时跟各位成员探讨改进的措施,以求不断进步。

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的反思

(一)中职教师应具备高度的素质

中职学生是一个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群体,近两年的行动导向教学尝试证明,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中职教师除了要具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和巧妙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要求要恰到好处,难度适中;对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鼓励,不吝啬表扬;对出现困难的团队,要耐心指导,做学生的引路人。只有心系学生,不厌其烦,持之以恒,才能训练出有技能、会合作、懂规矩的“企业型”人才。

(二)实训基地完善,是保证课程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由于行动导向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实训基地完善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植保工或有害生物防治员,需要学生具备识别有害生物的能力和掌握有害生物控制技能,这就需要通过平时采集标本来加深印象,通过模拟真实的“防治试验”提高动手能力。如果实训场地不配套,教师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难以实施,所以,逐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是保证中职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四、结语

总之,经过这几年的行动导向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意识增强,很多学生顺利参加顶岗实习,部分同学由于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很快被实习公司委以重任,独立管理一个小工地。看到学生们信心满满的样子,笔者更确定行动导向教学的可行性。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7

1 根据职业岗位整合课程, 设置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首先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数控机床操作工, 数控工艺与程序员, 普通机床操作工, 数控机床维修工。根据职业要求明确本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同时依据本专业的岗位面向, 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分析, 通过对企业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 依据数控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归纳整合典型工作任务, 从而确定行动领域,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将行动领域整合, 将行动领域抽象为学习领域即课程, 结合高职学生实际, 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设置学习情境, 摒弃过去先理论后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 将课程体系中的系统理论知识“打散”贯穿到学习情境中。例如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材料基础, 设备基础, 工艺基础及机械加工的教学顺序, 根据生产实际设置学习领域《机械制造技术》, 设计以“典型零件的普通机加工”为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 每个任务都应用识图, 材料, 普通机加工工艺和操作等知识和技能;将《数控编程与操作》, 《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和等课程整合为学习领域《零件的数控加工》, 设计“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等由简到繁的若干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都涉及工艺分析, 材料毛胚选择, 数控机床及夹具, 加工工艺, 编数控程序等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整合课程, 设置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使行动导向教学有了实施基础和环境, 在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教师负责组织、陪伴和引导, 学生学习有积极性, 教学效率高。

2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模型设计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设计实施的依据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型, 即:“获取信息 - 计划 - 决策 - 执行 - 监控 - 评估”, , 在学习情境中具体工作任务驱动下, 学生主动参与工作过程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与周围人互动, 承担控制和检查任务, 讨论交流, 通过学习研究完成工作任务, 并进行成果展示, 评估, 从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专业能力, 自主能力, 语言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教学中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模型, 以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 结合实际教学设计“预习相关知识 - 引入任务 - 分析任务 - 相关知识教学 - 任务计划 - 任务实施 - 评价展示 - 总结深化 -知识拓展”为教学基本模式。改变过去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 在工作任务驱动下,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用到什么知识, 学什么知识, 学习积极性提高, 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扎实, 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学时用不上, 用时想不起”的现象, 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预习相关知识 - 引入任务 - 分析任务 - 相关知识教学 - 任务计划 - 任务实施 - 评价展示- 总结深化 - 知识拓展”的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引导和陪伴, 学生通过相关知识预习获取任务完成所需信息, 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任务引入了解工作任务, 在任务驱动下,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 教师引导了解相关知识, 进而通过小组研究讨论得出计划并实施, 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经常关注和指导学生, 学生互相交流合作, 任务完成后展示成果, 互相比较评估, 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学习积极性增强, 职业行动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3 灵活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实施的教学方法称为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很多, 灵活恰当运用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 促进教学效果.以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为例, 阐述几种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和应用。

3.1 实地调查法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学习情境要求, 深入一线进行调研, 了解企业工作过程, 如学习情境“轴类零件零件的数控加工”教学中, 首先学生在学校分组研究制定任务完成计划, 如零件工艺分析, 材料毛胚选择, 加工工艺编制, 编制程序等, 然后教师带学生深入相关企业, 对工作任务的相关环节在企业中的情况进行调研, 学生回到学校后每小组派代表介绍调研成果, 根据成果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优化完善, 得出最佳实施计划。

3.2 小组拼图法

对于涉及专业知识点比较多的工作任务,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小组研究一项专业知识, 通过研究每个成员掌握了该项知识, 每个成员都是这部分专知识的专家, 然后各小组成员重新组合, 成立新小组, 新小组每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小组, 新小组任务是掌握所有专业知识, 新小组每位成员在原来小组中已经掌握了一项专业知识, 是这部分知识的专家, 新小组每位成员负责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会小组其他成员, 新小组成员互相教授, 讨论, 最后所有成员达到掌握各项专业知识的目的。

3.3 角色扮演法

在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 模拟企业收到订单到订单完成的各个环节, 学生分组扮演工作环节中的各个角色, 如客户, 企业负责人, 工艺技术员, 车间组长及工人等, 分别扮演接受设备订单后, 企业负责人安排生产计划, 编程及工艺员编制工艺和程序, 车间组长分配工序, 最后工人进行加工等各个角色, 角色间可以进行互换, 需要准备很多角色卡和观察卡片, 将各角色特点和任务进行说明, 不扮演角色的学生拿观察卡, 根据观察卡中提的问题认真观察, 对扮演角色学生提问题, 进而找出不足, 完善角色任务。应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工作情况, 学生积极性高, 职业技能得到综合训练, 有利于学生就业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4 教师任务的转变与合作

在数控技术专业行动导向教学中, 教师任务不再是设计如何教会学生知识, 而是引导组织学生如何学习和工作, 教师角色由主导变为陪伴,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提高积极性, 教师在组织, 引导和陪伴学生过程中, 增强了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 师生关系密切, 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经常引导和鼓励, 组织学生对任务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职业行动能力提高, 改变了一直以来教师教学没激情, 学生没兴趣的教学状态。研究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助, 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针对每位教师的专长灵活安排课程教学任务, 在各个课程模块中相互联系的内容中加强教师的相互协助, 《工程图识读与绘制》课程中公差配合部分的知识, 可以由比较擅长的教师进行专门教学指导, 《典型零件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模块可以由两位专业教师合作教学, 对于每个任务中的专业知识部分, 如图纸分析, 工艺与编程理论较强部分又擅长的教师负责教学, 零件数控加工由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教学指导。通过教师之间的有效配合可以取长补短,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数控技术专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编号GZC1212043) 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J].职教论坛, 2008 (20) .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8

关键词: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以“行动导向”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1]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是专业技能证书化工总控工的支撑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提高化工单元操作的技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问题。为此针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是一门强调工程观念,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规范地操作各种常用的化工设备,能独立完成化工单元操作工作,学会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具体操作和调节,在发生故障时,能够查找原因,并提出排除故障措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养成严守规程,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今后胜任化工生产操作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设计思路

职业分析是课程建设的前提[2],我们通过大量的化工企业调研,进行了充分的职业分析,确定职业核心能力,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全面改革课程内容。并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力求课程内容与企业紧密结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1) 基于岗位能力需求,设计课程内容 (职业性)

通过企业调研、职业分析、岗位任务分析,确定岗位核心技能,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并参照化工总控工资格标准确定综合性学习任务,以企业工作项目为载体,实现旧的学科体系的解构和新的行动体系的重建,而每一个学习性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

(2)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实践性)

依据化工生产操作工作的流程,设计教学过程和内容的排序,根据各个流程重点培养相对应的知识和能力。每一项任务都按照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内容的序化,采用六步教学法。

(3) 基于校企共建、工学结合,实施课程教学 ( 开放性)[3]

课程的实施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并将课内学习和岗位实践两者有机结合,企业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考核的每一个环节,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开放性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

3 教学内容设计

行正确的调节控制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化工企业生产岗位培养化工生产操作技术人员,我们在大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化工企业的特点,紧密与企业合作,深入分析现代化工企业常用化工生产单元操作,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需求,以化工企业生产项目为载体,构建普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内容和结构,将知、技、能点融汇于化工生产的工作过程中,形成工学一体,实景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能力本位,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 来源于实际工作,并且典型性、普适性、完整系统性、知、技、能满足从事化工生产操作岗位工作的需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融入化工总控工考试对能力和知识

4 教学评价

(1) 教学评价的多元性[4]

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表现在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二是评价方法的多元性,三是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本课程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即多个评价主体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多个评价主体是指学生自身、学习小组、教师等参与学习过程的所有主体,多种评价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工作素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等的全面评价,其方式可以是自评、互评、他评等多种形式。这样一种评价方式,不但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成学习效果最大化,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评价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形式采用形成性过程考核与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平时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工作素质、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期末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知识能力掌握的程度。过程考核占50% ,期末考核占50% ,具体见表2。

5 结 语

根据行动导向理论,对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教学内容直接具体,更有目的性、实践性。通过任务的完成,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学评价改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4-57.

[2]邓泽民,郑予捷.现代职业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4-6.

[3]孟凡云,李艳肆,等.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2(22):20-21.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9

一、典型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 实地调查法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具体工作任务要求, 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地调研, 了解企业真实工作过程, 如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课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教学中, 首先, 学生在学校分组对工作任务的各环节查找资料, 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分析, 研究制定完成任务计划, 如零件图纸及工艺分析, 选择材料毛坯, 制定加工工序和工艺参数,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等, 然后, 教师带学生深入相关企业的不同部门车间, 针对工作任务各个环节进行调研, 做好记录, 如企业图纸技术要求、材料毛坯要求, 数控加工工序和工艺参数, 数控加工程序怎样编制, 工件加工过程是如何实施等。做好充分调研后, 学生回到学校小组间开研讨会, 每小组派代表介绍调研成果, 并根据调研成果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优化完善, 得出各组最佳实施计划, 进行零件加工, 最后将加工好的零件进行成果展示。在调查法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对企业调研做好充分准备, 提前与企业做好沟通协调, 向企业告知调研时间, 人员和目的, 争取企业的密切配合。调研之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交代企业的要求和规则, 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 带着问题调研, 做好记录, 要求每小组根据调研内容, 对不同车间或部门进行调研, 进行比较分析。回到学校后小组间互相介绍成果, 互相评估, 并最后得出调研成果。

(二) 案例法

以企业实际加工案例为具体工作任务, 通过“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监控—评估”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解决问题, 如果实际案例已有预备答案, 可以和学生的任务完成计划进行比较、评估和修正, 任务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如在数控技术专业的“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 以企业要达到的电气控制要求或者出现电气故障的案例设置工作任务, 要求学生根据企业案例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线路或提出线路故障检测与维修方案,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 研究教材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信息, 小组合作研究方案, 制定计划, 如果企业案例有答案, 则经过比较修正, 得出任务完成计划, 最后完成任务, 从而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学习积极性增强, 教学效果良好。

(三) 小组拼图法

对于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多的工作任务, 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 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学习研究一项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难易程度根据小组学习基础程度分配, 通过查找资料, 研究讨论, 每个小组成员掌握了分配的专业知识, 也就是说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部分专业知识的专家, 然后由小组成员重新组合, 成立新的小组, 新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个小组, 新小组任务是掌握工作任务中的所有专业知识, 新小组每位成员在原来小组中已经掌握了一项专业知识, 是这部分知识的专家, 所以新小组每位成员都分别掌握了工作任务中各项知识点, 每位成员负责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会小组其他成员, 小组成员通过互相教授, 咨询讨论, 最后所有成员都能掌握各项专业知识。例如, 数控技术专业“电工技术”课程的工作任务“电路分析方法”教学中, 一个典型电路问题可以用支路电流法, 结点电压法, 叠加原理等三种分析方法解决, 为了掌握这三个分析方法可以将十五位学生分三个小组, 每小组五名学生, 每个小组负责学习掌握一个电路分析方法, 经过学习研究, 小组每位成员掌握了相应的一种电路分析方法, 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五个新小组, 每个小组三名成员, 每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个小组, 新小组的任务是掌握所有分析方法, 新小组每位成员掌握一种电路分析方法, 并负责教会小组其他成员, 通过互相教授, 研究讨论后每名同学都能掌握三种分析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灵活有趣,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效率高。

(四) 模拟演习法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 学生根据任务计划进行模拟操作, 以检验计划实施的可行性, 以便于进行及时修正, 如“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 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组装和调试”任务完成中, 学生设计的控制线路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控制, 检验控制功能后进行修正, 验证成功后, 再进行实物组装调试, 如“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 在“套类零件的数控加工”任务完成中, 将制定的数控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加工, 根据仿真加工情况对工艺和程序进行修正, 待仿真加工成功后再进行实际数控加工操作, 保证了实际操作的安全和效率。

(五) 角色扮演法

在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要求, 可以模拟企业接受订单到完成订单后与客户交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扮演工作过程中的各个角色, 如其中一个小组扮演客户, 另一个小组扮演厂方负责人, 针对接受订单或完成订单后怎样跟顾客交流进行计划模拟, 扮演接受订单后负责人进行生产计划安排, 编程及工艺员安排工艺和编程, 车间组长分配工作, 工人进行加工等各个角色, 各个角色可以进行互换, 角色扮演法需要准备很多角色卡片, 把各个角色的特点和任务描述出来, 学生按角色扮演, 不扮演角色的学生拿观察卡, 根据观察卡中提的问题进行观察, 对扮演角色学生提问题, 进而找出不足, 完善角色任务。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企业一线工作情况, 学生兴趣浓厚, 职业技能得到综合提高, 有利于学生就业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六) 工作站学习法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工作任务特点设置若干工作站, 每个工作站安排不同工作任务, 各站工作任务之间最好没有关联, 学生分小组在各个工作站轮流完成该站的工作任务。每个站有很多具体工作任务, 各个小组轮流到各个工作站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完成工作报告, 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各组成员通过交流学习中的困惑, 弥补漏洞, 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工科课程教学比较实用, 如“数控加工”课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任务教学中设置工艺分析, 工艺编制, 数控编程, 数控加工, 质量检测等工作站, 各小组轮流对每个站工作进行学习实践, 然后进行集体汇报交流, 某小组对某工作站有深入研究, 会帮助其他小组解决对该站技术掌握的困难, 促进全体学生对整个工作任务的熟练掌握。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实施中的小技巧

各种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一些小技巧, 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1.卡片法。用调查法时可以用卡片法询问学生都调查了什么问题, 然后用卡片展示成果, 这种方法在了解学生各种意见想法及做法时很实用, 能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趣味性。

2.头脑风暴法。导入某项教学内容, 可以不直接给出, 而是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将想到的答案都写在黑板上, 最后评估哪些可以用, 哪些不可以用, 进而促进学生思考, 发挥学生想象力, 提高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思维导图法。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时, 将知识间关系通过绘制结构图把相互之间的关系一步表示出来, 从而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 学生左右脑同时思考, 能够促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结构图表示出各部分内容关系, 同时可以把研究成果保留下来, 不断进行比较补充, 进而促进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兴趣。

4.壁报。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的各种学习成果挂起来展示, 由于经常可以看到, 不仅巩固学习成果, 而且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荣誉感。

5.每周计划。根据课程教学中工作任务要求, 指导学生对一周完成的任务进行计划并实施, 以培养学生规划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6.学习日记。要求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养成以总结的方式记录工作日记习惯, 记录哪些知识技能学得容易, 哪些困难并需要进一步巩固加深, 从而促进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技能。

7.主持法。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由学生做主持人进行成果展示或评价,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语言能力等。

8.答辩法。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 学生以答辩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或评价, 小组代表进行工作成果展示讲解, 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提问, 小组代表进行答辩, 要求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和结论有深刻认识和理解。

数控技术专业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但要切记一次课中教学方法不宜过多, 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运用各种方法, 否则会使学生应接不暇, 适得其反, 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理想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冰梅.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0.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10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 全员动员, 全面贯彻, 积极参与:

在研究之前进行全面动员, 上到各级领导, 下到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在研究中, 全面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 在研究结束, 所有参与人员均进行总结。

(二) 以课程改革作为抓手, 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

广泛进行社会调研, 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康复治疗的临床特点和实际岗位需求, 结合高职教育理念, 确立人才培养方案, 整合课程, 调整课程结构, 将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培养的主线。

(三) 强化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环境改造:

对于实践教学, 从软件方面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实验实训项目, 制定实训项目训练计划, 编制实训指导;同时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 着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改造, 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加强

专兼职教师的日常管理, 使该专业教师成为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五) 构建网络教育平台,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二、实施的过程

(一) 强化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思路:

2005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2006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在实践中, 我们始终强调“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这些理念的转变, 最终都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体现在教学方法中。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岗位需求分析为依据,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工作情境建设为支撑”的高职教学理念。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 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1]“教师只有参与课程开发过程, 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 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2]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又一重要任务。先后选派专业教师到大型康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引进康复专家充实到教学第一线, 提高教师产学研的能力;高年资教师帮带低年资教师;安排专职教师进入康复机构, 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鼓励教师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和教学比赛, 形成竞争机制;近年来该专业教师先后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2篇, 公开出版发行教材11本, 由该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宝鸡市职工创新成果奖, 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完成技术服务12项。

(三) 完善实验实训条件, 加强实验实训项目建设:

为了配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 先后建成了PT实训室、OT实训室、ST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 康复实训中心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 成为陕西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同时, 先后和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等20余家康复医疗机构签约, 成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 加强课程开发的力度, 开发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课程:

2012年8月, 课程开发组在课程专家指导下着手有关项目课程开发的调研工作, 先后走访和宝鸡地区各级各类康复机构33家, 采用发放调查表、走访、邀请康复专家座谈等形式, 深入了解康复岗位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 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 确定了培养目标, 制定出符合岗位需求的能力结构, 构建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 并分析对照课程内容, 制定出课程标准。先后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方案, 制定了5门项目课程标准, 完成了2门项目课程的网络课程, 编写了5本工学结合的规划教材。

(五) 强化课堂教学管理, 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程改革方案确定以后, 实行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机构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训练和自选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 实行“任务中心”的“开放式”教学。同时强化质量管理,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开展分阶段教学检查, 严格执行教学督导, 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的评教评学体系。建立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基于行动教学的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研究, 是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增强了教师的改革意识, 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 完成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在教学体系研究和改革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项目教学的实施环境的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校企合作的深入问题等, 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第15页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11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各国职业教育界普遍推崇的一种新型教学法,该法源自于德国,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强调“从做中学”。本文结合技工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实际与感受,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寻新路。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5-0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关键性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对学生的岗位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讲授为主,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学生是一个被动的受体,“睡倒一片”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重点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从做中学”,教师由传统的课堂教学领导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来源于德文Handlungsorientiertes Lemen und Lehren一词,直译应为行动导向的学与教[1]。行动导向教学法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此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与推广,随后因此教学法合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且教学效果佳而日渐被世界各国职教界所推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基础=心+用手+动脑,强调心、手、脑“三神合一”。它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一个改革的代名词。它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三强”,分别是实践性强、合作性强以及趣味性强。

1.实践性强

行动导向教学法囊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就任务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开展学习活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联系实际问题学习,一改以往“纸上谈兵”的学习模式,实践性强。

2.合作性强

行动导向教学法常以分组学习的方式开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或一起完成一个具体项目,或经查找资料与深入讨论得出一份小组成果展示,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多方沟通,合作性强,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趣味性强

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师讲授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由“静坐着听”转变为“动起来做”,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在小组展示环节除了向他组分享自己组的学习成果外,还接受着其他小组展示的相关知识,在分享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燃发起“下次我们要做得更好”的斗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被动接受”,而是充满趣味性的“主动出击”。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应用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失意者,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普遍存在排斥心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囊括的知识点多、散、碎,教师可以根据培养计划要求,结合课程教学特点,把教学内容融合到具体项目中去,实现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目标。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2]。如“电风扇无级调速控制器的设计” 这一学习情境项目的教学组织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与制作一个小型台式电风扇的控制器,要求能实现无极调速的功能。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电风扇无极调速控制器的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设计电路并完成方案的撰写,并根据设计要求与电路原理图完成相关器件选型,对双向晶闸管和触发二极管进行额定电压与电流的计算,随后完成电风扇调速控制电路的安装。产品完成后,小组成员实践操作步骤,同时对小组各成员的项目完成情况和产品进行自评,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学生在任务过程中自行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实践过程与学习课程合二为一。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并在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3]。如学习“语音前置放大器的制作与调试”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预先在电路板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在电路板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故障现象发现故障部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相应的理论知识。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 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4]。案例教学法通过设置一个个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近乎真实的场景,有效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增进了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并有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实践中的深入讨论,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感受

在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技工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很强的课程,在该门课程中应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是具有必要性。教师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授课时,要注意做到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的反馈与评价,当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

(一)教学任务设计要精心,并在实践中优化改进。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工作变轻松了,相反,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所以教师的工作任务反而更重了。课前,教师必须根据培养计划、教学大纲设计项目任务,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而且要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器材、白板纸、大头笔等教学所需的材料。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后需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这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应变能力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教师在课前就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做到有备无患,以更好地在课堂中起到监督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设计,以求取得更优的教学效果。

(二)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全面激发学习兴趣。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是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一人独揽”的现象,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环节,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调动课堂气氛,确保学习效果。为使学生小组交流能取得最优效果,教师分组时应注意把水平不同的学生互相结合,合理搭配,人数最好控制在5至7人一组,并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任务,进一步降低部分小组成员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发言的情况发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重视评价反馈环节,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行动导向教学法因强调“做”的环节,故会将书本内的新知识分解到各个任务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较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做”的成就感,也懂得如何“做”,但是受自身水平限制,较难自行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教师的评价反馈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在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总结,把零散的知识要点纳入科学的知识结构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通过项目、任务、案例角色、情境等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日后的岗位工作内容契合度更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重视程度。学生从做中学,在课堂上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学习兴趣更浓,沟通能力更强,技能水平更高,真正实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邦祥.“行动导向教学”原则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8(27):56-58.

[2]吴青萍,张慧敏.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30):53-55.

[3]张宇凝.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278-279.

[4]吴青萍,朱幼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7-69.

[5]陈伟儒.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39-340.

[6]徐朔.论“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和原则[J].职教论坛,2007(10下):3-7.

作者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 篇12

1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提出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 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按职业需求来组织教学, 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 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 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模式[1]。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在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计划, 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2]。它主要包括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现笔者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影像技术学教学中应用的对比实验实例介绍如下。

1.1实验对象

笔者在任教班级中, 随机抽取2013级影像1班 (51人) 作为实验班, 同年级影像2班 (51人) 作为对照班。

1.2实验班教学方法

1.2.1教学前准备 (1) 分组。一个完善的小组将利于每位学生的学习, 将利于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合作学习小组由名学生组成, 遵循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以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 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组长负责制。 (2) 学材及导学案准备。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设计的, 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学生阅读这样的材料感觉枯燥乏味, 难以理解,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将教材转变为学材, 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编写学材。将教材对各种检查技术的描述改为漫画版本, 以大量的图片作为知识的载体;收集医院放射科操作视频;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及相关习题。将上述材料制作成学材, 在授课前发放给学生。另外, 导学案也是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重要资料, 导学案内容主要包括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社会目标) 、重难点、教学环节以及结合本次课重难点设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学边做, 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预习。 (3) 教具准备, 即准备各类影像检查设备。

1.2.2教学过程实施 (1) 课前检查。教师抽查各小组结合发放的学材对本次课的预习情况。 (2) 情境导入。观看放射科操作视频, 导入新课。结合本次课授课内容录制医院放射科操作视频, 让学生观看操作步骤, 了解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带着问题去学。 (3) 案例教学。结合本次课教学内容, 将某位“患者”的放射科检查申请单分发给各小组, 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结合病史资料讨论, 为该“患者”制订检查方案, 并将检查前准备、操作步骤及操作要点写在卡片上, 张贴在张贴板上。 (4) 角色扮演。创设放射科检查情境,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本小组设计的检查方案, 各组分别进行角色 (医生、患者、患者家属) 扮演, 模拟临床情境, 展示操作流程, 其他组作为观众观看演出, 并在展示完成后进行评价。展示过程中注意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交流过程中的礼貌用语、规范用语, 用温和的语言、亲切的态度进行沟通, 并取得其配合, 同时扮演医生的学生应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技术参数等。 (5) 评价。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对每次课进行评分, 评分包括教师评分、学生组间评分及学生组内评分, 将三者的平均分直接计入学生的期末成绩中。评价内容包括课前预习、团队合作、仪表、态度、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应变能力及操作规范程度等。

1.3对照班教学方法

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法, 即先讲理论后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先进行操作示范, 并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 最后教师总结。

2结果分析

2.1两班成绩比较

本学期结束, 我们对两个班进行阶段性理论知识测试和操作技能考核, 测试结果表明, 实验班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班 (P<0.05) , 见表1。

2.2评价调查

为获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主观感受, 笔者在课后设计制作了评价调查表, 以了解两个班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认同程度。共发放调查问卷102份, 回收有效问卷102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班认同本班教学方式的学生比例高于对照班 (P<0.05) , 见表2。

3体会与思考

3.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

3.1.1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主动性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通过模拟职业情境, 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这样不管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进来, 而课堂上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也活跃了气氛。围绕学习内容而展开的信息搜集、实验讨论、操作实施、学生互评等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充分挖掘自我潜力, 发现自身的优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1.2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 并能够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很好地运用到临床中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对于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来说,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从影像技术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 选择实用的操作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小组共同研究,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还提升了学生的礼仪修养, 为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3.2.1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 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 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积累实践经验, 增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 同时还应启发学生, 并思考所教理论是否适度、够用, 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做”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现场情况指导学生正确解决, 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业务能力。

3.2.2学习评价的多元性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能只用卷面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 而应以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 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 即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 重视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结果性评价。建立一个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促进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和分析, 笔者认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通过行动来学习, 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田静梅, 刘亚贤.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24) :31-32.

上一篇:永威中学教学模式下一篇:电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