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精选7篇)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篇1
科教兴海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 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沿海科研优势, 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强劲引擎。当前, 随着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的蓝色经济战略的全面实施, 从海洋高端技术迈向海洋高端产业, 愈加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的支撑, 愈加需要系统的制度安排和优良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合理高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机制是促进海洋领域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力抓手, 是引领和支撑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提高区域乃至全国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研和海洋科技发展现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海洋领域方面的人才队伍和科研装备具有显著优势, 它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 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 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 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 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其中, 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高级科技人才占全国同类人员的一半以上。此外, 还拥有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7家, 海洋科学观测台9处 (其中国家部委级6处) , 各类科学考察船近20艘, 涉海大型科学数据库11个[1], 将为中国各类深海科研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深海基地也落户于此。
“十一五”期间, 山东省共承担海洋领域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1项, 国拨经费4.298亿元,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项, 经费总额为2.04亿元, 海洋局公益性行业专项28项, 总经费1.329 8亿元, 省计划投入海洋领域项目144个, 经费4 864万元。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海洋领域项目170项, 国拨经费4.264亿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即“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在山东的项目6项, 国拨经费1.75亿元。
综上,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海洋科技力量和研究平台方面的优势, 为海洋科技的进步、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加速, 以及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 海洋领域科技项目的实施不仅加快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海洋科学国际化研究队伍和研究体系的步伐, 而且缩短了与国际海洋科学在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等方面的差距。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情况
近年来, 我国海洋技术及海洋成果产业化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把海洋技术列为八大前沿技术之一给予重点部署, 海洋技术领域累计投入国拨经费近28亿元, 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深海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技术成果, 许多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显著提升了我国海洋技术整体水平, 有力支撑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之下, 山东省海洋技术创新支撑力量亦显著增强, 优势领域不断扩延,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 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辐射范围已经遍及我国沿海地区, 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 山东每年都有过千项海洋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已建成3个海洋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个国家“863”产业化基地, 5个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 形成了不同层次、衔接配套、功能各异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化开发体系, 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而中国海水养殖业“五次浪潮”在山东的兴起、国家级海水养殖新品种的培育成功、海洋药物的研制、海洋装备和海洋工程产业的提升、海洋生物材料和海藻纤维等尖端技术的攻克这一系列海洋领域内的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强力助推了山东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响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山东还规划了8个海洋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18个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以青岛为龙头, 烟台、潍坊、威海等城市为骨干的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效益凸显。预计到2015年, 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将达到15%以上。
产业化海洋科技成果是一种现实生产力, 是海洋经济成长的推进器, 是实现和维持海洋经济增长的有效工具。只有将海洋科技成果成功地转化为商品与服务, 并将商品与服务经营成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 才能够最终实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2]。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培育
虽然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是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如缺乏健全的成果产业化信息平台和成果产业化的产业型组织, 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和合理的人才与资源共享机制, 缺乏完善的体制与政策支撑等。而评价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中介服务机制等方面的不健全, 限制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 阻碍了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造成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转化效益和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偏低的局面。因此, 培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良好的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体制和高效机制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3.1海洋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的建立
由于海洋科技成果的公共性, 使得成果拥有者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 科技供给者经常被迫提高产品价格或使用门槛, 而过低或过高的收费都不利于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边界清晰的海洋科技成果产权将有助于海洋科技成果产权所有者获得合理的回报, 增加海洋科技项目研发的投入, 也更有助于涉海风险资金的进入。同时, 海洋科技成果产权边界清晰还有助于海洋科技成果中介组织的形成, 海洋科技成果中介组织通过为海洋科技成果的产权所有者和企业提供中介服务, 完成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3]。
在海洋科技成果的产权界限明晰以后可以通过海洋科技成果的产权登记程序, 完成海洋科技成果的产权信息公布, 这将有利于海洋科技成果信息平台的形成, 使海洋科技成果信息平台成为有源之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 社会组织可以承担平台的建设, 通过制订海洋科技成果交易规则, 完成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过程。
3.2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评估机制
海洋科技成果评估机制是促进技术成熟、推动成果转化的一个杠杆。要形成海洋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与产业化, 应当在海洋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确立的基础上完成海洋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机制, 这对于调动海洋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技术入股和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 应当进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预评估, 即依靠社会经济环境确定海洋科技成果的价值程度。其次, 应当进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评估, 这不仅可以充分反映产业链的价值增值部分, 也有助于需求者以及应用对象衡量其投入产出值。可通过行业性组织完成海洋科技成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3]。
此外, 企业自身也要在参照相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客观评估科技成果的价值, 与成果所有者按照双赢互利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 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合作机制。科技成果的价值是通过应用来实现的, 成果的使用者要客观评估其价值, 并给予成果所有者合理的报酬, 才能激化科研院、所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积极性, 促进技术的完善配套。
3.3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市场机制
市场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它是连接海洋科技与经济的桥梁, 可以促进科技成果迅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有利于海洋科研与生产的密切结合, 在增强海洋科技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海洋科技的社会传播与普及、增强涉海企业的活力、促进海洋科技人才的流动、优化科技人才的合理配置、发展商品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市场机制, 首先应当完善信息市场, 使相关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供求信息, 降低交易成本。同时, 还可积极建立专门协调企业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机构, 进一步促进相关海洋科技信息的高速流动。其次, 要大力发展技术市场, 建立高效的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 完善海洋科技信息、技术转让等服务网络, 加快建设国家级的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 这不仅有利于加强海洋科研成果的有偿交流, 促进海洋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而且成熟的技术市场还有助于创新企业回收资金, 进行再次技术创新。此外, 应当建立和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规范市场行为, 避免不正当竞争[4]。
3.4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激励机制
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活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在动力, 应当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实际情况, 优化现有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激励机制, 完善国家和地方的海洋科技成果奖励政策, 规范海洋科技项目的招标、申请等程序, 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完成海洋科技成果激励机制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具体来讲, 首先, 创新资助方式加强对海洋科研团队的稳定性资助, 积极推进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同时注重对成果转化者、管理者、中介者的奖励, 提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并推进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其次, 加强对产业化的投入支持和有效保障, 建设开发和转化技术支撑人才队伍, 培养既懂技术又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完善股权激励政策,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海洋科技人员自主创业。最后, 建立和完善海洋科技人员服务体系, 加强各方面的保障工作, 并通过多层次的社会网络建设促进海洋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3.5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金融机制
由于海洋开发的高风险性、高投资性,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当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完善的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金融机制。首先, 政府应构建合理、开放的科技成果管理体系, 提供完善的政策法规和适当的经济补贴来支持科技成果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其次,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该紧密结合实际, 以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 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 引导风险投资加快发展。同时, 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 为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可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政府作为风险分担者化解了创投机构的部分后顾之忧, 为海洋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 由于创业投资的专业性和独到的预见性, 可以提高政府资金投资于海洋科技项目的使用效率, 实现政府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5]。此外, 海洋科研机构与其他企业合作成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股份制企业, 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股份制企业也是解决成果转化资金短缺问题的一种理想模式[6]。
3.6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园区机制
以创新高效的园区体制机制为突破口, 能够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园区机制的建设承载着海洋科研、成果孵化、基地集聚、产业放大等多重功能, 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涉海机构研发、企业成果转化与海洋相关人才的优势。此外, 园区化建设可以在管理模式的创新、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实现加速运行, 尤其在投融资模式、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开放合作模式、开发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调整与创新上更加灵活机动, 可以助推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因此, 应当围绕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突出特色、高产高效的原则, 鼓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发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园区, 引导园区搞活生产经营机制, 并着力把高效园区的建设与优势产业的打造、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并成长为优势产业, 努力形成有优势、有规模、有特色的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园区建设新格局。青岛的蓝色硅谷就是典型范例, 当地借助自身优势和条件, 提出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口号, 力争建设成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高地, 形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出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 这将有力地促使海洋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与区域发展优势。
4结束语
综上, 系统的制度安排和优良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和依托。通过海洋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的建立、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评估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金融机制、园区机制的完善, 将进一步促进海洋科技的研发能力, 加快海洋高技术企业的培育, 高效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带动区域乃至全国海洋经济的快速繁荣。
参考文献
[1]李乃胜.山东半岛海洋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0:109-110.
[2]李万民.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J].财经界, 2010 (4) :62.
[3]杨萍, 张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安排与机制优化[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9) :19-21.
[4]胡建江, 曹惠芳.浅谈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外机制[J].新疆石油科技, 2003 (3) :10-12.
[5]潘昕昕, 熊明, 贾建平.湖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金融支持机制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 2011 (3) :53-56.
[6]孙吉亭.运用股份制模式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J].海洋经济, 2001 (4) :36-38.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篇2
1 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内涵
迈克尔·波特将新兴产业界定为重新塑形或新建立的产业, 是科技创新、顾客新的需求、相对成本结构的改变、因社会和经济上的变化而使得某项新产品或是服务具备有开创新事业的机会[2]。海洋新兴产业的提出亦然。所谓海洋新兴产业是以海洋为依托, 依靠高科技投入, 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对其他区域的经济具有推动作用的产业。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提出较早是在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该会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同年9月, 总理温家宝明确阐述了要将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和传感网技术、空间与海洋探索以及生命科学等五个方面的产业作为重点开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新兴产业便是根据中央规划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的海洋探索中提出来。海洋新兴产业一共有七种, 分别是: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深海技术以及海洋服务业。海洋科学技术是海洋产业的第一生产力, 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因此海洋科技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分析
2.1 市场机制涵义
市场机制是指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上存在并发生作用的机制组成。它是指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来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 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是市场机制的各种要素以及作用机理。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总体功能, 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也是经济社会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
2.2 市场机制在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亚当·斯密曾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认为“……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 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 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 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3]。引文中“看不见的手”指的就是市场机制, 而在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今美国硅谷的发展是在市场主导下自发形成的, 其发展突飞猛进, 成为当今高新科技产业的象征, 发展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反观那些依靠政府制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而形成的园区, 很多则是发展日渐僵化。由此说明, 海洋产业的发展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关键。
2.2.1 市场机制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区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性比较强的生产要素由于受到市场利益的导向而流向价格更高的区域, 从而形成资金和人力资源密集型的地区, 进而会形成一个规模产业, 引发规模效应。生产要素的流动使该地区有雄厚的资金进行海洋新兴产业技术研发, 以高科技为依托, 深化地区之间的分工, 提高分工的水平和劳动效率, 实现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目的。根据外部规模经济理论, 在同等条件下, 行业规模大的区域的行业效率比小规模行业的效率要高, 扩大行业规模能使该区域厂商的规模收益递增, 导致某行业及其相关部门高度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地点发展, 从而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同理, 海洋新兴产业生产要素的集聚在某种程度上可促使交易成本降低, 进一步深化分工地区的分工程度。
2.2.2 有效的市场竞争是海洋新兴产业高水平协调发展的基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经济高水平的协调发展, 而不是低水平的公平发展”[4]。市场机制运行的机理就是竞争。竞争是残酷的, 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然而它却是使得海洋新兴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通过竞争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因而, 可以说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是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
2.2.3 市场机制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市场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 各种资源通过参与市场交换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 按照市场价格信号反映的供求比例流向最有利的部门和地区, 企业作为资源配置的利益主体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各项资源要素的最佳组合, 在市场机制自动配置组合资源的基础上推动实现海洋新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化。
2.3 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市场失灵内涵
著名经济学家曼昆曾说“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5]。由此可见, 所谓市场失灵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市场出现无法有效配置商品与劳务的情况。然而, 被誉为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的萨缪尔森则指出, 市场失灵还包括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经济增长等市场机制自身解决不了的宏观经济问题。同理, 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市场的, 同样置身于市场之中, 那么海洋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要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 就必定免不了受到市场的干扰, 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
2.4 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市场失灵的表现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是市场风险以及技术储备不高。
2.4.1 市场风险导致的市场失灵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主权以及内水面积,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 拥有6 500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 其中所蕴含的海滨旅游、石油资源、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等是十分丰富的。一般所说的海洋新兴产业都包括了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海洋装备、深海技术等领域。“据介绍, 当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现代服务业逐渐形成规模, 发展势头强劲。深海工程装备制造业、深海战略资源开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在20%以上。现在其发展规模还比较小, 不足海洋生产总值的2%”[6]。这些数据说明了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需求规模是比较小的, 这是一个新兴行业, 很多基础设施不完善, 其发展的产业链配套条件也是不成熟的, 没有固定的商业经营模式, 市场的成长很慢, 预期的经济效益难以预测, 所以虽然拥有先天自然资源优势, 然而因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 一般的投资者不太愿意涉足, 由此难以吸引市场资金。
2.4.2 技术储备不高导致的市场失灵
所谓技术储备不高导致的市场失灵其本质上是信息的不对称所造成的。我国区域海洋产业的发展总体势头是向上的, 许多技术发展也较为成熟, 然而对于海洋新兴产业而言, 技术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的特点是:创新活跃但技术不成熟, 一项投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项目可能很快过时;技术发展路线充满不确定性, 主要原因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市场机制的不成熟。海洋新兴产业的技术选择以及产业的发展应该依靠市场机制, 由市场来选择海洋新兴产业的技术方向, 但是由于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关的体制、机制发展不完善, 没有及时为此类产业的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 对于海洋产业的真正、准确的信息把握不准确, 因而难以在技术上走在前端。其次是理论基础研究薄弱。由于我国的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起步晚, 因而对于海洋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薄弱, 对其产业选择条件、发展的定位、评价的标准等等的研究相对较少, 对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也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 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政府机制分析
3.1 政府机制涵义
“政府机制是指有目的地通过制度安排形成的政府内部主体之间、政府与外部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模式”[7]。即政府为了对全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而采取行政法令手段来确立和宣传政府的主要价值观念以及制定并推行发展目标, 从而建立、调整社会结构, 制定以及实施社会运行规则。其主要特点是相对独立性、稳定性以及双向互动性。正如萨缪尔森说所说“当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市场来组织一个复杂的大型经济。问题是, 市场既无心脏、也无头脑, 它没有良心, 也不会思考, 没有什么顾忌, 所以, 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纠正某些由市场带来的经济缺陷”[8]。政府机制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 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宏观调节, 政府“守夜人”的角色是不变的。同理, 对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而言也一样, 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靠市场机制和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推动, 然而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 因此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还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引导、有效监管,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2 政府机制在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3.2.1 区域规划与系统区域政策的制定
建立完善的政府机制首先可使政府从宏观的层面上制定政策, 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经济区进行统一规划, 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长远策略、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产业布局等, 有助于海洋新兴产业在区内协调发展, 进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其次, 政府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引导作用, 对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必要时做适当的干预。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在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下发展, 包括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技术研发、产业链各环节配套和相关评定标准、制度以及政策的统筹规划, 如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与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规划、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与其相应条件的创造等, 发展海洋装备还要注意其技术消化吸收在创新、标准、检测体系统筹规划等。
3.2.2 协调海洋新兴产业区域内的产业合理分工
目前, 我国发展较好的区域海洋经济有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此外, 还有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江苏沿海发展带、上海浦东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这些区域构成了我国沿海经济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然而在区域竞争上, 在一个大的经济区内便有两个以上的等级以及发展规模都差不多的城市为了各自地区的发展相互竞争激烈, 互不相让, 普遍存在着“能争第一, 就绝不做第二, 而且还会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地争第一”的心态。由于这些经济区内的城市行政级别相当, 互不存在隶属关系, 难以协调, 因而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过程中便会出现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功能地位千篇一律, 没有结合切身实际的情况;更有甚者是要素流动受限, 互设壁垒, 以致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方面各自为阵, 重复建设严重。为了解决这些情况, 需要更高一级的政府管理部门出面协调, 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统筹规划, 配套发展, 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 在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下统筹规划, 形成合力, 发挥整体效益。
3.2.3 提供公共物品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 在市场机制能够较好地在物品生产以及供应方面发挥有效配置的前提下, 政府应该谨守“守夜人”的角色, 不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进行过多干预;但是当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 尤其是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及供给上无法进行有效资源配置时, 政府机制应该起到一定的宏观调节作用, 通过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公共物品以及配套设施, 优化海洋新兴产业经济区内产业发展环境;反之, 如果没有了政府机制的调节作用, 只依靠市场机制, 则很难完成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路通则财通”,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完善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 政府机制则是实现基础设施的畅通性、提高整个经济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加速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3 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失灵
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失灵, 是指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没有充分运用政府机制, 在提供公共物品时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以及滥用, 导致了公共支出超支, 效率大大地降低,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不灵, 政府作出的决策效率低下, 不能改善经济效率, 个人在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中得不到满足的现象。正如萨缪尔森所说“当国家行动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当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不适当的人时, 政府失灵就产生了”[9]。
3.4 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失灵的表现
3.4.1 海洋新兴产业区内经济联系受行政壁垒阻碍
在国家层面上, 海洋新兴产业区内相互之间不设关税,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由国家统一制定, 要素的流动理应是方便快捷无阻的。然而事实却不然, 受地方政府的影响,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本区域的经济利益而运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不合理的干预, 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总体经济发展中市场分割的行政行为和政策, 如产业同构、基础设施各自为政、滥用优惠政策等。比如“较成熟的区域合作体长三角就有江、浙、沪3条省界、16条市界, 它们之间的行政壁垒己经成为长三角未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10]。各经济区内的地方政府设置行政收费、商品在本地销售许可等多种贸易壁垒, 阻碍企业跨区域发展。
3.4.2 政府机制中相应的社会公平目标没有实现
政府机制本质就是政府制定政策对行业经济发展实行一定的行政干预, 政府干预的目标包括了经济增长、经济稳定以及注重社会公平。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政府可利用行政手段以及资源再配置、收入再分配等手段来调节因经济发展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区域贫富差距。然而, 从目前来看, 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势头很好, 除了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好之外, 国家的政策支持相对而言也较多;相比之下, 环北部湾的发展相对逊色, 其与相对发达地区仍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这不可谓不是政府失灵的表现。
3.4.3 低效的政府政策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其涉及的面很广, 正确的决策必须以充分可靠的信息为依据。但由于这种信息分散在无数的微观个体行为者之中, 政府很难全面掌握, 加之现代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加了政府对信息分析处理的难度, 很容易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 出现政府失灵。政府制定所谓的公共政策并不一定代表社会公共利益, 政府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行为也并非完全理性、完全符合公共利益, 如政府有关部门为维护本部门利益而出台的非公益性政策、地方保护主义等,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往往借社会公共利益之名行政府机构私利之实, 从而导致政府失灵。
4 科技引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组织机制分析
4.1 组织机制涵义
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所谓组织机制, 主要是指独立于政府以及市场之外的行业协会以及高校等。这些组织可以弥补市场以及政府机制发挥不了的作用, 它们不仅起到降低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 还可以起到强化海洋新兴产业经济区内经济联系协调发展的作用, 是沟通政府以及市场的桥梁。
4.2 企业协调机制
企业协调主要是指依靠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进行协调。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虽然现在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较小,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之间出现的问题随之增加, 此时便需要行业协会来引导、协调企业的发展。首先, 行业协会具有组织职能, 依据共同制定的章程对各个企业起到组织以及管理的作用;此外, 行业协会还可规范市场行为、调配市场资源以及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从而达到共同维护经济权益的目的。其次, 行业协会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 作为行业的代表, 它能利用自己的强大实力协调好各种关系, 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 提高行业效率。再次, 行业协会还具有服务职能, 能够通过为会员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法律咨询, 举行产品信息以及展销, 进行业务培训等服务提高行业的发展水平。最后, 行业协会具有监管职能, 可根据本行业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合本行业发展的法规, 这些法规在各企业中起到了监管作用。
5 结论
大国崛起, 崛起于海洋。正如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所言:“世界大事变迁, 国力之盛衰强弱, 常在海而不在陆, 其海上权力优胜者, 其国力常占优势”[11]。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新世纪, 为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 海洋科学技术是海洋第一生产力,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海洋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繁荣兴旺的重要支持;另一方面, 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机制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规律作用为主导, 政府在此机制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则是利用政策法规, 如优惠税收、支持产业发展等政策扶持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但不宜过多干预。社会组织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中起到了补充完善的作用。市场和政府都有失灵之时, 那么, 此时便需要第三方作为一个中介桥梁去化解市场以及政府所处的尴尬之地, 帮助两者重新建立发展关系。随着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其发展机制会越来越完善, 从而更有利于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 (2012-03-13) [2012-06-15].http://www.soa.gov.cn/soa/Index.htm
[2]M 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M].New York:Te Free Press, 1990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2:27
[4]周鹏, 潘嗥.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模式管窥[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9) :67
[5]曼昆.经济学原理 (上册) [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9:10
[6]付毅飞.海洋产业:谁谋划深远谁引领蓝色经济[N].科技日报, 2010-03-12 (5)
[7]沈荣华.政府机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3:11
[8]萨缪尔森.经济学 (上册) [M].第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3:81
[9]P A SAMUELSON, W E NORDHAUS.Eeonomies[M].13th Edition.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9:769
[10]金太军.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干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2 (5) :54-57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篇3
关键词:科技查新,科技创新,海洋科学
科技查新是在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咨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科技信息服务业务。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 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 按照《科技查新规范》操作, 并做出结论[1]。科技查新的实质是对科研工作新颖性的鉴定, 而新颖性则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技术创新活动通常具有选择性, 需要在多种技术方案中进行选择, 而技术的新颖性是选择的依据之一。科技查新能够把握技术的新颖性, 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我国的海洋科技查新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机构之一, 是国家认定的38家国家一级查新咨询单位之一, 也是国家海洋局内唯一一家从事海洋查新的单位, 开展海洋领域的科技查新工作已有20余年的历史。海洋科技查新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为海洋科研立项、科技成果鉴定与验收和申报各种奖励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内容涉及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各个专业, 它对海洋科技项目立项决策、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评定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本研究通过分析科技查新与海洋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进而论述海洋科技查新在当今海洋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1海洋科技查新与海洋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1.1海洋科技查新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时代要求
海洋科技查新是科技立项和成果评价工作的支持系统, 可显著提高科研立项的准确性和科技成果评价的客观性, 避免重复和成果鉴定失准, 有力促进科技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海洋科技查新可以了解海洋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 确定海洋科技的发展前景。从科学管理的角度讲, 海洋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决策, 必须依据当前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这就需要有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料作为基础。在浩如烟海的海洋信息资源中, 获取这些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径正是海洋科技查新。原国家科委在1987年颁布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2]。2000年后又相继出台了《科技查新规范》和《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等。在1992年8月拟订的国家《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办法》[3]中第二条将科研立项、申报成果奖励、专利和科技成果鉴定等都列入了查新范围[4], 须有经原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查新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这些文件和规定对海洋科技查新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海洋科技查新因此而成为一项具有法定性、严肃性、规范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咨询服务工作, 使海洋科研管理部门在组织创新项目立项、成果鉴定和申报奖励等过程具有科学依据。
1.2海洋科技查新服务于海洋科技创新
海洋科技查新之所以能够服务于海洋科技创新, 是因为查新机构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拥有丰富及时的文献信息资源。随着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 学科越分越细, 各个学科不仅在纵向上发展迅速, 而且在横向上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作为查新机构的文献信息资源不仅拥有自己专业特色的数据库, 还拥有了综合型文献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资源文献信息量大, 内容涉及广泛, 报道及时, 这是保障海洋科技查新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服务于海洋科技创新的第一个优势。
其次是具有先进的检索手段。在网络化的今天, 传统的手工检索已经被信息时代简便、快捷、高效的检索手段所取代, 可以通过国内外各种全文数据库检索与网络信息检索相结合的方式, 向海洋科研工作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 而且, 有些国际联机检索系统也提供了网络入口检索方式。网络信息检索可通过浏览器、搜索引擎对各种网络数据库进行检索。网络上庞大的文献数字化资源提供了丰富、准确、及时的文献信息, 可以满足用户对查准率和查全率的要求。
第三是具有高素质的查新队伍。海洋科技查新不仅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信息服务工作, 而且也是一项综合性的信息活动, 它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要具有扎实的查新专业知识、广博的海洋科技知识、较强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专业的情报检索技巧、熟练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查新人员的素质是影响海洋科技查新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 各个查新机构都要求其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而大部分海洋科研人员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 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不及查新人员的广泛和专业, 这决定着他们获得的信息是否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 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判断和研究创新决策的准确性。
2海洋科技查新在海洋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2.1海洋科技查新可促进海洋领域挖掘新的研究内容
海洋科技查新能够准确把握技术的新颖性, 为技术创新项目提供决策依据。其结论是挖掘国内外海洋科技领域某项研究空白点的事实依据。20余年来, 海洋科技查新为申请国家“863”、“973”项目以及在海洋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技术研究、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海洋气候异常研究、海洋灾害预警技术研究、海洋安全与海洋防卫战略研究和海洋综合管理研究等海洋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支持, 这不仅节约了海洋科研人员查阅文献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又可以让科研人员充分了解相关研究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及其发展水平;同时也对海洋科技项目立项是否具有新颖性提供客观依据, 为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立项的决策提供参考。
2.2海洋科技查新可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项目成果鉴定和申报奖励等的公正性
海洋科技发展迅速,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而各领域的项目评审专家知识面和对相关信息的了解也受专业和信息源的限制, 显得不够宽泛和及时, 若无查新部门提供可靠的科技查新报告作为评审的客观依据, 单凭专家小组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难免会有不公正之处, 得出的结论亦可能存在偏差。这样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又妨碍了成果的推广应用。海洋科技查新是通过检索出的国内外最新最密切的相关文献信息为依据, 经过与查新委托项目的内容进行一一对比分析, 给出客观公正的查新结论, 成为成果评审专家对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的验收、鉴定和申报奖励等新颖性评估的客观依据, 保证了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评审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客观公正性。
2.3海洋科技查新是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
海洋科技创新必须得到信息的支持, 海洋科技查新是海洋科技人员及时获得国内外可靠信息的重要途径。科研人员在海洋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前, 首要的工作是充分了解该项目在国内外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弄清该项目是否有人研究过, 研究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已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尚未攻克的难点等, 才可避免重复立项和低水平立项。随着海洋领域学科分类越来越细, 信息源于不同的载体已成为普遍现象, 这给海洋科研工作者获取有用信息带来一定的难度。有关研究表明, 技术人员查阅文献所花的时间, 约占其工作量的50%, 若通过专业查新人员查新, 则可以大量节省科研人员查阅文献的时间。查新机构一般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技术、设备和智利资源等优势, 这条途径可以打破地域、空间和时间上的束缚, 具有完善的计算机检索系统, 能提供从一次文献到二次文献的全面服务。通过海洋科技查新还可了解其海洋科技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热点和空白点, 对科研人员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具有指导作用, 使海洋科技创新工作少走弯路。
笔者曾接到一个海上事故快速反应搜救及影响分析系统开发研究项目的立项查新。通过审读和分析该查新项目的研究内容及其技术要点, 反复多次检索国内外海洋专业文献数据库和网上信息资源, 并将检索出的密切相关文献与查新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要点等进行一一对比分析, 发现该申报项目缺乏创新内容, 新颖性不突出, 项目立项的条件不足, 将检索出的相关文献连同查新分析报告一起提供给查新用户, 并建议取消对该项目的立项申报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研究内容完善该项目的创新点再进行申报, 所提出的建议得到用户的认可, 并欣然接受。通过这个实例说明, 查新不仅避免了研究人员重复的无效劳动和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 更重要的是使研究人员赢得了宝贵时间, 能够及时获得该研究项目当前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及更多有用的信息, 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 挖掘新的研究内容, 捕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空白点进行研究和创新。这个查新实例也充分体现出海洋科技查新对海洋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3结束语
海洋科技查新不仅能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而且强化了科技人员的信息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有助于海洋科技人员吸取信息资源中的技术精华, 使它们在原有的技术层面上进一步创新, 使之更具特色, 更具新颖性和技术的先进性。海洋科技创新需要海洋科技信息的支持, 离不开海洋科技查新这一重要环节, 海洋科技查新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海洋科技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Z].2001.
[2]《科技查新教程》编写组.科技查新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3.
[3]佚名.科技查新与创新[J].科技智囊, 2008 (12) :71.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篇4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海洋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笔者从自己所从事专业的角度, 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 是最感鼓舞的地方。在现代化布局方面, 十八大报告创造性提出了“五位一体”, 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 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三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 到了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 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 这个总体布局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突出经济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在现实国情下,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
2012年6月27日-9月27日, 笔者有幸作为首席科学家参加了我国北极第5次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在科考过程中, 除了安排完成预定的科考任务外, 笔者特别关注北极海冰的变化。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过去30多年中, 这一地区的气候正在快速变化, 而北极气候环境变化对中国有着直接影响;近几年, 我国出现了冬季雨雪异常以及春季和夏初干旱, 均与北极气候变化相关。2012年是北极海冰融化特别严重的一年, 在“雪龙”号向北挺进时, 北纬84度以北海域的海冰也出现了大量的冰间水道或水塘, 北冰洋的变化令人震撼, 今年夏季北极海冰量也创史上最少纪录。可见, 从人类生活的地球来看,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对整个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存状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今社会高速发展, 人类为了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开始大规模进军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资源。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海洋经济持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在成绩面前不可忽视的是, 随着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力度的不断加大, 也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正常状态, 破坏了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 影响了岸滩的冲淤变化, 改变了海岸的形态, 破坏了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 十八大报告将涉及海洋的内容放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马德毅
加以论述, 这表明海洋工作也必须在党中央确立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的指导下, 不断引导海洋经济产业的调整和优化, 确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 大幅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同时建立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系统, 控制并逐渐恢复海洋生态支持力, 坚持走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和谐发展道路。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 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海洋科研单位和海洋工作者,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开展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引领海洋科技发展, 科学认知和利用海洋。不断深入认知海洋, 并不断拓展海洋认知空间。要充分利用“908”、海洋公益专项等成果和资料,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要大力扶持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海洋监测技术、深远海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洋勘探技术等学科方向,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只有依靠科技的发展, 才能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争取突破科技成果转化为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难点, 形成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
二是坚持陆海统筹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陆海统筹的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陆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 陆域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海洋经济的拓展和提升。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陆海统筹, 从全局的高度做好统一管理、规划和协调工作;紧密跟踪和把握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明确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方向;加紧制定涵盖各个产业和各个区域的统一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按照既突出区域发展的优势特色、又促进区域互补合作的原则, 合理布局各个产业, 有效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化。
三是加强海洋综合管控, 实现海洋生态安全。从全国来看, 我国海洋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依然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应完善海洋生态安全法律体系, 建立海洋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体系, 采用“绿色核算体系”, 加强在海域使用、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灾害预警等方面的立法及理论研究。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要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 要维护海洋生态健康, 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积极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 推进半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前正在推进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 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将山东半岛建设成全国性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在推进半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面, 落实好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 显得尤其重要。按照《意见》中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优化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加强污染物入海排放管控、改善海洋环境质量, 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维护海洋生态安全, 培育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海洋生态文明理念4项主要任务的要求, 积极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 通过半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 引领沿海地区树立正确发展理念, 做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同步, 全民参与保护海洋环境,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篇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海洋工程系, 依托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组建而成, 现拥有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机电装备技术”、浙江省重点学科“轮机工程”、“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并开设了“海洋工程与技术”本科专业。目前已形成以“海洋机电”为主要特色, 以“海洋机电装备技术”、“船港机械装备技术”以及“海洋工程流体动力学”等三个学科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学科体系, 在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水下多通道低功耗高阻抗数据采集技术、海洋环境全断面自动监测技术、深海探测电视抓斗技术以及人工上升流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工程系目前建有“船港机械装备技术研究”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船用动力产业”浙江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现有总值3000余万元的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 图书资料17.5万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及开展科技创新的平台。近三年,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项目21项;发明专利21项;三大检索论文一百余篇。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篇6
industry
point
本文针对蓝色硅谷发展现状及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剖析, 提出符合蓝色硅谷发展实际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路径, 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蓝色硅谷是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 突出科技孵化和创新驱动功能, 集中布局海洋科研、教育、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重大平台项目。开展青岛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路径研究, 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能够充分发挥蓝色硅谷的海洋创新资源集聚优势, 增强山东半岛海洋科技的核心地位, 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蓝色硅谷发展现状
1.涉海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
蓝色硅谷实施科技研发机构集聚工程, 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 集聚涉海科研机构、社会化新型研发机构, 打造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高地。目前, 蓝色硅谷已经拥有中科院蓝色硅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健康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研究院暨海洋学院等一批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通过项目带动引进各类涉海人才近4万人, 海洋上下游产业链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2.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日益完善
蓝色硅谷依托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 推进蓝谷分中心建设, 建立面向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农业等海洋专业领域的技术转移分中心。为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入驻蓝色硅谷的机构设立了天津大学 (青岛) 技术转移中心、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青岛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逐步形成了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以众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依托的大网络小节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网络。
3.海洋特色创客空间启动运转
蓝色硅谷根据科研机构与企业各自的涉及领域, 共同筹划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各类创客空间, 其中, 以海洋为特色主题的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创客空间、熔钻创客空间、深蓝创客空间、硅谷互联创客空间四大创客空间均已启动运转。
4.科技金融全方位扶持
蓝色硅谷按照三年累计不低于1亿元的标准设立创新创业发展专项资金, 聚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蓝色硅谷科技金融创新生态系统。同时, 蓝色硅谷积极筹建金融超市, 引进40余家银行、保险、担保、资本管理、证券、基金、中介服务等战略合作机构, 联合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设立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蓝色硅谷中心, 与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签约共建蓝谷科技金融交易中心,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专业和个性化的金融和中介服务, 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蓝色硅谷内高端创新机构与孵化载体相继投入运行, 但总体来看仍处于建设阶段, 与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的定位相比, 蓝色硅谷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1.海洋科技成果可转化性低
蓝色硅谷内聚集的很多涉海领域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着国家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责任, 其研究聚焦在国际海洋科技前沿、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等层面, 过多地偏重于基础理论, 较少考虑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性, 海洋研究成果本身与产业化有一定的距离。
2.涉海企业承接能力不足
海洋科技成果研发及转化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 而青岛的涉海企业数量少, 且规模较小, 没有充足的中试资金及完善的中试条件, 无力承担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巨大的资金投入, 严重制约了企业参与海洋新技术和新成果中试转化的积极性, 阻碍了海洋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
3.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断裂
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研发过程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前段, 由企业主导的产品创新过程则处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后段, 而蓝色硅谷内多数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尚不具备实现技术直接产业化的能力, 相应的海洋工程类企业及人才偏少, 无法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及时地转化为企业的产品, 导致科研成果与产业衔接出现断裂。
4.海洋科技资金投入仍需加强
海洋科技涉及学科多、开发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使得海洋科研项目在研发、转化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虽然青岛市设立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首期出资2000万元, 蓝色硅谷设立的创新创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出资1亿元, 但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对资金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 亟需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围绕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 加强系统部署, 依托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 以需求为导向, 集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 整合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 建设国家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示范区, 探索符合蓝色硅谷发展实际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路径。
1.构建区域性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
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 建立面向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农业、海洋工程等海洋专业领域的技术转移分中心, 开展国家海洋技术交易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共享数据中心、协作工作机制、国际转移平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海洋特色产业化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海洋技术交易网络平台, 支持各类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发布、融资并购、公开挂牌、竞价拍卖、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 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科技成果挂牌交易与公示。加强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与山东蓝色经济区产权交易中心及蓝色经济区内其他地市间有关机构的合作, 构建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强化蓝色硅谷创新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优先在威海、烟台、日照等沿海城市布局建设分中心, 形成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以专业领域分中心为依托的一总多分的规划布局。
2.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基地
突出蓝色硅谷核心区创新驱动功能, 集聚海洋科技创新资源, 推进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监中心、海洋科考船等创新平台建设, 争取海洋基础科研、近海和深远海应用技术研发等取得重大突破。发挥行业骨干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主导作用, 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协同开展合作研发、中试熟化、应用推广及标准制定等活动。鼓励科研机构、企业自建或共建涉海研发中心、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和重点 (工程) 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工程中心等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研发服务。搭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运行机制, 实现海洋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完善海洋创业孵化服务载体建设
发挥蓝谷创业中心在孵化器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专业海洋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依托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高技术产业化中试基地, 持续承接海洋科技工程化技术开发和成果的中试放大, 解决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特性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促进海洋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培育海洋科技型中小企业
寻标对标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等高科技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和产业培育先进理念, 突出海洋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孵化, 在蓝色硅谷建设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积极承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深入实施“千帆计划”,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 通过降低创业门槛、提供资金保障、强化创业指导等措施支持创业孵化器和孵化型产业园发展, 打造海洋高技术企业孵化基地, 培育孵化一批陆海统筹为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5.创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针对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风险、高投入等特性, 推广科技成果拍卖、“TMC”主协调人模式、“做市商”等技术交易“青岛模式”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应用, 开展海洋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联合开发、融资并购;联合青岛技术交易市场, 在蓝色硅谷内山东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实施海洋领域的“中国合伙人计划”, 由老师、学生、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组成合伙人共同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扶植建立连接高校院所和生产企业的、以试验开发为主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作为海洋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定制服务中心, 通过市场机制为下游生产企业服务, 并积极接续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 完成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之前的中间开发过程, 疏通“发现→技术→工程→产业”链条中的瓶颈, 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升级发展。
6.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实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培育行动, 提升科技服务业对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和服务功能。引导和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申请设立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和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等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转化服务。积极引进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蓝色硅谷内发展, 汇聚要素、创新业态, 以蓝色硅谷内高校院所、骨干企业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服务, 加快推进海洋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在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对海洋科技成果的技术评价、商务评价等重大问题进行咨询、研究、论证和评估, 集中各方智慧, 指导和支撑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青岛人才特区”延伸政策正式落地, 制定出台蓝色硅谷高端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支持海洋国家实验室实施“鳌山人才计划”, 面向全球选聘海洋领域高端人才, 引进、培养国际级海洋工程应用研究、科技创业类领军人才。建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队伍, 推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课程, 鼓励和规范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从事技术转移工作, 引进和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技术经纪人和团队, 鼓励高校院所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推广等不同活动的人员建立分类评价制度。
8.强化科技金融支撑
组建智库基金、孵化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等各具特色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基金, 分阶段、针对性地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 引导信贷资金、创业投资资金以及各类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类产品的担保和保险业务, 不断创新信贷风险补偿金池、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专利保险等业务模式, 打造覆盖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分散和化解海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及企业创业的风险。充分发挥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蓝谷中心作用, 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并购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和服务, 利用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所推出的“科技创新板”为中小微科技企业创造更多对接资本市场的机会, 促进海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发展。
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研究 篇7
近年来国际上掀起蓝色海洋经济热潮, 海洋竞争加剧, 而海洋科技则是海洋事业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秘钥。在如此激烈的竞争背景下, 我国已将科技兴海列为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口号, 重视科技投入, 但是有一点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那就是海洋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不论多么发达的科学技术, 如果不能合理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将会是徒劳。
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大省, 在“十三五”规划中, 首次将海洋经济纳入区域发展, 并提出要深入推进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 包括海洋科技应用。在海洋科技投入上, 山东省实力雄厚, 拥有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海洋科研机构, 全国半数以上的海洋高层次人才聚集于此, 其中涉及海洋研究的两院院士达到70%以上, 并且承担了国家“863”“973”计划中超半数海洋科研项目。因此, 在山东省海洋科技备受重视下, 科技创造生产力将是重要目标。
二、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这一过程的两大载体是与海洋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企业, 市场不会完全有效,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政府, 而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便是这三大主体之间的协调性。
1.科研创新不足。这不仅是山东省更是全面面临的一大难题, 某些科研成果当不能被应用于现实生产时, 往往采取搁置或放弃的态度, 究其原因便是科研团队创新性不足, 无法进一步创新来提高成果转化的可行性或转化度。
2.政府资金支持未发挥最大有效性。山东省政府在充实海洋科技实力的资金投入方面是毫不吝啬的, 但是这部分资金却缺乏有效合理配置, 各部分科研工作的展开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但是部分科研工作却存在如下情况:成果应用短期难以见效;短期在科研上有所突破的可能性不大;或者即使该成果可以提高企业效率但不明显等, 类似的研究很多, 但政府同样会给予资金支持, 增加了机会成本。
3.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中介机制不完善。成果转化的关键之笔——中介机制不完善, 使得机构和企业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衔接。科研机构更容易关注大型项目的研发, 但其实对于某些规模较小的海洋相关企业来说, 可能更需要的是改善工艺流程中的某一小细节, 便能提高企业绩效, 但是科研机构却不知情, 而较小企业也可能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而无法与科研机构合作, 使得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三、提高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建议
山东省海洋科技实力雄厚, 但这种优势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巨大的投入背景下, 并未得到相应的平衡产出。随着山东省承担了国家越来越多的海洋方面的重点科研项目, 山东省海洋事业发展备受重视, 而海洋科研作为海洋事业发展的先行者, 落地才是根本, 实现科研的产业化, 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带来收益才是我们的目标。
(一)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储备
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嫁接重点是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科研活动的主体是人, 高等院校是人才集聚之地, 我们可以此为起点, 从最基础的部分培养科研思维, 尤其注重培养新一代人才的科研创新思维;同时时刻牢记从长远角度考虑, 还是要回归根本, 重点提升科研能力, 从而组建富有特色的创新型海洋科研队伍。
在大量培育新型人才时, 还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充分发挥人力的最大价值, 积极引进海洋科技人才, 完善人才储备体系。
(二) 合理配置资金
山东省在充实海洋科技实力的资金投入方面是毫不吝啬的, 但是为了海洋科技成果更有效的转化, 在资金充足情况下, 重点工作便是合理配置。政府作为海洋事业发展一大主力军, 要注重合理调配所投资金, 有所偏向, 抓准重点扶持项目, 分项目等级给予不同的资金支持, 包括补助、奖励等其他优惠政策。同时政府对于自身投入要建立强有效的监督机制, 使得资金发挥最大效率。从企业或科研机构来说, 应结合现实社会需求合理分配资金的运转, 重点进行或开展社会现需甚至急需的技术研究, 争取最小单元的资金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 发挥市场引导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海洋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需借助市场力量, 使得海洋科技成果供需方能展开有效对话,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形成市场引导、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在资金方面除了政府支持, 还可构建投融资平台, 允许单一主体的资金参与科技研发;同时鼓励并挖掘社会潜力人才加入科研团队。在成果转化方面, 构建交易平台, 借助信息互联网技术, 有效牵线海洋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对于需求方来说, 可以及时提供其目前所需要的技术或服务, 或者通过预约方式提出服务需求。对于供给方来说, 在交易平台上可以为其海洋科技成果制定推广计划, 为潜在的使用方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咨询服务, 逐步形成包括研究、开发、推广、“售后”等一流服务的结构体系, 高效构建并且完善这两大平台, 以此推动海洋科技成果商业化进程。
摘要:海洋世纪需要科技支撑, 山东省的海洋科技实力在全国沿海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却不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因素, 发现主要原因在于科研机构、海洋相关企业以及政府三者之间的协调性, 对此提出要从培育创新型人才、合理配置资金、发挥市场机制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对于我国沿海各省提高海洋科技转化效果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科技创新,市场引导
参考文献
[1]白福臣.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06) :159-160.
[2]周达军, 崔旺来, 汪立, 李有绪, 刘国军, 朱婧.浙江省海洋科技投入产出分析[J].经济地理, 2010, 09:15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