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

2024-06-14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共9篇)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 篇1

摘要:行为导向教学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 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 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行为导向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 而是把以理论教学为重点, 转变到教学结合、突出应用为主的综合教学上, 并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输配电专业教学中, 行为导向教学教学方法先进, 教学效果优良。

关键词:行为导向,输配电,工作任务,教学效果

0 引言

“行为”意为“所作所为”, “导向”意为以“行为”作导向。行为导向教学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 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 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 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过程, 其目的是使学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发生改变, 从而适应工作岗位。

输配电是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担负着输送、分配电能的重要任务, 起着电网连接的桥梁纽带作用。在输配电领域工作中, 线路设计、线路施工、线路运行维护、线路检修等都与实践紧密相连, 在输配电线路领域从事工作的人员, 其野外作业多, 室内工作时间少, 与同行业的其他工作人员相比, 他们的高空作业量多, 危险系数大。因此, 要搞好输配电建设, 维护好电网的运行, 必须有一支优良的输配电技术队伍。显然, 这样的队伍不可能凭空出现, 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培训和锻炼, 才能产生一支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

多年来, 我们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和技能培训, 但总是不尽如人意, 效果一般。而行为导向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输配电专业的教学, 因为该领域目标导向明确, 很多工作个人无法完成, 分组职业活动容易实现。因此, 为了做好输配电领域的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 为电力事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技能人才, 应充分发挥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先进性。

1 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 行为导向教学是从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出发, 实现学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尤其是在短期培训教学中, 学员工作繁忙, 工作范围广, 老师难于一一深入到工作现场进行指导, 学员只有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来提高业务能力。

第二, 行为导向教学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输配电领域的技术人员平时工作任务繁重, 往往忽视了总结、思考与提高, 如果能够提前将工作任务布置于他们, 让他们提前有思想准备, 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 就能有目的地积累经验, 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

第三, 行为导向教学能产生积极作用。输配电领域的工作人员, 尤其是一线工人, 基础知识普遍较薄弱, 学习自信心不足, 易产生厌学、恐惧等不良情绪。实践表明, 行为导向教学在解决学员不良的学习情绪和行为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学员掌握和提高业务操作技能。

第四, 行为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机智。行为导向教学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广, 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 专业教师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将生产工艺经验与教材内容整合, 重构原有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具备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 同时, 教师还要具有教学机智, 即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必备的教学能力, 对教学过程有较强的调控能力, 对出现的种种问题能及时进行指导, 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各种情况。

2 结合输配电专业领域的工作特点, 开展行为导向教学

输配电专业的学员主要从事输配电线路的设计、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输配电线路的检修, 针对输配电专业领域的工作特点, 我们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该课程设计的重点。把以前过分强调理论教学, 转变到以输配电的现场实际为核心, 课程突出应用, 注重学员职业技能的培养, 以“项目→任务驱动”的线条为主, 以项目展开教学, 突出输配电线路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加强与供用电企业、超高压公司的合作,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 强化课堂教学、实训等环节, 引入课堂讨论、网上交流、职业技能鉴定达标等教学手段, 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达到提升学员职业技能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 我们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 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a.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 拓宽学员的思维, 激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传统灌输知识的方式转变为启发思维的开放型教育方式。

b.项目式教学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 把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融入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去。教学过程中, 老师教学目的明确, 针对每个项目中的不同任务, 紧紧围绕着任务展开教学;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项目和任务, 在教师的指导下, 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c.现场认知与实训

通过输配电现场认知、输配电作业录像以及输配电线路实训等实践环节, 建立起理论与实践完美的情景结合。学员对现场设备感性的认知度越高, 对知识的掌握也就越扎实。

(2)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a.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材料、资源进行整合, 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平台, 穿插教学录像和实物图片, 使教学过程更为直观、明了, 教学内容更为精炼, 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b.网络辅助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 加入网络学习环节。学员在教师指导下从网上搜索有关输配电线路基本技能、施工与安装、运行与检修等文字、图片、视频信息, 通过使用互联网, 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员能够接触更多的现场情景, 强化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展网上交流与互动, 进一步拓宽知识的接触面, 为适应社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服务社会、服务供用电企业的道路, 近年来, 以“工学结合、校企联合”为宗旨, 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自从我们在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以来, 收到了良好效果, 学员技能水平得到大大提高, 学员深受企业的欢迎, 在同类院校中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行业企业专家评价:行为导向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 而是突出输配电技术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教学, 教学中能围绕输配电线路操作这条主线, 把以理论教学为重点, 转变到教学结合、突出应用为主的综合性教学上, 并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员评价:我们召开了学员座谈会, 参加座谈的学员普遍认为, 行为导向教学能结合现场实际,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员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而且现场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总体来看, 行为导向教学教学方法先进, 教学效果优良。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 篇2

21世纪的职业教育技术

主要内容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什么?

1、行为导向教学法概述----产生与发展

2、行为导向教学法定义与本质特点

二、宣贯行为导向教学法为什么?

三、怎样学习和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四、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研究做了什么?

五、实施行为导向教学存在问题是什么?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什么?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Handlungsorientierte Methode)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

德国职教理论工作者特拉姆:

“行为导向”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行为导向的学习组合,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最核心意图,就是提出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

上海马庆发教授:

“行为导向”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的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1.行为导向教学法概述

1)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

德国的双元制教学自1900年前后将宗教的星期日学校改为行业的专业进修学校开始,当时的大教育家乔治.凯恩斯建议将此类学校改变为以学生所学职业为导向的教育机构----产生了国际公认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哲学思想。

20—70年代德国的双元制教学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地位,为职业教育创造了不断合理化的先决条件并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权力。

2)、行为导向法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改革中产生和发展

80年代以后在世界经济为适应知识社会所引发的经济结构性调整 和转变,作为世界职业教育楷模的德国职业教育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并且实现了三大突破:

① 经过了多年的讨论,尤其在对英国的国家职业技能模块方案的比较研究后,决定在双元制中引入模块式课程方案,形成德国的职业性方案框架下的“双元制”模块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了提高性内容。

②由联邦职教所授权制定和修改了职业培训条例,条例反映了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情况。

新职业培训条例将更具差异性(如年限),并采取分流型、单一型和综合型等多种教学模式。

90代年以后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发展,在德国的一些州开展了行为导向的学习领域改革试验取得了成功,96年推广此方案

1999年年德国联邦州联席会议通过了“学习领域框架型教学计划”,确定了行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2.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1)、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采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

2)行为导向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因为“学”在人的活动中占居主体地位,而教则应因人因时施以不同的“教”。“教”在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而且还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3)行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加学习,即用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

行为导向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焕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建立在让学生熟悉周围的环境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好奇,感到惊讶和能提出问题。

5)行为导向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6)行为导向教学具有针对性强,、教学效率高的特点。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它的教学内容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7)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展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展示自己的风格)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9)行为导向教学采用目标学习法并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10)、行为引导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

1、职业教育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提出了对职业教育新的时代和新的发展模式的看法-----认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是全球化趋势加强,竞争压力加剧,国际界限正逐步消失 2)资本和劳务流动增加,网上贸易流动增加,世贸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加强,3)信息和通讯技术蓬勃发展,服务产业迅速增长,4)闲暇及用于文化和旅游活动的时间增加,预期寿命延长,5)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生产体系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要求所有职工不断更新、提高他们的技能,并且更富有创业、进取精神。

6)现有证据表明生产力最强的国家的劳动力训练有素而且机动灵活,拥有丰富的技能,不同技能搭配得很好,而且职工的技能终身不断提高。

7)、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学会学习,强调建设教育的五大支柱。

2、行为导向教学代表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1)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注重加强环保教育和外语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特别是把创业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

2)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和公民的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必须构建开放的、灵活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制度。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和以能力为本位。要树立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质量意识,要建立以能力标准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

3、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世界先进职业教学理念的完美组合

1)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发展的最高阶段。

“双元制”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行为导向教学法则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法宝。

2)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其创建的过程中吸收了各国职业教学的先进经验,因此,它是当今世界职业教学理念的完美组合;也是各种先进职业教育技术的集中体现;它开创了全新的现代职业技术教学论的完整体系。

行为导向教学论: 

“行为导向”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行为导向的学习组合,具体指“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方面的重新组合。行为导向的教学论的最核心意图,就是提出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个体行为能力由专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伦理道德反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组成。

4、传统职业教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进行改革。

1)、传统职业教学注重教学大纲中列举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确定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内容是有效地传递过去了,而且在短时间内可以讲述许多内容。但问题是,传授过去的东西是否能达到我们的培训目的----提高职业行为能力。

2)、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方面的纲领性规定,显然相当陈旧, 按旧教学计划的进行教学导致许多教学内容的重复学习,浪费了许多宝贵教学时间。

3)、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

传统教育的弊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通过修剪学生的个性而培养同一模式的人,个性化教学只能是天方夜谭。

4)、应试教育忽视学习的社会因素与情感因素,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缺少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缺乏信息反馈和学生有效参与,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责任心、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目标等就很难实现。

5)、在传统职业中人们总是认为“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能为掌握新技术、胜任新岗位的要求提供保障”;事实上科学技术与该领域的职业行为也是两套系统。

职技校学生是一群具有特殊智力倾向的群体,职业教育采用理论为主的教学将使这一特殊群体错失教育发展的好时机,因此,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传统教育的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概括性,所以往往会使教师忽视了经验性的细致的具体方面,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传统教学不能让学生根据需要自己来决定自己应学习一些什么。

7)传统教育使用了统一化的尺度去考核学生,因而使学生失去了合理的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使学生被动地适应这种统一化的考试。

8、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的缺陷,无法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改革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4、劳动部对职业培训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职业能力的要求

劳动保障部提出了我国职业培训教育工作的任务是:

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工作能力

职业转换能力

这三个能力互相侧重、互相联系,针对劳动者的职业生涯的不同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目标框架。

1)劳动者三个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2)知识经济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信息技术等技能。

3)职业培训要以能力为本,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5、从行为导向教学改革入手,目标是为探索和实现劳动保障部提出的创建我国现代职业技能教育创新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教学中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技能、价值、思维方式时,我们也教他们如何学习。事实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将来能够提高更容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也掌握了学习的过程。

2)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构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职业教育的理念

教学目标

目标对象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评价

3)、劳动保障部将以部级项目和部级课题的形式,组织研发工作,在完成了相应的研发任务后,将所有成果进行整合,形成成果推广: ——技工教育现代教学模式开发方案;

——新模式的职业培训教学计划开发

——学习领域教教材模式及开发

——多媒体课件、教具、教案的开发

——现代技工教学质量评估和能力测

评方案研究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怎么学和用?

1、明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培养目标

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则被认为是:传授“为完成今后任务应获取跨职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也就是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就好比一把“钥匙”能迅速和无阻力地开发不断变化的专业知识。

2、什么是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界定: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和熟练水平,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左右社会发展和人生命运的一种积极力量,他包括体力、智力、道德力、审美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一般能力,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特殊专业才能和为社会而奉献的创造能力。

3、能力本位

能力本位------就是指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提高能力为目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首先提高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又要把所学的知识通过脑、心、手的联合作用在轻松愉快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内化为能力,增长才干。

能力本位是反应着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石和核心目标。

它具有以下四层涵义:

(1).能力本位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形态的文化价值观。

(2).能力本位是人生的一切活动和一切追求的根本目标。(3).能力本位是指要注重能力的充分发挥。(4).能力本位要求充分、正确发挥人的能力。

4.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的特征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他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1)、关键能力的组成

从关键能力的组成元素上讲,它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成分等;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关键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三部分。

(1)、社会能力

指工作中和学习中的积极性、独立性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也是指个人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沟通、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组织表达、勇于承担责任和社会参与的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要求学生:

在团队活动及社会的交往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技术的训练培养表达能力;

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社会能力。

(2)、方法能力

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能力指制订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评价以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行制定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在评估工作结果等活动中形成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3)、个性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行为导向教学让学生:

在研究型的学习中培养独立性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自信心、自尊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

在社会活动中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

个性能力---人们把它称为“人格”或“人性”能力。这说明,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

2)关键能力的内容与具体体现

关键能力的内容

·· 学习任务的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 交流与合作能力

· 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应用能力

· 独立性和责任心

· 承受力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能力上:(1)•对技术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工人应该对新的技术和工艺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即有较强的“悟性”,并能够在较短时间里迅速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2)•决策能力,在生产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工人应该善于独立思考,在多种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佳生产方案。

(3)•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时工人应具备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善于及时加以解决。

(4)•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工人应该把产品质量看做是高于一切的,在生产过程中来不得半点的草率和马虎。

(5)•合作能力。现代社会中与他人的交往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工人应该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善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6)•环境保护意识。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工人应该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懂得并且重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以及充分利用。

(7)•社会责任感。企业的工人同时也是社会一员,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社会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3)关键能力的培养

按照“项自与应用培训方案”培训,培养关键能力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获取信息

·计划

·决策

·实施

·评估

·总结谈话

4)核心能力与核心能力开发 核心技能的基本组成:

(1)与人交流:在与人交往活动中,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观点,获取和分享信息资源,以达到相互沟通的能力;

(2)数字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识别数字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和运用图表,发现问题并说明事实情况的能力;

(3)信息处理: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整理、使用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的能力;

(4)与人合作:为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充分理解和发挥团队的作用,并与他人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

(5)解决问题:认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施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力;

6)自我学习:自我确定学习和提高的目标,设计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方式,通过自我学习和调整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能力;

(7)革新创新:在事物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思维和技法,提出并实施改进或革新方案,推动事物发展的能力;

(8)外语应用:在实际工作和交往活动中运用外国语言的能力。

2、从方法应用入手理解和掌握行为导向教学法

1)掌握行为导向教学的经典方法

(1)、大脑风暴法

(2)、项目教学法

(3)、张贴板教学法

(4)、引导课文教学法

(5)、案例教学法

(6)、角色扮演教学法

(7)、模拟教学法

(8)、未来设计法(畅想法、末来工厂法)

2)、创新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

(2)、探究学习法

(3)、项目迁移教学法

(4)、卡片展示教学法

(5)、知识竞赛教学法

(6)、自学指导教学法

(7)、听说引导教学法

(8)、畅想落实教学法

创新教学法的评价标准

⑴准确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⑵凸现学生的体验过程、情感过程和想象过程

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动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⑷突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上的时空概念强化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

⑸采用了研究性方式进行学习

⑹让学生走出书本,走进生活

⑺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实践式学习

⑻考试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

⑼老师由传授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主持人 ⑽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师生互动的关系

⑾理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是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的升华

3、掌握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结构---采用大象分割学习法

目标内容媒体控制方法 图1.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结构图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目标群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质量控制这六个方面组成的优化教学系统。

因此我们要学习行为导向教学法也就存在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习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学习和研究,逐步地领会、消化,直至应用和实施。

4、教师要转变教学

风格

1)教学风格的特征:

# 老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

# 教师要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

# 老师要对学生倾注感情,也一定要把自己的脑、心、手展示给学生。

2)教师的教学风格类型

一是课堂式教学风格

二是咨询式教学风格

三是指导式教学风格

四是教学程序式教学风格 3)教师要用好主持人工作原则

(1)主持人是一种方法的领导

(2)老师在教学中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

(3)要当好助手;

(4)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5)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6)关注学生的优点,少讲不足;

(7)对意想不到的事出现时,不要马上纠正;

(8)要充许学生犯错误

(9)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展示

(10)要严格遵守计划,任务的安排;(11)教师要备好课,要有更多的预想;(12)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打分;

(13)教学中要更多地使用卡片、张贴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5、让学生以团队

的形式进行学习

1)老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进行工作; 4)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5)不断地让学生学会使用展示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要使用好展示原则(如:KISS原则);

7)要对展示技术和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6、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

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 

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 

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

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来实现教学目标

1).学习领域

学习单元

学习领域是以职业任务和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的有一定的目标、课时和内容的一个学习模块(单元)。

学习单元是案例化的课程单元,它可以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可以将学习领域这一框架性的规定具体化。

2)、学习领域的内涵

(1)、学习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教学计划

(2)、学习领域是职业行为活动领域的教学准备。

(3)、学习领域要以活动为导向,并按照学习单元来设计。

(4)学习领域是具体将职业任务和活动过程按照业务要求进行的组合。

(5)学习领域中的目标描述说明了经过这一领域的学习所获得的能力和素质。(6)学习领域应给出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低限度的职业所需的教学内容。

(7)学习领域的学习是学生以团

队的形式 来组织进行的。

图示:行为活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单元关系图

行为活动领域

学习领域

学习单元

四、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研究目前做了什么?

1、中德职业资格证书合作项目的实施引进了行为导向教学法

2、项目合作期间德方专家为我国举办了四期行为导向教学法师资培训班,点燃行为导向教改的火种。

3、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行为教学法劳动保障部专门成立了行为导向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苏州市技工教学研究室。

4、劳动部为组织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5、苏州市劳动保障局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推广和经验总结,并在苏州市五所技工学校组织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6、劳动保障部批准在苏州和浙江省成立两个部级行为教改实验基地。

7、今年3月劳动保障部在苏州召开行为导向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会议,确定苏州和杭州为全国行为导向教学法师资培训基地并分别面向全国举办了四期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8、开展行为教改的学校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验班的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五、实施行为导向

教学法还存在什么

问题?

1、教学理念转变有个较长的过程

2、教师的不适应问题

1)、教学准备工作量加大

2)、知识面不够的影响

3)、实践太少

3、教材的不适应问题

4、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的建设

问题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 篇3

【关键词】技工教育   机械专业   一体化教学   创新改革   行为导向教学法   职业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持人,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教学,以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行为能力及关键能力的形成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目前技工荒已经席卷各个行业领域,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技工教育如何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积极应对,遵照上级部门提出的“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十六字方针,把握这个机遇,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需求与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从自身教学中进行改革创新,保证教学质量,才能保证产出与就业,以求得技校的生存与发展。

技工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及其社会关键能力的形成为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法正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它源于人们对职业人才要求的新思考,对教育和学习概念的重新认识中产生的理论。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确实为技校教学带来一方亮点,试想让学生从厌学情绪转变成自主学习,首先要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老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其次也只有让学生掌握就业能力,才能走向企业;学会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学习化社会,跟上时代的发展。对技校机械专业课中如何能有效地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以确保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使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与改革。

一、一体化教学

提高技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新型的教学手段。技校现有的教学模式造成理论课与操作课相脱节,所用理论课和操作课的教材有明显的区别。笔者认为,在机械专业中实施行为导向型教学,必须实行“一体化教学”,要模糊理论课与操作课,应该把课堂分为教学课与实习课,所谓的教学课是指由老师设计主持,具有一个明确课题,再由学生全体参与的一个教学活动,即学生在校和教师组成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实习课是指脱离某一特定课题,到工厂、企业或学校实践场所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目前的技校课程设置为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习课,每个科目自成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是理论和实习时间大致各半,课程先理论后操作或交替安排,分别由专门的教师教学。师资方面是理论教师缺乏操作能力与经验,实习教师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且双方教学方法单一化。理论课重视其广度与深度,面面俱到的理论说教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无所适从。长时间的应付应会操作训练也让学生感到疲倦与乏味,思维变得狭窄呆板,不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融会理论,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只有在机械专业中实现一体化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才能得以切实地进行行为导向教学,才能使行为导向的精神能得以顺畅地贯彻。

1. 教材的改革 笔者就目前从教的二年级机械专业中的钳工工艺来说,学生手头有两本教材:理论课用的是中国劳动出版社的《钳工工艺学》,操作课用的是《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其实对这两种教材完全可以揉合为一,精简理论的推导,删除过时的内容,再减去其中一些学科体系和学术性味道的东西,使教材简洁明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与综合性相统一,能体现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样形成的类似后一本课题式的教材,再按照课题逐级推进教学,促使学生操作技能与知识技能的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学生就非常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学什么,促使学生认知与情意的统合,使“教程”变成“学程”,才能从根本上尊重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发挥他们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并从中培养他们知识的内化、迁移和再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获得与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获得持续学习所需的基本素质,从而体现了行为导向型的教学精神。

2. 课时的改革“一体化教学”必须在课时上进行变革,不再分机械专业理论课与操作课,除给专业课以一定量的整体课时外,再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和能力发展规律,灵活处理、整合理论与操作教学,自行安排教学活动,控制教学环节。让老师与学生能脱离开单一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室黑白世界,在师生间更多的是在同伴间交流沟通获得知识,教师只做好组织者的任务,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比如:在“锯削”一节中,理论教材上只有对手锯与锯条的介绍,而对锯条什么情况会崩齿、断锯等锯削过程的分析却在训练教材上,设想我们运用的是课题式的教材,让学生坐在一个具有操作台的教室里,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锯削工具,进行试锯,围绕问题发散思维,和教师、同学一起讨论分析问题,解决产生在彼此中的疑惑,这样问题从实践中来,又在实践中解决,其效果必很具实效性。然后安排锯削操作,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各具不同难度的工件,自由成组,尝试锯削,再作出过程评价,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思考、行动、表达、传递以及感悟,也激发了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让他们在进行手脑并用的学习中,在团队精神的发挥中尝到成功的乐趣,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表达自己的看法,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创意,引导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参与的积极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社会能力。

3. 角色的转换 行为导向教学要求教师从主导地位变成引导者、主持人,成为学生的同伴。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再也不能以一支粉笔写春秋,再也不能以单一的专家而自居教学能手,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与过硬的技能水平,并要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才能组织、引导、控制好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这也是一体化教学所必然的要求。

而目前技工的师资大体都是从各高等学校出来的,强理论弱操作,这就人为地阻碍了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操作老师一般都是从社会上外聘来的师傅,缺乏教学组织能力与整体综合能力,在实施行为导向型教学上更显然困难重重。所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较为迫切,专业理論老师不仅要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不定期地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跟踪生产一线,关注技能发展动态,不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实践经验,这样才能顺应企业的发展,使产教实效。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真才实学的同时形成自我学习、提高、创新的持续能力。

学校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并要立足于现有的基础,大胆尝试行为导向教学,不断发现、不断充实、不断积累,以求得自身的不断发展。

二、教学大纲与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新建立

在机械专业中实施行为导向型教学,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对现有的教学大纲、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也相应提出新的要求。行为导向型教学的精神打破了以往的知识本位,将认知学习过程与发展职业能力结合在一起,扩展了学生的行为空间,提高了个体行动能力,其活泼的教学活动蕴含了丰富的能力培养,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也大大增加,并要求教师本身也要不停地发展,那么以原来的大纲要求去束缚住教师的手脚显然不合理,以一纸试卷、一个工件去评价教与学也显然以偏概全,所以必在这两方加以改革。

1. 教学大纲的改革 针对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要制定出相适宜的大纲。所谓大纲,应紧扣培养目标,即能贯彻行为导向型的教学精神,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强能力、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大纲也应深入浅出能为实际教学作引导,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内容,不仅能够联接当前的生产实际和市场经济,也能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基础。应罗列出必须掌握的精选内容,确定基础模块,留有较多的余地让教师与学生去发挥,让教师在现在的兼顾多数、整体划一的教学计划中脱离出来,能够针对学生实际,在更全面的层次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多元化智能,使学生有更大收获,大纲要突出以能力为本位及适应性原则。

2. 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要制定与行为导向教学法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方法。我们现在对机械专业教学的评估方法,不外乎以对学生的鉴定结果定乾坤,鉴定的内容分应知与应会两部分,为了应知,我们把一门课程变成了条条点点的复习纲要,为了应会,我们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技能集训,能应付好考核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这样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压制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又如何能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让他们自主愉快地学习呢?又如何能在轻松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各种关键能力呢?正确的评价模式应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服务。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基本的专业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创造能力,并且要能显示出学生的基本素质比如学习兴趣、认知意志、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质量指标的确定,必须与新的课题式教学模式相适应,要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多种多样的考核方法,比如像平面加工这一个课题结束后可让学生自评、互评,在评价中让学生养成评价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养成评价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的结合,养成对得失进行积极地反思,给他们记上鼓励性的标记或递进式的分数,这样逐个课题累积,就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交叉评价,肯定其每一次的成绩,促使个体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精神的形成,从而得出综合的结论。又可以针对不同课题采用类似实践报告、分组答辩、全开卷、半开卷、小制作竞赛、自选工件制作、毕业创作等,或单独或分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在考核中要反映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充分考虑他们存在的一些递进的动态指标。

以上是本人对在技校机械专业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些设想与建议。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解,我认为不要局限于一种形式,不要以一种格式去框定它,认为只有用了教学法里的张贴板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法等等才是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概念,而是一种新的职高教学理念。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并在实际中渗透这种教学法的精神,也就是让学生主体学会“会学”的过程,让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观念下,才能有效地去实施这种革新的教学法,我们如果能立足于现有的基础,不断地灵活创新与交流探讨积累经验,必将使我们的技工教育带来宽阔的前景,使技工教育有效地缓解“技工荒”、积极地推动我国全面进入新型工业经济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技工教学研究室编.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2]阮先会.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评价研究.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 篇4

一、当前中职数控专业所面临的问题

从二十世纪末至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办数控专业教学已有十余年的历史, 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数控专业教学培养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数控专业涵盖面广、内容深奥晦涩、涉及其他专业的知识较多以及现行教材过分重视学习学科理论知识, 轻视实践的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讲解和习题的训练, 永远将数控知识的传授停留在理论上;对于学生来说, 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传统的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 , 而学生把它当做一种需要被迫完成的任务, 没有那种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就数控专业的专业书来说, 数控专业教材编辑相当混乱, 根本没有一个整体性, 不同的科目内容却相同, 如:《数控原理》、《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相反, 有些科目不同的版本内容相差甚远, 如:《数控技术》等。除此之外, 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对学习的态度往往是不管不顾, 听之任之, 而且他们的知识基础也不够牢靠, 一旦学生们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时就极有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 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加不能够激起学生兴趣,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在当前中职教学之中已无立足之地了。传统教育弊端已经显露无遗, 按照相同的模式进行培养学生, 这样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以至于限制了他们的个性的发展, 因此, 对学生因材施教是教育学生必须迈出的一步, 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在理论上就算教师能够让学生们完全掌握数控专业书中的知识, 那也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数控专业, 却不知道数控专业如何具体的应用到实处, 而且这些知识往往要比科学领域的发展要推迟二十年, 有严重的滞后性。因此, 学生们的实践课程将必不可少, 但是数控实践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这就引发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中等职业学校花钱购买数控床位等教学实验设备, 表面上提升了该学校的硬件实力, 证明他们有能力能够让在校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他们学校, 而那些学校领导为了节约经费的支出 (保养费等) 致使设备并未对学生开放, 更不用说进行实践操作。

二、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鉴于当前面临的难题, 各中等职业学校就需要培养出既学好理论知识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学生,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项目引导法、大脑风暴法、模拟 (仿真) 教学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等等。就某学校05级数控一班进行分析, 05级数控一班学生共36人, 大部分学生认真好学, 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觉得学习理论知识没有意思, 纪律观念较差。在参加数控车床这一项目加工前, 他们已经开设了《钳工技能》、《车工技能》等实操课程, 有一定的动手锻炼机会, 然而收效甚微, 本次数控车床加工项目的开展, 是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整理和检验的过程, 同时, 这是一个生产完整的产品的过程, 最终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产品,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目标, 所以每个同学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学习的效率也很高, 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就数控编程课程进行分析, 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和数控加工能力提高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法必然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先逆向思维, 从最后的结果出发, 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后再按照我们的常规思维进行解决问题:在数控加工中, 要求我们最后要得到一个规格的中轴, 因此我们就可以分析完善零件的图样, 进行精度预测 (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 然后确定编程原点并且详细的制定相应的加工方案和加工路线,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工件的定位、装夹与刀具的选用, 最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主轴的转速、加工余量和切入深度。经过这么一个艰难地制作过程, 肯定比纯粹的学习理论知识收获的要多得多, 我们学习知识最后也是要应用于实际操作, 这恰好揭示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魅力所在。

三、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又为行动导向、实践导向等, 它引领了当今世界的教学潮流, 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方面有着显著地作用, 因此被教育界的各个专家所推崇。接下来对行为导向法融入数控教学可行性进行分析, 以一个“锤子”的设计加工为例, 按照如下内容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完成锤子的零件图设计以及定型, 将定好的数据输入数控系统, 然后对锤子的肢解零件进行仿真加工, 得到一个个零散的工件, 最后将这些工件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精美的铁锤。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活动为主, 在学习的过程中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 在验证间接经验的同时, 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多地获得直接经验, 是学生亲身体验这一过程, 它的激励是内在的, 是从不会到会的一个质的飞跃, 能够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行为的咨询者, 学生的参与程度很强, 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要学…

课堂上逐渐将问题分解, 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领略学习的奥妙。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 如何去解决问题, 使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最后学生们会发现:自己研究出来的结论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成就感, 这样必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这十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与此同时, 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由于我们学习的案例基本上都是来源于企业的具体活动, 所以这些材料十分具有导向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完成这些任务也就是说正在对职业活动进行全面的学习, 这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那么教学效果也就很明显了。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 篇5

一、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我国在认识职业能力方面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较大,例如德国学者划分职业能力为三个部位,分别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前二者就是人们所说的职业关键能力,这是因为其职业可迁移性非常广泛。而我国则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生活与生存,工作以及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不断学习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与知识。

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重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一线专业人员,急需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对于建筑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存在的现象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不能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其次就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低;再次,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实际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第四,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建筑工作多在户外进行,而学生在家中很少吃苦,通常不愿意下工地;最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总而言之,目前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普遍较差。

三、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针对职业能力导向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组织与安排教学的依据就是教学计划,所以制定的教学计划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整合,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其课程开发思路就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在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在建筑专业中实施教学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大纲,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筑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建筑安全管理与工程质量实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施工组织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训;建筑工程图识读实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2.针对职业能力导向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建筑行业中在建材选择、施工设计等方面有许多规定和标准,如果施工时没有重视这些标准,很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埋下安全隐患。教育人员需要以建筑行业的职业与就业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并且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编写教材前,可以深入建筑单位或企业开展调查,了解工程施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共同分析总结建筑职业岗位与领域需要的素质要求、能力与知识。参考我国有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根据岗位职业资格标准,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实际的教材具有实践和理论一体化的特点,有机结合实践及理论,使“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观念得到充分体现。处置之外,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堂和工地一体化”与“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职业能力导向,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会适应角色转变,要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与主题,通过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具体的步骤包括资讯、方案、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交替实施外业实训与内业学习,使“做、教、学”一体化的教育特点得到良好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职业能力导向引导学生。教师应当认识到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涵义和意义,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其次,教师需要适应角色转换,在讲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组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建议,并充当主持人;再次,教师并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四,教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学习形式,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丰富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提高其工作能力;最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在教学中向学生反馈这种能力。建筑专业的各科课程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为确保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能力指导,学校可以挑选优秀专业教师在实训基地学习(挂职顶岗),除了进行课题研究外,还要深入实践,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参与施工管理,学习施工技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此外,学校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鼓励建筑专业教师进行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持有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证件的教师可给予额外工资或福利奖励。教师在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设计等工作中深入接触企业和行业,行业背景更加丰富,提升了自身知名度,也能给学生更好的职业指导。

4.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各个院校应当多与当地的建筑企业沟通交流,从而为学生争取校外实习的机会,使企业能够发展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在此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遵循的原则为“共建共管共享”,并且制定合作方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确保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持续进行。校内实训工厂应包括主要的实训工种,例如抹灰工、砌筑工、模板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

总而言之,建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确保学生今后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必须了解职业能力的涵义,认识到将其当作目标导向的重要性。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建设,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学生,并针对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制定教学计划、编制课程大纲、编写课程教材,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是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基金项目《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13SEW-Y-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难忘的一天

◇ 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中心学校旧寨小学二年级 陈桧霞

今天,阳光灿烂,我坐着公交车去上学。

坐着坐着到了下一站,很多人上来了,车上的座位很快就坐满了,最后上来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双手拄着拐杖东张西望地寻找座位。可是,座位已经满了,又没有人给他让座。这时,我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该不该让座呢?让座的话我就不能坐了,如果不让座的话我就不是好孩子。最后,我决定做一个好孩子。于是我走到老爷爷的身边说:“爷爷,您坐我的座位吧。”老爷爷说:“谢谢你,小朋友,你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车上的人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的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 篇6

1 高职教学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在传统的高职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机械地、被动地学习大量书本内容,而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高职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主动变革。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也都要随之改变。高职教育必须从传授知识过渡为培养能力。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不胜枚举,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这为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可行性的操作空间。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助者和主持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调用学习策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切实体验学习过程。如此,不仅能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基本目标,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2 高职教学实施行为导向教学可供选择的方法

目前,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思想而发展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2.1 项目教学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这种方法犹如一个完整的单元项目,学生通过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培养分析问题、鉴别信息、归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模拟教学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模拟训练不仅可以使学习者沉浸于模拟情景中,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而且成本较低。

模拟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践,学习职业所需知识与技能。这一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而是采用“先实践再理论”的方法,实现了由一般到特殊、从感性到理性的自下向上的认知过程,有利于深入理解基础理论,拓展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纬度。

2.3 案例教学

案例研究是学习者结合个人亲身经验(包括直接或间接的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培养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迁移性地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则贯穿于研究分析的过程之中。首先抓住或发现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自选性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原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择取相关可能存在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处理。案例教学可为学生未来的职场生涯铺垫基础。

2.4 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同时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将来可能承担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分析角色的心理状态,比较不同角色的异同,理解不同角色的处境,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交际能力,使学生能胜任未来的变化及其要求。

2.5 头脑风暴法

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命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比如,对项目设计进行讨论和评价或在野外实习回来的总结,等等。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意识与水平。

以上这五种方法共同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但每种方法又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3 对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学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思考

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旨在使广大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改革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同时,也要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1 行为导向教学法适合高职经济专业教育

传统的高等职业经济专业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学课型教学体系,它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职业教育观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轻车熟路,根深蒂固。而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为目标、以活动为导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协作中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培养能力型人才的教学观念是目前世界上先进职业培训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

3.2 行为导向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基于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教学方法,即着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这里没有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差别。老师将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以团队的形式来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这个团队中每个学生都是小老师,通过团队的交往和对学习成果的展示,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如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协调能力和个性特点,得到培养和强化,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才。行为导向型教学真正解决了职业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这一难题。

3.3 行为导向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及时捕捉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职院校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能适应现代技术、能提供个性化需求的生产者。即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随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工作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

3.4 行为导向教学需要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师角色的转换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师的要求较高。若教师只知道学科体系,不知道按课程的能力目标重组教材,项目(案例、课题、任务、实务)应用不符合学生能力,不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则不能满足课程教学要求。所以,要想成功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一方面要求教师精通专业内容,善于总结知识体系,即时更新前沿知识,掌握专业实际应用经验;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4 结论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全新教育方法,其核心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多方面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局面。它是先进教育体系的体现,是先进教育观念的体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实质在于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与有意义的活动或学习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实践证明,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是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通过积极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特别是行为引导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更富有特色,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并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同时学生综合素质也将进一步的提高。研究和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必将进一步深化经济类专业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出现一种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由于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越来越受到各国职业教育界的重视。文章首先分析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学实施行为导向教学的必要性,其次对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高职经济类专业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建议。

关键词:行为导向,高职,经济类专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叶昌元,马建平.行为导向型教学法[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2.

[3]张启富.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程俊静.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 篇7

一、大学生外贸函电课程写作能力现状

传统的外贸函电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主要是沿用基础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教师一般是以“书本+黑板”的教学方式, 在信函写作过程中教师占据课堂主角位置, 而学生只是被动听, 被动的写, 很少有发言的机会, 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读到其他同学写的作品, 同学之间也很少进行交流和讨论。然而, 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的写作技能课, 学生们的商务信函写作能力和技巧很难得到强化。以下就学生在学习英语函电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 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中没有掌握特定情景中的语言功能

学生在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中没有掌握特定情景中的语言功能, 在表达拒绝对方时, 许多学生直接一口回绝, 没有留一点余地。比如“We are not able to give you the offer as requessted。”这种否定、消极地陈述给对方产生不好的想法。如果改用符合国际贸易语篇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如“Although we are not able to give you the offer as requested.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new supplies reach us”这样既能使话语有回旋的余地, 又使顾及对方的面子。

(二) 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中缺乏对外贸业务环节的整体认识

传统的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是按照教材规定的顺序进行授课, 没有灵活地根据外贸业务环节的连续性来授课, 从而使学生对外贸易环节的感性认识缺乏, 造成学生对外贸函电这门功课的抵触心理, 影响了学生地学习积极性。

(三) 课堂教学无法提供实际演练的机会

前面我们讲到, 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课程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先讲, 学生后听, 再按照课本中的样信写作的套路进行, 在课堂上没有提供给学生实际的国际贸易语境和情景进行演练, 学生只能机械地学习如何“写”商务信函, 而不是学习如何利用信函进行商务交际。因此, 学生的写作只是纸上谈兵, 无法融入到真实的商务情景中去, 学生的外贸函电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外贸函电课程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一) 行为导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征决定了它适合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课程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商务专业中是行之有效在教学手段。例如, 在授课讲到傾销与反傾销时, 可以通过引入傾销与反傾销的案件, 通过其行为向学生解释其概念, 然后根据案件中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设定问题讨论, 经过讨论、比较、总结之后再回到课本, 这样提高了学生主动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 教师需要能够有效地把握好课堂上的节奏, 学生围绕主题来展开探讨, 这样能够较为便捷的实现教学目的。通过训练学生可以锻炼出一定的综合能力, 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 教师在安排课堂活动的时候需要确保场景有一定的真实性, 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效地进入情境之中, 对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效用。教师在模拟的情境之下不要随意的打断或者纠正学生, 不然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阻碍商务交际教学的效果。

(二) 行为导向教学有利于商务文化教学

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知晓一定的商务文化, 在实际的活动设计中可以通过安排不同国家的贸易交往来要求学生对于文化障碍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作为原则的网络教学时教师指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提供了材料之后, 学生通过网络来取得学习资料, 利用人机相互交流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网络的资源极为丰富, 包含了商务英语教材所关系到的各个方面。

(三) 行为导向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且能够直观的展现形象的特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其各个感官都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有效地激发出来。以功能大纲作为指导的商务英语教材通常将重点放置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 对于阅读未能有效地关照, 且阅读的内容未能及时更新, 网络环境下的资料更新速度快, 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资料。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这些网站的网址, 例如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网址、剑桥在我国的考试主页等。在传授商务书信、便条、备忘录等商务英语的写作, 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详细的说明有关的格式并举出数篇范文作为例子, 同时布置一定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但是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 教师的讲解学生未必能够有效地吸收, 而且不能及时的反映出实际的教学效果, 这样就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且效果欠佳。然而, 利用网络技术作为写作教学的辅助工具,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通过在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课程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让学生对外贸函电课程触类旁通, 并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及应用。因此,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外贸函电课程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周丹、杨晓玉:《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优化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2010 (10) 。

[2]李君、邬琳琳:《模拟公司在商务英语行为导向教学中的应用》, 《经营管理者》, 2010 (10) 。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 篇8

(一)目前的运行和发展水平尚属初级阶段

近年来,我国各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类专业都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应用。但多数院校仍然运行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采用粗犷型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在人才培养方模式运行过程中,将工作室中的项目任务只进行简单的划分。任务载体比较单一、层次区分度不够,没有严谨、系统的评量尺规。因此,通过项目演练不能够准确考核,学生对于是否获得职业能力的感受比较模糊,无法得到预期效果。

(二)专业团队的师资力量不足以完成工作室式的各项教学任务

“工作室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项目内容不能仅局限在书本案例、纸上谈兵,要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虽然拥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具备“双师型”素质,但由于校内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平时不能随时参与企业实践,因此不具备较高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难以独立完成真实工程项目。

(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工作室式”的培养模式需要一个开放式的社会平台,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需要引入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工作室没有深入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未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和第三方教学评价体系,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施行传统的班级管理,没有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工作室平台需要重新划分教学班级,不能合理地进行学情、学材分析,没有达到“因材施教”,从而限制“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

二、“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下的“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简介

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及课程开发理论始于美国,美国工程与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ABET)教育认证机构率先启用“成果导向”认证规范“EC2000”,对美国工程教育产生了实质性影响。2004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共同建立了《华盛顿协议:毕业生核心能力》(简称“华盛顿协议”),这意味着成果导向教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2013年6月,我国加入了《华盛顿协议》,这标志着我国拉开了具有国际实质等级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帷幕,也充分说明了,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充分认可并重视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

(二)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对“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及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的内涵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所谓“成果”,是指学生经过一个周期的工作任务、单元项目等学习历程,根据多元评量方式,最终获得各项专业能力。充分符合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要求。

三、实施“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一)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确保有效完成工作室的各级项目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清晰,导致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相结合,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教师通过口语评量、实作评量、档案评量等多元化评量方式,更加客观地考核学生对项目任务中各能力目标的掌握。极大地发挥出“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改革中评量尺规对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的客观优势。下面以工作室课程《建筑装饰效果图设计》为例,展示其中部分评量表格。具体内容详见表1、表2。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各项任务,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学情特点,对“工作室”运行的项目内容进行有效设计,项目任务分级可选,目标逐级达成。即,采用三级命题制度。工作室中专业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完成课程资源库中的标准任务单,达到教学要求中基础目标;专业能力适中的多数学生完成“工作室”项目任务单,达成教学要求中的完整目标;而专业能力较强的小部分学生将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完成工作室精英任务单,达成教学要求中的最终目标。

学生可以对工作室的项目内容进行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与教师及其他组员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素养等能力目标,真正成了学习过程的主体。

(二)制定建筑装饰专业选修学程,合理划分“工作室”行动领域,明晰人才培养方向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按照反向设计原则课程,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和终点构建课程体系。针对建筑装饰行业的特点,根据企业对于人才需求、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引进“学程式”教学模式,设置“建筑装饰绘图与设计”和“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两个模组。围绕两个选修学程模组建立“建筑装饰项目设计”与“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作室。在“工作室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真实项目、依照工作流程,并遵照教学的进阶式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具体内容详见下表3。

同时利用合作企业资源优势,制定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实训项目,在合作企业建设的“装饰设计工作室”,通过分组、轮岗的方法完成,引入以行业、企业标准,结合专业综合考评系统,完成“三方”评量考核。

(三)加大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产教融合”能力,强化专业团队社会能力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依托行业协会,携手合作企业,建立“行业统领、企业参与、技术牵引、共同发展”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吸纳人才、整合资源。依托工作室为平台,与企业合作共建集“教学、设计、施工、培训、服务、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共享型教学基地。

在实训过程中,通过遴选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技术攻关、带动横向课题的开发,带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形成“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的新体制和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摘要:“工作室式”是目前建筑设计类行业领域主要岗位当中最为典型的运行模式,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依照当今职业教育教学特点,构建了能够为高职教育教学服务的、具有比较领先水平的建筑装饰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作室式,成果导向,学生为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坤崇.大学课程发展与学习成效评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

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教育”,“全真模拟实训基地”

社会发展靠人才, 人才培养靠教育。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 而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到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的技术型人才, 影响到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 针对此我校现已应用“职业能力导向型案例教学”亦简称“案例教学法”以提高我校教学水平, 教学成效,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现结合我校近年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发展, 从本人所授课程角度谈谈案例教学法在我校试行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一、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与问题

(一) 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职业学校非高等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为彰显我校办学特色和品牌个性, 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 我校提出“5+1”学习模式,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加强学生德、智、体、美、技的综合素质培养, “5”即练就一副好身体, 书写一手规范字, 取得一个岗位证书, 取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 取得一个毕业证书;“1”即是有选择地考取一所高职院校。

(二) 我校人才培养的问题

经过快30年的发展, 已成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力军的兰州城建学校却面临众多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专业设置陈旧不变、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课程体系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或难以落实、教学理念与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 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法仍占主导, 利于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开启智慧、提升能力的“互动式”案例教学趋于形式, 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鉴于此, 我校基于市场需求, 秉承能力导向, 优化培养法案、完善课程体系, 革新教学方法, 统一教学大纲。提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突出“够用、能用、会用”之特点。每门课程都要求引入并实践“职业能力导向案例教学法”已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知识与能力并重”。

二、职业能力导向案例教学法

(一) 站在职业能力的角度, 培养技术型人才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 在其职业活动与职业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行业属性和工作岗位不同, 任职者所需的职业能力也不同。职业能力伴随着劳动和职业的产生而生成, 是个体从事职业的必要条件, 对个体生存、生活和职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1]。职业能力从广义上讲包括社交能力、概念能力、和技术能力。是人才立足社会的能力因素, 是人才自我发展的能力条件, 是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手段[2]。

(二) 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案例教学法的首创者美国哈弗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格伦姆布斯·朗德尔教授认为, 若你阅读了大量案例, 特别是判决正确的案例, 正理就出现在你的面前[3]。

(三) 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建筑类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牢固掌握建筑业相关知识与和法规,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基本技能,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相关行业方面具有较强实践管理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生五大技能1) 识读图能力的培养2) 测绘能力的培养3) 现场施工管理能力培养4) 基本工操作技能培养5) 计算机操作、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培养。考取工程测量员、制图员、施工员、资料员、监理员、质检员、材料试验员等岗位证书[5]。

(四) 建筑类专业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建筑类专业课程特点与性质利于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针对该课程, 引入现实而生动的案例即可丰富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议案说理”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使学生对陌生的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在脑海里有了基本的认识, 巩固了理论知识[4]。

三、建设全真模拟实训基地促进实现案例教学法实现

为了真实案例能够引入到教学中, 使学生更加完整的看到真实案例, 学校需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具有针对岗位的全真模拟生产现场的实训基地, 使所学的理论知识“零距离”接触生产实践, 使中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零距离上岗”[6]。

建设建筑类全真模拟实训基地其主体就是建设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纸建造简单的房屋, 并且逐步裸露, 有半成品和成品的对照。

借助该模型, 可以让学生“不出校门, 尽览所有建筑节点”, 既可理论教学, 又可实践案例教学, 可自主参观学习, 可动手操作, 可进行项目考核, 营造了真实的施工环境, 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 职业能力导向型案例教学法在建筑类专业课教学中已初步显现出它独特而诱人的魅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了, 课堂不仅仅局限在教室, 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积极、活跃、和谐, 教师的教学热情高涨, 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以及方法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建设全真模拟实训基地对教师更好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全真模拟实训基地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的主体作用, 这就不仅需要学校加强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的建设, 教师也要转变教学理念, 加强实践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面, 提高实践知识的驾驭能力, 更好的指导学生在案例中学习知识, 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参考文献

[1]孙若兰.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2]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 2007.

[3]漆江娜.哈佛大学案例教学透视[J].财会学习, 2009.

[4]刘芳, 钟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5]杨惠予.浅谈建筑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10.

上一篇:学前孩子下一篇: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