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业

2024-05-24

主动作业(精选6篇)

主动作业 篇1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 教师拥有着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绝对权利, 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作业形式单一、枯燥, 缺乏层次感及选择性, 使学生对作业充满了被动心理, 有些学生对作业产生了一定的厌烦甚至恐惧心理, 作业常常不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 而是成了一种形式, 有时甚至是一种累赘, 既让学生望而却步, 又使教师徒增无聊的机械批改。如何提高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呢?

一、选择学生喜欢的作业

1. 数量少而精练

“题海战术”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大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作业, 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备好学生的作业。既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 又要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还要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2. 内容独特新颖

从内容入手, 让题目新颖一些, 以“新”吸引学生, 产生直接兴趣。要设计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强的作业, 适应学生新鲜感和图快的心理特点。例如有些习题是集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一体的题目, 学生解答有一定困难, 教师可以把这样的题目在内容不改变的情况下, 进行分解, 改为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匹配等形式的题目。这样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学生做起来既有新鲜感, 又不会觉得吃力, 能收到异曲同工之效。

3. 题型多样灵活

小学生好奇心强, 对单一的作业不感兴趣, 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比较短暂。特别是练习时, 在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 如果只是简单乏味地巩固强化,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果作业题型设计符合小学生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 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 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因此, 作业题型设计要力求多样灵活。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方面的大多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计算方面的一般设计成比较、变换式、数字、改错、填空等;应用题则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补充条件、补充问题、自编等。另外, 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的或实际操作的题目。

4. 难度适中有弹性

遵循因材施教、分类要求的原则,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设计一些有“弹性”的作业, 不搞一刀切, 不千篇一律, 可因人而异, 设计难度不同的必做题、选做题和发展题。这种有梯度的作业, 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 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消”, 优秀学生也能“吃得饱”,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 形式生动有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只有对作业有了深厚的兴趣, 做作业才能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来设计作业。从作业形式上看, 要设计求同练习与求异练习、顺向练习与逆向练习、操作练习等。还可以设计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各类小竞赛等生动有趣的作业, 以此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 既增长知识, 又发展了智能。

二、改革作业批改的方式

1. 教师批改

(1) 全收全改。“全收全改”是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教师通过全收、全批、全改, 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已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进而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章节的教学, 知己知彼, 备好下面的课。学生接到教师批改过的作业本, 心里有种踏实感, 觉得这次作业已被教师认可, 从而期待着去完成下次作业。但是, “全收全改”要花费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 教师备课及课外辅导时间势必要减少。再者, “全收全改”工作量大, 教师很难做到精批细改, 不少人只是打“×”或“√”而已。这样学生只知道题的对错, 而对错题的原因很难弄明白, 从而失去了做作业应起的作用。

(2) 全收半改。“全收半改”按学生的座位次序, 以列为单位编号, 单数放在一起记为A组, 双数记为B组, 每次批改非A即B, 轮流进行, 同桌两人中每次必改一人。“全收半改”可以减轻作业的批改工作量, 使教师有精力认真批改作业。在批改时, 教师不仅检查答案的对错, 而且还要审查做题的思路、推导过程。也就是说, 教师不仅要看学生做题方法是否对, 还要看其方法是否好、是否巧。对于只收不改的一半作业, 教师在批“阅”时要建立学生作业档案, 认真登记学生做题情况。然后, 由同桌参照自己的作业进行批改。这样, 不仅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减少了, 而且使批改作业变成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从而调动了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自批自改

学生“自批自改”的方法, 是按学生座位顺序, 把前后桌四人分成一组, 选学习较好的一名学生为组长。在教师提出批改要求后, 组长负责选取组内一人的作业为“示范作业”, 大家逐题研究, 集体批改, 然后进行自批和互查。这样做, 学生成为批改作业的主体, 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不是的, 因为每组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一些新颖的解法都要及时反映给教师, 由教师及时进行总结与处理。

3. 互批互改

学生互批互改作业, 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 更重要的是通过互批互改, 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从主观上提高对自己作业质量的要求。互批互改有多种形式:同桌之间互批互改、小组内同学互批互批、组与组之间互批互改等。

三、合理评价学生的作业

1. 增加评价项目, 推行全面性评价

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只有对与错、好与坏。而我对学生的作业评价采用的是“分项评价”的方法, 详细地列出评价项目, 每个项目分成六个等第, 用5个红五星代表最好, 4个表示很好, 3个表示好, 2个表示较好, 1个表示一般, 差则空着, 如果学生订正后有进步, 再酌情打上星。有时学生的作业特别出色的话, 我还会给学生6个甚至更多的星。评价的项目很细, 很全面, 学生写作业前有明确的目标, 在自评和互评中又有章可循。总之, 学生参加与数学相关的活动都可列入作业的评价, 意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 切实提高数学能力。

2. 确定主体意识, 提倡民主性评价

(1) 家长评价。家长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一般用书面形式表达。家长参与评价, 有利于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 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配合教师或给予鼓励, 或给予辅导, 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的合力。

(2) 学生评价:自评、互评。 (1) 自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参与作业的评价, 可以在自评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评价通常安排在教师集体指导之后, 让学生在心中有了数的情况下再作评价。自评时自己给自己评等第, 同时对错误进行修改。 (2) 互评。互评在小组中进行, 同学们共同参与评价, 并对作业的订正进行检查。可以推选出小组中进步最大或最优秀的同学给大家介绍经验, 使先进的经验得以推广, 还可以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习他人之长。

(3) 教师评价。教师在家长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再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点、确定等第, 视情况写出书面评语。这样可以变单纯的作业评价过程为学生巩固、提高的探索过程, 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完成作业后, 搞展览进行评析鉴赏。评价标准和方式可以自由选择, 自评、组评、师评都可以, 评价标准主要是看作业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可以是语言评价, 也可以是评语的形式, 也可以贴上儿童所喜爱的卡通形象或是小五角星。评析鉴赏情境的创设, 更能发挥和展示学生的创造个性。

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我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 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 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业, 不断提高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主动作业 篇2

荆门市东宝区浏河小学

摘要低年级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老师稍不留意,学生就不交作业,家庭作业,更是经常不按时完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我以此为指导,研究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并积极探索比较优化的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作业能力培养

低年级老师反映,好些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就连课堂上的练习,老师稍不留意,学生就不交作业,家庭作业,更是经常不按时完成。如果要完成的话,也是需要老师或家长寸步不离地守着,盯着。我曾问过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是不是不会做呢?也不全是,有的是不会做,有的是不想做„„我也曾想过一些办法,找学生谈心;帮扶结对;给家长打电话,要求家长协助;适时进行表扬、鼓励,但往往坚持不了几天,一切又回到从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开始了“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按时完成作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想通过研究,让学生树立起“爱学习,要学习,会学习”的意识,并养成独立的,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不依赖父母,不依赖老师。为此我们组通过研究探索出各种解决的办法,是学生提高写作业的速度。并得到很好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运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都受用不尽。”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行为习惯的研究问题不仅仅是行为本身的问题。叶老这句话更是精辟地点明了研究习惯的两个重要着力点:一是改变态度,二是提供方法。

首先我从书籍里、网络里查阅有关习惯养成和小学生作业方面的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和家访,了解、分析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与学生商量,重新制订班级的作业常规检查和奖惩制度,规范教师的作业批阅。并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选练习,查漏促优。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业的质与量成了关注的焦点。就质上来说,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查漏补缺是必须要做到的,因为这是作业的定义所决定的。但是大家也同时发现作业对于优生思维的滞后发展也不容忽视。课堂上当优生听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就有得意的感叹:“作业 1

太简单了,几分钟就可以搞定”。反面的意思就是对于他们来说作业是不用动脑筋的,那作业对他们来说,除了常规之外又有什么呢?我们似乎也应该想想如何来满足他们,让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每天为作业“伤伤神”,“绞尽脑汁”想想怎么办,促进他们应有的发展。而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作业则是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学懂什么,自己认为懂了的是不是作业之后就发现什么地方还没清楚。因此作业不在多,在精。

作业就应当精选,既要有体现双基的练习,作为集体批改题、打分题,也要设计一点促进思维发展的拔高题。如果所有题都面向全体,不给学生分层,要求全班做,事实上可能就是优生是独立完成,而其余同学可能能完成,可能没完成,但至少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公平的。当然即使没有完成的学生你也不用担心,至少他思考了,如果紧跟着,你做集体讲评,相信其他同学也会懂了。

(2)份量适中,不宜过多。这一点我一直做得比较好。有一次测试,学生效果不是很好,我提出要学生把错题做两遍的方案,我咨询了学生们,这样的任务算不算多,学生都说不多,但是第二天仍有几个孩子没有完成,我再次向学生说明:因为有的孩子错的比较多,如果把错题改两遍的话,任务就显得有些重,如果你觉得完成起来有困难,可以向老师申请只做一遍,我也是同意的,但是我不高兴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征求了那几个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后,最后确定,他们可以把错题做一遍,并在一天内给我检查,效果很好,那几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都及时补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做点什么家庭作业好呢?”我时常与学生们商量,让学生们自己来布置自己的作业,这样的效果也比较好。

(3)疏导变通,恩威并重。改变教师的态度,学生偶尔偷懒,不完成家庭作业,老师不必惊慌,甚至严厉地惩罚他。我是这样做的,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我登记下他的名字,要求他按照班规的要求在当日内补完,当然我还告诉他:“如果不完成作业,老师要批评,家长要责骂,而且还得把作业补上,如果按时完成作业了,老师要表扬,家长要鼓励。聪明的孩子们,如果是你,你会选择那条路呢?”我从思想上一点一点地进行疏导,让学生转变观念。

(4)记录作业,讲究方法。首先,指导学生记好作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乱笔头。”为了让学生记住每天的作业,我引导学生准备专门记作业的本子,每天晚上放学前,我先让学生拿出专门记作业的本子,随着学生习惯的养成,由组长检查作业记录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一到下午最后一节课就准备好记作业的本子,等待老师留作业,那些因为老师留作业时没认真听、没记全作业的同学都能按记的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了。

(5)个别情况,联系家长。我班几名学生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常借口说把作业写完放在家了,为此我与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经了解,这几位家长平时很忙,工作又苦又累,回到家根本没有精力管孩子,为此,我在家长会上对所有的家长说:“如果您的孩子行为习惯差,不能及时复习、预习所学知识,跟不上,对于老师来说,只是所教学生的几十分之

一、几百分之

一、几千分之一„„的教育失败,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则意味着百分之百的损失,我不想放弃几十分之

一、几百分之

一、几千分之一的学生,您想怎样对待自己的百分之百?”会后我又单独和几位家长进行交流,请家长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养成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放进书包的习惯。

(6)加大奖励,树立信心。对于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且质量优秀者,奖大拇指印花一个,凑齐5个印花后可到老师那儿换小博士印花一个,得到2个小博士印花的学生,该科当周周末的作业可以奖励他不做;对于后进生只要每天能坚持做作业,作业质量只要良好以上,教师就可奖红花一朵,凑齐5朵后可到教师那儿换大拇指印花一个,得到2个拇指印花,该生当周周末的作业可以减半。凑齐10个小博士印花的学生,学期末评为优秀作业奖,发放奖状、奖品,以资鼓励。在作业完成上有很大进步的,我还会发给一张喜报,让学生带回家,家长签名,让家长分享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在进步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7)及时批改,书写评语。对孩子来说,作业应该及时完成;那对于老师来说,当孩子及时上交作业后,老师就应该及时批改,给孩子一个及时的尊重、表率与反馈。它有助于对孩子昨天学习情况或者是前段时间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对于即将进行的教学也可以查漏补缺,明白哪些还需要注意。同时也让孩子对完成作业有了成就感,因为自己做了,老师可以批改。有时他们还会围在你周围催着你:“你先批改我的吧!”很想及早知道自己的成绩。这也利于和学生面谈,他在你面前正好面批,而不在你面前的学生,你书写上红红的评语就相当于和他交谈。“你真棒!”孩子得意。“100分”孩子兴奋地跳跃。“☆”我的毛病都改了„„如果没有及时批改或者没有批改,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抱怨:“唉,又不批改!”因此,当实在不能及时批改时,可以请小助手帮帮自己,也可以跟孩子解释,让他们觉得老师确实没时间,还可以讲明集体讲评,自己批改本次作业的好处。

(8)个别谈话,温馨促行。人的五指有长短,人也有区别。有些后进的孩子特别需要鼓励。我一般会根据自己批改或者上课讲评的情况找孩子单独说说话。“我看了你昨天的作业,得了100分,你真是太能干了。加油!”“你的书写好漂亮!”“我觉得好可惜,你

就是做错那么一小道题。”“你的作业太让我意外了,正确的那么多!”“刚才上课你好乖,作业也好,努力喔!”其实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就是下课和学生打个照面,一个打招呼的时间就交流了。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温馨,“亲其师,信其道”当然对于作业糟糕的孩子也应该有简短的提醒“上课要用心啊,现在知道作业怎么改了吗?“我希望今天的作业比昨天好,能做到吗?”即是关注也是告诫。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发现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暗示完成作业的研究上去的了不错的效果: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开展“作业展评”以及评选“作业之星”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书写工整。

2、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结果的检查,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超前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以及在课堂里的“记笔记”、“认真打草稿”等学习习惯的培养。

3、培养了一批能帮着我改作业的优秀学习委员和小班长。例如:我班的口算练习册我已经完全放手让各小组的小组长和学习委员完成,具体操作方式是这样的,一个小组共8个人,其中一个小组长和一个学习委员,小组长和学习委员先对照着把自己的作业改好,然后再一人批改3个固定组员的作业,当然还得监督组员完成作业的纠错,老师定时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培养了5个能每天按时帮我完成作业收交和清查这一项枯燥工作的小助手。她们分别是张何珊、孙雨龙、熊巧玲、刘小蕊、刘紫荷。一开始,这5个孩子也时常忘了收作业,或者做着、做着,不想再做了,因为这项工作太单调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5个孩子都坚持了下来,而且现在完成得比较出色了,我只要看看她们的作业收交登记本,就可以马上了解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课题名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的研究

课题编号:xkt2011204

课题主持人:马启玉

主动作业 篇3

一、适量布置作业,拒绝题海战术

有的老师喜欢搞题海战术,认为题目做得多,就能熟能生巧,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严重压缩学生的娱乐时间,让学生陷在题海里喘不过气来,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作业质量不但提不上去,还让众生对教师、对学科产生了厌倦心理。因此,老师布置作业时要适可而止,留给学生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应对作业。

我在布置作业时,坚持三点原则:一是每天都要布置作业;二是作业数量不多;三是尝试通过人格魅力让学生回家后愿意把我的作业放在其他学科前完成。长期以来,学生很乐意接受我布置的作业,不但没有产生厌倦,还有部分学生每天放学前来向我要作业——因为他们知道,我的作业不多!

二、作业难易结合,检验和挑战并存

部分老师布置作业的水平不高,时而过简,时而过难,过简的题目让优生索然无味,过难的题目让学困生无从下手。故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结合,难题和易题三七分,既照顾学困生,又给予学优生挑战自我的空间,或者根据学习情况,分开布置作业。

在我任教的班级,我会将学生分成三组,好、中、差分开布置作业,难易度不同,每次单元测试后,再根据考试成绩重新分组,效果往往比统一布置的好,我也从中尝到了甜头。

三、创新作业评价,满足学生自尊

传统的批改作业方式是打“√”、打“×”,给“100”分或者“0”分,甚至有的老师面对质量差的作业时直接批“阅”,千篇一律,毫无创新,拿满分的学生缺乏成功的喜悦,经常得低分的学生对作业产生畏惧心理。

教师可尝试给予适当的语言评价,如“这样的题目你竟能做出来,真聪明”“你的作业做得很整齐”“没关系,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能做出来”“希望你能认真反思错误原因,请及时订正”等。那么,相信你的作业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每次发作业本时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看看老师给予自己什么评价。

四、家校联动,让学生养成按时做作业的好习惯

部分学生自觉性差,回到家放下书包就玩,把作业抛之脑后,要交时再狂补,严重影响质量。因此,教师布置作业,要家长参与,可通过短信、QQ群、微信群等方式,实时发布每天的作业,并要求家长签字验收后,再让学生玩耍,遇到难题时,还可让学生通过上述媒介咨询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不做作业的学生将“无处藏身”,教师也和家长建立了强大的沟通网络。

五、创设奖励机制,让学生对作业引以为豪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适当的作业奖励机制,如“连续5个满分奖励作业本”“优秀作业张贴或传阅”“每月作业十佳”等,创造竞争的氛围,让学生渴望满分,有认真完成作业的欲望和动机,不敷衍了事。

六、作业方式多元化,让学生在玩中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不可脱离生活。教师不能布置单一的纸上作业,要让学生尝试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如我在讲植树问题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小组合作用皮尺量出校园主干道的长度及数出树的棵树,再计算间隔长度;在讲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要求学生用板条分别制作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对比哪个更易变形等。通过布置这些实践作业,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牢牢地记在心里,同时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至今,他们仍然很期盼我能布置这类作业给他们完成。

七、作业检查要及时,作业完成情况记录在案

每天交上来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检查,不能布置作业连哄带骗,交上作业置之不理。对完成情况要记录在案,最好制定一本作业完成情况记录手册。我的做法是,学生每天早上到校后立即交作业,由小组长初查完成情况,科代表二查并登记,科代表去办公室交本子时,向老师反馈收集的情况。老师要询问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或者与学生家长联系。只有检查及时,作业才有效力。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询问原因时,不可严厉批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是最终还是要其补交,杜绝侥幸蒙混过关的心理。

八、教师精心备课、上课,让学生做作业时腹中“有料”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下功夫,把知识讲精、讲透,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从而在完成作业时,不出现哈哈镜照人——看不出真相的情况。我有个习惯,每节课新授完后,布置几题课堂作业并讲解,再布置课后作业,把课后作业当成课堂作业的升华。

作业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环节,作业完成情况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学生知识与技能、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欲望,让学生主动完成作业,提高作业质量,提高学习成绩,提升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刘海燕.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状况调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0).

作业:小学生英语主动学习的延伸 篇4

一、注重作业的趣味性

现如今的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句型和单词教学时会用chant。如在课堂上运用chant教授完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It’s Monday.”必须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进行背诵, 效果可能也不错, 但学生对这样的作业毫无兴趣, 甚至厌恶。为此, 我就让学生回家根据课堂上老师呈现的chant进行改变, 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这样, 学生回家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 想让自己的chant与众不同, 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各不相同的版本:“What day?What day is it today?Sunday, Sunday, it’s Sunday.Go to park, go to park, with my father.”“What day?What day is it today?Tuesday, Tuesday, it’s Tuesday.Go to school, go to school, with my friend.”……这些学生的作业无不体现每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主动思考。和同学的分享成了一种享受, 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体验, 而不是负担时,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强。

二、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 不同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是有差异的。在作业设计中,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能力, 灵活地选择作业的数量。但现行的教学中, 所有作业都是一刀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 一般的抄写背诵作业已激不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了, 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而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 为完成老师的要求, 不得不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作业上, 长期处于“过劳”状态, 影响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和身心健康。而对于这样的现状, 我打破以往单一的作业模式, 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 为他们设计不同的作业。如单元复习作业, 有翻译词组和选择题, 有改写句子和语法填空, 还有根据所学内容编写短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发不同的作业, 确保不同的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了。不同难度的作业, 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再者, 作业的量也应该分层。如单词作业, 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记单词, 并且能默写出来。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量, 只要能完成学习目标。有的学生抄写三遍, 默写一遍;有的选择抄写一遍, 默写一遍;还有的干脆一遍也不抄, 就默写一遍。但是第二天课堂默写的效果比以往每个人都抄写三遍、默写一遍更好。学生主动选择作业的量, 是他们内心的求知欲使然, 因此完成得更加认真, 效果更好。通过自主努力完成的作业, 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设计作业的多样性

以往的英语作业, 总是抄抄背背默默, 形式单一, 完成的过程枯燥乏味, 学生都是被动接受, 久而久之, 难免产生厌倦情绪。只有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去, 才能真正达到作业的效果。

书面作业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高年级学生, 在接触了比较多的语法知识之后, 需要一定量的书面作业作为巩固, 以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语法。因此, 我也经常精选一些语法填空或改写句子让学生完成。另外, 在小学英语中, 对话教学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交流中得以理解和掌握, 除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操练外, 我还会布置学生在课后自由组合, 表演对话, 在第二天的早读或课上进行表演, 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 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时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让学生做一个调查。如在学习《Hobbies》一课时, 我就制定了一个表格, 让学生去调查同学或家人的爱好, 并做好记录, 在全班进行交流。诸如此类合作表演、调查等多样性的作业, 不仅避免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产生厌倦情绪, 还提高了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动作业 篇5

“主动作业”(Active Occupation),是杜威美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最关键的教学形式。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 20 世纪美国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同时也是现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提供作业、设置情境、开展活动和取得经验的过程。“学校活动的核心,就应该到作业中去寻求,而不是到传统的所谓学科中间去寻求” 。在现代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也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引入“项目化改革”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方式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设置具体的工作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在实践中掌握项目工作中所蕴含的各种知识 、技能、应用等。在杜威美育思想中的“主动作业”实践中,整个教学过程被设计成提供作业、设置情境、开展活动和取得经验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比较分析下“项目化教学”模式和“主动作业”教学方式的整个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首先从教学方法来看二者都设计“提供教学作业”。从教学手段上来看二者都进行“情景的设置”;从教学过程上来看,二者都在教学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从教学目的上来看,二者都是从三步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了解知识,掌握技能、取得经验”。从以上比较来看二者的教学本质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项目化教学”教学模式与杜威的美育思想 “主动作业”的教学方式,有着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项目化教学”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这项变革既能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又使学生得到专业化的技能训练,为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项目化教学”包括项目方案的筛选及设计、项目的实施与项目的考核三部分。在项目课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2.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核心, 知识、 技能的学习在任务活动中进行。3.以典型作品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按照项目编排来展开教学顺序,每个项目所要进行的工作任务可以交叉与重复,即以工作任务的掌握为目标。

下面以影视广告专业为例介绍一下目前实践中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在项目的运行中主讲教师担任片子的总监制,学生担任项目的具体执行人,学生按每组 8-9 人分成若干组,每组通过民主选举推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该栏目组的制片人。按阶段由项目负责人下派制作任务,制片人组织本组完成作品。在影视广告专业项目化教学运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项目开始前,老师以总监制的身份向广告制片人下发项目,并签订项目协议书。制片人带领栏目组成员通过分工担任创意总监、艺术总监、导演、制片、摄影师、灯光师、美术、化妆师、服装师、造型师、演员、配音、剪辑、特技、二维三维制作、后期合成等全流程的各个工种。总监制在各小组项目运行的过程应当鼓励各个工种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按照阶段,可以组织小组进行研讨,制片人进行发言,小组互评,总监制总指导,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

在这个“项目化教学”案例中,老师首先需要根据影视广告教学中的目标和任务分解教学内容,按照学期提供一个又一个的工作项目,即“提供一个又一个的作业”;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阶段设置具体的工作环境,是在拍摄现场、后期非线编室、研讨室或者是提案客户说明会场,即“提供具体的情景”。最后就要安排学生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开展项目工作。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们了解了一个完整的广告拍摄的策划、提案和制作过程,掌握了影视拍摄的技能,取得了影视广告制作的工作经验。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先易后难的程度设置,以一学期为一个时间基础单位,将学习时间划分成不同阶段,不断提升影视广告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将课程教学情境化,在项目驱动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工作“游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完成任务。“项目化教学”模式即是杜威美育实践中“主动作业”(Active Occupation)模式的新的发展和运用。

项目化教学体系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任务相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合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有着在专业领域的基本工作能力,因此高职高专教育需要以“应用”为首要目标,这就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我们除了要关注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教材的建设,项目实训基地的硬件设备条件,项目所需要的各种有利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各种环节,还要重视“兴趣“这个杜威美育的核心概念。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法]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主动作业 篇6

杜威在其著作《学校与社会》中, 看到学校里为灌输知识而组织的实物教学的弊端, 从而提出了“主动作业”的理论, 即把作业 (如厨工、木工等职业训练) 作为科学地理解自然的原料和过程的活动中心, 作为引导儿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这样, 作业就不仅是愉快的训练, 而且越来越成为理解事物的媒介、工具和手段。总之, “主动作业”是一些方法, 通过它们, 学校自身成为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形式, 使学校有可能与生活联系, 成为儿童生长的地方, 而不仅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 学校的整个精神得到新生。“主动作业”观照下的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设计, 试图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打破课程的结构与教学时空限制, 为教育真正回归生活、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作出探索。

一、真实任务,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向课外延伸, 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实践中, 很多学校和教师就此进行了许多尝试, 如家庭孝心行动、带领学生参观社区, 等等。从效果看, 尽管学生也很有兴趣参与这些活动, 但与真正的社会生活之间总有些间隙, 因而也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认识。出现这种现象, 原因在于教育者对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真正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不够, 活动往往以一种漫不经心、没有系统和不相连贯的方式开展。

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应倡导以真实任务的形式开展。一次简单的劳动体验, 与明确家务分工并长期坚持是有区别的, 这是一种目的、精神和气氛上的差别。在真实任务中, 学生真正地走进社会生活, 并从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和达到一定的成果。这种成果, 从精神上讲, 是社会性的;从形式上说, 是学生可以预知的。因此也就在真实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责任心和正确的判断力。

如何设计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的真实任务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事态的发展两方面考虑。一是根据学生生活空间不断扩大的特点, 以自我管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社会生活为序, 为不同学段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二是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和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学生生活空间的开放, 选取社会生活关键要素设计学习任务。这里的关键要素, 应该是对社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比如教师结合《发展中的城市》的学习, 依托“五水共治”政策开展真实任务的活动,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当今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调节兴趣, 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探究

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有四方面的兴趣:谈话或交际方面的兴趣;探究或发现东西方面的兴趣;制造东西或建造方面的兴趣;还有艺术表现方面的兴趣——这四方面的兴趣是天赋的资源, 是未投入的资本, 儿童的生动活泼的生长是依靠这些天赋资源的运用获得的。根据学生的这些兴趣去设计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 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与探究。如在四年级上册《走向信息时代》学习后, 教师可以设计开展邮政体验活动, 如让学生给边防军人写信等。

但仅仅放任学生的兴趣去开展活动是不够的, 教师应当掌握并引导学生兴趣的发展, 从简单的事物开始, 把他们引导到较大的研究范围, 并引导到这种探究活动伴随的智力训练上去。还是给边防军人写信的例子,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体验用不同的通信方式与远方的军人进行联系, 并通过这种联系, 进一步探究边防军人的生活, 了解国防事业, 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通过学生兴趣的调节与引导, 使他们在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中乐于去体验探究, 并使这种体验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连续的心智成长。

三、专题统领, 促进同一领域知识整合

学生生活与学科课程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生活的统一性与课程的专门化相矛盾;学生生活的实际情绪与逻辑分类排列的抽象原理相矛盾。因此, 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展活动就会让“教育回归生活”成为一句空话,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不利于学生真正的学习。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中, “给边防军人写信”主题活动是六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 将涉及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活动专题统领下, 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在实践中, 这样的知识整合不仅仅涉及品德与社会一门学科, 同时还会涉及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甚至体艺课程, 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之一。实际上, 一些研究者已经提出按照专题领域设计课程内容, 以使学生的社会学习更为多样和符合实际, 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已经按照主题的方式建构了社会科的课程标准。课程整合工作也已经得到了教研部门的重视, 据浙江教研网相关报道, 浙江正从省级层面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四、集合要素, 夯实学生道德成长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 可以实现要素的集合, 从而更有利于夯实学生道德成长的基础。比如勤俭节约的教育, 可以在四年级上册《我也会当家》的学习后开展“今天我当家”课外实践活动。在家庭生活层面, 学生通过当家的体验明白生活中需要勤俭节约的道理。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 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其他生活空间去体会勤俭节约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比如调查学校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探究社会生产劳动过程, 从而知道劳动成果要珍惜, 查找我国近年来狠抓“四风”建设、反对铺张浪费的相关资料等。教师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强化要素刺激, 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观念。

在要素集合的过程中, 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具体活动的设计上应该把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 可以设计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 对比购买名牌服装与普通服装可以节省的资金, 并探究节约的资金可以发挥怎样的效益。这样的活动设计, 也更有利于解决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脱节现象。

上一篇:应急物资管理下一篇: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