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导向教学法

2024-09-05

任务导向教学法(精选12篇)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1

摘要:任务导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学生则要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 完成学习任务。结合自己教改中一些做法, 谈谈对任务导向式活动特点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高职,任务导向式教学,特点

一、任务导向式活动侧重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美国外语教学新理念认为:掌握一门语言,主要是掌握由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言的、认知的、情感的及社会文化方面的意义。语言教学要教会学生在最大限度地注重交际运用语言,使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特定情景中的口头或书面意义。凡是以任务为依托的教学活动,它的立足点都侧重语言的意义,如角色扮演,模拟对话,对子讨论,分组辩论等活动,都通过使任务角色化,启动学生尽量用语言传达信息和表达思想。教学实例如:阅读课Milu DeerReturnto China设计的Task-based活动设计为:Suppose youwere areporter, make a live inte rvie w w ith a m anage r of a m ilu nature park, a vis itor and an anim al e xpe rt.The topic is“Do you think it's ne ce s s ary to build s o m any parks for m ilu de e r?”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pre s e nt a report on it afte rw ards.这种活动其实和Laurie Bals as提倡的Conte ntbas e d Ins truction在出发点上是一致的,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在小组和对子讨论上,而且突出“conversationis continuallysandwiched”,即课堂活动以subjectmatter(主题内容)为基础,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运用学习内容,更快更好获取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知识,并更久地保存。该类活动是语言和内容的有机结合体。

二、任务导向式活动倡导活动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课堂作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事件,它包括执行,相互作用,有目标的努力,令人愉快的经历以及文化基础。任务导向式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学生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实现其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互动的一般模式为激发(initiation)-回答(response)-反馈(feedback)。在任务导向式活动中,激发主要来自学生之间而非教师的特权。对子或分组的活动环境可以给全部的学生提供表达和交流机会,同时也产生更准确、更透彻,更及时、更全面的评估和反馈。除小组内的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另一反馈方式为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如各活动小组可推荐一人作总结性汇报,听取其他组的意见,然后加以自我修改和完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自主探究问题,完成任务。任务又是以目标(主要为培养说和写等输出性交际能力)为中心的,要求学生通过互动畅所欲言,大胆阐发自己新观点,并在讨论中、反思中,从他人的反馈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者。

三、任务导向式活动强调活动的整体性和多样性

活动具有围绕话题和特定内容为中心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但由于它重视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不同的任务,而语言又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倾听、反应、劝说、探究、通报、解释、交谈、询问等,以及语言活动本身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小组研究、讨论、辨论、演讲、表演等,所以任务导向式活动应具有不同于“结构性”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确切地说,该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变中有稳,稳中求变”。教学实例如:Englishonthe Air一课,可结合Teaching Aim-To de ve lop s tude nts'com m unicative abilitie s和Te aching The m eEnglis h prograram e s in Le arning Englis h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导向式活动,如1) Pre-Reading阶段的课前演讲、预测,制作内容提纲。此外,为拓宽学习渠道,在条件允许下让学生课前利用音像、图书和网络资源等,查寻相关的英语学习节目资料。2) While-Reading阶段的语义图构建,深层次问题讨论,角色扮演,写便条,填写未知信息,猜测、续写故事结局,如该课阅读过程中的活动之一可设计为:According to the diagram, dis cus s in pairs, am ong the s e program m e s, w hich one do you like be s t?If you w e re the e ditor, w hat w ould you do to m ake yourfavorite program m e m os t popular?Workout a w ritte n plan and e xchange and dis cus s w ith othe r groups.3) Pos t-Re ading阶段的解决问题(proble m-s olving),采访、报道,写日记、讲写故事、调查(make asurvey).我们甚至可以把活动引向课外,如就某个话题向亲友发电子邮件,运用IP卡和国际笔友交换看法,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写出体会,参与社会调查拟写调研结论。

四、任务导向式活动突出个人化学习和学生情感体验

任何课堂活动只有结合个性化学习,才真正具有教育的价值。任务导向式活动也如此。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开放性(open-ending)给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在开放性活动中,允许学生选择材料和方式,使用compulsory+optional训练,即有些是每人必须完成,而有些根据他们的个人兴趣任意选择。完成任务也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是有大量的不同的可接受的回答或结果。同时小组活动的宽松环境使不同学习风格的人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和思考问题。任务导向式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是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营造真实的交际环境,通过极其个人化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无论他们的英语基础原先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励,英语学习的动力也才能得到长期的保持。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2

要 】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商

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专业基础 课程之一, 其理论性与实用性都非常强。本文以任务驱动为导向, 从设计思路、课 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建议等 方面对该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国际贸易 课程设计 任 务驱动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大力推行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其中课程建设是高职院 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 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及 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在有限课时内使 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精髓,是教师在课 程教学设计中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认 为,高职国际贸易课程必须进行课程整 体设计和细节的重新设计,采用任务驱 动的方法进行课程教学。

一、课程性质及设计思路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职国际商务、国 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实 务、国际商务单证、国际汇兑等课程的基 础,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紧 密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基本 理论,并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具体问题的 实践能力,能够将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地 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国际贸易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职业 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国际商务等专业 的主要就业岗位 “ 外贸业务员 ”、“ 国际商 务单证员 ”、“ 外贸跟单员 ” 的职业技能标 准, 以任务驱动作为导向, 将国际贸易理 论知识分解成为若干模块项目,根据项 目工作确定教学任务, 选择教学内容, 将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知识按照工作项目 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教学。教学中根 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当前我国

与国际贸易实践,对国际贸易基本原理 实务进行系统介绍,同时要求学生进行 网上资料信息的收集、分析, 以及校外见习等,从而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国际贸易 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能学会分析和处 理实际进出口业务,加深对重难点知识 的掌握。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达 到适应岗位的教学目的。二、课程教学设计(一 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使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达到知 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笔者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取得多位行业专家、企业骨干的大力支持。聘请的专家分别 对外贸业务员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 能力进行了梳理, 通过现场归纳和总结, 本课程开发的思路逐步清晰。岗位所需 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 要能力逐项得到确定。教学项目的设计 找到了工作任务这一载体,围绕这一载 体我们确定了教学中贯彻理论性、实务 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课程学习中让 学生逐步明白 “ 知道什么 ”、“ 会做什么 ”。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实践教学,将课 程教学设计为以下环节: 第一, 理论教学。在理论内容上力求 全面、完整, 理论体系严密, 使学生系统 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同时, 注意及时 吸收学科最新成果、最新知识以及国际 贸易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到理论 课程教学中。

第二, 案例教学。教师举案例 , 不仅是 为了引向 “ 新概念、新知识 ” , 而且也是 为了引向任务、问题。以我国加入 WTO 后在对外贸易实践中遇到的真实案例, 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 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第三, 模拟教学。课程围绕外贸业务

员职业岗位的需要来开展教学,为了使 学生能够具有国际贸易学生操作素质, 教师以实例或资料进行操作示范 , 学生可 以先模仿 , 后将实例或资料的功能进行 提升 , 将实例或资料的结构进行改造 , 由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训练学生思考、判断 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理论与应用 相结合, 学以致用。

第四, 实践教学。在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与分析问题训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 到外贸公司、货运公司、报关行见习, 进 一步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内容设计

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内容大致分 为: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分工与国际 贸易理论、国际交换与世界市场、影响国 际贸易发展的因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 施、贸易条约与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等。传统教学中内容独立, 自成章节, 学 生感受不到知识的连贯性。常规的教学 中又都以理论讲授为主,配以适当的练习等辅助教学, 这些章节内容繁多, 知识 枯燥、数字繁多且知识难度大, 学生不易 掌握, 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根据 国际商务的职业特点及国际商务工作岗 位的要求, 本人采用 “ 任务驱动 ” 的教学 方法, 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见表 1。

在新的课程内容中,将国际贸易基 础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各项活动中, 体现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以 “ 够用, 适 度 ” 的原则。三、教学建议

第一,本课程教学中根据高职高专 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 课程的重点问题,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由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变化 很快,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时有调 整与变化,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尤 其是学生任务的内容要及时更新。

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设计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赵江红 33

西 教 育 2010.4 第三,由于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 础课, 为后续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 汇兑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在授课时 注意把知识点讲透,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讲解通俗易懂,注意培养学生融会 贯通的能力,使学生能逐步深入学习国 际贸易相关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第四,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开

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通过边学边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任务 训练来达到应用理论、加强技能的目的。第五,本课程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 导下,自己搜集相关国内外贸易发展的 状况信息资料,以便培养独立学习、搜 集、整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参考文献 】

[1]周惠娟.“ 行动导向式的 ” 《 报关实 务 》 课程设计 [J ].消费导刊(理论版 , 2008(19 [2]蒋小明.高职 《 保险营销 》 项目化 教学设计初探 [J ].科技信息, 2009(17(责编 黎 原 序号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学时 模块一 国际贸易形 成与发展

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解释 国际贸易活动的相关现象 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情景模拟:组织学生上网收集国际贸易或

国别对外贸易数据并作简要分析。

142.了解国际贸易产生的历史和作用。2.学生讨论:案例讨论, 讨论国际贸易发展状况 及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3.清楚自由经济学家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的三个基本理论。

模块二 国际市场与 价格 用国际市场与价格基本理 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释 国际贸易活动的发展

1.了解国际市场的形成, 掌握国际市场的种类。

1.情景模拟:分组选择一家经营出口产品企业, 网络资源搜索, 图书资料查询或现场感知制定调 研地点与内容。2.了解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2.学生讨论:调研成果总结汇报, 教师综合评价。

3.掌握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模块三 国际贸易政 策与措施 用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基 本知识分析我国对外贸易 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能

初步判断国际贸易形势的 变化与发展趋势 1.了解对外贸易政策的内涵, 了解资本主义国家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1.情景模拟:按实训要求或指导书的案例, 网络 资源搜索, 图书资料查询或填写原产地证明书和

进口许可证。

2.掌握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 容及其理论依据。3.掌握关税的概念和种类, 以及海关税则和协调 制度。2.学生讨论:分组搜集有关资料写一份反外国商 品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

4.掌握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特点和种类;清楚鼓励 出口和限制出口的措施。模块四 经济一体化

用经济一体化发展、运作 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业 务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 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遇

到的实际问题

1.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及现状有一个总体的 认识;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情景模拟:按实训要求或指导书的案例, 网络 资源搜索, 图书资料查询。24 2.了解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关系及我国 “ 复关 ”

和 “ 入世 ” 的谈判历程。3.理解我国积极加入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意 义。

4.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2.学生讨论:案例讨论, 讨论世界贸易组织的性 质、职能、地位、基本业务。我国企业出口产品如 何应对倾销与应诉 “ 反倾销 ”。5.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内容。6.掌握当前主要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状况和 历史发展。模块五 国际资本移 动与跨国公 司 用跨国公司、资本移动的 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分析 我国跨国公司、资本移动 的状况

1.掌握国际投资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 间接投资。

1.情景模拟:按实训要求或指导书的案例, 安排 学生分组查资料, 完成后班上介绍几个主要国家 和地区跨国公司的情况。6 2.了解跨国公司的形成要素和基本特征。2.学生讨论:选择目前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

一, 分析其资本投资活动或我国资本移动的状

况。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 投资发展的特点, 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 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任务驱动;AutoCAD;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20-3

1 概述

AutoCAD软件是目前各行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因此,《AutoCAD辅助绘图》课程已被列为机电类、建筑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AutoCAD软件的应用和推广解决了手工绘图效率低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学生对《AutoCAD辅助绘图》课程学习的好坏,对其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好坏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该门课程。

2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

《AutoCAD辅助绘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学习对其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有巩固和强化作用,也因此该课程学习的效果如何对后期所有专业课学习的效果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一般采用的都是和本科教育一样的学科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及系统性,但却忽略了知识必须整合才能学以致用的特点,这样教学会使得学生学用分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无目标感而使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将紧密相关的学习内容归纳成一个个的项目,再将这些项目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完成一个个任务和项目的成就感以此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近年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被广泛探讨并使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不同于传统的适用于本科层次学生的学科式教学法,在《AutoCAD辅助绘图》课程的教学中采取将教材内容项目化和任务化或者选用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编写的教材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一个个任务及项目的方式进行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副主编的身份参与编写了《AutoCAD案例与实训教程》教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并选用该教材进行教学,该书严格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编写,在实际教学中以任务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将各个绘图及编辑命令贯穿于每一个任务和项目的完成教学过程中,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和项目也就完成了本门课的学习。

3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式的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将学习内容归纳为一个个项目,再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带着要完成任务和项目的目的去学习,首先提出学习项目,然后告诉学生为完成该项目要做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带着必须要完成任务及项目的压力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完成任务及项目后的成就感。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主要特点:

①教学过程解决了学生因为无学习目标而没有学习动力并被动学习的问题。

②将AutoCAD相关绘图及编辑命令集成到项目及任务中,从而改善了学习效果。

③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基础之上采用分组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前提是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并将每一个项目分解为一个个任务,每一个任务可以是一个产品的设计或者一幅图形的绘制,产品可以是金工实训中能制作的作品(如鸭嘴榔头、书立等),图形的选取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可以从各种图册、考试题库或教材中进行选取。在选图的过程也可以将一些对智力有一定开发作用的图形作为某一个任务的载体,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4.1 教学内容项目化、任务化

目前,各出版社出版的《AutoCAD辅助绘图》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按本科教育的学科式教学模式编写的,这种编写方法注重的是知识的连续性及系统性。采用这种教材进行教学会使得知识的传授分散化,必须学完整门课程完成所有相关知识的积累后才能完成一些实践性任务,但《AutoCAD辅助绘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学科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自己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完成一个实际图形的绘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可取的。设计一种产品并绘制其图形或者绘制一幅完整的零件图或装配图,需要同时用到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如果按学科式教学模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会使学生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体会到各部分知识的真实用途而觉得枯燥无味,无法正常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任务化,以任务为载体将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了整合,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非常适合用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师授课前将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任务化并撰写教案,或者选用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模式编写的教材进行备课和撰写教案,为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做好充分的准备。笔者采用的方式是选用自己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的《AutoCAD案例与实训教程》教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进行备课和授课,其内容如下:

4.2 教学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法,首先都应该有一个课程的导入过程,其次才是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各个章节或项目教学中的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项目的阐述和任务的布置,让学生明白要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相应的完成哪些任务,而完成这些任务又需要些什么知识,从而使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来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为完成任务及项目作准备,同时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来完成任务及项目,将课堂上的时间大部分留给学生,老师仅做为一个任务及项目

的指导者而存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在学生完成

任务及项目后,老师需给出合理的评价并作相应的成绩记录。

4.3 任务示例——轴类零件的绘制

轴类零件输出轴如下图所示。绘制过程中可参考教材中的绘制步骤,但最好能自己对图形进行分析后,制定出合理的绘制步骤,再按步骤进行绘制,其间注意各绘图命令及编辑修改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输出轴

本任务示例绘制大致注意事项:

①注意主视图的布置:主视图一般采用轴向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布置方式,采用复制、镜像、阵列等命令可以有效提高绘图效率。

②注意局部视图及剖面图的画法:局部视图主要是为了清楚的展示零件上的一些细微的结构,因此,绘制完主视图后,将需要清楚展示的部位复制到相应位置再放大相应倍数并适当修改即可;剖面图则只需选择剖切位置,在相应的位置画出截面图即可。

③注意公差的标注:标注公差时需在标注样式管理器里创建专门用于标注公差的标注样式,在标注公差时调用相应的标注公差的样式即可正确完成标注。

另外,教材中每个项目相应的任务的图形都有绘制步骤,学生也可按教材上的绘制步骤进行绘制,但“闯关考验”部分的图形则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可以进行课外答疑。

5 结束语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在《AutoCAD辅助绘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做到了即学即用、所学即所得,对学生的先修课程《机械制图》起到了很好的巩固和强化作用,教学效果较好,为后续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有它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王敬艳.AutoCAD案例与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7.

[2] 温够萍.AutoCAD2010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4

1 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结构及课程框架

如表1所示,“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教师以鼓励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相关技能。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预先制定好的共同任务,将教学知识目标、课程理论及实践内容、课程作品融为一体,并贯穿于课程的“教、学、做”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完成任务来学习课程中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在制定好项目的情况下,在教学进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实施教学。

2 电子商务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及任职要求

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网络及现代通讯工具实现商务活动的过程,即在传统商务活动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及现代通讯工具为商务活动服务的过程。如表2所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生产或经营企业,从事产品营销、市场开拓、网络营销工作,以及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进行电子商务的各种策划工作和合同的谈判与签订等工作。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除了让学生学会商务活动所需的课程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如何使用网络工具更好地从事商务活动[2]。

3 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方式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的开展要以某一商品如汽车、商品房或服装等为依托,同时掌握相应的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进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做到完成专业的课程和专业知识,同时成为了一名拥有自己网上店铺的网商。

4“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以《C to C网店经营》课程为例

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实现“五个转变”:从重视教师往重视学生的转变、从重视怎么教往重视怎么学的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往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从重视认知往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往重视过程的转变。基于C to C网店经营过程是本课程知识结构安排的出发点,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载体,共编排八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选择的难度、复杂度、综合度由低到高,每个学习情境都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成果和环境是变化的,但完成任务的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是相同的。

如表3所示,《C to C网店经营》课程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两部分有机结合,以C to C网店经营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为导向进行各个工作任务模块的综合设计,形成有效的教学整体。激发学生在情境教室里,边学习边实践,掌握C to C网络创业的主要工作过程和网店经营与网店推广技巧。坚持以网店店铺的经营操作过程为主导模块,完善网店经营课程内容,调整网店经营课程结构,使网店经营课程内容具备创新性,更加符合本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标准的要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训,学生能更深入地明确和理解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如表4所示,《C to C网店经营》课程在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销售推广能力,在学习情境五增加网络交流礼仪内容,在学习情境六增加渠道拓展技巧,在学习情境七融入更多的客户管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和开店的过程中,掌握的不仅仅是网店的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销售推广能力,为学生今后创业和就业培养相应的熟练的职业技能。

5 结语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首先要有项目,同时要有实施项目的实践环境和具有丰富教学及实践经验的教学人员才能实行[6],这就有待于我们不断的研究、探索,找寻更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如何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实施平台,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是电子商务教师面临的紧迫问题。通过对“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分析,介绍电子商务专业如何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

关键词:项目,任务,实施过程

参考文献

[1]徐娴.中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C2C电子商务创业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文件[EB/OL].2012-6.http://www.mxdx.net.

[4]赵经成.网络教学课件制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王冠宁.电子商务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5

论文摘要:本文提出一种从目标板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方面入手的设计思路,并将设计,制作,调试,开发目标板的实验引入到教学当中,对各种软硬件教学都适用,通过目标板来替代实验箱,实验台,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一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论文关键词:嵌入式系统,目标板,任务驱动,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要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标,必须积极推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嵌入式系统是多学科融合的结果,包括计算机、电子、半导体、通信、控制等技术;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智能交通、信息处理、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家用电器、汽车电子、通信技术、安防系统和信息家电中;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的演化总的来说是因为应用需求的牵引和IT技术的推动;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特定应用,产品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软件固化存储,OS内核小,OS和应用程序的区分不明显。

一、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变化的背景和意义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操作系统软件,通常包括与硬件相关的底层驱动软件、系统内核、设备管理、网络通信、图形界面、文件系统等模块;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通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能够有效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系统资源;能够把硬件虚拟化,使得开发人员从繁忙的驱动程序移植和维护中解脱出来;能够提供库函数、驱动程序、工具集以及一些典型应用程序。嵌入式系统开发与桌面应用开发存在很大区别,软件和系统平台紧密相关;嵌入式系统将迅速普及和发展,但不会取代传统的单片机嵌入式测控系统,二者的发展空间并不冲突;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中的处理器、操作系统选择。

目前大多数学校嵌入式实验实训课授课都采用嵌入式实验箱,嵌入式实验箱的大量采用,降低了嵌入式课程的授课成本并降低了课程的实验难度。然而,嵌入式实验箱的大量采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理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与就业能力。在此结合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对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探索,探讨地方高校理工科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人才。

由于嵌入式实验箱的硬件相对固定,扩展其它硬件相对困难。嵌入式实验箱硬件线路固定,对于使用者来说,相当于一个“黑匣子”,使用者无法也无需知道硬件线路就可以完成实验。使用机器码输入对嵌入式实验箱使用者来说枯燥无味,与嵌入式程序调试概念大相径庭,只是查找输入错误。

长期使用嵌入式实验箱会阻碍使用者对嵌入式学习的兴趣,扭曲对嵌入式设计的概念:认为输入些机器码就是嵌入式设计了。其实嵌入式设计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概念:从系统设计到软、硬件的设计,从嵌入式核心到外围器件的选取,甚至非电量器件等交叉学科的内容,都属于嵌入式设计涉及的内容。

嵌入式目标板的设计可以培养学习者对嵌入式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学习和完成嵌入式目标板的设计,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嵌入式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思路,熟悉嵌入式硬件和编程语言,增加对嵌入式外围器件和非电量器件等交叉学科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嵌入式系统设计最小目标板教学实践方案

嵌入式系统设计最小目标板主要完成以嵌入式为核心的,包含存储器、A/D、D/A、键盘显示、输入输出端口、时钟等外围电路的几种嵌入式目标板的硬件设计与制作,并编写相应的软件,以利于学生学习以及创新设计。以完成嵌入式最小系统板任务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分解,变成可供实际推广操作的学习任务,辅以必要的教育技术支持手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工程环境中掌握和内化工程的理念。

嵌入式系统最小目标板设计任务包括嵌入式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在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基础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在设计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因而,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可在基于现代电子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检测、控制和现代通信网工程应用的同时,以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为主线,融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于一体,学生软硬件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学生软硬件课程结构图

核心板提供相对应微处理器的最小系统,包括了处理器、RAM、ROM、寄存器接口等;扩展板提供电源、LCD显示、串口、USB、以太网口等模块。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单片机技术、DSP技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可视化程序设计等技术课程的考核成绩全部采用实践环节,实验占总成绩的40%,课程设计(要求有硬件和软件制作)占总成绩的40%,创意制作占总成绩的20%。学生在完成实验基础上,完成选定题目的课程设计,实验与课程设计题目每年不断更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分值依据题目难易程度而定。使学生在不断改进、反复锻炼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学生须进行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为了使实践内容和教学内容联系得更紧密,可结合前面所讲的教学层面要求学生设计实践核心板与扩展板这样将“嵌入式系统设计”系列课程实践教学融合到地方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加强开放实验与科技制作及科技竞赛等创新学分的管理,改革相关课程考核方式,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关系,统筹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丰富的工程设计课题,加强学生对“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工程训练,促进大学教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完成以计算机、电子、半导体、通信、控制等多学科相融合的嵌入式最小系统板的软、硬件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对嵌入式软、硬件的了解和嵌入式设计的概念。从而实现对软、硬件课程教学的整合。

三、结束语

以目标板任务为导向,整合嵌入式软硬件以嵌入式目标板的软、硬件结构的设计任务驱动教学,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大纲的设计以及实施细则。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完善,,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是创新。

参考文献

[1]嵌入式系统是多学科融合的结果,包括计算机、电子、半导体、通信、控制等技术。教学过程以学生完成任务为导向,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

[2]嵌入式目标板的设计可以培养学习者对嵌入式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学习和完成嵌入式目标板的设计,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嵌入式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思路,熟悉嵌入式硬件和编程语言,增加对嵌入式外围器件和非电量器件等交叉学科的了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整合有关的硬件课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生完成嵌入式最小系统后,熟悉硬件结构,在进行软件的设计,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创新设计,突破了以往教学验证实验的单一模式。

[4]嵌入式最小系统可以回收再利用,供软件类专业仿真编程或练习用。节约了实验成本。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6

1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特点

产品造型设计主要研究的是人机关系,这里的“机”泛指一切工业产物。大到车船舰炮,小到水杯文具都是产品造型设计的范畴。这种人机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两种人体感官上的:(1)视觉——产品的外形比例适当、线条饱满流畅、色彩和谐稳定。(2)触觉——使用时人体感觉舒适、省力。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是一门高度综合性学科,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机械结构、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对工业常用材料的特性、加工方式、加工工艺有所了解。不然设计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产品造型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往往有一个重要的能力被忽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本专业教学成果分析来看,学生往往有着较好的创造力和基本制图能力而当教师要求学生叙述一下设计过程和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成果时,学生往往感觉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不仅仅只采用讲述的方式单方向的输出技能,还需要让学生积极反馈和主动叙述。例如在综合设计案例实践后要求学生制作PPT文件上台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洽谈场景等,更进一步的贴近工作实际。这往往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近几年一直在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以前的传统讲授模式逐渐转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设计专业特别是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更应该大力推广这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应该以技能要求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课堂教学项目实训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及课程方案制定时主要参照以下过程进行。

2.1课程的能力目标制定

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单元,在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首先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和一定程度的市场调研了解该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及职业能力范围。将这些能力细化分类后研讨,要使学生达到这些能力应该开设怎样的课程?最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框架。在能力目标设定阶段需要注意能力的描述应该具体化、是可检验的,能力目标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明确学生能用什么(软件、工具、技巧等)做什么(效果、实物、活动等)?能力目标应该涵盖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能力目标可以有重叠和递进关系。能力目标应从简单到复杂。

2.2课程任务项目制定

在课程能力目标设定完成后就进入到课程任务项目制定阶段。项目是各种能力目标的载体。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本阶段针对的是每门课程来说的。项目制定时应该首先明确本门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哪种技能?而后根据技能特点来设计训练项目,这里的“项目”也就是“工作任务”。项目必须与职业岗位上的各种工作任务息息相关,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各种技能,同时也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有所收获,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继续进行下去的动力。不要把能力作为知识来传授。能力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训练,能力是需要反复训练的。项目的特征应该包含:实用性、趣味性、典型性、覆盖性、挑战性,要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完成项目的积极性。这也对项目的选择性提出了一定要求。

下表体现的是课程任务项目制定的大体流程:

2.3课程任务执行方式与考核方式

在完成课程项目时大致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教学方式“先讲后做”“先做后讲”以及“边做边讲”。“先讲后做”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一,以一节课为例,教师先将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教授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所学进行实践。“先做后讲”主要针对本节课程有一定基础的情况,让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来听老师讲解,这种方法比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边做边讲”也就是“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双向交流为一体。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使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学做一体”是本专业在平时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针对某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

3 基于任务导向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本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产品造型设计综合训练为主,在第五学期开设。总课时104节,具体教学模块及课时分布情况如下表:

3.1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常见产品外观,并做一定的推广。由于“产品”一词概念广泛,我们在设定范围时将“产品”规定在“电子产品”“公共设施”“家具”和“儿童玩具”四个门类上。每一门类的产品都有各自的独特特点。教师在模块教学执行期间要根据每一模块的设计特点指导学生按照Ⅰ~Ⅳ的阶段逐步完成、完善设计作品。

3.2课程中的每个模块又按照设计工作流程分为四个阶段。以第一模块为例:“电子产品造型设计”。教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电子产品的造型特点、功能特点、设计趋势,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部分优秀设计作品并讲解设计亮点。这样可以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学生在明确选择自己设计的电子产品类别后就可以进行阶段Ⅰ的操作——资料收集。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该类电子产品的信息资料,例如:适用人群、主要功能、市面上该类产品的主要造型形态、设计缺陷等。根据得来的资料进一步分析自己在设计时需要突出的外观特点或者增加的功能。后进行大量草图绘制。

阶段Ⅱ草图修改:学生自行选择或由教师参与选择几个优秀方案进行细化设计,包括外观修整、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

阶段Ⅲ定稿出图,由学生自行选择最满意的一至两种方案出三视图及效果图。

阶段Ⅳ推广设计,结合产品特点制作海报和包装方案。

3.3 第5模块是“案例讲评”。在本模块教学中要求学生就自己设计的产品制作PPT文件进行设计思路及设计过程的自我评述,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评。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又能及时了解设计中的缺陷。在最终评价体系中还应该结合学生互评、企业参评等评价方式,使课程教学与企业标准对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设计起点,使教学标准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

4 设计大赛与教学

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各种比赛中积极锻炼自己,产品造型设计也一样。每年关于产品造型设计的大赛种类繁多,我们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在各种比赛、展览中能拥有较好的竞争平台,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院校的同专业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能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优缺点。同时也可以将各种设计大赛与各类课程结合起来,将比赛过程与任务导向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设计的积极性能动性,对于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5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的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根据教育部16号文的精神指导,我们应该努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从而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贾新民,谢一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3]付黎明.工业产品设计美学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我国近几年来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设计,特别是产品设计已经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培养一批能满足企业需求、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现阶段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012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这进一步提高了设计在一般生产活动中的比重。也对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特点

产品造型设计主要研究的是人机关系,这里的“机”泛指一切工业产物。大到车船舰炮,小到水杯文具都是产品造型设计的范畴。这种人机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两种人体感官上的:(1)视觉——产品的外形比例适当、线条饱满流畅、色彩和谐稳定。(2)触觉——使用时人体感觉舒适、省力。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是一门高度综合性学科,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机械结构、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对工业常用材料的特性、加工方式、加工工艺有所了解。不然设计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产品造型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往往有一个重要的能力被忽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本专业教学成果分析来看,学生往往有着较好的创造力和基本制图能力而当教师要求学生叙述一下设计过程和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成果时,学生往往感觉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不仅仅只采用讲述的方式单方向的输出技能,还需要让学生积极反馈和主动叙述。例如在综合设计案例实践后要求学生制作PPT文件上台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洽谈场景等,更进一步的贴近工作实际。这往往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近几年一直在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以前的传统讲授模式逐渐转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设计专业特别是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更应该大力推广这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应该以技能要求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课堂教学项目实训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及课程方案制定时主要参照以下过程进行。

2.1课程的能力目标制定

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单元,在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首先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和一定程度的市场调研了解该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及职业能力范围。将这些能力细化分类后研讨,要使学生达到这些能力应该开设怎样的课程?最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框架。在能力目标设定阶段需要注意能力的描述应该具体化、是可检验的,能力目标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明确学生能用什么(软件、工具、技巧等)做什么(效果、实物、活动等)?能力目标应该涵盖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能力目标可以有重叠和递进关系。能力目标应从简单到复杂。

2.2课程任务项目制定

在课程能力目标设定完成后就进入到课程任务项目制定阶段。项目是各种能力目标的载体。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本阶段针对的是每门课程来说的。项目制定时应该首先明确本门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哪种技能?而后根据技能特点来设计训练项目,这里的“项目”也就是“工作任务”。项目必须与职业岗位上的各种工作任务息息相关,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各种技能,同时也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有所收获,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继续进行下去的动力。不要把能力作为知识来传授。能力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训练,能力是需要反复训练的。项目的特征应该包含:实用性、趣味性、典型性、覆盖性、挑战性,要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完成项目的积极性。这也对项目的选择性提出了一定要求。

下表体现的是课程任务项目制定的大体流程:

2.3课程任务执行方式与考核方式

在完成课程项目时大致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教学方式“先讲后做”“先做后讲”以及“边做边讲”。“先讲后做”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一,以一节课为例,教师先将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教授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所学进行实践。“先做后讲”主要针对本节课程有一定基础的情况,让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来听老师讲解,这种方法比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边做边讲”也就是“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双向交流为一体。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使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学做一体”是本专业在平时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针对某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

3 基于任务导向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本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产品造型设计综合训练为主,在第五学期开设。总课时104节,具体教学模块及课时分布情况如下表:

3.1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常见产品外观,并做一定的推广。由于“产品”一词概念广泛,我们在设定范围时将“产品”规定在“电子产品”“公共设施”“家具”和“儿童玩具”四个门类上。每一门类的产品都有各自的独特特点。教师在模块教学执行期间要根据每一模块的设计特点指导学生按照Ⅰ~Ⅳ的阶段逐步完成、完善设计作品。

3.2课程中的每个模块又按照设计工作流程分为四个阶段。以第一模块为例:“电子产品造型设计”。教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电子产品的造型特点、功能特点、设计趋势,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部分优秀设计作品并讲解设计亮点。这样可以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学生在明确选择自己设计的电子产品类别后就可以进行阶段Ⅰ的操作——资料收集。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该类电子产品的信息资料,例如:适用人群、主要功能、市面上该类产品的主要造型形态、设计缺陷等。根据得来的资料进一步分析自己在设计时需要突出的外观特点或者增加的功能。后进行大量草图绘制。

阶段Ⅱ草图修改:学生自行选择或由教师参与选择几个优秀方案进行细化设计,包括外观修整、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

阶段Ⅲ定稿出图,由学生自行选择最满意的一至两种方案出三视图及效果图。

阶段Ⅳ推广设计,结合产品特点制作海报和包装方案。

3.3 第5模块是“案例讲评”。在本模块教学中要求学生就自己设计的产品制作PPT文件进行设计思路及设计过程的自我评述,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评。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又能及时了解设计中的缺陷。在最终评价体系中还应该结合学生互评、企业参评等评价方式,使课程教学与企业标准对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设计起点,使教学标准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

4 设计大赛与教学

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各种比赛中积极锻炼自己,产品造型设计也一样。每年关于产品造型设计的大赛种类繁多,我们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在各种比赛、展览中能拥有较好的竞争平台,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院校的同专业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能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优缺点。同时也可以将各种设计大赛与各类课程结合起来,将比赛过程与任务导向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设计的积极性能动性,对于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5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的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根据教育部16号文的精神指导,我们应该努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从而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贾新民,谢一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3]付黎明.工业产品设计美学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我国近几年来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设计,特别是产品设计已经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培养一批能满足企业需求、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现阶段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012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这进一步提高了设计在一般生产活动中的比重。也对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特点

产品造型设计主要研究的是人机关系,这里的“机”泛指一切工业产物。大到车船舰炮,小到水杯文具都是产品造型设计的范畴。这种人机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两种人体感官上的:(1)视觉——产品的外形比例适当、线条饱满流畅、色彩和谐稳定。(2)触觉——使用时人体感觉舒适、省力。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是一门高度综合性学科,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机械结构、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对工业常用材料的特性、加工方式、加工工艺有所了解。不然设计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产品造型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往往有一个重要的能力被忽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本专业教学成果分析来看,学生往往有着较好的创造力和基本制图能力而当教师要求学生叙述一下设计过程和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成果时,学生往往感觉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不仅仅只采用讲述的方式单方向的输出技能,还需要让学生积极反馈和主动叙述。例如在综合设计案例实践后要求学生制作PPT文件上台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洽谈场景等,更进一步的贴近工作实际。这往往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近几年一直在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以前的传统讲授模式逐渐转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设计专业特别是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更应该大力推广这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应该以技能要求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课堂教学项目实训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及课程方案制定时主要参照以下过程进行。

2.1课程的能力目标制定

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单元,在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首先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和一定程度的市场调研了解该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及职业能力范围。将这些能力细化分类后研讨,要使学生达到这些能力应该开设怎样的课程?最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框架。在能力目标设定阶段需要注意能力的描述应该具体化、是可检验的,能力目标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明确学生能用什么(软件、工具、技巧等)做什么(效果、实物、活动等)?能力目标应该涵盖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能力目标可以有重叠和递进关系。能力目标应从简单到复杂。

2.2课程任务项目制定

在课程能力目标设定完成后就进入到课程任务项目制定阶段。项目是各种能力目标的载体。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本阶段针对的是每门课程来说的。项目制定时应该首先明确本门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哪种技能?而后根据技能特点来设计训练项目,这里的“项目”也就是“工作任务”。项目必须与职业岗位上的各种工作任务息息相关,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各种技能,同时也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有所收获,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继续进行下去的动力。不要把能力作为知识来传授。能力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训练,能力是需要反复训练的。项目的特征应该包含:实用性、趣味性、典型性、覆盖性、挑战性,要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完成项目的积极性。这也对项目的选择性提出了一定要求。

下表体现的是课程任务项目制定的大体流程:

2.3课程任务执行方式与考核方式

在完成课程项目时大致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教学方式“先讲后做”“先做后讲”以及“边做边讲”。“先讲后做”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一,以一节课为例,教师先将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教授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所学进行实践。“先做后讲”主要针对本节课程有一定基础的情况,让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来听老师讲解,这种方法比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边做边讲”也就是“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双向交流为一体。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使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学做一体”是本专业在平时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针对某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

3 基于任务导向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本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产品造型设计综合训练为主,在第五学期开设。总课时104节,具体教学模块及课时分布情况如下表:

3.1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常见产品外观,并做一定的推广。由于“产品”一词概念广泛,我们在设定范围时将“产品”规定在“电子产品”“公共设施”“家具”和“儿童玩具”四个门类上。每一门类的产品都有各自的独特特点。教师在模块教学执行期间要根据每一模块的设计特点指导学生按照Ⅰ~Ⅳ的阶段逐步完成、完善设计作品。

3.2课程中的每个模块又按照设计工作流程分为四个阶段。以第一模块为例:“电子产品造型设计”。教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电子产品的造型特点、功能特点、设计趋势,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部分优秀设计作品并讲解设计亮点。这样可以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学生在明确选择自己设计的电子产品类别后就可以进行阶段Ⅰ的操作——资料收集。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该类电子产品的信息资料,例如:适用人群、主要功能、市面上该类产品的主要造型形态、设计缺陷等。根据得来的资料进一步分析自己在设计时需要突出的外观特点或者增加的功能。后进行大量草图绘制。

阶段Ⅱ草图修改:学生自行选择或由教师参与选择几个优秀方案进行细化设计,包括外观修整、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

阶段Ⅲ定稿出图,由学生自行选择最满意的一至两种方案出三视图及效果图。

阶段Ⅳ推广设计,结合产品特点制作海报和包装方案。

3.3 第5模块是“案例讲评”。在本模块教学中要求学生就自己设计的产品制作PPT文件进行设计思路及设计过程的自我评述,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评。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又能及时了解设计中的缺陷。在最终评价体系中还应该结合学生互评、企业参评等评价方式,使课程教学与企业标准对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设计起点,使教学标准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

4 设计大赛与教学

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各种比赛中积极锻炼自己,产品造型设计也一样。每年关于产品造型设计的大赛种类繁多,我们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在各种比赛、展览中能拥有较好的竞争平台,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院校的同专业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能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优缺点。同时也可以将各种设计大赛与各类课程结合起来,将比赛过程与任务导向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设计的积极性能动性,对于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5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的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根据教育部16号文的精神指导,我们应该努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从而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贾新民,谢一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7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是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该专业所面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因此, 该专业急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用创新的思路来设计更加新颖灵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导向,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包含在每个教学任务之中, 改变了以前那种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学到知识。这种模式如果能应用于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课程中, 相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 任务的设计要求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因此, 教学中任务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 任务设计的选择、综合性、难易程度等都会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

首先, 任课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围绕教学目标, 让任务既能基于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技能, 又能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任务的选题可以来源于真实的网络客户, 比如在一些威客网上有很多客户提交的设计案例要求, 是设计者可以实际接收的任务, 任课教师可以选择性的用来作为教学任务, 这样就体现了社会的实际需求, 学生在设计时也会觉得实用性比较强, 从而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也可参考各类比赛的题目来设计任务。就图形图像制作专业而言, 可以选择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的题目作为任务, 任务设计完成后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 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其次, 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中, 让学生感兴趣, 愿意做, 同时又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效果[1]。

最后, 任务的设计应该注重对其所涉及知识的横向及纵向融合。横向的融合主要是指任务设计时, 要注重相关知识所在不同学科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 纵向融合则主要是指任务设计时, 同一学科不同时期知识间的相互借鉴与传承。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到大二下学期能学到Photoshop、Autocad、Illustrator等设计类软件, 如果这时能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任务, 能同时覆盖上述多个软件主要功能的使用, 就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系统化, 加强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连贯性。

3 任务的教学组织实施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任务的实施过程为主线, 进行任务驱动, 在课堂上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

3.1 分组设计

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将学生分组的方式, 来进行相关的任务活动。这种形式对于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实施时, 可以将三到五个学生分为一组, 让小组成员针对所布置的任务进行讨论分析、资料查询、定制设计方案等。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设计。

3.2 任务的实施

应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都是按照“接受任务→剖析任务→提炼任务要点→进行任务分工→设计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的过程来实施的。各小组讨论分析最后的目标是制定出能够完成设计任务的详细计划, 各小组再根据制定的详细计划进行具体的分工, 大家分别进行设计, 最后完成最终任务。

课程的教学原来以课堂为中心, 使用了任务导向模式之后则以设计实战为中心, 整个设计过程模拟了设计公司设计团队的任务开发模式, 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 这也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让学生经历了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的过渡[3]。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 任课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他们不再只是在课堂上讲解了, 现在发挥的是监督指导的作用, 能随时解决学生在任务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督促他们及时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3.3 评价与考核

全体同学的任务完成之后, 以任务小组为单位来展示作品, 每组向大家说明自己任务作品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及全程设计感受。各小组展示完毕后小组之间再进行互评。最后由指导老师来进行整体总结, 对各个小组的设计情况进行点评, 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协作和创新精神方面进行点评。最后对每组和组员分别进行打分。以此分数作为相应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4 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 (下转第123页) 生的设计能力, 符合高校教育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应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课程改革才会更系统、更完善。

4.1 教材的建设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编写与任务课程相配套的教材, 可以结合课程模式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应用的各种需求, 编写以任务为单元的任务化教材来指导教学。

4.2 教学文档的建设

教学计划和大纲是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 其中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 主要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等;要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就必须修订适合该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和大纲, 从而在教学中起到指导的作用。

4.3 教学团队的建设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团队也有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 校内的教师要达到双师素质, 有些老师对社会应用中的实际需求并不了解, 设计的任务大多与实际需求脱节, 学校应该鼓励这类教师到相关设计类单位进行顶岗学习, 或者可以参加一些正规的培训, 不断吸收新知识, 积累实际的经验, 从而可以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 可以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实际岗位的设计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这样, 就能形成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5]。

5 结语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学生模拟出了一个真实的设计应用环境, 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摘要: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是借助于任务的实施来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 运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针对任务的设计、任务的教学组织实施以及任务完成的质量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任务导向,课程改革,图形图像,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孙敬平.高职会计专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构想[J].财会教育, 2012, (15) :118-119.

[2]倪铉珣.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24) :285-286.

[3]鲁娟.项目导向模式下的高职图形图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 2012, (3) :162-163.

[4]罗伟兵.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工程制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学教育, 2015, (9) :215-216.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8

任务导向教学法是以完成一项课程项目为目标, 将讲授、实践、考核等方面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任务导向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引下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任务导向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导向”教学法符合营销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 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营销策划》是一门培养学生市场分析与营销能力的核心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具体的策划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使得教师教和学生学都围绕怎样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 不仅教师教学思路清晰, 而且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内容更容易掌握。同时遵循营销理论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 以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任务导向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教师方面

1.教学准备不充分

任务导向的教学法, 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项目。在教学过程中, 项目选择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导致有个别项目进行得很不顺利, 也有个别项目覆盖知识点不够广泛。教师在准备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满足教学需要。任务导向式教学法主要是想通过学习任务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潜能, 因此结合营销实际, 选择难易适中、贴近生活实际的策划任务。教师设计的实践性项目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来设计, 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2.过度干预学生

当任务布置下去之后,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过多的对学生进行干涉, 以致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与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相违背的,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 创新是营销策划工作中的灵魂。因此学生在执行任务时, 教师不必过多干预, 要给他们充足的空间, 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指导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要随意打断, 并引导学生形成相互平等和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 以便使课程任务得以顺利进行。

3.忽视知识传授

任务导向式教学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在营销策划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目的是学习策划理论体系, 而任务导向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任务导向的实践作用, 但是不能完全忽视知识传授的作用。因为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营销策划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策划任务。没有一定的策划理论知识做基础, 任务难以展开, 即使勉强应付完成效果也不好。

4.理论教学的时间过多

传统的课程以老师讲授中心, 学生被动, 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营销策划课程理论部分要与实践任务形成合理的时间分配。课程刚开始的时候, 学生还没有掌握理论的时候, 理论课的部分要相对多, 当学生慢慢进入状态之后, 可以减少理论课的时间,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最后教师在评价中总结,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的理论将是深刻的。

(二) 学生方面1.眼高手低

学生自己以为掌握到所学知识, 但是实际动起手来却问题诸多。学生出现这种眼高手低现象的原因, 从其知识上看, 是知识掌握的质量不高, 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全面, 不准确。从能力上看, 当没有了老师、课本这些支撑系统的时候, 导致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学生如果仅是记住营销策略的基本知识、概念, 而对其本质理解不透、掌握不够, 没有形成必需的技能。究其原因, 一是教师给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小, 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老师及时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否则教学任务就不能及时完成。二是学习中实践机会少, 只会理论, 因此适当制定合理的任务, 让学生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 在实践中学习, 慢慢地学生会改变这种现象。

2.被动参与

策划任务的完成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小组来共同完成, 主要工作可能只是依赖其中几位同学完成, 其他同学搭便车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如何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然是一个问题。在项目设计的时候, 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 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工作任务, 同时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一定量的任务, 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另外营造主动性学习氛围, 加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通过完成趣味性的工作任务或者基于完成实践工作任务的学习, 营造一个对学生。有推动作用促使其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学习环境会有好的效果正确。

参考文献

[1]薛国凤, 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1

[2]黄春麟.基于任务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探索——以应用文科类课程为例的运行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5.31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9

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越性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 转变为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主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把再现式的教学转化成为探究式教学, 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 通过对已有的知识和自身经验的运用, 提出方案、解决问题。“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具优越性。

(一) 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偏向于运用“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较善于掌握“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这样的过程性知识。而学生对于陈述性知识, 即解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比较排斥。

所以, 高职教学课程应以情境性为主, 课程内容更侧重于过程性知识的传授, 用实际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衔接起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一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 紧紧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 在迫切希望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强烈动机驱动下, 主动应用学习资源, 进行自主探索和协作式学习, 并在积极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 同时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二) 注重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通过课堂讲授辅以板书和多媒体的形式作为教学主要手段和方法, 来向学生传授知识, 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 主动发现。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虽然需要教师的指导, 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辅助者、促进者的角色, 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施教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主动完成任务的主体, 而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用”, 考核方式也更注重平时任务的完成情况, 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仓储管理》课程整体设计

《仓储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的作用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毕业后从事仓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从商品入库到出库的流程及流程中各环节的操作技术, 以具备仓储管理的实践技能。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 学生听课为辅, 教师为学生展示各种仓库和相关设施设备图片, 通过流程图来展示操作环节等, 虽然直观形象, 但是学生没有经过亲手操作, 无法完成具体的仓储管理任务, 教学效果不理想, 为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尝试了采用“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 设计思路

1. 按照课程标准来设计。

课程标准是教材选用、教学实施、评估和考核的依据, 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的基础, 体现专业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因此对该课程的整体设计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2.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 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的角度, 将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成8大项目和20个任务, 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注重任务的目的性、情境性、探究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二) 教学内容的组织

由于传统的仓储管理课程包括仓储基础、仓储作业管理与库存控制三部分, 教材内容也是按章节组织, 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理论性较强, 在教学中学生易抱怨理论过多、太抽象、没有用, 因此笔者将教学内容重新组织, 分解为若干知识点, 然后将这些知识点重构到20个任务之中。

(三) 教学资源的保障

实践型教学能够取得成效, 必须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作保障, 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和师资团队两方面。

1. 教学手段方面, 需要建立综合物流实验室, 并开发供学生拓展学习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 配合多媒体教学, 可极大地促进实践型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师资团队方面, 项目教学对师资力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它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设计水平和操作经验, 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善于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实践的能力, 需要一支教学和研究能力并举, 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师资团队。

三、《仓储管理》应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

以笔者在《仓储管理》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为例来解析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将《仓储管理》的知识内容划分成“仓储基础”、“仓库与仓库设备”、“商品入库作业”、“在库商品养护”、“商品出库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库存控制”、“仓储安全和成本管理”八大项目, 本例的教学项目是“商品出库作业”中的第一项任务———“分拣作业管理”。在准备好与教学任务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后进入正式教学, 教学过程通过“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第一步:任务。此步骤中教师的工作是介绍分拣作业的意义和内容,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企业分拣作业的流程。给出学生5张客户订单并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货物分拣。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任务内容, 让其了解完成该任务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学生的工作是明确分拣作业具体任务, 在老师的帮助下, 分析得出完成本任务后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第二步:计划。此步骤中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制定各组的分拣计划。教师则从旁指导, 流动参与学生分拣计划的制定, 及时纠偏、引导学生正确制定计划。

第三步:决策。此步骤中教师给出可供选择的拣货设备、拣货方式和拣货策略, 学生选择拣货设备、拣货方式、拣货策略。

第四步:实施。此步骤中学生按照各组制定的分拣计划来完成分拣作业。教师则主要进行必要的协助、给予建议, 以促进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第五步:检查。此步骤中学生先进行组内自查, 然后接受教师检查。教师主要检查各组5张订单货物的分拣作业完成情况, 包括分拣过程和结果是否准确, 分拣时间是否合理。

第六步:评价。此步骤中各组成员总结评价本组完成任务的过程, 并评价其他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教师点评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 最后系统并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分拣作业管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以上六步来开展教学的过程可以看出,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只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组织与协调作用, 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实施一系列行为, 学生通过自己“做”的实践, 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最终使学生在接近于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塑造自己、完善自己, 在掌握技能的同时, 学会工作方法、学习方法, 为成为一个职业人和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实践性学习, 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做完美统一;对学生的考核兼顾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考核, 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师给出的实操作业;同时, 学生在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 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更适合运用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授,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法。

摘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 该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将烦琐的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分解, 分解出的项目通过任务的形式给出, 由学生自主地完成项目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优越性, 探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下课程的设计思路, 并以该方法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为例, 体现该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关键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仓储管理,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邱璐, 罗春梅.“角色互换”教学法与建构主义[J].农业职业教育, 2006, (2) .

[2]曹京生.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3]陈红, 齐向阳, 周韵玲.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9) .

[4]卢桂芬.“任务驱动法”在仓储与配送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09, (6) .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10

一、《税收实务》教学目标的定位

《税收实务》是一门融税收法律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会计专业的职业岗位特点, 可将课程定位为企业办税员岗位。办税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一是依法办理纳税申报, 进行会计核算;二是按时缴纳税款, 办理税款结算;三是办理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等涉税事务性工作。情景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是将企业办税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建构仿真的纳税情景, 将会计和税收相关理论知识分解, 嵌入到各个办税情景中, 使课堂教学过程依照办税员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组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特点是纳税场景和任务过程开放、实践性很强, 因而很适合《税收实务》课堂教学。在《税收实务》课堂教学中如能巧妙地运用情景教学法, 则能使学生的角色从学习者转换为办税员, 使他们能够零距离接触现实涉税业务, 融岗于教, 使学生在职业能力、知识、情感上得到提高。

二、任务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对《税收实务》课程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应考虑几个原则。首先是具体原则。每一个教学情景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 而不是抽象的任务。具体任务是指能够实际操作的具体任务, 如“填制某工业企业1月份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抽象的任务是指没有具体工作环境描述, 无法实际操作的任务, 如“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只有具体才能体现工作过程, 才能实际操作并形成一定的工作成果, 否则就只能泛泛而谈, 达不到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目的。其次是全面原则。没有哪一个企业会同时发生所有纳税义务, 如果仅是一个真实具体的教学情景, 就必然存在知识上的遗漏。作为一个大学生, 应该掌握本专业领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实际工作中可能碰到的问题都能应付自如。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全面性, 尽可能涵盖较多的知识点。最后是典型性原则。虽然企业实际情况千差万别, 但也有规律可循。学习具有迁移性, 学生只要掌握同类企业中一个企业的纳税处理方法, 就能举一反三地处理其他企业的类似业务。因此设计的教学情景应对现实工作情景和任务进行归纳, 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工作情景和任务, 将多个教学情景结合起来, 就能够实现办税员工作岗位的所有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按照以上三个原则, 笔者设计了六个教学情景, 分别是某酒类制造业企业涉税业务核算, 某商贸企业涉税业务核算, 某房地产企业涉税业务核算, 某服务企业涉税业务核算, 某采掘企业涉税业务核算以及某工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每一个教学情景要求教学内容以实际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和发票管理的工作流程为核心, 以学生亲临真实场景, 通过税务登记、发票开具、纳税申报、缴纳税款、会计核算等典型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 使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所需技能与相应工作任务融为一体,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些教学情景基本涵盖了企业办税员工作流程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知识不再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关系编排, 而是根据工作任务来编排。以某酒类制造业企业涉税业务核算为例, 任务导向的教学情景设计如表1所示。

三、情景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实施

教学情景的内容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每一个教学情景应包括七项内容, 即教学情景名称、教学目标、企业背景、业务资料、工作任务及要求、作业资料及工具、评价指标及标准。其中教学目标描述本教学情景应实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企业背景描述企业的基本情况, 目的是为填写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等提供基本信息;业务资料以文字和原始凭证等方式描述企业发生的涉税业务;工作任务及要求明确本项目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如正确编制涉税业务记账凭证、准确填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作业资料及工具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记账凭证、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办税软件等;评价指标及标准包括过程性评价指标和结果性评价指标。过程性评价指标如学生在完成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评价、学生在团队小组中表现出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结果性评价指标如记账凭证编制的准确性、纳税申报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在教学情景中, 为了创造真实的工作氛围, 除了仿真的教学资料和硬件设施外, 实施人员也应尽可能实现仿真。学生的主要角色定位是办税员。由于现实工作中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 完成不同的任务, 要求各小组中不同的成员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 实现轮岗。此外, 由于办税员接触的人员不仅来自企业, 还来自银行和税务机关, 为了模拟企业、税务、银行之间的业务链, 就应该设置三种不同的岗位群:企业岗位群、银行岗位群、税务岗位群, 不同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岗位, 配备相应的人员。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同一工种的轮岗, 还可以体会到不同岗位的轮岗,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运用情景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 教材的开发创新。

目前的《税收实务》教材大多是按税种分类的体系来编写的, 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有部分教材以“项目——任务引导式”的模式来编写, 也只是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各个项目和任务, 没有更多的创新。如何选用一本可操作性较强的教材, 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 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 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吸收行业专家参与, 坚持开放性的设计原则。行业专家处于实际工作的第一线, 是很好的人力资源。《税收实务》课程的教学, 应吸取税务部门、税务师事务所等专家的意见, 设计真实的涉税案例,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使社会资源和传统的教学资源很好地融合。

(二) 教学环境的配套问题。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基础英语课程;语用教学;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56-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14

1 . 语用教学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教学对二语语用发展的影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展至今,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语用教学研究已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在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者的疑问主要集中在课堂教授语用知识的可行性、有效性、教学方法以及课堂语用教学的优势。通过第一阶段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学者们对众多疑问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学者认为将真实语境下的语篇融入教材作为课堂语言教学的内容,能在提高学生语用意识的同时教授语用知识(Scotton & Bernsten, 1988; Kaplan & Knutson, 1993)。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证明有教师指导的语用教学环境对学生语用意识的提高和语用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Bardovi-Harling, 1991, 1998)。Bardovi-Harling(1991)通过对课堂语用教学环境下6位英语为母语使用者和10位英语高阶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历时研究表明,课堂语用教学环境对二语习得者语用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Tateyama(2001)通过显性和隐性教学方法的对比分别观察了二语学习者对话语隐含的理解和语用能力的发展,发现总体而言,显性的教学方法优于隐性的教学方法。House(1996)的研究证明二语学习者可以从教师明示语用指导下的对话演练中受益更多。

近十年研究者的关注点从宏观的层面深入到更为具体的研究问题:语用教学的内容、语用知识与语用能力关系、语用信息的质与量、语用教学组织形式等等。国外学者关注较多的是将言语行为理论和具体言语行为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Boxer,1995;Park,Chang & Lee,2000;Rose & Ng,2001)也有学者将语言交际的普遍语用信息和目标语言的语用信息作为语用教学的内容(Liddicoat & Crozet,2001;Tateyama,2001)。二语习得研究者及教学研究者们在语用教学研究初期发展阶段观点较为一致,与此相比,在第二阶段,学者们的观点和意见更丰富多样。

2 . 专业基础英语语用教学的内容

在国外语用教学研究基础上,国内有学者根据我国的英语教育现状和环境将语用知识划分为一般的语用信息、元语言、元语用信息、言语行为、文化知识、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导向的任务、如何学习语用知识的信息(季佩英,2010)。在该分类中,不仅概括了形式多样的语用知识,同时兼顾了学生学习和使用相关语用知识的方法,较为全面。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基础段学习课时量最多、综合性最高的课程。我国大学生外语学习环境的现实决定了课堂教学是英语语用知识输入的主要环节,而基础英语课程的性质又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最佳课堂环境。基础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在专业基础阶段巩固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跨文化交际、自主学习和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这一课程特点是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强调能力发展,因此对教师课堂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输入都提出了要求,尤其对培养学生如何完成以语用能力为导向的任务和如何学习语用知识更加重视,因为这两项内容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助益。基础英语基本采用语篇教学,为丰富教材中语篇的层次,语篇均选自英美原版读物,体裁和题材多样,多属于既有书面语也有口语的复合语篇。课后大量的练习题中,巩固语言知识点的练习题比重较小,而有关语言在语境中的搭配使用、语法形式的意义功能、结合语境推理等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导向的练习题比重很大。在使用教材时,教师主动挖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用知识才能充分体现教材在语用教学中的作用。

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例,语篇均是节选的篇章,教师在导入部分就要对原语篇的社会文化、时代背景、作者的相关背景进行介绍,这部分就属于语用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文化知识部分,许多教师误以为这样就完成了语用教学的任务,季佩英对2010年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上海赛区参赛选手的语用教学内容所作的统计表明:教师将语用教学中50.25%的时间用来讲授文化知识。而对其他语用教学内容涉及较少、较分散,尤其是一般语用信息和元语用信息。基础英语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如能结合文化语境、情境语境、文内语境和互文语境进行语篇教学,那么有关语言使用的语境、得体性、语域、言外之意等语用信息就必然会融合到教学中,同时文化信息中的通俗和高雅、浅层和深层文化都会有所体现。在文化语境中,教师可以讲授目标语社会的文学、历史、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等相关的文化信息;在情境语境中则可根据具体的语篇引导学生寻找与日常生活、吃穿住行相关的文化信息。部分语用信息是隐含在语篇中,一方面需要教师明示或指导学生寻找,另一方面语用信息量不大,在处理这种隐含语用信息时,教师要通过视频或图片等显性直观的形式加以补充说明,同时把握文化语用信息的质量,以紧扣语篇语境、适量为原则。

由于书面语篇的特点,基础英语教师普遍反映一般语用信息和元语用信息的讲授的机会和内容很少。但就发展语用能力而言,文化语用知识只是提供了语言交际的外部和背景信息,而学生在语境中语言使用的恰当得体、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的匹配、言语行为的言外之意、交际双方的合作等是语言交际成功与否的核心。因此在缺少口语交际的书面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另辟蹊径为学生挖掘学习这类语用信息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面语篇看作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这样作者在当前语篇的文化和情境语境以及与目标读者交流的隐含语境中为准确传达自己的意图所选用的语言形式是否得体、是否是表达意义功能的最佳选择、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如何产生的等等语用信息就会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并和语言知识的教授融合在一起。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一般语用信息和元语用信息很感兴趣,但老师多数是以讲授阅读策略和写作技巧等形式讲授这部分语用信息,讲授过程脱离语篇语境,目的性太强,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主动的推理过程以至于失去兴趣。教师可将这部分语用信息融入到语篇的讲解过程,让学生自己推理判断语言使用的语域、恰当与否以及作者的真实意图。

3 . 专业基础英语语用教学的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适用于外语教学,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一方面,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01)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因此为了做好大学新生英语课堂的衔接适应,消除英语学习环境的陌生感,专业基础段英语教学多采用任务型教学。另一方面,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罗少茜,2011:68)。这和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但是任务型教学的形式多样,在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选择适合的任务形式。Ellis(2003: 16)将任务分为“结构集中型任务”(focused tasks)和“结构松散型任务”(unfocused tasks)。前者以语言本身为重点,关注学生的语言结构和语法运用能力,而“结构松散型任务”是为了完成某个真实生活或模拟场景中的任务而设计,不是以集中的语言结构和内容为重点,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选择性应用任务中涉及到的多种语言结构。综上可见,结构松散型任务形式能很好地满足英语专业和基础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

基础英语课堂对任务设计有其特殊的要求,由于该课程是涉及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译、思等专项能力的综合课程,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往往力图通过一项任务发展多项能力,最终造成任务目标不明确,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过多的任务要求会加大任务难度,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畏难情绪,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情感上会产生“过滤器”,阻碍语言的输入,进而影响语言的输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进度,分阶段地设计课堂任务,按照语篇讲授由外及内、由上而下的过程设计的任务应按由易到难、由概括到具体、由掌握到应用、由理解到思辨的顺序进行。

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二册More crime and less punishment一文为例,教师可首先从外部入手,以语篇的文化语境信息为先导,明确地将有关作者的背景信息、美国犯罪率状况、美国监狱状况、美国法律体系的等级制、美国假释制度的单项任务指定给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查阅,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总精简。第二步让全体学生以自己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情境语境为线索,在给定的阅读时间内,讨论思考作者写作该语篇的视角——是单一视角还是多重视角。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后,从作者写作的视角出发,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以及篇章的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随后教师可进入语篇内部分析,在进入语篇讲解后,给学生设计同语言形式使用相关的任务,首先以明示的方式讲解反义疑问句、类比、重复和数据罗列等语言形式的结构作用,然后结合情境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分析他们在语篇中所完成的语用功能和作者的意图,之后教师可通过文字叙述、图片或视频等直观的方式或是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模拟的方式搭建语境,让学习小组根据给定的情境使用所学的语言形式传达交际意图,教师还可进一步在所学的语言形式基础上,给出更多能够表达同一语言意义功能的语言形式,提供多种语境让学生进行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匹配练习,在匹配操练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任务总结,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总结出语言形式和功能意义不是单一对等的,不同的语言形式可表达同一种语言意义功能,而不同的意义功能也可用同一种语言形式表达,选择匹配的关键就是语境因素。完成这项任务后,给学生五分钟再细读语篇中所讲解的语言形式出现的段落,自主思考作者使用该语言形式是否是传达交际意图的最佳选择。同样的任务可简化应用到微观层面词汇句法的讲解上。在篇章讲解结束后进入最后的任务,让学生结合新加坡的社会法治现状分组自由讨论犯罪和惩罚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该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目的,也体现了语篇教学从外部进入内部再返回外部、从语言文化知识到语言语用知识再到思辨能力学习培养的规律。

4 . 结语

语用知识是语用教学的根本,而课堂任务设计是语用教学实施的关键,基础英语课堂讲授部分的任务设计,基本是按由易到难、由概括到具体、由掌握到应用、由理解到思辨的顺序进行。由于语篇的特点各不相同,具体的语用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差异很大。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在把握基础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语篇的重点、教师的专业兴趣、学生的语言和语用水平、课程进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任务设计,因此教师要综合协调语用教学的内容,设计的任务应有层次,难易结合穿插进行。

参考文献

Bardovi-Harling. Developing pragmatic awareness: closing the conversation[J]. ELT Journal, 1991(1).

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Oxford: OUP, 2003.

House, J. Developing pragmatic fluency in EFL[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18).

Tateyama, Y. Explicit and implicit teaching of pragmatic routines[J]. In Rose & Kasper(eds.), Pragmatics in Language. New York: CUP, 2001.

Scotton & Bernsten, Natural conversations as a model for textbook dialogu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8(9).

季佩英.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用研究[ M ]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季佩英.对大学语用能力培养的再思考[J].外语界,2010(6).

任务导向教学法 篇12

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以职业活动为依托, 手脑并用、行知结合的教学法。是通过“做”来获取知识, 学习是一个行动的过程。首先让学生学会做事, 在他们的脑力形成一种自我激励的思想, 认为自己能够做, 而且做行很好, 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劳动价值所在, 这是行为导向教学的优势所在。要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这就需要很多方面条件, 包括教学形式的改变、学习内容的革新、教师能力的要求等。其中学习内容的革新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我校汽车专业采用的就是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的学习内容形式。

典型工作任务不是具体的工作环节, 它代表的是一个复杂工作活动中的完整工作过程, 这个完整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对结果的检查和评价。也就是说, 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就是实际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任务。其实, 这种培养方法对于我们的学生以后的定位有三个基本的假设:一是人的职业能力成长是分阶段的;二是人的职业能力成长是基于经验积累的;三是对于人的职业能力成长帮助最大的, 是每个成长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所以, 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典型工作任务法的培养模式有三大步骤:首先, 规划学生的知识形成的路径和阶段;其次, 找到每个阶段需要突破的典型工作任务;最后,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针对性的学习、训练的教学方案。

下面, 是我校汽车专业汽车发动机类课程根据职业发展路径而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我们来说明一下典型工做任务的设计。

中职——学习领域 (课程模块) :汽车发动机维修;典型工作任务:发动机拆装与结构认识、××车型发动机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拆检、××车型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拆检、××车型发动机水温高的拆检、××车型发动机机油压力灯亮的拆检、××车型发动机故障灯亮的拆检。

高职——学习领域 (课程模块)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典型工作任务:汽车发动机整体认识、排除电控发动机不能启动的故障、排除电控发动机不易启动的故障、排除电控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故障、排除电控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诊断电控发动机油路故障、诊断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电路故障。

例子中, 汽车发动机类课程分为中职、高职两个阶段, 分别对应中职、高职学生以后工作的岗位发展任务要求。同时该路径设定了每个发展阶段需要突破的典型工作任务, 中职以部件认识和拆检为主, 而高职以故障诊断与排除为主。这样, 学校就可以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对应的教学方案, 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学校, 建立学生职业能力知识发展路径, 明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培养重点;二是对教师, 根据每个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完整的学习方案, 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典型工作任务课实践应用课及考核评价标准, 大大提高能力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对学生, 清晰个人职业能力发展路径, 区分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重点。

当然, 采用这种教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及问题, 其中主要的有两个:

1.教师不适应

教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心理定式的影响而不适应;二是受知识面的影响而不适应;三是受实践太少的影响而不适应。但是教师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的, 因为经过一轮、二轮的教学, 再加上教师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提供的学习机会, 不久就能适应教学工作。

2.教材不适应

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设计的, 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 因而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 而不适合典型工作任务的行为导向教学。所以, 教材的问题只能通过学校教师自编教材的形式来解决, 这就需要相当大的工作量。这个问题也是摆在专业课改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关于行为导向的教学[J].职教论坛, 2008 (6) .

上一篇:覆盖控制下一篇:化学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