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基础论文

2024-05-11

成才基础论文(共8篇)

成才基础论文 篇1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 许多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 让学生从电脑上学习新知识, 接受新信息, 鼓励学生在信息时代占据有利地位, 为未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 辨别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 容易沉迷于游戏, 容易受到互联网的不良信息的影响, 多数对电脑的操作方式不当等等,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谈到电脑操作, 大部分学生认为:电脑操作无非就是打字, 编辑一些内容, 上网聊天、玩游戏、看新闻, 难一点的就是编程序。可见, 对电脑没有较为正确的认识。

一、深入了解电脑的强大功能

首先, 电脑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一台电脑, 就如同一位极好的远程教育教师, 可以方便学生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特别是一些教育软件, 不仅内容丰富多彩, 而且形式生动活泼, 各种多媒体技术把图像、声音、文字、表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极大地提高了它的教育功能, 人们可以通过电脑学到自己愿意学到的知识。其次, 电脑具有信息功能, 缩短了人们与世界的距离。各种信息资源互相联网后, 人们生活在信息网络之中。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跨地域性, 通过电脑,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 真正做到了“两脚不出门, 便知天下事”。比如上午国家出台了什么政策, 国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你下午, 甚至中午吃饭的时间, 就已经了解。第三, 电脑具有工具功能。通过电脑, 可以进行文字处理, 再配以打印设备, 就可以形成文件资料。同时, 在电脑上还可以进行家政管理、电脑设计、网上购物、电脑通讯等。比如你是一位商人, 以前炒股要去股市, 现在炒股在家里用电脑就可以了;以前生意谈判, 要做火车飞机跑老远, 现在, 只要你打开电脑, 就可能会做成一单生意。最后, 电脑具有娱乐功能。人们可以在电脑上看视频、看影视、听音乐、下棋、打游戏, 通过健康的游戏, 陶冶情操, 提高自身素质。

二、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电脑

(1)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电脑游戏和网络。每当提到电脑游戏, 许多家长都怨声载道, 描述自己的孩子原来是多么的优秀, 自从玩游戏学习就一落千丈, 再也扶不起来了;谈到上网就说他们是如何的不务正业、玩“网”丧志等等。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和统一的组合体, 不下水永远不知道水有多深, 不攀高峰永远看不到最美的风景, 不动手操作怎能会对电脑操作自如呢?实践证明:玩游戏能提高学生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能力;经常上网的学生, 对文字的输入和各种信息的查询能力更优越。在平时的上机操作中, 可以适当挑选一些有一定操作难度的, 有乐趣和能够开发学生智力的游戏。例如: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 选择动手动脑类、设计类游戏, 让学生从单纯的玩游戏向控制游戏发展。同时网络以飞快的速度迅猛发展, 将越来越多的人网入其中。中学生上网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许多媒体将网络称为“电子毒品”实不为过。网络不是天堂, 网络也不是地狱,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审美观, 用批评的眼光和道德的视角去看待网络, 提高自身素质, 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 不上黑网吧, 不做黑客传播病毒, 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内容。

(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作业的目的是检验和检查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电脑给各类学习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由于其强大便捷的COPY功能, 使得有的学生投机取巧, 自己不动手动脑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通过各种专业网站下载所需的答案, 或通过聊天室、BBS、EMAIL直接或间接让别人代做, 造成教育质量下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改正不良的电脑操作习惯。有关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电脑, 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头部发紧,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下降。看电脑眼液蒸发加速, 容易出现眼干和角膜损害, 出现眼干涩、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操作电脑坐姿不良会导致颈椎病和腰椎病;过度使用电脑的人容易造成“鼠标手”和“肩周炎”。此外还会遭受电磁辐射的危害。职高学生自控能力差, 他们使用电脑大多数人是进行游戏或聊天, 沉迷于网络, 眼睛长时间处于忙碌状态, 不注意正确的坐姿、操作时间大幅度增加, 有些学生甚至达到饭可以不吃、觉可以少睡, 但网不能少上的程度, 这不得不让我们为这些孩子的身体健康担忧。教师要及时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改正不良的电脑操作习惯, 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总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我们对电脑的需要也变得更加迫切。但在使用过程中, 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保证适当的放松, 这样才能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潢川县第一职业高中)

成才基础论文 篇2

BG1006陈巧芸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

感恩是人类的美德。感恩与爱是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感恩都包含着爱的因素。人们常说要有一颗善心,这颗善心是爱产生的基本条件。有了爱就懂得了报恩。

常言道:知恩图报。那就是感恩。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一下子变得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之所以这样,我们更要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博的筹码…… 我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家里没有了顶梁柱的日子是艰苦的,所以我们更懂得珍惜的今天的来之不易,两年前我和姐姐同时考上大学正在为学费发愁的时候,学校和政府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我们继续读下去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今天怀着感恩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们,感谢学校老师的关怀、更加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谢谢你们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一个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为建设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条条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报答。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地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最好的回报莫过于传递;对机遇最好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最好的回报莫过于升华……

羔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恩,落红护花,归根落叶,这都是感恩。一片绿叶会感恩于一抹曙光,一颗小草会感恩于一颗露珠,一块土地会感恩于一泓清泉。

当我们伤心时,会感恩于一个微笑。

当我们犹豫时,会感恩于一个眼神。

当我们成功时,会感恩于一声祝福。

当我们骄傲时,会感恩于一句劝勉。

培养发散思维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篇3

一、具体理论,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教师在教授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时需要通过展示典型的地理现象帮助学生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本质。地理中运用的形象思维不仅是一个瞬间的念头, 而是时刻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持续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培养有助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在长远来看, 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一生的影响也是意义深远的。而这种形象思维训练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的具体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照片、音像、模型、实物等展现的地理形象;三是通过地理符号或附着说明文字的图形表达出的图示的地理形象。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地理形象思维的材料。

二、感性着手,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感性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的, 理性认识的形成离不开感性认识的铺垫, 起初的思维就是人们对直观、具体的材料所反射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找寻规律、发掘本质并升华为理性认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亟待提高, 教师想要培养该能力, 必须从实际出发, 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直观的形象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研究, 并予以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最直观的感性认识。例如, 教授我国河流知识的时候, 通过照片的形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黄河上、中、下游流域面积的变化, 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师加以引导便可以轻松地引出相关的地理知识。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判断, 总结出抽象的本质, 这种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三、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的地理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以贴近生活的知识为主, 在以应试为主的教育制度下, 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 不如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来提高教学效率。如, 在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的章节中, 各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类、名称经常会让学生混淆, 张冠李戴现象尤为严重。如果教师在讲课中以不同的旅游景点为例, 让学生凭常识或经历说出每个景点特有的野生动物, 再将这些景点按照气候分类从而归纳野生动物生活的环境, 这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一直将这种学习方法延续下去。

人类的潜力是无限的, 人一生只能将潜力的10%运用出来。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曾有过这样的理论:人的潜意

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出来, 到生活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一位同学们在网上搜到两则新闻:A.海尔认为, 要想在手机市场上取得突破, 必须做一块蛋糕独享。B.在竞争激烈的移动通讯市场, 作为新产品半路杀出的133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异军突起, 生生切下一大块蛋糕, 的确让行业内外刮目相看。同学们经过讨论后, 明白了A句中“蛋糕”的含义是“开辟市场”, B句中“蛋糕”的含义是“分享经济利益”。由课本走向生活, 使课本有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也使得抽象的术语更加直观,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了“语言”就在自己身边, 会不由自主地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 课堂的辐射面大大扩展了。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 通过教师调动学生, 识好比是隐藏在水下的冰山, 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 记忆可以变得十分轻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其发散思维也会得到开发。

四、结合学科,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课堂上,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学生思维, 可以通过旅游经验、电视节目、音乐歌曲等多角度作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地理的美妙并投入到学习中来。以这些方面为切入点, 可以将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地理现象和本质的逻辑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长此以往, 学生便学会了在观察事物表面现象的时候深入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本质。

比如, 最近发生的事件“中国上万人远赴加纳淘金暴力抢劫等致百人丧生”, 可以以此为依托, 对“加纳”的地理环境, 矿场资源, 人口, 种族等知识进行讲解, 可以结合政治以及历史引领学生对该事件进行剖析。笔者认为, 以此方式进行教学, 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思考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创立情境,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代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太多的“死记硬背”型选手, 现代社会的发展急需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创立特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提高。

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有限, 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较为单一, 转换思维视角往往会为学生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 有的学生认为南沙群岛的岛屿面积小, 且以珊瑚礁为主, 似乎没有什么价值可言。问题虽然幼稚, 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岛屿本身的价值并不具有说服力, 但是根据《海洋法公约》, 南沙群岛扩大了我国的领海海域。根据专家的计算, 一个2平方千米的岛屿最大可带来400平方千米的领海范围, 以及宽200海里的大陆架和经济区。从这个角度来看, 再小的岛屿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将问题换一个角度观察就轻而易举地获得答案, 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仍以南沙群岛为例,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让学生理解岛屿的重要性, 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主权意识、国防意识、经济意识等, 还可以让学生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领域。

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学会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 对待任何问题学生都会努力思考、寻求真相。不同形式的引导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深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会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山东省莒南县岭泉镇初级中学)

创造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 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 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6.

培养动手能力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篇4

借鉴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的成功经验, 由中国教育部和法国科学院联合发起, 我国小学和幼儿园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 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大变革。本文就如何广开资源与途径, 科学地开展“做中学”活动, 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瞄准目标, 科学选择, 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做中学”, 做是载体, 学是目标, 做什么, 怎么做, 对学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开展“做中学”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学习目标选择幼儿要做的事, 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

(1) 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 科学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的年龄小, 手指的灵活性不强, 腕力、臂力较弱, 加之所学的知识又很少, 因此, 我们只能选择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们做, 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让小班的幼儿叠手帕、整理玩具、擦桌子, 但让小班的幼儿剪纸、扫地就不太合适了。一般来说, 两三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 所以那些对手指的灵活性、腕力、臂力以及知识和智力要求不高的事多数可以让孩子们做, 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更加复杂的事。

(2) 做幼儿感兴趣的事, 让幼儿主动地培养动手能力。幼儿做事全凭兴趣, 如果让他们做一些没有兴趣的事, 或者不注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他们就不能和老师配合, 主动地培养动手能力。比如让幼儿做动物拼图游戏:教师可先把拼好的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图版放在孩子们面前, 然后给幼儿讲一个关于这个动物的故事, 最后再将图版打乱让幼儿拼图, 这样幼儿的学习兴趣就会很浓, 他们会不知疲倦地去拼图, 这一拿一放会使幼儿的手指肌肉得到较多的活动, 还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上臂肌肉, 让幼儿的小手变得灵活起来, 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3) 做更加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事, 进一步提高教育效能。有些家长和教师喜欢用买来的玩具让孩子们玩, 因为这样做家长和教师省事, 这些玩具漂亮, 孩子们好像也喜欢。其实, 只让孩子们玩买来的玩具, 动手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 因为许多买来的玩具玩法很少, 只是让孩子拿在手上动动、看看, 有些甚至不要过多地用手操作, 如;声控动物、遥控汽车等。为了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智力, 我们应该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事。如常让他们玩拨浪鼓, 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手腕的摆动力;玩橡皮动物, 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手指力量和灵敏度;擦桌子、扫地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臂力;洗碗、系鞋带、拆装物品有利于提高他们做事的协调性……总之, 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让孩子们去做, 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考虑, 就是要根据发展幼儿动手能力的需要选择事情让幼儿去做, 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 对不同阶段的幼儿, 应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师和家长的培养下,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在渐渐地提高, 因此, 通过“做中学”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对不同阶段的幼儿, 应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幼儿的动手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比如:2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 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 3岁开始学拿剪刀, 先学剪纸条, 后学剪图形, 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岁~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男孩子还可选他们喜欢做的车、船、大炮、飞机等。教师可及时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览和观摩, 从而激发孩子们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面向生活, 广开资源, 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不能仅靠几种玩具, 因为做不同的事, 对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侧重点不同, 要求不一样, 另外长时间让幼儿做一两件事, 幼儿就没有兴趣了, 所以我们应选择各种事情让幼儿做, 面向幼儿生活实际, 广开资源, 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1) 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育专家认为, 幼儿的动手能力始于孩子有兴趣的游戏, 好的游戏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下面是笔者认为常见的适合于幼儿, 有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游戏, 如:折纸、剪贴、拼图、搭积木、玩橡皮泥、穿珠子、装拆玩具、装卸螺丝钉、画图、跳绳、拍球、用乒乓板向上顶球、爬横杆等。

(2) 玩耍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人都喜欢玩, 小孩子更是如此。玩也是一种游戏, 玩也是一种学习, 玩得好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我们可以买一些玩具让孩子玩;可以让孩子玩泥沙玩水;种菜;打电脑;装拆家中的物品 (如时钟、收音机) ;甚至允许孩子撕毁没有用的书报杂志等。

(3) 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现在有许多孩子生活能力很差, 这都是因为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事, 家长只要求孩子把文化学好就行了, 其实这是不对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擦桌、扫地、洗碗、洗手帕、叠衣、穿脱衣鞋、整理物品、给花草浇水等等, 能让孩子做的都可以让孩子做, 这对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大有裨益。

(4) 制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五六十年代的孩子, 玩的东西全是自已做, 所以那时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现在的孩子, 大多数玩的东西都是买的, 这不利于他们的动手能力的提高。所以,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做一些东西, 如让幼儿做小卡片、纸飞机、小手帕、沙袋等, 还可以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做玩具, 如:用饮料瓶子剪成花篮, 粘贴成娃娃, 做成沙锤等;用稻草和各种果实进行粘贴画;用废布在成人的指导下做成娃娃等等。

三、强调主体, 重视主导, 高质量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做中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学生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边做边学, 由实践获得知识, 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是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直观性强, 如此学习效果好, 尤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实践中有些家长和教师的做法降低了“做中学”的效能, 比如教师做得多, 学生做得少;少数学生做得多, 多数学生做得少;做的项目少, 形式单一, 学生不感兴趣;全部放手让学生做, 教师指导少等。为此, 我们提出: (1) “做中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参与; (2) “做中学”要加强引导, 注意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主导作用; (3) “做中学”中做的项目要经常变换, 要有梯度层次,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4) 在幼儿中开展“做中学”活动, 教师和家长要时刻关心每一个幼儿做的过程, 以确保“做中学”活动过程健康安全。

伟大的革命家、实践家毛泽东曾经讲过:“读书是学习, 实践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做”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科学地“做”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面向幼儿生活实际, 遵循教育规律, 开展好“做中学”活动, 努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好接班人。

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学地开展“做中学”活动, 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幼儿未来成为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升解题能力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篇5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解题能力,成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度和严密性。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有一句话是:“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善于解题。”善于解题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能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一、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适当地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第一,一题多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一种题型的基本模式之后进行一题多问,也就是对同一道题,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例如,“三年级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1/10,男生有多少人?”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能够很容易得出男生的人数。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之后,教学工作不能停止,此时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或者是“男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时候,解题步骤第一步就是基本题型,算出男生多少人,然后还要进行下一步的解题,把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或者全年级人数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第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解题方法之后,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变形,而一题多解则是要在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拓宽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某班有学生50人, 男生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根据分数的应用方法解题,即女生有50÷(1+2/3)=30人。教师在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了本题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比如方程法,即女生有x (1+2/3)=50,x=30人;按比例分配法,即女生有50×3/(3+2)=30人;还有归一法,即女生有50÷(3+2)×3=30人。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解题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克服思维定势,还能更好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遇到更复杂的问题时,也能灵活探索最佳的解题途径。

第三,一题多变。避免学生思维定势还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一题多变,对同一道题目,灵活变换说法,考验学生对数学公式和法则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如这样一道题: “粮店要运进一批大米,已经运进12吨,相当于要运进大米总数的75%。粮店要运进大米多少吨?”这道题属于基本的百分数应用题,较为简单。但这道题可以通过如下变形加深学生对数学题的理解与把握,如:“①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用4辆汽车运一次, 每辆运2.5吨,还剩下多少吨大米没有运?②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汽车运进75%,剩下的改用马车运,每辆马车运的吨数是汽车已运吨数的1/24.一次运完,需要马车多少辆?③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剩下的改用马车运,每辆马车比汽车少运1.9吨。一次运完,需要多少辆马车?④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剩下的改用马车运,每辆马车运0.6吨。一次运完需要多少辆马车?”这样通过对各种数量关系的变换,来考验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或者解题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升华。只有通过总结,才能够让学生遇到同类问题时,提升解题的效率,并且达到触类旁通,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上,并且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乐于动手去自己操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练习,通过感性认识掌握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到的比较数的大小,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些诸如粉笔头、铅笔等简单的事物,让学生在桌子上自己摆一摆。就像比较2和3的大小,学生在桌子上一边摆出2支铅笔,一边摆出3支铅笔,自己看一看是哪边的比较多。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亲自观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在学到简单的数量关系,即某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在计算“6-3=?”时,可以让学生在第一行画出6个□,在第二行对应着画出3个○,即:

则 6-3=3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对具体事物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对数量关系的抽象认识,并在图形与数字的配合下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即6个□要比3个○多出来三个,并且○的数量要想和□一样多,还需要再加三个。在小学生学习并理解了之后,要给他们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从自己的动手实践的问题中反思自己发现的规律,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自己还从这些实践中发现了什么。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提问,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培养,也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并提高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成才基础论文 篇6

一、什么是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靠在体育锻炼时形成的体育兴趣,支配练习者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终身体育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的是坚持的意志,还要从不自觉到自觉, 如果终身体育的习惯一经养成,那么,体育活动就成了生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另外,终身体育不光是锻炼身体就可以了,还要有体育保健的知识来科学地指导自己的锻炼,还要有技术的支撑,如果没有技术就无法锻炼,还要有方法。对于体育锻炼的情感体验也很重要,如果能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快乐,那么,就会具有体育锻炼的乐趣,驱动自己去积极地锻炼。总起来说,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应该具备理论保健知识、技术、技能、方法、情感、兴趣等,这些都是以后终身体育锻炼不可少的。

二、如何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1)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体育教学的对象有了明确的规定: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织部分,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是说,体育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因此,对我们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观念上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深入研究教材,更新教学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让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起来。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力军,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甚至是性别,这样, 就能不同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让他们体育锻炼时很从容。既然是面对的全体学生,那么,我们既要关心优秀的学生, 也不要忘记差一点的学生。对优秀的学生要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与难度,激励他们向更深层次的内容挑战,这就需要超前教学, 动作规格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差一点的学生则降低要求, 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从而树立他们的信心。

(2)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提高质量,首先教师要学习,观念要更新,内容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更新。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向学生传授技术,还要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知识,既关心学生的体能,又关心学生的情感。这就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时提高。知识、体力、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健康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都要涉及到。在心理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做到这些,课堂的气氛才会活跃,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活动、成长成才。

(3)变化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被动地模仿,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是注重技术的传授,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的要求是一刀切,而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个性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所以我们也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法下体会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很大的进步。

成才基础论文 篇7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课本语言进行交流,融会贯通。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五个阅读阶段,只要学生运用好了,就能为其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由师领读,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笔者的同事讲了一个语文默写字词的故事:在默写字词时,教师总会把一个字词读两遍,等学生都默完了才读第二个,可即便这样,总还是会有学生问:“老师,您刚才读了什么词语?”笔者的同事非常聪明,她决定换另一种方法。她把一行要默写的三个词语一起读一遍,当孩子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师,才知道老师并没有开玩笑。于是在教师接着读第二行三个词语时,孩子们个个屏气凝神,不敢有一丝松懈。之后再也没有孩子问“老师,您刚才读了什么词语”。

听了同事的一番话,我惊讶于原来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可以这么强。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刚开始都由教师领读,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不愿意去认真倾听,导致教师读了一遍又一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也苦思了对策。在读题时,要求学生给题目中不认识的字词注上拼音,对关键的字词像阅读语文一样圈圈点点,做些记号,这样既不会给学生分心的时间,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二、由生阅读,促进学生的独立发展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便可以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一开始可以让学生用手指着,逐字逐句朗读,学生刚开始可能会读得不够完整,但持之以恒就会开花结果。

鼓励学生有特色的阅读,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低年级的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如出示挂图,要求学生给三辆车作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作大客车,我有着大大的肚子(手势),可以装下很多人,因为我有45个座位;我的名字叫中巴车,我比大客车要小一点,只有30个座位,但我比大客车坐着舒服多了;我是小汽车,肚子很小,只能装下3个人,但很多人都喜欢我,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我。瞧,一群有着七窍玲珑心的孩子!走好数学阅读的第一步,便能让学生在充满童趣和数学味的阅读中快乐成长。

三、由生提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读题百遍,其义自现。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纸上谈兵,而在于追根究底。如这样一道习题:给1号楼送20瓶奶,给2号楼送35瓶奶,给3号楼送32瓶奶。给1号楼和2号楼送了多少瓶奶?给2号楼和3号楼送了多少瓶奶?……笔者不直接出示问题,而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阅读图片的意思,然后提出问题,问题还要语句通顺,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在教学时可以先请几个优等生提问,让其他学生有个参照。然后再让后进生尝试提问,其他学生帮忙完善。这样,我们教会学生提问、质疑,会让学生受用一生。

四、再读释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读中思考,既能节约反复阅读的时间,也能提高读题解题的能力。如99-18=81,99-27=72,99-36=63,从这三个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刚读完题目,就有人急着要发表意见,笔者让学生接着再次耐心读题,这回发言的学生更多。当前,很多低年级的学生不能做到在读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寻找答案,或者是思考得不完善。所以,经常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学生才能慢慢形成“在读中思考”的好习惯。可以说,学生的想象是无穷的,思维是独特的,也许学生的答案不在自己的教学范围内,但对于这些个性学生,我们不应该只想着把他们引导到自己预想的教学思路中,把他们的思维扼杀在摇篮中,而应该鼓励、发散思维。

五、联系生活,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如在学习了“求原来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事物来编题。学生对于生活观察的可仔细了:“妈妈给我买了一盒巧克力,吃掉了5颗,还剩12颗,这盒巧克力原来有多少颗?”“图书角里有一些图书,小朋友们借走了20本,还剩30本,图书角里原来有多少本图书?”……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理论结合实际,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经历从数学到生活、再由生活回到数学的过程。

成才基础论文 篇8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职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人生转折点,他们经过三年中职教育将步入社会。有的中职学生在初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不到好的成绩,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上又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关心、爱护和鼓励,经常被遗忘,因此会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和一定的自卑感。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新生报到时,班主任要真诚地接待每一位学生,热心地跟新生交谈。班主任在新学期短时间通过接触了解,摸清每个学生的行为特征、闪光点和缺点,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诚心,以好友心态与学生交流,要做一个倾听者和表率者,这是中职学生最希望班主任做到的事。班主任要在班上树立威信,对学生要有信心和爱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重要的地位。这样对日后开展班级管理和学习工作影响深远。一些以前被班主任所排斥、不受爱护的学生,在新的班主任关心下,学生们能找到一点关爱和信心。

新生刚开学几周,班上会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生活作风、学习风气和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耐心指导、指出学生的错误、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发现自己也有优点。在课外活动中让每个有特长和闪光点的学生表现自己,让他们自己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学校就餐时,可以和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交流、谈心,在学生生活中做到多点关心和了解、学习上做到多指导,让学生发现班主任的爱心,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这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成为制定班级目标的主体

一个成熟的班集体,能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健康、全面自主地发展。一个新的班级成立起来,往往是一个几十人的群体,而不是一个集体,他们像一盘散沙一样在一起,没有联系、没有目标、更加没有团队精神和共同目标。班主任的目标就是要把班主任和全班学生融为一个集体。一个班级的建设,班级的发展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不仅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还要有班级发展共同目标。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商定制定班级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此目标奋斗。

班级的目标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班级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围绕以上内容方向制定。要具体,要切合实际,有助于目标的实现。由班主任提出方案,学生制定具体的细节,并且举手表决。让班上的学生参与其中,有助于学生接受,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班级目标制定后,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实现班级目标,并引导学生把班级的目标转化成自己的目标。班主任要落实实现目标的步骤,并把目标划分成具有先后顺序的若干小目标。班级可以举行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技能竞赛、宿舍评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赋予学生选择奖励方法的权力。例如物质奖励,班级可以购买一些笔记本或是生活用品:洗衣粉、洗发水等等;精神奖励,可以在班级或学校宣传栏里给予奖励公示。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取自信心,激励着大家一步步走向成功,为自己的前途而不懈努力。

三、选拔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学生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想把班集体建设成为一个有朝气、有活力、极富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学生干部的作用不可小视。

中职学生在初中大多数没有担任过班干部,更没有班级管理能力,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有自己的特长也不能显示出来。而在中职学校,我们应该人尽其才,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班干部很重要,班干部应通过公平竞争、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选举确定,使得每位同学都有事做、有事干。同时,让每位同学找回自己,找回信心、责任感,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平时,班主任要给予班干部信任、鼓励,指导和帮助他们管理,使他们的工作方式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比如:指导班干部把握好自身角色如何跟同学之间沟通、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改进工作中的失误不足,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

四、引领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有的中职学生,贪玩厌学,缺少远大理想与奋斗目标。当这样的一个学生融入新的班集体之后,很容易把以前的坏习气带到新的集体中。如果不能及时让他们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放任自流、缺乏动力的疲软状态。所以,班主任要引领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一个过程。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并且努力发展,都将会成为一个天才型的人物。引导学生发展自我,并不是让学生只关注自身的某一方面,事实上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各方面知识的支持与配合。例如:一个零件的加工完成,需要你能看懂图纸,会操作机床,完整地编制程序等等。所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发展方向的关键在于班主任的因势利导。班主任要在引导学生发展自我的同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不懈努力与和谐发展的统一性。

五、关爱是班级发展的不竭动力

班集体的发展就是学生自身的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正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关爱在于点点滴滴的爱,滴水变成小溪,小溪汇成大海。比如,班集体给一个学生过生日,就是一种关爱的方式,可以送一张带有全班同学签名的生日卡,在班级宣传栏中写上“今日的小寿星:某某”。班上的某一个同学生病,班主任要问候学生的身体情况,严重的亲自带到校医室治疗。让学生感受到关爱的方式很多,班主任不可能事事亲临。发挥班团组织的作用,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可以为班集体建设带来更多新鲜的思路,可以培养一批具有管理才能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上一篇:扁桃体切除术后下一篇:现代汉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