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概论

2024-09-24

海洋文化概论(精选8篇)

海洋文化概论 篇1

关于海洋文化节的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海洋文化节从筹划到举办中各个方面的要素及意义。从时间段的选择,参与的部门,媒体的重要性,关于主题曲等任务的前期准备,民俗活动、学术研讨会、民众活动和公益文化建设的内容及意义和历年来的海洋节中的相关内容。

关于海洋文化节举行的时间段分析

海洋文化节适合在夏季举办,温度适宜因而白昼都可举行活动,选择夏季可以使人流量增高,其实是南方的沿海城市,无形中增大节日的影响范围,例如岱山海洋文化节的时间段是6月6日-9月23日。

举办海洋文化节的主线

海洋文化节的意义非常重大,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通过海洋文化节的举办能使基层民众欣赏到历史久远的传统文化,对步入现代工业社会的人而言,有机会使他们认知,熟悉,体会感受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培养一个人关于“根”的情节,增进人对所在生活地区的感情,培养健全的人格,避免了代代人之间的文化隔阂过深,发展区域人民的感情,有相对一致的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对政府而言,理性发展地区经济需要先进知识的储备,官员进入大学进修听课是不足够的,官员通过学术论坛了解各地区的学者对临海区域的发展的新见解及带给众人的新启迪,通过商业届的精英介绍企业经营的动态信息能较为准确地抓住市场走向,避免盲目投资引商而导致前期投入过大,后期收益小甚至血本无归。浪费国民税收及损失投资人的资产。海洋节若办得好,在社会各个层面都会产生良性影响。政府有能力扩大影响,那么选择一个好的主线是相当重要的,它贯穿着整个海洋节,决定着海洋节的性质和内容。我认为海洋节按着学术研究,文化研究的主线展开。能同时考虑到民众和学者,兼顾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发展。海洋文化的良性传播能使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

举办海洋文化节的媒体支持

文化节的广为人知在现代社会需要媒体的支持。电视受众大,省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以新闻和专题报道的播出可使全中国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受到信息,对于会到该地区旅游的人或研究海洋文化或对海洋文化有兴趣的或从事海洋文化的经营或传播的人有传播有利信息的意义。广播的受众一般是出租车司机、乘坐出租车的人们以及少数爱好广播的人,这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网络的普及似乎是一个信息革命,全世界的网民日益增多且基数庞大,关于海洋节文化的信息能在网络停留时间长,随时查取信息的优势是电视望尘莫及的。网络的受众年龄层次不一,职业不同,爱好不同,能较大范围得到有效观众,即对信息有兴趣的观众。

手机短信适合在某区域范围能使用,比如由文化宣传部以短信形式通知市民海洋节的娱乐性活动,及时地通知市民提高其参与性和积极性。届时可增加节日的热烈氛围。特别是大型晚会的举行,美食节的开放。增加人流量,加深文化节的影响。

海洋文化节的前期准备

海洋节的主线确定后,即开始海洋节的前期准备。开幕式的内容可向社会公开征集。集思广益,多多益善。而且是相对经济的方式,降低前期准备的成本,又可引发市民对海洋节较早期的关注。海洋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主题曲也可向社会公开征集。或是邀请当地大学的艺术学院的学生参与编写,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认为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是要特别的关注的,同时各项任务都要出色完成。

海洋文化节中的关于民俗文化的活动的重要性和内容

民俗活动是海洋节中最不可缺少也是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之一。海洋节最开始的目标是展示渔民祭海与当地民风民俗。这也是能吸引学者很重要的因素。岱山的第一届海洋文化节举办的非常成功,丰富民俗民风的展现同时加入了新时代的海洋理念。从对海洋的顶礼膜拜到如今的感恩保护,从古时对海洋的敬畏索取到如今的欢迎渔民回港与育种渔业丰收,不完全按照老路走的文化祭祀带给人们新鲜感,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以不至于与现代文明相脱节。时代在发展,对待海洋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同时也要珍藏海洋传统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要追求尽可能的保留自身。不和外来文化作不搭的配合。以岱山海洋文化节为例,渔船回港巡游和休渔谢洋仪式是创新的祭海活动,体现着欢迎渔民回港及感恩保护海洋的理念。

而在以徐福为主题的海洋文化节的举行中,徐福祠被装饰一新,徐氏后人家祭是吸引游人的一个景象。我认为这方面政府可以给予适当补贴来保证徐福文化的完整性。有着深远的海洋文化影响的历史人物,应看重其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海洋文化节中将其成为绚烂的一笔。例如徐福,历史上记载他曾带着三千童子东渡日本传授中国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间接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在日本,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徐福的研究所。举办以徐福为特色的海洋节时,日本研究徐福的研究所专门向主办方发去祝贺与支持。

以古装演出的形式能使当年徐福东渡的场景再现,给观众重温历史,感受历史的机会。有关于徐福东渡的故事和传奇演绎成戏剧也可以作为海洋节的戏剧表演内容。即在海洋文化节上公演以历史人物有关的事迹或传说为原型的话剧,戏剧等。

沿海周边地区的文化和海洋有着亲近的关系,有着专门的海岛文学与戏剧小品,它们的创作以海洋为主题,反映着渔民或海岸边的居民的生产生活。在海洋节的文化节目表演时尤其是关于民俗文化内容的展现,有关当地文化或是有关海洋文化的文学作品是创作节目的有力砝码,具有真实的历史意义,较为完整地体现渔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内陆文化不可一比的特殊性。

渔歌是海洋渔民文化中不可越少的一部分,从远古时期祖先就热衷歌舞来表达丰收之情,在日常生活中渔歌是普通百姓生产生活时的感情抒发,因此渔歌应成为海洋文化节的重要的表演形式,邀请当地的熟悉渔歌的渔民来演出,或是邀请全国各地的渔歌者前来表演,同台演出后交流渔歌文化,使渔歌者相互增进了解与沟通。

放海灯是渔民的一种风俗,为的是祈求来年的鱼虾满仓,全家平安。在旅顺一带,各地的渔民正月十三日祭海活动最为隆重的一项,就是放海灯。官方举办的海洋节中应有着最能代表民俗特色且是最为重要的民众活动。放海灯有着历史久远的意义和人民对此活动美好的希望。

在沿海各地区都有着自己历史悠久的意义纯朴可爱的民俗活动。例如铜细花棍是岱山渔民丰收的舞蹈,海洋节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观众置身事外去欣赏,还要让观众亲身参与活动来感受浓厚的氛围达到隐性的海洋文化传播的目的,民间文化若只靠政府的定期宣传是不够的,因为它生长在民间,繁荣在民间,若失去了民间人士这一传承载体,那么民间文化的消亡速度是特别快的。

海洋文化节中的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是主线的另一大内容,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当地的以海洋文化为专业方向的学生们,甚至是国外研究海洋文化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海洋文化的发展和最近动态。

学术研讨会可以分两个内容,关于人文科学以及关于自然科学的,构成内容丰富的学术会议,通过专家学者的交流以及对海洋发展献计献策,启迪我们关于促进海洋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在经济发展中有一个正确的明智的方向。

浙江岱山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海洋文化节,其中的海洋生物高科技论坛是嘉宾们交流和体验了海洋生物的现状以及新成果,企业代表到场发言交流,与政府和学术部门提供企业发展的动态信息,能促进产学研进一步结合。共同探索海洋生物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对策。随后建立企业与先进科学技术对接平台,推动海洋科技经济化,高效率,高收益。

共同举办的部门是关于海洋文化的研究部门,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政府投入资金和委派协办人员,例如岱山海洋节举办时,邀请中国海洋协会中国海洋报社、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文化研究学院参与,舟山人民政府承办。此外还有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的参与,使信息传播范围最大化。

以岱山第一届海洋文化界威力为例,学术会议有东亚岛屿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政府与海洋管理学术研讨会、中国亚热带海洋旅游潜力功能和前景学术研讨会和浙江海洋战略研究会,内容具体全面,论坛程序有条不紊。

关于海洋文化节的民众活动

除了专家学者参与学术研讨会和渔民群众参加海洋节民俗活动的表演,还要向普通群众宣传。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以临近海洋的优势,可以举行海鲜美食大赛,邀请多位名厨在一个特定地点向大众献艺,对厨师做出来自哪里,在哪个酒店专职[可得到酒店对美食活动的赞助],所烹调的菜属于的菜系等信息的介绍。关于食品原料的供应可以联系本地区有信誉,成本合适的原料供应商,原料采集由酒店自己负责较合适,酒店的采购流程专业而迅速。本地的海产品是推荐亮点,一是本地海产品保证了原料的新鲜,口感出众。二是海洋节要有区域特色,若是和其他地区相同,就少一道砝码。海鲜美食节也不能单纯只拥有本地海鲜美食,应适当加进其他地域的美食,若是国际化的旅游沿海城市,法式美食或意式美食等享誉全球的特色美食是不可或缺的,地道和口味鲜美是是必需的,若是经济成本过高可忽略,切不可以次充好,给品尝者留下差的印象,宁可质高价高,不可滥竽充数。岱山美食节让外来宾客品尝到了岱山名产岱衢鱼,给品尝者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感受。

邀请旅行社负责人共聚一堂观赏当地风景,交流经营感受,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协调发展。例如岱山海洋节中的“百名旅行社老总看岱山”。旅游舍在节日期间可向全社会举行大型旅游促销,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岱山旅游,既能欣赏岱山风景又能参加大型活动。

此外有关部门举办海洋主题灯会展,吸引市民游客到场观看。

在校学生可以集体参观海洋节期间开放的博物馆,增见识开眼界,对下一代的素质培养大有益处。对摄影行业的工作者们发出邀请,为其举办海岛风光摄影展并评比奖项,颁发奖金。关注优秀的作品。

还可以举行海洋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发掘海洋特色,例如泥人彩绘、弹涂船比赛、泥上拔河、背泥郎和泥上迷宫游戏等泥上竞争。

关于海洋文化节的公益文化的建设

海洋节中有关公益文化的建设,例如岱山在海洋节开幕之际举行中国盐主题公园和中国台风博物馆的开放,为游人开放。在海洋节举办之后可供市在校学生参观学习,增长见识。

举办海洋文化节的意义

海洋文化节的筹划和举办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例如徐福祭海节邀请了韩国日本的专家学者来舟山参加学术研讨会,间接的增进了中日韩三国人民的友谊。海洋节充分注意了游客参与性,达到了民俗文化大范围民间传播的效果,对于城市规划而言,岱山旅游与周边错位发展,主攻海景房产、海洋文化和海岛保健三方面,推出“房、风、盐、泥、渔、灯和石”的品牌,海洋节的举办直接刺激了这几个方面的发展。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其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得到大大提升,为未来的发展起到一个良性的开头。海洋节深入挖掘整理提升沿海渔民祭海活动与民间民俗艺术,是一项看似狂欢时则深度的任务。

海洋文化概论 篇2

1 项目建设的背景

海洋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 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 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在“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一节“海洋装备制造业”内容中, 明确指出“重点发展造修船、游艇和邮轮制造、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临港机械装备、海水淡化装备、海洋电力装备、海洋仪器装备、核电设备、环保设备与材料制造等产业”, 并强调把青岛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此外,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意见》等行业规划也都将青岛市海洋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海洋产业。青岛高新区在产业发展上, 按照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胶州湾北岸城区重在做高做新”的要求, 坚持蓝色、高端、新兴方向, 打造新型“1+5”主导产业, 即以科技服务业为支撑, 加快壮大软件与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研发、高端智能制造、节能技术与新材料产业。

产业园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 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海洋装备产业园是青岛高新区产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 以海洋工程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水下机器人、海水淡化装备、海洋能源利用装备等为发展重点, 面向国际的高科技现代园区。园区目前已聚集了中科盛创 (青岛) 电气有限公司、中船 (青岛) 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青岛海纳光电环保有限公司、青岛瑞普电气有限公司、中远佐敦船舶涂料 (青岛) 有限公司等多家骨干企业和中科院声学所青岛研发基地、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等一批重要科研单位。园区海洋装备产业集聚前景广阔, 对推动山东省、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以及海洋装备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青岛高新区海洋装备产业园建设有利于在新的发展阶段积极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战略, 加快推进青岛率先建成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对进一步增强青岛高新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青岛市蓝色经济建设水平, 以及提升开发区城市竞争力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建设海洋装备产业为主导的海洋特色产业园, 在海洋装备、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培育一批在海洋装备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引领蓝色经济发展, 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通过建设海洋特色产业园, 进一步挖掘青岛高新区在海洋科技方面资源、人才和产业集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增创发展新优势, 增强青岛高新区海洋装备制造产业技术提升能力, 提高以海洋装备、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度, 发挥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提升青岛高新区在青岛市、山东省, 乃至国家海洋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青岛高新区以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生态优良为产业导向, 坚持科技驱动、人才聚集、文化发展、环境宜居、国际知名的建设方针, 打造引领海洋装备产业发展与科研资源聚集的现代化宜居新城, 实现青岛海洋装备产业的规模增长与结构升级, 促进园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技术升级、体系完善、交流合作、创新共赢”的中国海洋装备产业“蓝色科技硅谷”。未来发展中, 海洋装备产业园将构建海洋装备自主创新体系, 统筹青岛市和园区重点企业在海洋装备领域的人才、项目、平台和基地等资源, 全面展开合作。重点开展海洋工程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水下机器人、海水淡化装备、海洋能源利用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 不断推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海洋装备创新体系。

摘要:海洋装备产业园是青岛高新区产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国家海洋装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 以海洋装备科研和产业化实力为基础,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海洋科研优势, 重点开展海洋装备的设计、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设。

关键词:海洋装备,产业园,建设

参考文献

[1]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 (http://gxq.qingdao.gov.cn/) .

海洋文化概论 篇3

鉴于此,笔者认为,青岛“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的基本战略思路应该是: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进一步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

借鉴各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定位,从青岛市的市情出发,笔者认为,青岛未来文化建设要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把建设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于一体、海洋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简称为具有海洋特色的现代文化名城或现代海洋文化名城)作为青岛市今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

之所以要突出海洋特色,将现代海洋文化名城作为青岛市今后文化建设一个重要战略目标,理由如下:

突出海洋特色、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具有丰厚的文化基础。正确的目标定位必须源于文化基础,城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创新,必然会形成特殊的城市文化,这种文化包含着城市的历史与记忆,流露着城市的理想与追求,标志着城市的精神高度与前行视野,是支撑城市发展的无形力量。城市文化的个性和魅力既是不同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历史文脉的延续,也是不同城市居民在千百年来的交往实践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在城市文化中的折射和聚焦,更是不同城市的居民对自己所喜爱的文化样式的创造。正是这种历史文脉和不同的城市文化样式,形成了不同城市的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

青岛是一个典型的滨海城市,海洋特征非常鲜明,海洋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是一个具有浓重海洋特色的城市。青岛有近7000年的海洋文明史,早在20世纪中叶,青岛就开启了现代中国海洋科教事业的先河,青岛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无不深深打上鲜明的海洋特色,青岛未来文化的发展当然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特色。青岛作为中国海洋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东部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半岛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山东滨海文化产业带的龙头城市,发展海洋文化有雄厚的经济社会基础、深厚的文化资源积累。

突出海洋特色、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符合青岛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从青岛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来看,《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青岛市的城市性质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城市职能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可见,这座城市的性质、职能和定位都强调海洋特色这个因素。从城市发展战略来看,“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就是要保护滨海环境、发展滨海经济,相应地,在文化领域,我们就应该发展滨海文化,这样才能使城市的各个方面协调、一体推进。

突出海洋特色、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是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的沿海和海洋开发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沿海和海岛已成为中国最有希望的发展“热土”,中国迎来了亲近海洋、开发海洋的新时代。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提出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这是青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二五”期间正是青岛市乃至山东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之际,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与建设蓝色经济区的目标相适应,应该充分利用、整合自己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资源,打造海洋特色的文化,把海洋文化建设作为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有机部分和先导,并作为国际间和区域间交流与合作的坚实基础。青岛文化的发展应充分利用世界最美海湾的自然条件和宜港宜航的区位优势,借助海洋科研实力和海洋教育传统,挖掘海洋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文化,在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现代海洋文化名城”,使青岛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包括具有海纳百川开放创新的海洋文化精神、发达的海洋教育系统和海洋科技系统、先进的海洋文化产业系统、繁荣的海洋文学艺术系统、精美的海洋文化形象展示系统以及多样的海洋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系统等等。

突出海洋特色,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是增强青岛文化魅力、扩大青岛文化影响,推动青岛城市文化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世界上一些公认的文化名城,如巴黎、纽约、罗马、莫斯科、东京以及曼谷和开罗等等,无不个性鲜明,特点突出,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品牌,因而没有人怀疑他们的文化都市的地位。青岛要建设文化名城应把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打造海洋文化品牌作为基本的战略思路。

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为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提供支撑

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最关键的是要围绕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目标打造一批海洋文化品牌。

青岛在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青岛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创建品牌城市的经验和将文化建设纳入品牌城市建设之中,将文化建设作为品牌城市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从打造品牌文化项目、品牌文化产品入手,扎扎实实地推进文化项目的建设,努力争取持续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品牌文化项目或产品,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品牌文化行业、品牌文化企业推进,进而向创建富有海洋特色的品牌文化城市进发,形成历史传承与时代特征水乳交融、兼容并蓄的海洋文化特色和城市文化风格。

大力推进海洋教育科技城建设。青岛的海洋文化教育有着坚实的基础,全国最著名的中国海洋大学坐落在青岛,众多的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积聚了一大批海洋教育和海洋与研究专家,汇集了中国70%的海洋科研院所和50%的海洋科研人员。建设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大力推进海洋艺术城建设。树立高起点、创新新机制,围绕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在设施建设、文艺创作、文化活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凸显海洋特点,逐步打造国内

外沿海城市立得住、叫得响的海洋文艺精品工程,展现海洋风采,展示青岛城市形象,使青岛成为走向全国和有国际影响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

大力推进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城建设。大力推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海洋文化产业群。培育城市支柱型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既是海洋文化建设的标志产业,又是海洋经济的“半壁江山”,更是沿海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海洋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自成结构的系统,主要包括“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文化创意”、“海洋文化生产”、“海洋文化产品”和“海洋文化市场”等基本部分。

大力推进海洋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城建设。完善海洋文化游、欧陆风情建筑文化游、啤酒文化游,发展崂山文化、琅琊文化旅游,开拓博物馆、工业遗产旅游,发展休闲度假文化游、海岛休闲旅游等,构建以度假旅游为核心的高端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办好青岛国际海洋文化节、金沙滩艺术节、崂山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彰显青岛海洋文化特色。

大力推进海洋文化展示城建设。要尽快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标志性海洋文化设施,大力建设海洋文化中心和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展览馆等,使城市海洋文化形象更加鲜明。

建设青岛海洋文化名城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化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我们要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出发,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创造出更好的精神文化条件,使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精神生活质量不断得以提高。文化建设也只有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实现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当今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例如在美国,传播高雅艺术文化的林肯中心和传播知识文化的图书馆、博物馆系统,是纽约精神文化中心,其功能定位是提高公众文化水平、科学素养、审美情操、传播先进文化价值理念,铸造民族精神,因此被称为公益文化,属于非营利性社会事业范畴。洛克菲勒中心和纽约的许多歌舞厅、影剧院、夜总会,为公众提供娱乐场所,其功能定位是让公众休闲娱乐,因此被称为商业文化,属于营利性的产业范畴。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均同时拥有强大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在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经营性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青岛市在这方面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必须知难而进,奋起直追,抓紧发展,做大做强,尽快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与竞争,尽快形成青岛市文化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和参与竞争的主体力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文化产业成为青岛市的一个支柱产业。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法及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核办法。

积极推进市属专业艺术院团改革,组建青岛市文化演艺集团。对市属演出公司和剧场等资源进行整合,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属演出经营公司,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尽快在全市形成几家实力强、水平高,能代表青岛水平的演出公司。加快推进转企改制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国有龙头文化企业或集团。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创新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立政府资助公共文化项目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制度,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资助、定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降低公共文化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政府要积极发挥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财政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设立青岛市发展文化事业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财政投入方式,财政资金优先安排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益性文化项目,重点用于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普及和文化精品生产以及对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的扶持。

研究建立发展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制,鼓励组建各种类型的文化发展基金、文化投资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手段融资,推动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及中介机构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中介组织,为文化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青岛对外开放的优势,以更大决心和气魄全面提高青岛的发展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通过增创开放新优势,促进和保障青岛文化的更快更好地发展。

海洋文化概论 篇4

1.终结性考试方式

本课程的终结性考试采用课程大作业形式,即学生撰写并提交当地(县、乡镇、村)农村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设计方案(或经营管理方案)。

2.课程大作业题目要求

(1)课程大作业题目和内容在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内。

(2)课程大作业题目主要按照本课程教材中农村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有关章节的要求,并结合其它章节所学内容进行设定。

(3)课程大作业必须与学习者所在区域(县、乡镇、村)的需求相结合。

(4)课程大作业的题目可以由指导教师自主命题,也可采用如下题目之一: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策划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设计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管理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营销方案

例:陕西省富平县陶艺村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方案

北京市怀柔区富乐村民间手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方案

安徽省广德县甘溪民俗文化村项目管理方案

广西临桂县五通镇农民画文化产业产品营销方案

云南省南涧县跳菜旅游文化村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

3.课程大作业的评定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2)课程大作业评定按百分制计分,具体要求如下:

95~85分:

独立完成课程大作业;

课程大作业有创意,规划设计(或经营管理)思路、目标、重点和实施措施等符合当地发展实际,有所在地区、单位的特色;

课程大作业文本规范,中心突出,依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课程大作业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已经实施(实现);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结合教材相关知识;

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投入产出分析透彻。

84~70分:

课程大作业有一定的新颖性,较为符合当地需要;

课程大作业文本较为全面,未缺漏重要内容,中心突出,依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联系教材相关内容;

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有投入产出分析。

69~60分:

课程大作业文本不够全面,但未缺漏重要项目,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课程大作业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60分以下:

课程大作业文本不规范,缺漏项目严重,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

问题分析有严重错误,层次混淆不清; 4.格式

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左侧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要求插入页码,居中对齐,从正文页开始为第1页。5.上交论文时间

各位学员务必于6月18日前将纸质论文上交给电大班主任。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课程大作业)

1.考试方式

课程结课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2.题目拟定 结课论文题目从下列范式中选择: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的视角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

——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 3.考试时限(论文上交时间)6月18日前 4.论文格式

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左侧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要求插入页码,居中对齐,从正文页开始为第1页。4.特殊说明

结课论文必须由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严控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终结性考试试题、要求及评分标准 【试题内容】:

请结合自己工作或生活所在地实际情况,运用课程学习的相关理论,梳理概括本地传统农业改造,或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就本地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论述。【试题要求】:

1.论文要以具体地区为分析对象,不可泛泛地停留在理论综述层面。2.对传统农业改造及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尽量依据调研,或实际工作展开。

3.对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借鉴可以出自教材内容,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佛教文化概论 篇5

学习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短短一个学期的佛教文化概论课程即将结束,在梁红老师详细地

讲解下,我们对佛教有了基本的了解与认识。最后一节课上还有幸听了纯祥法师的讲解,是我们对于佛有了更深层的领悟。

我觉得佛教是一种文化,而不是迷信。也可以说它是一门高深的哲学,其中蕴含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与生活哲理,今天在世界各地,都有许许多多的信众,有的法师学者更是将佛教在当今社会誉为佛陀教育。

经常会有人问道,你信佛吗?每当有人这么问我,我都会反问一句,何为佛呢?不错,何为佛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思的!既然我们学习佛,我想首先我们就要去了解所谓的“佛”。

佛教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好了,我们就从这句大家都很熟悉的句子入手,来看一看“佛”到底是何意思呢。“南无”翻译过来是皈依,敬投的意思,“阿弥陀”是无量无边无穷的意思,那么“佛”则译为觉悟者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我们要皈依敬投无量无边的觉悟者。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要像觉悟者,拥有很多智慧的觉悟者学习。那么“佛”究竟是不是由人变成的呢?所以经典上说。一切法由心想生,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若是一个人的内心清静,那么他也自然是慈悲的、平等的、无私的、自在的、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所谓的“佛”。

有的人学佛很多年, 然而却迷信了。佛其实不是别人 你若是善良 慈悲 热爱帮助别人宽容 孝顺, 仁爱, 你即是佛.有的人整天满口佛言名理.试问有几个真正懂得真正的含义佛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在生活中感悟的.。只要我们一心向善,在生活中 磨难挫折中,只要用心体会 感悟,总有一天会觉悟的,什么是佛呢,说复杂很复杂 说简单很简单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高深的境界,也是从生活中慢慢修行而达到的。所以说只要一心向善 不管是谁 总有一天会快乐。不管怎么样,我们每天都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没事经常笑一笑。正如不管你是考高级证书也好,考公务员也好,也许你努力了考上了,也许你努力了却没考上,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把心放宽,什么事情用心尽力去争取了就不要太执着结果了。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去面对生活,遇到什么挫折烦恼不要去逃避,而是要坦然的去面对。活出你自己,随顺自然 万事随缘。

有的人会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啊,不错,不过我们在想一想。如果我们不去做,那么哪怕是目标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我们不去迈出那一步,而是选择逃避,放弃。我想我们永远也不能到达吧!所以我想对大家说,不用去管他多简单多复杂,不用去想那么多,踏实的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好好的生活。虽然我们一下子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慢慢的去做,去落实。这就是佛教中最为广布的思想,也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学习佛教文化的心得体会。

现在社会风气很不好,人人都追求名利。金钱。道德的字眼早已经在多大数人们心里遗忘了,而却都是利益。那么在这个社会中生存,要怎么样才能做好自己呢。我想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有些时候我们必须要灵活变通,圆融无滞。这样才能融入到社会当中,但融入社会,不等于被社会所染着,我们形式上变通但是内心依然要保持自己的本心。一定要铭记理事无碍 事事无碍。这也可以说是佛教在当今社会的生活观的体现。我们学习佛教文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生活中运用我们所感悟到的东西,要学以致用,这样才不枉费学习中国佛教文化。

韩国文化概论 篇6

学者指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对中国有诸多启示

中新网11月27日电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专题,图库)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高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传统了。作为和中国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韩国申报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对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来说,也是敲一下警钟:在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高敬洙教授也指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主要内容有:

一、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

二、各种游戏。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

三、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这些活动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同时,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高敬洙特别指出:韩国江陵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世界无形遗产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97年端午祭已经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

高敬洙教授表示,现在韩国已经有三个无形遗产了,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政府重视,文化管理部门重视。这些重视是有意地培育和保护,而培育也加上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现代的有些游戏规则也放到传统文化里头去了,使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必须是有世界性影响的。我们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等只是停留在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很平淡,这样不可能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

三、必须是有创造性。我们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必须有创新并且和现代形式结合的这种新创意,这样才能保护这些无形文化遗产。

韩国端午“申遗”成功的启示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对此,今天上午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11月25日《北京晚报》)

争了那么久,端午这个传统文化终于还是花落别家,对此,很多人都会觉得伤感,因为端午说不重视其实也是很重视的,说到端午就想起了屈原、粽子和龙舟,能够成为世界遗产,说明端午对世界文化都是有很深的影响的,正是基于这个因素,端午被韩国申请成功,这让我们这些屈原的后代感到悲哀。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悲哀的理由,因为端午在没有申请之前,我们谁会重视这个传统,看看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粽子节,一到这个节日大家只记得粽子,大江小河也几乎看不到龙舟的影子,传统文化渐渐被遗忘。等到韩国人提出申请的时候,我们才感到端午的重要性,可是我们并没有为它作什么,最终结果也就很正常了。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说过,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这次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迪: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话虽如此,在感情上我们还是一时难以接受,可是该怪谁呢,很多东西只是失去的时候才觉得珍贵。

“丢了”一个端午,我们该吃粽子还是要吃,纪念屈原的仪式还是要继续,端午不会因为被韩国人申请了世界遗产而变得陌生,想想我们所拥有的那些文化传统吧,如果我们不能发扬光大,如果不能和现代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就算申请了世界遗产又如何。

比传统节日“申遗”更重要的是什么?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作为“申遗”大国的国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多少有些酸溜溜。比如马上就有某大学的民俗权威专家信誓旦旦地说:“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这不免有些自欺欺人。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国籍教授在接受某报采访时说,“端午节很多国家有,其渊源与中国也有密切关系。但是各国过端午的习俗各不一样:中国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日本和韩国就没有;日本人过端午的时候,男人游泳,女人洗头;而韩国人在过端午的时候,则是男人摔跤,女人洗头。”上海财经大学的韩国留学生的补充,就更说明问题了:“端午节是我们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在我们的课本中就有„„过端午节时,我们会去奶奶家,大家聚在一起吃艾糕(用艾草做的一种糕)。”

很显然,“端午节”与“端午祭”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在具体了解了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怎么回事之后,答案已经变得极其简单明了,再来讨论意义不大。

值得我们深思的倒是韩国籍教授说的一句话:“因为江陵四面环山,所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保存完整,且别具特色。”

要知道,端午节在中国本来也是祭祀活动。我们保存得如何?还有多少特色?才是问题的要害。

这让我想起今年中秋节前夕,由某新闻网站等发起并宣布,将于今年中秋节前正式启动申报世遗程序。并声称,网上签名赞成中秋申遗的网民人数已经超过70万人,“中秋申遗”将由国家文化部直接进行。网上自然又爆炒了一番。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系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按这个定义,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差不多都具备申遗的资格了――我在想,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差不多都会有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要是都有兴趣来“申遗”,那可真就热闹了。

回过头来讲,即使具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我们那些传统节日目前在中国内地的传承和重视程度,并不如人们想象和宣传的那个样子,除了给商家促销活动提供了商机,忙碌的人们象征性的吃点个性食品,连个假日都享受不到,有几人还有心思去团圆、赏月、祭祀?又更遑论传承文化?

大约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伤了我们的自尊心,可以想见,新一轮的“申遗”活动又该“刻不容缓”了。可是,既然是遗产,终归是历史形成的,历史上属于谁,应该是很清楚和明确的;至于现在谁传承得好,以及保存和保护得如何,恐怕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上的所有并不都能成为现实归属的有效证据的。

因此,对于像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我们现在首先要争取的,恐怕不是“申遗”,而是真正的传承传统,做到“薪火相传”,把节日实实在在地过起来;其次是尽快列为国家公众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和精力来尽情享受节日的文化和快乐。

对于自己的节日,只有自己先重视并享受了,才有可能让别人来重视和分享;寄希望于别人的“钦定”和认可,然后自己再来重拾和重视,未免太没自信,也难得别人的认可。

最近有消息说,“热炒已久的将端午、中秋、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的倡议已经提上官方议事日程,目前,专家就此事可行性的咨询、论证工作基本完成,如一切顺利,有望在明年进入立法程序”。

我想,这才是实在而值得庆幸的举动。

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不是坏事

巴黎时间11月24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在此之前,尽管他们的端午祭跟我们的端午节除了名目上近似、实质上不完全是一回事,但当他们提出申报之时,我们这边很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乃至响起了“保卫端午节”的呼声,颇有点悲壮色彩。

端午祭申报成功不是坏事。放下“正统”的架子,我们得承认,给端午祭这一“闹”,乃至“闹”成了,还是带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怎样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因此,我不能同意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先生评价韩国申报所以成功的观点,他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遗产申报的要求是每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项,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显然,这是认为人家钻了“空子”。如果端午祭的申报成功算是给了我们一个“教训”的话,那么,从这样的观点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丝毫的警醒意味。身在其中,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态度,是无须多言的;看看人家是怎么珍视的呢?至少不是停留在书本的沾沾自喜上,也不是停留在年岁稍大的人们的记忆里,而是生动地呈现于现实生活中。用另外一位比较客观的专家的话说,“韩国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也就是说,人家不是像抢注域名那样要和我们争个端午的“名分”了事,而是实实在在地拿出了自己的东西。端午祭申报成功,归根到底在于水到渠成。

对物质宝贝来说,你自己不珍惜,如果还属于你的,就可以攥在手里自我炫耀;而文化遗产,非物质,可以超越种族、国界,起源于你这里又怎么样?同样能够在人家那里传承、创新。因为端午祭“闹”了一下,为了“保卫”,我们这里才重新重视划龙舟,寻艾蒿斗百草也才又成了津津乐道的所谓内涵。先不要说注入“现代元素”,单就这种“觉醒”本身也实在是给逼的,不是骨子里的觉醒。现在还没人争中秋、争春节,我们这里也就还不慌不忙。在今年这个中秋,除了打击“天价月饼”,实在想不起还有什么文化行为;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除了弄台晚会,可有其他文化上的打算?像文物保护一样,放着那么多濒危的真文物不理不睬,营建外表光鲜的假古董各地都趋之若鹜;放着那么多真正的传统节日不闻不问,对越来越多的古人的政府公祭活动却越来越搞得声势浩大。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丢”几个,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不久前看到一则消息,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有意将广绣定点到潮州,马上有专家认为“这将是广州的悲哀”。既然你已经承认“目前潮州刺绣比广州发达很多”,外行如笔者就不理解“悲哀”在哪里。端午祭的申报成功告诉我们,躺在“资格”上吃饭,在我们习以为常,在国际上并不认可,认可的是文化的民间基础。诸如让几个混得脸熟的人,走马灯似地穿梭于各种晚会,充其量只是虚张声势。这也提醒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应当扎扎实实地从弘扬本省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培育民间力量抓起。

论中韩高句丽争端问题

中国一网友关于高句丽历史问题的评述 最近几年中韩两国关于历史问题纠纷不断,而且已经演变为领土争端,许多国人义愤填膺,我无意再作一篇讨韩檄文,本文的目的旨在客观分析各种史料以寻求韩国历史的真相。

——题记

官方对古代历史的叙述

韩国驻中国大使馆的网站这样叙述韩国的古代历史: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

文中以“檀君开国”的神话传说作为韩国历史的开端,中国的“三皇五帝”没有任何文物证据,也可以认为是神话传说。中国从黄帝算起自称有5000年文明史,韩国从檀君算起也声称有5000年历史,两国的做法彼此彼此。不过韩国人的推算精确到公元前2333年就有些夸张了,而且从“檀君朝鲜”直接进入到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0世纪的所谓“三国时代”(高勾丽、百济、新罗),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忽略了中国史籍中记载的“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两段在“三国时代”之前的史实。

在另一家韩国网站“韩国在线”,有着更为详细的叙述,其中提到箕子朝鲜、卫满朝鲜,还认为韩民族是东夷的后代(历史学界认为商族征服夏族入主中原之前是东夷的一支,《孟子》记载舜也是东夷人: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他们遍布于满洲、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东夷人中有一个神话,传说立国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亲和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据说他于公元前2233年开始统治,他的后代在朝鲜——“黎明宁静之国”——执政达一千余年。

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移向满洲和韩半岛,因为那里气候条件较好。看来他们保持着团结,因为中国大圣人孔子和孟子曾赞扬他们亲密友爱,恪守礼仪。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这导致他们向满洲南部和韩半岛迁移。

东夷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满洲地区的貉和居住在韩半岛上的韩人,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族,语言上属阿尔泰语系。当殷朝崩溃时,殷国臣民箕子约在公元前11世纪进入檀君的辖土,引进殷国的文化。接着,由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燕国入侵,古朝鲜在公元前3世纪丧失了辽河以西的领土。这时候,出现了铁器时代文明,战国诸国向东驱赶难民。移民中有一个叫卫满的,在古朝鲜出任军事指挥官,以鸭绿江为基地把准王赶到南方,篡夺了政权。但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兵由陆海两路进犯位于辽河口的古朝鲜。两年后,古朝鲜被打败,中国在满洲南部和韩半岛北部设立了四个都督府。这四个都督府建立之后不久,韩国的进攻变得猛烈起来,所有四个都督府均于公元313年被摧垮了。

文中承认商朝灭亡之后,商的贵族箕子带领一部分臣民进入朝鲜半岛,但是其叙事方式与中国史籍不同,显得避重就轻遮遮掩掩。只说箕子“进入檀君的辖土,引进殷国的文化”而没有提到箕子建立政权延续近千年,事实上“箕子朝鲜”是韩国信史时代的开始(也就是说,韩国类似于今天的台湾,是中国垮台政权的避难所——当然,半岛上也有许多土著居民)。秦灭六国,燕人卫满步箕子后尘建立“卫满朝鲜”,公元前107年汉武帝派兵将其征服,汉朝在其故地设四郡,到公元313年,这些殖民地被高勾丽占领。据说目前韩且历史学界普遍重点讲述所谓“檀君开国”,对于“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汉代四郡的历史要么避而不谈,要么一笔带过,直接就讲到所谓“三国时代”。

中国史籍关于古代韩国(朝鲜)的记载 司马迁的《史记》第115卷《朝鲜列传》: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攻塞,至坝水为界,属燕„„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真番旁众国欲上书天子又拥淤不通。文中所说的即“卫满朝鲜”,后“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勃海,兵五万,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诛右渠。右渠发兵距险。元封三年夏,尼溪相参乃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已又反,复攻吏。左将军使右渠子长、降相路人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已。故遂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被“卫满朝鲜”所阻无法上书天子的“真番旁众国”指的是朝鲜半岛最南端的“三韩”,《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有如下描述:

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日弁韩。辰韩者,古之辰国也。马韩在西。凡五十余国。大国万余家,小国数千家,总十余万户。侯准既僭号称王。为燕亡人卫满所攻夺,将其左右宫人走人海。居韩地,自号韩王。其后绝灭,今韩人犹有奉其祭祀者。汉时属乐浪郡,四时朝谒。

桓、灵之末,韩哕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

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入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人。今有名之为秦韩者。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国。

弁辰亦十二国,弁、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其十二国属辰王。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辰王不得自立为王。

至于“三韩”的由来,有人将其与战国时期第一个被秦国所灭的韩国联系起来——《诗经·韩奕》中说:“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其中的追和貊即为韩族人和徙貊人是周初分封在中原的韩国人的主体,这个韩国被晋国合并,其国民的一部分后逐步迁徙到朝鲜半岛(留在晋国的韩国贵族在几百年后的东周复国成功,与魏赵一起“三家分晋”),当然,这一段历史还有待更多的证据来证实,反倒是有一些现在的韩国人更乐于承认这样的推测。《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提到“辰韩自言古之亡入避秦役来适韩国„„有似秦人。”只能说“三韩”中的辰韩人有可能是秦朝时的中国难民。

总结:现代韩(朝鲜)民族的主要成分

韩国人认为他们是东夷的后代,我们首先要清楚“东夷”这一概念,在中国的史籍中它有时候指的是“东夷”这个部落群,有时候又泛指所有华夏之东的族群。建立商朝的商族原本就是东夷的一支,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中认为,先商原居地在今山东、河北南部一带。其他的东夷部落则有可能分布在河北北部、辽宁及朝鲜半岛等广阔地区。因此商代时,朝鲜半岛上的居民“韩族”也可划作东夷落部之一。

关中地区的周族兴起,灭商,建周朝。一部分商族人随箕子避居朝鲜,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朝鲜,史称“箕子朝鲜”,韩国史学界并未完全否定这段史实。大部分商族人居于周朝封国鲁、宋、卫,与周族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汉代与楚族相融,形成汉族(注:项羽与刘邦均为楚人)——如此说来,汉族亦可以算是东夷后裔。孔子生于鲁国,先祖原为宋国贵族,原属商族。据说有韩国人认为孔子也是韩国人,这道理好比澳大利亚人说莎士比亚是澳洲人——韩民族有东夷血统不假(古韩族与箕子带去的商族都系东夷),但只能说韩国人是中国移民的后代,而不能将中国历史划入韩国历史的范围。

战国末年,燕人卫满灭箕子朝鲜,其政权史称“卫满朝鲜”。秦代及汉初,大量汉人涌入朝鲜,甚至进入半岛南端的“三韩”部落。“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史记》。汉武帝灭卫满朝鲜,设四郡,实际上是四个殖民地,直到400多年后才沦于高句丽。此时,半岛南端的“三韩”部落演变为新罗和百济。唐灭高句丽,其民大部分强制迁入中国,剩余的高句丽人一部分建立渤海国,另一部分南下融入韩民族。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灭掉百济统一了韩民族,公元918年王建的高丽王朝取而代之,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至十九世纪。

综上所述,现代韩民族的主要成份就是这样——

1,古韩族(东夷部落之一,新罗、百济的主体成分),2,箕子率领的商朝遗民,3,秦灭六国后的燕国难民,4,汉代四郡的中国驻军后代及移民,5,汉末及中国历次国内混战时的流亡人士,6,高句丽亡国后的一部分遗民 汉民族的基本成份则是—— 1,夏族,2,商族,3,周族(夏商周三族构成华夏族),4,楚族(楚人建汉朝,融华夏族,汉族成形)5,鲜卑族,(晋末五胡乱华,除鲜卑融入汉族,其余四族大部亡于战乱)

唐代以后中原四次,南方两次沦于异族之手,但汉族的血统结构未发生大的变化,只是南方汉族融入了部分越人。

我们发现,现代韩民族与现代汉民族的成份十分相似,加上朝鲜半岛一直属儒家文化圈,中韩两国可谓同文同种。朝鲜半岛上许多地名与中国相同,这一点也发生在英国和美国、澳大利亚之间。

高句丽的归属争端

高句丽作为东北亚一个曾经存住的古代民族其实与汉民族和韩民族都没有太大的关系,现在中韩两国都要求将高句丽划入本国的历史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

许多韩国人试图从族源上论证韩民族与高句丽甚至满族的关系其实都是无稽之谈,值得一说的只是高句丽后期曾发展到朝鲜半岛北部,一度定都平壤,高句丽亡国后也有一部分遗民融入新罗。

韩国人争夺高句丽归属有着心理上的原因——韩国的古代史十分平淡,长时间作为中国的领地或藩属国,富裕起来的韩国人回顾历史时感到些许自卑。而稍微能扯得上一点关系的高句丽,其历史一度相当辉煌,隋朝数次征代以失亡告终,唐朝征服高句丽也几乎倾尽全力,将高句丽历史划入韩国可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凝聚力。

《韩国在线》这样夸张地描述隋朝和唐朝军队的失败:

612年,高句丽迎战发动数百万大军发起进攻的隋朝。在蕯水之战中,高句丽全歼水陆别动队三十万五千人,取得了重大胜利,阻止了隋朝的四次进攻。最终,隋朝灭亡。30多年后,高句丽又与推翻隋朝的唐朝展开了战斗。645年,高句丽在西部边防上的军事要地信城、建安城、安市城、驻蹕山等地的战斗中击败了被称誉为中国最伟大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率领的数十万唐军。661年,唐朝再次派出数十万大军进攻高句丽。第二年2月,高句丽军歼灭了唐朝的主力军,粉碎了唐朝的侵略野心。

韩国人还有着以恢复高句丽故土为借口向中国索要领土的政治目的,这一点已经不是秘密,目前要求中国割让长白山的呼声最高。同时也有一些人在渲染中国东北与古代朝鲜的关系,其目的不言而喻。

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高句丽前期发展的历史是发生在中国现有的领土之内,唐灭高句丽后,高句丽人大部分内迁,如高仙芝等人还成为唐的大将,他们早已融入汉民族之中。坚持高句丽属于中国的历史范畴,重要的现实目的就是防止韩国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前不久,温总访韩与老卢确认“中韩不存在领土争端”,但是韩国民间的观点与此大相径庭。

中韩文化的关系

浅谈中韩娱乐文化联系与区别

随着近几年韩国娱乐文化的迅猛发展,“韩流”一词也已经不足以表现其热度。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某些国家都已见证这种文化入侵现象。与此同时一大批的韩饭也应运而生。笔者将从音乐,影视剧及综艺节目三个方面,浅析中韩主要娱乐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音乐

说到韩国音乐,最主要的还是流行音乐的发展。1998年韩国组合H.O.T在中国一炮走红,顺势而来的NRG、Baby Vox等成功将中国市场打开,被称为“韩流”的鼻祖,并将其称为“K-pop”。如今,韩国音乐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以SM、JYP、YG、FNC为首的经纪公司包含了现活跃在韩国及海外娱乐圈90%以上的“K-pop star”,由此可见,各公司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韩国歌手多以组合形式出道,在此之前大多数都要经历几年的练习生生涯,同时也可以参加某些选秀,以个人形式出道。当下,SM娱乐公司的少女时代、SJ、EXO等,JYP旗下的2am、2pm、MissA等,YG经数年培养的两团BIGBANG、2NE1以及FNC的得意门生FT.ISLAND、CNblue都是炙手可热的团体组合。

反观中国歌坛,大家所熟悉喜爱的歌手以港台的居多,陈奕迅,王菲,周杰伦,蔡依林,萧亚轩等一代天王天后,以及内地以快男超女为首的各大选秀节目推出的小鲜肉。但和韩国培养了几年的艺人相比,明显能力不足,就像速食产品一样,出现得快,短期内有一定影响力,时间一长就没市场了。歌手形象单一,风格雷同,即使有舞蹈型歌手,也大多边跳边喘,影响了音乐的可听性。中国无论内地还是港台都没有给歌手提供专业的打榜舞台,除了网络和一些音乐娱乐节目,我们无从看到歌手的表演,歌手之间也很难进行比较。

(二)影视剧

最近大热的《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剧,俨然又一次掀起了一阵韩剧热。从剧中的角色,演员,台词到其周边无一红遍大街小巷。韩剧也已经早已不局限于“车祸、癌症、治不好”的俗套剧情。最先进入中国的《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等剧集,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韩剧,即使虐心催泪,但不得不说,当时的韩剧都算经典唯美之作。之后的一些偶像剧集,也难免不落俗套。韩国电视台主要是KBS、SBS以及MBC。根据周一到周日,将播出的剧集划分为“水木剧”“月火剧”等等。其中大部分偶像剧都会列为“水木剧”,于周三周四播出。因此,各个电视台收视率竞争也相当激烈。韩剧的剧情的种类与大陆大抵相同,家庭伦理剧、偶像剧、时尚剧、历史剧等。而其中聚集了当红的明星艺人,长腿偶吧和美女欧尼更加能吸引大批韩饭的热捧。

中国电视剧按地域也大致划分三类,大陆剧,港剧和台剧。大陆剧“还珠格格”算是经典中的经典,其重播次数也是令人瞠目。其中港剧大多以TVB为主,包括不管电影或是电视剧,警匪系列剧集足以代表港剧特色。台湾主要是偶像剧为主,但与韩国偶像剧相比,却难以望其项背。国产剧数量日益增加,所谓的“雷剧”也不乏少数。久而久之,观众的兴趣也从剧情转移到吐槽点。微博,豆瓣,天涯的段子层出不穷。因此,可以看出,相对美剧,韩剧,英剧等,国产剧还是乏善可陈的。(三)综艺节目

2008年以前的韩国娱乐节目仍然走的是“明星”+“游戏”的路子,大陆最早接触的应该属“情书”和“X-man”。08年,韩国三大电视台打着“真实类娱乐节目”的旗号推出各类目,其中MBC《我们结婚了》是以韩国娱乐圈的艺人组成假想夫妇,体验婚姻生活,受到大量粉丝追捧。而后的冒险类《两天一夜》,户外竞技游戏《running man》,谈话类《强心脏》,亲子类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选秀类《K-pop star》的收视率都是数一数二。而音乐类放送《人气歌谣》《音乐中心》等以艺人新歌打榜目的,使大家更近距离接触到韩流音乐。韩国公司联合电视台,使得自家艺人更多放送量并增强其艺能感。中国综艺节目比较热门的算是台湾的访谈类“康熙来了”、大陆则主要是“快乐大本营”及选秀类“快男超女”、相亲类“非诚勿扰”以及与韩国节目大同小异的亲子节目。尤其最近几年,购买韩国综艺节目版权,再进行深加工,打造出来雷同的节目都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盲目跟风却又难以超越原版,但对于不接触韩综的观众来说,也是有新鲜可言的。或许考虑到娱乐节目大幅增加,广电总局也采取“限娱令”来控制每天综艺节目的播放时长。在这种管制下,国内的综艺也就更显乏味。

无论是音乐,影视还是综艺节目,明显看出我们的节目与韩国娱乐节目相距甚远,韩国也早就摸索清楚大众的兴趣点,因而能够投其所好,抓住胃口。而我们如果没有作为,或者还是一味的跟风,买版权,不用心的去琢磨大众口味,必将被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所淘汰。

中韩文化的差异

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被热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缤纷,在五千年的风雨中,经历了多次兴衰的过程,它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而且在每一次扬弃后象凤凰一样又获得了新生,有了新的内容;韩国的文化也有着其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景。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中国人喜欢牡丹,国色天香,象征荣华富贵;韩国人喜欢木槿,质朴无华,小家碧玉,却不屈不挠,顽强生存。中国人喜欢看《三国演义》,讲国家大事,规模宏大,像百科全书,将文治武功熔于一炉;韩国人喜欢《春香传》,讲才子佳人,对诗传情,和美优雅„„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韩中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举例说明。1.文化认知的差异

尽管汉韩两民族在认知视觉上具有很多共同点,但他们对同一思维概念经常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耳熟能详的中国成语“对牛弹琴”是指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在韩国都有类似的成语“对牛念经”,意义完全相同都有“与不可言者而言”的引申义,但一个是弹琴,一个为念经,表现形式却不同;韩语里的大王八和醋坛子只有指称的概念意义,但汉语中则还包括联想的御用意义,所以对汉族人说这两个词则显得不够尊重,甚至羞辱; 同时,汉民族的爱人是说妻子或丈夫,而韩语中则指情妇或情妇,不懂得这层意思那难免会失礼了;中韩对“丈夫”这一指称对象从不同的文化视觉去认识和表达,也造成了文化差异的障碍:汉语里的当家的,掌柜的和韩国语里的主人都指丈夫,韩国语里还有一种对丈夫的称谓,翻译过来叫“外头的”,这种称谓都与分配方式有关,也与男尊女卑的宗法制度有关。

在中国自古便有“右为尊左为卑”的传统,成语“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胜过他或他们”,这里的“右”指上意;而左迁,左降,则是下之意。另外,人们经常说南征北战,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在说法上“南”常常置前,而由连战皆北,追奔逐北可知,北则与败相连。在韩国文化中,对南北左右没有尊卑之分,所以这种表达方式会使韩国人感到困惑,甚至给韩国人带来误解。2.习俗文化的差异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多民族的文化作为人类发展具有共性的东西,但更多的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个性的东西。1)社交礼仪

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见面和别人握手的时候,只要伸出右手就可以了。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老,长者进屋时大家都要起立,问他们高寿。和长者谈话时要摘去墨镜。早晨起床和饭后都要向父母问安。和别人握手的时候,如果是长辈,就要用两个手去握手,或者左手托着右手去握手。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2)颜色

韩国人喜欢白色,自誉为白衣民族,认为白色纯洁高尚,这种白色崇拜来自于北方阿尔泰民族对天神的崇拜。新娘在婚礼上往往身着白色礼服,现代房屋装修也多用白色。而白色在中国则象征死亡或凶兆,如披麻戴孝。

相反,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成功和兴旺发达,在汉族中带有自己文化特有的意义和联想。如传统婚礼贴喜字,新娘的红盖头,过年挂大红灯笼,贴大红春联,本命年穿红戴红等等。韩国人本来对红没有赋予太大的文化意义,但近代以来,韩国人对红色有了不好的印象。一方面他们认为红是共产党的颜色,是苏维埃的代表,容易让韩国人想起抗美援朝的伤痛和苦难。3)数字

中国的节日大多是单数,如春节(1月1日),端午节(5月5日),七夕(7月7日),重阳节(9月9日),但是现在中国人更喜欢双数,尤其喜欢6和8。而韩国人一直保留中国的儒学传统,送礼,造吉日都是单数,而且双数中最忌讳4,所以楼层中用F层代替4层,或从3层直接到5层。但在中国来讲4是一个表示稳定的数字,如四平八稳等等。3.宗教文化差异 中国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国家,从东汉武帝时期就有了,儒家思想也是中国人意识最深处的思想,但祈祷个人安宁幸福的道家思想也根深蒂固:做生意的拜关公像,老奶奶拜菩萨。文革中传统道德观念被破坏,“孔子是劳动人民的敌人”这个口号当时很时兴。

韩国在朝鲜王朝时期一直是纯儒教的,1945年独立后基督教迅速的兴起,35%国民信奉了此教,代替佛教称为第一国教。4.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的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国人一般为一日三餐,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和晚上。中国人就餐主要用竹制的筷子或勺子,较为习惯将所有的菜摆于餐桌上大家共同享用。中国饮食文化讲究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夸名、佳境三个方面。

在韩国,赴宴时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韩国人习惯于席地而座,盘腿就餐。其传统饮食比较简单,主食为米饭,爱吃泡菜,餐桌上的素菜多。韩国人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韩国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和汤碗,其他所有的菜则摆在饭桌中间供大家享用。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人,都尽可能把饭菜吃光用净。结束语

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中韩两国共同依山傍水,频繁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相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韩国处于朝鲜半岛,中韩两国虽然都地处东亚,文化根基亦是一脉相承,但由于在历史潮流中面对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冲击,以及原本就存在的地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差异,使得两国形成同源不同流的文化。通过对比不同民族间文化,我不仅感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体会到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人民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论文:

海洋文化概论 篇7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青年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1999年,教育部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确定为高等院校的主干必修课。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中国文化现象、体系和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它是“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人文类核心课程”,具有其他专业性课程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文化概论课程的基础性,将传统与现实结合,开拓学术视野,延伸思维触角,一直是文化概论课程努力的方向。其中,中国思想文化作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让学生把握先哲思想的精华,领会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并能融汇到自己的人生思维中,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思考的。笔者试以道家哲学中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作为个案,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道家思想以老子为初创,《道德经》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老子以深邃的智慧,探讨了宇宙的形成与自然的规律,国家的治理与人类身心的修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们以无穷的思想启迪。两千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学、科学家乃至普通平民,纷纷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如果学生文史功底薄弱,在理解上容易出现似是而非的状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明确“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无为而治最早的出处源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常被误解为消极避世,无所作为。其实,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无”,表面上守弱处静,无所作为,实际上遵循万物的本性而不违逆,顺应自然之道而知足知止,就已经是有所作为,也能无所不为。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最生动的说明了“无为”与“无不为”的关系:治理国家犹如煎小鱼,煎小鱼乱搅就会搅烂,不乱搅,就是无为。用这种“无为”的办法煎好了鱼,治好了国家,就叫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样也就达到了“无不为”的目的。

在解释清楚“无为而治”的基本内涵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其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对“无为而治”的最好实际应用。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例如图片与科教片结合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学习兴趣,之后进行相关的总结。这里我们进行简单的说明。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李冰创建都江堰,2260余年来,川西10余州县“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沃土。故史称之为“川西第一奇功”。而今,都江堰也是正使用着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地区1010万亩良田和提供7市36县的城市、乡镇的工业用水、城市用水,养殖业用水,旅游业用水。如此通古贯今,造福于人类的大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全世界唯此一处。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坚持以和谐为本。表现出来就是“无为而治”、“因势利导”。都江堰无坝,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都江堰主要功能是灌溉农田。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是为“避沫水之害”、行舟、溉田。防洪排涝,是那时保全川西居民性命,改造川西湿地,发展农业的当务之急。都江堰建成后,创造出了川西平原“江村事事幽”的优美人居环境。

通过介绍都江堰的文化意义,学生在无形中对“无为而治”的抽象思想就有了形象的把握。但是如何与自身、和现代生活相结合,让自己能够智慧生存,我们可以适当的举例,引领学生举一反三。

用现代管理学的事例来让学生感受“无为而治”的奥妙。老子的思想是管理哲学,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却是将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是管理的至高境界。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虚拟空间的存在也日益渗透到管理实践中。美国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企业的办公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这种趋势,恰恰也为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利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中,成员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支持、指导、协调成员的工作,激发成员的智慧。这时领导就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导者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大计。貌似无为,事实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智慧,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方式,反复体味这一思想,从终汲取政治智慧和管理智慧,可以使我们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图标与动画结合的方式来说明无为而治的现代管理学应用,形象生动,便于说明。

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初接触中国文化理论的学生,大都会因其茫如烟海和博大精深而产生畏惧心理,故而教师必须始终做到把自己真正消化的知识和体悟用最简单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必要时辅助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打消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困难和顾虑以后,就可以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性上倾注心力。我们认为,文化情怀的熏陶和文化生活的创造,是该门课程的最终目的之所在。通过研修课程,希望学生都能过“一种有文化气质、有文生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文化生活里,华贵而不可有铜钱臭,简朴清素而不可邋遢无礼数。”。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师生课堂讨论(按各重点、难点章节安排):在上课时事先提出讨论任务,学生听完课后,专门安排一节课进行课程讨论。事先指定个别同学带头,其他人自然跟上。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听完一位发言后,先让其他学生提问,然后作出点评。随后下一位学生发言,照此进行下去。每学期可以安排2次-3次课堂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演说辩论能力。

(2)多媒体演示、参阅网络:尽量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思考文化现象,在作业中体现出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观看有关文化影像:例如在讲述思想文化时,我们既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安排观看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名家讲授来更深刻领悟大家思想之美。讲授器物文化时,组织观看《探索发现》栏目。让同学们感到既在学习,又在享受,调节学习节奏,形成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活跃局面。看完后,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小论文)。

总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内容庞杂,在有限的学时中难以尽述,教师必须以轻松活泼的教学技法让学生易学易懂并将其身心沉浸其中。这种教学技法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它迫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把握、课堂氛围的调节诸环节上精心推敲并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蔡世华.“中国文化概论”课定位与教学视点[J].煤炭高等教育, 2001 (2) .

[2]刘红.中国文化教法的多元化尝试[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3) .

[3]宦书亮.中国文化概论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 2008 (5) .

共享海洋海岸文化盛会 篇8

雅航盛汇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海洋及海岸文化盛会,它集合了马球、游艇、高尔夫、房地产、旅游、艺术及各类时尚品牌于一体,致力于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具魅力的海滨度假目的地。为期四天展会里,融合各个行业、汇聚不同文化元素于一体,全面展示它的魅力。

众多品牌参展,媒体高度关注

本次博览会展出面积约为36000平方米,有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近30个国际品牌、40艘游艇参展,包括阿兹慕、巴伐利亚、贝尼蒂、博纳多、法拉第、保利侯爵等,其中最大游艇尺寸30余米。码头陆地展区主要由3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参展商组成,包括POLOLIFE、埃顿、空客、达索、贝尔、湾流、圣安德鲁斯、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等诸多新兴时尚生活品牌。

海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本次博览会,90余家国内外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包括法新社、法国FASHION TV、华尔街日报、CCTV2财经频道车风尚、中国日报、财经国家周刊、新浪、云端画报、尚流、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沈阳晚报、大连电视台、广播电台、财经广播、新商报等。

首引“沙滩马球世界杯” 呈现海岸文化活动魅力

本次博览会首次引进了“美国迈阿密沙滩马球世界杯”,来自6个国家的男女沙滩马球代表队,为大连市民呈现海岸文化活动的魅力。大连市马术协会应邀在马球比赛之余为广大市民呈现精彩纷呈的马术表演。

论坛群雄论道 助推海洋经济

展会期间,组委会精心组织了“国际游艇产业发展论坛暨世界海运研究中心与SSEF国际海洋经济论坛战略合作签字仪式”,邀请国内外近200位专业嘉宾到会。国内外与会嘉宾围绕大连市游艇码头的科学规划与布局、游艇产业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发展游艇及海洋经济作精彩演讲。

酒店客人爆满 拉动效应明显

本次博览会吸引专业观众7739人次,其中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海外宾客近1000人。大会组委会分别与香格里拉、凯宾斯基、康莱德、希尔顿、洲际、新世界以及华美达等五星级酒店签订了入住合同,为客人提供住宿接待服务。

本届博览会秉承国际化、现代化的办会旨,紧紧围绕“海洋和文化”两大主题,全面整合资源,创新元素,突出互动体验,普及知识和文化艺术欣赏,构建海岸一体的新格局,全力打造“海岸文化盛会、城市新名片”,展示大连舒适、活力、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大连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上一篇:绥江县财政局团支部开展“八一”慰问优抚军人活动下一篇:bec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