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成才(精选12篇)
学习与成才 篇1
大 家 简 介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和科普作家, 我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他提出了多种统计预报方法及供导航使用的数学方法, 重视科普工作和治学方法论的研究;在概率论方面出版著作7部, 发表论文数十篇, 对我国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并与该校部分教授一同建议设立教师节, 为全国人大所采纳。
访谈人:王老师您好!您曾撰写过多部科普读物, 比如《科学发现纵横谈》和《科海泛舟》, 这两本书中的内容涉及许多文史哲方面的典故, 读起来很有味道, 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我们想知道您是否在学生时代就有广泛的兴趣? 请先谈谈您的小学生活吧。
王梓坤:总体上来说, 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虽然那个时候家里比较穷, 而且我家是在江西吉安的农村, 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能够上学的机会很少, 但是在农村也只有读书才可能出人头地, 这也就是过去人们常常说的“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所以家里咬着牙, 供我上了小学。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我是很珍惜的。 当然, 现在时代不同了, 情况很不一样了,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这种说法就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了。
我记得那个时候要学习国文和数学, 这两门课我都挺喜欢学的。 我们那个时候数学考试是有附加题的, 总分是120 分, 我有时能得满分。 我的国文课成绩也是不错的, 有一次全县的会考, 我的成绩是第一名, 老师都觉得很自豪。 我小学的时候还喜欢看书, 有一本书我印象特别深, 是《薛仁贵征东》, 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 我在谷仓里发现了它, 就开始读了起来。书的开篇有一首诗, 我现在仍然记得很清楚, “日出遥遥一点红, 飘飘四海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 保主跨海去征东”。 这首诗暗指出身山西、姓薛名仁贵的人可以去征东, 虽然这首诗是后来的人编的, 但那时我还小, 就觉得很有趣, 也因此对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那以后, 我就到处找书, 又看过了好多书, 像《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等, 后来又涉猎了其他各类的文学作品, 对文学也越来越感兴趣了。
访谈人: 现在有些学生对文学作品可能没有特别多的涉猎, 尤其是理科生, 您认为他们该怎样对待文学类书籍呢?
王梓坤:我小时候, 有些地方和现在正好是相反的。 我们当时没有什么书, 理科方面的书就更少了。 现在不同了, 书多得看不过来, 而中学生可能就是要做的作业也多得做不过来, 基本没有时间看课外的书, 就更不要谈去看课外的、与考试无关的书了。 就我个人而言, 我是比较赞同学生多读些文史哲类的书的, 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 其实不必钻研得有多深, 只需要知道些历史或者道理即可。 我们学历史、文学, 不是为了成为历史学家、文学家, 而是想多开阔些眼界, 多长些见识, 减少上当受骗、 受人欺侮的机会。 读史可以让我们明理, 也可以让我们吸取教训, 所以我想中学生是要多读些文学书的, 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访谈人:您曾多次提倡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 能具体说说有什么读书的方法和建议吗?
王梓坤:我先说说我自己的读书习惯。我读书时通常都是先缓后急。 每读一本新书, 开始时总是读得很慢, 一章一节甚至一字一句都细细琢磨, 完全理解之后才会继续往下看。 为了保证自己能够慢慢读, 我会一边读书, 一边记笔记、做习题。 因为想要记笔记、做习题, 浮光掠影是不行的, 就需要认真思考, 这样就要反复看几遍, 弄懂弄通。 通常情况下, 一本书的前一两章是全书的关键, 而且每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专门的术语和符号, 这些在读整本书的前一两章中是可以熟悉起来的。 因为每一本书的研究对象不同, 由一本书转向另一本书时, 开始会觉得很不适应。 这时就需要读书的人静下心来, 耐着性子将书的前一两章吃透, 摸清这本书的基本思路, 再往下读就会觉得容易得多。 一旦将一本书的前一两章吃透, 就弄懂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写作风格以及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等问题, 后面读起来就会越来越快了。
访谈人:您觉得在现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 青少年读书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王梓坤:首先读书要有所选择。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书是不值得一看的, 有的书可能只值得看20 分钟, 而有的书可以看5 年, 有的书可保存一辈子甚至于永远不朽。 但即使是不朽的超级名著, 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选择地读, 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 要记住的是, 一定不要去读坏书, 对于一般的书, 只需要速读即可。 只有好书, 才值得细细品味。 其次读书要多思考。 在读书的时候要学会质疑, 要知道写书的人不同, 观点也会不同, 要会树立自己的观点。 读书的时候要有的放矢地读, 带着问题读或偏重某一方面读。 时刻让自己的思维处于主动寻找的状态, 像猎人一样去找自己的猎物———找书中的答案、发现书中的问题等。 最后, 读书要专精和广博相结合。 我想在先后次序上, 一开始要专精, 首先应集中精力学好专业, 并且努力在自己的专业科研上做出成绩, 再逐步扩大领域, 力求多方面的精。
访谈人: 您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读一本新书呢?
王梓坤:我想, 读懂新的专业书并不简单, 看小说还可以, 看数学就相当难了。 读一本新书, 需要有意识地刻苦锻炼。 最好在老师指导下, 由易而难地硬着头皮读一两本有价值的新书, 并逐步地接触一些现代文献。 当然了, 也要善于运用知识, 从“学”到“用”有一段距离。 培根曾说:“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所谓“书呆子”, 恐怕主要是指只读书而不会用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化学家去饭店吃饭, 要了一份鸡。 吃完后在骨头上撒了一点药粉。 第二天, 他又去那里吃饭, 要了一碗鸡汤。 喝汤之前, 他先点上一盏酒精灯, 拿一小匙汤在火上烧, 然后问老板:“这汤是新鲜的吗?”“当然是。”“不对, 这是陈汤, 而且是用我昨天吐出来的骨头熬的。 ” 老板非常吃惊, 问他有什么根据。 “这很简单, 我昨天在骨头上撒了药粉, 这药粉燃烧后会发出红火焰, 刚才我已试过了。 ”这个化学家就将他读的书用到了生活中,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 学会用。
访谈人: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是“精学”还是 “多学”的问题, 这就涉及如何处理“专”与“博”的关系, 您对这一问题有怎样的看法呢?
王梓坤:我认为“专精”与“广博”都重要。 梁启超谈到他的老师康有为的教学方法时说:“康先生之教, 特标专精、 涉猎二条; 无专精则不能成, 无涉猎则不能通也。 ”这对“专”与“博”的作用说得很清楚。至于二者的关系, 我觉得首先要 “专”, 从“精于一”开始, 逐步拓展到 “博”。 这是因为, 先把“一”搞通了, 其他可触类旁通。“一” 是指本专业或其中某一方面;“精”要精到基本上掌握了这方面的最新成就, 而且要对它开展科研, 取得新成果。 在这一方面, 不仅要知道别人已知的, 而且还要知道任何别人所不知道的新东西。 这样, 我们就站稳了, 有了根据地, 然后再向邻近的科目开拓。 由于“博”, 眼界宽了, 思想活跃了, 反过来又可帮助“专”。 于是, 我们进入了良性循环。 另一种“博”的方法不是向邻域开拓, 而是另开一个或几个据点, 然后把它们连成一片。 例如学数学的兼学生物, 学理的学点文, 或者反之。 东汉的张衡是科学家, 首创过地动仪, 又是文学家、 画家, 写过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马克思、拿破仑、司汤达都酷爱数学。 作家契诃夫说:“我不怀疑研读医学对我的文学活动有重大的帮助;它扩大了我的观察范围, 给予我丰富的知识。 ”
访谈人:网络的发展, 冲击着我们的生活。 对于中学生而言, 一方面上网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 另一方面, 上网也可能影响自身的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 中学生应该如何处理上网学习和自己学习之间的关系?
王梓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认清一点, 电脑无论怎么先进, 对于人类来说都只是一种工具。 事实上, 电脑是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的, 电脑的程序是我们人类编写的, 它所能解决的只是部分问题。 真正解决问题或者难题, 最终依靠的是人们自身。 对于学生来说, 电脑是不能够代替自己学习的。 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不断开发自己的大脑, 而不是依赖电脑。 电脑可以用来查看新闻, 但不应该代替自身的思考。 学生还是要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访谈人: 您认为青少年在成才之路中最欠缺、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王梓坤: 我认为青少年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自己要努力, 肯下功夫,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现在的学生是幸福的, 学校的各项设备比较齐全,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我们的青少年学生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来充实自己, 比如许多学校设立了图书馆, 学生要学会使用图书馆里的资源为自己服务, 平时多看看书, 查查文献等等, 这样就是很好的。 青少年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 要有领路人, 从而尽可能地避免走错路, 走歪路。 教师往往是学生最重要的领路人, 每个阶段有一两个好老师, 对青少年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现在, 我国的师资力量是比较雄厚的, 中学老师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的, 有些甚至是硕士、博士毕业。 教师的水平在提高, 这对学生来说是好的。 青少年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 要主动与老师沟通, 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现代社会, 青少年想要自学成才是比较难的, 所以青少年学生要充分依靠学校社会的资源和老师的帮助, 并通过自身的努力, 不断提高自己, 让自己能够与时俱进, 走在科学的前沿。
学习与成才 篇2
分组教学-学习团队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顽强意志品质和不屈不饶拼搏精神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篮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它强调的是参与者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在球场上,任何一点个人的懈怠或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小组最后的失败。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位球员决不能满足现状,只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才能不断超越对手,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激烈而紧张的比赛过程也能为大家的养成不屈不饶的拼搏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的同学的心理素质缺少锻炼,在比赛时很容易紧张。要克服这一性格缺陷,就应多参加像篮球这种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因为赛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付,才能取得优势。如果这样的同学经常参加激烈的篮球运动,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心慌失措,也能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带来好处。
分组教学-学习团队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大学生 具有“公平”的竞争意识和精神的重要性的认识
参加体育活动也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公正、平等的思维意识。每项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都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的,没有任何人有特权,特别是在体育比赛中裁判的诞生就是为了维持体育运动的公平性制定的每项体育运动的规定都是为了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原则。而且每场小组比赛都会在其他小组挑选出两名裁判来判罚,这恰恰给同学多了一个选择,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打比赛不太适合他,那他就可以去吹裁判,极大的提高同学的参与度,不至于让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分组教学-学习团队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大学生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的认识
篮球运动的分组教学,它要求每个参与者在场上都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任何一组 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队员之间首先要学会的是相互合作。这也是获得胜利的前提条件之一。合作的时候可能
“成才”与“成人” 篇3
一位名叫亚伟的男孩,家人一直希望他成为端铁饭碗的国家公务员。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的都不重要。亚伟不负众望,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参加公务员招生考试,以笔试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胜出。但在面试时,他的表现却不佳,惨遭淘汰。心理上的极大落差让亚伟郁郁寡欢,自此自闭敏感,继而躁动不安、语无伦次、行为怪异,很快发展到精神分裂状态。
熟知亚伟成长经历的人都清楚,亚伟的发病看似受到意外打击后的突发事件,其实,事件背后隐匿的是一种必然。因为在亚伟的人生道路上,好成绩、好大学、铁饭碗就是他追求的目标。什么为人处世、心理素养,没有谁点拨过他。从小到大,他就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书呆子。
自中学开始,爷爷奶奶就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老人宠溺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每天晚上,爷爷奶奶总是将洗脚水端到亚伟跟前,他换下的袜子也由奶奶洗。亚伟却丝毫不觉得有愧。爷爷奶奶做了标准的“孩奴”,可孩子却从未被感动过。
一个星期天,老人外出为亚伟购物,天气突变,风雨交加。想起阳台的窗子没有关,而且晾衣架上还有晾晒的衣服,奶奶便打电话让亚伟把窗子关好。奶奶的电话惊扰了亚伟的美梦,他责备奶奶的电话不合时宜,而且声称他还要睡觉,不方便起来关窗。于是,奶奶辛辛苦苦洗好的衣服被风雨吹打得七零八落,弄得又湿又脏,奶奶心酸得差点儿没哭出来。
还有一次,爸爸的胆结石病突然发作,疼得大汗淋漓,大家乱作一团,忙着救护。亚伟却无动于衷地坐在那里玩手机。事后问及此事,亚伟说:“你们不是都在那里照顾了吗,我能干什么呀?再说,又不是我过去看看他就不疼了。”
孩子的这种自私、寡义像冰冷的利刃将家人的心刺痛却未刺醒。大家一致认为,树大自直,孩子长大以后就懂事了。在这节骨眼上惹孩子不高兴会耽误学习的,能将就还得将就。
这种娇惯不仅导致亚伟没有爱心和责任心,而且在衣食住行上自理能力极差,表现出非常严重的人格缺陷。他没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孤僻封闭,少与人交往……所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来袭,他不具备丝毫的抵御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找不到宣泄不良情绪的通道。由此,生活中遭遇的第一次挫败就将他彻底击垮……
公务员的面试测评其实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考察。而亚伟除了书本知识优秀,其他能力都是弱项,正所谓“高分低能”。这足以证明父母只看重成绩的教育方式是失败的。
而今,亚伟的父母终于明白,情商比智商要重要得多,培养孩子要“先成人后成才”。孩子只要有一个开朗、坚强、自信、阳光、有担当的心理品质,即便遭遇失败,他也能坚强地站立起来,反败为胜。
如今的问题孩子似乎特别多,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到一些发生在校园里的暴力或自杀事件。追根溯源,往往与肇事者的人格缺陷有关,而问题孩子的背后常常又是问题家长。很多家长只以成绩来评判孩子的品质优劣,不注重良好习惯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当孩子出现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时,家长要及时地进行正确的疏导,为孩子打开心扉,解除压力,让孩子以正确的心态迎接生活,健康豁达,积极向上。
试论学习态度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篇4
一、高校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基本要求
所谓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映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部状态。学习态度是由学习者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具体包括:
1.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的认知因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的理解,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基于对学习的正确理解,相应的学习态度也往往是积极上进的;相反,基于对学习的错误理解,相应的学习态度也多半是消极的、错误的、不求进取的。而学习目的,则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的自觉认识和追求,是其理想、志向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学习目的体系中又有高低层次之分。低层次的因素主要与个人、家庭的利益相联系,而高层次的认识和追求,是从人类的发展国家需要的大局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并且使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成为主导性目的。高等院校要求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当然是从高层次的角度来讲的。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因此,大学生应该具备以国家建设需要为目的的学习态度。
2. 饱满的学习热情
学习态度的情感因素是指学习者伴随着学习态度的认知因素而产生的情绪情感,是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的客观效价与学习者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凡是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主观需要的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都能引起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能够引起什么样的情绪情感,不仅取决于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的客观效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理解程度。大学生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不够,因为学习目的的实现,需要学习兴趣和热情提供动力支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才会使感觉、知觉活跃起来,思维敏捷,并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形成一种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动力。因此,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高校对学生基本的要求。
3. 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态度中的意向因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的反应倾向,表现为学习的欲求和指向。一般来说,学习态度中的认知因素是其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产生的前提,没有认知就没有情感,也无所谓意向。学习态度中的情感因素是认知因素和意向因素的动力,没有情感因素就没有认知因素的深化和意向因素的强化,因而情感因素是构成学习态度的核心要素。而意向因素则是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集中体现,没有意向因素,就没有行动,也就体现不出学习态度的效能。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基本动力。事实证明,在科学创造方面做出较大成就的人,往往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这种求知欲望,推动他们顽强地打开知识的宝库,激励他们勇敢地攀登科学高峰。
二、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
学习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成分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清晰、稳定和有关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指导学习者朝着认定的目标不断奋进。大学生一旦确立了端正的学习态度,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1.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学习动机是与端正的学习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活动也不例外。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明确,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学习动机不纯或不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学习的效果就差。正因为学习动机有如此重要的功能,所以,它不但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才会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就能够推动学习者克服困难,不断攀登学习的新高峰。良好的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理想的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学习动机越好,学习态度越明确,学习也就越勤奋,能力就会增长更快,所获得的成功也就越大。
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方法和效果
学习态度作为一种对待学习的内部状态,影响着人对学习活动的选择。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够指导学习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大学生应该把学习成功、取得优秀成绩作为在校期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刻苦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绩,结果却未必如此。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刻苦,甚至节假日都不休息,可是考试成绩总上不去。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加上正确的方法,加上少说空话。”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在其著作《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谓学会学习,就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国古谚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非常重要。据有关专家研究,学习优秀生与后进生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差异很大,后者在学习方法掌握和运用水平上明显落后于前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促使学习进步。当然,学习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要因人而异,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别人用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中,也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学习态度决定学生未来发展和成才
端正的学习态度与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密切相关。俄国著名军事家库图佐夫勤奋好学,求知心切,在军校学习期间,他对军事、数学、历史和文学都有浓厚兴趣。为了适应欧洲大战的需要,他先后刻苦学习法语和德语,并学会了其他三国语言,为赢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能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取得胜利,也与他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学习分不开。他善于学习,热爱学习,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在长沙求学的时候,即每天泡在图书馆里,风雨无阻。夜间大家就寝以后,他就到茶室、走廊等处看书。建国后,他虽日理万机,但仍然坚持学习,从不懈怠,几乎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用在读书学习上。正是如此,他才成为了一代伟人。
三、学习实践中不断端正学习态度
随着世界形势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时代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学生如何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以为:首先,应增强学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源于对事业意义的认识和理想的追求。而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弱对人的行动方式、坚持性和效果,都有决定性影响。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继往开来者,应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积累知识、储备能量、增长才干,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其次,树立自信自立观念。我们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或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虽然经过一番努力成效仍不明显,往往会产生自信心不强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教育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观念。自信自立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念、能力和力量的认识和评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敢于正视困难,解决问题。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只有自信,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没有自信便没有主心骨,俯仰由人,什么事也干不成。”第三,强化学生的现代竞争意识。当今的世界正处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竞争,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竞争,竞争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被誉为“美国陆军将帅的摇篮”的西点军校,实行残酷无情的竞争机制和毫不留情的淘汰制度,使学生在校4年期间,约有30%~40%被淘汰。在头两年被淘汰者,个人自谋出路。第3年以后被淘汰者,必须到部队当两年兵才可退伍。正是这种竞争机制和制度,使西点军校在200年的历史中,为美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陆军将帅,其中有3700多人成为将军,4人成为五星上将,两人成为总统。西点军校还培养了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艺术家。从美国西部的开拓,到自由女神像的设计与施工;从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到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无不刻有西点人的名字。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力争上游的勇气、毅力和竞争进取、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在竞争的海洋中学会游泳,成为知识时代的弄潮儿。第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它好比爬大山,不能一步登天,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者,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无法估计的困难和挫折,需要有愚公移山的顽强毅力,也需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世界上许多创造辉煌业绩的人,并非他们具有超常的智慧,关键是他们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至理名言形象地说明治学和成才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篇5
-------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成才是同学们读书的目标,成长的方向,每个人都想过成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才。因为影响一个人成才的因素是十分博杂繁多的。除心理因素外还有教育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健康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在青少年的学习与成才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影响青少年成才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
很多同学只关注了智力因素,所以对于成才有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别人成功是因为他聪明,我不聪明所以成绩平平,不是读书的材料。聪明就能成才吗?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吧!他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很多人都认为他该是属于那种天纵英才之流的。实际上,据史书记载这样一个闻名遐迩的人物,小时候可是天赋不高,甚至有点愚笨。他有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反复朗读一篇文章,不知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背下来。偏巧这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他的屋檐下,那个小偷希望等屋里的人睡觉之后进去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小偷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曾国藩实在是称不上天资聪颖的,反倒是那个小偷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两个人的结局却不一样:那个人虽然聪颖,记忆力超凡,只听了几遍的文章就可以背诵,但还成了小偷,而曾国藩
却成了连毛泽东都佩服的人,称他为“近代最有大夫本源的人。”
由此可见,聪明与否并不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唯一条件。那么想成才首先应该真么办?第一步应该是立志。因为人生的有效时间是从有了方向的那一刻才开始的。
唐太宗年间,在长安城的一个破磨坊里,有一匹白马和一匹黑马,他们非常要好。有一天,白马被唐玄奘选中,上西天取经去了。17年后白马凯旋而归,回来看望黑马。老朋友见面,自然格外话多。说起一路的风险和半生的体验,黑马非常羡慕,吃惊地说“太神奇了!这么远的路我想都不敢想。”而白马却说“其实我们走的距离是差不多的,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有停止。但不同的是,我有一个遥远但清晰的目标,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磨盘打转。”看着往昔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穷伙计,如今名闻天下,衣锦还乡,黑马不由得感慨万千。同样是每天走路,每天忙忙碌碌,但一个行走天下,一个却在原地拉磨打转。因为人生的有效时间是从有了方向的那一刻才开始的。
与女性领导干部话成才 篇6
1.传统观念是阻碍成才的潜网
一是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歧视影响。人们往往把顺从丈夫、操劳家务、温柔美貌作为评价女性的标准,要求女人要善良,做个贤妻良母;而对于女人干工作,特别是从政,却很少得到关注,女领导成了“不像女人的女人”的代名词,“好女人”比“女强人”更受人们的赏识和青睐。
二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男尊女卑”思想观念比较严重,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女性受教育程度、职业发展、担任领导职务要大大低于男性。这种传统女性观中消极方面的影响,变成了束缚和阻碍女性领导成才的潜网。
2.“自卑”心理是成才的绊脚石
长期的重男轻女文化传统养成了女性对成就的消极价值观,她们容易自卑,常常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对自身能力怀疑和否定。一些女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特别是由过去从事事务性工作转做管理工作,感到自己的知识才能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及相同领导岗位上的男性,常有甘拜下风、与世无争的消极思想,这是阻碍她们成才的致命弱点,自卑感成了其成长的一块难以搬掉的绊脚石。
3.“娇、骄”二气是成才的拦路虎
女性一般性格温和,缺乏刚气,表现出“娇、骄”二气。殊不知,“娇、骄”二气成了女干部成才的拦路虎,也是其打开工作局面的一大障碍,常常表现为感情脆弱,意志不够坚强,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失去信心,甚至打退堂鼓;而当工作很顺意和取得成绩时,又容易盲目乐观,趾高气扬,“自满”情绪占据其心理。
4.“抱负不高”是阻碍成才的一道屏障
有些女干部缺乏远大理想,工作得过且过。她们将管理工作视为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只满足于例行公事,勤勤恳恳地把分内事情做好,给领导、同事和群众留下一个任劳任怨的良好印象。对于开拓性、创造性、挑战性和风险性强的工作,她们则下意识地回避,而且较少创新思维。这样的女干部尽管不乏好的口碑,但却摆脱不了陪衬的角色。
5.“追求完美”是成才的一道鸿沟
当今社会对女性家庭角色的期望大于对其社会角色的期望,女干部必须肩负事业与家庭的双重担子,一方面要苦心经营事业,一方面又要辛勤耕耘家庭,担当家务。一些女领导干部为了做到“完美无缺”,常常奔走于工作和家庭之中,事业、家庭的双重压力令女干部疲惫不堪,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她们的发展,成了她们成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6.对培养不够重视是成才的一道门槛
阻碍和制约女干部成长和发展的原因,既有其自身主观的,也有客观的。现在,党和政府在各级岗位中规定了女干部的比例,2007年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着重提出要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及决策水平,逐步提高女干部占干部队伍总人数的比例。并且在中国最高权力机构中规定了女代表的数量,这被一些人看成是“政治怜悯”,少数地方选拔任用一定数量的女干部,被看成是性别的点缀和陪衬,是政治需要。在班子换届和配备时,把配置女干部的最低指标当成最高指标,把“至少有一名女干部”认为是“只要有一名女干部就行了”,符合条件的女性再多也不考虑,从而导致我国女性干部比例过低,女性领导人才青黄不接。
女干部成长的内在动因
1.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空前加快,作为一名女干部,要想在领导岗位上站稳脚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首先,要在学习上下功夫,通过学习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打牢工作基础,提高业务水平。其次,把学习由外在要求变为内在自觉,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底气。第三,在学习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不唯书,不唯上,有效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新工作,提高才干的动力机制。
2.强化自我,塑造女性领导良好形象
一要意志坚强。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是弱势群体,难以扶正。女干部必须彻底摆脱历史积淀的羁绊,自强自立。政治上要过硬,生活上要坚强。当然这种坚强不是争强好斗,更不是恃强凌弱,而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挺拔和一往无前的顽强精神。二要落落大方。语言表达要坦率、得体,不要嗲声嗲气;举止行为要洒脱、利索,不要拖泥带水;衣着要整洁、朴素,不要花里胡哨。三要刚柔相济。“刚”就是在工作上应当刚毅果断、坚忍不拔、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刚正不阿;“柔”就是温和善良、平易近人、讲究策略、委婉耐心,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3.坦诚相见,树立求真务实精神
女干部要打开工作新局面,首要的条件是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善于同他人主动进行“心理沟通”,经常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赢得别人的理解,从而树立自己的感召力,进而取得各方面真心实意的支持。同时,要求真务实,克服浮燥、虚荣心理。有些女干部虚荣心极强,总认为社会对女人存有看不起的偏见,在工作上锋芒毕露,感觉这样才能让大家信服,因而注重做一些易产生轰动效应的事,甚至做一些表面文章。其实,踏实肯干、求真务实,才是实现其自身价值、取得领导和群众信任的关键所在。在表现形式上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度”。在需要自己出场的舞台上要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己的才干,使人信服;在不需要自己露面的时候,尽量低调、回避,否则别人认为你在“逞能”。
4.找准坐标,确定好工作航向
女干部常常身兼“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这就要求她们准确把握适合自身发展的坐标系,确立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是克服对权欲的自我限制。一些女干部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制定的奋斗目标太小,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甚至害怕事业“缠身”,影响家庭的稳定,为了家庭的利益,甘愿放弃对事业的追求。二是要学会“自我调节”,善于化解压力,不要事必躬亲,追求完美。要懂得“分一半权力给男人,留一半家务给自己”,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合理分工,在工作上不独揽大权,学会合理分配和使用权力。
5.勇于创新,尽显女性领导风采
首先要走出传统思想的樊篱,摒弃男性中心主义,打破“女性不言权”的偏见,鼓励自己迎难而上,担起工作重任。积极激发自身的表现欲、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把创新工作作为挑战自我的一种兴趣,从而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展现出令男性刮目相看的领导能力,奠定自己无可非议的领导地位。其次,要克服性格脆弱的缺陷,学习男性做事果断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练就比男同志更坚强的心理素质。在成功女性的身上,通常是融合了男女两性的气质,既有女性的温存、细腻、寓于情感的一面,又有男性的刚强、果断一面,将女性的魅力和智慧与男性的意志和魄力融于一身。再次,要抑制“自傲”心理。工作
取得成绩不居功自傲,克服自满情绪,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促进女千部成长的外因
1.营造女干部成才的社会氛围
对女性领导干部的培养,一方面各级党委和组织应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观念,消除社会文化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培养女干部的政策措施和要求,使人们懂得女性参政是人类进步和民主程度的体现,增强广大女性投身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参政意识,塑造人们关心、支持和帮助女干部成长的良好机制和体系。
2.关注和加大对女干部培养力度
作为领导,要深入了解女干部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了解适合她们成长的环境和方式方法,从而为制定培养方案、培养途径、选拔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一要多给女干部施展才能、得以锻炼的机会,以提高她们的决策水平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选派女干部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挂职锻炼,拓宽她们的视野,并且让其掌握了解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工作思路、管理经验,并贯彻落实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中去。同时,还可选派有培养潜力的女干部到改革、建设的第一线,到农村、企业,到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和困难较多的地方去,使她们在“急、难、险、重、苦”的岗位上经受考验和锻炼,增强她们处理复杂矛盾和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磨练成长。
二要加大交流轮岗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女性干部到基层、企业及其它部门挂职,让她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接受锻炼,有效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一些优秀女干部,遵循“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规律,从工作的任务、责任以及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等方面实行岗位压担,使她们早出经验、早出政绩、快速成长。
3.科学选拔女性领导人才
研究性学习利于学生快乐成才 篇7
一、创设研究情境, 激发研究欲望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需求, 为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然而,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由于其生活经验有限, 所以更应该用学生熟悉的且比较容易引入课堂的内容、材料或生活情境来创设一定的研究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如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两只笨熊分饼”。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述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 “为什么两只笨熊最后都没有吃到饼?”从而联系生活探索“平均分”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再如,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 教师可以从两副三角板入手, 让学生提出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O呢?”然后, 学生可通过亲自动手画任意的三角形进行测量验证, 也可以任意剪一个三角形通过折一折, 或剪掉三个角拼一拼来验证。在此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兴趣高涨, 且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提供研究材料, 体现研究价值
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必须有一定的载体, 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当然, 开放性的学习材料有很多, 但对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来说, 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因为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多余的, 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 解题的策略和方法也比较灵活, 即它有开放性的特点, 发挥各自想象力, 展开数学思维和方法交流的机会, 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 都乐于参与, 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也就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如在教学“排列组合”一课后, 我上了一节数学活动课, 主题内容是“我是小小研究者”, 将数学课上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出示问题: (1) 四人握手每两人握一次, 能握几次?5人、6人、7人、100人呢? (2) 3个数字可以排列成几个两位数?4个数、5个数、6个数……各能排列多少个两位数?教师提供出有价值的探索问题后, 学生通过动手、合作、实践, 自主探索出了排列组合的规律, 学会了用式子计算, 使得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
三、倡导合作学习, 培养研究能力
采用合作学习形式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学生有了研究的目标, 就要积极地收集资料进行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组员之间的研究、交流,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培养研究能力。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 教师采用“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论证猜想———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考虑到学生个人研究力量的薄弱, 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鼓励小组间展开竞争,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每个小组的研究气氛都很浓, 积极性都很高涨。经过大家大胆的猜想、验证, 学生找出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学习与成才 篇8
一、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学习小组的确立
为了更高效地进行互助学习,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 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 按照互助互惠, 共同发展的原则灵活地进行分组。
(1) 均衡组合。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划分, 同时也要注意优秀生和后进生的迫切要求, 外向生与内向生的组合, 男女生数量的均衡。这种小组通常由四人组成, 一个优等生, 两个上中等生, 一个后进生。这种形式常用于讨论、描述图片等。
(2) 就近组合。根据学生座位就近的原则划分, 把座位靠近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这种小组划分一般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 训练难度大, 人数太少则不利于相互学习和交流。其优点是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 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 课堂上无需调整座次, 操作比较简便, 节省时间。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选择这两种中的一种, 且多是随机组成小组, 而这样会存在一些弊端。为此我运用以上原则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小组形成后, 可延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随后再针对个别情况进行个别调整。而且我还附一份详细的优秀小组评选标准, 每个月进行一次评选, 对被评选出的优秀小组进行奖励。这份标准涉及面很广, 包括课堂表现、作业以及背诵等。英语小组划分后, 要注入管理机制, 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设一些相关的小职务, 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担当管理者的角色。小组成员职务的确定, 是小组成员有效交流的保证。一般应分配以下职务: (1) 小组长。常由英语成绩好, 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能够在小组里充当小老师的角色。 (2) 副组长。常由活泼好动的学生担任, 负责小组纪律的维持。 (3) 值日组长。由组员轮流担当, 负责每天的具体事务。
二、众里寻她千百度——多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学任务的纷繁多变直接导致了合作学习组织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具体实施中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也势在必行。
(1) 首尾接龙法。本方法可用于基础学习, 比如:单词学习、语法教学等, 一个讲完, 另一个接上, 首尾相连。具体方法如下, 其中一个同学首先说出一个单词, 然后其他同学以此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为下一个单词的开头开始进行接龙, 如boy———yellow———woman——naturally———yet———tomato等等;至于语法, 以定语从句的引导词为例, 组长首先说出关系代词that, 其他同学开始接龙;对于动词如prefer、make等相关的词组的用法也可以这样实施。
(2) 组内互助法。本种方法和第一种有相似的地方, 都在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小组记忆对于学生学单词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记忆小组可取就近组合原则, 也可以自由结合, 四人为一组。组长可采用轮换制方法产生, 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具体操作为组长轮流负责其他三位同学听写, 并及时给予批改做好成绩记录。对于当天学习的新内容, 必须做到当天清, 以周为单位, 实现当周清, 不留死角, 既督促了学生学习新课, 又有利于学生及时复习, 提高了效率, 同时也节省了教师许多时间, 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3) 小组之间使用的方法。 (1) 挑战法。组际交流学习法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把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上述的首尾接龙、演出展示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 同时也可以采用点将法, 具体步骤如下:老师首先点第一组的一名同学回答问题, 然后由这一名同学点下一组的一名同学回答并提出问题。这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并非难事, 一次只给予0.5分, 而平时不善言辞、不爱表现的同学给予1.5分。这样不仅调动了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的积极性, 也调动了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成绩差的同学的积极性。 (2) 协作法。很明显小组之间仅仅用挑战法是不够的, 挑战法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增加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所以还要辅之以协作。我在讲授课文时, 一般采用此法。比如我在讲pop music这一单元关于Jay Chou时, 由于他一直是学生的偶像, 所以课前我对各组进行的分配任务也很顺利:第一组了解课文背景, 查找关于Jaychou的成长经历、主打歌曲等;第二组查找课文中的生词;第三组解决课文中的语言点;第四组翻译课文。课堂上, 同学们踊跃发言, 积极配合, 小组内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 课代表收集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写在黑板上, 在班内小组间解决。在组间的交流中,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发挥, 学习的自觉性在交流中也就自然地释放出来。
三、化作春泥更护花———合理的评价机制
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参加小组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过程的行为表现, 评价还可以使教师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 反思自己对活动的组织以及对活动目标的设计, 以便做出及时的调整, 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1) 现场评价。此种评价的时效性更强, 取得的效果也明显, 我经常采用口头表扬、体态语言等方式进行鼓励评价, 如微笑、运用较夸张的面部表情, 跷一下大拇指, 经常说“excellent”“incredible”“well good”等表扬的话或全体学生为之鼓掌等。这些奖励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机会。成功感的确立可使学生产生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习与成才 篇9
关键词:激发兴趣,独立思考,促进成才
语文学科是一个可以让教师充分引入大量课外知识、展现生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天地,它是比其他学科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热情的课程,但是如果教师本身缺乏教学热情,只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只是照着课本给学生灌输,久而久之学生会脱离教师的指导,认为学习语文只要自己看看课本就可以了。因此,越是容易让教师和学生发挥空间的地方,就越容易使双方放松主动空间去创造良好的语文课堂环境。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我觉得以下几点需要语文教师关注。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传统课堂上总是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教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基本属于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学生太被动,大脑和思维都没有得到释放。教育学家曾说过,我们要解放孩子。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要改变思想,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遵守纪律的同时也让学生主动起来。给学生营造一种和以前不一样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可以是轻松的,自由的。这种氛围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还可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没有自主性的,教师习惯于按着自己的意愿去灌输,甚至是强制性地要求,这是不可取的。其实学生的思维是很开阔的,如果教师让我们的课堂宽松起来,多启发学生,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探索问题,去发现问题,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发表看法。即使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荒谬的见解,我们也不要去批评他们,也要多鼓励。这样我们的课堂就变成了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的课堂,课堂氛围自然而然就轻松了,活泼了。学生也变被动为主动了。
二、让课外阅读丰富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不能让学生随意阅读,否则是收不到效果的。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比如办一个图书角,大家可以把自己的课外读物都放在图书角里,互相交换阅读。一篇美文或者是一则哲理故事都可以让人心灵震撼。在学生交换阅读之后,让他们把读后感言写出来,字数不限, 教师不去做刻意要求。这种随笔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这种方式,我觉得办班级手抄报,也是一种比较好的丰富课外阅读的手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课外兴趣小组,每半个月教师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对办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手抄报,教师要及时地提出表扬和鼓励。手抄报主题很重要,主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形式可以多样。比如科幻这个主题,学生就比较喜欢,学生本身就处在猎奇的年龄段,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找这方面的书看,热情度大增。这样,教师既通过手抄报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 也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了阅读成果,同时又享受到了阅读带给人的快乐,既有热情又积极主动。不失为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三、用心设计板书,从视觉上吸引学生
板书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一节好课离不开板书。教师通常情况下,把每节课的精华都浓缩在板书里,优秀的板书设计,不仅体现出教师的思想,还对学生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有帮助,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心理学家特瑞赤拉说过: “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l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在教学前是要做精心准备的。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把板书设计好。我们精心设计板书,就是要抓住学生的视觉。板书不仅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更是我们教师精心备课的结晶。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也不要太循规蹈矩,形式可以多变,多样化。优秀的板书设计,对课堂教学肯定会增色不少。
四、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有一种观念,就是教师是绝对权威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总是高高在上的。我觉得,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后,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教师也是一个平凡人,不一定都看全面,学生也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我们在教学上也要集思广益。有些学生不敢发言,怕错,怕嘲笑。这种时候,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多爱护。还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我们的学生不但敢于发言,也要学会容纳别人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在和谐的氛围中,让我们的学生平等地和老师对话,自信地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在现阶段教育形式下所提倡的师生关系。不管哪种教学形式或者是教学手段,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研究阅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成才 篇10
精读、略读和浏览通常都采用默读的方法,它们的区别在于默读的目的和要求各有不同。
精读主要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探究内容、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体会课文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点等,它从理解思想内容到体会表达形式等各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略读是粗略的读, 只求粗知大意。略读的目的尽管与精读不同,但也要集中注意力,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善于捕捉关键信息。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习略读从第二学段开始。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版本对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作出了区分。略读课文必须按略读的要求去读,“求细”“求全”反而影响略读能力的形成。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采用略读的方法,形成和提高略读能力。
浏览就是大略地看。学习浏览,可以扩大知识面,按需要搜集信息。浏览比较多地用于查找信息和消遣性阅读,如读报刊、上网查找资料等。浏览一般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在读一本书时,要注意书名、作者、前言、目录、参考文献等提示性信息,在发现自己需要的内容后再决定采取略读或者精读。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一个人穷尽毕生精力去精读各种材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略读和浏览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需的技能。而我国以往的小学阅读教学只注重精读,较少有略读和浏览的训练,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二、讨论
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讨论的方式有: ①全班讨论。即全班学生集中在某一问题上进行讨论。集中讨论适用于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②分组讨论。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讨论。可就同一问题进行讨论,也可就不同的而相互联系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③分组、集中式讨论。先分组讨论,再集中把各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讨论的问题可以由教师在备课时预先设计,选择教学过程中的适当时机提出来;也可以把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一些模糊认识交给学生展开讨论。确定讨论的问题必须要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有讨论的必要,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那些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问题交给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在讨论中要起引导的作用。在讨论前,要提出具体要求;讨论中,要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离题现象,要及时加以制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作必要的归纳、总结,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更有条理。要肯定正确的观点、认识,并提出充分的论据,让学生知道教师所肯定的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也要指出讨论中出现的错误的认识,并让学生知道错在哪,不能含糊其辞。
三、复述
复述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类。详细复述要尽可能完整地保留课文的情节内容,可直接引用课文语言进行复述,但可以作必要的调整。简要复述要根据要求截取主要观点、主要情节或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并结合课文加以表达。创造性复述要求依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可以是全文复述,也可以是复述课文片段。现在语文课堂中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的练习很少,一些教师认为复述课文只是机械地重复课文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无多大价值,其实这完全是对复述功能的误解。通过复述,可以让一部分语言信息变成长时记忆。课文复述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读完课文,必须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有效的复述练习一定要在理解并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熟读课文,并且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和进行同桌交流,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复述训练的机会。若没有准备的时间,而是简单地抽一两名学生复述了事,这样的复述练习低效必然低,对多数学生而言是无效的。
四、书面练习
阅读教学中的书面练习是教师按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习题,让学生用做习题的方法来理解文本内容、积累或运用文本语言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突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有填空、造句、摘抄喜欢的词句段落等。阅读教学中采用练习法,可以以练代讲,让学生在积累、运用语言的练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领悟。书面练习忌讳孤立地把字、词、句从课文中剥离开来,在离开语言环境的情况下编拟题目,让学生机械操练,此种做法忽视了课文的内在情感,容易将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如果编拟的习题与课文内容无关,会中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割断课文教学的内在逻辑联系。
理想信念教育与人人皆可成才 篇11
只有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人人皆可成才”才有可能实现。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年轻的辅导员和少先队员接受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我们这一代老辅导员的想象。在做青少年工作时,常有词不达意、力不从心之感。思想政治工作者给人的印象是:说起话来坐而论道、语重心长、滔滔不绝、忧国忧民、慷慨陈词,总给人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之空洞感。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官话连篇,时尚八股盛行,遇到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学文件强调思想灌输,其效果是雨过地皮湿,仅解决表层问题,工作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是: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低,手段陈旧、滞后,跟不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
许多人问我,怎样与青少年对话与沟通?其实我也面临着相同的困惑,总感到不能用青少年的语言与其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外边说的话,不能拿到家里与孩子和家人交流,非常苦恼!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每当人们问及我怎样做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时,我就回答说,这个问题你回家问问孩子就找到答案了。我们通常讲的大道理,在青少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书本和宣传文件有脱离实际的内容,且撰文语句较长,段落繁多,大小标题繁杂,内容交叉重复,令人记不住。本来用很简洁的标题或者三五个字就能点出来,偏要写成长长的句子,或拼出四六句对仗凑字数。甚至是写成一个小自然段做标题,使读者一看就烦,倒胃口。说的与做的有差距。这是青少年不愿意听空洞的说教的诸多原因之一。如果像对待儿女家人一样的与青少年拉家常,说真话,就能让青少年和你说说心里话。
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亟待更新
在小学生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时,领誓人高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新队员高呼:时刻准备着!其实,此时的少年儿童并不理解共产主义是什么。
初一的中学生虽然名义上还是少先队员,但已不像小学生那样全班整齐地佩戴红领巾了,少先队活动也相对少了,很少听到高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样的口号。继后的施教,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到了高中则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上大学时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到了大学则是检查宿舍卫生,使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关心自己并与别人相处。从小到大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倒错式的。
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顺序,应按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理解能力因人而异。
小学进行合群教育,即热爱集体的教育,如检查卫生等群体活动,使大家通过打扫卫生,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
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符合实际、符合逻辑,才能被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段逐一理解和接受。
理想信念教育与不同年龄之比较表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工作方法。
近年来,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提的少了。我们要发扬党的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与青少年成为知心朋友。转变倒错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让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初期启蒙的理想信念教育看得见、摸得着。还要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共同开拓理想信念教育的正向延展。
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置于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之中,这是我多年积累并付诸实践的工作体会。我创编的《唱跳笑教学法》在北京亚运会、北京奥运会上被广为采用。让人们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逐渐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以说教式为主体、方法陈旧、手段滞后的现象,我首先想到的是,让施教对象“活”起来,先从学会唱、跳、笑做起。
唱:唱歌使人精神爽朗,歌从心出,调节生活,给人以信心和自尊。爱唱歌的人都很自信,在歌声中倾诉衷肠,并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其显著的启迪是:凡爱唱歌的大都是快乐的人。
跳:跳舞使人身体矫健、性格豁达,凡能在众人面前手舞足蹈的人,大都是很帅气、很有驾驭能力的人。体育运动大体属于手舞足蹈之范畴。磨炼人们的意志品质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向上精神。
笑:微笑使人心情愉悦,轻松自然,便于融入。微笑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要想与人沟通,先会与人微笑。微笑可以化解许多矛盾,让人平和相处。
思想政治工作要简洁、高效,把有意义的事情办得有意思、有情趣
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学习领会的最新理论、时事政治、各类文件、讲话、规划、纲要、政策、条例融会贯通,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处理。上边千条线,下边一针穿,用最简洁、最朴实的语言讲给大家听。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择出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宣讲和讨论。讨论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想不清楚时,就以后再说,发言不搞人人过关。
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官话、假话,与人交谈时要讲实情、说真话,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者写文章要简洁、清晰。标题越短越好,五至八个字最好,不要把大标题变成短文,把小标题变成自然段。一张纸能写清楚的事情,不要写成两张纸。节约时间、节约文字、节约纸张,反对浪费,提倡无纸化办公。能当面谈的事情,不用电话叙述。能不写的文字就不写,能不出的文件就不出。时下在这方面的耗时耗材是惊人的。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勤俭节约,不讲排场。开会、外出、采购、组织活动都要进行成本核算,要在可控成本范围内开展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成为改革开放的践行者,勇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做改革体制、对外开放的领航人。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的补充学识,参加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使自己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地求索。
要想实现人人皆可成才先要做到人人皆尽其才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表明了理想信念教育与人人皆可成才的关系。
nlc202309030411
培养人才、向党输送新鲜血液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无产阶级政治本色的关键,是保证党和国家千秋万代、后继有人的战略资源,党的政治主张应在年轻的党员干部中扎根和付诸实践。
将理想信念编成歌曲 延展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我从1987年至今,为宣传不同时期党的主张,为青少年和广大市民写了几十首歌曲、乐曲,用以强化宣传和鼓舞士气,为实现理想而快乐地工作和幸福地生活。在歌曲创作中,我体会到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艰辛与收获。选两首近作,讲述我是怎样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当中并潜移默化地开展宣传工作的。
我是这样让人们微笑面对的。
高唱《微笑北京》宣传北京奥运精神,讴歌奥运志愿者
2005年春,我从团中央系统调回北京团市委参与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创作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主题歌《微笑北京》。这首歌在奥运志愿者和北京各大公园中传唱。歌曲被北京丰台五小等学校编成手语,当课间操音乐传唱开来。
此歌搭载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对宣传北京奥运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奥运志愿者的国际形象。
歌词的核心句是:
来吧,朋友,
朋友们来吧,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高唱《青藏铁路长又长》讴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大团结
2006年7月青藏铁路通车,正值我赴西藏为少先队辅导员授课,见证了青藏高原飞奔列车这一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那百公里时速的列车,在高山流云中疾驰而过,让我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我连唱带写,折腾了大半夜,终于在早上六点完成了词曲创作,并立刻将歌片复印,教西藏辅导员们演唱。这首藏族歌曲一直是我教全国辅导员“唱跳笑”教学法的主打歌曲。我从台上讲到台下,从室内讲到室外,从高山讲到草原,由辅导员排成的一列列小火车纵横驰骋地开起来,创造性思维一缕缕的在脑海中升腾,顿时,课堂的气氛瞬间沸腾起来……
歌词唱道:
一列火车长又长啊,
北京发车到西藏啊,
一列火车长又长啊,
带来幸福和吉祥啊。
回顾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做辅导员和歌曲创作的过程,将琐碎的记忆用歌曲创作串烧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幅很有时代色彩的小型音乐画卷。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将我们要追求的崇高理想,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有理想才能有才干,这是我毕生的求索,亦是人人皆可成才的有益尝试。
企业管理人员学习成才的思考 篇12
既然学习是如此的重要和紧迫, 那么, 管理人员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和知识, 如何学习、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呢?这就涉及到学习的方法问题, 德国艺术家拉辛说:“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 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 我宁愿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 而不要现成的真理”,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方面, 古今中外的名家也均有论述, 如陶行知提倡的“教学法”, 叶剑英的“科学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 以及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自觉性”概念等, 都是对学习方法的概括。而笔者通过学习, 总结了几种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尊重规律、突出重点、制定计划是基本方法
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指出: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循。我们电力企业发展到今天, 高能耗小机组由低能耗高效率的大机组替代, 这是企业发展的规律;我们搞达标、创一流、三标、NOSA, 这是企业管理不断规范的规律。学习也不例外, 肯定有其内在的规律, 掌握了内在规律, 也就掌握了基本方法。问题千奇百怪, 知识也千种万种、奥妙无穷, 是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拿来学习, 或者今天学习管理方面的书籍、明天学习财务方面的内容、后天心血来潮又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这样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计划地学习, 是盲目的, 效果是不会好的。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自身特点, 始终突出学习的重点, 分清主次, 制定好学习的计划。比如, 当前工作中, 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是属于管理上的还是专业上的?是思想上的还是政治上的?是群体性的还是个别性的?同时, 还应根据自身特点, 反思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需要加强, 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二、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是重要前提
古今中外, 大凡有所建树的人, 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培根, 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 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能持之以恒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前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说, 它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 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浮气躁、浅尝辄止, 即使再聪明的人, 也是学不到多少东西的。“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 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超人吃苦精神。所以, 管理人员要积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好是培养成自己的第一习惯, 并终身坚持这一习惯, 以学习为伴, 交书为友, 拜书为师, 学习为乐, 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不断成熟。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效果的重要方法
古人讲,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 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也不能算是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 充其量只能算是“理论家”。这样的“理论家”, 在现实工作中, 只会高谈阔论、夸夸其谈, 只能作纸上谈兵、不能付诸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实践, 能进一步检验我们学到的知识, 加深印象, 同时也能不断修正我们的学习方向、方法和思路, 完善我们的学习计划, 提高学习的效果。今天, 我们看管理人员水平高不高, 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 而主要是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我们党的用人政策, 也不是看谁讲得怎么样, 关键是看他干得怎么样, 在抓落实上见分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运
用能力, 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水平, 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四、创新方法是重要途径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经典战例, 四渡赤水的用兵实例, 就胜在“奇”上, 可谓出奇制胜。学习也和打仗一样, 好的学习方法, 也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有人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比作通向成功的桥梁, 是十分恰当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种, 传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学习书本知识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网络爆炸式增长, 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层出不穷。公司领导在这方面就给我们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工作、生活中绝大部分的问题, 都可以通过在网上搜索找到答案, 网络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这就是比较新颖和实用的学习方法, 这点,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再比如, 就“创新学习”在网上搜索, 就能找到许多关于创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学习法、开放学习法、案例学习法等等, 而且都对这些学习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当然, 这些学习方法不一定都适合自己, 但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学习, 只要我们用心去摸索、总结, 总能在学习方法上不断创新, 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成才】推荐阅读:
学习情商与成人成才后的感悟作文07-05
勤奋学习__立志成才08-18
勤奋学习 立志成才(讲话稿)11-14
读书与成才09-11
岗位建功与岗位成才10-03
非智力因素与成才10-04
议论文逆境与成才11-17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06-02
逆境与成才议论文作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