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通用7篇)
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篇1
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海岛海洋文化不仅是我国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要突破口,而且是发展海洋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此,应主动打破海岛封闭性,积极发展有特色的海洋文化企业,充分有序地发掘显性与隐性海洋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海洋文化精品,并实行民营化企业管理机制,多渠道投资,促使海岛海洋文化产业走出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 者:叶云飞 YE Yun-fei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04刊 名: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E SCIENCE)年,卷(期):22(4)分类号:G05关键词:海岛 海洋文化产业 困境 发展策略
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89号)精神,按照舟山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要求,根据舟山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创”战略,紧紧围绕市委提升“三大定位”、推进“四海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加快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努力把舟山群岛打造成为我国海岛旅游的示范基地、浙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全面整合海洋旅游资源,立足改革创新,在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发海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创建海洋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创新旅游品牌营销模式,促进海洋生态文明旅游,实施更加开放的产业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到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15亿元,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稳定在25%左右,旅游结构不断优化,游客平均逗留时间延长,人均消费水平比2010年提高50%以上,旅游从业人数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普陀山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朱家尖等核心区块的旅游功能进一步强化,对周边景区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旅游业在全市服务业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凸显,对海洋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特色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5000万人次,成为国际著名的佛教旅游胜地和群岛型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主要任务
(一)深度开发海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将舟山群岛作为大景区统一布局,整体规划,有序开发,依托舟山群岛独特而丰富的海洋和佛教文化资源,加快“舟山群岛·八大游”精品项目建设,深度开发海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到2015年基本建成六大类旅游区、五大类旅游基地,科学规划、有序建设四大类主题岛屿,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海洋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积累经验,作好示范。
1.加快建设特色海洋旅游区
观音文化体验区。优化提升普陀山旅游发展环境,丰富完善佛教文化内涵,着力建设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进一步扩大普陀山的品牌效应和辐射作用,推进朱家尖等重点区域旅游产品开发,运营好“印象·普陀”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建设完成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会址等一批佛教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完成集“海、陆、空”交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集散设施,按照“时尚海洋、自在生活”的定位,再启动建设一批与普陀山相衔接的佛教文化体验项目和时尚海洋休闲度假产品,把朱家尖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自在岛”,使之成为观音文化延伸与体验区,提高朱家尖旅游开发的整体水平。
港城景观游览区。在舟山新城、定海古城、沈家门港和东港、定海港、高亭港等主要滨海城镇,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港区功能转型等,建设游人码头、游览栈道、休闲广场、商务酒店等商业和娱乐设施,建造港城滨海景观带,打造集生活居住、休闲观光、海鲜美食、商务活动、旅游购物等于一体的新型港城景观游览区。通过城市旅游延长旅客逗留时间,拉动旅游消费。
经典岛村乐居区。重视海洋海岛文化的保护和挖掘,规划开发一批具有“石墙青瓦”等典型海岛特征和浓郁海洋文化的民宅群或村落,结合新渔农村建设,建设完成定海区大鹏岛、茶人谷,普陀区朱家尖筲箕湾、桃花乌石子、东极庙子湖、白沙,岱山县凉峙、双合、桃树湾,嵊泗县田岙、会城岙、枸杞大王等一批经典海岛渔农村。完善渔家精舍、特色海鲜餐馆、民俗文化演绎场所等旅游设施,改造提升“渔(农)家乐”,丰富岛村休闲旅游产品。
滨海综合度假区。利用舟山群岛丰富的自然生态海湾和沙滩资源,在朱家尖东沙、桃花塔湾、长峙岛、秀山东部、嵊泗南北朝阳、南长涂、基湖沙滩等建设完成一批海滨综合度假区。推进海景旅游房产、商务会展、海岛温泉、海上运动、水上飞机等新兴旅游产品开发。
岛屿会所休闲区。根据各岛屿自然和文化生态特征,按照“一岛一酒店,一岛一会所”的模式,开发完成凤凰岛、砚瓦岛、西峰岛、悬鹁鸪岛、大西寨岛、豁沙山岛等一批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私密型经典旅游度假会所,科学规划、有序开发无人岛屿,打造高端的岛屿度假休闲区。
海岛生态示范区。坚持走海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利用滩涂、盐田、荒山、荒岛等资源,在朱家尖、秀山、长峙、桃花等岛屿,规范发展一批“生态修复型”高尔夫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朱家尖大青山、桃花安期峰、嵊泗枸杞等一批海岛生态公园,探索把中街山列岛的青浜、东福山、西福山、马鞍列岛的毕下、花鸟、绿华等岛屿建设成为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无化石能源的生态旅游示范岛,推进低碳绿色旅游产品开发。
2.精心打造时尚海洋旅游基地
邮轮旅游基地。依托舟山优良的港口资源,建设完成朱家尖西岙舟山群岛国际邮轮码头(对台直航客运站),争取实质性运营邮轮旅游项目,加强与上海、厦门等国际邮轮港的合作与交流,开辟对台邮轮直航等多条境内外邮轮航线,使舟山群岛成为国内重要的国际邮轮多点挂靠港和邮轮旅游基地。
游艇旅游基地。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港湾等自然资源,建设完成普陀朱家尖樟州湾、定海凤凰岛等游艇基地,启动建设桃花、朱家尖西岙等游艇项目,组建一批游艇俱乐部,运营环舟山群岛的游船旅游项目,使舟山群岛成为浙江省游艇生产、展示、交易中心,成为全省乃至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游艇旅游基地。
海钓旅游基地。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建设完善白沙、泗礁、朱家尖、秀山、嵊山—枸杞、东极等钓场,引进国际海钓赛事,培育大众和专业海钓品牌,使舟山群岛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海钓中心,并进一步打造世界级的海钓基地。
康体旅游基地。依托独特的海洋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在朱家尖、册子等地开展帆船、环岛自行车、赛车等体育赛事和攀岩、蹦极、冲浪等极限运动,完善自驾游、房车等旅游设施,开发海洋疗养、健身等保健项目,打造康体旅游品牌,使舟山群岛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康体旅游基地。
禅修旅游基地。依托深厚的佛教文化资源,以普陀山为核心,建设完成佛教音乐馆、素斋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佛教文化场所,在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普济寺、宝陀讲寺、福泉庵、双泉庵等宗教场所开发禅修体验旅游产品,定期进行讲经说法、禅修体验等活动,不断提升佛教文化功能,成为国内外重要的佛教禅修体验基地。
3.着力推进四大类主题旅游岛屿
根据舟山群岛各个岛屿不同的海洋文化积淀和海洋旅游发展基础,加快促进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继普陀山之后,着力规划和打造朱家尖、桃花、秀山、白沙、嵊山、枸杞、登步等一系列海洋文化主题旅游岛屿。
丰富提升类主题岛。完善提升“佛岛”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深入挖掘“海天佛国、观音道场”文化内涵,以观音文化中的“和谐文化”为核心,开发心灵之旅、修学之旅、养生之旅等旅游项目,提升三大香会期、观音文化节、“千人斋”等一系列佛教文化活动,扩大普陀山与国内外佛教界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观音传说》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努力把普陀山建设成为著名的世界佛教圣地和国际旅游胜地。
基本建成类主题岛。利用丰富的海湾、沙滩、滩涂、海洋生物及海洋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做精做好沙雕文化、武侠文化、海钓文化、泥文化、渔文化等旅游产品,基本建成朱家尖、白沙、秀山、桃花、鲁家峙等主题岛屿,使这些岛屿成为接待设施优良、服务品质一流、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
规划开发类主题岛。对登步、东极、册子、嵊山、枸杞、西峰岛、葫芦岛等岛屿,依据“规划先行、逐岛开发、分步实施”原则,在土地、海域、岸线的利用,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配置,环境、社会的管理等方面,服从旅游发展需要,以旅游产业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开发管理,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主题岛。
收储保护类主题岛。对五峙山和中街山列岛、马鞍列岛、川湖列岛、三星列岛等原始生态保存完好的未开发岛屿,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在保护中有序开发,在开发中强化保护,维护各个岛屿独立的生态系统环境,建设零污染排放区,打造成为自然生态和现代文明和谐相融的海洋生态岛。
(二)加快提升海洋旅游目的地服务水平
旅游行业涉及部门多,产业关联性大,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运作、环境改善等方面,需要相关产业和部门的互动和支持;在全市产业布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时应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1.构建多级海洋旅游门户。建设完成朱家尖慈航广场一级旅游门户和普陀山正山门功能外移工程,基本完成三江码头次级门户,统筹考虑舟山跨海大桥定海入口、嵊泗小洋山等旅游门户。各级旅游门户应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着力构建“换乘一体化”、“节点网络化”、“功能旅游化”、“旅途便捷化”的旅游集散网络。
2.推进海上旅游交通“公交化”。按照安全、舒适、快捷、密集的要求,大力完善舟山群岛海上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着力提升舟山本岛与各主要岛屿以及各旅游岛屿之间旅游交通运力和舒适度,努力构建完善的海上旅游交通网络。
3.创新海洋旅游标准化体系。创建国家海洋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推进海中洲旅业集团等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的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在积极推广国家、国际通行旅游服务
标准的同时,探索制定生态高尔夫、海钓、游艇、海滨浴场、渔家乐(渔家宾馆)、禅修等海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服务标准,为国家完善海洋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先行先试。构建完成海洋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全市景点门票网上销售系统。
4.实行旅游景区“轮休”、“限流”制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倡导文明旅游、生态旅游,对洛伽山等区域面积小、生态承载能力较弱的旅游景区实行轮休制,对普陀山等重点景区实行游客最高日流量限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示范旅游景区。
5.完善海洋旅游特色要素。建设完成海洋旅游商品工业园,形成以“渔”、“船”、“佛”三大品牌为重点的旅游商品多渠道销售网络,打响舟山群岛海洋旅游商品品牌,不断提高旅游购物在海洋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在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和渔农家旅馆的建设,2015年的宾馆、酒店总床位数比2010年翻一番,能基本满足快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着力推进“中国海鲜之都” 工程建设,做深舟山海鲜品牌文章。
(三)积极创新海洋旅游品牌营销模式
积极探索多元化旅游宣传营销新模式,坚持一手抓境内市场,一手抓入境市场,整合宣传力量,创新营销方式,形成营销合力。
1.整合资源,强化品牌优势
统一标识和品牌。策划实施舟山群岛旅游形象VI系统,形成特色鲜明、风格统一的旅游标识,在此基础上开发系列旅游产品,集中打造“海天佛国·渔都港城”的形象品牌。
设立形象展示中心。在上海、杭州、泉州等地利用现有的旅游集散中心和依托相关旅行社办事机构,设立“舟山群岛旅游形象推广中心”;在市内的朱家尖蜈蚣峙等地设置统一的“舟山群岛旅游服务中心”,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旅游服务,使之成为集中反映舟山旅游的窗口和服务中心。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根据旅游资源情况,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策划推出一批佛教文化、海滨运动、海洋文化、群岛环游、度假休闲等精品线路,形成具有特色主题的多元化海洋旅游产品体系。
2.接轨市场,创新营销方式
创意营销。积极策划旅游创意活动,在深化“我为泥狂”海泥狂欢日、海岛户外越野赛、海岛超级英雄挑战赛等旅游创意活动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舟山群岛自然和文化资源,在互联网上开设有关舟山海洋历史文化和海岛景点的博客和论坛,开发以舟山海洋旅游为题材的大型网络游戏,加强与知名网站的合作,联合推广网上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提升海洋旅游形象和产品的影响力。
节庆营销。加大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在丰富中国海洋文化节等节庆内涵的同时,积极向外输出舟山群岛旅游节庆品牌,重点推介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中国国际沙雕节等文化特色鲜明、品牌影响较广的节庆活动,通过节庆外拓不断扩大舟山群岛的知名度。
区域营销。进一步细分旅游客源市场,对特定市场实施定向营销。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自助游市场,充分利用交通改善带来的同城效应,做好与沪、杭、甬、温、苏、锡、常等各城市的实质性对接与合作,通过旅游班车、交通专线、集散中心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对接。参与浙东旅游黄金线的组织合作,做好旅游品牌联合推广工作。
3.借机造势,提升品牌形象
借试验区建设营销。围绕创建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目标,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引导各部门、各单位和市民广泛参与试验区建设,不断放大试验区的品牌效应,提升城市品位,营造全民参与建设试验区的良好社会氛围。
借项目、事件营销。充分利用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引进、建设、运营等环节进行宣传营销。积极利用邮轮对台直航、文化创意等旅游事件,做好前期铺垫、现场高潮、后续跟进等多阶段旅游营销文章。
借资源、环境营销。充分发挥海天佛国普陀山的品牌优势和舟山海洋海岛旅游资源优势,以优良的投资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战略性旅游投资开发,拓展观光型和度假型双重旅游客源市场。用生态文明、海洋文化的理念对舟山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策划包装,用低碳经济、健康价值的特征进行推介宣传。
(四)深入推进海洋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建设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重点突破,先行先试,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经验,树好样板。
1.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推进海洋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组建舟山市旅游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管理体制。建立风景资源与旅游管理一体化体制,把规划部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等职能划归旅游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旅游部门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管理旅游业发展的职能,各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旅游发展区的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由旅游部门在城市总规的框架下组织编制,按程序审批,具体旅游项目建设报批前,由旅游部门在发改部门立项前签署项目审核意见,以强化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保护,探索、实践与大旅游产业发展和舟山群岛旅游目的地相适应的“全要素”旅游管理模式。探索整合相关部门的涉旅职能,建立统一高效的旅游投诉、咨询服务平台,在市旅游质监所的基础上组建市旅游质监支队。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增加规划、安全等职能处室,筹建旅游信息中心。适当增加旅游规划、营销、安全和服务的人员编制,强化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等旅游职能。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在我市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规范市场运作机制,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2.争取旅游开放政策。扩大舟山口岸的开放范围,放宽产业准入条件,加快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探索和引进,逐步实行邮轮旅游和旅行社团队入境免签证。在朱家尖舟山群岛国际邮轮码头(对台直航客运站)、普陀山机场和小洋山国际航运中心附近等地设立免税商店,在朱家尖建立包括码头、仓库、交易区三合一的舟山保税旅游小商品交易区或对台商品交易区,按国际惯例选择合适区域尝试实行国际游客购物离岛退税政策。争取普陀山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开展国际旅游包机业务,积极拓展私人商务包机业务,争取开放水上飞机等岛际低空航线。
3.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等质押贷款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旅游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和中期票据、产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为海洋旅游加快发展提供金融支撑。积极培育、扶持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包装上市。加大招商引资,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旅游融资渠道多元化。
4.逐步完善配套机制。进一步梳理、完善促进我市海洋旅游业转型升级、开发开放的各项政策。加大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适度增加财政对旅游产业的转移支付,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外贸发展基金以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要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给予与其他企业同等支持。支持海洋旅游项目用地用海,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土地供应,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边远海岛的土地开发旅游项目。
5.推进旅游国际化。以国际化理念,引导舟山群岛海洋旅游业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品牌旅游企业来舟山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开展旅游管理、旅游培训等活动,完善旅游国际化要素,提升舟山海洋旅游业开发和管理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会展和大型赛事组织、海洋旅游国际化研究等领域寻求突破。加强旅游境外营销,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四、保障措施
创建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试验区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试验区管理权限和各职能部门、相关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和重点,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相应的责任考核体系,调动各部门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
(二)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试验区建设例会制度,研究和解决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将试验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各部门。建立试验区建设推进实绩考核奖励制度,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各县(区)、各部门综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属有关部门要加大与国家、省相关部委的工作对接和联系,对创建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各类事项和相关政策要逐一突破,争取更大力度的支持,全面推进试验区的创建。
(三)加大财政引导。为进一步推进试验区建设,要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发挥财政对旅游业的引导作用,根据财政收支情况,适度增加市旅游发展资金。为充分发挥政府对海洋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国有资产要加大对旅游业的直接投入,对引导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旅游项目,要适时进行重点投资建设,以后待条件成熟时再推向市场。
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篇3
舟山是我国综合改革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这四分之一的价值在于舟山要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新模式的带头人,这四分之一的责任在于舟山要为新时期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经验。当然作为试点城市也会面临很多困难,这个困难就是进行综合改革所需要的外部条件,需要去创造。旅游综合改革就像修桥一样。虽然舟山主动提出了综合改革的要求,但是没有现成的跨海大桥。要建造一条崭新的跨海大桥,需要我们自己去勘测、设计,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施工。在修筑跨海大桥过程中,有许多水面上的问题,也会有很多水下面问题,都需要一边走一边克服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讲,舟山的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艰巨而光荣。
一、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意义
(一)旅游综合改革是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旅游业就处于各行业改革开放的前列。正是通过改革,中国旅游业得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务院2009年41号文件《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提出这个目标要求主要是基于旅游业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区域协调、文化交流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功能。国务院文件在确定旅游业发展两大战略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把深化旅游业的改革开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因为在发展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去克服现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没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去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旅游业不可能真正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不可能真正发展成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正因为如此,旅游业综合改革成为贯彻国务院41号文件的一个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同时又是不得不开篇破题和不得不去探索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旅游综合改革是许多地方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从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看,许多地方实际上是以旅游综合改革领跑,通过旅游业发展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新一轮改革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很多省市再一次选择旅游业作为统筹发展一个重要的推手和载体。像把旅游业作为绝对主导产业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就是以旅游综合改革发展为主题,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海南全省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发展。在一些不是单纯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也同样自觉或主动地选择旅游业作为综合改革的重要的载体。比如,广东省在经济发展中对旅游业综合改革非常看重,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旅游发展中涉及旅游市场的方案、措施、政策都要争取在广东先行先试。北京在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因为北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 有一个非常开放、充满活力的旅游业,世界城市就只是体现在一些建筑符号上,很难真正体现到市场的繁荣上。河北选择了五个城市进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其目的就在于要紧紧抓住环京津发展的大战略,实现河北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践证明,以旅游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带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等重大问题的突破,在现阶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旅游综合改革是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的基本路径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着部门小管理和旅游大市场的矛盾。这种体制机制显然不能适应大旅游发展的要求。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在城市的党委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所以要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就需要通过综合性改革实现大的统筹和协调。正因为如此,国务院41号文件对改革的要求是,“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当然,以解决体制机制障碍为主要诉求的旅游综合改革,不是旅游业单兵突进的行业改革,也不是旅游部门的单独改革,而是作为城市改革有机组成部分的一种改革,是城市党委政府统筹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性改革。
二、对舟山旅游综合改革的简要评价 旅游综合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同时,每个地区所处的旅游业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现阶段国家旅游局不可能提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改革方案来让大家执行,而要由各地根据自身旅游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根据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来设计具体的改革方向,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国家旅游局再通过总结各地的改革实践,研究分析旅游综合改革中共性的、原则性的内容,介绍推广各地旅游改革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剖析各地旅游综合改革的特点,也是从特殊到一般把握旅游综合改革规律的前提。
大体上看,舟山的旅游综合改革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方向。国家旅游局之所以确定舟山为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正是因为之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已经形成了《关于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意见》。有了这个试验区的基础,更有国务院新近批准的《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舟山旅游综合改革才有了方向和目标。而这个方向就是围绕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就是围绕海洋旅游资源利用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海洋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围绕舟山城市发展定位建设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新型的群岛型旅游目的地。二是有决心。从舟山争取海洋经济实验区和国家旅游综合城市试点的过程可以看到,舟山市委市政府通过改革走新的发展之路的决心很坚定。在旅游综合改革方案的研究和旅游改革的动员中,我们也看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舟山市委市政府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把舟山打造成为我国海岛旅游示范基地的坚定信心。三是有重点。舟山的旅游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四大主要任务。其中,“深入推进海洋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舟山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中重中之重的内容。可以说,如果这些体制机制能够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起来,舟山的旅游改革就会有很好的支撑,未来舟山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就会有坚实的基础。四是有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浙江经济市场化程度很高。这就意味着在四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市场化将是舟山最大的优势。希望舟山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在探索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化取向方面提供更多的经验。第二个优势是大胆探索的优势,根据对舟山实际情况和改革方案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舟山的旅游综合改革,比较适合旅游产业的特性。比如全要素旅游管理模式,就对探索新时期提高大旅游的管理水平,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第三个优势是旅游资源条件的优势。舟山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既有成熟的旅游景区,还有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这就意味着舟山有很多新的领域可以去开辟,也有很多新的旅游体制机制可以创造出来。比如在改革方案中,舟山根据不同的岛屿提出几种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实际上就体现了因地制宜推进改革的思路。当然,这些优势要真正成为舟山的优势,还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如果改革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优势把握得好,舟山就能为中国旅游综合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
三、对舟山旅游综合改革的几点建议 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未来舟山的旅游综合改革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提升。一是全力探索全要素覆盖;二是更多推进多模式发展;三是是大胆实践新标准引领;四是坚持好大战略协同。
一是全要素覆盖。这个理念非常符合市场的要求。中国旅游业三十年来一致致力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了,但是就像修路一样,建设的是一条毛坯路,方向有了,轨道有了,但是还有小的障碍,造成这条路还不是很平坦。这些障碍来自于方方面面,来自于传统体制,来自于新的矛盾,来自于老的矛盾。这种分割不利于市场体制的建立,不符合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在一个区域的范围内,争取旅游市场实现全要素的覆盖,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好理念。具体而言,全要素覆盖一是要实现旅游活动吃住行游购娱整个市场环节的全覆盖。就是要围绕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创新和改革各个方面的管理体制,来实现各种资源的调配。特别要以游客为中心,加强服务,实现产品衔接的通畅,体制建设的对接。比如,交通建设对旅游业的支持,就是围绕旅游发展需求来布局,安排交通线路;同时更重要的是交通服务要按照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标准提供一流的服务。往这个方向发展,实际上就是按照市场要素全覆盖,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服务来提供旅游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旅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不是被分割的市场,这是旅游综合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二是要将全要素 覆盖的理念贯穿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要从规划环节,然后到建设环节,到管理环节,最后到整个城市的形象塑造上,都要覆盖。要把旅游发展的要求纳入到全市的发展之中,实现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的联动。城市要有丰富的形象,要有很好的进入性,要有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要有相适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让城市成为最大的旅游吸引物。
二是多模式发展。舟山在旅游新产品开发方面提出在现有的宗教旅游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度假游,提出发展六大旅游区五大旅游基地,四大类旅游主题岛屿,这些设想都很好。虽然新产品开发是舟山旅游发展的主题,但需要强调的是在实现这些技术上设想的同时,应该注重创新更多体制机制的模式。有多个体制机制的模式,才有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希望在舟山的旅游改革中,看到统一的规划,市场化的导向。在旅游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上,方式方法也可以更多一些。现行的旅游资源管理模式适用则用,不适用则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创造新的模式。既要探索本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模式,又要探索国家授权开发的模式,探索和试验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开发的模式。浙江人善于运用规则,创造规则。舟山旅游业的改革发展也需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的体制运用,创新发展方式,实现存量旅游产品的优化提升,促进增量旅游产品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标准化引领。标准化建设是舟山旅游改革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改革机构,创新标准化工作方式,使标准化成为全要素 覆盖的重要抓手。建议舟山率先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标准。比如在各种岛屿的旅游开发中,能够有反映岛屿旅游开发强度的标准,来对应四种不同类型的主题岛屿开发。通过标准来确定哪些岛屿以保护为主的,哪些以开发为主的;哪些可以多开发一点,哪些只能适度开发。还希望舟山能制定关于岸线旅游资源保护的标准。国家在岸线利用上有管理规定,但实际上没有岸线旅游资源保护的标准认定。这造成很多岸线开发的同时,岸线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保护。当前,舟山已经在试点滨海旅游资源聚集度方面的标准,比如可以考虑将在普陀山、珞珈山实行的轮休制度进一步上升到标准。需要说明的是,标准化引领,不仅仅是在纸上写出一个标准,实际上是做出一个高水准的旅游发展管理和服务的样本,只有做出样本才能有条件成为标准,成为工作上的示范和标本。还需要强调的是,旅游标准不能仅仅局限在旅游部门制定标准上,也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实施标准,从而以标准为平台形成工作的合力。同时,还应该要通过人大等其他行之有效的形式,将比较成熟的标准固定下来,使之进一步法定化、制度化,使之成为权威性的标准。
四是大战略协同。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性很强。通过大战略协同,可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互相促进。将舟山海洋经济的大战略和旅游改革的大战略两个战略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运用两类产业各自的优势,可以充分调动两类部门不同的政策资源,可以打通两大战略下不同的市场资源。当前国家旅游局和国 家海洋局也在国家层面思考双方的战略合作,也都希望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形成联动发展的战略。但是具体落实到什么程度,落到什么工作上,具体应该做什么事情,在国家的层面还非常的宏观和抽象。舟山在实现这两大战略的协同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希望舟山通过大战略的协同,在海洋经济发展中不断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在旅游业发展中不断充实海洋经济发展内容。
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篇4
—以延边地区为例
专业: 小组成员:
文化产业是二十世纪的新兴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被誉为“朝阳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这是一种社会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文化产业具有低投入、低能耗、高效益等众多优点,并日益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而备受各国和地区的重视。
中国有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对于搞好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己的民族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延边作为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位于东北边境,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境北道、两江道毗邻,濒临日本海,与韩日相望。是中国东北沟通内外的重要“窗口”,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三个重心的交汇点。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特色浓厚,形成了延边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情,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十几年来,延边地区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阵地持续巩固,文艺队伍逐步壮大,文艺精品陆续涌现,文化设施日臻完善,群众文化日益活跃,文化产业粗具规模,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不断得到了优化和改善,尤其是在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推进百镇文化辐射工程,加强图们江千里文化长廊建设过程中,地区政府拨出专款新建、改造和维修了大量文化设施,积极开发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加强对延边文化强州的建设,促进延边乃至吉林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一、延边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民族文化艺术方面:延边素有“歌舞之乡”美誉,全州半数以上县(市)进入全国先进县的行列,并涌现出“象帽舞之乡”“洞箫之乡”、“剪纸之乡”、“刀画之乡”等14个极具民族风情的文化乡镇,在国家文化部开展的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活动中,敦化市凭借“刀画”和“秧歌”两大特色文化品牌,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延边地区现有三个朝鲜族艺术团体(延边歌舞团、延吉市朝鲜族艺术团、延吉市朝鲜族曲艺团)、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8个,文化站88个,群众文化艺术事业从业人员474人。他们创作和表演了一大批在全国颇有影响的艺术作品,不少民族歌舞和剧目均获得了国家及奖项。民族文化娱乐方面:延边现有2500多家各类文化经营场所,蓬勃发展的文化娱乐业以成为全州的一大特色,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地区有关部门通过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有效的遏制了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使文化市场步入了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并保持了比较合理的发展速度。
民族饮食文化方面:近年来,延边餐饮业可谓捷报频传:“金达莱”朝鲜族民俗餐饮队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饮食博览会及国际料理大赛上获得团体现场操作项目金奖;在上海世博园区内的中华美食街,延边的朝鲜族传统饮食再次受到热捧,销售业绩稳居中华美食街排行榜前茅。2009年,延边餐饮业营业收入总额达36.7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全州经济总额16.9%。延边朝鲜族民俗餐饮发展势头尤为突出,如延吉金达莱饭店、考世茂山庄、东方烧烤、丰茂餐饮等餐饮企业,每年营业额的增长幅度都非常可观。
民族广播电视方面:2006年,延边卫视正式开播。以此为契机,延边广电宣传、事业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在稳步推进,广播、综合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全州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8座;拥有公共广播节目9套,电视节目11套;广播综合覆盖率 99.71%;电视综合覆盖率97.49%,全州形成了以广播、电视、电影、报纸、网站、剧团、音像出版、信号传输等“八位一体”的延边广电格局,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
民族文物方面:延边州自古以来曾先后居住着我国许多古代少数民族,历代少数民族在延边的沃土上,创造了极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宝库。2010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最新数据显示,延边州现有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1201处,其中古遗址588处,古墓葬128处、古建筑8处,石窟寺及石刻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68处,其它文物遗址5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全州八县市公布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全州各级博物馆现有馆藏各类文物20057件(套),一、二、三级珍贵文物636件(套),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俗等10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3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民族旅游业方面:近年来,延边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延边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也颇为雄厚。目前,以山水风光游、民族风情游、边境旅游、滑雪旅游为主打品牌的延边旅游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据州政府统计,2012年延边游客突破1千万人次,同比增长28.7%,实现旅游总收入130多亿元。延边旅游项目形象品牌不断巩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渗透,体制改革与资源整合相结合,极大的推动力延边地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2008年,延边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比同期吉林省全省平均水平高1.04%。事实表明,已经驶入快车道的文化产业已成长为延边地区十分活跃缺极具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延边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及现存问题
1、地理优势及自然环境优势。延边地处吉林省东部,中、俄、朝三国交界,依托吉、黑、辽三省广阔的腹地,是东三省沟通海内外的重要窗口。延边还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商贸往来活跃,文化线核辐射空间广阔。延边地处美丽的长白山区,借助天然优势,打出文化旅游牌,大力发展延边旅游文化业。
2、人文资源优势。延边是朝鲜族聚居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交融,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地位显著的优秀朝鲜族文化。且延边地区文化底蕴浓厚,文艺工作者所占比重大,进一步推动了延边文化产业的发展。
3、文化品牌优势。延边地区的音乐、舞蹈、戏剧以及民间工艺品等一大批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以其所蕴涵的固有的民俗为特征,品牌优势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这些传统文化名品,是延边地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
延边地区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显著优势,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滞后。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目前在延边地区还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是体制性问题。如:行政机构交叉重叠,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很难协调统一;许多文化企业经营机制僵化,经营目标模糊,经营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清晰;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经营机制落后,缺乏竞争力,阻碍个体的积极性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思想一直在文化行业占主导地位,一些文化部门过分强调文化的事业属性而忽视文化的市场属性,而且少数地方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不少人至今任把文化及其产品仅仅视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精神产品,忽视其商品性和经营性,这正是混淆的两个不同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表现,忽视了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经济内涵和产业性质。理论研究滞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产业的性质、地位、规律缺乏分析,许多文化企业得不到有效指导,仍处于半事业、半企业状态,在这种政企不分管理体制下,经营没有市场风险,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靠、要”的观念依然严重存在。
第三、产业规模不大。延边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明显偏小,产业链不长,产业之间的有机联动不密切,产业群体没有很好的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过分重视对娱乐业的发展,虽有一定优势,但其规模和档次不仅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就是无法与省会长春等地相比,也存在着一定差距,连地区内的需求也无法满足。
第四、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民族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缺乏现代工业和企业的良好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滞后直接导致了文化产业物资设备的落后,严重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此外,一些地区企业文化投融资体制僵化,各级财政投入有限。由于资金的不足,文化资源产品转化率低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也低,经济效益便难以显现。
第五、缺乏民族文化品牌。实践证明,只有精品才能带动区域文化的发展。延边地区民族文化产业产品的种类较繁杂,精品却不突出,精品市场的营销则更加欠缺,有的地方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缺乏认识,发掘不够,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文化优势,民族文化精华未能真正打造成文化产品,而只是简单的将民族风情活动改换为节庆,如“金达莱节”“苹果梨节”等,致使各种名目的“风情节”层出不穷。一个地区有数十个这节那节,却没有形成一个主打产品。人造的节庆极为明显的暴露出文化底蕴的不足。
三、延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1、深化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民族文化产业同样如此。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化发展规划、战略、政策和法规,有助于延边地区文化产业的规范发展,并保证延边地区文化产业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和较稳定的健康发展过程。延边地区文化正处于发展阶段,还相对弱势,在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时,要从显示和长远两方面考虑: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促进开放,鼓励竞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
2、做大做强,以集团化建设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组建和发展文化产业集团,一要增强核心竞争力,立足于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形成集团的品牌优势。二要增强整体竞争力,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加强对现有文化产业部门的内部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新型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要结合区域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积极探索发展以长白山影视拍摄基地和新型主题公园等高科技文化产业为主的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园区或特色街区。
3、加大民族文化产品宣传力度,实施名牌产品促销战略。加大民族文化产品宣传力度是搞好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延边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注重州民委、文化、旅游、宣传等部门的组织协调和专业指导作用。同时要利用各种现代化传媒手段,全方位地宣传和推广延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提升民族文化产品在省内外和国内外的知名度。延边地区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应该借助自己的特色优势,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化产品博览会,进行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同时要全力打造“延边阿里郎”这一品牌,从自然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挖掘和整理,实行通体规划,整体营销,积极对外宣传,并在民族演艺中全面体现其元素。
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作用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它的发展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璀璨成果,延边朝鲜族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定方面体现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总体的发展。保护、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少数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特性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就构建了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不论人数的多寡,都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以共自身的民族性,多样性,时代性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繁荣中华文化,就必须注重做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少数民族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和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经济的文化趋势越来越显现,而文化的经济功能也愈来愈强化。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动力,又是一种无形资源。文化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底蕴作用,便成为经济发展中所隐含的深层次的动力即文化力。不同的区域孕育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并且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其文化及其特色。反过来,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色又会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民族优势特色带动经济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增加中华文化的活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是贯彻“双百”方针和“两为”方向,发展社会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维系民族文化生存的重要力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某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能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的因素被舍弃,被新的社会文化所改造,这很正常。但应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认识到它对改善人们的空虚与无聊、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作用,强化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使其保持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包容外来文化,与其它文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为人们提供快乐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延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张初探;宋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第26卷
2、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以延边地区为例;边永奉;2010年4期
3、延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孙钟远;延边党校学报;2005
我国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篇5
关于我国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我国海洋第一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而其中海水养殖业作为海洋新兴产业已近“半壁江山”,但是海水养殖业也出现了一些制约的.问题.因此应该采取:1.建立和完善我国海水养殖业法律体系,2.合理调整养殖水域布局和品种结构,3.加强海水养殖业的科技发展,4.积极预防各种海洋灾害,5.完善从业人员考核与奖惩制度.
作 者:孙吉亭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刊 名:东岳论丛 PKU CSSCI英文刊名:DONGYUE TRIBUNE年,卷(期):23(3)分类号:F124.5关键词:海洋第一产业 海水养殖业 发展
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篇6
把握‚四个关系‛ 依托新文化要素来促进新文化业态 第一个关系是协同性与差异性。我们在推动经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当中,既要讲协同性,也要讲差异性。所谓‚协同性‛,我个人觉得核心问题是要打破壁垒,推动要素的资源流动。现在有一些观点,学界也有一些探讨,京津冀有没有可能协同发展?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很难协同发展。
祁述裕对上述观点却持反对态度。他说:‚比如有人说北京属于工业化后期,天津属于中后期,河北属于前中期,差距太大,我不大赞成。一个城市群的发展,从世界各国发展来看,都是差异性的互补,没有差异就很难互补,而且实际上在我们提出协同发展之前,资本已经在推动协同,市场也在推动协同。‛
‚差异性‛的核心点是依托特色资源,突出各自优势差异发展。像河北有没有可能差异发展?我觉得也是有可能的。我们前一段时间到河北调研特色产业,比如说河北的石雕,完全有可能差异化发展,而且经济发展的差异不等于理念和做法上落后。
第二个关系是顶层设计和自营经济。要讲统一规划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否则协同发展就没有必要提。但是仅仅讲统一规划还不够,还要讲自营经济。行政分工不等于倒退回计划经济,不等于形成了命令,否则它往往是一厢情愿。‚顶层设计不等于行政摊派,不等于行政地区资源的划拨,否则协同发展也是无法实施。
协同发展应该是在尊重自有竞争,尊重市场力量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来加强顶层设计,重视协调和磋商,而且要有中间缓冲地带,让资本力量发挥竞争的作用。‛祁述裕表示。
第三个关系就是盘活存量,拓展增量。我们在谈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当中,既要重视盘活存量资源,更要重视拓展增量。促进三地协同发展当然是很重要,确实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方面,怎么依托新的文化要素来促进新的文化业态。在新兴领域的壁垒会更少,还是一片蓝海。
第四个关系是用力和借力。所谓‚用力‛,我们自己要努力,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力,尤其是我们行政部门。但是另一方面还要‚借力‛,要和其他的产业融合发展,跟其他部门交叉发展。
抓住‚四个推手‛ 构建‚城市文化地图‛大有可为
第一个推手是怎么以互联网+作为依托,以‚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手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双创‛对文化系统的发展很重要,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整个社会对于文化领域在‚双创‛中的作用力认识还不足。比如说中关村创业大街文化企业是要占大约一半,文化企业和文化相关的企业大约占中关村‚双创‛企业中大约一半,问题是一半的企业的推手恰好很少有文化部门参与。
第二个抓手,以建立文化城市作为抓手,建立‚城市文化地图‛,来描绘构建京津冀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区域城市的文化定位,这是文化系统应该大有作为的地方。我们要抓住了城市文化地图的构建,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机遇。‛祁述裕说。
第三个抓手,以特色化产业作为中心,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思路和互动机制,尤其是目前经济发展落后一点地区,在这方面尤其有发展的动机。第四个抓手,促进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要以融合发展作为抓手。
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篇7
陈惠灵卢传才
摘要: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直辖市,肩负着承东启西、携手中部的重任。
重庆市要力争当好中西部文化产业开发的先行官。为此,重庆市要立足于目前已有的六大文化产业基
地,运用统筹发展的六大策略,从八个方面抓好文化产业开发,打造三个以上千亿产值的文化产业群。
一是打造西部一张网,建“三网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示范区;二是打造巴渝风味餐饮文 化群,做中西部特色美食文化产业标志区;三是开发巴渝特色旅游产业群,做中西部休闲文 化产业带头区;四是打造三峡移民遗址文化区,营造新时代的“大槐树文化”;五是开发中 西部会展经济中心区,打造新生代文化产业群;六是建设中西部最大的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市场体系;七是建设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中心,大力经营好出版传媒文化,打造具有 核心竞争力的自有文化品牌。八是打造以川剧为龙头的艺术文化产业链,做大做强中西部艺 术品牌和工艺美术品牌。
一、努力当好中西部文化产业开发的排头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是党和国家 对中西部18个省、市、区的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如果说,中部崛起的支点在湖北,那么,西部开发的龙头就在川渝。这其中,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的重庆市无疑成为人们关 注的焦点。
2008年7月20日,重庆市委书记***在市委全委会上详细阐述了新重庆的开放思路。他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争取用5年时间,构造起国有 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驾马车齐驱,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一圈两翼”三大板块全 面开放的新格局,把重庆建设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⑴
重庆市在中西部地区,肩负着承东启西、携手中部的重任。只有跳出重庆市来看待重庆 市的发展坐标,才能准确把握重庆市开放发展对全局的重大意义。重庆市委的高明之处,就 在于他们立足于一个大视野,跳出重庆看重庆,跳出重庆发展重庆,跳出重庆开放重庆。重 庆市在新一轮开发开放中如何举手投足,将对中西部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借助国家给与的开放开发政策优势,重庆市不仅要成为西部的新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 中心;还要成为引领中西部的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心城市;成为新 时期引领中西部文化产业开放发展的先行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软实力的体现,增强文化的贡献力才能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党的十七大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因此,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 伐,一定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在加强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加 快科教文化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中西部文化资源优势,重视和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要力争当好中西部文化开发的排头兵,首先要抓好产业规划,要立足于目前已有 31的六大文化产业基地,运用统筹发展的六大策略,从八个方面抓好文化产业大项目的开放开
发,力争在五到十年内,打造三个以上千亿产值的文化产业群,用先进文化,打造强势文化 产业,使自己在新一轮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星转斗移,风生水起,中西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初露端倪。重庆市必将在其中 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文化也将在重庆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从八个方面抓好文化产业开发
1、打造西部一张网,建“三网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示范区
据专家预测,到2009年,我国仅数字电视产业市场规模就可以达到5000亿元。中国数 字内容产业的经济规模,将在未来10年有望突破1.5万亿人民币。另外,中国的互联网用 户已经达到1.23亿,网上市场已经无比广阔。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推动我国新兴文化产 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重庆市要大力发展广电文化、动漫文化、数字化产业,需要党委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扶持 与协调力度,支持有线电视网络发展,使之早日形成与数字化产业配套的“三网融合”,实 现网络化,数字化。做到这一点,就能够快人一步,先做成全市一张网,带动形成西部一张 网,最终实现中西部一张网,并且能够和全国连成一张网。这样,重庆市就可以率先在西部 开发有线宽带网上的电话、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等网络业务,发展数字内容产业集群,从而实 现数字化产业快速增值。同时,有线宽带光纤网如果作为中西部信息高速路主干网,必将大 大提升中西部的信息开发力度,形成重庆市第一个产值达千亿元以上的高科技产业群。
2、打造巴渝风味餐饮文化产业群,做中西部特色美食文化标志区
我国餐饮业2006年营业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中西部如果拿下50%的份额,就可以超 过5000亿元之巨。事实上,我国的餐饮业整体规模偏小、工业化不足,产业化不高、市场 竞争力较差,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同时也说明餐饮业的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重庆餐饮,有独特的地方风味。以麻、辣、鲜、特闻名天下。我们要把商机转化为财富,以名满天下的重庆小吃,重庆老字号,重庆名牌组成美食品牌矩阵,如果进一步加大产业整 合力度,提升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重庆市一定可以成为带动中西部的特色美食文化产业标 志区而独领风骚。
3、开发巴渝特色旅游产业群,做中西部休闲文化产业带头区
据国家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33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 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新一轮发展中,重庆市要充分发挥地方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挖掘和开发红岩 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乌江画廊、武陵风光、大足石刻等其他文化遗产,增加人文内 涵,向外开发延伸产品和市场,培育和推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使之成为重庆市和中西部第 三产业中具有带动性的龙头产业;增强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提高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贡献水平。
重庆市要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引导旅游企业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力争五 年内旅游企业产值由目前的444亿元上升到1000亿元以上。
4、打造三峡移民遗址文化区,营造新时代的“大槐树文化”
三峡移民,世界瞩目。百万移民,曾经是一个全球注目的“世界级难题”。在新中国
建设的几万座水库中,移民总数超过1800万人。重庆是三峡移民最多的一个市,移民总人 数达103万;重庆又是为三峡移民付出代价最沉重的市,淹没了巫山、奉节、万县、开县、丰都等多座县城、乡镇。
移民走了,他们的根永远留在三峡。重庆市要做的,就是给所有的水库移民营造一座永 久性的心灵的家园。让所有移民的后代子孙都有他们回归的目的地。让三峡移民文化成为新 时代的“大槐树文化”。
325、开发中西部会展经济中心区,打造新生代文化产业群
2007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吸引了6.1万名青年参加,收到有创新性、参考性建议达
2.1万条。重庆市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要做让年轻人畅所欲言的大讲台,由此可以产生讲 台文化、论坛经济。
重庆应该以青年人才论坛、开放论坛两大论坛为主体,以特色产业类和西部开发类会展 为两翼,开发中西部会展经济中心区,打造新生代文化产业群。让新生代在重庆雄起,而新 生代将会成为共和国的精英一代。
6、建设中西部最大的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做大文化产权的交易
随着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影视音像、出版发行、文化设施等投资项目的增多,建全文 化市场进入和退出的正常机制,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做大文化产权的交易,就显得更为紧迫。重庆市要建设中西部最大的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加大资本进入力度,加大 文化项目的资本转换过程,加快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
要运用法律和经济相结合的方法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制止掠夺式的开发;所有进入文化 产业的资金及物资,在退出时,必须原点进入,原点退出;不允许损害已有的文化资产;已 损毁的要力求恢复;对不允许带走的属于文化产业的土地、建筑、技术等资源,退出企业必 须以转让的方式留下所持有的文化产业的软件及硬件权益,确保文化安全开发。
7、建设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中心,大力经营好出版传媒文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 的自有文化品牌。
文化成果是世界共享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重庆市要发展创意文化、出版传 媒文化,就要立足本地,放眼世界。建立包括新闻出版版权、动漫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中心,建立产学研专区,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创意企业给予扶持,比如减免税,对游戏的出 口进行补贴;对互联网包括网络游戏给与产业扶持政策。加强市场监管,打击非法出版等。对报纸、广播电视等文化产业要有扶持力度、有优惠政策。中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在 这种欠发达地区经营宣传文化产业,本身就面临资源与市场多种不利条件的制约。为此,地 方党委、政府要本着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8、打造以川剧为龙头的艺术文化产业链,做大做强中西部艺术品牌和工艺美术品牌。重庆和四川有很多文化资源是共生共用共享的。用好中央给与重庆市开放开发的自主
权,共同开发与发展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是川渝发展的新机遇。重庆杂技、川剧、綦江版画 等地方艺术和工艺品牌闻名海内外。要充分发挥好名人名家在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大力征集以重庆市名山名水、名景名人、著名历史事件为核心的剧本和作品,发 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影视剧、地方剧等艺术产业,勇于创新,做大做强中西部艺术产业 蛋糕。
三、要运用科学的发展策略,打造中西部最强势文化产业
1、发挥火车头作用,以提高促开发,以保护促开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题报告曾指出“文化政策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文化的 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产业是21世纪对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黄金产业,蕴藏着极 为巨大的商机。
文化产业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在美国GDP中所占比例高 达25%,在意大利为25%,在英国接近20%,而在我国还不到3%。⑵
我国的中西部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黄河、长江在这里发轫;众多的民族在这里生衍 繁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在这里起源发展。重庆市不仅自己要发展,还要带领中西部共 同进入发展快车道。重庆市的文化产业开发,要围绕中西部的独特优势,携手中西部各省区,联合开发,协调发展。我们要提高文化开发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坚持可持续利用开发,文明利用开发,用现代科技支撑起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创造先进文化。以提高促开发,33以保护促开发。
2、重庆市的文化开发要为中西部留下发展空间
重庆市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文化产业在过去五年以年均28%的速度快速增 长,动漫、网络、影视等新兴文化产业正在兴起,民营文化企业不断壮大。⑶
2007年,重庆市生产总值达41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同期增长15.6%;重庆市文化 产业当年增加值达29%,总量达114亿元。
可以说,重庆市在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上开了个好头。今后,重庆市要在更高层面
来规划布局延伸开发文化产业链,使其变成生态链、文化链、文明链,发展链。要采取政府 推动、政策激励、专家参谋、规划导引等办法,来文明开发、安全开发、智慧开发。要配套 设计、配套开发,不仅与文化产业配套,而且与其他产业协调共生共同开发。要建成文化产 业生态链,为中西部文化产业留下宽阔的发展空间。
3、运用统筹发展的六大策略,提高文化开发的科技文化含量
①汇集政策倾斜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重庆市要把中央给西部的政策、部门给行业的优惠政策,加上重庆市自主出台的优惠政 策加以集纳,形成地方的政策强势。
要进一步突出政府的政策作用、引导作用、引领作用、约束作用。在机制、政策、规划、资本等几大要素中,地方党委政府最要紧的是出规划、出政策、出机制。文化的产业开发一 定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先规划,后开发;统一规划,分步开发。要高水平开发,而 不要低层次开发;要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先宏观后微观,先重点后一般;要有选择的开 放,有秩序的开发。要梯次开发开放,分类开发开放。同一市场,同一政策开发;不同市场,不同政策开发。
②克服三个忽视:
要克服只注重硬件,忽视软件;只注重建设,忽视管理;只注重资金,忽视人才的弊端; ③实行三大转变,三大进步:
由文化的资源开发向产业开发转变,由文化的传统开发向科技开发转变,由文化的事业 管理向服务开发转变。由景观文化产业向内容文化产业进步,由低附加值文化产业向高附加 值文化进步,由传统文化产业向高科技文化产业进步。
④突出四大特性:
突出娱乐性,开发互动性,展示商业性,完善服务性。
⑤坚持五个并重,坚守五不开发:
文化的生态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资源 保护并重,文化人才的开发与人才保护并重,文化的产业建设与产业管理服务并重。要科学发展,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不开发可能损害地方当前及长远利益的文化项 目,不开发可能损害人民精神文化发展的文化项目,不开发利弊相当的文化项目,不开发影 响生态文明的文化项目,不开发可能损害国家和民族其他利益的文化项目。
⑥要使用八大保护手段:
使用划区保护、划片保护、挂牌保护、专利保护、商标保护、域名保护、版权保护、产 权保护等综合手段,对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与文明加强保护,加强开发,强化发展,不 断创新。
文化产业开发要综合规划,统筹兼顾,不要一家说了算;科学规划,不要一拍脑袋就决 策上项目;要请各路诸葛亮出妙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让科学说了算,而不是权力说了 算;要让历史说了算,而不是现实需要说了算;要让人民说了算,而不是个别部门说了算。
4、加大文化出海力度,带领中西部文化走出去
文化产品的“走出去”与开发文化资源的资金“请进来”,二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两翼,34不可偏废。重庆市要加大文化出海力度,做带领中西部文化走出去的火车头。
要走出去,就不能闭门造车,不能不管别人需要,只管自己欣赏。要下功夫细化国际文 化市场的研究,既要迎合国际文化市场需要,又要引导与创造市场需求。文化出海,出台政 策容易,落实内容难。一定要重视内容的创作、创造与创新。输出先进文化,而不是意识形 态。世界观、价值观要潜移默化,而不是直白说教。美国大片出自民营。中国大片也多半不 是国营。相信中国民营企业也能扛起文化发展的大旗。文化生产要逐步民营化,政府只管做 好管理与服务,而不是直接去指挥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出海,内陆和沿海具有同等优势、同样的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内容和政策。政府要出政策、出规划、出点子、出机制,让 人们及时知道海外市场行情;要联合开发、合作开发;多开发和出品像《云南映像》、《金子》 那样的国内外都叫好的特色优秀作品,5、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多元化投资
文化产业开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重庆市要充分利用中央的倾斜政策,制定优惠的投资、融资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种资金投入重庆进行开发。在吸引资金时,应该给予外 资和民营资本更多的优惠。民营资本具有活力,已逐步成为各地文化投资的主体。重庆文化 发展必须大力发挥民营资本的活力,调动他们投资文化的积极性,重庆市的文化市场可以首先面向内资和民营资本开放,吸引内资和民营资本首先进场。吸引民营资本首先转向西部。有了重庆市的带领、联合和示范,中西部也可以在中央支持下 出台一些地方法规,区别不同的文化产业类别,给与不同的产业扶持政策,内引外联,减政 让利,把外地民营资本吸引进来,把本地民营资本留住,让中西部的文化产品由短缺走向繁 荣,由凝固走向流动,由国内走向国外。
注释:
⑴***:《重庆计划5年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21世纪经济报道》,2008-07-24。⑵赵国鸿:《论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人民网-文化,2006-05-17。⑶张琴:《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调查》,新华社,2008-6-16。
【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推荐阅读:
海洋文化产业10-18
推动舟山海洋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的政策探讨08-29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08-17
海洋产业集聚05-12
海洋化工产业10-23
海洋优势产业08-12
辽宁海洋文化06-13
海洋知识文化10-25
海洋文化概论09-24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