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海洋管理与发展现代渔业情况的报告

2024-10-04

关于加强海洋管理与发展现代渔业情况的报告(通用4篇)

关于加强海洋管理与发展现代渔业情况的报告 篇1

关于加强海洋管理与发展现代渔业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1-11-

5信息来源: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

主任、常务副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省人大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并审议海洋管理与现代渔业发展情况,充分体现了省人大对事关全局重大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准确把握,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省海洋与渔业事业发展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建设。我受省政府委托,将我省加强海洋管理和发展现代渔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的主要工作

我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345公里,毗邻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和空间所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工作。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到沿海地区和内陆湖区、库区视察,检查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立法调研和执法监督,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海洋与渔业事业科学发展。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海洋管理工作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特等奖,渔业经济和管理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海洋经济成为全省最为活跃的经济板块。200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615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2%,“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8.3%,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1.7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由16.7%提高到18.2%。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增加值均居全国首位,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经济成为增强我省国民经济总体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新生力量。

——海洋开发利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积极发挥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全省海洋开发从浅滩向深水、从海面向海底、从近海向远洋不断迈出新步伐。自2002年《海域法》实施以来,全省累计确权发证的各类用海项目8780宗,面积31.4万公顷,其中建设用海面积7970公顷,为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核电工业、跨海桥隧、滨海旅游等380余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用海保障,项目总投资额达4000多亿元。在依法严格管海的前提下,通过适度围填海,减轻了耕地保护压力,拓展了经济发展新空间。据统计2009年全省审批填海造地面积占沿海37个县市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5%。海域使用为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集中集约用海的深入推进,今后建设用海的比重还将大大提高。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2009年近岸海域清洁、较清洁海域面积达2.23万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总面积的86.7%。已建立各类海洋与渔业保护区75处,总面积达0.7万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总面积的26.7%。保护区数量和面积都居全国首位。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山东海域每年的碳吸收能力达430余万吨,仅贝藻养殖每年抵减全省大气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00万吨,是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现代渔业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全省水产品产量753.6万吨、产值798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4.7%和13.4%。水产品出口额33.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农产品和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额的1/3。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渔业产量、产值及出口额一直位居全国首位。渔业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基本需求、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2009年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9565元,比2005年增长32.8%。渔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

善,以渔港和重点渔区为依托的特色小城镇迅速兴起,建成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渔村。一些有实力的渔业企业实行多元化、国际化经营,并通过兼并周边农村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涌现出“好当家”、“东方海洋”、“蓬莱京鲁”等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

近年来,我省围绕加强海洋管理和发展现代渔业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把振兴海洋事业作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历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海洋工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战略,以海洋渔业为主体的海洋经济迅速发展。顺应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趋势,从1998年开始我省实施了海洋农牧化、临海工业、海上大通道、滨海旅游四大建设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进一步提出了大力实施海洋经济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思路目标。特别是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山东,作出了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这是从国家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胡总书记重要指示,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全省五大区域带动战略的主体战略,加强组织领导,出台政策意见,编制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方案,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各沿海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建

立强有力的领导推进机构,谋划区域蓝色经济发展定位,争取率先突破,蓝色经济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从“海上山东”的提出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实施,标志着我省不但对海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而且是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经济发展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展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二)转变管海用海方式,优化海域资源配置。近年来,我省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转变管海用海方式,积极运用海域使用杠杆,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为我省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全面贯彻落实《海域法》,严格实施以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海域权属管理、海域有偿使用相衔接的三项基本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域使用无序、无度、无偿的局面,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积极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省政府出台了包括放宽海域使用金分期缴纳起点、加快区域用海规划审批等十条优惠政策,对全省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优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对国家深潜基地、海阳核电、青荣城际铁路等国家和省重大建设项目,主动协调,靠前服务,保证了这些重大建设项目用海需求。同时,严把海域使用审批闸门,坚持“六个不批”,即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批、相关利益关系未处理妥善的不批、对渔民补偿安置不到位的不

批,未优化围填海工程项目平面设计的不批,保证了用海项目质量。

针对传统用海方式“分散、粗放、低效”的突出问题,坚持全省统筹规划,精心谋划科学用海新格局,积极探索集中集约科学用海的新路子。近3年来组织上百名有关领域的专家,全面勘查、反复论证,在避让和保护重要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坚持海陆统筹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要求,集中连片适度开发利用岸线和海域资源,规划到2015年全省建成“9大10小”集中集约用海区。初步匡算,用海面积达200平方公里以上,按照相邻土地价格,保守估计可产生1000亿元以上的土地收益,形成7000亿元以上的项目投资。在集中集约用海区的建设布局上,改变顺岸平推、筑坝连岛等严重影响海洋环境的落后方式,大力推行离岸人工岛空间架构。目前,我省集中集约用海已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其中有“5大2小”集中集约用海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通过省级预审,潍坊滨海新城、董家口港口物流产业聚集区、蓬莱西海岸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已经上报待批,龙口湾临港高端制造业聚集区建设用海规划已经国家批复,正在积极组织实施。今后几年内,随着这些集中集约区域用海项目的实施,将产生一批海洋产业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结构合理、集中度高的海洋经济园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和提升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版图,极大地增强我省经济综合实力。

(三)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关系,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环保优先,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把海洋环境保护作为生态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环保工作考核目标。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网络。重点对近岸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排污口、海水浴场、海水增养殖区、海洋保护区以及海洋工程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异常变化,为海洋经济建设和沿海居民生活提供服务。制定了风暴潮、赤潮、海冰、海啸、海上溢油等应急预案,成功处置了2008年青岛奥帆赛区浒苔突发事件,确保了奥帆赛成功举办;抗击去冬今春严重的海冰灾害,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严把用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海岸与海洋工程项目实行严格的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海洋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近三年全省否决和调整建设用海项目30多宗。对集中集约用海区域实行统一编制用海规划、统一组织论证评审、统一审核上报,有效地解决了单宗项目环评可行而多个

用海项目叠加造成海洋环境影响不可行的问题。坚持保护与生态整治并举,实施了胶州湾、莱州湾生态整治工程,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水生生物养护、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等手段,促进了近海环境状况的改善。积极开展破损岸线整治修复,沿海地区结合滨海城市建设、旅游度假区和经济新区开发,已整治岸线50多段400多公里,打造了一批特色海岸,美化了沿海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地处青岛烟台交界处的丁字湾,面积143平方公里,目前严重淤积,拟通过“退滩(池、坝、淤)还海”,打造高端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使现有海域面积扩大50%,形成水系通畅、海上人工岛群合理布局崭新的自然景观。

(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我省将发展渔业经济、改善渔区民生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适应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需求多样化、高端化的趋势和渔业资源变化情况,坚持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渔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外向化、科技化、产业化“六化”战略,加快建设以山东半岛为主体的现代渔业经济区。

一是坚持养殖业调“高”、捕捞业调“远”,加工业调“深”,促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水产养殖业向优质健康化发展,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海参、海带、河蟹等十大主导品种产量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的17.5%,产值占全省渔业总产值的45.3%,仅海参、扇贝、对虾三个品种年产值分别达到110亿元、50亿元、40亿元。把发展淡水渔业作为渔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加快湖库区及沿黄地区渔业综合开发,推广“上粮下鱼”、“渔藕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2009年全省淡水渔业产量达127万吨,产值147亿元,已成为内陆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大力保护近海资源、稳定近海捕捞的同时,积极推进海洋捕捞业向远洋拓展,目前我省从事远洋渔业和到日韩专属经济区水域生产的渔船达990余艘,功率达32.9万千瓦,占全省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的23.5%。推进水产品加工向精深化提升,在进来料加工和本地产品加工向多品种、精细化发展的同时,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海洋特效药品、海洋化工产品乃至海洋纺织品迅速发展,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目前,我省水产加工产品已发展到鲜活、冷冻、即食、保健等19个门类3000多个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积极拓展渔业生态、文化及社会功能,文化休闲等渔业新兴产业快速兴起。

二是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立足源头治理、全程监管,从养殖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环环相扣、综合施策。全省已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169处,健康养殖示范区、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占全省养殖总面积的40%以上。大力提高渔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全省规模以上渔业企业发展到610多家,占全国的24%。建立规范化的渔民专业合作社390余个。品牌渔业受到普遍重视和欢迎,连续4年由省政府领导带队的山东渔业十大品牌全国推介活动,效果明显,全省各地渔业品牌推介活动十分活跃,“胶东刺参”、“黄河口大闸蟹”、“微山湖乌鳢”等山东品牌水产品知名度、市场价值和占有率明显提高。

三是实施了一批渔业重点工程。围绕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加强渔港、海洋牧场、标准化池塘改造、良种工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等渔业基础建设,“十一五”以来中央和省渔业基本建设项目达135个,总投资60亿元。2005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各级已累计投入修复资金达12亿元,共在沿海及内陆湖泊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30亿单位,建立了61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139处人工鱼礁示范区,直接投入产出比平均达1∶20以上,回捕增殖放流资源已成为我省近4万艘中小马力渔船的主要生产门路。实施“五百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在沿海、黄河三角洲、沿黄及内陆湖库区实施规模化的渔业开发,形成了一批10万亩、30万亩集中连片的现代渔业示范区。实施“平安渔业工程”,着力完善渔业通信保障、渔船监管、抢险救生等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渔业安全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四是不断增强渔业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围绕发挥科技优势,努力构筑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全省已建成省部级以上海洋与渔业重点实验室25个,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60处。围绕优势主导品种选育、健康养殖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实施了一批国家重大海洋与渔业“973”、“863”计划项目;突破了半滑舌鳎、星鲽人工繁育技术难关,选育出了“黄海2号中国对虾”、“东方3号杂交海带”等一批新品种,主要养殖品种发展到70余个;攻克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草药替代抗生素防治鱼病等技术。“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取得渔业科技成果4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0多项,渔业科技贡献率由2005年的60%提高到2009年的65%。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和新型渔民培训工程,2005年以来主推了海参、南美白对虾等18个品种和微管增氧、池塘生态养殖等25项新技术,辐射养殖面积16.6万公顷;经省级培训的新型渔民达23万人次,有效提高了渔民的整体素质。

(五)积极推进依法管海(渔),保障了海洋与渔业经济有序发展。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立法工作,根据上位法规定,围绕制约海洋与渔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立法调研,创新管理体制机制。2001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4部海洋与渔业地方性法规、3部省政府规章和一系列配套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基本构建了我省海洋与渔业领域依法行政的法制框架。《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是全国出台的第一部海域管理地方性法规,创立了海域使用规划、海域使用预审等12项管理制度,有力推动了海域使用管理从无序、无度、无偿向有序、有度、有偿的转变。《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首开我省地方性法规听证先河,并在科学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海洋和海岸工程管理方面建立了法律规范。《山东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山东省渔业港口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对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加强渔业港口、渔业船舶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大对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强执法情况监督检查,推动了公正、规范、文明执法。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学军建队”和执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规范海洋开发秩序、保障蓝色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开展“碧海”、“海盾”、打击非法盗采海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伏季休渔和打击非法捕捞等专项执法行动,2005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执法行动500余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8万起,维护了全省海洋与渔业发展秩序。高度重视渔业安全工作,从基层和基础工作入手,狠抓预警预防、抢险救助和互助保障三个关键环节,创新渔业安全基层管理模式,每年组织渔业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开展渔业互助保险,全省已建立县(市、区)、渔业乡镇、渔村安全管理组织2190个,近5年来共救助渔船和其他行业船舶519艘、2890余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92亿元。全省渔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

二、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我省海洋管理和渔业发展来说既是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压力、矛盾和挑战。

一是海洋与渔业蕴藏的巨大优势和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海洋是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空间,也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能力的检验。从总体上看,海洋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大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深海大洋矿产、能源开发尚未起步,辽阔的海底资源利用还很薄弱。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环保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精密仪器制造等海洋战略性产业前景广阔,但目前规模还比较小。科技对海洋产业的巨大引领作用尚待发挥。

二是海洋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压力加大。尽管近年来持续坚持打造近海海底森林和实施渔业资源修复,但因环境影响等因素,近海水域“荒漠化”趋势严重,我省近海渔业资源种类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400余种减少到目前的110余种,多数经济鱼类资源已难以形成“渔汛”,主要捕捞品种呈低质化、低龄化,一些珍贵生物资源绝迹或濒临绝迹。近海局部海域环境污染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2009年重点监测的78个入海排污口中有85.9%的超标排放(国家海洋局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陆地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入海,造成局部海域环境不堪重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高,生态系统结构失衡,赤潮、浒苔、溢油等海洋灾害增多。

三是海洋与渔业发展和管理体制机制面临新挑战。海域使用权物权化程度还比较低,“取之于海,用之于海”的良性循环机制有待于完善。海陆统筹共同防治海洋污染、实施重大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机制尚未形成。渔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高,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机制尚未建立,市县大部分渔政海监、船检港监队伍还未纳入或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渔业生产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制不完善,推广人员严重不足。渔业基础设施投入欠账很大,渔港毁损严重,老旧渔船多,养殖池塘建设标准低。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方渔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占、渔民“失海”、“失水”问题比较突出。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海洋管理和现代渔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把握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历史机遇,以科学管海用海和建设现代渔业为首要任务,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推进集中集约用海和实施渔业“双十工程”为重要抓手,强化海洋事务综合协调,统筹海洋开发与管理,推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化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点开展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力争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加快开展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本次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成果将是我省到2020年海洋经济布局的法定依据,事关重大。将精心研究,科学论证,谋划好发展蓝图。同时,以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编制实施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岸与海洋空间布局规划、海岛保护规划等海域海岛使用相关规划,科学指导岸、滩、湾、岛、海开发与保护。

二是精心组织实施集中集约用海区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蓝色经济园区。集中集约用海是我省海洋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对于海洋领域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将坚持深度论证、深度规划、深度对接,把集中集约用海区域打造成海洋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蓝色经济区的实验区和示范区。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审批,完善全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提高海域管理现代化水平。按照“取之于海、用之于海”的发展思路,探索海域使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大力推进海域使用权物权化,规范发展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抵押贷款等业务,推动海域使用权依法有序有偿流转。

三是实行海洋环境保护与整治并重,探索海洋环保重大举措。进一步完善海洋环保在生态省建设中的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各级政府海洋环保工作责任。加强海洋环保基础和能力建设,搞好海洋环境监测和影响评价。积极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山东省海洋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抓好一批重点海域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加快建立海陆一体化污染联动治理机制,加大陆源污染排放和海上污染控制力度,实行严格的海洋环境保

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加大海洋保护区建设力度,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类型齐全、管理完善的海洋保护区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积极做好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赔偿补偿机制。

四是实施现代渔业建设“双十工程”,努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围绕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大力推进渔业十大基础工程建设,培育山东十大渔业品牌。组织实施《山东省渔业振兴规划》,抓好重点园区、重点品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建设东部沿海现代渔业主导区、黄河三角洲现代渔业示范区、湖库生态渔业示范区和沿黄生态渔业产业带。加快规划和建设全省现代渔业园区,全面提升现代渔业基础保障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完善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水产品食用安全。进一步完善现代渔业经营机制,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围绕渔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水产品市场,发挥渔业第一大省的优势,研究建立全国水产品期货交易中心,打造国际重要的水产品期货交易市场。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力争在提升科学管海用海水平上有新的突破。加大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我省海洋与渔业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山东省国有渔业养殖水域滩涂使用权收回补偿办法》,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证核发。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将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重要水产增养殖区等划定为基本渔业水域,实行强制保护,维护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严厉打击盗采海砂等严重破坏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确保海域使用秩序稳定。坚持和完善伏季休渔制度。深入推进平安渔业建设,落实渔业安全监管责任和生产主体责任,加快渔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渔船、渔港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遏制重大渔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执法队伍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全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机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提升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能力。

关于加强海洋管理与发展现代渔业情况的报告 篇2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洋渔业国家观察员管理工作的通知

(农办渔【2010】123号 2011年01月11日)

向远洋渔船派遣国家观察员,是我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对远洋渔业实施有效监管的需要。近几年来,我部已陆续向部分远洋渔船派遣了国家观察员,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科研数据,落实了在相关国际渔业组织的管理要求,对维护我国际渔业权益、争取公海渔业份额及树立我国负责任渔业国家形象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观察员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远洋渔业国家观察员是指由我部统一派遣、代表中国政府登临远洋渔船(含运输船),执行科学观测、数据收集及其他指定任务的专业人员。国家观察员须熟悉相关远洋渔业生产和科研活动、有关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及公约的规定和管理措施,并接受过岗位培训,能够根据相关要求履行观察员职责。

二、国家观察员的选拔、派遣等工作由我部统一组织管理,并向相关国际渔业组织备案。观察员执行任务期间的交通食宿费由我部按国家标准给予适当补助。

三、有关渔业科研、教学单位可向我部推荐国家观察员候选人。国家观察员候选人应具备如下条件:具有渔业资源、海洋渔业科学或海洋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大专及以上学历,或相当专业知识和经验;具有科学调查实践能力和相应的英语水平;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能适应海上工作。

四、“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负责对国家观察员候选人进行培训,对经考试合格的人选颁发“远洋渔业国家观察员任职资格证书”,并将合格人员名单报我部渔业局列入远洋渔业国家观察员人才库。培训中心要做好观察员候选人的培训和服务工作,认真编写培训教材和资料,严格组织考试和资格证书发放,确保国家观察员具备应有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根据我部委派通知派出国家观察员的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及国际管理组织的要求,做好观察员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协助和督促观察员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工作。派人单位年终应将观察员工作总结及经费使用情况报我部渔业局。

六、有关远洋渔业企业应充分认识实施国家观察员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根据要求选择合适渔船接纳国家观察员,为观察员提供工作便利和支持。接纳观察员的企业和渔船应向观察员提供与本船大副职务船员同等的生活待遇、安全设施以及必要的工作空间,允许观察员使用渔船上设备和设施开展工作,不得干涉或阻挠观察员履行职责,不得要求观察员从事与履行职责无关的海上生产作业活动。

七、国家观察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履行工作职责,按规定和要求收集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做好记录,不得故意错记、漏记或误记。观察员执行任务时应尽量避免对渔船正常生产作业活动造成干扰,在完成任务前不得擅自离船。

观察员应在完成任务回国后2个月内向我部渔业局提交符合区域渔业管理组织要求的观察员报告(中英文)和工作总结报告。

八、观察员在承担任务期间所收集的任何数据资料属国家所有,由我部统一管理。观察员应做好数据资料的保密工作,回国后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收集的全部数据资料提交我部指定单位。未经我部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界提供相关数据资料或用于其他用途。

某市海洋与渔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3

**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与金门、某省隔海相望,拥有===公里海岸线(占泉州市海岸线的==%),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万亩浅海滩涂。(由网提供dw.)是多种鱼、虾、蟹、藻等水产品,发展海洋与渔业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海洋与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高效生态渔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有效途径。

一、海洋与渔业开发现状

====年,全市海洋产业产值突破亿元,滩涂养殖面积已达到万亩,产量万吨,实现产值亿元。渔民人均收入超过元,比全市农民收入高出====余元。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精细化工、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捕捞、海洋旅游休闲等为重点的海洋产业和以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二、发展目标与途径

晋江发展海洋与渔业高效生态经济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渔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坚持速度效益并重,膨胀总量,提高质量;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浅海、滩涂和荒碱地,规范海域使用制度,确保海域使用有序、有偿、有度;加强内引外联,推进渔业产业化。充分利用晋江良好的生态条件,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优良品种,确保生产的产品达到绿色标准,尽快把晋江建成生态绿色渔业经济区,促进高效渔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由网提供dw.)充分认识海洋在我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好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的各项职能,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是实现海洋与渔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用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统筹全市海洋产业发展布局,制定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进程,形成海洋渔业、港口建设、海洋生物开发、交通旅游诸行业协同发展的海洋产业格局。把近海捕捞和海水养殖、水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结合起来,把海洋渔业和渔业二三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促进沿海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全面提高渔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结合起来,把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把加强海洋经济发展和加强依法治海结合起来。

(二)落实政策,加大扶持。首先,从实际出发,做好结合文章,制定鼓励引导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的政策措施,帮助群众开发荒地、荒滩和浅海资源。对主要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市场的培育,在资金投放、土地承包、个税征收等各个方面要给予优惠;对有利于渔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项目实行立项、资金、技术服务优先扶持;对水产良种的引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的资金投入要优先安排。其次,推进渔业合作经营。推行以生产者为主体的渔业开发投入和经营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渔民建立渔业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强化服务,提高生产者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搞好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再次,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外商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渔业开发,形成渔业开发的巨大合力。

(三)依法行政,加强管理。一是依法严格规范海洋开发管理。(由网提供dw.)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论证制度和海域使用审批制度,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度,各类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严格实行涉海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解决纠正化整为零审批、违轨审批、越权审批和重复审批行为。依法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工作,做到应收尽收,严格执行《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某省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依法按比例上缴征收的海域使用金,维护国家海域资源收益权。正确处理好海域使用金征收和经济发展、渔民利益的关系,将海域使用金征收的目的和主旨统一到海洋资源永续利用上来。二是扎扎实实开展执法实践活动。依法查处违法用海、非法采砂、污染用海等破坏海洋资源环境的行为,推进依法管海进程。加强执法约束,规范执法行为,切实贯彻执行好“缴罚收支”制度。强化海上执法协调,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责,强化措施,制定预案,构建海上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三是全面加强渔业生产的规范和管理。进一步落实伏季休渔制度,促进海洋与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依法打击电、毒、炸等危害资源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对饲料、鱼药等渔业投入品的管理,建立渔业投入品和渔业产品准入制度,开展渔业产品质量监测工作,推广标准化生产。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和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加强对非法养殖用海的清理,规范养殖行为。建立水生动物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带病”海产品进出口管理,规范“餐桌污染”检查机制。

关于加强海洋管理与发展现代渔业情况的报告 篇4

纪委、监察局:

我单位在收到《**县纪委关于转发**市纪委、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车管理严禁违反规定使用公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在2013年5月上旬对单位公车管理进行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又按照新的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对本单位公车进行了全面的治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党委班子对公车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主任**在收到《通知》的第一时间批示:将纪委关于公车管理的文件送班子各成员阅,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4月28日,我单位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集中传达学习了《通知》的精神。5月2日至5月8日,由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对单位公车私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登记。检查结果显示:在我单位不存在领导干部公车私用等现象。

二、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管理,杜绝领导干部违反规定私驾公车、违规用车现象的发生,出台了《关于厉行节约加强机关管理的规定》,采取禁止领导干部私驾公车,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加大对公务用车的监督检查等三项措施,对所有领导干

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对全委公务用车的管理。

一是要求全委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执行省、市、县纪委关于严禁领导干部私驾公车的一系列规定,深刻认识私驾公车的严重危害性,切实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坚决杜绝无照驾车和私驾公车的现象发生,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严禁私带公车长途旅游、探亲访友;严禁公务用车参与钓鱼、婚嫁丧娶等活动。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驾驶人员工作职责,教育驾驶人员严守职责,管好车辆,不得随意为领导私驾公车提供便利。同时,要求办公室公务用车必须按规定停放,严禁随意停放,防止车辆被盗。

三是办公室将定期不定期检查各处室公务用车情况,对违反规定私驾公车,违规用车等问题,一经查实,将按照管理规定严肃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特此报告。

上一篇:4s店的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五指兄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