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统计数据(共12篇)
地方统计数据 篇1
近几年来, 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开始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出现问题, 不但会导致在地方政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还会给我国地方政府开展各项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从而阻碍了我国地方政府稳定的发展。因此,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根据不同的问题, 提出对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优化对策, 从而保证我国地方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统计数据质量定义及其内涵
(一) 统计数据质量定义
统计主要是指, 把一些原始的数据进行整理, 转换成二次加工的数据或者信息。统计数据质量主要是指, 按照用户的需求来整理的一些数据或者信息。在这个定义里, 质量的主体就是数据本身, 而质量的客体就是广大用户, 质量控制的内涵就是指主体满足客体的能力的综合。假若统计数据质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那么所有的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管方式以及改革思路, 都会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相违背, 换句话说, 就是强调科学界界定统计数据质量定义的关键所在。
(二) 统计数据质量内涵
1、适用性
所谓的实用性是指, 真理的相关统计信息是否可以进行应用、是否符合用户要求。统计信息主要的目的就是给各地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会提供服务。因此, 如何才能实现统计信息符合用户要最大化, 是保障统计信息适用性的前提条件。
2、确定性
所谓确定性是指, 统计预估和统计目标特征值, 也就是“真值”两者之间产生的差异程度。实际上, “真值”是不确定的, 通常是对抽样误差、范畴误差、时间误差、基数误差、整理误差、计算误差、人为误差以及设计误差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统计估算值存在的变动系数、标准误差、曲线温和情况以及检查偏差等因素进行测算, 把统计误差把控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 从而保障统计信息准确性。
3、及时性
所谓及时性是指, 调查基准期和各项统计数据公开时间之间的间隔。及时性主要对统计信息从收集、整理、加工、传送等一系列工程所产生的时间进行缩短, 同时还对调查基准期和各项统计数据公开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间进行缩短。除此之外, 应该事先对统计数据发布日期进行公布, 并准时进行数据公布, 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发布机制, 从而保证用户可以及时了解和应用统计数据。
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数据缺乏准确性
站在数据准确性和全面性的角度来看, 在进行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时, 总是会存在一定的水分, 从而导致数据不规范、数据不健全、数据重复等现象的出现。据调查显示, 在进行统计数据的过程中, 总是会有统计调查重复、数据矛盾、统计指标项目不健全、指标核心内容不全面、虚假数据以及篡改数据等现象, 这就是在进行数据汇总时, 出现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低, 手工数据处理不准确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 都会给地方政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 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进行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时, 主要是以数据质量管理为基本, 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统计数据质量量管理体系, 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出现问题。导致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相关的管理人员只注重数据的调查环节, 却忽略的对设计环节的研究, 进而使得数据的实时性和实用性受到影响。此外, 因为缺乏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量管理经验, 使得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出现问题。
(三) 缺少数据质量评估机制
现阶段,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健全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机制, 从而导致统计数据质量缺少准确性。即使有的地方政府建立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机制, 但是由于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机制缺少相应的透明性以及时效性, 只是对数据准确性进行估测, 对数据质量以及其他方面不给予重视, 从而导致数据质量评估空间过于狭隘。在进行数据质量评估时, 由于没有让社会公众以及用户参与其中, 从而使得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机制缺少相应的透明性以及时效性, 不能及时获得外界人士对数据信息的认识和了解, 进而导致数据质量管理缺少相应的管理目标。
三、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措施
(一)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 实行政府统计系统的垂直管理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 不仅可以给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提供依据, 同时还能保证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本身就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独立性, 这也是统计产生和今后发展的根本。对于现行的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量管理体系来说, 很难达到统计工作的根本需求, 它在某种程度上对统计科学性进行抑制, 如果不能实现统计管理体制的变革, 那么就会影响地方政府的今后发展。所以, 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统计管理体制的变革, 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将统计管理体制的变革工作快速落实。此外, 还要对政府统计部门和各业务主管部门两者之间的统计工作关系进行全面的梳理, 对政府统计部门和各业务主管部门两者之间实行政府统计系统的垂直管理, 从而保证统计工作的具体性和规范性。
(二) 完善和改革统计技术, 建立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
目前, 对于到多数的政府部门来说, 都没有建立完善的核算制度, 在进行物资采购时, 允许基层统计人员采用原料购进以及用电等多种信息进行估算。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 管理人员可以收集一些关于银行存贷、税率等方面的信息,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统计工作。对于各个地区的工作条件以及发展质量的不同, 在进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时, 要结合实际情况, 在条件因素的允许下, 建立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 从而保证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准确和完善。
(三) 健全统计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统计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各个统计方式和技术比较落后, 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 对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和完善。此外, 还要健全统计法规, 由国家统计部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相应的改革意见, 并做好管理衔接工作, 从而保证统计法规的完善和健全。同时, 地方政府部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变化, 制定完善的地方统计法规, 还要加大执法力度, 进而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优化。
(四)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随着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化, 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是目前统计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逐渐增多, 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要求也逐渐严格, 在某种意义上, 就意味着统计方式需要从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向现代化的方向进步, 有原始的给党政府提供服务逐渐转化为给企事业组织以及社会提供服务, 从而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从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要想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优化, 主要从四方面收入, 其中包括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 实行政府统计系统的垂直管理、完善和改革统计技术, 建立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健全统计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从而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学刚, 王学斌, 刘康兵.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 2011, 01:145-154.
[2]陈高.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成因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 2012, 02:84-85.
[3]陈高.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国际差距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2, 02:25+19.
[4]杨盛菁.我国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标准及其控制[J].中国标准化, 2012, 02:45-48.
[5]陈申.浅析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J].经营管理者, 2015, 12:308.
[6]郭岩红.浅析我国政府统计体制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J].科技信息, 2009, 22:424.
地方统计数据 篇2
一、前言
地方文献是我国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出版物记载和反映了当地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和财富。目前,地方文献工作在我国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已受到普遍重视,许多馆建立了地方文献专藏,对文献的收集、整理、报道和利用做了大量工作,为当地的四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地方文献工作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理论和方法,在各方面已远不能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在今天新技术革命浪潮蓬勃兴起的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一重要课题,已历史地摆在我们图书馆工作者的面前。我们认为,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地方文献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才能使传统的地方文献工作获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地区出版物资源共享的目的。基于这种认识,我馆在原有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用电脑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经过一年多的研制,该数据库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与国内同行交流,本文对该数据库系统作简要介绍。
二、收录范围与文献源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首先要明确收录范围和解决文献源问题。对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我馆前馆长杜定友先生曾提出过著名的“史料、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三部分的论述。在杜定友先生的倡导下,我馆致力于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建立了广东地方文献专藏。根据我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入藏情况,我们拟定了地方文献数据库收录范围的原则:
1.具有广东地方特点,并有一定学术、史料价值的文献资料(包括有地方特点的科技文献)。
2.反映本省人物(包括广东籍知名人士以及在广东有过影响的非广东籍人士)生平、传记、事迹的文献资料。
3.有广东地方特点的本省出版物和外省出版物。
4.广东人士著述(拥有地方特点的文献资料部分)。
对不予收录的文献,也作了如下规定:
1)虽是地方出版物,但内容并无地方特点的文献资料。
2)作者虽是广东人士,但文献内容并无地方特点的著述。
3)无地方特点的科技文献。
4)印刷质量差,内容贫乏的非正式出版物。
5)同收录原则相悖的其它文献资料。
具体的收录范围有24项。
地方文献数据库所收录文献的类型包括:专著,期刊、报纸、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手稿、地方志、族谱、检索工具、参考工具、图表、古籍等。其中检索工具包括反映本省图书馆馆藏的各种书目、文摘、联合目录;图表包括地图、气象图、地质图;参考工具包括年鉴、手册等;专利文献只限于本省单位和个人申请的国内外专利;报纸限于本省出版报纸的目录。
广泛征集地方文献资料,保证地方文献数据库有充足的文献源,是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极为重要的一环。我馆地方文献工作,早在解放前即已引起重视。建国后,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省人民政府曾先后发出三个关于地方文献工作的文件,指定我馆为全省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机构和收藏中心,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将所出版的文献资料无偿向我馆缴送二册,这为征集地方文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全省各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馆已逐步建立起拥有18万册,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广东文献专藏,形成了广东文献的收藏中心。这是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基础。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在确定收录范围的同时,还要认真选择和挖掘文献源。因为地方文献包括了反映当地历史和现状的文献资料,数量以万计,内容极为繁杂。图书馆应该首先选择利用率高,有一定学术和史料价值的文献存贮进电脑,其中科技文献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我馆在建库前对文献源的选择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最后决定从现代期刊入手,对符合收录范围的期刊论文进行著录标引,然后输入电脑。目前文献的前处理工作正顺利进行,现已标引出地方文献资料8,000多篇,输入电脑5,000篇。对于其它类型的文献资料,今后将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输入,从而逐步建立起我省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三、数据库系统目标与模式
作为地方性情报检索系统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其总目标是:收录和存贮反映本省历史和现状的地方文献资料目录,编辑出版综合性的地方文献通报(书目)和各种专题的地方文献目录,为当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各科研生产单位提供文献检索服务;作为地方文献的查目中心,将通过联机网络同当地的主要图书情报部门联网,逐步实现地方文献的联机编目和检索,从而促进地区性的资源共享。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为地方文献数据库设计了下述模式:
1.选择具有良好汉字处理功能的远程通讯能力的微型电脑作为数据录入工作站和脱机检索系统,这一系统配有完整的外部设备,可独立进行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的录入、检索和编辑出版地方文献通报。对已输入电脑的大量数据,可转贮到软盘,为将来在中、大型电脑上建库作好数据准备。我馆已购置了四套IBM5550中文电脑,其中一至二套用于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库工作。
2.设置电脑联机通讯线路,同当地计算中心的中、大型机联网。利用主权的计算机资源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一般可存贮几百万篇的文献,从而为实现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我馆已同省计算中心达成协议,利用该中心引进的IBM 4341主机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并在86年二月成功地进行了利用市内话线联机通讯的试验,计划在明年内实现我馆IBM5550同主机的联网。
3.在本馆购置中、小型主机后,将进一步完善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在省、市领导机关和主要科研机构设置检索终端,并同当地的主要图书情报部门联网,进行联机编目和检索,从而使地方文献数据库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4.把电脑同缩微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地方文献资料的全文检索。我馆准备在条件具备时,购置一套16毫米的缩微拍摄设备,用于拍摄地方文献资料。在数据库中检索命中的文献,可根据其文献号,在缩微阅读机上获得原文。
在我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馆同志的努力,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系统目标正在逐步实现。目前,在IBM 5550微机上已实现了以下功能:
1)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的录入与存贮。针对地方文献具有多种类型的特点,本数据库根据国家文献著录标准,设置了多种文献类型的自动格式识别程序,不但提供了完善的人机对话录入和修改方式,而且能够对录入的书目数据自动进行著录格式的自动识别,从而使书目数据达到标准化的要求。
2)编辑和打印综合性检索刊物《广东文献通报》。该刊物以及时报道我馆新入藏地方文献为宗旨,两月出版一期。每期通报正文约70页,按《中图法》分类体系排列,并附有地区索引,方便县、市图书馆、档案馆等有关单位从地区途径查找文献。从86年五月起,至今已出版文献通报六期及通报的年度累积索引一册。
3)自动编目功能,数据库系统可根据输入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自动生成数据库倒排文档,供文献检索之用。另外,还可根据指定的专题,编制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专题书目,以及编制地方文献的累积本。
4)文献检索功能。因受1BM 5550系统外存的限制,目前数据库的存贮容量为25,000篇文献。如将外存扩大到40MB,数据库容量将可扩大到10万篇。在此范围内,用户可从篇名、著者、分类、主题、地名等五个途径进行联机检索,并允许用多个主题词或多个检索途径进行组配,以提高检准率。输出结果既可在屏幕显示,也可以用打印机输出。
5)词表管理功能。数据库系统可对地方文献标引词表、地名表和机内分类表进行插入、修改、删除等项操作,并提供编辑打印词表的功能。目前我馆已编制出《地方文献标引词表》、《广东省地名表》和《地方文献数据库分类表》。
6)地方文献征集和标引管理功能。数据库能为地方文献中的连续性出版物建立档案,并有催索、记到、装订以及标引管理等功能,可以对地方文献征集和标引实现科学管理。
除了上述功能外,我们计划在87年上半年前,为该数据库增加MARC机读目录生产、远程联机通讯等程序,使数据库的各种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本数据库系统使用IBM5550高档微机作处理机,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主机内存512-640KB,15英寸高分辨度显示器、24针汉字打印机和键盘各一台,可配8.1或20MB硬盘及5.25英寸软盘各一台。操作系统为IBM5550中文DOS(由MS-DOS演变而来),配有BASIC、COBOL、PASCAL、TORTRAN以及宏汇编等程序设计语言,还有dBASE2.0、DBASE3.0、SORT/MERGE、CWP、WORDSTAR、LOTUS 1-2-3等软件。该机具有良好的多语种处理功能(中、英、日、俄均可处理)和远程联机通讯能力。屏幕显示和打印输出字形美观。根据上述计算机资源的特点和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业务流程,我们首先进行了数据库的总体设计。该数据库分为文献库、期刊库、词表库三大部分:文献库实现各种地方文献资料目录的存贮和检索(包括打印);征集库实现连续出版物(包括图书)的征集管理;词表库实现广东地方文献标引词表的管理。所有程序在总控程序的调度下分块进入内存运行。
总体设计方案确定后,使用什么语言实现?开始我们考虑用DBASE3.0。但后来经模拟试验和论证,发现dBASE3.0用于开发文献型的数据库系统并不理想,原因是(1)记录字段不能适应书目数据可变长的特点;(2)不能使用数组,而且程序变量限于128个,响应速度慢;(3)如作组配检索一般要几十秒的等待时间;(4)难以实现人机对话方式的检索,即在检索过程中无法修改检索策略。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决定用编译BASIC进行系统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尽可能采用自顶向下、分块实现、逐步求精等行之有效的软件开发技术,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程序的设计和调试。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根据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又对程序作了较大修改,形成了第2版本。目前该系统的源程序共有4,000多行,17个运行模块(占260KB)。以下对本数据库的文件结构和主要算法作简要介绍:
(一)文献库
文献库的任务是通过书目控制字段实现书目控制;按国家标准录入和存贮文献记录;编辑和打印各种书目;提供多途径的文献检索手段。文献库共设置了书目控制文件、主数据文件和倒排文件。
1)书目控制文件―该文件采用杂凑随机文件结构,每个记录由书目记录控制关键字、文献地址和冲突链组成(见图1)。每个记录的控制关键字,首先考虑用ISBN号(我国今年出版的图书开始使用该号)。对没有该号的图书文献,采用下述方法取号:
①整本文献和非书资料,用:题名首字符 著者末字符 地区代码 出版年 页数。
②析出文献用录入号(即系统分配的顺序号)。
书目控制关键字的取号要求是唯一性较为方便。本系统通过该文件将可对所有输入数据库的书目记录进行控制,实现快速查找或修改。
2)主数据文件―该文件采用固定长记录可变长字段的随机文件结构,记录长256字节。如有数据溢出,溢映部分将存入溢出文件中。本系统将所有书目数据划分为3种类型:整本文献、析出文献和非书资料。每种类型的字段虽有不同,但可存贮于同一数据文件中,通过文献类型代码进行识别。为便于新数据的处理,本系统又将主数据文件分为新书文件和数据库主文件两种。新录入的数据暂存于新书文件中,待打印出文献通报和地区索引后,再合并入数据库主文件。数据库主文件的记录是按文献通报的顺序号排列的。主数据文件的记录字段考虑了同国家机读目录的一致性,在必要的时候可通过一个格式转换程序,把书目数据的系统内部格式转换为标准格式,以利于资源共享。本系统的书目记录输出,采用了汉字取整装配技术,并按国家文献著录标准在各著录项目中加入分隔符号。
3)数据库倒排文件---该文件采用二级索引结构:第一级是杂凑随机文件,每记录分为前链和后链两个字段。第二级是顺序随机文件,每记录分为文献地址和后链两个字段。这样,一级索引作为检索入口指向二级索引,二级索引通过每个记录的后链集中了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地址就能查得所需文献。图2为示意图。采用这种文件结构的文献检索算法如下:
①接收一个检索表达式→KEYS
②生成提问表(即把表达式中的关键字存入检索比较工作区)
③生成检索逻辑尺
④根据工作区中元素的映射地址(杂凑)取出前链→R
⑤从R指示地址在二级索引中取出真正的文献地址→后链→L
⑤按B指示地址在主数据文件中读出一个书目记录
⑦将该记录同工作区元素作字符串比较,得到其文献逻辑值
⑧文献逻辑值同检索逻辑尺作比较,符合者为命中文献
⑨判L等于零?是则检索结束,否则L→R,转⑤
我们认为,这种以二级索引文件结构为基础,用杂凑映射作为快速寻址,用逻辑尺进行二次精确检索的`算法,是一个新颖有效的算法。同时,在索引中仅存贮指针,可比传统的索引文件节省75%的空间。本系统首次检索的响应时间均低于2秒,二次检索的响应时间则因检索式的复杂程度而有不同程度的减慢。
(二)词表库
词表库的任务是对存贮在机内的地方文献标引词表进行查询和管理。本系统词表文件可分为主表和付表文件,主表存贮正式标引词,付表存贮同义词。为了实现首词集中和快速查词的目的,还设置了词表入口文件。图3为示意图。
1)词表入口文件--该文件为映射随机文件,每记录仅存第一个标引词的地址,通过该词第一个汉字的ASCLLI码映射寻址。
2)主表文件--该文件为随机文件,每记录由标引词字段和后链组成。通过后链便可查到首字相同的所有标引词。
3)付表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文件,用于存贮正式标引词的同义词。
本系统通过上述文件结构和算法,已在机内建立了拥有4,000多个标引词的词库,实现了标引词快速查找、首词集中显示、标引词扩检与缩检、同义词参见和词表打印等功能。
(三)征集库
征集库的任务是建立地方文献连续出版物档案,实现征集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征集库的文件主要有刊号控制文件、现刊管理文件、期刊主文件、记到数据文件。
1)刊号控制文件---该文件用于存贮每种广东期刊的刊号(包括邮局刊号和内部期刊登记号),对数据库的期刊进行控制,其结构为杂凑随机文件。每记录有刊号和文献地址两个字段。
2)现刊管理文件---该文件用于存贮每种期刊的刊名、刊号、索取号、出版单位、地址、装订周期等管理数据,其结构为顺序随机文件。
3)期刊主文件---该文件用于存贮每种期刊的基本著录事项。每记录长256字节,溢出部分存入溢出文件。
4)记到数据文件---用于存贮每种期刊的记到数据,每种刊作为一个逻辑记录,采用二维数组结构。该文件以年为单位存贮数据,即每年生成一个记到文件。
以上文件的每个记录均存在映射关系,即每种期刊记录在不同文件中的地址是一致的。只要在刊号控制文件中查得某刊的地址,就可在各个文件中访问有关记录。由于我们采取了合理的文件结构,因而能使系统适应期刊经常发生的创刊、合刊、增刊、停刊、改刊期、改刊名、改发行方式等动态变化,有较强的实用性。这点对于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电脑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五、地方文献的著录与标引
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地方文献的著录与标引也必须实现标准化。我馆在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过程中,对地方文献的著录和标引的标准化十分重视,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做法:
1.在进行数据库总体设计的同时,请本馆有丰富文献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科研课题组,起草制定了《文献标引员手册》。该手册对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文献著录标引工作细则、文献通报编制体例等都作了规定。从而为文献著录标引工作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2.在建库前,对文献标引员进行业务考核,选择工作责任心强,经过图书馆专业培训,有三年以上图书馆工作经验,并有一定文献工作实践的同志担任文献标引员。
3.印制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录入工作单,要求文献标引员根据国家文献著录标准进行著录,并按录入单格式进行填写。这样可以减少因不熟悉著录格式而产生的错误。
4.标引员标引的数据录入单,由数据库文献工作组最后审核定稿。审核的内容包括:著录文献的选题、著录的格式、分类和主题标引。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标引文献的审核,对提高数据库的文献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由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同志负责把关,并注意保持文献标引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5.数据库书目数据均采用《中图法》分类体系。对同一文献的多个主题,尽量采取了组配方式生成分类号,以便充分发挥电脑多途径检索的优势。
6.以《汉语主题词表》为基础,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编制文献标引词表。《汉语主题词表》是一部综合性的文献标引工具,收词多而广泛。但由于《汉语主题词表》的编制是从全国范围的通用性来考虑的,对标引地方独特事物,便缺乏实用性。因此,我们在力求使用词表中正式主题词的同时,根据地方文献标引的需要,使用了许多“表外词”,有些地方,还对词表的规定作了一些变动。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
1)由于新概念的大量涌现,词表未及收入的新学科、新事物的新名词,现已形成可描述的叙词,例如:“经济法”、“经济纠纷”、“体制改革”、“第三产业”、“信息业”、“港元”……等等。它们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没有合适的直接上位词可用,也没有合适的概念接近的词可用,我们就把这些词作为正式词使用。
2)由于地方文献的特性需要,常常为综合性大型词表所难以照应,如名胜、古迹这一范畴内,就只列了“圆明园”等15个词,其中除“黄鹤楼”“孔庙”等词外,多数是北京地区的名胜古迹,这确实是不合用也不够用的。对这类情况我们作了一些调整。如词表规定,“东江纵队”、“琼崖操队”统用“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就是以上位概念取代具体事物,这从全国范围的检索需要来看可能是合理的。但从本地区出发,“东纵”和“琼纵”却是专指性极强的词。这两支革命武装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活动地区、代表人物文献量又很大。因此,我们改变“用”、“代”关系,不用“华南抗日游击队”,而直接用“东江纵队”、“琼崖纵队”。有些类似情况而文献量不大的,则采用直接上位词做正式主题词,加地方特有事物的关键词,以“,”号倒置。如“寺庙,华南寺”、“寺庙,光孝寺”、“刺绣,广绣”、“刺绣,潮绣”等。“,”号后的关键词,仅起限定和说明的作用,不参加累积索引的轮排,也不作为检索入口。凡地方事物、事件、人物而没有相应的主题词的,如:“黄埔军校”、“丘逢甲”等等,则一律标关键词。我们对这些使用过的关键词,也注意了规范。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地方文献工作的现代化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不但是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新发展,而且必将推动和促进地区出版物的资源共享,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们衷心希望地方文献工作的现代化走向新的水平。
《地方领导留言板》年终数据发布 篇3
从留言类别来看,留言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色彩。在天津,涉及城建类的留言接近20%,在安徽、河南、甘肃等省份,三农类留言逾10%;在四川、安徽等省份,交通类留言达到15%,在广东,环保类留言为最多的类别,达到10.3%。
国航知音速8联手服务商旅客户
岁末年初,各种节日纷至沓来。为了给商旅用户提供更多优惠和服务,速8(中国)与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签约成为特约商户。
对于此次速8酒店和国航的强强联手,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知音卡俱乐部负责人表示:“速8酒店有着近40年的经营历史和2300多家酒店的管理经验,在中国内地有着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而国航也是国内三大航空公司之一,两家企业不论是定位还是服务人群都比较吻合,联手合作也从根本上方便了商旅客户。”国航知音卡用户可享受速8酒店的专属优惠以及“速8会员尊享计划”的升级打折、礼品兑换、预订保留、延迟退房等超值服务。
首届国际文化艺术与城市发展论坛举行
在新时代传统文化与人民生活渐行渐远的今天,文明工程使东方文明在新时期以现代的时尚方式复兴。2013年12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文化与城市发展论坛暨时尚中国文明工程年度颁奖慈善盛典在北京大饭店金色大厅举办。
本次活动分为发展论坛和慈善盛典两部分。众多知名学者、艺术家、文化先行者就“城市公共服务设计”、“文化特质与城市发展”等主题同与会嘉宾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盛典上,除了一系列“文明工程”年度奖项的颁发外,社会各界捐赠的拍卖品所得善款将全部捐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关心下一代基金,用于“文明工程青少年文化艺术推广项目”。
出国留学是否划算?
过去10年中,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增长逾两倍,而且还在继续增长。英国《金融时报》称,对许多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中国家庭而言,钱并不是目的。但花费100万至200万元人民币去换一个外国学位,回到一个70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就业市场上,这是否值得?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拥有海外文凭的求职者和本土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没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在受聘入门级的工作时。拥有海外文凭就能确保获得高薪工作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新一代“海归”而言,留学的意义其实不仅仅在于工作和薪水——住在外国,整个国家都是你的“大学”。
去年退运60.1万吨进口转基因玉米及产品
根据1月6日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的消息,2013年我国加大食品、农产品、危险化学品、重要消费品、重大设备等的监管力度,对60.1万吨进口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2030批不合格进口食品采取了退运等措施。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介绍,2013年,我国加大缺陷汽车、儿童玩具及进口商品召回管理力度,全年共召回缺陷汽车530.2万辆,创历史新高。此外,国家质检总局“质检利剑”行动共查处质量违法案件11.1万起,涉案货值45.8亿元,查办大案要案2877起。
支树平介绍说,2014年质检总局将集中监管力量,聚焦消费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进出口商品的国门安全。
去年半数国人收入增加
2013年年底,《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14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年收入4万~6万元(含6万)者最多,占比为20.3%。相对于2013年初,过半受访者(56.5%)的月收入增加,6.7%的人收入大幅提高。
67.2%的人坚信在2014年自己的收入会增加;27.1%的人认为自己的收入会持平;只有5.8%的人对自己来年的收入“不乐观”。在影响国人购买行为的因素中,价格因素高居榜首,其次是质量、功能、品牌、服务、款式、个人喜好、购物环境、产地等。
地方统计数据 篇4
根据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中央和地方分级核算GDP。国家统计局根据掌握的基础数据, 独立核算全国GDP数据, 而不是对地方GDP数据进行加权汇总, 即国家数据不是地方数据层层加总得来的。对于地方核算的GDP数据, 国家统计局要进行审核, 认为不匹配或有问题的会要求地方重新核实。
在技术层面, 重复统计、统计资料来源和系数不一致等问题会造成一定出入。地方GDP加总数与全国核算数有些出入是正常的, 但地方数据长期单向偏高较多的状况就不正常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经济, 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上升, 我国经济数据日益成为全社会乃至海外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国家核算还是地方核算, 都是统计系统产生的数据, 差距长期偏大, 对统计数据的公信力会产生负面影响。
地方GDP之和高出国家核算数据由来已久, 2004年高出差率达19.3%。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得较全面的数据后, 当年差率缩小到4.8%, 随后差率又逐步攀升。今年上半年, 全国GDP同比增长7.1%。而各地数据显示, 只有5个省份低于全国速度, 1个持平, 1个未最后核定, 24个省份高于全国速度, 其中15个省份的增速超过10%。各地数据加总后, 高出全国数据近1成。
地方数据库建设实践与思考 篇5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在这个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互为渗透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信息服务机构在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地市科技情报研究所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地方信息资源建设,努力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8月在市科委的支持下,作者主持的市级科研项目“莆田市数据库建设课题研究”获得批准。课题组采用ASP、CGI 等数据库建设技术,先后建立起莆田市科技成果库、莆仙籍专家学者数据库、莆田市招商项目库、莆田市企业数据库、实用技术成果库。下面以莆田市数据库建设为例,谈谈建设地方数据库的实践、成果与思考。
地方统计数据 篇6
同样在统计2013年11月广州房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
地方和中央的统计方法不同。广州国土房管局采用“算术平均法”,即总成交房价除以总成交面积,得出均价;国统局用的是“指数计算法”,对同一物业不同时期的价格变化进行加权计算。两者的区别是,只要实际的房价上涨,后者的数字就会跟着涨,而广州的除数和被除数都可以人为更改比如这次,广州从2013年10月开始,把以前不参与统计的均价在一万元以下的县级市增城、从化也统计进来了,并且,中心城区被设置了指导价,高于这个价格的房子不得销售,两种因素作用下,房价自然“大降”。
事实上,地方政府在数据上“动心思”的做法,过去已发生多起。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将它总结为三种模式:
一、找个概念。2013年青岛有多少个雾霾天?青岛气象局说188,环境局说只有100个。气象局解释,因为他们统计的是“霾日”将一日中出现能见度小于10公里、相对湿度小于80%的天气,记作一个“霾日”;环境局则不同,他们综合了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指标,得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二、划个范围。广州城管委在生活垃圾处理量的数据上,有时说增加了有时说减少了。媒体分析说,这要看城管委对数字的用途向政府做报告时便称工作有成效,而要求新建垃圾处理厂时垃圾数量就会“相应”增加。对此,城管委总工程师称,数字不同只是因为统计范围有别,有的数字仅统计城区,有的包括镇和农村。
三、换个算法。广东之前在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上发生过一次有意思的“换算”。2007年广东省环保局统计的饮用水水源达标率,比广州市的统计数字要低30%,究其原因,是广州采用了“权重法”,即28个指标中一个指标不达标,只算1/28的水不达标,以此提高达标率。但问题是,难道只有集齐了全部不达标因素,水才算不达标么?
所以从这三种“动手脚”的方法看,这次广州国土房管局又改范围又换算法,难怪会和国统局“打架”了。
地方统计数据 篇7
一、地方高校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据结构时, 普遍认为课本内容的理解并不困难, 但一做算法设计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上机调试程序时更是困难重重。对此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 有关数学知识不够。
必要的数学知识是学好数据结构的前提。目前, 由于高校扩展之后, 地方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 特别是数学基础更加薄弱。学生认为数学与计算机关系不大, 重视不够, 学好学不好无所谓, 知识学习效果较差[4]。
(2) 有关程序设计语言学得不透。
学生刚刚接触程序设计语言课, 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不够透彻,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不可能得心应手。而且高级语言本身内容较多, 大多数学生不能完全理解, 程序设计的思想更难以建立。特别是C语言中的指针部分, 在数据结构中用得较多, 学生学不好的话, 在设计数据结构中的算法以及上机调试时, 必然会有困难。
(3) 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
由于学校设备的部分原因, 实验环节不能和理论授课有效地协调好时间, 实验课提前和滞后的现象均有存在。实验指导与理论授课的教师不同, 使得在具体编程实现相关数据结构算法时, 有关理论不能得到有效的消化和理解, 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针对性地解决普遍性问题。
(4) 对数据结构本身的概念理解不够。
由于数据结构涉及到大量概念、模型及操作算法, 理论性较强, 且高度抽象, 学生学习起来也较难掌握。
二、教学手段的改进
在数据结构这门课程里, 算法的描述和理解是难点和重点。数据结构算法的描述离不开C语言知识, 要学好数据结构必须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 加上计算机学科各层人士对C语言课程的重视, 大部分同学的C语言功底较以往有了一定的提升, 从基本数据类型到复杂的数据类型的理解能够基本听懂。如果加以强化, 并和实验环节紧密联系, 学好数据结构这门课程还是有极大潜力的。
1.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一般采用的是“教师—黑板—学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要求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特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念和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硬件基础是不相符合的。现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显示出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它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法具有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生动的特点。而且在教案设计、备课方法、上课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 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授课。
2.网络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 在很多地区, 宽带网已经普及, 使得课后知识答疑、网上资源共享进一步成为可能。在网络教学方面, 可以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知识结构、难点、重点以及典型例题的思路、解法和电子教案包括考试要求和考试范围等所有学生关注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容都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发布在教学网站或FTP服务器上, 要学生习惯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同时, 可以进一步建设课程论坛, 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获得帮助和提高的场所。这样可以彻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充分反映开放式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极大拓宽学生视野,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虽然教学手段变了, 但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没有改变。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各种数据组织中的数据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有关操作的算法, 并初步了解对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技术。针对数据结构的理论教学内容, 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 重点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结合实例教学
对于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空洞而枯燥, 为了使数据结构的教学有针对性, 我们常常结合一些具体例题或者程序设计要求, 利用实例的方式, 把教学内容与抽象数据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 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与手段、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有所了解。例如, 在讲授树的双亲表示法、孩子表示法等概念时, 可事先提出生产企业管理系统中经常应用的BOM树的计算问题, 再结合树的存储结构理论介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
2.课堂讨论
课堂只是纯粹地采用教师满堂灌的方法将降低学生的专注程度, 经验证明, 适当采用思考讨论的办法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讲授过程中, 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基本知识和习题, 适时设计一系列课堂讨论题目,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扎实, 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例如, 在讲授循环队列的区别队空、队满条件的解决方案时, 先让学生思考探讨其解决办法, 教师适当引导, 充分发挥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另外添加标志来进行区别等方法外, 再顺理成章地介绍书上的巧妙方法——利用一个存储空间帮助识别, 从而成功实现知识的有效掌握, 并活学活用。
3.互动启发式提问
实践证明, 课堂上通过有效的启发式提问,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 同时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 在介绍树、图的基本术语环节时, 新概念多、信息量大、名词术语枯燥, 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记忆, 如果采用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实践证明, 效果并不好。教师把多个概念进行分组, 以学生为主体, 结合具体的图形, 通过提问, 来帮助学生理解众多的术语及其相关性质。这样, 既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 也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4.与先导课程、后续课程相联系
为了学好数据结构这门课程, 首先必须打好C/C++语言的相关基础知识。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 由于C语言的授课课时、学生的掌握能力、课程侧重点等多方面原因, 在学习数据结构的抽象表达时, 并不能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专门对C语言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强化, 以利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于抽象的数据结构难免会有理解困难、学了有什么作用等方面的困惑, 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数据结构的实际应用、与后续课程的紧密联系。例如, 在讲授堆栈的入栈出栈基本操作时, 介绍操作系统的中断机制方面应用;在讲授堆栈应用——表达式求值章节时, 可以稍加介绍编译原理的相关编译过程;在讲授顶点的度等概念时, 结合介绍图的着色等科研前沿问题;在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时, 可同时探讨目前国际评判算法的相关标准等问题。从这些方面, 可以让学生正确对待科学, 极大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 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想空间。
5.加强教学管理
作为地方院校, 学生的生源可能参差不齐, 除了课堂上的管理, 同时还要抓好课后工作。对于数据结构课程, 通过作业和平时小考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及时进行作业和实验报告批改, 及时反馈, 进行答疑、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在可能的情况下, 把平时小考的考核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可以对整个课程教学各环节进行调控, 不断加强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注重实验
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育人作用。数据结构课程侧重介绍软件设计中的基本技术, 包括程序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数据结构、基本运算、各种存储结构以及算法实现和性能分析, 排序和查找这两种常用的运算以及递归技术等内容,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使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而且还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从而提高软件质量。
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实践是实现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目标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和理论授课采用的“三段论的原则”一样,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们摸索出针对数据结构实践教学的三个环节: (1) 实验课前准备; (2) 指导新知识点的功能设计、编程实现; (3) 提供具体问题模板参考,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琢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对象, 适当进行调整。对于进入实践初期的学生, 强调数据结构课程基本内容的实践效果, 以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 迅速引导学生入门, 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有针对性地解决普遍性问题;对于具备了一定实验知识、掌握了初步实验方法的学生, 进行开放式自主实践教学方式, 引导、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中, 采取研究和探索性实践方式, 引导学生发挥个性,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按照数据结构实验项目:顺序表、链表、栈和队列、二叉树的遍历、Huffman树及其编码、图的遍历、查找、排序, 通常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调试, 并进行总结。讨论分析包括特定算法的方法描述、算法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过程理解、应用等层面。
四、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体会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 地方高校和国内一流高校相比, 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参考清华大学数据结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今后在使用教材上还可以逐步引进系列英文教材《数据结构习题与解答》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 作为辅助教材[2], 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系统性的原则, 逐步实现双语教学, 以利于和国际接轨。
另外,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 还有待加大力度。通过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 提高教学和学习水平。
教学改革和探索是没有止境的。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提出了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改革的思想, 重点是课程授课过程中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进, 并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设计创新, 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明显的教学效果。今后, 还需要在实践和课程教学中集思广益,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使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 探讨了地方高校针对数据结构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种结合实际应用、注重先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相联系、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施改进, 实践证明,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自主创新,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严蔚敏, 吴伟民.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殷人昆, 邓俊辉.清华大学“数据结构”精品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06, (5) .
[3]廖明宏, 张岩, 李秀坤, 李治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精品课程介绍[J].计算机教育, 2006, (5) .
地方统计数据 篇8
一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实训设计整体思路
1. 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
严格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 其中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 计量经济学, 财政学, 货币金融学, 会计学, 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抽样技术与应用,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 (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实务模拟等) , 社会实践 (含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统计工作实习等) , 科研和论文写作 (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专业实验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验、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实验、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实验。
2. 参照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我们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 (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金融学院、河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 和综合类院校 (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 以及师范类院校 (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作为参照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 在统计学经济统计、商务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中, 财经类院校主要突出经济学课程, 招生偏重理科生。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为理学类, 招生偏重理科生。
综上所述, 经济统计学专业应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 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 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公司等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
3. 与学院培养方案形式统一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个学院的形式保持了统一, 以便于教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的设置
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和招收对象为理科生, 设置了保险精算、金融统计和商务统计三个方向。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 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由于经济统计学对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要求较高, 我们提高了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 注重主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教学周学时分配, 强化实训实践课程, 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方案确定了5门学科基础课程, 分别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确定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 分别为基础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确定了9门专业核心课程, 分别为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学、数据挖掘。
分设了三个专业方向, 分别为保险精算 (开设保险学、保险统计学、利息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5门课程) 、金融统计 (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金融资产评估、金融工具与金融风险管理、投资组合分析5门课程) 和商务统计 (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企业经营统计学、投入产出分析、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统计方法5门课程) 方向。
开设专业任选课4门。开设实训课程8门, 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SPSS统计软件应用实训、会计软件实训、计量建模与Eviews软件应用实训、市场调查与分析实训、多元统计分析与SAS软件应用实训、时间序列分析实训、数据挖掘 (Matlab语言及其应用) 实训。专业课合计为36门。
综上所述, 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 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 结合院校自身实际, 是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的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设计的根本保证。
摘要:2013年, 我国首次设置经济统计学专业。作为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的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设计, 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按照教育部要求, 根据经济形势发展情况, 借鉴财经类、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的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 结合院校实际, 确定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理念并建立课程和实训设计体系, 是设计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的有效途径。
地方统计数据 篇9
“天津开发区地方历史报纸数据库”将开发区地方报纸进行了系统性数字化处理, 从开发区第一份区域性报纸《开放报》的创办, 到《泰达时报》、《北方经济时报》和《滨海时报》等几次更名、变迁, 记录了该报诞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和总体风貌。数据库收录了《开放报》和《泰达时报》的全部内容及《北方经济时报》和《滨海时报》区庆特刊部分, 时间跨度从1998年至2009年, 共计1515版, 真实存储了天津开发区的创业、发展历程, 是读者认识和了解天津开发区的第一手资料, 也是天津开发区地方资源泰达图书馆档案馆的宝库, 极具保存、利用价值。
为方便读者利用, 该数据库以两种方式展现:一是通过馆内的大屏幕电子读报机让读者阅读原版原貌的报纸;二是通过网络进行全文检索。
泰达图书馆档案馆自成立以来, 依托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不断对内挖掘资源潜力, 将馆藏地方文献进行梳理, 在对该部分资源充分保护的前提下, 实现了既要管好更要用好的目标, 已先后将天津开发区发展报告、年鉴等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 使读者能够通过网站远程查阅、利用这些宝贵资源。
地方统计数据 篇10
1 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对于学校图书馆的意义
1.1 为素质教育服务
学校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场所, 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图书馆数据库可以帮助当地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 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促进的作用。每个区域都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这些文化通常都是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果将地方传统文化加入到校图书馆的建设之中, 让学生耳濡目染地进行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学习,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质, 加强素质教育的效果。
1.2 推动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数据库一般实行对外开放, 受众较广, 社会所有群体都会看到图书馆的数据库内容, 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校图书馆的数据库之中, 可以在无形之中对地方的特色文化进行宣传, 让更多不了解当地特色文化的民众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而提升地方特色文化的知名度, 扩大传播率, 达到文化建设的目的。
1.3 提供资源保障
图书馆具有传播文化的作用, 所以, 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内容应博大精深, 才能提升服务的质量。校图书馆也应提升网络数据库的规模, 将更多的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内容加入其中, 实现图书馆的横向与纵向发展。在进行地方的特色文化的建设之后, 校图书馆与当地的地方特色文化向融合, 能够辅助当地的文化科研活动, 拓宽当地特色文化的研究渠道, 从而提升当地特色文化的价值。
1.4 推动校图书馆自身发展
地方特色文化经过多年的积淀, 通常都会留下大量的数据以及文献, 校图书馆与当地特色文化建设相结合, 将这些丰富的数据以及文献纳入其中, 能够有效扩大图书馆的规模, 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层次。馆藏丰富的图书馆通常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所以, 图书馆建设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数据库也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 从而保证文化的先进性和学校图书馆的教育性。
2 校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繁杂, 收录困难
由于地方文化的相关数据以及文献通常都十分分散, 并不是保存在一个固定的地点, 所以, 搜集这些相关信息以及文献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地方特色文化相关信息以及文献一部分会收藏在公共场所, 一部分人会收藏在各个单位之中, 而最大的一部分则流落于私人收藏, 所以, 在进行信息和文献搜集时会出现许多困难。
2.2 版权问题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对于版权的重视程度加深, 搜集文献的难度也不断加深。虽然在搜集信息与文献的目的只是应用于数据库建设, 但是使用信息和文件时也需要牵涉到版权问题。而且, 随着数据库规模的不断增大, 对外开放和网站的维护就成了主要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就会具有商业目的。所以, 版权问题是校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的主要问题。
2.3 数据库不规范
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图书馆都配备网络数据库, 但是大多数学校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建设都不是十分完善。地方特色文化的数据以及文献数量庞大, 录入的工作量较大, 而学校的图书馆不一定能将所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信息与文献全部纳入其中。另外, 数据库的建库数据也不够规范, 缺乏统一性, 难以达到量化的标准, 检索引擎以及数据交流等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网站维护的力度也远远不够, 因此, 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还有一定的难度。
3 校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的措施
3.1 确定收录范围
由于地方特色文化的相关数据以及文献都比较纷杂, 且很大一部分文献都散落于民间, 所以, 在进行搜集的过程中要发动群众的力量, 确定一个文献的寻找范围, 然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文献的搜寻。例如, 江西省吉安县, 不仅是传统的“文章节义之邦”, 同时, 还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圣地。吉安县学校图书馆在进行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之中, 应将特色文化融入其中, 作为革命圣地, 当地的每家每户都会留下当年革命的痕迹, 学校可以呼吁当地的居民将自己收藏的特色文化信息以及文献进行共享, 开展宣传活动, 征集具有革命特色的信息、文献以及物品, 由当地居民自发地将收藏的资源进行共享, 这样既能够减少搜集地方特色文化投入的财力、物力, 同时, 还能够将当地特色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
3.2 正视版权问题
在搜集到地方特色文化的相关信息以及文献时, 要第一时间联系版权所有者, 将具体情况告知, 并告知版权所有者, 文献不进行任何商业用途。并且学校要加大对数据库的投资与建设, 实现数据库的完善, 向更多人群开放, 从而加强数据库的可用性, 提升数据库的使用价值。而搜集到的信息与文献不能没有经过版权所有人的同意而直接发表, 需要先得到版权所有人的首肯。
3.3 规范数据库
大多数学校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都不够完善, 规模较小, 难以收纳大量的当地特色文化信息与文献。因此, 学校图书馆应对网络数据库进行全面的维护, 改善数据库的搜索引擎以及数据交流等方面的软件设施, 加强数据库的可用性。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更新, 将更多新的内容加入进去, 并进行实时的监测, 防止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学校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也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应该加大对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力度, 并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其中, 从而实现数据库内容的更新和地方特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布莉华, 孙玲玲, 王建江.民族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以承德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为例[J].晋图学刊, 2013 (01) .
[2]黄立新, 桂慕梅.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化专题数据库规划建设探析——以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近代天津商业文化”数据库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03) .
[3]夏淑芳, 王红.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探析——以“镇江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 2011 (02) .
地方统计数据 篇11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应用统计学 人才培养方案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11年3月22日将作为二级学科统计学提升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1]。新的专业目录分类将分散在各个学科下面的统计学集中起来,将统计学作为一级学科,而数理统计、社会经济统计、生物卫生统计、金融统计、应用统计等作为二级学科进行建设[2]。此改革之后,各高校纷纷开设和发展统计专业,许多地方性二本院校也卷入了这股浪潮之中。
据我们对近两年的应用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看,统计专业的应用主要面向中大型城市的中大型企业,当地区域和地方企业对统计专业人才需求甚少,或者说当地区域和地方企业对统计人才的运用仅仅是初步的、最基本的,也就说统计人员在当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上的作用未发挥出来,然而中大型企业对统计人才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又达不到,继而形成了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一旦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必将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从而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发展[3]。
那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既突出应用又着眼点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继而实现地方院校和中心城市重点高校的错位发展,保证人才的出口和入口,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统计专业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一、地方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
(一)口径窄。主要指培养的学生就业口径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的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但近几年,随着统计的发展,统计学的应用已不再单一地面向机关事业单位,来自企业的统计专业人才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一些新型行业部门给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尤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地被需求和重视。我们急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二)单一化。指课程设置单一和考核方式单一。课程设置单一主要指专业拓展课程方向单一。统计是一门工具,服务于各行各业,统计的应用必定要求了解一定领域的知识背景。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是不管什么课程统一闭卷考核,导致学生考前一个个死记硬背,把统计学当成纯文科来学。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考前压力,而且根本实现不了课程教学目标。
(三)理论型。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现有的统计师资队伍和实验室条件限制,人才培养依然是注重理论,忽略实践。一来,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地方高校师资队伍本就比不上中心城市的高校,教师多缺乏实践技能,又由于地方高校经费紧张,教师的进一步进修和提高受到限制。二来,地方高校的经费紧张必然导致实践教学条件的匮乏。基于以上,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难免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四)知识陈旧。近几年随着统计专业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和数据科学的到来,市场对统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地方高校统计专业教师结构老化,学习和进修受到一定限制,统计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大多未能赶上市场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教育实践活动才能走上正轨、稳步向前;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正确指导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学生的就业才有保障。
社会需求决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继而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专业设置的基础。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为指导方针培养统计学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务必符合市场的需要,既要在某一方面具有宽厚的应用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各种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技术,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保证学生的就业。
(二)根据市场需求完善课程设置。统计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应用服务于各行各业。我们的课程设置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作为首要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最终导向。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统计学专业人才时,可根据市场需求和统计专业的职业方向划分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课程,即专业拓展课的设置应该多元化。如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拓展课程:金融统计方向、社会统计方向、商务统计方向、管理统计方向等。金融统计方向可设置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货币银行学、保险理论与务实等课程,社会统计方向可设置统计案例分析、描述性统计等课程。
(三)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4]。应用统计学作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务必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建设。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务必向实践教学倾斜,深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专业实践协同、课程实践教学与课外团学活动联动。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实践项目,确立实践课程,建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推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精减验证性实践,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实践。最终形成“四年满打算,四年不间断”梯度式逐渐提升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基础实践到提升实践再到关联课程综合实践,从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到社会调查再到校企合作的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另外,我们应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周开展各种学科竞赛、专业资格培训、创新创业训练、职场招聘模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和就业技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在引进人才方面本就具有一定劣势,因此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校在待遇和福利上应该给予更多优惠政策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对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进修机会,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读硕、读博、学着访问;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既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校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接轨,又能帮助教师形成科研项目,实现生产、科研与教学一体化;引进企业中的优秀统计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或是请他们做讲座。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主动更新知识和观念,由理论型教师向实践型教师转化,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注重互动教学、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4-6.
[2]罗良清、郭露.新专业目录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3(5):29-32.
[3]祝长华.地方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92-96.
地方统计数据 篇12
(一) 矛盾主体多元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阶层的整体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正由过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分化为现在多个不同的社会阶层。随着社会阶层的逐渐增多, 各阶层之间、同一阶层内部的各种利益矛盾也不断增多, 导致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逐渐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二) 矛盾形式多样化。
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由于各种社会矛盾产生的机理不同, 以至于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 相应地也表现为多种形式。从反映的问题所涉及的领域看, 领域不断扩大, 层面也不断加深。既有家庭矛盾, 邻里纠纷, 也有侵权责任, 经济利益, 社会管理。从反映的内容来看, 涉及社会保障、劳资纠纷、林地权属、合同纠纷、刑事判决等各种法律法规, 均与群众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三) 矛盾规模群体化。
我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很多都呈现群体性特征。第一, 数量连年攀升。在数据的统计中, 1993年为8, 700宗, 1999年总计为3.2万宗, 2003年总计为6万宗, 2004年为7.4万宗, 2005年为8.7万宗, 2006年为9万宗, 2007年为8万宗, 2009年为10万宗, 2010年为18万宗, 2011年为18.25万宗。第二, 社会矛盾通常以某类利益受损群体为主, 多数群众自身利益遭到损害, 或者自身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或是群众自身的公共安全得不到可靠保障, 或者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等。以上这些原因会导致这些人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 慢慢形成生活、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利益共同体”。而这些“利益共同体”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会逐渐形成有规模的组织, 在这些特定组织的领导下会延伸出一些跟自身利益相关的诉求, 他们会打着集体利益的幌子, 试图用少数人的自身利益来绑架集体利益。当这些组织所谓的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及时保障时, 他们往往会自发团结成以某种特定诉求为核心的自组织, 随着矛盾的日益增加, 这种自组织呈现出目的明确, 组织程度高, 高度团结的特征, 但在满足自身利益诉求之后会自动逐一解散。
(四) 矛盾性质尖锐化。
不平衡和不协调的特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凸显了出来, 各种利益冲突或者对社会的不满等现状一旦呈现, 一些平时本来很小的问题也有可能引发大的社会矛盾。从而导致整体失衡的社会心态。这使长期累积的不满情绪一旦遭遇到不公的事情就极易引发尖锐的、对抗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五) 矛盾解决复杂化。
各种社会矛盾反映的问题呈现错综复杂的特征, 而这些问题往往也会涉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多个方面, 群众正当合理的要求、不同矛盾的主体与不合法的行为, 历史原因导致的纠纷、现实生活产生的矛盾和不同的社会矛盾动机相互纠结、相互作用, 由此引发的各种大的社会矛盾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处置难度逐步加大, 而且经常反复, 导致矛盾解决越来越复杂棘手。
二、社会矛盾纠纷的根源思考
(一) 政治体制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 导致社会矛盾频发。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并且逐步深入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 而中国的经济、政治改革却举步维艰, 导致政治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绊脚石。在前阶段的改革开放过程中, 国家单方面重视经济增长, 而忽视了社会建设的同步增长。
(二) 政策和法律建设滞后, 直接诱发社会矛盾。
当前社会发展阶段, 一方面经济社会在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 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许多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不能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 不仅无法有效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 还会严重阻碍问题的解决, 有时甚至使社会的矛盾严重化, 这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直接诱因。
(三) 法制公信力缺失,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在日常的社会管理和监督服务过程中, 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 为民服务意识变弱, 没有能够做到依法办事、按规定办事, 损害了法制的公信力。还有一些规章制度尤其是审批程序过于繁琐, 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而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漠视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 没能真正贯彻群众路线, 不能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简化工作程序, 这极大地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 这使社会管理出现很大的漏洞, 引发出各种社会矛盾。
(四) 调解机制不健全, 导致社会矛盾积累。
目前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基层调解机制不健全, 这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严重的官僚作风, 工作制度、管理手段滞后, 一些本来能够在基层就及时得到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一些本来在基层就能够化解的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化解, 反而由于日积月累, 矛盾越积越大、问题越积越多, 这正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体现。
三、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建议
(一) 加大法治教育培训力度。
把宪法法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法治思维课程作为重要内容, 纳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法制教育培训计划。结合实际, 采取专门培训、法律讲评、岗位练兵等形式, 切实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转变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使广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 坚持用法治思维解决改革发展的社会矛盾, 造就一支熟悉法律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具备较强社会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
(二) 推进依法执政, 化解社会矛盾的唯一出路。
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运用法治的武器。信访工作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一部分, 而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可以有效依赖于正确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基层政府在合理引导群众正确表达诉求的过程中, 要准确把握政府行为的底线和法规的界限, 循序渐进地诱导群众运用正确的法律方式维护权益, 对于目前存在的不合理、不合法的缠访、闹访行为, 基层政府要用法律的准绳予以决断并坚决制止, 进而维护正常的信访走访秩序, 确保基层群众的信访活动能够依法、依规、有条不紊地进行。基层政府在处理当前的社会矛盾时, 要坚定应有的立场, 明确摆明官方态度。地方政府对于公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应予以支持和满足, 在处理当地政府部门应当解决的群众矛盾时, 政府应及时、实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反应并积极响应;对于那些需要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的矛盾, 一方面政府要运用法律思维及时给以引导;另一方面政府要坚决抵制当前存在的一些非法、无理取闹的诉求。作为为群众服务的部门, 基层政府在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和突出案件时, 应采取不等不拖不推的态度, 及时尽快解决当地群众的诉求, 用更加求实务实的作风来参与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 合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步伐。政府在处理矛盾时, 要坚决落实各级部门的主体责任, 强化不同部门相关的协作, 在此过程中引导群团组织发挥自己的作用, 进而形成化解当前矛盾的工作合力。
(三) 依托社会组织, 防止社会矛盾上行。
社会组织是公民有序参与、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载体, 处于特定组织中的人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利益目标, 因而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在表达诉求、加强沟通、协调矛盾、化解冲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社会组织对上承接着政府职能转变的功能, 同时对社会治理模式的完善又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公众对社会基层服务的需求逐年增加,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 基层政府需要不断强化夯实自己的责任, 同时政府也要适当鼓励当前的一些社会力量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需求。而社会组织来自群众, 了解民众的需求、熟悉当地的民情、持续不断地关注民意, 因而各种组织能够提供的满足公众需求的各种社会服务,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务实性, 弥补了基层政府在服务大众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 在社会组织参与化解矛盾的过程中, 社会公众不同的多样化的需求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满足, 从而促进矛盾的化解。
(四) 合理运用大数据,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1. 大数据思维的树立与形成。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和运用, 我国社会的数据规模呈现迅速激增的趋势。在参与社会治理和矛盾化解的过程中, 某些数据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运用大数据处理矛盾时, 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制约大数据运用的因素,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缺乏大数据思维和意识。在当地政府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过程中, 目前首要的就是注重培养公共管理人员的大数据意识, 让这些管理人员学会运用分析大数据从而为社会矛盾化解服务。一是政府工作人员要把工作中各种数据的收集和积累放在首位, 为实施大数据战略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政府要通过培训或集训等方式强化这些人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运用, 不断探寻各种数据间的相关性, 要深入挖掘隐藏在各种数据背后的规律性信息。三是政府要运用数据思维将这些有用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转化为当前的政策决策, 从而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决断, 为化解矛盾提供重要支撑。
2. 大数据管理机制的构建。
政府在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时不仅要合理得当地利用大数据, 切实提升自己的社会管理治理手段, 最终还要建立起与大数据思维、法治思维相关的一整套数据管理机制。这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信息收集管理机制。从对目前各种矛盾的实际分析可以看出, 冲突事件在发生时或发生前, 各种相关的信息会逐渐凸显。如果政府建立了信息收集机制, 一部分苗头性信息就可以被政府及时捕捉, 这样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的判断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进而有效化解即将和已经发生的矛盾冲突。二是信息分析处理判断机制。多媒体信息传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各种信息呈现巨量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要想深入挖掘这些大数据应有的价值, 就需要政府建立一整套数据综合分析利用体系, 进而对整理收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运用于政府管理和矛盾化解。三是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真实、准确地公开是大数据机制构建的前提条件。因而当前政府需要逐步放开各种基础数据, 在更广范围内实现数据共享, 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公众对于数据的知情权, 在此基础上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保障。
四、结语
化解社会矛盾, 事关社会稳定, 黎民康福, 任重道远。地方政府应深入挖掘这些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 要勇于冲击突破各种社会矛盾中存在的不想作为、不敢作为、不能作为僵化思维的“藩篱”, 彻底脱离由于矛盾的化解速度与增加速度失衡而陷入“化解—增加—再化解—再增加”的循环怪圈, 充分调动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积极因素, 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实践中勇于突破社会转型的困境, 冲破目前矛盾化解中的一些难题, 合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危机、为我国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琨.构建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民间组织机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地方统计数据】推荐阅读:
建立地方与民族文献数据库的设想08-15
地方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建立之设想06-20
地方税收07-14
地方利益10-15
地方院校05-13
地方党校05-13
省属地方05-14
地方审计05-18
地方元素05-30
地方立法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