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导向式教学

2024-11-03

项目导向式教学(精选11篇)

项目导向式教学 篇1

摘要:项目教学法, 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 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 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它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 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是职校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

关键词:旅游礼仪,项目教学,研究

一、项目式教学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1、项目式教学的定义

项目导向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形式, 基于它的实践与发展, 目前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以下列出有关文献中给出的定义。

基尔帕特里克给出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定义:“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全心身的、有计划的行动。”

贝姆 (Boehm) 定义项目导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 完整的实践性的工作打算或教学主题按照一个由学生自己开发的计划来实现。”

弗瑞的定义是:“在项目导向式教学法中, 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某个内容范围内进行工作, 实施一个项目。小组成员自己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 通常在结束时有一个可见产品 (如装置、仪器、文件、演出等) 。在项目教学法中, 关键不在于其最后的产品本身, 而是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以学员自主构建的方式进行的。”

维基教育技术网页上关于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定义是:“项目导向式教学使学习者参与某些能产生结果的项目中去, 然而教学过程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效果而不是项目产出的结果。”

据此, 我们可以给项目导向式教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项目导向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 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 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因此, 它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

2、项目式教学的特征

(1) 知识结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项目导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避开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从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 始终围绕着项目是否能够完成而进行, 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 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即一个项目完成不单是某一门学科知识的应用, 而是需要有职业态度、人际交往、合作意识、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识支撑。其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取舍, 取决于项目的实现。因此, 项目导向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项目导向式教学是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 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 一个个项目、技术及其方法, 它的一个重要价值, 在于消除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在职业教育的项目导向式教学中, 组织教学内容通常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而教学项目往往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 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 是以项目为核心, 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的。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 学生可以概括性地了解, 他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同时, 学生还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并能够在一个整体性的工作情景中认识到, 他们自己能够胜任有价值的工作。

(3)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导向式教学是基于完整性教学思想, 通过完整完成一个项目, 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 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 成为活动中的主人。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 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并且, 项目导向式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 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 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 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 项目导向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

(4) 学习成果以多样化为特征。项目教学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 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 而是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的形成不仅仅是靠教师的教, 而重要的是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 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在项目教学中追求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 因为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或“错”, 而是“好”或“更好”。在项目教学中, 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 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因此, 学习的成果不是唯一的, 而是多样化的。

二、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实施条件

1、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发展现状

项目导向式教学课程中的“项目”一般指的是有结构的项目, 是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的、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这一工作任务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即制作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尺寸, 包含特定的材料, 能发挥特定的功能, 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等。这是整个教学设计主要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并以这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鉴于此, 对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工科类的专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 以及项目导向式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显示出的卓越成效, 逐渐引起文科类专业的教育人士积极探索与尝试。由于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巨大作用, 因而特别受到职业教育人士的追捧。在会计、广告、营销、导游等课程中引入项目导向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开始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2、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施条件

(1) 注重校企合作, 促进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性, 决定了企业必然是学校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场所。因此, 建立良好的校企“双赢”合作机制, 是实施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根本保障。

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要求贴近生产第一线, 与企业合作开发、实施项目。企业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者和最终的受益者, 为学生的实践提供项目, 并选派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员工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 实现校企融合, 共同育人的目的。因此, 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给予企业在职业教育的主体框架中充分的话语权, 通过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实训实习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 使传统的职业教育脱胎换骨, 从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2) 加强实训室建设转化教学场所。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性, 决定了学校要拥有自己的实践教学的训练场所。因此, 建立设施齐备的“仿真场景”、“模拟车间”、“虚拟空间”、“开放工厂”的实训室与实践基地, 是实施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项目导向式教学作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 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 是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探索出的课堂教学方法, 主张在教学中把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相应技术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对项目的讲解、分析、示范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内容。因此, 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施除了要注重校企合作、依托企业的资源外, 高等职业院校还应建设自己相应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作为保证和补充。通过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优化, 建设虚拟车间和模拟情境来体现生产、服务现场场景, 使学生初步体会职业岗位要求的特殊性、具体性。

(3) 强化双师素质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性, 决定了教师在拥有专业理论知识之外, 必须掌握专业的实践能力。因此, 建立德艺双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是实施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关键因素。

项目导向式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 涉及多学科知识。教师只有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 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有跨学科驾驭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 与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导向式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从而为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项目导向式教学引入旅游礼仪课程的应用价值

1、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

基于课程“项目”的选择与取舍、工作任务完成的规范与标准等, 决定了项目导向式教学必须要依靠行业企业才能真正落实。通过校企双方深层次的合作, 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零距离“, 为学生毕业与就业的对接奠定了基础。本课程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 以学生职业意识引导、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通过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 商讨确定行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构成, 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 选择与序化教学内容, 共同进行教材内容修订等, 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2、推动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项目导向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 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其课程改革聚焦在实践方面。需要创造工作岗位的“真实环境”, 通过“模拟现场”、“师徒教练”理实一体化的形象教学, 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真实 (仿真) 的工作情境, 引进行业一线管理人员作为课程兼职教师, 主要承担实训教学。采用“四位一体”的方法, 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仿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第二课堂与项目活动相结合。制定严格的课程实践能力考核标准, 提高实训教学课时量, 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凸显工学结合的课程特色。

3、促进专任教师的素质转化

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外, 还需具有融通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项目设计与项目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因此, 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了解跨学科知识, 走合作教学之路, 变“讲授”为“指导”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归宿。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 积极为教师提供了企业实践的机会, 提高了双师素质比例, 组成了由专任教师和兼课教师共同授课的教学团队, 其教学成效, 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他们反映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能和企业的要求非常贴近, 工作起来上手快, 效率也高。

4、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人格发展这一共同的教育目标诉求, 项目导向式教学的“真实性”学习过程,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不仅从知识上探究和理解, 而且从体能行动上操作执行, 还要从情感上形成价值判断和责任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职业工作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 这些能力的获得促其在社会生活上成为成熟的社会成员, 必将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和关注, 其成功的机率显而易见。本课程通过课程设计, 重在引导学生养成“和敬待人”、“严以律己”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修养身心,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良好的职业气质, 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项目导向式教学在旅游礼仪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旅游礼仪在旅游活动中关联着很多的学习领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独的去讲解, 学生不能把旅游礼仪规范融会贯通, 对礼仪在旅游活动中的价值也很难有清晰的认知。因此, 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统一, 即学生参照《项目设计任务书》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学习过程, 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 在问题的发现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做中学, 学中做, 边做边学”教学理念, 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旅游礼仪》课程中引入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操作要领如下。

1、确立课程教学流程

一是项目调研, 教师通过到旅游企业走访, 与一线专家共同商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二是项目策划, 教师根据学习情境策划相应的项目任务书。三是素材准备, 教师提供完成项目任务的有关书籍、手册、资料让学生学习, 教师答疑指导。四是项目计划, 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教师引导认定。五是项目实施,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推选组长, 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成员间的合作形式, 然后按照计划开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和记录。六是项目核查, 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认真检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原因的分析及修正, 各组以及个人进行自我评价。七是项目评估, 先由各组公开自评结果,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八是项目应用, 通过项目工作任务的实践, 学生形成一定的礼仪素养和能力, 这种结果可以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如作为项目的人力资源可以应用到旅游企业、学校或社会中;如我们组织学生承担政府主办的大型体育赛事的颁奖礼仪, 社会各类会议的服务礼仪、旅游企业的接待礼仪等。

2、选择课程教学项目

根据旅游业“对客服务”的职业特性和特定的学习情境, 项目的选取既需注重理论知识与职业“典型性”的有机结合, 又需关照学生学习兴趣与行为“掌握度”的有效衔接。创造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和工作的机会,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有利于学生培养创造力。本课程与旅行社、民航、酒店、餐饮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多次访谈、研讨, 分析旅游行业典型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礼仪知识、处理问题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 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 删减无应用性或应用性不强的内容, 将一般社交规范及商务活动要求和不同旅游企业典型性服务规范设计构建成十大学习情境。即礼仪意识引导、职业形象塑造、待人接物处理、礼宾次序安排、沟通应对技巧、涉外礼俗文化、酒店前厅/客房服务礼仪、餐饮接待服务礼仪、旅行社导游服务礼仪、民航客舱/值机服务礼仪等基本覆盖了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并注意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

3、引导课程教学实施

作为教学内容的项目, 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前, 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以保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任务并达到项目的要求。具体引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各项目的分析, 对重难点以及学生易发生问题之处作强调说明, 以启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整个项目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来进行, 对项目小组和小组成员的任务目标作明确要求, 以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优化与创新能力。本课程在教学中以项目 (学习情境) 为载体, 采用问题教学法 (负面案例法) ,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 或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和学习以及“纲要信息”图示法、示范演练法等等,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礼仪规范的精髓、岗位工作礼仪要领和行为, 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礼仪知识基础和能力。同时, 将大量的实训项目分别穿插在酒店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中餐厅实训室、酒吧实训室、模拟客舱等校内基地, 以及高星级酒店、民航企业、旅游景区等校外基地进行, 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 重在职业能力培养和旅游行业典型岗位接待礼仪规范的掌握和运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对客服务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和自己的特长与爱好, 扮演项目中的不同角色, 完成不同的任务, 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正式迁移, 形成一种主动发展的态势。这种团队密切合作, 个体角色互换,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比较完整系统地训练了学生熟悉职场交往的各种礼仪规范要求, 涵育了学生良好的职业气质和风范。

4、注重课程教学总结

总结是为了提高。项目完成后的总结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学会总结, 是完成项目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一个职业习惯。本课程在教学中首先是让学生个体检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实践、边总结, 自行解剖, 寻找差距;其次是项目小组形成一个集体总结报告和项目完成的自我评价, 各小组作交流成绩与经验, 失误与教训, 自行解剖、激励;最后是教师从整个项目每一个环节上全面总结整个教学过程, 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努力, 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强化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记忆。除此之外, 还有实习企业评价, 在由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时, 请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估、指点, 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5、展示课程教学成果

理论来源实践, 实践指导理论。通过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 旅游礼仪课程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和旅游工作的基本礼仪规范。学生成为合格的“产品”后, 需要接受社会的认可, 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本课程组专门成立由主讲教师组成的礼仪项目活动指导小组, 选拔组织学生为政府、企业、学校提供各种礼仪服务, 如学校重要接待活动中的餐饮服务、大型全国性会议中的礼宾服务、大型全国 (国际性) 体育赛事中的颁奖服务、大型国际性旅游节的接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中的礼仪服务等等。学生通过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颁奖礼仪、“2007女足世界杯”的接待礼仪、“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接待礼仪、“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礼仪、“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接待礼仪、“第六、七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接待、颁奖礼仪、“2008、2009武汉国际旅游节”的接待礼仪等实际工作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增强实践能力, 并将项目活动作为课程“成果展示”和“产品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 完善与改进教学模式, 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华: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中[J].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4) .

[2]马天乐:基于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 2009 (2) .

[3]王新年:项目教学基本特征及对教师带来的新挑战[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 (1) .

[4]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8) .

论初中物理问题导向式教学 篇2

初中物理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关联,这既是依从初中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也是从物理学科知识传授的一般规律出发,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设置,绝大多数选取一系列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对好奇心较强的初中生来说,这些知识可以有效满足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能够搭建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通道。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为例,其中较多涉及自然界中的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等,对这些教学内容而言,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最适合这种生活案例较多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导向法,谈一些认识与体会。

二、学情分析

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表明,初中生往往处在好动的年龄,他们在课程学习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还不是很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不能有效地进行课本的预习,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懒惰情绪等,严重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效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点,他们就记一点,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找寻答案,更不可能将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标注出来。在上课的时候,一些学生不能有效地集中精神听课,心不在焉,或做小动作,或与其他学生交头接耳,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较短。在课余时间,教师留下的作业,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经常出现抄袭或不交作业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不能学好新授课,更不能对上过的课程开展复习,造成学习效果不好。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针对初中生所处发展阶段出现的上述特点,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往往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安排物理教学内容,有利于将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活动认为,合理开展初中物理问题导向式教学,关键要坚持教学基本原则,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

1.明确并坚持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引导性原则。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内容的引导时,需要充分注重对问题设置的引导性,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注重问题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因此,教师在设置相应的问题时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引入更多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和案例。

二是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这种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设置的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必需迎合学生的兴趣,这是实现问题导向教学的主要目的。

三是问题要通俗易懂原则。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问题导向中问题的简单性,使得学生一听就能回答出大致的答案,因为过于困难的问题可能造成学生回答不出来,使得他们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学习兴趣,只有简单的问题才能实现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兴趣。

2.确立初中物理问题导向式教学的靶心

首先,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问题时,需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有效梳理,要保证问题设置与初中物理的教学知识点相匹配,保证学生在探讨学习问题的时候,实现物理知识点的学习。其次,需要保证任务案例的时代性。在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同时要充分考虑一些新鲜元素加入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是物理课程教学质量保证的第一步。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中,可以首先设置相关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物体发声的例子,这些例子一方面需要围绕声音的产生这一教学内容设置,另一方面需要更加注重案例的时代性,像小鸟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工厂机器的轰鸣声等都是一些声音产生的例子,在学生对这些例子产生兴趣后,再引导教学问题,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注重发挥教师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的问题导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进一步升级成这一角色。当教学问题配置给学生之后,他们就开始分组进行探讨。在完成相关教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走一些弯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点拨和指导,因此教师在问题导向式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实现这一作用需要教师对相关的教学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这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更加细致全面地认识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中的力学内容时,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师在问题导向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以使用一些马拉车、人推家具等例子说明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力的三要素进行总结,这种从具体事例中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知识,是人类探索外部世界的普遍规律,但是初中生的探索能力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当他们在总结梳理力的三要素方面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需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引导。

总之,初中物理存在大量的生活中的案例,它们是对生活问题有效诠释的鲜活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生活中实际问题案例的引导,使得物理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具体而言就是要注重教学问题的设置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标。

顾文权,男,1970年11月生,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现任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校长,长期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坚持“以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教学绩效突出,深受学生喜爱。1998年他代表无锡市参加江苏省评优课获“优秀示范课”奖,同年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2006年参加无锡教育电视台“中考名师讲坛”拍摄并获一致好评,2002—2003年度被评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4年、2011年分别记“三等功”一次,曾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校长”“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江苏省初中物理教材实验工作先进个人”“无锡市滨湖区优秀校长”等多项荣誉称号,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报纸杂志上发表。

项目导向式教学 篇3

一、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创设教学情境, 它将教学内容融合在具体的工作项目中, 在师生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学生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工作实际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自主地完成知识建构。它是以一个由学生经历接受任务、独立完成任务、进行成果展示和学习总结评价等组成的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式教学具有实用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这刚好与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设计

(一) 设计的依据

1. 实训项目与学生就业职业岗位对接

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开发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的主要职业岗位群来设计。先调查了解学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 然后分析该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再来设计相应的实训课程和实训项目, 实现实训项目与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对接。

2. 实训项目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典型工作任务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的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 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工作任务, 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是以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 先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员工、企业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一起研讨, 归纳出每一个职业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设计实训项目。

3. 设计的实训项目应具有实践性

设计的实训项目要求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经过大量的实际动手操作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操作能力。设计的实训项目要与酒店实际工作相联系, 让学生觉得所进行的项目是与实际工作或他们将来的就业有关的, 这样才能极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菜单设计与制作”内容时, 可联系一家餐饮企业, 设计“为XX餐厅设计并制作一份零点菜单”的实训项目, 企业会在他们设计的菜单中挑选一份最优的菜单作为餐厅实际使用的菜单。学生就会觉得他们所完成的项目工作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而且这个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也会有用, 他们操作起来就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4. 设计的实训项目应兼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实训项目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企业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设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时要考虑项目的综合性, 既要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 也要设计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环节, 兼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如在学习“主题客房”这一内容时, 设计“布置一间金婚主题客房”实训项目, 要求学生事先查阅资料了解金婚纪念的相关习俗、主题客房布置的基本原则、如何突出金婚主题等知识, 这是知识的收集和学习过程;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小组的设计动手布置主题客房, 这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设计过程

1. 定位酒店管理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

在进行实训项目设计时, 笔者先去酒店调查了解其主要招聘岗位、高职毕业生在酒店的主要就业岗位。调查结果显示酒店管理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酒店客房部、餐饮部、前厅部、销售部等。接着笔者对2012届、2013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发现毕业后有46%的人在酒店的餐饮部门担任服务员工作, 5%在餐厅吧台工作, 26%的人在酒店客房, 17%的人在酒店前厅部门工作, 6%的人从事酒店营销工作。笔者还分析了近几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岗位分配情况, 发现各实习酒店把实习生主要安排在客房、餐饮 (中餐、西餐、酒吧) 和前厅三大部门, 有少数学生会被安排进销售部从事销售工作。综上调查显示,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是酒店餐饮、客房、前厅、销售部门的相关岗位。

2. 分析各岗位群的的主要工作岗位及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按前厅、客房、餐饮三个小组进行分析, 每个小组由3名专业教师和2名酒店一线技术人员组成, 其中1名教师担任小组长, 全面负责该模块的实训项目的设计。各小组首先赴星级酒店进行实地调查, 掌握各岗位群学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 再了解该岗位主要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 然后一起研讨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3. 归类设计, 形成实训项目

首先, 分析各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 然后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态度结构, 再进行归类设计, 形成一个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比如:餐饮服务中的宴会服务有中餐宴会服务、西餐宴会服务, 虽然有餐别的区分, 但它们的基本接待流程和服务规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在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时我们将它们归类为“宴会服务”这一实训项目。

4. 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

明确每一个实训项目教学的能力目标, 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 围绕载体来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 (任务训练) 。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完成实战项目训练, 通过科学的、实用的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做事踏实、善于钻研及勇于进取的创业精神。

(三) 整体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依据及设计过程, 设计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体系 (见表) 。

三、关于项目化实训教学实施的几点思考

(一) 教学中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化实训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协作者, 学生才是主体, 是实训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协助学生小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会让学生的求知欲、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都大大提高。

(二)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项目化实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要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以及实施项目的不同阶段, 采用启发引导法、循序渐进法、模拟仿真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 教学评价体系要全面

项目化实训教学应摈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 采取多元评价方式, 要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为评价标准。每个子项目要设置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注重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表现评价, 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按照酒店的人才需求标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四) 实训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

项目化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较丰富的职业经验;既要有娴熟的掌握操作技能, 又要懂得有效地组织项目实训教学。因此, 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实训项目教学必须配备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 担当着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双重角色, 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

(五) 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

酒店管理专业的项目化实训教学需要有酒店企业提供现场教学的场地、设备支持, 有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技能指导, 还可引进酒店企业文化来营造实训室的职业氛围, 这就需要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密切合作, 建立酒店实训教学基地。比如在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试行项目化实训教学阶段, 把一些实训项目如中餐宴会服务直接在某五星级酒店宴会厅进行教学, 让学生与酒店员工一起全程参与进行宴会厅布置、宴会接待、餐间服务直至宴会结束服务, 让学生直接在实战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学效果比传统的校内实训室模拟要好很多。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设计有效的实训项目、如何开展高效的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影响因素。从项目教学的角度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设计的依据及设计过程, 对专业整体实训体系进行了设计, 并对开展项目式实训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项目导向,项目教学,酒店管理,实训项目

参考文献

[1]陈欣敏.《AutoCAD》项目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7) .

[2]贾睿.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函电》课程项目教学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17) .

[3]李争.项目导向式商务英语实训教学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3 (2) .

项目导向式教学 篇4

摘要: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中职数学教学陷入困境。项目导向教学的实践创造性地解决了中职数学实施过程中的“短板”问题。项目导向教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它是以项目导向、实施策略和目标导引作为教学的总流程。项目导向开发要从专业课程的教材中提炼,要从生活媒体信息中提炼。项目导向教学是以项目带动,构建“三位一体”的数学课堂实施过程;是以评价引领,推进项目导向教学的有效实施。实现了中职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强化,同时教师业务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数学;项目导向;课堂教学;实践;职业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日趋深入与完善,中职学校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中职数学陷入困境,中职数学教学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创造性地解决中职数学实施过程中的“短板”问题,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数学学习方向的迷失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因而不少学生片面地认为,他们将成为流水线上操作员工、门市部营业员、宾馆服务员等生产生活一线的劳动工作者,与集合的运算、三角函数及解析几何没有什么联系,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操作或懂一些简单的基本运算就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他们更认为数学不重要了,甚至认为学数学无用。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许多中职生数学学习的方向性迷失,从而导致学习数学的基本目的性和基本动机严重丧失。正是由于学习数学方向的迷失,导致中职学生学习数学没有了自信。大多表现为意志力薄弱,遇挫折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容易被外界刺激所打扰;有些学生争强好胜,但自制力差,没有毅力并且耐心也不够,做每件事情不能够专心钻研,对于稍显繁杂的问题,常常选择“逃避”。

3基础薄弱与能力低的双重瓶颈

根据近四年宿州市中职学生中考数学成绩的统计,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中,中考数学成绩在30分以下的占到总体的278%,60分以下占到总体的499%,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的基础知识少,学习能力低。基础薄弱与能力低已成为中职生学习的瓶颈。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虽有不少学生有学好数学的愿望,但由于基础薄弱,根本听不懂数学课。即使在课堂上能听懂,但很多学生课后不做作业,考试总是一塌糊涂。于是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习数学的料,怎么努力都是白费的。另外,知识缺漏严重,对知识的认识往往是片面孤立的,他们无法对原有的知识形成稳定的、有意义的认知结构,无法建立有效的知识迁移机制,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难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产生,学习方法大多停留在机械学习上。进入中职的学生,在知识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不仅不适应学习内容,也不适应学习方法。

3知识负积累与厌学情绪

数学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每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很多未掌握的知识点,未能正确掌握与运用所学的技能与技巧,从而形成了数学知识的负积累。中职学生由于数学知识长期的负积累,造成数学基础知识严重贫乏。同时,中考失利使他们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阻碍了学生学习,产生了焦虑、畏惧和厌烦的情绪。另外,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由于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好,家长就对他们大加指责,甚至打骂,以致家长与子女对立,使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再加之有些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又脱离实际,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接受他们不可能接受的新知识,造成中职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他们对数学因厌恶而放弃。

4直觉感知与理性思维的失衡

中职学生的认识思维都是正常的,但无论是对当前事物各部分的整体反应,还是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的概括都存在严重的不足,也就是说他们的直觉感知和理性思维水平较低,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主要表现为:多数中职生思维僵化,缺乏联想,他们更习惯于直观形象思维,而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思维。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中职数学教学实施提出严峻的挑战。本人为了解决与改善存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项目导向教学。

二、项目导向教学的内涵与基本流程1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内涵

项目导向数学教学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以“项目导向”为贯穿课堂主线的教学活动。项目导向主要是针对某个数学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并且与专业课程、专业技能、现实生活及数学文化紧密结合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及发展性的主题。具体地说,项目导向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1)项目导向的开发是把专业课程与现实生产生活中的核心素材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活材料。

(2)项目导向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3)项目导向具有生成性,生成的问题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自然发生的与教学内容是自然融合的。

(4)项目导向生成的问题,具有关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兴奋点的作用。

(5)项目导向生成的问题,是在学生实际认识能力范围内,并且能短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对于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指导。

项目导向数学教学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与人文教育思想为根本,突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育的本质。在教育过程中,项目导向教学始终体现了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且是发现、激发、培养、提高学生主体性的过程。它是一种关注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突出道德,挖掘具有内在的人文教育。

数学学习过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要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与之相对应,关于数学教学活动则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以后职业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基本流程

项目导向数学教学以项目导向、实施策略与目标引导作为课堂教学的总流程,在每一个环节设置中,都应贯穿项目导向的思想。要设计具有专业文化底蕴,并顺应学生思维的方式的生成问题;在实施策略的过程,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目标导引的标准中,从学生的情感入手,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技能形成及能力提高同步进行。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流程如图所示。

三、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实践

(一)动态生成,构筑项目导向

项目导向数学教学首先需要开发贯穿课堂教学的项目导向,开发项目的方法一般是从专业课程、现实生活、媒体信息中寻找核心素材。如在机电专业中,可以把零件加工作为解析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项目导向;在建筑专业中,把房地产投资与开发作为简单线性规划的项目导向;在旅游专业中,以解说喷泉作为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项目导向,等等。但是对于项目导向的开发,须具备项目导向的特征,使数学课堂教学顺应着项目导向生成与发展。

表1

专业课程素材解析几何内容机械基础斜垫块的斜度与锥度,形成直线的倾斜程度,引进直角坐标系,生成项目导向直线的斜率利用机械配件吊环的生产图纸,形成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与计算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面上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提出一个半圆键的配合尺寸图,给出半径与半圆键的直线长,要知道圆心到半圆键的直线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圆的方程机械基础的圆弧线的连结,从这节内容中,提炼一个关键要素,如何找到圆心与作出切线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2

生活媒体信息素材数学内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从地理方位上讲:宁波到上海的距离缩短了120多千米,但是位移没有变向量的加法车祸的产生与事故的测定二次函数的应用照镜子与翻阅课本的日常生活偶函数中国移动通信的手机卡:神州大众卡、移动29卡、移动69卡的比较不等式(大小比较)函数的应用跳水的翻腾动作:向内翻腾与向外翻腾,左转与右转角的概念景区建设索道项目的公开招标:建设一条从山顶到河边的索道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从专业课程的素材中提炼

在中职课程改革的理念引领下,中职数学教学的两大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数学教学为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已经成为数学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思想。在项目导向数学教学中,结合专业课程素材,提炼项目导向成为了数学教师的努力方向。例如,机械零件的加工问题时工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运用解析法不仅可以使这类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而且有利于数控机床的操作。因而,在解析几何《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选择了机械零件吊环作为切入口,通过零件的图纸展示,给学生真实的背景,让学生看图、读图,然后抓住核心问题,进行解决。这是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真实氛围,使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不断激励学生对数学功能的认识。

结合机械专业课程素材,从解析几何的内容出发还可构筑如下项目导向(见表1)。

2从生活媒体信息素材中提炼

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是身边刚发生的事件或者经常看到又习以为常的现象。因为中职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很高,但自我的感悟能力又不是很强,所以通过对事件或现象的剖析,使他们深受触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兴趣顺应着数学教学的方向不断递进,达到教学目标,并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方向。

在报纸上有这样一则新闻,宿州市为开发旅游产业,在大桥南岸规划旅游景区,现已进入招标阶段。以这一新闻要素入手,编制了一个现实建筑公司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目前有两个项目,分别是市区内的商业写字楼旅游基地,并出示地形的规划问题。基本类型为:给定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问怎样安排运用这些资源,能使完成的任务数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首先根据题意列出线性约束条件,确立目标函数;然后由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最后在一组平行直线中,找出在可行域内到原点距离最远的直线,即可得最优解。在建筑专业班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以这一新闻切入,运用简单线性规划,对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突出了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整合的理念,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要素。

结合生活媒体信息的素材,可以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发,譬如(见表2)。

构筑项目导向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把握项目导向的动态生成,找准方向,进行开发。譬如企业单位的实际生产中的招工安排、物资调配、产品设计等素材,日常生活中大包装与小包装的定价关系、跨楼梯的角度、生活安排问题等素材,都可以作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项目导向,从学生熟视无睹的事件与现象中提炼数学,结合教材的核心概念进行全面的渗透与挖掘。

(二)实施策略与目标导引

1实施策略的过程

实施策略的过程是以学生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评价依据,以提供大背景作为起始情境,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课堂。通过项目导向的问题生成,创设数学的活动情境、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的参与探究,展开数学思维;理解掌握项目生成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构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呈现多类型的应用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参与课堂,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评价,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项目中的应用与深化,使学生的参与更有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最后的环节中,归纳与评价成为课堂参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关键因素,因而在问题的设计上,采用了分层法处理,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获得的成绩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分析,更注重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过程的体会与思索。

2目标导引的标准

目标导引的标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设置每一环节时,都在数学教学目标的导引下井然有序地展开。项目导向生成的问题序列,都紧紧围绕目标导引的标准。观察模型,背景分析是为了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及求实的品质;项目导向,问题生成作为教学转变过程,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项目问题,探索发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渗透学法指导,发展数学基础能力;提炼结论,发展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类比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思维,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使不同学生充分发展,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项目,形成体系是学用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促进发展思维,发展个性,培养特长。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着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理念与流程,形成了有效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性与发展性的问题,并突出数学教学的功能。

(三)项目带动,构建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由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制订、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与效果评价三位一体构成,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项目导向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从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制订中,形成项目导向。项目导向引领着各个环节,构建起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1项目导向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制订

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的制订是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方案的设计,项目导向在设计过程中,贯彻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和数学教学要求相一致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的。项目导向数学教学在实施方案设计的过程中,紧扣以下八点:

(1)项目导向设计的科学性:项目导向设计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是否遵循了科学的原则。这里既包括项目导向内容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科学性、知识性,同时又包括了项目导向生产过程的逻辑顺序是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

(2)项目导向设计的教育性:项目导向的选定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这里既包括项目导向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同时又包括了教学中是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

(3)项目导向设计的合理性:项目导向的设计是否遵循项目导向生成过程的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要求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是否与数学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项目导向的选定与教学内容是否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包括了项目导向的选定与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譬如,在建筑专业以房地产开发为项目导向,进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设计。

(4)项目导向设计的实践性:项目导向的选定是否遵循实践性,是关系到项目导向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这里既包括项目导向的设计与教学内容是否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又包括了教学目标中是否考虑到给每个学生以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机会。

(5)项目导向设计的趣味性:项目导向结合教学内容选定具有一定趣味性素材。这里的项目导向在安排上具有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趣味性,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6)项目导向实施的可行性:项目导向的选定要考虑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可行性。这里根据教学内容是否在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同时要求做到教学中是否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动场地以保证教学设计按计划开展。

(7)项目导向设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项目导向的设计应贯彻系统化原则。不管是“阶梯式”还是“螺旋式”都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程,注意环节的过渡和知识体系的统一。

(8)项目导向设计的现实性:项目导向的设计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把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2项目导向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考察项目导向的生成与发展在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项目导向数学教学在课堂实施过程的特征有以下六个方面:

(1)项目导向生成的自主性:项目导向生成过程是否体现了自主性,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指导是否围绕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主能力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项目导向生成过程中既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职业能力要求,又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活动、操作、体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要浓厚、求知欲要强。

(2)项目导向生成的实践性:项目导向生成的实践性,体现了不仅要求整个教学指导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促进体脑合一,知行统一,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示范作用而不是代替包办;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际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求学生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切实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达到提升职业能力的目的。

(3)项目导向生成的开放性:项目导向生成的开放性是教学中重要特征,不仅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要广泛、融洽,学生乐于交流;同时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要求要有弹性,尊重个体差异,并且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专业、职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进度。

(4)项目导向生成的整体性:项目导向生成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了项目导向生成与教学内容、学法指导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状况,还要及时关注整体效果,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进步。

(5)项目导向生成的创造性:项目导向生成体现了创造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项目导向内容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指导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时还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乐于创新,敢于质疑,提出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

(6)项目导向生成的教育性:项目导向生成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活泼、务实、求真;同时整个生成过程能体现出团结友爱,和谐文明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3项目导向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项目导向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包括数学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与效果评价。项目导向数学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与效果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效果:

(1)集体进步效果:集体进步效果主要表现在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上。直接效果指项目导向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后对于学生个体、班集体的进步是否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否达到项目导向设计的整体预期效果,是否产生的非预期效果;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是否有利于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是否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加强。

(2)学生发展的外显性效果:外显性效果是指学生通过教与学所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有明确的指标参照系,效果直接,便于量化。外显性效果用于数学学习的知识性评价,借助一定方法与手段,易于操作,可测性强。

(3)学生成长的内隐性效果:内隐性效果是相对于外显性效果而言,指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不易发现,有隐蔽性特征。其表现为:周期长,不外露,着重内心的演练与修养,可测性不强等。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实施,养成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坚强意志的培养等无一不渗透出内隐性特点。因此重视项目导向的文化背景内涵,加强项目导向问题生成的探究性,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师德榜样等对学生内隐性效果的实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评价引领,推进有效实施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作用的分析和评价。项目导向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维度出发,遵循教学评价基本原理与理论基础。

1教学目标――可行?可用?可测

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符合数学课程的大纲。制订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兴趣等诸多方面,而非教师的教学行为;第二,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相适应,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力求明确、具体、可观察和测量;第四,目标达成度。教学目标反映学习的层次性,不同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和收获。

2教学方法――适合?适当?实用

教学有定势,教学又无定法。教学方法科学否,有无理论,有无事例支撑,贴不贴近学生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能否针对所教授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定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评价。第一,符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能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第二,符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注意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的兴趣;第三,融合知识内容。注意程序性知识与逻辑性知识的区别,讲、练、探要有机的结合,充分考虑把知识迁移到应用方面。

3教师的表现――有智?有序?有心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引路者,在课堂上要把事先想到的和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况巧妙地结合好,以情引思、以智激思、以趣促思。教师能否为学生指引学习方向,培养和探索能力,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

(1)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构建起整个教学的基底,一般从下面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教师语言。是否有条理,是否简洁规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有启发性。第二,教师指导。是否得当,是否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第三,教师仪表。是否得体,肢体语言是否恰当。第四,教师安排。是否有序,对于细节处理是否恰当,重点是否突出。

(2)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知识建构。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知识建构能力,是教师自身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有效分析:第一,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对于数学学科的内容、应用、大纲、考试说明及教学趋势有透彻的认识,切记一些基本的错误。第二,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学习资源的处理。学习内容处理科学、适量、难度合理,学习活动所需的相关资料充足,开展有利于学生观察、研究、猜测、推理、验证、讨论等教学活动。第四,指导的范围和有效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第五,教学过程调控。能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灵活整合处理临时发现的各种情况。

(3)教师的态度与管理方式。教师的态度与管理方式是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核心问题,没有教师正确的认识态度与科学的管理模式,很难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教师态度。教师教学要投入,要有耐心,有热情,对学生不能冷漠,要关心学生。第二,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要融洽,教师是指导者,但切忌把自己认为是权威。第三,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只照顾少数同学。

4学生的学习――参与?收获?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建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才能获取知识。教学过程中若忽视和淡漠了学生,这个课堂注定是失败的。在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参与、收获和发展更应受到关注。

(1)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学生主体参与程度是课堂教学有序、有利、有力实施的主要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度上进行把握:第一,参与活动态度。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关注,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参与活动深度。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者发表个人见解,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实验,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观点,能与其他人合作,分析学习的兴趣。第三,参与活动广度。学生参与活动的人较多,方式多样,时间充足,学生有兴趣。

(2)师生互动程度。课堂深层次的挖掘在于深入学生的思维内核,而中间的纽带就是师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课堂气氛宽松度。学生受到尊重,讨论、质疑和回答受到鼓励,学习过程有张有弛。第二,课堂气氛活跃度。课堂有序,师生、生生交流频繁、融洽,问题讨论有序、开放。第三,师生精神状态。教师情绪饱满,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进一步学习的期望。

(3)学生发展程度。学生的发展程度是落实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学过程中的生命线。我们从以下四个层面上进行观察:第一,主动学习的兴趣。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权由学生掌握。第二,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的问题有思维价值,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第三,学习习惯的发展。渗透学习方法,教授学习策略,培养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第四,学生的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感悟,注重探索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项目导向教学的成果1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难题

通过对实验班的调查,学生对数学教学总体评价较好以上为928%,对学校实施数学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达90%。这充分表明了项目导向数学教学解决了中等职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了数学学习的正确方向,弥补了学生基础差与能力低的缺陷,提高了数学知识掌握的有效性,通过不断的强化,使“断点”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完善,并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数学应用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项目导向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及参加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与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2非智力因素不断强化

随着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幅度提高,学生不断改进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与学习习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等学习品质比实施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与座谈交流,实验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各项指标明显上升,在学习专业技能方面,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突出表现在:实验班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竞赛中,获得了重大突破;工科类与现代服务业类的应知应会成绩大大提高,竞赛成绩在学校同年段中遥遥领先。

3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且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大幅度提高。从2006年到2013年的8年里高三实验班数学对口高考成绩斐然。在2006年所带的两个专业数学平均分分别居全县同专业之首,并且种植专业数学平均分居全县所有专业平均分第一;在2007年学生基础相当薄弱的情况下,数学仍考出了优异成绩,平均分96分;在2009年对口高考数学成绩十分出色,全班53人,140分以上有24人,其中9人满分(150分),平均分1305;在2010年对口高考中有4人满分;2013年对口高考又有8人满分。

4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中职数学项目导向教学实践,带动了数学教师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为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同时,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创新,并提出了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有效的评价体系,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从不同的层面上去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并从不同的侧面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并对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不断地发展与充实。充分把握了中职数学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发展观,对中职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转变了中职数学教学观念,同时教师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项目导向数学教学的实施,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发生、体现与发展的过程,使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课堂应用 篇5

【关键词】问题导向 提出问题 形成法则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08-02

课改已好多年,可我发现许多课堂还是老师讲得多,真正体现新理念的课不是很多。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长期实践中,我发现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比较符合课改,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起引导、组织及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那么什么是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问题导向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原有知识、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相应的教学应按照“提出问题——新的法则形成—技能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顺序来设计,在认真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开展课堂教学。此种方法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兴趣自然增强。下面以我送教下乡的一堂公开课《三角形的中位线》(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为例,阐明我是如何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

一、提出问题

我查阅了很多教学案例,发现绝大部分老师按课本内容引入,提问学生: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你能通过剪的方式,将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我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他恰巧就是这样引入的,可学生都没回答出来。老师只好裁剪示范,学生跟随。可学生动作慢,耗费了很多时间,导致课程没上完。而我撇开课本上繁琐的例子,以另一种方式引入,具体请看:

引例: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现有一把皮尺,长度够不着A、B两地,问:你能不下池塘量出A、B之间的距离吗?

采用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这种实际问题入手,更易激发其学习兴趣。而我特意安排一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再花一分钟与其交流,看有没有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踊跃讨论之后,我发现学生的方法都不够完美,于是顺势引入新课:学完今天的课程,我们就有一种解决方法,具体内容请大家看课本第150至151页。

二、新的法则形成

教学中传授知识,是为学生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理论基础。其间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以便更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为达此目的,我按以下顺序开展教学。

1.理清教学思路

问题导向式教学活动是以问题驱动教学的,老师将这些问题组织好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请大家看我是如何组织这节课的教学顺序的。

组织学生花3分钟看书,之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讲一讲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总结出下面四点:

(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第150页倒数第3行);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第150倒数2行);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第151前14行);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第151页后3行)。

我顺势将此四个要点板书在黑板上,对同学们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从而理清了本节课的框架,对教学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我让学生先看书,再让学生自己理出要学习的内容,让教学有的放矢。而平时很多老师是边讲课边板书,讲到什么知识点,再板书出相应的要点,老师对教学预设明确,但学生对这种做法的目的性不清楚,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主体地位被弱化。

2.逐个解决问题、形成新的法则

问题导向式教学要求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探索性,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其主体地位。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按刚才板书的知识要点逐个解决问题。

(1)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我请同学们看课本上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字。同学们相互讨论、互相补充,最终确定了三个关键字: “三角形”、“两边中点”、“线段”。我请他们作上不同的记号,并引导学生朗读概念两遍,以求加深对此概念的记忆。之后,请同学们先画一个三角形,再依据此概念画出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巡视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只画了三角形就停笔了,看来这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此概念的含义。为此,我引导学生再读一遍概念,对关键字重读以引起注意,并请同学们再次对照关键字,看是否真正完成任务。再巡视,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补画了中位线,完成了任务。通过这个例子也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概念是严谨的,要真正掌握一个概念就要注意其中关键字,紧抠关键字才能学好数学概念。

(2)体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再观察图形,感受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有办法验证吗?与学生交流后,达成共识,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手工验证:用画平行线的方法平推三角板检验中位线是否平行第三边,用刻度尺量出中位线与第三边的长度检验中位线是否等于第三边长度的一半。学生动手进行了实际操作,得出了肯定的答案。

②理论证明:我让同学们独自思考如何证明,两分钟后问同学有答案了吗?没有!这是在我的预料之中的,因为证明这个定理是一个难点,需要添加两条輔助线,将其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来解决,八年级学生根本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我让学生思考的目的是引起他们的困惑,产生焦虑,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讲解中。之后我引导学生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的一半时,可能采用“截长补短”的方法,作出了相应的辅助线,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解。从听课老师反馈来看,这样处理还是比较理想的。

三、技能的形成和解决问题

数学基本技能训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对领会与巩固知识起促进作用,而且在知识深化中起桥梁作用。为此,应安排一定量的训练题供学生练习。下面我安排了3道问题供学生练习,以便将知识内化到其知识网络中,提升数学技能。

练习1. 已知:三角形的各邊分别为6cm、8cm、10cm,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cm2。

此题要求学生画出草图,应用定理解决问题,直接套用定理即可得解,属较低要求,目的是加深对定理的记忆。

练习2. 如图,任意画一个四边形,以四边的中点为顶点组成一个新四边形,这个新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请证明你的结论。

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四个中点,联系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所以需要添加辅助线,运用定理即可得解,属于中等要求,目的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3. 请大家解决刚才的引例,即A、B两地被池塘隔开,现有一把皮尺,长度够不着A、B两地,问:你能不下池塘量出A、B之间的距离吗?

此题要求学生思考,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构造出一个方案,并说明如何操作及方案的根据,属于高层次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对数学的兴趣。经过刚才的学习,许多学生已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举手发言相当踊跃。我以一个学生为主,其他学生补充,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而我也用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塑料绳及两个夹子模拟现场进行试验操作。学生热情高涨,抢着帮我拉绳,抢着发言,效果非常好。

最后的环节是课堂小结,由于黑板上有板书好的知识框架,对于此节课学了哪些内容,学生回顾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而我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此节课我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连一个问题串:实际问题——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每个知识点如何突破并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网中——运用知识解答练习与实际问题。依据这条线索组织教学。其中引入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提炼要点能力;学习概念时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字,并根据关键字画出图形,教给学生记忆方法与将概念转化为图形的能力;在体会定理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猜想答案,并运用工具验证猜想,培养了学生猜想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证明定理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论证明的能力;在技能的形成和应用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定理解答数学题目的能力,对实际问题能提出方案并说明理论依据。本节课,我全方位调动学生来听、说、读、猜、量、想、写,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老师起到组织作用,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听课老师评价高。

当然,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非适用所有的数学课,需要老师有选择地采用。

参考文献:

[1] 【美】 沃尔什(Walsh,J.A.),【美】萨特斯(Sattes,B.D.) 著,刘彦译 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美】Stephen D. 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 著,罗静,褚保堂,王文秀译, 实用讨论式教学法(第二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项目导向式教学 篇6

项目导向式教学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学习过程, 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在问题的发现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做中学, 学中做, 边做边学”教学理念, 项目导向式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 使每节课题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 越来越受计算机课程专业教师的关注。

二、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施条件

1. 注重校企合作, 促进工学结合。

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性, 决定了企业必然是学校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场所。因此, 建立良好的校企“双赢”合作机制, 是实施项目导向教学的根本保障。

2. 加强实训室建设转化教学场所。

项目导向教学的实践性, 决定了学校要拥有自己的实践教学的训练场所。因此, 建立设施齐备的“仿真场景”、“模拟车间”、“虚拟空间”、“开放工厂”的实训室与实践基地, 是实施项目导向教学的前提条件。

具体实施方法简单分为: (1) 划分小组 (2) 确定内容 (3) 布置任务 (4) 学生实施 (5) 评价结果。

三、项目导向式教学的考核

在每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开课之初, 任课教师就要明确以实践操作作为本课程的主要考核依据, 并布置课程考试的“题目”——本课程学习之后要完成的“工作项目”。

例如, 《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的考核则平时项目成果占40%, 期末学生成绩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考核: (1) 考核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时, 采取闭考, 占总成绩的20%。 (2) 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项目完成和提交, 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考核, 占总成绩的40%。这样来评价每位学生在该课程的综合成绩。

学生学习的情况有差异, 自然做出的“项目”也有差异, 课程的成绩也有高低, 总的一个标准就是以运用所学技能完成成果的质量作为课程成绩的主要考核依据。当然, 对于必要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实行理论+实践的考核方式, 并按一定比例记分

四、项目导向式教学的优点

一般项目导向式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力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1. 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采用项目导向教学的案例分析法, 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 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 所替代的是自由的讨论, 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

采用项目导向教学的角色扮演法,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 面对不同的对象, 必须在瞬间做出回答。

3. 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 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提出问题.给出基本方法, 课题的分析、解决及评价要由学生独立来完成.能够达到锻炼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目的。

4. 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中.知识的获得多由讨论而来。此时.教学内容不再一成不变, 答案也不再唯一, 这就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更具有创新能力。

5. 教学上达到精讲多练

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起到贯通、点拨作用, 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让学生去摸索创造, 发挥自己的想象, 贯彻“技能培养为主, 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 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充分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

6. 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和实战性

实施项目导向教学的关键是实训教材。对每个课程所需的教材, 不采用按章节分类的传统模式, 而是根据不同课程要解决的工种内容的需求来编写教材。采用任务教学的教材一般以项目为单位来编写, 将实战项目整体融入教材。项目导向教学是计算机专业课教材建设的一次大变革, 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 加强了专业性和实用性。

例如《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校本教材, 我们编写了十个项目, 每个项目由2-3个不等的实训任务, 根据任务需求教师安排教学活动。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项目导向式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边做边学, 把看到的、听到的、手上做的结合起来。学生在寻找这个结果的过程中, 学会思考,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能力, 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

摘要:近几年, 学院对动手能力要求较强的课程进行项目导向教学方式的探索, 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当中, 经过老师们的探讨改进, 到现在全院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都使用项目导向教学方式, 文章针对项目导向教学谈谈具体应用。

关键词:项目导向,教学理念,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7) .

[2]李文学《在教学中开展“项目导向的数学教学”的尝试》[J].

[3]宋功业《项目教学法初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报”第6期 (2008-05-14) 第3版

项目导向式教学 篇7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的特点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 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 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和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应以行动为导向, 即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 因此在课程当中, 选用真实的企业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既掌握了课程知识, 又掌握了企业开发的经验, 实现真正的职业化学习。

二、《ASP.NET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思路

1) 典型项目的确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搜集职业领域对于学生的技能和知识要求, 并选用最合理的项目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使用ASP.NET技术完成企业级WEB开发的能力。笔者于近年来不断深入IT企业进行调研, 根据职业领域的能力目标、需要的专业知识, 确定选取的项目。本课程选择“网上商城”作为整个教学的实例项目, 将ASP.NET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到本项目中。该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分解项目, 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 其实质就是将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典型项目, 分解成为若干开发模块, 每个模块都可以看作是大的学习情境, 依次可以继续细分为小的学习情境, 便于课堂教学与学习。根据本课程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 考虑到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将网上商城项目分为八个功能模块, 具体如表1.1所示。

三、具体实施思路

1) 教师示范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首先应用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等知识对网上商城项目进行任务分解, 把项目任务和ASP.NET课程知识点一一对应, 在每次课程开始, 引入该任务, 并根据知识点的需要, 抽取任务的一部分功能进行示范讲解;在课程结束实施, 布置本次课程的实验任务, 要求学生课下或上机完成。

2) 学生模仿练习。在ASP.NET课程中, 每次理论课都安排一次对应的实验课。实验课上, 首先组织同学讨论本次项目内容, 然后进行任务分解, 接着每个人上机完成本次任务, 教师在实验课程过程中, 帮助每个同学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每次实验课结束时, 教师检查每个同学的完成的具体情况。在整个课程结束后, 教师对整个项目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四、结语

在《ASP.NET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 目的是要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将教学工作融入工作过程当中。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职业工作领域项目的开发过程, 随着项目的逐步展开, 推进, 最终实现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的观点, 论述了项目式教学特点, 并设计了该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式教学,ASP.NET

参考文献

[1]周江.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线路设计基础》项目式教学[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8.

项目导向式教学 篇8

1. 课程地位

公共关系实务是一门基础技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 在管理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专业开设了此门课程。根据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学生在大一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 在大二上学期学习公共关系实务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的公关职业素质和能力, 提高学生形象管理能力、公关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学好它, 可以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和服务水平, 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使学生成为专业理论、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兼备的合格人才。具体情况见图1。

2. 课程目标

第一,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公关调研, 撰写调研报告;能够策划、举办公关活动, 开展组织形象策划;能够开展公关传播工作和公关协调工作;能够进行危机公关处理;能够进行自身形象管理。

第二, 知识目标。需要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及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公关策划内容、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公关传播和公关协调的技巧;掌握公关活动的类型, 熟悉CIS和CS战略;掌握公关危机处理方法。

第三, 素质目标。培养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商”“逆商”;“交流表达”能力和“形象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内容

1. 设计理念和思路

首先,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 把学生的参与度作为衡量的尺度。

其次, 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做到“必须、够用”就可以了。

再次,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职业素质和能力。

最后, 以操作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一些实训项目来训练学生的能力。

2. 内容组织和安排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 由原来的书本目录整合成七个模块, 每个模块对应一个项目。具体情况见图2。

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

笔者所在的学院为管理系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实训超市作为实训基地, 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实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 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此教学基地进行教学。本课程设计以学院大学生实训超市为载体, 以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为依据, 围绕公共关系工作各阶段及各环节的任务组织教学。具体情况见附表。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第一, 与企业共建课程结构体系。与南方电网、中国联通、南城百货等企业签订实习协议, 在实习过程中交流课程的构建, 训练学生的公共关系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学生在实训中注意自身形象, 维护学院形象。第二, 采用“项目驱动模式”取代“顺序教学模式”。例如, 要求学生完成大学生实训超市的形象调研与策划、超市周年庆典等实训项目。第三, 强化实践教学, 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和环节。在公共关系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重视实践教学, 让实践教学比例占较大比重。第四, 工学交替, 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在训练学生公关专题活动这一模块时, 直接在大学生实训超市进行项目的实训。

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时事热点讨论法、P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 力求保证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发挥主体地位, 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手段

本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网站、通讯软件等资源, 吸取各种教学手段的优点, 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 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四课程特色

1. 课程教学与项目实施相结合

根据岗位需要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强调“职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实现职业能力培养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重视实训教学环节。

2. 融素质教育于教学中

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形象的塑造, 是人的内外在素质的整体性提升。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形象意识、尊重意识、合作与沟通意识、公众意识和互惠意识。

3. 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 校外实训与校内实训相结合

将课堂直接设在实训地点进行授课, 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进来对学生进行考评, 通过校外实训让学生了解和及早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

4. 学生成绩评价考核科学化

本课程取消了传统的试卷考试形式, 采取“学生参与式考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实训项目的成果进行课程评价, 由平时职业能力考评、中期考评、实训项目考评和期末综合考评组成。

五结束语

公共关系实务课程进入我国高校教育体系时间不长, 其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仍处在不断改进与发展之中。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在两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教学观察, 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 普遍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较之前有明显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 教师须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 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 大胆创新, 搞好教学工作。

摘要:公共关系实务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应用课程。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特色四个方面介绍了“公共关系实务”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课程整体设计,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公关工作职业能力的要求和工作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公共关系实务,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项目导向式教学 篇9

近年来,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专业成为高职教育中的热门专业。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推进,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原有教材已经严重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因而编写一本真正能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式教学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意义重大。

项目式教材开发理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我们以促进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化为宗旨, 以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为目标, 以先进的实践条件为依托, 充分利用模拟软件及网络资源, 突出工作过程, 强化过程评价,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乐于实践, 在行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课程开发中应坚持从课程体系导向工作体系, 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为行动导向, 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为能力本位, 课程顺序从以知识逻辑为主线转为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课程环境从课堂情境导向工作情境, 课程实施从以教师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主, 课程价值从主要是知识储备导向主要为实际应用。以上七个方面用新理念解决了将课程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针对性、先进性进行有机结合的问题, 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和谐统一。

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 可以提高教材内容与工作实际的契合度。在项目式教材开发的前期, 应通过人才市场、企业及行业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教师下企业等方式, 分析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相关岗位, 对企业中的职业活动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共同制定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 作为教材内容选择并进行项目模块设计的参照与依据, 形成课程特色明显、教学目标明确、系统性与针对性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渗透、便于操作的课程教材。

以项目设计为中心, 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前提要通过对岗位任务和胜任岗位任务所应具备能力的分析, 取舍教材内容。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与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差别, 教学设计项目必须具有均衡性、可操作性及全面性。因此, 需要进行项目与任务之间的对接, 主要模式有并列式、递进式及流程式, 项目顺序关系有循环式、分段式和对应式。

创设项目式工作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设计项目任务, 为学生提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项目, 让学生在合作、互帮互助中学习, 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当代学生中心主义提出,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认为只有知识对学生的生活有意义时课程才能得以存在, 如果传授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 教育便非人性化了。项目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很好地整合, 并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以项目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突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

创建学习型工作任务要用学习领域的语言进行描述, 将本课程中各知识、技能融入各个项目中, 创设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学习情境, 并转换成适合教学的学习型工作任务,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职业活动, 更好地体现知识的实用性,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由于环境的限制, 部分任务在真实环境中无法完成, 我们采用了一些模拟软件构建实践环境, 让学生能真实地体会、高效地完成任务, 使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行动情境中培养职业能力。

突出地方特色针对苏州市提出的产业化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进行科技创新的新一轮经济发展目标, 不但要求高职生具有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良好的素质, 更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此才能在人才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项目式教材开发过程

项目式课程开发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分析职业能力, 明确职业目标为了使学生获得组网、管网、用网的基本职业能力, 可将全书的结构按照网络规模由小到大划分为3个工程项目, 真正体现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三个项目分别是组建家庭网络、组建小型网络、组建校园网。

选择工作过程, 划分学习单元根据现实工作岗位能力目标的要求, 选择典型工作过程, 确定相应的学习模块, 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如可将网络规划、VLAN的划分、服务器的配置等作为小型网络组建中的典型工作过程所必须完成的典型工作。

依据学习单元, 设计学习项目教材采用新颖的“以项目引领的模块化”编写方式,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知识与实用技能。全书根据工作过程将三个项目分解成18个模块。项目一的主要内容为网线制作、组建对等网、TCP/IP地址设置等;项目二的主要内容为小型网络规划、VLAN的配置、网吧常用路由器、常用网管软件等;项目三的主要内容为校园网的规划、三层交换、服务器的配置、网络安全技术、接入Internet、常用网络办公设备的使用等。各模块间虽然独立, 但各有联系, 规模从小到大, 难度由浅入深, 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层层深入, 紧密联系, 贯穿整个课程。每个项目的展开采用单项任务的方式, 即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 完成了项目中的所有任务, 就完成了整个项目。

按照工作过程, 编写学习项目由于网络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 既要体现实践性和应用性, 又要体现一定的基础理论性。本教材为体现项目式教学的特色, 安排每一模块由一个以上案例引出。教材的单元结构安排合理, 设置了案例介绍、相关知识、知识拓展和问题与思考四大环节, 每一模块的理论知识介绍均以项目中够用为原则, 以达到应用目标由技术深度控制的标准。项目中的模块设置体现了系统性和独立性, 尽量符合专业课教学中2课时连续教学的特点。每一个学习项目按照其工作过程可分成若干个小型任务展开, 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以相关知识的方式呈现在学习项目之后。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基本格式如表2所示。学习项目至少有以下特征: (1) 以典型案例为载体; (2) 以实践为导向建构项目结构; (3) 以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4) 以用到的知识编排相关内容; (5) 充分体现工作过程体系结构。

项目式教材编写特色

教材编写突出了“四大”特色, 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学生兴趣为前提, 以职业岗位为背景。教材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内容,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 强调合作与交流, 突出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 提倡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对话伙伴。通过构建多种基于真实方案的网络工作情境串接知识体系, 基本体现了网络技术专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网络环境和便于课堂教学的模拟环境, 学生通过项目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 可以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体系新颖, 将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按项目模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进行重组, 设置了应用场合、模块目标、预备知识、案例介绍、相关知识、知识拓展及问题与思考等环节, 能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将知识分散于各模块中, 方便师生的教学互动。

理实一体项目式教材打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本位的教学体系, 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材体系, 采用项目引领、实践为主的教材结构, 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项目任务为中心,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

循环式学生以项目学习代替了以往的章节知识学习, 以灵活的实际操作代替了以往死板的纯书面理论教学, 通过一个个项目由浅入深地学习, 操作技能也由生疏到熟练。

教学情境化课堂组织根据实际工作场景进行布置, 以工作过程的形式展开, 分项目、分小组组织实施。

实用性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本行业特点, 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工程项目实施中, 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从而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 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项目式教材使用建议

项目式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取得预期的效果, 必须做到“五变”。

教学观念要变教师应不断学习, 在教学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 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 针对职业教育现状、学生实际, 采取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模式要变项目式教材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必须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以项目为载体, 学生明确任务目标, 完成项目任务, 先有感性认识, 后学习理论, 上升到理性认识, 将职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同时, 用项目任务引领理论, 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组织要变项目式教材要以一个个学习模块为基本组成单元。一般情况下, 一个模块需要2~6个学时。可采用理实交叉或穿插的方式进行教学, 将整班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践, 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实践准备, 由接收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协助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从而使教师把握课堂大局, 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调控整个教学过程, 使整个课堂气氛动而不乱, 活而有序。

学生学习方式要变要加强课后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课余应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对课内的工作任务进行巩固训练;要架设学习平台, 将所有的教学资料和一些前沿技术提供给学生进行巩固提高;学生要通过自测系统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梳理理论知识。

评价方式要变要降低学生期末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 细化过程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要创立具有职教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一是阶段评价。一个项目学完后, 注重评价学生学会什么?学到什么?以及能做什么。评价以学生为主体, 以技能为核心, 以任务为引领, 突出技能目标。二是过程评价。评价学生每一次课的每一个项目模块的掌握情况,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而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学生也才会有被教师关注、重视的感觉, 逐渐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好局面。为了使过程评价更公平, 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项目汇报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 对项目任务的完成在质量和速度上进行量化考核。另外, 过程评价中还要加强对职业素质的考核, 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全面、更完善。

摘要:高职项目式教材是高职项目课程实施的载体, 项目式教材的开发是项目课程进入课堂的必要条件。因此, 应以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为目标, 通过对有关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 在知识点选择、工作任务分析、项目设计及项目与任务之间对接模式的选用上进行探索和尝试, 编写出《计算机网络基础》项目式教材。

关键词:高职,工作过程导向,计算机网络基础,项目式教材

参考文献

[1]孙红艳.高职专业项目式教材的开发:理念与条件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55-58.

[2]张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提要[J].职教通讯, 2007, (1) :40-46.

[3]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 2008, (7) :4-15.

项目导向式教学 篇10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教学;情境设置;提问技巧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和新课程的实施推进,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在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学科得以积极开展。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情境

美国学者纽厄尔和西蒙认为: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是即刻知道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即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等待处理的“情境”。简单点说问题其实就是教师希望学生弄明白而暂时来说学生还没有搞清楚的事。学生在学校读书上课、学习知识,以前教学方法是我们把知识往学生脑子里拼命地灌。而问题导学式的教学则是教师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把知识给想出来。

故而,问题导向式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巧妙引导学生思考,就显得很重要了。

物理课中可以用来设置问题情境的一般有如下这些。

1.物理现象与物理学原因(本质)的关系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识多彩纷杂的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物理学规律和原因,这是中学物理课的主要任务,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例如,我们都见过雨后天空变红的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出现时候的天气特点、时间特点?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其实就是通过一个物理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其对物理本质的思考。从一个光学现象、得到其光学原理的本质。

2.非本质属性与本质属性之间的差异

我们都知道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其中检验电荷的大小、所受电场力无关。但是由于公式的存在,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混淆,认为电场力会影响到电场强度,或者无法搞清两个电荷中,应该是哪一个产生电荷的电荷量决定了电场强度的大小。学生产生这种混淆的原因就是他们分不清谁是本源,谁是表象。我们就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想清楚,这里面谁是本源,谁是表象。

3.理想情况与现实的物理现象之间的矛盾

伽利略的实验我们都知道,但一轻一重两个铁球,从很高的高处掉下来,到底会不会同时着地?为什么我们平时都会觉得是重的东西掉得比较快一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觉得一定要有力作用,一个物体才会动起来?

对于这样问题的考虑,常常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而在具体应用这些物理原理的时候,思考也可以更为全面。

4.惯性思维与物理实际的矛盾

放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运动的物体受不受传送带的力?三个物体叠放在一起,对中间的物体B施以力的作用,上面的A物体会不会受到摩擦力?把一个水瓶的底部扎一个洞让它往下掉,水会不会掉出来?平抛呢?往上抛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和学生的惯性思维往往不符合,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去深入考虑里面所蕴含的物理原理,从而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5.科学假设产生的思维冲突

例如,为什么苹果成熟后会掉在地上,而卫星却可以绕着地球转?如果我在卫星上绑上一个苹果,线断了苹果还会不会掉地上?我在一百层的楼上扔一个苹果,把苹果扔得越快,它落地点就越远,如果扔出去的速度非常非常快,苹果还会不会掉在地上?

这些问题当中,苹果落地和卫星绕地球转,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物理现象,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假想式的追问,就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上来,从而使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想通、想透。

科学起源于假设,合理的假设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问题解决找到一条思路。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问题设置是否合理关乎问题导学法应用的成败,美国学者韦伦曾经提出过发问的技术,如“设计标志功课结构和方向的关键问题”,“清楚详细精确地表达问题”等,所讲的其实是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对解决问题有帮助,问题是具体的可研究和解决的。

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应该出现教师一问,学生马上一齐回答这样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最好尽可能少出现“这个对不对”,“那个好不好”“是不是这样的”之类思考量很小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关乎问题导学法应用的成败与否,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尽可能符合以下几个要点。

1.将问题指向关键知识点

任何课程知识内容都有核心概念原理部分,它们支撑了整个学科章节体系,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关键点”。知识内容上的关键点也往往是学生知识建构上的“难点”,也是老师指导的“重点”。

例如,将运动学和力学联系起来的关键点就是牛顿第二定律,也就是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将电和磁相互联系起来的关键点,电磁感应和电流的磁效应。在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就应该指向这些关键点。

2.使问题具有思考性

德国著名学者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科学发现和研究中经常自觉不自觉使用了一些逻辑思维方法:比较、归纳、演绎、假设、类比、辨证、联想等。学科知识创建时用的思维方法。

伽利略对于自由落体的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的研究与发现,都可以看到这种逻辑思维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将学生导向这种逻辑思维。

3.使问题具有层次

我们知道,上千米的高峰,只要有台阶,也可以一步一步攀登上去。而就算是只有数十米的峭壁,一般人也是无法攀上的。

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我们应该使问题具有层次性,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几个简单问题。一般的做法是,第一步,先将问题引出,使学生脑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如讲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为什么苹果不会飞向天空,而要掉落地面?让学生明确万有引力的存在,以及它的方向性。第二步,把问题进一步深化,使问题涉及的内容更加具体而明确。我们都知道万有引力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苹果和地球想到吸引着,也和苹果树相互吸引着,为什么苹果却是掉向地球而不是掉向苹果树?自然而然地引出质量這一个概念,使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丰满起来。第三步,分步解决具体小问题。控制质量、分析距离对万有引力的影响,控制距离、分析质量对万有引力的影响。物理分析中经常用到的“控制变量法”,其实就是这种简化问题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再现物理科学发现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也要运用简化的方法。

4.设法让学生进入状态

没有特定的情境和学生的情感支撑,则学生就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要多点相对简单的鼓励性的提问和赞赏性的发问,让学生经常处于跃跃欲试、积极思考的状态,还要留下必要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相对集中具体。要让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轻松的状态下思考和提出问题,教师才能从学生的应答中找出可能的、有价值的问题。

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探索状态,能让学生大胆又准确地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得到知识、能力的建构,既是教师导的技巧所在,也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总之,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还是具体问题提出的技巧,都需要认真应对,积极思考,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项目导向式教学 篇11

1、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出台有关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文件和通知。2006年,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在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促科研教育结合,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2012年, “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作通知”中明确指出:“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要把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首要因素予以重点突出。”

多年来, 尽管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及实践工作,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 信息技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 研究生创新动机不足、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思维缺乏; (2) 创新实践能力普遍不高; (3) 在科研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自主探索; (4) 交叉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成果较少。

2、原因分析

造成信息技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普遍不强的原因很多, 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培养方法、培养手段、培养模式、培养平台、导师指导等。具体地讲包括:

(1) 学生自身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强, 缺乏研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很多研究生受社会上许多不良现象的影响, 对学习缺乏兴趣, 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不强, 认为研究生教育是他们人生旅途的最终教育, 且习惯了本科生阶段的教育模式,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2) 课程设置过于陈旧, 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缺乏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现阶段研究生课程设置过于狭窄、单一, 反映交叉、前沿的综合性课程相对较少, 学生知识点分散, 系统性差, 缺少真正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的课程。培养模式主要是“前期课程学习+后期科研选题与论文”方式, 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缺少贯穿始终的“创新能力培养”主线。这种模式导致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 知识面狭窄, 视野不够宽阔, 思维不够活跃, 总体创新意识不强。

(3) 实践教学使用传统模式进行, 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学科综合实践实验平台。学校拥有的试验设备大部分是某一学科单科的试验箱或试验台, 学生的相关实践只限于独立学科的基础试验, 缺乏综合实践。独立学科的基础试验相对简单, 不能将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因此, 当前高校迫切需要一个综合的实践环境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现相关学科综合实践, 提高创新能力。

(4) 研究生培养过程与培养机制单一, 缺乏可操作、高效能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机制。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科研选题与课题设计, 实现机制也主要通过导师指导的方式进行。培养途径狭窄, 培养机制单一, 且与导师本身素质与指导方法有关, 主观因素增强,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真正实现。

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平台搭建

根据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与原因的分析, 十分迫切需要尽快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项目组通过对信息技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培养方法、实施途径、对策措施, 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提出基于综合实践平台的能力导向与项目驱动式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实践平台主要由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组成。硬件平台主要由九大模块组成 (如图1) , 基本包括了信息技术类学科所需的硬件知识要素。

硬件平台要素主要包括主控芯片、中央处理单元控制、无线传感器、有线网络、路由路、Zigbee协调器、数字端口、数字电路、摄像头、遥控器、麦克风、GPRS网、移动终端、PC机等硬件设备。通过这些硬件要素的组织, 搭建九大硬件系统模块, 包括中央控制室、安防子系统、空调子系统、室内子系统、门禁子系统、热水器子系统、协调器、嗅探器、扩展系统。该硬件系统平台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传感器原理与检测、单片机技术、计算机原理、电机控制、网络通讯编程、网页制作、无线电通讯、图像处理、音频处理、指纹采集、嵌入式技术等多学科核心知识交叉集成、融会贯通。在该硬件系统平台上信息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可进行多种项目的自主学习、综合设计、全面实现、演示运行, 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实践平台软件部分包括:信息技术类专业核心知识点提炼、知识体系疏理与构建、平台软界面设计、二次开发环境设计、编译环境设计、模拟环境设计、演示环境设计、集成开发环境优化、软件集成设计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软件系统, 为学生综合实践提供友好、美观、集成、优化的控制接口界面。

三、以能力为导向的项目驱动式创新能力培养

1、能力导向项目驱动式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图2给出了信息技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原理。综合实践平台包括了能力训练与提升所需的素材, 由软件与硬件素材组成, 共同形成知识素材库;在此素材库上根据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设计若干项目 (系统) , 建立能力培养项目库;学生根据系统功能需求从素材库中选取所需知识素材, 通过完成不同项目 (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来达到创新能力的训练与提升, 从而形成能力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与协作性研究, 可以实现新知识的发现与获取, 从而掌握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点, 完成自我创新素质库的建立与完备。整个过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通过平台建立、项目设计、能力训练、能力提升四个阶段来完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与提升。

2、培养方法实施

根据综合实践平台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制订能力提升策略, 合理调整研究生课程设置, 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学科特点和能力需求设计创新能力实践项目, 编制实践指导书与教学资料, 并进行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流程设计。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为实施案例, 开设系列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实践课程。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创新能力培养”三年不间断 (见图3) 。通过案例研究, 并进一步完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与实践项目。

实施案例成熟后, 建立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方案。针对校内信息技术类其它专业如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物联网、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研究生, 协助与指导其制定创新能力培养提升方案及实践项目, 并有效地应用于研究生教学与培养中。

四、结束语

本文对信息技术学科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原理与方法, 搭建了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实践平台。通过开设系列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实践课程, 学生在该平台上进行创新能力综合训练;学生以子项目子系统实现为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综合设计、全面实现、演示运行系列研究活动, 显著提升综合创新能力;以我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为实施案例, 并向我校其它专业开放与推广。

基于综合实践平台的能力导向与项目驱动式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为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案。本研究将会为信息技术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一种从方法与技术取得突破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推进研究生教学理论、方法与平台向纵深发展, 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整体提高, 为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站在世界前沿奠定基础。

摘要:通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基于综合实践平台的能力导向与项目驱动式信息技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通过综合实践平台的搭建、素材库的建立和项目库的提炼, 学生以项目为载体利用各种知识素材进行创新训练, 从而达到综合创新能力提升目标。

关键词:实践平台,能力导向,项目驱动,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

参考文献

[1]涂丹, 王芸.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年02期

[2]宋晨晖, 王悦芳, 朱玉山.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南京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 2006年06期

[3]姜友芬, 吴宏翔, 熊庆年, 林荣日, 顾云深.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05年06期

[4]李振峰.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进与趋势[J].滨州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

[5]朱小军, 时章明, 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01期

[6]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年

上一篇:司法责任制下一篇:橡胶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