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为导向

2024-10-16

以任务为导向(精选12篇)

以任务为导向 篇1

一、设置“情境式”任务, 鼓励同桌合作 (Pair work)

一方面, 在初中学生人际关系中, 同桌往往是大部分学生关系最为亲密、交流最为频繁的对象, 同桌间进行交流时, 学生更能感受一种安全感, 心态更为平稳, 没有了畏惧感, 可以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为基于同桌的任务式教学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 在大班授课环境下, 教师个人精力相对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事必躬亲, 只有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力量, 以帮促教,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Pair work为英语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在初中英语课堂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情境任务, 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情境, 同桌间进行角色扮演, 开展英语口语对话交流, 通过同桌间彼此分享对某些英语知识点的心得体会、再现教材内容中的问题情境等,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 共同提高。

在进行牛津初中英语8 A Unit 4 Zhalong—A special place的阅读教学时,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图片, 让学生根据图片结合教材内容, 同桌间合作进行对话练习, 学生分别从游客和导游的角度设计对话并表演。学生设计的对话各有风格, 有的学生以问路为主题, 有的学生就某一物种的保护展开讨论, 还有的学生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了看法。在同桌的任务合作学习下, 学生口语技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设置“讨论式”任务, 推动组内合作 (Group work)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因此, 新教材将学生的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将英语的交际与应用凸显出来, 这就为小组合作 (Group work) 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Group work注重任务的情境性, 通过小组间的通力合作, 完成教师的既定英语学习任务, 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极为有效而普遍。在Group work的开展过程中, 首先, 教师要进行合理分组, 避免优生的独角戏, 确保学生的广泛参与。其次, 教师要确保英语探究任务的新颖独特, 要具备较强的探究价值, 即注重探究内容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

例如, 牛津初中英语9 A Unit 5讨论的主题是电影, 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任务:Do you have your own idol?Why do you like him/her?Can you tell us some details about his/her life?这种任务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综合性很强, 工作量也比较大, 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各小组首先综合意见选定idol, 再进行任务分工, 整理资料, 组织语言, 汇报总结。整个课堂虽然主题是一致的, 但是内容却精彩纷呈, 各个小组给出了内容迥异却同样高质量的答案。在任务的导向下, Group work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热情, 具备很强的应用价值。

三、设置“实践式”任务, 发展班级合作 (Project)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实践式”任务重在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教师通过设定一个比较大的主题任务Project, 让全班学生进行任务的组织、分工、协调和实施,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Project是“实践式”任务的主要组织形式, 其任务主题是非常宽泛的, Project的任务应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工程性, 要面向全班学生, 当然也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依据, 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体来说, Project任务可以以举办班级舞会, 或组织社会调查, 或收集相关信息分类对比, 这些项目具备一定的工程性, 时间跨度也比较长, 且不局限于课堂, 这就为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Christmas”是学生最期待的西方节日, 在圣诞节来临之际, 我给全班布置了一个主题任务:组织举办一场圣诞Party。要求全班学生在英语课代表的领导下设计活动组织形式、制订活动流程、编排活动节目, 整个环节的开展都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整个活动的实践性很强, 学生在班级合作下评选主持人、设计活动方案、布置节日活动场地, 整个流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圣诞Party的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强化了英语的运用, 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在任务的驱动下, 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具目的性、语用性与实践性。

总之, 以任务为导向的合作学习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水。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把握好二次课改的契机, 将任务型教学与合作学习相互结合, 通过Pair work、Group work和Project的实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提升综合素养, 推进初中英语课堂的改革。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以任务为导向,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现笔者将新课改下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心得与体会与各位教学同仁一起分享和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任务,合作学习

以任务为导向 篇2

设计

摘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总体改革思路是紧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尝试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教学模式;课程设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创新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将课程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划分为若干个典型项目和任务,并下达给学生。教师按项目和任务完成的进程进行能力要素的教学和训练,学生带着任务,边学边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多渠道提升认识,形成能力,实现从理论知识到职业能力的转化。

“项目导向”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任务驱动”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职业行动的能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与企业及学院变配电所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对工厂供配电技术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共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共同研讨教学模式等。确保本课程整体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整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2.1 课程整体设计的步骤:

首先,选择一个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项目: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以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综合项目分四个子项目来完成。四个子项目分别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高压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车间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低压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

每个子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按本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项目内容。例如:项目一: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基于工作过程按能完成下列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项目一的教学内容:高压配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高压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高压配电所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压配电所的运行与维护;高压配电所常见的异常现象及事故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内容按上述典型工作任务顺序重新排序,以“理论够用”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来选取教学内容。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的一体化和系统性,采取项目教学结合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现场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协同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及创新素质。力求学生具备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和检修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

2.2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等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整个课程的教学实施大部分学时在校内变电所、校外实训基地、供配电实训室中进行。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同时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任务,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计、观看技能操作、维修录像、仿真软件、实训室操作演练、校内变配电所、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等环节,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特点,边教边做,边学边练、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例如:在学习成套配电装置的安装时,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成套配电装置生产厂家长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去见习,由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现场介绍各种常用电气设备在配电柜中的位置、布置、安装方法、配线工艺要求及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学生通过到成套配电装置组装车间参观、技术员现场讲解和观看工人现场组装成套配电装置,认识了各种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了解了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装、操作成套配电装置的技能。并且带领学生到学院高压配电所、车间及车间变电所参观,由学院变电所的技术员讲解成套配电装置的操作与维修方面的技能及注意事项,然后组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练习,组装常用低压成套配电装置、高压配电柜的继电保护装置、计量回路等,练习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检测及维修等,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另外,利用“五一”和“十一”放假期间学院供配电系统检修的机会,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学院供配电系统检修,并将检修过程录像,维修录像资料给全体学生放映,并由参与维修的学生讲解。这种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深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了。

2.3 考核评价方法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过程考核与实验考核、期末卷面理论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指标转变为知识、技能、习惯、品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总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占30%)、实验考核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组成。

参考文献

[1]卢旭锦.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2]黄瑞梅.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改革.作者简介:王育波,女,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厂供配电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以任务为导向 篇3

【关键词】工作任务导向 项目课程 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91-03

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而在目前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项目課程构建已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它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花卉方向,以下简称花卉专业)的一门岗位核心课,是毕业生从事花卉园艺师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进行探讨,把植物造景设计相关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置于工作过程的真实环境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完成由学科知识系统化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转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项目课程开发设计

(一)花卉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花卉08级、09级、10级、11级和12级毕业生的调查得知,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花木生产企业、花木营销企业、插花花艺、园林工程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企业、城乡政府园林部门、城市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观光区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园林绿化部门。对应的岗位群主要有花卉生产与管理、花艺设计与制作、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园林绿地养护与管理、花卉营销。毕业生主要从事以盆花、鲜切花、种苗和苗木生产为主的花卉生产工作,以花艺设计与制作及小环境绿化设计为主的花卉应用设计工作,以绿地施工为主的施工与养护管理工作,以花卉作品销售为主的花卉营销工作四大典型工作任务。从图1可看出,08-12级毕业生从事花卉设计与制作的占33.71%,花卉生产与管理的占26.40%,花卉营销的占16.29%,绿地施工与管理的占11.8%,其他占11.8%。

(二)核心职业岗位分析

在花卉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中,花卉园艺师是其核心岗位。按照花卉园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并通过企业行业调研,对花卉园艺师的职业能力、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进行分析。

职业能力。具有花卉生产设施及设备使用能力;具有花卉分类能力;具有花卉种子、种苗生产能力;具有花卉栽培与管理能力;具有花卉应用与绿化施工能力。

工作内容。生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苗圃建设与管理;花卉识别与分类;容器育苗;组培育苗;花卉引种驯化和花期控制;大树移植;花卉栽培和肥水管理;花卉病虫害防治;花坛设计与布置;中小型绿地植物配置与施工。

技能要求。能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使用与维护,能排除常用绿化性养护设备的一般性故障;能按规划方案实施苗圃建设,并能主持苗圃常规工作;能识别200种花卉,并能按花卉原产地气候型进行分类;能执行容器育苗的技术方案,并指导容器育苗生产;能进行组织培养育苗,包括组织培养室的消毒灭菌、培养基的选择配置和花卉材料的接种与培养;能制定3种常见花卉的花期控制方案并能指导实施;能进行大树移植,包括制定大树移植计划和移植后的养护;能对花卉常见缺素症进行诊断,并能按花卉生育需要进行肥水管理;能进行主要花卉常见病虫害的诊断和综合防治;能进行一般花坛设计,并能按设计图纸进行花坛施工;能进行中、小型绿地植物配置和施工。

可见,花卉布局设计及中小型绿地植物造景设计是花卉园艺师岗位任职技能之一,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正是对应这项核心技能而开设的。

(三)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项目课程开发

1.学习领域分析

通过对植物造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整合,结合专业方向要求,确定了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设置花卉植物造景和小型环境空间植物造景两个学习领域。

2.项目的筛选及工作任务的确定

基于毕业生就业岗位,在深入分析核心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工程项目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构建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项目的筛选要求。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指的是相对独立、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在这一工作任务模块中,要求制定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或作品,这一产品或作品能发挥特定的功能,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选定的项目应具备可展示、能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具有引导性问题、与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具有直接关系,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等特点。

项目及工作任务的确定。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工程项目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紧贴花卉园艺师职业岗位需求,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的项目设计应以花卉及小型绿地植物造景为主线,突出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这一核心技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原来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重组,将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开发为2个学习领域,5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若干任务,其中校园节点环境植物造景项目学时数为30节,集中在一周内完成。详见表1。

3.项目课程教学的实施

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的项目化设计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明确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取“做中学”的方式开展教学。以“节日花坛设计”项目为例,介绍项目课程教学的实施。该项目以劳动节或国庆节为设计主题,设计场所是校园中熟悉的台阶、道路两侧、大门、林下等,围绕现场调查与实测、方案设计、方案汇报与评价、方案施工、后期养护管理5个典型工作任务展开教学(如表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先布置任务,讲解各环节任务要求,由学生以分组方式具体完成各工作任务。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对花坛设计的相关核心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重点进行的是引导、答疑、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引导、答疑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相关核心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问题的能动性。

4.项目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按照项目课程的要求,植物造景設计与施工项目课程采取教学环节的过程性评价和项目成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体现在平时表现考核中,占比20%,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终结性评价体现在实践技能考核和期末应知理论考试中,此环节的评价更侧重于实践技能考核,主要考察4个学习项目所完成的现场调查报告和设计图纸等,占比达到50%,而期末应知理论考试只占30%(如表3)。校园节点环境植物造景项目的评价放在一周教学实习中完成,评价方法也由平时表现考核(20%)+实践技能考核(50%)+期末应知理论考试(30%)三部分组成。

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的评价更注重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评价内容上,更注重实践技能的考核,但也不忽视理论知识的检查,实践技能的考核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理论知识的考核减少死记硬背的题型,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在考核主体上,原先都是老师一人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分担的任务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的评价改变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引入“教师+小组长+学生自己+小组互评”的评价方式,以便能更加客观、公正地给予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性和潜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二、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项目课程实施成效及建议

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按项目课程开发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共开发设计了花丛与花带设计、节日花坛设计、花境设计、小游园植物配置、校园节点环境植物造景5个项目,其中节日花坛设计、校园节点环境植物造景2个项目按照现场调查与实测、方案设计、方案汇报与评价、方案施工、后期养护管理5个典型工作任务展开教学,并在花卉12级、13级进行了实施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使学生进入一个真实的工作过程,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表达自我、认知职场,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其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合理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花卉12级、13级花卉园艺师理论通过率分别为93.9%、96%,技能通过率分别为97.6%、97%,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诸如施工环节材料来源不足、教师职业经验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与校办企业的深度合作。节日花坛设计、校园节点环境植物造景两个项目开设了施工环节任务,所使用的盆花、盆栽植物如果都是通过购买的话,则成本太高。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建议结合校办企业的真实项目展开施工环节的教学。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中心(简称生物技术中心)是学院的校办企业,拥有花卉生产基地250亩,主要业务之一是阴生植物和草花的研发和生产。基于此,学院每年的劳动节、国庆节等主要节日都由该企业提供花苗,并进行花坛景观设计。教学中,本课程的节日花坛设计项目就可以与生物技术中心合作。根据生物技术中心提供的花苗,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节日花坛方案设计,并进行花坛施工。实施下来,学生既可与企业对接,又可以参与真实项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加强工作任务驱动下的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工作任务驱动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行业实践和企业锻炼的经历和经验,熟悉对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在实施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工作任务设计典型、合理,知识点有效、全面。建议应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开展生产实践锻炼的制度,并配套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总之,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非常适合采用项目课程的模式。项目课程的实质是“做中学”,其表现形式是“典型的产品或服务”。在依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由老师自己设计的,所以项目课程的确是操作难度比较大的一种课程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诸如教师经验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文根.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技术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

[2]徐国庆.如何理解项目课程的本质[J].职教论坛,2014(27)

[3]宋兴蕾.《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工程任务课程化”探索[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1(1)

[4]李淑云,骆永锋.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4(11)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62)

【作者简介】肖万娟(1979—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教学。

以任务为导向 篇4

一、《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内容开发思路

1. 确定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总体目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使学生毕业即能从事水泥、玻璃、陶瓷的生产控制及产品质量检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课程内容开发原则

(1)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努力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2) 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强调‘学’和‘做’一体、‘工’与‘学’结合, 即理论提升与实践技能提升相辅相成、呈螺旋式上升。

3. 课程内容开发思路

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关键是工作任务分析和学习项目设计。课程的开发采用的是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即通过市场调研, 进行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过程分析;然后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和证书结构;下一步即进行课程分析、项目分析, 最终确定课程内容。

二、《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开发过程

根据课程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原则,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对以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为主的水泥生产企业、玻璃生产企业、陶瓷生产企业, 商品混凝土企业及其他水泥使用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 了解岗位设置、了解技术发展水平, 了解岗位能力要求, 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分析, 重新整合了《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内容。围绕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了相应的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确定后, 由企业专家进行评价, 根据企业的评价对教学项目进行调整, 直至得到企业的认可。其开发流程见图所示。

每个教学项目下与企业共同开发了若干个和企业工作过程一致的工作任务, 开发这些工作任务时, 广泛征求企业技术专家的意见, 做到课程工作任务和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 以提高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同时, 课程组教师和一线技术人员合作, 为每个工作任务制定了相应的任务工单, 要求学生训练工作任务时填写完成。课程内容开发完成后, 再次由学生、教师、企业专家进行评价, 然后修改。通过优化课程内容, 形成‘做’、‘学’一体, ‘工’、‘学’结合的课程结构, 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

三、《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开发的结果

根据对企业岗位的分析, 学完《化学分析技术》课程, 学生应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 能按照规程规范地进行样品采集及制备;

(2) 能针对不同样品和实验室条件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并制订合理科学的检验方案;

(3) 能完成具体样品的质量分析, 并能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准确表述分析结果, 能对实验数据作出科学的评价, 编写正确的检验报告;

(4) 能对检验结果进行校正、审核, 并能正确处理检验结果中出现的可疑值, 分析一般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并对所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5) 能对不同类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能初步了解和编写产品的质量管理文件;

(6) 能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和资料归档。

根据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和企业岗位工作, 将《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分成为四个项目, 在每个项目下设了若干个工作任务, 以要完成的任务为导向, 引出知识内容和应进行的实践训练。具体项目和任务如下表所示。

[注]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课题。课题名称:以任务为导向的《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课题编号:G0254。

摘要: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总体目标。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 就要使学生获得在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开发出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本文简述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内容的开发思路及开发结果。

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 篇5

人才评价是对人才的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能力倾向、发展潜力和工作业绩等全面情况进行的综合测评。要正确地发现和使用人才,首先要科学准确地评价人才、鉴别人才,从而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王忠法厅长在全省水利人事劳动工作会议上,要求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这为我们改革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指明了思路。

一、确立人才评价标准

要准确地评价和识别人才,必须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要求,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确立科学的、客观的人才评价标准。一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学历、职称和资历都只是人才的外在标志,而不是本质特征,如果单纯依靠这些条件选拔人才,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失误。因此,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观念,要从以学历为本转变为以能力为本,克服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的现象,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二是在“三个认可”上下功夫。对党政人才,要坚持群众认可,强调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把群众支持不支持、认可不认可作为评价党政人才的重要衡量尺度,凡是得不到多数群众认可的干部不能确定为考察对象;对经营管理人才,坚持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强调经营有方、业绩突出的原则。要把企业经营人才置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去考察评价,看综合素质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经营业绩是否满足出资人的要求,把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不认可作为企业经营人才评价的重要衡量尺度;对专业技术人才,坚持社会和业内认可,强调技术拔尖、成果显著的原则。要开展以岗位要求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引入社会化的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把社会和业内认可不认可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重要衡量尺度。三是要建立量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在进行人才考察、评价时,要针对三支队伍的不同要求,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包括品德、能力、知识等内容在内、量化的分类评价标准。对党政人才,要制定不同层次的岗位职责规范,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对专业技术人才,要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积极推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资格考试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公正和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企业经营人才,要制定反映经营业绩的财

务指标和反映管理能力的综合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企业经营人才评价标准。

二、完善人才评价主体

人才评价是否准确、科学,很重要的一条是看评价的主体是否完善,评价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在过去的人才评价工作中,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方式比较单调,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除了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广泛吸收群众、社会专业评价专家、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和人才评价中介机构参与。在评价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使评价主体做到组织、群众、专家和中介机构相结合。避免在对人才进行评价时,受某些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保障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利用专业性中介评价机构参与评价,可以充分发挥中介评价机构在人才评价工作中所具有的专业技术优势,增加人才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为人才评价提供科学的、客观的和专业的依据。

三、创新人才评价手段

人才评价要坚持把传统有效的人才评价方法与国内外先进的人才测评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科学的测评技术、计算机管理等多种手段,对人员的素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评价。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办公

自动化软件的普及,要注重把计算机管理技术引入到人才评价的过程中,按照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不同要求,完善各类人才评价管理软件系统,如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软件、人才评价信息管理软件等系统。通过实行人才评价工作的微机化管理,突破人工评价局限,克服因评价主体自身因素导致评价结果不客观的负面影响,为人才评价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依据。

四、拓宽人才评价渠道

一是吸引群众参与。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文件等多种方式,宣传人才评价政策、告知人才基本情况和工作实绩,落实群众对人才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权和监督权,对党政人才,要坚持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工作,完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制度,将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二是扩大考评范围。既要考察人才的工作圈,了解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实绩,又要考察人才的生活圈、社交圈,将考察对象的“八小时”以外时间的表现作为考察内容,从中了解考察对象品德品行和生活作风。三是建立差额考评机制。对满足一定条件的所有对象进行全面考评,根据考察结果好中选优,真正选拔出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得到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四是加大经常性的考核力度。坚持定期考核,做好任期目标考核,推行培训考核,注重重大事件

考核,通过不同层面的考核,切实掌握人才全面的现实表现。五是建立人才评价联系制度。在对人才进行评价时,广泛征求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意见,对比并参考社会人才评价中介机构对委托评价对象的考评结论,充分掌握考评对象廉洁自律、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情况,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增强人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六是坚持综合评价。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人才,按照同类别横比、同岗位纵比、同要求互比等多角度地进行比较分析,既看取得的工作实绩,又看抓基础性工作的力度,既看平时工作能力,又看重大事件中应对能力,通过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准确把握人才的本质特征,克服单纯以票取人的倾向。

五、用好人才评价结果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篇6

文化素质是学生成才的基础,良好的文化素质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未来发展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促使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学生学好各科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以及未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的中职语文教学却呈现出以下现状:一是教学模式普高化。二是教学内容及其评价的单一化。三是教学游离于学生实际,与专业课教学脱节,没有做到学以致用,没有很好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实践。

针对这些现状,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当前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仅仅是向学生机械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训练答题能力的单一过程,而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整合过程,是全面“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着重对人的关注。这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要具有中职特色,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为学生打下必要的文化理论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应彻底改变教育理念,强化主动参与、服务职教的意识,要和专业课教师多沟通,深入了解不同专业的要求,让语文知识成为连接和提升专业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并对专业课教学起支撑和服务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同时还要落实各专业的职业岗位对语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突出针对性与应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在语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都要本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服务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探索与普教相区别的教学新路子。

笔者所教授的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的是在旅游活动中提供服务、指导游览、传播文化的专业导游人才,更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热门行业,作为一名职业导游,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导游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活动更加趋向于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人们出游除了消遣,还想通过旅游来增长知识、扩大阅历、获取教益,这就对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导游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导游的知识面越广、信息量越大,就越可能把导游工作得有声有色、不同凡响,就会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要求,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可以说,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往往决定了一名导游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

管子曰:“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导游的岗位技能要求该专业学生涉猎广泛,知识全面,面向“准导游”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围绕导游的知识需要,突破教材、教参的局限,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延伸与拓展。针对这一任务,教师必须确立让中职语文课教学为学生形成综合职业素质服务,而将世界遗产教育渗透入语文教学中,是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旅游专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伯恩德·冯·德罗斯特曾评价说:“人类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的未来掌握在今天和明天的年轻人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同时指出: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世界遗产教育”是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内涵的同时,学会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样性,认同其他文化的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文化的共同性和相互依存性。旅游专业学生作为相关从业者,更需要有世界遗产的教育。通过世界遗产教育可以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是具体可行的素质教育。

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语文教育与人类文化相辅相成。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载体,这种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育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中职语文教材及读本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因素,从文化角度来说,所选课文从上古到当今,时间跨度在三千年以上,出自前人手笔的诗词文赋也不在少数,关联到的世界遗产不可胜数,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可以说,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正如曹明海教授在《语文教育文化学》一书中所言:“语文教育并非只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文化过程,是生命成长、精神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浸透着文化的精髓,包容着丰厚的文化意蕴,跳动着生生不息文化命脉,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功能。”

将世界遗产教育渗透入语文教学正是力求深入挖掘语文中蕴藏的内涵,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中去,把学生从单纯学习语文知识的教学中解放出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延伸阅读,开展综合实践性活动,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吸收、消化世界遗产中的精粹营养,接触多元文化,站在对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角度去研读、品味经典作品……去辨识、认同文化的底蕴与发展的价值。”丰富其世界遗产知识容量,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在对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创新活动中,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体验,不断提升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为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新一轮中职教育改革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推进中职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人类文化的深入把握,离不开对本民族意识与精神的弘扬,脱离深厚的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必然流于虚妄。

世界遗产教育正是丰厚学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最直接有效的行为,并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从教育的内容上看,世界遗产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和生动体现。作为一名未来的导游,具备一定世界遗产知识积淀,对于借鉴、继承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悠久的世界文明,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除了具有人文基础性的特性外,为各专业学科服务的功用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并且这种潜力还非常巨大。随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语文教学只有结合专业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世界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得益彰,更能显出职教语文的价值所在。作为旅游专业,更应有意识地将世界遗产与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以此来丰富和完善学校专业教育的内容,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生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中学语文,2012,(6).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S].西北职教,2009,(2).

[3]章新胜主编.世界遗产与我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曹明海主编.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5]何勇.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路该怎么走[N].北京:中国旅游报,2002.

[6]本书编写组.导游服务技能[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以任务为导向 篇7

关键词:实训中心,职业能力,合理设计

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因此, 必须建立一种适合当代科技发展、适应职业特点,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实训中心。

一、实训条件的建设

1.空间布局上的改进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室一般都是一个大教室内设有很多实验台, 做实验一般都是由教师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的每个步骤进行详尽的讲解, 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操作。这种实验方式学校的气氛很浓,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及岗位责任。所以, 我们首先从布局上进行了改进, 即从布局上设计成一个具有代表性、仿真的企业质检部门的工作环境。学生在进入化学分析实训中心后, 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 会有种角色转换的感觉, 会觉得此时自己已不是在学校里, 而是在一个企业的化验室里;自己也已不再是一名学生, 而是企业的一名质检人员。这种环境对学生在模拟实训中自觉地调整自身的岗位意识和职业角色是非常有利的。

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 再结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 我校将分析化学实训室按照水泥生产企业质检部门的要求设成三大部分:全泥生料中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应用氧化还原滴定理论) , 水中钙离子的测定 (应用配位滴定理论) ,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 (应用酸碱滴定理论) , 水泥生产过程中三氧化硫的测定 (重量分析理论) 等。这些实验不仅是水泥生产过程的全部实验, 能够指导并控制水泥的整个生产过程, 而且包含了分析化学中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及重量分析法等理论知识。全分析组——原料及成品质量的全面分析, 要完成的任务是分析水泥原材料、水泥熟料及水泥中的氧化钙、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镁等的含量。这些实验包含了化学组分分离法及复杂物质的化学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在仪器分析组, 主要采用火焰光度计检测水泥中氧化钾、氧化钠的含量;用X荧光分析仪检测水泥生料中的氧化钙、三氧化二铁的含量, 它们包含了仪器分析的有关理论。设置了合理的实训内容, 就要根据实训内容购置相应配套的实训设备。

二、实训教学方法的改进

有了化学分析实训中心硬件上的支持, 我们还应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指导中, 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教学目标, 更多性的因素等。控制组的分析任务全部完成后, 全分析组要将控制组取得的多个样品合并、分样, 才能再取样、称样、进行化学分析。这种做法完全和企业的质检步骤相吻合, 学生通过这种训练, 能够真正地达到适应生产企业质检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 我们对化学分析实验、实训室进行了开放式的管理。每周都有二天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来实训室做实验, 需要事先预约, 并要预习好所做实验的原理、步骤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约, 事先准备好学生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等。这能够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任务为导向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职业素养

引言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根据麦可思研究院近年撰写的《大学生就业报告》连续将商务英语专业列为“黄牌专业”, 高职学院必须推动英语专业课程内容与涉外经贸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职业过程对接, 重点提高青年在涉外商务领域的就业能力。

1. 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概述

1.1 教学模式定义。

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以“任务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任务的导向和调控作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分配不同层次的行动导向,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成功的喜悦。照本宣科只能授人以鱼, 不能授人以渔。

1.2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第一步是课前准备, 第二步是下达任务书, 第三步是完成任务, 第四步是展示作品。教师扮演导航者角色, 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 促进沟通和合作,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尽可能多地使用目标语言———英语。

1.3 教学意义。

任务导向型课堂教学提高了吸引力, 增强了现场感、使命感和成就感。突出了情知交融原理, 让学生即学即用, 变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乐趣。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 内心产生成就感、喜悦感、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还提高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 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为学生今后走向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案例

2.1 团队组建。

我们选取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北信”) 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作为教学实践的基地。班级共有19名同学, 其中有5名获得过全国外贸技能大赛团体优秀奖的尖子学生, 采用了“一二交替报数”的方式平均分成了两队。学生平时成绩与小组考核挂钩。

2.2 完成任务。

《商务英语阅读》是必修课程, 总计40课时, 3学分。教师选择了首个难度适中的任务, 就是根据第六单元《电子商务》 (E-commerce) 课文进行模拟新闻发布, 将三尺讲台变成了新闻发布厅, 台上台下互动充分。一队代表扮演阿里巴巴集团新闻发言人, 另一队代表扮演记者, 一问一答。新闻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网购息息相关。

3. 通过互联网思维优化教学模式

3.1 互联网思维定义。

互联网思维 (英文名Internet thinking) , 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业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可以浓缩为“独孤九剑”———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3.2 优化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路径之一, 创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必须与时俱进。用户思维是优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思维, 得粉丝者得天下, 兜售参与感和用户体验至上。

4. 加快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过程

4.1 职业素养教育的共性问题。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职业素养教育, 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院校内部没有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合力。就业指导与教学管理相对独立, 人才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各自为政。职业素养教育仅仅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暂阶段, 即使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也没有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根源看, 教学系不够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缺乏指向性。高职院校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没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4.2 确立职业素养培养系统格局。

高职院校要构建起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一体化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实现学校、学生和雇主的三方共赢。首先, 开展岗位职业素养分析, 归纳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依据。其次, 落实“就业畅、招生旺, 教育、教学作保障”的职业素养培养架构。建设一支高水平、国际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六, 建设校企合作、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

结语

北信正在开展的《职业教育综合素养提升-创业就业指导项目》旨在提升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教学模式优化为突破口, 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契机, 依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意见》, 商务英语专业就有可能显著提高办学水平, 办成精品特色专业, 对接企业人才需求,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参考文献

[1]史平, 秦旭.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2]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以任务为导向 篇9

一工作任务导向法概念

工作任务导向法是来自备受称赞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探讨运用。

工作任务导向法与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教学方法不同, 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所教课程的内容, 在课前设计一个既具有实际意义的、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把学生的学习和日后的实践密切结合的任务, 并将任务下达给学生。将学生分组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步骤完成任务。下发的工作任务过程表一般包括任务名称、重点、任务细化分配、任务的完成计划、重点内容等。任务完成后, 学生需要把在任务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 任务完成时间与难度评估, 完成心得等总结出来。

学生需要以自主或合作形式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必须掌握包括已学过的知识和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当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 既学到新知识, 又掌握与知识相联系的模拟实践知识, 体验操作成功的成就感,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工作任务导向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审计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多停留在审计程序中, 很少有具体过程的模拟操作。这是因为现今较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教, 实践工作经验较缺乏, 上课基本上根据教材传授审计思想, 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被隔离, 教学效果较差。

工作任务导向法弥补了现行审计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技能操作脱钩的不足。针对年轻学生“轻理论, 重实践”的学习特点, 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去,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能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完成工作任务去主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主动地感知审计环节和工作程序。

实施好工作任务导向法必须注意一些保证措施: (1)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审计在讲解的过程中, 涉及到会计学、金融、管理、税法等多方面的知识, 是一门综合课程,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素质。推行工作任务导向法模式不仅促使教师备课要知识多样化, 更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状况, 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 (2) 从需求出发选择或自编合适教材。市面上审计教材水平高低不一, 其中的重点会计师审计部分的内容来自西方教材, 表述较抽象, 许多只是对审计程序的简单列举, 无法适应工作任务导向法审计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教材, 特别要强调实践技能操作部分, 形成活页纸、工作页, 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 改变考核方式。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期末卷面成绩, 不利于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新的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应提高实践和出勤成绩的比例, 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 甚至可不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 只采用平时在小组学习中个人自评与团队内部结合考评的方式。

三在银行存款审计中使用工作任务导向法举例

首先, 了解本次教学的工作任务及目标。 (1) 课程内容:银行存款审计的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2) 教学目标:认识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 并选择合适的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 最后完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其次, 工作任务要具体布置 (把学生分组, 每组选出负责人) 。

[项目1]了解银行存款审计目标, 选择恰当的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

活动导入:银行存款概念及使用规范知识介绍。

操作程序:学生自主看书, 并小组讨论, 教师从旁指导。

[项目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与检查 (操作重点) 。

活动导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相关知识介绍。提出问题:如果注册会计师需要自己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如何操作?如果被审单位同意提供银行存款的余额调节表, 注册会计师在取得后, 如何检查?

必备知识: (1)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程序; (2)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检查程序。

如果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注册会计师在取得后, 应先检查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真实性和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 若存在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项目要作相应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 审查银行存款余额的真实性并不能只依据调节以后的银行对账单余额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是否相等, 还要在查明余额相等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进行核对。

技能操作: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如何进行银行存款询证, 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完成后, 采取小组内互评, 负责人点评, 最后教师总评。

再次, 知识总结。 (1) 关键知识复习:包括银行存款审计目标;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2) 关键操作要点强调: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填制方法;银行询证执行程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检查程序。

最后, 布置课后作业 (略) 。

四结束语

在审计教学中采用工作任务导向法能使教学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工作任务为中心, 很好地体现高职审计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 使教、学、做、评有机结合,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但有些学校教师对德国“双元制”的内涵和理念理解不够, 实践中过于生搬硬套, 导致过度削减基础理论教学, 甚至将专业课教材完全抛开, 单纯只采用工作任务导向法, 致使教学效果滑向了另一极端, 这需要警惕。

摘要: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并重的课程。由于理论性强且学生没有会计实践经验, 导致学习兴趣淡薄, 教学质量不理想。本文探讨了在审计教学中如何使用工作任务导向法, 以银行存款的审计为例, 阐述了如何把课堂传授的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而提高审计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作任务导向法,审计教学,银行存款审计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 2007 (2)

[2]汤勇、李富.工作任务导向法运用中的问题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60~61

[3]田岗.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 (6)

以任务为导向 篇10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仓储与库存,教学方案

1 目前《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的内容大都是以学科体系来编制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到比较枯燥,并且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物流企业界人士对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也颇有微词,认为他们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践能力不够,需要培训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上手。综合起来,目前课程教学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目前课程的学科特征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形成

职业教育要能被学生个体和社会企业认可和所接受,必须最大限度地赋予个体职业能力。若不能获得实用的、对谋生有价值的能力,职业教育的价值就会受到怀疑。但目前的教育现实就是《仓储与库存管理》以知识系统体系建立的框架教学,学生学的内容和企业的实际不衔接,造成学校教的企业不用,企业需要的学校不教,学生毕业后很难上手,企业还需要培训,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1.2 目前的教学法未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良好的教学秩序很难维持是目前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大部分学校还是传统教学方式,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下面听课,一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更累,玩手机的有,睡觉的有,学生的兴趣很难提起来。

1.3 目前的教学法未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

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可利用的资源较少,缺少实训内容。即使带学生到企业参观,也是走马观花,只能达到最基本的感性认识,缺乏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的有利结合,大量有实践经验的技师很少到学院兼课,学院也很少到企业实训,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方案的《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项目开发的内容

从20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项目成了美国中小学教学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1971年,项目课程作为一门“新型”课程被列为德国某些学校的课表中了。它既非与任务课程完全不同的课程模式,也非一种课程模式的两种说法,而是任务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其开发是以任务课程为基础的,它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的参照点,以项目课程内容的开发贯穿于整个课程内容的。《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是一门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以项目课程内容的开发为现代教育的手段进行变革。

2.1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方案的设置项目设计表的编制

表1是《仓储与库存管理》这门课程的项目化设计表。通过在大量专业调研和企业专家座谈基础上,确定了《仓储与库存管理》完整的课程的职业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编制出完整的《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标准。结合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要求,为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根据《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工作任务、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化设计如表1所示。

2.2 项目教学方案编制

表2是《仓储与库存管理》这门课程的一个项目(即仓库作业项目)的一个模块(入库作业模块)的教学方案,以这个方案为例可以编写完整的《仓储与库存管理》项目教学方案。它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工作任务、活动设计、相关实践知识、相关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和思考与练习等内容。

3 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的项目活动

课程项目化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它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教学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参与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3.1 制订项目任务

制订项目任务是《仓储与库存管理》这门课程项目化实施的第一步,通常由教师根据项目化教学方案要求提出一个或几个模块的任务,然后与学生讨论,最终确定活动的实施计划。

3.2 确定项目计划

学生以3~5人为项目单位自由组合,选出项目组长,成员再根据个人特长具体分工,以便分工角色扮演。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自主学习,制定小组计划,并进行项目管理。

3.3 项目组织实施

教师在第一次课把各个模块相关知识讲解后,课后小组成员分别采用企业调查、访谈或案头调查、企业实训等多种方式来完成各自的角色职责任务,然后整理资料,讨论情景扮演的剧本以便在课堂演示。课堂演示时要求原创,杜绝抄袭;表达要规范清晰;角色要明确;单据要规范;操作要标准。

3.4 项目检查与控制

教师在各小组角色扮演中要点评,各组也要相互打分,除项目化评分外,结合课堂和实训情况的给每个学生一个综合分数。

4《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项目开发的实施优势总结

通过课程的项目化开发,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项目化为过程,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最终产品,实现教学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4.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秩序大为改观

通过仿真模拟、情景模拟、实务操作、企业参观、现场操作等项目活动,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以及对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4.2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通过校外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实地参观、企业技师兼职教师指导、顶岗实习等项目活动,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达到仓储管理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4.3 锻炼教师队伍,提高专业的职业化程度

课程的项目开发,教师是这个活动的主导者,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具备项目化运作的技术和技巧。对教师一方面是挑战,但另一方面得到锻炼,开发出更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专业和课程,使本人、本专业和本学院的职业化能力得到提高。

5《仓储与库存管理》课程项目开发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程项目开发一定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开发一定以企业的任务为导向、课程开发一定配套资源为支持,才能够真正实现。具体实施过程中是需要开发以下资源为基础的。

5.1 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选择仓储类企业或大型企业的仓储部门作为仓储类课程的校外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实行校企结合,根据企业要求联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使学校的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招得进来,走得出去。

5.2 由企业专业人士就仓储等业务流程进行现场教学

企业技师兼职教师担任在学生参观北京碘盐配送中心、北京烟草配送中心、神州数码、金象大药房配送中心、物美配送中心等活动的现场指导和进学院培训。通过这类活动,使学生了解物流企业相关业务的实际运作,开扩视野,加深对课程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实地参观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以及对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5.3 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的合作,加强校外仓储实训基地的建设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利用北京的诸多物流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阶段的岗位实践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达到仓储管理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并推介学生到其单位实习就职或者培训企业技术人员。

5.4 有效的教学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应当制订合理的教学进度计划,并预留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加强指导,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训练。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和.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11.

[5]王瑜,陈玲玲.基于工作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99-100.

[6]康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仓储作业》新课程开发初探[J].中国市场,2010(10)150-152.

以导向为前提,以质量促发展 篇11

图书的质量包括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两个方面,而内容质量主要涉及政治导向、文化品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等。只有图书的质量经得起推敲,在书架上能够立得住,一个出版社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少儿图书市场上赢得读者和家长的信任,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因此我们认为,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质量第一,抵制低俗之風,是出版社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永续经营的基础。

明天出版社是隶属山东出版集团的一家出版少年儿童读物的专业出版社。多年来,明天出版社始终把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作为做好少儿图书出版工作的前提,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奉行读者至上、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以品牌为核心,执著于专业化和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并坚持认为品牌的本质就是建立于图书产品和读者之间的信任联系;不以出奇的方式制胜,而是以守正的方式持续发展,走永续经营之道;将主业聚焦于儿童教育、文学、知识和低幼类图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明天出版社坚持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的出版理念,着力在少儿教育类图书、少儿文学类图书、少儿知识类图书和低幼类图书这四个产品板块上精耕细作,在每一个板块中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出版了一大批内容质量一流、深受读者欢迎的精品图书。明天出版社的文学类图书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少儿图书市场上获得读者的认可,形成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正是基于其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特点,使之赢得了家长、教师和小读者的信任;而明天出版社的低幼类图书和知识类图书也充分体现了其高品位、高质量的特色,所出版的大量低幼类图书和少儿知识类图书已成为长销不衰的长命书、品牌书。

明天出版社的图书在市场表现优异、赢得广大少年儿童读者和家长、教师欢迎的同时,也得到了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内同仁的认可和广泛赞誉,有一大批图书获得了多种图书奖。其中《那个黑色的下午》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曹文轩纯美绘本》丛书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美丽的西沙群岛》获2012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奖。

以任务为导向 篇12

一、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外因素及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作为一种活动过程, 自主学习既需要内在的必要条件, 又需要外部支持条件。因此,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既有来自个体内部的, 又有来自个体外部的。

1. 个体内部因素。

(1)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 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性因素, 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目标选择、付出的努力、意志控制, 而且影响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策略。

(2)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所做出的因果解释。学生一般把自己的学习成败归因于四类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3) 目标设置。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 要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就必须有用于引导行为的参照点。而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就充当着参照点的作用, 个体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 不断调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4) 认知策略的获得与运用。认知策略是个体对外部信息的加工方法 (包括信息获得策略、信息储存策略、信息表达策略、能力展示策略) , 是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而采用的各种程序和方法。

(5) 元认知发展水平。元认知是指学习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志控制成分。正是有了较强的意志控制能力, 学习主体才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排除外界干扰, 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2. 外部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可分为三类: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其中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学模式、教材的内容组织、教育技术、课堂管理方式、同辈群体等。

研究表明, 在教学中, 一方面可通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采取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 使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1) 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表明, 采用如下教育策略,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一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 二是为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 三是通过语言说服方式让学生相信自己有更强的能力, 四是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

(2) 训练目标设置能力的策略。目标设置既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成分, 又是影响个体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研究表明, 遵循如下几条原则可指导学生有效设置学习目标。一是指导学生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二是指导学生设置高水平的但可以实现的目标, 三是教会学生把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学习目标, 四是给学生指定学习目标时, 陈述达到目标的意义。

(3) 认知策略教学的基本原则。研究表明, 从小学到大学,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很少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 使得许多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相对不足。因此, 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需要加强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 认知策略教学需要遵循如下几条原则: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认知策略的内在动机, 二是按照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学, 三是在具体情境中教授认知策略, 四是每次只教少量的策略, 五是指导学生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 六是让学生与同伴一起练习认知策略的运用。

二、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的重要性

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者S·G·帕里斯认为, 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 使之能够为学生提供选择、挑战、控制、合作、建构意义的机会, 以及积极的学习结果, 那么无论自己的教学以什么样的具体任务为基础, 都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 构建适合不同教育特点的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自主学习的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自学, 尤其是帮助下的自学, 在任何教育体系中, 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自主学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自主学习的社会发展价值。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人们的自主学习, 学习型组织需要自主学习的成员, 终身教育体系需要人们的自主学习;第二, 自主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自主学习是适应学校教育变革的手段, 自主学习是弥补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 自主学习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第三, 自主学习的个体发展价值。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 自主学习是发展能力的需要,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

2. 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途径。

作为一种能力, 自主学习是随着认知和自我的发展, 通过多种途径, 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研究表明, 通过系统的教学指导, 处于各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和使用某些自主学习策略, 从而促进其有效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任务的设计与描述, 到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 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评价等各环节进行精心设计, 以帮助学生获得并运用有效的学习和自我调节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

通过对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和分析, 可得出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程序, 即呈现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检查、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练习巩固、自我总结和评价。

总的来说, 这一教学流程把学生的学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 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主要起启发、引导、评价、反馈作用。这种教学指导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 确定学习目标环节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目标设置能力;自学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和自我监控能力;课堂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协作、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教师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知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小结则有利于培养其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并因此影响其自我效能和学习自我强化。

三、任务导向型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的构建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 对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 分析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希望能独立支配学习时间, 认为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课堂讲解同等重要;学习主要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对学习的意义和目标较清晰, 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专业课程;普遍采用认真听课、请教他人和预习等学习方法;通常将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归咎为学习内容枯燥、不感兴趣及努力不够;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计划制定、过程监控、结果评价、时间管理等方面尚有较大提高空间。这一结果反映了目前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征, 亦即其自主学习动机更多源于个人前途, 对自主性要求较高的学习方法比较欠缺,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不足, 在学业时间管理上往往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 在寻求学业帮助时更倾向于查阅资料和求助老师。由此可见, 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方面已较成熟, 但大多缺少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 还不能自觉地安排学习活动, 学习缺乏自主性。

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对任务导向型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研究, 期望在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丰富学生的认知策略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任务导向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具体形式, 学习者的主观态度和经验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设计教学时要遵循如下原则: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以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在组织教学时应能通过各种行动方式唤起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并发展新的经验;在设定教学结果时应对所有学习者都具有使用价值, 并通过有使用价值的行动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控学习策略。任务导向的教学既注重教学结果, 又注重教学过程。参照上述原则, 我们将自主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任务界定阶段、目标设置和计划阶段、策略执行阶段和元认知调节阶段, 构建的教学指导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 基于任务设计教学, 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的动机一般是内在的、自我激发的, 而对这种动机具有催发作用的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学习的价值意识、学习兴趣、归因倾向、合适的目标定向等。当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不足时, 教师可通过基于任务的教学设计, 从学习的价值意识、目标定向、结果预期等方面去催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首先在任务界定阶段, 教师可从领域内知识、任务知识、策略知识和动机性信念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熟悉完成任务的有效策略, 并通过任务分析建立知识与任务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目标设置和计划阶段, 教师可通过对学习任务的界定和标准指导学生构建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

2. 干预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和计划确立之后, 学生就要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执行学习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问题解决方法的具体指导, 而且要给予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指导。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干预:第一, 确保学生获得条件性知识, 使之知道某种特定的认知策略适用于完成某种任务;第二, 教授学生元认知技能, 使之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的监控;第三, 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激励自己的动机性知识;第四,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性知识。即从学习动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 以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基础。

3.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促进学习良性循环。

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 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小结, 结合教师对其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馈, 促进学生有效调整学习策略, 不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使得以“他控”为主的自主学习转变为“自控”下的自主学习。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结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途径对学习过程中态度养成、方法掌握、能力提高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从而引导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 可通过学习成果展示或语言上的鼓励与肯定, 充分发挥学生中的榜样作用, 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和持续学习的意志力, 促进学习良性循环。

四、任务导向型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在制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根据当代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 我们在制图教学中始终贯彻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 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三个环节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指导。

1. 树立高职学习观, 转变学习方式。

《机械制图与CAD》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常开设在第一学期。对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 第一堂课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通过第一堂课, 让学生充分了解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观、学习观、课程观, 引导学生对照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整体设计进行课程规划, 制订学习计划, 建立课程学习档案。

在课堂上, 通过任务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课程学习内容, 增强其对学习结果的预期, 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制图基础知识模块和机械制图模块两部分, 每一模块由若干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由若干项任务构成。同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程主要内容以外, 增加了贯穿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测绘齿轮油泵零部件。例如, 单元五“轴类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由“读铣刀头主轴零件图”、“Auto CAD绘制主轴零件图”两项学习任务和项目任务“测绘齿轮轴”构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能够识读、绘制和测绘轴类零件。

上述教学策略, 可从源头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促使其有计划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逐步改善学习方式。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1) 在教学顺序上, 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对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遵循行动优先原则, 采用先学后讲的教学方法。“先学后讲”的教学顺序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潜能, 而且可以为教师的重点讲解提供依据。具体做法是:首先, 通过任务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中需要习得的知识或技能, 以及任务的具体要求, 以便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预习;其次, 通过自学检验, 教师确定教学的起点, 以及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最后, 通过练习巩固、信息反馈和学习小结强化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 对于问题解决策略的获得, 通常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方面让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把学习策略展示给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中的教育资源, 实现学生自己解答疑难、减少教师讲解的目的, 使教师的作用真正定位在“导学”上。例如, 在零件测绘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通过对学习任务的描述和分析,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完成策略, 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选择、确定零件表达方案, 然后按照零件测绘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操训练, 最后通过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反馈, 进一步巩固同类零件的作用、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其中, 测绘零件的实际操作主要在课外完成, 课堂上通过对任务执行结果的汇报与点评环节, 重点讲解零件草图的视图表达、尺寸标注的合理性与完整性、技术要求的选择与标注等知识, 并要求学生对照标准修改完善学习任务。相比传统“先讲后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先学后讲和重点精解的教学方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在获得零件测绘方法和技能的同时, 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灵活运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制图课程特点,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例如, 对于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等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主要采用自学辅导教学法;对于投影作图原理和方法的获得, 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具或板图演示法;对于各类典型零件的表示法等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零部件测绘等问题解决策略的获得, 主要采用分组教学法。课堂上除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难以解决的知识、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外, 通常会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教授一些有针对性的认知策略。例如, 剖视图的教学, 首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剖视图的作用、概念及画法等, 通过检查学生课前练习的完成情况, 课堂上重点演示、讲解各种剖视图画法的技巧与注意点, 并通过课堂练习及指导、课后的巩固练习, 使学生真正掌握剖视这一表达方法。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 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4. 多元评价学习结果,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为了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成绩, 我们对每个项目任务都设计了过程考核表, 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表现、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态度和能力方面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学生个体的进步与发展。

为了激发学生的高自我效能感, 让更多学生体会成功的学习, 教师应重点在以下几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学习激励。首先, 在设置项目任务时由简单到复杂, 做到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其次, 在项目任务的汇报与点评环节,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 在任务评价环节, 通过对学生优秀作品的充分肯定, 发挥榜样在学习小组中的带头作用。实践证明, 上述激励措施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通过一年以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第一, 已经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二, 通过对庞维国博士撰写的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的系统学习, 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论及相关的教学策略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三, 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了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策略的运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在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实践自主学习过程, 在教学诸环节上尽可能地减少讲授的时间, 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第二, 在如何做笔记和做学习小结方面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逐步完成由依赖型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换过程;第三, 深入理解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策略, 加强任务导向型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的应用推广。

摘要:在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项目化教学成败的关键。作者结合制图课的教学实践开展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重点对任务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进行了研究、应用。

关键词:《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任务导向型,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金属铸造模具下一篇:联合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