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项目驱动

2024-07-04

实践与项目驱动(精选12篇)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1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 国家教育部自2001年于专业目录外正式批准重新建立本科专业。目前, 全国各高校纷纷建立物流管理专业, 据2008年上半年统计, 全国有308所本科院校、720所高职院校和超过1000所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 目前物流专业在校生人数突破80万人[1]。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同时, 又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型专业, 培养学生具有管理、IT、数学、经贸等多学科知识, 并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诊断企业物流问题, 提出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能力。近年来, 由于我国各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较快,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很多问题, 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物流管理教学法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 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目前全国各高校师资普遍比较年轻, 缺少必要的企业工作经验, 物流教学经验也不足, 存在很多问题, 具体现状和问题如下。

1.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物流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其他

专业转到物流专业的, 或是刚刚毕业的博士生或硕士生, 所学的理论体系不健全, 实战经验很欠缺。在课程教学方面, 全国各高校目前还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 案例分析为辅的教学方法, 整体教学枯燥乏味, 学生参与少, 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学以致用。

2. 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几十门课程, 尽管所学课

程不少, 但所学的各门课程彼此孤立, 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物流概念, 也无法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来设计一个具体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因此很难适应现代物流系统性、复合性、应用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根据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和未来物流发展的需要, 本文在对国外物流教学的研究基础上, 基于我国物流的特点, 探索出“实践与项目驱动式”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方法, 同时大胆在部分课程上予以实践, 取得一定实效。该方法十分接近实战,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改变了传统的单独理论教学的模式。通过每门课程的改革, 环环相扣, 最终使学生们能够综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技能, 完成一个基于IT的一体化供应链的物流解决方案/项目的策划和构建, 从而培养了学生复合性、应用性的物流管理能力和素质。

二、“实践与项目驱动式”物流管理教学法

1.“实践驱动式”的教学法。

因为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光凭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难以使学生们深入了解所学的物流理论, 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从学生大二开始, 采用“实践驱动式”的教学法, 利用寒暑假时间, 通过学生自己寻找及院系推荐帮助等方式, 积极组织物流专业学生深入到物流企业或大型工商企业物流岗位从事实际的物流实习工作, 这种实习可以在所学课程之前或之后。通过实习, 学生们加深了对物流理论知识的理解, 增强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教学。另外, 积极鼓励物流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采集实际企业鲜活的事例, 编写成教学案例, 从而既锻炼了师资, 增长了见识,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也为“项目驱动式”教学积累了素材。

2.“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子任务, 把涉及到的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其中, 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 完成既定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新知识点, 对其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该方法打破了单纯依靠理论授课并辅以案例的传统教学方法, 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 将其引入到物流教学中可以使得学生对物流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以业务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各项任务中, 亲身体验各种业务活动, 从而牢固掌握各项业务活动原理、流程[2,3]。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同时又是一个复合性专业, 而项目教学法在国外被认为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原因是项目的活动设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克服学科教学所造成的知识和技能条块分割的机会, 帮助学生建构一个更良好的知识和技能网络。因此, 在物流专业中推广项目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驱动式”的教学法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进行了教学法的改革, 如:在《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中, 首先在正式开讲之前, 提出一个电脑生产的国际供应链设计项目, 要求学生们学完该课程后, 自行应用此前所学的各门课程及本课程各章节的内容到该项目的设计之中, 然后分小组进行PPT演示讲解, 小组之间进行竞赛, 最后老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教学法, 学生们真正能够活学活用, 将所学的国际供应链管理知识, 如:国际性产品设计、全球采购管理、国际企业生产管理、全球配送管理、国际企业库存管理、国际运输管理、保税物流运作、国际供应链金融、海关作业管理、国际物流信息管理、国际供应链整合规划等和本课程之前的各门相关课程的知识真正用到接近实战的物流项目策划与设计中去。锻炼了学生们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使学生们熟悉掌握了运用多学科知识构建一个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 同时增加了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按照以上的教学法, 通过每门课程的改革, 环环相扣, 最终使学生们能够综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技能, 完成一个基于IT的一体化供应链的物流解决方案/项目的策划和构建。从而培养了学生们复合性、应用性的物流管理能力和素质。

物流管理看似简单, 但实则很不简单, 它需要一个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实践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特别是“项目驱动式”物流教学法, 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需要他们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分析与设计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整体思路。但这恰恰是物流管理专业所需培养的目标, 也是目前我国企业急需的紧缺人才的素质要求。该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对于改变目前我国物流教学的现状、培养我国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任豪祥.牢固树立品牌%严把考培质量[J].物流教育与培训,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09, (1) :10-14.

[2]张振华, 吴凯.项目教学法及其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 2007, (12) :116-117.

[3]公双雷.以任务驱动的物流教学方法探究[J].物流科技, 2009, (2) :126-128.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2

一、项目学习教学法

项目学习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在“项目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应用,制定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教学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能服务于教学,体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设计项目时,可根据课程不同的知识要点,将一个综合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项目,再将每个子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单,每个任务单涵盖一定的课程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然后,每个任务单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引出任务。教学项目的设计必须以科学实用为准则,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

“项目学习”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综合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实施:明确任务、剖析问题;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作品展示、点评总结;项目实战、巩固创新。

1.明确任务,剖析问题

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子项目的任务单,通过问题陈述先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突出重点、透析难点,继而针对问题进行剖析,对问题进行细化和深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分析讨论中来。

这样,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成枯燥无味的任务来应付,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2.独立探索,合作学习

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尝试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又称“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性别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合作学习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经验为中心,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3.作品展示,点评总结

学生完成任务后,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汇报成果,各小组可以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及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所谋求的解决方法,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进行改进和提高,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有助于树立自信心。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果及时地一一进行分析点评,在点评分析过程中,既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也要针对其不足之处给予建议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实践-反馈”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此得到培养。

4.项目实训,巩固创新

在课程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要结合当前该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社会市场需求开展项目实训,通过模拟职场情境,提出一个来自IT行业或现实业界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学生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在和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中,明确任务、确定目标、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丰富、提升和重构,从而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信息素养,又培养了主动探索的创造精神。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驱动下,展开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设制内容,以及该课程的独特性,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3

摘要:本论文研究如何构建项目驱动模式下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创设工作情境,根据典型工作岗位,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考核评价机制,进行高职英语视听说项目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项目驱动;高职英语视听说;项目教学法

高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一直是比较薄弱环节。究其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的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用脱节。构建有特色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考核评价机制,使其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起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活动或项目为驱动力,以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将要学习的内容纳入每个项目中,使学生在对项目的探索和实施中,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自主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将真实的工作项目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职业性和实用性。

二、项目驱动模式下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基本原则

戴士弘认为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即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精心设计项目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这一原则正是项目驱动模式下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基本原则。《英语视听说》这门课程的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紧紧围绕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应用英语专业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2)视、听、说三位一体,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在今后从事的职业活动中需要的职业能力,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阶段。(3)以视助听、以听促说、听说结合,全面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将视、听、说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能用英语思维、交流,达到听、说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4)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三、项目驱动模式下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整体设计与实践

1.课程设计的目标

通过对《英语视听说》领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2.课程内容的改革

结合社会及企业需求,分析应用英语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学内容及教材编写做出规定。在对应用英语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从文化到专业的“两段式”序列课程方案。第一阶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课堂、虚拟空间,营造真实语言环境。选择与时代同步,贴近大学生生活的题材,采取项目、情境等教学方法,为第二阶段专业技能的学习打好语言基础。第二阶段:以典型工作项目或业务流程为依据设计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设计,采取模拟情景、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等立体交叉的教学方法,通过完成多项任务,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根据不同的学习领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了项目(任务)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仿真三种教学方法。这三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三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协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项目教学法为例,对目标目的、特点和实例做如下具体说明:

以项目活动为中心,通过项目实施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及协作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具体过程如下:(1)项目布置:教师根据岗位能力的需要布置任务、设置与内容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2)信息搜集:学生根据小组分工独立搜集。(3)视听训练:教师播放视频材料,进行口语及听力训练。(4)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讨论、角色扮演,共同完成项目。(5)成果展示:通过对话、演讲、复述、角色扮演、文本资料等形式展示成果。(6)成果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4.评估方法的多元化

实施多元教学评估,促使教学向“教学内容社会化、教学方法个别化、学生能力职业化、素质教育核心化”转变;同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是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工作”,具体方法如下:(1)把考核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过程化评价;(2)把学习结果考核评价与对学习过程考核评价紧密结合;(3)把考核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考核评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4)把考核评价技能熟练程度与考核评价职业素养紧密结合;(5)把个体考核评价与对团队考核评价紧密结合;(6)把教师考核评价与学生自我考核评价、企事业单位评价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戴士弘 《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书版社.2012.5

[2].刘向红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的课程设计与实践》[J].琼州学院学报.2010.8

[3].邓杰 邓颖玲 《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7.9

作者简介:

马丽(1980—)河北邯郸人,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赵瑞芳:(1984—)河北石家庄人,学士学位,助教,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4

Android软件开发课程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中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编程语言课程。如果在授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填鸭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欠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却变成理论课,因此,对Android课程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本文第1节简要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几种方法,第2节详细介绍了Android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第3节在Android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Android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并做了简要介绍,第4节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Android课程教学改革的展望。

1 教学改革新方法

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推出了很多网络化教学模式,比如MOOC(幕课)[1]是最新涌现出来的在线课堂模式,还有工程教育理念CDIO[2,3]是一个国际性的、广泛的、全面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以及项目驱动、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等等。

“项目驱动”教学法[4]属于探究式教学法,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的能力[5]。

翻转课堂[6]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2 Android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1 Android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要完成的案例,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Android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以项目为主,教师在选定项目时起主导和引导作用,把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而在完成项目时,学生起主导作用,如此可以把理论寓于实践,二者有机结合,所以项目的选择及其重要。

当前网络上Android教学案例有很多,恰当的案例可以让学生由简到繁,逐步掌握知识点,也能做到将知识点融会贯通[7]。选择案例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最好来源于实际应用,不能闭门造车,要结合市场上的实际应用设计教学案例。

第二,项目的设计要尽量融合多个知识点,以知识点由浅入深地将项目细化,不能简单粗暴地划分模块,而是要具有逻辑性地进行分类细化,用一个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习多个知识点,并能将知识融会贯通[8]。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实训内容,模拟企业的开发流程,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训案例,既能阶段性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能让学生更多地实践,更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和开发技巧。

3 Android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崭新方法,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后,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革,否则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来评定教学效果,并不断改进,才能行之有效。

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指定案例;也可以采用笔试考试形式,但是题型要做适当修改,比如增加主观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增加编程题型所占的比例,考察学生编程能力。

4 总结

本文提出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应用到Android课程教学中,以项目驱动的形式讲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将老师从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转变为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导师。在教学内容、方式改革后,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各革了Android课程的考核方式,但是全文对改革内容的探索尚不是很深入,需要在更多实践和先进理论的指引下进一步对Android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于春燕.基于共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MOOCs课程建设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5(13):97-102.

[2]陈卫民.基于CDIO的Android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6):27.

[3]宋喜佳.CDIO理念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10):39-41.

[4]王新芳.《市场调查与预测》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6:97-98.

[5]翟悦.项目驱动法运用于《JSP程序设计》课程的研究和实践[J].价值工程,2014(11):216-217.

[6]倪红军.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5(20):80-91.

[7]刘春.以Android应用为案例的软件工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5(11):75-77.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5

摘 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激发了各行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独创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数量与规模发展快速,成效显著。江苏化工职教集团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建“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产业链与教育链对接为目标,构建了职业学校、企业、O2O平台间信息互动、资源整合、项目牵引的高效协同育人与创新模式,服务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合作共赢。

关键词 创新驱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5-0012-05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整个世界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通过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投入,是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等各种创新的综合协同[1]。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对全面激发创新动力和创新活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是首次提出以创新为首位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6 年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各地区和部门结合实际状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的同时,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深化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和变化,以全球的视野谋划和推进自主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发展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职业教育集团是指由1个或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团体、协会等牵头协调,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团体、协会参与建设,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为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2],按平等原则组建而成的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多功能、多层次、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一般情况下,各成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财政渠道等不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以职业教育集团为组织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办学层次、专业布局、教学业务、科研开发、质量监控、技术攻关等方面实行相对的统一规划、管理和考核。在师资、实验实习设施、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课题研究成果、教育信息、产教融合及校院联办、校企联合等方面,实现成员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办学行为,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模式创新[3]。它始于上世纪 90年代,经过 20多年的探索,其数量、规模均取得积极发展,办学成效逐步显现,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数量增长快速。成立于1992年的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教育集团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成立职教集团257个;截至2017年9月,全国建成约1300个职业教育集团[4]。二是规模持续扩大。据2014年统计数据,已成立的1048个职业教育集团,基本覆盖了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全国主要行业和三大产业;1048个集团共有成员单位46400家,平均每个集团有44家单位。其中,参与职业院校8330多所(本科院校180多所),参与集团企业23500多家,政府部门1630个,行业组织1680多个,其他组织机构1450多个[5]。三是内涵不断提升。经过 20余年的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从最初的数量规模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变,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技术技能积累等方面成效显著。四是政策相继出台。国家高度重视集团化办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2004年,教育部等7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实行合作办学。2005年,《国?赵汗赜诖罅Ψ⒄怪耙到逃?的决定》首次提出,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集团化办学。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均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5年教育部专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同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出台,提出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6]。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一)背景介绍

江苏化工职教集团(简称集团)成立于2006年,是在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由代表江苏化工行业和化工职业教育水平的数十家企业、职业院校、研究院所、化工园区等单位组成。集团遵循“共建、共享、共赢”准则,充分利用集团成员各自资源优势,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区域内教育和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服务科教兴省和“两个率先”战略,满足江苏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化工人才的需求。集团成立了4个工作委员会,分别指导教学、就业与培训、产学研合作和对外交流工作。集团自成立以来,以集团章程为指导,借助集团平台,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先后组织开展江苏省化工类对口单招技能考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国化工类技能大赛与师资培训等工作,提升了集团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等能力。

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化工园区)为全国第二家获批、江苏第一家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化工园区形成以石化、碳等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新材料、生命科学与高端精细化工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园区规模、产业发展与区域集约开发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成为江苏省石化产业整合与提升的重要载体。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提档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需要培养能服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倡仪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政校企只有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产教融合,才能更好地培育出满足?^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职业人才,促进就业创业、技术进步,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动力支持。在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的基础之上,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站,见图1,可以作为国家经济升级版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的一个有效补充,完善人才培养序列,切实解决“人才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校企间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供需对接与合理流动,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益。

(二)实施过程

2015年4月,江苏化工职教集团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建“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集聚集团内企业、院校优质资源,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产业链与教育链对接为目标,以政校企合作为支撑,发挥线上线下(O2O)联动的信息化优势,构建职业学校、企业、O2O平台间信息互动、资源整合、项目牵引的高效运行机制,通过集中对接就业、依需定向培养、知识技能提升、科技研发服务、协同创新发展、人才交流共享等途径,致力于人力资源集约化培养、就业、开发、使用,加强协同创新,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服务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合作发展。

项目的总体运行模式为“一个平台、两个主体、三大场域、四大功能”。

“一个平台”――建成线上(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的官方网站)和线下(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驻园区办公室)的互联网+协同育人与创新平台。

“两个主体”――在化工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协调保障下,学校牵头的江苏化工职教集团与南京化工园区内企业相生相伴、共生共长,探索“互联网+”时代学校、企业产学研用结合共进“1+1>2”的长效机制。

“三大场域”――校企依托彼此需求而合作设计的项目主要在企业、学校、政府行政服务部门等三大场所区域实施,形成以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为枢纽,以校企互设的专家(教授)工作室以及园区主导支持设立的园区校企合作服务中心为基本点,校企专职工作站联络员为支撑的校企合作互动网络化结构。

“四大功能”――校企依托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对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多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合作,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着眼,从招聘就业、协同育人、实习实训、知能提升、协同创新、人才交流、科技服务等环节入手,着力将工作站打造成高技能人才的“蓄水池与就业平台”“孵化培育基地”“开发储备基地”和“协同创新基地”。

(三)特色创新

1.政府全力推动

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化资源支持。化工园区管委会贯彻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要求,积极落实政府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推动责任,在与江苏化工职教集团签署政校共建工作站协议后,将工作站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定期组织校企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讨,面向企业专题宣讲政府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成果以及政府对企业职工上岗、初级、中级职业技能培训予以补贴等人事政策,解读“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等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社会责任,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满足了新常态下区域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发展方式转变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2.健全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顺利推进需要政府和院校以服务的姿态做好保障工作。政校双方联合成立工作站领导小组和工作站,合理规划、目标管理、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并切实做好工作站驻园区办公室人员、场地、经费的落实工作。为便利企业和学校顺畅对接沟通,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专门腾让出一块场地,协助江苏化工职教集团设立了工作站办公场所,以及可同时接纳近300名企业员工、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等活动的多功能化工园区校企合作服务中心,深受校企欢迎。

3.创新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能否取得实效,还取决于职业学校能否正确把脉企业的现实需求、建立能使企业便利享受学校各项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校企将高技能人才及创新成果、培养平台载体、科研项目等供给与需求信息在网站集中规范发布,减少企业寻求人才与技术资源的时间、体力、货币等成本,也为职业学校服务社会、获取企业支持提供便捷通道,亦为企业提高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创设载体。校企落实专职网站管理员(联络员)负责发布招聘就业、协同育人、实习实训、知能提升、协同创新、人才交流、科技服务等供给与需求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本单位发展需要择取有用信息,在必要时辅以工作站办公室的帮助,以项目化形式接受服务或提供服务,形成从线上到线下互为补充、联动一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运行机制。

4.强化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的核心在于给企业提供及时、丰富可选、优质的人才与技术等资源。工作站的建立弥补了以往校企合作中信息相对封闭、不对称、共享度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的不足,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形成从“一对一”到“一对多”“多对多”的转变,便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共享人才、技术、管理、设备等各自发展所需资源,通过优势互补确立了多元比较优势,形成高校联盟、企业家联盟、校企共同体,抱团发展、互利共赢,更好地培养出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增强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突出互利共赢

职业学校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为根本路径,以产教融合为生命线,以校企产学研用合作为抓手,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合作现代化,把好区域企业发展脉搏,时刻关注企业发展需求,与区域企业同频共振,同呼吸、共命运,变“企业能为我们做什么”思维为“我们能为企业做什么”思维,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坚持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创新驱动,才能获取更多的优质办学资源,实现院校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使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增强,进而激发企业积极关注并主动参与、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热情。

(四)服务能力与运行成效

1.建成高技能人才“蓄水池与就业平台”

借助工作站信息平台,江苏化工职教集团与园区紧密合作,根据园区人才需求预测,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接,产业链与教育链呼应,建成园区企业“高技能人才蓄水池”,及时解决企业的用工缺口问题。

2.建成高技能人才“孵化培育基地”

合力共建现代化工人才培养立交桥,内部优化中职高职衔接,外部推动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沟通,紧抓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实施中职―高职―本科分段培养(“3+3”“3+2”)、对口单独招生、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企业职工在职学历提升等项目,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后岗位适应期缩短,化工园区企业员工素质整体提升,集团化办学影响力显著增强。近两年,集团年均为园区企业职工培训达11000人次以上,学历教育达400人次以上。在共建专业、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基础上,集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等重点建设专业与园区企业合作开展校企“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3.建成高技能人才“开发储备基地”

园区企业和职业学校开展员工互聘互兼、互培共育活动,重点以专家(教授)工作室、校企实验室等平台为载体,促进了人才流动共享,加强校企管理骨干、企业技师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储备。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厂常年服务于区内扬子石化、扬子巴斯夫和南化集团公司,是园区企业机械设备的应急维修基地。企业经常有大型进口机械设备维修业务,如果靠进口国外零部件,等待周期长、停车损失大,而学校机械厂承接维修任务,仅靠学校现有的技术力量又无法满足要求,为此,学校从附近企业引进了大型压缩机主要零部件磨损修复技术、转子动平衡及修理技术方面的专家进校设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担任机械厂的维修技术顾问,及时解决了国外核心设备零部件制造、修理的技术难题。同时,还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为园区相关企业培养了大型设备维修的技师5名和高级技工8名,舒缓了园区化工装备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情况。2016年,在工作站的协调组织下,园区内知名企业红太阳集团长江涂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学校的“师资培训基地”,学校选派多名一线教师进企业挂职“访问工程师”,进行企业内研修,提高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

4.建成高技能人才“协同创新基地”

园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专家及集团学校的教授组成专业团队在园区和学校互动交流,聚焦企业技术难题,共同开展科技研发、产品升级,实现协同创新。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与化工园区内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协同创新工作小组并联合成立了有机光电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共同解决化工园区企业有机光电材料及其中间体的路线设计与工艺优化、医药中间体的设计与工艺优化、低温反应、无水无氧反应等合成新技术的研发等问题,协助企业完成国家及地方政府基金、知识产权的申报工作,并联合开展学生实习实训指导、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等工作。学校“节能测控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在学校科创园注册成立南京六耘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组织创新将自身技术或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生产力,为化工园区企业用户提供电气及自动化项目改造、设备状态检测等多种专业技术服务,在服务周边企业中求作为,在反哺教学方面求实效。该中心成立近2年来,为化工园区内包括兰精(南京)纤维有限公司(Lenzing)、纳尔科(南京)工业服务有限公司(Nalco)、南京扬子伊士曼化工有限公司(YEC)等知名跨国企业客户提供了进口设备国产化改造、设备控制系统改造、电气节能改造、设备状态检测等十多个项目的技术服务,完成项目累计金额60余万元,为企业客户创效(节约)数百万元。

(五)发展展望

提高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促进就业创业、服务职教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的能力是时代赋予职教集团的重要使命。江苏化工职教集团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共建工作站的实践证明,在政府的支持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增强办学动力、促进校企间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随着工作站的运行机制逐渐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空间必将进一步得到拓展,合作发展的水平必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有力支撑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胡勇,乔元波.诸种商业模式与创新驱动的关联度[J].改革,2016(6):69-78.[2][5]中国职业技术学会.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19.[3]王玉龙,刘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历史、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62-66.[4]教育部.介绍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文字实录[EB/OL].(2017-09-28)[2017-12-11].http://.[6]?S跃,郭静.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92-96.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chool-run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under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Cui Binghui

Abstract The propos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sparked innovation vitality and creative potentials of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School-run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which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rapid progress in quantity and scale,is an original research of China.Jiangsu Chemical Industry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JSCVEG)and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y Park has jointly established a mobile workstation for high-skilled talents.Taking innovation-driven program as the lead and targeting on the joint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hain,the workstation constructs a high-efficient cooperative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with information sharing,resources integrating as well as program leading among vocational schools,enterprises and online to offline platform,thus transforming the service development mode and promoting a win-win cooperation.Key words innovation-driven;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school-running mode; mobile workstation for high-skilled talents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6

学生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较成功的教学模式。服装专业开设的“服装机械”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

程,实践证明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显著提高了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项目驱动教学法服装机械课程实施效果

[作者简介]韩瑞侠(1966-),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

(河北唐山063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40-01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针对生源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经

验,对我国高职院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基于

工作过程中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广泛宣传的

一种教学模式。本人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服装机械”课程的

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应用技术为核心,通过任务驱动来引导

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技巧,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每个项目根据

技能的侧重点不同,又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都提出包含

的知识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学生在完成任务

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项目驱动、任

务分解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促进学生提

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学习、思考、组织、分解、完

成任务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则变

为以任务、问题、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实施项目,既掌握了基

本理论,又提高了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道德情操,从中

体验到项目完成的艰辛和乐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理

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枯燥的理论具体化,让单一的操作在理论

指导下完美完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项目教学法实施步骤是:教师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结果—学生之间和教师评价。整个教学过

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咨询

者。项目教学大多要分小组完成,实施项目的过程多为布置任

务、小组自学和讨论、项目实施、小组汇报、总结发言。通过小组

内及小组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决策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强

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法,让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

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

二、“服装机械”课程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设想

“服装机械”课程是服装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按照传统的教

学方法,该课程是按服装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教师讲授起来脉络

比较清晰,学生可按服装的生产流程梳理出各工序所用的设

备。但在讲授过程中,该课程自成体系,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实际上,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服装缝制

“服装机械”和

工艺”课程存在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如单纯讲授缝制设

备,有些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效果,而在开设“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同时,开设“服装机械”课

程,并采用项目教学法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定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三、“服装机械”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2010年

3月开始,本人将项目驱动教学法运用到“服装机

械”课程的教学中,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的项目设计与实施

在项目教学驱动法的教学设计中,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

核心,项目任务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项

目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按流程顺序授课的路子,对课程内容

重新进行了整合设计,将其分解成具体的项目模塊,每个模块设

计出具体的训练任务。针对我院服装专业的教学状况,把该课

程分解成了七个大项目任务,具体分为:工业平缝机的保养与使

用、工业平缝机的工作原理、工业平缝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

法、家用平缝机的保养与使用、包缝机的保养与使用、缝前缝后

设备认识、实训基地参观考察。由以上可见,课程项目任务的设

计,完全打破了原服装生产流程的顺序,更加符合学生接受知识

的习惯。以“工业平缝机的保养与使用”项目任务描述为例。(1)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工业平缝机的保养方法,让学生学会规范操

作相关的机械设备。(2)工作任务:以每位学生缝制工艺课中使

用的缝纫机为练习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清理污物、浇注

润滑油、缝料缝纫操作练习。(3)相关知识:多媒体视频演示工业

平缝机的保养与使用过程,教师示范缝纫机保养与使用的技巧。

在整个课程项目实施前,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给各小组安排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在课程安排上,每周安排

4学时,与“服装缝制工艺”课程同时开设,其中有些项目是在各

小组成员完成缝纫作业的同时,完成各个学习任务的。在具体

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各小组之间相互交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7

关键词:项目驱动,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目前,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和理论体系的强调重点是实践教学,它对理论教学成果的巩固以及对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是材料系功能材料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很高。目前,材料系各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多门与材料物理性能相关的课程和实践环节,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依然处于传统教学主导、主体地位,以语言、教具和板书等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只能被动地去学习知识。

(二)教学缺乏实践性

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实验比例很少,忽略了以实践为背景的知识讲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对实际项目的主动学习和真正理解,也导致学生在将来面对实际项目时茫然不知所措。

(三)实验课程安排不够

实验课的学时比较少,学生人数多,学生只能分批进行实验,因此每个学生真正做实验的时间不到半天,学生仅能完成一些相关知识的验证,使得学生缺乏对项目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四)考核体系不完善

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组成了课程考核,虽然以试卷测试展开的理论考核较为公平,但对于实践考核的测试却很难进行,只能给出印象分数,而且只要到场不管实验做的好坏一般都能通过,因此就使得学生重理论而轻实践。

(五)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因而在材料改性和工艺设计中会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对仪器要求较高的性能测试只能以PPT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只能了解一些基本原理,缺乏动手操作过程。课程结束之后,很多学生连仪器的基本构造、功能都不清楚。

二、项目驱动法的提出

项目驱动教学法,也被称为项目驱动法或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施一个完整的课题或者项目工作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应满足以下条件:(1)这个项目工作具有应用价值,在这个项目工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用来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2)可以将实际技能与某个课题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起来。(3)学生可以单独制定计划,单独进行学习,他们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独自安排自己的学习。(4)项目工作本身就具有难度,它要求学生结合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对实际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解决。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践中去,在此过程中对完成项目的过程更为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新的知识、技能,还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和艰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

项目的设计、评估、选取和开展四个方面组成了项目驱动法教学模式的设计。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合适的项目,并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各方面素质的需求,让现实对象作为材料,其中既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特点,也要包含所学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尽量将项目教学设计成趣味十足且实用的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且爱上学习;其次,项目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学习内容细化成一个个较为容易掌握的知识点,让这些知识点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不仅如此,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此外,对知识点的含量、项目大小等因素的考虑是在项目设计时所要考虑的问题,以项目展开的形式引入教学知识点,从而进行项目教学;再次,由项目分析说明、分组实践操作、组织教学、结合项目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课后独立完成任务五个方面组成了项目开展;最后,项目的评估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发展过程较为关注,其中评估的内容由学生在活动中的作业质量和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组成。作为教师,要根据评估标准要求,公正、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于学生在评估考核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出并给出解决方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项目驱动法的研究内容

(一)项目的选取

结合《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任务、教学要求,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各方面素质的需求来选择项目。例如,在教学内容中关于“材料的电学性能”部分,我们可以选取“铁酸铋薄膜的电性能研究”作为研究项目。通过对项目驱动内容的学习,我们的学生不仅对教材中材料电学性能的知识进行了学习,还掌握一些从没接触过的新技术、新知识,例如铁酸铋薄膜的制备、电性能的测量、形貌的表征等。对于项目的选取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周边素材的启发,选择的工程项目要难度适中。

(二)项目的设计

以“铁酸铋薄膜的电性能研究”项目为例,在设计时,把项目的内容细化为:a.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酸铋薄膜;b.厚度对薄膜性能的影响;c.温度对性能的影响;d.杂质浓度对性能的影响。通过这些小的项目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以布置项目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例如薄膜的概念、杂质的概念、薄膜制备方法等,以此展开教学内容。以“布置项目→介绍完成项目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与之相关的概念,对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学习。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影响材料电学性能的因素、材料的一些基本制备方法,也掌握了其他相关概念和测试方法。

(三)项目的实施

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合组内各成员和每个项目的特点选出组长。项目分析说明阶段主要对课题各个分项目的意义和项目的难点、重点、内容进行说明,对学生的兴趣予以激发。要结合项目讲授相关知识,然后教师可以成功演示一次分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不演示,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制备阶段,可以将学生分为:a.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酸铋薄膜;b.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酸铋陶瓷;c.磁控溅射法制备铁酸铋薄膜;d.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酸铋粉末。在薄膜电性能的测量阶段,可以将学生分为:a.铁电性能的测量;b.导电性能的测量;c压电性的测量;d.热电性的测量。在学生完成分项目后,教师要从项目驱动的角度着手总结,在小组实践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力合作,以优生带学困生的方式提高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薄膜制备的各种方法,掌握了影响电性能的因素,也了解了多种“电性能”的概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精神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团结协作、自主学习和组织实施能力进行提高。

(四)项目的评价

作为教师,要依据项目形式所设置的评估标准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或解决方案,同时让学生在评估中提升各项能力。在评估方法方面,教师要对学生是否达到项目要求来予以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对项目的完成程度是否取得了进步,这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有效培养。如,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同样方法制备的铁酸铋薄膜,为什么不同小组得到的电学性能不一样呢?虽然学生达到项目的目标要求,但是这时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所在,影响薄膜性能的因素有哪些呢?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制备参数(例如改变制备时的氧气、温度、厚度、浓度、掺杂量等)对材料进行改性?让学生再次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设计,即从材料的制备、参数的设置、性能的表征测试、分析,材料改性研究。使实验训练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多项思维得到启发,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造灵感激发出来。

总的来说,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学生对《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相关概念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不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提高,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力锻炼,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群安.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15.

[2]王春花.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J].职业时空,2009,5(9):64.

[3]谭志勇.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82(12):87.

[4]高荣礼.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效课堂的打造[J].教育教学论坛,2015,6(23):154-155.

[5]李芒,孙立会.论大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力[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17-21.

[6]韩雪松,牟永贵.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58-160.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8

1 宠物外科与产科学习项目的设计

“项目驱动五步教学法”中, 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实践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在学习领域对宠物外科与产科进行设计, 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项目组成。

通过对宠物外科与产科疾病诊治技术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共为该课程学习领域设计了5个学习项目, 见表1。

在这种模式下, 注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 让学生先自己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途径并亲身体验操作过程, 在“做中学, 学中做”。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引导和评价的作用, 根据学生任务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做出分析评定, 最后完善方案, 教给学生正确的解决措施。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及操作技能规范化训练等, 充分利用图表、照片、模型、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多种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2“项目驱动五步教学法”的实施

选择实际病例或模拟病例, 组织现场教学, 让学生参与诊疗实际操作,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适应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每次现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分配学时, 基本采用任务设置分组实施、信息资料收集小组讨论、方案制订系统报告、实践操作现场实践、考核评价总体改进的“项目驱动五步法”模式开展教学, 其运作模式见图1。

“任务设置”是根据学习项目的内容选择材料、模型、实际病例或模拟病例, 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 为学生布置特定的任务项目。

“信息资料”阶段要求各小组进行组内人员分工, 分别利用查阅课本、参考资料、网络信息等资源搜集与任务有关资讯, 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临床诊断方法、手术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及预防措施等。

“方案制订”阶段要求各小组根据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分析, 经过讨论后制订出详细的疾病检查程序和方法, 疾病确诊后制订具体的手术治疗计划及预防措施或建议, 最后选取本小组一名同学作为重点发言人, 以病例为切入点, 围绕该病例向其他学生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实施手术治疗难点、要点、注意事项等。

“实践操作”即各组安排人员按照既定的详细方案, 在校内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对教学化加工的宠物病例或临床实际病例进行规范化现场操作。

“考核评价”是根据制订的考核评价指标对各小组制订的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量化的评价, 包括教师考核和各小组互评两种方式。教师考核主要是教师根据考核评价指标, 指出各小组制订的宠物外科手术方案和方案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由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整合所有措施归纳出一套最适宜的诊治方案。各小组互评是学生自由提问, 由主讲学生回答问题, 并进行讨论。

3“项目驱动五步教学法”的保障条件及效果评价

3.1 保障条件

在实践教学方面, 一是要求校内实训室有与宠物外科与产科课程相关的实训室, 如宠物外科手术室、宠物诊疗实训室、X光诊断室等, 同时要求制订实训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使实训室管理更加规范化。二是充分利用行业人才、技术、设施等优势资源, 优化专业教学资源配置, 与校外多家知名宠物医院和企业, 以及当地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 保证了实习实训的正常开展。

在师资队伍方面, 要求教师热爱职教事业, 潜心钻研业务, 大胆探索实践, 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新的教学方法来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开发方面, 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要求, 作为该课程建设的核心进行思考和设计。通过校企合作, 请行业企业的专家一起制订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并聘请他们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从而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得以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除了通过开设宠物外科手术实训课, 让学生能了解、掌握常见疾病的外科手术方法外, 还通过对学生开放实训室, 安排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 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资源方面, 教室、实训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院的局域网保证了学生网上学习的条件, 可使学生在网上进行疾病的自主学习。同时, 利用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网上教学评价系统, 可以及时开展教师评学, 学生评教, 保证教学质量的监控。

3.2 效果评价

采用“项目驱动五步教学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普遍反映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易于师生交流、便于记忆, 教学效果好。学生还认为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能使理论学习变得主动, 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学会并熟练掌握获取专业信息资料的方法, 锻炼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另外, 在教学方法上, 宠物外科与产科课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这些课件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为一体, 形象、直观、生动、活泼,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效果良好,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9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电子商务,改革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新兴于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新型专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社会网络化的形成, 电子商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新兴网络购物平台的重要地位不可小觑, 且大有取代原有传统市场的气势。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同时, 必须指出的是, 即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并不乐观, 只有令人心碎的百分之二十。但从就业率看, 似乎市场并不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 而事实上诸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大量短缺却向我们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 即现有的电子商务教育已与市场要求与现实应用脱节, 未经改革的电子商务教育没有未来。

《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中, 很容易出现教师一板一眼授课, 学生死记知识点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是存在极大问题的。一方面, 学生很难将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建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解读;另一方面, 各知识点在僵化记忆的同时很难应用到实践领域, 进而为企业牟利, 产生价值。这两个问题正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率难以提升的瓶颈。为此, 我们主张, 将项目驱动教学法贯彻到《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中, 进而以点带面, 改革整个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现实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二、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法改革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自主地解决。这种新型教学方法能从两个角度超越传统教学方法, 一方面, 其核心项目源于实践, 从而能解决传统教材案例老旧的缺陷。另一方面, 通过对项目的解决, 学生能将孤立的知识点有机地应用于实践中。

项目驱动教学法一般分为如下六个步骤。首先要精心选取确定项目任务, 毕竟项目任务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 因而其质量关系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项目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企业项目与创业项目。在选取企业项目时, 校方可以与淘宝、阿里巴巴、腾讯拍拍等网络购物平台合作, 将其可行项目引入学校;至于创业项目, 则要依托有创业想法的师生, 同时欢迎正在创业的学生将自己的项目回溯进教室。

在确定了能够广泛引起学生兴趣的项目后, 教师要在方法上指导学生, 使学生知道从何处入手进而完成既定项目, 不至于手足无措。在这一环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 每个小组最好由4—5名成员构成, 各小组成员最好具有互补性。进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尝试各种可行方案, 并比较其中差异, 为之后的讨论充实内容。在学生充分思考, 调动各种既有能力并未项目的完成付出相当程度的努力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项目的进行与完成过程进行交流, 从而开阔视野、扩展思路, 争取能触类旁通。在交流环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多媒体将本小组针对自己项目所提出的实施方法、过程、现象、结论以及相应策略等报告给其他学生, 班内学生相互提问、质疑、答辩。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 尊重并倾听来自其他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尖锐评议, 从而使自己的项目企划更具现实性和科学性。通过交流, 学生能够认识到项目中内涵的专业性与创新型, 实现对既有专业知识的巩固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树立。最后根据学生讨论结果, 教师进行适度总结, 强化各个必要知识点, 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方案, 进而达到使后进生跟得上教学进度的目的。毕竟, 没有总结就没有继承,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没有发展就没有未来。

三、结论

通过上述对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介绍, 我们可以发现, 在基于项目驱动的《电子商务概论》中, 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分析、设计乃至最后完成的过程, 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便不再是传统教学方式压迫下的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与教学参与者。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不但为克服以往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提供了可能, 更对学生从整体上吸收课程的精髓, 提高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剖析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大有裨益。

在《电子商务概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充分调动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培养其精诚合作的重要精神, 使学生观察、实践、调研、解决问题诸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并且, 由于项目成果有应用于商务实践的可能性,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迅速得到提高, 而这必将鼓舞他们勇于面对更艰巨的困难和挑战, 鼓舞他们向更险峻的高峰冲刺。

参考文献

[1]曾明星.电子商务专业“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8) .

[2]桂海进, 汤发俊.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3) .

[3]朱壮华, 毕雄飞.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2 (8) .

[4]边云岗.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 2012 (1) .

[5]沈晓平.面向创业训练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9 (3) .

[6]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8) .

[7]罗学强, 张劲珊.基于项目驱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10

.NET是目前主流的软件开发和运行环境, 作为.NET的重要组成部分, ASP.NET具有开发效率高、使用简单快捷、全新的语言支持以及清晰的程序结构等优点, 因此, ASP.NET已经成为面向下一代的企业级Web应用系统开发平台, 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也都开设了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但长期以来, ASP.NET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一般都是教师循序渐进地讲授知识点, 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点, 而看不到当前所学的局部知识的用处。虽然在日常教学环节也会给出一些实例或小项目, 但是作为整个课程来说, 这些实例或小项目是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的, 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缺乏对课程的整体把握。

针对ASP.NET实践性强的特点,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除了编程技术外, 还要注重团队协作、有效沟通、效率意识等职业综合索质的培养。基于此目的, 我们尝试着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法, 在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并针对传统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中教师授课时以某个项目为驱动, 学生课后实训同样做这个项目, 容易陷入单纯模仿而失去锻炼效果的弊端, 提出了双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两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为主线, 一个项目用于教师课堂授课, 另外一个用于学生实训练习。通过两个真实项目的学与练, 迅速提高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专业实践能力。本文将对双项目驱动式教学如何在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中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

2、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简介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末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教学形式"。它以项目为主体, 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行为为目标, 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以一个完整的开发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以项目的构建过程为线索安排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由项目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的全过程, 这样就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有利于克服以往的教学法的弊端,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课程的精髓,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驱动式在ASP.NET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 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我们独创了一种基于双项目驱动式的ASP.NET教学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为:

(1) 教师选择一个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示范。

(2) 学生们分成几个开发小组, 每个开发小组选择一个不同于教师课堂上讲解的项目作为课后的实训项目, 让学生在做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学习ASP.NET的知识点。

(3) 各开发小组进行定期交流讨论、作品演示、评分。

(4) 期末成绩的组成中, 以能力为主, 加大实训项目所占的比重。

下面我们将对重点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3.1 项目的选择

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 项目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项目过大、过难, 则学生不容易完成, 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项目太小、太易, 则涉及的知识点少, 学生不能全面掌握ASP.NET的基本知识点。因此我们要选择那些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实用性, 规模适中, 且教师比较熟悉的项目。

在我们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中, 有两个项目贯穿始终, 这也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所做的调整。这两个项目, 一个用于教师的讲解示范, 它应该基本覆盖ASP NET的主要知识点, 难易适中, 所以我们选择了"基于Web的ASP.NET教学网站"作为课堂教学的项目案例。此网站本身即为学生学习ASP.NET课程的辅助平台, 在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到。另外一个项目是学生们的实训项目, 考虑到学生之间水平的不一致, 我们提供几个难易不等的项目供学生选择, 如"在线商城系统"、"基于Web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如水平较好的学生小组, 可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配合教师科研课题的项目。其他小组则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市场价值或经典的项目。

3.2 以实训项目为中心

ASP.NET的实践性很强, 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需要及时实践, 便于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本着"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教师只是做引导性的示范讲解后, 学生就应该在实训项目中巩固学习, 通过实训项目及时掌握知识点。因此, 在我们的课程中, 把实训项目放在中心的位置, 所有的教学都围绕实训项目进行。老师对知识点进行引导式讲解和演示后, 学生立即把这些知识点在实训项目中加以应用, 第一时间掌握、消化和吸收相应知识点,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 强化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三者融会贯通的目的。

3.3 开发小组的定期交流

各开发小组在完成每个模块后, 都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开发小组成员均参与讨论, 并给作品打分, 作为实训项目的阶段性成绩。这种定期交流的方式, 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 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样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信心, 让学生能长期保持饱满的热情。对于成绩不好的小组, 也通过讨论演示, 看到了差距, 找到了追赶的目标。

3.4 期末成绩的组成

传统的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 试题的形式有填空、选择、简答、判断等。为了考取一个好的成绩, 学生往往机械地背诵一些概念、原理, 还有一些考试抄袭作弊的现象。这样的考核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屏蔽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语法, 了解了一些常规算法, 但是, 遇到实践问题还是无从下手。有些ASP.NET理论考试成绩较高的学生, 竟然不会使用ASP.NET开发一个简单的网站, 这样的考核形式是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背离的。为实现由"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转变, 我们在ASP NET程序设计课程期末成绩中, 由平时成绩、期末笔试、实训项目成绩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的分别比重为10%、30%、60%。并且, 按照每位学生在开发小组中的贡献值, 同一开发小组的学生的实训项目成绩是不同的, 避免在开发小组中"吃大锅饭"的情况。

4、教学效果

在我们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中, 加大了实训环节的课时, 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为主线, 在教师全程指导下分组进行项目的开发及课程的学习, 使得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 迅速提高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专业实践能力。

我们改进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已在作者所在的软件工程学院实施3个学期, 在课程的及格率、学生的学评教评价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 因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大部分也是完成某项目的软件开发, 所以经过项目驱动式教学训练之后, 学生的毕业设计良好率也取得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5、结束语

传统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计算机专业实践性的课程教学, 而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ASP.NET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取得效果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象。如在开发小组内部, 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 基本依靠同组的其他同学, 如何调动激励这些同学的积极性, 是我们以后重点解决的问题。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法由于重理论轻实践往往导致不适合计算机编程类课程的特点, 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引入到ASP.NET程序设计课程中, 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独创双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实践, 双项目驱动教学法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关键词:项目驱动,ASP.NET,双项目驱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网络科技时代, 2008 (22) :97.

[2]张鹏, 陆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 (03) :41.

[3]张颖, 孙艳秋, 刘建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医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10 (2) :72.

[4]田洪云."ASP.NET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4) .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11

关键词:项目教学;光电探测;分组实践;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79-02

一、引言

《光电探测与处理技术》课程是光电子技术专业的传统职业核心课程,围绕各种光电探测器件的工作原理,介绍各种器件的特性参数和使用方法。以往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任课教师会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并以课内实践项目辅助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如今高职教学的需要,无法较好地与企业对接,满足生产实践需要。因此,笔者在承担这门课程教学时,加大实践课程比例,以项目驱动,分组教学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选取典型项目,寓教于实践

《光电探测与处理技术》共54课时。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简化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以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验证书本所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多,实验设备台位数少,实验课上一般都是一位教师管理30多位学生,因此只能够保证部分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还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项目,浑水摸鱼,蒙混过关。因此在承担这门课程教学时,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重新进行设计重组,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光电探测与处理技术》课程本来就是研究各种光电探测器的实用性的,光控器件可以组成一些控制电路和测量电路。相关的企业大多以生产器件为主,而生产制造光控电路的企业则比较分散,因此并没有从企业中寻找到合适的实践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并积累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光控电路,学生完成整个光控电路的制作,即可在实践的过程中来验证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并要求他们根据电路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合适参数的光电探测器件。表1列出笔者选择出的几组实践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八个实践项目,使用了常见的光电探测器,并完成光控、测量、控制、显示等实用的效果,学生对这些实践项目一般有较大的兴趣。课程初期,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他们自主选取合适的选题,并自主完成选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参考光电探测器的选取规则及特性参数,并加以应用。

教师在课上仅给出实践项目的要求以及需要达到的效果,不提供具体的电路图和器件参数,要求小组成员自己查找相关电路并进行设计。例如,第一个项目声光控夜明灯,较多的参考资料中都有类似的电路。教师仅提出电路的设计指标,要求使用光敏电阻,让电路能够达到天黑灯亮,天明灯灭,声控也只在天黑时有效。学生在自主设计电路的过程中,根据课上内容和相关资料中的光电探测器件特性参数的列表,选取合适的材料,实现电路功能。在完成实践项的过程,实际上就设计了一个小型光控电路,了解了光控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有的小组完成的项目还在教师要求的基础上再做出一些新的创新功能,如温度控制的功能,让学生由简单的项目中力求创新,从复杂的项目中领会新知。课堂理论教学中的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内容,都可以在实践项目中予以解决。

三、实践教学分组实施,小组互评

任何实践都应以理论作为基础,因此课堂的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可以将这个环节进行压缩。比如只讲述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器件的性能参数、使用方法及检测方法,其它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领会。

由于现在仍然实行大班教学,笔者将班级划分成四到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七至八名成员。每个小组于每次理论课完成后要自行进行讨论,总结学到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并由组长负责总结。课堂实验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每次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并记录数据。课程设计项目由小组成员讨论,选择自己所要完成的设计项目。小组长进行分工,安排成员负责采购器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电路设计及制作、检测的工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报告。实践项目的完成必须由小组的每位成员互相合作,每个成员必须按时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才能够使所在小组的设计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

实践项目的最终结果作为小组各个成员的一个重要考核成绩。每个设计项目最终是否完成,或者是否实现全部的功能,并不能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学生选择的设计项目有难有易,关键要看学生能否从简单的项目中有所创新,从复杂的项目中领会新知。同时,团队协作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课程设计项目完成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对自己完成的项目成功与否、成败关键,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总结。任课教师以及其它小组的学生,针对其汇报内容及设计项目完成情况为每个小组打分。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以背靠背的形式为本组成员评分。最终的评分成绩作为教师评定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的一个参考依据。小组的每个成员对最终的设计项目的所做出的贡献多少,付出多少,都会在小组互评之中得到体现。在完成设计项目的同时,巩固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在依照上述方法进行实践项目驱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完成的项目都达到了教师要求的效果,有的更有自己的特色与创新。笔者发现,由于课程实践项目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仅仅依靠在课堂上有限的学时数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各个小组的成员都利用大量的课下时间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因此,还需加大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比例,尽量压缩理论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讨论、总结。要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理论教学。另外,考虑到学生的理论课程压缩,在最终的考核方式中也应该向实践环节倾斜,将实践项目、包括课堂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的评分比例加大到70%,将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降低为30%。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负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完成实践项目之中。

参考文献:

[1]孙社文.高职通信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探讨[C].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06-11.

实践与项目驱动 篇12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中职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开设此课程教学时学生已具有了一定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 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跟教师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有不少同学会把刚开始的学习兴趣变成了厌烦、逃避,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会越来越差, 课堂练习往往就变成学生在为教师设计网页, 学期结束时, 能设计出具有个人鲜明特点网站的学生可谓是凤毛麟角,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通过实践, 我们对项目教学法有了一些认识,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来谈些做法。

一、分析教材, 确立项目

在项目教学法中, 项目是指围绕所选取题目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观察、研究, 进而展示和分享新学知识等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要想成功地做好一个项目, 必须在项目的设计上下功夫, 使项目切实可行。因此项目的创设必须从几个方面入手:1.必须依据课程大纲来进行设计, 使学生在整个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完成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2.必须根据学校及周围资源条件进行设计, 包括设备情况、信息来源、活动可开展的范围等, 使项目的开展能在有利而且可行的条件下顺利进行下去;3.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 从而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中, 在适度的紧张中完成课程大纲的学习目标;4.计算机类相关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一定要突出计算机的工具性。

二、项目的实施

为了使项目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的更加明晰, 我们将项目构建成了一个基本的结构框架:三个阶段和相关关键环节的结合。三个阶段就是项目的开始阶段、展开阶段和结束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教师抓住关键环节组织教学, 如分组、项目提纲的讨论、搜集素材、知识点的讲解、表达、展示等。下面说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一个网站的设计及发布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

1. 项目的开始阶段。

在项目的开始阶段, 《网页设计与制作》的首节课我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场, 给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专题网站, 让学生上网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网站, 要求学生在网站浏览的同时, 总结此网站的风格特点, 采用了什么修饰的方式, 是怎样安排布局的, 并把自己的心得介绍给老师与同学, 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引入项目教学法做好了铺垫。

教师在开始阶段的教学活动要把握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对学生分组有所控制, 学生分组不宜过大, 一般以3人为宜;二是分组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知识结构, 尽量在小组内形成互补, 以利于讨论的开展和后继学习的顺利进行;三是分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要善于倾听,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四是总结时要从欣赏的角度给予肯定, 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在组织小组展开设计系统方案选题的讨论时, 各个小组提出了多种方案并对数据收集方法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对此, 教师要尽可能予以帮助、指导和支持。

2. 项目的展开阶段。

项目实施的第二阶段, 即展开阶段, 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为完成项目而开展自主性地学习, 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辅导, 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开展学习活动, 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本着发挥学生个人特长, 让每一位学生融入网站设计的全过程, 结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制定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网站设计计划书的基础上, 通过课堂讨论, 成立项目小组, 设立项目经理来负责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网站。项目经理是网站设计的总指挥, 教师要求项目经理对本组同学进行项目层次分项, 让每个同学负责一到两个小项目。

项目组在确定好各自任务后, 就进入具体《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 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觉这样大一个网站, 我怎么完成, 我怎么能设计制作的出具有个人鲜明特点受人欢迎的网站来呢?针对这些疑惑我在教学时采用把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来让学生完成的方式, 每一节课上教授学生3-4个知识点,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网站设计制作。如在学习框架设计时, 我就让项目组学生带着任务去看书学习, 每个项目组通过看书学习回答如下问题: (1) 什么是框架? (2) 框架的作用? (3) 框架与网页的关系? (4) 框架的优缺点? (5) 根据各自网站主页布局怎样合理使用框架?至于框架的建立、保存、调整等学习安排到其他若干节课来逐步完成。教学要从简单到复杂, 把课堂上所学知道逐步应用到各自的网站项目上来。这样让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完成每一个小小的任务, 最后就如建高楼一样, 把所学知识点串起来, 学生就可以完成以前想象中不能完成的任务。

3. 项目的结束阶段

项目的第三阶段, 即结束阶段, 主要是对项目活动的回顾、评价、分享以及展望。结束阶段的几个关键环节如下表所示。

项目的结束阶段是通过作品的展示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 对每个学生作出正确的评定。评定从两方面入手:即结果性评定和过程性评定。结果性评定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过程性评定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工作态度。为了使评定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评定。即教师、组内、组间, 每个层面的评定内容有所不同。

四、总结反思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后,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边学边做, 边做边学, 完成教师安排教学内容为其要完成的项目服务。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学习、领悟、实践过程里得到提高。在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后而获得的成功愉悦和满足感,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他学会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学也从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主, 转变为以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 这为中职生走向社会, 找到自己能胜任而满意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7) .

【2】张琰.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2, 5.

【3】柳娜, 张卓远.项目教学方法应用[J].林区教学, 2010, (08) .

上一篇:脉冲激光信号下一篇: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