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精选9篇)
论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 篇1
论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
摘要:和谐,多么美好的一个词语,多么美好的意境。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断。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在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比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社会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应该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只有健康的团队精神,才可以构建和谐社会。健康的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在和谐的团队才有可能尽情的伸展才能。
关键词:和谐团结互助团队精神个人成才
正文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个队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单位注入生命活力。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社会的高效率运转,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是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和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团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
一只蚂蚁拖不动比它体积大许多倍的食物,但几只、几百只……就能拖得动,这是“蚂蚁精神”的胜利,也是团队精神的胜利。“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团队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不管在作何年代,任何领域,都需要这种精神。
班级工作作为学校最基础的一个单位,所有的工作教育和教学都是直接
面向学生,所以这个班级工作的得失直接决定着这个班级能否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成效,这就要求每个同学为了团队利益与目标而能相互协作,共同承担集体责任,齐心协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成为强有力的集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1+1大于2.因为这其中的每个1都是充满团队精神的1,这样的团队工作起来就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相互信任。在一个团队中,不同的成员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要让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信任是基础的。我们相信班主任的带班的能力,相信我们班是年级中班风学风最好的。相信严厉的班主任能使纪律严明,而慈祥的班主任的能以自己的爱心和细心感化学生。我还记得《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故事:说的是刘备打了打败仗,正在哭泣,他的小舅子和张飞先后都对刘备说赵云投降了,刘备说:“子龙必有原因。再说子龙反者,斩之!”正是这种信任,赵子龙七次杀入敌阵,杀敌无数,救出刘备的儿子,让敌人闻风丧胆,让刘备转危为安。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如果我们同学之间能有这样的信任力度,我们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班级。
二,相互包容。包容才有和谐,尊重才能包容。相互包容,和谐共事,才能共事。俗话说:牙齿还有咬着舌头的时候。在一个班级学习难免有发生矛盾和误会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的胸怀。课堂上出现了捣乱的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及时开班会进行讨论解决方案,多想想自己存在的问题,是纪律问题还是时间投入不足,对症下药比职责抱怨要有效得多。
三,相互补台。人们永远也不可能一个人做完,做好所有的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随着考试的临近,教室图书馆,都是互相请教问题的同学,共同补习,奋进。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是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样的团结协作,推动整个班级前进。
大家都知道“拔河”运动,它是一种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运动,每个人都必须付出100%的努力,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而不是逞匹夫之勇,只能紧密配合、相互支撑,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势不可挡,最后战胜对方。
但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在团体中往往会湮灭自己的才能,阻挡自己的成才道路。这是偏激的片面的。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识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上,一个记者突然问了奥尔德林一个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在全场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其实,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身处何地,都要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即使能力在强,孤军奋战又有什么结果呢,到头来只是埋在泥土里的金子。老觉得自己比周围的人强,老想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别人对自己作出让步,这种人如《士兵突击》中早期的成才,在人生顺畅时,忘乎所以,眼高于顶,不愿意帮助别人;一遇挫折,就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处,委屈自己了。在《士兵突击》中成才也最终成长起来了,他最后一次演习中,表现的有大局观和集体观,个人能力也很出色,最后成才也重新被老A接受了。但是团结也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团结。比如《士兵突击》中的班长老马,那么他眼中的团结就是相互袒护,滥竽充数,逆向淘汰。《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可以一个人修一条米为单位长的土路。但他能完成以公里为单位的高速公路吗?再想象一下,微软公司的视窗产品,上亿行的代码量,上万名软件工程师的参与。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微软公司的视窗产品能完成吗?在一个团队中最重要的是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积极的参与解决问题。你体会过吗?一旦棘手的问题得到解决,整个团队立刻就会有一股轻松快乐的气氛,大家都感到愉快,从而提高士气。最忌讳的就是把功劳揽到自己头上,把失败怪罪到别人身上去。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场合,这样会让大家很恼火。更为严重的是容易使团队产生内讧。这样的成员一般也不愿付出,当团队出现困境时不是想如何去解决面临的困境,而总想另谋出路,脱离现有团队。这样的员工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会走很多弯路,总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水有水的飘逸灵动,保持着一种轻快的蔚蓝色。山有山的沉稳厚重,保持着一种安心的墨绿色。活泼水也有闷乏枯燥的一面,虽然有着轻快的蔚蓝色,但似乎又是由高置低单调。沉稳的山也有多姿多彩的一面,虽然不能挪动,但是,在他的身上却又有着红花绿草,蝶飞凤舞的斑斓生命。
静与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对于我们,走在人生最灿烂最青春的时候的大学每个学生,学习的生涯也是这样的,对!就是灵动与沉稳交融,每一天都过的动静结合!
我们的班级有四十五个成员,我想跟所有的同学说上一句“让我们珍惜现在和剩下的时光,没有矛盾没有纷争的和谐相处下去。”
论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 篇2
1 案例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保育方向) A班为三年制大专师范类专业班级, 2009年9月入学, 2012年6月份顺利毕业。该班级同学总数为35人, 由于专业性质所限, 全为女生。在校三年期间, 该班级学风优良、团结进取、专业扎实, 多位同学在省级专业手工作品比赛、江苏省以及国家级啦啦操比赛中获得殊荣。该班级也屡次在院系级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以及五四“红旗团支部”。该班35人中已有7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其余多人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过党校培训。至2012年8月, 该班级所有同学已顺利就业, 就业率100%, 专业对口率约97%。
2 案例分析
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和生活, 学前教育A班在辅导员的关心指导和班集体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 班风向上、学风优良, 在班级常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基础学习、校园文体生活、社会服务实践等各方面成绩斐然, 在不同年级阶段均呈现出良好的班级建设能力。
2.1 深入了解, 关注思想动态
自新生报到起, 便开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新生军训观察, 并结合宿舍走访、个别访谈、召开各类形式的座谈会等形式, 深入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做好学生信息档案的搜集与整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如针对该班集体全为女生的情况, 引导她们树立“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情怀, 立志争先创优, 做出一番成绩。在三年中, 该班级一直以“红色娘子军”为傲, 在各方面都争当先进。
2.2 三位一体, 用心打造班集体
班集体建设首要是确立班级共同目标, 树立良好的班级风貌。班级能否形成一个健康优良的班集体, 正在于班级的各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的差距, 辅导员工作的着眼点就在于将各个体目标在存异 (尊重个性发展) 的基础上, 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教育行为达到求同 (形成班级目标) 的过程, 从而实现个人与集体共发展。笔者在担任辅导员期间按这一构思制定过明确的目标体系,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实效。这一目标体系可概括为三级目标体系, 即:大一年级的目标为“再出发, 做一个最好的我”, 大二年级的目标为“拥抱青春, 做个专业人”, 大三年级的目标为“放眼未来, 迎接挑战”。所有班级建设活动的设计都围绕着分段目标逐级推进, 使学生能够对班级发展一目了然, 便于对自己的个人规划同步进行。
在班级建设中关键是学生干部建设。在班干部的选择任用上, 秉着德才兼备的原则, 必须热心为同学服务, 真心实意把班级的发展、同学的诉求作为要务。要求团支部、班委会成员精干负责, 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 培养她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保障学生监督干部的权利, 兼听则明, 遇事从多方面调查, 保证班级工作公平公正。班级实行班长、团支书共同负责制, 在组织班团活动、班规的制定实施等方面有选择地放权, 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 及时总结工作, 布置最新工作, 指导班级自我建设, 推动班级健康发展。
班集体建设核心是有效开展班级活动。如组织班级建设活动, 要求每个同学到参与其中, 为班级建设建言献策, 从班级简介、班级口号、班歌选择、班规制定等, 让每个同学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确立班级基调。另外,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如开展学前专业相关的幼儿广播操创编表演大赛, 班级同学都要参加,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幼儿广播操编创技能技巧, 更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 组织班级成立了“一帮一”学习对子, 以先进带后进, 以交流促学习, 实现学风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利用周末、寒暑假, 组织班级义务帮扶幼儿园、福利院、农民工小学,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
2.3 规划引导, 服务学生成才成长
新生入学伊始, 便对新生召开专业导航教育, 讲明专业意义以及对师资的要求, 狠抓学生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根据专业要求, 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 合理进行定位, 确立学习目标。组织优秀的大二大三同学担任新生班的副班主任、副班助理, 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 并组织高年级优秀学长为同学进行经验交流, 有针对性的为新生的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在学期中, 主动和任课老师加强联系沟通, 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精心设计学生简历模板, 召开班级主题班会, 讲解简历制作要求, 建立学生简历电子档案, 便于为用人单位推荐学生。为了使信息传达顺畅, 为班集体建立了班级QQ群、班级飞信、班级公共邮箱, 使信息及时传达给每一位学生, 真正服务于班级同学顺利就业。
2.4 关注贫困学生和特殊学生, 引导她们自立自强
在学生入学伊始就立即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并结合学生档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深入了解贫困学生的详细情况和思想状态, 指导班级成立了民主测评小组, 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初评, 复评, 最后公示, 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在物质帮助的同时, 同样要注重思想上的帮助, 举行座谈会, 与贫困生面对面, 解除她们心中的自卑心理, 保证她们的思想不掉队, 鼓励她们自立自强, 积极上进。对于特殊学生, 用爱心、耐心、细心浇灌, 帮助她们点滴改进。
2.5 文明养成, 日常管理常抓不懈
对学生课堂出勤、请销假、宿舍卫生等进行不定期检查,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要求班委会及各科课代表与各位任课老师积极配合, 抓好日常的考勤和良好的课堂纪律, 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行严格的请销假制度, 向学生明白该制度蕴含的意义, 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 使同学们能够内化为自觉履行。宿舍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必须严格要求, 经常与后勤宿管了解学生情况, 不定期对宿舍卫生进行检查, 让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6 广开言路, 未雨绸缪应对危机
目前, 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在高校中也时有发生。面对此类事件, 辅导员一定要快速地作出反应, 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态度鲜明地予以制止, 尽最大努力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控制事态发展。新时期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上, 要从反射式的事后反应模式, 转变到以注重预防、充分准备、迅速反应、协调应对的综合系统模式。其中, 注重预防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这就要求辅导员能够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做到防患未然、减免伤害, 努力创建平安校园。[1]为此, 要深入班集体中, 广开言路, 通过QQ、校内网、校友录、微博等电脑网络平台, 建立信息网, 构建学校、院系、班级为一体的三级应急预案, 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和突发事件解决及时。
2.7 榜样示范, 个人与集体共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班集体善于发挥榜样的作用, 将使得班级充满活力和斗志。同学身边的榜样, 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 更具有说服力。一个优秀班集体需要有一批素质较高的班级干部, 辅导员也应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让她们率先垂范, 为同学树立榜样, 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在学前A班中, 确实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优秀学生干部, 她们同时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在这些优秀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 班集体的其他成员也你追我赶, 积极上进, 把个人和集体的荣辱休戚与共, 真正做到了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
3 案例反思
大学生是否得到良好的发展, 是衡量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根本上说, 建设优秀班集体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 班集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从学前教育A班级建设个案研究以述之, 如何使得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和班集体建设目标正向相合, 并创设各类环境让每个个体都能积极真诚地参与到班级活动建设中来, 当是班级建设的努力所在。
参考文献
论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成才 精神土壤 大学文化环境
大学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并由师生员工传承和创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境况。大学文化环境是人才培养的文化小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最具体、最直接,是学生成才的“精神土壤”。本文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大学文化环境,主要是从精神文化的层面进行分析,并不涉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大学文化环境的独特性
大学文化环境是一所学校思想、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构成了大学生存发展的观念层。
1.导向性
导向性是指大学文化环境对于学校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规范师生行为起着价值引导的作用。
大学文化环境引导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大学的物质环境是学校培养人、塑造人的外在载体,恬静的校园、优美的大楼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建设总是受到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影响。学校的建筑风格、雕塑、名言警句等体现着特定的文化传统、审美取向和教育理念,能够引起师生的审美情绪和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精神面貌。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景观与大学文化不断融合而产生物质与精神的共融性和不可分割性。同时,大学文化环境引导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大学精神文化,主要体现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发展战略和办学思想,是大学师生在大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崇高价值追求,是整个大学文化的灵魂和动力。[1]不同的大学精神文化造就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提炼独特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2.可控性
大学文化环境的可控性是指具有自在性和自觉性的双重组合特征,可由教育者进行相应的改造和设计,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
学校的文化环境建设主渠道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保证人才培养实现德才兼备的目标,保证学校社会主义方向的办学方针。大学的校园文化必须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既是社会主义办学的特色,也是保证大学正确政治方向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共同营造的文化环境就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最具营养的知识土壤。
3.纯化性
大学是国家主流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大学的文化环境是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一道屏障,文化的“象牙塔”保持着自己独立的、纯化的一面。
大学文化以具有高尚品格的文化为主导,蕴含了对人的知识、能力、道德、人格的综合要求。大学用人文精神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中坚力量。大学文化以符合社会要求的文化为主导,大学有共同的追求就是通过传授知识、科学研究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但大学又具有不同的阶级属性,总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服务。因此,不同国家的大学有不同的文化主导,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我国的大学文化就具有社会主义特性,要符合国家需求和社会要求,在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展开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等。
4.教育性
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又是被现实存在的文化影响和塑造的客体。[2]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的感染力也不一样,其性格、气质、修养也有区别。大学文化环境的教育性是指大学文化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文化环境主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大学文化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青年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文化环境的教育性以熏陶教育和感染教育的形式出现。在一个积极向上、师生融洽的大学文化环境中,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这种氛围的影响,使情操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人格得到塑造。
大学文化环境对于学生成才的功能
1.提升功能
提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个人而言既意味着某一方面的不断进步,也意味着全面素质的发展。大学文化环境的提升功能,是指在大学文化环境的浸润中,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校园文化可以促使教风、学风、校风的健康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3]让他们不仅从课堂上和书本里学到一些间接经验,而且更要从大学的风气和文化氛围中汲取基本素养和思维方式,逐步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大学文化环境中学校的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每一所大学建校、发展的过程都可以成为教育学生提升道德修养的现实教材。
2.凝聚功能
大学文化环境的凝聚功能是指大学文化环境让所有的大学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并形成校内校外的大学文化凝聚力量。主要表现在:第一,师生凝聚。在共同的大学文化环境中,师生都受到环境的影响,和谐的大学文化环境会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越多,凝聚力就越强,而共同的大学文化环境就是这种凝聚力的黏合剂。第二,同辈凝聚。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而校园文化环境恰恰可以熏陶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价值观,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同辈群体会焕发积极向上的、你追我赶的精神气息。第三,校友凝聚(社会凝聚)。校友对于学校的情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大学文化环境中共同学习、生活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获得的人生经历。这种精神的凝聚成为 “散为满天星,聚为一团火” 的大学情结。
3.陶冶功能
大学文化环境的陶冶功能,是指大学文化环境能够让学生怡情养性,主要表现在对美的认识和对理想的追求两个方面:第一,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审美能力的无声课堂。在浑然不觉中,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因而会不断提高。人人对于美的认识都不尽相同,但都有一种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文化就是支撑美的知识底蕴。第二,增强学生责任感,塑造学生理想信念。大学文化环境的陶冶功能还表现为对于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使学生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大学人文精神中,自强不息、心系天下等思想都会对学生产生激励、陶冶的作用,在这样的文化环境熏陶下,学生会自觉树立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承担青年的历史使命。
4.健康功能
大学文化环境的健康功能,是指大学文化环境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起到的有效作用。优良的大学文化环境是给学生正面影响的肥沃土壤,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好的大学文化环境能够给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我完善上,包括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文化修养、锻炼身体素质、形成良好人格等方面。不良的学习风气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受到好的文化环境的遏制,自觉改变和适应好的文化环境。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变化较为剧烈的时期,自我意识的矛盾中隐涵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变化和稳定。好的大学文化环境对于学生而言会产生思想的启蒙,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矛盾中正确理解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偏差,自觉进行自我意识矛盾的调适与转化。
为学生成才培育好的大学文化环境
大学文化环境既是大学人文精神的历史传承,也需要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培育,呈现传统与现代结合、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大学文化环境。
1.大学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大学文化本身具有历史性和未完成性,传承与创新是大学文化永恒的旋律。”[4]大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时间的积累中才有了文化的习惯。对于大学文化的历史传统,应当以继承与创新的眼光加以审视,而继承就是对于已有大学文化的提炼和整合。
第一,提炼大学文化。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主要包括:一是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二是大学的精神风貌,如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三是大学的文化标志,如办学传统、校徽、校歌等。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组成大学文化,成为大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大学培养人才,首先就应当提炼大学文化,敢于“亮剑”,把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提炼出来、摆出来。
第二,整合大学文化。通过对大学文化的梳理、提炼,整合大学文化内容,形成大学人文精神,即最具特色的文化内核。经整合的大学文化是大学之间互相区别的主要特征,也是大学文化区别于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如日本京都的立命馆大学,其创立者提出要把大学作为人才修身立命的场所,倡导“自由与清新”的建学精神,“和平与民主主义”的办学理念,显现出独特的个性和特色。 [5]
第三,创新大学文化。大学文化的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传统大学文化新的内涵、新的诠释,使大学文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大学开放性办学和国际化办学的需求。也就是说,大学文化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除非大学消亡。
2.大学文化环境建设的路径
大学文化的提炼、整合和创新为大学文化环境建设作了重要铺垫,使大学文化环境建设不会言之无物,出现“空心化”的现象。
第一,人人知晓:大力宣传大学文化内涵。大力宣传大学文化内涵,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学校的校训、校史和人文精神。宣传大学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时机就是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参观校史展览馆、观看学校纪录片、举办各种庆典仪式等让每名刚刚成为大学一员的学生知晓、了解大学文化内涵。宣传工作载体应当是多种形式的,包括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以及各种文化景观设施等。
第二,人人融入: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大学文化环境。融入,是人与环境的交融、契合。学生融入大学文化环境,就是要增强其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人人融入的媒介就是教学、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就潜在着大学文化的影响因子,师生自觉不自觉地传承学校的人文精神。而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中,各种文体活动,学校的建筑、景观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学生展示专业能力的机会,也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融入学校文化环境的平台。
第三,人人内化:形成具有学校独特文化气质的人格特点。内化,是指自己所认同的新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大学文化在学生中的内化,是学生接受大学人文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价值观念的组成部分的过程。青年期是个体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大学正是一个人成长中重要的阶段,通过大学文化环境的熏陶,学生会正确对待自我意识分化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并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中融入学校的独特文化气质,烙上大学文化的印记。
总之,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文化环境是人才成长的精神土壤,只有好的精神土壤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虎生.论大学文化的基本特性[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5.
[2董娅,邓力.困惑与超越——西方文化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青少年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
[3]洪元琪. 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J].文教资料,2006,(7):2.
[4]刘晖.论大学文化的特征、嬗变与功能[J].高教探索,2006,(3):6.
[5]韦勇. 大学文化及其人文精神价值选择之探讨——以中日两国大学名校校训之文化现象为例[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12.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论环境与成才的辩证关系 篇4
序号:姓名:性别:系别:专业:小学教育文本班
摘要:论述了环境与人才环境和成才全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认为自然环境既是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又是主体活动的对象,应该认识自然环境、掌握自然环境规律,不断改造和优化个人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促进人才的更好成长。关键词:环境;人才成长;关系;作用
一、环境的概述
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围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的总和。
1.社会环境的定义和特性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按包含要素的性质和功能分为不同种类
2.自然环境的定义和特性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的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按照人才成长关系的密切程度‘自然环境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图1)
表1自然 环境要素种类表
我国有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呈现出复杂的地理环境,其主要特点:一是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二是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三是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四是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环境与人才的辩证关系.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人才个体成长
(1)影响个体生理发育
个体的生理,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等。人体的生理,是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基础,也是人们成才的基础物质。
① 个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个体只有在起码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
质生活条件满足后,才谈得上发展,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自然资源越优越,劳动生产率就越高社会物质财富就越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好,成才主体的物质需要就容易得到满
足。自然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两方面来影响成才主体的生存,表现出人才个体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② 自然环境对人才个体大脑发育有重要影响。自然环境主要通过
论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 篇5
论基于公民美德和个人权利的公共精神
在当今行政伦理学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探讨中,公共精神是一个深受重视的`议题.公共精神在长期的发展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作为政治参与美德的公共精神和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的公共精神之间存在张力,现代公共精神必须在两者间取得协调.
作 者:宋作宇 SONG Zuo-yu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北京,100872刊 名: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9(2)分类号:B822.1关键词:公共精神 个人权利 公民参与
弘扬五四精神,立志成才报国 篇6
94年前,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此“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投身到拯救中国、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
我们不能忘记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这些青年导师,是他们擦亮了中华青年的眼睛,点燃了中华青年的激情,使古老的中国从此焕发了生机,从满了活力,使青年人走上了历史舞台!
恰同学少年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甘愿“清贫、奉献”的方志敏;“铁骨铮铮,气贯长虹”的杨靖宇;“忍受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的江姐;“高唱囚歌,傲然不屈”的叶挺„„.还有那些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革命先辈们,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就是五四的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清华大学生提出为祖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一批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投身茫茫沙漠,创建中国航天事业。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朱光亚等海外学子,应祖国号召,学成归来,用青春铸就了中国的两弹一星。英勇的解放军用他们的青春热血保卫着国家的安全,一批批青年在家乡劳动致富,为社会繁荣,奉献青春。在他们身上闪耀着的,也是五四精神的光辉!
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将来终归是你们的!”这是毛主席对青年们的希望和寄语。
同学们!风华正茂的我们是幸运的,远离了国家兴亡的风雨飘摇,面临的是一个个展示自我、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回望历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呢?
“年轻”就是我们打拼天下的资本,“年轻”就是我们前行的旗帜!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热情的赞扬我们青少年,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论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 篇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犹如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人类文明史的皇冠之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培养和陶冶民族精神、 民族素质的巨大精神力量。 千百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由于市场经济观念的强烈冲击, 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变得相对薄弱。 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失去正确的指导方向:实用主义倾向开始显现, 集体观念逐渐淡漠, 个人主义慢慢抬头, 拜金之风渐渐刮起。
国内众多学者分别对大学生成才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 喻芒清[1]对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内容、现状及主要途径与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王广珍[2]认为必须给予大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 任伟[3]认为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爱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促使道德意识觉醒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涵养养成产生深远影响。 陆建华、杨剑梅[4]结合“五四”文化精英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进行了研究。 王新婷[5]认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等能产生积极影响。郭学利、高红梅[6]指出高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手段, 拓宽教育路径。 张海波[7]提出应在扬弃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建构大学生的现代文化人格。 方凌瑾[8]对当前高校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意义、基本内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论述, 提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及方法。 赵卫新[9]认为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可以运用课堂教学、传统文化讲座、课外阅读经典、环境熏陶等方法。 苏宝梅[10]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需要有正确的方法论作指导。
从上述分析可知, 已有的相关研究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而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研究比较薄弱。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 (尤其是高职生) 成长成才教育结合起来的研究则凤毛麟角, 鉴于此, 本文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
本文拟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高职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2.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对高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不仅要普及和传授传统文化知识,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而且要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上无数民族英雄, 为了保家卫国, 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爱国主义在传统文化中的反映。 高职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认真学习中国历史上爱国志士的感人事迹。
2.2艰苦奋斗教育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艰苦奋斗中总结出来的深刻哲理。 中华民族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 都能克服艰难险阻, 不断向前发展。 认真学习这些至理名言, 对于当代高职生发扬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2.3高尚情操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把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看成为人处世、 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大都把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作为自己的最高精神追求。 社会交往上讲求“大公无私”、“言必信, 行必果”; 个人修养上讲求修身养性, “独善其身”、“身正”等。
2.4奋发向上教育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生动写照。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 在任何一个时期, 尤其是在关系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 广大人民充分发扬奋发向上、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优良作风, 挽救并振兴了中华民族。
3.高职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性
3.1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的重要指标, 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这一切都表明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 高职生成才教育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3.2高职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求
人的社会性是人区分于动物的重要属性。 是仅仅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还是为了集体、 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是一心醉心于金钱利益还是毕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学阶段是高职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成才教育在高职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4.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4.1增加高职生的百科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宏富, 主题广泛、包罗万象, 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学、处世哲学等领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扩大高职生的知识面, 增加渊博的百科知识。
4.2培养高职生的爱国情怀
如果高职生能够深刻理解祖国历史、民族文化, 就能对祖国产生深厚感情。 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髓思想, 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树立科学的辩证思维及理性的爱国态度。
4.3提高高职生的思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代哲学。 认真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天人哲学。 重人事、轻天道, 天道自然、天人相分的观点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理论。 《老子》、《易经》等著作中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闪烁着古人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辉。阅读这些著作, 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的思想境界。
4.4提高高职生的审美能力
高职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美德, 培养多方面素质, 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栋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表现人类顽强不屈、豪迈进取的文化现象, 其中蕴涵的精神价值对高职生仍有激励作用。
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5.1加强课程建设
目前, 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 诚然,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逐步实现, 社会急需越来越多的拥有实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但是, 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专业技术, 而且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因此,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时候, 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设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以对他们进行双语教学。
5.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校园文化氛围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此,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和人文景观建设。 建筑设计、道路取名、宣传栏布置等都应凸显传统文化;第二, 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如在课外活动时间内, 在校园的大屏幕上播放百家讲坛系列节目, 或者播放《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电视剧,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3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 发掘师生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事迹, 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等。 撰写文章或者报道, 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对这些优秀事迹进行大力宣传。 通过树立身边的典型, 让学生知道, 中国传统文化并非虚无缥缈之深奥道理, 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喻芒清.大学生成才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 2005.
[2]王广珍.学习方式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10.
[3]任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涵养养成[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3 (6) :61-64.
[4]陆建华, 杨剑梅.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 :148-150.
[5]王新婷.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成长[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6) :25-27.
[6]郭学利, 高红梅.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7) :47-49.
[7]张海波.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现代人格重塑[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9) :51-52.
[8]方凌瑾.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J].怀化学院学报, 2006 (3) :174-175.
[9]赵卫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J].惠州大学学报, 2001 (3) :102-107.
论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 篇8
暨第八届艺术节活动方案
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为了让广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认识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引导学生感受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发愤读书、锤炼品质。德育处与少先队大队部将开展以“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此来庆祝祖国妈妈57周岁的生日。具体方案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钱旦
副组长:黄建石、杨海平、卢丽丹
组员:陶丽芳、杨金花、钱敏霞、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时间
9月下旬~10月上旬
三、主要活动内容
1.网上长征学习月
2.“长征英雄谱”故事会 3.观看红色经典影片
4.万水千山总是情――传统歌曲大家唱 5.“薪火长征路”知识竞赛
四、具体安排
1.网上长征学习月
请3-6年级的电脑老师利用电脑课指导学生浏览“红军长征纪念馆”、“血铸中华”等网站;各班班主任利用晨会或班队课时间引导学生积极观看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专题栏目,让大家重温长征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抒发爱国之志。时间:9下旬-10上旬。
2.“长征英雄谱”故事会
各班班主任引导学生积极搜集长征路上重大事件史料、革命领袖史迹、红军战士事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利用班队或晨会组织学生开展 “长征英雄谱”故事会,同时选拔一名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比赛。参加对象:3-6年级
时间:9月22日左右
地点:大会议室
3.观看红色经典影片
选取红色经典老片或新近拍摄的主题教育影片,借助影视传媒的视觉效果和直观表现力,通过给学生带来感观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负责老师:陶锋 时间:10月初 地点:食堂
4.万水千山总是情――传统歌曲大家唱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革命传统歌曲演唱或长征诗词歌咏比赛。(歌曲、诗词可自定,也可参考附件内容)参加对象:全体学生
时间:9月28日左右
地点:篮球场
5.“薪火长征路”知识竞赛。4-6年级各班利用班队课自行组织,然后挑选3名选手参加校级比赛。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附后。时间:10月13日左右
地点:大会议室
希各班广泛宣传、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注重实践体验,以本次系列活动为契机,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
2006.9.12
附件1
传统歌曲曲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我爱北京天安门 3.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4.红星歌 5.共产儿童团团歌 6.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7.劳动最光荣 8.让我们荡起双桨 9.祖国祖国多美丽 10.中国中国我爱你 11.长江之歌 12.团结就是力量
1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4.七子之歌——澳门 15.国旗国旗真美丽 16.我爱我的家乡 17.我们美丽的祖国
18.雨花石
附件2
“薪火长征路”知识竞赛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30分,每题2.5分)
1.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曾这样评价长征的伟大意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召开,会上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63人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3.血战湘江。湘江一战,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路线有了深刻的认识。
4.强渡乌江。()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猴场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朱德电告红军各部,“偷渡部队不应小于一个团”。红一军团第2师前卫4团逼近乌江界河渡口,准备渡江。
5.()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四渡赤水,是()同志根据作战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在运动战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地光辉战例。
7.巧渡(),在长征史上是一次唯一没有经过激战的一次渡江行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艺术和刘伯承同志的军事才能在这次战役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8.强渡大渡河。大渡河是()江的一条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9.飞夺泸定桥战役后,中央红军越过天险大渡河,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至此,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的企图彻底破产。10.翻雪山。中央红军翻越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雪山海拔()米,一上一下要走70里路,高山缺氧,积雪终年不化,行人翻越十分困难。
11.过草地。右路军战胜了严寒饥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异常的茫茫草地,于()8月7日到达草地的尽头班佑地区,左路军也同时到达阿坝地区。
12.激战腊子口。党中央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进入()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草地的藏民地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
二、选择题(70分,每题3.5分)
1.1934年10月,由于第()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a.五。b.四。c.三。
2.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开始长征的漫漫征程。A.江西瑞金。B.陕西延安。C.江西井冈山。
3.1934年10月,红
二、红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开辟的新根据地是()。
a.陕甘革命根据地。B.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4.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共编有五个军团,除原有的红军主 力一、三、五军团外,()是在出发前不久编成的。
a.红二、六军团。B.红八、九军团。C.红七、十军团。
5.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a.3万余人。B.5万余人。C.1万余人。
6.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a.张闻天。B.王稼祥。C.毛泽东。
7.遵义会议后,在行军途中,成立了由()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
a.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B.毛泽东、朱德、彭德怀。C.刘伯承、林彪、聂荣臻、8.中央红军()渡赤水,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合围圈。a.四。b.三。c.六。
9.长征途中召开的()上,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C.会理会议。
10.历时七天穿越草地的右路军是由()率领的。
a.朱德、张国涛、刘伯承。B.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C.徐向前、张国涛、刘伯承。
11.红一方面军翻越的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雪山是()a.夹金山。B.乌蒙山.c.泯山。
12.在红四团的火力掩护下,由第二连的()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攀登着悬空的铁索向泸定桥头攻击。
A.22。b.10。c.16。
13.1935年8月,红军通过草地后,红四方面军进行了著名的()战役,消灭了敌人一个师的主力,打开了北上的道路。
a.土城。B.包座.c.腊子口。
14.长征途中,英勇善战的红军攻克了一座又一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要隘。毛泽东同志的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所描写的是()。
a.娄山关。B.剑门关。C.腊子口。
15.1935年11月,()的胜利,粉碎了敌人队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a.直罗镇战役。B.东征作战。C.西征作战。
1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的保安县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
a.陕甘革命根据地。B.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7.1936年10月,红军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彻底结束。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B.红军第二和第六军团。C.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18.红军长征在()年中转战()省份。a.2年、11个。B.3年、13个。C.2年、14个。
19.20世纪30年代,国外出版了一本由一个外国传教士以自己亲身经历描述的长征的书籍,这本书的书名()。
a.万里长征亲历记。B.神灵之手.c.西行漫记。
20.1955年,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开过元勋中,有一位名叫李贞的女将军,她是随()长征到达陕甘宁的。
a.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方面军。
“重走长征路”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毛泽东。
2、瑞金。
3、王明。4、1935年。
5、遵义会议。
6、毛泽东。
7、金沙江。
8、泯江。
10、4000米。11、1935年。1
2二、选择题
1、A。2.A。3.B。4.B8.A。9.A。10.B。11.A15.A。16.A。17.A。18.C
9、围追堵截。、甘南。5.A。6.C。7.A。12.A。13.B。14.A。19.B。20.C。
论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 篇9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以顾客为导向的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司开始把工作团队作为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取成功的一种有效方式。面对己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量大大增加,知识流量大大加速,时间压力要求组织作出迅速反应以保持竞争力,知识经济需要与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目标管理、压力管理、危机管理、企业文化塑造等管理手段在实际运用中的成功与不足;现代管理中对群体效率、员工工作满意感的日趋重视导致了团队管理这一新型的管理方式的诞生并得以广泛运用。团队管理兴起背负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它兴起于集体主义浓厚的日本、以色列,在北美得以发展壮大并最终以各种适应种种情景的团队形式突破文化的限制得以向全球推广。管理学家把工作团队定义为由2一20个成员组成的群体,他们的工作任务彼此相关联并共同对团队工作的结果负责(Demaetto,rush,1997;Cohen、Bailey,1997)。团队管理方式的兴起不仅对提高员工满意感、促进变革和创造力、有效的控制和约束成员方面发挥巨大作用(Levati,1975),而且团队管理这一管理方式在组织规模增大后防止不良效应的产生方面更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基础
1、社会协作系统理论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创始人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对团队建设也很有指导意义。巴纳德把人看作“全人”即个人既是物性、生物性、社会性的独立存在,同时也是整体中的函数性的、部分的存在。人要达到某种目的,往往有很多的限制。而在这些制约因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自身的生物性的制约”。克服这种制约的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协作,通过集体协作,多数人构成的集体能办到单个人干不了的事。
协作行为与个人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协作行为的目的。在个人行为中,个人的动机与目的直接相关,但协作行为的目的与参加协作的每一个人的动机却是有区别的。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其次,协作行为为了保证有效地达到直接的目的,需要设立一系列间接目的,并采取一定的迂回行为。这时,行为脱离个人性格,因而协作体系不得不设置一个把个人与协作体联系在一起的媒介过程,并用之把协作行为创造的各种价值分配给协作体中的每一个人,由此来满足个人的动机。再次,协作体必须要有自我维持与发展的能力,为此协作体通常应有内部留成或积累。管理者和管理组织是达到这种目的专门要构。一般而言,协作体的这种维护和发展能力在个人行为中是看不到的。最后是效果与效率的差别。协作体本身具有与个人目的不同的目的。倘若能有效地达到协作体的目的,那么就称“有效率”。协作体能否长期存在与发展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协作目标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二是协作的效果,三是协作的效率。有效果而无效率或者有效率而无效果的协作体都不能长期存在并发展。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对团队建设的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于效果与效率的划分。即使在团队中,个人的动机与团队的目标实现也是有分歧的。有效果而无效率、有效率而无效果或者团队目标不适合环境的变化都极有可能使团队瓦解。要想团队健康发展,必须向每个人提供各种诱因,使诱因与贡献达到平衡,以激发和维持成员协作的意愿,并追求诱因的经济。团队精神、团队建设同重视个人及满足个人的需要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相互辅助、互相促进的。这是由巴纳德理论导出的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结论。另外,巴纳德对共同目标、信息联系等方面的讨论同样结团队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三、个人与团队的交互分析
1、“木桶效应”中体现的团体对个人的作用
一个木桶的容水量, 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的现状, 这就是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
如果将企业的员工视作桶的木板,那么企业员工团队的竞争力就如同木桶的容水量, 研究如何提高木桶的容水量则可以为增强企业员工团队的战斗力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从这个效应中可以看到团体对于个人的帮助,其实无论是是那种材质的木板,还是多么高度的木板,都是木桶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到储水的多少是决定于那块最少的木板,正是由于木板之间的密不可分,才可以形成真正的使用价值。
如果你是木桶中那块最短的木板。可以反思到整个团体对于个人的影响。正如我们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一样,可以透过团体的效用,和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而去提升自我价值,使得个人价值是在团体价值提升的过程中,同步进行的。也正是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比拼,使得木桶的储水量逐步加大。个人的成长能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下进行是幸运的。因为木桶已经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只要相互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既可以让自己和木桶的价值都最大化。团队中精英可以对自己造成强大的影响,这样的话,可以在更优越,在精英的群体中,实现团体对于个人的推动力。
2、“鲶鱼效应”中体现的个人对团体的作用
“鲶鱼效应”一词起源于北欧居民养沙丁鱼的故事。沙丁鱼生性懒惰,在运输途中常因缺氧而死亡。渔夫将一条鲶鱼放入鱼箱中,沙丁鱼竟奇迹般鲜活起来。在天敌胁迫下,沙丁鱼表现出超强生命力,“鲶鱼效应”由此而来。
鲶鱼本体可以代表团队型领导者,沙丁鱼则象征着同质性强的团队群体,他们技能水平相似,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效率低下,使团队呈现出委靡不振的状态。有着较强业务能力和较高个人素质的“鲶鱼”型领导能产生让成员不知不觉模仿并追随的效果,进而带动整体。首先团队的组成人员是个人,所以,每个人的力量整合在一起的时候,效用是大于个人效用的加和的。所以,一个优秀的团体建设需要有一个优秀的领导,作为开拓者,若是个人的力量可以带动整个团队,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的员工,都可以显示出个人的小小的力量对于整个团队的影响。
同样,如果我们是鱼箱中的那条鲶鱼,可以看到个人能力的创新带给整个团队的贡献。如果每个人都具有鲶鱼的特性,勤劳实干,不与别人攀比,有自己的主见,都愿意为公司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那么这个公司所创造的价值也将是很大的。同时,这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中,个人和团体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看到个人对团体,也可以看到团体对于个人的相互作用,但是总体来说,这两个目标都是一致的,并且使相互依存的。
四、第一步: 确定目标, 选拔成员
如何铸就高素质的团队
每个团队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也就是它独特的目标。因此, 构建一个团队首先要弄清楚他的目标是什么, 进而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并确定具体用人标准, 找出每位团队成员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进行人员选拔。第二步:团队培训, 营造氛围
高绩效的团队成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互补技能, 更需要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信息沟通、冲突解决等能力。团队需要所有成员的通力合作, 因此要防止个人英雄主义的产生, 创造每个人都是团队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的文化氛围。让大家明白只有共同支持、协作、努力, 才能更好地完成团队目标。团队领导要鼓励每位团队成员参与决策过程, 并做到能倾听他们的意见, 包括反对的声音, 当有更好的主意出现时能够转变既定的决定, 以及对成员间的矛盾和牢骚能迅速处理。
第三步:绩效辅导, 有效激励
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绩效和保持旺盛的士气一定离不开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和奖励机制。周期性地对团队及其成员进行绩效考核, 不仅可以让组织或团队领导随时监控团队及成员的绩效状况, 并以此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和绩效辅导, 改进员工的绩效, 而且还可以依据考核结果及时给团队及成员以奖励,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情, 向更高的绩效标准迈进。
五、反思与讨论
全球一体化给企业带来了变幻莫测的内外环境,联合并进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而团队的出现正好顺应了这种需求。团队通过成员彼此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行为上的共同规范,最后成为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团队建设机制是维系团队活力,激励成员积极情绪的关键。团队的发展具有逻辑性,各个阶段相互关联,层层并进。
【论团队精神与个人成才】推荐阅读:
论团队协作精神与爱岗敬业精神10-11
论打造龙舟精神的团队三要素07-04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08-29
团队精神与合作共赢10-03
团队精神试题与答案10-07
团队精神与执行力06-21
团队精神培训心得与收获10-15
领导力与团队精神10-17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10-10
亮剑精神与销售团队的打造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