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

2024-06-12

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精选12篇)

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 篇1

所谓“乐学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特征的总和, 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一、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

创设恰当的情境, 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既能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 激发学生求知欲, 又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 在情境教学活动中, 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 自觉思考, 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可设计为:请学生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 有6 个苹果, 如果平均分给李军和王平, 他们各分到几个苹果? 学生能很快取出3 根小棒. 教师接着说现在只1 个苹果, 还是平均分给李军和王平, 请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 许多同学被难住了, 有的同学把一根小棒用手指握住一半露出一半, 问他表示什么意思? 回答说, 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 教师进一步问: 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 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 一种新的数 (分数) 的学习, 成了学生自身学习的欲望.

2. 探索知识形成过程, 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在教学中, 要加强实践操作,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思索, 以“动”促“思”, 对所学的内容才能真正有所领悟, 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 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平方厘米的认识”时, 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量一量, 发现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秘密; 找一找, 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摆一摆, 用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图形. 这样, 学生在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 很好地获得感性经验, 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过程, 促进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3.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呵护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特点就是好奇心强, 对什么都感到新奇, 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 而好奇心正是创造的起源, 是独创思维火花的闪现. 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 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师那微笑的面庞, 亲切的话语, 信任的目光, 让每名学生感到安全、舒畅, 学生便会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涌现. 我们给予启发诱导, 鼓励呵护, 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尊重、理解、包容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策略

1.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 不怕说错, 建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 “自主”性, 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策略. 在教学中, 即使遇到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也不要随便指责, 只要学生以积极心态调动已有知识经验, 迁移通化了新知识, 解决了新问题, 我们就应给予表扬、鼓励, 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了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后, 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减法、除法没有, 老师在肯定学生问得好后再启发学生:“你能自己算算试试吗? ” 学生敢想、敢疑、敢说, 受到启发, 通过努力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不但认识上就会产生飞跃, 也锻炼了胆量, 树立自信心.

2. 善待每一名学生, 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师生是平等的, 教师应走下讲台, 深入学生中间, 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名学生, 尊重关心每一名学生, 与学生多接触, 谈心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情况;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 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 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 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让学生在公平、和谐、竞争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1.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和潜能

如在计算训练、 统计操作中经常设计 “夺红旗”、“找朋友”、“开火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 学生对这些活动特别感兴趣, 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 形成了团结互助, 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应用题、几何知识、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中安排一些争当“小神探”、“攻坚能手”、“智多星”等竞赛活动, 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 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 引导学生合理竞争

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 还要赛习惯、意志、学法、思维和语言的表达. 那就不能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一个学困生经历了艰苦努力, 取得进步, 那他就应该与考第一名的同学一样得到肯定和赞扬. 在学习中都按要求完成好作业的同学,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比谁的解法更优、思路更简, 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不断努力, 永不满足.

3. 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好奇, 有求知欲望, 但不刻苦、没耐心、少毅力、自我控制力差.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就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 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 在动手、动脑、动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 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养成乐学好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在学习了“利息”前, 就可以安排学生去调查银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关存贷款、债券、建设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利息的知识, 再结合调查情况学习利息, 学习后又让学生回去跟父母交流, 并与父母共同理财. 这样把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沟通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价值,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激发他们求知情趣, 在知识运用中养成乐学好习惯.

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 篇2

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一是教研活动开展,务求实效,教研活动次数在精而不在多,教研即课题,每次教研都要解决本校教师教学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或困惑,教研主题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教研需要典型引路,各校所选报的教学示范岗人员需形成制度系统的管理制度,迅速落实“定牌定岗定责”举措,敢用、真用,起到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教研需要督办,实施“3636”自主教育改革体系,教师思想上要跟进,视野上要拓宽,运用上要规范;全乡教研需从低起点做起,立足“田园”、“草根”实际,抓住核心的东西:坚持 “考啥学啥、咋考咋学、谁考谁学、咋错咋纠” 的听讲课最根本依据。二是加强教科研课题研究管理。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十二.五”课题研究立项,并加强过程管理,督促课题组成员积累、完善资料,开展研究活动,各校与教师要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意识,使之与教研、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作好开发和利用。三是转变教研角色,为走“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新路子。中心学校与各校从事教研工作者要抓行务本,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学校,深入备课组、深入课堂与学生、引导学校与教师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变讲授者为倾听者,变检查者为挖掘者,变评价者为质疑者,变要求者为建议者,变执行者、变被动者为主动者,主动研究教学问题,主动研究教育理论,与教材教法,从而真正成为各校学科教学教研的引领者

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每次看学生的数学作业是最让人头痛的。很多学生的数学作业经常会出现字迹潦草、书写卷面不整洁、涂抹多,修改多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作业格式写的五花八门,错误百出的状况。出现这些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基于这个问题,我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以下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有的学生经常不交作业,甚至忘记写作业;还有的学生即使写了,也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这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态度如果不端正,很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我会让学生结成作业小组,让组长督促自己组的组员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这样督促学生,会提升学生对于作业的重视度,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二、规范作业书写要求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书面卷面在考试的时候会给判卷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从而会提高卷面成绩,而考试时候的整洁卷面是靠平时作业的整洁习惯形成的。因此很有必要规范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要求。首先,作业本要统一,每一个学生都要用相同格式的作业本提交作业;其次,字迹要一笔一画,写的整齐,字迹大小不能超过画线部分,也不能写到格子外面;最后,要着重改变学生使用改正液的问题。改正液的使用会使卷面显得很乱,因此我尽量不让学生使用改正液,如果实在没办法写错了,一页纸上用不超过两次,用的次数太多就撕掉重新写,用这样的方式逐渐改掉学生依赖改正液的问题。

三、培养仔细读题、审题的习惯

很多学生题目做错往往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认真审题,导致理解错误,从而做错题目。因此,在平时作业中养成仔细读题、审题的习惯很有必要。老师经常强调做题目时,要看清楚题目再下笔,然而很多学生都做不到。这就要求每一位数学老师平时在课堂上每讲一道例题,都要对学生做好审题的引导。做题时多读几遍题,在题目的要求部分和重点部分画上横线,做到对题目有把握了再下笔,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四、养成及时检查和纠错的习惯

学生写完作业要认真检查,提高正确率。考试中经常会出现,有的学生明明会做这个题目,但是因为自己没有认真检查导致数字写错。这就是平时没有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致使会做的题目也做错。除此之外,当作业在老师评判并讲解完以后,学生也要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建立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做错的题目和题目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这不仅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同时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还可以做到重点复习,使自己在考试前做到心中有数。

五、采取激励评价制度

学生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激励制度的,所以在平时对于作业做得既正确又整洁的学生,老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有进步的学生,老师也要加强赞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同时,对于那些作业脏乱差和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老师也要对其进行教育,加强改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成立作业互助小组,让他们给自己的作业进行相互评分,加强作业质量好的学生对于作业差的学生的带动,以这种方式,使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总之,小学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朱雅晶.浅析如何培养良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4

一、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我们通常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事情, 理科的学习没有阅读的必要, 而忽略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真阅读和领会。导致现实中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学习死记硬背, 不求甚解, 概念、定理似懂非懂, 不知所用。这种阅读是肤浅的, 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 没有被学生所内化。知识的阅读, 不是蜻蜓点水那样粗略地看过去, 没有经过大脑, 就是无效的阅读, 要反复咀嚼, 咬文嚼字, 直至完全理解为止。阅读是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领会成为自变成自己的东西, 进而熟练加以运用。比如, 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学生看到课本中对长方体的解释“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 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理解;数学教材文字材料不多, 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 多是题图形式, 取代了文字, 教师也会感到没什么可以读的。其实, 文字少就显示信息更重要, 不细细研读, 就很难发现有效信息。如在一幅图上有6只母鸡, 4只小鸡。旁边有个鸡笼, 标明大的只能放3只, 小的鸡笼能放4只。以及一只母鸡10元, 一只小鸡5元。问题是:如果买6支母鸡要用几只鸡笼;买4只小鸡要花费多少钱?当然, 原题不全是这样的文字呈现出来的, 对于学生来说, 要从图画中去搜集信息。让学生看都有哪些种类的鸡, 分别有几只, 分辨大小鸡笼, 这样, 学生通过阅读得知3+3=6, 要用两个鸡笼买6只母鸡, 这样就解决了第一道问题。学生们通过整理和分类信息, 从中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阅读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 经常事后后悔, 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 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 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 在平时的作业中, 应对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 如果不改的话, 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 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 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

三、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学了新的知识后, 必须及时复习, 以免遗忘。学生们可以一个人单独学习, 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回忆学习内容时, 一般要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 也可以按照教材提高进行, 从课题到重点内容, 再到例题的每部分的细节, 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然要定期巩固, 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 每周进行小结, 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 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 也可以在各种资料上对每课知识及时回顾, 每单元进行知识的梳理, 每章节进行巩固训练, 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 形成知识网, 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 学生们读完题后常感到无从下手, 不知道怎样理解。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学生在解题中的失误, 多数情况并不是没有掌握知识, 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造成的。比如, 没有看清题目要求, 马虎造成的。把运算符号看错, 数量关系混淆, 列式错误等。通过审题训练, 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 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审题,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 养成审题习惯。比如, 了解题目的要求, 初步理解题意, 知道题目给出了哪些要解决的问题, 想想怎么解决, 用什么方法解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放慢速度, 连读两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要求在读题时用手指指着所读的部分, 手眼合一;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用一些划浪线、重点号、画圈等作记号, 标记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 对题意的理解有所帮助。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 既要看全题, 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 做到方法得当。

五、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在课上往往不能专心致志地听讲, 据调查, 学生每节课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约为30分钟。因此,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1) 让学生在听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指学生自己先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在课上听讲能跟上教师的讲解, 有学习的兴趣, 是听课的基础。在预习过程中, 知道了要讲哪些内容, 试图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自己探究, 不会的地方等到课上解决。 (2) 掌握正确的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即课堂上只记梗概、知识点、提示等内容, 对其他内容留出空白, 课后整理和填充, 使学生认识到上课应该听什么, 即学会注意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 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让学生领会抓重点、抓难点的方法, 提高听课效率, 学会自我调节听课注意力。 (3) 教师的教法吸引学生听讲。学生的认知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如对学科是否感兴趣, 对教师是否喜欢等, 要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师也要从自己做起, 只有找到与学生听讲的切合点, 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取得学生的认可, 让学生喜欢自己。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感兴趣, 有听讲的积极性, 还要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 如让学生动手操作、做游戏、角色表演等。在学习《统计》的内容时, 我设计了各种动物形象, 以动画的形式, 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录, 分类整理。

总而言之, 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 同时学生具备的能力也会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把习惯的培养当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来抓, 严格对学生的要求, 长期坚持下去, 反复训练, 久而久之, 必定能让学生的学习状况大有改观, 从而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 篇5

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如何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永远是家长与老师们不断摸索、不断追求的一个课题。“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陪伴人一生受益。对于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关键。如果你拥有良好的习惯会让家长放心,会让身边的朋友信赖;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习效率提高,让学习变成一件轻松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老师的我而言,在学校里如何培养自己的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我一直努力追求、尽心尽力去做的课题。我认为要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一步步入手:

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的心理意识的倾向,是对人或事物喜好、关切的情绪。对于孩子而言,让他们养成对某项事物的兴趣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培养、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愿意去听,愿意去学,特别是对于数学。兴趣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极为关键,它可以带动孩子们对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因为对于这群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们而言,他们不习惯坐在课堂上一本正经地听你35分钟枯燥的讲述、传授,他们有着好动的个性与特点。与幼儿园的教学不同的是小学教学相对而言比较传统,信息量比较大,内容比较复杂,他们一下子不容易适应,所以就会相对造成个别学生听课效率不高、好动、有更甚的是厌学。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就要动脑筋让孩子们喜欢你这位老师,喜欢上你的课,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要从几方面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们常说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知识。尤其是小学数学,很多知识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我们要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我会注意将有些知识适当的结合孩子们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设计一些教学内容,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孩子们感到学习时很有亲切感,很轻松,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对数学的喜爱。

例如:在教学“几个与第几个”时,我一开始就先让学生从我们自己身上找一对“左右”朋友,问学生:老师经常让我们走楼梯靠哪边行呢?和它相反的方向是哪边?直接引出左右位置的关系,让孩子们意识到右手边是我们的右边,左手边是我们的左手。然后从我们班孩子们的座位开始,让一排学生起立,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左边开始找第三个同学是谁?第二个同学是谁?从右边起第一个同学是谁?第四个同学是谁?这一排一共有几个同学......紧接着我又设计了学生排队去买东西的一个情景、停车场开车的情景,从而配合PPT的情景图,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进入同一个情景一起学习“几个与第几个”的知识,最后我又通过网络小游戏中的“找通缉犯”,让孩子们开心的去找,看符合条件的是几个还是第几个?这样的学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起来也特别的有兴趣,很开心。

(2)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其乐融融。

教育心理学上曾说过“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一般维持的时间在15-25分钟”,所以时间一长孩子们就会注意力分散,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就会持续时间更短,这对于我们每个从事低年级任教的老师而言是挑战。根据这种儿童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要想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多花心思,多用不同的形式。其中动手操作是一个比较可行,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是手与脑并用的过程,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孩子们可以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感受知识。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让孩子们在通过有效的动手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比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做的小圆片,在20数板上摆一摆“9+5”的过程,学生很做的很积极,也有不少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这对于引出算式的计算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3)让快乐的游戏走进课堂学习。

一直提倡要快乐教学,将游戏引入课堂也算是快乐教学的一种形式吧。无任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喜欢游戏,在这个网络、资迅快速发达的时代,孩子们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喜欢玩,玩让他们觉得轻松、快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快乐带进课堂教学呢?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后来我利用中午午管的时间,在进行传授知识、复习知识的同时引入了一些小游戏,虽然也是网络小游戏,但我结合与我们的数学教学相关,比如:10以内的加减法游戏,几个与第几个的游戏,比大、比小的游戏,打气球做减法的游戏,打炮做连加连减游戏等,孩子们玩的很开心,这个时候我就适当的穿插入对知识的复习,这样孩子们更容易接受,而且也喜欢,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其次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兴趣的培养是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而习惯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有效的模式。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进入小学要培养哪些方面的好习惯呢?特别是对于数学而言,要有哪些好习惯就会事半功倍。

(1)端正的学习态度

要想学好知识,必须做到认真对待,积极努力,对待每一件事情必须认真负责,不能敷衍了事。所以一年级级刚开学,我就要求学生把每本数学书,包括练习册去包书皮,笔袋里每天装好五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看似很简单的要求,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对待每件事都要按要求、讲规则,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对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

(2)良好的课堂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各项规定与制度去约束他们,监督他们。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高低程度,所以严肃课堂规范及学生的行为规范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习惯包括:课堂常规;听、说、读、写、注意力的习惯。课堂常规包括课前应准备好学习用品并要安放整齐;课堂上应坐端正;发言、提问必须听从老师的指挥,必须要举手才能发言,不能擅自出声;别人回答问题时必须学会认真聆听等等。比如:老师喊“一二三”,学生回应“坐坐好”,老师喊“小眼睛”,学生回应“看老师”,做好练习或讨论结束后老师喊“说停”,学生回应“就停”,并停下手中的笔与老师互动„„这一系列的课堂要求其实就是让学生一定要养成听清、听完老师的要求后再行动,否则低年级的学生会象一盘散沙,象没有人管束的小朋友一样无法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除此以外在学生书写时我也要求必须喊着口号“身做正、脚放平,一尺、一寸、一拳记在心。”为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坐姿,有好的坐姿才能保证写好每个字。在说的方面,特别是数学教学,孩子们很容易就直接报一个答案,而且数学教学不比语文、英文,原本就是语言类的学习,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也不多,所以我会注重学生每一次回答时的完整性,规定学生不能直接只报答案,而且必须是听从我的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能答非所问。比如:我出示应用题“水里有3只小鸭子,岸上有5只小鸭子,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请学生列式解答。回答时有不少学生起来就告诉我“8只”,这时我会提醒学生“老师要求是列式解答,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先列一个式子,再计算出答案是多少?”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还是养成了完整答题的好习惯,其实这个习惯也在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没有认真听你是不清楚老师在问什么的。在听的方面,我决不允许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老师在说话时有人插嘴,一方面是对同学的不尊重,另一方面也没有养成认真听的习惯,所以一旦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必须要求学生保持十分安静,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容易犯插嘴的小毛病,但慢慢的这个坏习惯会改掉的。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够,坐一会儿就容易分散注意力,不是与周围的学生讲话,就是自己做做小动作,这个时候我会不时的发个口令“小眼睛”,学生会齐声回答“看老师”,其实也是在提醒分神的小朋友,要回归队伍了,或是走到学生身边“拍一拍、点一点”,用暗示来告诉他,他分神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特别强调数学儿歌的记忆与手势语言的训练。如10的组成教学时,我让学生一起举起小手,念10的组成的儿歌:1-9,2-8,3-7,4-6,5-5凑成十。在进行比较教学时“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等等,让学生通过儿歌记忆与动手比划会加深知识的记忆理解,令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05-01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但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极大多数后20%学生的产生都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作业普遍存在书写马虎、计算粗心大意、懒得开动脑筋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查找原因、及时纠正,而是置之不理。由此,学生作业中良好习惯的缺失,是后20%学生形成的“元凶”, 如不根治,不但会继续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甚至也会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一、培养书写习惯

小学生数学作业书写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是格式正确,书写美观。就前者而言,不同类型的题目和练习有不同的书写格式。如解应用题与一般的四则计算的书写格式有区别;解方程与脱式计算书写格式不同。学生如果不懂得这些格式的基本要求,任意书写,一个班的作业格式将五花八门,十分难看。多数后20%学生则因此产生错误。至于书写美观,它与格式正确密切相关,前者做得好,它才有做好的可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培养:一是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二是让学生明确书写格式的要求;三是结合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通过以上的要求和做法,部分数学后20%学生不但的书写能力提高了,作业的准确率也相应得到了提高,而且对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学生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不但对其学习成绩有所的提高,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习惯的养成,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培养审题习惯

数学后20%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是较普遍的现象。数学后20%学生在解应用题时靠拼凑数字来解决问题,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他们的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做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培养他们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尤为重要。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读”“敲”“述”三方面来培养数学后20%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后20%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检查习惯

后20%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局限于做题目,一旦做完,便万事大吉。至于正确与否,已无心顾及了,更谈不上检查。如(6)÷6=36这样的错误,其实只要稍作验算就会发现。但后20%学生还会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由此可见,认真检查是作业完成质量的关键步骤,因此教师在对后20%学生的辅导中要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检查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做题时边做边检查,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对于班级的后20%学生,要培养他们良好检查习惯的前提是需要教师教会他们怎么检查:一是告诉学生检查内容,让学生有处可查;二是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让错误无处遁形。

四、培养错题反思习惯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笔者是按如下方法操作:要求数学后20%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每天摘录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对数学后20%学生来说因为经常错得较多,作业时间紧张,学生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教师还要设法鼓励这部分学生,反思习惯才能慢慢形成。

总之,数学后20%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除了从“书写规范习惯”、“认真审题习惯”、“细心检查习惯”、“错题反思习惯”等几方面进行培养,还需要教师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家长的有力支持,这样才能多方位的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孙云晓、孙宏艳.《小学生的21个好习惯》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

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7

1 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过从目前来看,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数学是最主要的学习形式,课堂是学习数学的主阵地,所以只要学生们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那成绩是比较容易提高的。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自制力比较差,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被外界吸引后,就不能保证他们集中自己的精力用在学习上,造成成绩不能提高甚至是下降。现在寄宿制学校规模比较大,环境并不十分安静,当一个班在上数学课时,可能别的班正在上体育课,学生很容易被吸引,透过窗户看外面的情景,心思完全不在课堂上;再有就是小学生好动,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没有外界的吸引,他们也很难保证上课的全过程集中注意力听课,做小动作、相互说话、打闹等。那如何让小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呢?

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精神饱满。我们饱满的精神、洋溢的热情会形成一种气场,也会传染给学生的,他们也能用饱满的精神与热情来听课。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我们在听演讲时会被演讲者那激昂的热情所吸引,随着他的情绪变动而变动,我们会融入他的感情,不自主地融入。我们教师讲课时也应用这种热情来吸引学生。相反,当我们自己精神萎靡时,说话有气无力,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其次,教师要把课讲的有声有色,幽默生动。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很强的科目,我们教师在讲课时常常会平铺直叙,虽然说明了原理,却让课堂没有生机,枯燥乏味,这也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要想避免这样的结果,我们教师在讲课时就要把课上的有声有色,语言要生动、幽默,我们可以用形象的、生动的比喻或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说明数学道理,让学生在笑声中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学习上,课堂上。总之,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 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记住,这是学习数学最为基本的,并不是数学的全部,或者说更重要的知识我们还没有传授给学生,那就是自己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一遍一遍地让学生做题,直到我们觉得他们已经掌握了我们传授给他们的知识。我觉得这是做教师的失败。因为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陷于题海中而不能自拔,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没有时间去思考。我们应该更注重让学生学会思考。我们出的题目当然要有基础性的,这是让他们打好基础,然后我们就应该拔高了。我们提供给学生的题目要有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要有价值,不能只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自己思考,他们有能力思考,我们教学中不能以讲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只有在思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锻炼,才能进一步的开阔。思考是创新的前提,只有有了自己的思考,对问题的看法,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进一步的创新。我们常说: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他们解决一个问题更要重要。让学生有独立的见解,不要从众,一开始学生可能会不适应,这没关系,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我们要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角度去回答问题,即使一开始错了也要鼓励他们,因为这是走向独立思考的必经之路。学习中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要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力求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力求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认真地作一次反思,看看自己的学习习惯究竟如何。

3 养成仔细的习惯

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就是一个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非常简单地错误,学生的家长也说:我的孩子就是马虎,只要他一认真就会做对,或者学生难题会做对,但一个简单、容易的问题却出现了错误。其实这都是不认真的原因。那这样的毛病是不是一认真就能改正呢?其实不是的,因为认真也是一种能力。马虎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当然也不可能会一朝一夕就改正。当我们在面临紧张的局面时,原来形成的习惯就会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本能反应,要想改变这种本能习惯是要下很大功夫的。要想改变这种习惯,首先我们要重视它,不要觉得自己一注意就会改正,只有重视它,我们才能想着去改变。正如你做一道简单的题目会出错,而做难题却能成功一样,就是因为当你觉得他容易时心理上就轻视它了,而难题正是因为你觉得它不容易,所以心理上先重视了,才会做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错误的习惯。其次,我们教师要对此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出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有玄机的题目,当学生们在做完这些题目后,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把答案对一对、讲一讲就完了,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分析,他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出现的是什么样的错误,在心理上进行分析,然后一一指出,让学生们由此引起重视,意识到自己在心理、思想上的问题。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所能说清的,需要我们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去对待。

摘要:数学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学科,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实际的学科,也是其他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础,是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学科,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当然要让学生把数学学好,在小学就把数学的基础打牢,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林林总总,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条件。

引领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篇8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 也应让学生倾听别人的见解。注意倾听, 既能满足发言者的愉悦心理, 也是对发言者的一种尊重, 发言者的思考可以启发自己的思维或作为自己错误思考的借鉴。

1. 充分调动学生倾听的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了只有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被自然地、轻松地、牢固地接受。针对这些特性,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打造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因势利导,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倾听的积极性。

2. 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

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听课?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活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 专心听讲;其次, 要指导学生会听教师的课, 主要应注意听老师每一节课开始所讲的内容、重点和学习要求, 注意听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 注意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 注意听教师每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的提示。此外, “亲其师, 信其道。”小学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 就喜欢听他的课。所以, 教师要用爱心吸引学生听课, 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 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 走近学生,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发现学生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努力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 教师要用赞许的微笑肯定他们, 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 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 甚至抑制了学习的愿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 却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能量, 走向新的成功彼岸。

3. 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 要让学生边听边想:别的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哪些地方你有意见?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 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习他人的长处, 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不足和遗漏,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也可采用互换角色的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组织学生通过竞争, 轮流当小老师, 给同学们讲课, 教师作为“学生”在倾听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 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 对负责的小老师加以表扬鼓励。在这样的活动中, 教师倾听的表情、提出意见的语气、语调及口吻等, 能都起到示范作用, 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 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 也是实现教学有效调控的主要方法。

1. 启发学生说思路, 说思维过程。

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自己想法的机会, 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独自小声说、让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说、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悄悄说等。通过采用这样的形式, 有的学生说:“我原来在同学面前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怕说错话, 现在不怕了。”还有的学生说:“以前我一节课回答不了几个问题, 现在我也能说了。”学生脸上洋溢着的那种自信, 使我感觉到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开启学生的心智,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回答问题。

小学生知识面窄, 数学语言贫乏。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 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一定的教学情境中, 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 循序渐进, 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培养学生“读”的习惯

有效的数学阅读, 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数学学习的水平。

1. 读题。

数学课中, 读题的作用非常重要, 因为读题是审题的前提, 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认真读题,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理清条件和问题, 明确条件与问题的联系, 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为解题做好铺垫。“题读百遍, 其义自现。”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读题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到之中, 心到为重, 让学生用心去读, 并与思考同步, 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具体做法是: (1) 把题目读正确, 不读破句, 不添字和漏字, 学会独立阅读题目; (2) 会解释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 弄清题意; (3) 会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意思, 例如, 芳芳家买一把椅子花了168元, 买一张桌子比椅子多花282元, 这张桌子多少元?芳芳家这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读题, 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 并分析题意。 (1) 说说芳芳家买了什么? (2) 椅子多少钱? (3) “买一张桌子比椅子多花282元”, 这句话中的“多”是指谁多?是指买桌子花的钱多, 还是买椅子花的钱多? (4) 多多少钱? (5) 那求这张桌子多少元, 该怎样列式计算? (6) 这道题做到这里结束了吗?为什么? (7) 谁能说说还有一个问题问的是什么? (8) “这一套桌椅”指的是什么意思? (9) “求这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该怎样列式解答?有效的数学读题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读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是首选的数学阅读材料, 因为数学教材中的语言精练, 叙述严谨, 科学性强。要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 (1) 读标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标题, 能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 (2) 读例题。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 并初步领会解题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后, 教师在教学时就能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尝试来获取新知识, 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当进行新课之前, 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做好课前预习, 具体完成三件事。 (1) 明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与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 例题是否看得懂?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核心重点的地方或自己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打星号。 (3) 做两道题试试看, 哪里有困难?经常这样要求, 学生不仅可以初步扫除学习例题的障碍, 还会主动探索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在预习时钻研得愈深, 收获就愈大, 参与意识也就愈强, 预习的习惯就愈容易养成。 (3) 读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 使学生更具体、更准确、更形象地理解文字的内容。 (4) 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 弄清算式的意义。 (5) 读结语。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语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 以便准确地把握。

四、培养学生“问”的习惯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 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 在教学中, 老师要花大力气, 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引领学生形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1. 善于发现问题, 营造质疑环境。

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 也是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的表现。应该在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中, 使学生学会“我要说”、“我要问”、“我最行”等学习心语, 多提问, 善思考, 主动地进入自觉学习状态。例如, 在教学“循环小数”时, 出示两组计算题: (1) 1.6÷0.25, 15÷0.06; (2) 10÷6, 70.7÷33。学生很快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 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 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 “如何定出商呢?”学生已知的形式与新的表达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 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的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一个善学的学生, 质疑应贯穿其学习的全过程, 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质疑, 课外也可以质疑, 不仅可以对老师质疑, 同学家长亲朋好友都可成为质疑的对象, 不仅可以对所学内容质疑, 而且可以对相关知识、相关学科质疑。

2.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使学生会问。

学生在质疑时往往不能把问题提到关键处和点子上,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 (1) 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如揭示课题“平行线的认识”后, 教师提问:“看到这个课题, 你想了解平行线的哪些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等,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什么叫平行?平行线的特点是什么?生活中有平行线吗?平行线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平行线是不是像垂线那样, 也有符号?平行线怎么画等, 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2) 针对关键字词进行质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规律、性质、定律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质疑。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要抓住“完全重合”进行质疑:为什么对折后一定要完全重合?如果部分重合行吗? (3) 通过类比质疑。即根据相关的概念、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 提出质疑。例如, 可以把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对比。 (4) 联系生活实际质疑。如在学完“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 学生知道了比的后项不能为零,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为什么在球赛中, 记分牌上的比分可以写成3:0呢? (5) 做好示范, 锻炼学生质疑。教师要做好质疑的言传身教, 不仅要告诉方法, 还要做示范, 要鼓励学生提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质疑。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13-9”时, 教师不妨提出:计算13-9到底一共有几种算法呢?在学生得出多种算法后, 又可提出:为什么可用13-3=10, 10-6=4?为什么可用10-9=1, 1+3=4?又为什么可用因为9+4=13, 所以13-9=4呢?由于这样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启发性, 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问题情境之中。长此以往, 潜移默化, 在教师的示范下, 学生就不会不假思索地乱问。

3. 善于点化。

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 篇9

一、倾心听课,用心记忆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班级里的几十个学生由同一个教师教授同样的课程,但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大不一样。这很让教师费解!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的听课能力不同造成的。试想: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师讲得再生动、活泼,学生也会收获甚微,更别说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自主进行学习了。由此可见,倾心听课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领,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上课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要盯着老师,以防走神。我要求学生开始听课时,可以答不上来老师或同学的问题,但决不能容忍不知道别人问的是什么?初期对于重点内容老师可以重复,重复时,对讲的内容要耐心多听几次,渐渐地要养成老师说一遍,学生就能知道问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如何去思索。学生对同学的发言也要听仔细,最好能够正确重复叙述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并能适时沟通交流。对于作业布置,可以不板书,不记录,全部靠听来记作业,第二天跟踪检查验证学生听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专心听课的习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全程细看,各有侧重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教师板书、演示、手势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对课前课后看什么,要有所侧重。教材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看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看教材可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看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看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看教材时,应注意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指导,避免放任自流。

除阅读教材外,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中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中小学生数学报刊杂志等。同时引导学生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把握思路,学会思考

平时,学生最大的毛病是题未审清先下笔,不管三七二十一,有个得数就行。因此,让学生会想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想的时间,不能让学生盲目动笔。刚开始,可慢慢地引导学生:看到这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要想得到答案,我们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一步一步慢慢来,久而久之,学生也就知道怎么想了,遇到题目也会积极思考了。同时,在交流中应尽量让那些不喜欢发言和依赖性强的学生开口说话,因为只要会说了,就表明你会想了。

四、想说会说,内化语言

通过“说”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且还能使新旧知识在想和说的过程中融会贯通。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智慧,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观察、思辩、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学生大胆地说,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要训练学生大声发言,不少学生课后唧唧喳喳,声音很大,可一到上课,发言声音就像蚊子一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

五、做中建构,增强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就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具体现象或事物,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概念形成的过程之中去。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笔者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熟悉的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面、棱、顶点等情况,全体同学都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去。然后把作为教具的空纸盒展开成平面图,再让学生观察,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里得到全面的反映。这样利用形象手法使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得到感性材料与感性经验的支持,并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增强内心体验,对概念产生顿悟,进而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概念本质,达到真正的理解。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持续地、稳定地得到发展。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的习惯受用终生。本文从“倾心听课,用心记忆;全程细看,各有侧重;把握思路,学会思考;想说会说,内化语言;做中建构,增强体验”五个方面阐述了习惯养成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叶金标.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及其培养[J].陕西教育,2011(21).

[2]李同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4).

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 篇10

课余时间,我不断地回想着我支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种现象: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不能独立认真完成,阅读理解力很差,等等. 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帮农村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得好, 好的生活习惯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必备基础,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好的必需条件. 奥古斯丁说过 “坏习惯不加以抑制, 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我认为,坏的学习习惯必须及时改正,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特别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认识,师生形成共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而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 培养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的一生受益.教师要让学生必须明白哪些是良好的习惯,哪些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习惯. 如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和讨论、大胆实践、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自觉读书、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等. 教师更要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讲文明、懂礼貌,等等.

二、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总是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在某些情况下的作用或许胜于言传的作用.

1. 注意自己的仪表. 老师在学校里要衣着整洁、干净,特别是上课着装要端庄,不穿拖鞋进教室,精神要饱满,语言要文明,不说脏话,等等.

2. 注意自己书写规范. 教师的板书要规范,字迹要工整、美观,对学生作业的批语更要书写工整.

3. 注意做好每一件小事. 如教师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 自己也要做到. 我在课堂上经常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 我每天都会利用课堂的时间将讲桌擦干净,黑板也擦得干干净净. 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 教师一定要做到,铃响马上进教室,不能拖拉.

4. 要言而有信. 教师答应学生的事一定要做到. 以前我教过一个叫于浩的学生,写字非常潦草,无论怎么教育他,他都不理睬. 我答应他,如果他能坚持一个星期把字写工整,我就送他一本漂亮的日记本,坚持两个星期,我就送两本. 这孩子还真做到了,我也兑现我的诺言,每个星期送他一本有奥特曼图案的日记本. 大概过了四五个星期后, 这孩子找到我说:“老师,谢谢你送我的本子,我以后每天都会认真写作业的. ”再如我在这个班级中实施了一个“我是勤劳的小蜜蜂”的活动,谁的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我会在他的作业后面奖一颗星, 累计五颗星的就找老师换一朵小红花贴到墙上,谁的小红花多,谁就是勤劳的小蜜蜂. 我不管多么忙,都会及时给学生兑换,并把红花贴到墙上.

三、家校结合,严格要求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 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 家长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 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农村学校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教师的正确引导,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 前不久, 我在支教的班级中做了一次调查:晚上你们都干些什么? 几点睡觉? 答案出乎我的意料, 当然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他们晚上基本上都是陪着大人一起看电视剧, 电视剧什么时候结束他们就什么时候睡觉.家长不知道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 我认为必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教师可通过与家长电话沟通, 或进行家访的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告诉家长怎么样正确引导孩子,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本身也是其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 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有所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老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还可以指派一名或几名学生暗中帮助问题最严重的学生,成立互助组.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11

摘 要: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学习品质的体现,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就会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3-01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西方哲学家西寒罗也曾说过:“习惯的力量是巨大。一个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就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成绩,而且将使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问题。现代生理学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态势,是一种不假思索就能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数学价值的体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来培养呢?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在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把它记下来,等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引导、点拨下进行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专心听课的主要因素是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就会专心听教师讲课,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枯燥难懂、单一无趣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条理清晰、循序渐进,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能专心致志地听课。此外,学生都爱表现,所以课堂提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可以提问学生这个知识点是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或是这个知识点和以前学生的知识点有什么联系等。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能更好地专心听讲,在此基础之上能更牢固地掌握课堂知识。

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其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学生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归根结底是属于自己的内部的互动,教师要不断地调整学生参与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的探索、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比如帮助父母计算一些很简单的账目。同时,数学需要经常练习及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向主动思考过度,而不是单纯的数学教学。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每次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疑点、难点和不明白之处,而学生的这些疑问往往是教学的关键和转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比如,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主动求教,不要羞于开口,或认为没面子,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就要向同学和教师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首先要对这些学生给予肯定,对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进行表扬,这样就能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能顺利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中,并会主动提出更深奥的问题,产生良性循环。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机会,比如同一个问题,改变了它的结论,那么它的条件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者可以改变条件,让学生讨论结论是什么样的。这样变中求活,变中寻法,能够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能够鼓励和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五、培养学生小结记忆的习惯

每一节数学课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在每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得到的都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因而,教师要教会他们归纳小结。对于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通过归类记忆,可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一些几何题,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记图形,用图形带动题目。人们通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数理化不像社会科学那样,要求记忆很多东西,实际上要学好数学,也需要良好的记忆习惯。有了记忆,学生才能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思维才会更快。谢切诺夫说过:“记忆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置于一个愉快的教学情景中,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小学生数学习惯的养成 篇12

数学课的阅读教学, 正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叙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我认为, 加强读题能力的培养是解题的关键, 在平时的实际问题教学中,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完整阅读

经常发现有些孩子遇到题目不会分析, 但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 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 他就会动笔解题了, 有的在读题的过程中, 添字、漏字, 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 理解错误了, 直接导致题目做错。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 可以不注意细节, 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 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 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 领会其内容、含义。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 让学生把题目读完整再分析题意, 找准数量关系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改变一些教师喜欢亲自读题目的习惯, 让学生齐读或者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 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 提醒学生完整阅读是解题的第一步, 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3千米及3千米以下9元;3千米以上每增加1千米收费1.50元, 另外每次付费需另加1元燃料费。李军乘车从家里出发到少年宫共付了19.8元, 他家和少年宫相距多少千米?这是一道逻辑性很强的应用题, 必须认真理清数量关系才可动笔, 对于总付款19.8元的计算是由三部分组成, 3千米价格+燃料费+超过3千米每千米1.50元。指导学生重点求出超过3千米一共付了多少钱?最后再将钱数转化为路程。

二、精简阅读

一道紧扣时代脉搏的应用题所包含的情景、数量关系等就像一篇内容丰富的短文, 更加个性化, 更贴近生活。文字多是实际应用问题的一大特点, 面对一大堆“非数学”形式的语言描述, 学生反而会感觉手足无措, 头脑中一片茫然, 望而却步, 退避三舍。其实应用题的很多文字是介绍背景的, 与解题没有多大关系, 因此, 要想解这类实际应用题, 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 然后进行粗略地阅读, 使自己对题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评价, 了解题目的情节梗概, 在完整阅读基础上, 有目的地对题目做出分析、理清框架、分清主次。去繁为简, 当学生面对数学应用题时, 应积极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题目中哪些是数学条件?⑵已知条件有哪些? (3) 实际问题是什么?

三、关键词阅读

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 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 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 所以在读题时努力要求学生圈出题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句, 边读边找条件、提问题, 弄清题目的结构。例如, 一根长绳50米, 要剪成8米一根的跳绳, 最多可以剪几条?对于这类题目, 学生往往有个习惯思维是认为求“几条”才是要求。这时老师就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分组读、个人读, 以及多读、重音读“最多”,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最多”是一个关键词, 并用“。”好标记。指导学生多读, 重点读“问题”, 找关键词语, 直到学生体会其含义为止, 才组织解题指导。这样抓住关键的数学问题, 通过多读来理解题目, 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阅读转化

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 要求思维灵活。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 数学阅读重在理解这三种不同语言的关联, 实现其与“内部语言”的转化。阅读应用题教学, 语义转换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 这个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时, 我经常让学生摘录条件或画线段图, 同样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 以帮助解题。我经常对学生们说:如果你能把文字表述形式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 那问题就已解决了大半了。

上一篇: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下一篇:化工原理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