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2024-08-10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精选8篇)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篇1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的优秀论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项目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直是其探索和发展的方向。在高等职业院校中,经济法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开设给经济类和法律的学生学习,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特殊,内容多且结构分散,学习起来难度大。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和经济法教学的特点,本文提出了“项目式驱动”教学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它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降低了经济法教学的难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职经济法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经济法教学; 教学项目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其也具有独特的特点。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强调职业性、实用性和适应性。在课程设计方面也是依照市场对岗位的需求设置专业,针对性较强,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毕业就能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某个岗位所需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就能适应其岗位工作。而就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入学的时候成绩就不高,基础也普遍偏低,缺乏足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大多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涨,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课程的实用性和将来就业所需要考取的各种技能证书。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但是如果只注重实践,而没有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铺垫,要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提升,其上升的空间也必定会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较好的结合起来并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探索的`方向。

经济法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一般是为经济类和法律类的学生所开设的。作为法学核心课程中较为特殊的一门课程,首先,它既包括了市场规制法部分,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也包括了宏观调控法部分,如反垄断法、财政税收法等,有时候市场主体法,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也被概括地囊括到经济法的中来。这样一算,经济法涉及到的法律将多达20部左右,并且各个法律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那么密切,因此,形成了经济法学虽体系庞大,但结构却很松散的特点。其次,经济法是一门兼具公法性质和私法性质的学科,当中既涉及到了国家对市场调控的公法内容,也涉及到了市场主体之间竞争、交易关系的私法内容,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民法、商法、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对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再次,我国的早期的经济立法是十分滞后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立法也逐步完善起来,现行的许多经济立法,如反垄断法是2008年才出台施行的。社会经济生活瞬息万变,经济立法也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应付得了层出不穷的新理由。因此,经济法的教学要求必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和热点保持前沿性的关注。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经济法的这三方面特殊性无疑为经济法的教学增加了许多难度。学生对于经济法的学习普遍认为,经济法内容过多,知识点分散,学习起来难度大。因此,结合经济法和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探索适合高职经济法教学的模式显得尤其具有价值和作用。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首先产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转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以学生作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项目”作为载体,把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设计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以项目的不断拓展和逐层推进来驱动课程的开展,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项目来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得到极大的激发,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带着具体的项目任务去深思、分析和探索,并通过其他的同学一起沟通和合作,找到解决理由的方案。这种教学模式很好的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地去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分析和解决具体理由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了潜移默化、学以致用的效果。这种参与性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项目后获得的成就感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经济法这门课程虽然不像其他技术类的课程那样具备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同样也适用于这种教学模式。

具体说来,“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第一,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项目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对教师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最需要打造一批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来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通过对经济法课程的总体性的把握,确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的相关法规从事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市场运营的能力。进而,根据教学目标拟定出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重难点。最后,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内容设计教学项目。课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项目的设计不再是简单的按照教材的章节去罗列,而是以教学项目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材,将相关的知识点贯穿进教学项目之中,可以将整体的教学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任务,精选每个教学案例项目,难度要适中,设计好教学的情境,最好是与日常生产生活比较贴近的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教学项目的实施。这一过程可以具体分为项目的初始阶段和开展阶段。

在项目的初始阶段中,主要是对项目进行计划和安排。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要注意男女的搭配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的搭配,可以从每个组推选出一名项目小组长,由项目小组长按照教师指示的项目任务去组织成员对项目进行分析,查找相关的资料,制定出项目实施的计划,安排各个成员的任务。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项目的情境中。

在项目的开展阶段中,主要是以学生实施项目活动为中心,由学生按照他们事前准备的项目实施计划展开活动。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尽可能地让他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进而引导学生在各自组内、组与组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突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对项目的不断扩展和逐层推进来实现项目的最终完成。第三,教学项目完成后的评价。在评价的阶段中,可以采用小组的自评、小组间的互评和教师的总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每个小组先对自己在项目初始阶段和开展阶段中的活动内容进行反思和评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自我总结和自我完善的思维。在自评完之后,小组间的互评将进一步对项目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补充,培养学生对于他人的评价和倡议能否客观的接受,转化成提升自己的动力。最后教师的总结评价从总体上去把握此次项目完成的效果,对于学生中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使学生体验到完成项目后的成就感和快乐,对于表现不足学生给予鼓励或者作出指导,激发他们在下一次教学项目中能够不断改善。对于项目中出现的理由由教师进行分析和解决,并总结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知识,从实践回归到理论,但却让学生对理论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容易去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篇2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与传统相比, 项目驱动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它是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材内容

一般来说, 传统教学的内容组织是以教材的内容和安排为依据, 按照已规定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而项目驱动式教学则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把学习内容按项目的拓展和递进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讲授占很大比例, 而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提出学习项目和任务, 然后由学生自己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去分析学习项目和任务中的问题, 思考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方法, 探寻解决问题的步骤, 并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终完成学习项目和任务。

3.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传统教学相比, 项目驱动式教学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 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最终完成大多需要依靠学生团队的努力, 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要求

1.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意义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线, 因此, 学习任务的设定和其内在的教育教学价值是最为重要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必要设计成学习项目和任务?设计成怎样的学习项目和任务?通过学习任务实现怎样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些都是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项目驱动式教学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明确性

一般来说,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一节课由2-3项学习任务组成, 而每项学习任务又可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 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因此, 项目驱动式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事先设计出方向明确、难易适中、实际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可以利用的相关学习资源, 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才算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3.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主体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后, 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分析、对任务中所涉及问题的思考及相关资源的运用, 并通过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 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为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说, 学生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程度是项目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否则学生也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是笔者在《细胞中的化合物———核酸》一课的复习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案例。

1.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 说明核酸的基本结构和种类;认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简述检测核酸的实验原理,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 学习项目与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 (1) :回顾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通式,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肽键的结构式等。

学习任务 (2) :核酸的组成与分类。

学习任务 (3) :DNA、RNA、蛋白质的水解和代谢。

学习任务 (4) :如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 教学实施

(1) 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两个小组分配同样的任务。

(2) 学生在组内根据本组所分配到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 并完成教师事先下发的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3) 各小组选择代表对学案上的问题进行汇报,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与补充, 教师给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与思考

例析高中生物项目驱动式教学 篇3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与传统相比,项目驱动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它是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材内容

一般来说,传统教学的内容组织是以教材的内容和安排为依据,按照已规定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而项目驱动式教学则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把学习内容按项目的拓展和递进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占很大比例,而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提出学习项目和任务,然后由学生自己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去分析学习项目和任务中的问题,思考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步骤,并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完成学习项目和任务。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驱动式教学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最终完成大多需要依靠学生团队的努力,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要求

1.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意义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线,因此,学习任务的设定和其内在的教育教学价值是最为重要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必要设计成学习项目和任务?设计成怎样的学习项目和任务?通过学习任务实现怎样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些都是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项目驱动式教学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明确性

一般来说,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一节课由2-3项学习任务组成,而每项学习任务又可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因此,项目驱动式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事先设计出方向明确、难易适中、实际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可以利用的相关学习资源,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才算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3.学习项目和任务的主体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分析、对任务中所涉及问题的思考及相关资源的运用,并通过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说,学生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程度是项目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否则学生也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是笔者在《细胞中的化合物——核酸》一课的复习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案例。

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说明核酸的基本结构和种类;认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简述检测核酸的实验原理,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学习项目与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1):回顾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通式,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肽键的结构式等。

学习任务(2):核酸的组成与分类。

学习任务(3):DNA、RNA、蛋白质的水解和代谢。

学习任务(4):如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教学实施

(1)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两个小组分配同样的任务。

(2)学生在组内根据本组所分配到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完成教师事先下发的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3)各小组选择代表对学案上的问题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与补充,教师给予点评并总结。

4.分析与思考

本节课,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 篇4

1.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或每一个具体的实验都设计成一个项目,或者有些课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可以将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大项目,再将大项目分为若干小项目,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项目组成。每一阶段实验项目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引导学生分析项目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项目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讲到Gif动画制作的使用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网页中插入一些漂亮的Gif动画图片。给出项目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项目,提出完成项目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学过的,如Gif图片的处理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何将一些Gif图片连接成为一幅Gif动画,即隐含在项目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3~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项目)。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活动拉了回来。活动(项目)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完成项目时又获得一种成就感。

摘要: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的一种高效教学法。该文介绍了3ds ma)(三维设计课程中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同时对采用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3ds ma)(三维动画课程体系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以《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为例看新闻业务类课程怎样进行实战训练

◎王卫明 揭 云

《杭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近年招聘采编人员,就曾将应聘者派到聋哑学校、秀水街等新闻现场采写新闻、拍摄照片,以此检验应聘者的业务能力。可以说,新闻学子业务实践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能否顺利就业,也是检验新闻教育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1902年,捐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美国报业巨人普利策就在备忘录中记下他的新闻教育观:“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用实践的方法鼓励、教育现在、未来的从业人员。”

今天,“Learning by Doing(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远比纸上谈兵有效”已成为世界许多传媒院校和传媒业界人士的共识。

一、部分新闻学子实战训练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国内的一些新闻学子并没有接受多少实战训练。

有新闻学子反映,“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在课堂上训练过。”“大一两个学期,我只写过两篇新闻报道,而且是老师要求写的作业,除此之外,我没写过其他一篇文章。”“我们在‘写’这方面的训练强度不是很大。”“亲历亲为的采访活动很少有机会,所以采访稿也很少。学了一年多的新闻采写,却还停留在理论上,真正写起来就感到语穷辞竭,写不下去。”

可以想象,新闻学子接受的实战训练越少,实战能力越差,在新闻一线上手越慢,越没有职业自信,对新闻职业越没有兴趣和热情。

以《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为例,学生的好文章都是练出来的。如果新闻学子只学习理论知识,或只单纯地看别人怎么写、看别人的作品,自己不动手,新闻还是不会写。所以,实战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想对学生组织大量的实战训练,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组织,例如:因为承担了太多的课程教学任务,而无暇开展大量的实战训练;因为没有机会在新闻实践一线积累工作经验,而怯于开展实战训练;因为班上学生数量过多,而难以负担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因为作业批改不纳入工作量考核,而懒于开展实战训练等等。

二、两所高校的实战训练

对新闻学子怎样进行实战训练比较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对不同新闻院系来说,答案并不完全一样。

(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采写训练

⒈开设“大篷车新闻学课堂”

在对新闻学子的实战训练方面,清华大学在国内众多新闻院系中采用了“学在路上”的大篷车教学模式:仿效乘坐大篷车到处巡演的吉普赛人,通过建立大篷车采访车队,将新闻学子拉到远离课堂的外地,进行极具实战性质的采写训练,目的是在真实的世界采访真实的故事、接触真实的人物、学习真实的本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中心)曾组织学生参加以下外出采访实践活动:2000年暑假,到大漠荒城、楼兰遗址和内蒙古额尔济纳沙尘暴源头采访;2001年6月,到北京四合院采访;2001年暑假,到太行山采访;2001年寒假,到江苏煤矿采访实践;2002年4月,在北京胡同采访;2002年7月,在长征路采访;学期开学第一个周末,把学生带到孔庙上一堂《儒家新闻学》等。

在这些外出采访活动中,新闻学子们体验了“沿着原始森林中崎岖的道路采访”、“在去采访的山路上和内蒙古沙漠遭遇陷车”、“采访车被泥石流挡住去路”、“采访途中遇到大雨”、“山顶上拍片子”、“用卫星电话在大漠深处发稿”等课堂上不可能有的实战情景。他们采访当年接待毛主席的头人的后代,在红军长征的芦花会议会址听讲解,给红军烈士墓敬献鲜花,听黑水县崔副县长介绍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采访山顶的德晴朗寺——长征路上的佛国,听黑水县宗教局苏局长介绍黑水的宗教,攀登红军曾经翻越的山口,攀登云雾缭绕的红军雪山主峰,登上红军当年征服的雪山,采访途中在热情的藏族人家躲雨等。

“这些‘大篷车课堂’目的是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探险中、在真实的故事中、在游山玩水中领悟新闻学核心原理。学生们会因此领悟到:新闻学是最令人兴奋的、同时也是最能发挥个人创造潜力的学科。”“如果我们浏览一下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学们在长征路上采写的故事,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他们对他们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激情与热爱。”

清华大学“大篷车新闻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显然不同于课堂讲解,这种训练方式的运作,难度大,成本高,安全方面的风险也大,但很值得其他新闻院系借鉴。

⒉让学生采写身边的人与事

除了在“大篷车新闻学课堂”采写校外人、事,身边的人与事也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实战训练的采写对象。

中关村的餐厅或咖啡厅、清华大学派出所、清华大学所在街道办事处、校领导、学院领导、教授、学校食堂厨师、学校保安、学校网络中心、学生宿舍打扫卫生人员、校医院医生或护士、学校纪念品商店经理、教师(李希光)本人、同班同学、爱笑的门卫、打扫寝室、视察清华大学的温家宝总理等,都成为新闻学子笔下的主角。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希光教授的学生说,“李希光最擅长的就是让你当堂写新闻作业”,“他让我们相互采访写大家的童年,大家写了好多好玩的故事,并且看了大家小时候的照片,我们都笑得肚子痛,让我感觉到做一名记者可以如此的开心与快乐。”

(二)南昌大学新闻系的“魔鬼训练”

⒈思路

对新闻学子来说,新闻业务技能“做了才能透彻了解,做了才能深刻体会,才不会觉得它难”。所以,南昌大学广电班新闻采写课程(大一就开设)的主讲教师在备课阶段,就为该门课程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以理论讲解为基,以大量的实战练习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教师在课堂导学、学生在课后自学、专家举行业务讲座三结合;

要求学生向优秀记者学习,向优秀作品看齐,以习促学,边练边悟,多练,多写,多交流,通过朗读、背诵、手抄优秀新闻作品等看起来很笨拙的方法,打好文字功底;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给报刊写稿、投稿以笔资学,制订学习计划,严格执行,确定并努力实现发稿目标;

建立在线教学平台——《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博客。

按照广电班《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教学计划,一半课时被安排给“练习讲评”(预先安排课外采写作业),目的是以高强度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但有课堂采写练习,而且有次数不少的课外采写作业;不但有学生自行安排的课外采写练习,而且有教师组织的集体课外采写练习;不但有命题练习,也有自定选题的采写练习。

⒉做法

2007年9月4日上午,广电班《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共3节),主讲教师宣布了他对学生的要求:多写,多练,不但要完成课堂练习,而且要完成课外采写作业,争取在校外媒体发表作品,等等。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唏嘘不已。

主讲教师一边介绍自己的教学计划,一边将学生拉到了“题海”之中,“写一篇关于我的人物通讯。”学生们知道,老师所称的“魔鬼训练”开始了。这对平时总是动嘴多于动手的学子们来说,是一次新奇而充满挑战的尝试。学生们一边听、一边记,教师介绍完毕后,学生们便开始现场作业。9时20分(第二节课进行中),开始有学生交稿,下课时,学生们全部提交了作业。

第二堂课,是教师对上次作业的讲评,以及理论讲解——“通讯是什么”。临近下课时,主讲教师布置了第二次作业——以“新生开学”为主题的课外采写作业。为了培养学生“准时交稿”的观念,主讲教师规定:必须在新生报到结束的当天晚上交稿,晚于截稿

第三堂课,是全班师生对上次作业的讲评(包括部分作业的作者上台介绍采写经过和体会)。

第四堂课,是现场作业——观看浙江奉化滕头村专题片之后,在课堂上写一篇工作通讯,要求在下课前完成。临近下课时,主讲教师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自定选题,采写一篇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通讯,期末考试前交稿;二是课外采写作业——“十一”黄金周见闻。

接着,主讲教师邀请了两位民营企业老板到课堂接受学生关于创业的采访;安排学生到所在大学附近的农村采访征地拆迁问题……整个学期,主讲教师共安排了9次作业(包括录音报道作业)。

⒊反响

“魔鬼训练”初见成效,学生们普遍对此表示欢迎。

学生们有如下表示:“严师出高徒,你对我们的‘魔鬼训练’是很正确的(虽然大家都叫苦连天)。”“鉴于本人太懒散,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自己出外找任务,所以,碰到像您这种每次上课都得交作业的老师,在下还是挺高兴的。”“我很喜欢老师在课堂即兴要求写作,这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通过对比、老师讲解,可以快速地看到不足。”“大二的这个学期,老师让我感觉颇有压力。不过,这种强化训练确实很有必要,对于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应该是个很奏效的办法。”

实战训练有这样的好处:容易发现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二次作业提交过程中,部分学生暴露出电脑发稿的问题——收信的电子信箱地址没有写对,导致作业提交失败。又如,字词表达的错误或不规范,有学生在作业中将“1976年”写成“76年”。对此类问题,教师一一指正,提醒大家注意下次避免。

有学生在电子邮件中说:“这次课堂上写的通讯很糟糕,发现自己有许多的不足,比如文字功底不扎实。” 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后,对课程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求知欲,动力更强。

此外,课堂上的即兴作业(一般在45分钟~90分钟内完成),对于锻炼学生的速写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期待中的对策——多管齐下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对新闻学子的教育,必须有足够大的实战力度。在实战训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保证实战训练的顺利进行和有效,需要在以下方面尽力:

⒈训练方式的创新

一是训练方式的多样化。训练方式包括课堂训练、课外训练、课堂讨论、现场点评、示范练习,这些训练方式又可以分为室内训练和室外训练、校内训练和校外训练、本地训练和异地训练、教师组织的训练和学生自行组织的训练等类型。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适应各种各样的实战情境。

艺术专业的学生素有外出采风的传统,其实,新闻学子更需要参加采风活动,参加完全意义上的实战,这需要在校外甚至外地建立相对固定的实战(或实习)基地。

二是训练次数的频繁化。教师组织的实战训练的次数,只能多不能少,至少每两周训练一次,最好每周训练一次。同时,要发动学生自行组织训练。训练次数的频繁化,可使学生逐渐进入“熟能生巧”的境界。

⒉师资配备的特别要求

毋庸置疑,没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同样可以组织很好的实战训练,但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的实战训练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对新闻业务类课程,最好配备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

以李希光教授为例,他曾经在新华社等媒体工作,谙熟西方最先进的报道手法,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像李希光教授这样有丰富实践经验、业务水平高、业务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对于新闻业务实战训练的设计、组织、指导,当然是轻车熟路,学生也很容易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战知识而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⒊经费投入的加大

实战训练之所以难以开展,最大的瓶颈就在于经费问题。

如果是在校内训练,不需要很多额外的经费,但如果将学生带到校外,则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像清华大学“大篷车新闻学课堂”那样到异地进行采写训练,就需要筹集食宿、交通等费用。像浙江万里学院那样自办报纸(《新闻实践报》)供新闻专业学生锻炼,就需要准备额外的印刷费用。

因此,要加大新闻业务课程的实战力度,必须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当然,争取被采访单位的赞助或资助,也是可以考虑的。

⒋相应制度的配合

开展实战训练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事情(特别是作业批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如果师生双方都没动力,或者师生中的一方没有动力,都会影响实战训练的顺利实施。好的制度可以解决动力问题。要加大新闻业务课程的实战力度,必须在相关制度方面给予配合。

制度的配合,涉及两个方面:

学生方面,可以对其规定必须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战作业。

例如,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第一年必须制作一份报纸、一个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第二年要自己办一份周刊(彩色报纸还要有分析文章)。

此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该加大平时考核的分量(例如,占总成绩的50%甚至更多),摆脱“一考定成绩”的简单考核,每次实战作业均计入成绩。教师在给作业评分时,应当综合考虑作业速度、难度、截稿时效等因素。

教师方面,应该给该类课程的教师少安排其他工作,使其有充足的时间介入到实战训练中;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应该对其在实战训练中的“付出”给予“回报”,例如,每批改一次作业,等同上课3课时;每带学生外出采访一次,等同上课6课时。

⒌师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从来就是师生双方的事。南昌大学采写课程的教师发现,在校内新闻宣传部门担任记者的学生,其作业往往做得比其他学生好。

学生不但要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实战训练,而且要自发“制造”或争取实战机会。例如,加入校内通讯社、校报、记者团、校广播电台、校电视台,学生会或社团的宣传部;担任校外媒体特约校园通讯员;平时多练笔,如果见闻校园内发生值得一写的事件或人物,尽量写一写,以锻炼自己的笔头功夫;到媒体或其他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实习或见习,等等。

学生要多与业务高手交流,多请教,写出稿件后及时发给老师,请老师修改评价,以便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及时指导,不因不是自己布置的作业而不乐意批阅。对学生的实战训练,应及时讲评(最好马上点评)。

⒍学生要争取发表作品

学生作品一旦公开发表,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大有裨益。因此,学生在实战训练中完成的稿件或作品,教师要鼓励在校外媒体发表(如发表了则课程成绩加分),或者推荐发表,或者在自办的发稿平台(如教学博客、院系网站)发表。如果自办的发稿平台能够实现赢利,能够发稿费给发表作品的学生,则善莫大焉。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篇5

当前《软件逆向分析》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技术讲解一应用方法举例一分析总结归纳。整个过程大部分都是以教员教学为主,学员学习同步跟进,期间少有穿插一些课堂讨论或实例分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员主动在传授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员被动在接受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被动者。继而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教学大纲是教的大纲,教学计划是教的计划,学员的成绩还不一定是教员教学水平的真实反映。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员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实效性较高。但其最主要的缺陷是作为学习主人、认知主体的学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有混日子的情况出现,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在被教员牵着鼻子走。这种模式与目前任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需求相差甚远。短训班与岗前培训班的教学活动要求学员变被动“要我学习”为主动“我要学习”,站在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角度去规划和构建学习活动。学员基于这种理念制定出来的学习活动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新需求,合理设计任务内容

目前,我院各类短训班和岗前培训班等任职教育与专业本科学员的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最大的不同在于:任职教育侧重于实用性,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直接面向学员岗位任职需求,教学目标更要从实际工作的切实需要出发来进行考虑,教学内容设置要尽可能的为了满足一线单位能用、有用和好用来设置。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选取是最重要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选用任务内容的好坏决定了学员兴趣程度的高低,同时任务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及实施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学员的积极性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效果。任务的选取要注重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四个方面的要求,要符合学员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交互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员探求、获取和运用知识。趣味性要求任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员来说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员对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就是失败的,就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选取的任务和案例都具备强烈的神秘色彩、趣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学员有很深的吸引力,能激发学员强烈的探究欲望,完成任务后学员能获得极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综合性既要求尽量保证任务涵盖教学单元中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及技术的运用,又要拓展最新的方法和手段。这样学员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综合运用技术和方法来为实际工作服务。实践性是强调任务紧贴实际工作的需求,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模拟实际工作中的环境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空洞和理论化。创新性要求在任务设计时尽量不要把所有技术手段都呈现出来,要给学员埋下一种神秘感,要给学员留下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欲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员深刻的记住所学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有三个,第一个目标要求学员能够熟悉一些典型的软件逆向分析理论和技术,第二个目标要求学员会用一批常见的工具来进行软件特征与行为分析,第三个目标要求学员掌握一套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逆向分析方法,使其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可以更快、更准地贴近真实工作。这三点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本课程“以理论技术为指导,以软件工具为手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着力培养学员软件分析素养、提高逆向分析技术水平,创新解决逆向分析问题的能力。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篇6

教学设计

第十六周课:图像合成、图像后期处理

1.教学目的及要求  掌握通道的基本原理  掌握通道抠图的基本操作  掌握基本的人像后期处理的操作

2、教学内容

任务2.1、通道抠图

步骤一:打开通道面版 我们首先在红、绿、蓝三个通道中选择出一个颜色对比较明显的复制这个通道,在这里我选择了蓝色通道

2、点图象→调整→色阶,将黑色的小三角向右移动,调整暗色调的色阶,然后在将白色的小三角向左移,调整亮色调的色阶,以此来将图象中人物和背景的色调分离出来,也可以在上面输入色阶:135/1.00/195

3、人物的轮廓已经基本上和背景分离出来了,然后我们用画笔工具将人物里面的白色涂抹成黑色

4、点图象→调整→反相,将人物部分变成白色也就是选择区域

5、点通道面版下面的将通道作为选区载入 然后回到图层面版,选择背景图层

6、选区已经制作完成 然后用剪接粘贴的命令将人物选取出来

完整的抠出了人物。

任务2.2、人像摄影后期润饰技巧——磨皮、修型、调色

步骤1:首先要去除斑点,打开要处理的图片,复制一层,选择修复画笔工具。点击鼠标右键调节画笔硬度为0,间距默认,调节画笔到合适的大小,按住ALT键,在斑点附近空白处点击鼠标左键取样,松开ALT键,点击斑点,就消失了。这个过程有几个快捷键,按住ALT键双击带锁图层可以解锁,按住ALT+CTRL上下拖动图层可以复制一层,按住ALT键滑动鼠标滚轮可以放大缩小图片,按住空格键用鼠标可以拖动放大后的图像移动。

去斑完成如下:

步骤2:开始皮肤细化的模糊处理。把处理好的图层复制一份,执行滤镜里的高斯模糊命令,模糊半径根据图片大小而定,然后把模糊下面的那层复制一份,移动到模糊层的上方,现在形成了清晰-模糊-清晰-原始图层的格局。选择橡皮擦工具,调到适当大小,硬度为0,擦去第一层清晰的,露出下层模糊层,注意保留原始皮肤的明暗轮廓。见下图效果:

擦完之后,把模糊层的不透明度调到40%左右,能稍微自然一些,效果图如下:

步骤3:调亮度。按住SHIFT选择前三层,按CTRL+E合并图层,点击图层窗口里面的这个按钮,创建一个曲线调整图层。调整曲线到下图所示,图片整体就亮了:

选中曲线层下面那个清晰层,选择减淡工具,曝光度10%,擦人物脸上黑的地方,直到亮度均匀为之。如下图:

恩,差求不多了,觉得皮肤不均匀再磨皮一次就行了。亮度还可以再用曲线提高,和环境反差出来。

三、商业人像磨皮

我研究了不少明星写真和商业广告片,觉得商业人像皮肤有这么几个特点。保留毛孔细节,明暗清晰,明暗五调子很明确,色彩多为CMYK低饱和度,最重要的一点确定其专业性就是,肤色均匀,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化妆要很牛逼,后期也非常麻烦。开始~

步骤1:复制一层,养成好习惯,用液化把脸型修的好看些(第3期教程讲液化),选择修复画笔把斑点、痘痘、小坑、头发丝一点点的修掉,仿制图章效果更好,不过初学可能会比较打击,把修复画笔用顺手了,力道掌握好了再练习仿制图章吧。这个过程做粗糙几分钟搞定,做细致了要好几个小时,建议大家开始还是多揣摩练习。效果如图:

步骤2:把饱和度降低十几个百分点,开始做光影效果。用减淡工具把黑眼圈去掉,曝光度10%左右,用加深工具加深鼻梁侧面、脸侧面、脖子、头发,减淡工具提高鼻梁和颧骨亮度。再做个曲线降低一下亮度。(由于成片是RAW出片制作,现在用JPG原片来讲解,所以最重效果会有一定差异,质量不如RAW出片的成品,这就显示出RAW格式的优势)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不好用图片演示,说的文字也少,但是很重要,很重要,决定照片的成败。大家依照明暗五大调子,亮、灰、明暗交界线、灰、反光的原则来练习。并且对于光从何处来,产生怎样的合理阴影都要认真理解,群里有美术老师可以请教具体问题,呵呵,我也就略知一二。提供个方法,摄影后期和画画是相同的,只是工具载体不一样罢了。效果图如下

步骤3:修复不均匀的肤色。皮肤看起来整体偏黄,新建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还是点那个黑白相间的小按钮。选择黄色,把色相的滑块往左侧拉动一些,就是黄色的补色方向,做成这样的效果(RAW格式肤色不均匀现象很弱):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篇7

X线机设备学是医学院校影像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它涉及X线成像原理、电工、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知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是必须的,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改进X线机设备学的实验,使学生在掌握X线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又能提高实践、设计、创新能力,一直是本课程实验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1 X线机设备学的特点适合项目驱动

项目教学法是根据教育部第16号文件“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精神,将实践项目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模式[1],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2]。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适合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一般在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进行[3]。X线机设备学一般在大三开始讲授,且学生已学习过成像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微机原理、电工学等基础课,已具备了项目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 项目设计

一般来说,项目应该包含不同的教学任务,每个任务是教学中一个不应缺少的部分。项目所有任务的总和要尽量覆盖整个课程的预定教学目标和主要知识点,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相互递进的任务群。所选任务必须具备趣味性、实用性、完整性等特征,每个任务的规模不要很大,知识点不要面面俱到,应该有明显的主题或突出的重点[4,5,6]。X线机设备学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3个递进的层次:基本结构、常规X线机单元电路分析、程控及高频X线机电路分析。根据每部分的重点,采用层次递进方式对项目进行如下设计。

2.1 X线机基本结构部分

这一部分知识为基本理论知识,如果没有X线机生产公司的协助,在高校很难独立采用项目教学方法。

2.2 常规X线机单元电路部分

由于本部分内容着重讲述X线机的电路原理,学生对整机原理还不是非常熟悉,只能设计简单的小项目。

(1)《X线机简单限时电路的设计》:要求结合高压初级电路与限时电路的原理,用继电器方式完成X线机曝光限时过程。通过这个项目的训练,学生不但可以深刻理解高压初级电路和限时电路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体会电路之间的控制关系。

(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旋转阳极电路设计》:要求利用单片机完成旋转阳极的启动、延时功能。通过此项目的训练,学生既理解了旋转阳极的工作原理,又能把所学的电工、单片机等知识运用到X线机设备中,为程控机及高频机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程控、高频档次较高X线机部分

由于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常规X线机单元电路的原理,在此部分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既可以巩固X线机工作原理,深刻体会利用单片机控制和利用继电器控制的X线机,在实现方式上的区别与联系,又可培养学生利用单片机、数字电路、电工等知识进行综合电路设计的能力,实现学科知识交叉运用,达到质的飞跃,从而为开发新型医疗仪器提供技术保障。

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及设计的灵活性,可以把项目分成一般单元项目和综合单元项目。一般单元项目的适用对象为所有学生,综合单元项目适用对象为水平较高或有意参加电子大赛的学生。

2.3.1 单元项目

以程控X线机为例,可以提炼的一般单元项目有:《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伺服电路设计》、《程控X线机虚拟控制台的设计》、《X线机曝光过程的模拟》3个;综合单元项目目前只设计了1个:《虚拟程控X线机的设计》。

2.3.2 驱动任务的设计

驱动任务必须目标清楚、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以《程控X线机虚拟控制台的设计》项目为例,本项目要达到的目标是:(1)深刻理解程控X线机曝光参数和工作方式选择的原理、器官程序摄影的原理、容量保护的原理;(2)体会程控X线机与常规X线机实现方式的区别;(3)学会运用单片机和接口技术设计简单的X线机单元电路;(4)最终完成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工作方式的设定、显示;编制出容量保护程序。

具体任务可分为:(1)利用Protel软件进行电路设计:键盘电路设计、显示电路的设计;(2)用Protel软件进行电路仿真;(3)电路板制作及焊接;(4)软件编程:键盘扫描程序、显示程序。

本项目任务把X线机原理、单片机技术、键盘技术、LED显示技术、Protel软件、电路板焊接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乐趣,以及多学科交叉运用与渗透的妙趣,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提高了他们动手和创新的能力。

其他3个项目的设计内容,见表1。

3 项目考核

项目种类不同,其考核权重应有所区别。对每个单元项目设置驱动任务后,要根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知识运用能力、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创新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的科学性等记分。

3.1 一般单元项目的考核

以《程控X线机虚拟控制台的设计》项目为例,根据该项目的考核目标并结合此项目在X线机教学中的作用,各考核点的权重可以分配如下: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占55%;曝光参数的分档、范围、容量保护的基本实现及创新性占(电路实现方式或新功能的增加)15%;实验报告的科学性占15%;任务的完成情况占15%。

3.2 综合单元项目的考核

综合单元项目的考核重点应放在活跃的思维、新颖的方法、新功能的扩展等方面。其考核权重分配如下:基本功能完成情况占25%;创新性(新的实现方法或新功能的扩展)占50%;实验报告的科学性占15%,任务完成情况占10%。

每个项目单元的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其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情况,按照上述权重即可计算每个单元项目的成绩。

4 课程考核

X线机设备学的传统考核模式采用“总成绩=试卷成绩×70%+实验报告成绩×20%+平时成绩×10%”的评分方法。这种考核模式存在的缺点有以下2点:(1)试卷成绩有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部分学生采用期末突击背诵,仍然可以取得较高的成绩;(2)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等情况,很难采用严格的考核标准打分。

采用项目单元教学模式后,课程考核采用“总成绩=过程考核成绩×60%+终结性考核×40%”的模式。其中,过程考核成绩=N个项目单元的成绩总和/N。所谓终结性考核即试卷考核,只需针对过程考核没有涉及且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设计。这种考核模式既注重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体现了其实践动手能力。克服了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背题、抄袭实验报告等缺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 结论

在单元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目标巧妙地理解关键知识点,发现新知识,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7,8]。

参考文献

[1]张文昭,李艳芳,李爱林,等.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整合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2):99-101.

[2]张杨,刘国成.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制图测绘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2):114-115.

[3]危立辉.项目驱动式单片机实验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0,(11):35-36.

[4]蔡永超.“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基础》课中的开发[J].职业技术,2010,(11):42.

[5]李永生,董祥梅,于广浩.万东程控X线机旋转阳极电路硬件和软件的故障及改进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9):108-109.

[6]刘晓衡.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3-16.

[7]尹维伟.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6):39-40.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篇8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项目驱动式;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59-01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技能性与知识性相对较强,因此,高校学生应当深入了解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更多计算机应用软件,并且能够将这些软件熟练的运用。项目驱动教学能够教会高校学生学习更多计算机知识,并且还能够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及操作能力,最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学生应用计算来解决更多实际的问题,在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高校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校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可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把老师作为主导,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可以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位置,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项目的驱动教学法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全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能使高校生全面掌握教学的内容,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极强,如果计算机老师依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话,不仅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会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还会影响到高校生的发展。通过项目驱动方法的有效应用,可以将计算机教学的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高校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这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操作计算机,还要让学生互相讨论和点评教学过程,提高高校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加深高校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记忆,而且可以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此外,在高校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设计项目是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也是考察项目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如果项目设计过于简单,经常达不到项目设计的目标;若项目设计过于复杂,会导致学生难以完成,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所以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阶段性的进行设计,计算机教师需要从全方面考虑项目设计合理性,尽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当项目设计完成以后,就要进入落实阶段,该阶段主要就是让学生完成相关项目,由于计算机的课程知识与其他课程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必须让学生独立的完成项目。此外,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操作水平,一旦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辅助学生完成。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应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高校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是教学的前提。此外,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应当重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其次就是学生需要互相学习。老师可应用提问的方式,激发高校生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回答正确以后,老师还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评价,尽可能提高高校生学习的信心,激发高校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解Word软件操作时,老师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且提问的内容是Word软件相关知识,在提问环节,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老师也可以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讨论,最后老师在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给予正确指导,并且加以点评,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学习的习惯,这对于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问的方式,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及时了解学生不足之处。

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还可以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专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此外可以实行计算机的案例教学一体化,以及构建一体化的媒体教室,这样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为适应教学的一体化需要,相关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变,不仅要提高自身理论教学的水平,还要强化实践操作的技能,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同时,还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教学,让计算机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激发高校生学习的热情,实时更新教学的内容,使得技校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课程有所期待,因为很多高校生对于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与探知欲。比如在讲解Internet的应用时,老师通过计算机常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图片或者是视频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机课程神奇之处,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起兴趣及好奇心,然后再向学生讲解与互联网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且设定一些查找项目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互联进行资料的查找。

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而言之,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是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的重要教学方法,老师应当积极应用此教学法,帮助学生学习更多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且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此外,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所以高校老师应当对此教学方法给予重视,并且积极应用,充分发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波,沈岳,曾莹. 高校计算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1,04:82-84.

上一篇:深入学习法律法规下一篇:车间安全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