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的养成教育

2024-06-21

小学教学的养成教育(共12篇)

小学教学的养成教育 篇1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抓养成教育, 实质上就是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 儿童的模仿性强, 可塑性大, 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必须抓好抓实, 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度重视, 养成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1.建立健全养成教育制度, 制定实施方案。

几年来, 我校一直把养成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每学期初, 都召开班子会议, 专题研究养成教育的落实问题。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相继制定了《德育工作整体规划》《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家庭文明礼仪常规》《教师上课要求》《学生上课要求》《德育一日化精细管理手册》等,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重视走廊文化建设:一楼设置古诗词欣赏专区, 悬挂粘贴适于学生阅读积累的古诗词, 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欣赏、背诵;二楼设置成语典故专区, 张贴展示成语典故、名人故事, 让学生随时随地从圣哲先贤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三楼设置快乐成长专区, 展示学生的习作、书法、绘画、手工等, 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成长的快乐、进步的喜悦。充分利用教室、板报、橱窗、手抄报、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等宣传阵地, 宣传习惯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及突出案例。同时, 重视校园环境的美化、净化, 努力创建优雅的校园环境和高层次的人文环境, 营造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为养成教育工作培养主力军

为了使养成教育更具实效性, 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认识培训, 让教师掌握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三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二是全面发展, 三是主动发展。组织多次专题讲座, 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使教师明确了“什么是养成教育”“为什么要抓养成教育”“怎样开展养成教育活动”等。多次进行班主任培训, 引领班主任教师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勇挑重担, 率先垂范。

三、多渠道落实养成教育工作,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1.课堂:培养良好习惯的主阵地。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 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忽视的切入点。学校制定并落实了《教师上课要求》《学生上课要求》, 对教与学的细节都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让学生做到“静则专注, 动则活泼”, 勤于动手, 善于交际, 交流共享, 自主合作。每一学科的教学内容无不渗透着德育熏陶和习惯培养:品德课上, 每一个生动的案例都是习惯培养的良好素材;语文课上, 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美德教育的最佳载体;科学课上, 每一个实验操作都是良好素养形成的有利契机;美术课上, 每一幅图画都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参考;音乐课上每一个跳动的音符, 体育课上每一个漂亮的动作, 班会课上每一个闪光点都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在课堂上, 这些德育材料都得到了每一位教师的贯彻落实。

2.少先队:良好习惯养成的中坚力量。

学校把《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中分年段德育目标要求的督促检查任务, 交给少先队。大队委员轮流值日, 负责检查每天的纪律、卫生、出操、排队、领巾佩戴、右侧行走、楼道秩序等, 实行班级德育量化评分, 对不同的违纪行为扣除相应的分数,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加分, 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公布, 向优秀班级颁发流动红旗。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学生中使用文明语言的多了, 弯腰捡垃圾的多了, 有序出入的多了, 仪表端庄的多了……另外, 少先队活动结合养成教育的要求, 每月有一个大主题, 每周有一个小主题, 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评比、日日有检查,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督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家校配合:巩固养成教育成果的必要环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才能使学生在校形成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和升华。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 对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原则及方法等向家长进行了讲解, 使家长对习惯养成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之际, 德育校长都会给家长进行“学生养成教育”的专题培训。我们还利用家访、电话访、开放日、家长接送孩子等多种家校联系时段, 做到家校及时沟通、配合, 形成合力, 巩固养成教育成果。从学校所作的养成教育问卷调查和学生的在校表现来看, 家校配合积极地促进了养成教育成果的巩固和升华。

4.各类活动:养成教育的有效平台。

(1) 艺苑芳馨, 以艺养德。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培育学生特长, 是我校多年来的办学方向。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一项愉悦自己、感染他人的艺术特长, 学校大力开展社团活动。成立了合唱、舞蹈、蛋壳彩绘、手工制作、绘画、快板等多个社团, 每周由指导教师组织相关活动。学校也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开展艺术节、合唱节等各项活动, 发展了学生个性, 培养了学生特长。

(2) 字随其人, 方方正正。提笔练字, 引领学生“方方正正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我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写字训练, 由班主任指导, 每天中午专门练字20 分钟。同时, 贯彻“提笔即练字”思想, 要求学生的作业、练习均用楷书, 方方正正书写, 以期达到“方方正正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标。学校更注重教师的“三字”基本功训练:教师每天练习钢笔楷书30 字, 每周练习毛笔字30 分钟, 练习粉笔字, 并且每月对教师的粉笔字进行一次考核, 学校统一制定评分标准, 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行量化考评, 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内容。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 全校师生的写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 日积月累, 厚积薄发。学校始终没有放松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 要求学生每天积累佳词妙语2 个, 每周积累名言警句2 条、佳段名篇1 段, 定期举行积累竞赛, 促使学生习作水平大幅提高。近年来, 多名学生在市、区级作文竞赛中获奖。

(4) 诵读经典, 提升内涵。学校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和不同主题的读书节活动, 通过多项比赛评出书香学子、书香家庭以及书香班级。

(5) 经纶满腹, 其质自华。为打造书香校园, 学校分学期确定了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各班设立图书角, 学校和学生共同充实图书角。学生乐于读书, 肯于读书, 及时做好读书笔记, 抒发自己的读书感想, 并把自己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同学们。各班和学校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 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腹有诗书气自华, 通过读书, 学生积累了语言, 丰富了知识, 提升了自身的气质和才华。

(6) 阳光运动, 强健体魄。学校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健康一辈子”的理念, 积极做好“两课两操”, 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 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项伴随终生的体育运动项目, 学校成立了足球小组、篮球小组、空竹小组、跳绳小组等, 组织学生经常参加活动、比赛, 丰富了课余生活, 增强了学生体质。

四、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

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 再施以养成教育, 只能是事倍功半, 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如同炼好的铁水, 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如果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 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 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 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注意研究学生的特点, 严格要求, 正确引导, 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 要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好, 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

总之, 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抓住关键时期, 从点滴做起,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训练, 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小学教学的养成教育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2、掌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教学准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师生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导入: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小学生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知识展示:

一、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学会倾听的习惯

上课时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善于思考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

3、敢于提问的习惯

上课时要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

4、与人合作的习惯

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二)、行为习惯的培养

1、尊敬师长的习惯。

见到老师或校长要行礼并主动问好,礼貌待人说话注意场合,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讲普通话,进入老师或校长办公室要喊“报告”,经允许方可进入。

2、楼内行走的习惯。

在走廊或楼梯上应靠右侧行走,主动尊让他人先走,不拥挤,不打闹,漫步轻声。

3、同学交往的习惯。

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真诚相待、不欺负弱小同学、不咒笑、戏弄他人,不给同学起绰号,男女同学交往文明、适度。

4、诚实守信的习惯。

不说谎话、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答应别人的事情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要表示歉意。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要钱物要及时归还,同学之间不买卖物品。

5、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养成先完成作业再去玩的习惯,对作业中的错误能及时订正。(三)、讲究卫生习惯的培养

1、饭前便后洗手。

2、离开座位前能整理好物件,清理掉垃圾。

3、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4、见到废纸、包装袋等能主动地给予清理。保证自己周遍环境的清洁。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6、不吃变质食物,不买三无食品。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开学初在全班中开展“一人一岗,各负其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每一个人都关系着集体的荣辱,只有大家全都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才可能有更多的光荣。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不负责任的学生,对自己所管理的不去尽职。如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起到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所有的同学,在站好自己岗位的同时去监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学,做到“互帮互助整体进步”。

我们每周末都要对一周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小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行为习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养成教育 篇3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训练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基的这句名言,说明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也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才能铸就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其终身发展。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习惯是在逐渐的“放纵”中形成的。同样,人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则是岁月河流中一朵朵小浪花的串缀。从学前家庭教育中的“是非”引导、“礼仪”感受、“亲情”培养,到入学后文明行为的践行、文明语言的构建,让学生从社会、家庭小环境的养成教育过渡到学校规范科学的教育过程中。诸如校园内的拾小纸屑,教室里的轻走低吟,走廊上下的礼让,操场上的嬉戏谦让,学习中的认真向上,穿戴时的整洁得体,小区内的不损花踏草,放学时的文明路队及礼貌口语等等。凡是利于良好道德修养形成的小舉小动,凡是利于道德文化构建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应帮助学生去感受,去实践,去形成,使之逐渐成为学生及生命中的道德资本。唯有如此,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才会真正地释放出“不求个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器”的新时期的教育灵动。

二、养成教育要从成长的关键期抓起

抓住学生认知和践行的关键期进行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孩子成长教育的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西汉时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贾谊曾认为,如果在儿童幼年时期施教,“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北宋著名学者颜之推曾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需早教,勿失机也。”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其行为规范的养成,如同“铸铁”,它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冷却变成了大铁砣,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纠正将会付出比原计划多得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注意研究他们的身心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小处抓起,抓早、抓细、抓牢、抓实,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规范,没有规范就难成习惯。这需要分阶段实施,每个阶段均有独特的又切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训练目标。具体地讲,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分三步走,第一步:1~2年级低年级段,以“快乐童年”为主题,一切行为训练都应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并形成。我们有一支小歌曲:“小手丫,真可爱,饭前洗,睡前洗,干干净净老师夸……”训练中,坚持寓教于乐,“乐”是训练的主旋律;第二步:3~4年级中年级段,以“快乐成长”为主题,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这个阶段的主题内容包括学习习惯、学习品质,集体意识和思想、劳动意识及习惯、文明行为、文明养成。它的达成方式多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达成训练目标;第三步:5~6年级高年级段,以“好学、会学、学有所成”为主题,核心思想是突出“学习与理想”的思想教育。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在学习训练中形成“会学”的技能,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尤其是在学生的思想中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与学习习惯,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种下“兴国而学”的理想种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不仅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也符合教育认知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篇4

抓好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的成绩会自然地在教师辛勤工作的努力下得到提高,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 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对较容易改变, 所以在思想品德教育基础上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养成的, 错过这个阶段, 即使再对其进行培养也会事倍功半, 难以奏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初步发展又缺乏自我判断力的阶段, 是施教的最佳时期, 也是易受外界不良干扰的危险时期。紧紧把握这一关键时期,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 不仅对他们现在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会使其终身受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一旦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会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因此,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行为习惯决定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种种外界的不利因素, 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端正态度, 进行自我激励

人的行为受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制约, 这三种心理活动构成人的态度整体, 而态度整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及人的行为方向。因此, 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 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 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 进而端正行为态度, 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的关键。

二、确立养成教育目标

设计目标能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因此, 我们可以建立不同的三种目标体系, 即纵向目标体系、横向目标体系和交叉目标体系。

纵向目标体系就是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 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再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 制定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 以达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教学进度的效果。

横向目标体系就是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分成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块, 分块实施, 整体组合。

交叉目标体系就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建立不同的关系, 形成互补的交叉式体系。

三、树立示范典型

在几个班级中互相学习, 树立典型班级, 各班学生每班观察后回到班级报告观察结果, 典型模范的学习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鼓励作用。这种以点带面的方法, 积极地推动了养成教育的进程。

四、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对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 “导之以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强化了学生的行为训练,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强化训练中, 我们采取了两种训练方法:一是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二是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五、对行为结果进行评定, 及时反馈

反馈是对良好行为养成的评定, 是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 从而产生新的行为动机, 具体强化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评比方式, 用“大雁”表示守纪, 用“公鸡”表示昔时, 用“蜜蜂”表示勤劳, 用“小白鸽”表示讲卫生, 用“春风”表示助人为乐等进行反馈。同时不定期地对学生中的不良典型事例进行一事一评。这种方法, 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行为动因, 并使行为路线周而复始,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随之得到巩固, 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六、抓好思想教育

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生活习惯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不同, 使得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就行为习惯来说, 很多学生做得并不好:说脏话、穿拖鞋上学、男生留长发、随地吐痰、佩戴首饰、奇装异服……他们不愿听从家长、老师的劝阻, 对学生的言语不屑一顾。显然, 他们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是由于平时家庭教育的缺失及自身行为规范的不足养成的, 从根本上说, 这一切都是受其思想支配及外界影响所致的。因此, 从他们的思想入手, 从他们身边的教育入手就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思想教育成为改变行为习惯的当务之急。

七、搞好行为训练

行为训练是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加以强化的方法。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反复抓、抓反复”, 改变回生现象, 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如学生坐、立、行、走、读书和写字的姿势, 仅仅依靠教育者的提醒、灌输, 没有严格的行为训练, 是很难形成的。进行行为训练不能只是单纯地在机械训练动作的层次上下工夫, 还要辅之以理、提出要求、具体指导, 讲究行为训练的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进行行为训练要讲究层次性, 可以考虑将一项或一类行为按照具体情况分为若干步骤, 制订具体可行的训练计划, 层层推进, 螺旋式上升, 不能急躁, 切忌拔苗助长, 如若不然, 则会导致事倍功半、难以奏效。进行行为训练还要讲究整体性, 学校教育内部的各种力量要协调一致, 尤其是家庭要密切配合, 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只有形成整体化、立体化的养成教育网络, 才能收到实效。

八、实践锻炼亟待加强

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思想教育与生活中的小事相结合。如:孝敬父母, 待人真诚, 勤学好问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就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踏踏实实, 步步到位, 上课认真听讲, 努力学习, 回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待人接物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 不说脏话、痞话、粗话,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 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经历的。如果班主任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 对这些方面加强教育, 就会更好更快地使小学生养成思想品德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但只要我们确立明确的目标, 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咬定青山不放松”, 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一定会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基, 闫立超.养成教育定义考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

[2]谢亚男.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3]王丽平.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五字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小学教学的养成教育 篇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

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

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6

【关键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所以说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要长期坚持和培养。教师和家长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此,本文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习惯养成对学习的重要性

无数有建树的人的行动印证了培根说的话:“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因此,我们在查找问题并改正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比一时的考试成绩更重要。一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可怕,我们可以查缺补漏,可以及时补救。但学习习惯不好,却会长期影响人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发展。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勤于动笔

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下,及时解决。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除此以外,还应该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師交差完事。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二)学会预习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同时预习一定要注意自己心中有数,什么是懂了的,什么是不懂的,什么是是似而非的,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效果要更好。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三)仔细审题

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小学教学的养成教育 篇7

一、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有效开展的要点

(一) 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由于个人、家庭以及学校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日常行为当中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 比如学习倦怠、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不文明行为举止。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的有效开展, 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而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开展的前提, 首先要改正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水平, 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 教会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从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着手, 将养成教育融入主题班队活动当中, 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为良好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二) 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从学校层面来说, 在养成教育上的理念和方法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转变, 进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以主题班队会的形式予以进行, 给学生带来更好的体验。认真落实养成教育的各项内容, 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机制, 弥补养成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的教育方法要得当, 尤其是对于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 积极的引导要好过严厉的批评和约束。一味地采取批评和惩罚的措施, 往往会引起学生的焦虑和反感, 教育效果不佳, 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不利于学生积极健康心态的养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积极的予以引导, 多鼓励少批评,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养成主题班队会当中来, 让学生能够受到养成教育的熏陶。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自主的纠正, 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 思想与实践同行

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有效开展, 明确养成教育主题班队的功能, 围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等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地进行主题班队会的组织与设计。参考《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当中的具体内容, 根据开展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的具体需要, 更新与转变教育和管理理念, 将行为规范的内容落实到实践当中。以人为本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理念, 以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形式来进行养成教育的推广与宣传, 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途径和方式来认识和了解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通过认知、感知进而转化为行动, 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实现思想与实践同行, 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 转变养成教育的观念、方法, 并予以更新和完善。在思想与实践同行的教育实践当中, 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 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进行合适、合理的设计, 保证小学养成教育工作达成预期的目标[2]。

(二) 从生活点滴入手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来实现。而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的有效开展, 需要从生活点滴着手, 从认识、感知和行动三个方面层层递进, 将养成教育渗透其中, 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学生。从小事做起, 养成这正确的行为意识。自觉使用文明用语, 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以及刻苦学习, 这些都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重要的基本准则, 正是在生活的点滴当中不断的规范自己, 才能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的宣传之下, 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提醒和警示自己, 对于生活当中的细节也不能丝毫的懈怠, 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的重要作用得以体现出来, 深入到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当中, 每时每刻感染和熏陶着学生, 对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3]。

三、结论

以养成教育为小学主题班队会活动, 以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目标, 调整和转变教学思路, 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主题班队会的形式开展养成教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结合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有效开展的要点, 在实践当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做到思想与实践同行, 深入生活的点滴当中, 以让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小学主题班队会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摘要: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主题班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方面逐一的渗透, 循序渐进地进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文章围绕小学主体班队活动的开展, 以养成教育作为主题, 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 提升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使学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小学生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孙颖.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8) .

[2]白庆荣.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3 (1) .

[3]孙泽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参考, 2015 (1) .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 篇8

一、唤醒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 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件令人多么激动和兴奋的事。绝大多数儿童入学前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学校对儿童有一种神奇的召唤力和吸引力。孩子入学态度是积极的, 但是, 他们在满怀欣喜和豪情地迈进学校的大门时, 他们没有想过, 小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将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此时, 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环节中, 发挥着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进入小学后, 儿童学习生活的环境由以家庭、幼儿园为主转变为以小学校园、班级为主;儿童的活动由以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游戏是不同性质的活动, 学习有一定的任务, 要求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发展一定的能力, 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等。当然, 进入小学后, 游戏并没有立即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消失。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中, 不能硬性剥夺孩子的游戏, 而应有机地将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给小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学前时期幼儿的主要指导者是家长和幼儿园阿姨, 进入小学后, 主要指导者转为小学教师, 其中对小学生影响力最大的是小学启蒙班主任。一年级儿童心目中, 班主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动摇的, 父母的话可以不听, 还常常用“我们老师讲的”这样的话来否定父母。所以, 一年级班主任应该体察到刚进小学的儿童所面临的各种变化, 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 引领他们适应这些变化, 教育他们遵守学校常规, 唤醒其习惯养成意识, 帮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1、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 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 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 再进行示范练习, 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 (举左手, 略高于头, 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 。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 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和认真做作业时, 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 快步进课堂, 悄悄静息好, 等着老师把课上。”“本子到, 垫字板, 拿起笔, 细心做作业。”又如, 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 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晨会, 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 同时我把文具摆放的位置, 也通过儿歌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 儿歌内容是:“书包抽屉里, 圈笔刀放右上, 今天用的各科书, 放在右下好取放。”其三, 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 因此反复抓, 抓反复, 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在这一阶段, 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

2、行为习惯的培养。

(1)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 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我以课堂生活为主体, 以常规训练为主线, 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刚入学的新生, 我首先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 严格要求, 一抓到底。为了规范小学生行为, 我根据小学生评价手册上的内容及本班的实际情况, 制定班风、班规, 再配以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儿歌等加以强化。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 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学生牢记其内容, 用它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我还利用家长会, 请家长配合督促学生, 我还将学校的常规、学习、劳动等教育向家庭延伸, 要求学生养成一定的时间观念和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的习惯, 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如让学生学会自己洗脸、洗脚、洗小件衣服, 会帮助父母扫地、倒垃圾以及怎样打扫教室等, 开学初, 老师引导他们怎样扫地、擦玻璃、拖地板并亲自示范, 所以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学会了劳动, 正是这样, 我们班几乎每周都得到流动红旗呢。总之, 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 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从而明白该如何体贴父母了。此外, 我还利用班会课、晨会课开展了包书皮、洗手绢、穿衣服、系鞋带、整理抽屉等小型比赛活动, 同学们在活动中都充分得到了锻炼, 学会了生活本领。

(2) 重视一年级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 从“坐、立、行”起步,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校大门, 要训练他们的“坐、立、行”的规范姿势,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要求, “坐、立、行”的规范姿势, 可用九个字来概括——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其次要指导学生理解意思:“坐如钟”就是要坐得端正, “立如松”就是要立得精神, “行如风”就是要行得稳健;再次教师要示范并加以细致耐心地指导;最后, 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 并在学习生活中评选出每周“坐、立、行”姿势规范最佳者, 并给予表扬。 (2) 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 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 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3) 从爱护学校花草树木入手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入学教育的时候, 我带领全体同学参观了校园, 他们熟悉了校园环境, 当我问道:“你们的感受怎样啊?”他们齐声回答:“我们的校园太美丽了!”我抓住这个契机, 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不能攀折花朵, 不能践踏草地, 不仅仅是爱护学校的, 其他地方的也要爱护。这样, 无意识地就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 篇9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从生活习惯抓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 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会学雷锋做好事, 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见, 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由此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 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 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 上学着装整齐, 佩戴好红领巾, 学习用品有序摆放, 坐立姿势端正, 作业书写规范……这些小事看似平常, 其实“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 良好的道德素质正是建立在种种良好习惯之上的。

二、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

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 再施以养成教育将会事倍功半, 甚至终身难以弥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如同炼好的铁水, 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 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已经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 严格要求, 正确引导, 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 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寓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于活动之中, 让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 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 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养成教育需要长抓不懈, 持之以恒, 切不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耐性。其次要严而有爱, 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 突出一个“爱”字, 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 一两次收效不佳, 便灰心无辄了。殊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 比养成一个好习惯更艰难。坚持才能胜利, 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关爱, 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 即使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 正是严爱结合的训练, 使中国女排夺得“五年冠”。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 通过“严”达到“爱”。必须特别强调的是, 实施养成教育固然要严, 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 在训练中注重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 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 握笔的姿势等, 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等活动, 反反复复, 学生便在活动中得到训练, 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中好习惯的养成, 还得十分讲究方式方法, 我总结的比较实用的方法有如下这些: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45度鞠躬礼, 我自己也要坚持做到, 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 除教师外还有同学, 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我根据他们爱表扬, 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 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 坚持正面教育, 注意树立典型, 让学生中的礼仪榜样给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2、制约训练法。

制约训练法是指用行为规范、常规等手段去约束学生, 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比如班上如果有学生在周一早上升国旗时, 站姿不好, 还小声和别人讲话等现象。回班级后其他同学自由活动, 我就会找来这些学生谈话, 首先给他们讲明道理:升国旗时要站直, 千万不能和别人讲话, 要凝视着国旗, 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本周内我会利用课外时间反复训练同学的站姿, 立正时五指并拢, 中指指向裤缝。并且行队礼望着教室黑板上面的国旗, 高唱国歌, 每天坚持训练。一直到下周一升国旗时, 其礼仪行为规范达到标准为止, 否则还要继续练习。从此, 这些学生在升旗时表现得非常好。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礼仪的养成教育。

3、集体教育法。

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孩子们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于是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中, 我最大限度地运用了儿童对集体的依赖性, 把个人与集体拧在一起进行教育。

浅谈小学低年级的习惯养成教育 篇10

不少知名人士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 觉得自己的成功与幼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密不可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 简单地说, 只有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习, 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本身, 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 对于儿童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 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郭沫若同志早在1962年8月为《人民教育》题词道:“培养学生写好字, 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 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 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 能够使人细心, 容易集中意志, 善于体贴人。”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写好字的习惯, 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学生的写字就要严格要求, 经常提醒书写姿势:两脚放平, 身子挺直, 头离写字本一尺左右;提醒握笔姿势:手指离笔尖一寸, 拇指、食指指肚捏笔, 中指托住, 不松不紧, 灵活机动。书写时先观察字的整体结构, 再想想笔顺, 然后把横写平, 竖写直, 书写工整。低年级是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原因, 他们往往观察不细致, 极易写错字。不少学生在书写生字时出现多一笔少一笔的现象, 因此,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做到认真仔细, 发现错字及时纠正, 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的习惯。而且我每天让学生写一页铅笔字, 要求书写清清楚楚, 整齐、清洁。经常在班内举行“小小书法家比赛”, 激发学生把字写好的热情。

二、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 他是不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能尽快让低年级学生顺利阅读, 就要多识字。我选定大量识字为突破口, 实行课内、课外双轨识字。课本识字:凡是课本中出现的字都要求学生能认识, 只是要求不同, 课内生字表的生字必须掌握, 达到“四会”, 即会读、会写、会理解、会运用。生字表之外的字, 只要能读并知道大体意思即可。在利用自读课本进行阅读识字时, 我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并且是连词记忆。我还创造性地将小组学习引进阅读识字课堂, 让学生在组中学习生字, 检查生字, 他们互帮互学, 积极主动, 情绪高涨。阅读和识字是相辅相成的, 识字是基础, 识字多了, 读课外书就成为可能;反过来, 阅读又能促进识字, 提高识字效率, 读得多了, 识字自然就多。

阅读又分为朗读和默读两种形式。朗读是默读的基础, 默读能力的培养, 往往先从朗读着手。朗读有助于记忆, 反复朗读可以达到熟读以至背诵, 既积累词汇又训练语感, 可谓一举两得。因此, 要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我采用自由读、小组读、优生领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男女分组比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使学生读通、读熟、读懂课文。每篇文章只要诵读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 熟读成诵。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会爱上读书, 从儿时听到的故事入手, 如听爸爸妈妈讲过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等, 自己重读体会读书带来的快乐。同时, 我适时推荐一些拼音故事,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以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此时, 班内开展“小小故事大王”等活动, 能对学生读书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独立管理的机会, 激励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育理念之一是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实现教学民主。这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长期以来,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 老师是万能的, 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老师。老师也经常被这个沉重的心理包袱压得喘不过气, 努力维持着这种形象。殊不知, 这样一来, 不但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神秘感, 对学习产生惧怕和为难情绪。所以作为教师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做学生的引导者, 而不是权威。学生只有消除了胆怯和依靠心理, 才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 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和情感, 不怕挫折和失败。学生有了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 才能真正实现心理表达的自由和开放。我努力建立一个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创造一个轻松、温暖、彼此接纳的课堂。在课堂上, 我一直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 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位学生, 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上多使用“想一想, 谁能答得最好?”“大家想一想, 还有别的方法吗?”这样一类面向全体学生, 鼓励创新的话语。让所有学生置身其中, 学生就会增强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想法, 接纳学生的错误和失败, 鼓励学生表达与容纳别人不同的见解, 在一种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中, 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学习的机会, 不断汲取创新的营养, 学会学习。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坚持不懈的呵护和指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发展。

另外教师通过各种艺体比赛、歌咏比赛、道德行为培养, 以及学校的日常行为考核、评价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礼让三先、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等好习惯, 养成个人衣服干净、桌凳整洁、不随手丢垃圾等个人卫生习惯。学生的好习惯养成之后, 就会感到学习和生活非常轻松愉快, 就会感到有种幸福感、成就感。

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11

著名作家与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学校应该始终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明确基本要求

我认为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主要有十二项:遵规守纪、文明礼仪、卫生健康、锻炼身体、勤奋学习、课外阅读、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注意安全。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校园“八无”的要求:地面无垃圾、教室无脏物、公共设施无损坏、用水用电无浪费、活泼文明无脏话、团结同学无斗殴、完成作业无抄袭、学风端正无作弊。

二、多种途径落实

1.利用升旗讲话“导”

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计划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领导给学生讲清怎样做对,怎样不对,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如《培养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谈行为习惯养成》《谈读书》等。

2.利用校园广播“引”

我校建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二、四中午准时开播,在少先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在全校征稿,由学生负责播音、编辑工作,四至六年级的班级轮流主播,主要介绍校园新风、好人好事等。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网站、黑板报、墙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行为养成的沃土。

3.利用日常检查“督”

人都有惰性,学生在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检查,我校采取教师督学生查的办法,实行教师学生轮流值周制,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通过“督”使不良行为失去发展的空间。

4.利用主题活动“促”

我校重点开展“文明伴我行”活动,以“轻声、慢步、礼让、右行、问候”为校园文明十字公约。以“楼道文明、出行文明、集会文明、用水文明、活动文明、居家文明、课堂文明、购物文明、出操文明、就餐文明”为十个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5.利用学科教学“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校各学科教学都把习惯养成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来抓,如,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等。特别是语文、思品课中有许多感人的人物事迹,他们的良好行为能感动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6.利用学校文化“染”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文化环境的感染,我校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以“诚信、博爱、励志、自强”为校训。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风,“乐学、善思、勤奋、好问”的学风。教学楼内每个楼层都设有一个文化主题,一楼“爱的教育”,二楼“行为习惯养成”,三楼“我们爱读书”。学校还设计了校徽,创作了校歌。学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孩子的心里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培养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习惯,促进他们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夕之功,教育之路、创新之举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12

一、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渠道。 因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教育, 学校环境的诸多方面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重要影响。 但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 重灌输、轻养成, 重教师的教育、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倾向, 认识不到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养成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认为养成教育是小事, 没有必要花太多功夫,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好了, 树大自然直。

2.教育的内容缺乏有序性

当前教育体制下, 小学生养成教育内容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大, 教师不是根据教育内容选择适当形式, 而是唯形式而形式, 使得教育缺乏吸引力。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把规章制度当做知识来讲, 让学生记住就行了。甚至有位班主任, 曾经让班里的学生把自己制定的班规抄十遍, 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往往会使学生知识和行为严重脱节, 说一套做一套。而课堂教学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在课堂上不单要传授知识, 更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行为教育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养成教育的功能。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老师, 不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往往忽视养成教育的功能, 因此收效甚微。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脱节

学生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不一致, 使得教育缺乏连贯性。 在家教育孩子往往只要求学习好, 而忽略品行培养。例如看到孩子偷拿别人东西, 无故欺负同学, 损坏他人或公共财物等严重品行问题时, 家长也是不闻不问, 更有甚者, 极个别家长为自己小孩一时占了便宜而自鸣得意……学生在学校所受的正面教育, 往往被社会、家庭的一次不良影响抵消。 “学校教育十年功, 毁于社会三分钟”, 这是当今教育的一种悲哀。以上这些因素, 都直接影响养成教育的效果, 影响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顺利养成, 这些状况都不可轻视。

二、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

“在孩子心灵播种理想, 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 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存在的道德资本, 资本不断增值, 而人在整个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 可见养成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从点滴抓起, 从小事做起。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必须从小事抓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例如在校内、外要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讲究卫生, 作业书写规范, 进出校门的礼仪, 等等,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要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优良品质;教育学生在校园内轻声慢走, 见到垃圾随手捡, 学生之间有困难互相帮助, 等等。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抓起。

2.从行为训练抓起。

浙江省特级教师钟志农老师指出:习惯就是反复出现的、固定的行为模式。 一个习惯的养成不是人们常说的21天, 而是2个月, 甚至更长时间。 他认为孩子起步学习一个习惯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接着, 需要两周的时间加以巩固;然后, 需要两周的时间维持, 最后, 利用两周时间做进一步的维持工作, 当然, 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在下一个行为习惯养成之中反复巩固前一习惯。

由此可见, 学生良好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通过每一件事, 每一项活动, 长期熏陶形成的。 养成教育必须非常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 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 需要长期抓, 持之以恒, 切不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要持之以恒, 要有耐性。 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两次没有效果, 便心灰意冷了。 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 写字姿势不正确等, 这些坏习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 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 是不可能的,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不断鼓励, 才能见效。

3.增强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互相协调。

学校教育承担着道德认识上的教化, 行为上的规范训练, 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功能, 等等, 但它也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 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 家庭教育着重强调环境的熏陶, 同时父母的言谈举止影响和感染着孩子;社会是个大舞台, 它蕴藏着熏陶学生品行的无限资源, 能无限地提供给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因此, 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教育力量,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 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 要抓住关键时期, 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今天做起, 从现在做起, 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 让好习惯伴随学生终身, 成为他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摘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训练。本文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对策两方面作分析。希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全方位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习惯, 把他们培养成会学习、爱生活、懂礼貌的人。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论.

上一篇:老年肺结核护理分析下一篇:复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