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2024-09-29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共14篇)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1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只有较好的就业率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物理学作为理工专业的`基础课在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之时,高职的物理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改革现有的高职物理教学,建立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教学体系,是摆在广大高职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作 者:赵再琴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554300 刊 名:技术物理教学 英文刊名:TECHNICAL PHYSICS TEACHING 年,卷(期): 17(4) 分类号:G63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2

1.1 传统高职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给英语教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经济领域的差异, 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理念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许多高职院校不以就业为导向, 教学指导思想和观念陈旧, 简单使用英语教学大纲, 缩减学时, 重书本理论却轻技能技术;教学模式单调, 教学方法死板, 缺乏交际所需的环境, 使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不高, 也导致了就业上的困境。

“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 能够改善上述的问题或者弊端, 有利于促进高职英语教学面向经济建设, 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引向实践技能培养上来, 为社会造就和输送更多更好的英语素质高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1.2 就业压力日趋严峻

高校扩招以后, 就业成为所有高校都会面临的难题, “待就业大学生群”也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也逐渐深入, 外企抢滩中国市场以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随之日益加深, 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毕业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而且是否具备英语综合能力也成为衡量毕业生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高职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使学生成为既具备专业知识, 又能运用流利的英语与外界交往的高素质人才或实用性人才, 受到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的青睐。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

2.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以就业为导向“英语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多媒体网络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指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音频、视频技术的综合利用, 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信息进行储藏、加工、传播, 从而达到外语教与学的最优化。它是以语言学理论、外语教学论、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统科学为理论依据的, 是许多教育科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学英语的效率,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而且,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英语的教与学在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促进高职英语教学向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 多媒体网络化英语教学也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念。

2.2 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英语课程设置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英语教学是以社会市场为前提的。因此英语课程的设置都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和挑选。要根据社会市场需求, 优化英语课程结构, 努力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 形成以专业、行业为纽带, 将英语学习与企业需要联系起来, 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2.3 配备”双师型“英语教师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 人才市场需要”有工作经验“和”有相关职业证书“的人才。对于毕业生而言, 为了满足就业的需求, 学生应该具有相关职业证书。因此, 配备”双师型“英语教师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这类教师既有坚实的英语教学理论基础, 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 又有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经验。”双师型“英语教师要有雄厚的专业理论基础, 还要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操作技能。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高职院校需要派专业教师进修深造, 提升学历水平, 还可以派教师到相关企业下厂实习, 了解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求专业课教师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要求英语教师能及时了解市场对相关专业英语的不同需求, 让这些教师成为学校与就业市场联结的桥梁, 以畅通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渠道。

2.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 合乎职业教育办学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人才市场中不同的行业对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有不同的要求, 讲究“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 “学有所用”, “术有专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应着眼于学生英语技能的实用性。

一是使英语课程内容与相应的专业职业岗位紧密结合, 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教什么, 由需而设, 按需而教;

二是在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式上, 高职英语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相结合, 让学生所学英语知识变成工作技能;

三是要安排充分的岗位实习, 使学生所学能够得到充分的练习、运用, 最终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

2.5 构建并完善与就业挂钩的英语评估体系

改变传统的以笔试定成绩的状况, 双管齐下, 对听、说、读、写、译进行综合考评。学期中、末分别考核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应用能力, 并适当调整各项应用能力的考核标准, 增加就业综合素质评价。而且, 对学生素质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化, 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多样化, 整体性评价与动态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重。通过加强对人才培养结果的跟踪监控, 更好地评价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

最后, 要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和毕业生离校跟踪调查, 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后续性跟踪调查, 通过各类调查问卷, 收集就业信息, 也可以借助在线调查或电话访谈等方法, 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就业情况, 以正确评价学生的就业形式, 并以此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结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改善英语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英语技术性人才。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需求, 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因需施教, 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 就业压力日趋严峻。英语的应用能力作为国际交流所必需的能力, 是企业对应聘者基本的要求。但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弊端已经显现出来。因此,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亟须改革, 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当前情况下, 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奇民.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外语界, 2002 (4) .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龙伟.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05 (12) .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 培养模式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 就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营销专业成为社会上十大热门专业之首,市场营销人才是社会最急需的人才。面对庞大的市场营销用人需求,再加上市场营销专业办学方式灵活,投入相对较低,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的高职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的各类毕业生应在20万以上,加上市场营销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中专毕业生,每年市场营销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各类毕业生应在40万人以上。然而,这些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却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使得原本应当有着广阔就业前景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犹如“明日黄花”,就业率直线下降。据调查,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在各高校所有专业的就业率排名中几乎都是靠后,远远低于社会上70%的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为什么会出现企业营销人才需求高涨与市场营销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的“二律悖反”的现象呢?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不理想原因分析

1.定位不清,未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与本科教育的区别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掌握市场营销、市场策划、营销管理及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企业营销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市场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并未突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办学的不同之处,忽视了高职院校修学年限相对较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在营销课程教学上的优势和特点这一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授课模式上盲目照搬本科院校的做法,将对学生适应实际就业需求的技能培养抛诸脑后。此种做法所培养出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理论水平的塑造上不如本科生扎实,在动手技能的操作上,又不如中专学生能干。使高职学生完全丧失了自身的优势,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中专教育的膨胀馒头”。

2.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全而不精”、过于陈旧的问题

我们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当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体。但是,就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的做法看,并没有摆脱“通才教育”桎梏的束缚,未考虑不同行业的专业背景各异,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在人才培养上,基本只重视办学的基本规范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并没有形成符合学校定位与特色的教学培养模式,也没有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不同层次的要求。在课程的设置上,依旧是采取但凡与营销、与管理类有关的课程都开设的做法,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的知识零散,学生的感受是学的知识很“宽泛”,但又什么不“精通”。此外,某些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未采取与时俱进的方针,造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的课程依旧被开设,使得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够紧跟市场形势,更别说指导企业实践了,而且往往被实践所指导。

3.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

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通常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延用了满堂灌的形式,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即使老师采用了案例教学穿插于课堂理论的讲授过程,但老师们并未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而是仍然采用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未能达到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充分表达自己观点,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各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看,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及在企业实践经验,讲课时只能以理论为主,只能帮助学生们对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形成认知的作用,而对于营销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老师们却很难真正地对学生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当然,有少部分高职院校从企业聘请了具备相关实践经验的营销员,以开设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传递市场营销的一线技能,这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应用性人才,只是杯水车薪的作用。此外,在高职学生实训过程中,最需要各行业一线营销人员来对学生实训起指导作用的环节,各高职院校也基本上选择了理论型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并未满足学生真正的需求。

5.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实训留于形式

尽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实训基地,但是就实际情况看,这些实训基地基本上都不稳定,且并未使学生真正在实训基地中得到锻炼。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拒绝障碍。企业是“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目标,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它们觉得自己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训的场所。再加上企业出于对自身商业机密的保护,企业更加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二是企业的自身要求与学校的需求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借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提供学生在课余实践,学习营销技能的场所,使学生通过在实训基础的顶岗实践真正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一线工作相结合,使自己真正能学到并掌握营销技能,改变未来就业时出现的“有经验者优先”的尴尬局面。然而,有些企业却以招不到高素质营销人才为名,将学生充当免费劳动力,这与学校借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营销技能的出发点大相径庭。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要想取得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地做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应是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入手,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设计适合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计划,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的营销人才,改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的“压缩饼干”,中专学生的“膨胀馒头”的尴尬局面。

2.以学生为主体,不断革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传统的“满堂灌”,只注重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本科生不同,本科生要求深入地掌握各种相关理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只需达到“够用”和“实用”即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是面向生产经营一线,企业的基层员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蓝领”或“灰领”,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娴熟的技能和操作动手能力。我们要改变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钩的情况,就必须打通理论与实践紧密连接的通道,把企业“搬进”课堂,改变传统教学的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师可选择情景模拟教学法改变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独角唱戏”的角色,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有限的课堂45分钟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效用。

3.调整专业方向,提高课程设置的标准和质量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高职英语教学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但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高职教育特点不突出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关于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构想,内容涉及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框架思路、内容、对教师的要求及其评估.

作 者:陈素花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苏州,215021 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 年,卷(期): ”"(32)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5

-------------------------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会计网校哪个好新浪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6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目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已形成共识。经济全球化对高职商务英语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认识上和行为上仍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如何快速提高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教师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现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仍然延续传承了旧的或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没能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专业特色不够突出。

许多高职院校在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时,虽进行了人才需求调查,但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所使用的部分教材基本上套用了本科院校经贸英语专业的模式,而本科院校侧重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理论研究的科研型或学科型人才,高职院校则侧重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商务专业技能的训练,这就不能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无法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教师复合能力欠缺。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既包括语言类课程,同时也包括商务类专业课程,而这些课程都是由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分别授课。作为语言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对商务知识却不甚了解,所以授课重点放在语言教学等内容上,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商务专业知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商务类专业课程的教师身上。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无法将商务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商务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时代性和前瞻性。

(三)教学与专业实践脱节。

专业教学实践对于在校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学校知名度,也纷纷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是这种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要求,企业得到廉价劳动力,降低用工资源成本,至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从业要求却很少过问,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脱节,在就业竞争中无法体现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商务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优势。

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等,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

1.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商务英语教学。在商务英语的课堂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分析、讨论和语言表达等活动,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创设情境,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商务活动中的综合职业能力。职教届近来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目前最为流行的莫过于“项目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二者都强调要突出实践教学,讲求工学结合,集“教、学、做”于一体。基于商务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即以商务活动过程为主线,要求教师能够找到课程内容的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将整体过程再由简单到复杂,由新手到专家的顺序分成一系列的学习领域,然后在各领域中按照主题单元设置完成该领域任务的不同情境。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从而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

3.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商务英语强调实用,即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演练活动。结合具体的工作过程和情境,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应用语言知识,发展交际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二)综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高职学生相对而言都有比较充裕的课外时间,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好这些时间非常关键。语言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踏进职场,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可以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进入社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谋职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认识程度。高职培养的人才最终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只有市场认可、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才有出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才能具有更高的职业竞争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结合职业资格考证,提高学生商务环境下的就业能力。

实习实训,是对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检验过程。学生通过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工作中发现所学理论知识的不足,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需求。

1.以能力为本位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为了突出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根据课程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加强。(1)语言实践课程模块:设置了以强化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如语音语法实训、英语听说训练、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认证考试实训、bec综合训练等。(2)商务实践课程模块:设置了基于网络软件的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实训、商务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3)素质拓展模块:设置了计算机实训、普通话训练等。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学校一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为了突出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作为顶岗实习所具有的职业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行实践教学。实际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经历和体验,即真正顶岗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些只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能实现。

3.突出就业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把职业资格考证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与专业教学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三、结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指导思想,专业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校内外实践的有效结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改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商务运作和管理的现实问题主动思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等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使学生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国烛.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11).

[2]王丽晖.对如何提高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7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应用型,实践教学

1 引言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虽然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 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成了中国民生的主要问题。其中, 最为严重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一方面, 企业为其岗位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头疼, 另一方面, 高校毕业的大量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忧心忡忡, 结果造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目前, 我们国家的企业对技能型与应用型“双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 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总共需求约为一千万到一千三百万人, 并且企业人才需求市场每年会以十万人左右的速度在增加。以此可以预测到, 在未来几年里,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仍旧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而要解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供求失衡的关键就是必须加强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提高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 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以适应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

2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体系中被忽视

由于我国传统高校教学体制建设模式的限制, 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往往被忽略, 可有可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表现为各个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往往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放在一起, 没有专门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 只是辅助性的制定在理论教学计划的后面;其次是在已经制定的教学计划中, 由于各种实际情况的影响, 比如学校经费投入不足, 缺少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等相关原因, 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基本上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最后是高职院校仍旧沿用老的学科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大纲中根本就没有实践教学大纲的部分, 仅仅有理论教学的大纲要求, 当然, 教师讲课也只讲授理论知识部分。

2.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 一些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虽然开展了到企业考察、参观、实习以及实验室模拟实训教学, 但往往由于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 如经费不足, 学生人数过多外出实习不易管理, 企业不愿接收、实验室软件操作过于简单等等原因造成企业实训与实习等方面的实践大多都流于形式, 大部分都是在封闭的教室里完成, 教学形式也大多只有案例教学、PPT教学等传统教学的方式, 这些教学方式随着3G时代的成熟以及未来4G时代的到来, 对学生的吸引也在逐渐下降, 教学效果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

2.3 资金短缺造成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践教学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但是由于高校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 因此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费用投入明显不足。以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高校所需要的实践教学的相关设备设施不能购买, 也不能让相关老师去企业或相关机构去培训, 自然也就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缺失。虽然一些实践教学软件已经购买回来, 但由于资金短缺, 既不能维护, 也不能更新换代相关的设施, 自然也就不能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的需求。

2.4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无法兑现, 成为空头支票

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把课堂教育所得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 激发创新精神, 已是一股时代潮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民办院校是教学型普通高校, 培养的是面向区域经济需要的并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加外语才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与企业界携手合作, 共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更是当务之急。因此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同相关企业的联系, 积极筹划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 校外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基本尚无法兑现, 成为空头支票。如实践设备利用效率低, 企业和学校之间很少联系, 学生的实践主要以分散的方式进行。

2.5 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不足

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教师以高学历的年轻人为主力军, 以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教师队伍中的老师80%以上是研究生毕业后, 直接走上教学岗位, 虽然他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 也进行过相关实践教学的培训, 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异同, 同样也没有得到系统化的实践培训。再者, 随着民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民办学生的急速增长, 造成民办院校教师人才缺乏。因此, 新聘任的年轻教师, 就直接走上教学岗位了。因此,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在高校是普遍现象。从相关数据来看, 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10%, 另一方面, 即便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资格, 而真正从事过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的教师又会少一些。例如, 一些老师获得了相关学科的中高级职称, 但却从未进行过相关实践工作, 仅仅还是理论知识。

3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开展以就业为核心导向的教学体系建设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专业课程的建设密切相连, 其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其教学的重点是接近企业实际生产的专业培训。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含相关人才需要的市场调研预测报告、相关的教学目标、专业相关知识的培训、实践教学相关程序的设置、组织、实施、方案的最终评价与控制等各种要素。所以, 高校必须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 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形成自己实践教学体系的竞争优势。

3.2 开展实践与理论课堂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

应用型高校应积极把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课堂确保理论知识技能培养, 实践课堂重在专业实践与个性特长的发挥, 确保把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首先, 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撰写论文与社会调查报告。一些民办院校已经开始, 把假期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重点工作在推进, 通过评优奖励等等工作提高老师与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效果反应良好。其次, 学校把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纳入教学管理, 如将营销技能模拟大赛、企业模拟大赛、创业大赛等等活动纳入教学管理, 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最后, 学校和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 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分批去企业参观、实习, 便于企业管理和学校管理。

3.3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当前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实践教学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重要性, 积极加大资金的投入, 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如高校积极借助本省本市相关财政资金投入政策,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确保本校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 高校可以积极引导企业与个人捐资 (本校毕业取得一定成就的企业家或个人) , 出资帮助高职发展实践教育。最后, 积极促进应用型高等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进行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

3.4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产学结合

高职产学结合是学院小课堂与社会大环境直接结合的形式, 是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学生与社会实践的过程, 它的主体由办学方、教学方、用人方、接受教育方共同组成。让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把课堂教育所得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生产与学习相结合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双赢的共同需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随着全球企业竞争的加剧, 企业需要相关的人才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优势;而对高职院校来说, 要实现学校办学的目的, 也必须有相关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持。

3.5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强调技能型和应用型的双师型人才, 这就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本着“文化够用, 技能过硬”的原则, 特别强调加强青年教师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思路。第一, 通过企业生产与高校结合的方式, 让高校教师有机会到企业参与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 累积丰富的实践经验, 成为高校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第二, 高校积极引进具有企业实践方面的专业带头人。这些人才既拥有学历, 又拥有实践经历, 可以积极发挥他们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 也可以带动高校青年教师更新知识结构, 改变教学方法, 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4 结论

本文对应用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相关的剖析, 以“实践为导向, 就业为目的”的教学方针, 充分调动实践教学的各种影响因子,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工商企业管理人才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海峰, 刘显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改革思路与建设重点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11) :141-142.

[2]林宏.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1) :7-13.

[3]张英奎, 张超.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9, (02) .

[4]于淑娟, 万坤扬.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1) :239-240.

[5]罗嘉军, 于云波.强化科学素养打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特色[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3) :7-9.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英语教学 篇8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实用教学改革

引言

教育部[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高职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产学结合为关键。该文件彰显职业教育特点:高职教育是岗位技能教育。因此,高职教学强调实用性和针对性。英语是高职的一门必修课,为适应职业教育的这一教育规律,并考虑当前现实的以及将来都必将长期存在的巨大就业压力,高职英语教学也应朝着高职教育方向和素质教育方向改革,即“以实用为主轴,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在其职业范畴内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一、以实用为主轴的教育基础

实用,应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环境及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由于英语在我国缺少使用的真实语言环境,目的语的输入、输出和技能训练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先做到“三个转变”: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语教学的课堂就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organizer)、“导演”(director)、“参与者”(participator)。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合作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如pair work; role play; team work; presentation和class discussion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验、操练和实践。

(二)教学内容的转变。将重语言基础知识传授变为重学生语言综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以话题为中心,精心设计课堂从材料的选用到活动的安排,都要紧紧围绕“实用”展开,尽力营造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上,在过程中学,在过程中用,边学边练,学是为了练,练是为了用,学用结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也十分必要。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于英语课堂,开展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在人机交互时,增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探究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教育部周济部长多次强调指出,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从就业方面来说,高职生除了自身的职业技能优势外,良好的英语听说(应用)能力无疑可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在英语教学上加强学生听说(应用)能力的培养,即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英语教学的本质要求。

(一)确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性质和教材选择。传统高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语言轻文化、重输入轻输出、重书面轻口语、重教授轻交际和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费时低效,不利于人才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兼顾语言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练习,明确高职英语课程性质,选择合适教材,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技能娴熟、善于交流合作、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强的新型人才。高职英语教材的选择应当考虑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的特点,侧重从各自的实际生活领域和职业岗位中选取教学内容。

(二)以就业为导向,重新确立教学目的“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教学中既应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加强基本技能练习,加强实际应用的能力。将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交际实践的具体目标细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从而培养和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和岗位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职英语教学赋予旺盛的生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高职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就业导向要求的重点,是具有职业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需求,高职英语教学必须把职业资格考证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如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B级,CET4、CET6),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练习,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9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定位的科学之处,并已经得到职教战线同仁的公认。中等职业教育重在职业能力的提高,而职业能力是指职业活动效果、质量、速度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能力,如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等等。将这些职业能力分解开来,就置换为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与开发,它们始终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社会需求和就业岗位需要永远是中职教育的活力所在。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职业教育实践者经过探索,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格在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上。据此,作为医药中等职业教育,本校来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各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市场调查与分析。企业需求为第一

本校从1990年代开始,成立专业委员会作参谋,请医药行业的专家和往届毕业生参加,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请用人单位和历届毕业生对本校各专业开设的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征询用人单位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人才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期望与要求,对岗位群知识与技能的需要等,将医药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放在首位,了解市场需求人才的特点。自2000年开始,学校连续5年,对于来学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省内外医药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先后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到企事业“现场调研”等方式,收集到大量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及最新岗位需求信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综合与分析,为学校的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了可靠且最新的依据。

二、紧密结合就业岗位需求。科学调整专业并合理设置课程

在充分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需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用人市场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在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中,用人单位和历届毕业生认为学校的传统专业,如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医药商品经营等3个专业适合社会需求,并已向社会输送了数千名毕业生。但这3个专业包括的职业领域较广,如果在每个专业中根据岗位群的需求设置专门化,则毕业生会更受欢迎。因此,学校近几年相继开设了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分析检验专业、生物制药专业、微生物制药专业作为化学制药专业的专门化方向;开设了中药专业、中医药专业,作为中药制药专业的专门化方向。几年来,上述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均保持较好的势头。

根据近几年的问卷调查情况,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拟开设的两个新专业中,医药物流需求量较大,前景看好;而中药栽培虽然也有需要,但据目前的状况和实际,用人量不大,就业面窄,且省内已有相关学校开设有此专业,所以新开专业意义不大,学校综合这些意见后,决定开设医药物流专业,暂不开设中药栽培专业。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应该牢牢把握的航向。

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建议,针对企业的需求和中专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学校先后在几个专业中增删了十几门课程。如删去了物理化学、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市场经济分析、拉丁语等理论性太强、实际岗位中用得少的课程,增加了药事法规与管理、抗生素生产技术、商务礼仪等必备课程。并且增加了综合化课程,如片剂的制备、注射剂的制备、医药经营知识必备等,在学生学习的第五学期还开展了实训周,集中一周时间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进行综合化训练,将各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串起来,例如片剂制作技能,让学生在学校的全真实训场——片剂车间,从配料开始,经过混合、制粒、烘干、压片、包衣到包装,包括半成品和成品检验等做完全过程,使学生体验“真枪实弹”的操作。另外通过增加实验、认识实习等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与此同时,对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每一届-4,改,每3—5年都有一些大的修订,做到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指向岗位需要。由于这些做法,使毕业生连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三、以培养操作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

要培养操作型人才,必须有操作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学校在教学工作任务连年增加的情况下,坚持教师参加实践制度,并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个指标。每年的寒假、暑假及两个黄金周都是教师参加实践的好机会。教师们赴竹林众生有限公司、辅仁药业、开封制药厂、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天方医药集团公司、杨森药业集团公司、羚锐制药集团公司、麦迪森制药公司、河南省医药公司、周口同和堂连锁公司、禹州药材市场、毫州药材市场等医药企业参观学习,多次到百泉药材交易会和大型制药设备交易会、周口制药设备厂、武汉制药设备厂等工商企业参加实践。另外,每学期都进行教师基本功竞赛,包括普通话、板书、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实验技能、实训技能等。在有限的财力支持下,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如执业药师、会计师、经济师,还包括各类对口的高级工等级证书等,并组织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班的学习。目前学校已有双师型教师40人,已结业在职研究生42人。

根据培养操作型人才的需要,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我培养的对象需要学习什么”、“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等讨论,通过讨论,端正了认识,摒弃过去以学科系统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树立中职学生学习应以“够用为度”的思想,后续课程和实际中直接需要的知识必须讲,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中间接用到的知识略讲,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就不讲。根据这个原则,学校编写了一批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医药职业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在学生中运用,切合学生实际需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和企业反映良好。

四、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从1998年开始,在学生中实行部分学分制,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摆在突出的地位。近年来,学校依据国家的职业分类标准中,医药类各工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相衔接,按岗位群分为不同的模块,按各模块的需求设置实训项目,并加大实训人力物力的投入,抽出23周时间让学生参加实训,使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均参加不同工种的中级工技能鉴定。几年来,学校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有99%的学生均能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学期都利用第二课堂和选修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有一部分学生在拿到“双证书”的同时,还拿到“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高级营销员证”等证书,这就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通行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并提高了他们再就业的能力。

为给学生更好地提供自主创业、取得“双证书”的条件,学校克服困难,积极联系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进行鉴定。2004年,学校成功申办了自己的技能鉴定站——河南省医药类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国家营销专业、物流、信用专业证书工作站”,不仅为本校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的鉴定条件,还为社会其他人员进行了技能鉴定和证书的考试。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10

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职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仍然有一些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就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这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

作 者:田中宝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刊 名:职业 英文刊名:OCCUPATION 年,卷(期):2010 “”(8) 分类号:G71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11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体育教师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将学生的专业特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以此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度,为我国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提供依据,为提高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实力打下基础。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并研究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加快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率提供了科学借鉴。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体育教学在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目标中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大量高职院校开始将体育教学纳入到教学考核体系中来,并对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设计进行不断的完善,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在体育教学方面还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因此,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多参照高等院校教学设计,特别在体育教学方面,大多忽略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目标的不同,盲目照搬其他高等院校现成的教学课程,使得职业教学目标性不清晰,特别是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形式及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偏离了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学宗旨,使高职教育中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能满足现代高职体育教育的需求[1]。

其次,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现象,就是没有将体育教学与职业进行充分联系,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注重教授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没有注重将体育技能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使体育知识无法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不利于体育知识的实践。

第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缺乏科学的体育教学形式与体育教学考核方法,没有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体育教学达不到有效的教育目的。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一)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理念

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理念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明确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僅要使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还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灌输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革命基础,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一些体能竞技游戏,如排球、足球、篮球、拔河、田径等项目,并设立一些奖项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不断锻炼自己的体能[2]。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向校方争取课外体育活动的机会,为学生争取一些大型的体育竞技活动,并对在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校方的认可与鼓励,这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调动了学生自主锻炼的热情,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设基于职业导向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专业较多,各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以及行业形式不同,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开展相应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例如,针对技工类专业学生,教师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在教学时多增加一些锻炼学生体能的训练项目,如引体向上、投掷铅球等,这些项目可以有效的锻炼技工类学生的臂力和体能,为其工作奠定良好的体能基础,对于一些文职专业的学生,如英语、工商类学生,要增加学生长跑等训练项目,以此锻炼该专业学生的持久力和耐力,使这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耐力,对于医护专业的学生,应在体育教学中增设一些锻炼其专注与敏捷能力的项目,如球类运动等,这些基于职业导向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需求,为高职院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以就业导向为主改革教学形式与考核方法

以就业导向为主改革教学形式与考核方法主要是指将就业导向引入课堂,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职业功能,例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由组长负责监督学生的上课情况,这时教师将体育课堂中的“人事”关系比作职业中的人事关系,体育教师作为“总经理”,小组长为“部门经理”,学生上课情况(成绩)作为“薪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设立职业性的人事关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的职业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为了自己“部门”的“业绩”最佳,充分表现自己,有效的增强了小组学生的凝聚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3]。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能够充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体能,还能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注重将就业与体育相结合,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海波,周文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3(02).

[2] 羌梦华,马武华,石清龙.以就业为导向视野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03).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12

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是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能马上上岗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或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这样说, 就业导向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5%以上, 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所学院近几年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区域行业为鲜明的人才培养定位,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面向企业短期需求、适度兼顾远期发展, 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入手, 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促进了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在专业建设方面,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毕业生就业需求。学院所在的城市是五金业较为发达的地级市, 应该以五金业为主, 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培养高职院校人才良好的就业能力

大量的教学、实训、学生就业指导、企业顶岗实习、企业用工需求调查证明, 要提高高职院校人才的就业率, 必须从提高就业能力上着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就业心态、岗位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打造四大就业能力, 需要高职院校有的放矢, 以就业为导向, 以四大能力营造为目标, 全面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 走以能力促就业的发展之路。

3 高就业能力高职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3.1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心态

高职毕业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需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学生定好位。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面临的激烈就业竞争, 充分发挥高职生优势和专业技能优势, 尽早实现就业。二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寻求就业。就业是个大事, 学生要主动出击, 增加自己的面试机会, 在面试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就业预期, 调整就业心态, 提高面试技能。三是支持学生积极自主创业, 放低身价, 小本经营, 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

3.2 以学生就业基地建设为途径, 以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为切入点, 改革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

以学生就业基地建设为途径, 构建校企合作型学生就业新模式。高职院校要运用市场营销理论,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加强学生就业基地建设, 拓宽就业渠道。着力与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与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开展“人才需求供给链”建设, 开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活动, 让学生融入企业、融入社会, 构建校企合作型学生职业指导模式和学生就业新模式, 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赢”。

以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为切入点, 构建科学的就业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系部是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 要通过建章立制, 将系部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充分地结合起来, 改变系部只承担人才培养责任的局面。一是要建立评比表彰制度, 开展就业工作评比, 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结合好、效果好的办学系部进行表彰奖励, 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二是要把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与系部工作考核结合起来, 与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挂钩, 与部门评优评奖挂钩, 促进系部重视与关注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三是要建立学生就业工作个人表彰制度, 对就业工作业绩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激励就业工作管理人员热爱工作岗位, 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的全员参与。

3.3 提升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持续就业竞争力

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缩短学生就业适应周期, 提高学生就业的持续竞争力。可以从组织开展高职连锁专业学生就业体验活动, 搭建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对接的育人平台入手,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学生中开展就业体验活动, 使学生认识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工作的关系, 让他们在企业实践中亲身感受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通过就业体验活动, 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 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需求。同时通过就业体验活动, 也可满足相关经营企业选拔人才 (下转P167) (上接P165) 的愿望和需求。

4 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13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校汉语实效性教学理念及实践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要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培养出以就业能力为本位的“市场人”.汉语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担负起了培养合格就业人的重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几种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教学实施方案,将汉语的实效性教学落得到了实处.

作 者:黄明华  作者单位: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200231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实效性教学   综合素养   和谐人   职业教育   市场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 篇14

来源: lunwen88.com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母语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语言教育都存在着外语热、汉语冷的现状。一方面,大学生都要参加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出国还要参加托福、雅思等各种外语考试,外语教育和考试要求明确、体系完整;另一方面,随着学生从高中升人大学,“应试”化的语文教学也随之终止,但大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堪忧,提笔忘字、汉字书写水平下降、不能顺畅与人交流,大学生毕业论文及一般应用文写不好等现象屡见不鲜。Ill而定位在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塑造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课程,既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又能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使他们在接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之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进一步以实际运用为目的去接受母语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大学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包括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如听、说、读、写;所谓人文性,包括思想政治、伦理道德、人文精神等。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讲授语文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口语表达训练、模拟写作等方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自觉的语文学习意识、文化反思和文化创新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不断提高大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形成个人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大学语文教学以及大学生自身认真刻苦的学习与锻炼方能实现。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地位边缘化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学制短、专业教育要求高、任务重,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在有关部门的教学评估与检查中,专业课程的考核比例较大,导致高职院校纷纷紧缩大学语文课时,以至它被挤到越来越边缘的境地。有些院校用实用功利主义眼光看待大学语文,过分强调其就业岗位实用能力的培养,忽视语文学科长效的、潜在的文化提升功能,在教学内容上取其一隅,以偏概全,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以应用文写作、文秘写作、商务写作、演讲口才训练之类取代大学语文。学时安排很不稳定,即使在同一学校(院系),也存在课时此多彼少,不均衡的现象。由此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存在偏差与错位,致使大学语文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和高中语文内容差不多,没有什么新意,缺少新鲜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当前大学生专业课和相关基础课的学习量较大,要求考试过级的证书较多,如计算机、外语、普通话等,还有各专业的岗位证书等,都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也必然导致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视不够,学习精力上投入不足,没有专业课学得那么扎实认真。

(二)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多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师资队伍配备不足,“大班上课”是常有之事。代课者多,兼课者多,即或有几个专任教师,也因课程在学院地位不高而受到影响,有专职不专心的趋势。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极难教,需要教师十八般武艺俱全。也有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极易教,这门课可以随便上上,只需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上满足于浅尝辄止。而实际上真正要教好大学语文课,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要吸引住学生就得在教学上求深、求精、求新。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师资队伍水平亟待提高。

(三)大学语文教学观过于传统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观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课程观,没有真正实现以能力为导向的研究性课程观的转变。能力导向的研究性课程观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种课程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把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激发起来,这个教学方法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就业成长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改变中学阶段的应试语文教育,大学语文不能再去分析课文结构、中心思想、结构层次,否则真的成了“高四”语文。大学语文要突出其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淡化它自勺基础性。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自然景物的美、人情物态的美。

三、情境教学为导向的改革探索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重新定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思想,提高学校管理层与广大教师的认识,把大学语文教育提到与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变化重新定位,既要考虑到大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又要考虑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两者有机结合,才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准确定位。根据多年来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教学传统,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现代教学模式,提倡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蕴含着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总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应从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精心备课,设计教案,授课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改变“一言堂”、“灌输式”生硬的教学方法。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明确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之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并在语文文本阅读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文本,设立专题,力求每一个专题中既包含一定的文化话题探讨,又可以把专题建立在实际工作岗位情境上,尊重并鼓励学生张扬其个性,强调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融人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例如,开展唐诗宋词系列讲座、文学经典系列讲座等;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赛、诗歌朗诵大赛、语文知识竞赛等;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与各文学期刊合作,开展“我是校园记者采风”活动、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社区、街道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使他们对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有更真切的体验,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且在专题活动过程中,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演讲技巧过程中,可以创设新员工人职培训中的自我介绍情境,让学生感觉真正在运用所学知识,向别人推销自己。通过类似课堂活动的开展,学生情绪高涨,热情参与,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另外,在课堂互动上,也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比如,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可让课代表在每次课堂上,都将主动回答问题或自我展示的学生名字记下,在期末过程性考核中,予以加分。每次上课结束前五分钟,可以让学生就本次课相关内容对教师进行提问,以改变总是学生被动回答的情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听、说、读、写的重要性,真正领悟到语文能力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课程情境、主题确定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随时反馈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重视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比如,为大学语文教师多提供一些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并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还应注重大学语文学科建设,重视和加强校本教材的建设和使用,并把大学语文公共教学研究纳人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Et程中,使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在选用大学语文教材时,必须注意到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和要求,编写具有校本特点的大学语文教材。在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中应注重渗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人生观、荣辱观、人格与尊严、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等内容,培养大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材也要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且还应多选用和大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实用性的内容。

(四)完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评价考核制度大学语文考试是对大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测定。目前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考核,以优、良、中、合格为考核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也不能调动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反映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评价考核制度的完善,应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考试内容,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既要考虑大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又要考虑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把平时学习与考试结果结合起来,给学生综合的学习成绩。对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考核,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考核形式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可以结合情境主题,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等形式,课堂内与课堂外、闭卷与开卷、论文与答辩等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全面考核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上一篇:62本医学书籍下载 速度很快下一篇: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