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领航校园文化

2024-06-30

养成教育领航校园文化(共9篇)

养成教育领航校园文化 篇1

校园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学校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形成并固化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其在各种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以及各类设施中体现的特定的人文精神[1,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现代高校办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而要形成合理有效的长效文化机制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就更需要进行顶层设计, 通过合理的培育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1. 养成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养成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学生进入高校时基本已步入成年阶段。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个人性格方面虽然还存在一个成熟、稳定的过程, 但由于经过近二十年的成长, 其很多行为习惯已经固化, 要想让其一进入高校校园就能够改变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教育实践发现, 要想通过强制性的教育或说教来改变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则是徒劳无功的。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 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 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 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 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 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对大学生们的习惯进行纠正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既然通常的课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均无法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那么该怎么办呢?

文化是一种上下传承的内在软实力, 一所高校如果没有一种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文化是很难大批量地培养出具有这种品质的学生的。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非常有必要考虑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在顶层设计中进行充分的贯彻体现, 又要以合理的路径进行长期的坚持。

2. 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体现养成教育路径

养成教育需要靠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具有了学校文化的特色, 无论其将来走向社会的哪个方面, 都能体现高校的校园文化的烙印。然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却是非常费时费力的, 尤其要做好文化构建的顶层设计。

在学校硬件建设上要体现文化特色。如绿化建设中选择纯洁的玉兰、傲寒的梅花、高洁的松柏、挺拔的翠竹等能够体现清爽宜人效果的植物, 如此涵养学生的性情, 净化其心灵。学校的建筑也不能千篇一律, 要蕴含审美的人文文化品位, 校园建筑的造型与布局要尽可能地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学校制度的顶层设计中要体现养成教育。学校制度文化隐藏在学校的仪式、人际关系、教育观念、课程与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学校管理结构、发展规划、教育组织形式、目标、传统与习俗, 乃至心理氛围中。因此学校在制定文化建设长期目标时需要结合学校的历史沿袭实际, 提出自己的特色文化, 并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日常德育中体现养成功能, 这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明确的顶层制度规定下实现日常德育中的养成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等观念。如充分调动学生社团的积极性, 形成一种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理论文艺并重的特色。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通过这些体验让学生们体验“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使其养成服务大众的良好品质。

3. 总结

本文从高校管理者与教师的角度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养成教育为基点建设校园文化的思路, 并对该思路进行了路径探析, 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手段和方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为当前高校尤其是省级以及民办普通高校建设校园文化提供理论指导。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学校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笔无形的资产, 而养成教育中对学生们德行的规范与养成则是在学校整体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当前的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尚存在目标不明确、步骤不清晰等诸多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校园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养成教育为基点的方向, 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养成教育,大学生教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 1941 (01) .

[2]夏湘远.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 2006 (03) :91—93.

养成教育领航校园文化 篇2

摘要: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学校努力创建低碳文化,打造低碳校园,实现低碳环保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持续发展

20xx年9月,湖南省安乡县城东小学成立了课题组,正式开始进行小学生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1.创建校园文化,养成低碳习惯

学校以构建绿色校园、生态校园为目标,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校园建设过程之中,力求学校与自然的和谐,与深厚文化底蕴相统一,努力构建低碳文化校园。

(1)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化。

合理规划花坛绿地,种植花草树木,每个教室由学生精心创设了图书角、绿意角,力图创建出绿色花园式学校;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温馨的提示语“今天你低碳了吗”;校门一侧创办了低碳宣传园地;校园内随处可见低碳警示语,整个校园,处处都充盈着低碳的芳香,焕发出低碳的活力。

(2)校园管理机构的制度化。

低碳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阵地建设等方面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用完备的管理制度给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提供低碳行为准则,使每个人通过对制度的理解、实践而将制度内化为低碳行为习惯,最后升华为低碳精神惯性。学校以校长为主抓,以教导处和德育处为管理机构,将低碳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年度计划,建立学校低碳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学校低碳制度,落实水、电、办公用品的节约工作,健全学校低碳管理体系和督导评价体系,加强工作领导和组织协调,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引领全体师生创建低碳特色文化校园。

(3)校园低碳文化的土壤化。

低碳文化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低碳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哪怕一拨又一拨人从这里离开,他们带走的仅是个人的智慧,却带不走学校特有的文化,只要这片土壤存在,就会有更多的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以学生个体作为低碳教育的立足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订好低碳活动的计划,确保低碳活动的制度化和经常化。处处践行着低碳生活,抓实低碳生活,抓实低碳工作,讲求活动实效。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师生践行低碳生活,养成低碳行为习惯,创建校园低碳精神文化。学校将每年的4月28日定为学校的低碳节。在低碳节,学校将邀请社会各界参与我们的低碳节活动,倡导社会各界关注环保事业,共同体验分享低碳生活的快乐,通过学校这片肥沃的低碳土壤,实现低碳生活理念的普及,达到共建低碳社会,打造美丽家园的目的。

2.践行低碳行为,打造低碳校园

(1)加强低碳环保知识教育。

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低碳环保知识教育,利用学校低碳宣传栏、各班教室黑板报定期进行低碳环保知识宣传;在红领巾广播站增设“低碳生活小当家”栏目;各中队定期开展“与低碳生活同行”的`中队活动;提倡中、高年级学生阅读《人与自然》《创造改变生活》《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低碳环保百问百答》《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等书,写出读书感悟,定期交流与评比;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低碳生活我先行”知识抢答赛。

(2)开展一系列低碳实践活动。

每班设立4名低碳小达人,负责班级低碳生活的践行和管理,定期向课题组研究员交流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让我们的“小皇帝”在家里做好用水用电用气的记录,评选校园“绿色幸福之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步行街广场、超市门口、政府机关进行低碳宣传,倡议全体动员,践行低碳生活。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参观自来水厂、造纸厂,了解水和纸来之不易,了解污水处理过程,倡导节纸节水。在各种聚会用餐场合做劝导员,不追求奢华生活,拒绝一次性用品,督促践行“光盘行动”。学校每个学期开展一次“低碳跳蚤市场“活动,将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穿不了的衣服等拿到市场上,以物换物或低价出售,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观念的同时,让他们感受低碳生活、旧物循环利用带来的快乐。

(3)与学科融合,低碳环保进课堂。

一是将低碳教育与学科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资源开采与保护、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相结合,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真正落实低碳教育进课堂。如,语文学科中,就某一低碳问题进行演讲、编故事、写建议书等,成为“低碳生活”的实践者和倡导者;科学学科中,进行动、植物的养殖,开展低碳科学实验、考察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节水、节电、节气的习惯;体育学科中,督促学生多进行阳光体育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进行一些有趣的小制作,用旧饮料瓶、纸盒、碎布等,制作成布娃娃、烟灰缸、笔筒、帆船等,用旧的挂历、报纸,制作风筝、装饰画等。二是结合各学科教材,进行了“高效‘低碳’课堂的教学策略”综合科教学竞赛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编校本教材《低碳贝贝总动员》,作为学校地方课程教材使用,充分发挥低碳教材的功能,创建低碳校园。全校同唱《低碳贝贝》,全校同诵《低碳三字经》。提倡老师布置低碳生活专题作业:如环保作业——制订个人或家庭“低碳生活”计划,处处节电、节水、节气;健身作业——跳绳、踢毽子,坚持每天半小时阳光运动;生活作业——要求低年级学生学洗红领巾、扫地、整理自己的房间,中高年级学洗衣袜、帮妈妈做家务,做生活的小主人。

3.立足学生未来,注重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低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习惯,而且也可以通过对这一习惯的培养带动学生在其他方面习惯的养成,还能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作为创造力最为出众的群体,能在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所学,在开发新能源、研究新产品、改造旧物品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为节能减排提供新的思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践行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制定班级《低碳生活准则》,张贴在各班教室,要求全体师生按准则严格约束自己。在学校,每天中午红领巾广播站提醒:“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你低碳了吗?”用三分钟的时间,师生交流当天的低碳行为:少开了一次车、少买了一件衣服、少开了一会电脑、少看了一会电视、少买了一次零食、节约了一个塑料袋等,这样就把抽象的口号变成具体的行为,养成时时处处低碳的好习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师生们的许多陋习不见了,水龙头不再滴滴答答;开灯无人、白日灯的现象没有了;废纸、饮料瓶也放进了收纳袋里;用过的中性笔丢笔套的人少了,换笔芯的人多了;饮水机、电脑不用时都及时关闭了,校园出现了一派新面貌。

养成教育领航校园文化 篇3

研究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 对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 进而制约他们的行为习惯。当今社会上存在不良的文化, 宣扬错误的价值观和离经叛道的行为, 对于身心还不成熟喜欢模仿的青少年产生了很坏的导向作用, 而且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家长对他们十分溺爱和娇惯, 往往忽视子女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不利于他们正确意识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十八大以来, 中央加强了对网络、图书等文化传媒的监管, 文化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担负着培育学生的重任, 在当前还无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前提下, 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 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 健康的心理和恰当的行为。

1 校园文化影响学生的三个途径

1.1 明之以理

学生的认知是学生行为的基础, 应该通过认知来引导行为, 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当代青少年是最具个性的一代, 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 这是这一代青少年的优点。但是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 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也会获得不良的信息, 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学校不能完全采用强制的办法约束学生遵守行为规范, 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通过多种形式, 弘扬主旋律, 提倡正能量, 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 从而采取正确的行为。要注意的是, 不能强行灌输和要求学生认可我们提倡的价值观, 而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分析, 自主辨别, 自主选择的能力, 自觉抵制来自网络和社会的不良文化的侵蚀和误导, 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追求健康的人格, 并能够学会自律, 控制自己的行为。

1.2 动之以情

意识的获得和实践, 都需要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后, 才能自觉的推行。学校必须把青少年看作主体,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体需要, 设计一些活动, 激发道德情感, 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观看电影, 参加学校活动, 从而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 激发道德情感。学校还应充分发掘网络的优势, 通过聊天室、游戏等调动学生参与, 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1.3 喻之以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当前社会环境存在诸多的问题, 比如金钱至上、道德堕落等, 这些对学生会带来很坏的影响。学校虽然不能成为孤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 但是绝不能任凭社会文化对校园环境的污染和腐蚀, 应该积极营造健康、和谐、关爱、文明的校园环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能够自觉地分辨良莠、区分善恶, 辨别美丑, 从而培育美好的心灵和行为。

2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方面

2.1 以环境为载体, 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人文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校应从实际出发, 使学校建筑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 应该追求审美性。学校要努力营造优美的园林式环境, 精心地选择花草树木, 营造湖光山色, 精心设计, 巧妙布置, 充分发挥自然景物对人身心感染作用, 让学生在自然景观中愉悦身心, 领悟人生, 培养情趣。自然景物在传统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要注重采用文字说明、口头讲解等形式, 让学生在“乐”的同时, 也能有“悟”。建筑也是无声的艺术, 它们的的颜色、形状、材料往往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 学校应从学校传统、教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出发, 使建筑具有积极丰富的精神内涵, 激发他们斗志, 陶冶他们的情操。

学校还要建设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 这包括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文化。有形的文化建设有, 设置学校德育宣传栏, 推荐好书好报, 编写教室内外黑板报, 布置文化广场, 播报好人好事、师生佳作, 创编校园歌曲等形式, 宣传法律法规。有寄宿生的学校还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舒适、整洁的宿舍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有形的文化是学校的躯体, 无形的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无形的文化包括校园舆论、学校风气、人际关系、教育理念等。学校应重视舆论文化建设, 培养正确的舆论, 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 引导他们接受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认同要求的评价会促使学生按照要求去做, 而负面的评价则会瓦解学生努力的意识, 从而变得消极。要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推崇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等传统观念、弘扬自由、平等等西方文明成果, 让学生牢固树立最基本的价值观。

2.2 以制度为依据, 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规范性

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和精神文化的产物, 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制约作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推行等方面。学校应该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借鉴其他学校或组织的先进成果,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民主协商的基础上, 以我们国家法律、道德和意识形态为依据,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行为规范。制度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进行宣传, 监督实行。应该在教师领导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他们成为制度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从而让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教师要运用评价手段, 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 激发学生遵守规范的荣誉感, 提高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决心和意志。制度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 尤其要注重制度的平等性, 严肃性, 要做到在制度面前, 所有师生一律平等, 遵守制度光荣, 违反制度必惩, 让制度成为行动的标尺, 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遵守制度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 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才能成为自觉地习惯。

2.3 以教师为榜样, 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模仿性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个性还没完全形成, 喜欢模仿, 教师作为他们的老师, 自然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影响他们的意识形成、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学校应该狠抓教师的管理, 加强师德和师风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使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学生的教育, 学生在崇敬教师的同时, 会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 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是管理者, 也是实践者, 在行为养成方面,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必须做到,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严肃性, 从而自觉履行。教师还应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 用自己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治学精神影响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实践证明, 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有的甚至持续终身。

2.4 以活动为抓手, 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指向性

活动是课堂的补充, 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是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提高思想修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学校要统筹规划, 根据培养学生的目标, 设计形式多样, 主题明确, 前后衔接的活动, 比如培养学习习惯的读书会、征文比赛、诗歌朗诵等, 培养意志品质和体育技能的运动会、各种体育比赛等, 培养道德情操、文明礼仪的学雷锋活动,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争当文明标兵活动等。在举办活动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也能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学校要派专人管理学校社团, 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制定社团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筹划和开展社团活动, 使社团成为学校联络学生的组织和展示文明行为的平台。校园文化活动要想取得成功, 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兴趣, 取得他们的认同, 并且要采取新鲜多样的形式,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可以充分采用互联网的形式, 这样, 才能吸引学生广泛参与, 产生思想的碰撞, 情感的火花和行为的养成。

总之,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只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才能形成正确的氛围, 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感受, 调动他们自觉地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文化是人创造的, 反过来, 文化又可以塑造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养成和矫正学生的行为。本文着重研究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校园文化,行为养成,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史华楠.校园文化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养成教育领航校园文化 篇4

安达市第四中学

我校始终坚持育人先育德的工作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育工作以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线,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紧抓养成育人,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使养成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师生中形成了行有礼、学有法、做有度的良好氛围,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创造了和谐、融洽、互动的祥和育人环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树立养成教育人人有责观念,构建全员育人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德育管理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教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与完善规章制度。政教处每天对全校养成教育进行督促检查,每月考核评比,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讨、反馈。

2、明确养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这项工作上我们主要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重点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确定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活动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如每学期政教处和团委组织学生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苏联红军英雄纪念碑,用先烈的英雄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重大意义内化为学生行为准则和精神品质。二是重点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诚信为人、诚恳做人。三是重点开展养成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四中学生行为规范量化管理细则》,完善检查制度,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突出做好学科养成教育渗透。充分利用各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如语文学科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内容。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内容。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内容。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熏陶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学了《春天》,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写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同时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作文训练,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又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教育和提高。老师在教授《沁园春·雪》一文后,指导学生观察雪的形状、写雪景,体会“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自然美景,使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着向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热情。

二、依托丰富多彩的载体,推进养成教育

学校有组织地开展各类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舞台。通过这些载体,不断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学校采取长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是每学年开学初利用一周时间对入学新生进行体能训练和思想净化教育。学生通过每天上午紧张、艰苦的训练,不但提升参与体育

锻炼的意识;而且坚定了理想信念,磨练了意志。通过每天下午熟记《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四中学生日常行为量化管理条例》、五爱(爱师、爱班、爱家、爱校、爱祖国),学习英雄事迹,学习曾就读于四中五位校友成长历程,使学生不但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信念。训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严格进行考试,并评出年级前十五名在《德育简讯》上刊发表彰,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的良好品质。

二是利用班团会、纪念性节日搭台,唱响德育主旋律。李秀芹、张晶等班主任老师不但精心准备每一节班团会课,而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每一节班团会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08~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初,高淑清、刘爽、魏淑芬等班主任老师借奥运中国队喜获奖牌第一的契机,组织的班会课-----《弘扬奥运精神》,充分体现了永不服输的精神。同时充分利用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开展文艺活动,清明节的诗歌朗诵会、五•四青年节诗书画和科技作品展、庆“七•一”党的生日文艺汇演、“十•一”国庆征文、学生硬笔书法竞赛,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进而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是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推进学校文明。学校实行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由政教处拿出评比标准初稿,由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年级组长、班主任共同研讨其可行性通过之后,向全体学生公布实施。经政教处检查评比(评比分值共100分,按照标准扣分),做到周小结、月汇总并公布。以班级为单位评出年级前三名(分值必须在85分以上)发放流动红旗。推动了学生自觉守纪、保护环境卫生意识,同学互相监督。目前校园内学生弯腰自觉捡垃圾现象增多,校园得到了净化。

四是坚持升国旗仪式,进行主题教育。学校每学期都对每天升旗仪式进行精心策划,并确立一个主题。升旗仪式中,旗手、护旗手由各班推选代表轮流担任,并经严格训练后方可执行升降旗仪式。同时在国旗下每天由一名优秀教师或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演讲,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

五是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自信。学校成立了常年训练的田径运动队、足球队、篮球队。通过竞赛(秋季田径运动会、冬季越野长

跑、踢毽子比赛、学生篮球赛、学生足球赛等)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天赋、才能的舞台。使学生课余时间丰富多彩,又增强了体育特长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从而带动了全校师生参与体育锻炼意识,同时又增强团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2007年全市体育现场会在四中召开,推动了全市体育活动的开展,市文体局确定四中为市田径运动员训练基地,代表安达参加省地比赛。

六是书写“千字文”,抒感恩回报之情。学校每学期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写好两篇“千字文”。一篇以“父母之情”为主题,一篇以“最喜爱的老师”为主线,抒发对父母、老师感恩回报之情。此项活动由年级语文备课组长组织语文老师进行批阅,最后评出一、二、三等,由学校给予这些学生奖励。这项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之风蔚然兴起。

七是创办《德育简讯》,打造师生参与平台。学校创办每月一期的《德育简讯》,反映德育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师生广为参与,促进了学校德育建设。

八是统一着装校服和发型,节约时间,避免攀比心理。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统一着装校服,避免了学生相互攀比穿戴的现象;同时女同学剪齐耳短发,男同学剪平头,节约了大量梳洗时间。这样学生把有效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校园文化熏陶,潜移默化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高雅的环境可以熏陶人,特定的环境可以教化人。在精心打造高雅校园环境的同时,针对学生个别现象,我校采取布置特定环境的办法,力求让校园的每一堵墙都有教育意义、每一棵花草树木都会说话,巧妙地感染和引领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在上下楼梯及走廊墙壁上粘挂励志教育宣传标语和名人画像及警句,活动区前长方形草坪用水腊花树镶嵌的“知识改变命运,奋

斗成就未来”,两个长方形草坪中间圆形花坛用水腊花树镶嵌的“和谐校园”烘托着“托起明天的太阳”的钢构校标,均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警示作用,使德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教室后面的宣传板更是色彩缤纷,内容丰富多彩,有激励、有榜样,促使学生奋发向上,教室北侧悬挂的“勤学、苦练、多思、善问”八字学风更是鼓励人心,催人奋进。

建设了别具一格的绿化园区。绿化园区是学校响应市委、市政府“绿化、美化、香化”号召,由20多栋陈旧房屋和棚室改造而成的一片由工艺铁栅栏围成的育人园区。这里共有柽柳、黄白刺玫、云杉、肚松等50多个树种。青山绿水、花香枝茂的静思园,是一个天然去雕饰的大氧吧。课间师生漫步林间小径,倾心交谈、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课余时间在这里朗朗读书,即增加知识底蕴,又陶冶情操;教师业余时间漫步园区,欣赏眼前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去掉一身的疲惫。近几年,在改造环境方面学校累计投资130多万元,使学校成为一个宁静、整洁、赏心悦目的绿色环保教育基地。

针对学生喜欢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现象,学校在对各班的课桌进行了清理建档,并定期检查,促使学生爱护课桌,保持课桌的整洁。这一措施采取后,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对操持良好的学习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同学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我并不觉得怎样。现在知道了,那样做就是破坏公共财物,又破坏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这是不对的。”一旦发现有人破坏,随即报告学校总务处,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进行通报批评,这样有效地维护了学校的美好环境,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另外,针对有的学生随意丢弃废物的不良习惯,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不能只靠制度来约束,还要以身作则来引领。学生喜爱吃零食,经常随意丢弃果皮纸屑,每位看到的老师都会在学生面前把废物捡起,后来这些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再随意因吃零食而乱扔东西了。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学校很多,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动了学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渐渐地学生往地上乱扔废物的现象没有了。

四、抓实践体验,以情促行求内化。

我校在全体学生中组织开展了以道德实践体验活动。例如,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 “小区清洁”和环保宣传日(地球日、水日、植树节)上街宣传环保知识等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热情很高,他们清理淤泥、捡垃圾、拾塑料袋,不怕脏、不怕累,向路上行人散发环保宣传单,受到了过路群众及住户的一致好评。活动完毕后,学生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久久不愿离去。而且经常组织开展帮困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慰问和资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仅感受到做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感受到了父母的劳累辛勤,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养成教育领航校园文化 篇5

一、创新德育管理机制, 确定德育工作思路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德育工作的开展将流于形式。为此, 我校始终把建章立制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狠抓制度落实。我校建立了学校支部、行政、工会、少先队、班级管理立体化网络, 并明确德育管理的任务要求, 各负其责。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 德育副校长、工会主席、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及少先队干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了校长宏观抓、德育副校长直接抓、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具体抓、班主任老师时刻抓、少先队干部参与抓的德育管理工作局面;建立德育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完善了班主任德育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和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奖励机制, 将德育工作考核的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核之中。我校在深入分析学校实际、学生生活环境及年龄特点的基础上, 确立了德育工作思路: (1) 抓住一条主线: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丰富和创新活动, 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2) 确立三个观念:以德治校、全员育人、以生为本。 (3) 搞好四个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道德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主题性教育活动与常规性教育活动相结合。

二、抓好学校校园建设, 构建和谐文明环境

高雅的环境可以熏陶人, 特定的环境可以教化人。为了加强德育环境的建设, 创设一个浓厚的德育氛围, 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我校主要抓了校园环境的“四化”“一建设”, 即:绿化、美化、净化、硬化和“经典诗墙”建设。为了净化校园, 治理脏乱现象, 大队部根据安江一完小卫生评比细则, 加强了监督, 不定期检查, 及时公布, 定期整改,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为了绿化、美化、硬化校园, 学校已对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及功能教室进行了大规模的粉刷、装修, 学校草坪、花坛披上了绿装, 200米的塑胶环形跑道更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文并茂的经典诗墙锦上添花, 校园环境旧貌变新颜, 环境的改变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三、切实规范教师言行,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俗话说, 身教重于言教。实践证明:教育无小事, 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 处处做楷模。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那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就会事半功倍。为此, 我校要求教师自觉做到:

(1) 讲团结、讲文明、讲卫生、讲形象, 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工作团结协作, 举止言谈文明规范, 仪表形象端正大方, 做到身正为范, 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2) 献爱心、讲奉献, 做好学生表率。两年内学校举行过多次捐款活动。如, 对毕业班秦黔花老师及个别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举办捐款现场会, 校长带头, 全体师生参加, 捐款近万元。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了学生,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奉献社会的优良品质。

(3) 好学习、勤工作, 做好学生表率。不迟到、不早退, 作业批改及时, 课外辅导耐心, 自身业务精湛, 课堂教学效率高, 学生家长意见少, 反映好。

四、扎实开展德育活动, 努力深化养成教育

1. 开展“流动红旗”和“文明班级”评比活动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此, 学校建立了班级、学生及班主任考核制度。学校领导、教师轮流值日, 少先队大队部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坚持每天检查监督学生入校、离校、红领巾佩带、班级及个人卫生、学生纪律等小学生日常规范的落实情况, 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将上周检查评比情况进行通报。学校始终坚持一周一小结, 一月一总评, 评出等级, 树立典型, 激励学生学先进更先进, 后进赶先进。对于评比结果在期末纳入班级的综合考核, 评出学校文明班级, 并将此作为量化评比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据。学校每学期都设立班主任工作奖励基金, 每学期期末对在班级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班主任进行奖励。

2. 通过升国旗仪式, 进行养成教育

庄严的国旗、雄壮的国歌、威武的升旗仪式本身就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因此我校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养成教育。我们每一次国旗下的讲话都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 结合学校典型事迹, 重启发, 重激励, 重鼓舞, 对学生展开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全新的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 可以说每次升国旗仪式都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 通过班队会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每月一次的全校班队会, 时间由学校通知, 每班同时召开班队会, 德育副校长和大队部联合检查, 评选出最好班会, 进行通报表扬。通过每月一次的班队会的开展, 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 通过设计主题班会, 把对学生的各项常规教育融为一体, 在班队会中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行为习惯的转化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根据情况进行总结, 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要从点滴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4. 自制班规, 强化养成教育

为了让学生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 我们开展制定班规活动, 各班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全班讨论, 老师整理, 再逐条念给学生听, 学生表决确定;有的是分组讨论, 组内制定、班委会综合, 老师加工修改。大家照规行事。由于班规是大家共同参与制定的, 也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遵守规则, 也就成了学生内心的需求。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变成主动自我教育。如学校文明班级五 (3) 班在学生形象上要求学生做到六样:学有学样 (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富有想象、总结方法) 、坐有坐样 (姿势端正、神情安静、四肢得体、举止高雅) 、走有走样 (昂首挺胸、步履从容、不跑不跳、走出自信) 、玩有玩样 (玩出智慧、玩出水平、玩出技艺、玩出精神) 、说有说样 (说出礼貌、说出睿智、说出技巧、说出魅力) 、做有做样 (节约能源、爱护环境、主动清扫、阳光少年) 。

5. 利用广播, 宣传养成教育

通过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对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等进行大力宣传, 每天下午上课前15分钟进行广播, 极大地推进了学校的文明礼仪建设。

6. 利用经典诵读, 进行养成教育

我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读书活动, 这次读书活动中通过摘抄名言警句、撰写感想、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读书知识竞赛、征文等系列活动, 激发了同学们努力学习的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情感。

7.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种传统, 一种文化。如:每年三月, 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五月结合劳动节进行勤劳节俭、敬业奉献教育及开展学生生活技能指导活动;六月开展庆“六一”艺术活动, 进行才艺大展示;九月以“老师你好”为题进行尊师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和敬老尽孝活动, 给老师写封信、唱首歌、表演个节目、赠送一个小礼物, 并开展“英雄祖国, 我在祖国怀抱中成长”主题活动等。

8. 开展体验活动, 增强养成教育

利用节假日, 班主任帮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等各个方面, 寻找一个“岗位”, 扮演一个角色, 获得一种感受, 明白一个道理, 养成一种品质, 学会一种本领, 引导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 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9. 开展“懂礼仪、尽孝心”活动, 促进养成教育

百事孝为先, 中华民族自从有了文化也就有了孝道, 所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使这种美德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我校开展了“懂礼仪、尽孝心”活动。

(1) 懂礼仪, 感知孝心。学校要求学生做到“六个一”, 即:收集古今中外孝敬故事讲一讲;写一篇家庭亲情的短文读一读;列举生活中父母关爱的事说一说;选择表达孝心的歌曲唱一唱;查找古今中外的礼貌用语用一用;选一件父母喜欢的礼物送一送。

(2) 懂礼仪, 践行孝心。做到“三做起, 十个一”, 达到“三好”。“三做起”, 即: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十个一”是:给父母梳一次头、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倒一杯茶、盛一次饭、洗一次碗、扫一次地、做一次饭、唱一次歌、写一封信。“三好”, 即: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做个好少年。

(3) 懂礼仪, 反馈孝心。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座谈会等形式, 反馈孝心活动的情况。

(4) 懂礼仪, 评比孝心之星。通过征文、演讲、问卷调查、学生推选、大队部审批等五个环节评比出班级和学校“孝心之星”, 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 将懂礼仪、尽孝心养成教育活动推向了顶峰。

通过老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养成教育在我校取得了良好效果, 对学校其他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学生的劳动意识、卫生意识、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增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热爱学习的风气越来越浓厚了;学校里讲脏话的人没有了;乱丢垃圾、乱写乱画、践踏草坪的人不见了;向老师问好的人多了;早上八点前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大了;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的好人好事比以前更多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了, 声誉好了;教学质量提升了 (去年小学毕业会考成绩跃居全市前茅) ;校园环境变美了, 学生人数增多了, 家长更放心了。

总之, 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但“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我们深信, 通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定会将我校的养成教育更好地开展下去, 为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 任务长期而艰巨。但“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我们一定要将养成教育深入开展下去, 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贡献。

养成教育领航校园文化 篇6

一、注重多元培养

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 按照对人的理想素质的要求, 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品德的培养。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二是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要培养学生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主动适应环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习惯和能力。三是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健身习惯。学校在抓养成教育时, 一定要多元并重, 不能顾此失彼。

二、狠抓常规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细节决定成败, 养成教育要从点点滴滴抓起。建立起“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 全面育人”的“三全”教育网络, 把养成教育的课程化、规范化寓于常规管理之中, 加强制度建设和常规检查, 努力使养成教育达到“五化”标准:常规管理制度化、思想教育经常化、管理程序课程化、激励机制系列化、因材施教科学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充分发挥课程育德功能, 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授课时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操陶冶、行为养成于一炉。充分利用校会、班会、晨会、团队活动、板报、墙报、广播、标语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经常开展“课堂、集会、升旗、语言、待人接物、公共场所、家庭、衣着、交往”等礼仪训练。

三、丰富主题活动

活动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养成教育具体化、生动化, 真正起到教育实效, 应以活动为载体, 丰富养成教育的内涵, 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遵循“以学生为中心, 以情境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深入开展世情、国情、党情、市情、区情、民情“六情”教育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干干净净每一天、高高兴兴每一天、快乐学习每一天、团结互助每一天、文明礼貌每一天的“五个一”活动;开展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活动;与“唱读讲传”活动相结合, 开展每天背诵一个励志警句、每周讲述一个感恩故事、每月训练一个好习惯的活动。注重多种形式、多种层级的评比, 促进活动的开展。

四、强调典型示范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和家长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 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养成教育能否产生实际的教育效果, 主要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能否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响应, 形成他们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同时,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教师和家长都应做出表率, 从衣着打扮到言行举止, 都要庄重、大方、规范。教师对学生要“一双眼神鼓励, 一张笑脸相迎, 一颗爱心相待, 处处表率育人”。还应在学生中树立典型, 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五、优化校园环境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 高雅的校园文化, 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树立“以优雅的环境影响人”的理念, 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 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达到“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的育人效果。致力抓好校园文化、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充分利用校园墙壁书写校训, 教学楼走廊张贴《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 教室里张贴国旗、名人名言等, 使每面墙壁都会“说话”。从而达到对学生心灵的净化、行为的规范、情操的陶治,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创设要在“新、实、近、细”四字上狠下功夫。“新”就是要做到内容新鲜, 形式新颖;“实”就是要做到注重实用, 讲求实效;“近”就是要做到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细”就是要做到关怀细微, 要求细致。

“共好”文化领航企业发展 篇7

坚定理想信仰汇聚团队合力

作为基层卷烟厂, 伴随着行业改革发展的步伐, 保烟2004年进行了资产重组、品牌整合, 企业模式从生产经营型转变为生产组织管理型。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引发了保烟人对管理的深刻思考。保烟必须直面现实, 重新定位, 用一个共同的目标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 用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氛围去温暖人们的心田, 提振起保烟人的精气神, 凝聚起百年文化的精髓, 再塑企业美好未来。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 2007年, 保烟进行了思想总动员, 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下发调查问卷、开展“合理化建议”等形式, 让每一位员工认清企业的现状, 畅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而后进行归纳和提炼。无数次研究、讨论、总结、升华之后, 企业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 认识到作为全国卷烟生产链上的一环, 必须把阶段性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 重新确立企业发展战略定位, 即全力打造生产优势, 明晰了企业愿景——“打造全国一流的卷烟生产企业, 把好日子过好、把好日子过长”。几个月的反复调研、探索, 形成了以“共好”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共好”文化以“和谐共好”为思想之源, 释义为:共识、共勉、共存、共创、共享, 好员工、好企业、好愿景、好日子;集中体现为“家的温暖、家的温馨、家的关爱”。员工以企业为家, 企业为员工营造家园氛围。在保烟除了战略、产品、管理, 员工感受更深的是关怀、鼓励和心灵的沟通。“相互关爱, 勇于创新, 做精做细, 誓争一流”的早会誓词体现了这个团队的温暖与关爱。

同时, 积极推进6S管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十化”标准等, 规范管理流程, 着力培养员工优秀职业品质, 积极推进自主管理, 激发团队创新活力;首次完成GDX1机组自主大修项目, 实施了千万元降耗工程, 开展各类技术创新项目200余项, QC成果50余项, 等等。一系列措施和成果, 昭示着一个事实:只要全体干部职工坚定共好理想、携手同心, 必然会在“打造一流”的道路上攻坚克难、阔步前行。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家园氛围

在企业发展中,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广大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优质资源, 其智慧和力量是创造力的动力源泉。无论谋发展、抓管理、创一流, 还是保安全、促稳定、促改革, 根本的着力点还是“人”。深化“共好”文化理念, 就是从战略到管理机制关心员工、激励员工, 让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 发自内心善待员工, 为他们创造幸福的生活和使他们感受到事业的成就感。

共好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倡导“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各级管理者, 像家长一样, 切实关爱员工, 做好员工思想工作。保烟领导层通过征集合理化建议、开展“五必谈三必访”、设立群众工作室等活动, 积极了解员工诉求, 努力为员工多解难事、多办实事、多做好事, 不断提高服务员工的能力和水平, 使大家亲身体会到: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 在这里全体员工可以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家的温馨、家的关爱, 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使“共好”文化成为促进企业和谐的内生动力。

“共好”文化在推行中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估评价标准, 积极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让大家明白干什么、怎么干、干的程度、干的结果, 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 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共好”文化贯穿“无情约束、有情关怀”的管理思路, 倡导严慈相济, 逐步形成了“岗位靠竞争、晋升靠业绩、收入靠贡献”的阳光管理机制, 使全体员工能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 得到发展、进步和提高, 通过激励每位员工前进一小步, 实现企业前进的一大步。

坚持管理跟进促进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不是简单标语, 不是华美口号, 唯有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 才能落地生根, 产生出强大的影响力和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为实现企业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 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保烟确立了“五精五细”的管理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 全面实施目标管理, 将工作目标管理卡定位在每位员工的办公桌上;将6S管理延伸为6S+2管理体系, 形成了全员学习、人人节约的学习、工作氛围;倡导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在全厂推行了早会制度, 编发了《早会条令》、《员工行为规范》、《标准化操作教令》《管理岗位作业指导书》和《问题诊断与分析汇编》等系列规范文件, 严格了标准, 理顺了流程, 提高了效率, 和谐了工作关系。

好的文化会引领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在保烟各个生产车间, 活跃着以职工姓名命名的创新工作室, 搭建起了首席操作工和“共好之星”评比平台, 在全省烟草工业系统首开包装机组自主大修先河, 节约维修费用近200万元。2010年至今, 保烟产品质量行业抽检和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100%, 生产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013年利税突破16亿元大关, 其中利润突破2亿元, 创历史最好水平,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里程碑式的跨越与突破。

养成教育领航校园文化 篇8

一、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现状分析

(一)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少高职学生仅把上大学作为将来谋生的手段, 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则加以逃避或消极应付。据调查, 高职学校有半数以上的人对职业道德与自身发展的意义重视程度不够,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观念理解不全面、不深入、不透彻, 他们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在工作以后再形成也不迟。这种状况就给他们步入社会后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安全留下了隐患。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思政课、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职责, 而其他各科教师和学校的管理、教辅等各类人员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足够认识, 使全员育人工作的落实大打折扣。

(二) 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各种社会思潮对学校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影响力, 由于西方国家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 传统的、单一的价值观已经被多元化、复杂化、开放性的价值观所取代。改革开放以来, 不少大学生在认识价值观上崇尚自我, 以个人为主体, 注重个人奋斗,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些大学生过分看重眼前利益, 对物质的追求高于对精神的追求。

(三) 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普遍较低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 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在科学基础、文化基础方面显得薄弱, 而且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也相对较差。现在的高职毕业生素质的欠缺主要反映在两方面:职业道德修养欠缺和实践能力弱。尤其让企业感到不满意的是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例如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忠诚团结的合作精神, 诚信守信的品质。在“利”的驱动下, 有毕业生强化个人利益, 不讲奉献, 只求索取, 淡化国家和集体利益, 呈现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一些学生任意毁约、到岗率不足、频繁跳槽, 甚至窃取商业机密等。

二、在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中加强儒家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这就对今后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将儒家文化渗透于高职生思政教育中, 必将丰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内涵, 使传统文化成为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的重要助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演进和融合, 超越时代局限性而被传承至今, 其优秀内核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在引导、规范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不过的教材,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非常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应成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 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他们乐观面对生活、勇于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

(二)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我国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高职学生作为技能型后备劳动力主要是在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较高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群体, 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育出的学生, 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将儒家文化融入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实践

(一) 以儒家文化引领科学的就业观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 讲究“正德”、“利用”、“厚生”, 提倡“内圣”是为了“外王”, “修身”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个人的社会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这些思想和精辟的论述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首先是入世情怀。儒家倡导积极入世的社会情怀和经世济用的思想, 可以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步入社会, 追求国家社会的高层次需要, 承担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是道德本位。儒家重人伦、重规范, 主张克己内省、身体力行, 并形成了一系列道德理想。儒家的道德理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莘莘学子们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 进而反映到其最终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择业观念以及行为选择上。

(二) 以儒家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要把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提高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置。而人格又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理想道德的基础, 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 寻找通向健康人格之路, 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社会规范等刚性内容教育的同时, 必须利用传统文化、经典著述等柔性内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和人品教育。儒家经典思想作为中国古代道德文化中的精华, 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三) 以儒家文化为内容开展班级活动

笔者在班内组织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 做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班团活动。通过座谈、演讲、诵读、研讨、知识竞赛、小品表演、辩论等形式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作为班会内容, 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同时, 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内涵, 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做法包括:

1.以儒家经典为载体, 班主任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原著, 如《弟子规》和《论语》等, 并提供相关辅导读本、论述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在学习基础上, 根据主题班会的内容要求, 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记笔记、写心得, 开展讨论谈感悟。通过学习, 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认同,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了,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了, 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2.主题班会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立身于社会, 服务于社会, 树立远大的理想,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 养成职业道德行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品德得到了提高, 而且责任意识得到了加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省习惯, 自省是我国古代道德修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如“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都说明自省的重要性, 对于现在的道德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3.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班主任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自然地、有效地融入学生心中

笔者将班会任务分配给各小组长, 再由组长发动小组成员寻找资料, 且制定详尽的策划书和方案, 并在本组内开展讨论和交流, 然后定期将具有小组特色的班会呈现给全班同学, 起到极大的教育作用。

以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开展主题班会, 将传统班会转变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班会形式;将班主任传统说教转变为不露痕迹的教育;将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受教育方式。同学们在良好的氛围下敞开思想、答疑解惑、取长补短, 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 对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树立先进典型, 加强示范引导, 由他律上升为自律, 做到学有榜样, 行有目标

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楷模, 经常对学生进行典型教育, 定期请班上和学生会的优秀学生干部到班上做先进事迹交流。先进的典型具有示范导向作用, 使学生们听到先进事迹, 看到先进行动, 心中得到启迪和激励, 从而自觉地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些优秀学生都具有共同的特质:孝亲尊师、乐观自信、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在困难面前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不断激励着同学们奋进, 从而形成了一种“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人人当先进”的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5.将“仁爱”思想渗透在班级工作中, 增强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

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教育, 要动之以情, 胜于父母;晓之以理, 细如雨丝;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只有让学生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才能转化为学生积极上进的动机和行动, 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你的教诲, 同时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班主任应经常深入班级和宿舍,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学生们写的“大学生活感言”、“我在大学的成长进步”等心情随笔, 了解每位同学的所思所想, 采取谈心、书信、QQ聊天等方式及时疏导同学们遇到的各种困惑和压力。班主任不仅要与每位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同时还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参与各种文体活动, 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融洽。

笔者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以及“大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调查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案例, 发现试点班的学生们通过长期学习优秀的儒家文化, 在思想认识、人际交往、性格品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全班学生都圆满地完成了实习任务且顺利取得了毕业证书, 其中有81%的学生被企业考核为优秀, 19%的学生考核为良好。企业对我们的学生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其中有很多学生被企业评为“优秀员工”, 也有一些学生晋升为线长, 在企业核心部门从事管理工作。试点班级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同时还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其中上海菲尼萨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这样评价我们的学生:“该生对单位忠诚度高, 能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要求自己, 对工作积极性较高。工作踏实认真, 努力肯干, 工作责任心较强, 能服从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深圳信泰有限公司的领导评价我们的学生:“该员工加入本公司以来, 踏实工作, 细心向师傅学习, 能服从领导安排的工作。在工作中求实上进, 能自觉遵守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生活中乐于助人, 勤俭节约, 生活朴素, 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感, 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试点, 笔者认为儒家文化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有效地将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转变为一种自觉行动, 能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具有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较高职业道德水准的高职人才, 具有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向红.基于高职生养成教育与提高就业力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2]吴金龙.谈高职德育中加强儒家德育思想教育[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

[3]陈伶.论语、孟子[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7.

[4]王世明.孔子思想钩沉[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7.

联通“班班通”:领航教育信息化 篇9

让老师们和同学们如此赞不绝口的一堂课, 背后的功臣正是中国联通推出的“班班通”系统。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 然后再依靠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死板、无趣, 课堂内容只涉及板书、做卷子, 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 更多地是机械性的听课、完成作业。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而推出的解决方案, 它的出现给枯燥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班班通”系统的推广, 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给学校师生带来了有效而长远的积极影响。通过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的设备, 老师们不再通过黑板、粉笔来阐释教学内容, 而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机和投影仪进行生动的演示。同时, 还可以方便快速地上传、下载教案和课件, 供教研组内或学校内部乃至全市、全省共享, 亲身直观地感受到“班班通”的便利和优势。从学生层面来讲, “班班通”系统的引入, 给学生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途径, 学生们摆脱了以往手托腮帮听课、伏案记笔记的形象, 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 全身心融入到精彩的课堂中, 感受到了学习的喜悦, 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同时转变了学习的方式。中国联通“班班通”系统的普及, 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的教育模式, 充分诠释了寓教于乐的精神, 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认可。

据介绍, 中国联通的“班班通”系统是全国目前第一家也是唯一经教育部中央电教馆认证的集成系统, 主要有教育教学应用系统和学校安全管理、家校互动系统两大功能, 还能帮助学校提高校园的管理效率, 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通过集成的班班通产品, 涵盖校校通服务, 并进入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核心领域, 带动移动业务、平安校园等信息化服务。通过与班班通产品的有机结合, 实现在老师指导下的网络学习, 实现人人通的学习效果。未来, 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将持续发挥其强大的效能, 将丰富但分散的互联网资源进行归并整合, 持续充实“班班通”的教学资源, 达到“校校互通、班班互联”,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上一篇:STC89C51下一篇:幼儿园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