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2024-07-25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通用11篇)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1

数据库技术经过不到半个世纪发展,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熟的商业产品和广泛的应用领域[1],它是研究如何科学高效地组织、存储、检索和管理数据的一门学科。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信息领域的基本支撑技术和信息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开好该课程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操作、熟悉数据库编程,也可以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掌握实际的程序设计和开发实际的应用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这门课程如此重要,但由于是较为专业的课程,其枯燥的理论和实际的应用都应该掌握,这就使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造成教学质量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1 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大致如下:

1.1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在理论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PPT外加一些板书进行讲解;对实际的应用介绍的比较少,只是通过截图或者文字的描述,实际的数据库产品的操作过程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进行实际的演示。而且有的PPT课件大段地拷贝文字使得数据库理论变得抽象,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理论和实际不能很好地结合;老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参与较少,更不能进行互动。教学效果因此不尽如人意。

1.2 重理论轻实践

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不但要讲授理论,更要讲解理论是如何被实际的产品所应用,因为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当前的数据库课程的教材虽然烦多,但大部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很多本科院校的本科生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规定有实验环节,但实验的课时比例较小,课时严重不足,见表1;大纲中的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原理、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恢复控制技术、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和数据库技术新发展等,虽然有介绍实践环节的相关内容,但从表1可以看出理论部分占80%,而实践相关部分介绍只占20%。

理论知识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枯燥的理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加上实践环节的实验课时少,实验的预先知识不够,实验目的和内容学生不清楚,使得理论教学和实验的效果不很理想。这严重地影响了后续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相关环节的教学实践活动。

1.3 教材选择的困惑

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材的选择。目前各个出版社出版多种数据库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由于各种原因选择合适的教材比较困难。例如有不少的本科学生要考研,那么重视学术的老师就选择理论性较强的教材,这些教材更偏重于理论知识;有的教师重视实践,他们就会选择偏重实际产品介绍和实例较多的教材,这些都会给学生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麻烦,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2 案例导向教学的特点

对于以上的问题,必须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考虑到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案例导向教学正是一种促进二者相互融合的有效方法[2],它有如下的特点:

2.1 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一般情况下教师讲授理论,学生被动听讲。而且由于书本教材的局限,不能做到生动活泼,更缺乏吸引学生的元素,使得学生厌学,老师教授效果不好。而以案例导向教授课程,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来讲解,增加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这样教学效果比较好。例如SQL查询语句的讲解,可以把教课的班级作为数据库表,把学生的姓名填入表中,再举查询的本班级的某个学生的特例,并要求学生来写查询自己的SQL语句,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有较强的趣味性。

2.2 直观性

案例导向教学的案例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环境支撑,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直观易懂。比如在讲解SQL查询语句中,教师可以预先装好典型的数据库软件产品,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观看,可以从最简单的不带任何条件的SQL语句开始,逐渐加上约束条件,并把查询结果展现在屏幕上。这样会使得教学融合理论和实践,直观性也能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

2.3 引导性

教师对案例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典型的,是教师的在实践活动中熟悉的,并且和理论教学有关的,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有帮助的。特别是用实际的项目或者老师研究课题中的一些案例,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引导学生或对理论研究感兴趣,或对项目开发更注重。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往往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使得学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有个直观和整体的感性认识。

3 数据库课程中的案例导向教学的关键过程

案例导向教学只是一种方法,它使得理论与实践之间沟通起来。但是教师必须慎重选择演示案例,软件硬件等教学环境也需要预先设置和调试。此外,教师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3.1 理论必须由浅入深

理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感兴趣,这样就能循序渐进,掌握好理论。因此教学上要先由简单开始,再由案例引导,当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再说明理论的重要性,进而讲解较深的理论知识。

3.2 案例选择

案例导向教学中的案例选择至关重要。好的案例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必须准备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和演示。这些案例必须围绕教学的目的,要有新颖性、实用性,有合适的深度和难度,对学生的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应该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3.3 导向互动

导向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在导向的过程中进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 数据库课程的案例导向教学案例

我们以数据库中的查询信息的几种方式案例来讲解具体的过程。在讲解数据库理论时候,我们用SQL Server 2005来作为实际的数据库产品来演示查询结果。

4.1 用简单的客户端工具来进行

SQL Server 2005的图形化查询分析器用于输入和执行Transaction-SQL语句,并可迅速查看这些语句的结果,以便分析和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对掌握SQL语言,深入理解SQL Server的管理工作有很大帮助。

4.2 利用数据库中的存储过程

SQL Server 2005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将一些固定的操作集中起来由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来完成,以实现某个任务,这种方法就是存储过程。在SQL Server中存储过程分为两类:即系统提供的存储过程和用户自定义的存储过程。其中用户自定义存储过程的创建与应用见图1,我们也可以创建查询和修改数据等存储过程。

4.3 利用开发平台来讲解具体的查询过程

上面的利用数据库本身的功能和工具来满足我们查询功能的需要,但是常常不能满足复杂的、个性化的需求。在利用开发工具开发一些高级需求过程中,学生常不知道如何连接客户端和数据库,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关键环节一定要教给学生。图2中显示的是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和java客户端的JDBC连接代码,而且前期的java和微软的数据库相连接则需要通过JDBC-ODBC桥接[3]。

这几种查询方式可以相互验证查询结果,通过由浅入深的案例演示,慢慢地引导学生对于最常见的查询程序的编写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工作实践打下基础。

5 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好坏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的工作影响很大。故该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很重要,改革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实际的教学过程证明,案例导向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可以明显地提高数据库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小峰,周龙骧,王珊.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J].软件学报,2004,15(12):1822-1836.

[2]陈福松.案例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15):81-83.

[3]李钟尉,马文强,陈丹丹.Java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2

树好一面旗,点亮一盏灯

典型典型引领和导向工作总结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外科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围绕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医患和谐发展的工作主题,以病人为中心,立足岗位,服务患者,掀起一阵创先争优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在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下,外科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做法

1.1 选树典型,示范引路。

“选树典型”是我们推动工作的第一步。外科有这样一批医护人员:他们总是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视患者

如亲人,只要患者需要总是随叫随到。为了患者,他们废寝忘食地学习、钻研,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懈追求;为了患者,他们勇于承担风险,主持开展了一系列高难度手术,使许多濒临死亡的生命得以重生;为了患者,他们向社会公开自己的电话,随时与患者保持联络,百问不烦,百答不厌;为了患者,他们不知疲倦地奔波在门诊、病房、手术室中,为患者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挽救一批又一批重病人的生命。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何在这一批典型当中选树先进,让先进典型鲜活生动,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我们紧扣切入点,把握关键点,坚持以“群众公认、业绩突出、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原则选树先进典型,让先进典型可信、可比、可学。高举先进典型这面旗帜,让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以彭民浩为首的一批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下,党员和职工的自身素质和集体荣誉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2 宣传典型,放大效应。

注重典型引领,既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创先争优的内在要求。支部通过印发先进典型及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材料,利用支部大会、读书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小组会等形式组织学习,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使他们的模范行为、先进思想、高尚情操深入人心,成为外科医护人员学习的榜样、工作的标杆。同时通过举办外科业务学习、思想教育等系列讲座,加强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全员思想素质,并让先进典型言传身教,增强典型在群众中的感染力。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学习,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和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一阵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

1.3 比学典型,争创先进。

先进典型的教化生动、具体而又深刻,支部在组织大家在学习先进典型过程对照典型,联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寻找差距、查找原因、促进提升,形

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我们号召广大党员向身边的典型看齐,学习他们立足本职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业绩;学习他们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排忧解难。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明确学习先进典型就是要学习他们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为名利、不怕困难、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鼓励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在临床、教学、科研领域中多作贡献。取得的成效

2.1 服务意识增强,群众反映好。

各病区积极开展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全科医护人员积极配合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不断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主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医疗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病人表扬

信逐月增加。

2.2 注重实效,医患和谐。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大党员讲团结、讲奉献,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在手术室装修期间,外科各病区积极配合医院,加班加点开展工作。在各病区主任带领下,全体医务人员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尽职尽责的为病人服务。为保证病人能尽快手术、早日康复出院,外科医生不分白天黑夜地开展接台手术,在手术间减半的情况下,手术台数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病人的好评。这样不辞劳苦、加班加点的工作保持和延续至今,这都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是一种立足岗位、乐于奉献的精神体现。

2.3 支部凝聚力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外科党、政班子联系、沟通明显加强,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支部把创先争

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党群干群密切联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作风,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年来外科收治病人数、门诊量及手术台次逐年上升;科研立项再创新高;经济收入也有大幅度增长。经验和体会

3.1 选对典型是首位。

创先争优关键在“先”和“优”上,树立先进、宣传优秀,是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发挥榜样力量和典型引领作用的第一步。“典型示范,榜样引路”是我党开展大型政治活动的主要手段和基本经验。我们充分运用这一成功的经验和手段,把创先争优与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善于在各级各类人员中发现和选树先进典型,让先进典型在不同的岗位发挥同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外科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3.2 不断学习是关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作用是无限的,一个英雄人物可以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向榜样和典型学习,是进一步推进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我们学习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学习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王振义 “全心专注医学科学事业、孜孜追求、忘我工作 ”的精神;学习我区乡村医生蓝云“倾心为民、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我们身边先进典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精神是我们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动力,是保证创先争优开花结果的甘露。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教学方法;工程应用导向;教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48-03

六、教学案例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案例的工程应用背景过旧、不切实际

解决的办法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能把握最新的专业发展方向,又了解当前工程应用的现状。

(二)案例涉及过多学生未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

解决的办法是教师要研读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熟悉学生的课程体系,对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做到正确评估。以此为基础,教师必须对实际的工程应用做出裁剪、合并等再加工,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

七、结论

本文提出的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已成功应用于哈尔滨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2012级和2013级共9个自然班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通信仿真两门课程,提高了学生面向工程应用领域的编程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本文给出的教学案例的设计思路可广泛应用于理工类专业的多门软件类课程。

[ 注 释 ]

[1] 张云燕.普通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财经类院校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3:3-5.

[2] 李钧敏.地方性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1-14.

[3] 刘元林,胡波,芦玉梅.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7):16-17.

[4] 董静薇.MATLAB7.0高级语言程序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54-55.

[责任编辑:钟 岚]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4

一、物联网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物联网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由通信、计算机、电子等方向共同组成,是一门应用性强、信息技术集成的创新型工程应用学科。因此,学科体系建立应该遵循“物联网专业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贯通必须通过实践来进行”这一原则,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在物联网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联网专业本科生培养基本思路应该是强化基础、注重实践。“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实践轻设计”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从工程角度认知物联网,无法实现从微观的阶段性目标向宏观的长远目标转移,在专业的建立和工程人才的培养两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推进实践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高校物联网教学不断完善的必由之路。

二、物联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高校物联网实践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具体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高校物联网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然而实践教学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原理验证,考核方式也以理论知识为主,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同时,由于物联网专业教学对教师水平要求比较高,加之现有物联网实验设备操作相对复杂、学习周期长,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会缩减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导致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物联网教学中相对薄弱。

(二)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在物联网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以每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验证为主线进行实践教学。对于物联网这个综合性专业,这样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体制。学生对物联网认识的思路非常狭窄, 自主设计能力差, 不利于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认识,无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三)实验项目设置缺乏关联性

物联网课程实验项目设置都以单一课程为单位,没有兼顾整个课程体系之间的内部联系,缺乏系统性、工程性的逻辑关联关系。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指导下,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无法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高校开展物联网实践教学不能孤立地以单门课程为核心,应该重视物联网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的紧密的逻辑关联关系,必须通过课程间的学习和关联逐步建立起整个物联网系统设计的概念。

(四)实验平台不完备

物联网实验设备缺乏统一的标准,主要以设备厂商生产和高校自制设备为主,受研发周期和研发能力的影响,水平参差不齐。实验平台相对复杂,教学难度提高。

三、物联网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通过对物联网实践教学所存在不足进行分析,最主要的问题是现有的实践教学手段不能满足物联网方向对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改变现状。本文结合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物联网方向实践教学开展过程,根据物联网专业特点,提出将案例教学方法切实运用到物联网实践教学中,在软件学院自主研发的基于软硬件开源的物联网开发平台上搭建教学案例。以案例为导向,突出软件工程专业优势,建立适应学科发展的实践体系,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系统地认知物联网,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行业所需人才。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开发面向实际需求的实践案例

物联网在国际以及国内都是新兴的战略化产业,在工业制造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某些行业已经形成一套产业体系。参照成熟工业标准,软件学院自主研发的基于软硬件开源的物联网开发平台是将开源软硬件Arduino平台和Digi公司出品的物联网XBee模块产品线相结合的物联网实验仪器,具有与国际顶尖实验教学水平相接轨的特点,在此平台上所搭建的物联网教学案例除了兼顾理论教学特点,同时参照行业标准,研发的项目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使教学与产业接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设计覆盖理论教学课程的实践案例

物联网实践课程需要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面向真实完整的物联网工程项目设计实践内容。实践环节课可设置在基础理论课之后,在大二年级即可开始基础的实践课程教学,然后逐步进入到结合实际的物联网项目实训环节,在实训环节中,通过引入企业实际物联网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物联网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包含软件开发、嵌入式、传感器网络、RFID以及系统移植等诸多方面,这些看似独立的课程在物联网系统的建立过程中交叉运用,相辅相成,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网络控制系统,最终实现物物相连。所以案例设计要完成对所开课程的覆盖,在自制设备所设置的实验项目基础上完成案例设计,点面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物联网理论体系与具体实践的关系,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落脚点来直观阐述问题。

(三)制定突出软件工程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物联网涉及通信、信息、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和传感技术等多个专业,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物联网实践教学与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的关系,在涵盖专业科目的基础上,运用基础学科理论知识。

(四)构建开放的物联网体系架构与实训模式

物联网系统构建应该始终坚持开放的原则,与国际领先物联网研究机构进行广泛、充分的互动合作。在参考国际物联网市场相关技术标准的同时,勇于创新,与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对接,了解系统架构的广泛性,提高其可扩展性,为学生提供二次开发的学习机会。成熟的案例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原有模式上完成创新项目,丰富实践案例,最终形成产业化产品,为专业实训模式的建立提供扎实的基础。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等多领域。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要依据所开设实验项目内容及学生的水平,设计难度适中并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案例,例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家居和智能停车场等。

(五)确立完善的项目开发模式

物联网是个综合性学科,软硬件结合,又可细分为系统架构、终端界面设计、网络搭建和传感器节点设计等方向。在实例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应参考公司项目开发模式,根据项目功能进行模块划分。让学生在了解基本架构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针对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开发,加强专项人才培养力度。针对有创新想法的学生组建团队,参与竞赛或创新实验等,提高学生自主开发的能力。

实际教学实践过程表明,以案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过程在物联网教学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1.通过设计全方位覆盖物联网方向专业课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体会到理论课程设置的关联性和整体性,进一步强化理论和实践教学;2.通过建立通用的工业级案例开发框架,为完成物联网案例库提供前期支持,同时为学生竞赛、项目驱动、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开放体系框架参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3.通过构建案例教学实践体系,将项目实施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总之,物联网案例实践教学在自制设备设置实验项目上进行综合和强化,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辅助完成软件学院物联网方向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结构的建立。实践证明,以案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方法适用于物联网实践教学,同时也是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必然需求。

摘要:物联网是目前各高校建立的新兴专业学科,具有多学科融合以及面向系统级工程应用的特点。文章从物联网实践教学的意义出发,分析了现有物联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物联网实践教学过程,提出了案例导向的物联网实践教学策略。

关键词:物联网,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钱红燕,陈兵,燕雪峰.物联网教学实践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3).

[2]秦磊化,石柯,甘早斌.基于CDIO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5

丹东站党委书记

刘庆太

做好挖掘、培养和选树先进典型工作,是彰显时代精神、引领奋斗方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导向,引导党员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丹东站党委紧跟集团公司党委要求,紧随时代步伐,创新工作管理,充分挖掘潜力,加大宣传力度,培养选树了 “王锡元亲情服务区”创先争优先进典型,摸索总结提炼出挖掘、培养和选树典型的工作经验,有力促进队伍建设和车站工作发展。

虽然我们在培养选树典型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值得总结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董事长在2017年秋检中一针见血地提出车站创品牌意识不强,班子整体创新意识和打造车站品牌的积极性没有形成,存在着满足现状的思想。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和制约典型发展的突出问题,总结了我站抓典型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典型选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含金量”不足。目前,我站共有党员377 名,30 个党(总)支部,其中运输生产一线党(总)支部20 个,党员270 人。1 我们分别在客运服务窗口、行车调车等不同岗位选树了22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但调研中发现,我们在个别选树培养对象的总结提炼上,挖掘的力度不够,追求典型的完美化、绝对化,特意雕琢、刻画拔高的倾向性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培养对象在工作中示范引领性不强,有“两违”问题发生,造成典型不活、不亮、不鲜,职工群众认可度不高,失去了典型培养选树的意义。

二是“持久性”不强。个别党支部典型培养选树只求一时效果,短期效应,缺乏长期培养和持久性打造,形式上轰轰烈烈,一阵风过后就销声匿迹。我站曾选树出的运转车间原局级三班二调先进调车组,由于人员的不断更新和变动,以及党支部日常缺乏持久的培养打造,目前特点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经过调研,我们感觉由于缺乏辩证的思维和观点,不能妥善处理典型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当典型暴露缺点和不足时,不能及时帮助和引导,让典型增强自我传承、自我完善意识,而是放松培养,必将导致典型的暗淡和失去光泽,最终自然淘汰,无形中也打消了后续典型的积极性。

三是“关怀力”不够。典型培养过程中,有时仅凭典型个人的良好素质和不懈努力,而缺乏组织上日常的关怀、培养和激励。尤其对刚刚崭露头角的典型,不能做到精心呵护,关注日常工作细节,帮助指导完善,会导致一个很好的典型趋向平庸。如北井子站客运一班“大黄学雷锋服务岗”,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 2 务”为主题,在岗位上坚守职业道德,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活动。但由于支部抓典型的激励机制不够持久,不能在巩固提高上做足文章,导致成熟的典型停滞不前。通过调研,我们感觉持续“激励”和“鼓励”,在典型培养成长中尤为重要,即要让典型感受到关注,又要让典型感受到关怀。

四是“辐射面”不大。典型作用在于以点带面,通过典型的正面引导,带动和影响周围职工看典型、学典型、做典型。典型效果的突出效应和直观效应在于看得到、学得到,职工群众才能做得到。我站共产党员王锡元,在客运工作多年,他的亲情服务方式,受到路内外媒体多次宣传,并先后获得全路“三保一促”先进个人、火车头奖章、路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7年底被集团公司授予“第三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在他的带动下,先后选树和培养出一批新的服务明星和先进典型。但在其它行车、调车岗位,由于缺少突出的典型引领,导致在运输生产、安全经营活动中创先争优效果不够突出。

二、典型选树工作的几点心得

1.选择典型突出“新”。一是要体现新鲜度。我站在典型选树中,主要是结合车站实际情况,对内面对安全经营,我们重点围绕安全和创效重点岗位加大培养和选树力度,对外面向社会,关注社会新需求,针对旅客服务需求以及边境口岸外籍旅客的需要,我们重点在亲情服务和多语言服务方面下功夫培养选树,同时把握时代脉搏和鲜明特点以及目前铁路安全创效新主题,使选 3 择的典型充分体现传播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引领新时代,同时具有较强的保安全、抓效率、闯市场的鲜活度。二是要找准新亮点。就是善于以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视角选择典型。我们在平常工作中,结合沈丹客专、丹大快速铁路运营带来的变化以及丹东“三沿”城市的地域特点,从满足旅客需求的共性当中,寻找出外籍旅客的个性需要,开展全员学朝语,“三语”广播、设立朝语售票窗口,选树出 “双语”服务台,形成“点动成线、线联成面”的特色服务典型,使选择的典型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生命力。三是要占领新高地。就是要开扩视野、拓展思路,逐级层层选拔出先进典型。在不同工种、不同岗位认真选择挖掘典型,并抓住机遇、看清方向、瞄准目标,积极培养选树出车间级、车站级、集团公司级典型,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和辐射面。目前,我站有集团公司级亲情服务典型,站级双语服务典型,车间级行车、调车安全典型培养对象。从而围绕车站安全、服务、创效重点工作,在不同岗位,选树出不同的先进典型,占领不同新高地,引领车站各项工作向健康、良性轨道发展。

2.挖掘典型突出“小”。一是要建立典型选树载体。我们坚持“唯贤是举”的原则,发现、挖掘平凡岗位上的“无名英雄”。我站目前围绕典型培养选树,坚持“月评好党员”“活动,对那些在月度安全生产、运输经营、服务旅客工作中表现突出、作用明显、受到旅客表扬的职工,我们通过小电视台、《丹站之声》站报大力加以宣传,2017年共有283人次被评为“好党员”,占全站党员总数的 4 75%。二是要确立典型选树梯次。我站在典型培养选树中,分别建立集团公司级、站级、车间级三个梯次。首先将技术业务好、个人素质好、职工群众威信好的“三好”人员,纳入培养库,进行培养、考察,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树;老典型继续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在更高的层面上宣传推介,从而实现新典型源源不断,老典型提档升级。按照“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低到高”的梯次结构,构建典型“金字塔”,采取“接力棒”方式,为“好中选优”创造条件,形成“发现、培养、成熟、宣传、表彰”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典型选树工作持续发展。

3.宣传典型突出“实”。一是要增强典型的影响力。我们在车站级先进典型中“优中选精”,积极向集团公司党委推荐,在得到大力支持的基础上,适时召开典型表彰大会,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即推动的先进典型自身的精细打造,也增强了先进典型在周围职工当中的号召力和带动力。二是要增强典型的亲和力。我们在典型打造过程中,将典型“亲和力”进行重点“包装”,从而形成对内更具有引导和说服力,对外更具有感染和影响力。集团公司优质品牌王锡元,量身订制了“亲情服务卡”,时时巡视在旅客当中,对重点旅客主动询问,主动递上“服务卡”,进而拉近与旅客的距离,增强了典型的现实感召力,为做好服务旅客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典型选树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典型选树工作当中存在问题和经验总结,我们感觉,做好典型的培养、选树,必须要突出把握住“三性”:

1.尊重客观实际,突出典型的群众性。党内先进典型来自于广大党员群众和生产一线,既有职工群众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突出的鲜明特点。正因为典型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其才有认同感,才感到可亲可敬、可比可学。因此,在选树典型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客观实际,深入一线,广泛调查研究。在搜集整理典型事迹时,要认真细致地与典型本人谈,与周围群众谈,反复谈、谈反复,详细掌握典型每一个活生生的事例,挖掘到典型事迹中对人们有强烈号召力、感染力的闪光点。这些事迹越平凡、越真实,离群众越近,就越感人,就越容易激起职工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撞击,在职工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美好的形象,成为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心中的楷模和精神的动力。

2.把握时代特征,突出典型的先进性。典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展示着时代的风貌。纵观各个时期、不同行业涌现出的典型,都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行业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弘扬的石油行业吃苦耐劳的“王进喜”式的先进典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事求是的“焦裕禄”式的模范形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弘扬积极进取的“孔繁森”式的先进模范;以及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涌现出的道德模范郭明义和廉洁奉公的杨善洲等的时代明星,都代表了不同时期的鲜明特色。在我们集团公司,随着安全、快捷、温馨的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先后涌 6 现出锐意发展的“小东精神”,落实标准的“崔振亮”式典型,“辽宁好人”刘晓云式好党员,这些代表先进思想、站在时代前列的典型模范,在引导群众、树立正气、激励人心、推动工作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成为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争相学习的榜样,在推动社会进步和行业发展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当前我们铁路作为服务行业,围绕安全高效、温馨快捷,在选树党内先进典型工作中,就要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行业特点、职工群众新需要上。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程序;案例调研

基金项目:重庆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研究”(2015Y3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清洁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写入《21世纪议程》,国际上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转变,发达国家开始将环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培养污染控制方面的人才,转向培养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人才,增设了一些如环境伦理学、工业生态学、企业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新课程[1]。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第15条明确规定,应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课程纳入有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在高等院校中开设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加强清洁生产的推广教育,将其精髓渗透到环境类人才的思维习惯中,对培养和造就具有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发展的实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清洁生产审核是高校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环境管理方向的重要组成,其价值体现在各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践之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理论应用为导向,对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一、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

(一)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与特点

清洁生产审核课程涉及两个核心概念: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CP)、清洁生产审核(Cleaner Production Audit,CPA)。从概念关系来看,清洁生产总体理解为超越“末端治理”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污染预防的环境战略,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三大瓶颈的关键措施,是实现节能减排、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3]。清洁生产审核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4]。清洁生产审核作为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清洁生产审核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融合了现代产业学、系统学、工业生产原理、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化工、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一套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方法学。

1.2 课程教学目标

2. 教学现状与困境

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包括了清洁生产基本理论方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程序等两大板块,学生对理论内容教学留有死板和枯燥的印象,对实践操作性强的审核工作步骤与要点等又难以深入体会理解并应用。目前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抽象的理论而不是强调实践技能,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存在着灌输、实践偏弱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就业契合度不高,与我国清洁生产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不相适应。因此需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并从以下方面改善教学效果。

(二)扩宽教学载体,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教学载体仅为一成不变的教科书,内容单一,不易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对知识点只能生硬记忆,无法正真理解,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传统教学模式中仅注重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学生多为被动的听讲者与接收者,对课程学习往往不积极、不重视,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应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多视角分析,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三)提高學生的对抽象理论和方法学的理解力、对工具操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清洁生产审核融合了多种学科理论,基础理论体系和方法学理论较多,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从而造成教学的难点。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学的理论价值体现在应用之中。被动接受式教学,影响了其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模式及手段,解决如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解释抽象理论的教学内容,又通过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 案例式教学法在清洁生产审核课程中的应用

(一) 案例式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作用意义

案例式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通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并针对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案例式教学法最早于191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提出并运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被介绍到我国,此后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发展至今其内容、方法、经验已日趋完善[5]。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要求来组织学生对案例开展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的特点: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客观的真实性;③较强的综合性;④深刻的启发性;⑤突出的实践性;⑥学生的主体性;⑦过程的动态性;⑧结果的多元化[6]。

(二)建立案例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一种模式,它与其他教学方法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对实现培养目标各有作用,各有优势。传统教学能够传授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在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明显不足;而案例教学虽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传授系统基础知识方面效率较低[7]。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特点,采用系统讲授基础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方式各取其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式教学法在清洁生产审核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式教学法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3个主要的核心环节:“教师选编案例”、“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与计算”、“学生汇报与教师评论总结”,且这3个环节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以“清洁生产审核具体程序”教学单元为例,其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内容及要点见表2。

教师在案例的选编时应考虑符合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因此,选择了2个行业作为案例行业。其中案例1为涉及范围广、普遍污染重、工艺单元完整的化工行业,这是非常典型的具备清洁审核潜力的行业,选择了一个化纤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真实案例;案例2为火电行业,这是考虑了环境类学科中《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作为三大主干核心课程,垃圾焚烧技术又作为其中废物处理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学生正刚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完成这门课学习,非常需要进一步对其工艺和污染控制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因此,选择了1个典型垃圾焚烧电厂的清洁生产审核真实案例,这不仅是让学生对本专业相关核心技术的知识再一次强化,也是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垃圾焚烧电厂一次深入的实际探究,能为学生将来在此蓬勃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创造机会。

讨论应在学生充分准备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取得实际的目标效果。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角,要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下,学会利用教师给出的案例信息去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实施相关工作程序的计算、方案提出与分析等。针对2个不同行业,每个行业案例以3~5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开展相关的任务。每个小组会产生不同的方案结果,分别采用ppt进行汇报。分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撞出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灵感,但他们对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是否正确,没有正确的把握,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总评,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指出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对某些重要的问题可以更深一步地思考,做出启发式的诱导,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清楚和全面的认识[7]。

在“清洁生产审核具体程序”这一教学单元中,七个阶段35个步骤的审核工作程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案例教學法的具体实施,不是每个阶段选择1个具体案例,而是将上述2个典型行业中某个企业具体完整的审核案例,结合审核程序的理论教学步骤,分阶段逐步地给出案例信息,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完整的清洁生产审核如何是分阶段开展工作、如何递进地运用审核原理推进实施。该教学单元内容的特殊性,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在学生前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逐步补充相关案例所需信息,以维持下一阶段案例教学的正常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作为本课程的最主要核心内容,本教学单元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学时为12学时(不含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计算等),占整个课程学时的37.5%。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每个人均进行了单独的绘图、计算、方案分析等,该部分成果占课程总成绩的30%,学生参与的课堂讨论、汇报环节表现占课程总成绩的10%,期末百分制闭卷理论考试折算成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四、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案例式教学法在“生命周期评价”、“清洁生产评价方法”与“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等教学单元的实施,使学生对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与四阶段实施步骤、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计算方法与评价标准,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的系统程序工作要点与计算评价操作等有了模拟实际的形象体会和更加深刻的领悟。相较于教学改革前未实施案例式教学法,课程期末试卷考试中相应知识模块单元的学生答题正确率提高70~80%,显著提高了学生对于相应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提高了对于课程其他理论性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课程结束后通过对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反映对本课程学习兴趣很高,不愿意缺勤,课堂氛围活泼,教学形式生动,有85%以上的学生表示将来毕业后有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师工作的意向。以应用导向下的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切实提高了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结语

基于以突出未来工作岗位能力需要的锻炼、培养适应清洁生产审核师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的课程目标,在清洁生产审核的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形成以理论应用为导向,以案例资料调研与模拟参与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更加有利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教学目标及理论价值的实现,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复杂工作程序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将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的原理、方法学理论,运用到审核工作中对实际具体问题加以分析与阐明,促进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丁良辉, 薛云波. 《清洁生产》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 广东化工. 2014, 41(20): 165-167.

[2]刘春涛, 于秀娟. 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31(9): 63-64.

[3]陈润羊. 基于行动导向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教学改革设计[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 16(6): 54-57.

[4]张凯, 崔兆杰. 清洁生产理论与方法[M ].科学出版社. 2011.

[5]高永明. 互动式案例教学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36(5):64-67.

[6]王琰, 黄磊. 应用导向下的案例式教学在环境行为学课程中的实践[J]. 建筑教育. 2013(3):174-177.

[7]黄河. 实例教学在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09, 36(6):224-225.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7

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以职业活动为依托, 手脑并用、行知结合的教学法。是通过“做”来获取知识, 学习是一个行动的过程。首先让学生学会做事, 在他们的脑力形成一种自我激励的思想, 认为自己能够做, 而且做行很好, 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劳动价值所在, 这是行为导向教学的优势所在。要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这就需要很多方面条件, 包括教学形式的改变、学习内容的革新、教师能力的要求等。其中学习内容的革新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我校汽车专业采用的就是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的学习内容形式。

典型工作任务不是具体的工作环节, 它代表的是一个复杂工作活动中的完整工作过程, 这个完整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对结果的检查和评价。也就是说, 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就是实际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任务。其实, 这种培养方法对于我们的学生以后的定位有三个基本的假设:一是人的职业能力成长是分阶段的;二是人的职业能力成长是基于经验积累的;三是对于人的职业能力成长帮助最大的, 是每个成长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所以, 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典型工作任务法的培养模式有三大步骤:首先, 规划学生的知识形成的路径和阶段;其次, 找到每个阶段需要突破的典型工作任务;最后,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针对性的学习、训练的教学方案。

下面, 是我校汽车专业汽车发动机类课程根据职业发展路径而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我们来说明一下典型工做任务的设计。

中职——学习领域 (课程模块) :汽车发动机维修;典型工作任务:发动机拆装与结构认识、××车型发动机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拆检、××车型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拆检、××车型发动机水温高的拆检、××车型发动机机油压力灯亮的拆检、××车型发动机故障灯亮的拆检。

高职——学习领域 (课程模块)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典型工作任务:汽车发动机整体认识、排除电控发动机不能启动的故障、排除电控发动机不易启动的故障、排除电控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故障、排除电控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诊断电控发动机油路故障、诊断电控发动机点火系电路故障。

例子中, 汽车发动机类课程分为中职、高职两个阶段, 分别对应中职、高职学生以后工作的岗位发展任务要求。同时该路径设定了每个发展阶段需要突破的典型工作任务, 中职以部件认识和拆检为主, 而高职以故障诊断与排除为主。这样, 学校就可以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对应的教学方案, 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学校, 建立学生职业能力知识发展路径, 明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培养重点;二是对教师, 根据每个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完整的学习方案, 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典型工作任务课实践应用课及考核评价标准, 大大提高能力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对学生, 清晰个人职业能力发展路径, 区分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重点。

当然, 采用这种教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及问题, 其中主要的有两个:

1.教师不适应

教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心理定式的影响而不适应;二是受知识面的影响而不适应;三是受实践太少的影响而不适应。但是教师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的, 因为经过一轮、二轮的教学, 再加上教师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提供的学习机会, 不久就能适应教学工作。

2.教材不适应

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设计的, 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 因而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 而不适合典型工作任务的行为导向教学。所以, 教材的问题只能通过学校教师自编教材的形式来解决, 这就需要相当大的工作量。这个问题也是摆在专业课改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关于行为导向的教学[J].职教论坛, 2008 (6) .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行动导向,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案例讨论,案例总结

一、引言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 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教学中注重以行动为导向, 以更好地适应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案例教学法注重对案例的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 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既掌握理论知识, 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适应了市场营销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推广和应用。本文结合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 探讨分析基于行动导向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希望能够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与参考。

二、行动导向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概述

(一) 概念。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是围绕市场营销的教学目标, 通过描述、重现或者模拟市场营销的现实场景, 将学生引入到实际场景中, 以讨论或者研讨的形式来学习市场营销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是随着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整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而出现的, 适应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 特征。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具有自己显著的特征。该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通过案例分析, 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 探寻解决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 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 该教学模式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平等、融洽的氛围当中学习知识, 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1]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 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具体的案例过程中, 通过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 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的具体问题, 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进而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 往往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忽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而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 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 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利于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三) 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实践技能。

市场营销需要关注市场的实际情况, 随着社会产业的升降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 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过分注重理论教学, 忽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而案例教学法适应了这种需要, 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2]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 使学生更加了解市场营销的实际需要, 提高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 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为学生将来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奠定基础。

四、基于行动导向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一) 案例导入法。

主要是指在新课导入的时候, 通过采取相应的案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案例的导入应该和教学的主要内容相联系, 将学生引入到重点内容的思考当中。[3]例如, 为了让学生明确企业针对不同竞争者采取相应的竞争战略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可以日本小企业进入美国摩托车市场为例。20世纪60年代日本小型企业进入美国摩托车市场, 并战胜美国其他的摩托车生产企业, 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 占据当时美国摩托车市场的70%,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5年后它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仅为5%,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 美国的摩托车市场却在成倍增长。通过运用案例导入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案例论证法。

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 引入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证, 从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例如, 为了向学生更好地说明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性, 教学中可以运用先发制人防御战略来说明, 20世纪90年代克莱斯勒拥有微型汽车的最大份额, 由于微型汽车属于高额利润产品, 公司知道其他竞争对手会以低价进入该市场, 因此, 公司主席在接受采访的时候, 直接表明公司正准备推出新款的更低价位的微型车, 这种方式是告诉那些潜在竞争者不要有以低价进入市场的打算。通过运用案例论证的方式, 能够使教学变得直观形象,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三) 案例讨论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难点和学生的疑点, 通过运用恰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以掌握所学知识。[4]例如, 针对我国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竞争缺乏信心的情况, 可以选择乐凯胶卷挑战外国品牌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以说明竞争战略选择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让学生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 并在相互讨论中探寻相应的解决方案,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案例总结法。

具体策略是指在一节内容学习完成的时候, 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引入对下一节内容的学习而采取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还能够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例如, 白猫洗衣粉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保洁公司或联合利华, 而是未来可能研制出不需要洗衣粉的超声波洗衣机, 这是为什么?通过引入这样的案例, 既能够对教学进行总结, 还能够为以后的教学作铺垫, 引起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五) 案例练习法。

主要是指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合理设置相应的案例, 从而既起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在运用案例练习法的时候, 应该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 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5]例如, 为提高学生对竞争战略选择重要性的认识,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哇哈哈进入农村市场的案例:娃哈哈非常可乐在农村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但仍然不及可口可乐。究其原因, 可口可乐重视战略规划, 充分认识竞争战略选择的重要性, 并从各个方面入手, 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可口可乐除了市场定位正确, 还注重口味的恰当调配,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并在生产中注重引进最先进的设备, 注重在缝隙中寻找商机, 把握每一个发展自己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案例练习, 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基于行动导向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一)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转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观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师生之间要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 相互合作, 相互讨论, 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 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寻相应的解决方案,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 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

市场营销的教材应该与案例教学、人才培养、市场需求等内容相适应, 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重视案例的引入, 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学校要重视教材建设, 合理选用优秀教材, 重视自己编写优秀教材, 并在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对教材编写工作进行支持。在选择优秀的教材的时候, 要组织任课老师对目前使用的教材, 尤其是具有影响力的教材进行论证和对比分析, 并结合任课老师和本校教学的实际合理选用。在自编教材方面, 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进行规范, 对教材编写核准和使用等内容加强引导, 注重对课程内容体系、章节安排等进行创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推动案例教学法得到更好的运用, 教材中要增加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案例分析、实践训练等内容, 并关注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 增强教材的时代特征, 吸收最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成果, 选择最新的, 具有影响力的市场营销案例, 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6]

(三) 完善考核与评价方式。

为了使案例教学法得到更好的应用,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 应该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 不能将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 而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课堂参与度的评价, 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期末评价结合起来。同时将学生评价、自我评价、老师评价结合起来, 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考核方式上, 也应该改变单一的期末考试的方式, 可以将期末笔试、案例分析、提交学术论文等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提高考核和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推动案例教学法得到更好的应用,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 提高任课老师的素质。

市场营销专业任课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积极参与课外实践, 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既掌握理论知识, 又具备实践技能, 熟练掌握各类教学案例的运用,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任课老师一方面要加强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掌握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最新的经典案例, 并树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思想,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7]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合适的案例, 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 采用基于行动的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 今后在教学中应该以此为指导, 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推动基于行动导向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得到更好的应用,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惠娥.中职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2, 5:46~49

[2] .陶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镇江高专学报, 2012, 10:96~99

[3] .陈理飞.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评价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 2009, 11:140~141

[4] .徐其东.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4, 1:150~151

[5] .李桂娟.基于行动导向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4, 1:131~132

[6] .张卓清.浅谈《市场营销》行动导向案例教学法[J].消费导刊, 2009, 2:165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9

计算思维的概念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于2006年提出的教育理念,2013年,周教授接受《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刘向永记者的访谈时对计算思维进行了诠释[1,2,3]。

国外的众多研究者涵盖计算机教育界、社会学界以及哲学界等各个领域对计算思维进行深入的研究[4]。ACM和IEEE-CS在修订后的《计算机科学教程2008》(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2008)[5]中明确指出应该将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基于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使用程序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今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点之一[6]。根据《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的规定,高校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是:

(1)学习问题求解的思路和方法,即算法。

(2)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具体实现算法的,即如何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编程。

因此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任务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程序语言的语法规则来编写程序,更重要的是掌握算法思想与问题求解的思路,而计算思维正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科学对问题进行求解的一种思维方法和能力。

国内外的众多学者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视为教育界改革的重要研究范畴,特别是在计算机教育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如何将计算思维的理念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成为计算机教学研究的焦点和改革的突破点,并在此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如何将计算思维真正融入程序设计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在多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比较适用,但是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设计案例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案例设计原则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境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境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境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而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7]。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只重视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的错误思想,在将计算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核心任务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程序设计方法,而不是语言本身,不仅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读得懂程序,编写和调试代码,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设计算法,从而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如何设计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程序设计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经过多年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经验,将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原则总结如下:

1.案例选题的生活化

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中坚持生活化、常态化的原则,即选择贴近生活、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问题下思考解决方法,这样可以缓解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畏惧感。在学生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用计算机进行求解后,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们从中认识到计算机竟然能这么方便地用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消除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抽象、枯燥的感觉。这样生活化的案例在问题的求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到程序就在身边。而对生活化的问题求解锻炼了学生日常问题求解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2.案例涵盖知识点的典型化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选择教学案例,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在案例的解决中,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的设计既是学生平时耳闻目睹的,但又了解不深的普遍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实际背景容易接受,从而愿意去深入了解,这样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能够让学生触类旁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3.案例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程序化

使教学案例的设计与计算思维相结合,在案例问题的解决中注重算法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案例中适当添加程序语言,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可以使算法程序化,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使枯燥无味的程序语法知识顺其自然地在案例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抽象和分解问题的能力。

典型案例解析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选择生活化、常态化的案例为原则,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程序设计案例的选择原则,让学生体会到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下面以一个典型案例的设计为例具体实现案例设计和应用。

教学内容:指针和数组。

教学目的:掌握指针和数组的定义以及使用。教学重点:指针和数组的定义及使用。

教学难点:指针和数组的使用。

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指针和数组知识的学习,下面给出一个常见问题求解的案例,这一案例同样适用于数组知识的学习,只是案例中问题求解的方式有所变化。

1.问题提出:根据二代居民身份证号确定此人性别的问题。

2.常识解答:居民二代身份证号共18位,从左向右前6位为户口所在地,第7~14位共8位为出生年月日,第15~17位为顺序位(同地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的顺序编号)其中第17位代表性别(奇数为男、偶数为女),最后1位为校验位。

3.问题求解:从18位数字中取出第17位,然后判断奇偶性,奇数为男、偶数为女。

对分解后的两个问题,针对不同的理论学习内容,我们有很多种解决方法,如:使用函数提取字符串中的一个或多个字符、使用数组下标提取数组元素、使用指针提取数组元素等多种方法。下面针对指针的学习给出求解方法。

4.求解方法:

Step1:利用数组存储给定的18位数字,利用指针的移动提取第17位数字;

Step2:用取出的第17位数字与2模除取其余数,判断奇偶性。5.算法分析:针对以上问题的求解方法为例写出相应算法:Step1:定义整型数组a,整型变量b,整型指针变量p;

Step2:将18位身份证号赋值给a数组,指针p指向数组的首地址;

Step3:移动指针指向第17位数字;

Step4:指针提取第17位数字后模除2取余数赋值给b变量;

Step5:判断b的奇偶性,如果是奇数则是男,如果是偶数则为女;

Step6:输出结果。

6.问题求解方法的代码化:#include<stdio.h>

这一案例是非常生活化的案例,每个人都有身份证号,但是将这样一个常见问题用程序设计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问题的解决方法限定在指针和数组的使用,更是加大了问题的解决难度。就案例分析和问题的解决而言,让学生选择多种解决方法,训练学生如何将生活中的问题用计算机来解决,同时掌握指针和数组的定义、赋值及使用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算法设计时培养了计算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有趣的案例中学习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教育更多的是素质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正像一条教育格言讲的:“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Teach me and I will know.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在大学教育中,要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参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多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提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并针对教学案例设计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总结了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设计了教学案例。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验证明,提出的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方法是有效的。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众化的案例解决在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参考文献

[1]Jeannette M.Wing,"Computational Thinking,"Communication of the ACM,no.49(Mar.2006):33-35.

[2]刘向永、周以真:《计算思维改变信息技术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6期,第5—12页。

[3]周以真:《计算思维》,《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年第3卷第11期,第83-85页。

[4]《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9期。

[5]"CM/IEEE Computer Society Interim Review Task Force,"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2008:An interim revision of CS 2001,accessed June 28,2010,http://www.acm.org/education/curricula/.

[6]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10

关键词:办学转型,职业能力,案例驱动,教学模式

近年来, 学校工科专业的学生数占有学校总人数的半数以上, 随着社会对工科毕业生就业需求量的增加, 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 要求学生能快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 成为复合型人才, 提出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以及实验实训条件的不断改善等要求。

学院办学转型后,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 深深体会到:“案例驱动 (项目) ”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重视专业知识的引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每一门课的知识点的用途在学生脑中形成清晰的大概念, 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了不知道何用, 故学而无味”的通病。在实施“案例驱动 (项目) ”教学模式以来, 采用由工业现场的实际技术问题引出专业知识, 再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中。

一、介绍案例, 激发兴趣

在讲授新课时, 开门见山地提出一个典型的、有使用价值的并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工程项目问题, 同时对相应领域的技术应用做拓展性介绍。学生充分明确该门课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要求,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课程, 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采用“理论实践二位一体”教学法

理论教学中, 采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 运用逆向思维模式, 以实际问题或现象提出课题, 布置一个用户产品功能要求, 为了设计产品, 让学生思考, 并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 建立产品立项, 由此导入教学内容, 进而分析和讲解, 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给出产品功能要求, 促使学生思考问题, 建立产品立项, 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角色进行产品设计,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设立一个产品项目, 融入联系实际较紧密的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室、机房、实训基地等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讲解, 既能达到教学要求, 又能创造学生融入企业员工角色的气氛, 实现学生身份转变为员工身份的职业教育三转变中的身份转变, 既显得生动直观,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还增强了学生的项目意识和工程意识。

在案例驱动 (项目) 教学模式下,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原则, 根据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不同, 教学内容的不同, 尽量去选择适合本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教学方法。

三、结合技能考核进行以证代考教学

从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和动手能力出发, 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的, 全面进行教学改革,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采用课堂项目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技能培训与考证相结合, 实施以证代考教学。

高职院校除了在校期间开设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操作等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外;根据企业的需求设二维CAD绘图、零件及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三维CAD绘图、数控加工技术 (CAM) 以及现代管理技术 (PLM/PDM) 等课程, 培养学生为复合型人才, 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根据开设的相关课程, 毕业时除需要取得毕业证外, 还取得车/铣操作工、二维绘图师、三维应用工程师、国家数控工艺员 (数控车、数控铣) 等技能认证证书, 实施多证教育。

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机会, 有意识地实时启发学生, 发挥其潜能和培养其能力

高职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包括对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以创新设计为核心, 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线, 拓宽基础, 强化实践, 对高职教育方法改革的中心应该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不宜以讲为专务, 而应致力于“导”。按照减少学时、降低重心、拓宽面向、精选内容、更新知识的原则, 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掌握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为目的变为“会学”的技能, 从而达到高职教育教学的目的, 遵循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并行的教学原则。另外, 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 注意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及时调整教学手段, 更新教学内容, 才能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五、搞好案例驱动 (项目) 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不管怎么说, 按现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条件, 课堂教学仍然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环节。如何发挥课堂这一教书育人的主战场的作用, 让课堂教学出效果、出效率, 这是高职教育研究的课题。

根据现有的教育现状, 在教学中, 本着整合、拓宽、更新和更加注重实践的原则, 对课程的内容采用案例驱动 (项目) 教学改革, 既要传授学生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不断创新的意识。通过更新教育理念, 变传统教育模式为创新型模式及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实践证明:采用创新型教学模式, 根据学科发展的状况、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调整, 采用案例驱动 (项目) 教学方法, 进一步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实践性, 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适应企业需要和社会需求的自信心。

六、改革培训模式, 加强综合实训

高职教育的主要课题是培养学生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相关技能。因此, 技能实训是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确立高职工科各专业实训设备的定位, 建立较先进的、及时一流的工业控制技术中心, 以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 根据企业生产运行模式, 建立实用型、规范性、先进性实验实训基地, 采用零距离就业培训模式, 逐步形成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对学生进行技能和技术培训, 建立一整套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训设备的更新, 教学理念的改变, 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教学相长, 推行“案例驱动 (项目) ”教学模式。

总之, 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范文慧.产品数据管理 (PDM) 的原理与实施[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郭玲玲, 袁满, 富宇, 高俊涛.基于案例驱动的研究型教学[J].计算机教育, 2011 (5) :75-77.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篇11

目前,以库存管理与控制模型为主要内容的库存管理类课程已经构成了物流管理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全国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两个专业,近60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和近300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都将库存管理类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1]。

然而,现有的课程设计主要依托学科体系进行课程的设计与编制,理论性比较强,所涉及的库存管理模型比较抽象和复杂[2],对于高等数学、概率论的等相关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理论模型理解困难、具体应用条件模糊、 碰到具体问题难以下手的实际问题。同时,较多的用人单位对于该专业学生也存在很多困惑,普遍认为他们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又明显不够,具体库存管理的工作很难直接交给他们[3]。综合起来,目前库存管理类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目前的教学过程未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 由于库存管理模型比较抽象,学生对不同应用场景缺乏直接认识,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多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设置都以基本的模型背景介绍或者是针对性不强的基本案例分析作为起点,然后直接切入对复杂库存管理模型的数学推导, 使得学生在还没有能够理解管理模型的具体作用以及实际问题应用场景的情况下,就进入到管理模型的推导分析,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2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学效果: 很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遵循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时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讲授,对于具有较抽象的应用背景和较复杂管理模型的重要知识点,虽然进行了反复讲授,仍然很难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就很难进行实践应用,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3现有课程的学科特征影响了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形成: 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每年暑假都要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产学合作,通过对大量产学合作企业的回访,企业普遍的认为,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实践应用场景很难比较准确的识别。现有课程以知识体系构建的教学框架, 使得学习内容与企业实践要求衔接不紧密,使的学生很难将学校所学较快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现有教学法无法发挥实践资源优势。对管理模型的理解应该来源于对实践的认识,尤其是与企业实际紧密相关的库存管理模型,现有教学中缺乏对企业实践资源的利用,学生很少有接触实际企业、进入企业一线实践的机会,无法发挥实践资源的优势。

2基于案例引导与任务导向的“库存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针对现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侧重于重要管理模型的理解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出了通过典型案例引导与任务导向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再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教学目标的思路。

1案例引导的作用: 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实际企业运作场景的模拟和再现,引导学生融入案例场景中进行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来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教学方法中案例引导与一般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实现知识点掌握的作用不同,本文设计的案例主要是针对库存管理模型抽象、应用场景模糊的特点,通过特定案例的引导,使得特定库存管理模型的应用场景、适用条件、所面向的问题在明确呈现之后,逐步引入具体的管理模型构建,使得学生带着具体的应用场景学习抽象的管理模型,从而明确每个管理模型对实际问题的适应性。

2案例选择的原则: 作为引导的案例不需要太过全面,关键是能够通过案例的引导明确各个主要库存管理模型的具体应用场景、适用条件以及所面向的主要问题。例如选用Media集团作为引导案例,传统教学方法对于Media的库存管理分析比较全面,涵盖其原材料库存控制、安全订货点、需求预测等环节,虽然全面却难以使学生快速识别不同应用条件对应的具体管理模型。作为引导案例,针对具体的VMI管理模型, 将Media的原材料管理进行单独分析,通过分析Media在生产区域直接划拨原材料存储区给各供应商、原材料进入生产区域资金才划拨,从而凸显对于传统库存管理中在途管理、资金占用的优势。通过案例引导向学生明确传递VMI管理模型的应用场景与管理重点,使得学生在具体库存模型推导和分析中思想清晰、把握重点。

3任务导向的作用: 上世纪70年代开始,项目型任务教学就逐步成为美国和欧洲主要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其效果直接,学生愿意接受,很多学校专门开设了相关的“项目课程”,成为任务导向课程的重要形式。“库存管理与控制”课程在完成了具体管理模型推导分析之后,针对不同的管理模型,选择不同任务进行具体库存管理任务的分组实施,在项目实施中深化学生的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教学实施与效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首批试点高校之一,产学研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每年暑假期间都有近千家企业走进学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产学实践工作岗位。本课程的引导案例设计与任务设计充分地结合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产学合作特色,选取学生在实际产学合作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内容进行重组和设计,最终形成了具有实际工作背景的具体库存管理任务。

在具体的实施中,以参加相同实习工作的同学为基础进行分组,例如在产学合作中被分在同一个单位仓库订货管理部门的同学就被分到“库存订货管理”任务小组,进行任务设计。

在任务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转课堂”讨论,即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整个任务设计的讲解,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提问,授课老师针对“反转课堂”中的学生互动以及同学之间的提问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并总结不同任务下的重要管理模型的特点。通过这种灵活互动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也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反转课堂”提升了整个教学效果、创新了教学实践。

目前,基于案例引导与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库存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中逐步应用,根据教学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刚开始对于课程中比较抽象的库存管理模型不感兴趣,但通过引导案例的分析,逐步了解了管理模型的适用条件以及主要解决的问题,逐步产生兴趣。 学习结束,很多同学已经能够较完整地掌握了主要管理模型, 遇到类似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快速类比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

4总结

当前,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际经验,用人单位对于毕业学生也普遍感到困惑,认为学生在学校确实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又明显不够,具体工作很难直接交给他们。对于类似于“库存管理与控制”这样具有较专业应用背景和较复杂管理模型的专业课程,基于案例引导与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 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期望本文的研究对一些类似专业课的教学探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库存管理与控制”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管理模型比较复杂,重要模型理解和应用条件难以把握,学生的实践难度也比较高。针对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弱化对复杂模型的数学构建,通过精选引导案例,提高学生对不同模型的理解和具体应用条件的分析识别能力,以具体任务为导向,通过具体库存管理任务的实施与讨论,强化学生对不同库存管理模型应用条件、应用场景和模型应用的理解,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上一篇:消化性溃疡出血护理下一篇:融资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