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航与就业导向

2024-06-12

学习领航与就业导向(精选3篇)

学习领航与就业导向 篇1

当前,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中等职业教育掀起新的教学改革浪潮,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正在逐步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转变。“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课程改革等诸多方面展开。而作为教学主体的中职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对他们自身的学习会产生多大影响?如何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根据对本校学生开展的调查,探索就业导向对中职学生学习的影响,旨在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提供帮助。

一、对象与方法

我们自行设计了中职学生关于就业与学习的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选读中职学校、选读专业的原因,期望的就业去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等方面。随机抽取本校2005、2006、2007级三个年级的学生100多名,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填写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四级评定。

我们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71份,回收率为94.2%,经审核后得到有效问卷465份,有效率98.73%。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 与就业相关的问题

(1)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有48.45%的中职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就业的导向性基本形成,学习动机相对明确;26.67%的学生出于个人兴趣爱好来选择,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待培养;属于家长要求、被动就读的学生,接近20.97%,他们以被动的心态进入职校学习,学习动机不明确,是最易流失的群体,也是学校、教师最应关注的群体。学生以怎样的学习动机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将会影响其接受职业教育的态度和效果。

(2)在问及学生选择目前就读专业的主要原因时,47.10%的学生依据个人爱好选择自己所学专业,说明不少学生在准备接受职业教育的初始,就开始考虑就业岗位是否合乎个人兴趣爱好,是否适合个人特长。应该说这个群体有较好的学习内因。而16.13%的学生和17.42%的学生是接受了他人或家长建议来选择专业,这与家庭背景、家长社会经验、社会关系等有一定关联,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指向预期就业目标。

(3)根据调查结果,72.04%的学生期望就业时能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即对口就业,17.20%的学生期望能在与本专业相关的相近行业就业,只有3.23%的学生愿意考虑到其他行业就业。这反映了传统的就业观念对学生及家长影响至深,也反映了学生的专业本位意识较强,就业的心理定位较高。同时也表明“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有待促成。

(4) 44.09%的学生认为,中职学生就业的压力主要来自高层次高学历毕业生。22.80%的学生认为行业准入制度是就业压力所在,21.93%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欠缺是就业的障碍,认为社会背景不同对就业产生压力的学生也有11.18%。目前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职学生的就业对手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今后两三年内,高职学生毕业人数渐成规模,势必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造成冲击。在学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中职学生要想抢得一席之地,须在综合职业能力方面下功夫。行业准入制度是一道门槛,中职教育要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奠定基础,也要有远见卓识,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特色技能。同时设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提升学历。

(5)对未来就业的形势,42.69%的学生认为很有信心,25.45%的学生就业信心一般。一方面可见学生对个人能力、就业去向充满信心和期待,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和难度估计不足。学校如果不予以适当的就业指导,将会出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局面,学生就业满意度会严重受挫。

2. 与学习有关的问题

(1)通过调查,超过83.00%的学生认为,就业对自己目前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影响或一定影响;只有13.00%的学生认为就业、出路的问题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影响或不清楚。从选择学校、选择专业到规划未来的就业出路,就业如同指南针,指引学生求学的方向;就业如同发动机,为学生学习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生思考就业问题,关注就业去向,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2)从调查结果分析,基于就业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的专业选择,大部分学生热爱专业学习,20.86%的学生表现出对专业课程很感兴趣,64.95%的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感兴趣,只有7.96%的学生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但事实上,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普遍不容乐观,我们职业教育者对此应加以反思:如何保护学生难能可贵的学习兴趣?如何调整他们不容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应认真反思令满怀希望的学生失去兴趣、消极倦怠的具体原因。

(3)认为是就业需要产生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占33.98%。认为被他人认可、被群体尊重与重视,既体现个人价值是学习动力来源的学生占42.36%。认为教师的引导带来学习兴趣的占15.70%,不清楚学习兴趣来源的有7.96%。事实上,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就业需要、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这两种动力都是可持续动力,是源动力(发自内在的)。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和就业需要其实互相依存。

(4)当被问到准备以什么方式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时,32.90%的学生认为应努力搞好专业学习,36.90%的学生认为应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学生认为搞好专业学习和发展综合能力都很重要。专业学习是为了获得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而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迭加。所谓高素质的劳动者,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应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等。有21.94%的学生表达了提升学历的愿望,这与学生认为就业市场压力主要来自高层次高学历毕业生有关。学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还有8.17%的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就业培训来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

(5)调查显示,学生不愿意被动进入就业市场,他们希望以更好更强的姿态面对竞争。50.32%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学生就业工作方面最需要做的是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信息的只有9.89%;希望学校提供求职就业方面的指导的有21.94%;希望由学校出面向社会推介毕业生的有17.85%。事实上,在当今信息时代,大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因而最根本的是在踏出校门前学校对他们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是学校在学生就业工作方面最需要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主动进入就业市场,有助于学生与高学历毕业生开展竞争,更有助于学生从容面对岗位变化、职业变更。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 就业导向对学生学习存在影响

从学生择校、择专业,到专业学习和就业期望,就业始终在发挥其导向作用。就业导向有利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巩固,有利于推动学生专业学习,引领学生自我培养和自我塑造。但是,我们在发挥就业导向作用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导致学生对就业的预期过高,因为期望越高,一旦面对就业市场的真实现状,更易出现落差,产生挫败感;过分强化就业意识,易造成学生对就业岗位的定位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宽泛择业。

2.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就业导向下的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不少中职学校所面对的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与他们所反馈的专业学习兴趣相去甚远,学生上课走神、打瞌睡的不乏其人,甚至无故缺课。虽然调查显示学生对专业学习感兴趣的占到85.81%,但是这仅说明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专业思想和较好的学习内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学过程中专业学习内容抽象、繁杂难记,导致学生兴趣寡然,望而生畏,以至厌学、恨学。教师应着眼于保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授课的实用性、趣味性,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具教仪,在如何让学生乐学、好学方面有所突破。目前任务引领式、目标导向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模式,都在力图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3. 就业导向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以岗位需求为标准”是唯一的标准

不能仅局限于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不应单纯以应付职业资格考试为教学主导思想,不能以适应特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唯一目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也许看到的是很高的学生初次就业率,但却有损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职业教育的目标,绝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或“技能机器人”。众所周知,一次性学习不可能掌握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一生维系于静态的一次性职业岗位已经向跨职业、跨行业、跨产业的复合态势转变。因此,就业导向下的中职教育应积极倡导的是:着力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学生获得专业能力,同时又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正确评价、学会做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要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及技能比赛等活动,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培训、竞赛,拓展学生多方面才能,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丰富学生专业学习以外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既能立足于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又具备跨职业的本领,从而拓宽就业出口,甚至能主动创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

4. 学校应及早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新生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就业前景分析等,促使学生尽早规划,尽快思考,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中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遴选等,要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主线,既关注职业技能又培养其人文素质。学校应及早开展就业市场实际需求的调研,掌握所需的就业信息,对学生予以就业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成功迈开就业的步伐。

综上所述,准确领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摘要:通过对学校各专业中职学生开展就业导向对学习的影响调查,探讨就业导向对中职学生学习的影响,有助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学生,影响,调查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杜翠琼,苏成安.医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1.19(11).

[3]许旭.正确把握就业导向内涵,全面实现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学习领航与就业导向 篇2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近几年来,由于参加中考的学生越来越多,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差、年龄较小、入学意志不够明确、生活习惯差,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被贴上了学困生的标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目标不甚了解,再加上学生对所学专业比较陌生,甚至是完全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等因素,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应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的。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就业,学生的学习和锻炼都是在职业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让学生融入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去,让学生体会职业技能对就业的重要性,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二、以就业为导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先育人后育才”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也是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对中等职业教育错误的定位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思想上“重应试,轻就业”,致使中职学校输送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应社会就业市场的发展要求,始终遵循中职教学的发展规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对路、试销”的专业人才。

(一)以就业为导向,瞄准市场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学校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中职学校应做到服务地方,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在教学时应根据就业市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依据市场上各类职业所需要的从业人员数量进行专业调查研究,以确定各专业的招生数量。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中职的专业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加强专业指导

对中职学生而言,二年级是最为重要的时期,学生在二年级将接触专业课,而且面临着实习就业的准备。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他们的专业基础都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始教授专业课知识前,做好学生的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课单一枯燥的知识点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疏通,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加强就业指导

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最终目标是掌握知识、专业技能,最终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完成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转变,做到毕业即能就业。但在学生中流传着“毕业就是失业”的消极言论,很大原因是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没有信心,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靠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强化就业教育,将就业、创业的指导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通过定期的社会实践、科学调研、专业讲座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坚定学习专业技能的信念。

三、工学结合

(一)围绕社会发展组织学习

在课程的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情况,优化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上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因为社会是在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同样引发了很多专业知识的发展,例如,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猛,不断丰富着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知识,如果教师只根据教材教学,那么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拟定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自己的约束力,独立获取基本知识。

(三)小组讨论

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会同时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分析思考,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给了全体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做到以优带差。

总之,我们还需不断地探索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改变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就业率、就业质量、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为依据,努力克服学生在学习上的误区,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中职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伟.就业导向与中职生全面发展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9(2).

学习领航与就业导向 篇3

关键词:就业目标,英语师范生,学习策略

一、相关背景综述

针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 美国科学家Rubin和加拿大科学家Naiman率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探索。之后, 国外对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热情逐步高涨。近年来, 我国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例如文秋芳的《英语学习策略论》, 其指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成绩和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 但目前多数英语专业师范生并未意识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同时, 用人单位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日益提高, 高校对英语本科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及理论基础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 英语教师行业供大于求的现象日益显著, 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二、课题的提出

由上述相关背景, 不难看出开展基于英语本科师范生就业目标的学习策略研究, 进而调整当前英语师范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迫在眉睫。目前许多高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本科生专业培养目标这一方案, 其总体目标为实行“352”分类分型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复合型应用人才和国际化人才。而此课题正是与新的政策改革相适应,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有目标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更深一步的学术研究, 逐步探索适合自己和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相关学习策略, 以便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个人所学, 发挥所长。

三、当前英语本科师范生学习现状分析

1.学习方法单一。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的英语师范生学习培养模式依旧较为传统, 以理论学习为主, 教学实践较为集中且时间较短, 极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且学生对于学习也多以简单的背单词等学习任务的完成而敷衍了事, 缺乏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和实际应用。因此, 构建多元化学习模式强化英语本科师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2.针对性不强。许多高校对英语师范生的教学依旧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学实习”的传统模式, 并未针对师范生这一特殊身份, 实行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模式下, 学生通过一学期教法理论学习加上一个月的教育实习, 并不能达到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也难以结合自己的就业目标进行相关学习, 专业针对性不强, 在岗位竞争中, 师范生的优势并不突出。

四、基于就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本科师范生学习与技能培养策略

1.强化对教学技能的认识与态度。高校英语本科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提高, 有赖于其对教学技能的认识和态度。调查显示, 部分学生对教学技能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相应的高度。而英语本科师范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教学技能等相关教师职前教育, 对培养形成良好的教师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学校应该结合英语师范生的特点, 按教师职业要求, 将教学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 促使学生对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提高, 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提升师范生的核心竞争力。例如, 通过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方式, 在潜移默化中加大学生对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

2.管理策略的制定。文秋芳曾指出, 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对学习活动进行的高效的组织安排, 而进行的步骤规划具有调控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学习策略的作用。在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上, 调查结果显示, 约有65%的学生认为制定学习计划对英语学习及教学技能提升有所帮助, 但绝大多数英语师范生 (约占80%) 并不是经常使用管理策略, 即并未实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针对此种情况, 学校应做好相关引导工作, 激励学生认识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自主制定以就业目标为中心的学习计划, 并付诸实施。例如, 可督促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策略, 并做好自我监督评价, 以此方法促进学生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3.情感策略的制定。情感策略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对与情感的调控, 例如自我鼓励、安慰等。结合本次调查中“我对英语语言学等英语语言研究很感兴趣”一问题, 其中约有90%的学生表示认同。除此之外, 在“当我讲英语时, 我请别人改正我的错误”一题中, 仅有23.53%的学生选择“通常不”, 没有学生选择“从来不或很少”的选项,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害羞心理的克服情况较好。总体来说, 学生对情感策略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此方面, 教师应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鼓励学生制定情感策略, 进行自我鼓励和引导, 调控情感, 更好地克服害羞、焦虑等心理因素, 大胆地进行交流及教学技能的学习,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增加交际运用及实际教学能力。在“我尝试去支教, 家教等教学实践活动”一题中, 约89%的学生自主进行过相关实践活动, 可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相对较为注重, 但多数学生并未持续进行。因此, 教师应创造机会, 并加大引导力度, 鼓励学生制定适合于自己就业目标的实践计划, 例如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家教、到学校或企业实习, 增加实战演练和英语交流学习经验, 从而为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同时, 教师也可以与相应企业进行沟通协商, 构建共赢的顶岗实习模式, 为企业或学校补充缺口同时, 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

综上所述, 我国高校英语师范生制定适应于就业目标的自主学习策略迫在眉睫。通过学习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同时提高期自信心及就业竞争力, 为其成为优秀英语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左菊.新课标环境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立体化培养实践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10) :22-25.

上一篇:地方统计数据下一篇:基础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