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诚信

2024-05-22

教育诚信(精选12篇)

教育诚信 篇1

北京平谷区第八小学自2005年建校伊始,学校领导班子面对学生家庭德育因素的不良影响和社会德育环境下的不良冲击,着眼于国家培养人的目标要求,站在世界育人的高度,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和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肯负责的人生品格。

学校确立“诚实守信,责立八小”的办学理念,不断清晰学校的“三风一训”及办学思路和目标,即校训为“先学做人,后求学问;做人诚信,学问求真”,校风为“诚信有礼,和谐友爱”,教风为“严谨扎实,笃学创新”,学风为“勤学善思,至真向上”。诚信教育,是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诚实、守信用、肯负责的良好品格。具体地讲,在学校总体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植根课堂教学,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文化建设,开展多彩活动,实施科学评价,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体系地开展和落实诚信教育,把小学生逐步培养成为做人诚实(不说谎话,说话算数),做事认真(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学业求真(不作弊,真才实学),从小学会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肯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一、植根课堂教学,为诚信教育夯实基础

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只有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永葆生命力。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诚信教育素材,让诚信教育走进课堂,组织编写《平谷八小课堂教学渗透诚信教育纲要》,要求教师做到课前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各学科的诚信教育素材,找准教材与诚信教育的联系点;课上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说—评—议—写”等活动落实诚信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后做好拓展延伸,强化责任意识,培养诚信学习品质。

此外,教务处还制定出《平谷八小诚信上课评价细则》《平谷八小诚信作业评价标准》《平谷八小诚信考试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诚信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风进行严格管理,每周评出“最佳师友”与“优秀小组”。对发现的诚信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为自己提出要求,制订改进措施,建立“评价—讨论—自我纠正”的评价与管理方式。

每学期末,学校开设“诚信考场”,语、数、英三科的书面测试没有教师监场,全部由学生发卷、答卷、收卷,通过此项诚信测试检验孩子的诚信学风和学业成果。学生在良好诚信环境的感染下,测试全程无一例违反考试纪律,这一过程会展现孩子立志做“诚信八小学生”的风采,实现“学求真,业有成”的培养目标。

二、开发校本课程,为诚信教育拓展空间

为实现“展个性,扬特长”的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学校研究制订诚信教育校本课程方案,开设诚信教育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为诚信教育拓展空间。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校本课程包括诚信故事课堂和诚信少年看时政。以《弟子规》和诚信故事课堂为主线,每学期开课20节,通过诚信诗文、故事、名人轶事、校本教材等,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诚信教育。通过每天的诚信少年看时政课,引导学生聚焦社会焦点问题,唤起学生对不诚信的蔑视,激发社会责任感,实现“讲诚信,肯负责”的培养目标。

选修课程分为体育类(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踢毽、象棋、围棋)、艺术类(合唱、舞蹈、器乐、书法、绘画、十字绣、剪纸、粘贴、校园剧、朗诵)、国家课程拓展类(诵读、写作、数学、科技制作、标本制作、气象观察、电脑绘画、英语会话),共3类25门。选修课实行走班制,每周五上一节。通过选修校本课程,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特长,培养他们的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文化建设,为诚信教育营造环境

教育需要浸润,潜移默化的教育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学校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校园、走廊、班级及办公室的文化建设上,突出诚信教育主题。

显要位置展示校风、校训、办学目标。楼前两座雕塑:“孔融让梨”寓示对孩子道德品格的培养,“铁杵磨成针”寓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与校训相得益彰。校园橱窗设立诚信教育专栏,让校园处处散发出诚信气息。

教学楼内,四层楼内主题分明的文化布置中将诚信教育贯穿其中。一层凸显“习惯养成”的主题文化——“诚实守信说到做到”“他人物不乱动”,让学生带着诚信习惯开始小学的校园生活;二层彰显“国学经典”主题文化——“曰仁义礼智信”“勤有功戏不益”,让学生在诚信礼义的中华文明瑰宝的熏染下成长;三层展示《弟子规》、“诚信故事”主题文化——《弟子规》内容的宣讲、诚信经典语句的警醒,将诚信雕刻在孩子的心上;四层宣扬“科学之谜”“祖国骄傲”的主题文化——宣传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对祖国的发展有更多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每层楼道内的拐角处,悬挂着诚信名言与诚信提示语,提醒学生时时对照,纠正自己的诚信行为。

班级文化是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每班教室外设四块展板,即诚信少年看时政、诚信少年在行动、读书驿站、每月一承诺。室内围绕学生培养目标设立“讲诚信,肯负责——诚信少年评价标准”“学有成,业求真——诚信树”“展个性,扬特长——个人作品展示”及“诚信格言”。每班定期开展班级承诺、自我承诺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活动中实现教育内化。

四、开展多彩活动,为诚信教育搭建舞台

诚信超市践诚信。诚信超市购物活动开办于2007年,学校提供活动资金,采用零利润、原价售出的模式。超市中不设监督员、售货员、收银员,由学生自行选购商品、付款、找零,目的是实现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与检验一体化。

国旗下面我宣誓。每周一升国旗活动中的国旗下讲话,每期由领导、教师共同与学生解读诚实守信的深刻含义,或是故事或是格言,总能打动学生的诚信决心。同时,每周由大队长带领全体师生在国旗下宣誓:诚实守信,我学我做,激励他们做讲诚信、肯负责的“八小”人。

文化活动展诚信。每年的六月、十二月,学校会开展“平谷八小诚信少年文化季”活动,利用主题征文、诵读演讲、时事辩论、漫画故事、歌曲演唱、校园剧表演、书法展示、体育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校本课程成果,开展诚信教育主题展示活动,张扬个性,展示特长,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扬起诚信之帆。

养成教育重诚信。学校遵循“大处着眼,小事着手”的原则,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从身边小事抓起,要求学生诚信待人,遵守交规,爱护公物,保护花草,不扔垃圾等,并将其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编写《三字歌》,在学生中吟唱,在传唱中将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品质。

主题教育守诚信。学校通过班队会、校会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共同制订班约、班规,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主题研讨,开展“诚信大家谈”论坛。开展班级每月一项“集体承诺”活动,如诚信自习,不用教师盯班;诚信考试,不用教师监场。开展学生每月一项“个人承诺”活动,如改掉一个缺点,强化一项技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展学校每学期一项“全校承诺”活动,如诚信上操开会,不用教师跟操、跟会。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等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让诚信触摸到学生的灵魂,知道诚信为人、诚信做事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任。

社会实践显诚信。诚信教育不仅发生在校内,更要与真实的社会相融合。学校应充分利用周边的有利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知名企业,参观生产线,采访企业领导与员工,感受一个集体各部门间的高效协作、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体验诚信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知道诚信是对社会的一种高度责任感。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绿色小使者”“服务小标兵”“交通小卫士”“学做小雷锋”“法制小宣传员”“诚信小天使”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显示诚信的魅力,播撒诚信的种子。

五、实施科学评价,为诚信教育保驾护航

建立自我监督机制。每周一举行“诚实守信,我学我做”国旗下承诺活动,让学生在国旗下做出庄严的承诺,监督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把诚信承诺付诸于一举一动中,使诚信之风成为校园时尚。

建立班级评价机制。各班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依据《平谷八小学生诚信守则》让队员讨论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制订班级诚实守信承诺书。每月签下一份小小的承诺书,挂在“诚信树”上,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担当“诚信监督员”,随时检查自己,监督周围同学的行为;定期召开承诺兑现成果展示活动,由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个人再承诺四步组成。实现承诺的,由班级颁发“月诚信卡”。每学期集齐4~5张“月诚信卡”,上报学校成为“八小诚信好少年”,在全校大会进行表彰,并在校园橱窗内进行风采展示。班级评价实现“目标导向—行动引领—评价反馈—改进提高”之目的。

建立学校评价机制。学校制定了《平谷八小诚信少年评价方案》,从8个方面确立综合评价的内容(见表1),涵盖课业学习、行为习惯、体育锻炼三大方面,建立起规范的诚信奖惩机制,完善了德育评价体系。一是对班级上报的“诚信少年”进行审核、表彰、展示。依据学生申报承诺的内容、发展特长,“诚信少年”可细化为:孝亲少年、守纪少年、善学少年、阳光体育少年等,旨在引领学生改掉缺点或强化某项技能。二是制订诚信班级评价细则。诚信班级评价细则包括班级诚信承诺书、承诺实施方案及承诺效果展示三部分,将学校评议领导组评议和班级任课教师评议相结合,评议合格的,颁发诚信班级奖牌,诚信班级的班主任为诚信班主任。三是建立诚信档案。为促进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学校依据“诚信少年”评价标准,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以期形成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机制,树立诚信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既是激励又是监督。

学校以诚信教育为抓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体系地开展诚信教育,采取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方式、方法及教育内容,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点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达成实效性。

教育诚信 篇2

摘要:会计诚信缺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导致会计诚信缺失,主要与背景、市场的弱势有效性、委托代理关系中双方的问题、成本与收益的衡量、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建立起诚实守信的市场新秩序,进行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建立会计诚信的法律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内部的内控机制等,使财务工作者能够遵循准则,严格自律,客观公正,自觉抵制弄虚作假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会计技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诚信的轨道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诚信;危机;教育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与人的交往、合作需要诚信,市场经济越发达、职业越社会化,道德信誉就越重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可以说,信用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石。

一、会计诚信危机的现状

21世纪,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会计造假形形色色,无视会计期间、权责发生制等基本假设;编造虚假会计凭证或篡改财务报表的认定;编制虚假的发票、入库单、装运单等文件;歪曲财务报表的交易事项;通过构造虚假的交易循环,创造“账面利润”;故意对相关金额、分类、认定或披露采用错误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一般而言,会计造假主要有四种方式:(1)利用时间性差异,也称为“截期舞弊”。其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提前确认收益,另一种是延迟记录费用或负债。但是,不论采取其中的哪一种,都是通过时间因素实施舞弊的。(2)虚增资产价值。资产必须按照取得成本计价,但企业可以通过以实物投资方式实现资产的增值。有很多方法可以绕过历史成本原则,使企业资产按现值体现在账面上。(3)虚构利润。一度是美国也是全球头号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从以来,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就是利用了金字塔构架下的合伙制网络组织,通过复杂的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并利用下属公司大胆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高风险的运作,由此增加公司账面资产和利润。(4)披露不实。常见手段是对于重大事项隐瞒或推迟披露。有的上市公司在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如在揭示股东持股情况时,掩盖了许多关联方;有的公司只说明关联交易,未说明关联方究竟是何关系等。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

1.社会大环境的诚信缺失

会计诚信缺失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且也不是单独出现的,它和社会大环境失信行为有关,并受其直接影响。当前,某些地方由于某些原因,决策具有随意性,制度规则由于其经常性的变动而缺乏严肃性。在某些偏远地区,制度规则的朝令夕改更是严重。这种不稳定的制度规则,必然难以形成较为明确的收益预期,将导致人们行为的短浅化,并可能诱发人们采取非诚信行为来获取利益。社会环境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将使一些市场参与者采取不合理的甚至违规违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会计舞弊由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技术性,常常成为他们使用的手段之一。

2.公司制度缺陷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如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造成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对大股东的约束流于形式;又如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容易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等问题,这一切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埋下隐患。

3.委托代理关系问题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服务,而代理人为了获得继续代理,也会主动讨好委托人,追求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获得长期代理报酬。会计师为了企业的某些利益和领导的满意,听从企业领导的意志,审计师也可能会为了得到长期丰厚的审计费用而与企业串通或对企业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这种委托代理的制约关系,决定了会计师很难站在独立的立场上作出公正的.判断。所以委托代理关系的影响,是理性看待会计诚信问题不能忽略的一环。

4.成本和收益的衡量

如果将会计师的每次作假和不诚信看作一次博弈行为,尽管影响诚信博弈结果的因素很多,但相应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却是博弈决策的重要参考。在游戏规则既定的情况下,是诚信还是不诚信,会计师要对决策后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如果不诚信的预期收益高于成本,会计师就有可能选择不诚信;而如果不诚信的预期成本高于收益,会计师自然就会选择诚信。

三、会计诚信教育的建立

中国会计最缺什么?是我们的准则、制度没有与国际惯例完全对接吗?不是。是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吗?也不是。最缺的其实是最容易遗失的东西:诚信。诚信,不仅是企业应恪守的行为规范,更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朱基曾高屋建瓴地作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指示,并强调指出“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因此,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1.建立会计诚信法律机制,加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和执法建设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信。在执法方面,要加强力度,规范执法,特别是对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企业信用、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的诚信要重点监督管理,出现会计失信问题决不能手软,必须依法予以惩处。

2.建立会计诚信激励制约机制,加快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建设

要推动整个社会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应当首先解决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定位问题,把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明确起来。因此,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会计诚信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失信惩罚机制。通过加强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有效发挥法律和市场对会计诚信的激励和对失信行为惩罚的双重机制。切实对那些信誉高且公正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和信用程度高的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给予确定较高级别的信用评价等级,让其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对那些信誉低、帮助企业弄虚作假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和严重失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以至逐出市场,净化会计环境

3.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进行重大决策时,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完善的会计诚信内控机制能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用的依据。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作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产品产量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加强诚信教育使会计工作者都遵循准则,严格自律、爱岗敬业,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我做起,“不做假账”,自觉抵制弄虚作假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为社会及公众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诚信的轨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正彬.强化会计诚信之我见[J].财会研究,2003,(1).

[2] 卞宇.对我国会计诚信教育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3,(3).

[3] 缑思聪.加强会计诚信教育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财会研究,2006,(4).

[4] 熊筱燕.小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J].财务与会计,2003,(2).

[5] 陈作华.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中国经济评论,2004,(7).

[6] 张小岗.浅谈会计的诚信教育[J].四川会计,2003,(10).

论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葛艳春(1963- ),女,河北滦县人,唐山师范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059-02

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在中国漫长的以儒学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传统社会中,诚信曾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现代社会,传统诚信道德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诚信不再只是一种道德义务,而是已经成为伦理、经济、法律等社会义务的综合规范,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继承传统美德,规范道德行为,文明懂礼,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抄袭作业之风比较严重。在大学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的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外出游玩和打电子游戏等,等到要交作业时,这些学生便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上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这种行为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

2.考试作弊之风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成为各高校十分头疼的事情。

3.在求职履历上弄虚作假。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和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为了在求职过程中增加成功几率,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各种作假手段。

4.不如约归还助学贷款。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须抵押,是对贫困学生的一种关怀。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以及学生应该拥有的一颗对社会的感恩之心。但不少贷款的学生却不如约还贷,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而应理性地分析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更大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2.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3.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第一,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第二,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脱离实际,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第四,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二、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由于大学教育长时期的封闭性,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但是近年来,随着信用贷款进入校园,随着学术腐败的不断发生,广大教师、学生的信用便受到来自银行、用人单位、科研单位、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条件下,诚信教育则显得具体而紧迫。因此,必须尽快在高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把诚实守信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和优秀的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地、各高校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打好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坚实基础。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

(二)建立诚信评估机制,为诚信建档

信用本来是道德层面上的规范,但是,一旦道德难以维持信用的时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当前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失信者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同样,在高校,也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学生诚信行为,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这样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从现行的教育机制看,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高校必须营造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使它能够约束大学生的各种行为。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遵守纪律、契约等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在每学年对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将其作为大学生评优、进行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

(三)狠抓落实,持之以恒

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要让其清楚“诚信”的含义,“诚信”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潜心学习,诚实应考;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诚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对大四学生,要着重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这既可使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接受扎实的“诚信”教育,又是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诚信”教育的继续,要教育大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

(四)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体会明礼诚信的具体含义和做法,亲身体验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今的大学生面对着就业竞争等种种压力,使他们把分数看得更重。因此,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已使校园这一片净土一度出现了“诚信”危机。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性,使校园里的部分大学生变得日益“现实”。功利主义的盛行容易使学生强调眼前的物质利益,强调自我发展,容易将自我价值的实现极端化,甚至不惜侵害他人利益。也使少部分人的学习动机、择业动机、入党动机等蒙上功利主义色彩,使人急功近利,有时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当前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因此,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让学生深刻明白当自己作弊、抄袭时,早已经失去了人最宝贵的东西——“诚信”;同时,要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明礼诚信”的意识教育,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

要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高校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诚信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诚信教育既是全世界的事情,也是全民族的事情。诚信教育迫在眉睫,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已经进入信用时代,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人。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来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诚信”美德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蔚.高校信用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A].桂富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任俊.正面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汪雪琴.诚信:不能只是话题[N].工人日报,2002-05-30.

[4]林莉.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4).

[5]龙显均.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6]杨丽霞.论大学生成才的诚信道德基础[J].青年思想家,2004(2).

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档案建立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档案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概况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一些腐朽思想趁机走进了中国, 传入了校园, 使大学生出现了很严重的各种形式的诚信缺失现象。这些诚信缺失现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 在学业上。

考试期间很多学生运用各种先进的作弊工具进行作弊。或携带小抄、或用窃听器、或拿电子词典等等。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欺骗老师, 更欺骗自己。还有些学生在考试过后通过恐吓教师的方式来逼迫教师给自己打出高分。这些行为性质都比较恶劣, 应该要受到学校的严厉惩罚。

(二) 在毕业时找工作上。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所以, 很多学生都会非常慎重、认真地做简历。但是还存在一部分学生通过制造虚假简历想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蒙混过关。

(三) 在经济上。

高校中助学贷款、贫困生助学金的发放都是对贫困学生的一种资助。但是有很多学生通过上报虚假信息或者夸张自己家庭情况等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学校发放下来的助学金, 也有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款, 在毕业工作多年后出现还款拖欠的行为。这些失信行为使得国家对大学生失去信任, 减少了助学贷款的名额, 也加大了对贫困生助学金的审查力度。

(四) 在网络上。

在长期不正确的网络行为和不健康的网络环境下, 大学生或多或少出现了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网络诈骗等各种失信行为。这些行为的出现不仅给他人带了伤害, 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二、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 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有些行为给学校、给社会、给国家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二) 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人而无信, 不可知其可也。”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所以一定要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 加大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挽救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党在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中都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谐社会中其中之一的内容就是要诚信友爱。

三、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一) 要通过教师授课讲解、学校广播、报纸等媒体形式的宣传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诚信意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各种诚信缺失行为的危害, 以减少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失信行为。只有大学生在意识上将诚信问题重视起来了, 才能够自觉的避免各种失信行为, 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

(二) 大学生的教育可以分为入学教育、各专业学科内容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各个内容和环节。所以, 学校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每个教育环节中去, 对诚信教育紧抓不放, 使诚信教育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课堂内容上。还要运用抓典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 这样会使诚信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学校还要注意对社会主义关于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让学生明白失信行为的严重后果。

(三) 要在校园内部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合理的诚信监督体制, 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和提醒。如果拥有了一套对各种失信行为进行记录和披露的制度, 对学生的各种失信行为、造假行为以及欺骗行为进行记录并做严厉的处罚, 将会大大的减少大学生失信行为。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长效机制, 要以“多形式宣传、多渠道渗透、全员参加、全过程加强”的思路, 构建起大学生诚信建设监督机制和宣传长效机制。

四、如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也是改善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有效措施。大学生诚信档案应该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方面应该是大学生学业上的真实内容, 这部分应该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以及每次考试情况做详细的、真实的记录, 一边供社会企业单位的查询和核对工作;另一方面的内容应该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情况,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诚信方面的情况。这部分内容又包括学生的家庭基本信息、家庭住址、日常行为表现、身份证、以及经济信用记录等各个方面。那么, 应该如何建立起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呢?

(一) 学校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是在档案的建立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 学校一定要对各个诚信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细分和布置, 另外还要给档案管理工作划拨转向经费, 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稳定的进行下去。档案填写和记录人员, 学校一定要挑选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班级辅导员, (下转第59页) (上接第57页) 尤其是政治辅导员, 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认真、严格、真实、详实的记录。并且将学院财务科、保卫科、学生处、团委等各个部门上记录的学生的诚信行为统一汇总记录。

(二) 要使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和工具, 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的同步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要实现随时更新和上传, 利用好网络资源实现快速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管理人员要在网络平台上快速实现档案文件的录入、存档、整理、存档以及安全性保护工作。在实现诚信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上既要求诚信档案内容方面要实现标准化, 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内容、格式以及分类、保存位置等都要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最后就是要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 即诚信档案管理技术的标准化, 包括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

(三) 要利用好大学生诚信档案, 让它起到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牵制和约束作用。

诚信档案反映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情况, 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管理的有利工具。诚信档案不仅要做为学生毕业找工作, 企业参考和选拨的标准。而且还要让诚信档案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党员、助学贷款、贫困助学金的发放、研究生保送、出国留学等各个发展机会相挂钩。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诚信档案的科学、高校管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有制约作用,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的失信行为, 改善大学生的诚信危机现状。

参考文献

[1]肖文建, 文杰, 刘烨.制约我国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J].档案时空, 2005, 08.

[2]胡浩群.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状况研究[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8, 02.

[3]管敏.大学生诚信教育浅议[J].零陵学院学报, 2004, 08.

[4]郑凌云.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探讨[J].南方论刊, 2006, 02.

[5]秦丽君, 池卫东, 李虎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探索[J].教育探索, 2007, 09.

教育诚信 篇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搞好诚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诚信——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成才的必备素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得到了不断的洗礼和升华,诚信教育已在神州大地上扎下深厚的根基,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培养了一大批倡导诚信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和人民做着贡献。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从来都是重信守诺,是最讲“诚信”的民族。关于“诚信”问题,孔子曾讲“民无信不立”,孟子曾说“朋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

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我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中,“诚信”的核心是强调忠诚,主要包涵朋友的信义、爱人的忠贞、君臣的忠实等。孔子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士”,亦即君子,且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此。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之一就是有“信”和“守信”,他曾郑重地说:“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信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可见,作为君子的基本道德标准,欲成君子不可“无信”。

诚信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承诺、一种保证,诚信就是一诺千金。信用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指的是一个人的资信记录,是指一个人的负责任的能力,不是简单的道德人品问题。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会走向成功,人生将会亮丽多姿。反之,一个处处背离信用的人,如果经常食言,久而久之他定会失去周围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终会抑郁、不得志,其人生必将黯淡无光。当代大学生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否则,在社会上将难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诚信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一个民族如果是一个不讲信用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只能是一个可怜的生物群落。江泽*主席提出“以德治国”,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在十六大报告中着重提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可见讲诚信,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关乎民族进步、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大学生——诚信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的今天,在举国上下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今天,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今天,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已积极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爱国学习、厚德成才,以诚信为处世做人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日常生活入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初步塑造了大学生的诚信新形象。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某些方面仍不成熟、不完善,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仍不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亟待探讨解决。

(一)助学贷款考验大学生诚信

大学生是青年人的优秀代表,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国家推行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政策。多数大学生诚实守信,及时还贷,这使我们自信的看到,大学生是最有前途的群体,也是银行潜在的优质客户。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却不按时还款,甚至逃避还款,造成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片面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将国家的支持误解为免费的午餐;二是个人诚信素质低劣,“根本就不想还钱,能不还就不还”;三是个人花销大,家庭和个人又无资金来源,想还又还不起;四是侥幸心理,就业单位不固定,又无具体担保人,认为“出了地边不怕见官”,银行很难找到自己,拖一天算一天。

殊不知,诚信是当今时代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做人、处事之本。享受助贷款的大学生是在用自己的诚信作担保,条件成熟时或者毕业后应当积极偿还贷款。如今助学贷款已成为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明确:在市场经济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二)高校图书馆考验大学生诚信

高校图书馆购入的书籍,几年后常常由当初的几十本变成了几本甚至孤本,图书数量总在递减。据悉,高校图书的流失量平均在借书总数的10%左右。为防图书有去无回,不少高校图书馆纷纷制订应对措施。如:部分学校建立样本书柜,用于收藏孤本;针对毕业生离校前不还书的现象,学校将赔偿金额翻了几倍,或规定更细的赔偿制度,但这样的赔偿制度实际并不十分奏效。有的学生甚至把绝版书籍据为己有,给单位甚至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没有足够重视“按时按量还书”。正如一位大四学生所说,大家对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书籍并不当回事,相互借阅翻看,到毕业时往往已忘了书在何处。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学生没有养成讲诚守信的做事准则。

(三)大学生活考验大学生诚信

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是人才荟萃的学府,大学生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大家应以“诚信明义”为基础,以“诚信”为前提,确立约定,信守承诺,真诚相对,和睦相处,实现“自立”,做到“慎独”,求真务实,言行统一,努力营造一个好的系风、班风和舍风,共创团结协作、健康向上、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使自己不断进步,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四有”人才。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根据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现实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将大学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一)切实加强“两课”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毛泽*思想、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认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牢牢把握住自己诚信选择的方向,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体现“两课”教学的坚定性和彻底性、时代性和现实性,提高诚信教学效果。

(二)努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

高校诚信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发挥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势,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手段,广泛收集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并积极探索创新诚信教育的新方法,力求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要切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将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中去。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压力加重等现象,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诚信教育措施,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做耐心细微的思想工作,帮助大学生减轻各种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言必行、行必果”的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四)广泛开展诚信评价,营造诚信教育氛围

针对部分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是非不分、标准不明的现象,我们应该合理有效的组织大学生开展诚信评价,引导他们对社会上的敏感话题、国内国际局势展开讨论与评价,对各种社会要求和行为规范进行道德评价,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价值标准,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明确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切实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五)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加强诚信教育

身体力行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措施,我们在从思想上、理论上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应该切实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亦或有组织的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朗诵、辩论、报告、讲座等活动,并鼓励广大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从而真正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诚信使教育生辉 篇6

我国是讲信用传统的国家,提倡诚实守信。诚信包含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即忠诚老实,守信即遵守自己的信约。诚实和守信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显特征。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诚信是品质的核心,诚信是法律的底线,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青少年的思想品质、人生观正在形成,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令人不安的是现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带来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规范和完善,诚信已不仅仅是一个基本道德的问题 ,它同时还是一种财富、一种资源、一种竞争力。人们可以用它来进行融资、理财和配置资源。因此,诚信必将日渐成为人们内在、本质的需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有效突破口和切入点。

多年来在从事职业学校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做事先做人,讲诚信,注重陶冶人性,不断促进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

当代学生的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真诚善良、言行一致。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

一是表现在学习方面的学风不正。一些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不够刻苦,抄袭作业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考试临近时,为了能够蒙混“过关”,在考场作弊就成为这部分学生的唯一选择,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去努力搞好诚信工作:

一、不断加大实践教育力度,深化学生诚信实践教育

诚信品质的最终养成必须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付诸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主体性和实践性原则,不断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诚信、理解诚信,并自觉运用诚信,帮助他们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因此,要把诚信教育纳入“两课”教学的相关课程中,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及社会意义与价值,强化诚信是职业生命的观念,使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操守。同时,还要实现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知与行的统一。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实践诚信道德品质、实现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可以采取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企业,特别是信用好的单位进行调研和参观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实践诚信的自觉性。此外,还要实现行为规范教育与诚信信仰教育的结合。诚信自律源于一个人对诚信的信仰,诚信信仰的培养必须从理论的高度解决诚信的真理和价值两个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中去分析诚信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把对诚信的正确认识上升到信念和信仰的层次。

二 、努力营造诚信校园文化,为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当中,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校园作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校园文化是否健康、校园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当代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因此,切实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诚信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学校要把诚信教育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基础文明建设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各项评优选先活动中强化诚信要求,把诚信教育的实效作为考核各项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各类校园刊物及网络 、宣传橱窗等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各职能部门、学生团体组织、班级中培养浓厚的诚信意识,大兴诚信之风,使学生们能够在诚信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为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其诚信度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培养诚实、守信的人。其次,要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当前,对个人的信用评价已经成为个人社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社会之所以看重诚信问题,正是因为普遍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保证。因此,为了确保当代学生这一群体的公信力,有必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该档案应包括学生的学术信用和生活信用两部分。其内容可以细化到作业、考试等与学习有关的诚信状况以及与他人交往信用度等生活的相关内容。它应采取某种方式予以公开,以便在必要时向相关部门证实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可信度。最后,还要建立诚信的奖惩机制,不断完善学校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学校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诚信思想的培育和诚信行为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把学生的德育测评同诚信状况紧密结合起来,使诚信作为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之一,从而促使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恪守诚信。

我们有义务做好诚信教育,这样才能使青年一代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水准,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的建设人。

教育诚信 篇7

一、我国高校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样离不开诚实守信,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学生不诚信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上存在着课堂学习失信问题以及考核失信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风不正, 学习失信。主要表现有上课旷课、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甚至有的同学不想上课, 找人替课。在考核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学术抄袭现象严重。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 生活散漫, 自制力较差, 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 便想通过夹带纸条, 雇佣抢手等作弊行为获得高分。学术抄袭现象也有走向公开化和职业化的趋势。还有就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部分大学生不是靠努力和实力去争取学校的相关职位, 而是通过请客送礼, 拉关系走后门的方式。在高校评奖评优上以及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弄虚作假。

2.在经济生活中, 大学生群体信用意识缺乏。这主要表现在学校经济行为诚信缺失和社会经济行为诚信缺失两个方面。在学校经济行为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助学贷款问题上。国家推行助学贷款制度的初衷是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少数大学生夸大家庭困难程度, 甚至开具虚假贫困证明, 通过不正当手段拉选票等不诚信行为获得国家助学金;还有一些获得资助的大学生不合理分配使用助学贷款, 甚至毕业不能偿付贷款。

对于作为社会公民的大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行为, 不能漠然置之。因为, 这些行为和现象, 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也影响着高校的形象。对于大学生不诚信的现状, 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能偏激地全面否定大学生群体, 而要明白诚实守信、优秀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要客观地观察和分析当今大学生的诚信面貌, 应该正视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 要加强自身诚信修养;广大教师也应正确分析原因, 加强诚信教育。不应该也没有权利一味地责怪大须生群体, 他们的诚信现状与社会预期的反差, 暴露了我国教育体制的缺陷和社会诚信环境的弱化。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外部社会环境不容乐观

任何一种事物的出现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 同样有它的内在必然性和外在的客观原因。由于大学生的三观还未成形, 社会阅历尚浅, 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以及他人行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 学校教育不能与时俱进, 家庭教育乏力

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忽视甚至是无视了个体需要与个体价值, 忽视了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又大多采取了灌输和说教的传统方式, 不能把诚信理论和实践内容联系起来, 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够重视, 往往造成诚信教育知行脱节。在家庭教育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 诚信教育又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而很多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有些家长言行不一, 趋利避害, 不能身教示范, 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这些都影响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三) 学生自律意识不高, 道德修养水平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缺乏理性思辨能力和分析选择问题的能力, 由于社会阅历不深, 缺乏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和认知, 对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 感到困惑, 有些人就放弃了诚信原则, 产生了大量的失信行为。同时, 由于涉世不深, 并不知道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 对道德失范带来的后果没有形成足够多的认识。道德修养水平有待提高。

(四) 约束机制缺乏, 亟需建立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 约束机制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在新的关系和环境中, 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而新的维系手段尚未建立时, 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对于高校来说, 校纪校规是保障诚信的防线, 突破它的行为就应受到相应的惩罚。然而, 我国高校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诚信监督体系和诚信信息查询系统, 也没有诚信奖励制度, 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经济上的各种行为没有相应的评估标准。

三、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途径

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全方位的配合。

(一) 学校层面

1.让诚信教育走进课堂, 组织各类与诚信相关的主体活动。高校应通过设置有关诚信教育的选修课, 在价值观上积极引导学生以诚信为荣, 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引导。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需要多样化。, 不应仅仅局限在两课教学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抵制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等行为, 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要注意开展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从理性上把握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 从而给诚信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建立诚信档案, 将大学生诚信档案电子化、网络化。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档案, 这其中包括奖惩记录、缴费状况、贷款状况等, 特别是在校期间是否有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等行为。记录每一个学生从进入学校到毕业这几年里的各种行为, 使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成为他们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促使他们自觉地确立个人诚信目标, 努力增强个人诚信意识。诚信档案更要做到不仅在学校适用, 在社会中一样有效, 进而督促学生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将大学生的诚信与升学就业推荐相结合。把大学生诚信记录作为录取研究生、就业、择业的一个指标来衡量考核。将诚信档案电子化、网络化, 实现每一名学生的诚信情况能够在学校诚信教育网站中随时查询, 这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将起到约束和制约作用。

3.规范诚信教育奖惩机制。要想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单靠学校诚信教育还远远不够, 还应该把这种教育渗透到高校具体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学校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校规校纪, 用规范化的制度引导和管理学生。同时学校也要加强执行力度, 不能让制度变成一纸空文。学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机制并以此公平对待每个同学, 对失信的大学生加大惩戒力度, 提高他们不守信的成本, 与各类评奖、评优、入党、保研等活动联系在一起, 从而消除学生一味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诚信重要性的心理, 使他们自觉加强道德素养的学习, 努力养成优秀诚信品质。

(二) 社会层面

诚信品质的培养需要教育的内化, 也要靠制度的约束。目前,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理想, 信息内容方面也不够完整, 征信系统也没有完全做到联网互动, 因此不能实现全部审查。对于拖欠贷款、信用卡欠费或拖欠学费等失信学生难以形成跟踪, 难以真正实施有效惩罚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 建立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体系, 形成制度的外在约束, 对于诚信品质和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助益。

(三) 家庭层面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第一因素, 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家庭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最初环境, 对每个孩子的品德形成起着定势作用, 初塑性将影响人的一生。家庭环境的好坏, 给孩子的人格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因此父母的诚信品质如何, 诚信教育意识如何都影响着子女的诚信品质。另外, 家长的榜样与示范是形成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基础。家庭要参与诚信情感的培养, 提升诚信认同。实施道德教育时, 要考虑到既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又兼顾道德行为背后情感意志的培养。

(四) 个人层面

大学生诚信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关键在于学生个人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通过社会实践不断锤炼自我, 努力提升诚信品质。这就需要学生个人不断努力, 审视自我, 找到不足之处, 确定改进方向, 给自己制定诚信目标, 从小事做起, 提高自控能力, 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加强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优良诚信品质, 推进我国高校诚信体系的建设,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构中凸显的重要实际问题。在分析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及分析诚信缺失现象及其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的框架, 并对大学生诚信提升进行对策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影晰.构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2]叶佳, 曾贤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35-37.

[3]周兆德.弘扬诚信文化, 构建大学生道德建设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8) :12-15.

[4]马军党, 张秀玲.试论高等学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创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1 (2) :142-145.

教育诚信 篇8

一、首先教师要做好诚信的典范

人们常说“为人师表”, 这不只是赞扬老师, 更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责任。一个讲究诚信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学生。教师在平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以诚信的人格感染学生, 为学生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因此, 教师首先必须是诚实守信的, 应该做到“言必行, 行必果”,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诚信资源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天地, 更是感受态度、体验情感、获得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主阵地。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 结合学生特点, 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三、积极创设校园诚信环境

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 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 优化诚信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 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 情操上得以陶冶, 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如: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时,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校园的板报“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让一些学生选取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 简洁、富有哲理的格言, 配上一些赏心悦目的图案,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教育。

四、寓诚信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诚信教育要坚持知行统一, 关键在践行。加强诚信教育实践, 就要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 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关诚信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诚信品德。在对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 (1) 首先, 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呼唤诚信, 共筑诚信, 回归诚信”的倡仪书, 举行了诚信教育启动的签字仪式。 (2) 为了让学生了解诚信, 我校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搜集、整理诚信小故事和格言, 并且编辑成册, 营造了浓浓的诚信氛围, 在同学们的心中播下了诚信。 (3) 举行班会说诚信。 (4) 举行征文比赛写诚信。 (5) 设计板报论诚信。6) 设计诚信手抄报。

五、发挥家庭、社会的作用

诚信教育不是孤立的, 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整体性、融合性和渗透性。它的实施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互相协同整合。这就要求社会对青少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今诚信的少年就是以后诚信的社会。在诚信教育中, 教师们要自觉地把家长引入其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也是孩子生活上最主要的学校,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一致, 才会实现统一的诚信认识和终身相伴的诚信行动, 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诚信无处不在。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诚信, “诚信”是学生心中“红绿灯”。让我们抓住一切机会, 引导学生了解诚信、实践诚信、拥有诚信, 共铸一个诚信社会, 让我们每个公民都拥有一张“诚信”名片。

参考文献

[1]陶西平.呼唤学校的“诚信文化”[J].北京教育, 2001, (1) :11~13

[2]李政云.诚信教育, 路在何方[J].江西教育科研, 2 (12) .

[3]刘雪梅.我国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伦理学, 2 (12) .

教育诚信 篇9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为了客观准确地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笔者随机抽取了所在学校的1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6份。经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以下一些诚信缺失现象:

(一)弄虚作假严重。

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60%的学生承认曾有过作弊行为。实际上,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少数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在本次调查中近83%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写论文时拼凑现有论文或直接抄一篇。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日趋严峻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本次调查中近50%的学生表示在填写简历时会随意夸大或略有夸大。

(二)信用意识缺乏。

一是骗贷逃贷。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20%的学生表示在申请困难补助时会虚报自己的真实情况。对于还贷问题,近3%的学生表示能拖就拖。二是拖欠学费。虽然不乏贫困生确实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但其他原因拖欠学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每年交学费时,总有一小部分怀着各种心态的学生能交却不交,用家长给的学费上网、消费的大有人在,一边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潇洒”,一边跟学校说家里困难。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道,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

(三)人际关系淡漠。

据报道,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学生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以上只是大学生缺少诚信的主要表现,在一些日常的小细节上,如:上课代签到、编理由请假、逃课等,也可以看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出现上述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外部环境欠缺。

从社会大环境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使得一些经营者在利益驱使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骗现象,经济生活中的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缺失必然影响大学校园和大学生。

(二)学校教育滞后。

一是重视不够。目前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教”只是传授知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由此在道德教育上引发出两种恶果: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教育里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没有情感教育,则培养不出善的情感,没有善的情感,谈何诚信?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

(四)自身主观原因的影响。

首先,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中,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其次,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五)约束机制缺乏。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又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三、通过构建科学诚信教育机制解决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诚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传统的道德教育着重于道德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主体认知的内化,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难以发挥自我塑造的作用,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既要有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这是诚信教育的关键和基础。诚信教育必须综合考察大学生诚信素养形成、发展、改变的诸多因素,努力探索大学生诚信素养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逐步构建科学诚信教育机制,切实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持续开展诚信教育。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改变以往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谈道德的空洞说教的教育观念。应改变以往过分注重德育课程以分数论英雄,淡化德育课程,把德育变成一门普通的文化课的思想倾向,应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入人文精神,使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时代发展同步。

(二)以树立良好校风和学风为目标,努力营造诚信氛围。

创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关键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并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在这样一种舆论力量的作用下,大学生的诚信自然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约束,并规范着他们的行为。高校各单位、各部门要妥善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教职员工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社会和大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大学生;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生干部评定评选等工作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将诚信作为学校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诚信教育大环境,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以建立高校学生诚信网络为平台,建立健全大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全社会的诚信机制是客观要求,所以作为“社会风气引领者”的高校应建立网络化的立体诚信教育和评价体系,不断寻找新的教育载体,拓展工作空间。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入现代网络工具,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渗透,搭建网络化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是大势所趋,也是工作的需要。应从建立以“记录为主、评价为辅”的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入手,把通过对个人诚信,如身份证、户籍、家庭背景、居住地、基本经历、学习成绩、各类素质表现、助学贷款、曾获得荣誉和处分、特别记录、就业情况等记入学生诚信档案,并以此与各类评奖评优、就业等挂钩,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团支部班委会评议、学院评议和学校评议等全校广泛参与的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也不可能照搬。我们要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指引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为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敏.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J].安徽师大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31, (3) :304-307.

[2]刘俊英, 田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建[J].党史博采 (理论) , 2007, (4) :50-51.

[3]苟加明.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 (3) :181-195.

教育诚信 篇10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德规范。诚者, 开心见诚, 无所隐伏也;信者, 诚实不欺, 信而有征也。诚信就是求“真”, 就是追求正义, 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写进中国公民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 呼唤着“信用时代”的到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大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倾向, 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 大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 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1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

(1) 考试作弊。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 也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大学生的诚实在校阶段更多地体现在学业、成绩上。但伴随学生求学过程中的考试作弊、抄袭别人的论文和作业等等现象都很普遍。诚实与守信的价值观已经不是滑坡, 而是快要消失了。

(2) 虚假经历。随着这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 一些学生为迎合用人单位提出的“具有工作经验”等要求, 在自己的“实践经历”一栏里添上许多子虚乌有的打工经历;有人把别人的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奖状以及发表过的文章, 改头换面复印, 转眼就变成了自己的“辉煌履历”。

(3) 就业违约。据报道, 某市第二中级法院已接连受理6起大学毕业生劳动争议案, 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大学生提前解除合同引起的, 这些大学生负面形象的存在归其原因就是大学生诚信与道德品质的主观意愿使然了。

(4) 拖欠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用于学生的学杂费、生活费以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费用, 可部分学生贷款下来后却成为提前消费的“资本”;学生毕业后回避还贷、不及时还贷、不及时如实地通知自己的变动情况等, 种种大学生诚信问题导致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难以持续有效的开展。

(5) 网络道德虚拟。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同时, 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 能否正确的使用网络, 不出现互相漫骂、攻击, 不发表一些不负责的言论, 从一定意义上讲, 取决于大学生个人的诚信品质。

2 缺乏诚信的原因

(1) 教育缺失。近年来, 在大中小学教育中, 学校和教师不知不觉地以升学为重点, 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养成。即使提倡素质教育, 也有一种误解, 认为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技能的锻炼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吴安春博士后认为, 诚信的缺失主要源于三个问题的背离: (1) 道德知识与价值的背离; (2) 道德认识与信念的背离; (3) 道德知与行的背离, 归结起来实际上是个信念问题。教育者不仅要传授学生道德认识, 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将之转化为信念, 唯有如此, 学生才会在日常行为中自觉将之体现出来。

(2) 社会影响。我国正面临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这种变革, 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思想都带来很大的冲击, 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复杂的变化。而在当前经济的转型时期, 我国还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 失信行为还不能够得到监督和应有的惩罚, 社会上也确实出现了一些违背道德的现象。在校的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人生观未完全定型, 由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在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时, 自身也不由自主地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道德底线一降再降, 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 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 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这一切都要求高校的诚信教育必须站在一个高起点上, 才能登高望远, 取得良好的效果。

3.1 从教师自身抓起, 教育者先受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 身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所以广大教师在诚信教育中, 要做表率和楷模, 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加强道德修养,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接受群众和学生的监督, 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 带动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

3.2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开展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诚信教育

(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 做到教书育诚。课堂上老师的表率和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收集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中关于诚信的箴言,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与情感;选取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儒商诚信的实例, 正面教育学生, 有步骤地实施道德认识、情感、行为三位一体的教育计划。

(2) 创设诚信环境, 做到环境育诚。人为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只有身处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 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 因此班级诚信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这涉及两方面, 一方面是教室有宣传诚信的阵地, 如张贴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宣传诚信美德的故事;另一方面在班级中培养浓厚的诚信之风,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 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 情操上得以陶冶, 诚信品质上得到升华。

(3) 寓诚信于活动中, 做到活动寓诚。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有效开展不可或缺手段。各级学团组织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导航人,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 专题培训内容和思想宣传阵地上应将其作为指导性原则有目的的开展学团工作。在各种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 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长此以往, 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形成让学生自我审视诚信或其它方面不足的客观约束力。

3.3 进行诚信实验

通过各种途径如开展考试无作弊保证签名活动、助学金自觉偿还、本校模拟就业签约等,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设立大学生诚信基金会, 每年组织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评比, 优秀者及时表彰。

3.4 加强考察监督机制

大学诚信教育要取得效果, 同时也离不开大环境中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比如, 社会评价机制的健全、教育制度的完善、用人制度的健全。这些要依靠全社会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逐渐完善。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学做真人,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必备要求。通过课堂教育渠道和校园文化的烘托两方面共同打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魅力,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我们所担负的责任是重大的, 因为当代大学生是若干年后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 所以加强对他们的诚信教育, 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事业。

参考文献

[1]李翠兰.传统诚信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价值[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6) .

[2]韩景旺.关于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4) .

教育诚信 篇11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其诚信思想:对学习实事求是的精神;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诚信是交友之道;诚实劳动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准则,这对当代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诚信思想;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203—02

一、大学生的诚信及现状

1.学习中弄虚作假。考试作弊:国家教育部多次重申严肃大学考场纪律,各高校也制订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但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并非那些学困生的专利,一些三好生和学生干部因抄袭而被抓住的也屡见不鲜,其作弊手段从交头接耳、夹带纸条,发展到请“枪手”代考。在问及“您能否接受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时:有42.9%(330人)的学生回答不能接受,有44.7%(344人)的学生回答可以理解,有12.4%(95人)的学生回答只要不被抓就可以。考试作弊可以说是大学生中比较典型的诚信缺失行为之一;论文抄袭严重:有些大学生为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而是从各种学术杂志中或期刊网上摘抄,东拼西凑。在问及“大学期间会有好多课要写论文,你写论文或毕业论文时会如何完成”时:有2.7%(21人)的学生回答自己写,有47%(361人)的学生回答大部分自己写,引用少量资料中的语段,有46.4%(357人)的学生回答大量引用资料中的语段,有3.9%(30人)的学生回答用别人的文章拼凑或直接抄一篇。

2.求职升学中学历、履历“渗水”。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加大,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中,进行不正当竞争。在问及“您怎样看待求职简历中的修饰现象”时:有25.6%(197人)的学生回答是不诚实的体现,有64.4%(495人)的学生回答适当修饰可以理解,有10%(77人)的学生回答允许,大家都明白有很多水分;乱签协议,不履行承诺。有的学生得到几家单位的接收意向,尽管最先的那个单位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立即签订了协议。一边签着协议,一边就想违约:某某单位比你好,只要他一答应接收,我就和你毁约。在问及“您在大学毕业后,求职中会不会脚踩多只船,尽量签约,最后挑好的单位”时:有51%(393人)的学生回答不会,有37.8%(290人)的学生回答到时候再看,有11.2%(86人)的学生回答会。

3.助学贷款中,大学生的信用程度低。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时,给多少贫困大学生带来希望,然而,少数大学生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毕业后却不翼而飞,让银行追债都无从查找。目前,国家贴息助学贷款的申请成功率出现下降趋势,除了银行采取防范金融风险的新政策原因外,也与大学生缺乏履行承诺手续和承担信用责任有关。在问及“如果你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怎么还款”时:有81.2%(624人)的学生回答一定会按时还款,有16.4%(126人)的学生回答到时候再看,有2.4%(19人)的学生回答能拖就拖。

4.网络交往诚信缺失。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科技这把“双刃剑”在充分展示自身魅力的同时,也存在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

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1]。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互联网现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给大学生求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又以其隐蔽性、虚拟性、匿名化的特点使得个体行为往往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一个人在网上往往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为一些人诚信缺失,散发虚假消息甚至对别人进行恶意攻击,出现网上不文明现象提供了条件。当需要做出道德判断时,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同诚信观念。可是由于网络运行的缺乏规范性和安全性,促使大部分学生认为“使用假个人资料是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以此为借口将自己的诚信缺失行为合理化。

二、孔子的诚信思想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1.学术诚信——实事求是的精神。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孔子对由说:我教你怎样求知,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呀。这反映出孔子对知识的实事求是的老实态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2]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我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快地去追求的人。古今中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对待什么问题,要想真正得到一点知识,都必须抱这种实事求是的老实态度。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作了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因此,在学习上,当代大学生要向孔子学习,学习孔子对知识的实事求是的老实态度,以真才实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哉。” [2]孔子把信比喻成大车之輗和小车之軏。輗、軏均为古代车乘的关键部件,车无輗、軏不能行走,人无诚信则难以立足。孔子又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2]这是说,只有言而有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得到他人的信任,那么在荒陌蒙昧之地也能顺利地行动,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相反,不讲究信义,得不到他人的信任,那么,虽然在自己熟悉的家乡,也会使自己的行为处处受到阻碍、抵制,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作为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守信用,才能取得他人的充分信任,使自己获得社会承认的好信誉,建立与他人的正常的社会交往。孔子对人讲诚信是有区别的,并不是盲目的“言必信,信必果” [2]。对诚信的人要讲诚信,对于不讲诚信的人,自然也不能讲诚信。“听其言而观其行”,看此人是否值得我们讲诚信,免得被他骗了。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2]。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做的事;今天,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做的事。我们在讲诚信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如果你见识浅薄,孤陋寡闻,那么盲目讲诚信的弊端很可能是既害人又害己,因为你容易被人欺骗。”子曰:“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2]喜好诚实守信却不喜欢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害了自己。

当代大学生应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重视诺言,讲究信用,追求信誉,以诚实见信于人,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道理,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3.诚信是交友之道。在交友上,孔子提倡诚实不欺,遵守诺言。他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2]即与朋友相交说话诚实可信,不说假话。并且要求自己经常反省“与朋友交往而不信乎?”[2]即反省与朋友交往中是不是守信。他认为,只有坚持“以实而与朋友交”,方可使“朋友信之”。[2]即取得朋友对自己的信任。在以信交友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三友”之说,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2]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逢迎陷媚的人交友,同善于装出和颜悦色骗人的人交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便有害了。是“益友”,还是“损友”,是以诚信作为划分标准的。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生活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处,必然会减少人际冲突,化解人际矛盾,消除对抗情绪, 增强理解沟通,促进合作交流,最终实现共同进步。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认识到,诚信道德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做到表里如一,行忠于言,言忠于行,友好交往,和睦相处。

4.诚信是从政的基本原则。孔子把为政的信用摆在首位,主张“为政以德”[2],强调道德在治理国政中的重要作用,要做到“为政以德”,诚信是其重要的内容和手段之一。孔子特别重视和强调为政者对诚信原则的遵从和践行,认为为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为民做出表率。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2]这揭示了为政者的思想言行对广大百姓的影响和感召作用。孔子还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这些都是对为政者提出的要求,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求百姓做到的,为政者自己先要做到。

青年大学生通过学习和教育,再过二十年,将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有的或许将成为国家的领导干部,对于为政者来说,所处的位置越高,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越大。大学生如果从孔子的“为政以德,诚信从政”思想中获得启迪,那在今后的为官中,就能做到廉洁自律,勤俭奉公,说实话,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5.诚实劳动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准则。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2]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是不接受的。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孔子又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就好象浮云一般。以诚实劳动为本,才会获得更多的财富。

诚实守信是当今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应增强爱岗敬业意识,诚实劳动。在今天,我们要大力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建立和健全企业、单位和个人信用制度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若有不诚信记录,别人就不会再与你合作,从而受到终身从业警戒。因此,大学生应认识到,暂时的利益的所得并不是永久的,助学贷款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亲密接触的一个窗口,是政府和社会大众发自善心和好意的一种举措。受助的贫困大学生在人们眼中也是品行兼优,渴求知识却又苦于借贷无门的弱者形象。

孔子关于诚信的论述,两千年来一直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直到现在,其诚信思想对当代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龙庆华.高校诚信道德建设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74.

[2]杨伯峻.论语释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0.12-184.

[3]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教育诚信 篇12

1 大学生“诚信缺失”和“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

目前,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进取、诚实有信。但是,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对于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的构建。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层面。

1.1 考试抄袭、作弊。

一些大学生以在考试前做小纸条、考试中传递答案、毕业论文 (设计) 在网上抄袭或请人代写等方式作弊。学校和教师一再强调要遵守考试纪律, 但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 考期不专心复习, 为了在综合评定中取得好成绩、对家长有交代等原因, 在考试中作弊。考试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课程情况的方式, 是高校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应该体现出真实性, 以便学生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从考试结论中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总结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近几年开始, 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几乎成了社会焦点,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1.2 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 以致许多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就伪造成绩单、伪造简历、伪造实习记录、伪造各类奖状和证书。做为刚刚走入社会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的新生力量, 第一步就写满了不诚实, 怎会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努力;有一些大学毕业生, 在与就业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之后, 无故悔约, 打乱了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和工作安排, 给毕业生所在学校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1.3 经济方面诚信缺失。

在少数大学生存在恶意拖欠学费的情况, 这些大学生把家长给的学费任意挥霍, 而后编造各种理由拖欠学费, 影响了学校的学费正常收缴工作;少数大学生出具虚假贫困证明, 骗取各种贫困资助;近年来, 为了解决高校中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国家出台了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 这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地进入大学学习,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贫困学生解决了学费问题, 也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讲究信誉的美德。但其中有一些学生, 在毕业后不履行贷款协议的相关规定, 不按贷款合同还款, 有的学生毕业后家庭地址和电话变化不及时通知, 使银行追缴欠款十分困难, 更给学校以后的贷款工作造成了影响和困难。

在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人际交往中不诚实、不真诚, 人际关系淡漠和恋爱态度不严肃等现象, 因此, 高校应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

2 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原因的剖析

影响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应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入手, 综合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形成因素, 从而形成有效的诚信教育理念和诚信教育体系。

2.1 社会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 如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贪污受贿、浮夸虚报、搞形式主义等, 这一切都对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的形成、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 导致他们在处理社会与个人及他人关系的时候,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 为个人利益而不讲诚信, 有失社会公允。

2.2 家庭教育的不全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老师,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孩子看到父母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 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素养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许多家长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平时只注重辅导孩子学习, 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观念的培养和正确引导。

2.3 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对学生不仅要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要进行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高校只注重对大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以便能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忽视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和培养工作。

2.4 社会信用体系薄弱, 缺乏有效的惩戒机制。

目前, 全国性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还不是很健全, 使得一些不违背诚信原则的人获得利益, 如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弄虚作假获得好工作;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 通过考试作弊, 获得奖学金;伪造贫困证明, 取得困难补助等。这些不诚信获益的现象对于其他人来讲, 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态, 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建立。应当健全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有效惩戒机制, 使诚信体系具有法律保障。

2.5 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大学生诚信观的树立一方面受到外部环境的客观条件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分不开的。当代大学生善于适应新生事物, 但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尚未定型, 缺乏足够的客观评价能力, 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同时, 当代大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 使他们极为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很少为他人着想, 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导致了诚信缺失。

3 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深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实践, 提高诚信养成教育的成效, 营造校园诚信环境, 形成社会诚信风尚, 培养具有诚信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大学生, 他们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对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学校与家长协调配合,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积极宣传, 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舆论环境;重视大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其诚信自律能力, 把外界诚信教育转变为学生的自律意识;建立学生管理规定、奖惩措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等正式约束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的非正式约束体系,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统一,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诚信缺失的产生原因, 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诚信教育的一种途径, 建立非正式的约束体系。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并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诚信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 以人为本, 探索建立一种适用的完善的诚信评价体系、诚信档案体系、诚信组织体系。

学无信不才, 人无信不立, 国无信不强。总之, “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效果从大方面来看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 从学校、学生角度来讲是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对此, 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 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上一篇:多领域合作下一篇: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