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刍议

2024-05-10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刍议(共5篇)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刍议 篇1

德性, 道德品性, 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5~11岁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是德性生命自主构建和创生的关键时期。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德性是人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幸福人生的根本动力源泉。因此, 关注学生完整的德性生命的自主发展及人生幸福的实现, 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当下, 开放的社会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开发和培养。然而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犯罪, 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像皮鞭一样抽打着我们的神经, 引起我们的深思:道德在不断重视教育的今天, 逐渐地、不可思议地在流失。

从整体而言, 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依赖于个体生活中的养成, 个体道德理性的形成依赖于教育的启蒙, 它是一种“养成教育”。一个学生绝大部分受教育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他们的伙伴主要以学校为交流场所, 学校的每一个成员、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成为德育的资源。

因此, 德性行为养成教育是指学校除了德育课程外, 更多的通过情境、活动、体态语、模范榜样、故事童谣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对儿童的德性行为进行不断的启发、体验、过滤, 促进他们良好德性的养成。这种养成教育主张将学生带入高峰体验中, 通过情感体验来涵养师生双方的德性, 将自己的情感、热情、激情乃至整个生命融进教学教养活动中。

一、提高教育者的德性水平, 从“知识论”向“德性论”转型

(一)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 他的品行, 他的生活, 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 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某学校有句这样的格言:“学校无小事, 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 处处是楷模。”对教师来说, 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 但是, 它无法取代榜样的力量。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它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 一段只言片语的评价, 一个期盼的眼神都可能化为滋润学生心田的春风细雨, 能唤醒学生的德性内在潜能, 并使之发生“增殖”。有的教师还善于使用各种体态语言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鼓励、赞许、制止、批评, 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最佳境界, 并获得最佳效果。例如, 教师柔和、热诚的目光, 能够给学生以激励, 这种目光能够使正在努力进步的学生受到鼓舞, 促使他继续努力;使遇到困难的学生看到希望, 增强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使有缺点与错误的孩子得到温暖, 增强他上进的信心。

(二)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的教育就像点点水滴, 只要水滴不断, 总能穿透坚硬的岩石。优秀的教师深知教育工作的艰辛和困难, 但他们不气馁,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他们常常克服重重困难, 努力地教好每一个学生, 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 他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

笔者所在学校有这样一位好教师:一个女生因为面部发育畸形, 过度自卑, 造成压力过大精神异常而辍学在家。整整一年, 这位教师六次劝她上学, 她就是不来, 连她的父母都放弃了。教师仍然坚信自己能够改变学生的态度。隔三岔五地去看她, 一谈心就是三个多小时, 给她打气, 还给她在济南联系心理医生, 替她在众人面前保密, 并引导其他学生多帮助照顾她。开始, 该教师去看她一次, 这个学生就来上一星期的课。该教师千方百计利用学生在校时机不断创造适合她表现的机会, 增强她的信心, 终于让这个学生彻底摆脱了自卑, 努力学习, 顺利升入重点中学。一个教师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人格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是不可能做到如此的。

(三) 知情合一, 文以载道

德性生命是一种潜质, 它不可能自发地显现或发挥作用, 而必须依赖于合理条件和环境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量。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从“德性论”的高度, 用共生、生成的思维对教师创造教育观念及其实践形态的研究表明, 教育教学的启迪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一课里,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注意渗透道德情感、人生意义与价值教育, 特别是教师利用“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俗语, 在揭示出课文中的田老师谦虚的品质的同时, 教育小学生不忘教师的“插柳之恩”, 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的成长不单靠教师的教育, 还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努力这个道理, 认识到人的成长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中悟出人生的种种道理。这样, 在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 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师生之间形成了相互开放的心态及全方位的交流,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德性文化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 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情绪、习惯, 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的德性教育尤其不能忽视环境的作用。

(一) 区角文化, 寓教于乐

学校里有许多专用教室或者专用区域,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使其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地, 是目前学校进行校园形象设计的一个主要原则, 它体现了整个学校的文化品位。长廊、壁画、花园、雕塑、专栏等无不蕴含着教育理念和教育契机。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学校设有一间创意室, 整体色彩明快, 布置活泼, 图书、电脑、工艺品、桌椅一应俱全, 中间还有一棵两三人才能合抱的人造大树,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那里看书、做手工等。而有的学校则利用楼梯口的卫生死角, 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生物角, 养殖、种植了许多动、植物, 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充分利用每一面墙, 集美、雅、趣于一体, 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让每一面墙、每一块砖都会“说话”, 表达学生的意愿。所有这些, 无疑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同时, 也在“润物细无声”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和德行。

(二) 视听文化, 体验渗透

心田要是缺少合适的种子, 那杂草就要往外窜, 与语言文字符号信息相比, 图片、声音、影像信息则更具有明显的体验诱发和唤醒价值。目前, 大多数学校单一刺耳的铃声被悦耳动听的音乐所替代, 学校丰富的电教媒体资源, 正见缝插针地在学生课余时间起作用, 让学生经常浸润在良好的视听环境中, 使学生极大地得到身心的愉悦和陶冶。如2014年, 淄博市启动了新童谣征集活动, 一首首新童谣在学生当中广为传唱, 成为启迪他们心灵的钥匙。“轻轨轻轨好好, 火车天空跑跑, 里面坐着淘淘, 淘淘去看姥姥……”这朗朗上口而又充满童趣的歌谣, 是淄博市向社会征集而来的“新童谣”中的一首。每个人都是从童年走过来的, 一首好的童谣, 能给人以良好的思想行为启蒙, 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这可以成为环境资源开发的重要来源。

(三) 人性文化, 愉悦氛围

学校环境应该是关爱温暖的、互相尊重的、充满鼓励的, 从而显现出来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 生生关系是融洽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 小心翼翼触及年轻的心灵。”教与学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优秀教师所要具备的第一要素是爱学生, 教师要做有心人, 充分信任和支持学生, 使他们始终学习兴趣高涨, 自信自能。根据学生需要自愿组合假日小队、学习小组, 共同学习、娱乐, 在和谐中寻找情趣, 互相交流。积极组织各种游戏竞技活动, 在活动中成员们互助互教, 不仅可以展现不同学生的不同才能, 而且会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关注, 活跃情感。在这种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氛围中, 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愉悦的, 德性养成是呈良好态势的。

三、建立多样化的校园德性活动模式

学校的日常除了课业教授之外, 还有许多穿插其中的活动。这也是学生校园德性养成的重要载体。

(一) 扩大阅读, 熏陶感染

各类文化典籍蕴含着丰富的伦理资源, 特别是古典诗文, 其最大特点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选择健康向上, 有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的作品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从而积极参与到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来, 帮助他们了解中华灿烂的历史文化, 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拓展知性、悟性, 陶冶性情很有好处。如作为思想行为启蒙教育的典型故事《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诸葛亮借东风》等, 具有哲学启蒙知识、幽默诙谐的寓言成语故事《小马过河》《守株待兔》等, 表现智慧和力量的故事《夸父追日》《神笔马良》等, 颂扬爱国主义、树立崇高理想的故事《闻鸡起舞》《岳母刺字》等, 这些作品音韵优美、意境美妙、语言凝练, 能让学生引起思想共鸣, 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敏感性。除此以外, 经常读报、交流新闻、发表言论等, 还能增强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判断力, 及时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 多彩节日, 快乐自主

目前, 许多小学不再满足于利用传统节日来诠释学校办学理念, 而是更愿意通过创设自己独特的节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做学校的主人。于是多彩的节日占据着我们的校园生活, 让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影视文化节、外语节、法制节、科技节、体育节、旅游节、艺术节、学思节、游戏节……这些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校园节日, 正朝着开放、求精、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由于提倡人人参与, 学校每一个学生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拿到一些花花绿绿的喜报、奖状, 从各个侧面肯定了学生的才能, 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丰富的校园生活, 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德性。

(三) 活跃课间, 导行融情

学校的课间是学生最自我的时侯, 往往最能体现学生德性的真实面。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学生对扔沙包、跳方格、水木金火土、抽陀螺等并不陌生, 绝大多数游戏材料常常自己亲手制作。随着改革开放,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如今这些从小在视听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反而不会玩这些简单的游戏了, 动手动脑的能力降低了, 由此带来的消极情绪、情感制约着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发展。提倡在课间活动中引进传统游戏, 教会学生玩有益的游戏, 并能组织每月或每周的小型竞赛, 真正使课间成为学生的活动天地, 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 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与主观良好感, 获得成功感和竞争感, 也是培养良好德性的重要环节。

校园德性养成教育就是通过这些有效手段使学生内心深处得到浸润, 不着一丝空洞的说教, 不做一毫虚假的作秀, 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以后的行为, 从而克服传统的德育中学生空有道德知识, 缺乏道德习惯的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的现象, 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从小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刍议 篇2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早在古代就有“养习于童蒙”的思想,认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抓好这项教育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学习了《如何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后,我对如何进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了一番思考。

其实说起来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首先是离不开其家庭教育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不同的家庭条件可以培养出完全不同的学生。当然,学校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主要通道,但是根据我半年的发现,虽然时间很短,但是真的发觉孩子们的习惯在以前的学校或者家庭中就已经养成(我接的是四年极新班)。我每天费劲心思极力去进行调整,以身教引导他们,用集体荣誉感激励他们,却发现是无效的,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成习惯。所以,在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多与学生家长交流,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与家长共同教育。我们班就有一个学生,家长强调他不需要孩子学习进步,只要看到他的习惯改了,变得懂事了。这个孩子确实挺幼稚,不懂事,一个学期下来被其他孩子所排斥。而家长也只是一味地要求老师教好,似乎完全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这很明显是行不通的。在这半年中,我利用学校信息平台、彩虹桥、短信电话等方式积极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行为习惯,一点一滴一举一动都能如实地告诉给家长,和家长一起探讨。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月是学雷锋月,这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时机。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用自己身边的典型来教育感化激励孩子,这也是一种好方法。这个月里,我们举行了学雷锋主题班队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了《越策越开心之学雷锋》专题节目,学习了雷锋的事迹,明白了钉子精神和雷锋精神,学生的思想受到了熏陶,之后,帮助同学的孩子多了。在学校举行了为贫困孩子捐款活动中,我们的孩子特别积极,都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并且毫不吝啬。有一个孩子,家庭条件特别好,他每年的压岁钱非常多,他都自己留着。转来学校一年内,两次捐款活动他都捐了200元。把养成教育与学雷锋月结合起来,滋润了小孩子的心田,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在学习活动中得到规范。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与爱校教育结合起来。我们的校园很美,绿化特别好。一走进校门,大道的两旁树木葱郁,鲜花盛开,小草旺盛。学生应该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坚持做好一日三扫的工作,看到地上的纸屑主动捡起来,不乱丢乱扔,不刻画墙壁,不随意踩踏,不攀栅栏等等。我们作为教师,在校园内走动是也要善于言传身教,见到垃圾主动拾起来,孩子见到老师动了自然也会跟着动。当孩子做到了这些后,相信也爱校教育也做得差不多了,当孩子能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了,他的行为习惯自然已经做到很好了。

刍议高中生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一、前言

现阶段高中生物因为其在高考理综试卷总分中的比例较少,导致很多高中学校在生物课时安排上相对较少,但是高中生物是一门知识面广、知识点不完整、知识体系复杂、疑点难点多的学科,这便导致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及效果无法满足新课改要求。现阶段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如何提高生物基础较差学生的知识素养水平已成为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高中扩招政策使高中学生质量更加得不到有效保障,在新时期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生物学习习惯来提高其教育质量,已成为高中生物教育在新时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自深入施行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便有很多一线教师对新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是很多教师都注意到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其效果都与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学习习惯有关,这是因为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尽管从教授者转变成了策划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要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进行转变,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出良好的听、想、问以及反思等学习习惯,才能使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成果。但是,受到高考扩招、学生生源数量逐渐减少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高中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使知识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也有很大提高,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学生表示“不会学、学不会”,这与学生在初中时所掌握的生物知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但是,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十分复杂,其知识点要比初中生物知识点难很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习兴趣及态度差等都是影响其学习效率的主要原因,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便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对其教学质量的影响,只有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生物知识正确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确保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可以满足高中生物教育发展要求。

三、高中生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教育体系中最受认可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经,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对新课程内容的预习,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哪些知识自己可以不在教师的讲解下便可以掌握,哪些知识自己理解不了需要在课堂中听取教师讲解,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掌握新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学概念,不能只将预习作为一项简单的看书活动,而是在预习之后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意识到生物教材中哪些是重点难点,自己通过预习掌握了哪些生物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归纳生物知识,注重预习中生物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听课,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有着重要作用。

2、养成课堂笔记的习惯。高中生物课前预习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但是很多学生都表示在课堂中听懂了教师讲授的知识,但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无法掌握正确的思路及方法,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能积极听取教师的讲授,高度的思维集中虽然可以让学生理解、记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但是在课程完成后没有对生物知识进行巩固。高中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生物知识点可以落实到课堂笔记中,更能使教師讲授过的知识有一个被巩固的过程,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记录的知识点进行吸收,这样才能将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生物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点,这也是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3、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后,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笔记中知识的及时复习和巩固,对强化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和巩固是一个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而学生的课后复习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思维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成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出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生物知识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利用自身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在复习过程中形成高效的生物学习规律及方法,对培养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4、养成通过习题巩固知识的习惯。学生要想彻底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不能只依赖于记忆,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并不代表其运用能力,所以学生要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将高中生物知识点进行转化,从最基本的记忆转化成生物知识在实际上的运用能力,解答生物习题的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深度,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各种生物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是学生将高中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东西的有效过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题巩固知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训练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知识体系的实际状况,针对自身掌握较为薄弱的知识内容可以多做一些习题,这对补充学生自身的知识缺陷、弥补知识漏洞有着重要作用,从而也可以实现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建设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对高中生物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而优良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学生在朝夕之间便可以养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高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理论及运用方法,同时也对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策略刍议 篇4

1.盲目相信教师。

盲目相信教师就是自己没有自主的看法, 人云亦云, 不按照原则办事。在学生的心目中, 老师处于十分权威的位置, 具有无可比拟的威信。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 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比较低, 所以对教师的话都是言听计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小学生的知识比较少, 许多东西不懂, 所以只能跟着老师后面依葫芦画瓢。第二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 非常相信教师, 老师的话就是真理。

2.逃避困难。

人总是趋利避害, 见到困难就想着逃避。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意志坚定的人会迎难而上, 意志软弱的人会选择畏惧, 逃避。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 意志力还比较薄弱, 见到困难会比较害怕, 如果学生平时缺乏一定的压力, 遇到困难就会选择避让。比如有些问题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可以解决, 但是有的学生一看, 哦, 这个题目是思考题呀!思考题一般都是难题呀, 还是不要做了, 于是就不做了, 其实稍微动动脑子, 题目也就会做了。

3.教师评点不恰当。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总是积极发言, 你不喊他们发言, 他们都会不高兴。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 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逐渐减少, 到了六年级基本上要指名发言。通过调研, 我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随着年纪的增大, 知道不好意思了, 所以有时明明晓得答案, 也不主动举手发言。另一方面怕说错了, 同学会嘲笑, 老师会批评。事实上有些老师虽然学过教育学心理学, 但是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 常常因为自己不恰当的言辞, 而导致学生的心灵在不经意间收到伤害, 从而打击了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激情。比如有些老师在学生发言后评价:这么容易的问题你都答错了, 坐下去再想想……诸如此类的语言刺激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消失殆尽。

4.预设太过细致。

现在备课都强调教师要精心预设,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 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了, 好像是在进行一场战斗, 太过完美化, 全方位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力求把学生的错误率降低到最低。所以整个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下巧妙生成, 课堂雕琢的气息太过于浓厚, 当然其中也有教师引导的痕迹。但是长期过度地搀扶, 就只能导致学生的循规蹈矩, 跟着教师的脚步前行, 不敢有丝毫的超越, 所以思维永远在教师设定的圈子里面转悠, 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 自主探究的步伐永远在原地打转, 造成了学生做什么事情都等老师的引导。

二、引领学生养成自主探索习惯的步骤

1.降低依赖的程度。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逐步的放手, 尽量先让学生尝试解题, 如果想不出来, 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 思考, 教师要尽量少讲、甚至不讲, 所谓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认知冲突, 继而不断地去思考问题, 自主探索, 在思想上的矛盾冲突中不断的自我调整, 在自我调整中慢慢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从而减少对老师思想上的依赖。第二,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 教师不能总是想着一蹴而就, 用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己的思考体验所形成的印象远比听来的深刻。如果教师总是一讲了之, 那么学生就会养成偷懒的习惯, 反正老师要讲, 我动脑筋干什么?平时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 发现孩子们有错误, 我都把他请过来, 先告诉他范围:这几道题里面有一个或者两个有错误, 你再检查检查, 如果发现错误并且订正正确了, 我还是会给你评优的。每次试卷评讲之前, 我都先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先自主订正, 如果订正正确了, 我会给他们加分, 这样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在要评讲的时候, 我讲错误率最高的或者特别难的题目, 其余的让孩子们小组合作, 共同思考, 共同解决, 减少他们对老师的依赖, 增加小组合作的机会和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

2.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强, 所以意志力比较薄弱。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或者作业比较多的时候, 意志就容易动摇, 见到难的题目就绕着走, 见到作业比较多的时候就不做或者少做, 甚至有的同学耍小聪明, 头尾认真做, 一字不落, 中间偷工减料, 做一段空一段。那么遇到以上情况如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呢?我认为只能采用循序渐进, 小步快走的方式。平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难度稍高的题目, 让他们去自主探索, 跳一跳能够到。对于能及时、准确完成任务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对于没有完成但是能积极思考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对于作业多的时候能按时按质完成的要大肆表扬, 对于平时只做一点, 近期能做得稍多的也要及时公开表扬,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有利于自主探究意识的逐步养成。让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养成自己坚强的意志力。

3.借助积极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

随笔:养成教育的小学问 篇5

习惯关系到人的一生,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和小学。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习惯。

入冬以来,天气渐渐变冷,早晨孩子们入园迟到现象比较严重,经过和家长交流得知,多数幼儿不愿早起床,导致上学迟到,针对这一现象,我时时鼓励幼儿,要做一个不怕冷、坚强勇敢的好孩子,时常表扬早到园的幼儿,但经过几天的观察,效果不是很好。我在琢磨怎样才能让孩子高高兴兴的早来园,不迟到。

我们康成幼儿园把每周的周一第一节课定为谈话课,我把谈话内容的重点基本都放在养成教育方面。针对上述幼儿迟到现象,我想了一个办法。试行之后,果然效果很好,在一次周一谈话课上,我先把幼儿园下发的幼儿成长足迹表格收齐后并进行比赛,全画笑脸的幼儿我大力表扬并予以奖励。并给这些小朋友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天使”,接着我说:“以后我们班谁不迟到,天天早来园,各方面表现好谁就是小天使!”顿时,孩子们非常兴奋,“我要当小天使,我也要当小天使”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心里很高兴。看来给孩子们适宜的起个雅号,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接着我又说:“如果谁赖在被窝不愿起床,上学迟到了,我们一起给他起个名字好不好?”顿时孩子们议论纷纷,忽然荆荷清小朋友举起了手,我问她:“荆荷清,你给迟到的小朋友起了个什么好听的名字?”“老师,我们叫他小懒猪好不好?”“那你为什么叫他小懒猪呢?”“因为小猪光知道睡懒觉。”“小朋友,你们说这个名字好不好?”孩子们齐声说:“好!”“那咱们说好了,如果谁因为睡懒觉上学迟到了,我们一起叫他小懒猪。”看着孩子们对起这些“雅号”很感兴趣,我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谈话,

如:谁不会自己穿衣服,我们叫他“小笨熊”;谁破坏墙饰、乱扔纸屑、不讲卫生,我们叫他“垃圾大王”;谁要买路边摊的垃圾食品吃,我们叫他“小馋猫”反之,我们叫他“小天使”、“小精灵”、“环保小卫士”没想到这一节课谈论效果真不错,一向迟到的荆赢、田育嘉、岳圆等小朋友便早早来到幼儿园,再有个别小朋友迟到了,孩子们齐喊他“小懒猪”,羞得他再也不敢迟到了!从此以后迟到现象解决了,孩子们也都自己学会穿衣服,不再乱扔垃圾,不乱要买东西吃了。我们室内外的卫生也有明显改善。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变化后和我交流,也赞扬这个办法好,我还收到岳圆的妈妈写来的感谢信。信中说“岳圆回家说了老师和小朋友起雅号的事情,令我们家长很开心,帮我们解决了一些大难题,例如:起床、穿衣、洗刷、乱要东西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看来还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人生要学会放弃下一篇:企业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