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共7篇)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 篇1
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学校办学应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其中。2010年5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意见》中就提到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改革一定要紧紧围绕校企共建的原则,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培养方案有机地融合和渗透,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的养成,实现与企业的有界到无界的跨越。因此,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中职专业教学改革中,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培养模式。
2 优秀企业文化融入电子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2.1 促进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职业学校毕业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特别是电子专业,其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方面均要求较高,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定位,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学校在专业教学模式建设中一定要多多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逐渐缩短与企业的距离,使学生入学后就能够了解、熟悉、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2.2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推进职教集团建设。实施“强强联合战略”,紧密依靠行业、企业联合办学,以品牌优势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形成长效机制。在电子产业领域大部分公司不是只做一个部分,都会做一些相关方面的开发。比如做芯片的公司也许会提供电路方面的支持,而一些做电路的公司通常会提供一些软件方面的支持。所有这些为电子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天时” ,同时也为引企入校、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开辟了广阔前景。可以预见,校企双方的融合必定产生强强联手的规模效应。
2.3 创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品牌的需要
职业学校因为一些自身的原因,同时社会上又对职业教育存有认识误区,使得社会的公众心中缺少职业学校的品牌概念。对于我们职业学校这既是个问题,但也是职业学校从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的大好机会。首先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凸显学校职业特色,不仅仅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招生、就业工作。
3 结合企业的需求调整中职学生电子专业教学模式
电子行业技术更新非常快,可学校的电子专业教育改革却动作缓慢。对于中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加之学习能力欠缺,导致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必要的职业技能,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一出校门由于不能达到企业要求而被淘汰。
3.1 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加快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3所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内“电子专业”实训基地。创建与企业岗位对接的真实实训环境,完善专业实训软件的支撑,建设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以“模拟教学为纽带”的校内实训基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合作机制。使学生能在学校里提前使用企业设备并基本掌握其操作要点,使其以后在企业里能“下得去”。
3.2 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加强与电子企业的互通与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了解当前电子专业技术前沿领域,提高业务能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创新意识强、教育理念新、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在设置电子专业课程时全程征求了合作企业专业人士的意见,使课程尽量地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课程中全面参考了企业的生产流程,使其以后在企业面前“用得上”。
4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电子专业改革内容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人才市场需要,完善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岗位、课程、双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4.1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搭建优秀企业融入专业建设平台
首先邀请行业劳模、企业人士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到校开办讲座,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利用校园媒体广泛宣传,介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管理理念、道德准则等。其次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融入到企业员工中,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在教学模式方面大力创新,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2 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全方位和企业合作
将技能课程中的装配与制造的课程设置从教室转移到电子车间,把合作企业的产品作为本专业的实训作品来开展教学,还聘请工厂里的资深师傅,对学生进行现场加工工艺的教学指导。学生完成了作品,一方面完成了相应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得到一定的报酬 ;当有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时,我们采取奖励制度 ;当学生中有表现突出的,我们就选他做小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管理能力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做到五合一。
4.3 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以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基础素质课程体系,得出每一种素质对应的内涵、基础课程和实践项目,构成德育活动、基本知识、拓展项目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模式,以技能为核心,专业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融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特点,构建“阶梯式”电子专业职业能力教学体系。
通过融合企业文化的电子专业建设,形成“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特色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摘要:结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和适应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入手,针对电子专业学生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需要。本文就为何建设以及建设的必要性和最终建设的目标作了详细的剖析。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与完善中,根据自己的独特经历与成长过程,在国家政策与企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企业内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才管理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为导向规划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确保企业文化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共同发展“双赢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彰显企业魅力,展示企业发展轨迹,展示企业形象的平台与媒介,在企业管理中以正确、合理、科学的方式推行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也在不断深化与完善,同时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无形之中通过广告、宣传海报、或是口碑等等向消费者传达了企业的核心文化。因此,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增加消费者好感度,必须关注与企业文化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此外,在国家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大环境感召与影响下,企业发展也应该朝着更加完善、更加有序、更加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为推进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企业文化在此进程中要承担起人员引进,部门团结,知识创新,技能提升的重要职责,严格企业文化建设,丰富企业管理手段,以“内化与渗透”的方式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发展。
二、以企业文化为导向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可能性
通过企业文化引领、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规范,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责任感、归属感和使命感[1],为企业发展积累更多精神财富。
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与推广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员工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此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员工的性格特征、工作方式、行为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分派员工岗位,推行员工福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恰好与企业文化注重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作型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在推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工作中,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同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首先,在現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将企业文化中核心成分导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进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自身建设与完善工作中来,让员工收获成长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其次,先进、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企业在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与努力。因此,企业文化与企业人才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的完美融合推动现代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三、加强以企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凸显每一位员工的价值创造,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深化企业改革,要促进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设,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第一:重视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推广与深化。具体在企业工作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比如在企业招聘中,可以将企业宣传片作为介绍企业的有效方式推广企业核心价值观念,让每一位预备入职的员工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成长轨迹,从而严格自身行为,制定工作计划,不断学习进步。第二:以“平等、和谐、公平“的企业文化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良性竞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尊重个人能力的发挥,以“人人平等”的理念设置晋升制度,奖惩制度等等,确保每一位员工在企业中都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通过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推行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使人力资源工作重点从单纯关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朝着更加注重员工全面发展与实现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推进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建设,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只有将企业文化要求始终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中,两者相互促进,才能更有效地管理人,使人的潜能最大化,从而显现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优势。为进一步转变与完善工作方式,综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确保员工最大化自身价值,在不断的工作进步中收获自信,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企业建设中,必须创新思路,扭转工作理念,不断推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完美融合,促进企业健康、现代、科学、可持续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计英.浅谈以企业文化为导向促进人力资源管理[J],财经与管理,2013(1).
[2] 陆军.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经济,2009(1).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 篇3
教师的幸福感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孩子在学校是幸福的,他们的教师也应当是幸福的”。教师要成就学生的幸福,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的人。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
湘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湘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提出了“立足改革创新,创办鲜活教育”的理念。副市长苏健全指出:所谓鲜活教育,就是机制充满生机而富有活力,教师充满激情而富有朝气,学生充满兴趣而富有灵性。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乎学生的幸福人生。市教育局廖贻仲局长明确提出:要站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要以对人民负责、对学生成长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每一位教师的智慧、汗水和心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在这样的背景下,湘潭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师生幸福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
一、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教师由工匠型向事业型迈进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教师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然就必须造就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典范”。也有人认为,道德教育不仅要使人感受到掌握与遵循某种道德规定对自身来说是一种约束、一种限制、一种牺牲、一种奉献,而且应当使他们内心体验到,从中可以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只有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
多年来,湘潭市教育局大力实施“师德工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构建了以党委为“龙头”,行政为主体,教育工会为“纽带”的“三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创造了以“立规范、强教育、树典型、重评议、营环境”的工作思路。
(一)叩问教师职业价值观
教师的幸福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理解。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价值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是关于职业的一种持久信念,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它具有动机功能,不仅是评价性的,还是规范性和禁止性的,是行动和态度的指导。有研究指出:职业价值观在工作满意度中起缓冲作用。也就是说,一个人有正确的价值观,即使工作压力大,职业声望一般,其职业满意度、职业幸福感也较强。长期以来,中小学片面强调“为社会培养人才”,忽视人的本能、潜能、尊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使部分学校步入发展的误区。教师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多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谋生手段,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升学、成才;上级的检查、评估;自己的职称、待遇等,而关注自己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因素太少。
难怪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教师只有职业,没有职志。他们敬重那些默默耕耘的“园丁”,但鄙视那些没有职业理想,没有自由独立人格精神的教师。根据这种现状,湘潭市先后制订了《湘潭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和《湘潭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给新入职教师上好第一课,请教育专家讲座或请一线优秀教师现身说法,使他们充分理解教师职业的价值。各县市区运用多种形式加大师德教育力度。
湘乡市和湘潭县都先后编辑出版了《师德风采》、《师德感悟》、《博爱铸师魂》等书籍,免费发给每个教职工学习;韶山市开展了“我身边的师德模范”巡回演讲活动;市教育局与湘潭电视台、湘潭日报联手开辟了“立师德、铸师魂”的宣传栏目。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广大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激发了广大教师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十佳师德标兵”颜焱老师感言:“我们教师要为爱的清泉不断注入时代的活水,用高超的教学艺术与鲜活的心灵对话,呵护每一个生命的幸福成长。”
(二)宣誓教师职业承诺
教师宣誓是美英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师范生进入职场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仪式。以美国为例,教师宣誓作为一种职业承诺,从业者借此向公众表明:将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忠诚地完成作为教育者的全新义务和责任,并坚定不移地恪守这一承诺。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要在升旗仪式上集体宣誓并公开承诺。宣誓仪式决不是过程和目的,而是一次对教师的教育,是一次对教师心灵的震撼和陶冶,是一种精神的感召和升华。
为配合宣誓活动,我们还编印了《湘潭市教师行为规范》、《教师忌言忌行》发给每位教师,各校设立了师风监督岗,全市聘请了师德师风评议员近1000名,并广泛开展评议活动。从调查情况看,学生高兴、家长满意、教师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行风评议员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深情地说: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个人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由走向自为、从平凡走向崇高。
(三)关注教师生存状态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但教师是人,而不是神。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只是一味强调“理想”、“师魂”、“奉献”,肯定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湘潭市关注教师的生存状况并采取了一系列长效措施。
一是树典型、扬正气。近5年来,全市共表彰市级以上师德标兵52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600余人。举办了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举办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巡回讲座30余场,开展了“爱生如子模范教师”、“感动莲城十佳教师”等评比表彰活动。
二是抓减负、抓维权。近几年来,湘潭市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适龄儿童数快速增长,班额人数特别是城区班额人数平均达60多人,这种状况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市教育局下大决心严格控制这种现象,每班学生不得超过40人,并且严禁学校节假日组织补课。为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教师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及各种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并及时查处殴打、侮辱教师的行为。
三是送温暖、送真情。湘潭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还组织了“爱烛行动”,每年教师节、春节对优秀、模范教师和特困教师进行慰问,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后顾之忧。只有满足了教师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才能不断升华教师的人生观,才能使教师真正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二、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教师由适应型向挑战型提升
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公平、自由、理性、自尊、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湘潭市不断创新教师管理机制,让教师体验到生命职场的幸福感、成就感。
(一)公平竞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公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在公平社会里,人们幸福感必然强烈。湘潭市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无论是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还是教师的专业技能竞赛,都力求公开、公平、公正。
如职称评审改革,一是将职称申报比例由原来的等额评审改为“5评4”的差额评审,这意味着学历、教龄等硬件达到了也不一定能评上;二是为缩小城乡差别,鼓励教师到艰苦的环境工作,确保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在农村工作30年以上的优先申报;三是所有材料一律设置代码,匿名评审。评委只认材料不认人,避免了打人情分。这项改革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原则,破除了论资排辈的陋习,有利于年青教师脱颖而出,也培养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多次担任职称评审工作的评委、市教科院院长苏沙平认为,“这项改革对教师的心灵震撼,无以估价。”
(二)动态管理―不用扬鞭自奋蹄
动态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它强调过程的管理。我市将动态管理机制引入到对教师的管理,对已评上的高级教师(2071人)、教学名师(25人)、骨干教师(329人)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估、周期性考核,从机制上保证上述各类教师不能一劳永逸。如对已评聘的高级教师要进行师德和业务两项跟踪考核,一年不合格者缓聘,两年不合格者建议学校低聘,连续三年不合格者,任职资格由评审委员会重新复评,直至取消。
动态管理机制重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湘潭市一中校长彭奋强概括了这一机制创新的效应:从前教毕业班,担任班主任等没人想干的苦差事现在人人争着干,那些业绩平平只是年龄熬到头的教师也丝毫不敢懈怠,已评上“名师”、“骨干”的教师也再不能不作为。
当前教师中普遍存在一种“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那些年龄大、学历高、职称高的教师,自认为水平高而不思进取,似乎找不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而动态管理机制成了湘潭市破解教师高原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健康教育―呵护教师的心灵
“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与厌倦”。“要知道幸福是存在于心灵的平和及满足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是远离痛苦与厌倦及心灵满足的升华,幸福既是目的,更是过程”。(叔本华语)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时下教师的一种通病。据国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组对168所学校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据调查,中小学教师中有70%感到压力大,31.2%的人轻度心理障碍,12.4%的人中度心理障碍,21%的人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症状,如强迫症、人际敏感症、忧郁化偏执倾向等。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健康。
为了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促进教师健康快乐成长,市教育局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迅速组建了湘潭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中心,并将在三年内对全市两万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按照“分段规划、分层培训、分工负责、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分两个阶段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培训,轮训率达100%。
根据全市中小学教师实际状况和岗位要求,确立了三个层次(即骨干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培训的考核与评价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实践考核和培训中的表现四部分,考核未达标者不能颁发结业证,培训合格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中予以加分。如今,“我健康、我快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时尚标签。
三、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路径,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飞跃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享受幸福的过程是引领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教师只有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培育下健康成长,而自己也获得了成长的同时,才能体会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职业幸福。由此看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要践行路径是专业成长。湘潭教育就是要打造一支具有人文品质、理性精神和道德智慧的教师队伍。
(一)行动研究―由理性思辨到实践探索
所谓行动研究是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从教育工作的需要中寻找课题,在教育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为教育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
湘潭市的“德育生活化”课题研究,确立了“德育生活化”的目标,内容体系,实施方法,还以“名师班主任”为引领,组织全市30多名班主任骨干教师编写了地方教材《培养和谐大爱的心灵》一至九年级各一册,并在全市中小学试用。檀传宝、楚江亭两位专家分别为本套教材作序,对湘潭市“德育生活化”的课题研究和教材的编写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檀传宝教授认为:《培养和谐大爱的心灵》的经验,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国内同行用心借鉴。一是如何用足国家课程改革的政策,努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二是如何提高德育课程与日常教育行为的专业性,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湘潭市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和实验》课题研究,坚持“边实验,边培训,边提高”的原则,取得丰硕的成果,全市教师撰写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在全国、省、市获奖的有100余篇,其研究成果《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岳搪区接待了来自全国16个省、市、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培训骨干班”的现场观摩活动,受到课程专家、教授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二)校本研训―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摸
苏霍姆林基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想教师的工作变成每天单调乏味的劳动,就要引导教师走上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湘潭市教育局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校本研训的三个文件,对校本研训的指导思想、目标、方法、评价管理均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初步确定了30个“校本研训示范校”,并要求全市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当起责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市教师培训中心已组织“校本研训管理者培训”。如今我市“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研训活动已全面展开,实现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搞教研”。一位来自农村的年轻教师说:“原以为教育科研遥不可及,现在可以说是触手可摸。”
(三)教学反思―由他人评说到自我反思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反思的概念非常接近儒家的“内省”,指的是通过心灵的反观和内求,实现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认识、批判和超越,提升个体心灵的境界。“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认知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和思想的转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每日四问》中对反思作了最好注脚,这四问是: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如今教学反思已成为了全市教师的自觉行动。
关注生活,追求幸福生活,成就人的道德品质与幸福人生,应该是德育的终极价值追求。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总理的讲话,反映了广大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心声。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 篇4
[摘要]工程能力培养的缺失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较为突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实践能力,满足企业需求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机械制造专业方向构建了CDIO项目式专业课程体系,以分级CDIO项目为主线建立了核心专业课的相互联系。设计了“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CDIO二级项目,对项目目标、内容、实施、节点考核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介绍。实践证明,该项目式教学模式将理论和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CDIO;教学模式;工程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20098050
引言
按照国家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燕山大学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推进教学团队、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综合改革。
以国家“机械工程‘学研产互动’与‘做中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11项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以及7项河北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依托,以机械工程类专业为试点,开展了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为例,并以二级项目为重点,介绍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
1CDIO项目式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机械制造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遵循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构建了基于团队的分级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项目式课程体系[1,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的项目式课程体系框图见图1。
CDIO项目共分为三级[3,4]。(1)三级项目设置于单门专业课内,以加强课程重点知识和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为目的。可以作为一级或二级项目的子项目;(2)二级项目是基于多门课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包含CDIO全过程的项目。旨在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3)一级项目是以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和创新为目的的项目。一级项目有两类,即创新设计和毕业设计。创新设计一级项目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创新意识,以具有一定创意的简单机电产品研制为主,可以是国家、省、校以及学院不同层次的创新项目,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各类创新设计大赛;毕业设计一级项目主要是让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企业产品开发及技术改造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
上述三个层次的项目都具有独立的研究设计内容、考核节点、考评标准、项目报告和演示汇报等。各级项目与各教学环节紧密衔接,项目间相互关联,项目内容和实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易到难、从基础到专业分层次进行,涵盖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5]。
2CDIO二级项目设计
2.1项目目标
本项目针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设置,名称为“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项目以典型零件机械加工为主线,形成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的完整知识链,巩固已有专业技能、强化实践环节,为毕业设计和就业奠定基础。图2为二级项目知识结构。第2期王军吴凤和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CDIO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为例
项目的具体目标是:(1)加深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装备”、“数控技术与应用”等专业课的联系及其在实际中的综合应用,强化设计―制造一体化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2)初步掌握文献检索、手册和图册等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应用,初步具备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加工艺规程制订及夹具设计;具备夹具三维建模能力;熟悉夹具制造、检验与装配;(4)锻炼结构设计和制造、检测的实际动手能力;(5)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和提高组织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竞争能力,培养责任感。图2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二级项目知识结构
2.2项目内容
项目包括工艺制订、专用和组合夹具设计及实物制作。主要内容如下。(1)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主要进行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能力训练;(2)零件的某工序专用/组合夹具的设计,主要进行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能力训练;(3)专用/组合夹具的虚拟装配,根据夹具结构的正式图,绘制零件3D图、完成夹具3D模型的虚拟装配及装配过程的动态展示,主要进行实施(Implement)能力训练;(4)专用/组合夹具的实际制造与装配,主要进行实施(Implement)和操作(Operate)能力训练;(5)撰写项目报告和制作答辩PPT,主要进行设计(Design)和实施(Implement)能力训练。
2.3项目能力矩阵
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制定项目能力矩阵,如表1所示,通过项目实施实现能力与任务的统一。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工装与刀具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调研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认知初步掌握++综合运用2熟练运用专业知识,通过零件定位、夹紧及工艺路线制定,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工艺和工装的相关问题。了解认知初步掌握综合运用+++++++++3掌握夹具的设计方法、步骤、要点以及夹具制造与装配工艺,初步具备设计结构合理、高效经济夹具的能力;了解创新设计方法。了解认知初步掌握综合运用+++++++++4初步掌握精度检测的方案制定、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学会有关检具和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了解认知初步掌握++++综合运用5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掌握机械设计与仿真软件如CAD、PROE的使用,初步具备建模及仿真能力,实现夹具的虚拟装配和分析。了解认知初步掌握++++++综合运用6了解机械制造行业的设计、生产、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机械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对应专业能力要求8)了解认知初步掌握++++++综合运用7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及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责任感、职业道德及组织管理能力;初步具备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了解认知初步掌握+++++++++++综合运用2.4项目考核方式
项目小组成绩采取节点考核方式。共设置3个考核节点:节点一包括零件分析、工艺规划;节点二包括夹具设计,夹具虚拟装配,夹具加工制造;节点三包括项目报告及PPT汇报答辩。各节点考核的依据为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要求,重点是精度保证与结构工艺性。按照考核内容完成情况分为五档,如表2所示。三次节点成绩和为小组总成绩。每个学生的项目成绩由小组成绩和组内成绩综合确定。组内成绩由组长负责与小组成员依据在组内的贡献讨论确定。
3.1项目实施规划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二级项目以小组形式进行,实施进程如表3所示。3.2项目实施效果
图3为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实例,项目内容涵盖了CDIO全过程,使学生得到了从构思、设计、实施到运行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注重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加强设计制造质量的审核,让学生深刻体会面向制造的设计理念。项目实施中有分工有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图3夹具实物、装配模型与装配图
4结束语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以实践能力为导向、以分级项目为载体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融于丰富的实践活动,建立了核心专业知识的有机联系,巩固了已有的教学成果,体现了专业特色。基于小组的学习与实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需要完善之处: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逐渐克服依赖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高实物加工能力,缩短加工时限,保证加工质量。参考文献
[1] 胡志刚.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4445.[2] M John,E Kristina,O Soren.The application of CDIO standards in the evaluation of Swedish engineering degree programmers[J].World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2012,5(2):361364.[3] 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25.[4] 范丹红,严文清.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4244.[5] 陈飞,孙斌,赵玉晓.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三性实验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2013,36(5):106109.Exploration on abilityorient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DIO projects
―Take specialized direc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for instance
WANG Jun,WU Feng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 篇5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现状。
(一)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以往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教学模式单一固定,毫无新意。上课就遵循固定的模式进行操练。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教师讲授,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理解之后巩固练习的模式是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另一种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导,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难免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自制力等问题,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再一种便是任务型,分配学生做任务,从各种任务当中学习自己所需要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这样虽然有利于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却容易造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对老师水平有较高要求。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得学生计算机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忽略学生兴趣,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促进社会就业而存在的社会群体,其生源数量并不如大学那样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供应。学生在选择这类学校的时候,更多地是注重技能的高低和名声的大小。因此,使得高职院校教学不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要目标,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这一结果很容易造成学生因为学习内容难以理解或者很难跟上学业进度而丧失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中最难学的便是C语言,各种繁杂的编程等枯燥的反复动作极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同时,部分高职院校,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没有积极参与到积极解决问题的实践当中去, 这些也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不理解企业需求,不符合企业需求标准。
许多高职院校,出于某种盈利性目的开办,并没有与企业需求挂钩,仅仅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符合企业需求,满足企业的要求。同时,由于投资基金等的限制,学校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并不如普通高等学校那么足,学校并不能提供给学生完善的学习设备,这些方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自身由于计算机学习难度、软件不足等的限制,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缺缺。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培养,且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 难以实现就业。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
(一)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固定模式。
如若想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创痛的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是必要和必然的。尽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和教师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注重理论研究,更要注重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针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并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往往都是实践出真知,实践中得来的东西,往往是最印象深刻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当今社会计算机流行趋势具有充分的了解,在课程当中,慢慢渗透给学生现代社会计算机经常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且动手解决。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例如进人企业实习等,实时的参与到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当中去。
(三)了解企业需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生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主要的目的当然还是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学生就业离不开企业需求。因此,教师只有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教授给学生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技能,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同时, 高职学校可以和企业建立联系,或者合作伙伴关系,安排学生进人企业实习,帮助企业提供人才,如此,企业也能保证自己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可谓一举两得。
结束语: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 篇6
1 提升管理高度, 实施成本全面预测管理体系
炼钢厂成立了以厂长为组长, 副厂长为副组长, 各区生产计划科、技术科、机动计量科为主要成员单位的对标挖潜、降本增效领导小组, 搭建好成本全面预测管理平台。领导小组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制定企业的目标利润, 并对预算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在实施过程中, 预算是限制和约束执行者行为的标准, 推行该模式使高层管理者从事无巨细的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 拿出更多的精力来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 把握企业全局。预算是管理的载体[3], 管理者通过对目标利润的控制实现了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间接控制, 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 使管理者既能把握全局又不失控制, 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2 以目标利润为导向, 制定完善的统计管理模式
为确保炼钢厂降本增效工作更加完善, 采用点到面, 成功构建了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统计管理模式, 即:统计核算模型、全面对标模型、物资稽核模型、内部成本分解模型和过程控制五大模型, 制定了品种钢成本预测管理。
2.1 统计核算模型的开发
通过不断完善成本数据采集体系, 实现了日成本自动化信息处理, 优化了日分析、周核算、月总结的动态控制制度, 形成固定的半月和月底的成本预控核算模式, 实现了预知预控。
2.2 全面对标模型的开发
以国内一流钢厂为标杆, 建立了成本关键绩效指标对标模型, 通过拓宽对标渠道, 明确对标的范围, 追赶目标, 对标措施, 以提升管理短板, 形成对标挖潜的闭环管理。
对照先进指标找差距, 当前, 在国企大范围亏损的时候, 民营企业却盈利。为此, 炼钢厂在成本控制上, 旗帜鲜明地喊出了“向民营企业看齐”的口号, 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到好的目标厂家对标学习, 用对标来提高管理层次。2010年4月25日, 该厂生产计划科、技术科、转炉等专业人员一行8人针对HRB335钢种, 专程到永锋钢铁公司进行考察、对标。经过比对, 该厂在原料、熔炼费用、工资支出、制造费用等四个大项35个小项里, 共对出石灰、合金等消耗项10余个小项存在差距。针对对标对出的差距, 该厂逐项认真分析, 取长补短, 为己所用, 制定了相应措施, 加以改进。
2.3 物资稽核模型的开发
以工序控制为基础, 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 以效能监察为保证, 对大宗原材物料倒运及进出厂流程建立准确快捷的稽核体系, 堵塞管理漏洞, 规范运作模式, 保证成本项目基础数据和实物数量的准确真实。
2.4 内部成本分解控制模型的开发
按照科学分解、分级控制和平均先进的原则, 将所有成本项目分解到车间、科室, 建立成本“四级目标控制”体系, 形成专业管理和车间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确保全厂成本目标长久完成。 (1) 科学分解指标。将钢铁料、合金、耐材、水、电、机物料等所有成本项目按照平均先进的原则分解到车间, 同时, 把关键绩效指标按照专业管理分解到责任士印室, 形成专业管理和车间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使每个单位都关注成本, 每一个指标都有人关注。 (2) 建立成本“四级目标控制”体系。厂长对全厂负责、分管厂长对分管项目负责、科室对主管关键绩效指标负责、车间对本车间所有成本项目负责, 层层把关、分项落实, 总的原则就是确保完成全厂成本目标。 (3) 定期开展降本增效方案、措施征集活动。各专业科室负责采取必要的持续推进手段, 明确措施、负责人, 定期通报进展情况, 做到动态推进, 确保降本增效工作的长久性。
2.5 过程控制模型的开发
从统计核算、全面对标、物资稽核、内部成本分解方面入手, 系统分析, 找到影响成本利润的关键指标—钢铁料消耗, 钢铁料消耗占炼钢成本的80%以上, 从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连铸四个关键过程控制点, 开发过程控制模型, 建立了铁水预处理平台、转炉冶炼平台、二次冶金平台、无缺陷铸坯生产平台、工艺操作平台、质量评价平台, 通过六大平台的研究、优化, 形成了一个工艺装备先进、工艺路线合理、产品质量稳定、工序成本可控的生产格局, 为品种钢开发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3 实施品种钢成本预测管理
按照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 采取市场订单式管理, 2011年炼钢厂开发了SPHD、GR65、X42、S320、含硼S45C、自行车飞轮用1008钢30多个新钢种, 品种钢开发比率达到29%, 开发力度的加大, 造成炼钢厂成本混乱, 为确保品种钢得到合理的开发, 降低生产成本, 建立了品种钢成本目标预测, 每一个新品种计划的下达均跟定成本计划, 炼钢厂再根据计划将成本分派到各工序, 在冶炼新品种钢前, 召开品种开发确认协调会, 厂里建立品种钢车间有领导及主要工程技术人员24小时跟班制度, 品种冶炼完后, 由品种钢开发项目负责人主持召开品种总结会, 所有跟班人员都要参会, 查找问题, 保证品种钢质量的同时, 确保品种钢目标利润成本的合理性, 随时调整总结。
4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 强化成本的落实
完善的统计管理模式的形成, 关键还在于成本的落实上, 根据内部成本分解控制模型,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 成本否决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之一, 使成本与奖金挂钩, 同时建立和完善了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系, 形成自上而下纵横交叉的成本指标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相结合的管理网络。炼钢厂在生产过程中, 推行班组日成本核算、月考核的方法, 进一步细化了日清周结月预测成本机制, 通过规范工序成本考核改变内部考核方式等办法, 优化了各工序各环节的管理, 生产上下工序结成利益共同体来控制成本。把降本挖潜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个车间工序, 工序之间每班、每天“回头看”, 把每天的成本控制情况倒推、倒算, 反向筛查生产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细节, 双向过滤降低成本出现的问题和盲点, 把降低成本的逐个工序“吃干榨净”, 最终实现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成本控制环节的全面预控。
5 结束语
在降本增效的过程中, 我们要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去整合企业的管理职能, 而不是用预算管理去适应现有的企业管理, 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指标体系和责任体系, 形成全面预算管理责任网络, 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实现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翁宇庆.在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第六次理事会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冶金, 2009 (6) :44-46.
[2]白连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包钢科技, 2008 (12) :94-95.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外线侦查 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81-03
外线侦查是我国侦查实践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侦查部门通过外线侦查要完成了解目标特征、习性和目标的行动轨迹,掌握目标接触对象,收集目标犯罪的证据等工作任务。这就需要侦查员综合运用信息收集分析、化装、跟踪监视、守候监视、密拍密录等专门侦查技能。外线侦查是侦查活动中与嫌疑人对抗性最强的工作环节,也是侦查员侦查素质、侦查理念和侦查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外线侦查是侦查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的决定,外线侦查是侦查课程教学中实践性要求最强的教学内容之一,但在通常的侦查课程教学中,这种实践教学要求却很难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在实训中体现执法机关与嫌疑人之间的对抗,并让学生通过对抗过程锻炼应变能力,在对抗互动中完成学习课程内容难度更大。这不仅需要科学设计、周密组织和安排,而且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和劳动,还需要投入相当的人、财、物和时间。这样的实训或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难度很大,要求很高。因此,很多老师通常以课堂演示、视频观摩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完成或弥补这种实践性的教学要求。学生看似明白和掌握了相关知识,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很差,一旦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就会进退失据,漏洞百出,难以把相关课程内容真正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受传统评价考核体系的制约,不少政法类院校比较重视学生侦查理论知识结果评价,学生可以通过期末突击死记硬背获得好成绩,所以出现一些学生校内考试成绩很好,到了实战部门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有些学生还会对侦查员的岗位出现心理落差。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样的考核没有体现侦查意识、侦查谋略和应变能力,没有体现根据具体环境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和合作意识等能力,致使考核难以真正能体现作为一名侦查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进行以素质为导向、以对抗实践能力考核为途径的外线侦查教学改革,这次考核在考核内容、考核实景、考核环节设计和考核监督方面进行探索,并在2014年春学期着手实施。参加这次考核试点的是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禁毒专业学生31人(分成5个小组),配合实践考核的是同年级侦查专业的学生共10人,扮演与之对抗的侦查目标角色。之所以选择侦查专业的学生配合开展实践考核,主要是因为该专业的学生已经完成侦查措施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侦查知识、能力基础,稍微点拨就可以较好完成教师下达的对抗训练任务。这次改革探索取得了超出意料的好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把课程的相关知识和要求真正内化成学生自身素质的目的。同时,也引发了教师对如何从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侦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一、外线侦查实践能力考核的设计
(一)考核目的和评价设计
考核设计是外线侦查教学的指挥棒,也是衡量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尺度。教师设计的考核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化妆侦查、跟踪盯梢、守候监视、密拍密录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技巧,把所学侦查知识运用到侦查实践中,并对外线侦查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因此,考核设计包括了上述五项技能,并根据实施的难度,对四项技能分别赋分,密拍密录能力作为加分项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外线侦查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项目 标 准 得分
信息收集 根据照片查找到跟踪对象(以下称明线) 5
掌握明线的名字、绰号、身高、籍贯等基本信息 10
了解明线爱好、活动范围、关系人、通讯方式 5
化装侦查 了解明线信息过程中不被发现(发现1人扣2分) 12
跟踪期间不被发现(发现1人扣2分) 12
守候监视 明线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跟什么人接触(以下称暗线),了解暗线个人信息 10
跟踪监视 明线在规定时间离开学校范围到商业区,与暗线两次接触,在被跟踪过程中实施突然折返等共4次反侦查行为
目标跟丢一次扣10分
明线反侦查行为没有发现,一次扣5分
记录明线在规定时间内的行走线路,线路错误一个点扣2分
教师根据学生即时反馈打分 46
加分项 拍摄到明暗线接触的照片、视频资料(最多加两项) 照片2分
视频5分
(二)对抗的设计和安排
为了使外线侦查实践考核能够更贴近实战,以仿真的状态进行,教师在考核中将目标一方设计了明暗线两人,其中明线在任务开始前给被考核小组成员看照片,通过照片查找人员相关信息、主要社会关系和通信方式;还要求通过侦查工作发现暗线,调查明暗线的姓名、个人情况等信息。在此过程中,明暗线也要通过相关的工作发现调查自己的侦查员,包括侦查员的人数和个人信息等有关情况,同时,还要尽量隐藏明暗线交往的过程。
为了防止被考核小组成员熟悉目标,导致考核目的难以实现,教师在明线选择时特意挑选了外表无明显特征、平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比较低调的学生,给侦查目标信息制造一些难度;而暗线则选择了反应灵敏、专业学习认真的学生,他们和明线配合,能够更有效地做好隐蔽和反侦查。
在考核开始前,教师专门集中了“明暗线”同学介绍考核的有关要求,布置他们复习外线侦查措施的知识,重点思考反侦查的方式方法和意外情况应对策略。通过“侦查员—犯罪嫌疑人”的换位思考,学生将来到工作岗位,将能更容易把握嫌疑人的思维方式。布置学习任务后,教师多次了解“明暗线”同学的准备情况,还创建了“外线目标”微信群,在微群对学生进行辅导。考核正式开始后,微信群具备的实时通话功能就成了“报话机”,变成“目标”工作组成员间联系和教师远程指挥的重要工具。endprint
二、外线侦查实训改革的组织实施
(一)前期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外线侦查工作中,侦查员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和技能较多,最主要的包括信息搜集和研判,化妆侦查、跟踪监视、守候监视的准备和实施,还需要应用密拍密录等部分技术侦察的措施手段。要对外线侦查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学生必须先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在相关模块的教学时进行了必要的引导。
1.信息搜集和研判。开展外线侦查,侦查员需要收集目标(包括嫌疑人及嫌疑人的关系人)的有关信息,并分析判断目标可能出现的场合、活动的范围和规律,以及上述活动中出现的可能与其犯罪有关的人、事、物。因此,信息搜集研判的能力在外线侦查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搜集研判知识技能准备中,学生至少应该学习和掌握信息搜集的范围,包括对目标的活动范围做到来知行踪、行知轨迹、去知方向;要了解和掌握目标的体貌特征,做到简单的改变不影响对对象的确认;要调查、了解目标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做到掌握目标关系网异动信息,并根据关系信息划定侦查方向和范围;同时还需要了解和掌握所有通信方式和交通方式,以便在跟踪监视能够更灵活应对。在信息化侦查的背景下,话单分析研判已成为当前常用的侦查手段。教师在这个模块中也增加了话单分析训练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通话次数、开关机时间、基站等信息分析目标的主要联系人、活动范围、生活规律,判断号码持有人是否有涉毒嫌疑,如有则需增加上线号码分析判断,并制作话单分析报告。
2.化妆侦查。外线侦查实施过程中,为了不暴露侦查意图,不惊动侦查对象,侦查员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外表、身份、相貌,甚至是语言的化妆。在化妆侦查知识技能准备中,学生应学习化妆的种类的方法,了解化妆的目的和任务,掌握化妆的要求,并学会根据侦查环境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化妆。
3.跟踪监视和守候监视。跟踪和守候是侦查员两项最基本的技能,虽然侦查形式不同,但都是为了掌握案件动态、发现同伙、获取证据等目的而采取的侦查措施。具体实施时,需要侦查员根据目标的情况,以及跟踪和守候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方案,准备必要的器材,选择较好的位置(藏匿地点)和方式(跟踪队形),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研判能力和进行必要的化妆,需要通过密拍密录收集与案件有关人、事、物的信息,需要侦查员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可以说,跟踪和守候会综合运用其他外线侦查的技巧,对侦查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任务执行的结果也和侦查员的侦查意识、能力密切相关。
在侦查课程的常规教学中,上述内容的学习和单项训练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运用,但只有增加嫌疑人和执法人员之间的对抗和较量环节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外线侦查的精髓。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专门就增强对抗做了一些尝试。一是在信息搜集和研判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根据近年侦破的案件改编成教学用案例,让学生学习对人员关系的分析,并制作人员关系分析图;禁毒总队兼职教师负责话单分析技能的教学。二是在化妆侦查的教学和实训中,主要根据当前广西毒品案件嫌疑人经常出现场所的特点,预设侦查环境,要求学生根据侦查环境进行必要的外表、身份、相貌化妆,并结合化妆的身份测查学生语言化妆的能力。三是在跟踪监视的实训中,采取了背对背布置任务的方式,要求八名同学分别进行不同环境下演示测梢、脱梢的任务。虽然八个小组的跟踪全部以目标脱梢告终,但学生因此也认识到跟踪情况的复杂多变,同时也学会主动思考跟踪队形如何根据现实需要应变。
(二)做好其他准备工作
前期的教学和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对考核班级进行了分组,宣布注意的问题和组织纪律。要求所有同学把考核作为一次演习,全体组员在考核期间要做好配合,努力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此外,由于外线侦查实践能力考核小组成员之间工作联系、化妆侦查所需材料、密拍密录设备借用,以及跟踪监视、定点监视过程中必要的隐藏都需要花费,如果这些费用全部由学生或者教师承担不太现实。因此,经过申请,学校给了一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三)考核过程组织和评价
1.目标辨认和信息收集测试。测试方式:给每组5分钟辨认目标特征,明确是侦查专业的学生。要求根据照片查找到跟踪对象,掌握跟踪对象的名字、绰号、身高籍贯等基本信息,了解对象的爱好、活动范围、关系人。承担侦查工作的学生和目标曾经有一年多共同学习的时间,虽然不认识,但至少有些面熟,所以这项考核总体难度不高,稍微有点难度的就是目标爱好、活动范围、关系人信息的收集。
测试结果:学生在侦查工作开始时,能够非常认真地投入,但由于工作经验欠缺,有些组目标信息收集不到位;有些组工作比较有效,但侦查员也被目标发现了;有些组基本能围绕目标调查信息,但对要求不是太明确,反复多次才能完成信息收集任务。
2.定点监视任务测试。测试方式:扮演目标“明线”的同学确定时间、地点和“暗线”或其他关系人接触,由教师将指令发送给执行侦查任务的小组,要求相关小组能够通过定点监视发现目标的活动情况,并了解接触人员的有关信息。这项测试是模拟定点监视设计的,教师下达指令的时间、范围都很明确,而且都在校园里面执行任务,范围不宽,可以有效地监视到目标的活动情况;目标的接触对象也都是同一个系的同学,了解对方情况比较容易。难点就在于执行侦查任务的学生在校内隐蔽条件缺乏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容易暴露;而且参加考核的学生侦查经验不足,如果目标接触时间短容易被忽略。
测试结果:基本能有效收集到目标和“同伙”接触的信息,并能拍摄到有效照片。在执行侦查任务时,学生能注意进行必要的化妆,但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位,比如夜晚拍摄的时候开了闪光灯,以及化妆成刚入学新生却没有按新生着装规范穿鞋。虽然这些情况的出现暴露了侦查员,使考核小组扣了分,但也使学生认识到侦查过程中任何细节都不能忽略。
3.跟踪监视任务测试。测试方式:教师通知侦查小组目标在预定时间从某处出发,可能与同伙在某地碰头协商交易事宜。要求相关小组能够通过跟踪监视掌握目标行走路线,接头情况,发现目标测梢、脱梢等反侦查行为,并收集相关证据。这项测试虽然时间明确,但活动区域不确定、范围宽,有效监视有一定难度;而且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密拍密录设备、化妆材料缺乏,给侦查活动增加了难度;由于该任务是外线侦查措施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对各项措施的理论知识都能较熟练掌握。endprint
测试结果:每个小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跟踪,大部分都能有效记录目标的行走路线,能够发现目标反侦查行为,能够收集到目标和同伙接触的证据。但由于侦查经验不足,各小组最后的工作都以目标脱梢告终。由于实践考核推开后,被侦查专业全体同学关注,因此在最后的跟踪监视阶段,明暗线发动本区队同学共同做反侦查,增加了跟踪监视的难度,有一个小组的全部成员全部被目标同学拍摄了录像。
三、启示与反思
外线侦查实践考核可以使学生侦查思维、侦查意识得到有效地提高,侦查技能得到有效地锻炼,也唤醒了学生对侦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这次尝试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也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
(一)正确认识考核在教学中的作用
侦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侦查理念和侦查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理想的课程考核模式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由于长期以来对课程的考核已经形成期末笔试测查的思维定势,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也不足。要想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把期末考核变为过程考核,用分阶段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的方式测查学生学习的结果,把考核真正作为教学监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二)发挥实践能力考核测查学生专业素质的作用
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测查历来都是考核的难点。但设计得当的实践能力考核,就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能力运用的过程,也能通过运用过程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实现对专业素质的测查。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考核时,要充分了解当前侦查实践的具体情况,并将实践中的情况在考核中以仿真的方式展现。这样才能在测查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不恰当的行为及时纠偏,使学生通过考核锤炼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质。
(三)注重激发和保护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实践能力考核,表面上是学生考核方式的改变,实质上是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实践能力考核时,往往要花费比正常教学考核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考核环节还需要实地反复勘察,测试和思考完成考核的可能性。以外线侦查实践能力考核涉及的相关模块为例,单纯的知识技能授课是15课时,正常教学2周就可以全部完成。但开展实践能力考核,教师前期准备、对定点监视和跟踪监视的地点进行反复踩点,以达到在熟悉“侦查环境”的情况下,进行考核设计;还有对目标进行辅导、完成全部考核项目等工作,前后至少用了一个半月。
在考前辅导和考核进行过程中,学生具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每天晚上QQ群和微信群都在热烈地讨论如何开展侦查,以及目标会如何进行反侦查;担任目标的同学也在讨论怎样能发现调查、跟踪自己的侦查员,以及怎样才能不被侦查员发现。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在此期间还需要每天晚上在网上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通过他们的聊天发现知识技能掌握有缺漏的地方,及时进行辅导。还要及时打消个别同学意图采用极端手段开展侦查念头,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国家法律规定。这期间的工作时间、工作量的投入都增加了很多。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的尝试难以坚持,更无法推广。因此,从提升公安院校办学内涵的角度考虑,推广实践能力考核是不错的选择,但也需要依靠相关的制度激发和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郁娟.刑事侦查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认识误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王守宽.公安院校侦查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社科纵横,2009(4)
[3]俞保华,莫永成.侦查专业人才试点班校内实践教学考核的完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7)
[4]斯进.手机话单分析信息碰撞技战法的应用研究[J].技术研究,2011(7)
[5]刘权.公安院校加强学生侦查隐性知识培养的思考[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5)
[6]李波阳,李栋.“刑事案件侦查”实践教学模式思考[J].公安教育,2011(9)
[7]殷尧,陈连喜,连春亮,等.“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张晓春(1971- ),女,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副主任、禁毒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推荐阅读:
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06-10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增强党建魅力10-28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1-20
品质为本,财富为果——活力的企业文化口号10-29
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09-29
以文化引领餐饮企业发展10-11
论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07-19
企业文化模式06-12
浅谈如何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09-12
企业文化形成模式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