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养成教育策略(精选12篇)
班级养成教育策略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化教育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等功能, 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 提供的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能使每一位师生受益。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 寓教育于网络之中, 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网络设备和丰富的资源, 我班通过制作和管理班级网页, 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班级网页的制作
1. 学生通过看网页制作书籍, 请教计算机老师, 学习网页制作。
教师充分发现班级里的“电脑百事通”, 大力支持和鼓励他们互相配合, 制作班级网站, 尽情展示自己在电脑方面的才能。这项工作在每周两节信息技术课堂上, 得到了信息技术老师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使得很多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网络知识。
2. 学生学会从网上搜集、筛选、下载各种图文资料, 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充实进班级网站之中。
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网络, 搜集了大量有关网络功用及利弊的资料, 成为网络的受益者。
3. 确定网页各栏目内容,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班级学生动态, 确定各版块内容。
如班级介绍、班级文化、班级相册、师生风采、成果展示、观察与思考、我与网络、留言本、悄悄话、家校沟通、班级BBS等,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网页设计, 为网页出谋划策, 集思广益, 力求设计出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页。
二、丰富的活动过程
1. 成功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不但适用于课堂教学, 在网页制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我与网络”栏目中第1小组介绍网络功用之休闲生活这方面内容时, 小组成员密切合作, 表现出色, 分别从网上购物、网络文学、网络电影、音乐、网络游戏等几方面介绍, 配以自己从网络中下载的漫画、网页、视频、动画等资料汇总而成的精美网页, 绘声绘色, 生动流畅, 极富吸引力, 这样使学生兴趣盎然, 乐于接受。
2. 浓厚的网络讨论氛围。
学生借助网站平台展开学习问题的讨论、成长快乐与烦恼的分享、时事热点的关注, 使得各种思想交汇, 闪现智慧光芒。
3. 精彩的展示汇报。
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 在教师指引下, 学生展开了对网络利弊的思考, 旁征博引, 各抒己见, 很多同学颇有感触, 写出对网络利弊的深刻认识, 写下了富有感情的感言。
4. 畅通的家校交流。
在班级网站中专门开设“家校沟通”栏目, 家长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班级最新动态和学生表现。老师将周末作业、进步学生、节日祝福都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家长朋友, 家长朋友也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对方, 甚至不少热心家长还为班级建设和班级网站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可见, 网络为家校交流沟通搭建了新的桥梁。
5. 得力的网站管理。
发现并培养“电脑百事通”, 成立班级网站管理成员, 主要负责网站内容的发布和更新, 热心帮助同学, 尽力解决他们的网络难题。我不断地鼓励他们, 培养得力助手, 不久, 负责编辑、摄影的同学各司其职, 而又密切配合, 负责技术支持的“小网通”更是大显身手, 这样本班网站的后台管理工作是紧锣密鼓, 井井有条。这也打破了学生上网将主要精力用于打网络游戏与聊天的局限,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转移了他们的视线。几个“小网虫”的信心倍增, 成就感也大大增强, 尤其是几个平日里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网虫”得到了久违的认可, 不少同学对他们佩服三分, 刮目相看。他们迷恋上网游戏聊天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三、丰硕的成果及影响
教师的及时引导和必要点拨, 精心组织和协调, 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 班级网页不仅达到了教育的作用, 还发挥了培养学生的功效。
1. 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深入学生心中。在班级网站这个交流平台中, 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同学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得到了充分体现, 及时弥补了传统现实教育过程存在的不足。
(2) 团结协作意识明显增强。在网站的制作和管理中, 同学们多次通过小组活动完成任务或者表现突出, 同学们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或者得到小组成员给自己带来的帮助, 或者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努力完成的作品带来的喜悦。
(3) 多种能力得到提高。“观察与思考”栏目学生自由讨论后颇有感触地写出的深刻认识, 无疑是学生的一次次练笔, 更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4) 自信心的培养和增强。平日一些不善言谈、腼腆羞涩的同学在BBS等栏目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甚至侃侃而谈。有时会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使得这些腼腆的同学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 信心增强, 逐渐变得大方得体。平日里很少有同学的作文、绘画、摄影等作品能得到发表, 在“作品展示”、“师生风采”栏目给同学们提供了极好的展示机会。这种激励方式不仅增进了师生的相互了解, 而且鼓励了不少同学发挥自己的潜能。管理后台系统给“小网通”“小网虫”们提供了展示“看家本领”的舞台。这是学生们信心倍增的平台。
2. 促进班级管理, 提高班级整体形象。
网页制作锻炼学生, 网站内容熏陶学生, 这个网站从制作到使用, 再到更新和管理, 历经这个过程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感受, 网站的每次变化他们都有期待, 也都有付出, 在期待与付出中, 学生收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班级发展了, 学生对班级的关心程度增加了, 班级凝聚力增强了。
班级网页, 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合理利用网络, 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 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 帮助学生增强安全上网意识, 唯有这样, 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 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 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段时间下来, 很多学生都能正确地使用和利用网络, 尤其是几个同学, 以前是网络的“奴隶”, 现在却变成了网络的“主人”。特别突出的是, 有一位学生还在信息技术老师的指导下, 参加信息技术奥赛。孩子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家长脸上流露出惊讶的喜悦表情。可见, 这还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良好的平台。
BBS平台, 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在虚拟的环境中拉近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学生有许多心里话不愿当面倾吐, 在BBS中可以畅所欲言, 老师、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 更好地对症下药, 提供最佳最有效的网上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 共同配合教育, 使得各种德育思想难题迎刃而解, 使网络成为使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
班级的最新动态、亮点和进步都通过网站充分展示出来, 也让其他班级、年级师生了解, 让外校、外界了解。班级网站成为了班级工作的“优秀宣传员”。
网络时代为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 也为学校德育开拓了新手段、新途径, 将困难和机遇并举。网络德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 对于其中的每个问题我们都应从实际出发,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只有转变观念, 适应时代要求, 建立新的德育观和网络德育体系, 并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 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 多种途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并不断地总结经验, 才可能切实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生才能自信地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班级养成教育策略 篇2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里说,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体会到学生具有良好习惯对于班级管理来说的重要性。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小世界,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集体。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怎样才能把几十个“小世界”统一成一个班风优良、团结进步、朝气蓬勃的战斗集体呢?它不仅需要班主任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格的班级的管理以及必要的权威,同时还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这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更是成功的保证。
许多成功的例子告诉我,班级的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行的。好的班主任不应该长期靠人来管理人,而应该是依靠一种风气来管理人,从而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来自这种良好风气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切实抓好规范养成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即养成教育,必须居于各种教育手段之首位。一个班集体,如果缺少高尚道德情操的熏染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必将是一盘散沙。因此,在我接任班主任伊始,就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向他们宣读各种规章制度的全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在明辨是非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制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一个最初班级的稳定,以及随后班级管理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规章制度制定起来容易,但关键在于执行。为了保证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效性和持久性,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带班的一开始,我每天都要利用晨会对班里遵守和落实的情况进行讲评,并坚持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制度。对其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和不良风气及时予以公开批评或个别谈话,同时还注意“赏识教育”与班级日常管理的结合,对班级中涌现的好人好事进行公开表扬;向学习成绩优异、或学习、表现上有突出进步的学生,除了表扬外还利用“家校路路通”给其家长发送短信。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对他的重视和注意,让学生明白他的每一个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事情虽小,但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真心支持与配合。
实践证明,抓好养成教育,能最大限度的把各种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刚开始的时候班主任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但班级的好风气、学生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只靠班主任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最持久的管理应当是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而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是不可缺少的。班主任要靠这一批人来带动班级的管理,影响班级风气沿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我担任班主任的一开始,就把班干部的充实、选拔、培养、任用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要想使班干部队伍真正成为班级工作的骨干力量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就要对班干部进行大胆的使用和严格的管理,并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让他们在工作中历练工作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在全班同学中的威信。比如对卫生委员的工作,我要求他不仅要布置每一天的值日任务,更要负责对值日组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方面不仅要指出来,还要带头清扫。时间一长,威信树立起来了,开展工作自然阻力很小。另外,在发挥班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我注意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我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班干部的工作自信心和责任感。这样一来,班干部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性提高,班里的各项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之下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班级工作有声有色。
三、采用帮扶政策,大家共同进步
一个班集体要想永远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动力。为此,我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对班级的优秀学生予以大张旗鼓的鼓励,把他们作为榜样树立起来。这样的做法,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等于是有了班级进步的强大动力。对于班级中的一部分“问题学生”,避免一棒子打死和单纯的说教,而是根据其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主要工作放在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上,如果有进步就立刻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并以电话的形式及时通知其家长。我利用以优带差的方法,小组互助学习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四、投注真情,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体现,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班主任爱护学生,不仅要坦诚无私,而且要有了解和贴近学生思想的愿望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我放平心态,始终用一颗平常心,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并和他们交往。
五、利用名人格言,激励学生
很多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给人以奋进,激昂。让同学们每天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本学期我让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贴在自己桌子的右上角,让它时刻提醒着自己。
六、开展主题活动,着眼终身发展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把握养成教育的特点,顺应时代变化,捕捉学生需要,较好地处理养成教育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的、有所侧重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如本学期我积极开展了《珍爱生命》主题班会,《良好学习习惯》主题班会,《安全守纪行为》主题班会,《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等。
浅谈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养成教育 篇3
一、“小”──从小事入手,抓好养成教育
低年级的小孩子刚从幼儿园游戏式的学习方式向有纪律要求的40分钟的课堂学习方式转变,这对学生思维接受来说,难度非常大。作为班主任,我首先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入手,耐心细致地教他们做好每一件小事,同父母老师分别与见面的礼貌用语、课堂的坐姿、怎样握笔、举手发言、文具的摆放等常规;不乱扔垃圾、主动弯腰捡垃圾、不乱涂乱画等行为;睡觉起床的作息时间等,每天讲两到三条,并要求学生记住且一定按要求做到、做好。在家家长作监督,在校老师作监督,通过这样长时间坚持训练,让学生跳出幼儿园式的学习思维,养成健康、积极的学习习惯。
二、“爱”──用自己的小爱教会学生大爱
在班级管理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工作中做到教书与育人并举,注意在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爱国教育,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道德的大爱精神。平时经常组织以“三创 ”为主题的“健康谣”“美丽酒都”及“三字经”“弟子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学习歌”“仁爱歌”等的诵读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主义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
三、“范”──凡事不分大小,以身作则,行为教育更有效
小学生易于效仿,比起言语教育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行为上的模仿和教育。班主任的举止言行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注重教学成绩的同时,更着力注重师德影响。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当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首先自己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备课;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别去指手画脚口头安排,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自己先做到遵守校纪班规。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师范”作用,衣着整洁大方,言行规范得体,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会由于经常接触一个有良好习惯和作风的老师而逐渐提升自己的品格。
四、“带”——培养优秀班干部,带动班级整体发展
一个好的班集体需要良好的班风,不仅需要教师团队默契配合起来构建,更需要一个有正确思想的班干部核心。当然,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毕竟还小,工作起来讲究不了方法,所以小班干部的责任培养尤为重要,要求既能带动班级,营造良好的班风,又能使班干部本人获得十足的成长和历练。实际工作中,常跟班干部开小会,教他们怎样组织班级同学晨诵午读,如何进行班级卫生、纪律等管理,如何树立班级荣誉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用恰当的方式,敢管、敢说。
五、“联”——家校密切联系,好习惯助学生健康成长
孩子最主要的两个活动场所是家和学校。因此,与家长密切联系,把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家长实时共同分享尤为重要。当孩子出现不良习惯时,同家长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帮助孩子进步,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管理、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班级养成教育策略 篇4
(一)以贯彻落实以贯彻《守则》《规范》为载体,主要是指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载体
通过教师对《守则》《规范》的逐条讲解,让学生熟读成诵,编成校园一日行为规范三字歌。然后采取知识竞赛,知识测试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入心入脑内化于心外见于行。
(二)以贯彻落实《守则》《规范》为载体进行养成教育
主要采取学校制定《小学生“评星晋级争标兵”实施方案》《小学生“文明礼貌伴我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小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办法》。
(三)以贯彻落实《守则》《规范》为载体进行养成教育
主要采取学校制定《班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方案》《班级主题班会评比方案》每两周召开一次以贯彻《守则》《规范》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划分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争当学习之星、文明之星、礼仪之星、守纪之星、环保之星、值日之星……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四)以贯彻落实《守则》《规范》为载体进行养成教育
主要采取对表现好的学生评星晋级争标兵进行鼓励,对表现差的学生对照《守则》《规范》查摆自己身上存在问题,对犯错误和严重错误的学生对照《守则》《规范》写自查自省书方式帮助改正错误的研究。
二、以《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为载体,抓好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国学是中华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儿童时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可以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最佳资源。依据“成人养德,少年养志,童蒙养正”的思想,大胆尝试以国学教育为载体,把“孝悌、忠信、仁爱”等传统优良文化精髓有机的融汇到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直至心灵的智慧教育,树立生命的信心和爱心,不仅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而且打造了一个有根的班级。使学生在理解经典践行经典中收获着习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完善自己的品格。
三、严格班级管理,抓好养成教育
(一)仔细观察了解学生
学生的很多事情是不一定直观展现给老师的。要想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平时就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与学生多交谈沟通。让他们谈自己家中的趣事、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是学习上、生活中的烦恼,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对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基本了解了,这样就连那些平时沉默寡言,对老师敬而远之的学生也能对班主任畅所欲言,讲一些悄悄话。有了学生的信赖和拥戴作为前提,开展班级工作就等于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制班规严格管理
在对学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之后,我就会根据班级目标和学生实际,花费一定的时间,制订尽可能详尽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班纪班规。对于这些制定出来的班纪班规,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一条一条向学生公布,并征求班级每个学生的意见,只要是所有学生都通过的规定就留下来,没有的通过的规定全部去掉,这样一来,其实这些规定就相当于是全班同学自己制定的一样,学生自己同意的制度,学生自己也就愿意去执行。即使违反自己也心甘情愿的接受处理,不会有一丝的抵触情绪,有的只是后悔和羞愧。
(三)明确分工逐项落实
仔细认真、严谨务实是学生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在这点上班主任要注意用爱心细心去影响、感化每一个学生,在进行班级工作分配时,从细处着眼,根据学校“一日常规检查和要求,细到学校检查的每一个项目本班都有对应的专人负责检查、监督和补救,每天常规检查二次,两个大课间补救一次。
1. 卫生方面,卫生的总要求是“快、净、齐”。
为了让卫生达标,班级的45个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小管家,每节下课后都检查自己的桌下椅子下的卫生情况。每位同学先进行自检,检查自己座位旁边的地面是否干净,是否有纸屑以及课桌是否与标准桌对齐,然后各自及时处理不良现象。
2. 纪律方面,总要求是安全,做到“快、静、齐”,这里的“静”是指安静、静心。
说到纪律,它的范围很广,涉及的内容较多。第一是课前准备要静心,上课预备铃声响时,学生应迅速进入教室并立即静息,静待老师来上课,只有静下心来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上好课。每节课下了以后,首先要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才能做其他事情,并将学习用品统一放置在各自桌子的右上角,文具盒与课本摆放成直角。
参考文献
小学生班级养成教育总结 篇5
逄 莉 莉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好它,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这一段时间班主任工作做下来总结如下:
一、生活﹑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
这些习惯只能是相对于以前的表现而言。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我就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就说曾为了让班中同学做到不乱扔纸屑,见到纸屑又能主动拾起这点吧,在每次进教室后,首先观察地上有无纸屑,如若发现,我就会先走过去把纸拾起来,然后走到卫生角投进垃圾桶,再回到讲台开始上课。经过多次观察,我总发现在这一来一往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教师身上,不时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似乎所触动,长期以往,学生中的一部分就会自觉地和老师一样去主动拾纸了,因为我心中牢记着这么一句话:“与其说上十次,不如做它一次。”
有时,我也会学着马老师以前说过的,给卫生差的地方拍照片放在电脑上给学生们观看,看见自己的地方那么脏,那几个孩子羞愧的低下了头。
二、在学习习惯方面。
我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如老师讲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时常中途拦截;甚至不听清楚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地发表意见。针对这种现象,我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有这样一些要求:(1)学生坐好手里不准拿东西。(2)必须认真听完一个同学的回答后再举手,或补充纠正,举手时不得高声叫嚷。(3)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得重复别人说过的话。(4)回答时把一句话想清楚后,再说完整。就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虽说是二年级,但对他们的要求是从最基本地做起,养成的坏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只能从易到难,一步一步来。
三、班干的培养。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篇6
一、重班级常规建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育人环境好比一片沃土,会使幼儿在这片营养丰富的土地上健康成长。“嫩枝易变也易直”,说明幼儿的可塑性强。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现象较为普遍。通过观察、了解发现,普遍存在自我服务意识差、自私、集体观念差,缺乏谦让、互助精神等现象。为此,要培养班级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得先抓好班级常规,营造一种文明、礼仪、好学的班级氛围,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教师必须从幼儿的日常行为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逐渐把全体幼儿的行为统一到一个标准上。例如,规定班级幼儿在校内必须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养成幼儿不讲粗话、脏话的习惯;要求幼儿见到垃圾随手捡到垃圾桶里,培养幼儿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要求幼儿集中活动时要安静,从小养成社会公德意识;要求幼儿进园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培养幼儿从小有礼貌……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如果教师能实实在在地做好这些琐事,会使幼儿的行为习惯逐渐规范。
其次,要抓好幼儿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幼儿有良好的行为表现,若没有经过长期训练就难养成习惯。抓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应着重突出两点:一是以活动为载体,针对班级幼儿的特点,事先制订训练计划,每个阶段训练的重点应各不相同。根据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周重点,可以在班级开展如“争当文明小天使”“每周之星”“文明伴我行”之类的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欲望。二是强调持之以恒。养成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长期抓,因为习惯成自然需要时间。例如,班里有一个男孩子,父母离异后,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教育缺乏,因此,身上有不少不良习惯,如爱撒谎、动不动就与人打架等。我针对他的不良习惯矫正不止一次,但收效不佳。我没有因此而放弃,采用谈心、跟踪等方法,对他的不良习惯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纠正,只要他有点滴的进步就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这位男孩改掉许多不良习惯,连他邻居都夸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可见,幼儿的行为规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注重养成教育的一贯性、连续性。
二、树榜样形象,以教师规范带幼儿规范
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好模仿,因此,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幼儿不能做的自己绝不做,以教师规范的行为来影响幼儿,使之行为规范化。例如,我要求大班幼儿必须用普通话与老师、小朋友交谈,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我都是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有一次我用方言与配班老师交谈,幼儿马上效仿也使用方言交谈。可见,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如此幼儿自然而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请幼儿帮忙时,我会说:“谢谢!”在我的影响下,班级小朋友之间自然形成了借东西说声“谢谢”,不小心撞到小朋友说声“对不起”等礼貌行为。可见,教师的一些生活习惯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示范,尽最大的努力给幼儿做出表率,做幼儿的楷模。幼儿便会从教师的良好习惯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班级只是幼儿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还得借助幼儿园这个大环境来催生。幼儿园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大环境,如在幼儿园门口设立“文明小礼仪”,带动全园幼儿入园主动与老师、小朋友问好、问早;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楼梯、走廊、通道等处创设反映良好行为习惯内容的环境。同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增强家校联系的密度,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教讲座,成功家教经验交流等活动来让家长增强认识,知道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习惯,同时也实现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培养教育孩子的心得经验。还可以根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及时整理家长反馈的信息,并针对幼儿在家的表现,建立特殊生跟踪档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到附近社区参观,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文明礼仪以及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行为,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高教育的横向一致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前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他们增长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基础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只有这样,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才会凸显成效。
参考文献:
班级养成教育策略 篇7
一、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做学生的榜样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 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 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 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 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 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 规范学生的行为, 班主任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班主任, 在多年工作实践中, 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 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 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 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 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 和学生交知心朋友;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 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为一种无声的教育, 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二、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营造良好班集体
一个班集体面貌如何, 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 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 要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 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 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 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 在纪律上以身作则, 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三, 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 要能够通过班委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 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三、抓好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 促进班风班貌整体发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 只有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深深地懂得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 也是学生整体素质形成的基础, 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 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良好的习惯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通过每一件事, 每一项活动, 每一节课, 长期熏陶才能形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的行为表现是天性的流露, 他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他们总想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好一点, 可又不知道该怎样做。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从每一点、每一滴、每一件事入手, 样样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 训练才能逐渐步入正轨。
四、重视家校联系, 与学生家长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或网络联系, 与孩子家长一起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引导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 多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 让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健康茁壮成长;经常和学校联系, 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 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 要正确对待, 既不要袒护孩子, 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家长要及时分析, 及时引导, 及时解决, 以免积少成多, 酿成大祸;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权利, 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让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放松, 要深深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教育的真谛。
五、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借助某一事物或某一事情, 争取学生的理解, 以达到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心理平衡的目的, 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 排解心理困扰, 对个别学生给予学习方法上的帮助, 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 提供建议, 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要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正确引导;教师要在平日的工作中从点滴小事上关爱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谈心, 有针对性地梳理, 耐心启发, 正确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产生这种心理问题对自身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
总之, 育人要从小抓起, 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要从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 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他们好比幼苗, 必须培养得宜, 才能发育滋长。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塑造品行, 育人至上, 感悟生命, 体验生活, 完善人格, 提高素养, 是我们管理者的教育宗旨。
班级养成教育策略 篇8
一、习惯的养成教育含义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以及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常年保持这种习惯,它便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这是中国一句俗话,习惯了的东西便是自然的东西。在一定意义上讲,高素质就是拥有良好习惯,低素质就是拥有不良习惯。而笔者作为南通商贸的一名专职班主任感到很欣慰,学校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视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使整个学校拥有了良好的校风,更开创了和谐班级的评比标准,和谐班级的创建工作,使得同学们不仅好学,而且素质高雅,跨入社会以后的风采更体现了商贸的特色:文明礼貌、诚信守时、勤奋好学、谦让肯干。让学生在学校已经认为是习以为常的东西,能够在走入社会以后仍然发挥着效用,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二、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创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有计划性、有主动性、有自觉性,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在课堂上,听课注意力集中,不说话,不看课外书,不玩手机;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争取做到不相互攀比吃穿,爱惜粮食,不随手乱扔吃剩的饭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打扫宿舍卫生,教室卫生,包干区卫生,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自己的餐具自己放到指定的地点;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随意花钱,不吸烟;培养严明的纪律习惯:增强纪律观念,遵守公共秩序,不影响别人正常的学习和休息。不随意旷课,打架斗殴。还要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淡,不欺诈同学、恶意损坏课桌椅、教室宿舍门窗、栏杆、校园路灯、消防器材等公共安全设施。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宽容大度,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学会感恩父母、学会尊重重、关爱他人。
只有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同学就能做到友好相处,互相帮助,拥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谐班级的创建才得以顺利开展。
三、以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依托,促进和谐班级的创建
为促进和谐班级的创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细节,几乎涵盖了校园生活的每一个地方,全体同学明确创建和谐班级的目标,促使好的习惯的形成,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挑战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向上、文明、健康的班级氛围。
1. 依靠学校常规检查,体现“督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它可以是思想上的习惯,也可以是生活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等。这么多习惯在培养的时候只要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学生的好习惯也会自然形成。
因而,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关注班级各项常规检查的得分情况,及时、动态地掌握好班级的各种情况,及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时把处理结果反馈到班级,及时督促、引导学生的行为。
例如:班级出现某个学生因顶撞学生会的管理而得零分的情况,不仅要找该生了解真实情况,还要分析这样做的利弊,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明礼虚心的好习惯,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不能一味责怪而不给予思想上的疏导。
夜间查房因走道内有水而被扣分,要深入重视,及时教育学生。因为学生夏季洗澡如果在走道内泼水,导致地面严重积水的问题,可能会因为走道积水会导致电路漏电,容易出现触电身亡的事故。让同学们做到自觉到盥洗室内洗澡。由于害怕触电,学生之后只要发现走道里有水就会自觉地用拖把拖干。
都说学生工作无小事,事实也是如此,抓好每一个细节,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就体现在细微之处。
2. 利用党员先锋社、护校队、宿管部的模范作用,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学校充分发挥小干部、入党积极份子、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管理细化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另一方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接受了考验,并以优秀的表现身边的感染其他同学。鼓励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从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党员先锋社是由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组成,利用其他同学的休息时间,分布在全校范围的各个角落,专门负责检查边走边吃,随手乱丢等不文明的现象,风吹雨打,阳光暴晒,从不间断,长时间坚持,使全校同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护校队是有优秀学生自己报名,经面试合格后方可加入,专门负责检查进出校门的假条,别人吃饭的时间专门检查有无同学带饭盒进入宿舍,有无未按规定时间离开宿舍楼的情况,吃饭时间还到食堂检查有无插队买饭的情况,检查同学们是否吃好的饭盆及时送到规定的地方,等等。长期坚持,全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宿管部则负责检查宿舍的违纪情况,每天中午、下午和晚上进行定时、不定时的检查,对出现的违纪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并开具违纪通知单,把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会及时做出处理。这样做使部分同学的违纪行为有所收敛,违纪的频率减少。现在基本上能做到按时就寝,不串宿舍、不聊天、不听歌、不打电话等影响其他同学休息的情况,宿管部有时还会进行突击检查,12点以后到各宿舍检查情况,避免出现抽烟、翻出去上网的现象。
班级则安排宿舍室长进行卫生、安全隐患的检查工作,发现损坏的公物追查到人,并及时报修,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同时还负责协调好同学们与相邻宿舍的相处,配合做好学校宿管部的检查,做好督导工作。
以上做法学校长期坚持,同学们的好习惯也得以形成,呈现出先进带动后进,后进有人督促的好氛围,校园、班级也都洋溢着健康向上的好风气。
3. 以“德育实践课”为抓手,创新德育实践课的评价方式,突出激励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贵在一个“恒”字,所以要做到天天、时时不放松。根据五年制班级德育工作实施纲要,德育实践课的开展已经初有成效,同学们都能够结合本班级德育实践课的评分细则,严格要求自己,班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
每个班级都有详细的德育考核细则,为了适应变化,每学期开学都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使德育考核细则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出更好的班风学风。
原来把宿舍的得分情况直接和德育分挂钩,做好了加分,做得不好直接扣分,这种做法对于那些原来卫生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似乎触动不大,于是,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宿舍卫生做得不好除扣德育分外,并罚做一周,让同学们知道:与其马虎打扫被罚做,还不如认真打扫。事实证明:由于不想再做一周,同学们都愿意认真打扫。
另外,开展宿舍“文明小家”评比活动,不仅有物质奖励,同时挂上“文明小家”的牌子,同学们最在意的是能把自己宿舍的照片能够在信息科大厅的宣传展板上进行展示,增强了同学们集体荣誉感,对打扫习惯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学习方面:每学期评出学习一、二、三等奖,不仅仅看学习成绩和班级排名,也把德育分的排名作为考核,德育分排名在班级半数以后的,学习成绩再好也不能评奖,有效地激励了同学们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出你追我赶、不敢落后的氛围。同时在班级成立“学习互帮对子”,实现一对一的辅导学习,引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理解、尊重他人,愿意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养成互助合作的思想品质。班主任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教育引导。
总结
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拥有良好的习惯必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也能很快地融入这个社会,以后必将被社会认可。试想:走入工作岗位以后,你能把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带入这个社会:和领导同事和谐快乐的相处,不与人斤斤计较,眼勤手快,肯吃苦,爱动脑筋。人生将会更精彩。笔者倡议:同学们注意养成自己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到和谐班级的创建中,提前感受处在和谐班级中的快乐,让好习惯成就自己的好未来。
参考文献
养成教育实施策略探析 篇9
一、构建体系是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基础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工作网络,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发挥学校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家庭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环境熏陶作用,重视社会教育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特殊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学校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体系。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人们常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不同的渠道设计活动,又要重视不同性质的养成教育内容方面设计活动。如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主题教育活动、国旗下讲话、每周的班队会、重大节日的少先队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的养成教育生活充满七彩阳光。
三、立足课堂是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渠道。在思品课、法制课、经历教育课的课堂上结合《规范》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做到“联系一个实际,明白一个道理,结合一条规范,养成一种行为”,形成“明确要求,就事论理,深化认识,养成习惯”的课堂教学结构。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也要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榜样教育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形式
模仿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要经常给学生播放一些小故事,如“孔融让梨”、“匡衡凿壁借光”等名人故事,使学生了解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道理。开展“我的榜样”、“我要向他学习”、“这样做真好”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鼓起超过别人的勇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方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针对儿童不定型和易反复的特点,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强调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次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坚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做到“严中有法、严中有度,严中有情”,使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六、立体评价是养成教育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
立体评价是指在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评价上,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将会使我们更科学、更客观地总结养成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以利于养成教育工作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我们在评价内容上,主要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规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小学生养成教育活动方案和评价细则》,对常见的行为习惯分类别编制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我们在评价时间上,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日对照、周小结、月初评、学期末总评表彰的做法,做到养成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持久性相结合;我们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评价既全面又公平。我们把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方式进行有机整合,就形成了一套立体式评价模式,从而使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使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不断健康地向前发展。
班级养成教育策略 篇10
关键词:习惯养成,管理,培养,方式,途径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而养成教育也因此而产生。养成教育就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促进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引导进行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培养,小学阶段也是提高其道德素养的最佳时期,针对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习惯培养,其具体过程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一、对于学生言行加以规范
认知和行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结合认知的改变来进行。具体实施过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比如在刚开学的时候,可以花费一周的时间进行思想道德培养的宣传,让学生对于正确的三观与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在对于事物进行判断的时候不会产生错误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进行教育宣传的时候,可以让教师将学校的教学以及思想道德规范都详细地一一讲解给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定下一个大致的目标,新学期开一个好头。在讲解校规过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班规制定。在小学阶段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与学习逐渐产生自律性,从而不会偏离正确的道路。
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教师的习惯很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化学生。对于小学教师的道德素养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指引学生在学生生活中正确地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固有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众多学生的眼中,教师不仅是教导自己知识的领路人,更是教导自己道德品质和为人修养的指路标,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影响,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自己首先不能犯错,教师的衣冠举止和为人师表的言行都需要三思而行,进而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如果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在道德素养生活上得不到学生的尊重。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两方面都需要给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才可以正确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在教育中需要使用正确的引导方法,比如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犯了错误,不应该施以惩罚,惩罚并不能令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惩罚结束就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在意识层面上完善自己,只在行为上制止错误的行为。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从自身找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在班会中为了活跃气氛,还可以加入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看到废纸等垃圾的时候会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学习到保护环境,进而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之下,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道德修养与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三、关注生活中的点滴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各种正确的知识和认知,并且教导学生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逐渐将认知与行为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在道德修养习惯的培养中,需要以大量的实例作为道德指标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习惯培养,比如看到老人坐车要主动让座,看到走路不方便的人过马路需要伸出援助之手,这些活动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情景互动的方式做模拟训练,让学生在玩游戏般的活动中逐渐养成好的习惯,还可以举出一些反面例子, 或者奖励制度等各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习惯教育,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开设监督与奖励制度
班级养成教育策略 篇11
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流动频繁,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此时,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或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自己却留在农村生活,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养成教育中存在严重问题,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均需要学校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偏低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但在儿童眼中,父母即使文化水平低,一样可以打工挣钱养活在农村的一家老小。所以许多孩子会认为,学习对于改善生活来说并没有多大作用,致使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加之父母不在身边,监管不力,学习成绩都较差。有数据显示,农村优等生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很小,而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都偏低。
(二)行为习惯较差
由于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主要教养者的教育无法及时跟上,许多儿童逐渐养成了不良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主要表现为不讲卫生、爱说脏话、爱吃零食、乱花钱、不认真完成作业等等。
(三)性格发展不健全
性格特点在儿童的前15年左右已经形成,主要教养者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父爱与母爱的缺失可能会在儿童心灵上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儿童的性格形成。许多问题儿童及青少年行为问题都在留守儿童中较为高发。笔者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常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内向、不自信、不合群、不爱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一冲动、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
二、做好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策略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德育是教育的重点。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学校教育应把德育放到第一重要的位置来开展工作。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这门课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综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会社会性发展。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注重“疏导”,切忌“禁止”
由于父母时常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儿童的行为可能会由于他们暂时迷失方向而做得有些“出格”。而这些孩子的心理较为脆弱,承受挫折和批评的能力不强。老师在他们犯错时,应及时给予包容和理解,而不是禁止、围堵、粗暴的反对他们。一个班级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往往是犯错多,但不讨人喜欢的群体。这样的孩子如果再缺乏老师的关怀,很容易就走到违法犯罪的道路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关怀,例如多多与学生谈心,适当家访,了解学生的需要,发现他们的问题及时给予巧妙的纠正。比如,可以安排抽烟、酗酒的学生参与“抽烟、酗酒危害普及”的社区宣传栏的编写,让学生自己了解到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让他们自觉自动的改掉坏习惯。
(二)注重培养儿童养成规则意识
品德与社会课中,有一个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规则的必要性。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需要认识到万事万物均有规则,才能在规则内享受充分的自由。老师可以通过大量的教学游戏让学生体会到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不仅游戏有规则,学校有规则,生活也是有规则的,社会上更需要遵守各种规则。
(三)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感,学生不参与课堂,教育就无法实施起效。让学生进入课堂中来,认真与老师进行互动,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吸收先进观点,学会更有效的行为处理方式。这就需要老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尽量开发有趣新颖的教学活动,如比赛、课外参观、演出、义务劳动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加入课堂教育,老师一方面可以与学生充分交流,以了解学生真正需要教育的入口;另一方面可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一边玩儿一边有所感悟,逐渐也就会产生看得见的变化。
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中不乏优秀者。这些孩子天真烂漫,不应因为父母的缺失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学校教学中,老师需要重视品德教育,以良好的学校教育来弥补学生在家庭教养方面的欠缺。《品德与社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该课程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给留守儿童以足够关爱,让他们顺利的健康茁壮成长。
养成教育的“六化”有效策略 篇12
关键词:德育管理,养成教育,“六化”策略
小学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相当一部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在这一阶段, 一旦错过了这一关键期, 就可能无法弥补, 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科学地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有利于孩子走好学习的第一步, 有利于孩子把良好的习惯内化为素质, 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使他们受益终生。
一、养成目标序列化
对每个阶段孩子养成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作为班主任, 要做到心中有数, 形成序列:小学六年,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达到什么目标, 每一年要做什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每一月都有哪些活动、怎么做, 每一周从哪里抓起, 每一天要说什么做什么, 等等。
关鸿羽提出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所以一周一主题, 螺旋往复;即使主题相同, 随着年级的增高, 要求也应相应提高。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 要注重多给他们讲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 使他们在脑海中有一个简单的构思;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则要注重他们人格品格等方面的培养。
二、规则制定生成化
严格的班纪班规“过分强调制度和他律作用的教育, 扼杀了小学生主体性和自我教育的发挥”, 从而导致部分小学生的口服心不服。因此, 作为组织者,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真正体现“学生是养成教育的主体”。比如:课间, 教室里正吵闹, 教师没有当场制止, 而是立即组织班会, 抛出了关于课间吵闹的话题, 让大家谈谈刚才课间身处教室的感受, 说说你希望课间的教室是什么样的, 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提出《课间教室文明公约》。因为《课间教室文明公约》是学生全程参与拟定的, 因此, 该约定在执行过程中, 必然会得到学生的高支持率。
三、操作指导程序化
对孩子有了明确的要求, 不一定等于他们就能按照要求去做了, 因为他们很不习惯, 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具体而细致的指导,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顺利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
对于那些较复杂或模糊的事,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套程序让学生便于操作。比如, 关于问候礼仪, 有位老师引导学生:同样是主动问好, 但有很多种情况———或者出于不好意思, 碰到老师低头走过, 嘴里也说“老师好”;或许出于无意, 碰到老师随口而出“老师好”;或许比较有心, 碰到老师, 停下脚步, 看着老师说, “老师好”;或许做得更到位, 碰到老师, 停下脚步, 立正, 行队礼, 说“老师好”。请比较一下, 哪一个更好?答案是非常明确的, 于是总结出问候操作程序:“一停步, 二行礼, 三问好”。正因为有了这样细致的程序化指导, 孩子才能把一声问候做得如此到位。
四、强化训练趣味化
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这也是关鸿羽教授最为重视的方法。实践证明,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 而在于训练。通过趣味化的训练, 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这种信心和毅力。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儿歌、喜欢游戏。例如在整队的时候, 在操场列队准备做操的时候, 让孩子们做些简单的游戏, 比如“眼疾手快”———让孩子们看着老师的手势迅速地报出相应的数字, 老师的手随意地迅速地变换着“1、2、3、……”孩子们的眼睛则紧紧地盯着老师的手, 高兴地报着数字, 嫌整队等候动作慢的孩子于是在快乐的游戏中很快地度过了这一时光。因为所出的数字变幻莫测, 所以这个游戏屡试不爽。忙着玩游戏的孩子当然也不用担心他无聊地顾自玩儿, 影响了纪律。
五、激励机制多元化
使期望行为更易发生的方法之一就是为行为的结果安排“效果激励”, 所以在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时, 我们往往都会根据学生的年龄采取一些相应的激励形式。
从奖励的内容来说, 我们采取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及参与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等。比如参与激励, 学生只要在放学排队时, 做到符合要求, 又快又好, 就能争取到做领队的机会, 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从评价的对象来说, 我们除了关注学生个人, 还特别关注集体的力量。比如, 就餐的时候, 学生都被要求安静有序、节约不挑食、桌面整洁、餐具整齐;若某组成员都做到了, 就能获得文明积分奖励。这样评价的目的就是用组内集体的力量, 让组内孩子们之间, 相互督促, 相互约束, 做最棒的自己。
六、行为习惯人格化
在养成教育中, “如果只关注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而不关注习惯背后的价值观, 那么养成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当是人格化的, 而非技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