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2024-08-31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通用12篇)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篇1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刘宏梅

培根说过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在副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同时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小学阶段是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副班主任重视养成教育,把它落到实处。

因为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所以很多习惯都已经养成了,但经过我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有的学生的个人卫生做的很差。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呢?想想学生都是外地子弟工的学生,父母干的都是苦力活,而且工作都很忙所以无暇去过多的去关注孩子的个人卫生。学生自己的又没有勤换衣服和洗澡的习惯,有的孩子身上的衣服能穿一个星期不知道换洗,鞋子和袜子都不知道穿了几天了都发出异味了。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晨会和课间给学生讲讲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并制定了我们日常卫生的习惯养成的表格,让学生牢牢记住。如:

1、(1)早晚洗脸(2)早晚刷牙(3)饭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脚(5)勤洗头

(6)勤洗澡(7)勤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净(9)不喝生水(10)不躺着看书

2、(1)饭前便后应洗手(2)吃东西前应洗手(3)劳动(干活)后应洗手(4)玩游戏后应洗手(5)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6)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8)拿碗筷前应洗手

3、书写,阅读时,眼和书本的距离30—35厘米,或一尺左右。

4、及时理发和经常洗头?

5、不喝生水?

6、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7、不挑食和偏食

8、饭后不马上进行剧烈活动

9、看书写字时要注意姿势正确,光线适宜,眼与书本保持一尺左右距离,时 间不可过久,走路乘车时不看书。

10、坚持做眼球保健操

11、每天应该刷两次牙,早晚各一次

12、保护牙齿应该注意:(1)吃东西后漱口(2)早晚刷牙(3)不咬过硬东西(4)不吃过冷过热的东西(5)睡前不吃东西(6)患牙病及时治疗

13、不咬笔头和手指

我会随时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如果发现哪个学生没有做到,我会在了解情况后给出一定的惩罚(当然是能够接受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班里的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善,个人卫生搞好了,那么班级里的卫生就迎刃而解了。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篇2

一影响小班幼儿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1. 幼儿自身发展局限性

第一, 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是由大到小。小班幼儿还不能做特别精细的动作, 如洗手时手上的泡沫还没冲洗干净就走了, 或是系纽扣时不能将纽扣系进洞里, 因为他们的手只能大概将手背和手掌的泡沫冲走, 而指缝中的泡沫不能顾及;而系纽扣时只能将纽扣靠近洞边却系不进去,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 幼儿的认知水平。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如教幼儿如何正确洗脸时, 老师只讲解洗脸的步骤, 而没有实际操作, 那么幼儿就不会了解如何正确地洗脸。而且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差, 洗到一半, 会被周围其他的事物吸引, 这对幼儿学习一些较刻板的卫生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第三, 幼儿的情绪。情绪对幼儿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非常明显。小班幼儿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很大, 易受外界影响。如当老师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时, 洗得正确的幼儿得到老师的鼓励, 而洗得不认真的幼儿遭到老师的训斥, 这时, 遭到训斥的幼儿会产生抵触情绪, 而不喜欢洗手。同样是学习能力, 在不同的情绪影响下, 幼儿的学习效果很不一样。

2. 周围环境存在的不利影响

儿童机体的可塑性很大, 如果幼儿长期受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会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小班幼儿好模仿, 当看到周围一些不良的卫生行为习惯, 他们会模仿, 如果这时没有立即制止, 告诉幼儿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话, 长此下去, 不利于幼儿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3. 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小班幼儿的心智处于发育阶段, 易产生对榜样的崇拜和模仿心态。对他们来说, 老师的地位非常高, 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如老师吃饭前没有洗手, 回到家后吃饭前家长要幼儿去洗手, 幼儿就会拒绝, 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老师吃饭之前也没洗手!”但如果老师在吃饭前带领幼儿洗手, 幼儿回家后则会主动要求洗手, 而且还会告诉家长:“我们老师说饭前要洗手, 不然肚子会疼的。”可见, 教师对幼儿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之大。

4. 家庭教育的影响

如果家园对幼儿所提要求不同, 就会造成幼儿“无所适从”或行为表现两面性的局面。如在幼儿园幼儿睡醒后自己穿衣服、鞋子, 在家中家长就包办。这种家园不一致的现象, 会削弱或抵消了老师所做的努力。而且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幼儿的卫生行为习惯, 如上完厕所不洗手等, 使幼儿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殊不知,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 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纠正。

二培养小班幼儿卫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1. 利用游戏、学习活动,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每个幼儿都有着好玩的天性, 要通过平时的一些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玩和做中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如小班幼儿吃饭时容易掉饭粒, 如果只是靠老师讲解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 可以通过表演游戏《漏嘴巴的大公鸡》, 让幼儿在看、听、表演中学会正确的进餐方法。

2. 正面教育, 采用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

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表扬而感到喜悦, 会使好的行为习惯保持, 这是一种好的反复强化的过程。所以对小班幼儿来说, 鼓励、表扬是达到教育目的有效的方法。如幼儿在玩玩具时, 常会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这时老师巧妙地鼓励他们:看看谁最能干, 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拾回框内, 然后表扬速度快的小朋友, 这时其他小朋友也会急忙拾起玩具, 从而获得老师的表扬。通过正面教育,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3. 重视同伴的作用

在幼儿园里,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最频繁的。所以, 可将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卫生行为习惯好的幼儿中, 通过同伴间的交往, 使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如让班里表现好的幼儿当值日生, 检查幼儿的卫生情况, 并进行奖励, 共同促进幼儿卫生能力的提高。

4. 家园共育,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 家庭教育应负重要责任。”作为父母要为幼儿做好榜样示范, 不溺爱孩子, 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要求一致, 相互支持。因为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较差, 需要不断提醒和督促, 这样才能使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得到强化, 逐渐形成自觉行动。因此, 幼儿园应经常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 与家长交流, 了解幼儿情况, 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 提出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方法, 促进幼儿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21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129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篇3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有人说:“习惯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对于好的习惯我们可以否认这句话,但是对于不好的习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与城市孩子对比,农村孩子的确是拥有太多不好的卫生习惯。

一、农村小学生卫生现状

1、饮食卫生。“病从口入”这个观念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却很淡薄。好多小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好习惯,像爱啃咬手指甲,用袖子擦脏东西……我所在班级就有不下五个的学生有用手抓东西吃完以后添手指头的习惯。便后不洗手的学生更是翻倍增长,吃未清洗的瓜果,这些不良行为都已经成为学生的习惯。

2、公共卫生。学校公共卫生的保持是学校的一个大老难问题,因为学校的清洁保持总是不彻底。刚刚打扫的教室,地上马上出现小纸屑和其他垃圾也是毫不奇怪的。操场更是这些东西随处可见,却不会有学生将其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宿舍卫生自己的被子不会折叠,鞋子摆放不规范。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更不懂得爱护公共卫生。

3、个人卫生。小学生大多都是漂漂亮亮来学校,脏兮兮的回家。夏天,总会看得见孩子喜欢光着脚乱跑,一会儿一双脚就成了黑黢黢的。也能看见他们用衣服或袖子擦油或者鼻涕些脏东西。我们学校的孩子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都是寄读在校的,好多孩子都是不刷牙的,他们没有一个早晚刷牙的习惯,有些家长也不给配备这些基础卫生用品。每周回家了也不洗澡,不换衣服的学生也是常有的。

二、农村孩子不良卫生习惯形成的原因

1、农村环境卫生差。农村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差,房屋和道路状况相对较差,有些家庭由于贫穷家里人口又多,很多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卫生习惯自然不好培养。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十分落后,垃圾箱、垃圾车、公共厕所都十分缺乏,垃圾处理自然无人管,很多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从小便是不干净,不卫生的。

2、家长卫生意识淡薄。农村家长由于卫生知识不全面,文化程度不高,导致自身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对子女的指导就存在空缺。而且好多孩子属于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带着,那这方面的空缺就更大了。

三、不良卫生习惯的坏处

1、不良卫生习惯,有碍身体健康。没有好的卫生习惯,就不会有好的身体。当农村孩子在吃到和接触到不干净的东西时,病菌也侵蚀着他们的抗体。不勤洗澡洗头、不勤洗手……好多学生经常出现肚子疼的病况。

2、不良卫生习惯,影响今后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拥有好的卫生习惯就等于握住了成功的开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会让他拥有好的体魄,更会让他拥有良好的人格,较高的素质,也会对它的一生有影响。

3、不良卫生习惯,影响公共利益。不良卫生习惯还会影响到集体的身体健康,一个班级中有孩子卫生习惯不好,那么他有可能就会将细菌带给其他人。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途径

结合我自己平时的实践活动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卫生意识,注重培养是大事。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根本没有形成注意卫生的意识。行动是需要意识的指挥的,学生要想真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必须要从培养他们的意识开始,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爱卫生、讲清洁的良好习惯。

2、家长教师以身作则,示范作用需带好。孔子这样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起身,如正人何?”作为教师,我们也将以身作则,随时做好示范带头作用,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与家长一起,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来努力做好学生习惯养成工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职业就具有了特殊意义,利用这个关键点,以身作则,用我们自己来影响孩子。我们班的学生总是喜欢爱乱扔垃圾在课桌下面,每次上课时,我总是会将脚底的垃圾捡起,开始特闷也回不会太在意,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捡起来的垃圾越来越少,学生们也开始习惯自己将课桌旁的垃圾捡起,而且也不会乱扔了。

4、开展以卫生知识、文明举止、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5、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

6、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学校成立了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负责全校卫生监督工作和班级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工作,并且进行记录讲评,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督促全校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7、开展个人卫生检查。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组成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评估强化要及时,学生培养更有效。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孩子及时表扬很重要,面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我们要学会用加减法,遇到好的习惯就要用加法,及时表扬,让其他孩子向其学习,“你真棒”、“你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鼓勵是必不可少的。还可以将表现好的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作为今日的“文明之星”。

总之,虽然农村的环境没有城市的好,但是我们对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是不可以打马虎眼的。正因为环境没有城市那么成熟,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花心思去改正一些习惯不好的孩子们,让他们有一个好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虽然这条路并不平坦,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农村的孩子也可以拥有一个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把事情做好的前提。我们现在努力学习,同样也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被生病所困扰,我们才能充满活力,集中精力,一心一意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伟大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把人生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最顶尖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我们人生最崇高的理想,而最下面的则是人最基础的需要——生命与健康。失去了生命与健康这个基础,再辉煌的宝塔都会坍塌下来。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地基不稳,设计再高再美的楼都无法建立。

健康的体魄是我们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我们知道,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成长阶段,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有些同学在家里娇生惯养,父母对他们更是宠爱有加,在家里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劳动,更谈不上什么运动,一日三餐不科学,放学的路上还喜欢那些露天饮食摊点。不良的卫生行为和习惯,不良的饮食都在蚕食着我们的肌体和心灵,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即使我们有心努力学习,我们也会力不从心,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我们现在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1、坚持“健康第一”的观点,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在日常生活中应定量用餐,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挑食厌食,吃好早餐,放弃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豆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当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善待自己的肠胃。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尤其在咳嗽、打喷嚏及上厕所后,一定要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3、遵守作息时间,张驰有度,注意休息,适量的喝水,睡眠充足,不躺在床上看书,起居定时有规律。

4、教室保持空气流通。不要长时间呆在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尽量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下课后要经常出来走动,呼吸新鲜空气,房间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教育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又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现。对于个人来说:是否讲卫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不仅能反映出校容校貌,同时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学生卫生习惯的好与坏,是关系到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既保持了环境的整洁,又增强了他们对疾病的免疫力,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促进学生其他良好行为习惯和完美人格的形成。但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无人、无制度监督的情况下常常暴露无遗.环境为大家所共同享有,环境卫生差,危害他人,也危害自己。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形成卫生习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二、学生卫生习惯现状分析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民工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对学生的卫生习惯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兼顾,再加上家长、老师大都重视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卫生习惯教育比较忽视,所以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留长发、不剪指甲、不勤洗发、洗澡、衣裤脏兮兮,各年级学生中皆有几个戴“黑项圈”的学生。中低年级不洗脸、不刷牙、不洗手者常见,有的学生经常在塑胶跑道上打滚。每天早上,学生在校门口买好早餐,聚集在校门口附近食用,吃完早餐后,一次性碗筷、塑料包装袋、果壳、食物残渣随地乱扔,致使校门外垃圾满地、一片狼籍,让人感到下脚都难。对于校内卫生,虽然每天进行两次清扫,但卫生保持意识不强,很容易发现垃圾,一些学生带零食进校,偷偷吃完后,经常把垃圾扔到角落。一些班级的学生不时地往窗外扔纸屑,虽然教室地面较干净,但学生的书桌里满是垃圾。一些学生看似不乱扔垃圾,多数原因在于怕受到“环保小卫士”的扣分、同学的检举以及老师的批评。只要到了期末考试,老师外出监考去了,校园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垃圾。很多同学就算见校园内有垃圾,常常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特别是在校外,认为没有了约束,很多人就会乱扔垃圾,边走边吃东西,边吃边吐,乱图乱画等等,与在校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校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的卫生习惯亟待提高。

三、课题界定 所谓习惯,是指出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高度自觉的行为方式。本课题涉及的良好卫生习惯,包括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劳动意识、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学生身体、智力健康发展、良好个性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整体育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创新德育新形式,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终生有用的东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生是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发展中的孩子可塑性大,及时施教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为小学生健康体魄、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而且对改变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和道德风尚也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五、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这就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确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四条:“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良好的卫生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学生阶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到孩子们长大后独立生活时就更容易选择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课题研究目标:

1、造就一支卫生意识强、教育思想现代化的教师队伍,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2、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环保。

3、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方法,培养本校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使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化为学生的本能。

4、通过研究,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有效途径。

5、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

七、研究内容

1、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卫生意识。

2、探讨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小学生的影响。

3、探讨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有效措施。

4、整合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建养成教育新局面。

八、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具体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从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的研究动向,借鉴已有的成果,并总结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找到新的起点,防止重复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4、住处反馈法:利用先进、便捷的联系方式和召开家长会以及家访等多种形式,了解情况,并对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推理。

5、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6、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案例,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学校对实验过程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九、课题实施步骤

(一)设计阶段

1、选定研究课题,填写《课题申请书》。

2、组成课题组,进行课题理论培训。

3、召开课题实验方案论证会。

(二)实施阶段的策略

1、认知策略

一个人的品行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因此,我们培养学生好习惯时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①通过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班会、中队活动,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包括一次性餐具、塑料包装袋的危害性,搜集中外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所带来的恶果和灾难等等,以此来撞击学生的心灵,增强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

③抓拍校园内外学生的卫生陋习场景,让学生观看,并评价,体会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所体现的内涵。

④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如发动学生精心布置教室,让学生知道,我是班级的一员,就有责任把班级的卫生搞好;我是学校的一员,就有义务为学校的美丽出力。我是社会的一员,有义务保护环境。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更加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

⑤利用朝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教育。

⑥ 指导学生听专家讲座、收看卫生习惯专题教育片等。

2、陶冶策略

①以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和中外注重环境保护的地区的图片来陶冶学生。②充分发挥校园醒目处符合学生身心的警示牌、教学楼墙壁的教育作用,如楼道墙壁上悬挂名人画像,好习惯名人名言等,让这些名人名言警句随时陪伴学生,教育他们养成好习惯。

③要充分运用教室的宣传阵地,如板报、名言警句栏等,通过编排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栏目,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养成良好的 卫生习惯。

④是利用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培养宣传,表扬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激励孩子争做讲卫生的人

3、激励策略

(1)责任激励。建立班主任、教师或班委领导下的小组负责任,班干轮换制,小组竞赛合、生生互赛等多种责任激励策略,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2)荣誉激励。采取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如每周评比卫生班级和讲卫生的个人以及环境小卫士,对在卫生习惯方面做得好的班级和个人进行鼓励。

(3)情感激励。班级墙上张贴“个人卫生习惯奋斗目标”,教育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迁移,当学生有进步时给予及时的鼓励。

(4)榜样激励。在使用榜样激励中,要注重发挥班干部与具有良好卫生习惯学生的模范作用,要不断发现榜样、培养榜样,大张旗鼓,树立榜样。

4、示范策略。①、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②、同学之间的榜样示范作用。一是树立、宣扬学生典型。组织评选“卫生之星”的活动,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或为习惯好的学生戴红花,或通过学校广播站、宣传窗在校园里表扬卫生习惯好的学生,制造健康向上的舆论,创设良好的外界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向上。③、教材中的榜样示范作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④、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可能被孩子效仿。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孩子。

5、督导策略

①建立健全的卫生行为习惯制度。

②学校成立“环保小卫士”队,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课间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

③各班级开展“争当小啄木鸟”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不良卫生习惯。④在学校中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其次对学生的卫生习惯做到每天检查督促,每周进行三评:即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让学生卫生习惯的起点一次比 一次高。

⑤开展以“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主题的讨论会,征集民主智慧,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力的论据,同时又能让学生主动践行。

6、互动策略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家长之间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目的地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先进通信方式以及家长会等方式和家长交流,提高家长的卫生意识,明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与学校的双方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双管齐下,切实提高学生的卫生习惯。

(三)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研究材料

2、多种形式展示我校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风采。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篇6

课题操作实施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农村小学德育的内在要求

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小学德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使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因此,中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养成教育。正如《意见》中所指出的:“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我校位于湘中农村,是一所九年一贯制非寄宿学校,学生都来自农民家庭,许多学生的家长长年在外务工。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生活与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乱丢垃圾,不注意个人与公共卫生;有部分学生出口成“脏”,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书写潦草不规范,坐姿差,喜欢做小动作,缺少认真倾听的习惯;课堂上不善于动脑,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缺少个性;学习缺乏自觉性,作业懒散,做事拖拉;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学习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老师教学工作被动。

(2)农村小学生终身发展的使命

农村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可见,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有多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好习惯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我校实际,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入手,把习惯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尝试通过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等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2.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

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实践意义: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一、二、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确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四条:“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良好的卫生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学生阶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到孩子们长大后独立生活时就更容易选择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弱。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具有较高的溺爱,在生活照顾上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凡事不准孩子动手,对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不信任,这样就使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缺少实践的机会,更没有保持卫生和劳动的意识。

我班农村子女较多,个别家长观念淡薄、卫生意识较差,对子女卫生方面的指导比较欠缺。有的家长成天规范子女读书、写字、做作业;要么撒手不管,任随子女干什么,也不去引导。比如我班的孙阳同学,父母在他还没上学时就离异了,爸爸另外又组成了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妈妈也有了新的的生活,而且经常打麻将,他和爷爷奶奶居住,爷爷奶奶是农村人,没有收入,没有文化,所以他一年也不洗几回澡,夏天走到他身边,常会闻到一股异味儿,而学生并不会自觉去纠正不好的卫生习惯来改善这些不好的状况。而城市家庭中个别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如我班的郑嘉瑞同学,爸爸妈妈在宾馆上班,他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品经常是宾馆的服务员给他收拾,所以他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每节课下课老师都提醒准备下节课物品,他就像没听见一样,桌上物品总是乱七八糟,上课铃响才收拾。二是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三,家长怕麻烦,有些家长对我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或者说,他做

不好,我不放心。许多事情包括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用做。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承担起指导教育的义务。

四、课题界定:

所谓习惯,是指出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高度自觉的行为方式。本课题涉及的良好卫生习惯,包括教师环境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学生卫生习惯的好与坏,是关系到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既保持了环境的整洁,又增强了他们对疾病的免疫力。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促进学生其他良好行为习惯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造就一支卫生意识强、教育思想现代化的教师队伍,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2、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心教室环境做起,积极参与环保。

3、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方法培养本班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4、通过研究,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有效途径。

六、、课题的研究原则

1、研究原则:

一致性原则。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校教育,更重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一致性,特别是赢得家长的支持。家校联动,共同培养。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因此携手家长共同制定卫生习惯的落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定期召开组织家校活动,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学校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共同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习惯,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所有学生的卫生习惯都应得到培养和发展。

差异性原则: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要注意因材施教,扬长补短。

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应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

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表扬为主原则。培养少年儿童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教师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如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检查。同时,让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七、、实施方法与策略

(一)实施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具体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以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案例,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学校对实验过程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培养学生基本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为人基本习惯、处事基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卫生基本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在为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处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礼仪方面,课题强调穿着整洁得体、说话语言文明。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二)实验策略

1、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

班主任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及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之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应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

做好值日生工作。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教会学生做值日,人人争当小主人

一年一期每人当一天值日班长,明确值日班长的职责。在每人当过一天值日班长后挑选十名优秀的值日班长担任值周小干部,值周小干部每日中午和放学必须组织检查其他同学的“每人一岗”,自己的桌子,座位四周的卫生。“每人一岗”虽然任务少,但要每天坚持也不容易。我一向重视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让学生知道,我是班级的一员,就有责任把班级的卫生搞好,我是学校的一员,就有义务为学校的美丽出力。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不大放心,每次扫完地都要亲自去检查一遍,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已欣喜地看到“学校是我家,教室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理念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根植,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每位学生都会把自己的包干区里的卫生检查好,把自己的书包整理整齐才会离开教室。

3、开展活动,寓教于乐。

喜爱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才干,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寓教于乐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教育,逐步改正自己的行为。班主任应充

分发挥晨会课及班队课的时间,增加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如开展制定班级卫生公约,让公约成为班级同学共同努力的方向;带领学生参加保洁护路活动、上街宣传等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开展讲卫生小故事比赛,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值日生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卫生习惯。

4、创设环境,培养习惯。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如发动学生精心布置教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教室的课桌椅整齐有序,窗明几净,舒适温馨的家需要我们用双手共同创造。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一人一岗”、“争当值日班长”等活动。让学生知道,我是班级的一员,就有责任把班级的卫生搞好;我是学校的一员,就有义务为学校的美丽出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更加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卫生习惯的培养和不卫生习惯的纠正,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改变已巩固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往往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反复坚持,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

便成了习惯。通过对强化训练,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法可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卫生习惯的形成情况,确立强化训练点,班级、学校上下一致强化训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贯彻落实到整个学期的始终,使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反复强化中定型。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制定好教育训练计划,反复地、经常性地围绕具体要求组织落实。

6、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方面:重在精神激励,强调自主科研与创新意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撰写科研论文。学生方面:采取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群体激励:如星级文明班评比——每周评比文明班级—每月文明班升级—期末评出四星级文明班,举行授奖仪式等,以营造浓厚的激励氛围;个体激励:如各班评比每周一星(周一升旗仪式佩戴礼仪之星)—期中初评班级礼仪之星(十佳礼仪少年)—期末分层级评比礼仪之星(班级类每班10名,年级类每班各3名,校级类每班各1名)。

八、实验步骤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时间是:2010年2月至2012年9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0年2月至2010年8月(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定研究方案,调查分析小学生卫生习惯现状,完成现状调查报告。(10年2月至4月)

——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10年5月)

第二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实验阶段)——开展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实践系列活动,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良好卫生习惯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卫生与生活”、“良好卫生你我他”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同时举行“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经验交流会,探索良好卫生教育养成的经验。——结合少先队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良好卫生习惯教育方案。第三阶段: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总结阶段)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实效化,促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找到“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使教师提高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化成长。

十、实验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实验小组

(一)实验领导小组

(二)指导小组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7

一、习惯越早抓起越好

学生年龄小时, 习惯既容易建立, 也容易巩固, 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 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 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 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 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 可往往是改了又犯, 犯了又改, 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 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 所以从小学一年级, 甚至幼儿园起, 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 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兴趣、训练促习惯养成

抓学生不良习惯的转化、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 无论对学生, 还是对老师来说, 都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反复训练、严格把关、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排队出操训练时, 我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 听到口令, 老师数三下, “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 解散重做, 做好了表扬, 反复训练, 直到达到要求, 形成习惯为止。

三、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 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 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 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 循序渐进, 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 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 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 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习水平的提高, 知识的不断更新, 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 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 如阅读习惯, 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 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也是极其有害的。

四、竞赛活动巩固良好习惯

纠正不良习惯, 形成良好习惯, 需要不断的巩固训练, 需要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上进心。为此, 我与学生开展多种比赛活动。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我班存在的问题, 然后讨论从哪些方面来开展比赛活动, 最后制定出评比方案和一系列评比要求。我在黑板下的瓷砖上开辟出了“比、追、赶、超”争夺红星的竞赛活动栏目, 给每个学生剪了一颗淡蓝色的大星, 比一比谁的大星里的小红星最多, 谁的淡蓝色星变得最红。按照制定出的比赛要求, 设立了“天天奖, 周周奖, 月月奖, 大总奖, ”每天从早读就开始评, 评出”早读之星“, 上课评出“纪律之星”“爱动脑之星”等等;然后周末数数谁的红星多, 评出本周之星, 到月底的时候, 再数数这个月谁的红星最多, 评出“本月之星”, 并发给他们奖品;到了期末按照红星的累计数量评出“十佳之星”, 在此基础上评出“三好”生。通过这样的争夺红星竞赛活动, 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 逐渐形成行为迁移, 养成良好习惯。

五、严格要求, 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 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 并且对学生来说, 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 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 也易消退, 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 而应结合教学实际, 精心备课, 细心指导, 反复训练, 认真检查, 严格督促, 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 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 教师与家长之间, 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 步调一致, 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 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六、树立榜样, 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 所以设身处地, 树立榜样, 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工整, 遵守纪律的学生, 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 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 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 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 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 做好学生的表率, 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 勤奋好学, 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 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 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 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家校联系促习惯养成

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离不开教师, 也离不开家长。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 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我班学生明明, 学习上依赖性很强, 一遇到做作业, 他总是愣在那里, 等着老师去教他。我发现这一现象后, 一方面与他父母取得联系, 了解该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 原来该生做作业, 每天都由父母陪着他做, 已经形成了习惯。我就与家长讲这样做对孩子的危害性, 要求他们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 等作业做完了再检查, 作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我找他谈心, 让他明白作业是自己的事, 一定要自己完成。经过家长的配合, 现在他终于会自己作业了, 一般会做的题目他都独立完成, 实在不会做的也会问老师了。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篇8

一、以身作则,坚持不懈

每天早晨,当我走进教室,就拿起抹布擦教室前面的讲台、桌子、黑板等。来得早的学生看到我在打扫,就主动拿扫帚打扫教室。久而久之,我惊喜地发现:即使今天我不出现在教室里,来得早的学生也会主动认真打扫卫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为了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我每天都早早地来到教室带领和督促学生打掃教室内外,检查教室内外的卫生。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外空气清新。每天用抹布把自己的桌子和讲台擦干净,把教学用书和作业本等一些物品摆放整齐,把柜子里的东西也都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每次值日生工作,我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地上脏了,教他们如何拿扫帚扫得又快又干净;桌面脏了,教他们如何使用抹布;桌椅歪了,教他们如何对着地上的线排整齐。久而久之,学生会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二、教给方法,循序渐进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地形成。开始,我教学生如何用扫帚,如何拿簸箕,怎样用扫帚尖将细小的垃圾装进簸箕里,如何摆好角度簸箕里的垃圾就能准确倒进纸篓,不会洒出来。我教学生如何拿拖把,用拖把,洗拖把。中午就餐后,我教学生如何使用抹布擦桌子,怎样将抹布洗干净,抹布应放在通风处晾干等。学生有了及时的指导和监督,通过一样一样的训练,各种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就基本形成了。

三、表扬鼓励,树立榜样

对于一个班来说,一个好的典型能带动一大片。每天早早走进教室,看到班里来得早的几个孩子主动在教室打扫卫生,我总是很感动。一进教室,他们总是热情地向我问好,我边和他们一起打扫,边夸奖他们不仅来得早,地也扫得很干净,为班级争了光。班会课时,我又及时地在班中进行表扬,称他们为班级卫生小卫士,在班级星星榜上贴上红五星。并要求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使学生学有榜样,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

四、爱的示范,增强合力

搬进新校区,教室地面的瓷砖颜色淡,很容易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棉布拖把大,使用起来不方便,使用不当还会污染墙壁。看见孩子们用小抹布在抹地,我很心疼。那么多脏抹布怎么处理?每天这样抹地会影响个人卫生。冬天这样,孩子们的小手怎么吃得消呢?于是我就买来胶棉拖把,教孩子们如何使用。由于这种拖把不滴水,又轻巧,去污力强,使用方便,我们的教室更加干净了,孩子们也不用扛着笨重的棉布拖把踩着水迹上下楼梯了。更不需用小抹布抹地了。周五班会课上,我对孩子们说:“吴老师很喜欢二(1)班,老师买了高级拖把把我们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买了垃圾袋给班级装垃圾。老师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护,你们爱自己的班吗?”孩子们说:“我们爱,我们也爱自己的班级!”“我们也要为班级出力、争光!”隔了两天,周一一早,我刚进教室,学生孙琦就兴奋地跑到我面前,递给我两卷紫色的垃圾袋,我夸她热爱班集体,夸她买的垃圾袋颜色也很漂亮。班会课上,我热情地赞扬了她。同学们向她投去敬佩和羡慕的目光。第二天,又有孩子带垃圾袋来了。我的心中充满幸福!

五、规范要求,反复提醒

作为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觉性是很有限的,扫地、拖地有时忘记,即使做了也是马虎了事。值日工作,拖拖拉拉,卫生做完了,仍能看见地上的纸屑,座位排不齐,垃圾忘记扔掉。离开教室,桌子上的物品不收拾,凳子忘记摆放好…… 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教室地砖线固定了桌子的位置,让学生时时能注意找到对应的砖线把课桌对齐。离开教室时,同桌互相提醒,收拾物品、摆好桌椅。如今,教室的后面摆着干净的高级拖把,哪里脏了,孩子们总是主动去拿拖把拖干净。这样,教室里每天看上去都比较干净,孩子们渐渐懂得了如何保持地面干净,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班级学生年龄小,要使每个学生都做到爱劳动讲卫生就较难了。所以,卫生要时时讲、天天讲,做到百讲不厌。加强学生卫生观念教育,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卫生意识,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往往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反复坚持,才能成功。我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充分利用教育阵地,多表扬,少批评,多督促,少抱怨,多示范,少指责,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让教室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向往的地方,爱护的地方!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篇9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卫生习惯,从小养成!什么叫习惯?所谓的习惯是指长期重复地做并逐渐养成的自觉活动。习惯的力量很大,好的习惯能促进我们健康成长,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早晚要刷牙和洗脸,睡前要洗脚。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用脏手揉眼睛。

2、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废物,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校园变得干净、美丽。同时我们还要制止其他同学不讲卫生的行为,看到地上有果皮,纸屑主动捡起。

3、要早睡早起,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劳逸结合,才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以上三点要求希望全体同学能记住,今天,让我们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作出庄严的承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小做起,从现在开始!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个人成功案例 篇10

学生学业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专心听讲的行为惯,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需要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案例]:

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张国恒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就不停摆弄,每堂课上,我都要提醒他好几次。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前面的知识没听全,一知半解,就又忍不住做小动作,平时的作业自然拖拉,成绩总是不理想,真是让我着急。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作业做到一半就不认真完成了,更气人的是开学到现在,每次轮到他值日扫地还没有扫完就提前跑回家。我多次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可是轮到他值日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家长一直提醒他,可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他改掉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勤快的学生的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他的习惯培养好。我找他好好的谈了几次心。告诉他,别的同学都能做得到,作业也是完成的这么好,要他向别人学习。他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子,经过我和他谈心之后,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他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他,让他做了小组长,(因为组长要检查同学的作业完成不完成的)他非常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他,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他很有用,他为了“保住”他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这次考试他得了A。作业也完成了,地也扫完了才回家。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进步。张国恒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篇11

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1.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的本体是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社会处处皆语文”,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或把远离学生生活的情景迁移到课堂,把无声的文字与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化平淡为神奇,变黑白于多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把阅读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春风化雨中把作品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阅读兴趣,进而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2.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并让他们复述精彩片段。听到喝彩声,复述者会乐此不疲,会更加努力地阅读名著。而对于懒于阅读的学生,教师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比如,让学生写出文章的内容、基础知识、精彩句段、名人名言等等,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上说出一条,教师就要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逐渐消除畏难情绪,这样就会督促学生变消极为主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3.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应精心设计,把每一节都导演成喜闻乐见的形式,给学生创造阅读环境。比如,可以把课文编成短剧,由学生分组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推荐名家名篇;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演讲时间朗读自己的读书心得。只有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1. 通过阅读课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求学生理清段落层次,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在清晰把握作品整体脉络的前提下进行的。正确理解写作者的创造意图,言简意赅地概括文章的主旨,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又能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开展。

其次,抓好预习。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因为阅读课文,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讲得过深、过细,主要是从段落的中心句、层次入手,择其要点点拨、引导。因此,学生如果没有事先预习,没有掌握文章脉络,领会课文大意,教师讲课时,就会感到茫然,所以阅读课文,认真抓好预习尤为重要。

第三,要指导学生精读,过读边评注。评注的优点集中在易于实现学生学会精读,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采取课本剧、演讲、辩论等形式,把学习语文的活动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综合实践训练中,让学生想说、会说、爱说,进而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形成阅读技巧,具备阅读能力,就必须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进行练习。

其次,以知识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训练。语文教学要想科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相关知识作指导,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有针对性的知识灌输,如范文的创作背景、思想深度的挖掘、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编排,得出自己的阅读感悟,从而逐步获得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篇12

关键词:农村女性居民,个人卫生习惯,调查,农村人口素质

女性独特的家庭角色决定其个人卫生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他家庭成员健康意识的形成。为取得第一手资料, 促进全省女性个人卫生习惯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笔者于2006年7月至9月对全省各地 (市) 乡镇400名20~50岁女性进行个人卫生习惯的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形成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收回有效问卷380份, 年龄在20~50岁, 其中小学及文盲文化程度者占18%, 初中文化程度者占20%, 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3%, 中专文化程度者占28%, 大学文化程度者占21%。

2调查内容及结果

2.1 对随地吐痰认识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少数女性居民认为随地吐痰是很正常的事, 虽然大都能意识到随地吐痰是不卫生的习惯, 但仍约有占总人群29%的人经常随地吐痰。而且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 年龄较小的人较能做到从不随地吐痰:40~50岁年龄段从不随地吐痰的人占不随地吐痰总人数的12%, 30~40岁随年龄段的占36%, 而20~30岁年龄段的可达52%。结果见表1。

2.2 对生活用具是否混用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毛巾混用的在总人群占42%, 20~30岁年龄段的比例与其他年龄段相比最小, 为26%, 而30~40岁及40~50岁年龄段的则均约有近50%的家庭毛巾混用。脚盆、脸盆混用的在人群中约占36%, 较毛巾混用的为少, 其中对脚盆脸盆混用的危害认识较好的大多为20~30岁的年轻人。饮水杯混用的人占人群总数的47%, 随着年龄增长, 混用情况严重。结果见表2。

2.3 对饮食卫生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生吃蔬菜瓜果时, 近64%的人能做到认真清洗, 其中20~30岁中认真清洗者在该年龄段中所占比重最大, 可达86%。餐具消毒方面, 被调查女性做得普遍不好, 不到10%的人能做到定期消毒。防蝇方面, 平均39%的人做不到有效防范, 其中40~50岁年龄段不采取有效措施的人所占该年龄段比例最高, 为59%。结果见表3。

2.4 对刷牙认识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人每天都刷牙, 平均占95.7%, 每天早晚刷牙各一次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比例逐渐下降, 平均占26%;仅早晨刷一次的则随着年龄的增长, 比率逐渐上升;平均82%的人认识到牙具应每人一套, 但仍有一部分家庭共用牙具;牙刷定期更换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其中20~30岁的年轻人占64%, 而40~50岁的中年人仅为23%。结果见表4。

2.5对内衣购买使用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内衣的选择上最看重的是其面料是否有利身体健康, 但40~50岁年龄段的人有15%更倾向于购买便宜的内衣, 内衣的品牌观尚未在人群中形成, 只有5%的20~30岁的年轻人购买内衣时考虑品牌。70%以上的人将内衣和其他衣物分开清洗, 做得最好的是20~30岁的人, 可达本年龄段的87%。不分开洗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比例加大。结果见表5。

2.6 对生病就医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①在所有被调查者中, 及时就医的平均为34%, 拖延者约占32%, 其中30岁以上的人占绝大部分, 约为人群的80%;②就医地点也有差异, 20~30岁的人72%到乡镇或县级以上医院就医, 而30~50岁的有79%的人仅在本村卫生所就医;③不及时就医的原因较多, 14%的人因为没有时间, 16%的人担心医疗费, 3%的人不相信医疗机构水平, 而多达67%的人认为病情不重无需就医。结果见表6。

2.7 对劳动之余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劳动之余进行体育锻炼情况各年龄段出现明显差异, 年龄越大锻炼越少, 40~50岁年龄段的锻炼者仅占总人群的28%, 而20~40岁的人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较高。结果见表7。

3讨论

我省农村女性居民对随地吐痰行为的危害有较高认识,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高龄女性还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的认识只停留在口头上, 并未行动起来。调查中可以发现20~30岁的年轻人中60%的人可以做到从不随地吐痰, 比年龄大的人卫生习惯好。调查可知生活用具混用和餐具不进行消毒情况普遍。这为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如乙肝病毒、脚气真菌、螨虫) 的传播和入侵开辟捷径。调查中笔者发现,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生吃瓜果蔬菜时没有进行认真清洗。由于我省多数农村并没有专门处理农家肥的设施和措施, 这使得寄生虫虫卵和消化道传染病病菌极易污染蔬菜。为追求经济效益, 不少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滥用农药、催熟剂等化学制剂。这些物质进入人体, 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女性已意识到每天都要刷牙, 但是如何做到科学刷牙却并非人人皆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内衣的要求有所提高, 但对科学选购和清洗内衣知识相当缺乏。纯棉质的内衣对皮肤刺激小, 也不利细菌生长。保持内衣清洁, 内衣的特殊性决定在清洗时它必须和其他衣物分开, 否则会产生交叉感染。就生病就医情况看, 及时就医并且到乡镇医院或县以上医院看病的大部分为20~30岁的年轻人。而年龄大的女性多处于 “能挺则挺, 能挨就挨”状态。究其原因有3, ①没有形成有病及时就医的健康观念;②受经济因素制约, 看病贵是使得百姓不及时就医的主要原因;③基层医疗不发达。就劳动之余体育锻炼情况来看,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仍存在明显的年龄段差异, 年轻人更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调查发现, 大多数人还将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锻炼。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下一篇:营销成功的10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