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教学法

2024-08-25

导向教学法(通用12篇)

导向教学法 篇1

收录日期:2012年4月9日

与传统教学相比, 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其中, 能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成果, 这种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很大的趣味性, 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让学生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仅如此, 学生自主学习, 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勇于展示出来, 既能与大家分享, 自我价值又能得到实现, 尤其在展示中表现好的同学, 其成就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这种成就感, 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本身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的所在, 无疑也是这种开放式课堂所能凸显的优点。

由于该方法实行时间较短, 因而目前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尽管有一些来自于实践的一手经验, 但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 主观上该方法的教学经验欠缺, 学情预见性有偏差, 对学生知识层次的了解有难度,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 如班容量过大、信息手段跟不上, 等等。但不管怎么说, 行动导向教学法都是一种适合中职院校, 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值得发扬和推广。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还课堂于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尽管目前在方法的具体实施上没有什么统一标准, 或者将来也不会有统一标准, 但许多中学中职院校已开始了实践性的探索。事实证明, 该方法符合我们中职学校的校情, 使学生参与教学中, 成为课堂的主人, 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值得发扬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对于以往传统式教学方法而言, 是一次根本性的挑战和实践性的革命。它的主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当中, 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听课的局面, 让学生由被动地等老师“喂着吃”而转变为“自己找食吃”。改变以往“满堂灌”现象,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只控制课堂, 不控制内容, 只控制主体, 不控制答案, 让学生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演员, 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的主角, 而老师只是担任总导演。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 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二、取得的教学经验

(一) 倡导课堂参与意识, 鼓励学生乐在其中。

参与即是成功, 在课堂中, 学生只要勇于发言, 不管回答问题对错与否, 都是值得鼓励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一种我参与我快乐、我参与我兴奋、我参与我成功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减少学生集体发言, 增加个人参与。无论问题大小, 都要求学生单人回答, 而且尽量不点名指定某位学生, 而是鼓励他们主动自己站起来。学生敢于从自己座位上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 与被教师提问被动站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后者是迫不得已, 不能称之为参与, 只是一种消极的被动回答, 而前者既有参与意识, 又有表现欲望。学生能够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本身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是对自己的挑战, 是一次质的飞跃。而这个挑战和飞跃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做到的,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鼓励、肯定和挖掘。这样即使有学生回答错了, 教师也应该鼓励他们“没关系, 已经很好了”、“你已经成功了”。这样做有很强的鼓励性, 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参与的次数不断增加, 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二) 强化“亲和力”, 创造轻松氛围。

学生天生畏惧老师, 在他们心中, 教师总是很严肃, 板着面孔, 一副高不可攀的样子, 从而形成了不敢与教师交流, 即使交流也很谨慎, 怕说错话被教师批评, 课下如此, 课上就更不敢发言了。这就需要教师用言行引导他们, 其实教师无非是比他们早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而已, 经过努力, 他们必然会赶上甚至超越老师, 也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前“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使我懂得了“微笑服务”是各行各业都应遵循的原则, 当然也包括我们教育行业, 教育从广义上讲, 实际上也是一种服务行业, 教师的服务同样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微笑作为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 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尤其学生一人在外, 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很是不易, 我们生活及教学中的每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自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的这种“微笑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 教师应注重缩短与学生的空间距离, 乃至消除。讲课时应走下讲台, 来到学生中间, 一方面给学生以空间上的压力, 不容他有丝毫怠懈;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真正能够感觉到, 老师并非高不可攀的。学生对老师消除了畏惧心, 认为老师所说所做的一切均出于善心, 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那么, 学生就愿意把心靠近老师, 从而形成了作业乐于完成、课上愿意发言、愿意参与班级事务等一系列良性循环, 我们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 合理运用奖励机制, 鼓励全面发言。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 鼓励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 每位同学发言后, 无论对错, 教师都应从不同角度给予表扬。即使如此, 仍然会存在一些有所顾虑的同学, 甚至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 对老师的鼓励无动于衷。对于这些“相对”后进生, 就应该采取“发言加分”的方法。也许在别人看来, 这种方法过于简单, 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但笔者认为学生重视分数, 本身也是重视学习的一个表现。试想, 如果一个学生连分数都不在意, 那他还能在意什么呢?所以, 至少目前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可信度高、立竿见影的激励方法。课堂实践证明, 使用此方法前, 部分学生甚至包括个别学习好的学生, 即使老师提问的问题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发言。使用此方法后, 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遇到较为简单的问题, 会有好多同学同时站起来, 那我就毫不吝啬地同时加分。我的原则是, 勇敢地站起来, 就已经是战胜自我了, 理应加分, 以资鼓励。通过试行此方法, 现在在我任教的班级已经形成了踊跃发言、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

(四) 划分小组讨论, 推选代表发言。

具体方法是:各班同学按座位分为7个小组, 每组推举出组长, 实行组长负责制。课文有关章节分出7个板块, 每一小组负责1个板块, 包括内容的预习、课下查找资料, 准备相关素材, 要求每组有2个同学课上讲解。实践发现, 每个班都有两个组非常认真, 每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点, 进行明确分工, 不仅查找, 而且还打印有关资料, 之后进行小组汇总, 让知识在小组内融会贯通, 再由2个学生在课堂上分块展示。尽管要求2个代表发言, 但是往往本组的多个学生踊跃补充, 其积极性可见一斑。既有理论的论述, 又有生动的实例。表面看是代表发言, 实际考察的是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共同劳动的成果;表面看是代表发言, 其实已做到人人参与, 人人发言, 只不过是在小组内完成。学生们在这样热烈自由的氛围中也容易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 尽管学生能力有限, 但热情极高, 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看到大家高涨的热情, 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也获得了成功。节约了课堂时间, 由传统式课上讲解内容, 转化为学生自学, 化课上内容为课下完成, 切实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 鼓励自由发言, 做到集思广益。

学生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社会、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群体。他们的知识面就是从书本到书本, 而且即使是书本知识, 掌握的也非常有限。我们作为教师应保留对学生们的期望值, 学生只要讲了不管讲到什么程度, 都应该感到欣慰。对于那些与实际相联系的理论教学知识, 对于他们来说, 就相对抽象难懂。针对这种现状, 对理论性较强或较抽象的内容, 就由老师先讲解, 由学生搜集具体实例。例如, 课本上讲价值规律时讲到:“价值规律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讲就很抽象, 于是, 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企业要想多盈利, 应该怎么办?有很多同学解答了这个问题, 并且答案多种多样如创名牌、树立诚信意识、产品质量好、搞好售后服务、自己研发技术、与顾客搞好关系、数量多、打折优惠、节约、重用人才等等。我由此而认为, 中专学生们的思维广阔度已经超出了教师们的想象, 很难能可贵。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已经认真思考了问题, 也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六) 教学形式多样,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的目的固然重要, 但是形式也不容忽视。形式得体, 则更能促进目的的达成。所以, 针对不同内容, 我们应当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前文提到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应更适合传统教学方法, 对学生有能力去拓展的内容, 则更适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就行动导向教学法而言, 也可采取多种具体形式。如, 讲故事 (货币) 、板报 (房地产) 、辩论会 (消费观念) , 还有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尽管形式不同, 但学生们都能较好地发挥潜能, 如出板报, 经过各名同学的积极参与, 团结合作, 集思广益, 各分组都能交上一份令人惊讶的作品。尽管个别同学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参与其中, 但经过教师的指导也能欣然加入, 这对于学生本身来说, 不能不算是个很大的进步, 因为他最终战胜了自己。

三、有待于完善的方面

(一) 经验不足, 学情预见性差。

前文谈到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足1年, 虽然也总结出一些经验, 但对学情预见性差的缺点, 则有待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善。如, 在讲授“政府垄断的行业有哪些?”一课时, 由于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时间不够用, 导致本次课的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 多次的累积就使得本学期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受到限制, 从而产生虎头蛇尾的现象, 这一点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完善。

(二) 班容量过大, 课堂难以控制。

班容量过大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大专, 我曾试图在大专教学中使用该方法, 但目前在此方法教学中适度地处理“放”与“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言道:放权容易收回难。同样的也会产生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这一点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

(三) 学生素质限制, 有待缓期实施。

目前, 大专尚未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原因是由大专学生的特点而定。大专学生存在三个特点:一是中专时习惯了坐等的被动局面;二是课本内容过多, 压力过大;三是教学内容以拓宽知识面为主。基于以上原因, 对大专生实施该方法还有待仔细规划后施行。

(四) 配套设施受限, 教学手段有待发展。

目前, 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很单一———手机上网。学生们普遍反映到阅览室查阅资料, 费时费力, 又无其他切实可行的途径。假如学校能建立“电子阅览室”, 学生就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既能减轻师生负担, 又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 “行动导向教学法”试行以来,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由以往的被动灌输变成了主动索取知识, 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加, 课堂氛围空前热烈, 真正做到了还课堂于学生。虽然此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但通过探索和实践, 将会逐步改善这种局面, 扬长避短, 真正达到此方法的优良效果, 让“行动导向教学法”之路越走越远。■

导向教学法 篇2

李立胜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纲领性的教学方法,它给其它具体教学法指明了方向,那么,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又有什么特点呢?

行动导向教学法指的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1、行动导向教学是全面的;

2、借助并促进学生头、心、手及其它感官的发展;

3、实现预定行动目标而不是学科体系教学内容;

4、选择全面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活动、项目教学等;

5、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的学习;

6、行动导向的核心是完成一个可以使用或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

7、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8、行动导向的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

9、行动导向的学习有助于学校的开放;

10、行动导向的学习试图保持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

从上述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内涵的阐述和其特点的总结,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每堂课,学生主动制定学习计划,主动实施学习计划,主动评估学习计划和结果,这样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而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是我们现在主导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学生听,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因此,学生的学习也很难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和社会所需要的程度。这样的教学,学生累教师也累。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篇3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概念内涵;主要特征

一、概念及内涵

二战之后,德国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了经济的腾飞,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事实。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德国人创造出很多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就是其中影响很大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指导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被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同仁所遵循和推崇。

“行动导向”一词德语也译作“行为导向”,其核心思想是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并要求围绕培养目标,把课程教学过程作为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建构和形成的过程。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学过程意味着学生职业行为能力、职业行动能力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如果和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类型相比,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指向是职业行为能力的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是,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具备技能型人才所应有的那种实践操作能力,即工作能力。而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导向的教育,其教学目标指向知识和理论系统的建构,评价结果是看学生通过教学是否掌握了应有的学科知识。与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比,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就其内涵而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课程教学这一载体,导向于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的发展变化,导向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职业行动能力与职业行为能力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中的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课程教学设计,其逻辑基础是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而非“知识体系”。职业工作过程是职业工作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过程,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逻辑基础。职业行动能力与职业行动体系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本质,是理解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思想精髓。

二、主要特征

1.以學生为中心。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凸显以学生为中心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本质是在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职业行为能力。如何建构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个体的专业实践活动是建构职业行为能力的基础。职业行为能力是个体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个体在反复的专业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和专业知识形成的,没有个体的身体力行的实践过程,无法也不可能形成个体的职业行为能力。所以说,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实践活动为载体是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实现个体的专业实践活动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必须具有特定的实践教学环境条件: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企业中的车间厂房等,有独立的工位和场地,适合学生独立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其二是学生必须学会独立工作。在学生接受教师下达的工作任务后,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实践行动过程,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进而独立地评估计划。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特征。在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是以咨询者、学生学习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的,是以协助学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攻关克难者的身份出现的。

2.以系列化的职业实践活动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以职业实践活动为课程教学主体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又一重要特征。关于职业活动的内容,由于职业类别及专业技能类别的不同,学生职业活动的内容也不相同。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其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制作和加工轴类零件;烹饪专业的学生,其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烹调制作出一道色香味俱全、能让客人满意的菜品;动漫专业的学生,其职业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制作出一副绚丽夺目、颇具吸引力的片头作品等。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下,其职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路径不是杂乱的,也不是无序的。在特定的载体空间里,学生的职业活动内容要依据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路径进行设计。这种课程教学计划是系列化的职业实践活动内容的架构和组合,或者说是职业活动的“行动体系”,是职业活动“能力建构体系”,是充分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职业实践活动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它是实现普通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变的基本保证。

3.以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工作过程为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如何把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逻辑框架的课程推移到教学层面呢?关键问题是什么呢?是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职业实践教学设计,这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实践课程体系,其教学设计不是单一的学生认知规律,而是符合职业能力生长和完善的规律,符合职业工作过程规律,也就是职业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因为职业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必须依附于职业工作情境,必须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实现,必须在特定的产品加工制作的工作过程中形成。教学设计的逻辑主线和基础是工作过程。所以说,作为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要求的实践教学设计,或者说是职业实践活动设计的逻辑主线也是工作过程。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篇4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所谓行动教学法指的是通过以行动或者工作任务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主导发展方向。鉴于职业教育的教育过程是偏重于今后职业工作, 所以在进行行动导向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当更多地考虑工作的开展过程要依照职业工作来进行, 以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完整的职业行为能力。具体而言, 行动导向教学包含以下几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文本引导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从而实现学生认识自我、激发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的目标。

二、行动导向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 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结合书面资料或教师提供的虚拟的或实际的信息, 在理想的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 这样做的学习效益是最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目标:不是看学生的成绩排名, 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让学生作“一个有能力的人”。

教学内容: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 是跨学科、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教材模式:不是有限的知识陈列, 是如何去做的引导。

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信息收集、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6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学习, 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教师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即以传统的主角知识灌输、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行动的引导或咨询、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交流方式 (教学方法) :不是单向地灌输, 是双向地传递和互动。

激励手段 (效果控制) :不是靠分数激励, 是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 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三、行动导向法在《仓储作业管理》中的应用

《仓储作业管理》是一门再现物流管理过程操作控制管理的实用性课程, 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行动能力与社会能力三位一体。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对《仓储作业管理》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改革, 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的目的。

(一) 职业技能的“三位一体”的涵养方式

依托国家骨干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 《仓储作业管理》的职业技能在该示范性平台上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涵养方式:构建了课内专项学习情境,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及校内实训和企业现场教学的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职业技能涵养新模式。课内的专项学习情境、职业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的是横向以点带面的能力培养平台, 而结合校内实训之后进行校外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的是认识实践螺旋式的上升的纵向培养平台。校外的实习基地既有专业职业素质培训基地, 也有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实践基地, 从而能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 重构教学内容, 设置学习情境

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工作实际过程的教学内容安排重构《仓储作业管理》课程内容。通过对仓储型物流企业的调研分析, 按仓储的不同货物为载体, 设置两大学习情境:普通货物仓储作业管理和特殊货物仓储作业管理。每个学习情境解决不同仓储管理对象的实际作业问题, 每个情境按仓储工作流程分成不同学习的模块。这两大学习情境涵盖了仓储管理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 在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也自成体系。

(三) “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行动应该由导向、执行和检验构成, 可以分成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执行、检查和评估。

1. 资讯。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给出工作任务, 提出任务要求, 对于较为复杂的工作过程来说, 通常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

2. 计划。

利用行为导向法帮助学生制定工作计划, 安排时间进度。

3. 决策。

利用小组式学习法, 各小组分别提出完成项目的设计方案, 每个小组选1名同学上台陈述本组的实施方案, 师生共同讨论后进行分析比较优化, 最终选定合理、科学的最佳方案进行实施。

4. 执行。

学生按照工作计划, 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巡回指导, 给予必要的知识补充。

5. 检查。

项目完成后, 针对最初给定的工作任务要求进行核对, 检查项目完成情况, 如有不符的情况, 进行分析和修改。

四、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

(一) 学生活动过程的展示

在项目设计教学中往往需要进行结果的展示。由于班级规模的原因, 学时按2节课自然分割, 使学生活动的效果展示不充分, 导致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这个部分显得虎头蛇尾, 使整体活动缺乏有效的连贯。通过增大各小组的人数来减少活动的组别从而减少展示的时间, 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 但这种做法本身也带来新的问题。如因为学生人数的增多而导致学生活动组织效率低下, 甚至部分学生无法参与的局面。

(二) 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水平有更多的要求,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行动导向法的效果未如人意, 但通过教师下场锻炼和教学方法集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总之, 行动导向法是职业教育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作业管理》项目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置身真实或仿真的工作中, 亲自尝试订单处理、搬运、出入库操作、拣货、盘点、配货等不同工作任务, 生动客观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 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多维度的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 适应行业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为核心, 教、学、做合一, 工学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在教学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应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或仿真的工作中, 亲自操作有关业务活动, 可生动客观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 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这样,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维度的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 以适应行业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田园.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

[2]肖许国.浅谈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5)

[3]郑建萍.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理论和问题辨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9)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篇5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对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职业劳动出现了三大跨越,这种变化要求劳动者掌握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属于不同岗位、甚至多种职业的技能和知识的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人才培养的现实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近20年来,许多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创造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现代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重素质转移,把知识的提高和能力与素质的发展联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能力本位”教育观。

美国80年代实施教改,将教育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上来。他们强调的能力主要指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美国劳工部公布了对学生能力的五个方面的要求:有效地分配资源的能力、驾驭系统的能力、运用多种技术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获取评价、处理、组织、交流信息的能力。

日本提出要发展在复杂的技术社会里承担领导重任所必需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德国提出要培养开拓进取和敢于冒险的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提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结合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中国实际情况和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OSTA在1998年立项、2000年正式启动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国家课题研究中,提出中国自己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该体系参照英国标准分为8个技能模块:交流表达(即ZHC)、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根据国情,我国“核心技能标准体系”比英国标准多了两项:革新创新能力和外语(主要是英语)应用能力。

三、为什么要实施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方面的纲领性规定,已经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显然相当陈旧。许多学课的教学内容已经很不适用。需要抛弃,因此必须寻以革新。

按旧教学计划的进行教学导致许多教学内容的重复学习,浪费了许多宝贵教学时间。传统的教学,只给学生灌注各种现成的的知识,但这些早已老化的知识不仅会随时间推移而作废,而且因长期不用而过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爆炸的现代社会,传统教学无法适应。(职业学校传授的知识比科学领域的发展要迟20年)---滞后性。⑶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还包括了老师定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

传统教育的弊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通过修剪学生的个性而培养同一模式的人,因此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对其成员各种类型的需要。从个体的角度来看,统一化的学校教育通过压抑个性而扼杀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迫切需要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来改革教学内容及至教学管理制度。传统的职业教育,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激发学生拥有学习兴趣的关键。

应试教育是一种缺陷教育,使青少年的生活除了学习以外就没有别的内容,因而无法经历完善的社会化。造成学生缺乏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传统教育使用了统一化的尺度去考核学生,因而使学生失去了合理的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对学习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发学习的动力。这种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就不能培养出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由于经济变革,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要求,教育要适应发展的要求,学生更多地学习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提高能力变得极为重要。

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不断地根据需要来调整内容,学生要根据需要自己来决定自己应学习一些什么和要做什么,而不是由别人来决定做什么。

在商业领域中,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简单的工作和熟练的工作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商业活动。在一些企业的管理中,不是由领导下命令去做什么,出现了一种的形式,以小组为形式来进行工作。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⑽

传统教育中的科学的、系统的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概括性,所以往往会使教师忽视了经验性的细致的具体方面,而去片面地重视理论性的、抽象的概念和推理。对原有教学计划的批判必然导致对新的教学创新,学习领域的提出和行为引导型学习领域教学计划的实施把职业教育改革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职业教育改革迈上一条通渠大道。这条无穷深远的大道不是畅通无阻的,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存在的六个历史局限性:

① 重知识轻方法-----注重知识传授和灌输,不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

② 重知识轻素能------即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注重不够。

③ 重应试轻应用------当今学生读书多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但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得远远不够。

④ 重占有轻创新------学生学习时只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和含义并尽可能地记录下来应付考试,并没有把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思想,把知识储存在记忆里变成知识面的占有者,而对知识只是重复、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⑤ 重确定轻反思------传统教育往往注重使学生接受前人传递下来的确定的知识,而不大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怀疑、反思、批判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⑥ 重名轻实------传统教育往往注重书本知识而轻实践知识,重形式轻效果、重分数轻素质、重文凭轻实效、重教科书中条条框框轻社会需要。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行为引导(行动导向)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教学形式

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习内容

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在验证间接经验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能更多的获得直接经验。

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也通过某类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但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或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教学目标

兼顾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共同实现。

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教师作用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知识的传授者。传递方式双向的,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获悉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便于指导和交流。

单向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参与程度

学生参与程度很强,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要学。

学生参与程度较弱,其结果往往表现为要学生学。激励手段

激励是内在的,是从不会到会,在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获得喜悦满意的心理感受来实现的。

以分数为主要激励手段,是外在的激励。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综合的。

中职数学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 篇6

关键词:中职数学;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法;引导文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90-03上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职业培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也引进了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但是,由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源于职业培训,所以我们很自然地运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值得注意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因此,笔者把这种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中,比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数学教学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分析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探索法、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不管哪种方法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活动来激励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和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来说,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几乎都是定在最低的三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上,并没有利用我们的教学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从课堂的情况来说,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能保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15到20分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讲授超过20分钟,剩下的时间学生根本就无法认真听讲,那么学生的接受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是无效教学。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

(二)中职学生适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学生需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来学习数学。首先,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差,传统教学比较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接受起来就感觉困难,但是行动导向法更多地强调学生的活动,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表明动手型学习要比听觉型学习的效率要高,这就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活动教学、做中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强调活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尽管不像专业课那样有实训设备,可以动手操作。但是,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活动、案例等特点,借助一些外在激励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其次,很多专业课老师可以已经运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组织教学,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法,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由此带来了思维上的进步,最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这种大量地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已经形成了行动导向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学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就容易接受。

(三)数学教学内容适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我们说数学教学适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比如,运用探索法探究数学法则、定理和解题规律;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例题,形成数学模型;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讲,数学教学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比较少,行动导向教学法则主要依靠学生来做,易于学生感受知识,理解知识,构建知识。如,学习集合的交集,可以让学生分析两天学习课程的集合的元素,寻找两天的相同元素,感悟交集的定义。再次,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展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前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学习小组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学教学的应用

1.探索法

探索法是引导学生沿着简化的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一种科学理论和科学概念的一种“再发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在学习公式推导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比如,先通过一些特殊案例让学生感受规律,然后再通过猜测得到一个一般规律,最后再通过严密的推论证明得出我们的结论。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与辩论,就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对知识的认知不是停留在孤立与片面的记忆上,而是注重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入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数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选择、剖析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熟悉一些具体的模型,生成为熟悉经验,如:

案例: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

在一个会议室,第一排有15个座位,往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一共有10排,请问:

(1)每一排各有多少个座位?

(2)第n排有几个座位?(1n10,且n∈N)

(3)这个会议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在这个案例里面,分别涉及到如何求通项公式、第n项的值和如何求和。学生可以先通过最简单的列举来解决这些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公式来解决,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教法·中职数学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常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方法。引导课文的任务是建立起项目工作和它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完成任务应该通晓什么知识、应该具备哪些技能等。在熟悉教学中我们通过引导文,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即所谓“课前做准备,课上早交流”。

数学的引导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做到:简单,根本,开放。简单是指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多数学生都能自主研究;根本就是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知识的生成点,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放就是问题的设计、思路、研究方式都是开放的,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选择自己适合的角度投入学习。

4.小组教学法

小组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组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研究问题。这是构建生态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笔者布置了三道题:

x2-2x-3>0(x+2)2>0x2-2x+5<0

首先,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独立解答这三道不等式题;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结题过程和结果,互相质疑,寻求一般规律;再次,通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对这三道题进行概括、总结,获得Δ>0,Δ=0,Δ<0三种不同情况的结论;最后,扩充到一般情况,构建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知识结构。

endprint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既要突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迪、合作学习;也要强调学生个人的冷静思考、理智分析、自主学习。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效果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后,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前置任务的学习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小组内,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分配任务,各展所长,分工合作,各抒己见,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来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参与程度。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分析、收集和评估信息,分析事实,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做出决定,展示集体成果。在引导文教学中,学生培养了独立学习能力、计划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评估能力和批评能力等各种能力,提升了学生全方位的素质。

为了检验成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实验班与对比班“前—中—后测”的对比方法。在我们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前后,我们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了四次测试,测试数据如下:

测试数据:实验班与对比班之比较

班级N前测中测1中测2后测XSXSXSXS实验班4859.111.9563.211.88 69.38.4371.97.40对比班4657.711.7458.812.1560.713.1561.713.23

从上面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实验班中测和后测的平均分和标准差都好于对比班,即实验班平均分高于对比班的平均分,实验班的标准差小于对比班的标准差,成绩比较稳定,说明实验的效果是明显的。

通过对我们传统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所需的知识,使参与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每个学生都能与组员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将成果升华,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使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这些角度来看,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像是一种思想而非一种方法,它培养了学生“行动—学习—反思—形成”的学习能力,让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养成了能力,有了这种学习的能力,那么我们学习起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会事半功倍。因为,行动导向教学法首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发现,从活动中学、做中学,使学习变得生动具体、可操作。其次,让学生从注重知识变成了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都是依靠自身和同学,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这就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达到了我们“学会学习”的目的。最后,行动导向教学法也促使了教师的发展。以活动为载体,以小组为形式,按照行动导向指导思想,开展的教学是生动活泼的,对学生的引导也促使了教师加深思考,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探究 篇7

一、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1.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中心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通常在50分钟时间里,教师讲课仅占30%左右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全部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站在学生中间,学生通过自身独立的活动,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2.教学内容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教师也讲授前人的间接经验,但并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直接经验。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而这些直接经验的获得,为由学校通向社会架起了一道必经桥梁。学生通过记忆方式把握直接经验,又通过手和脑的结合把握直接经验,两者的有机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当然也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学生中间,当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时,他可以点点头,或者表示一下微笑;当学生完成任务中碰到困难或者出现问题时,教师就给予具体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多的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是学生碰到问题时候的咨洵者。

4.激励手段内在化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激励的手段完全是内在的,是学生在完成一项工作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他们对成功心理感受的充分体现。这种成功后的喜悦将激励他们去探究下一项工作。

5.质量控制手段多样化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质量控制是多方面的,如笔记、口试等。口试对于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乃至学生的整个综合能力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6.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任务,其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条件

1.硬件环境的建设

建立一体化教室。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建立多功能的一体化专业教室。教室中除了有传统的教室装备的理论学习区,又有动手操作的实操学习区,同时还备有相应的资料柜和物品柜。即由原来具有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转化;由原来的验证性向构建性发展;由原来的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发展:由刚性设施向动态设施发展。

2.软件环境的建设

要使得行动导向教学能有效地进行,光有良好的硬件设备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软件环境配套。这里所说的软件环境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实在可见的各类应用软件,又包括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执行教学工作的一线实践指导教师,同时还应该包括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教材的编制和选择

教材问题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一个“瓶颈”。现有的教材偏重学科知识体系,因而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而不适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教材的编写,一要体现以知识和技术实用、够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不注重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二要体现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为载体,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以最终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三要体现可及时增减、调整内容,有利于弹性选课的推行。

4.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倡导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往往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信息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都由学生独立来完成,而如何获取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教师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项目,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实施与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1.准备阶段

根据行动导向的教学目标,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师生面对共同的教学项目,要完成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与论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作为行动导向教学的设计者,为学生开发、设计教学项目;第二,教师提出一些完成教学项目的建议,供学生讨论研究,在学生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始终给予具体的指导。第三,在整个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施阶段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1)教师的组织作用。“小组工作”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与情景,往往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对学生进行整合,合理划分“工作小组”,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要指导学生明确目标和职责。(2)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心理、方法和价值的引导上,心理引导即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同时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培育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合作的心理品质。方法引导主要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对实施方案进行微调,帮助学生进行方案的完善、手段的更新和思路的拓展。价值引导即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方面的体验和感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功”与“成果”。

3.评价阶段

行动导向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无论是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指导性评价,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帮助学生对行为导向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行为导向教学中独立探究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精神。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的生成与变化。

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学生方面,倡导学生间开展互帮、互带活动,让学习成绩好、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与相对落后的学生结对子,并定时反馈后进生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帮教。召开学生会议,介绍“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关知识,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增强学生运用行动导向法进行学习的能力。在教师方面,首先要充分熟悉学生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第二,教师除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应该注意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在学校方面,要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新的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第三,要完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保证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合理匹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联合办学的道路。第四,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进修制度,经常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知识的培训,增加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辨——“行动导向”教学管见.职教通讯, 2003 (1) :5~7.

[2]刘丹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探讨.教育与职业, 2005 (1) :74~75.

[3]陈士亮, 王晓望.行为导向教学论综述.教育与职业, 2005 (12) :50~52.

[4]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1) :35.

[5]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4) :1.

[6]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4) :10.

[7]陈旭平, 熊德敏, 胡联红.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应用可行性分析.今日科技, 2007 (9) :29.

行动导向教学法浅谈 篇8

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 (KMK) 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 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 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 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 因此, 确定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 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 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 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二、行动向导教学法的基本组成

一个理想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它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教师教学部分, 主要由教师讲课。尔后提问, 学生回答, 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该部分类似于以往的教学, 只是时间较少。二是学生学习部分, 主要由学生自己独立承担 (在其他同学的配合下完成) , 由学生独立收集所要解决问题的信息, 独立制定计划, 独立实施计划, 最后通过自己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 这是主要部分。三是获得经验部分, 即学生通过独立处理现实工作岗位中的问题之后所获得的经验, 这些经验对于其今后进入职业生涯是十分宝贵的。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组成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杨克和迈尔从七个方面概括了学校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

1. 行动导向教学是全面的。该全面性体现在教学要借助并促进学生包括大脑、四肢及其他感官的全面发展;要选择整体性的教学方法, 包括:小组和结对作业、项目教学、讲述、舞台表演、造型、角色扮演、演练、试验、社会调查等。

2. 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

3. 行动导向的学习核心是完成一个可以使用、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

4. 应尽可能以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起始点, 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和问题, 以不断发展其学习的兴趣。

5. 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行和评价中。

6. 行动导向的教与学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开放。

7. 试图保持学生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

四、行动向导教学的实际运用

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通常也被称为项目作业法, 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典型、最有效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之一, 它充分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协作性学习的原则。所谓项目教学法, 就是在教学中选择一个核心课题。据此为学生设计一个项目, 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2. 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于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性课文 (常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 , 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文件中包括一系列难度不等的引导性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引导课文, 可以明确学习目标, 清楚地了解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

3. 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指教师选用专业实践中常见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典型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方法。在这里, 案例是关于实际情境的描述, 它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有代表性的真实事件。

4. 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又称模拟学习法或模拟练习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 扮演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角色, 从事有关职业内容的一系列角色活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职业学校某些专业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5. 头脑风暴教学法。

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 教师或其他学生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这是一种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讨论方法。在职业教育实践中, 可通过头脑风暴法, 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总称为建议集合) 。

6. 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 顾名思义就是有四个步骤组成:准备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讲解学习内容的意义,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工作过程的积极性) ;示范 (教师演示工作过程, 讲解工作要求及操作程序, 告诉学生怎样做) ;模仿 (学生按教师示范步骤重复教师操作, 必要时解释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并观察学生模仿过程获得反馈信息) ;总结 (学生在初步建立的行动协调框架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通过不断对行动模式协调、扩充, 达到符合要求地完成工作活动的目的, 教师监督练习过程、检查练习结果、纠正错误并归纳总结) 。

7. 反思教学法。

反思教学法即七阶段教学法, 由七个阶段组成:热身准备、现状分析、目标表述、寻找解决方案、选定解决方案、表述学习结果、回归现实。每一阶段都包含四个核心情境:确定任务要求、实施小组工作、展示学习成果、反思学习过程。其中, 小组工作和学习者 (或小组) 的反思行为是教学组织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小组工作成功与否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积极投入;其贡献是否具有互补性;活动规则是否有效;对待异己意见能否换位思考。

五、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耗材等。

但这样会增加教学成本, 建议采用虚拟软件和仿真车间技术, 先让学生仿真模拟实际的操作过程。

2.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要有团队精神, 合作意识。

学习中要积极参与, 要有自信心;要勤于思考, 勤于实践, 勤于展示自己。只有这样, 通过教师的指导, 在职业能力方面才能得到提高。教学进程的难以控制,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研究, 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充分熟悉学生的情况, 具有足够的引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实施教学前, 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 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三是要严密组织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脑、心、手展示给学生, 引导每一位学生去学习。4.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层次、融入式合作, 调动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引进一些高素质高技能的企业兼职教师, 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5.要及时建立适应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学和学习质量评价的体系, 才能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通过评估和检查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培养的学生质量是否满意等进行总结。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目标, 重视关键能力的养成, 不仅展示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更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只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使之紧密结合, 彼此促进, 就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 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国情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摘要:“行动导向”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项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本文从实际出发, 就行动导向式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Jank, W./Meyer, H.:Didaktische Modelle.Frankfurt am Main:Cornelsen Scriptor, Neute Lektion:Handlung sorientierte Unterricht, 1991, S.337-374.

[2]刘邦祥, 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5) :51.

[3]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金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报, 2010, (9) .

[5]汪静, 德国“行动向导”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08.

导向教学法 篇9

“自学、导向”就是根据学生的认识结构水平。把教学内容的某章按其内在关联分成若干问题, 用一定的时间粗线条地将这些内容教给学生并使他们学会。在认识的基础之上教师给予导向, 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解疑、练习”就是把学生的初步识记, 强化练习, 得到巩固。一定的知识结构通过教师的解疑和学生的练习, 增加学生的知识宽度、强度, 然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坚固的知识网络, 最后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立足育人的教学目的。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学过的知识重点, 提高解题效率, 解决学生知识的“离散”现象, 开阔知识视野, 了解现代型的知识动态,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形成优良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来开拓学生的思维, 变过去的教师讲深讲透为学生的学深学奥, 将知识学习和培养结合起来,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得到充分发挥, 塑造出具有非凡才能的一代新人, 而良好的自学方法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对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使之形成良好的自学学习习惯, 不仅会使他们在走上社会后成功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而且对他们在学校里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学习任务, 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引向自学”法

“引向自学”就是在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的情况下, 把他们引向自学轨道, 使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刚开始指导自学, 我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 放低要求。如对初一学生指导自学, 考虑了初一学生学习上的一些特点:注意力不持久、独立思考能力差、自制能力差、兴趣易于转移等。这样, 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 喜做小动作, 遇到疑难问题经常走过场, 不会深入探究等。可以采取先提出预习思考题的做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久而久之, 就使他们感到不看书、不自学就不会得到好成绩, 慢慢地将学生引向了自学的轨道, 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提高自学

“提高自学”就是在把学生引向自学轨道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学要求加以提高。如学习概念要认真仔细, 咬文嚼字, 力求真正理解。指导时对概念做到彻底地解剖, 对关键的字词要特别指出, 并将整个研究过程弄清楚。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既学会了知识, 又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 学生在阅读、感知、辨认过程中所获取课文的直观形象和具体事实, 可使感性认识更准确、完整。学生在自学教材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除听课外, 还可通过其他辅助资料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离不开思考, 思考一般从问题开始, 欲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思考就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在习题讲解、规律总结、多法解题教学中, 我把讲台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学时间以保证自学顺利进行。在习题作业的处理上, 采用精选习题、提高习题质量、适当控制作业分量的方法达到习题、作业具有典型、启发性、自学易懂性。在指导学生完成方面, 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利用复习弄清习题的要求与条件, 寻找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 找出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解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解答准确、书写整洁、有创新性。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教学必须使学生牢固树立以自学为主, 主动学习的观念。同时教师对作业和习题一定要精选, 防止大量的机械重复练习, 优化习题, 能优化学生的认识结构, 提高自学效果。

三、拓宽自学

“拓宽自学”就是适当给学生增加自学范围, 拓宽自学知识面, 在能力上有所提高。这阶段可将一小节教材给学生自学, 让学生写自学提纲, 归纳本节新讲的内容、要点、自己的见解、解剖概念的内容。上课时, 我主要回答学生新提出的问题, 对学生确实不易理解的问题和多数学生理解错的概念等作讲解。这一阶段的提高, 主要针对中下水平的学生,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以分析提示。指导学生自学时, 还要指出本节课的内容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 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联系点。对重要章节可要求学生学会写出学过知识的读书小结, 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强有力措施, 但这项工作难度较大, 开始时学生往往只会抄定义、性质和提纲公式, 不善于发现他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此, 我拓宽自学范围, 先写提纲, 让学生来填空、充实, 做完小结后, 再让学生进行一番讲评, 逐渐放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 促进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在单元考核时, 首先多出写概念题或概念容易混淆的题目, 让学生判断。这样促使学生彻底搞清概念, 将其注意力引到书本上, 感觉到看书的必要, 亦拓宽了自学的范围。

总之, 在现代教学中, 为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精神, 贯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原则, 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初中学生的读写能力、运算能力、思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特别是自学能力。这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素质,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效果。

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探究 篇10

第一, 向学生介绍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有关知识, 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 组成若干个学习领域去进行一体化学习。如在《机械制图》的学习中, 需要打破以往先学制图、再学《公差与配合》的方法, 而是把这两门课程融合在一起学习。在制图课上学习了平键的画法之后, 马上学习平键的有关公差知识, 再结合《机械基础》课中轴系零件的关于平键和键槽、轮槽的公差和配合;在《机械基础》课中学完定轴轮系后即学《车工工艺学》中车床主轴箱的齿轮传动原理 (变速、变向等) ,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第二, 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专题培训, 使学生学会展示方法, 提高其自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在焊接实训课“焊条电弧焊”学习领域中的任务——平敷焊, 不仅要求学生根据工作任务书, 课外收集资料, 课内自主进行分组讨论。进行成果展示时, 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 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时, 首先要有问候语, 其次要求简明扼要, 同时充分利用目光交流的作用, 还要从实训课的学习角度出发, 介绍针对实训的成果展示。

第三,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在技工学校的教学中,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初中毕业生, 他们活泼、好动, 但缺乏对学习的热情, 学习不认真、不努力。在教学中, 虽然课堂气氛活跃, 但极容易跑题, 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较难驾驭。虽然有一部分同学尚能认真对待, 但有些同学一有机会就谈论其他问题,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另一类学生是高中毕业生, 虽然较遵守纪律, 学习较努力, 素质较高。但是, 在传统教育体制长期束缚下, 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 不善于发挥主动性, 对实习教学方法的适应能力差。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形成“嗷嗷待哺”的习性, 致使教学气氛沉闷, 不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教师费尽心思, 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两类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存在着对实习教学的不适应性, 思想上不重视, 浮躁情绪严重、纪律散漫、厌学, 劳动态度不端正、怕苦怕累, 对实习项目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如果不对其进行指导, 就达不到上课的要求。如在讲解焊接设备由哪几部分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时, 可让学生通过录像、实训车间的实物, 进行观察、讨论, 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 写出具体结论, 并展示出来。只有通过这种方法,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从人类的形成来看, 为了发展, 需要以群众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为来弥补个体能力的不足。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注重以团队的形式来组织学习, 使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展开, 使人的社会本质得以实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的改变与人的发展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学校的学习资源是否丰富、校园学习氛围怎样、教学模式及方法等。采用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一改过去传统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 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团队精神、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使技工教育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 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 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出发点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成为能够适应各行各业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初探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德育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54-02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 ,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和谐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它不是单一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由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法所组成。此模式的主要内容为:小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

二、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一)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方法是“粉笔+课本”,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是一种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是单向型互动。行动导向教学法则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二)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方法以传递间接经验为主,教师向学生灌输教学所要求的书本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则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应用学习新概念、原理知识和技能,在验证间接经验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能更多的获得直接经验。

(三)教师作用

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着;行动导向法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教师设计教学流程,下达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作品、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四)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方法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法则兼顾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共同实现,行动导向教学中采用的诸多教学方法,都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完成任务,这就使学生不得不学习、锻炼与人沟通、交往、协调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

(五)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方法以书面考试、学科标准为评价的指标,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次考试定终身”,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评价;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多手段、多形式的师生互动评价。

三、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德育课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完成课堂教学。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动来处理问题,在扮演中让学习者认识自己所处的角色类型即角色定位,然后进入角色,体验未来职业岗位特点和内涵。笔者在讲授《恪守职业道德》时,采用“角色扮演”的授课方式,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自主地扮演不同角色,如地铁站务员、汽车维修人员、车站售票员等服务行业的人员,从中感受各行各业人员的社会意义。例如,让学生甲扮演汽车维修人员,学生已扮演一位投诉的顾客,设置两种不同的情境:第一种,乙气冲冲地找到甲,将甲大骂一顿,责骂他维修水平低,没能彻底维修好汽车出现的故障,在汽车驾驶中出现类似的问题,甲以同样的方式回击乙,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第二种,甲很耐心地倾听了乙的投诉意见,并且很耐心地给乙解决了故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扮演体会到汽车维修人员和顾客的特点。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选用具体的、真实的、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困难、选择或行为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在上“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一课时,以一篇“热心高中生扶摔倒老人反被诬陷幸好有目击者证清白”的新闻报道为例子进行讨论,通过高中生与老人表现出来的善于恶的强烈对比,说明道德的内涵和特点,并进一步剖析社会上出现“扶不扶”现象背后的道德原因,呼吁学生加强道德意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教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初探(三)模拟式教学法

模拟式教学是通过模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某些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笔者在讲授求职礼仪时,根据专业的特点设定一个面试场景,由学生抽签决定扮演的角色——考官、求职者、观察者。事先让求职者收集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礼仪,考官收集一般面试过程中会涉及的问题。在面试过程中让求职者展示从进门到落座、与考官交谈、离开的礼仪,以及面试现场的反应、表达、沟通等能力,在面试结束后,由观察者根据记录进行点评,再由老师进行评价。

(四)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探索、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思想和教学方法。笔者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讲授变化发展内容时,给学生提供8个与学校汽修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公司名称,让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收集信息的任务。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海报的制作,内容是反映某一汽车公司的发展历程。通过该任务,学生不仅掌握到一切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点,更让他们对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育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制约“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必须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面料突发状况的随机应变能力。同时,德育教师往往缺乏对职业行业的了解,在设计情景时若想对接学生在就业中会面临的真实环境,会有点力不从心,目前,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与职业行业的结合度还稍显不足。

(二)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行动导向”的教学效果

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偏差,不仅缺乏社会知识,行为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差,要让他们主动地学习,或与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学生一开始会感到无所适从,教师试试起来也感到吃力。

(三)教学资源不足制约了“行动导向”的有效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往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小组人数若超过8人,就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但目前教学班级的人数都在50人左右,这样就要求学校要加大教学配套硬软件资源的投入,增加教学成本。

五、应对策略

(一)提高德育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应加强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内涵的理解,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德育课教师应加强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信息。同时,若要在课程中要体现“以就业为指导”,必须注意加强与就业指导老师等其他熟悉行业背景人士的沟通交流,学校可安排德育教师到与学校开展合作的企业中走访、调研,收集有用的信息并运用到教学中。

(二)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使德育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行动导向教学在考核方法应该区别于以知识掌握为主的传统考核体系,考核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过程考核、重视操作考核、重视团队考核、重视情智考核等。

(三)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学的实施环境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物资资源的需求比传统的教学大大增加,学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等硬件环境的需求大大增加,而现有的学校物质资源难以适用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骆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4).

[2]邱燕.基于行动导向法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2013(12).

[3]张皓明.职业技术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德职教现状对比及其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6.

[4]张群英.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

中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法探微 篇1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不断地加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但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仍旧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把行动导向教学逐渐引进到中职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观念来指导中职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学理念和职业培训教学体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制定出相同的学习目标来指导教学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独立自主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并且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应用到各种有利的资源和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它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行动性和导向性两个方面。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并参加教学的全部过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

三、中职英语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措施

1.情境导向。(1)情境导向的特点。由于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性程度较低,对英语的学习比较厌烦。教学情境的导向,可以有效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英语教学中有多数知识和内容可以引发出各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创设既符合教学内容又满足学生好奇心理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2)情境导向的教学。以《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这一单元教学为例,采用提问情境导向教学。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掌握建筑物以及交通工具的词语:hospital,post office,library,taxi,bus,subway等,短语:walk along,go down,take the subway。句子:Excuse me,where can we find a…?How to get to the…?Let‘s take the subway.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导向引导出学习内容,教师向学生提问:通常我们要想去一个地方,但是不知道路线的时候,需要询问别人路线,在英语中是如何询问的呢?引出“How to get to the…”句型,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校园地图,并向学生提问:“I want to go to the library,but I do not know how to get there. Who can tell me?”这类问题的情境导向,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知识。

当学生理解课文知识后,可以适当的进行听力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其它校园的地图或者学校周围的街区图,让学生形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视频导向。(1)视频导向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针对大多数中职学生讨厌学习英语的现象,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和赞同等良好的评价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动机。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视频导向引进到英语教学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2)视频导向的教学。以《I saw a terrible move.》这一单元教学为例,由于中专生富有激情,对电影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电影进行讨论和评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看过的电影中最喜欢的或者最不喜欢的进行评价,让学生课外自主查找资料,运用各种形容电影的词语,自己组织语言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之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评价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确保学生充分应用到各种形容电影的单词和句子(例如great、boring、moving、terrible、fantastic,it is the best film Ihave ever seen.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播放《The Titanic》《Schindler’s List》《Frozen》等电影,让学生用简短的英语评价电影,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3.英语活动导向。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主要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改善,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把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英语活动引进到英语教学中,对以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需要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英语演讲竞赛、英语小品、口语比赛、英语话剧等方式。比如,可以让有的小组准备《白雪公主》的英语话剧,有的小组的学生准备《灰姑娘》等的英语话剧,然后进行表演,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通过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在中职英语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研究

1.向导行动教学法的实验设计方案。(1)班级的形成。笔者通过本校的13级幼教专业1班,护理专业1班两个班级进行研究,每个班级抽取40名学生,幼教班级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学,护理专业班级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之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实验前后英语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幼教班级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2)实验研究的方式与方法。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日常上课的表现与反应。并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在为期三个月的教学之后,通过对学生听力、阅读理解、口语、作文、英汉互译等方面的检测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性。在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在每次上课之前告知学生下节课需要预习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收集好教学任务和信息资料。教师还需要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之后,幼教班级英语平均成绩均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与护理班级的英语平均成绩相比,幼教班级英语平均成绩更高。见下表:

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幼教班级中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当今时期,中职英语教学应该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导向,英语课堂应该要做到开放而有活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学习英语的新天地,有效地改变了当今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快乐有效地学习。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并且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便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为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指导中职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文分析了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并就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和实施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中加以实践与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英语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上一篇:食品行业企业下一篇:日语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