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模式

2024-10-22

项目式教学模式(共12篇)

项目式教学模式 篇1

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 不仅教学效率低, 也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项目为研究对象,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协作完成的一种互动教学活动, 即通过设计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来进行教与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性地完成实际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科学知识;课堂教学评价贯穿在整个项目中, 项目教学法重视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

一、课堂考核理论

(一) 课堂考核质量的重要性

课堂考核的质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高质量的课堂考核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和成果, 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学习是一个动态、积极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是推动学生进步的重要因素。课堂考核就是一种实时反馈, 有效的反馈可以让学生清楚成绩或问题所在, 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学习表现, 对后续的学习活动进行调整和完善, 对自己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行监控, 强化优点、改进不足, 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利用反馈信息对课程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估,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并规划补救措施。课堂评价的作用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纠错、强化、诊断、依标准检测、前馈 (尤其是高层次教育的课堂反馈, 必须能够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思路和策略, 能明确指导学生将来的表现) 。课堂反馈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反馈应及时;反馈应紧密联系评价标准, 清楚明了, 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表现。

(二) 国内外课堂考核理论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美国) 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一般模式, 师生均需明确:学生想达到什么目标?学生现在所处的是什么位置?如何能够达到目标?评价要遵循有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和平等原则。评价的重点要转向最被重视的内容、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及学习机会、“活性”知识、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参与外部评价、科学理解力和推理能力等。

斯蒂金斯“五问”课堂考核的质量:考核什么?为什么考核?怎样考核?考核多少内容?考核是否准确?高质量的课堂考核要有清晰、适切的学习目标;要确立清楚、适切的考核目的;要做到学习目标、考核目的和考核方法之间的适宜匹配;要收集足够的学习信息和成果以便对其学习情况做出合理推论;要做到公正、自由、毫无偏见。

谢弗提出理想课堂评价的四维度说: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 以促使学生习得更多的知识, 并提高学习责任感;对学生的先前知识进行评价, 并使用评价结果来设计和改进教学, 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 激发学习兴趣;除等级和分数外, 使用多样化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反馈, 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使用开放式的任务或表现性任务时, 确保呈现明晰的评价标准, 以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美国哈尔曼指出, 好的、有效的课堂评价必须具备四个核心要素, 分别是:与学习目标紧密相连, 激发学生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通过适当的评分机制解释学生处于目标的何种阶段、提供可信和有效的证据以产生后续的改进计划和行动。

虽然视角不同, 但多样化的阐述中依然包含了相同的要素:第一, 合理的课堂评价、学业成就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密不可分的;第二, 合理的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第三, 合理的课堂评价要求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选择不同的评价工具与方法;第四, 合理的课堂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最终达到以评价促学习的目的。斯蒂金斯更加看重高质量的课堂评价是对知识、思维、行为、成果、情感的全面评价, 更强调评价方法、工具与学业成就目标的匹配使用, 相比之下, 谢弗和哈尔曼的四要素则没有如此细化。三者都强调课堂评价的反馈作用, 但斯蒂金斯更强调反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而谢弗和哈尔曼的观点则凸显了评价与教学的整合, 强调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如何提升课堂评价的质量

(一) 高质量课堂评价的特征

建立基于标准的课堂考核,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考核,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质量课堂评价的特征有:能够带来可测量的学习证据;与学生、学业目标密切相关;涉及学习的迁移;能够容纳各种发展水平和智力水平;基于任务情境描述先前知识, 或提供前测活动以帮助所有学生熟悉所学内容;允许学生和教师选择是独自还是合作完成任务;允许学生选择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法;对任务进行持续性的评价。

斯蒂金斯提出高质量课堂评价的五个关键特征:1.评价目的明确;2.学业成就目标清晰;3.评价设计合理;4.评价结果沟通有效;5.学生积极参与。

(二) 提升课堂评价质量的方式

高质量课堂考核源自清晰、特定的学业成就目标, 并能系统地反映成就目标, 需要有明确的课堂考核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课堂评价质量:

1.构建基于标准的课堂评价体系, 在基于标准的课堂评价中规定学生在特定时间段内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详细分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在基于标准的课堂评价中, 标准首先有助于使教育者形成一个从始至终连贯的评价系统, 并确保评价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匹配。其次, 课堂评价的重点也将被放在过程评价上, 而非单纯使用结果评价。最后, 基于标准的课堂评价实质上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 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为依据, 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基于标准的课堂评价能通过给学生提供明确、清晰的评价标准,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自我评价、自我监控。

2.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要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课堂评价, 就要开放整个评价过程, 让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要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形成性功能, 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 清晰的学习目标; (2) 关于学生现有水平的信息; (3) 采取行动来消除学生现有水平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学生参与评价的记录。这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次自我评价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如果学生能经常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那种自己能够掌控自己学习的感受会越来越强烈, 继续努力学习的动机和自信也愈发强烈。

3.要求教师设计多种教学活动, 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在带着疑问寻求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学会学习。为保证考核的准确性, 要求教师对每次课内外活动和每次课业都要给出明确的分等级的评判标准。对学生的每一项学习探索成果都以等级的形式给出成绩, 而等级的评定要有可靠的支撑材料。

在教学中编制检测自学效果的问答题和测试题,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完成自学内容, 在每次上课开始的5分钟, 阅读测试题测试学生自学的完成情况;将一节课分成若干学习单元, 每个学习单元围绕一个核心概念, 围绕核心概念测试组织教学;在过程中多次反馈测试结果给学生, 以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学习调整, 逐步完善自己的表现。

三、国内外现行的各种评价模式及设计考核方法

国际上有英国BTEC教育模式及其能力考核方式、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及其能力考核方式、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及其能力考核方式。

设计考核方法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1.评价过程要动态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有机结合。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的训练与积累, 所以考核应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考核由项目任务分解后的各操作单元构成, 并按照其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权重比。

2.形成性考核形式 (项目化考核为基本考核形式) , 考核成绩的评定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进行, 以项目完成情况为依据。不但注重项目成果, 更要注重项目学习与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规范性、创新性与科学性。

3.量化评分标准, 形成性考核过程中, 针对每个子项目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评分标准, 每个子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分别考核记录成绩, 整个项目完成即学习完成各项目打分完成, 考核完成。

4.尽可能全面地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的掌握程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以及勇于探索、求实创新、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锻炼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游戏攻关模式的课堂考核模式

项目教学法重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正确、及时、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智力、心理活动有较明显的影响。合理的评价体系能促进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在项目式教学中讲究评价的艺术, 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取得积极的效应。

(一) 设计思路

本考核模式的思路参考游戏通关模式设计, 让学生在克服一个个模块所设计的问题中找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只是一个项目做到模块化, 整个课程也力求做到既前后连贯承续, 又要做到各个项目的目的、任务独立, 并且做到辅导、考核独立。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考核辅导, 完成者进行下一个模块, 未完成者教师时刻督导催促, 做到完成一个模块才能进行下一个模块, 并且实时跟踪考核, 让学生时刻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并且给予适当引导, 争取都能跟上进度。总结为:分解项目, 细化步骤, 微化模块, 跟踪引导, 量化考核。

前期准备:针对具体的教学主题, 形成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作为后续有效教学的支撑依据;详细分析项目的内容、知识点、需要掌握了解的各个方面, 研究学习过程, 分析知识脉络, 把该项目模块化, 把项目尽力分成小的模块。

相继准备:逐一研究各个模块内容, 分析学生情况, 设计出合理的考核内容, 逐渐转向关注学生的思考、形成有效的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考核表格, 设定考核标准。

后继工作:总结修改实施方案, 教师以此思路开发其他课题相应的项目设计及考核内容。计划以后增加微机版考核模式, 可以减轻教师负担, 增加评判的客观性。

(二) 难点

本考核模式的重点及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知识点的分化, 模块要尽力做到科学合理;二是考核内容要力求问题的确定性、问题的针对性、问题的“顺势引导”, 聚焦式提问、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践与评价方便快捷, 最好能做到一目了然, 最佳模式是学生自己能分析结果的正确合理性, 可以做到自评或者学生互评,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创新之处在于借鉴游戏通关模式进行实时考核, 增加学习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从课前、课中和课后时间维度分析, 从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教学论维度分析, 从人和物两方面教学系统论维度分析, 对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技术、教材等因素进行梳理, 从而归纳出影响因素, 达到对项目的分化、细致、科学, 以期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度错位问题, 并解决因为学生学习进度错位教师辅导时间紧张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选择自己需要的辅导模块, 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实时鼓励进度快的学生和激励进度慢的学生, 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科学课堂管理水平以及建立适当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从而达到不放弃的目的。考核规范化后, 每个项目对应一张考核评价表, 形式如下表所示:

如果师资力量匮乏, 可以当场不给预习及各个模块的成绩, 只做通过标记, 比如, 预习和各个模块下面对应两个空格, 第一个空格做通过标记, 第二个空格教师课下根据情况给成绩。通过一个模块才可以进行下一个模块。

五、结语

考核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教师认真施教的重要手段和学习环节。因此, 改革考核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更重要的是考核方法改革须符合高职培养目标, 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相适应, 与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评估方式的改革, 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而且在考试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务实、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质。经过与各位教师的反复讨论, 注重考核模式的授课方式, 通过对上课实际情况的反馈, 发现在采用了游戏攻关模式的考评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2) :43-44.

[2]朱永金, 李琴, 成友才.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设计[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106-107.

[3]贺华东.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软件开发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

项目式教学模式 篇2

实习报 告

环境工程系 10爱华班 赵维平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五日

项目式教学实习实习报告

在学院及公司领导的密切关怀下,在同事的大力帮助下,为期七个月的项目式教学实习去的圆满成功,在这七个月内,我们努力工作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实现了此次实习的目的,通过此次实习,加强了理论学习与实际的结合,验证和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加强和实习单位各层次员工沟通和交流,学习其优秀品质,提高对现实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了解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认识自身不足,严于律已,提高自身素质。在此次实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现将此次实习工作总结如下,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实习目的

通过项目式教学实习,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的结合,验证和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加强和实习单位各层次员工沟通和交流,学习其优秀品质,提高对现实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了解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认识自身不足,严于律已,提高自身素质,利用在学校所学的测量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发现自己的不足,求取改进方法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再次投入到实践之中!

二、实习时间

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10月30日

三、实习地点

深圳市爱华勘测工程有限公司塔城项目部、喀什项目部

四、公司简介

深圳市爱华勘测工程有限公司是深圳综合实力较强,理念超前,管理先进,发展迅速的专业勘测公司。公司具有工程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甲级资质,专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高性能网络服务器、徕卡、索佳高精度全站仪、天宝高精度数字水准仪、天宝GPS、雷迪管线探测仪、HD-18双频测深仪、图形工作站等众多先进仪器设备。公司目前拥有员工588人,其中在职高级工程师8人,返聘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28人,助理工程师及专业技术人员46人。公司成立由勘测界资深人士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各类工程项目的实施、检查与审核。总公司办公场所近1000平方米,机构设置与公司的发展同步。公司2004年11月顺利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2顺利通过ISO14001及OHSAS18001认证,是深圳市勘测行业通过三合一认证的少数企业之一。

公司具备城管、国土、矿产、管网、水利等大型GIS数据的建库能力,完成了深圳宝安区土地变更调查、深圳市龙岗区管线测绘监理、深圳市南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普查和建库、深圳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及建库,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管线测绘和建库等多项GIS工程,公司有资深知名专家和本科以上年轻专业人员组成的地理信息和技术开发中心,具备方案设计、软件开发、数据采集、数据库建设、工程监理、系统维护等方面的丰富工程经验,有得到广泛应用的软件产品,具备按国家标准和地方规定实时开发GIS应用软件的能力。公司拥有“双软”认证及地理信息甲级资质,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专业的系统研发和销售服务团队。

2005年3月,深圳市人大监理企业办公室、深圳市企业评价协会联合授予公司“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及“深圳市最具成长性50家企业”荣誉称号。2006年,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授予深圳市爱华勘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测绘行业诚信经营示范企业”、“AAA诚信优秀企业”称号。公司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11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领导陪同越南国家测绘局代表团考察本公司,对爱华勘测寄予了高度评价。2006年10 月公司北京参加“中国测绘50年成就展”,国家测绘局李维森副局长亲临现场肯定了爱华公司下属永伯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并欣然题词:面向行业,服务社会,共建勘测信息化未来!2007年12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张新民副厅长、李俊祥处长再次考察爱华公司,并题词:勇于开拓,乐于奉献,为测绘事业树立品牌!勉励爱华公司。2009年6月24日,国家测绘局李维森副局长率领考察团到爱华公司考察工作,肯定爱华公司的快速发展,勉励爱华公司为民营勘测企业树立典范。近年来,公司先后成立了广州、新疆、湖北、肇庆、天津和珠海分公司,公司业务正以深圳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特别是近三年来,公司积极参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先后在青海、陕西、湖北、浙江、山东济南、重庆、贵阳和广东的珠海、江门、封开、四会、佛山、番禺、萝岗、竹料、海丰以及韶关的乐昌、南雄等省、市、县区开展工作,公司的业务不断拓展,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行业好评。

企业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质量方针:精心设计、精准勘测、精尖产品、精致服务 企业精神:与时俱进赢机遇、励精图治赢发展、创造卓越赢尊崇、做强做大赢未来。

企业宗旨:同努力、同进步、同奉献、同发展。

质量工期目标:产品合格率100%,优良品率88%以上,有效投诉处理率100%,顾客满意率90%以上,工期保证率95%以上。

五、实习内容

参加塔城市城镇地籍调查和喀什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塔城市城镇地籍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和地类等的调查,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面及其他地籍要素、位置、形状等,并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真正实现“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管理机制。通过城镇地籍调查,既掌握了城镇土地使用权情况,又搞清了各类土地面积的分布情况,以核实宗地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利用存量土地以及土地确权提供了可靠的地籍资料和法律依据。加强了土地管理,提供了办证依据。通过调查,查清了每宗土地的位置、权源、界限、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从而为土地登记、土地公开查询和随时掌握土地静态和动态变化情况提供技术依据。有利于“数字国土”信息建立,以及地政统一管理。地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此次城镇地籍调查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了最新数据成果,成为将来开展地籍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资料。在应用成果的同时,使地籍管理工作从原来传统低效的管理模式向科学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优化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喀什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按照《调查技术规定》和此次登记发证的要求,以村为单位进行调查(个别界线范围过大的按规定分割处理除外),权属界线的确定,需经界线双方的所有权单位签字盖章认可,并经公告无异议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登记发证的工作。以符合规划严格执行宅基地面积标准严格执行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的规定、公开、公平、公正、依法登记为原则。以强化耕地保护机制、调动农民群众自觉保护耕地积极性、保护农村集体土地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理顺土地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明晰国家和集体之间权属界线及集体土地权利义务为目的。确保2012年底完成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的申报机制,逐步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全覆盖和登记资料的数字化管理。达到依法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位置、界线、范围、用途和面积,通过依法确权发证,严格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要求!

六、实习心得

通过为期七个月的项目式教学实习,使自己逐渐摆脱了在学校期间的那种随心所欲,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悟理论,更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甚至比理论知识更实用的业务知识。为期七个月的项目式教学实习,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学校与社会的区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自己如果不主动成长,其结果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一个含苞待放花的花蕊未开出美丽芬香的花朵就直接枯萎,导致悲惨而令人心痛的事实。因此,要想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其解决方法对我而言也是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不断的充实自己,将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最终得到升华,从而强大自己。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懂得了感恩,非常感谢我们的班主任毛志强老师,是他把我带进了爱华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虽然没有实现我的初衷——在物质上获得帮助,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家庭在上学期间的巨大压力,但在精神领域得到全面的满足,在物质精神两贫穷的情况下在精神上逐渐充满,逐渐富裕,变的不在贫穷,使我通过实践深刻的体会到了真正的社会,并且在社会中应该怎样去生存发展,怎样去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努力去改变自己使自己边的强大!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懂得了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根本,只有知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会创造财富,所以,我们要全面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己,壮大自己,不断地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在思想、作风、劳动纪律、安全意识等方面懂得了很多作为一名刚刚走出学校的大专生,从许多事情的考虑方式和解决方法中诠释出自己思想的欠缺,因此大学期间建立的思维模式也存在了两面性,因此在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而言,必须从与公司各位人员的接触出不断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并且以道德准绳来衡量自己的对与错,在一次次的改正中,将自己久违的思想慢慢改善。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感觉到了现实的残酷,当贫困证明变成一张废纸时,当学习成绩、技能知识、科学知识、能力在所谓的关系面前边的一文不值时,你只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去如何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强大,在弱肉强食的今天,只有通过只记得努力,不懈奋斗,顽强拼搏,才能慢慢地去适应这个社会,使我不再对这个社会存在诸多的抱怨跟不满,而是想着怎么去适应这个社会,在社会中立足,尽可能的保持住自己有效地心灵不被社会的一些习气所污染,更好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从迷茫走向清晰在走向迷茫的过程,在出校门前,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不知何去何从,可到实习单位我忽然感觉到我对测量很感兴趣,可是一写无法抗拒的因素我自身的一些缺陷使我无法从事高精度工作,是我对未来,对前途陷入一片的迷茫,再次苦苦探索属于自己的能使我有发展前途的事业,我一直寻找,可是至今一片迷茫!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更加明白了我们的父母在外面的拼搏的辛苦,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在他乡的艰辛,但是为了我们他们却一直在劳动着,他们尊严踩在脚下,把汗水撒在他乡,那他们的行动在阐释着一个道理就是在这个社会生存,必须有一技之长,否则就会向他们一样,在最底层从事最辛苦的体力劳动而且还要搭上自己的尊严,看着别人的脸色,再一次用行动阐释了知识的总要性!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明白了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是曲折的,漫长的,而这种过程是以实践劳动作为基础的,因此显得厚重而充满深度。通过为期七个月的项目式教学实习,即是一个学习适应的阶段,也是一个重新调整和审视自己的阶段,离开校园步入工作岗位,自己已经是一名职业人,而不能再以一个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学生,考虑更多的是自己想做什么,而作为一名职业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不能做什么。每个人都存在不足,关键是要正确面对,查找原因,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修缮和提高自己。在思想上,有时会懈怠,不思进取,畏惧困难,满足现状,不求创新。习惯上,由于工作中事情过于繁琐,我有时候做事太粗心,考虑不周全。做事条理不清,事一多就手忙脚乱。技能上,软件学习的不深入,浅尝辄止。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仍然不强,为人处世还是有点孩子气,有待提高。

使我懂得了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工作状态,积极创新,善于发现,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认真仔细。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深入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习与人沟通和交往,虚心请教。

七、对实习单位及学院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建议

从学校进入工作岗位,身处的环境在改变,自然会产生比较。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场的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认知想象与劳动体会之间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一些差距,同时,通过比较也会更加理性的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学会用三只眼去看问题。

当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时,人才在现代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注重运用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在物质和精神领域倍加关注,使他们时刻明白自己在公司不是被遗忘而是在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精神领域得到满足使得留住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注重再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在创造等同价值的前题下,注重报酬的分配公平,来消弱因等价的劳动报酬不均所引起的微小损失!

注重诚信在企业中的关键作用,用诚信发展,用诚信开拓新市场,用诚信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用诚信构建壮大自己的团队,使之成为一支利刃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

学院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相关的课程来教学,注重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尽量减少那些难、繁杂的课程。随着市场的改变去逐渐改变,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

教师参与的项目式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 项目式教学 教学模式 教师参与

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以知识为本位,当前各技校的教学仍然多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完所有理论知识之后再进入实习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在课堂授课阶段缺乏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感觉所学的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失去学习兴趣。各技校一年级退学、转学、转专业现象比较常见,也印证了这一点。待到实习阶段,学生有机会对研究对象进行感性认识时,又忘记很多理论知识。这种学做分离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很难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协作性,进而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项目式教学法尝试通过实施一系列完整的教学项目,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出现的教学问题。它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教学首要任务。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式教学法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项目式教学通常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翻转课堂的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笔者在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特殊的教师参与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

2007年春,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传统课堂录制下来,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目的是为耽误上课的学生补课。但他们很快发现可以将一些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外,用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家学习,课堂可以用于答疑和消化知识。这种方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传递知识的方式翻转了传统的课堂上教学、课堂下做作业的方式,所以被称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它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外。翻转课堂为实现对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将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外。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便捷和容易,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这就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尤其是视频的制作和信息流通的开放平台建设。

三是课堂上的时间用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发挥咨询和协调人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更多倾向于以小组讨论、回答解释等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

因此,翻转课堂是很适合项目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项目式教学的模型设计

翻转课堂通过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消化过程颠倒过来增强教学效果,可以将这种课堂的模型总结如下(表1)。

在这个模型中,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提出目标,并且提供部分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自主完成整个项目;教师对于知识消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这个模型中,硬件方面的投入,如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环境的创建、教学硬件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投入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在软件方面,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知识面、综合技能的要求也较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技校教育来说,硬件的投入固然缺乏,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但最大的短板却是学生。技校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自信,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自学能力比较欠缺。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是项目式教学能否开展好的关键。

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需要将教师更多地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学生中,将模型进行优化(表2)。

新的模型中强调了教师的参与,并且在中心环节是以与学生平等的方式参与进去,可以取得学生更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应用案例

笔者结合模具维修与保养课程中的子任务,来展示新的教学模型。该子任务是“单分型面注塑模的拆解”。本课程任务针对学生群体为初中毕业就读技工学校一年级模具制造专业中级班的学生共25人,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单分型面注塑模拆解的专业技能以及逐步养成良好的模具行业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专业入门,为学生逐步成长模具专业技能人才打基础。

1.课前准备

教师应首先明确任务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选定教学任务。本任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任务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描述模具结构和部件作用;制定单分型面注塑模具拆解的正确方案;安全实施正确拆解操作;正确处理模具拆解过程的异常情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认知并遵守6S管理制度;懂得团队协作,有效沟通的方式。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可以选择三方面的教学资源。第一部分是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是《模具维护与保养》,另外提供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本书作为参考书。在两本书的基础上,收集了一些模具相关的专业资料放在网盘。第二部分是直接用来讲解的课程PPT。此部分内容直接上传到网上,可以在网上直接观看,也能够下载本地观看。第三部分是视频和动画,教师通过实际的操作视频和动画,让学生在学习之前能有直观的了解。

在教学环境的设计方面,创设真实的“模具装调工作站”,将课室划分成两个大的区域,即学习讨论区和工模部。在学习讨论区设置资料检索区和会议室,并提供多媒体设备和移动白板,方便讨论交流。工模部按照企业环境,设置模具存放区、工量具区和工作台,工作台按每小组一张来配置。

学生在课前通过网上的学习,了解项目任务和项目的要求,并研究评分的细则。规则中需要规定教师参与的限度。根据自测结果,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每名学生选择两名教师中的一位作为导师,每名教师将自己的成员分成2-3个组,组内进行人员的分工,组长需要竞争上岗。在组内的常规任务中,学生需要制定模具拆装的操作流程。每名教师各自的队伍还需进行组间竞赛,营造学习气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项目相关知识,以此提供更多的知识储备,为后续课程中的大组竞赛做预演。

2.课堂学习

在课堂学习的阶段,学生主要依靠之前制定的模具拆解流程,完成模具的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在关键时候帮助学生更快完成,但要制定规则限制教师参与的时间和次数。学生各组进行拆解完成效果的竞赛,指标包括完成的时间、6s管理、提问环节的加分。在模具拆解的执行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操作提出质疑,也可以帮助学生,但是要注意参与的限度。在拆解过程和结束后,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6s管理,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参与。在提问环节,可以限制教师参与的次数,但是得分仍然会算在结果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教师属于同一个团队,通过提问的设置、操作的强化、疑难的答疑,让学生能够较深刻地消化知识。

3.总结反馈

这个阶段仍然在课堂中。在这个阶段,教师脱离了团队,独立出来作为裁判。各小组采用论坛、辩论或问答的形式,继续取得得分,竞争排名。最后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根据总的得分进行评价。

4.课后改进

在这个阶段,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并在后续的课程中,完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利用项目式教学完成单分型面注塑模的拆解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并与其他同样在学习此课程的其他班学生进行比较。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并且没有出现较大错误。但是在课堂中,由于教师对学生少了束缚,个别学生比较散漫,没有融入团队。这一点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改进,以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四、小结

项目式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过程,学会探究并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融入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又使原本项目教学要求课时较多的问题得到解决。教师的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教学的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众多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增大了教学的难度,考验着教师的能力。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教师团队集体协作,互相借鉴,资源共享,这样才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社会、政府、学校需要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由于这些人力与物质的投入需求,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式教学的改革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2]杨兆华.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3).

[3]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例析高中生物项目驱动式教学 篇4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与传统相比, 项目驱动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它是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材内容

一般来说, 传统教学的内容组织是以教材的内容和安排为依据, 按照已规定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而项目驱动式教学则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把学习内容按项目的拓展和递进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讲授占很大比例, 而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提出学习项目和任务, 然后由学生自己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去分析学习项目和任务中的问题, 思考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方法, 探寻解决问题的步骤, 并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终完成学习项目和任务。

3.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传统教学相比, 项目驱动式教学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 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最终完成大多需要依靠学生团队的努力, 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要求

1.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意义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线, 因此, 学习任务的设定和其内在的教育教学价值是最为重要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必要设计成学习项目和任务?设计成怎样的学习项目和任务?通过学习任务实现怎样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些都是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项目驱动式教学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明确性

一般来说,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一节课由2-3项学习任务组成, 而每项学习任务又可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 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因此, 项目驱动式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事先设计出方向明确、难易适中、实际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可以利用的相关学习资源, 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才算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3.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主体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后, 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分析、对任务中所涉及问题的思考及相关资源的运用, 并通过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 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为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说, 学生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程度是项目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否则学生也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是笔者在《细胞中的化合物———核酸》一课的复习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案例。

1.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 说明核酸的基本结构和种类;认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简述检测核酸的实验原理,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 学习项目与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 (1) :回顾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通式,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肽键的结构式等。

学习任务 (2) :核酸的组成与分类。

学习任务 (3) :DNA、RNA、蛋白质的水解和代谢。

学习任务 (4) :如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 教学实施

(1) 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两个小组分配同样的任务。

(2) 学生在组内根据本组所分配到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 并完成教师事先下发的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3) 各小组选择代表对学案上的问题进行汇报,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与补充, 教师给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与思考

优化逻辑思维的项目式编程教学 篇5

为确定团队主题《

优化逻辑思维的项目式编程教学

》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集中研讨,结合主题内容我们确定了上课课题“循环嵌套”。

这是五年级下册第四段元第十一课的教学内容,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个学期第三单元的学习,已经学会了在Scratch

中进行添加音乐板块,同时在本单元已经学习数值流程

图,这对本节课的逻辑整理以及画笔工具的引入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教材将本课至第13

课的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项目——绘制多边形。让学生在多边形的绘制过程中,慢慢了解到循环嵌

套、程序调用、带参过程的便捷性。

了解

mind+画图的原理,知道常用的画笔类指令。利用画笔

类指令绘制简单的图形,掌握利用循环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通过绘制多个正多边形,掌握循环嵌套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针对陈老师的这节课,说一些个人思考:

应该说从定主题到比赛只有短短两个星期,我们经历了煎熬又难忘的磨课过程,我们团队最开始结合主题确定的课例是《询问交互》,经过多次打磨,课例比较成熟时,因为进度问题,又换成了今天的《循环嵌套》,第一次试教,因为不同学校的学生学情不一样,部分学生基础较弱,总体感觉目标不清晰,急于创新,忽略了本质。总感觉实操和建议相差十万八千里。部分项目和活动很难顺利实施,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问题,我们团队进行了第二次研讨,确定了整体思路

重点讨论如何用循环嵌套绘制多个正多边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并在很多细节上我们团队重新进行了优化,到今天的实践教学,纵观整节课,可以说陈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新颖,教学环节严谨完整。陈老师充分利用问题驱动”,让学生不断分析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人感受到循环嵌套“不迷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具体有以下几个亮点

1.陈老师以让学生观看特殊的图案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接着采用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分析程序结构,引导学生从顺序结构到循环结构最后引导至循环嵌套。让学生在一步步亲身操作中获得新知。

2.在课的第一环节,陈老师先让学生弄清楚线段绘画的流程,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理清步骤思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紧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画笔指令作用、并尝试绘制简单图形,陈老师在让学生理解流程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选一选,使学生能更直观的理线段绘画的流程,这也为后面的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陈利用循环嵌套,将复杂的图形分解只需要简单的脚步就可以完成。而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组成的,要绘制的图形由这些基本的图形组成时,可以用嵌套结构来完成,让画画

更简便,更快捷。课堂效果非常好。

3.通过画图和嵌套循环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接着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程序设计并探究程序背后的算法;

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学习需求编写出

较为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初步形成用计算思维以及计算机程序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陈老师注意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在课的最后布置了一个拓展性作业,引导孩子延展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和生长

总体来说这节课陈老师上的是非常精彩的,陈老师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法,并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学的开心、扎实、深入

最后我简单说一下通过这次赛研活动,我自己及我们团队的一些收获:

首先非常感谢教师发展中心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不够结果怎么样,但这个过程、经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接到团队赛研的任务到最后的课堂展示,我们团队的老师都感到受益匪浅。从最初的“山穷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队员都经历了一次专业成长的过程。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围绕一个个环节开展交流、讨论,深入研讨教材,紧密结合主题《优化逻辑思维的项目式编程教学

》,精巧设计,大胆取舍,备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和课件,充分展现了每位队员的能力。经过本次团队赛研活动,一次次试教,一次次研磨,看着这节课越来越接近我们心目中的样子,每个人都有满满的收获。同时让我们意识到团队赛研活动意义重大:

项目式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项目式;卫星定位测量;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基金项目:煤化工资源利用与污染治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502002-B02、502002-B03)、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D2015040)

中图分类号:N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也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1]。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测绘工程技术高级应用人才,《卫星导航定位》、《GPS原理与数据处理》、《GPS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已成为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必修课和核心专业课之一[2-3],然而,卫星定位测量课程由于具有技术理论较深,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学生在接触相关课程内容时往往存在理解和应用困难[4],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5],地方性本科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毕业生很多从事一线测绘工作,经常会接触和使用GPS相关知识和技能,如进行控制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技能,同时要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整个环节。伴隨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不断深入,项目式教学法成为了热门话题[6]。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卫星定位测量与数据处理课程进行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卫星定位测量项目式教学的构建

卫星定位测量项目式实践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卫星定位测量与数据处理的核心技能,缩短甚至消除学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时间。

(一)构建方法

以完成项目为引导目标,将预备知识和基础知识在实习前进行讲解说明,把理论教学的内容融入实践操作的项目中,其余的内容穿插到项目式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中。以学生为项目完成的主体,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真正明白实习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避免被动机械地按照教师精心准备的实习指导书按步骤开展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点评。

(二)实习内容安排

结合《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根据工程项目中卫星定位测量所起的作用,将实习分为GPS静态控制测量实习和GPS-RTK实习,其中GPS-RTK测量实习作为课堂实习内容,GPS控制测量实习作为一周的集中实习内容,进行项目式教学,包括选点埋设标志、方案设计(仪器设备、人员配备、制定外业调度方案)、外业观测、内业数据处理(基线解算、网平差、高程拟合)、最终以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项目技术总结,具体内容分配如下图所示。

(三)项目情景设置

按照实习大纲,以河南工程学院本部和南校区及其周边作为控制网布设范围,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进行选点,埋设标志,观测方案设计,作业调度,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等项目实施环节,并最终以控制点坐标、精度分析报告以及实习报告的形式提交项目成果。

(四)考核体系的建立

为了保证整个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从学生的出勤考核、团队协作、项目完成质量等方面对每个参与完成项目的学生进行监控考核,同时考核每个学生参与完成项目的情况,并根据项目各阶段的不同任务及特点,从大组、小组及个人三个方面制定考核细则。大组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测量点选择是否合理(数量、间距、周围环境情况)、网形布设、迁站方案是否合理(质量、效率、成本)和实际作业进度(每个时段观测时间);小组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仪器维护(有无丢失、损坏)、仪器操作是否规范、记录是否清晰完整、数据是否合格、格式是否准确以及团队协作情况。个人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参与项目完成情况(重点考察数据处理是否独立完成、结果是否正确、实习报告内容是否完整、格式是否规范)。大评分分值划分一般为大组20分、小组30分、个人50分。每位学生的总评成绩中团体考核与个人考核各占50%,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学项目过程中,要有较强的集体观念,积极参与到每个实习内容中,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出谋划策。

三、卫星定位测量项目式教学具体实施

(一)引入评比机制的任务分配

将实习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以一个校区及周边为项目区,在任务分配过程中,由教师介绍整个教学项目的总体情况、项目的内容、计划安排、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等,阐明该项目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自发收集查阅相关材料,进行选点、观测方案制定和数据处理及成果提交,参与实习的两个大组,自行推选出一名项目负责人,征集各小组的意见,对整个项目全程进行调度负责,同时在两个大组之间引入竞争评比制度,对所选点位质量,调度方案以及数据处理和成果等方面进行评比,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制定考核标准体系,如图2所示,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二)设备材料准备

以大组为单位,组员自行讨论完成本次实习内容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以及所需要的材料,指导教师对学生所选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进行分析,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在设备材料方面做出正确选择。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到实践教学项目中,真正明白实习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避免了学生被动机械地按照教师精心准备好的实习指导书按步骤开展实习,从而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实习的目的。

(三)控制点布设

由各大组长组织所有小组组员根据任务要求利用测区影像图或者数字线画图中初步选点,然后根据初步点位进行测区踏勘,并在实地对初选点位进行标记,指导教师在选点过程中对初选点位进行评取舍,并现场讲解点位取舍的原因,让学生深刻理解如何合理的选择点位,并对最终确定的点完成埋石标记。

(四)方案设计

在教师讲授网形设计及观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方案设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内部讨论比较分析每位组员所设计的方案,并推荐1~2个方案作为大组内备选方案。最后,由指导教师对大组内的备选方案进行点评,并确定每个大组的最终实施方案。

(五)外业调度及数据采集

根据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由各大组长组织,通过对讲机进行联络,制定各小组分工、具体时间安排和迁站等,共同完成外业数据采集。指导教师在此环节,全程跟踪,作为观察员,观察记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团队协作技能,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六)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

指导教师制作数据处理视频教程,要求每个小组完成数据的传输,并按照标准命名方法对数据进行命名,然后大组长负责收集本大组内所有数据,并将数据转发给所有组员。选择静态数据处理软件对外业采集数据进行基线解算、网平差等步骤数据处理,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作为咨询者帮助学生解决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七)实习总结

由教师制定实习总结报告模板,明确报告主要内容以及撰写方法,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并以实习报告的形式提交。同时,以大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项目总结汇报,此过程全体学生参与,指导教师作为评价者,对各个大组汇报内容进行提问、点评,同时依据考核体系对项目总体完成情况和大组内的协作情况,进行评比和考核。

四、结束语

项目式教学模式 篇7

根据我国国情, 国内有关教育专家和学者在德国课程教学实践成效的基础上, 提出了项目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 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 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 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模式体现了职教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 是我国职教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教改的发展方向。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本文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到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具体对数控技术专业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1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及特点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内容主要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课程, 专业方面主要有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机床加工工艺等课程的教学。与教学内容对应, 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用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从课程所属模块方面看, 通用平台课与基本素质、能力模块相对应, 专业平台课主要针对学生基础岗位能力的培养, 包括手工编程、普通车削和普通铣削等技能。专业方向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岗位能力和拓展岗位能力, 包括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车间管理等技能。数控技术专业中基础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和拓展岗位能力和相关教学课程如图1所示。

然而, 目前数控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基本上是单独开设的, 各课程内容知识相对独立。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 很多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技能, 而对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如工艺路线安排、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设置等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不够。实际上, 考虑到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现有教学条件, 可以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 制造业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必然趋势。数控技术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已开始广泛普及于各大中小企业。因此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还在于在专业上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能将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用于数控加工、编程以及对数控设备的维护管理上。

2 数控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模式

2.1 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打破了学科化的知识体系, 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 通过选取生产实践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项目”作为载体或者借用生产实践中的“项目”概念, 根据项目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为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设计出若干个与教学要求相一致的“教学项目”, 并把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在这些项目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 (教师主要扮演咨询专家、仲裁者角色) , 学生通过自主完成这些项目中规定的每一项工作任务, 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

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 是风格独特的教学样式, 一般指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具风格的基本教学理论框架, 它能掌控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使其具有可执行性, 也能突出教学目标。在项目教学模式下, 学生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 其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构建过程。

2.2 项目教学设计

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将有所变化, 不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被动地接受, 而是要让学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 自主获取相关知识, 并运用到项目实践中, 即学生是教学中认知的主体, 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因此在进行项目教学的设计中, 不能忽略以下两个原则:

(1) 学生是项目教学的主体。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针对问题主动建构相关知识, 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自主地选择、处理、加工信息从而来获取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因此, 在采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和归纳总结。 (2) 建立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由于在项目教学法中, 教学的进行是以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开展的, 每个任务涉及的知识点比较散而且有限, 因此, 需在项目完成后在各组成员间进行讨论总结, 将知识系统化。同时, 对学习的评价, 不再采用传统的期末卷面考试评定, 而是通过学生对项目的完成过程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既要考核团结协作, 也要考核知识的获取与运用过程。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意义和内涵,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以下三个要点: (1) 教学项目的合理选取。教师选择项目时, 既要注意难度适中, 还要体现教学内容, 同时还需来源于现实生活, 这样才能既调动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又能突出教学知识点, 完成教学目标。 (2) 项目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充分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与资源 (如实习工厂、计算机仿真软件等) 创建接近真实的项目实施环境。 (3) 注意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实际项目往往不能够只靠一个成员来完成, 在实施项目教学时, 要注意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让各成员充分交流, 在清楚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还要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各种困难, 从而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思维与智慧, 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协作意义的建构。

2.3 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路以及考虑到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结合笔者具体的教学, 数控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选取项目。笔者整合了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与编程等课程内容, 选取、编排了若干教学项目, 如“垃圾焚烧炉炉排的设计与制作”, 在项目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不同学生进行设计和制作所得最终装置有所区别, 而不同装置对应的组成部分大体相同, 均包括传动机构和推料机构, 具体组成零件有传动轴、连杆、推料爪等。炉排的设计、制作内容与专业课程知识间的联系如图2所示。

以上项目与人们实际生活关系紧密, 涉及的专业课程知识较多, 综合性强, 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实现功能、各组成零件并不复杂, 在现有设备和条件下学生完全可以制作出来, 将其引入具体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 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在实际选择项目时, 也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低的项目, 如针对数控加工与编程技能的培养, 可以选取一些典型轴类、平面类零件加工, 综合性强的如手机外壳、复杂锻模等作为学生的学习项目。

(2) 学生分组。确定合适项目后, 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由组长负责全面统筹安排。分组后各小组成员根据项目要求对项目进行方案分析设计, 此时, 各小组要多查阅国内外文献, 并深入学校实习工厂, 使设计的方案更贴切实际。确定方案后, 制定时间、任务分配表, 将项目根据设计方案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分配给各成员来完成, 最后汇总达到完成整个项目的目的。

(3) 项目实施, 即各小组根据项目要求对项目完成过程的具体实施。各小组成员拿到任务后要经常碰头, 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进行通报讨论, 有必要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以保证项目的按时完成。同时, 指导老师要尽可能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如在进行数控加工之前, 可以通过实训室现有虚拟仿真加工软件进行模拟加工, 这样可以在具体加工前发现工序安排和具体数控程序中的错误。另外,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需提供及时咨询和帮助。

(4) 评价总结。项目教学以项目为核心, 围绕着项目的完成、知识的构建而展开, 教学的评价也应以项目的完成过程情况来评定。主要评价方面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同时, 各小组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并形成总结报告进行提交, 各小组还需集中向指导老师汇报各自项目设计制造过程, 并相互讨论各自方案的优劣, 指导老师进行最后的评议总结, 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

(5)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反馈, 查找项目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正, 有助于更好地实施项目教学, 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3 结论

本文将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将学习与项目挂钩, 通过具体的项目来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笔者已经将项目式教学方法运用于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并在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广西赛区中多次获奖。实践教学表明, 采用项目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 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 项目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实施整体教学, 推动教研教改及课程设置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7) .

[2]姚正武.对项目化教学课改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 2009 (6) .

[3]张丽华.数控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0 (14) .

项目式教学模式 篇8

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在我国很多院校自建立以来已经发展很多年了。进入到这个项目中的中国学生甚至无需走出国门就可以接触到大量先进的、成熟的国外教育理念和知识及技能培养,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所接触的基本全是外语的教材和教育资源,在他们毕业时,往往也有可能具备较强的外语语言技能,这也是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建立的初衷所决定的。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发现项目各教育环节的运作和实施并非如愿,某些环节由于特定的原因而导致的迟滞甚至影响到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实现。长期以来,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的教学无论在外语教学还是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都受到关注和重视,可是在实践中,始终存在手段性的失误和两者结合型的偏差。本文基于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管理实践,本着实现项目教学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双赢”的目的,系统的提出并论述了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中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具体环节的实施,并分析了在实践中实施的效果及意义。

1 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现有教学模式的特征和问题

外方课程教学材料多为英语编写,根据调查,进入国际项目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甚至最基本的词汇都不具备,语法概念也相对混乱。此外,认知语言学认为(Skehan,1998),语言习得始于词汇学习,而后通过基于联想基础的经验逐渐过渡到语法化阶段,继而发展到词汇化阶段,即语言习得需经词汇化--句法化--再词汇化。在这些基本理论和实际的前提下,现有国际项目的教学往往是本着先提高学生英语词汇能力进而上升到语言能力再逐步开展外方专业课程教学的原则和步骤来进行的。本着这一原则,现有国际项目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为学生安排设置大量的英语语言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英语词汇和语法概念并提高英语语言技能,此后,引导学生以培养起来的英语语言能力去应对之后的外方专业课程。这种模式的初衷是比较合乎逻辑的,但是实际运作过程中,有如下问题:

1.1 英语语言基础不过硬。

从现有模式的描述上可以发现,学生外方专业课程学习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第一年的英语语言能力是否得到很好的培养。而有数据表明,尽管有很多学时的课程教学,在一年之中,英语学习者在非英语生活环境中所获得的英语能力仍只能处于初级阶段,仅词汇一项就极为薄弱。笔者曾连续3年对三个国际合作项目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调查,在第一年的学习后,所基本掌握的词汇量仅3000有余,而较为熟练掌握的词汇仅2000左右。这种英语能力对于接受后来的外方专业课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 英语能力与外方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的能力弱。

过硬的英语能力对于学好外方的专业课程是很有益处的,至少在某些内容的理解上不会过于困难,但英语能力强对学好专业课程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外方专业课程通常涉及经典的以及极为精深的专业知识体系,从专业课程自身的层面看,其本身就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完成“解码”过程和消化吸收过程,这就具有一定难度;而从专业课程语言理解的层面看,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所用之英语表达结构与模式以及词汇所包含之含义与在第一年教学中所涉及的普通英语有相当的距离。此外,“课堂教学环境下外语词汇知识习得和发展的潜在走势为:接受性词汇知识的优先习得→接受性词汇知识词汇持续发展与铲除性词汇知识的少量习得、缓慢发展及词汇各类知识的不平衡发展”(刘绍龙,2001)。通过专门的英语语言课的教学,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看似有所提高,实际上对即将学习的专业课程知识的语义理解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因此,将英语能力培养与外方专业课程学习割裂开进行教学,显然不能促成二者的有效结合以及两种能力的最终共同获取。

2“融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

2.1 以逐步融合(语言知识技能与专业知识技能)为原则,建立循序渐进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Gardner(1985)认为,比起只把学语言当作达到某种目的手段的学生,希望认同并融入目的语文化的学生(即有融合性动机的学生)学习动机更强烈。Ellis(1994)认为,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的时候,母语可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过程,即正迁移,反之会出现负迁移。Selinker(1972)认为,不应该把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看作是干扰,而应是一种认知过程。在此理论前提下,本研究认为,在学习英语和利用英语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应回避母语,回避的应是母语的负迁移,应尽量将母语的正迁移发挥到极致。因此,在设计国际合作教育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时,不应将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截然割裂为两个阶段,而应以“融合”为原则进行设计。首先应直接以外方专业课程为蓝本,在第一年就直接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大量的使用母语作为教学语言向学生阐述和讲授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学生专业课程的知识掌握为目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在初始阶段甚至可以不做要求。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课程中所涉及的某些重点内容及词句向学生讲明英语含义并辅以中英对照供学生参考,使专业课程教学能顺利,这样学生在利用母语了解了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的对相应的英语内容产生一定感性认识。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在学生熟悉了这种教学方式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增加英语内容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英语的语言感悟。在初始阶段,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专业课程内容,可在专业课程教学以外,开设与专业课程有关的词汇课(课时量不宜多,以每学期40学时为上限作为参考)。词汇课的目的首先是作为专业课的辅助,然后才应是服务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模式下,教学的进程就是以获得专业课程教学成功为目的,逐步减少中文讲解并逐步增加英语解释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2 知识传授以“整体化块理解”逐步过渡到“细节化点理解”。

语篇具有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和关联性及相对的完整性。认知语言学(Ellis,1994;Skelan,1999)指出,阅读材料作为课题影响读者这一主题,而主题又在利用自己不断积累的经验去顺应同化或反斥课题所负载的信息。教师在进行英语的专业课程教学时,尤其是在初期阶段,要注意对细节的内容,细节词汇和句段的回避,而需要将内容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整体性理解上,即“整体化块理解”。学生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整体模块理解,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也会对构成知识模块的英语词汇和句子有一定的认识。以下是相关的一段专业知识内容:

New-Product Strategy

Effective product innovation is guided by a well-defined new-product strategy.The new-product strategy achieves four main goals:first,it gives direction to the new-product team,second,it helps to integrate functional or departmental efforts;third,where understood by the new-product team,it allows tasks to be delegated to team members,who can be left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and fourth,the very act of producing and getting managers to agree on a strategy requires proactive,not reactive,management,which increases thelikelihood of a more thorough search for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这段文字的专业特色较为浓重,词汇也有一定的深度和专业性。它陈述了新产品战略的四个目标。引用“整体化块理解”的知识传授方式,教师只需向学生用汉语解释清楚这四个目标即可。然后,在学生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强调每个目标的阐述中所对应的有关关键词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如:第一个目标是使新产品团队明确新的工作方向。对于这个部分的关键词强调只需涉及一个词“direction”。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和学生对专业知识模块学习数量的增多以及对语言内容的感性认知的成熟,“整体化块理解”应向“细节化点理解”过渡。即通过已理解的专业知识内容逐步深入理解构成模块的词汇含义。正如形式聚焦教学所提倡的“把词汇视为学习目标,既关注词汇的形式,也关注词汇所体现的含义”(Ellis,2001)

2.3 整合原有的教学内容,创建具有符合实际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

由于“融合性”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最终具备语言能力和专

t(38)=2.4286 t=2.7812>t(38)

t(38)=2.4286 t=2.7406>t(38)

业技能的模式,而两种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地位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而进行有机调整的。原汁原味的外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不具备这一特点的。这就需要整合原有的教学内容,使学习者在短的时间段内反复接触学过的类似内容,这样既可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又可深化延展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过渡。

2.4 创建网络为辅助的学习认知环境。

首先,应利用现代网络的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营造丰富、仿真的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环境和实际训练环境。同时注重双语教学材料和环境的匹配和一致,增加学习者接触专业知识和对应的英文专业知识的机会。其次,营造的网络学习环境和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空间相邻和时间相邻两个原则”(戴炜栋任庆梅,2004),这种循环反复的递进模式是遵循“融合式”教学模式原则的,对学习效果的改善是有极大积极意义的。

3“融合”式课程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效果比较

笔者对两届国际合作项目班级曾尝试过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一为传统模式,即:一年的英语技能培养+二年的外方专业课程学习,一为“融合”模式。现对两种模式进行效果的比较。比较对象为选取的两班各20名学生,经测试,他们入学的英文水平和专业知识无明显差异,毕业考试完全采用相同的外方专业试题和考试方法,考试结果比较如下: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考试结果有显著差异,使用融合式教学模式的班级无论在英语还是专业课程方面,教学效果均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模式的班级。

4 结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融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善国际合作项目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的共同吸收。从这个角度上看,“融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规律的一次探索,和对教学改革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实际上,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都非尽善尽美。“融合”式教学模式也存在其自身一系列的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对授课者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实际操作时受制于客观条件的程度极大,师生双方都要对此模式有较强的思想认同等。此外,本研究只是对此模式架构的整体框架和某些层面进行了阐释,而对于此模式下的众多环节,如:如何缩短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的融合的时间;如何提高听说能力等等,还需要从实践中不断获取经验,不断总结,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此模式。

摘要:本文基于教学和管理实践以及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本着在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中同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目的,分析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中存在的问题,系统的提出并论述了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中所谓“融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的含义与具体环节的实施,并分析了在实践中实施的效果及意义。

关键词:“融合”,教学模式,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Skehan,P.A.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J].Oxford,1998.

[2]刘绍忠.论二语分值词汇的发展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3]Gard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Edward Arnold Ltd.,1985.

[4]Ellis,R.Form-focused Instru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2001.

[5]戴炜栋,任庆梅.基于网络技术的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环境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04.

[6]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项目式教学模式 篇9

一、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 翻转课堂也有它的弊端, 在中职专业类课程教学中, 学生不仅仅需要知识的学习, 更需要能力的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中, 课堂的主要时间用于小组交流和师生讨论, 知识点仅仅局限在知道、领会上, 没有表现在应用上。以电工基础课程中的RC串联电路为例:学生已经具备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 对单一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已略知RC串联的总电压与各分电压之间的关系, 能够整体把握课程的主干线, 但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乏实践的经验, 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课程内容情感体验不足, 很难整堂课都注意力集中, 而课堂上缺少对学生认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考。我们要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 在目标阐述上既要注意到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也要强调在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熟记求解技巧, 培养能力。

二、“翻转课堂+ 项目式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偏向于知识和技能的传递, 缺少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直接运用于我们中职课堂教学中并不理想, 因此, 我们在课堂中引入了项目式教学理念。项目教学法是基于一个项目来开展教学, 基于“项目教学”和“做中学”的理念, 让学生在实践中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翻转课堂+ 项目式教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电工基础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应用为主线, 加强应用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与岗位对接的职业能力, 突出 “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职业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电工基础课程来说, 纯粹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 因此, 将翻转课堂思想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适合于中职专业课程教学, 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 翻转课堂与教学项目的教学模式由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任务实施和课后知识反思三个环节构成。笔者以电工基础中的RC串联电路这一节知识点为例。

首先是课前自主学习,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理解, 教师根据RC串联电路知识点的三维目标, 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和相应的教学理念, 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制作5—10分钟的微视频, 并搜集一些与RC串联电路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统一发布到云端, 如百度云盘。课前下发任务书, 安排学生课前自学, 并完成课前练习, 教师收集并整理学生反映的问题, 统一在课内进行专题知识讲解。

其次是课中任务实施。教师首先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花5—10分钟时间, 集中解答课前自学阶段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如频率改变、输入电压改变, 总电压是否仍然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然后, 教师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书, 根据问题组织开展游戏闯关环节, 让学生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在课上通过教师自制的教学学习软件完成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从而让学生能在平台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取长补短。通过这种信息化的操作平台,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提升,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是知识反思。学生通过网络助学平台上传作品, 教师将学生的作品通过平台整理并撰写评语发布到云端, 供学生下载, 学生需要完成学习心得的撰写, 对当前RC串联电路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通过平台查找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 实现知识的升华。

四、教学效果分析

(一)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在三个实验班中随机抽取了30名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发现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形态满意度较高, 达到88%, 远远高于传统的教学形态满意度35%。 调查中还发现, 学生的自主学习比例从原本的10%提升到了36%, 满足了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需要的个性化学习, 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个学期统计下来, 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库素材总点击量已经超过了500次。

(二) 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较为明显, 有很多学生在课间都会去电子阅览室点击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并主动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 和教师探讨。从2014学年市会考通过率和优秀率来看, 笔者用“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教学模式的班级的学习成绩与其他平行班相比, 遥遥领先, 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迅速提升。

“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逐渐减少了学生的挫败感,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增加, 问题解决反馈等待时间趋于零, 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帮助、个别化辅导为学生带来了喜悦和成功, 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 明显提高了学习成绩。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中职课堂教学中的优劣势, 由此提出了“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并以电工基础专业课程中的RC串联电路为例, 详细分析介绍了“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职教学,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知菲.CDIO模式在数字媒体课程群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13 (10) .

关于塑料模具项目式教学的实践 篇10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塑料模具设计

为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特别是项目研发经验和职业素养, 对目前的《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课题组认为项目式教学方法符合我校教学目标。如何利用项目式教学解决教与学两个环节中存着的问题, 研究适合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媒体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 探讨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个课程教学不同阶段围绕“课程项目式”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手段等一系列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很有意义。

一、传统教学中存着的问题

塑料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 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目前塑料模具设计的教学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 注重传授理论知识, 优点是学生对模具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较多, 缺点是学生不了解模具设计的整个过程, 缺乏对模具设计的整体认识, 学完后还是不会设计模具。

二、项目式教学的特点

项目式教学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理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符合构建教学理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法是构建主义学习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它是一种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项目式教学在《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设计思路

1. 改革教学模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本课程图形较多, 若采用传统的模型和挂图, 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塑料成型的过程, 工程原理以及模具的开合模过程。若采用多媒体教学, 可克服传统教学的不利影响。教学中将典型的模具结构做成FLASH动画, 将模具动作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可大大提高学生对模具动作过程的理解力。

2.“以模具设计流程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塑料模具设计的原理完成客户要求的设计活制作项目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思路进行项目设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总体目标为:能合理设计分型面、浇注系统、成型零部件、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推出机构、侧向分型抽芯结构以及正确选择模架。总体目标由基本目标和提高目标实现。基本目标由A线项目实现, 课内完成;提高目标由B线项目实现, 学生在课外完成。

3. 改革考核方式, 注重过程考核

项目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表现方式不同。在传统教学中, 我们重视通过笔试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并以笔试的分数作为学生考核依据。但对于《塑料模设计》课程而言, 如果只是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 将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少有帮助。此类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实践操作技巧, 并通过平时实验教学中的若干小项目, 及最终期末考核的大项目使学生逐步掌握业界规范、熟悉项目流程和循序渐进的积累项目开发经验。

现调整考核方案如下:

(1) 学生成绩的构成:平时A线项目完成情况累积分 (占总成绩的60%) +B线项目完成情况累积分 (占总成绩20%) +期末笔试成绩 (占总成绩的20%) 。

(2) 具体考核内容:A线项目与B线项目具体考核内容如表2所示。

A线项目考核主要以项目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拓展目标的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完成项目的态度, 项目报告质量、资料查阅情况、问题的解答、团队协作、应变能力、表述能力等, 由教师评价 (50%) 、自我评价 (30%) 、小组互评 (20%) 三部分组成, 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合理。

B线项目主要由知道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成绩。

《塑料模具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引入工程项目, 改变传统考核方式, 注重过程考核。实践证明, 以上改革措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学峰.《塑料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高职单片机课程项目式教学实践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过程考核;单片机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52-01

一、概况

通过近几年的高职类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玩手机、睡觉、旷课等情况突出,分析原因除了与学生基础较差外,与教师课堂的组织形式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为了改变传统的比较形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积极推动过程考核和项目式教学,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课上互动性、课下主动性。该方法在几个学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通过项目式教学及过程考核方法,实现以下主要目标: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活跃课堂气氛;3.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4.通过完成学习项目,达到理论实践结合,知识与兴趣结合,提高学习质量。

辅助目标:1.锻炼学生制作和使用PPT的能力;2.锻炼学生资料检索能力;3.通过进行项目汇报,锻炼学生演讲能力。

三、教学组织

采用学习布置项目任务评价再学习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师进行初步教学后,对知识掌握情况提出目标、设定好项目实践内容,把知识隐含在每个项目训练之中,通过训练巩固、掌握知识。具体过程组织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动式的教学组织方法。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讲授、演示、小组项目操练、学习汇报、互动答疑的教学过程组织。

讲授:在课堂上,以项目为目标,通过演示操作及相关的基础知识概括性讲解后,进行总结并与项目进行结合分析和论证,突出知识的框架,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构建的系统知识,抓住重点,忽略细节。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演示:通过示范性操作等手段使学生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给大家一个操作的模板,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小组项目操练: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3-4人为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巩固相应的知识及技能、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强调操作安全,提高项目的效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并对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及时给予鼓励和方法指导。

学习汇报:项目练习完成后,让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总结经验,并通过PPT展示自己学习成果。项目训练后必须结合项目的汇报总结进行,这即是让学生更进一步巩固学习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程度更进一步:知识不仅要掌握,还要能讲出来。同时也通过汇报交流的方式,促进不同小组之间的对比和互相学习,大大促进教学的效果。学习汇报法还要求学生为了完成汇报进行锻炼知识梳理的能力、演讲汇报的能力等。另外,为了增加课堂活跃气氛,要求在汇报时提供课下学习和讨论的照片和视频,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感。

互动答疑:结合项目汇报形式,让同学们摆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最后由教师给出全面的指导,增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同时,在项目汇报中,学生们还可以互相提问,形成小组竞争、互相学习的方法。

(二)过程考核策略。

因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重视专业能力学习目标,还重视包括道德品质、安全意识、学习愿望与方法能力、交流与合作等素质的一般性发展目标。

教师评定内容:包括完成项目任务情况(1-5分),方法步骤正确准确(1-5分),符合操作/安全规程(1-5分),纪律性/合作性(1-5分),PPT质量(0-5分),汇报质量(0-5分),发现/提出问题数量,回答/解决问题数量。

教师评定按项目进行,每次一评,针对项目组每个成员量化打分。

(三)项目汇报及考察与考试结合的验收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的过程考核方法,按照教学进度,将课程分成几个大的部分,由浅入深安排项目训练,每次进行项目汇报并评价考察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型的知识点测验或考试,考察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过程控制技巧

在实际课程组织中,也需要注意一些教学技巧,以便对项目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分组策略:对班级进行分组进行项目训练是教学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安排优秀学生做组长,通过成绩好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同学,效果较好。

验收方法总结:细化内容、规定好验收方式是需要事先充分考虑的内容。本课程采用的验收方式是PPT汇报项目内容,主讲一人,其余分别回答问题,根据对项目的熟悉、分工等进行量化打分。

建立单片机课程学习群:作为辅助手段,建立专门的课程学习交流群,每次项目实践同学们都会在群里充分讨论、交流,起到良好的学习辅助效果。同时各种资料也通过群及时分发,同学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实时下载、参考。

五、教学效果

通过项目教学+过程考核的教学方法,在几个学期的单片机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同学们普通接受这种形式,对实践性操作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课下讨论、课上交流上都非常积极,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其次,学习效果良好、通过合理的项目设计,同学们亲自动手完成产品功能,非常有成就感,带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通过项目汇报,提高了大家PPT制作能力、演讲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存在的问题

工作量增大:提高了学生兴趣的同时需要更用心的指导。一方面,积极性调动起来如果很快收获挫折容易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学生经验不足容易走弯路,也需要进行指导。而手机、QQ、课程群等多种交流途径,使课下答疑量剧增。

大班教学组织难度大:高职教育中大班教学始终是难点,人多指导不足,并且管理组织难度大。

教学进度、实验条件要同步考虑: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同步解决实训设备、综合实训时间安排等各方面的,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七、结束语

通过几个学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实践,项目式教学+过程考核的方式,非常适合高职类理论+实践型课程的教学组织,同时在教学中也创新了一些方法,总结了一些技巧,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季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2]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田吉凤.理实一体化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应用[J].福建电脑》,2014,(08:122-123)

项目式教学模式 篇12

本模式把教学过程看作为由教师、网络、学生构成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 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图文声像并茂, 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利用这些有效的资源来学习, 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更主要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研究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项目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 选择项目的好坏是项目体验式教学过程的关键。在设计项目时, 强调项目来源真实, 尽量使项目同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符合, 同时也能够体现课程知识的应用性。授课时一般采用项目导入, 然后讲解相关知识和实例, 再将一些相似的实例或项目给学生练习。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为学生搭建职业工作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逐步适应社会工作上的各环节, 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及职业技能培养,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增强自身就业实力。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屏幕广播方式让学生在学生机学习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和阅读教师的相关教学资料。教学结束后,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示范操作自行练习, 教师检查学生的操作过程, 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或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学生有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 教师及时解答。学生完成任务后, 通过多媒体网络的转播功能展示部分好的学生作品, 让其他同学观看, 先由同学来进行诊断性评价, 即找出存在的问题, 弄清产生问题的原因,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也就是让学生每次都将所作的程序上传到教师服务器中, 并且将每次课内容的得分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 让他们感到每一次课都是在考试。这样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评价教学的有效性。项目体验式教学就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和学生个性的特点,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操作计算机, 尽量让学生有时间和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观念。通过不断地实践, 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 开拓创新, 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网络环境下的项目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所授课程配有全套电子教案。教师可利用现代的教学媒体 (投影、音响、计算机等) 提高教学的效率。现在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的积极性很高, 有的采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 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设计重点由教学内容移为教学过程, 课程表现形式是通过网页用超链接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教学表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的优势, 采用各种技术将课堂教学中欠缺的表现方式加入到网页中来, 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三维的图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 强调学生进行多人协作并且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互帮互助, 互相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 发现“项目体验式教学模式”顺应了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使学生真正地址掌握了操作技术。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有余力的学生, 在完成任务后具有成就感, 还可深入学习其他知识。而后进的学生, 也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 教师也可花较多的时间用以辅导后进学生, 既保证了课堂容量,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虽然它也有不足之处, 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中, 随着教师本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学生和教师各自作用的角度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项目体验式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如下优点:传统学习强调过去的知识和记忆, 注重知识技能, 很少学生参与, 多是单一刺激, 以教师为中心, 标准化学习, 强调理论系统化。而项目体验式学习则强调做中学, 即重视的是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 集体参与学习, 注重情感、态度, 强调直接接触, 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 学生之间共同探求知识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他们会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 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 有很强的互补性。教师由传统的课本知识传授者、课件制作者, 转变为按项目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组合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 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 由个人学习到团队合作, 由学理论到做———学———做结合, 开阔高职学生的专业思路, 拓展高职学生的学术思维, 通过摸得着、看得见的项目成果加快学生专业思维进度。

运用“项目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它的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过氧化铬下一篇:广泛粘连性肠梗阻