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2024-10-10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共12篇)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1

Java是一种跨平台、面向对象、基于网络及支持多媒体的编程语言,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Java的实验教学在Java的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非项目驱动与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优,以提高学生利用Java进行软件开发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一、非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非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通常有“读、改、填、写”四种方式。

读———选择一个和实验目的紧密结合,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正确无误的程序,让学生来阅读并上机验证阅读结果。这可使学生对课上理解不够透彻、不够全面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改———给出一个在相关的知识点上故意设置了错误的程序,让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去改。在学生已经能够读懂程序、对实验相关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有错误的程序,让学生去查找其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简单的应用,而且能防止设计程序中类似错误的发生。

填———给出一个在重要知识点上留下空白的不完整程序,让学生在理解程序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补充完整。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更加熟练,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程序整体结构的把握。

写———给出程序功能的文字叙述,要求学生完成该程序的编写。通常对程序的功能要求不太强大,以能够运用到本实验知识点为宜。

总体来讲,非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是围绕Java知识点和程序体系结构进行的,以掌握Java基本知识和程序基本结构为目标。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机会,而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没有自主地感官体验,所学知识主要是应付考试。

二、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方法

1、项目驱动教学法概述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形成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项目,师生通过实施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多媒体教学演示、学生分工实践、小组讨论、团队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项目的实现,了解并把握项目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

(1)明确任务

通常由教师本着规模适度、难度适中、实用性强、趣味性强的原则,提出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

由学生对项目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分析,以了解项目的功能和设计要求。制定出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最终完成项目的Java代码设计。

(4)项目评价

完成项目的设计之后,首先,要在项目组内部进行自我评价,检查是否按照项目计划完成项目中的功能;其次,项目组之间进行互评,以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取长补短相互进步;最后,教师客观的对项目组的设计进行评价,要充分肯定每位同学的成绩和付出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归档应用

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3、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

(1)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1)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要求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获取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也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检验,学生时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战略,教师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学习,摆脱了传统教育形式中唯一的标准答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束缚。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培养和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项目教学大多要分小组完成,通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决策等,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恰恰是软件开发人员要求的基本素质。

(2)项目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1)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不够。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淡化了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入程度有一定局限,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保证。

(2)课堂组织、管理的难度增加。项目教学法没有特定的结构或一成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它是一个复杂但灵活的框架,它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也给教师带来了课堂组织、管理的难题。项目教学中,教师已从课堂的权威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往往会使教师难以把握课堂纪律,管得太多,不利于学生开展活动;管得太少,又会造成学生的放任自流,甚至影响项目任务的完成。

三、非项目驱动与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学习效果比较

研究表明,非项目驱动与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如表1所示。

四、结论

采用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分析问题、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组织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项目的合理拆解,将项目分步骤划分,结合课堂上对项目从简单的结构分析到最后整体系统的分析,实现学生在实验上从简单的项目单元实现到最后的整体系统实现,每次实验甚至课堂均围绕这个项目来实施或者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开始就围绕着项目进行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体验项目开发的整体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1-44.

[2]迟全勃.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3):61-65.

[3]朱小英.以项目方式驱动Java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93_96.

[4]朱剑锋.项目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1(2):82_84.

[5]胡海,雷桂平.浅谈项目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9):7708_7708.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2

教学设计

第十六周课:图像合成、图像后期处理

1.教学目的及要求  掌握通道的基本原理  掌握通道抠图的基本操作  掌握基本的人像后期处理的操作

2、教学内容

任务2.1、通道抠图

步骤一:打开通道面版 我们首先在红、绿、蓝三个通道中选择出一个颜色对比较明显的复制这个通道,在这里我选择了蓝色通道

2、点图象→调整→色阶,将黑色的小三角向右移动,调整暗色调的色阶,然后在将白色的小三角向左移,调整亮色调的色阶,以此来将图象中人物和背景的色调分离出来,也可以在上面输入色阶:135/1.00/195

3、人物的轮廓已经基本上和背景分离出来了,然后我们用画笔工具将人物里面的白色涂抹成黑色

4、点图象→调整→反相,将人物部分变成白色也就是选择区域

5、点通道面版下面的将通道作为选区载入 然后回到图层面版,选择背景图层

6、选区已经制作完成 然后用剪接粘贴的命令将人物选取出来

完整的抠出了人物。

任务2.2、人像摄影后期润饰技巧——磨皮、修型、调色

步骤1:首先要去除斑点,打开要处理的图片,复制一层,选择修复画笔工具。点击鼠标右键调节画笔硬度为0,间距默认,调节画笔到合适的大小,按住ALT键,在斑点附近空白处点击鼠标左键取样,松开ALT键,点击斑点,就消失了。这个过程有几个快捷键,按住ALT键双击带锁图层可以解锁,按住ALT+CTRL上下拖动图层可以复制一层,按住ALT键滑动鼠标滚轮可以放大缩小图片,按住空格键用鼠标可以拖动放大后的图像移动。

去斑完成如下:

步骤2:开始皮肤细化的模糊处理。把处理好的图层复制一份,执行滤镜里的高斯模糊命令,模糊半径根据图片大小而定,然后把模糊下面的那层复制一份,移动到模糊层的上方,现在形成了清晰-模糊-清晰-原始图层的格局。选择橡皮擦工具,调到适当大小,硬度为0,擦去第一层清晰的,露出下层模糊层,注意保留原始皮肤的明暗轮廓。见下图效果:

擦完之后,把模糊层的不透明度调到40%左右,能稍微自然一些,效果图如下:

步骤3:调亮度。按住SHIFT选择前三层,按CTRL+E合并图层,点击图层窗口里面的这个按钮,创建一个曲线调整图层。调整曲线到下图所示,图片整体就亮了:

选中曲线层下面那个清晰层,选择减淡工具,曝光度10%,擦人物脸上黑的地方,直到亮度均匀为之。如下图:

恩,差求不多了,觉得皮肤不均匀再磨皮一次就行了。亮度还可以再用曲线提高,和环境反差出来。

三、商业人像磨皮

我研究了不少明星写真和商业广告片,觉得商业人像皮肤有这么几个特点。保留毛孔细节,明暗清晰,明暗五调子很明确,色彩多为CMYK低饱和度,最重要的一点确定其专业性就是,肤色均匀,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化妆要很牛逼,后期也非常麻烦。开始~

步骤1:复制一层,养成好习惯,用液化把脸型修的好看些(第3期教程讲液化),选择修复画笔把斑点、痘痘、小坑、头发丝一点点的修掉,仿制图章效果更好,不过初学可能会比较打击,把修复画笔用顺手了,力道掌握好了再练习仿制图章吧。这个过程做粗糙几分钟搞定,做细致了要好几个小时,建议大家开始还是多揣摩练习。效果如图:

步骤2:把饱和度降低十几个百分点,开始做光影效果。用减淡工具把黑眼圈去掉,曝光度10%左右,用加深工具加深鼻梁侧面、脸侧面、脖子、头发,减淡工具提高鼻梁和颧骨亮度。再做个曲线降低一下亮度。(由于成片是RAW出片制作,现在用JPG原片来讲解,所以最重效果会有一定差异,质量不如RAW出片的成品,这就显示出RAW格式的优势)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不好用图片演示,说的文字也少,但是很重要,很重要,决定照片的成败。大家依照明暗五大调子,亮、灰、明暗交界线、灰、反光的原则来练习。并且对于光从何处来,产生怎样的合理阴影都要认真理解,群里有美术老师可以请教具体问题,呵呵,我也就略知一二。提供个方法,摄影后期和画画是相同的,只是工具载体不一样罢了。效果图如下

步骤3:修复不均匀的肤色。皮肤看起来整体偏黄,新建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还是点那个黑白相间的小按钮。选择黄色,把色相的滑块往左侧拉动一些,就是黄色的补色方向,做成这样的效果(RAW格式肤色不均匀现象很弱):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光电探测;分组实践;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79-02

一、引言

《光电探测与处理技术》课程是光电子技术专业的传统职业核心课程,围绕各种光电探测器件的工作原理,介绍各种器件的特性参数和使用方法。以往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任课教师会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并以课内实践项目辅助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如今高职教学的需要,无法较好地与企业对接,满足生产实践需要。因此,笔者在承担这门课程教学时,加大实践课程比例,以项目驱动,分组教学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选取典型项目,寓教于实践

《光电探测与处理技术》共54课时。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简化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以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验证书本所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多,实验设备台位数少,实验课上一般都是一位教师管理30多位学生,因此只能够保证部分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还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项目,浑水摸鱼,蒙混过关。因此在承担这门课程教学时,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重新进行设计重组,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光电探测与处理技术》课程本来就是研究各种光电探测器的实用性的,光控器件可以组成一些控制电路和测量电路。相关的企业大多以生产器件为主,而生产制造光控电路的企业则比较分散,因此并没有从企业中寻找到合适的实践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并积累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光控电路,学生完成整个光控电路的制作,即可在实践的过程中来验证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并要求他们根据电路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合适参数的光电探测器件。表1列出笔者选择出的几组实践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八个实践项目,使用了常见的光电探测器,并完成光控、测量、控制、显示等实用的效果,学生对这些实践项目一般有较大的兴趣。课程初期,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他们自主选取合适的选题,并自主完成选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参考光电探测器的选取规则及特性参数,并加以应用。

教师在课上仅给出实践项目的要求以及需要达到的效果,不提供具体的电路图和器件参数,要求小组成员自己查找相关电路并进行设计。例如,第一个项目声光控夜明灯,较多的参考资料中都有类似的电路。教师仅提出电路的设计指标,要求使用光敏电阻,让电路能够达到天黑灯亮,天明灯灭,声控也只在天黑时有效。学生在自主设计电路的过程中,根据课上内容和相关资料中的光电探测器件特性参数的列表,选取合适的材料,实现电路功能。在完成实践项的过程,实际上就设计了一个小型光控电路,了解了光控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有的小组完成的项目还在教师要求的基础上再做出一些新的创新功能,如温度控制的功能,让学生由简单的项目中力求创新,从复杂的项目中领会新知。课堂理论教学中的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内容,都可以在实践项目中予以解决。

三、实践教学分组实施,小组互评

任何实践都应以理论作为基础,因此课堂的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可以将这个环节进行压缩。比如只讲述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器件的性能参数、使用方法及检测方法,其它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领会。

由于现在仍然实行大班教学,笔者将班级划分成四到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七至八名成员。每个小组于每次理论课完成后要自行进行讨论,总结学到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并由组长负责总结。课堂实验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每次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并记录数据。课程设计项目由小组成员讨论,选择自己所要完成的设计项目。小组长进行分工,安排成员负责采购器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电路设计及制作、检测的工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报告。实践项目的完成必须由小组的每位成员互相合作,每个成员必须按时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才能够使所在小组的设计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

实践项目的最终结果作为小组各个成员的一个重要考核成绩。每个设计项目最终是否完成,或者是否实现全部的功能,并不能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学生选择的设计项目有难有易,关键要看学生能否从简单的项目中有所创新,从复杂的项目中领会新知。同时,团队协作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课程设计项目完成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对自己完成的项目成功与否、成败关键,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总结。任课教师以及其它小组的学生,针对其汇报内容及设计项目完成情况为每个小组打分。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以背靠背的形式为本组成员评分。最终的评分成绩作为教师评定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的一个参考依据。小组的每个成员对最终的设计项目的所做出的贡献多少,付出多少,都会在小组互评之中得到体现。在完成设计项目的同时,巩固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在依照上述方法进行实践项目驱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完成的项目都达到了教师要求的效果,有的更有自己的特色与创新。笔者发现,由于课程实践项目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仅仅依靠在课堂上有限的学时数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各个小组的成员都利用大量的课下时间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因此,还需加大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比例,尽量压缩理论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讨论、总结。要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理论教学。另外,考虑到学生的理论课程压缩,在最终的考核方式中也应该向实践环节倾斜,将实践项目、包括课堂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的评分比例加大到70%,将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降低为30%。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负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完成实践项目之中。

参考文献:

[1]孙社文.高职通信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探讨[C].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06-11.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4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取得的效果不理想;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 英语的听说能力都不是很强,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不敢说英语, 课下也没有兴趣练习, 学的是“哑巴式”英语。因此,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任务繁重。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法。它把职场上某种具体工作岗位包含的各种任务转化为课堂上的学习任务, 即项目, 课堂教学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合作学习处理完成项目的任务, 实现“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并发掘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项目驱动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 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 经过不断的发展, 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 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想潮流。目前, 在英语教学中有不少学者开始探讨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项目驱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因此在第一学期英语口语教学中, 我们设计了学期项目:“A new life on campus” (大一的新生活) , 历时一学期, 包含8个子项目, 主要涵盖英语日常生活口语会话, 如:问候与介绍、感谢与致歉、问路、谈论天气与体育运动、安排日程等, 项目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共需12个教学周完成。项目的实施则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师按照“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3~5人) , 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性别以及个性特征等因素。同时, 教师提醒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各自的角色, 各司其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教师全程参与, 指导、督促学生顺利完成项目。项目“A new life on campus” (大一的新生活) 的实施共分为三个时期:

项目准备期, 即项目构思阶段 (Conceive) 。学生分小组查阅所需要的活动相关内容, 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 一起来确定自己小组的项目场景, 然后根据场景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 通过查找资料, 形成对整个项目的初步构思, 在组内形成统一的构思后, 再向老师进行汇报, 老师肯定了改该组的构思以后, 该小组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活动。项目准备期是该项目获得成功的前提, 构思的主要内容是项目最终要达到的结果, 并包括详实的背景资料, 这些内容都直接决定了该项目能否成功, 所以构思阶段至关重要。

项目执行期, 即项目设计阶段 (Design) 与实现阶段 (Implement) 。在上一阶段小组内学生与老师讨论了已经基本确定的项目场景, 在得到老师的同意以后, 首先确定场景的名称以及顺序, 然后组内成员一起讨论、制定比较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和时间分配表, 制定好了方案后, 再次跟老师汇报, 得到老师同意后, 学生再将这些任务细化, 分别去完成项目的设计。小组内成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完成自己的任务, 比如去图书馆查阅一些英语口语的书, 上网搜集相关的英语口语内容, 或者相关的语音及视频资料, 小组成员还要精心挑选制作场景幻灯片需要的背景图。个人任务完成后, 小组的组长负责汇总各个小组成员的资料, 同时组织小组内成员一起讨论整理组内材料, 最终形成详细的项目实施演示幻灯片以及角色之间的对白文字, 这样就完成了项目实施阶段的所有工作。项目执行期是是整个项目中周期最长、任务最重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老师要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 并且要规定小组组长按时汇报小组项目进行的情况, 这样老师能及时发现小组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及时给与帮助, 同时也可以通过监督管理, 帮助小组解决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小组活动遇到困难时也要及时找老师寻求帮助。

项目成果运行期, 即项目运行阶段 (Operate)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工作, 小组制作完成了场景展示PPT以及角色之间的对白文字, 为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做好了准备, 初步完成了项目活动。但我们不要认为到了这一步项目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还有一个阶段, 小组内成员要分配好组内的角色, 并一起表演练习对白内容, 练习熟练之后, 所有的小组都要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汇报表演, 来展示他们的成果。汇报表演完成以后, 各个小组要一起对表演进行综合评定, 不只评定其他小组的成果, 还要评定自己小组的, 也就是我们平时进行的组内自评和组之间互评。自评和互评之后, 还有评委会对展示的评价, 评委会成员包括英语老师、外教和学生代表, 评委会的评价结合小组自评和互评的评价, 形成最终评价。项目运行阶段的工作很重要, 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 可以扬长避短, 为以后的项目打好基础。

三个阶段完成以后, 情景项目的实施全部完成。这种教学方式,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学习, 并体验团队合作的经历, 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不但丰富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 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中心和主体, 从而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在进行项目实施的时候, 学生能利用课外的时间搜集资料, 进行讨论, 增加了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 同时同学之间还能互相帮助, 老师及时指导, 给学生提供了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这些项目活动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 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并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之间的互相帮助缩小了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教授英语口语, 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困难, 并帮助老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模式, 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Kathleen M.Bailey.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speaking.[Z]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7.

[2]Earl W.Stevick.Working With Teaching Methods:what's at stake?[Z]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3]赵金霞, 虞龙发.项目驱动教学法:一种贴近职场的外语教学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9) .

[4]马燕.CDIO教育模式与高职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9) .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5

(1)将学生们分组,6到8个人形成一个项目团队小组;每个组让学生们自己选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实施,由项目经理给每一位成员安排适当的角色,完成该角色相应的项目任务。以团队的方式构思软件产品。

(2)每组用两个半月时间开展如下阶段的任务“立项调查”、“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说明书”,撰写《项目启动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制作相应的“演讲稿”。

(3)对每一个阶段任务所产生的报告进行评审。每组均有一名成员担任评委(轮流练习),加上教师组成评委小组。每组有一名成员用20分钟时间演讲,之后大家用20分钟时间答辩,最后由评委以小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判决。评审通过方可进行下一个阶段的任务。直到项目结束。

学生们对该练习十分重视,每组上缴的《调查报告》、《可行性分析》、《立项建议书》、“演讲稿”具有相当高的职业化水准。现场评审气氛热烈,体现了团队精神。

★ 项目驱动教学在课程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 软件技术的求职信

★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尝试论文

★ 计算机软件技术求职自荐信

★ 软件技术专业介绍[代码590108]

★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驱动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 项目投资与管理 论文

★ 任务驱动型 规则 范文

★ 任务驱动型高考范文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6

【摘要】“双语教学”,在我国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国内的众多高校都已引进留学归来人缘,采用双语进行某些专业课程的讲授。像重庆大学的白雪莲[5],上海大学的于国清[6]等国内学者也分别对《建筑节能》这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已进行过实践与研究;“项目驱动式教学”更是被国内很多院校在计算机、营销、管理等科目的教学中采用。但是,将“项目驱动式教学”和“双语教学”共同运用与某门专业课的教学中,目前还比较罕见。文章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更加有效的将《建筑节能》课程中的前沿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成为建筑节能工作领域内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建筑节能  双语教学  项目驱动  绿色建筑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协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HYB1314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50-02

1.研究背景

1.1双语教学现状述评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最容易实现。如,新加坡、香港、等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双语主导地区就是很好的例子。

目前,双语教学在我国许多高校得到了推广,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合理设置双语教学课程,可以形成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和专业双语教学之间相互衔接,它能在较短的周期、以较高的效率,达到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双重目标。同时,作为双语教学课程,还要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献或访问相关外文网站的兴趣,建立起文献检索能力,从而使学生了解当前本专业在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方向,为学生之后专业课撰写科技论文的大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掌握专业文献的英语表达和书写方法,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1.2项目驱动式教学现状述评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者们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在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教学方式,通过项目的准备与选择、团队的组织与计划、项目的实施与评估等环节,使学生在具体项目的实践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是一种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教学方式。

在国外高校,学生每年修读的学分数较少,但他们要想获得每一个学分所花的课外时间却要多得多。通常国外学生课外学习实践约为可能的2-3倍,教师往往布置大量的习题、项目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多数课程均有类似专题项目研究的大作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钻研与创新能力。

在我国,很多高校都在尝试类似的教学改革研究。例如: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很多重要的经验和心得。他们在建筑环境学这门专业课,已经采用期中课堂讨论、以项目驱动留大作业并且以论文报告答辩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期末考试进行考核教学模式,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4]。

2.研究意义

2.1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这两方面和世界接轨愈来愈迫切,采用双语教学对于满足“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双语教学是教育周向国际化,培养出浓郁国际竞争人才的必然。2001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關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内容。建筑节能课程选做双语课程,必然能够代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而且适合用英语讲解。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能够与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2.2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以项目和案例为核心的, 而项目和案例都是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东西, 因此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教学内容。在项目实训中, 强调学生跟着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需求参与设计, 并以学生小组讨论方案, 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让学生视项目实训是一个在建的系统, 在逐步的展示和分析中让学生跟着项目的进度学习和思考。

2.3研究价值

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进行通识选修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国际前沿技术和成果的同时,直接用英语获取新知识能力;另一方可以大大弥补我院暂未设置“专业英语”课程的不足,以适应毕业进入外企或参与国际大型项目的专业外语能力需求。

采用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对本课程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学习国际前沿技术的兴趣,是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到“职业情景化”。

3.研究目标、

①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他们以往习惯于个体的、接受的、知识学习导向的学习,致力于合作的、探究的、能力培养导向的学习方式变革,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的学习过程。

②转变教师作为知识权威和垄断者的角色,变“学科教师”为学生“导师”。以项目为驱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挣脱学校、教室的束缚,把课堂外、互联网上同样作为学习的场所。摆脱教材的限制,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竞赛资源,将学习内容开放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③建立起在应用型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学生岗位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④双语方式进行课内教学,培养可直接用英语获取新知识能力,以适应大型建筑项目对于双语人才的需求。

4.研究内容、

①双语教学与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相关文献研究,全面了解双语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相关理论和成功案例。

②项目驱动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例如:学生如何获得项目驱动学习所需的启动知识,以获得知识为宗旨的项目驱动学习,以竞赛为宗旨的项目驱动学习,以社会参与为目的项目驱动学习学习,以互动讨论为主要形式的项目驱动学习学习等。

③能力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的主要单元课程开发。例如:建筑节能基本知识单元的设计与实施,节能标准介绍单元的设计与实施,采光、照明及遮阳单元的设计与实施,合作交流型单元的设计与实施等。

④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项目驱动结合双语学习为形式的教学环境开发。包括教学软环境开发,如在关键能力和职业技能分析的基础上按知识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形成规律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案例汇编、非笔试考核大纲、任务指导书等;教学硬环境开发,如教室内资源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编制、优秀视频材料的播放。

⑤赛练结合,与本课程相关竞赛组委会建立良好联系,共同建立竞赛平台。

5.存在问题

①如何将能力培养目标与国际化素质培养目标整合为一体,形成从内容到形式都协调一致的项目驱动式双语学习模式,客服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实际应用中见到成效。

②关键能力和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环境开发与教学评价。包括课程改编与整合、课程补充、拓展与创编,教学软环境开发,教学硬环境开发等。如何建立一套与能力本位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③怎样因地因时制宜,充分挖掘校内、校外所蕴涵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隐性的课程资源,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特别是如何加强与当地建筑企业的联系,与本课程相关竞赛组委会的合作,同步参与校外语课程相关竞赛,通过实际项目驱动在实践中提高和发展关键岗位能力。

6.创新之处

①提出了一个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能力培养实施方案。通过双语教学,将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与国际化人才目标整合为一体,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采用恰当的组织形式进行训练和强化。

②教育理念的转变。项目研究摈弃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如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的实际之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使教学活动确实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途径,而不只是教学环节中的形式。

③教学研究模式的创新。突破了以往“规律—原则—方法—模式—策略”的教学研究基本框架,确立了一个以项目驱动为中心的“理解—沟通—参与—互动”的新思路。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詢者、指导者和伙伴。但是,这一转变并非意味着教师地位与价值的弱化,相反教师在整个项目的进行中的作用和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提出了更加全面和更高的要求。

④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项目驱动式学习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它通过建学与建环两专业学生跨专业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在充分肯定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不同专业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能力的目的。

7.研究方法

①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要研究的文献包括: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的文献;近年有关项目驱动式教学以和双语教学研究的文献。理论研究包括系统地钻研欧美各国节能建筑评价标准、高等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它们是进行岗位能力体系构建与项目驱动式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

②调查研究与课堂观察。通过调查了解建筑类专业本科生岗位能力发展的现状,这有助于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调查的形式主要有对教师与学生的访谈,对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等。课堂观察主要在听课中观察教师与学生在双语学习的课堂教学中知识接受情况以及实际项目的参与状况,主体参与的行为特征,以及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特征,设计任务进行中小组内部的合作与沟通状况等。

③实验验证与实践检验。通过研究提出双语、项目驱动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以后,研究人员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实验验证,与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进行对比,观察教学效果的变化。学生在广泛参与校外竞赛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于节能建筑的理解和设计能力,并激发进一步学习愿望,自觉培养其岗位能力。

④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以2010、2011、2012和2013级建环专业和建筑学专业10个班级作为实验班进行群体研究,每实验班选择少数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案追踪研究。

8.结语

我校在2011-12、12-13、13-14三个学年已分别开设了《建筑节能》这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采用双语讲授,建环和建筑学两专业合班授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工程图片和英文原版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国内外较前沿绿色节能技术,介绍各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绿标、LEED,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满足了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切实需要。以真实项目(招商地产绿色建筑设计大赛)驱动,学生跨专业组队协作,将设计成果以A1展板和PPT展示以取代传统期末考试进行考核。

在真实项目驱动方面,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在项目进行中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情况较好;在双语教学方面,学生在开课初期普遍带有一定兴趣,但在课程后半段,部分同学对于采用双语学习知识感到吃力且有较强的排斥感。分析认为学生整体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也是在目前在国内普及双语教学的一大难点。但通过历年学生课后反馈结果表明,本门课程无论在授课方式还是考核方式上与传统课程差别较大,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和兴趣,在互动学习的同时,也达到专业知识获取和语言能力提高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增胜,许江.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0(5):159-160

[2]倪龙,姚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46-50

[3]张腾飞,欧阳,王树刚,端木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口径大类培养探索-中外大学培养模式对比分析,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22-26

[4]朱颖心.建筑环境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26-29

[5]白雪莲,刘猛,罗庆.建筑节能导论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05-108

[6]于国清,曹双华,吕静.建筑节能新技术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85-87

[7]周围.浅谈项目驱动双语教学模式在三维角色建模与运动课程中的应用,北方文学,2012,12:188

作者简介:

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篇7

机械制图 (CAD) 这门课程已经成为如今多数中等职业院校当中, 机电类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质。其中机械制图测绘师机械专业制图课程当中的重要教学环节。主要内容是针对一些典型的零部件进行测绘, 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要掌握测绘工具的正确使用, 同时还必须要对其所具有的工作原理以及装配关系加以明确。主要还是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其中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 以此来充分掌握好零件方面所具有的表达形式, 并对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尺寸等方面的参数进行详细的标注, 最终将其绘制在零部件的草图以及整套的部件图当中。

1 概念概述

项目驱动法主要是指将实践性应用作为其根本性的目标, 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 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导作用, 围绕着整个项目设计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同时需要结合师生间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相应的具体化项目设计, 而且在项目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 学生们也可以根据相应具体的项目学习内容来进行, 最终实现将其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当中。而且教师也能够直接从中进行适时的引导, 并在完成整个项目设计的同时, 充分掌握好相应的机械制图原理知识。 (1) 这种项目驱动的方式能够真正有效促使学生们逐渐从被动接受直接转变为主动学习, 因此非常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大提升了教学水平。

2 项目驱动的具体化实施

2.1 项目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是决定项目驱动法是否能够真正顺利进行及开展的关键环节, 其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的项目, 这是项目发展的重要一步, 不但直接体现出了机械制图教学课程方面的核心工作, 同时也囊括了绝大部分的课程知识。而且在整个项目当中也有多数学生们所熟知的、能够真正有效吸引学生们学习的课程知识。不过需要注意将项目的难度控制在适中的水平, 这样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们都能够接受。 (2) 在项目设计确定之后, 就需要进行项目任务及目标的设计工作。同时教师方面也必须要严格结合项目小组人员的数量来确定好项目的工程量, 以及细化的子项目量, 从而以此保障各个小组成员能够按时分工完成。

2.2 项目实施阶段

在真正确定好项目的任务及目标后, 就直接进入道了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当中,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项目小组人员必须要根据任务的总量来进行确定, 要保证其每组的人员都必须要实现差异性互补的原则, 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小组内部的学生们能够实现其互相之间的有效进步。 (2) 同时可以在每组当中设置一名组长, 组长必须要保证和教师之间实现协调和沟通。 (2) 针对项目的任务进行分析, 通常所使用的分析工具都是设计师门在Solid Works的背景之下, 直接提供较为完整的分析手段。因此小组内部的成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 包括了查阅文献资料、寻求教师帮助等多个方面, 以此来了解任务的内容。

另外, 在集合模型中, 可以直接将其定义为荷载及边界条件, 一旦其生成几何特征, 相应的数据库也必然会自动进行更新, 其统计计算的结果都可非常直观且准确地在Solid Works的设计模型之上呈现。 (3) 应当制定好项目计划, 在确定好任务及目标后需要真正进入到项目的计划阶段。要求计划必须要细致, 应当充分结合项目任务来划分好多种子项目的类型, 同时设计好相应的顺序及时间。

2.3 项目指导反馈及展示

整个项目完成的每一个环节当中, 学生是进行操作学习的重要主体, 因此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当中, 一旦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反馈并进行讨论,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们所反馈的问题进行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 并对一些共性的问题直接在课堂上进行解释。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出学生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 并据此制定相应对策, 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及水平。

2.4 项目评价阶段

这就需要完善的评级体系来进行, 因为其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项目实施的质量, 然而在当前的评价体系当中主要需要考虑到组内各个成员的答辩情况、组内成员们提交材料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实践操作水平等。首先将每个小组的具体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针对那些完成优秀的项目进行展示讲解, 可直接将作品放在资源共享网络当中进行效果展示。通过这种评价体系, 能够真正促使组内成员们的具体情况获得清晰的展现, 并最终保障其成绩的公正、公平以及公开性, 从而为项目设计提供了外在的动力。

3 项目驱动下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措施

3.1 教师灵活转换角色, 培养学生能力

在整个项目驱动法的过程当中, 教师本身所承担的角色有很多, 主要有: (1) 项目提出者角色, 通常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交待清楚项目的具体任务、目标以及所需讲解的项目内容, 还有对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价等等。 (2) 学生们的导向、指引角色, 在项目设计的实际过程当中, 教师通常需要适时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 并及时为学生解惑, 以此来引导学生们采用科学化的方式来分析并解决相应的问题。不过, 在具体的指导过程当中, 教师必须要严格遵循学生们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原则, 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3) 在项目驱动法的背景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做好多个角色的定位。

3.2 加强实习认识, 提升专业意识

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们迅速培养出对机械制图的感性认识, 以此来实现学生专业认识的提升。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在学生入学之时就开始安排学生进行实习, 并积极组织学生前往实习基地参观和学习, 以此加深印象, 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对机械加工设备、产品设、加工检验以及维修和装配等多个方面具备初步的了解及认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了解工程的结果, 帮助学生对其自身的学习目的及任务加以明确, 极大地增强学生自身的专业成就感, 为学生们学好专业知识和基础课程夯实基础。同时绘测内容的灵活性特点, 相应的绘图老师可以选择联合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实习工作, 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机械绘图能力。

3.3 课程内容优化, 提升课程效果

为了能够完成教育部门所给出的目标, 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工作调整, 并以此来优化整合课程方面的内容, 并结合其实际需求为主要原则。通常都是以看图读图作为其主要的目标。可通过三维CAD软件来直接建立一个有效的机械图模型制作, 并通过三维软件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有效结合起来, 从而促使整个机械制图的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并且需要将国家方面的相关标准直接贯穿到其中, 尽量避免其所遭遇的难度大以及学习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必须要将课程方面的知识简单化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们接受并学习, 同时还必须要强化其教学的效果, 尽量在此基础之上削弱其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 从而以此来增加相应的图样画法, 加强读图及看图的应用练习方式。 (3)

3.4 完善考核, 强化能力培养

项目驱动法的主要核心在于重视整个学习的全过程, 而并不是单纯地指其之后的结果, 因此就需要针对这个主要特点来进行, 通常其传统的考核方式必须要做好相关调整, 因此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对于成绩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在学生备考, 学习当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这就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水平。 (4) 并且在项目驱动法的背景之下, 其考核的方式除了笔试之外, 也包含了学生的上机操作考核, 这都能直观反映出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素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 项目驱动法真正运用到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实践当中, 是一种必然性的发展方向。其本身也是国家方面实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而且项目驱动法也直接改变了其传统化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 并以此为学生们创造出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机械制图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开始将所需测绘的部件直接当成一个整体性的项目, 并且在此项目任务的驱动之下, 促使项目中的成员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 并将这种行为直接贯穿到绘图的全过程当中。然而在目前的机械教学实践当中仍然存在多数问题以待解决, 特别是在机械制图教学方面。本文主要从项目驱动的角度进行分析, 并为此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驱动,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注释

11刘艳.基于项目教学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才智, 2012.12:221.

22 吴海勇.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74-78.

33 宋洪侠.深化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J].图学学报, 2013.3:142-147.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8

Auto CAD是一款出色的、应用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在很多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电子电气、建筑、机械、广告、服装等行业。《Auto CAD电气设计》这门课程也成为高等院校、各类职业院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1 Auto CAD项目式驱动教学现状

《Auto CAD电气设计》是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电气设计相结合的课程, 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传统的Auto CAD教学都是按应用软件操作命令先后顺序编排进度计划的, 往往一个学期结束后“课程内容讲完了”会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 但学生却不知从何下手"缺乏系统性和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授课方式知识点持续性不强,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学习效果不突出。

目前, 有些高校采用的项目式驱动教学方式是:首先讲解一些基本的绘图和编辑命令, 然后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项目模块罢了, 这种方式并没有很好的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还有一些高校所采用的项目式教学是设计和制定一个工作任务, 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 给定一个完整的项目, 系统、完整的将零散的绘图命令技巧与训练结合在一起, 用实际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有高校, 在Auto CAD课程项目式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形式。课程一开始, 给授课对象分配相同的项目任务, 根据前1-2次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 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了“统一授课, 分层辅导”的方式, 最后项目评价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不同标准的评价, 来完成项目式分层教学, 教学效果显著。

探索实施《Auto CAD电气设计》课程的项目式教学, 将授课内容进行整合, 授课方法进行转变, 变成在企业的实际工程绘图项目的基础之上, 把软件操作命令贯穿在项目之中。实现知识点的反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2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1) 课程项目式教学的目标和任务。Auto CAD电气设计项目式课程, 要以学生为主体, 每堂由任课老师给出企业实际工程的绘图项目, 老师在课堂的前一小部分时间将做项目所需的绘图步骤、绘图命令进行讲解, 其它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分组后自己讨论, 包括绘图命令的选取、绘图技巧的选择。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最后有看得见的成果。在项目教学设计中, 三个原则需要把握:学生是主体、老师是辅助, 项目是主体、教材是辅助, 实践经验是主体、理论知识是辅助。在选取教学项目时既要类似于企业需求又要难度适宜。

(2) 项目式教学实施步骤。1) 项目分析。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 还要带领学生对任务进行研究分析, 了解实例的性质、所涉及的知识点和绘图技巧, 学生则通过小组讨论来确定绘图的路径和步骤, 并选择合适的命令最终完成该项目任务;2) 项目示范。项目实施前, 教师对项目任务进行示范和演示, 主要包括操作命令的执行、错误操作的演示、操作技能的规范等;3) 项目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是先根据所学专业不同以及学生的的层次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每小组确定一名组长, 首先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明确项目实现目标, 严格按照绘图规程对工作任务进行讨论, 确定操作过程以及操作所使用的命令并进行分工。其次组员根据自己的分工任务开展自主性学习, 查找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最后通过组员间沟通、讨论, 解决具体问题, 共同完成项目实例的实施。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关注项目的进行, 学生遇到问题时, 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协作, 最终完成项目任务。

(3) 项目评价。各小组完成任务后, 对完成的项目进行展示, 教师需要及时对项目完成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主要包括对项目的完成、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遇到问题解决能力、和课堂纪律方面以及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等。在评价项目时, 教师要把握分寸, 充分尊重学生的成果, 不能以对与错来简单地衡量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 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4) 项目教学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绘图的过程中应用知识和绘图技巧的熟练程度, 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怎么克服的。是否达到了本项目要求的目标, 找出缺陷与不足, 总结经验和方法, 为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下一阶段的学习积累宝贵的经验;1)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本项目中成功的地方与不足之处、项目的进程安排是否合理、项目任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果、学生是否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真正的学习到了知识和技能、该项目是否具有最佳的教学效用等。教师还应该对比项目任务完成较快的和进展较慢的学生, 调整教学思路, 改进教学方法。

3 项目驱动教学法遇到的问题

3.1 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来源以及选取。

项目式教学中项目模块的选取非常的关键, 紧密的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结合, 提出实际类似的工作项目、设置专题训练任务, 根据实际绘图难以程度, 确定训练时间。并且当用人单位需求发生变化时, 能及时的较容易的调整项目教学模块的内容。

3.2 编制Auto CAD电气设计项目式教学教材。

目前市面上传统的Auto CAD电气设计教材编排都是根据绘图命令的先后顺序串在一起的, 不能满足项目教学的要求, 所以项目课程教材的教材需要编写。

3.3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Auto CAD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答疑解惑。以任务驱动、以项目引领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在应用中学习的教学思想, 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增强, 项目工程实例绘制技能的不断累积, 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为日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华.项目教学法探讨[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8 (02) .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9

一、《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特色

《会展项目管理》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同时也是一门核心主干课程。本课程是利用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 结合会展项目特点, 对会展项目的组织、计划、实施与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项目后评估等内容进行学习, 使学生了解会展项目管理的流程, 掌握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课内会展项目实操, 在实操中巩固专业能力, 提高学习方法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以及与《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关联

1.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根据老师所布置的任务,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完整项目任务来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一般有四个阶段: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估反馈。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项目为主线, 教师为指导, 进行整个教与学的实践探索。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根据布置的任务进行知识构建, 主动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论证, 因此学生的角色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师在整个项目驱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真实的项目情境,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设置项目任务,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协作,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配角。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以教师为中心、理论知识为中心、教学课堂为中心的局面, 学生通过项目任务能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在项目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会展项目管理》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和总结性强的特点,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是对《会展概论》、《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会展策划》等课程的综合应用, 在整个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上起着关键性作用。《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策划能力、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项目现场掌控能力等) , 方法能力 (信息收集能力、评价能力、自学能力等) 和社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控制能力等) 。因此, 《会展项目管理》课程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激发创新能力, 致力于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联系。

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该课程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如下弊端:①教与学缺乏互动。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与学之间缺乏联系, 课堂的整体效能减弱;②被动学习, 重模仿轻创造。学生重复记忆所学到的内容, 但不能有效地学以致用, 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 遇到问题会出现迷茫不知如何解决;③教学针对性不强, 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断被灌注理论知识, 枯燥无味, 学习兴趣下降, 课堂精力无法集中, 学生感觉一堂课下来好像什么也没有学会。

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的优势如下:①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学生根据所创设的真实的项目任务, 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 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激发学习动力。在课程实践环节中, 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创设相应的项目任务,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分工合作, 在初期, 学生缺乏合作经验和合理分配具体工作的能力, 团队目标往往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磨合, 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的能力优势承担起相应的具体工作, 团队的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完成任务, 团队协作能力由此得到培养。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 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 通过杂志、互联网以及实地调研搜集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整合, 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调动起内在的学习动力。③丰富考核内容, 打破分数论。采用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以闭卷考试作为学生成绩评定唯一标准的考核方式, 学生学期累计完成的项目任务也作为学生最终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平时成绩。只凭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是不全面的, 一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就学生整个学期的努力做出评判, 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 更是一种真实的工作体验, 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点在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使学生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而是真正在课堂上感到学知识的乐趣。

三、项目驱动法在《会展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1. 课程设计———实践项目设置。

项目任务的设计应具有可实践性、可操作性, 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会展项目管理》课程实践项目任务设置如下:

项目任务一:2010年秋季商品展销会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任务二:展销会志愿者招聘方案和激励方案

项目任务三:编制大学生用品展的计划进度表和绘制甘特图

项目任务四:分析上海世博会观众分流建议并分组进行辩论赛

项目任务五:对比泰国政府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对策并分组总结汇报

项目任务六:选择较熟悉的知名品牌展览会, 填写展览会相关资料表格并汇报会展项目后评估计划

教师根据每章节的课程内容, 结合教学实际, 设置了以上六个不同的项目任务, 每个项目任务围绕会展项目管理的一个工作环节设置, 每章节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 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项目作业。

2. 制定项目计划,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

教师在确定了项目任务之后, 要制定相应的总体计划和考核目标。教师根据之前贝尔宾角色法的结果, 以5至6个人为基数, 将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分配到相应的组别, 一来可以避免同宿舍同组的现象, 更好地激发思想的碰撞, 工作环境更加真实;二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当中, 发挥个人能力。分组结束后, 教师向学生分发任务单, 包括任务所需用到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考核方式和标准, 以及项目任务的完成时间。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单, 分组进行两轮头脑风暴, 结束后各小组阐述讨论结果, 教师给予指导和指正, 学生组互评,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取建议并最终确立方案。

3.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 并组织活动。

学生在前期的头脑风暴结束后, 各学生组有了初步的共识, 因此在项目文案策划阶段进行项目调研等各项工作时, 要做到每个学生各尽其职, 每个学生在团队项目中要贡献力量, 在这个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组搜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文案的写作能力;项目的组织阶段, 根据项目文案设计, 安排每个学生成员的工作任务并由小组组长进行记录, 教师通过任务安排记录表随时抽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及时给予指导, 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4. 项目成果展示。

在项目任务完成之后, 各学生组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展示。方案和策划书的汇报, 要求学生组成员就每个人所参与的内容进行阐述, 并回答学生和老师以及专家提出的问题;现场展示汇报, 要求从现场的环境布置, 现场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采用学生评分、教师评分以及行业专家共同评分的科学客观的评分机制。

5. 项目后总结评价。

项目结束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总结评价。学生小组就整个项目实践过程进行讨论并由小组长总结汇报, 学生小组首先进行自评, 根据任务实施的过程肯定自身努力并指出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各小组成员之间填写组员工作评价表, 互相评价, 以便今后更好地合作与学习, 最后教师根据各阶段所作观察及学生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点评, 使学生能从项目任务中真正受益。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时应注意的方面

1. 教师应不断学习, 发挥积极作用。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探索知识的自主性, 并能将一门枯燥的课程通过不同的项目任务变得更加生动, 各章节理论知识通过项目任务融会贯通, 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双提升。教师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扮演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作为引导者, 教师应当将知识传授到位, 作为帮助者, 教师在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可包办过多, 针对不同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方法给予指导;同时教师还应时刻关注会展业的发展动态并不定期的到企业进行充电,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结合起来, 创设更真实的项目情境, 让学生通过练习得到更高地提升。

2. 小组分工需明确, 避免一个扛大旗。

项目任务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就是集体协作, 共同探索并完成目标, 因此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各小组成员间的任务分工需要明确并由小组长记录, 避免一些学生产生坐享其成的负面思想。教师应当定期地就各小组成员的工作进度进行追踪, 工作情况进行抽查, 对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根据检查情况客观考核, 让学生明白自身的努力与成绩好坏有直接关系。

摘要:本文以《会展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为例, 研究探讨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引入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从而能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会展项目管理,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徐琼.“任务驱动法”在课内实践课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1, (3) .

[2]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 (11) .

[3]刘丽玲, 徐耀.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成才之路.2009, (21) .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10

一、“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引导法二者的融合,是对以往单一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该教学方法运用下,要求实际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而教师角色定位为引导者或组织者,将具体的教学知识融入项目中,并以任务的形式开展,以此使学生对新知识顺利掌握。现行较多中职院校数学教师仍存在将两种方法混在一起,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需注意的是二者融合后相比以往单一地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引导,优势更为明显,其原因在于:(1)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开展项目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对其中的核心要素领会。(2)由于数学内容本身体现出运算量大、逻辑性强等特征,若直接采取项目法,很难保证学生独立完成设计过程,此时应将任务驱动法引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完成知识习得的过程。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该教学方法引入中职数学教学中,其涉及的环节集中表现在:(1)项目与任务设计。这一阶段要求教师结合数学内容引入相关的情境,可考虑利用PPT动画形式,尽可能使学生在该过程中产生求知欲望。同时应做好学生分组工作,并对项目细化为不同的子任务,将各任务设定相应的目标,由各小组完成。(2)任务驱动。该阶段教学中要求做好知识点的讲授,确保所有重点与难点都得以明确,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探索思考。(3)实践阶段。实践活动中,需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完成各项目涉及的问题,并在最后采取小组汇报形式,由小组间、成员间进行互评,且教师给定最终评价。

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选取“三角函数”作为实例。在项目引导环节中,主要考虑做好情境引入,利用PPT展示矩形桌面制作、家用电源接入示波器后的波形图,在此基础上由学生结合教学知识对这些展示内容进行分析,以此使学生好奇心得以调动。教师还应考虑学生分组与项目划分内容,在分组合理的基础上,可将任务具体细化为:任意角、弧度制;三角函数含义;象限角三角函数内容;正弦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在明确任务内容的基础上,由学生给定情境,如以矩形桌面制作等为例,分析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内容。而对于任务驱动环节,主要要求教师讲授具体的知识内容,包括正弦型函数以及具体算例等,同时可考虑采取知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对正弦交流电的内涵与具体要素进行分析。另外,在项目引导阶段,主要需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具体的问题,并由学生进行解答,如选用圆木头作为材料,其半径为0.7 m,此时如何保证材料应用下矩形桌面面积最大。若学生学习仍较为困难,则要求引入具体的实例,如电路图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是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正确认识该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保证教学方法应用下各环节顺利开展,对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与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可起到推动作用。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职数学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中职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便提出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方法,有利于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主要对“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概述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中职数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娟.中职数学“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1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应用写作》课程以项目任务驱动为改革模式,将项目任务引入课堂,如以组建公司为总体项目,下设上层运行、人员招聘、项目策划、运行流程、营销策略及业务洽谈等分支项目,相应完成事务、交际、行政、经济、传播等文书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在项目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以任务项目为驱动,由任务带动思维,以思维提升应用写作实践能力。任务驱动的程序由构建、监控与评价构成,三者相互依存,同时推进的。

一、构建项目任务

构建项目任务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需要师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策划任务项目的意义、内容和执行的程序,要求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理论与实践并重,课上课下同时推进,侧重项目任务的思维训练。

在通讯采写实践教学改革中,其项目任务的构建是基于在传播类文书写作中,涉及消息、通讯、广告文案、评论、微博评论等文书,依据这些文书的相互关系,通讯采写关涉面广,具有新闻类文书的共性,又兼具新闻性、完整性、形象性,其创造性强、写作方法灵活多样化,以“通讯写作”为教学重点,具有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意义。

而师生共同确定的执行程序的要求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知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即要求学生注重问题意识,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自主理解新闻类文书定义、类型、特点,消息与通讯的联系与区别,通讯采写的基本要素及写作要求等问题。

实践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由组合,分组分专题确定通讯写作的主题,以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共70人,分为16组,16个主题。第一次选题出现一个显著的问题是选题过大,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问题,这些主题虽蕴含着极为深广的社会内容且意义重大,但是学生因理论知识、社会经验缺乏往往难以驾驭,写出的作品也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度和生动形象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涵养和写作风格,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教师建议部分学生更换话题,将眼光投向校园及所熟悉的话题。第二次确定的主题有:图书馆馆藏图书、校园绿化、武夷文化、教师学生风采、学习方法、宿舍文化、艺术表演等,涉及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以前两类通讯写作居多,内容基本局限于学生所熟悉的话题。而第二次亦出现另一个缺陷,即话题涉猎广度和新颖度不够,且部分选题重复。针对这个缺陷,教师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将视角投入社会风云变化,体验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的发展问题。

在构建项目任务时,教师应将构建任务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思维直接影响着主题的酝酿、萌生、成熟及表现过程,它是每个作者在文章动笔之始就已存在于自己头脑中,并且影响着整个写作过程。”[1]正如张进善所言,“写作的前提是思维”。[2]在选题时我们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在选题时做到以小见大,将大与小、点与面、典型与平凡、偶然与必然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小”指工作生活中的小事情,或者重要事情的某一个侧面或闪光点。在消息或通讯写作中,选取工作或人物的某一个侧面,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意义或人物的性格、精神的小而典型的材料,由此表现重大主题。在“通讯”材料的选择和主题的确立上,教师根据培养目标,有意识地选取多角度多领域中看似大量单一、零散、无序的材料,由学生辨别、审查,进而对材料进行解读、剪裁,对写作所需要的时空背景材料能进一步补充完善,着力培养学生对材料进行有效选择的思维能力。

二、监控项目任务

项目监控任务即在学生依据所选取的材料准确理解指令性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写作思路,即思考“如何采写”的问题,而“如何采写”的问题就是结构和行文的布局,就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包括标题的确立、主题的层次、结构的安排、主次的部署和过渡照应等。监控时除着力做到时间的有效监控之外,更需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一是有效控制项目任务的顺利推进。教师根据学生确定的主题和执行的程序,制定采写的时间安排表、任务分工,拟写采写的提纲,包括采写的主题、问题、重点、思路及二套方案,要求做好采写基本功课,做到提纲针对性强、思路明确,预设问题和困难应有有效的解决措施。在项目任务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QQ、论坛、微信或微博等新媒体开展谈论互动,进行通讯的写作与修改,在多轮互动中提升通讯采写的能力。

二是教师需改善或创造教学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现场教学,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采写工作。部分学生因第一次开展通讯采写,在较短时间内全部理解掌握采写要领存在较大困难,甚至采写时不得要领。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首先应理解学生的困境并设身处地加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方法,选取经典范文,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为农民做了点事”——记“中国抗虫棉之父”郭三堆》等,与学生所熟悉的某类文种诸如通知、通告、讲话稿等进行比较研读分析,除遵循严谨、流畅、清晰的思维要求之外,亦需在生动形象、贴切上进行新的创造,要求学生分析范文写作思路,比较题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说明为何要如此写?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优劣点?并归纳出现有的写作思路,再进一步思考有没有其它的写作思路有几种写法等等。借助在不断地提问和反思中掌握通讯的写作方式,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是教师应组织相应的现场教学,要求写作存在困难的学生到学校宣传部门观摩,跟随教师学习现场采写,切身体会采访时问什么、怎么问、如何速记,怎样随机应变等技巧,模仿采访思维方式,切实做到举一反三、见微知著和追本溯源,着力要求学生贯穿受众第一的创作模式,小组合作时为受众角色,在学习、创作、批评中换位思考,总结经验。当然在模仿的基础上应放手让学生大胆进行创新,牢记“定律是用来打破的”创新意识,通过否定习惯方式进行思维创新,为达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的推陈出新的效果。我们以学生所熟悉的“失学儿童”为主题试写一篇通讯,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创新表达方式,采用文艺体广告语言,借助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救助失学儿童”的意义。

三、评价项目任务

传统的作文评价体系是教师以分数和评语的形式对学生习作进行单一化的评价,学生关注的是分数,仅极少数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评语进行修改,这样的评价体系导致习作的修改处于一种低效状态。在项目任务模式中,构建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的习作评价体系有利于任务的推进和完成。

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就是注重写作项目完成的原创性和自主性,学生根据习作的内容(包括题意、主旨、选材、感情)、表达(包括文体、结构、语言)及创意进行ABCD四级评价,强调通讯文体特征的体现和创意性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解决。

多元化的评价注重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将过程纳入考评体系之中,通讯写作注重锻炼学生的采访技巧和沟通能力的锻炼,在评价体系中,特设置这样一项分值,即要求采访结束后,被采访对象针对学生的采访情况,对其采访技巧和沟通能力及采访的内容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要求学生采访之前做好基础功课,及调查相关资料包括网络的材料、口耳相传和其他方面的材料并对此进行梳理,整理出采访的主题和采访提纲,并要求按时按质提交。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课堂上师生对习作进行共同评价,通过交流,学生会发现自己以及他人作文的优缺点。现将一篇题为《小个头也有大能量》习作的学生评价列举如下:

全文明白晓畅,结构严谨,人物描述具体形象,把人物写活了,让人透过文字就可以认识到主人公;不足之处在于主题不清晰,重点是是主人公的自强不息,还是音乐天赋,存在模糊感受,没有重点写一个,其二是口语化严重,对话形式过多,很多话语可以转化为标准书面语,如有改进将会更好。(学生甲)

该篇通讯是一篇人物通讯。文中主要是采用记叙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王思强。通讯的语言读起来通顺流畅 ,记叙的事情有条有理。但是如果能够在这篇通讯中加入一些小标题的话,可能会更有条理。(学生乙)

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而言,这篇通讯整体上语言流畅,受众意识很强,但是主题不是很清晰,小段落太多。就完成作业的态度而言,她们展示出来的是一个小组的团结协作以及高度认真的态度,我觉得这是最值得表扬的地方。(学生丙)

这是一篇极具真实性和情感色彩的通讯文。首先,文章的题目便是点睛之首,形象地体现了全文的主旨和人物形象。其次,文章的取材较新颖,内涵深刻,引人深思,让“小人物”有“大灵魂”向外界传递正能量。即使文章整体篇幅较长,但是文章条理清晰、结构紧凑,让人一目了然。(学生丁)

语言形象生动,运用了叙述和细节描写等手法,描绘了一个乐观积极的,具有大能量的“小个子”形象,使全篇读起来通顺且富有趣味。选取的事例富有典型性,正面性,使这篇通讯具有传播正能量的积极作用。(学生戊)

学生在评价范文习作时能充分认识到其优缺点,并有意识地将范文习作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揣摩和学习,很快就能掌握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方法,效果甚为理想。

在通讯采访与写作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因学生第一次接触通讯写作,一下子写出很好的习作的学生是微乎其微的,大多数学生历经不懂文体至理解文体再至模仿写作,最后才掌握采写技巧的过程。多易其稿、反复修正是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时的鼓励与正确的引导,而鼓励的有效方式就是将学生作品的进步之处展示给全班同学。为此,我们采用了成果展示式的评价体系,即将学生的作品及其评价体系、评语汇编成册,印发给每组同学、全院的教师,以及将优秀习作刊发于校报、院报上,在校广播台上播报,或推荐于校外媒体上。通过这种成果展示式的评价,学生会更乐意参与作文评价,会更加自觉地修改和完善习作。

当然在项目任务评价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亦非常重要。目前百度文库、豆丁网等是信息资源开放的网络,习作人员可以无门槛地将其习作传发至网络平台上供他人使用,这对于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强的大学生来说,以传发习作为激励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时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欲,“许多虚拟环境都可以把人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提高到在真实条件下达不到的程度。”[3]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百度文库、豆丁网等网络载体作为任务驱动的“激发器”,即在教学中除需借助新媒体网络,在QQ群共享中发布优秀习作和项目任务书的设置。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充分规避网络资源或网络载体本身具有的信息真实性的不可确保性的局限性。

(基金项目:武夷学院教改项目《基于项目任务驱动模式的写作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编号为:Xj2012047)

注释:

[1]覃可霖,写作思维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6).

[2]张进善,灵感与写作[J].写作,1995,(10).

[3]杨棣,信息网络化: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篇12

近些年来,机械制图教学已从传统的黑板绘图模式发展到计算机多媒体绘图模式,尽管利用高科技的便利之处,使得机械制图教学愈来愈简单方便,但总体制图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本文将针对这种情况,基于项目驱动法对机械制图教学进行改革,实践证明,此方法可以大为提高制图能力。

1 关于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是指以实践应用为根本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具体的项目设计机械制图教学内容,通过师生的共同作用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设计。在项目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依据具体项目学习所需内容,并将所学用到实践当中,教师从中加以适时地引导,在完成项目设计的同时掌握有关机械制图的原理知识。这种方法使学生逐渐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机械制图的效果。

2 项目驱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2.1 项目的设计

项目的设计是项目驱动法能否顺利开展以及成功实施的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选择合适的项目是成功的第一步,项目不仅要体现机械制图教学课程的核心,还要覆盖大部分课程知识,项目要为大多数学生所熟识,要能够吸引学生,同时,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

项目确定以后,就是项目任务和项目目标的设计。教师应根据项目小组的人数确定项目的总工程量和细化的子项目,提供各小组内成员分工完成。项目的预期完成目标要与实际产品一致,使学生体会实际的设计过程。除此以外,教师要在任务确定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同时根据不同的设计内容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法。

2.2 项目的实施

在确定了项目的任务和目标以后,就进入了项目的实施阶段。首先是项目小组,小组人数要依据总任务量确定,每组人要做到差异性互补原则,使组内学生能够互相提高进步,每组设组长一名,与教师协调沟通。其次是分析项目任务,小组内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寻求教师帮助等,了解任务内容。再次是制定项目计划,任务与目标确定后就进入项目计划阶段,计划要细致,根据项目任务,将项目细化成子项目,设计出执行顺序、执行时间。这一环节对整个项目的高效完成意义重大。最后是项目分工和提交材料,分工要根据组内成员的不同特点以完成某一项子项目,每一成员完成各自的任务后,组内汇总交流,提交任务材料。

2.3 项目评价分析

项目评级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实施的质量,当前的评价体系主要考虑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组内各成员的答辩情况 ;二是,组内成员提交材料的完成质量 ;三是,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使小组内每位成员的情况都能得到清晰的展现,确保成绩的公平、公正、公开。由于项目成绩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使得学生对项目设计的非常重视,为项目设计的完成提供了外在驱动力。

3 项目驱动下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项目驱动法的终极目标是完成具体的项目设计,基于特定的目标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3.1 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效果

为达到教育部提出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应调整、合理优化课程内容,以实际需要为原则,以看图读图为目标,将国家标准贯穿始终,尽量避开难度大、学习困难的部分,将课程知识简单化以利于学生接受,强化教学效果。尽量削减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图样画法、读图看图的应用练习,加强实际技能的训练。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零件图部分的学习,在该部分有必要侧重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的锻炼,尤其要加强学生徒手绘图的能力,因为徒手绘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便于学生之间交流设计思路,表达设计思想。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项目驱动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教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项目实施中能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2 转换教师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在项目驱动法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是多重的。首先,教师承担项目提出者的角色,教师要向学生交代项目任务、项目目标,讲解项目内容,评价项目质量 ;其次,教师还担任着导向者、指引者的角色,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为学生解疑答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原则,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因此,在项目驱动法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

3.3 改变考核方式,突出能力培养

项目驱动法的核心在于注重过程而非仅仅在乎最后的结果,基于这一重要的特点,传统的考核方式必须要做相应的调整。传统的考核方式对成绩的要求相当高,但存在备考突击、死记硬背的缺陷,并且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项目驱动法下,考核方式除了成绩这一项外,还应包括上机操作的考核。新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较好的适应教学目标,还能够鼓励创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更能够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4 结语

上一篇:无线演讲方案下一篇:相互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