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2024-08-17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共11篇)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篇1

国务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 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 标志着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山东半岛将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此, 对近年来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归纳分析, 并以此为据对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预测与展望, 将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1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1.1 确定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分析指标

海洋经济的发展, 包括海洋产业发展和经济容量两大方面。海洋产业的发展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海洋产业的经济功能, 指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人力、技术以及资本等经济发展要素, 通过合理的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配置, 转化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1]。经济容量则是海洋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因此, 对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的选择, 以海洋产业值为主, 从影响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入手, 同时对各因素指标进行排序, 按照各个指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小, 对其分配不同的权重。具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1.2 评价方法的选择

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运行是处于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之中, 其影响因素数量较多, 同时大部分又难以定量, 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 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 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因此借助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将是明智的选择。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1.3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细化指标赋权

用AHP法确定各细化后的指标权重, 计算过程不在赘述。经一致性检验, 各分析对象的层次总排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权重排序如表1所示。

2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分析预测模型

2.1 对细化指标的解释

在确定了要考察的指标后, 下一步就是对指标进行量化, 下面列出对各个指标具体的量化方法。

海洋产业总产值 (C1) 用来描述山东海洋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 通过海洋产业的总产值历年数据的比较, 可以描述海洋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

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 (C2) 用以描述山东沿海地区7地市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是分析山东海洋经济发展, 衡量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水平的重要指标。

集中化指数 (C3) 该指标用以描述某类产业在区域内的聚集程度, 以反映该产业的集群化优势, 集群化发展是海洋产业的未来走势, 因此也是我们考虑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undefined。式中, I为集中化程度指数;N为某区域某部门产值;A1为整个地区某部门产值;M为某地区全部产值;A为整个地区总产值。I值越大, 工业在某些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越高。

海岸人口压力 (C4) 反应海岸带的经济容量压力, 即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为:海岸人口压力指数=沿海人口数量/经济人口容量。海岸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 表示人口容量超负荷;海岸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 则表示人口容量相对富裕。经济人口容量指相应于地区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口容量。山东地区经济人口容量=山东沿海7地市国民生产总值/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山东沿海人口密度 (C5) 用以描述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人口压力。由于海岸带自然条件特殊, 生态环境脆弱, 可承受的人口压力有限, 但城市的发展使得人口过于密集, 对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每一个细化指标来说, 反应的均是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某一方面, 任何一个单一的指标都不能完整地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全貌, 但又都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因此, 需要将它们进行组合, 归纳出一个可以反映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

2.2 各细化指标的结果分析

在确定了细化指标和指标整合的框架后, 下面就对各个指标进行赋值。为了更好地反映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轨迹与未来发展趋势, 笔者采用的研究区间为2001—2009年, 依据前面列出的计算方法, 各指标的赋值情况如下。

海洋产业总产值 (C1) 数据均来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其中2009年数据来源于《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图2可以看出,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海上山东”战略的深入实施,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2001—2009年, 山东海洋经济总产值由787.03亿元增加到6 038亿元[2]。然而在海洋产业总产值连年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山东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 (C2) 增长速度相对较慢[3], 并且在2007年开始回落 (图3) 。这一方面说明海洋经济在全国各沿海省份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也对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集中化指数 (C3) 数据均来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以及《山东省统计年鉴》。从图4可以看出山东省海洋产业集中趋势正在逐步增强, 并在2006年之后开始保持稳定, 这为山东海洋经济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海陆统筹、资源整合的蓝色经济区战略奠定了基础。

海岸人口压力 (C4) 的统计数据均来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 海岸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 表示人口容量超负荷;海岸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 则表示人口容量相对富裕。从图5可以看出, 山东省海岸人口容量一直比较富裕, 最高为0.584 (2001年) , 并处于总体下降的趋势, 但2007年后开始缓慢增加。

山东沿海人口密度 (C5) 统计数据均来自《山东省统计年鉴》, 为山东省沿海7地市历年人口密度 (图6) 。

从图6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山东沿海人口密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这对于沿海的生态环境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2.3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指标的计算

以上是对各项细化指标的解释, 通过分析可以更为准切地了解每一个细化指标在反映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状态中的作用, 每一个细化指标都反映了海洋经济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层次分析法, 将各类指标加以整合可以得出一个反映海洋经济的更为全面和直观的综合性指标。由于前面已经计算了各个指标的权重, 因此, 下面将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归一化运算, 包括无量纲化处理和对负向数据的处理[4]。表2为处理后的数据。

由于原始数据的量纲不同, 无法直接进行运算, 因此在处理原始数据时, 首先要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对于无量纲化处理, 在目前的各种文献中, 有3种不同的方法:极差正规化法、标准化法和极值处理法。极差正规化法对于数列区间偏大的指标, 会降低其在总体中的权重, 而标准化法会消除各指标变异程度上的差异, 因此经标准化后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原始数据所包含的信息, 导致综合评价的结果不准确。因此, 这里采用极值处理法, 可以同时保证数列的单调性、差异比不变、平移无关、缩放无关和区间稳定性[5]。这里采取极值法进行无量纲化, 以保持原数列的分布规律。最后得出的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如图7所示。

采用极值处理法进行无量纲化的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各指标, 其值处于0和1之间。图7为各指标经过权重计算之后得出的2001—2009年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图, 从图7中首先可以看出山东省海洋经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即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2009年略有下滑;其次, 可以通过发展指数变化趋势, 预测今后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尽管在2008年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出现回落, 但是从山东海洋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总体趋势来看, 以及随着蓝色经济区战略的逐步展开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的确立, 山东海洋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期。

3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预测与展望

3.1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山东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经典缩影, 海洋经济更是作为山东经济复苏的标志和动力。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海上山东”以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经过海陆统筹促进了整个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6], 到2009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 000亿元, 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增长点。因此, 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当前山东省以及全国经济发展形势息息相关。当前,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尚未彻底结束, 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巩固, 尤其是经济增长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刻不容缓。山东像全国一样, 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着体制、结构、产能过剩、内需持续扩大的基础不够巩固、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不够等突出问题, 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7]。

在这种形势下, 山东海洋经济能否实现遏制经济增长下滑势头, 实现逐步回升, 2010—2011年是至关重要的时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以及世界银行 (WB) 等机构2010年的预测, 在亚洲经济率先复苏、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复苏的带动下, 整个世界经济将在曲折中复苏向好。在这一大背景中, 由于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将在继续保持长期增长基本面的前提下, 不断巩固经济增长回升的基础[8]。2010年和2011年分别作为“十一五”末年和“十二五”第一年, 是事关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取向的重要时期, 也是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3.2 2020年海洋产业总产值预测

表3为2001—2009年山东海洋产业总产值, 以此作为原始数据, 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 (1, 1) , 利用累加生产序列建模, 计算过程不再赘述, 可以得出2010—2020年山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预测值见表4。从预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成长期, 而随着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全面开展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提高, 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效率必将不断提高, 因此, 在未来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其产值高于上述预测值也是完全可能的。

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海洋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把海洋经济作为全省经济最大增长点来加以培植, 推动海洋经济超常规快速发展[9]。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 145亿元增加到3 000亿元, 年均增长20%以上, 占全省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20年, 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0 000亿元, 占全省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 还必须克服海洋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带来的资源高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核心竞争力, 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契机,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3.3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展望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4月来山东考察时提出的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 为山东半岛率先科学发展带来了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建设“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开发两大跨世纪工程到进入21世纪后相继提出发挥青岛龙头作用,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山东半岛城市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山东省海洋经济战略逐步形成了区域发展格局, 实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深刻变化。但是, 在这些战略构思中, 始终没有一个以统筹海洋与陆地资源、产业与区域经济, 以整合陆地与海洋两大发展空间, 以海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的海陆统筹, 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全面发展的战略。因此,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讲话, 指明了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基本任务、正确道路和本质要求。并且又站在时代的高度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对发展海洋经济的科学阐述基础上, 提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目标要求。这其中蕴含了海陆资源、产业、经济统筹, 海陆两大发展空间整合, 以海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的陆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内容。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在山东省政府的努力下,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目前已成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实现路径的试点区域, 山东省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 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 围绕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解决面临的问题等现实需要, 在黄渤海区域先试先行, 这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入国家推动层面。根据“试点”安排, 山东省将和浙江、广东两省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促进海洋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服务能力建设与区域海洋综合管理、规划跟踪与政策实施评价体系建设等六大领域展开先试先行[10]。

4 结束语

山东省应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为契机、以建设蓝色经济区为目标, 争取经过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 将山东省建设成为以海洋经济为显著特征的区域经济示范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海洋高端制造业中心、海洋高科技研发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海洋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山东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 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在全国发挥高端海洋产业中心和特色现代海洋服务业中心功能, 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 为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文章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 建立分析海洋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 计算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 对近年来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得出进入21世纪以来, 山东省海洋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尤其是2004—2008年增长迅速。但是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出现回落。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得出2015年和2020年山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分别为10350亿元和14106亿元, 而随着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全面开展和海洋开发技术的提高, 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与速度必将不断提高, 因此, 在未来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其产值高于上述预测值也是完全可能的。

关键词: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分析,展望

参考文献

[1]刘明.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与管理, 2008 (3) :32-35.

[2]山东统计信息网.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0-02-26) [2011-04-25].http://www.stats-sd.gov.cn/disp/tjgb.asp?aa=1100201000.

[3]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1—2009.

[4]叶宗裕.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J].浙江统计, 2003 (4) :24-25.

[5]郭亚军, 易平涛.线性无量纲化方法的性质分析[J].统计研究, 2008, 25 (2) :93-100.

[6]孟庆武.我国渔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 2010 (4) :144-148.

[7]孟庆武, 赵斌.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山东渔业发展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 26 (7) :34-38.

[8]张卫国, 王志东, 李善峰.山东经济蓝皮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9]孟庆武, 孙峰德, 宋建光.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25 (6) :70-75.

[10]张华, 刘德龙, 薛庆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简明读本[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10.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篇2

(2007年7月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意义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十分突出。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实施“海上山东”建设战略以来,我省海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产业素质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省海洋经济粗放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资源环境压力还比较大,海洋经济的巨大优势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强。21世纪是海洋世纪,国际上围绕海洋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沿海地区也都把开发海洋资源、谋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作为重大的战略选择。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优化经济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重要途径,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二、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洋经济发展全局,坚持科技兴海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发展相协调,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相协调,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海洋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相协调。强化临港经济龙头地位,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做大做强临海工业,加快发展滨海服务业,构筑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把我省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

(二)目标任务。

——扩大海洋经济规模。海洋经济增长高于全省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海洋经济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到2010年,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海洋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海洋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5%。

——增强区域带动能力。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关联更加紧密。到2010年,全省海港吞吐能力突破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00万标准箱(TEU),成为全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重要物资集散基地和产业承接与聚集基地。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和谐海洋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到2010年,90%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初步修复,海洋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岸线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关系更为协调。

三、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一)强化港口体系建设。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功能结构,着力构建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中小港口为有机组成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努力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突出搞好青岛、日照、烟台三大主力港口建设,推动港口建设向国际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努力建成国际集装箱转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转运基地、原油装卸与储备基地和煤炭中转基地。

(二)做大临港工业基地。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和以大港口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思路,依托半岛港口群和港口城市,以石油化工、钢铁、木浆造纸、加工装配工业等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产业为重点,集中培植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特色鲜明的知名品牌,努力建成全国最具实力的临港工业基地之一。

(三)做强临港物流业。以沿海港口为核心,加强立体疏港交通体系建设,密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着力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临港物流网络。在重要港湾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口岸,重点建设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临港物流中心。加快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培育一批专业化和综合性的现代物流基地,推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化大型物流集团转变,形成新型临港物流主体。发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对外开放口岸的物流平台作用,重点强化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突出抓好青岛保税区区港一体化试点,促进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

四、培植壮大海洋优势产业

(一)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加快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努力恢复近海渔业资源。加快国家级、省级良种体系建设,加强水产苗种管理,培植全国重要的水产苗种基地。坚持优势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相结合,建设一批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推动优势水产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壮大远洋捕捞加工船队,鼓励企业到海外发展海水养殖产业,集中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大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增强我省海洋渔业整体竞争实力。

(二)加快发展海洋石油与化学工业。加强对油气和盐卤等资源的勘探、开发与深度加工利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托淄博、青岛、潍坊、东营等市的骨干石化企业,积极开发油气资源产品,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条和优势产品系列。以莱州湾、黄河三角洲为中心,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盐化工业。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提升离子膜烧碱比重和纯碱产品竞争力,重点发展溴、镁、钾及其系列产品,以产品优势提升产业优势。

(三)培育壮大船舶工业。优化船舶产业规划布局,依托半岛制造业基地,积极承接日韩等国船舶修造业转移,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修造船项目建设,重点建设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修造船基地。坚持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独立设计、独立制造现代化船舶的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化总装造船和船舶零部件制造业,重点发展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船三大主力船型,支持发展游艇、远洋捕捞船等优势产品。大力延伸船舶制造业的产业链条,搞好产业协作配套。

(四)突出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生物材料、保健食品、新型蛋白源等海洋生物制品和水产新品种。抓好利用风能、潮汐能等海洋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推广海水淡化及直接利用技术,依托大型电厂集中实施一批海水淡化项目,开展居民生活、工业、市政等领域直接利用海水试点工作,尽快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着力抓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海洋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培育壮大一批海洋高技术企业,提高海洋产业的科技素质和竞争实力。

(五)积极发展海洋运输业。坚持“优化结构、鼓励更新、有序发展”的原则,重点进行海洋运力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海洋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建立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近远洋结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运输船队。巩固传统海运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远洋运输市场份额。

(六)加速发展滨海旅游业。以打造“黄金海岸”和“旅游度假胜地”两大品牌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沿海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沿海特色民俗、城市旅游、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海岛观光、原生态湿地旅游,开发邮轮、游艇等高端旅游产品,集中建设一批海洋旅游精品工程。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半岛地区“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及日韩两国在旅游领域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开发海上旅游线路,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五、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

(一)坚持有序开发,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切实加强海洋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岛屿资源,在加强生态保护、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坚持陆岛统筹、经济与生态兼顾,编制无居民海岛开发和保护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岸线资源,要正确处理海岸带“发展与保护、利用与储备”的关系,科学制定全省海岸带功能区划,切实加强海岸带管理。对全省重要港口岸线、旅游岸线和养殖岸线制定控制性规划,划定岸线的陆域、水域和航道

保护范围,加强监管,岸线开发与利用要坚持科学论证,严格审批,统筹推进,有序高效,确保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有效防治海洋污染。建立各级政府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指标控制、许可制度与海洋开发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快建设沿海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工程,有效控制向海洋排放污染物。依法对海洋工程、海岸工程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建立海洋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加强对各种海洋开发活动的环境跟踪监测以及海域油污染的监控与整治,实施重点陆源污染物直接排海单位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搞好海洋环境保护动态管理。加大产业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严禁在沿海区域建设污染严重的项目。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建设一批海洋和湿地保护区。加强莱州湾、胶州湾、黄河口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修复与治理,努力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六、强化政策措施

(一)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形成海洋科技发展的整体合力。充分发挥我省及中央驻鲁海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结合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努力构建集海洋科技信息交流、人才交流、成果交易、项目合作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搞好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推广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教育机构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国家或省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及博士后工作站,增强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多层次海洋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管理,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加强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心渔港和国家一级渔港,加大省市水产品质量检验和病害防治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海洋气象工作,建设省级海洋防灾减灾项目,健全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和防御决策系统,完善沿海防潮工程和海上应急救助体系,增强防灾减灾、应对突发性海难和重大海洋污染事件的能力,提高海洋安全管理水平。加快“数字海洋”建设,完善海洋信息服务体系。

(三)完善政策引导,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对重点沿海城市在资金融通和金融机构设置方面采取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支持涉海重点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直接融资。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充分运用税收、财政和政府采购等调控形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发展领域,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装备水平和竞争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积极向国家争取在我省设立海洋经济发展基金。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拓宽引资渠道,创新引资方式,扩大外资利用规模。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支持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海洋经济发展,在原有基础上,省财政要重点加大对海洋科技、良种繁育、资源探测、质量监测、远洋渔业、近海渔业资源修复、高新技术产业化、环保和资源节约型项目以及海洋防灾减灾体系等方面的投入。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用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四)创新机制体制,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活力。按照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海洋管理体制。继续深化涉海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积极推进海域产权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对海域使用权的出租、入股、转让和抵押行为,提高海域利用效率。改革政府投资的渔港等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通过拍卖、租赁、入股等形式,盘活资产,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加强海域使用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我省“通海达边”的地缘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临海与内陆经济的互动双赢。

(五)坚持依法治海,促进海洋有序开发利用。完善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等涉海法规体系建设,促进海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科学编制海域使用等专项规划,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推行海域权属管理和有偿使用制度,规范海域使用管理。整合海洋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海洋综合统一执法,提高海洋执法水平。

(六)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里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集中统一、职责明确、分工合理、配合协调的管理体系,加强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强化对全省海洋经济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有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篇3

关键字: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洋服务业

一、海洋服务业概述

服务业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商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海洋服务业包括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海洋服务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和知识密集型等特点,海洋服务是全面开放式的服务。发展海洋服务业是使海洋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契机,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准,解决沿海渔农民转业转产的需要,不仅能为其他海洋产业和部门生产性的资料,增强海洋渔业和海洋制造业等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升级换代,促进海洋一、二产业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提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而且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性的资料,促进服务业市场发育和完善,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山东省海洋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山东省于1991年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山东省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率,海洋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作为海洋经济大省,近年来,山东省海洋经济总产值占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也稳中有升。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全省GDP的1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2:29:39,调整为2007年的18:38:44。2010年,山东省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出6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海洋服务业较快增长,滨海旅游业产出1609.7亿元,增长22.7%;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出526.7亿元,增长8.0%。但总体看,我国海洋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如下:

1、海洋服务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山东省海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规模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是较小。同时,我国是人口大国,陆地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因此需要海洋经济提供发展空间和动力,海洋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相对国家战略需求来讲仍然较小。

2、海洋服务业竞争力不强。一是新兴海洋服务业培育发展不足,如缺少能对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形成有效支撑的产业。二是海洋服务业的现代化不足,竞争力不强,如旅游业中滨海旅游仍然是主体,深度海洋旅游发展不足;如海洋运输服务业发达,但是基于海洋运输发展起来的现代航贸业发展不足。

3、区域特色不明显。目前,山东省海洋服务业布局不合理,区域同构性强,没有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格局。主要是因为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同构性明显造成的,同时也有海洋服务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4、科技利用不够。与海洋服务业相关的通讯技术、交通、供水供电系统、安全系统、娱乐设施等的科技含量不高海洋服务业科技利用率低,科技附加值不高。

5、没有充分利用特色文化。山东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没有加以充分利用,使得山东海洋服务业的特色不鲜明,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某些地区的海洋服务业仍然未能跳出传统模式,使得服务项目单一,档次较低,品位不高,不利于海洋绿色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6、环境污染。随着海洋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涉海人员,使得人海矛盾日益突出。由海洋服务业以及与其相关的工业引起的入海排污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入海口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胶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山东省海洋服务业发展建议

发挥滨海优势,以滨海旅游、涉海人才职业培训和总部经济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海洋综合物流、研发服务为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建设特色鲜明的滨海度假目的地、区域性海洋企业总部基地,可重点发展:

1、滨海旅游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近海规划建设离岸岛屿,集中开发建设邮轮停靠港、游艇俱乐部、海洋嘉年华、海上乐园、海上餐厅等高端旅游项目,提升滨海旅游的整体水平和档次。

2、现代商贸物流业。以港口为依托,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枢纽为节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物流产业园,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竞争力,融入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3、海洋人才培训及研发服务业。围绕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引进一批工业设计企业,着力发展各类设计。大力吸引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海洋产业创办科技研发、交易、服务机构,引入国内外知名科技中介机构,积极发展海洋专业人才教育与培训业,争取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的专业服务基地。

4、海洋博览会展业。围绕发展蓝色经济主题,科学规划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现代化展览场馆、国际会展中心,培植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展会,形成与青岛联动、错位竞争,适应山东省海洋会展业发展需要的区域标志性会展中心,打造国际品牌。

5、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信托等业务。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积极引进保险、证券、融资租赁、理财服务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发展海洋服务业重要意义: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的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拓展发展空间,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战略,这对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建设、促进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智力资源,更高层次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合作。

2、有利于探索蓝色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是发展蓝色经济,向海洋进军的重大战略行动,有利于探索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有利于探索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新模式,提升开放型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探索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模式,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3、有利于加速形成蓝色经济增长极,推动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有利于促进知识、技术、人才在一定区域集中,有利于促进海洋新兴企业的成长壮大,将山东半岛海洋经济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五、结束语:

山东省应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为契机,以建设现代海洋服务业为目标,争取经过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将山东省建设成为以海洋经济为显著特征的区域经济示范区。充分发挥山东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海洋服务业体系,为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分析[J].区域经济,2012,4

【2】徐珊珊,孟庆武.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分析与发展[J].海洋发展与管理.2012,3

【3】韩立民,陈明宝.海洋服务业: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J].海洋世界,2010,6

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篇4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的构成及各海洋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就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要去调整不协调的海洋产业结构, 同时通过创新加速海洋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 还要提高海洋产业结构的效率, 最终实现海洋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1]海洋产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的规定, 对海洋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海洋工程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2]因此, 海洋产业涉及的门类如此复杂多样, 要想海洋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虽然山东省海洋资源丰富, 有着广阔的海洋空间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但山东省海洋结构高度化水平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产业的比重略低, 产业结构的附加值不高, 创新能力不够;海洋三次产业发展有不合理的地方, 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不协调, 可能存在以牺牲第一产业去被动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的情况, 各产业供求结构没有达到高水准, 国际贸易结构不合理, 深加工出口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少等。本文通过产业结构变动指标和区位商经济指标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 归纳出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特点, 进一步提出海洋产业机构优化途径。所以, 山东省要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资源, 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 实现海洋产业的优化配置,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让海洋产业朝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二、山东省海洋结构变动分析

(一) 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指标。

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指标计算公式:undefined, 其中, K为产业结构变动值, 为报告期第i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 为基期第i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 K值越大, 说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越大。[3]

用表1的数据进行计算, 以2006年为基年, 以2010年为报告期, 计算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动:undefined, 经计算可得, 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变动值为Ks=3.8%, 全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化值Kc=3.0%。

资料来源:根据2006~2010《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 山东省的K值变化比全国要大, 说明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 但是变化的幅度不是很大。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比较大, 产业结构不断的升级和优化, 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化与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速度是相一致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第三产业相对比较少, 与该产业相关的附加值少, 产业附加值不高;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说明海洋第二产业发展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这将对整个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推动作用, 但也有可能存在总量多, 效率低的问题;农业比重逐年降低, 说明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但也要看到农业比重持续降低, 这样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原料的整个供应链产生不利的影响, 导致三次产业发展不合理和不协调, 甚至对进出口贸易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 海洋产业结构专业化经济指标。

区位商 (LQ) , 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区位商通过各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地反映了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区位商指数不仅可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状况, 还可根据区位商指数的大小评价其发展强度, 产值越大发展强度越高。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区位商=/其中表示某区域i产业部门产值, Q表示某区域产业部门总产值, 表示全国i产业产值, M表示全国产业部门总产值。一般说来, LQ>1, 表明某区域i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 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LQ1, 说明该地区i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 还必须从区外输入产品。LQ=1, 表明该地区i产业专业化水平与全国相当, 基本自给自足。LQ值越大, 专业化水平越高。[4]

资料来源:根据2006-2010《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虽然该指标较为粗略, 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海洋第一产业专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产业略高于全国水平, 说明海洋第一、二产业专业水平高, 有一定专业规模优势, 第二产业的竞争力优势与第一产业相比不是很明显;第三产业专业化水平低, 结构发展不合理, 产业结构深加工层次不高;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存在专业化优势的情况下, 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于全国, 说明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发展不合理, 协调度不够。

三、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一) 加大对第一产业的调整, 促进渔业高效发展。

稳定提高现代海洋第一产业, 建立现代海洋渔业基地。要想保持山东省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和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 加快发展山东省现代水产养殖业和渔业增殖业、现代远洋渔业等至关重要。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 才能为第二、第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和品牌渔业, 发挥青岛、烟台、威海等海洋地理资源优势, 加大对日照海岸段的立体养殖、工厂化养殖、无公害养殖示范区建设, 发展复合型水平养殖, 走规模专业化发展道路, 来推动健康养殖业的发展。[5]

(二) 提高第二产业的竞争力, 促进产业改造升级。

要推进传统临海、涉海产业改造升级, 发展海洋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 建立现代海洋制造业基地, 做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 提升青岛等地海洋化工产业能力, 争取把青岛和渤海湾建成国家的石油化工基地。加快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化工、海洋新材料等领域深度开发和成果转化, 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 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和创造人才培养环境, 培养高素质的海洋研究人才。利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和中国石油大学等大学研究优势, 培养新型的海洋开发, 海洋制造, 海洋研究人才。加大对威海海参等海产品深加工力度, 力争把青岛、烟台、威海建成我国一流的海洋生物工程产业基地。让山东省海洋第二产业多样化强有力的发展去带动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更好地服务于第一、二产业发展。

1.建立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 加快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

山东省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靠近日韩等区位优势, 还可以利用自身也是港口最多的省份, 可优先发展港口服务业。重点建设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临港物流中心, 让青岛港成为国际重要航线母港的地位更加明显, 加强对烟台、威海、日照等停靠港的建设。

2.培育新兴海洋文化产业, 努力拓展海洋旅游业。

充分挖掘山东省丰富的海洋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 突出滨海风光和海洋特色, 提供海上看半岛、邮轮、游艇旅游、海岛度假等新型旅游生活体验, 开发青岛、烟台、威海等地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渔村、渔业等特色旅游。提升蓬莱、文登等旅游度假区发展水平, 把青岛、烟台、威海等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海洋船舶、海洋电力等第二产业和渔业等第一产业的良性发展。

3.加大高附加值海产品的出口, 发展国际贸易业。

加大对海外市场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 积极培育涉海金融服务业和拓展涉海商务服务业。重点抓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周边市场以及俄罗斯、欧美市场的开发, 加强省内和京津冀和周边市场的开拓力度, 形成全方位的客源市场开发新格局。

由于数据来源有限, 全国和山东省海洋产业相关数据收集不全, 以上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从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总体出发研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6]我们可以看出山东省海洋结构调整步伐比较慢, 未来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 只要积极调整海洋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加大核心技术的投入和高科技的扶持, 使海洋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三大产业内部结构协调发展, 建立现代的海洋产业体系。在优化海洋产业的同时, 也要注意生态问题, 不要过度捕捞, 科学提高海洋第三产业的附加值, 海洋产业才能可持续性发展, 促使海洋产业结构向着合理化、高度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海洋产业总值持续加大, 在关注海洋产业量增长的同时,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的突出和重要了。本文通过产业结构变动指标和区位商经济指标来分析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中的问题, 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实现海洋资源优化配置和再配置, 使海洋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合理化、高度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杨公仆, 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第1版

[2].朱勇生, 张世英.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 5:15~18

[3].韩增林, 狄乾斌, 刘错.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7, 1:107~111

[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第3版

[5].纪建悦, 孙岚, 张志亮, 初建松.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2007, 2:96~101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篇5

关键词:秦皇岛;海洋休闲渔业;SWOT分析

休闲渔业是一种依托渔业设备、渔业生产场地、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人文资源等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是贯穿一、二、三产业的新型消费业态[1]。20世纪60年代,休闲渔业诞生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随后的20年里,在社会经济和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休闲渔业开始盛行和发展[2]。休闲渔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美国,休闲渔业产值约为常规渔业的3倍,休闲渔业经济的乘数效应也是非常巨大,休闲渔业带动了6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休闲渔业也为美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

秦皇岛市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有大量经验丰富的渔业从业人员,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渔业能加快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过剩的渔业劳动力,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通过深入开发休闲渔业旅游产品,尤其是海洋游钓等高端休闲旅游产品,能够拓宽秦皇岛市休闲旅游产品的类型,为打造"四季休闲天堂"的旅游品牌助力。接下来对秦皇岛市发展休闲渔业进行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

1.1 海洋资源优势

1.1.1 海洋自然资源优势 秦皇岛市具有发展休闲渔业的天然优势,秦皇岛市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秦皇岛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两翼,海岸线总长162.7 km。全市现有捕捞作业渔场10 000 km2,有适宜发展养殖的浅海5.333万km2,滩涂0.133万km2,潮间带面积31.1 km2,水生生物163种[4]。

1.1.2 海洋文化资源优势 秦皇岛是我国唯一因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与海洋有关的文化非常丰富。有动人的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爱情故事;有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名篇,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和曹操的《观沧海》都为秦皇岛赋予了浓厚的海洋文化气息;为了弘扬秦皇岛的海洋文化,秦皇岛市举办了“望海大会暨求仙旅游节”、“孟姜女庙庙会”、“中国·山海关国际长城节”、“沙雕艺术节”等节庆活动;秦皇岛的饮食文化也有独特之处,主要以烹制各种鲜活海鲜和干制海产品为主。

1.2 产业资源优势

1.2.1 渔业产业优势 秦皇岛近年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2002年至今,在抚宁和昌黎先后投资建设了国际级和省级的浅海筏式扇贝生态养殖示范;秦皇岛市还积极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全市海洋牧场面积已达3 667 hm2;同时,秦皇岛市以多所科研单位为依托,通过工厂化育苗和工厂化养殖,引进了国外30多个优良新品种。放流各类水产苗种9亿单位以上。海上养殖已经成为秦皇岛市的重要产业。

1.2.2 旅游产业优势 秦皇岛确立了“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全方位发展旅游,构建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旅游产业发展比较成熟,食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日益完备,为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奠定基础。秦皇岛市5A级景区1个,4A景区15家,3A景区6家,2A景区15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星级饭店60家,客房8 223间,床位1.54万张,2013年客房出租率41.2%;旅行社201家,出境组团社9家;全市拥有各语种导游人员2 212人,旅游从业人员15万人。秦皇岛已逐步成为京津、东北、俄罗斯、日、韩等旅游市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1.3 区位优势

秦皇岛毗邻京津、连接三北,海洋经济发展市场广阔,是华北和西北重要的入海通道。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与国际市场的重要连接点,正逐步成为我国开放开发格局中的“第三引擎”,秦皇岛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4 客源优势

自“旅游立市”战略实施以来,秦皇岛市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滨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佳度假休闲城市”、“国际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城市休闲国家标准化试点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等一系列称号。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大幅提升,旅游接待人次逐年增高,充足的客源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201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 565.8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接待海外游客29.8万人次,同比增长4.2%;亚洲游客占40.1%,欧洲游客占37.1%,美洲游客占9.8%,港澳台游客占6.3%;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依次为:俄罗斯(5.5万人次)、韩国(4.28万人次)、日本(3.2万人次)。2013年来秦国内游客构成:本省游客占39.6%,北京游客占23.9%,黑、吉、辽游客占10.8%,晋、鲁、豫游客占13.9%,其他市场占5.0%;来秦国内游客人均花费955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2 劣势分析

2.1 市场供给不足,产品类型单一

从供给市场上来看,秦皇岛市的休闲渔业类型比较单一,消费层次偏低,缺少高端产品。从休闲渔业类型来看,主要依托旅游景区进行产品开发,比如海洋知识科普类景区(新澳海底世界和山海关海洋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类景区(昌黎黄金海岸),乡村旅游类景区(渔岛景区)和海洋主题公园类景区(山海关乐岛海洋公园)。从消费层次来看,主要面向中等收入人群的大众旅游者,缺少高端产品来吸引高收入人群。从开发层次来看,属于粗放型开发,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实现特色经营。

nlc202309041834

2.2 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

由于休闲渔业的经营场所要依托一定的渔业资源和渔业设施,所以大多数的休闲渔业经营场所都分布在渔村或近海区域,但是由于秦皇岛休闲渔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没有形成成熟的休闲渔业产业链,所以秦皇岛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首先交通条件不理想,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较差,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选择。其次,用于发展休闲渔业的旅游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比如休闲渔船比较陈旧,多是由渔民转产后的旧木船改造而成,安全系数低,承载量小。住宿、餐饮和购物等环节以渔家乐、自制渔家特产为主,缺乏面向高端客户群的旅游餐饮住宿服务设施。

2.3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端休闲渔业产品的需求

由于海洋休闲渔业基本上是从渔村起步,从业者多是渔民或者从渔业转产转业的渔民,他们具有高超的海上行船技能,具有淳朴的民风,继承和发扬了独特的渔家文化。但是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少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培训,不熟悉企业的市场运作,缺乏对企业的创新性管理。所以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对休闲渔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2.4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传统渔业的发展面临困境,为了帮助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渔民的收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虽然休闲渔业可以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解决部分上岸渔民的再就业问题,但是发展休闲渔业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是秦皇岛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瓶颈。单纯靠渔民自己筹资兴办渔家乐,投资规模小,经营不规范,人才缺乏,整体质量不高,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休闲渔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之间联动的经济效益。

3 机会分析

3.1 明确的规划导向

在《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河北省提出“三区、三带、三核”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秦皇岛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所辖山海关区、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在发展现代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产业中担负重要的任务。秦皇岛市在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滨海体育、休闲渔业、构建滨海高端旅游带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

3.2 有力的政策导向

随着我国水域环境恶化和捕捞强度失控使渔业资源日趋衰退。从1999年开始我国政府先后实施海洋和内陆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目标,继《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签署,我国已有大批渔船退出传统作业渔场,大量渔民也急需转产[5]。在此环境下,国家提出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实现渔民转产转业,进而调整渔业产业结构。

3.3 成熟的科研技术

我国有比较成熟的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技术,为栽培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002年至今,秦皇岛市先后投资建设浅海筏式扇贝生态养殖示范区,开展海洋牧场建设,依托科研单位积极引进国外新品种,流放各类水产苗种。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应用,使海洋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宜渔种类和渔获量均有显著增加。科技的进步促进现代栽培渔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奠定了产业基础。

4 挑战分析

4.1 周边城市竞争者多,市场竞争激烈

休闲渔业作为地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全国各地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大力促进休闲渔业的发展,建设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环渤海海域的秦皇岛、天津、大连、青岛等地都在积极创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在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名单(第一批、第二批)中,天津市有9个、大连市有5个、青岛市有6个,而秦皇岛市只有2个。由此可见,秦皇岛市发展休闲渔业所面对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4.2 渤海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渔业资源退化

近年来,渤海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渤海三大湾中,秦皇岛所处的渤海湾海水污染较重,夏季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达11%(2008年渤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滨海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的退化导致其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使得渤海近岸污染加剧、渔业资源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出现;养殖引种导致局部海域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等。

5 结论

经过对秦皇岛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秦皇岛市应该牢牢把握住国家和河北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会,发挥秦皇岛市的海洋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客源优势,深度开发面向高端客源的海洋休闲渔业项目,不断完善地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速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以促成休闲渔业产业链的形成,加强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的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秦皇岛市海洋休闲渔业产业在周边省市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柴寿升,张佳佳.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31

[2] 方百寿,卢飞,宫红平.国外休闲渔业研究综述[J].渔业经济研究,2008(6):26-29

[3] 孙英杰.河北省休闲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河北渔业,2014(3):51-52+67

[4] 闫莹,王健,赵艳珍.新时期秦皇岛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方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99-4300

[5] 黄颖.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在我国的发展对策[J].福建水产,2005(2):11-14+57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篇6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1],由此可以认为,水产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水产业向现代水产业发展的过程与手段。2015年我国出台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具体提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相关意见,要求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深化农村改革等方式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农业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水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构成,为保障我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渔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水产业建设以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标准化池塘改造工作为重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探索现代化发展新方式。山东省是我国水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大省,水产业现代化发展已成为推动山东省由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转变的重要因素,准确把握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对我国水产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意义重大。

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对水产业现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评价方面。钱志林等[2]在1998年对渔业现代化的实质与内涵进行阐述,具体提出实现渔业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刘大安等[3]在我国渔业发展现实的基础上构建渔业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衡量渔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王淼等[4]总结海洋渔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推进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的多元化长效机制;倪国江等[5]依据海洋渔业发展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依托海洋渔业科技化发展海洋渔业现代化的观点,具体对海洋渔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进行阐述;欧阳海鹰[6]在总结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现实提出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背景,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探究。

2 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测度

海洋渔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其生产具有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共同特点,还具有生产涉水性、产品鲜活性等自身特点。因此,海洋渔业现代化研究不能完全等同于农业现代化研究,而是应该在参考农业现代化测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海洋渔业生产特点选取相应指标。本文选取2004-2013年度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涵盖4项综合指标、12项主体指标和31项群体指标的山东省海洋渔业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在征求课题组专家意见后,运用SPSS软件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对指标的筛选和重组,最终得到4项综合指标、12项主体指标和31项群体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定量分析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运用灰色关联法确定各指标与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相关度。

2.1 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选取

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其指标选取务必遵循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等原则。基于此,结合农业现代化和渔业现代化相关文献,构建总体指标、综合指标、主体指标和群体指标4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其中,总体指标代表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水平,综合指标主要由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资源利用现代化和环境保护现代化4个部分组成,主体指标主要包括12项,群体指标主要由31项要素构成。指标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资料。

2.2 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熵值法是根据不同方案之间指标数据的重要程度来确定指标数据权重的方法。在信息系统中,熵值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熵越小,其信息价值越高、指标权重也越大。基于此,利用信息熵对系统进行测度,可以客观、全面地对系统做出评价。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原始数据标准化。本文主要采用比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即先选取一个评价基数值,把被评价方案的指标实际数值与其相比,从而得到一个比较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Xij为无量纲标准值;xij为被评价指标数据,xjmax和xjmin为各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正向指标适用于正作用指标标准化公式,负向指标适用于负作用指标标准化公式。

(2)计算信息熵ej。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ej可表示为:

(3)计算信息效用值dj。信息熵ej可用来度量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应值,当信息完全无序时,信息熵ej=1,此时ej对综合评价的效用值为0。因此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j取决于该指标的信息熵ej与1之间的差值,即:

dj=1-ej

(4)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Wj。通过信息熵对各权重进行计算的实质是通过该指标信息的价值系数来计算权重,价值系数越高,对评价结果的贡献越大、权重也越大。第j项指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通过信息熵对2004-2013年山东省31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熵值法得到海洋渔业现代化水平31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表1)。

3 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和分析

3.1 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

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该方法具有过程规范、计算格式固定、经济意义显著、结果直观、系统层次性分明等特点,其测算模型如下:

式中:A表示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具体代表当前山东省沿海各地区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fk表示第k个一级指标的权重;Bk表示第k个一级指标的数值;Wki表示第k个一级指标中第i个二级指标的权重;Cki表示第k个一级指标中第i个二级指标的数值;mk为第k个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的数量。

将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各级指标的标准化值和综合权重代入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7],具体得到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水平目标层和一级评价指数得分(表2)。

3.2 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分析

为便于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从而界定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本文基于农业发展阶段理论[8],综合现阶段水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确定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准参考值,根据海洋渔业现代化指数得分划分为起步、初步发展、初步形成、基本实现、深化发展和发达等6个阶段[9],表示海洋渔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表3)。

从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表2),2004-2013年逐渐步入初步形成阶段,2012年接近基本实现阶段。在现代化综合水平构成中,经济发展现代化指标所占比重最高,资源利用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指标所占比重其次,环境保护现代化指标所占比重最低;增幅最大的是资源利用现代化,而环境保护现代化水平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且在2012年达到最低,表明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机结合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将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建立在稳定、高产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环境保护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社会发展现代化水平年际增长较平缓、偶有回落,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呈平稳态势,由于城镇化水平提升和渔民收入增加,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2004年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2005年起资源利用现代化比重超越社会发展现代化比重,并有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表明虽然补贴力度加大、机械化水平提升、综合产出水平提高,但在流通服务、深加工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制约海洋渔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

从2006年起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入初步形成阶段。2009年和2010年指数较之前下降,表明海洋渔业基础设施、科技水平、资源环境等生产条件与现代渔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气候变化和极端灾害增多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渔业安全生产的威胁增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对国际市场和资源依存度较高的养殖、加工和远洋渔业面临诸多困难;2011-2012年指数增加明显,除环境保护现代化比重递减,其余指标均呈增长趋势,接近海洋渔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2013年虽然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提高发展水平[10],但由于经济投入不足,指数有所下降。

4 对策建议

发挥各地区海洋渔业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推动海洋渔业现代化进程[11]。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要发挥优势做好示范,注重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改善相协调,率先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现代化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要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差距,进一步提高综合产出水平,分步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现代化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生产投入与技术投入,保障渔民基本生活水平,加快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

加大海洋渔业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力。加强对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各级渔港、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的投入力度,对海洋渔业运输、储藏等方面予以技术引导与资金扶持;加大渔机补贴力度,鼓励并支持海洋渔业生产工具改造升级,提高机械化水平;深化产品深加工业,科学规划不同地区养殖工作;提高出口比重,提高海洋渔业劳动生产力。

发挥科学技术支撑优势,强化对渔民的科技和技能培训力度。在深化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水产技术研发单位应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政府主导型水产技术推广站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基层推广投入比重,拓宽推广规模;科研院所、水产合作社、水产龙头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构建“一主多元”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12];强化渔民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采取免费教育培训等方式吸引渔业劳动力参与,提升渔民整体素质。

保障渔民基本生活水平,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构建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渔民养老保险改革,构建渔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探究渔民工伤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深化渔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参考文献

[1]赵景阳,郭艳红,米庆华.广义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1):28-31.

[2]钱志林,吴万夫.渔业现代化的实质与内涵[J].农业技术经济,1998(1):38-41.

[3]刘大安,吴万夫.渔业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2):12-16.

[4]王淼,权锡鉴.推进我国海洋渔业现代化的有效运行机制[J].经济工作导刊,2002(17):10-11.

[5]倪国江,韩立民.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9(5):74-79.

[6]欧阳海鹰.新时期渔业现代化[C]//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中国水产学会,2011.

[7]蒋和平,黄德林.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2):87-91.

[8]谭爱花,李万明,谢芳.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7-14.

[9]林正雨,李晓,何鹏.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1):15-19.

[10]卫龙宝,施晟,吴骏骞.区域分异视角下的我国农业现代化阶段界定与推进策略[J].农业技术经济,2012(6):15-21.

[11]林英华,李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研究[J].中国农通学报,2012,22(26):403-406.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篇7

1 国内外海洋经济研究现状

国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沿海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3,4]。国外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多从海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入手。Goldsmith[5]和Levine[6]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大金融支持有助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正一阶关系[7]。Virtanen等[8]从海洋渔业的角度探讨其附加值和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证明海洋经济不仅在沿海地区而且在内陆地区都具有重要性。

2 山东海洋经济及金融业现状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GDP历年来稳居全国前列,其中GOP(用GOP代表海洋产业发展,具体用海洋生产总值表示)对山东GDP的贡献率相比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对GDP的贡献率有较大优势。山东海洋经济经历1996—2006年的蛰伏期,从2007年开始步入快速上升期;山东海洋产业依赖于其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近年来在山东GDP中的比重逐年加大,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以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最为迅速,不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山东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转型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山东金融业近年来稳步发展、逐年提升,尤其是新一届省政府领导班子在金融改革方面有很多创新性举措,如完成《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的起草,为山东省金融秩序和投资环境提供法律保障;山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也取得较大进展,成为首个PPP项目概算总投资额破万亿的省份。尽管取得阶段性的成绩,但是山东金融业占GDP比重偏低,金融业总体发展趋势较为缓慢且存在一定波动,主要体现在2002年相较2001年金融业总产值有小幅回落,2004年相较2003年金融业总产值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近20年的研究样本周期中,其总体处于稳步向上的发展趋势。

3 研究依据与模型设定

3.1 研究依据

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山东统计年鉴》中1996—2015年数据,研究海洋经济发展对山东金融业的影响,得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与山东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关联。为方便数据处理,对所用到的数据统一取对数处理。

3.2 模型设定

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于1980年由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提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变量必须通过平稳性检验且存在因果关系[7]。建立回归模型来验证理论假说,其中变量代表时间序列数据;LNGOP代表海洋产业发展,具体用海洋生产总值取自然对数表示;LNFVA代表山东省金融业发展,具体用山东省金融业总产值取自然对数表示。

4 实证检验

4.1 平稳性检验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通过1996—2015年的时间序列对以上几个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将时间序列以年为单位进行划分。

数据变量的平稳性是传统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条件,因而首先对LNGOP、LNFVA数据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由数据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表1),这两组数据虽然原数据并不平稳,但是经过二阶差分后,数据都是平稳的。

4.2 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上述分析,虽然ADF检验的结果时间序列系列不单整,但是存在二阶单整,数据在二阶情况下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对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考虑到各时间序列的影响时效性,进行滞后期为1~3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至表4所示。

结合F检验和P值,当滞后期为1和2时,LN-GOP不是LNFVA的格兰杰原因这一零假设在5%的水平下统计检验显著,LNFVA不是LNGOP的格兰杰原因在5%的水平下统计检验不显著;在滞后期为3的情况下,LNFVA不是LNGOP的格兰杰原因尽管在5%的水平下统计检验不显著,但是在10%的水平下统计检验显著。这说明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对金融业发展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业发展对海洋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有限。

4.3 脉冲函数分析

探讨了山东海洋经济与金融业发展的关联机制,对其进行VAR模型构建,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来进一步验证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模型所有单位根全部位于单位圆内,说明VAR模型结构稳定,可以对其进行脉冲函数分析。

根据LNFVA脉冲响应关系(图2),给定LN-GOP一个标准单位的正冲击,LNFVA从第2期开始会由于海洋经济的变化呈现同向反应,且增长弹性系数先增后减,最终趋于零,这表明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对山东金融业的发展有持续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较长时间后其促进作用趋向于减弱。根据LNGOP脉冲响应关系(图3),给定LNFVA一个标准单位的正冲击,LNGOP从第1期开始出现同向反应,但是从第4期开始快速变为负向反应并趋于稳定,这表明山东金融业的发展并未显著促进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甚至从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山东金融业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5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这可能是由于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整体经济尤其是沿海经济的发展,进而改善金融业投资环境,从而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山东金融业对海洋经济发展在短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支持力度有限,在较长时间周期甚至限制海洋经济的发展,这可能是由于金融业的持续低迷影响资金对于海洋相关产业的投入,尤其是对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滨海旅游业造成较大影响,进而阻碍海洋经济的发展[9]。

从整个研究的时间周期看,山东省海洋经济和金融业发展整体保持较好,尤其是从2007年开始,海洋经济发展步入快速上升期,金融业也持续稳定向上,二者整体发展趋势一致。

6 对策和建议

当前世界石化产业形势不景气,尤其是新能源的发展对于海洋石化产业、油轮运输、海油工业等造成很大影响,需要引起重点关注,及时进行海洋石油化工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及相关海洋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突破。

此外,山东省应加快海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海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同时还要加快培育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10]。以中韩自贸区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金改22条”为契机,建立产业投资和保障机制,着重打造以海洋经济为主的外贸产业示范区域和涉海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治理主体自身作用,更好地实现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发展[11]。

尽管目前山东金融业对海洋经济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但是金融业可以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此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通过海洋经济发展为其带来的红利又可促进金融业自身快速发展。将海洋经济与金融业作为未来山东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重点,促进二者联动,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0794-2006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赵兵.山东金融业增加值两年增加30%提前达到“十二五”目标[EB/OL].(2015-08-12)[2016-06-30].http://www.dzwww.com/2015/sdsjrgg/topic/201508/t20150812_12896834.htm.

[3]牛德强.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机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49.

[4]刘明.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与管理,2008,22(3):32-35.

[5]GOLDSMITH R.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6]LEVINE R.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2):688-726.

[7]高强,熊福涛,翟惠琳.山东省海洋经济与陆地金融体系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5,33(1):11-15.

[8]VIRTANEN J,AHVONEN A,HONKANEN A,et al.Regional socio-economic importance of fisheries in Finland[J].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2001,8(4/5):393-403.

[9]王晓惠,李宜良,周洪军,等.金融危机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影响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3):90-94.

[10]李文增,鹿英姿,王刚,等.“十二五”时期加快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海洋经济,2011,01(4):13-17.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篇8

海洋生物医药业是指通过提取海洋生物中的有效药用成分,生产制造基因工程药物、保健品和生物化学药品等的活动[1]。21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医药业逐步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在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方面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2]。山东省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科研力量雄厚,通过不断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取得显著进步,技术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现已成长为山东省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分析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利用Pearson关联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实现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国内外海洋生物医药业研究综述

2.1 国外概况

国外对海洋生物医药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分别推出海洋生物开发计划,投入巨资发展海洋生物技术,以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3]。美国早在1960年就举办海洋生物医药学研讨会,于1967年设立国家海洋医学和药理学研究所以支持全国对海洋药物的研究,制定《生物技术未来投资和扩张法案》以提升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4];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并建立两个较为先进的药物实验室,为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5];欧盟于1998年制定《生物技术发明保护法》和《欧洲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战略》,为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在科研计划中把生物医药摆在首要位置,欧盟各国还制定各种规划与保障措施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4]。此外,各国也逐步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业的资金投入,如2009年美国对海洋生物医药业的投入达8 880亿美元,2010年欧盟对海洋生物医药业的投入达2亿英镑[6]。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业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在海洋生物医药业研究方面,美国学者Thakur、Leary[7]等对海洋生物医药业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海洋基因工程和海洋生物制品的运用领域进行概括;Gamal[8]研究认为海洋生物医药业获得迅速发展与政府政策推动密切相关,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2.2 国内概况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研究起步较晚,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发展起来。我国著名海洋药物学家关美君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向海洋要药”,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将海洋药物研究纳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世纪90年代末,海洋生物技术研究被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诞生一批海洋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的研发力量不断增强,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不断提升,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9]。

我国学者也对国内外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讨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10]。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有学者提出中国药用资源必须坚持可持续利用模式,这是生物医药产业化的必然选择;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有学者认为海洋药物资源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并据此提出加快生物技术研究的对策[11,12,13];有学者提出进行濒危海洋野生药用生物的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研究和基因库、种质库建设,对于未来药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14]。此外,有学者对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已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为主、海洋活性物质提取为辅的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体系[15]。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是从定性方面进行分析,缺乏各种相关因素对海洋生物医药业影响的定量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利用Pearson关联模型,研究影响海洋生物医药业的主要因素,以期促进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 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利用沿海区位和资源条件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海洋医药业,至今已取得重大成果[16],成为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强省(表1)。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4—2014》.

在科研方面,山东省成立海洋领域的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海洋药物研发取得丰硕成果,到2013年已经有2个新药进入Ⅲ期临床阶段、3个新药进入Ⅱ期临床阶段、5个新药进入临床前或完成临床前研发阶段(表2)。

注:研发药物均为化学药1类;数据来源于《青岛市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

3.1 产业优势

海洋药物是山东省海洋生物产业化快速发展的代表。2013年全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近60亿元,青岛等地海洋生物医药业的产业集聚度提高,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开始向海洋领域拓展。

3.1.1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拥有“一洲、二带、三湾、四港、五群”的自然地理特色,为多种不同习性海洋生物的生长、栖息、繁殖提供优越场所。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使山东省海洋生物资源物种繁多、数量丰富,为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3.1.2 科研实力雄厚

山东省拥有国家级的人才队伍和科研装备,拥有涉海科研机构57所,建成3个海洋领域的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和16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不同层次、配套衔接、功能各异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化开发体系,海洋人才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承担海洋领域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1项,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海洋领域项目170项,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6项,承担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专项28项[17]。综上所述,山东省在海洋科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

3.1.3 产业发展基础好

1986年山东省首创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之后褐藻胶寡糖及其衍生物、HS971等海洋生物制品相继面世,不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药品生产与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针对我国制药企业较为分散的格局,2010年国家发布新版GMP,健全我国医药业质量管理体系,淘汰大量的中小药企,医药业集中度得以提高。至2013年山东省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0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 277亿元,较全省工业增速高出6.1个百分点。

青岛是国家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基地,拥有崂山区、高新区、黄岛区等3个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园区内有兰太药业、明月海藻等大型海洋药物企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在全国遥遥领先。

3.2 存在的问题

3.2.1 科研成果转化不足

在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研发环节,研究机构与企业对成果的市场前途和价值认定存在错位,即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定位、研究机构根据科研兴趣攻关,同时研究机构和企业对研发成果价值的评估也不一致,致使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实现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学研相结合,以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可以划分为科研、中试、生产等3个环节,其中中试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山东省科研基础雄厚,但海洋药物产业化刚刚起步,缺乏必要的中试实验条件,导致海洋生物医药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创新不足。此外,山东省基础性研究人才比例远远高于工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人才比例,造成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技术储备不足、产业发展仍较缓慢。

3.2.2 产品结构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对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仍相对较少,虽然海洋蕴藏着大量资源,但真正开发利用的十分有限,许多海洋生物资源的药用价值并未完全发掘出来。当前主要从海藻中提取褐藻胶、卡拉胶、琼胶、碘和甘露醇等,而对深海动植物与微生物关注较少。

海洋生物医药业作为新兴产业,当前的产业集聚度与其他成熟产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发展水平不高;在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还需要依靠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3.2.3 生态环境保护未受重视

由于海洋生物医药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目前大多数人只关注其经济价值而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18]。目前海洋生物医药原材料的供给基本依靠天然捕捞,现有产业链中也存在浪费、污染现象,生态化和低碳化的理念未得到真正落实[19]。

4 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根据Pearson关联模型,研究影响与制约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的各个因素,并对各因素的关键程度进行排序,以期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数据来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4—2014》和《山东省统计年鉴2014》。

4.1 影响因素的选取

作为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与海洋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受到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本文从社会、资金、科研、环境等4个方面选取6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社会因素选取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资金因素选取政府资金投入和山东省海洋科研机构经费,科研因素选取山东省海洋科研机构在职科技活动人员数,环境因素选取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

4.2 Pearson相关系数的运算

Pearson相关系数用来衡量2个数据集合是否在一条线上,以此判定定距变量间的线性关系。设对于任意2个随机变量

则其计算公式为:

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r越接近于1或-1,相关性越强;r越接近于0,相关性越弱。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取值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强度:r∈(0.8,1]属于极强相关,r∈(0.6,0.8]属于强相关,r∈(0.4,0.6]属于中等程度相关,r∈(0.2,0.4]属于弱相关,r∈(0,0.2]属于极弱相关。

运用SPSS软件分别计算出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与选取的6个影响因素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3)。

将关联度进行排序,以确定影响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的主要因素,得出R2>R1>R4>R5>R3>R6。

4.3 计算结果分析

与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关联度最高的是政府资金投入,海洋科研机构经费的关联度也很高,表明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并与资金因素紧密相关。

海洋生产总值的高关联度表明海洋产业的发展能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业的进步,而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也会带动整个海洋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废水排放量的关联度居于第四位,表明海水水质对于产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入海、超出海洋自我净化能力,海洋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科技活动人员数的关联度较高,大量海洋科技人才能够促进科研水平提高。

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关联度最低,推其原因,二氧化硫属于气体,与废水直排入海相比污染程度较小,此外我国对于大气污染的控制使其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性稍有减弱。

5 政策建议

5.1 实施促进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海洋药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研发与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保障。政府应增加对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资金投入,为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如,实施财税优惠政策,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提高研发生产人员的积极性;拓展融资渠道,为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出台相关政策,吸引跨国药企到山东省建立研发中心,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推动产业技术创新[20]。

5.2 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海洋产业的发展能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业的进步,海洋生物医药业的进步也会带动整个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未来山东省海洋产业的发展应在稳定的基础上重视传统的海洋第一产业的科技含量,走集约化发展路线;更加强调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在海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基础上,重视建立和完善海洋科技多层次研究、开发体系,提高海洋科学与技术水平,从而保证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健康发展。

5.3 加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府应依靠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源,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排污口的监测力度。此外,充分利用媒体展开海洋保护宣传,提高公众海洋保护意识。

5.4 加大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篇9

中外的学者对于创新构建了多种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劳动力投入、创新政策、资本存量等方面来评价影响创新产出的因素[4]。传统的理论将创新者看作独立的个体,用简单相加得到的劳动力存量表示劳动力投入。也有学者运用人力资本的概念来表征劳动力投入,以衡量创新者之间的异质性[5]。然而这些评价体系都忽略了创新者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和创新团体的垄断性对于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由于区域内存在知识溢出、知识共享等现象,相同劳动力存量的创新团体由于团体内部联系紧密程度不同,创新产出也不相同[6]。另一方面,创新产出的过程与普通的经济生产不同,由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因此创新产出对于合作的要求较高[7]。因此,如何衡量个体之间的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以及创新团体的垄断性对于创新的作用,成为了学者们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网络理论的兴起,网络分析方法成为衡量创新者之间合作的主要方法[8]。因此,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的海洋产业进行分析,希望明确创新合作网络成员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以及创新团体的垄断性对于创新的作用,弥补创新理论中创新者之间合作分析较少的不足,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实际意义。

1 文献综述

Schumpeter于1912年首次提出“创新理论”,创新是一种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即将旧的生产要素按照新的方式组合起来。这种“新组合”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9]。创新理论的分支主要有技术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理论。其中区域创新理论是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创新研究领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10]。

1.1 区域创新系统对创新产出的作用

英国的Cook[11]首次提出了区域创新的概念,区域创新理论起源于技术创新理论和国家创新理论,成为了研究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领域。区域内的创新合作包括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12]。最初,Cook等[13]提出一个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创新合作行为以及企业和政府之动间的互动活动都对企业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区域创新是一种创新合作系统。创新系统中单个变量对于创新的产出影响是片面的,但是各个变量相互反应后共同组成一个成熟的系统,这个区域创新系统对于创新的产出作用是非常显著的[14]。Gautam[15]将区域合作范围进行了扩展,认为无论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创新合作关系对于区域创新都有正向作用,因此在区域创新系统中,不仅有各种正式的工作上的合作,还有包括知识溢出、投资关系等间接的合作方式,区域创新系统内的合作关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Bosco[16]发现根据区域政策建立的为促进当地公共和私人利益的网络能够对创新活动有促进作用。

尽管人们相信合作能促进创新,但是对于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明朗。Marquardt[17]对区域合作创新系统的内部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创新合作系统可以分散创新投资和分担创新风险,能够获取充足的创新知识和创新资源,从而能够促进区域内的创新产出。也有许多学者对于区域内的合作对创新的产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Berg[18]通过对企业的创新进行研究发现,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相互理解和创新合作有利于创新产出,而这种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地位是不同的。Csizmadia[19]通过对匈牙利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了区域内的创新活动主要靠少数核心创新体的拉动,核心创新体对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产出意义巨大。因此,我们应该多关注核心创新体,将更多的创新资源分配给核心创新体,使其更好地带动区域创新的发展。

许多研究学者对于区域创新系统对创新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研究宏观的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未实际考虑到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创新者之间的联系、创新者个人的知识储备等微观因素对于创新的作用。介于此,本文拟从创新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出发,分析其对于创新产出的作用。

1.2 创新者的合作对于创新产出的作用

区域合作创新系统中有大量的创新者,他们在不同的机构或组织中,但是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合作。创新者之间的合作能够产生创新,创新者之间的交往互动活动能够激发创新的灵感。Mc Evily[20]首次提出了“集体发明”这一概念,发明者之间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一项发明。在这之后,研究者们对于创新者之间合作的研究不断发展。Freeman[21]首次提出了“创新网络”这一概念,认为创新网络是对系统综合性创新的一种制度,网络体制的构建主要依靠创新者之间的创新合作关系。这是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首次应用于创新的分析,为研究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Tsai[22]通过分析创新合作网络的内在机制,发现在区域内的创新中,创新者在创新合作网络中的位置不同,相应的对于获得新知识、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也不同,处于合作网络中心的创新者更容易获得知识等各种创新资源。正因为如此,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创新者更容易拥有新的合作者,也就更容易进行创新活动[23],并且这种创新合作关系并不是一次性的。Breschi[24]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推导出了发明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发现合作者之间能够在初次合作之后,还会继续分享和交流信息,进而在创新活动中进行合作。

我国对于创新网络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创新网络的研究的文献大部分集中在国外,但是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于创新网络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吴贵生[25]认为创新网络是由许多的区域中许多个创新者联合起来形成的统一整体,他们共同进行创新活动,建立起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李庆东[26]对这种创新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创新网络能够把区域中的创新资源相联结,能够把每个节点上的资源充分利用,能够促进创新的产出。以前的文献很少研究创新者合作网络的具体作用机制,张古鹏[27]通过对中国专利发明数据的研究,发现创新者之间的创新网络的小世界性与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创新绩效的显著提升主要集中在关系建立的初级阶段。

综上所述,国内研究大多是对创新合作网络的定性分析,创新合作网络对于专利产出的具体的作用机制较为模糊,创新网络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创新产出的确切影响也尚无定论。社会网络理论在创新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现有文献中对于中国本土特定领域的研究较少。

2 模型建立

创新者之间的合作形成了一个多主体的网络,这种合作关系嵌入了契约、信任和文化背景。创新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对于创新产出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之前的文献对此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创新者之间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以求明确创新合作网络对于创新产出的具体影响方式。

2.1 指标定义

随着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的深入以及分析数据量的增大,网络分析逐渐由可视化分析转变为网络指标的量化分析,即通过计算网络指标数值描述创新网络特征,如:聚集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路径长度等(path length)等[28]。本文拟构建包括聚集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小世界熵数(small world)、网络密度(destiny)、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rate of LC)5个指标的网络合作量化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创新合作网络特征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假设有网络图中有n个节点,实际存在a条边。

(1)聚集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网络中第i个节点有k条边,则这k条边连接的节点之间最多可能存在的边的条数为k(k-1)/2,实际存在的边数为b,为这个节点的聚集系数。为网络整体的聚集系数。节点的集聚系数能够反映复杂创新合作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与相邻节点连接的紧密程度,网络聚集系数能够反映网络中的点相互聚集的程度,聚集系数越大,说明一个区域内的节点的聚集程度越大。

(2)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用dij表示网络中i节点与j节点间的最短距离,即i节点与j节点要进行合作必须与其他节点进行联系的边数最小值,称为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平均路径长度反映了局部或者整体的网络关系图中节点之间合作的便利性,平均路径越短,网络关系图中的节点进行合作交流越方便。

(3)小世界熵数(small world)。聚集系数越大和平均路径越短的网络具有小世界性,即网络中的节点不仅和自己周围的节点联系紧密,而且只需要经过不多的节点就能到达另一个需要合作的节点[29]。小世界商数是描述小世界性的显著程度的数值,Q=C/PL称为小世界商数。小世界熵数的数值越大,网络的小世界性越显著。

(4)网络密度(destiny)。网络图中实际存在a条边,可能存在n(n-1)条边,表示合作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密度能够反映网络中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网络密度数值越大,网络中的节点联系越紧密。

(5)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rate of LC)。假设网络中最大团体中的节点数为m,那么称为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体现了最大团体在网络中的规模,能够反映最大团体对于整个网络的垄断程度,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的数值越大,说明最大团体对于整个网络的垄断程度越大。

注:网络图中有n个节点,实际存在a条边,实际存在的边数为b,用dij表示网络中i节点与j节点间的最短距离,最大团体中的节点数为m

以上的网络的特征指标能够反映创新合作网络的各种特征,本文拟通过这些网络的特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反映创新合作网络的各个特征指标与创新产出的关系。然而,相关性分析并不能对创新合作网络的特征指标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因此本文还要用到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以确定创新合作网络的各个指标对于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的顺序。

2.2 统计模型

自从邓聚龙在1983年提出灰色系统以后,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迅速成长发展起来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实际上是对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系统进行分析,作因素之间的量化和排序,从而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用于度量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尺度,称为关联度。关联度主要描述函数之间的度量,主要关注点是一个函数相对于另一个函数的远近程度,即灰色关联模型并不强调数值的大小,而是重点比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大小。对于定量研究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学者们提出了典型相关系数、相似系数等,但是以上统计数据的计算都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当样本数量有限时,回归分析无法得到稳定的结果,但是灰色关联度模型可以弥补这种不足,无论样本的数量有多少、样本之间有怎样的顺序,灰色关联模型都可以对样本进行分析[30]。本文所使用的灰色关联度算法主要借鉴陶建格[31]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模型。

灰色关联度模型数学描述如下:

设Z0={z0(1),z0(2),…,z0(n)}为系统特征序列;Zi={zi(1),zi(2),…,zi(n)}为系统行为序列,i=1,2,…,m;两序列长度相同。

而:

分别为Z0与Zi的始点零化像。其中:

令:

则有:。ε0i(i=1,2,…,m)为Z0与Zi的灰色绝对关联度,且0<ε0i1。若ε0i≥ε0j(i,j=1,2,…,m,i≠j),则称相关因素Zi优于因素Zj,记为Zi>Zj。即行为序列Zi与特征序列Z0的关联程度优于行为序列Zj。

对于一个创新系统而言,其创新产出与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各个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并不相同。虽然灰色关联分析不确定函数形式,但是灰色关联分析会给出创新合作网络指标和创新产出的相关关系,可以近似看作创新网络指标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

3 实证分析

3.1 研究背景

山东省是中国最大的半岛,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时期首个获批示的国家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性规划层面,对于山东省海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山东省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依托海洋优势,重点发展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32]。山东省是我国海洋产业聚集区,是重要的海洋产业创新基地,海洋科技整体实力居于领先地位。截至2015年年底,山东省有海洋科技人员10 000多名,居于全国首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洋科研创新项目在山东省开展。山东省2014年的海洋专利数为487件,在全国沿海省市中排名第一。因此,本文选择山东省海洋创新数据来作为范例。

在对于创新产出的评价方面,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FDI的研究创新、不同机构间合作申请的专利、不同创新主题间的人员流动、PFRI进行研究的合同数量等20个评价指标[33]6。Porter等[33]8提出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源、研发经费资源、知识保护强度等指标来评价国家创新能力。在海洋创新方面,邰骎建立了包含海洋科研机构从业人数、海洋专业技术人员数、拥有海洋发明专利数、海洋科研经费投入等15个指标的海洋创新评价体系[34]。从以上的文献中可以看到专利数是衡量创新的重要指标。

专家学者对于衡量发明者之间的合作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一种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Breschi等[35]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的方式,分析了专利发明者的联系,并且测量了开放科学和专有技术之间发社会距离的定量分析;Fritsch等[36]通过对专利发明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德国专利发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发现强关系比弱关系更有利于专利发明者之间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专利产出。另一种评价方法是采用专利数据进行分析:Fleming等[37]通过专利的申请数和专利的引用数来构建了合作网络,发现网络中的小世界结构能够提高区域的创新效率;Breschi[38]用专利数据推导出了创新者之间的关系图,证明了专利引用对于衡量知识流动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采用访谈等形式来计算创新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调查问卷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创新者的主观因素掺杂在其中,还可能涉及到创新者的隐私,使用社会网络的中发明者的专利数据刻画发明者之间的合作状况以及合作者之间的联系程度是比较客观的[39]。

3.2 实证分析

3.2.1 数据说明。

2000年前山东省海洋产业专利数据较为匮乏,因此不纳入分析数据集合。由于数据整理时间为2015年10月,2015年数据不完整,也不纳入分析集合。因此本文选用山东省2000—2015年的海洋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创新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并分析创新合作网络对于创新产出的的具体作用。数据来源为《中国专利数据库》和《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参照以往文献,创新合作网络对于创新产出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性的[40,41]。本文设定移动的步长为5年,而时滞长度为1年,也就是说t-5年至t-1年的专利数据构建的创新合作网络将会影响到t年的创新产出。

3.2.2 实证结果。

本文使用pajek软件对2000—2014年的山东省海洋创新专利数据进行计算。根据前文所述,设定步长为5年,时滞长度为1年,一共对10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初始计算结果(见表2)。在初步得到了海洋创新专利网络的特征指标后,本文使用stata软件对海洋创新专利网络的特征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3)。在此基础上,本文用matlab软件对初始计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创新产出与创新合作网络各个特征指标之间的关系(见表4)。

由表4可以得出结论,创新网络节点之间的紧密程度与创新产出呈现负相关。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与创新产出呈现正相关。

一般来说,联系程度及密度的网络中有更强的信任和道德约束,网络成员之间也更原意进行交流,有利于创新产出[42]。本文以上这些结论虽然与学术主流论点不同,但是非常符合我们的生活常识。如果在一个创新网络中,最大团体的人数占整个网络的比例很高,则这个网络比较容易出现创新产出。因为大家形成了一个创新团体,相互进行交流合作,共享创新知识和资源,能够促进创新产出。与此同时,如果创新网络中的最大团体的连接性过强,即排他性太强、垄断性太强。这使得团体外的创新者不容易加入到这个最大的创新团体中,就不能获得这个团体中的各种创新资源,从而不利于创新产出。即表现为创新网络中的最大团体的聚集程度过强、平均路径很短,小世界性很强,网络密度非常高。最大团体的这种排他性不利于创新区域的创新产出。

由于样本数量有限,因此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对网络中的几个指标与创新产出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另外的角度去分析创新合作网络对于创新产出的影响;也从另一个角度判定了创新合作网络的几个特征指标对于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大小,对于滞后指标的发展优先顺序做了排序。相关系数确定的是一种线性关系,与相关系数分析相比较,灰色关联分析则不确定函数形式。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创新合作网络的各个特征指标与创新产出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平均路径长度、集聚系数、小世界性、网络密度。在这其中与创新产出关联性最高的是最大连通图节点占比,因此在创新网络中,最大团体十分重要。所以,应该尽力促进创新者形成创新团体,增加对最大创新团体的关注度,分配更多的创新资源给最大创新团体,以增加区域整体的创新产出。在此基础上,应当适当的降低网络密度,使其有利于创新产出。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区域内创新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创新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对于创新的作用。根据以上实证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最大合作团体的合作关系过于紧密将抑制整体的创新产出;增大最大合作团体规模,将促进整体的创新产出。基于以上结论,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该在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组建创新团体并持续扩大其规模。我国的创新团体大多是由创新者之间由于共同工作、共同求学、友谊关系等原因自发构建,这种自发构建的创新合作网络虽然形成方式自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久,却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团体中的成员管理问题、团体的排他性问题等。因此,政府应组织区域创新团体,通过开学术交流会议、定期对创新者进行培训等方式加强交流。还要持续扩大其规模,比如补贴创新网络外的企业使用创新网络中成员的专利成果,吸收网外成员加入创新合作网络等[43]。这种由政府牵头组建的创新团体排他性较弱,有利于创新产出。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篇10

关键词: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因子分析法模型构建

1.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将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那么每一类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三、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以上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这正是影響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缩小区域间差距,协调山东省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发挥济南和青岛市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济南市和青岛市经济综合实力雄厚,是山东省的经济发达城市,起着经济辐射作用。济南在机械纺织、钢铁等优势工业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把机、车、电、化作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尤其是青岛家电电子、汽车造船、石油化工和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对整个山东的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影响力。应当充分发挥济南市和青岛市经济辐射和吸引能力,带动周边的城镇的发展实行空间整合发展,充分发挥济南市和青岛市在区域整合中的作用。

2.促进山东省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第一,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第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依托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莱州港区,加快建设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形成西起乐陵、东至莱州的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第三,构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构建完善以济南城区为中心构建北翼德滨、东翼滨淄莱、西南翼聊泰莱三条环形发展轴线,形成“一核两轴三环”增长格局。

3.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首先,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研发。选择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进行集中攻关,力争在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特种纤维、核心元器件、关键工艺、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等领域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其次,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济南、青岛、烟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泰安、威海、临沂、德州、菏泽等建设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持黄河三角洲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4.发挥各地的地区优势,吸引高科技人才到各地区就业

依托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凝聚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并通过重点发展区域带动发展其他区域;创新人才机制。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选拔任用、评价发现和激励机制,形成促进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引进海外人才“万人计划”,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高技能人才发展计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谐使者”建设工程。(作者单位:1.山东现代学院(筹);2.山东协和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课题《“五位一体”语境下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原经济区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13WF78。

参考文献:

[1]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高璇,建立科学的区域经济质量评价体系[J],区域经济评论.2013,(1).87-89;

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篇11

海洋文化既是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也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动力和支撑。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山东省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为推动山东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均提到了山东省发展海洋文化的有关内容。山东省的海洋文化遗产资 源丰富,山东人民 在长期接 触海洋、利用海洋和征服海洋的实践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海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海洋自然文化资源、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海洋民俗文化资源等,体现了沿海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经过“十一五”的强劲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带目前正在形成,其主要是以海洋文化元素为内涵、以蓝色经济为特色,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娱乐、休闲度假、节庆会展等于一体的发展模式。目前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如下。

1.1发展富有文化特色的滨海旅游业

山东旅游产业对海洋文化资源的转化最为成功,山东沿海各市也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旅游项目,基本建成青岛 - 日照滨海旅游线、烟台 - 威海滨海景区旅游线、潍坊-东营-滨州滨海景区旅游线三大滨海旅游线路。

1.2开发多种休闲渔业和涉海休闲体育业

山东省近海渔业资源丰富,有力地促进了休闲渔业的发展;同时,帆船、划船、冲浪、垂钓、潜水、沙滩排球、沙滩足球和沙滩拔河等涉海休闲体育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1.3涉海庆典会展业丰富多彩

山东省传统海洋民俗庆典主要有天后宫庙会、湛山寺庙会、烟台龙口南山灯会、妈祖祭拜活动月、日照刘家湾赶海节等;现代节庆主要有青岛国际啤酒节、金沙滩文化旅游节、威海中国荣成国际渔民节等,此外还有一些涉海会展活动。

1.4涉海影视艺术业、动漫产业初现端倪

山东省在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培育演艺事业,开发了“蔚蓝青岛” “梦海”“印象日照”等优秀节目;同时动漫产业也有一定发展,已建成了济南、青岛和烟台等动漫产业基地,创作了“八仙过海”“郑和下西洋”等涉海动漫作品。

2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布局和模式

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布局按“一区三带”展开。“一区” 即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的 胶东半岛 高端海洋 产业集聚 区;“三带”,即胶东半岛新兴文化产业带、沿黄河特色文化产业带、半岛民俗文化产业带。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山东海洋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胶东半岛新兴文化产业带和半岛民俗文化产业带,山东海洋文化遗产产业布局和海洋文化产业布局具有很大相似性。从空间布局上看,山东半岛 初步形成 了以青岛 为龙头,以烟台、威海、日照、潍坊、滨州、东营等为支撑,辐射半岛城市群的海洋文化遗产产业格局。

海洋文化遗产资源对于海洋文化遗产产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海洋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海洋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基础上。因此,依托各地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遗产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实现海洋文化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山东海洋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山东省海洋 文化遗产 的产业化 处于初级 阶段,应优先打造核心产业门类,带动其他门类发展。在山东,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海洋文化产业门类,因此应立足山东海洋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门类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获得长久的战略竞争优势,不仅需要核心产业发挥带动作用,更需要其他行业的配套辅助。

3山东省发展海洋文化遗产产业的重点产业

山东省应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围绕海洋文化遗产资源类型,分门别类设置重点扶持产业,带动本省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建设文化大省、海洋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3.1发展以山东海洋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旅游产业

海洋旅游产业是实现海洋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山东省具有海洋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但是资源 优势尚未 转变为现 实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以海洋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拉动海洋文化遗产产业健康发展。山东省可以发展海洋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资源主 要有海洋宗教文化遗产资源、海洋商业文化遗产资源、海防文化资源、传统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海洋饮食文化资源、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3.2发展以山东传统涉海文艺作品为主体的文艺产业

山东沿海人民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作为民俗事项的文艺 表演,以及与生 产相关的 渔民号子,都是可应用于海洋文艺产业的遗产资源。

(1)要用产业化的运营思路来盘活海洋文艺产业资源,但同时要防止纯市场化、商业化倾向, 保护海洋文艺产业资源艺术特色、文化特色。

(2)加快海洋文艺产业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经济、代理、评估、拍卖等文化中介机构,强化资源流通和市场建设。

(3)重视人才,实施人才战略。

(4)打造山东海洋文艺品牌,延长海洋文艺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挖掘山东传统海洋文艺资源潜力。

3.3发展以山东传统海洋活动为特色的体育产业

可以将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资源与海洋休闲体育业和海洋民俗体育业相结合。

(1)与海洋休闲体育产业相结合,空间上与沿海古渔村镇 相结合,在环境承 载允许的 前提下,在具有传统色彩和历史积淀的古渔村镇开办赛事、设置海洋休闲体育项目;时间上与民俗节日相结合,将赛事项目作为山东传统海洋节庆的重要内容;内容上与传统海上运动和生产生活相结合,打造传统体育、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现代休闲体育相结合的典型。

(2)与海洋民俗体育产业相结合,紧抓山东特色优势,创作一批富有浓郁海洋民俗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既能保存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能起到示范作用;注重挖掘 和改造海 洋民俗体 育活动,优化海洋民俗体育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海洋民俗体育产业。

3.4发展以山东传统渔文化为内容的休闲渔业

山东是我国重要传统渔区,可将现代海洋休闲渔业和传统渔业文化资源相结合,建立新的产业形态。

(1)加强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环境,使以传统渔文化为内容的休闲渔业逐渐步入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打造高端休闲渔业品牌,深入挖掘传统渔文化内涵,通过整合资源、规范服务,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品牌。

(3)实现规模与质量的有机结合,选择海岛休闲渔业、会展休闲渔业等高端形态与渔文化资源相结合,在传统渔村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休闲渔业服务项目。在海产养殖区可以发展垂钓、采集和加工等产业形态,深入挖掘海韵渔情特色文化资源。

3.5发展立足于海洋文化遗产旅游的房地产产业

海洋旅游地房地产的价值会受所在地文化因素影响,海洋文化遗产作为重要因素也有一定影响作用,立足于海洋文化遗产旅游的房地产产业主要发展思路,一是通过挖掘山东海洋文化遗产资源,树立高端品牌,通过外部经济性提高土地价值,促进房地产发展;二是在古渔村镇打造渔家风情建筑,古渔村镇 开发后会 迎来大量 游客,对周边旅馆、饭店、休闲场所 提出更高 的要求,从而推进地产产业发展;三是将山东海洋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房地产的建设、改造和装修过程中,提高房屋价值,推动旅游房地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关系,一是要防止地产项目与整体环境风格不和谐产生的破坏;二是要防止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三是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不符合标准的房地产项目一律不准进入海洋文化遗产开发领域。

3.6发展以山东海洋遗产为基础的会展节庆产业

海洋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可作为会展节庆产业的重要资源,从而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1)坚持实施市场化运作,同时加强对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在追求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吸引海洋文化遗产所有者或传承者参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展示创作,以丰富节庆会展内容。

(3)合理整合会展产业资源和遗产资源,现在山东沿海各地都建有会展场馆和海洋节庆活动,应该整合节庆会展资源,集中展示海洋文化遗产魅力,创造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

(4)以海洋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推动海洋文化遗产资源与节庆会展业融合,明确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培育具有传统特色和潜力的会展节庆品牌。

3.7发展以山东海洋遗产为内容的社会教育产业

教育是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除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公众教育可以发展形成相关 产业。

(1)发挥沿海民间组织和科研机构的重要作用。各类机构可以通过出版刊物传播海洋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以创造经济效益;研究机构可以建立遗产资源信息库,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相关机构可以提供免费参观和讲座,通过组织海洋文化遗产 主题公益 活动,吸引社会 企业提供 赞助。

(2)在海洋遗产地组织体验学习。设置具有教育性和趣味 性的体验 学习项目,学习相关 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热爱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海洋文化遗产的意识,打造良好平台,吸引宣传广告、文艺表演、期刊出版 等企业投资。

4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与建议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在海洋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带动沿海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但是,海洋文化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性、 产业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同样制约着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海洋文化遗产产业是带动多个领域多个产业发展的链条产业,更是促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保障。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4.1加强政府组织领导

在山东省和沿海市成立海洋遗产资源利用和产业化发展协调小组,统筹海洋系统、文化系统、旅游系统、教育系统等部门,统一部署、宏观调控、全面指导、统筹协调;将海洋遗产产业化作为服务海洋经 济、加强文化 遗产保护 的重要工作,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加强沟通协调, 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将海洋遗产产业化工作纳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文化先进乡镇和创建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中。

4.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山东省政府财政应加大对海洋遗产产业化的投入,涉海部门和地方政府应支持海洋文化遗产产业重大项目和科研项目;组织海洋遗产产业化项目申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农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省和沿海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适当向海洋遗 产产业化 项目倾斜;通过政府 采购、项目补贴等措施,鼓励文化企业参与海洋遗产资源开发;对于重要的海洋文化遗产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在立项、选址、征地、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

4.3建立扶持、推广和激励机制

在投资、财税、金融、土地等方 面制定政 策, 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兴办企业、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大力开展海洋文化遗产产业项目;鼓励沿海地方政府、海洋部门、海洋研究机构、社会团体、海洋遗产保护单位,通过研讨、 博览、展示等方式加强交流合作。

4.4打造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策划并启动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海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打造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将海洋文化遗产与滨海旅游、节庆会展等深入结合,设计、推出具有山东特色的海洋文化遗产精品,如传统休闲渔业体验、传统海洋体育竞技、古渔村康乐度假旅游、海洋文化遗产精品展览等,拉动其他产业门类迅速发展。

4.5加强海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对本地海洋文化遗产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 引进外地、其他领域的优秀文化产业专家,建立了解山东省文化产业、海洋产业和遗产保护的人才队伍;制定奖励机制,设置荣誉称号或奖项,扶持和奖励做出重大创新和突出贡献的人才;建立人才管理机制和办法,探索建立专家数据库,纳入文化遗产保护、海洋文化、经济产业、旅游产业等领域专家,加强人才储备。

摘要: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大省和文化大省,其沿海地区海洋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山东省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各地海洋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和破坏,因此要研究探索一条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路子,切实服务于山东海洋强省和文化强省的建设。文章立足山东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海洋文化遗产管理保护现状,结合山东海洋文化遗产资源禀赋,探索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布局、模式和重点产业,并从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对于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其他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工程防治措施下一篇:用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