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项目驱动(精选8篇)
主动式项目驱动 篇1
本文研究是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相适应,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为目标,依据CDIO基本理念和校企合作项目,结合一体化课程群设置、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和教学反思等手段,形成一个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CDIO能力培养”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方法。
1 本文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1)基于CDIO的主动式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运用,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在课堂中引入企业项目案例的开发与设计,让学生加入一个具体的项目开发流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高素质软件工程师人才。
3)构建应用型IT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评估体系,按照职业领域和岗位需求构建合理化课程群、专业教学团队和CDIO能力培养目标矩阵,及时评价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本文研究的内容或对象
1)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先导主线,以基于CDIO的主动式项目驱动教学为模式,以我校信息学院当前所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为研究样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主要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
2)CDIO应用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软件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的。
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将课堂上的知识点融入到企业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加入一个具体的项目开发流程中,全方位全过程培养高素质创意型人才。
3 拟达到的目标
1)通过对软件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科学制定CDIO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软件工程师人才,从而为兄弟院校提供一种可借鉴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较大提高。在本文研究中,主要以校企合作项目的经典案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模拟软件项目开发环境,学生在此氛围感觉有东西可做、并能看到自己的实践效果。
3)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大提升,迎合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与社会接轨的实用人才。
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学生之间个体能力的客观差异,因此教师要合理地把握每个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因地制宜、依“队”而异地评估项目,多层次、多样化、多角度地培养学生。
2)创设软件开发模拟情境,情境设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应该正确地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力求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生任务的多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这门课的应用前景,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3)角色转变是关键:CDIO工程教学模式下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形成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CDIO能力培养”的基本特征。
5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根据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文献。
2)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调研与分析,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评估体系。
3)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为项目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4)统计法。收集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问卷、试卷、教案等),统计数据。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
6 总结
CDIO理念引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程教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很强的实用意义,对相关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构建应用型IT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契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需要,可有效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程教育研究的进展。
摘要:该文的宗旨将CDIO理念融入到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适当降低课程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按照“实用—够用—能用”的基本原则精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编程小项目,并布置以小组形式完成。并探讨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新的Java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方面来改革传统的Java语言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CDIO,项目驱动教学法,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姜大志.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汕头大学学报,2012(4).
[2]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3]徐春林.CDIO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主动式项目驱动 篇2
1.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或每一个具体的实验都设计成一个项目,或者有些课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可以将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大项目,再将大项目分为若干小项目,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项目组成。每一阶段实验项目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引导学生分析项目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项目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讲到Gif动画制作的使用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网页中插入一些漂亮的Gif动画图片。给出项目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项目,提出完成项目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学过的,如Gif图片的处理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何将一些Gif图片连接成为一幅Gif动画,即隐含在项目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3~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项目)。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活动拉了回来。活动(项目)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完成项目时又获得一种成就感。
摘要: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的一种高效教学法。该文介绍了3ds ma)(三维设计课程中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同时对采用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3ds ma)(三维动画课程体系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以《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为例看新闻业务类课程怎样进行实战训练
◎王卫明 揭 云
《杭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近年招聘采编人员,就曾将应聘者派到聋哑学校、秀水街等新闻现场采写新闻、拍摄照片,以此检验应聘者的业务能力。可以说,新闻学子业务实践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能否顺利就业,也是检验新闻教育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1902年,捐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美国报业巨人普利策就在备忘录中记下他的新闻教育观:“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用实践的方法鼓励、教育现在、未来的从业人员。”
今天,“Learning by Doing(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远比纸上谈兵有效”已成为世界许多传媒院校和传媒业界人士的共识。
一、部分新闻学子实战训练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国内的一些新闻学子并没有接受多少实战训练。
有新闻学子反映,“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在课堂上训练过。”“大一两个学期,我只写过两篇新闻报道,而且是老师要求写的作业,除此之外,我没写过其他一篇文章。”“我们在‘写’这方面的训练强度不是很大。”“亲历亲为的采访活动很少有机会,所以采访稿也很少。学了一年多的新闻采写,却还停留在理论上,真正写起来就感到语穷辞竭,写不下去。”
可以想象,新闻学子接受的实战训练越少,实战能力越差,在新闻一线上手越慢,越没有职业自信,对新闻职业越没有兴趣和热情。
以《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为例,学生的好文章都是练出来的。如果新闻学子只学习理论知识,或只单纯地看别人怎么写、看别人的作品,自己不动手,新闻还是不会写。所以,实战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想对学生组织大量的实战训练,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组织,例如:因为承担了太多的课程教学任务,而无暇开展大量的实战训练;因为没有机会在新闻实践一线积累工作经验,而怯于开展实战训练;因为班上学生数量过多,而难以负担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因为作业批改不纳入工作量考核,而懒于开展实战训练等等。
二、两所高校的实战训练
对新闻学子怎样进行实战训练比较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对不同新闻院系来说,答案并不完全一样。
(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采写训练
⒈开设“大篷车新闻学课堂”
在对新闻学子的实战训练方面,清华大学在国内众多新闻院系中采用了“学在路上”的大篷车教学模式:仿效乘坐大篷车到处巡演的吉普赛人,通过建立大篷车采访车队,将新闻学子拉到远离课堂的外地,进行极具实战性质的采写训练,目的是在真实的世界采访真实的故事、接触真实的人物、学习真实的本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中心)曾组织学生参加以下外出采访实践活动:2000年暑假,到大漠荒城、楼兰遗址和内蒙古额尔济纳沙尘暴源头采访;2001年6月,到北京四合院采访;2001年暑假,到太行山采访;2001年寒假,到江苏煤矿采访实践;2002年4月,在北京胡同采访;2002年7月,在长征路采访;学期开学第一个周末,把学生带到孔庙上一堂《儒家新闻学》等。
在这些外出采访活动中,新闻学子们体验了“沿着原始森林中崎岖的道路采访”、“在去采访的山路上和内蒙古沙漠遭遇陷车”、“采访车被泥石流挡住去路”、“采访途中遇到大雨”、“山顶上拍片子”、“用卫星电话在大漠深处发稿”等课堂上不可能有的实战情景。他们采访当年接待毛主席的头人的后代,在红军长征的芦花会议会址听讲解,给红军烈士墓敬献鲜花,听黑水县崔副县长介绍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采访山顶的德晴朗寺——长征路上的佛国,听黑水县宗教局苏局长介绍黑水的宗教,攀登红军曾经翻越的山口,攀登云雾缭绕的红军雪山主峰,登上红军当年征服的雪山,采访途中在热情的藏族人家躲雨等。
“这些‘大篷车课堂’目的是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探险中、在真实的故事中、在游山玩水中领悟新闻学核心原理。学生们会因此领悟到:新闻学是最令人兴奋的、同时也是最能发挥个人创造潜力的学科。”“如果我们浏览一下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学们在长征路上采写的故事,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他们对他们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激情与热爱。”
清华大学“大篷车新闻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显然不同于课堂讲解,这种训练方式的运作,难度大,成本高,安全方面的风险也大,但很值得其他新闻院系借鉴。
⒉让学生采写身边的人与事
除了在“大篷车新闻学课堂”采写校外人、事,身边的人与事也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实战训练的采写对象。
中关村的餐厅或咖啡厅、清华大学派出所、清华大学所在街道办事处、校领导、学院领导、教授、学校食堂厨师、学校保安、学校网络中心、学生宿舍打扫卫生人员、校医院医生或护士、学校纪念品商店经理、教师(李希光)本人、同班同学、爱笑的门卫、打扫寝室、视察清华大学的温家宝总理等,都成为新闻学子笔下的主角。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希光教授的学生说,“李希光最擅长的就是让你当堂写新闻作业”,“他让我们相互采访写大家的童年,大家写了好多好玩的故事,并且看了大家小时候的照片,我们都笑得肚子痛,让我感觉到做一名记者可以如此的开心与快乐。”
(二)南昌大学新闻系的“魔鬼训练”
⒈思路
对新闻学子来说,新闻业务技能“做了才能透彻了解,做了才能深刻体会,才不会觉得它难”。所以,南昌大学广电班新闻采写课程(大一就开设)的主讲教师在备课阶段,就为该门课程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以理论讲解为基,以大量的实战练习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教师在课堂导学、学生在课后自学、专家举行业务讲座三结合;
要求学生向优秀记者学习,向优秀作品看齐,以习促学,边练边悟,多练,多写,多交流,通过朗读、背诵、手抄优秀新闻作品等看起来很笨拙的方法,打好文字功底;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给报刊写稿、投稿以笔资学,制订学习计划,严格执行,确定并努力实现发稿目标;
建立在线教学平台——《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博客。
按照广电班《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教学计划,一半课时被安排给“练习讲评”(预先安排课外采写作业),目的是以高强度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但有课堂采写练习,而且有次数不少的课外采写作业;不但有学生自行安排的课外采写练习,而且有教师组织的集体课外采写练习;不但有命题练习,也有自定选题的采写练习。
⒉做法
2007年9月4日上午,广电班《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共3节),主讲教师宣布了他对学生的要求:多写,多练,不但要完成课堂练习,而且要完成课外采写作业,争取在校外媒体发表作品,等等。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唏嘘不已。
主讲教师一边介绍自己的教学计划,一边将学生拉到了“题海”之中,“写一篇关于我的人物通讯。”学生们知道,老师所称的“魔鬼训练”开始了。这对平时总是动嘴多于动手的学子们来说,是一次新奇而充满挑战的尝试。学生们一边听、一边记,教师介绍完毕后,学生们便开始现场作业。9时20分(第二节课进行中),开始有学生交稿,下课时,学生们全部提交了作业。
第二堂课,是教师对上次作业的讲评,以及理论讲解——“通讯是什么”。临近下课时,主讲教师布置了第二次作业——以“新生开学”为主题的课外采写作业。为了培养学生“准时交稿”的观念,主讲教师规定:必须在新生报到结束的当天晚上交稿,晚于截稿
第三堂课,是全班师生对上次作业的讲评(包括部分作业的作者上台介绍采写经过和体会)。
第四堂课,是现场作业——观看浙江奉化滕头村专题片之后,在课堂上写一篇工作通讯,要求在下课前完成。临近下课时,主讲教师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自定选题,采写一篇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通讯,期末考试前交稿;二是课外采写作业——“十一”黄金周见闻。
接着,主讲教师邀请了两位民营企业老板到课堂接受学生关于创业的采访;安排学生到所在大学附近的农村采访征地拆迁问题……整个学期,主讲教师共安排了9次作业(包括录音报道作业)。
⒊反响
“魔鬼训练”初见成效,学生们普遍对此表示欢迎。
学生们有如下表示:“严师出高徒,你对我们的‘魔鬼训练’是很正确的(虽然大家都叫苦连天)。”“鉴于本人太懒散,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自己出外找任务,所以,碰到像您这种每次上课都得交作业的老师,在下还是挺高兴的。”“我很喜欢老师在课堂即兴要求写作,这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通过对比、老师讲解,可以快速地看到不足。”“大二的这个学期,老师让我感觉颇有压力。不过,这种强化训练确实很有必要,对于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应该是个很奏效的办法。”
实战训练有这样的好处:容易发现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二次作业提交过程中,部分学生暴露出电脑发稿的问题——收信的电子信箱地址没有写对,导致作业提交失败。又如,字词表达的错误或不规范,有学生在作业中将“1976年”写成“76年”。对此类问题,教师一一指正,提醒大家注意下次避免。
有学生在电子邮件中说:“这次课堂上写的通讯很糟糕,发现自己有许多的不足,比如文字功底不扎实。” 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后,对课程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求知欲,动力更强。
此外,课堂上的即兴作业(一般在45分钟~90分钟内完成),对于锻炼学生的速写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期待中的对策——多管齐下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对新闻学子的教育,必须有足够大的实战力度。在实战训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保证实战训练的顺利进行和有效,需要在以下方面尽力:
⒈训练方式的创新
一是训练方式的多样化。训练方式包括课堂训练、课外训练、课堂讨论、现场点评、示范练习,这些训练方式又可以分为室内训练和室外训练、校内训练和校外训练、本地训练和异地训练、教师组织的训练和学生自行组织的训练等类型。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适应各种各样的实战情境。
艺术专业的学生素有外出采风的传统,其实,新闻学子更需要参加采风活动,参加完全意义上的实战,这需要在校外甚至外地建立相对固定的实战(或实习)基地。
二是训练次数的频繁化。教师组织的实战训练的次数,只能多不能少,至少每两周训练一次,最好每周训练一次。同时,要发动学生自行组织训练。训练次数的频繁化,可使学生逐渐进入“熟能生巧”的境界。
⒉师资配备的特别要求
毋庸置疑,没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同样可以组织很好的实战训练,但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的实战训练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对新闻业务类课程,最好配备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
以李希光教授为例,他曾经在新华社等媒体工作,谙熟西方最先进的报道手法,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像李希光教授这样有丰富实践经验、业务水平高、业务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对于新闻业务实战训练的设计、组织、指导,当然是轻车熟路,学生也很容易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战知识而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⒊经费投入的加大
实战训练之所以难以开展,最大的瓶颈就在于经费问题。
如果是在校内训练,不需要很多额外的经费,但如果将学生带到校外,则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像清华大学“大篷车新闻学课堂”那样到异地进行采写训练,就需要筹集食宿、交通等费用。像浙江万里学院那样自办报纸(《新闻实践报》)供新闻专业学生锻炼,就需要准备额外的印刷费用。
因此,要加大新闻业务课程的实战力度,必须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当然,争取被采访单位的赞助或资助,也是可以考虑的。
⒋相应制度的配合
开展实战训练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事情(特别是作业批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如果师生双方都没动力,或者师生中的一方没有动力,都会影响实战训练的顺利实施。好的制度可以解决动力问题。要加大新闻业务课程的实战力度,必须在相关制度方面给予配合。
制度的配合,涉及两个方面:
学生方面,可以对其规定必须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战作业。
例如,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第一年必须制作一份报纸、一个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第二年要自己办一份周刊(彩色报纸还要有分析文章)。
此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该加大平时考核的分量(例如,占总成绩的50%甚至更多),摆脱“一考定成绩”的简单考核,每次实战作业均计入成绩。教师在给作业评分时,应当综合考虑作业速度、难度、截稿时效等因素。
教师方面,应该给该类课程的教师少安排其他工作,使其有充足的时间介入到实战训练中;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应该对其在实战训练中的“付出”给予“回报”,例如,每批改一次作业,等同上课3课时;每带学生外出采访一次,等同上课6课时。
⒌师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从来就是师生双方的事。南昌大学采写课程的教师发现,在校内新闻宣传部门担任记者的学生,其作业往往做得比其他学生好。
学生不但要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实战训练,而且要自发“制造”或争取实战机会。例如,加入校内通讯社、校报、记者团、校广播电台、校电视台,学生会或社团的宣传部;担任校外媒体特约校园通讯员;平时多练笔,如果见闻校园内发生值得一写的事件或人物,尽量写一写,以锻炼自己的笔头功夫;到媒体或其他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实习或见习,等等。
学生要多与业务高手交流,多请教,写出稿件后及时发给老师,请老师修改评价,以便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及时指导,不因不是自己布置的作业而不乐意批阅。对学生的实战训练,应及时讲评(最好马上点评)。
⒍学生要争取发表作品
学生作品一旦公开发表,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大有裨益。因此,学生在实战训练中完成的稿件或作品,教师要鼓励在校外媒体发表(如发表了则课程成绩加分),或者推荐发表,或者在自办的发稿平台(如教学博客、院系网站)发表。如果自办的发稿平台能够实现赢利,能够发稿费给发表作品的学生,则善莫大焉。
主动式项目驱动 篇3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 就是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基础, 由教师合理、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主题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之中, 并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 从而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 最终有效解决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能够让学生在强烈的任务动机驱使下, 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促使其主动合作交流, 自主进行探索, 构建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实现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同时, 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创新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任务”的设置应遵循目的性、可操作性、生活性与趣味性原则, 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的。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明确并精心设计明确并精心设计“任务”
高中信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尤为重要, 将理论与实践良好地结合, 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 在高中信息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明确, 有针对性地合理设置任务, 重视任务的可操作性,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合作与交流, 自主探索, 增强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收藏夹”将自己喜欢的网站进行分类与管理, 明确使用浏览器中的“收藏夹”有序管理网站的目标, 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如:设计以“电子表格”管理个人财物的教学目标, 展示“日常开支.xls”, 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开销进行管理和分析, 实现对工作表中数据的筛选、排序与计算, 从而更好地学会应用Excel软件, 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管理日常开销、好友联系方式等方方面面。
2.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认为, 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题, 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索。因此, 任务驱动法符合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主旨, 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能够以解决任务为中心, 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使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来完成任务。
例如:在一个新知识点或新软件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考查或评定,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学习地位, 减少对教师的依赖, 从而更加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进而构建更为高效的高中信息课堂。
3.重视任务设计的趣味性重视任务设计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所设计任务的趣味性,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最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VB——可视化程序的开发设计》为例, 教师首先设计一个与ATM取款机相关的前台操作任务, 在主窗口将六个国家的国旗展现, 引导客户自主选取某国语言;然后再装入另一个窗体, 提示输入账号与密码。这样的教学设计, 方便操作, 并在窗体中设计显示人机界面, 增强任务的趣味性的同时, 也能促使学生自主尝试并完成任务, 从而实现能力与水平的有效提高, 实现高效的高中信息课堂。
此外, 教师还应立足于高中信息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 有针对性地设计“任务”, 富有趣味性地呈现“任务”, 以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法的有效性。
三、小结
总而言之, 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信息化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广泛而有效地应用任务驱动法, 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 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的前提下, 促使其自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 发挥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最终实现高效的高中信息课堂, 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计算机技能和应用能力, 培养其成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为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值得引起更多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并不断实践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唐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07 (32) :8088-8089.
主动式项目驱动 篇4
一、非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非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通常有“读、改、填、写”四种方式。
读———选择一个和实验目的紧密结合,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正确无误的程序,让学生来阅读并上机验证阅读结果。这可使学生对课上理解不够透彻、不够全面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改———给出一个在相关的知识点上故意设置了错误的程序,让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去改。在学生已经能够读懂程序、对实验相关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有错误的程序,让学生去查找其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简单的应用,而且能防止设计程序中类似错误的发生。
填———给出一个在重要知识点上留下空白的不完整程序,让学生在理解程序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补充完整。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更加熟练,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程序整体结构的把握。
写———给出程序功能的文字叙述,要求学生完成该程序的编写。通常对程序的功能要求不太强大,以能够运用到本实验知识点为宜。
总体来讲,非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是围绕Java知识点和程序体系结构进行的,以掌握Java基本知识和程序基本结构为目标。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机会,而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没有自主地感官体验,所学知识主要是应付考试。
二、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方法
1、项目驱动教学法概述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形成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项目,师生通过实施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多媒体教学演示、学生分工实践、小组讨论、团队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项目的实现,了解并把握项目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
(1)明确任务
通常由教师本着规模适度、难度适中、实用性强、趣味性强的原则,提出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
由学生对项目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分析,以了解项目的功能和设计要求。制定出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最终完成项目的Java代码设计。
(4)项目评价
完成项目的设计之后,首先,要在项目组内部进行自我评价,检查是否按照项目计划完成项目中的功能;其次,项目组之间进行互评,以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取长补短相互进步;最后,教师客观的对项目组的设计进行评价,要充分肯定每位同学的成绩和付出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归档应用
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3、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
(1)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1)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要求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获取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也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检验,学生时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战略,教师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学习,摆脱了传统教育形式中唯一的标准答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束缚。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培养和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项目教学大多要分小组完成,通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决策等,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恰恰是软件开发人员要求的基本素质。
(2)项目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1)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不够。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淡化了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入程度有一定局限,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保证。
(2)课堂组织、管理的难度增加。项目教学法没有特定的结构或一成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它是一个复杂但灵活的框架,它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也给教师带来了课堂组织、管理的难题。项目教学中,教师已从课堂的权威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往往会使教师难以把握课堂纪律,管得太多,不利于学生开展活动;管得太少,又会造成学生的放任自流,甚至影响项目任务的完成。
三、非项目驱动与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学习效果比较
研究表明,非项目驱动与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如表1所示。
四、结论
采用项目驱动的Java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分析问题、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组织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项目的合理拆解,将项目分步骤划分,结合课堂上对项目从简单的结构分析到最后整体系统的分析,实现学生在实验上从简单的项目单元实现到最后的整体系统实现,每次实验甚至课堂均围绕这个项目来实施或者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开始就围绕着项目进行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体验项目开发的整体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1-44.
[2]迟全勃.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3):61-65.
[3]朱小英.以项目方式驱动Java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93_96.
[4]朱剑锋.项目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1(2):82_84.
企业应主动识别项目风险 篇5
此案例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前成本核算与项目风险管理案例, 项目风险源于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已经被识别并分析过的风险, 要进行有效地规划应对措施;对于没有被识别出来的风险, 则无法主动进行管理, 项目团队应该为未知风险创建应急计划方案。公司把风险看做是不确定性并可能给项目造成影响, 公司和项目管理者应该正视风险存在, 接受不同程度的风险, 有不同的风险承受力。如果风险给项目造成的威胁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并且与冒此风险可能得到的收获相平衡时, 该风险就是可接受的。要想取得成功, 组织应致力于在整个项目期间积极、持续地开展风险管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 公司与项目各个层级管理者都必须有意识地积极识别并有效管理风险。项目从构思那一刻起, 就存在风险。在项目推进过程中, 如果不积极进行风险管理, 实际发生的风险就可能给项目造成严重影响, 甚至导致项目失败。该项目在前期投标 (洽谈) 过程中, 并没有有效地进行项目损益核算分析, 致使项目损益核算内容中漏掉保险费用成本, 导致不能在可控的项目损益核算成本中进行项目风险转移。
例析高中生物项目驱动式教学 篇6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与传统相比, 项目驱动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它是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材内容
一般来说, 传统教学的内容组织是以教材的内容和安排为依据, 按照已规定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而项目驱动式教学则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把学习内容按项目的拓展和递进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讲授占很大比例, 而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提出学习项目和任务, 然后由学生自己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去分析学习项目和任务中的问题, 思考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方法, 探寻解决问题的步骤, 并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终完成学习项目和任务。
3.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传统教学相比, 项目驱动式教学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 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最终完成大多需要依靠学生团队的努力, 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要求
1.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意义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线, 因此, 学习任务的设定和其内在的教育教学价值是最为重要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必要设计成学习项目和任务?设计成怎样的学习项目和任务?通过学习任务实现怎样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些都是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项目驱动式教学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明确性
一般来说,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一节课由2-3项学习任务组成, 而每项学习任务又可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 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因此, 项目驱动式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事先设计出方向明确、难易适中、实际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可以利用的相关学习资源, 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才算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3.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主体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后, 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分析、对任务中所涉及问题的思考及相关资源的运用, 并通过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 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为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说, 学生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程度是项目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否则学生也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是笔者在《细胞中的化合物———核酸》一课的复习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案例。
1.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 说明核酸的基本结构和种类;认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简述检测核酸的实验原理,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 学习项目与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 (1) :回顾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通式,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肽键的结构式等。
学习任务 (2) :核酸的组成与分类。
学习任务 (3) :DNA、RNA、蛋白质的水解和代谢。
学习任务 (4) :如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 教学实施
(1) 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两个小组分配同样的任务。
(2) 学生在组内根据本组所分配到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 并完成教师事先下发的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3) 各小组选择代表对学案上的问题进行汇报,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与补充, 教师给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与思考
主动式项目驱动 篇7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取得的效果不理想;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 英语的听说能力都不是很强,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不敢说英语, 课下也没有兴趣练习, 学的是“哑巴式”英语。因此,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任务繁重。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法。它把职场上某种具体工作岗位包含的各种任务转化为课堂上的学习任务, 即项目, 课堂教学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合作学习处理完成项目的任务, 实现“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并发掘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项目驱动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 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 经过不断的发展, 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 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想潮流。目前, 在英语教学中有不少学者开始探讨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项目驱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因此在第一学期英语口语教学中, 我们设计了学期项目:“A new life on campus” (大一的新生活) , 历时一学期, 包含8个子项目, 主要涵盖英语日常生活口语会话, 如:问候与介绍、感谢与致歉、问路、谈论天气与体育运动、安排日程等, 项目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共需12个教学周完成。项目的实施则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师按照“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3~5人) , 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性别以及个性特征等因素。同时, 教师提醒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各自的角色, 各司其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教师全程参与, 指导、督促学生顺利完成项目。项目“A new life on campus” (大一的新生活) 的实施共分为三个时期:
项目准备期, 即项目构思阶段 (Conceive) 。学生分小组查阅所需要的活动相关内容, 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 一起来确定自己小组的项目场景, 然后根据场景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 通过查找资料, 形成对整个项目的初步构思, 在组内形成统一的构思后, 再向老师进行汇报, 老师肯定了改该组的构思以后, 该小组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活动。项目准备期是该项目获得成功的前提, 构思的主要内容是项目最终要达到的结果, 并包括详实的背景资料, 这些内容都直接决定了该项目能否成功, 所以构思阶段至关重要。
项目执行期, 即项目设计阶段 (Design) 与实现阶段 (Implement) 。在上一阶段小组内学生与老师讨论了已经基本确定的项目场景, 在得到老师的同意以后, 首先确定场景的名称以及顺序, 然后组内成员一起讨论、制定比较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和时间分配表, 制定好了方案后, 再次跟老师汇报, 得到老师同意后, 学生再将这些任务细化, 分别去完成项目的设计。小组内成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完成自己的任务, 比如去图书馆查阅一些英语口语的书, 上网搜集相关的英语口语内容, 或者相关的语音及视频资料, 小组成员还要精心挑选制作场景幻灯片需要的背景图。个人任务完成后, 小组的组长负责汇总各个小组成员的资料, 同时组织小组内成员一起讨论整理组内材料, 最终形成详细的项目实施演示幻灯片以及角色之间的对白文字, 这样就完成了项目实施阶段的所有工作。项目执行期是是整个项目中周期最长、任务最重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老师要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 并且要规定小组组长按时汇报小组项目进行的情况, 这样老师能及时发现小组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及时给与帮助, 同时也可以通过监督管理, 帮助小组解决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小组活动遇到困难时也要及时找老师寻求帮助。
项目成果运行期, 即项目运行阶段 (Operate)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工作, 小组制作完成了场景展示PPT以及角色之间的对白文字, 为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做好了准备, 初步完成了项目活动。但我们不要认为到了这一步项目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还有一个阶段, 小组内成员要分配好组内的角色, 并一起表演练习对白内容, 练习熟练之后, 所有的小组都要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汇报表演, 来展示他们的成果。汇报表演完成以后, 各个小组要一起对表演进行综合评定, 不只评定其他小组的成果, 还要评定自己小组的, 也就是我们平时进行的组内自评和组之间互评。自评和互评之后, 还有评委会对展示的评价, 评委会成员包括英语老师、外教和学生代表, 评委会的评价结合小组自评和互评的评价, 形成最终评价。项目运行阶段的工作很重要, 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 可以扬长避短, 为以后的项目打好基础。
三个阶段完成以后, 情景项目的实施全部完成。这种教学方式,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学习, 并体验团队合作的经历, 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不但丰富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 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中心和主体, 从而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在进行项目实施的时候, 学生能利用课外的时间搜集资料, 进行讨论, 增加了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 同时同学之间还能互相帮助, 老师及时指导, 给学生提供了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这些项目活动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 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并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之间的互相帮助缩小了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教授英语口语, 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困难, 并帮助老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模式, 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Kathleen M.Bailey.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speaking.[Z]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7.
[2]Earl W.Stevick.Working With Teaching Methods:what's at stake?[Z]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3]赵金霞, 虞龙发.项目驱动教学法:一种贴近职场的外语教学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9) .
[4]马燕.CDIO教育模式与高职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9) .
主动式项目驱动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高职教材
高职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 是把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目标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 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工具和保证, 是高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发展, 出版了大量高职高专教材, 但大部分职业教育教材存在着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 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游走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 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单一, 立体化程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一、“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型高职教材的特点
“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型高职教材是将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特点结合起来, 应用于高职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发挥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势。
项目教学法是指选取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在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中, 以一项具体的生产任务或商业活动作为工作项目, 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或多个教学任务, 将知识点巧妙地穿插于任务中, 以任务驱动知识,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总的来说, “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型高职教材的编写应具备以下特点:
(1) 教材内容的选取具有实践性。在“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型高职教材中, 工作项目的选取和工作任务的划分均来自于工厂生产一线或商业经营活动实际, 与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对接, 将完成项目和任务所“必需, 够用”的理论知识隐藏于任务中, 使教学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又剔除了过旧的、未来用不上的知识点, 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2) 教材编写思路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来源广泛, 有的学生来自于高中, 有的学生来自于中专, 文化课基础、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采取“模块式”的编写思路, 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 又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可拼接的和可裁剪的。对于以前学习过课程内容的学生来说可以免修, 留出时间学习其他知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杜绝了因教师个人在表述上的偏差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障碍。
(3) 教材编写应以学生为中心,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在于重视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型高职教材是利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为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 鼓励学生尝试、探索, 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 在编写教材时, 内容上可适当“留白”, 留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 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4) 教材编写应建立教学评价体系。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完成项目工作, 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对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与技能进行评价, 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结果及效果进行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高职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 要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 从高职教学方法所面向的评价侧重点出发,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整体教学环境进行系统的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量化分析评价结果, 从而评定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优缺点,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思路
(1) 根据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教材开发建设方案。包括教材编写的目标、指导思想和理念;教材编写的思路和实施步骤;教材的内容和主要任务;教材编写的要求和具体措施等内容。
(2) 组建课程建设团队调研行业企业, 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内容。组建课程体系建设团队深入企业调研, 例如调研企业专家、一线工作人员等, 了解企业人才需求, 汇总并掌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职责、工作项目任务与流程、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等实际情况, 形成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内容。
(3) “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的步骤。“先有课程再有教材”, 因此, 首先在教材编写前要明确课程定位和课程性质;其次可采取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选取课程内容, 在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与序化的基础上突出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再次, 确定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 可采用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为学生选派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 学校教师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在考核方式上企业与学校、导师与教师共同参与考核与评价, 保证教学效果, 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最后, 确定教学资源的配置方式, 如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模拟实训条件等, 有助于加强教材立体化建设。
(4) 组建教材建设与编写团队, 设计课程内容。教材建设与编写团队成员应由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资深的企业专家组成, 在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对工作岗位设置、工作过程、工作职责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后, 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选取教学内容, 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确定编写提纲。主编要制定详尽的编写提纲, 包括教材编写模式和体例, 典型工作任务及案例, 教材内容及提纲。教材的编排体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习内容的编写要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主编要编写教材样章, 供其他人员参照编写。
三、编写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 高职教材在内容编写上既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与等级考核制度连接与融通, 但又不能只是职业资格与等级考核指导书。它要从奠定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等方面出发, 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2) 高职教材改革是以课程改革为基础, 因此, 高职教材在编写时要时刻体现高职课程改革新思路。例如, 校企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
(3) 高职教材编写内容要定位的使用者既有教师又有学生。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要求是方便组织教学过程, 易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同时, 编者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时的感受, 考虑高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 多采用图、表、示例等方式, 增加教材的实用性、直观性、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丽荣.关于高职校本教材编写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4) .
[2]吴静.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
[3]孙百鸣.工作过程导向高职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贸, 2010 (1) .
[4]刘建伟.高职教材建设开发与创新刍议[J].中国报业, 201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