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点养成教育

2024-09-19

三要点养成教育(共3篇)

三要点养成教育 篇1

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校教育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同伴交往”“班级生活”这些与人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 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影响会更加充分。因为这些影响是同质的, 是具有共性的, 所以, 他们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 包括共同生活的人、物和境的烙印。

一、“一带一”的同桌影响

目前, 国内比较常见的教室座位排列方式是“秧田式”。在这种排列方式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最亲密的交往关系就是同桌, 所以互相影响力会更大。

1. 基本类型

同桌类型分为核心型 (浸润影响型) 和互补型 (互补影响型) 两类。

核心型同桌关系, 又称之为浸润影响型同桌关系。一般以行为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和行为表现较弱的学生进行搭配, 让优秀学生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通过核心人物的影响来教育同桌。下面的这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小扬是个聪明的小男孩, 成绩不差, 但行为习惯比较差。上课时小动作不断, 还经常用手去撞同桌, 用脚踢同桌。下课时也经常想些鬼点子, 拉同桌辫子, 藏同桌东西, 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跟他坐, 同桌换了一次又一次。男生小陈是数学课代表, 人很稳重, 做事周全, 待人宽容, 班里同学都喜欢和他交朋友。后来, 教师安排小陈成为小扬的新同桌, 并希望能影响他。

第一天, 平安无事;第二天, 风平浪静……整整一个月过去了, 小陈没来投诉过一次, 相反小扬还成了他的小助手。原来, 一开始小扬也总欺负小陈, 可小陈一次都没有去告过状, 反倒还经常帮助他。一次美术课上, 小扬没带橡皮泥, 小陈把橡皮泥借给了他, 自己却被美术老师批评了一顿, 小陈的大度对小扬的影响很大。一学期下来, 小扬在小陈的影响下, 行为表现有了很大的转变。

的确, 这种同桌之间的感染、影响和促进要比老师一味教育的效果更好。

互补影响型同桌关系, 指同桌的两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及弱项, 他们通过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

小男孩弘弘聪明可爱, 喜欢看课外书, 上课发言积极, 但做事马虎, 常把字写得龙飞凤舞。小女孩婷婷性格内向, 不爱表达, 但做事认真仔细。新学期开始, 老师让他俩成了同桌。

开学后不久, 老师发现弘弘作业本上的字跟以前大相径庭, 原来婷婷帮他先检查了一遍, 把不好看的字擦了重写。进一步了解后发现, 原来两人在比赛, 比谁得的五角星、小苹果多!难怪, 婷婷上课发言也特别积极了。

这个案例形象地告诉我们:书写习惯不怎么好的弘弘在同桌的鼓励和督促下, 书写有了质的变化;而文静、不爱举手的婷婷也在同桌的影响下, 开朗活泼, 积极发言了。这种互补的关系让两人共同进步。

2. 实施策略

“一对一”的交往是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影响最简单、最直接, 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同桌这种最常见而又最特殊的关系, 互相影响的作用大。因而, 为了使影响行为有效养成, 在安排同桌时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1) 性格互补促影响

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 每个学生身上优缺点皆具。学生身上的优点可以通过教育的作用加以发扬, 同时他们的缺点也可以通过教育而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 他们会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交互融合、互相影响。诸如像弘弘和婷婷这样的同桌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 两人之间会相互影响, 这就是互补的作用。在安排同桌时, 可以将性格、特长、习惯等方面互为差异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如粗枝大叶和仔细认真的、沉默寡言与活泼开朗的、做事风风火火与慢条斯理的、憨厚开阔与心胸狭隘的等。通过全面考虑、精心安排, 让一方身上的优点带动、影响另一方面,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与同桌交往中克服自身的弱点和缺点, 形成性格特点的最优化组合。

(2) 知行整合促影响

学生的道德认知包括了公德意识、纪律意识、集体观念、自律观念以及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 这些意识和观念的优化整合需要班主任在安排同桌时予以重视。应针对班级实际有所侧重, 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同桌形成最合理的结构, 使同桌间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制约、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的关系, 形成融洽平等的互动引力场, 激活和提高学生的情感效能,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 使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更好地约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 从而使个体和整体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具体编排时可以将喜欢做小动作与专心听讲的搭成同桌, 或者将干净整洁的与不讲卫生的、作业拖拉的与按时完成的组成同桌等。通过这种编排, 让同桌之间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组合。

二、“一带三”的小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利用小组特别是组长的力量去影响组员, 从而达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影响自己的目的, 促进良好的行为养成。

在这种影响中, 组长是领头羊, 是这个团队中的精神领袖,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组长去带动、影响组员, 往往可以帮助组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基本类型

在小组影响中, 组长充当了“小指挥官”的角色, 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 将这种影响类型拟定为“小指挥官”型。所谓“指挥官”就是指战争中, 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他军事行动进行组织领导活动的长官。在四人小组中的小组长就像是战争中的“指挥官”, 他要果断地分配工作, 缓和组员关系, 制止组内不良行为等等, 使自己的小组表现更优秀。下面案例中的沁沁就是个很负责的组长, 因为她的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带动了组内的同学, 并影响着他们, 因此这个组在她的带领下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一次美术课, 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地剪拉花。下课后, 很多组的学生仍沉浸在漂亮的拉花之中, 相互比玩着。只有第六小组的小朋友蹲在自己的位置上弯着腰正在地上捡着纸。只见组长沁沁正指挥着大家:“这里有一张, 辰辰你快捡掉。”“圆圆, 有一些小的纸屑你帮小宇捡一捡吧!”沁沁一边指挥着, 一边捡着自己边上的纸屑, 手一刻也没停过。当其他组反应过来, 七手八脚地开始收拾时, 上课铃声已经响起, 沁沁他们组已经劳动完毕, 端端正正地等着上课了。

在学校中, 有许多学习和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因此小组长的一言一行对组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四人小组, 距离拉近后, 更容易发挥小组长的带领作用, 组长的行为表现对其他三位同学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实施策略

俗话说, “鸟无头不飞, 兵无将不勇”。在“一带三”的小组影响中, 组长是个灵魂人物, 通过组长去影响其他人的行为养成, 因此组长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1) 组长形象确立

组长的自我形象确立, 直接关系到他是否可以去影响组员。自我形象包括了组长的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管理情商和自我素养等。组长形象的确立有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的确立, 二是教师的扶持。

自我确立。在选择组长时, 可以选择具有一定威信的、能让组员信服的、具有一定协调能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不一定是高大全的形象, 但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 有时甚至可以是“小团体领袖”。因为只有这样, 他才能在四人小组中起到影响作用, 带领组员共同进步。

教师扶持。孩子毕竟是孩子, 尚处于成长的阶段, 不可能十全十美, 因而在许多场合需要得到教师的扶持, 帮助其树立自我形象。组长表现突出的时候, 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表扬;组长遇到困难甚至失误的时候, 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和挽救, 同时也可以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以便他在下次遇到同类情况时能够应对。

(2) 动静巧妙组合

《周子全书·太极图说》中提到:“无极而太极, 太极一动一静, 产生阴阳万物。”世上都因为一动一静而使万物变化无穷, 那么在组长的选择上, 亦可如此。“一动一静”使小组组合呈现多样化, 也符合异质组合的基本思路。如经常惹事的学生可以给他安排一个泼辣而有责任心的组长;再如胆小内向的学生可以给他安排一个热情耐心的组长。这样的组合, 组长的影响作用会更大, 同时也会更好地促进组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一带多”的班级影响

低年级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对行为习得过程的叙述》中提到的替代性强化, 就是指观察者看到榜样或他人受到强化, 从而使自己也倾向于做出榜样的行为。在一个班级中, 榜样示范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榜样能给小学生提供鲜活生动、可模可仿的典型形象和行为模式, 使小学生在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认识, 激发内在热情, 成为自觉的行为。因此, 榜样示范不带任何强化性, 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带动和吸引。

1. 基本类型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 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 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 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 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因而, 我们将这种班级榜样影响称为“榜样影响”型。

一天课间分发水果时, 小朋友接过水果后就各自去洗水果了。轮到小翀时, 只见他双手接过水果后, 很有礼貌地说:“谢谢!”老师连忙说“不用谢”并表扬了小翀。接下来, 所有的孩子接过水果都会大声地对教师说谢谢。从此以后, 每一次班级里分发东西, 孩子都会主动对老师表达谢意。

榜样的作用有很直接、很具体的意义。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小伙伴, 甚至整个班级。由于同学们生活学习在一起, 学习环境和经历基本相同, 学生中的榜样为学生所熟悉, 因此更具有可比性, 更易为其他学生所接受, 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 更能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2. 实施策略

(1) 明确树立榜样

示范行为的明确性和复杂性往往影响注意的因素。一般来说, 示范行为越明确, 越容易被注意;示范行为越复杂, 越不易被模仿。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 我们在选择榜样时, 行为内容应该是明确的, 是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的。

比如中午老师表扬了擦窗台的小女孩, 因为她不怕寒冷, 一丝不苟地将自己负责的窗台擦得干干净净。下午, 值日生的干劲有了很大的改变, 大家干得更加认真、更加起劲了。这个小女孩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可以让大家仿效的, 也是培养学生强烈责任感的最好榜样。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对学生有现实意义的榜样, 创设一种学习先进光荣的气氛, 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对先进榜样的敬仰之情, 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及时表扬榜样

班杜拉为了说明榜样作用的效果, 曾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现实、电影和卡通片中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说明,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及时给予榜样者以表扬或奖励, 这样才能让孩子更主动、更乐意去模仿。

班中的学生正在静悄悄地做作业, 一只虫子的到来引起了一个小女生的尖叫。正在这时, 男生凡凡手捏一把尺子, 干净利落地把小虫快速地拨到了地上, 接着坐回了座位若无其事地继续做作业。老师表扬了这个男孩, 并针对男孩喜欢欺负女孩的现象, 就什么是小小男子汉作了正面引导。自那件事后, 班中男孩子欺负女孩子的事情愈来愈少发生。

小学低段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目前已经总结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但从学生“生活场”入手, 积极引导班级的场内影响, 充分利用同伴间相互的正面影响, 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不失为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三要点养成教育 篇2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本班实际,特拟订养成教育计划:

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第二阶段:做。第三阶段:管。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结合经典诵读内容)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中高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二)结合本班实际和学校安排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2、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好黑板报、做好班务日志记录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3、寓“小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参加大型的学校队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规定。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小学生养成教育计划三年 篇3

道字中心校三年一班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

我校在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提出了“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个自觉”的要求,我就带领同学们学守则、提要求、订常规,制定好习惯养成的班级计划:(1)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2)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3)认真做好两操,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4)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排放整齐,不在教室上课时桌面应保持干净,没有书本、文具用品等物;(5)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6)1

保持较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好习惯养成计划订出后,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具体措施和手段

首先是观察分析阶段。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尽量不要制止,让他们把自己的天性原原本本的发挥出来,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总结,搞清楚学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些好的要保持,对于一些不好的习惯则应该分析寻找改变的方法,不能一味单纯的压制。

然后是调查阶段。从学生进行调查,记录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对于一些好的行为,让他们进行介绍,如何来形成,然后进行总结,对于好的方法来集中整理。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特征来有针对性的教育,把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村级卫生服务组织下一篇:中专管理权与学生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